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安全管理职业生涯规划

安全管理职业生涯规划

时间:2023-05-30 09:36: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安全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安全管理职业生涯规划

第1篇

1.人力资源的概念

人力资源又称为人类资源或劳动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人可以发挥的所有劳动力的总和。这种劳动资源,组成了社会生产与经营活动,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

如今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管理与利用好人才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将人才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足以说明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企业成功与失败的关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正在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门。

二、企业文化的概念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企业也有自己独特企业文化,是在民族文化与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企业特点与群体意识。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形成,是物质文化、规章制度与精神文化的结合体,是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包括企业道德、企业理念、企业风气等,是企业文化的最高层次。

2.制度约束

是指企业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工作时间、工作要求等,用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

3.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指企业厂房、设备等固定生产资料,是一个企业最直观,最基础的层面。

三、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是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主要部分,只有将企业文化与人才管理相结合,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的发展。解决人的问题就是解决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问题,人力资源管理是整个企业管理的要领,企业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都是促进企业发展,二者相互促进。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个企业被了解是先从企业文化开始的,价值观念也是通过企业文化传递给员工的,使企业文化得到员工的认可,形成凝聚力。不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要根据不同的企业文化来决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使二者更好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企业的凝聚力,促使人力资源管理更加的有效率。故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起着引导作用。

2.优秀的企业文化倡导以人为本,营造一个人人讲安全的企业文化。将安全文化深入人心,不但有助于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运营,更有助于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保障职工的安全与健康;而职工的安全、健康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作为人才首先应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多做贡献;而在一个事故频发的企业,其对员工的心理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说明这个企业非常不尊重人的生命、不重视人,这样的企业是很难留住人才的。企业要建设优秀的安全文化,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职工安全管理体系。

(1)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如目前许多企业实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将安全与每个人紧密地结合起来,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2)建立不定期的安全检查抽查制度,久而久之让安全生产成为习惯,将安全主要放在防范上。

(3)做好职工的安全生产、操作培训,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目前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工作程序操作不当造成的。

(4)严格遵守国家2008年颁布的新劳动法,遵守劳动作息时间,做好职工劳动保护工作,排除生产中不安全不健康的因素。以人为本首先就是要确保人的安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第一个层次便是安全需要,安全需要满足了,职工才会去追求自我实现的价值。

3.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日常行为起着约束和引导的作用。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优秀言行的集合,是被职工认同的潜在的行为规范,企业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职工的行为,形成无形的约束力,并让员工逐渐接受企业的价值观、经营观、发展观,将个人的发展目标统一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中,让职工认为自己就是企业的主人,用无形的方式规范引导职工的行为,合理使用人才,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达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4.企业文化为人才招聘把好关。招聘人才的一个原则是只选`对'的,不选`贵'的,即企业人才招聘一定要以务实为原则。招聘前要做好基于本企业文化的招聘计划,包括人才的学历、性格等,大体确定招聘人才的整体形象,确保招聘的人才认同自己的企业文化;在招聘中通过面试、心理测试、笔试,寻找符合自己企业价值观念的人才,不符合本企业文化的人才,即使条件再优秀也不宜聘用,否则会增加企业人才的流动性与因为人才流失而造成的损失,如船舶运输行业就应该根据需要四海为家的工作特点,寻找认同这种工作方式的人才。

5.企业文化对职工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对职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企业文化明确了企业的人才观念、经营战略和价值观念,职业生涯规划将职工的个人的前途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合起来。在企业文化指导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职工自身的发展成长,帮助职工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少走弯路;有利于企业了解和开发人才,要发展和开发人才首先应明确人才的优势和特点,做到因材施开,懂得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把企业的目标和个人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真正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双赢发展。

6.企业文化在人才培养与开发方面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将企业文化的精神贯穿于人才的培训开发中。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是重视人才的培养,而在这样文化的影响下,企业最高决策者每年都会拿出占企业利润的很大比例对人才进行培养。职工培训的种类繁多,有企业文化培训、岗位培训、企业制度培训、技能培训,等等,培训要把握好的一个原则就是实事就是,不能流于形式,所以培训前一定要做好培训的需求调查和分析,只有基于实际的需求培训才会有切实的效果。

第2篇

关键词:加油站;薪酬;安全

一、概述

加油站是油类产品的终端销售主体,由于中国对于油类产品的管理属于一条龙,因此加油站是中国石油类销售企业——中国石化中最基础的工作单位,加油站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认真执行相应的国家法律法规,而且需要执行中石化销售企业的各种营销策略,销售产品,并在销售过程中协调与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由于加油站产品的特殊性——具有易燃烧、易爆炸、易蒸发、易产生静电等特性,因此在石油产品中进行安全管理工作也需要员工的配合,故人力资源在加油站管理的最终是人员的管理。只有人员管理好了,企业就能够快速的发展,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

二、员工流失对于加油站安全管理产生的隐患

从石化销售企业自身来说,安全管理始终是永恒的话题。多年来,中国石化各级销售分公司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改善环境、保护健康,科学管理、持续发展”的HSE方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原则,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还根据销售企业的特点,制定了一整套涵盖企业全部工作领域的安全管理制度、规定,把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每个岗位和员工,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实行严格的考核奖惩,做到一切工作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形成了自上而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管理监督网络系统。

由于中石化采用了严格的安全组织体系和安全管理监督网络系统,让整个销售企业有着完整的预防安全的机制,但是由于人员的流失,依然会让整个安全体系存在一定的隐患。由于各项规定执行的都是员工,员工对于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需要看监督管理的部门的人员。而近年来由于人员的流失,造成部分区域的加油站由于人员空岗、新进人员不了解情况而监督不到位等情况的发生。造成各种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的可能性发生。

人员的流失最主要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优秀人员的薪酬在同行业中或市场价位中的竞争性不强,导致部分优秀人员的流失而造成公司的损失。

2.员工无法得到吸引与保留员工的福利系统。让员工存在后顾之忧,无法安心工作造成离职。

3.员工未参与到企业文化的推动当中。由于员工的未参与到企业当中,导致企业文化与员工似乎无关,造成员工无法在工作状态、工作情绪、个人生活等问题得到企业帮助与解决,让员工有更多的怨言。

4.员工的排班时间存在一定问题,一些加油站由于人员不齐,为了能够完成公司的销售部门,安排人员过长工作,且在完成销售情况不佳时,对员工进行跑单惩罚。

5.员工未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由于中石化在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未能规划齐全,让员工知道自己成长的方向和动力,导致了员工无法看到自己发展的未来。

三、定位加油站员工管理机制,降低人员流失

由于加油站员工管理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人员的流失,形成安全隐患。对于企业而言此问题是可以避免和解决的,通过制定一系列安全管理机制与用人机制就可以完善加油站员工的管理,笔者提出以下几点作为参考的主要内容:

1.关注用工市场动态,特别是关注企业内部员工薪酬在同行业中或市场价位中的竞争性。尽管薪酬不是激励员工的唯一手段,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达到同行或市场价位平均水平的薪酬是员工的保障,可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

2.设计适合员工需要的福利项目。完善的福利系统对吸引和保留员工非常重要,既可解除员工后顾之忧,增加对公司的忠诚,同时提高公司的社会声望。

企业设置福利项目重点应放在法定福利外的企业福利。结合企业实际重点设置,一是与企业性质及用工特性相符合的针对利。符合加油站全天候营业工作特性的节日福利,如节日在岗慰问安排等,缓解员工节假日坚守岗位不能休息的矛盾。加油站跑单特别是恶意跑单的赔付福利, “跑单”事件的发生是加油站员工心中的一根“刺”。二是保障性的福利,让员工知道自己在有困难有需要时有企业的支持保障,解除员工后顾之忧。如帮扶基金的设置、意外险投缴等小投入大收益的福利项目。

3.深化企业文化建设,营造企业和谐氛围。一是塑造企业文化。成功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潜移默化作用比物质的激励更为有效。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观念,找准自身定位,找准与企业的结合点,使员工的利益、成长、荣辱与企业的相一致。二是营造积极 、协调的环境和氛围。首要的是让员工融入企业大家庭,让员工享受企业发展成果;再是从工作、生活各方面开展暖心工程,改善工作生活环境。三是发挥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功效。传统的“三必谈”“三必访”制度持续推行,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入基层,多指导少指责,多鼓励少扣罚,多关心少冷漠,多帮助少添乱。四是畅通沟通渠道。建立完善沟通渠道,搭建员工充分发表意见、抒发心声的平台。可充分发挥内部刊物宣传阵地的作用,让内部刊物成为宣传先进、表彰先进、经验交流的有效平台。五是定期的员工满意度或思想动态调查, 及时了解员工的心理动态,包括对公司的最新看法、意见和建议,以及工作状态、工作情绪、个人生活问题等。

四、结束语

总之,加油站员工管理与加油站安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合理定位员工各种福利政策,保障员工休息、生活,能够起到引导、激励和调动员工强化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对于体现“关爱员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于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改善环境、保护健康,科学管理、持续发展”的中石化管理HSE方针,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第3篇

高技能大学生人才是煤矿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核心对象,他们在保证煤矿企业快速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生产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的转型,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高技能大学生人才在煤矿企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技能人才的竞争。然而人才会随着资本的流动而流动,哪个企业的环境好、待遇高,人才就会向哪里聚集。本文以A煤矿企业为例,该企业本着“以人文本”的理念,时刻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各项工作,在积极引进高素质大学生的同时,将人才的稳定放在突出位置。在创新人才管理的过程中,培养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愿干事的高素质大学生人才队伍,为推进煤矿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煤矿企业中大学生的现状分析

1.1 大学生自身的问题

近年来,煤矿企业中引进的人才不是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就是存在那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制约了煤矿企业的发展。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学生态度不端正,总认为自己是大学生出身,在校期间已经学到了很多东西,因此在进入煤矿企业后不再需要虚心学习实践知识;其次,他们不能快速做到由学生角色向企业员工角色的转变;第三,缺少主人翁应该有的责任感,不能忠于所从事的企业,工作后,不能客观的对自己进行评价,他们更多的是看重企业的工作环境以及工资待遇,工作心态比较浮躁,一旦遇到什么挫折就产生递交辞呈走人的想法;第四,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急功近利思想严重,工作几年下来,如果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就会频繁的跳槽;最后,一些大学生缺乏主动作为的态度,安于现状,过于保守的思想,使得他们绝对的服从企业的各项安排,一味的埋头傻干。

1.2 煤矿企业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煤矿企业人才培养机制方面,虽然它们每年都会引进大量的大学生人才,但是他们普遍缺乏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致使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对大学生的发展考虑的比较少,使得大学生的潜能得不到有效开发;其次,在煤矿企业的晋级制度方面,煤矿行业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对于那些相对优秀的大学生人才,企业不能尽早的提拔他们,久而久之,使得广大大学生员工形成没有盼头的心理;最后,在煤矿企业的激励机制方面,多数煤矿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竞争考核制度,致使广大大学生人才工作积极性低,形成了干好、干坏都一样的心态。

2 煤矿企业应该采取的措施

2.1 启动职业生涯设计,使大学生想干事

对于广大大学生来讲,事业是一种强有力的感召力,它是体现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关键。为了让从事在煤矿企业各战线上的大学生看到希望,A煤矿企业开展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活动。所谓职业生涯设计指的是针对每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以及发展路线的设计及计划过程。它能够有效的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于此同时,煤矿企业能够在该过程中,组织选拔及培养人才,搭建一个利用事业、待遇及感情留住人才的平台,从而促进大学生人才、煤矿企业、社会三方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首先,引导大学生确认自己伟大的执行,明确自身的导航风向标;其次,组织大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该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广大大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以及思维方式做一个客观的评价;第三,从大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特长、性格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出发,选择一个符合自己的职业方向;第四,以大学生的最优性格、最大才能以及最大兴趣为依据,为每一个大学生都设置一个职业生涯目标;第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及修订,每两年为一个评估周期。

以A煤矿企业为例,该煤矿企业针对近年来引进的大学生,通过组织他们填写职业生涯设计表,并按照大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将设计表送交到各分管矿领导。目前,该煤矿企业已经有50名左右的大学生初露锋芒,职业生涯规划为他们指明了前进方向。

2.2 实行“双师”人才培养制度,让大学生能干事

自2000年起,针对刚进入企业的大学生人才,A煤矿企业实行了导师培养机制。但是随着煤炭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人才成长的速度很难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导师培养机制存在的不足逐渐显露出来。针对这类问题,A煤矿企业从2007年开始,实行了“双师”人才培养制度。所谓“双师”人才培养制度指的是通过组织技能好、职业道德高的技术骨干,通过签订“目标责任合同”,从而建立一个实习动态反馈机制,并借助这个反馈机制帮助刚进入企业的大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每位进入企业的大学生,都会配备一个师傅和导师(即双师)极大的加快额大学生在煤矿企业中的成才速度。

“双师”人才培养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首先,导师指导要到位,根据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将他们分配到相应的基层单位,然后选择专业对口、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主管为导师,导师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他们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水平;其次,师傅传帮要到位,选择业务技能水平高、责任心强的班长为师傅,他们主要负责培养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师徒两人应该保证同时上下班,这样有利于师傅手把手将自己的技能传授给大学生;最后,分管领导点评要到位,选择专业对口的分管领导总负责,通过开展“双师”汇报活动,分析此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安排下一步的工作。

2.3 实行年度“双考”机制,让大学生愿干事

第4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 学校管理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093-01

大学生就业情况一年不如一年,现如今的社会已经不是往年那样包分配的年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处境,对于此,很多学校只注重招生带来的利益,大肆宣传鼓动扩大招生规模,对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分析方面的工作做得却不容乐观。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以往包分配的模式

市场经济发展取代计划经济,对于大学生毕业后就业,也由原先的统一分配变为现如今的自主择业。尽管大学每年都有毕业生招聘会,但是对于专业不对口,学科偏冷门的学生却带来不利因素,学生找不到适合他们的专业,有些学生尽管专业适合,但是对于招聘公司的高要求,很多人不战而败。而大学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面对如此多同一专业的人才,很多企业会择优录取,对于成绩或各方面能力表现平平的学生来说,就很难有就业成功的。面对僧多肉少的情况,学生们纷纷感到有很大的压力。

二、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做的不是很到位

很多大学一到招生季节,纷纷打出各种报考本校的有利优势,但是对于学生的就业管理情况做的不是很到位,这很影响一个学校的优势,现在很多学生报考学校纷纷看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态势,而且还会打电话来咨询学校每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对于此,如果一个学校没有做好学生的就业分析情况报告,就难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对于学生进入该校还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学生往往选择了自己所报考的专业,进入学校是很难进行调剂的,往往是一个专业决定大学三年,虽说可以选择辅修其他专业,但是根据学分制要求,一学分多少钱进行购买才能上课,要是想换专业必须通过考试之类的选拔,通过几率也是很小。对于此,学生纷纷留在自己的专业上一呆就是三年,要么就是认真学好本专业,要么就是虚度光阴,赶紧走上就业季,等毕业后却发现毕业生大潮来势汹汹,找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职业是有多么的困难。

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还有一个不是很让学生满意的地方就是,学校的辅导员都很年轻,他们也大都刚刚走出校园,对于就业形势的分析,哪个专业就业前景良好,他们也是和学生一样,了解得不是很清楚,加上经验不丰富,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很好的回答,或者敷衍了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等。辅导员工作比较繁琐,对于就业方面与学生沟通不一定全面,有时候只是上传下达学校的一些命令,做好学生的安全管理和日常管理工作,对于就业方面有的辅导员也可能提不出很好的建议。如果学校的专业情况分析工作没有做好具体的说明和引导,学生大量的选择某一专业专业,毕业后走上社会才发现,社会对于该专业的已经没有多大需求,因为已经逐渐达到饱和的地步,社会需求少,学校招录情况多,就会出现与市场脱轨的情况。学生就会认为自己所学专业根本没有什么用处,很多学生所学专业与毕业后的就职岗位根本不匹配,对于学生的这个尴尬情况,学校需要有做好正确的引导机制。

三、切实做好高校的学生就业管理工作

1.就业指导中心的设立

很多大学都有就业指导中心的设立,但是对于就业指导中心的管理工作做的不是很到位,更多的是进行就业率统计、接待企业招聘和送学生到企业就业,对于就业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势分析做得不够细致。对于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为学生讲解具体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市场态势,对于多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做好学生的职业规划。对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中心的人员应该具备分析市场人才需求的能力,知识面广,阅历丰富,这样才能为学生及时的答疑解惑。对于就业前景不是很好的专业,也要给予详细的职业规划,避免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感到迷茫。

2.学校的课程设置应跟上市场发展的脚步

现在很多大学的专业招生人数多,但是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对于这种现象的发生,学校应该做好就业市场 专业分析调研,对于就业情况低迷的专业应该减少招生人数,切不可为了扩大招生就大肆招生,扩充专业人数,对于学生走向社会面临找不到适合职业的时候,就会感到当年受到了学校的欺骗。对于此,学校应该做好这种情况的预防,从长远利益来看,更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如果一味的只管招生,对于学生的就业情况不管不问,慢慢的就会造成学校报考人员越来越低,对于市场需求大的专业,可以扩招,市场需求小的专业减少招生政策,这样一样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同时学校市场挂钩,更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前景发展。

3.课程内容跟上市场发展需要

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面临一种情况就是,工作单位需要的技术水平跟自己在学校所学的根本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感觉学校的教学拿到社会上根本没有用武之地,甚至被淘汰的地步,过于偏重技术的课程上也会有问题,学校教授学生的技术水平,等学生一毕业走向社会的时候,社会人员的技术水平更加先进了,对于这种现象,学校的课程设置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对于新技术的使用,学校应该跟上市场步伐,及时教授学生新的技术水平,与企业、与市场零距离对接,使学生毕业就可以就业,减少就业时的技术需要重新学习的弊端,浪费学生的就业适应时间,会使学生感到自己所学专业的无用感。

4.开设就业指导课程

面对学生就业难的情况,学校必须开足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的就业情况给予很好的指导,也可以请市场就业指导分析专员为学生进行演讲,看如今那些专业招收的人员比较大,市场空缺大;请企业人事专员来校讲座,对企业用需求、企业文化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对于学校的选课机制应该给予放松状态,对于调剂进入的学生,也许所学专业根本不是他感兴趣的,对于这种情况,学校也应该给予正确的指导,进行活泛的专业调整机制,使学生能选到适合自己的专业。

结束语

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一年不如一年,学校做好正确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与分析很重要,做好学生就业疏导工作,给予正确的指导,使学生的就业前景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邓其明 现阶段高校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研究 [期刊论文] -知识经济2009(6)

第5篇

关于“双语教育”的几个问题

民族院校毕业生就业的SWOT分析

中国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发展述评

历史变迁中的加拿大印第安人教育的演变

民族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思考

引领民族发展:新时期民族高等教育的特色诉求

少数民族免费师范生教育的困境与思考

论哲学视野下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几个问题

法治精神与大学生法治教育问题初探

加强高校公寓安全管理建设和谐校园

蒙语授课大学生就业政策及新机制建设探究

蒙古民间文学课教材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关于高校蒙汉双语专业汉字教学的若干思考

英汉写作实践共同体中的多重认同建构

多模态英语语音能力测评研究设计初探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者对教师角色的期待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视阈下青少年幸福感培育

韩剧对朝鲜族青少年民族认同感的影响研究

基于部件法的蒙古族预科生汉字书写教学

民族院校大学生的信仰危机现象及干预措施

近十年来国内民族教育实证研究成果述评

论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高校世界古代史课堂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论质性研究的本质及其对民族教育研究的启示

论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的优化

MOOC教育质量的理论探究——以高等教育大众化为视角

基于协同培养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

从藏汉双语教师多媒体教学问题透视教师知识建构策略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实践教学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与公民意识教育的关系研究

建国初期的内蒙古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政策研究

新时期我国朝鲜族三语教育政策及教育现状研究

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路径探析

新时期蒙古语授课专业大学新生思想状况调查与研究

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与研究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抄袭方式及预防对策研究

基于信息技术与军事理论课程整合现状和对策的研究

文化资本理论对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研究的适切性

美国“服务学习”对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价值探析

地方政府履行高等教育职责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论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系统化、结构化

民族高校法学预科阶段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方经济结构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向性作用

内蒙古地区高职高专英语课堂生态环境的调查与研究

旅游、空乘应用性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践行探析

民族地区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产学契合问题研究

第6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8-0257-03

高职院校如何与时俱进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独特模式,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级职业人才,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是学院及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历史使命!

一、准确领会高等职业教育内涵,是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前提保证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专门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践性。在层次上属于高等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方向上面向职业岗位,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别于普通教育;在教育性质上属于专业技术教育,注重培养技术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与以“学术目的为主”的学科性普通高等教育并列,而且贯穿于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三级教育之中,并非低层次、低水平的技术培训,只有正确地认识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其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和中等职业教育相比,虽都具有职业教育的共性,但二者又存在较大的差别。其区别的主要标志是所掌握的理论的含量和水平。在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上,高等职业教育比中等职业教育要高一个层次;在掌握的实践技术和综合职业技能方面,高职人才能够将研究人员的设计意图或工艺思想进行“解码”,应用到具体技术技能操作的实践中去,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毕业生在面临复杂工作系统的突发事件时,有更强的分析、处理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渐进性动态发展特征,其一,从教育层次上看,它特指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其二,从专业设置看,技术型、技能型人才需求涉及管理、经营、服务等诸多行业。其三,由终结性教育转向开放性教育,随着学习终身化观念的普及及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已经延伸到高职本科和在职研究生层次。

二、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创建人才培养全新模式

实践教学是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职业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育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构成要素,是以直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主要途径和手段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确定的具体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保障机制的总和。

高职实践教学是基于理论教学,又检验理论教学效果的环节,是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过程,既包括学院办学实践、教师教书育人的实践,也包括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认知实践、岗位技能的实训、高级技术或经营管理的研究型实践。高职实践教学是一手牵着理论教学,一手牵着学生就业的“巨人”。因此,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办学是否有特色,有竞争力,学生是否能“好就业、就好业、业好就”,均集中体现在实践教学效果方面。

(一)树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全程式实践教学观念,科学地、系统地开发锻炼学生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迈向职场

“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就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注重学有所用,学了能用,学了会用、学有所长。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只有紧密结合生产服务、经营管理实践,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引导他们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知识,才能达到这一培养模式的目的。

“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全程式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学设计必须遵循学习规律、认知规律,科学安排理论课程、实训课程和实践项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意关联课程的前后教学衔接,注重校内学习实训与校外实习实践的紧密结合,同时注重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根据不同学生及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差异因材施教,积极帮助引导学生迈向自己理想职业目标。

“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全程式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教学团队以学生职业目标和职业能力为核心,联手施教,持续培育。三亚理工职业学院力避普通高校教学方式,即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割裂,任课教师“老死不相往来”的“飞机播种式”育人旧习。教书育人是一种复杂的工程,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个体差异性,也是一门高超的艺术。人的认知能力和技能是来自各个方面的,是复杂的聚合产物,假如教师“老死不相往来” 相互不沟通自己讲授后学生的接受情况及学习效果,不了解学生能力是增强还是停滞不前,那么这种教学育人方式是可怕的,犹如飞机播种,种子是否落地生根发芽成长,只能听天由命。

(二)积极开发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联手育人

校企联合,产学研结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校企合作即职业学院与企业、行业协会密切联系,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经济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有效地调动企业参与办学、各自发挥优势共同育人的积极性。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理论,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在生产经营岗位进行实际操作能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能得到专业技术人员与经营管理人员的实际指导,亲身体验各工种、岗位工作;通过劳动实践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科学实践经验,培养动手、动脑的主动性。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学生就会成为生产经营一线的管理、技术骨干,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应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龙头企业,运行稳定,客户评价较高,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企业。校企合作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提供观摩教学,让学生获得直观岗位职业感受;二是在不涉及商业秘密原则下,接受学生社会实践调研,为学生科研活动提供可能;三是为学生提供课程实习、岗位实训、专业实践机会,协助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四是校企共建育人体系,共商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实践方案等;五是“订单式”委托培养,分享人才资源,优先选聘合适毕业生就业;分享院校科研成果,改进生产服务,改善经营管理和企业效益。

在实践教学中,学院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要首先听取用人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各种方式征求企事业管理者及工程技术人员对教学计划的意见和建议。这是培养人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先决条件。其次,主动扩大与企业的联系,签订《人才委托培养协议》,让企业参与学院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努力加大学生在企业的实训实践课时,学院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让企业说了算,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制订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计划,计划制订的方针应注重提高学生知识的宽度和动手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实训细节,让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掌握操作技能和综合管理技能,使学生在生产管理第一线通过观看、操作,从失误中找出差距,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促使学生技术能力的提高。

此外,大力发展和学院开设专业有关联的校办企业,增强学院的办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校办企业从学院中也得到了人才的补充和智力的支持,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的经济效益,反哺于教学实践,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三)把握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学生的职业能力来自于实践。高职学院在实践教学方面应进行以下七方面改革创新:

1.定位于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情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在总教学时数中占有1/3以上甚至高达1/2。实践教学要及时吸收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践,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教学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三亚理工职业学院始终秉持“学生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育人使命,在实践教学方面,外全方位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和五种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以上岗、上梯阶为竞争策略,培养学生成为受社会欢迎、有社会责任担当的高级职业人员。

2.实行灵活机动的弹性学制实践学分。加大实践环节比例,在政策上进行保障和引导,对于技能性比较强的专业课程,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课余时间自行安排实践活动,在规定的学期内和校内外定点教学实践基地完成规定实践项目的学时和学分。通过此举,对实训进行必要补充,切实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比如,在学习《前厅与客房管理》这门课时,实践教学除了实训课以外,还设计出前厅礼宾服务、接待服务、商务服务、住客服务、房间整理、安全管理、卫生管理、设备用品管理8个弹性实践模块,设定为1学分,让学生在利用周末时间完成40学时的实践,大大辅助了理论教学、实训教学的不足,效果非常好。

3.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目标,大胆探索“组团式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学生高考后从报考专业方向那时起就基本规划了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或事业方向,只不过因人而异有一时冲动的,有盲目的,有模糊的,也有非常清晰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教师应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或事业规划。随着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或事业规划更加清晰了,开始憧憬自己美好未来,显示出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渴求,处于对知识、技能的“饥饿状态”。学院和教师此时此刻就应该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笔者认为,三年制高职高专学生,大一应是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全面了解专业体系和树立正确职业理念阶段,大二是能力训练阶段,大三是目标岗位实践和就业上岗阶段。因此,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就应该根据这一特点来安排,实现最佳教学效果。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事业追求为核心的组团式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就应该在大一、大二第一学期解决基础,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对学生进行“组团式培养分流”,犹如高二文科、理科生分流,但分流不拆班,这是真正意义上职业人才培养的开始。以酒店专业为例,三年大学毕业后,同一个班的毕业生绝不可能干酒店同一部门、同一岗位。因此,大二第二学期开始,我们将学生按照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组团为前厅组、客房组、物业组、中餐组、西餐组、酒吧茶艺组、烹饪组、康乐组、市场营销组、人力资源管理组、行政文秘组、财务会计组、综合管理组等,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职业规划可以选择1~3个团组的学习和发展方向,这样在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下,学生大二开始有重点学习,瞄准目标职业岗位进行职业化训练,大三最后一个学期进入目标岗位实习实践,学生的学有所长、学以致用就会显现出明显的优势,三亚理工的人才品牌优势就会彰显,职业名校强校目标就可实现。

4.研发学院自己的实践教材。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高等职业院校通用的教材中部分内容已经老化,学生通过教材已不能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无形中削弱了教学效果。因此,学院要坚持以社会需求和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从对职业岗位分析入手,开发教材,编制适合本校本专业的教材。教材既包括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所需的态度、知识、技术、能力等,还包括完成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开设的实验、实习、实践环节等,它可以是文字性的书本,也可以是运用现代通讯、信息技术制作的各种新型教学媒体。这种独具特色的教材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方便直观、形式多样、模拟性强、真实感强,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5.鼓励“五证离校制”。即高职大学生既取得学历证书――毕业证书,也取得职业岗位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四六级或公共等级)、计算机等级证、驾驶证。学生毕业时具备“一广三强”特点的新一代复合型人才(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应变能力强),有相当熟练的某种技艺或技能,并得到社会上同行业的考核认可,走出校门就能立即上岗。

6.建立学院三级实习实践体系和三级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三级实习实践体系是根据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分为课程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阶段,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由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复杂性、前瞻性,在教学比重中所占比例很大,因此,需要建立相对独立的三级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现象,建立起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和特色。三级管理体系为:

第一级为院级。主要承担职业人才能力分析和培养模型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完善和调整,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设计、运行、监督,校内外试验、实训、实习、实践基地建立和协调等管理事项。负责校企合作和校办实验教学基地型企业,统筹院级学生创业公司管理。院级实践教学资源可以开放、可以让各分院、系部共享,以发挥资源效益最大化。

第二级为系级。根据院级实践教学目标、计划、任务,具体负责系部实践教学设计、运行、监督。

第7篇

关键词: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工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6-6293-03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HONG Ya-ling, LIU Xing-hai

(Zhuzhou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Zhuzhou 412001,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from the vocational colleg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specialized training goal、occupation post cluster analysis、personnel training specification、professional curriculum、the allocation of teachers and teaching conditions carries on the profound analysis,thus construction of working process oriented network curriculum sys? tem.

Key words: network technology; curriculum system; working process

1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通过现场调研,确定职业岗位(群):门店售前、售后技术员、网络布线技术员、网页设计师、网络设备技术支持员、助理信息安全师、网络管理员。依据岗位群的主要工作过程,总结出若干典型工作任务:设计综合布线系统、管道、线槽安装与设备间施工、双绞线、光缆施工、网络线路的检测与维护、计算机软、硬件的安装、调试与维护、服务器的安装与维护、网络故障的分析和排除等16个。再从典型工作任务中分析岗位应具有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划分为可以进行教学实施的学习领域:静态网页设计与制作、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应用与管理、PHP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网络服务器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络服务器架构、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网络攻击与安全防护等,从而构建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

2专业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网络规划和构建、网络安全与防护、网站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扎实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理论知识、专业的网络系统规划、设计、管理和维护技能、网站设计与开发的技能,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团队协助、很好的沟通与交流的素质,毕业后能够胜任计算机行业的网站开发、网络管理、网络建设工程实施、网络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网络产品销售等岗位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1]。

3职业岗位群分析

专业体系的建立,首先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2],按照企业生产工作岗位所要担任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如表1。

4人才培养规格

专业的体系构建要按照企业生产工作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需要、行业背景、学生应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专业人才要具备能运用各类网络工具软件进行网络日常管理、故障排除;能运用目前主流的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进行系统管理与设置;具备扎实的网络基础知识,熟悉TCP/IP协议,能进行网络规划与设计;运用网络设备及其工作原理和接入技术进行网络设备安装、调试与配置;能使用防火墙来进行访问控制设置、流量控制设置、安全规则设置,地址绑定、链路负载设置、内容过滤设置,进行防火墙的安全防护。能运用各种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审计日志的查看与分析、主机资源审计、文件加密与解密的功能,设备管理和认证的设置,补丁管理与分发功能,进行内网安全审计;运用服务器架构技术,在不同平台上进行网络服务器的部署、设置与维护以及运用网络安全技术,构建安全的网络环境等专业能力。

专业人才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独立学习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决策能力和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等方法和社会能力。

5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根据岗位群的要求,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把专业技能学习的技能要素和各项能力要素分解成不同的学习领域:计算机软、硬件配置与管理,网络规划与设计,系统、设备配置与管理,网络应用开发,网络管理与维护。每个学习领域主要分为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按照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进行由简单到复杂的分层阶梯渐进的培养如图1所示。

6师资队伍建设

在专业体系构建中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教师除了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必须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应具备企业生产经验。要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很重要的。学院要多鼓励教师走出校门,深入企业,促使他们向“双师型”、“复合型”的教师方向发展[3]。另一方面,为了更好的将企业的工作过程标准、规范引入到学生学习中来,严格按照企业的岗位标准要求学生,逐步实现与企业生产过程零距离对接,学院应适时引入企业一线并具有丰富的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能力、网站建设与架构能力、网站优化能力等的专家作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

7教学条件配置

在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构建职业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模式下,开展理论实践一体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大力推广项目教学法。校内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基本上是在实训室完成,专项技能训练则在相关企业岗位上要求完成。校内和校外教学条件配置与要求如表2和表3。

表2校内教学条件配置与要求

综上所述,在深入行业、企业进行了调研,跟踪行业、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典型工作岗位,通过调研和考察得到了每个岗位的工作岗位,确定了工作过程对应的职业技能目标,确定关键能力目标,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株洲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介绍[EB/OL].http:///gysjx/ShowArticle.aspArticleID=4790.

第8篇

Abstract: Logistics is a subject with strong operability and system, while this requires the school to make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operability in a short time. Hubei Finance & Taxation College has adopted the multi-faced internship management measures, students not only study professional basic theory but enter the enterprise directly to do internship, so as to accept the occupation training and improve the occupation skills.

关键词: 物流专业;顶岗实习;管理措施

Key words: logistics;internship;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9-0277-02

1 物流专业顶岗实习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物流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让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物流实践能力,使物流实践性环节成为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综合能力的载体。通过顶岗实习,找出差距,锻炼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

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积极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方向,多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直接向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任,这就决定了它对实际操作有着特殊的要求。通过顶岗实习强化操作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成长。物流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是大力提升学生技能和操作水平,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2 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初到实习单位,由于年纪较小、为人处事能力不足、社会适应能力弱等各种因素造成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盲目跳槽,整个顶岗实习工作处于不稳定阶段。出现频繁跳槽现象,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

2.1 学校对顶岗实习的指导和监督因素 从根本上讲,顶岗实习仍然是在校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专业理论知识的验证环节,是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锻炼环节,是课堂教育对于企业的一个延伸。所以,顶岗实习工作应由学校统一领导,确定的实习目标,明确实习任务,在实习企业的组织指导下完成。如果把顶岗实习简单地当作是学生就业的序曲,简单地看作“顶岗”工作,而忽略了其“实习”的性质,学校将实习学生交给人力资源公司或实习工厂后便放手不管,放任自流,不派专人跟踪管理,完全依赖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进行管理考查,这将对顶岗实习的预期效果以及学生安全管理带来极大的隐患。

2.2 生理和心理上的因素 顶岗实习学生处于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对于刚接触实际工作,必然会有一定的不适应,极易产生生理、心理的疲劳,压抑工作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2.3 仅看重待遇因素 刚进入企业的学生,眼高手低,心高气傲,缺乏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辨析是非的能力普遍不强。过分看重工资待遇,没有充分考虑实际特点,选择职位。

3 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

3.1 顶岗实习前的宣传发动工作

3.1.1 顶岗实习前的教育和学习 结合实习生的工作岗位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深入细致的顶岗实习前教育和培训学习,提高学生对企业和岗位的认识。让学生正确认识顶岗实习,把握好实习与学习的关系,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就业能力。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所具有的双重身份,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要他们服从学校实习派遣,服从实习单位安排,踏踏实实工作。

3.1.2 举行优秀毕业生实习经验交流会 为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举行优秀毕业生顶岗实习经验交流会,让优秀毕业生分别同师弟、师妹们交流了实习体会。让即将踏上顶岗实习岗位的学生认识到顶岗实习能够让自己提前与社会接轨,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就业竞争力。通过实习经验交流会,让即将踏上顶岗实习岗位的学生感悟师兄、师姐们的话语,好好珍惜在校学习机会。

3.1.3 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的教育 可以通过专门课程或者讲座的形式进行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在“钱本位”短视性价值观的指引下,一切以“报酬”的高低作为自己选择工作与否的依据,这是一个十分危险,对未来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不利的事情。通过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对学生讲授关于社会职业和高职生个性发展特点的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培养高职生的职业选择和决策的技能。

3.2 顶岗实习的组织工作

3.2.1 尽可能在相对集中的实习、实训基地完成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应尽可能在相对集中的实习、实训基地完成。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实习前均须由实习单位、学校及学生三方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学生顶岗实习安全、顺利地进行。为保障顶岗实习进行有效科学的管理,学校成立顶岗实习教学指导小组,进行具体组织实施。

3.2.2 分组定人指导模式 学生的实习指导根据岗位分组情况指定专业老师指导。各分组老师需对学生进行岗前的专业培训,跟踪学生的整个顶岗实习过程,并给予实习建议,负责知识总结,组织学生交流等工作。分组定人指导模式有助于提高实习培训、实习建议、知识总结、实习交流等环节的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2.3 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纪律要求 顶岗实习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员工,这就要求学生服从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安排和管理。要求学生按照顶岗实习计划、工作任务和岗位特点,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培养独立工作能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

实习学生要严格遵守实习纪律,按时到岗,无正当理由不得擅自离开实习单位。因特殊情况需要终止实习的,须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实习单位批准,报学校备案。擅离岗位者,实习考核按不合格处理。

3.3 顶岗实习中的跟踪管理工作

3.3.1 采取“全程式指导”或“巡回式指导”方式 采取“全程式指导”方式的,指导老师可采取电话、短信、网上留言、实地探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指导。指导老师应将指导过程、指导内容及存在问题及时做书面记录,对发生的问题及时反馈和处理。

3.3.2 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定岗实习的学生脱离学校环境,对新的职业环境不了解不熟悉,容易产生迷茫和困惑,甚至产生就业恐惧心理。因此,在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后,学校要根据班级学生实习的情况,成立若干个实习小组,推选出实习负责人和实习小组组长,建立实习网络,组建组织机构。

3.3.3 发挥网络平台,适时跟踪管理 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信息资源,而且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和时间。学校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例如QQ、短信、飞信、论坛、电子邮件、网络聊天室等,与学生保持畅通的联系,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及时进行跟踪管理。

3.3.4 对症下药,提供个性化指导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会遇到多种具体问题,学校要积极疏导和缓解学生在实习岗位上产生的心理压力、信心不足、能力不够等实际困难,帮助学生释疑解惑,走出困境。同时学校还要依据职业心理辅导理论,帮助学生在实习期间进一步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就业准备。

参考文献:

[1]湖北财税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G].武汉:湖北财税职业学院,2013.

第9篇

关键词 地州本科院校 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地州高校秉承多年的历史传统和管理风格,特别重视学生管理工作,一些地州院校出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政策和措施,做出了许多成绩,学生管理工作越来越规范化、精细化。但学校升本以后,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面对专科学生与本科学生共存的局面,面对学生人数增多、生源复杂、质量降低的现状,怎样以合适的方式进行管理,成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当务之急。下面,笔者将以自身多年的学生管理工作经历为基础,谈谈地州新建本科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供探讨。

1地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管理理念老化,体制僵化

地州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总体思路上,还是继承原来对专科生的管理,行政化的教育管理方式较浓,通常强调以“管”为主,缺乏“服务”意识。通过外部作用强制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方法呆板和滞后。辅导员或班主任等安排任务,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学生干部或学生按部就班地去执行。地州本科院校的管理往往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为了安全稳定,不顾及学生的动机和愿望,过多地强调控制。例如,对学生的外出活动限制太多;通过文件命令或打考勤的方式强迫学生参加活动,而不是引导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参加课外活动。这种控制式管理模式,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也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行为、品格及习惯的养成。

1.2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化、形式化

地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化、表面化,很多工作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缺乏超前管理意识和科学有效的制度设计,于是就无法摆脱被动式管理的困境,这使得在学生管理工作第一线的班主任和辅导员都在扮演着“保姆”和“警察”的角色。在各级目标管理工作责任制中不断强调安全管理的压力下,安全问题似乎是地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终极目标。为此,班主任工作事无巨细,事事亲躬,连体检、打防疫针、军训等还需要班主任守着。由于班主任和辅导员承担的学生管理工作量大,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表浅化,即便是对待思想有问题而犯了错误的学生也只是三言两语,根本就无暇深入剖析问题的实质与根源。学校下达的主题班会流于形式,缺乏明确的规划和主题设计,主题重复无新意,每个学期的主题班会都不外乎节假日的安全教育、考试前的诚信教育等,这些内容学生早已烂熟于心,对类似主题班会厌烦反感。

1.3学校各管理部门沟通配合不畅

地州高校的学生管理是以校学生处为核心,以团委、招就处、后勤处、教务处等部门为辅助的复杂管理系统。当前,许多地州高校各部门的管理存在各自为政,缺乏统筹、沟通不畅的局面。各部门从自己管理的角度出台自己的管理措施,安排自己的活动,弄得二级学院在具体执行时,出现活动过多、时间冲突、甚至出现大量占用教学时间来进行学生活动的情况。致使师生疲于应付,抱怨不断,没有突出实效性。高校以教学为中心的地位岌岌可危,学生整天忙于各种活动,用在读书自学的时间越来越少,学风变得越来越浮躁。各管理部门因为欠缺沟通,学校没有统筹,政策出台随意性比较大,可行性不强。

2对策探讨

2.1更新管理理念,调整管理模式。

2.1.1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强调“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管理理念,改“控制”为“服务”,从“管”转向“教育”,给予学生较大的空间。无论是领导,还是班主任、辅导员、宿管人员等学生管理工作者都要有服务学生的意识,少些命令和说教,要以感情为基础,不能以教育者的身份和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压服学生。在各级管理者面前,学生属于弱势群体,对学生要秉持帮助者、引导者、服务者的意识,对学生多些尊重、信任。特别是在我们边疆地州高校,学生多数来自偏远山区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居多,这个群体的学生相对而言内心敏感、胆小自卑,如果对他们只是命令,不是引导,他们将永远只是乖乖听话的小绵羊,缺乏独立进取的勇气和自信。此外,学校各级管理单位在出台政策措施时,应该多听听班主任、辅导员等一线工作人员的意见,特别是学生的意见。

2.1.2建立以辅导员管理和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学生管理宜推行在学生处指导下的,以辅导员管理和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把自律管理和他律管理结合起来。在这种方式下,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这种角色互换的过程中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强化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制能力,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能力。“自己管理自己,人人管理学校,人人都是学校的管理者”是自律管理的直接体现,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成为管理的主体。充分发挥各级学生会组织的作用,健全组织机构,通过新生入学全方位教育、培养各级学生会成员骨干,各级学生会直接由校学生处管辖,各种活动的开展直接由学生处下发到各级学生会,学生会再下发到各班学生干部,由班干部来组织活动。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还能把班主任从琐碎的事务性管理中解脱出来,专注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

2.2加强班级管理,提高管理实效。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没有实行完全学分制的情况下,目前仍然是以班为单位进行管理,任何学生管理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班上来,因此,抓好班级管理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

2.2.1抓好班干部培养,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班干部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和为班级负责的精神,选拔有责任感、执行力强的学生做班委。班干部可以采取轮换制,让每个同学都得到锻炼。同时,要加强对班干部的指导和培养。每轮换一次班委,新班干部上任之初,都要培训,每个班干部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各负其责,做好沟通协调。同时,加强班干部常规工作方法训练,提高其领导水平;每两周召开一次干部碰头会,汇总各方信息,不断提高工作业绩;加强对班干部言行监督,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以身作则,不能;指导班长做好每学期班务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每学期末对干部进行述职评议,表彰优秀班干部。

2.2.2以主题班会为抓手,突出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管理工作中尤其重要的一环。班主任应从事物型的管理中解脱出来,转向以思想教育管理为主,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引领学生精神健康发展。思想教育工作需要抓住教育契机,抓住学生生活中有影响的事件进行教育,个别教育和群体教育相结合。主题班会是进行群体思想教育,形成良好班风的重要途径。主题班会的形式和内容都可以丰富一些、新颖一些,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有不同的主题侧重。例如,大一是学生塑造思想、规范行为的最佳时期,主题班会可以多一些。大一可以侧重安全教育、纪律教育、大学学习方法、女生教育、宿舍关系、人际交往、职业生涯规划等主题;大二可以侧重文明行为礼仪、婚姻恋爱观、诚信教育、生命教育、理财教育等主题;大三可以进行爱国主义、职业素质教育、教师考岗、专升本备考、研究生备考方面的主题;大四可以进行毕业求职面试的一系列就业教育主题,如就业心理、就业政策、面试技巧、求职陷阱防范等教育主题。

2.3加强部门联动,提升管理内涵。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不单纯是学生处的工作,与团委、后勤处、招就处、教务处等部门紧密相连。相关部门需要加强沟通,形成合力,才能提高管理实效。

2.3.1加强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的结合

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正常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处于教学工作的从属地位。教学与学生工作是学院日常工作的两条主线,看似各自独立,实则有很多共性问题,如学风、考风问题,实习、社会实践问题、“三生教育”问题、教师资格证问题、与专业相关的文体活动等都需要教学与学生工作者的密切配合与协作。同时,学生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共同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管理育人和教学育人是两者共同的发展方向。学生管理中的学生思想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教书育人是互相联系和统一的。我们需要在两者中建立一种良性的互动机制,以达到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和谐发展。

2.3.2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与就业工作的结合

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关乎高等教育发展、关乎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学生管理与就业指导已经密不可分。就业指导教育、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等艰巨任务,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特别是班主任和辅导员需要懂得相应的职业发展和指导知识,以便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就业指导要贯穿于大学生涯的整个过程。如大一新生入学,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其明确学习目标;大二要把职业指导渗透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培养职场需要的各种能力;大三要进行创业教育和职业选择教育,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大四要进行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就业心理辅导等教育。

2.3.3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与社团活动的结合

学生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学生的日常管理、班级建设管理、学风建设、党建工作、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等等。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自己组织的课外活动,能锻炼其社会实践能力和自我组织能力。当前地州高校的学生社团活动由于管理不当,存在很多问题,注重形式,活动少且质量不高,有些社团直接发展成每个学期交会费,适当聚会的活动。有些社团成为老乡聚会,找男女朋友的场所,或打着社团的旗号去外面拉赞助的手段。学校应该对健康的社团进行培养,多给予关心和帮助,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同时,由校团委负责的学生社团活动和党团活动需要与教学及其他学生工作有机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

2.4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地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少、任务重,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解决学生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高、工作方法独到、思想素质过硬、而且谙熟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对相关政策有细致深入的了解,同时,还要有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因此,除了要对外大量招聘高素质的人员充实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学校还要关心和重视在校班主任、辅导员的业务发展与学习情况,为他们营造一个成长和进步的良好环境。多给学生管理者外出学习考察、岗位培训、考核评优的机会;提高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待遇,把班主任、辅导员工作计入教学工作量,在评聘技术职务时给予政策照顾等。只有建设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才能真正把学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王宝堂,毛彩虹.地方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陕西教育,2011(4).

[2] 张玲,张惠.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J].中国高教研究,2006(3).

第10篇

关键词:信息安全;高职;课程体系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作为高职教育的新兴专业,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网络经济的高速增长,信息安全行业的人才需求也快速递增。企业对信息安全技术人才的需求不仅包括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的高端人才,同时也需要大量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低端人才,负责企业信息安全系统的简单管理和维护工作,这就为高职教育层次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

一、高职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1.课程开发理念的理解问题。“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的目的是培养“设计导向”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个出发点是为了满足技术发展、社会进步和企业对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要求。因此,在课程开发中应该注意“设计导向”这个关键词,从而把课程重点放到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设计解决方案、尝试解决问题、评价或总结解决方案、形成实际经验的能力培养上。

目前适合中国国情的课程开发方法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方法,其开发理念的核心是:以培养“设计导向”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职业分析和工作过程”为基础,开发出“学习领域课程”。但各高职院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忽视对其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注重表面现象,甚至赶时髦,故弄玄虚地引用一些新奇的名词,最终导致课程开发的失败。

2.课程开发过程的倒置问题。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关键要遵循“确定专业面对的工作岗位或岗位群――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开发”这样一条逻辑主线。首先分析调研专业所面向的职业或岗位群,通过专家、工人访谈会等形式,对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和归纳、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子任务进行分解,形成典型工作任务汇总表和所有典型工作任务下的子任务汇总表。

3.课程开发的基础性准备不足。一是缺乏权威性的具体指导,各职业院校独自开发一个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在资源和能力上力不从心。且由于各院校处于不同地域,参与开发的企业有限,课程改革的基础――职业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与覆盖度等往往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导致课程改革的成果不具代表性,难以在更大范围内加以推广。

二是缺少企业在课程改革中的实质性和关键性参与使得课程开发难以深入推进。由于现有的国家政策不足以调动产业、企业的积极性,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即使参加课程改革活动,往往也处于配合和勉为其难的被动地位。因此在学习领域的工学结合课程设计中,工学结合很难得到理想的结果。

4.教学管理问题。“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管理与传统教学管理制度造成很多冲突,如“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与课程改革的不配套;原日常教学和学习领域课程的冲突,学习领域课程的实施存在困难;学习领域课程的管理困难,校外实训、顶岗实习的实施与管理是难题;学习领域课程安排与基础课程存在冲突,学习领域课程效果的督导和评价也是难题。”[1]

5.实践教学开展问题。高职教育的重要体现是职业特征。实践教学对达到职业教育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实践教学环节不仅仅在教学时间上多于普通本科教育,而且其内涵也有很大不同。问题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体系目标偏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实践教学资源匮乏、实践内容单一,不成体系、工学结合与实践教学保障制度不完善等等。

6.师资问题。教师资源是学校办学资源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高职教育是一件平凡而意义深远的工作,从事高职教育工作的教师可能会比其他老师遇到更多的困难,一直以来高职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严重滞后。虽然这几年有所改善,但是应当看到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或与其他专业教育有很大不同,其教师的整体水平距离实际需求有相当大的差距。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发展必不可缺的重要条件[2]。

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培养的信息安全技术人才数量少且类型单一。目前,开设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学校不多,招生的人数也较少,而且基本集中在硕士和博士的培养上,本科的较少,高职的更少。

2.专业设置不科学。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人才所采用的课程体系要么是量体裁衣,要么是时尚拼凑,要么是本科压缩,既不系统也不规范;既不完善也不科学。

3.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模式老套,无法满足专业培养的要求。在教学中大多还是教师讲学生记,学生动手机会少,理论与实践的课时分配不合理,不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4.缺乏适应高职人才培养要求的教材。高职教材和本科教材有很大的区别。高职的教材应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岗位技能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应用,以实际案例为切入点,体现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要主动适应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主动适应职业教育教材区域性与适应性的需要。

5.在评价体系上,不应拘泥于书面试卷评价方式,应该注重在实际工作情境中评价学生的工作能力。以多样化评价和以理解、综合运用为中心的能力评价为主;把课程结束时的一次考试变为多种方式的综合能力评价[2]。

三、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1.确定专业面向的职业和职业岗位。针对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结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就业市场岗位分析和专家座谈会,确定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与本专业相对应的最主要的职业是国家职业资格中的信息安全工程师,就业市场中的其他岗位还有:网络与系统安全管理员、信息安全产品技术支持、信息安全产品开发与测试、信息安全产品销售等。

2.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文化基础和计算机专业基础理论,掌握计算机网络侦查与信息安全管理等相关技能和一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胜任行政机关和各级企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又熟悉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应用型人才”。[3]该专业主要面向“行政机关、各类经济管理部门及工商企业、网络公司、金融、保险、海关等单位的网络管理中心、计算机信息中心和其他计算机信息安全部门从事计算机信息管理与维护、网络和网站建设与维护、信息安全设备维护和数据库系统的维护等技术工作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3]

3.岗位职业技能需求和学习领域课程设计。在组织安全和职教专家对国内目前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和发展现状进行全面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参考了其他兄弟院校的做法,笔者认为,社会对信息安全技术专业高职层次的人才需求集中在“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安全产品营销与服务”方面。上表显示了对这些岗位职业技能需求和学习领域进行研究分析的结果[4]。

4.专业课程体系结构。通过以上的学习领域课程分析,对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了开发。但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是以学校教育为主,考虑到学校的教育智能,最终形成了“平台+核心”的模式,即将核心课与平台课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平台类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可持续发展类课程(数学、科学思维训练、公共英语);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网络技术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电子电工技术等);职业准备类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沟通等)。

四、小结

本课程体系设计是在学习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基础上形成的初步方案。在构建过程中,注重课程体系实施的可行性,以适应社会对高职人才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相信通过以后的教学实践,不断更新观念,一定能探索出适合国情、校情、学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高林,鲍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27-139.

[2] 中国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150-155.

[3] 李振汕.高职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分析[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123-126.

第11篇

一、民族文化的继承者,民族政策的传播人

民族教育院校承担着民族文化继承与传播的重要使命。目前来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发生了剧烈变革,这就必然会引起文化的变迁,传统与现代文化、东西方文化等各方面的矛盾冲突突出,文化成分变得越来越复杂。多种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渗透,会在不同程度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影响。民族文化的传承,是民族教育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与育人的发展目标相互促进。作为民族教育院校的辅导员,更是需要具备相当强的民族文化知识,了解各民族的起源与发展,当地的民族风俗习惯和具有特色的文化,甚至要多学习并掌握各民族的语言文字,能够使用简单的民族语言与学生们交流,这对拉近师生距离与情感交流,开展日常学生管理工作都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党和国家对民族教育事业十分的关心和支持,根据国情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的政策和措施,目的就在于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繁荣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提高少数民族的人口素质,最终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实现全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民族教育政策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民族教育院校的辅导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民族政策理论水平,例如: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掌握,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了解,民族教育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相对优惠政策的熟悉等等,都成为开展民族教育院校工作的基础。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支持者,民族团结的拥护者

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情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时代的发展呼唤爱国主义精神,它不仅能维护祖国的完整和统一,团结了各个民族,更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身为民族教育院校的辅导员,必须坚决支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辅导员要对学生进行历史及传统文化的教育,采用公平、客观的态度,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史成就的自豪感,基于这种情感,产生清醒的认识和共鸣。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充分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产生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和谐相处,共同为伟大祖国谱写新篇章。为了更好地将这一思想贯彻落实到每一个学生心里,辅导员应在学生的日常教育中,结合重大节日,例如国庆节等主题,开展主题班会,回顾历史,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国家发展至今的各项伟大成就和来之不易,为学生介绍国家对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的不同政策,使不同民族的学生,对祖国有一个系统、明确的认识。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也离不开少数民族,各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原则。在对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多开展辅导活动,让各个民族的学生互相介绍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尽快让大家相互了解并熟悉,达到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目的。

三、学生个人成长的引领者,正确舆论导向的宣传者

很多少数民族的学生第一次来到内地,无法适应内地的生活方式,面临心理和生理双重的压力,情绪起伏很大,学业压力又很繁重,生活不能适应,身体容易生病,甚至个别学生还出现了悲观绝望的无助情绪。因此,民族教育院校的辅导员,必须在第一时间给与学生成长的关怀,对他们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使他们尽快适应内地的学习生活。辅导员要重视对学生的宣传工作,积极地构建宣传的平台,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由于少数民族的学生大都远离家乡和父母,需要更多的尊重理解和关怀。辅导员应该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掌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关内容,尽快熟悉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明确他们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学生的未来指明方向。民族教育院校的辅导员更应该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类指导工作,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并深入社会实践,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建设自己的家乡贡献力量。

四、学生安全管理和教育的督导者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安全事件发生在民族教育院校的校园内,已经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伴随少数民族内地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少数民族学生人数的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一些危及大学生财产及人身安全的案件也时有发生。因此,作为民族教育院校的辅导员,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提高学生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及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这些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障学生安全,确保民族教育院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日常管理中,安全教育的内容极其广泛,但是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项内容:法律、法规、校纪、校规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宗教理论安全教育;治安防范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食品安全教育;求职安全教育以及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等等。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将教育和引导学生如何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学会怎样保护好自己,作为民族教育院校辅导员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更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齐抓共管,做到时时宣传,刻刻监督,确保少数民族的学生即使远离家乡和亲人,在校园内仍然可以找到满足的归属感。

辅导员工作是一个非常神圣的职业,肩负着千万个家庭的重托。做好辅导员的每一项工作,特别是一个优秀的辅导员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需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我。通过在民族教育院校做辅导员的工作经历,结合当今民族教育政策及民族教育发展的形势,认为作为民族教育院校优秀辅导员应该具备以上几点基本素质,满怀爱心,充满热情的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教育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才能更好地为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崔姝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第12篇

关键词:光缆通信 线路 管理维护 对策

在通信网络的影响下,科技水平得到很好的发展,网络技术在开发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局势带动了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发展,实现了同步数字传输和异步传输模式的形式交流。通信网络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保证传输通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要非常重视增加通信线路的传输质量。使用光纤技术时,对其自身的优势以及特殊光纤技术的更好发展,它将成为最大的改革发展的进程。本文通过分析光缆通信线路维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促进光纤通信线路维护行业的发展。

一、光缆通信线路维护管理的必要性

光纤通信线路维护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光纤电缆线路的通信网络维护和管理,管理沟通渠道直接影响整个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只有加强维护和管理的工作,才能使光缆线路正常运行。因此,应高度重视光缆线路的维护管理,充分发挥人民和科技的力量,促进光纤通信线路维护管理的发展。目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线路已经逐渐取代电缆,电缆线路的电缆铺设规模形式过于庞大,只有加强光缆线路的维护管理,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加强光缆通信线路维修和保养的管理,提高通信线路传输的质量,才能保证通信线路的顺畅,让它更好的服务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通信技术的发展,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及时总结光缆线路的维护和管理经验,使通信网络更加可靠和安全。

二、光缆通信线路维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维护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整个通信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也日益提高,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扩大和更新的通信业务项目,同时也对通信行业从业者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光缆通信线路维护管理直接影响通信行业竞争力的专业性企业,据调查,光纤通信领域的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普遍比较低,使得整个通信行业光纤通信线路维护质量并不理想。

2.2.维护管理手段相当落后

在当今社会,随着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维修管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通信需求的发展需要,开发寻求符合其新的维护和管理手段。维修管理手段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光缆线路的维护管理项目是不同的,也比较困难,传统的徒步旅行检查维护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第二,光纤电缆线路铺设面积逐渐增加,维护点也逐渐增加,增加了线路维护和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2.3.缺乏线路维护管理意识

目前,许多电信企业实施项目经理负责制,不能反映”满足客户需求、市场需求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他们并没有足够重视高和低的成本,也不能创建新的低成本产品,这是一个关键因素,不能全程监视动态网络维护的实际情况。所以,项目经理必须要真正关心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经济效益,必须加强维修人员的维修管理意识,每个人都必须以一个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到光纤通信线路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中。

三、光缆通信线路维护管理的有效措施

3.1.维护管理人员必须要专业

一些通信公司没有意识到团队合作,对光纤通信维护和管理的重要性,不能提高光纤通信维护和管理的质量。因此,企业应建立良好的维护和管理团队,才能有效地完成线路维护和管理工作。虽然传统的维护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维修和管理经验,但缺乏专业性,不能熟练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到光缆通信线路维护和管理工作中。通信企业能够要对这种传统的维护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结合其丰富的经验,更好的服务线路维护和管理。此外,通信企业也需要吸引大量的专业对口,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解决维护和管理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发挥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一些商家还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吸收经验丰富,专业技术高并且优质的专业维修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维护和管理团队,推动光缆线路的维护。

3.2.维护管理手段要实时创新

创新的手段应用于光缆通信线路的维护管理,保证了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更改线路维护管理方式,实现维护和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线路维护和管理工作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检验光纤线路维修记录的工作成果;第二,对于光纤通信线路管理器维护管理系统;三,光纤通信线路维护检修工作的维修部门。光纤通信的前提是必须将检查记录在一定的时间内及时反馈到到信息网络的维护,管理层将有关现场的每一个细节要充分了解,将反馈结果转给光纤线路维护部门,使维修人员在任何时间处,在任何地方,以便能够及时和准确的检测的光缆线路运行状态,在很短的时间来修复线路问题。而光纤线路维护管理的通信网络可以维护和管理预处理全面的信息,可以充分提高光缆线路的维护管理的效率。

3.3.强化线路维护管理意识

通信企业要加强线路维护管理功能,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的技术人员安排到具体工作中,发挥他们的作用。维护和管理人员要加强巡视光缆线路,重视修复线路的重要性。确保运行的通信线路的安全,做好巡检和定期监督巡视报告。若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使线路正常运行,更好的服务百姓。合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记录每条线路的维护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绩效考核,职业生涯规划,开展以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相关活动。通信企业也应加强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执行到位,提高光纤通信维护和管理效率。通信企业也应加强安全管理意识,以确保安全,确保人身安全的维护和管理,使该行业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正式实施。维护和管理人员还可以把通信线路的重要性传递给广大百姓,提高通信线路的人们的保护意识,减少无意识现象的破坏,保证线路的正常安全运行。

四、结论

最重要的是,光纤电缆线路在通信网络的维护和管理工作维护和管理占据重要组成部分,管理通信线路的正常运行直接影响到整个通信网络,只有加强维护和管理的工作,才能使光缆线路可靠稳定,因此,应高度重视光缆线路的维护管理,促进通信网络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