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网络调查

网络调查

时间:2023-05-30 09:36: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络调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网络调查

第1篇

(一)大学生网络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调查数据反映来看,参与调研的1000名对象中,具有网络消费经验的占到97.2%,这充分说明大学生网络消费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经济现象。而据国家消费者协会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近五年来高校大学生网络消费人数以年均8.5%的速度增长。大学生网络消费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主要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在走向成熟,大学生群体日渐壮大,这给网络消费市场注入了新鲜动力。其次在于我国网络技术、网络公司、服务商体系得到了相应的完善,淘宝、支付宝、京东等网络平台为网络消费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大学生网络消费观念、能力差异显著

大学生是社会身份、性格及特质非常鲜明的群体,他们在网络消费市场中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个性化、差异性化特点,需要引起商家及学术研究的充分重视。大学生网络消费观念深受性别的影响,调查数据显示,女性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行为主要集中在衣服、护肤品等商品上,而男性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则主要集中在社会交际等方面。年级也是影响大学生网络消费能力的重要因子,调查数据反映低年级大学生每月网络消费金额明显多于高年级大学生,这就要求商家在开拓网络消费市场时要注意大学生的消费差异。

(三)大学生网络消费形式以恋爱消费、娱乐消费为主

由于大学生自身所处成长阶段的特殊性,其网络消费形式表现出明显的集中分布规律。调查数据显示,在学习消费、生活消费等众多网络消费形式方面,大学生恋爱消费、娱乐消费成为主要形式,消费金额比重超过了60.5%。处于情感期的大学生追求浪漫,在交往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大量的网络消费行为。比如对生日礼物的选择、对化妆品的消费等,主要是在大学生恋爱需要中产生的。娱乐消费也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项目,旅游出行、聚餐购物等娱乐生活带动了网络消费。

二、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自身的影响

大学生网络消费市场所呈现的特点,重要的一方面是由大学生群体自身的因素决定的。首先表现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因素上,这种现象从市场经济心理学理论层面进行探讨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大学生受教育程度高,对于新鲜事物能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有能力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进行消费,这是大学生网络消费市场发展最为关键的前提。其次是大学生性格突出,注重自我形象的塑造,因此在消费方式选择上,往往倾向于通过网络技术突进来满足消费需要。课题组访谈的部分典型个案反映,大学生消费意愿比中学时期明显增强,消费心理日趋成熟。

(二)大学生家庭、学校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从根本上来说一种市场经济行为,决定其消费特点的主要因素在于大学生的经济能力。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更多的是依靠父母,因此家庭的经济条件、消费方式对大学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这一点从调研的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来,数据显示大学生网络消费能力与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呈正比例关系。

三、商家营销策略的建议

(一)把握大学生网络消费市场特点

把握住大学生网络消费市场的特点是商家致胜的关键点,也是决定商家经济效应的重要方面。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表现出层次性、地区性及差异性等特点,商家应该根据大学生群体不同的消费意识、消费能力开展营销活动。比如在七夕情人节等一些符合大学生心理需要的节日,开发纪念礼品、特色活动等营销内容,抓住大学生消费观念意识,不断促进网络市场繁荣。

(二)适时推出网络消费优惠活动

网络促销是商家扩大营销的重要技能,针对大学生不同群体、不同喜好推出优惠活动,可以大大吸引大学生,增加商家营业额。针对女性大学生开展化妆品优惠活动,可以在产品促销上给大学生送福利。针对男性大学生的体育用品购买,商家可以开展相应的赠送项目,吸引大学生的眼球。当然,有条件的商家可以深入高校推广宣传,与大学生消费群体现实接触,扩大商家产品的知名度。

(三)优化大学生网络消费渠道

第2篇

[关键词)网络社交 社交网络 网络应用行为

[分类号]C915

社会互动(social interaction),是“人们以相互的或交换的方式对别人采取行动,或者对别人的行动做出回应”的过程。社会交往是社会互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人与人之间在社会空间内进行沟通、发生互动的过程。人类传播史上每一次重要的媒介形态革命,都伴随着社会交往方式的相应变化,而自互联网诞生以来,网络社交就一直是学术界关心的主要课题之一。为揭示我国网民网络社交的现状、探究我国网民网络社交行为的特征,本文特别选取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互联网社会影响”课题中问卷调查的部分数据,对我国网民的网络社交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1 网络社交方式

网络社交作为一种社会交往形式,具有明显的工具性特征,即交往双方并非直接面对面进行交流,而是借助特定的信息工具实现沟通。针对目前我国网民的网络使用情况,主要的网络社交工具可分为即时交往工具与非即时交往工具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即时聊天工具、即时在线网络游戏等,后者则包括网络论坛/BBS、博客、新闻留言、互动问答平台等。

问卷中以五级量表形式询问了被调查者对各种网络社交工具的使用频度,其中选项1至5分别代表“从不”、“偶尔”、“有时”、“经常”和“总是”这五种不同的使用频率。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我国网民目前使用最多的网络社交工具是QQ、MSN、Glalk等,使用这些工具与熟人进行聊天的得分为3.87,使用这些即时聊天工具与陌生人聊天的得分也达到3.05,超过了参与在线问答平台、使用社交网站和组队进行网络游戏的频率。相比非即时交往工具,即时聊天工具更像是传统的面对面或电话交流方式在网络平台上的延伸,这些传统的即时交流方式在现实社会交往中的使用频率通常也高于书信、留言板等非即时形式,因此,网民更多使用QQ、MSN等即时聊天工具,事实上可能体现了网络社交与现实世界社交相似的一面,许多现实世界中存在的社交偏好、社交习惯都被带到网络世界中,并对网络社交的形态、结构和特征产生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浏览他人博客、留言以及在网络论坛、BBS上看帖、发帖的频率位居二、三位,得分分别为3.22、3.12,这表明网民不仅对私密性、个人化较强的网络交往感兴趣,也比较多地参与到了主题相对明确、讨论相对公开的网络社交活动之中。相比之下,校内网、开心网等SNS网站和网络游戏虽然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但从国内网民整体的使用频率上来看,仍未能冲击即时聊天工具作为目前网络社交主要工具的地位。

在不同性别的网络社交方式选择上,单因素方差检验(One-way ANOVA),发现男女之间在五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男性使用即时聊天工具与陌生人聊天,在论坛/BBS上的看帖、发帖以及组队进行网络游戏频率显著高于女性,而女性使用即时聊天工具与熟人聊天以及使用社交网站的频率则显著高于男性。这体现出男女之间在进行社会交往中心理需求的区别。男性在独立性、求异性、冒险性等方面,均比女性强得多,在社交中更追求参与、刺激和成就感,而通过即时聊天工具与陌生人聊天、论坛/BBS讨论、组队进行网络游戏等恰恰契合了男性在这些方面的需求。相比之下,女性更注重安全、稳定,在社交中体现出更多的情感性需求,对充斥着大量虚假信息的网络有较强的不信任感,因而更加倾向于通过即时聊天工具与熟人聊天和在社交范围与现实社交圈高度重合的社交网站上活动。

此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还显示,不同年龄段人群在各种不同的网络社交方式的使用频率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基本上所有的网络社交工具的使用频率都呈现出随年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校内网、开心网等社交网站在20-29岁人群中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其得分已经超过通过即时聊天工具与陌生人聊天以及使用在线问答平台的得分,这可能主要源于此类网站在年轻学生和工作人群中的影响力。SNS网站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飞速发展,可能预示着网络社交方式的一场革命,因其诞生时间尚短,所以影响范围至少目前在国内尚未能深入波及到年龄较大的网民人群,但其在年轻网民群体中形成的忠实使用习惯很可能将随着人口世代的自然更替而延伸到中老年网民群体中,从而以一种即时、非即时交往相融合,集信息交流、意见讨论、共同游戏等多种互动形式于一体的虚拟社区形态,对现有的网络社交机制与结构形成冲击。

2 网络社交范围

调查主要从两个维度衡量了网民的网络社交范围,即网民通过网络结识的网友数量以及网民网络社交的对象分布。

调查结果显示,网民群体在通过网络认识的朋友数量方面呈现明显的倒三角分布,即认识网友数量在5人及以下和21人及以上的群体所占比例最高且基本持平,分别占到总人数的约三分之一,明显超出认识网友数量居中的各个人群所占比例。从中可见,我国网民在网络社交的范围维度上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层,形成了两个规模较大的特征人群,其中一部分人已经借助网络构建了具有相当规模的虚拟社交网络,网络对其来说可能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社交途径;同时也有相当大比例的人群的网络社交仍然停留在较浅的层次,尚未形成自己比较稳定的虚拟社交网络。

单因素方差检验发现,认识网友数量在5人及以下人群和21人及以上人群在各基本人口统计指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详情如表1所示:

网上交友数量更多的人群相比交友数量少的人群体现出如下特征:男性所占比例更大,更加年轻,未婚者较多,文化程度偏低,月收入偏低,无固定编制人员所占比例较大。具有这些属性的人群往往容易形成更加强烈的孤独感,交流需求难以在现实交际圈中得到满足,因而他们更加热衷于进行网络社交;而那些受教育程度高、收入较高、工作较为稳定的人群,由于具有将更多精力和注意力投入现实社交中的可能性和需要,因此相对较少地依赖于网络社交。

在网络交往的对象结构方面,调查结果表明,其在很大程度上与现实生活中的交往范围重合,与同事同学、朋友、亲戚或家人进行网络交往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达到88.4%、85.9%、70.0%;业务或工作关系其次,为61.3%;而与陌生人交往的比例最低,仅占全部被调查者的37.7%。如图2所示:

这表明虚拟社交网络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现实世界中社交网络的移植,网络凭借其跨时空的传播特性帮

助现实社交网络实现了在时空维度上的拓展和延伸;而通过长期亲身接触而建立起来的现实社会关系具有较强的维系力,大部分情况下并不会因为社会交往方式的改变而被割断。相比之下,目前国内网民通过网络与陌生人建立联系、拓展社交网络的程度仍然较为有限。

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拉诺维特(Mark Granovet―ler)于1974年提出的“弱关系”(Weak Ties)理论认为,在传统社会,每个人接触最频繁的是自己的亲人、同学、朋友、同事,这是一种十分稳定的然而传播范围有限的社会认知,即所谓“强关系”(Strong Ties);同时,还存在另外一类相对于前一种社会关系更为广泛的、然而却是肤浅的社会认知,即“弱关系”。在强关系中,由于互动双方彼此之间具有高度的互动,在某些存在的互动关系型态上较亲密,因此,透过其产生的信息通常是重复的,容易自成一个封闭的系统;而弱关系交往双方更加可能掌握很多对方并不了解的信息,因此反而成为信息在不同社交圈之间流动的主要渠道。有学者认为,“网络由于其匿名性以及时空压缩与时空伸延并存的特点,非常适合弱关系的建立与滋长”,“网络交往是一场陌生人之间的互动游戏,凸显了公领域、弱关系、陌生人互动的特点”。但调查结果所显示的虚拟社交网络与现实社交网络高度重合的情形说明,网络虽然提供了让原本素不相识、地理距离和社会距离都很遥远的陌生人互相结识和交谈的条件,但仪就目前来看实际建立的此类弱关系仍非常有限,网民与来自自己现实社交圈之外的陌生人之间以及在同样被格拉诺维特归入弱关系范围的业务、工作关系中发生的网络交往相对较少,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通过网络社交所获得的信息的价值。

此外,交叉列联表分析(Crosstabs)以及卡方检验(Chi-Square)结果显示,相比之下,女性与同事、同学、亲戚家人以及朋友的网上交往比例均高于男性,而男性与陌生人交往的比例则高于女性,这可能源于女性对家庭归属感、稳定性的更多心理需求。另外,男女之间在业务和工作关系的交往方面没有显现出显著差异。

对不同年龄段网民的网络社交对象进行交叉列联表分析与卡方检验发现,50岁以上的人群呈现出与其他四个年龄段人群显著不同的网络社交范围特征,他们与亲戚或家人的网络交流最多,这可能反映了该年龄段人群对家庭和亲缘关系更多的重视――退休在家的人工作方面的网络交流需要已经不复存在,而处于该年龄段尚在工作的人群可能绝大部分尚未能接受网络交流作为一种工作手段或社交方式。相比之下,30-39、40-49岁年龄段人群与亲戚或家人的网络交流相对较少,可能是由于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正处于事业和社会交往的巅峰期,投入于家庭关系的时间较为有限,而是将更多时间精力用于与同事、朋友或业务工作中的沟通;20-29岁、30-39岁人群正处于开拓事业的黄金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工具性的社会交往需求最多,冒险精神也最强,因此在业务、工作关系中以及与陌生人进行网络交往的比例最高;而19岁及以下人群因为大部分尚未开始正式工作,因此业务或工作需要的网上交往很少。

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在与同事或同学的交往、与朋友的网络交往以及业务或工作关系进行的网络交往方面也均呈现出显著差异。其中,与朋友的网络交往以及业务或工作关系进行的网络交往的比例大体随文化程度提高而增大;而在与同事或同学的交往方面,此前一直保持上升趋势的曲线在博士阶段转而下降,体现出博士群体在生活和社交形态上存在的特殊性:与亲戚或家人的网络交往以及与陌生人的交往经检验与受教育程度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3 网络社交深度

总体上看,被调查人群的网络交往深度较为有限,63.5%的被调查者能够经常保持联系的网友数量为5人或更少,82.8%的人见过的网友数量为5人或更少,68.7%的人在网上的好朋友人数为5人或更少。在所有被调查者中,经常保持联系的网友数量超过20人的仅占7.5%,见过的网友数量超过20人的仅有3.5%,成为好朋友的网友人数超过20人的仅占6.9%。如图3所示:

通过将性别与经常保持联系的网友数量、见面网友数量以及成为好友的网友数量进行交叉列联表分析及卡方检验发现,男性与女性在以上三个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男性经常保持联系的网友数量、见面网友数量以及成为好友的网友数量总体上均多于女性,可见男性的网络社交深度全面高于女性。由于男性在独立性、求异性、冒险性等方面均明显强于女性,因此其在网络社交方面总体上也表现得更加积极和开放。

成为好友的网友数量呈现出明显的随年龄递减趋势,即年龄越小、网络社交程度越深。19岁以下人群中,14.8%的被调查者成为好友的网友数量在16人或以上,20-29岁人群中这一比例也达到12.7%,而在40 49岁人群、50岁及以上人群中,该比例仅分别为7.2%、7.7%。

此外,从已婚到同居再到无伴侣,成为好友的网友数量也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已婚人士因为拥有了较为稳定的家庭关系,因此投人网络社交的程度相对较浅;而无伴侣者可能存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更强烈的孤独感和情感需求,加之可能在时间和来自伴侣的约束方面所受限制较少,因此在网络社交上的投入程度相对更深;同居者的情形则居于以上两者之间。

第3篇

[关键词] 网络购物 网络消费 大学生

根据CNNIC的《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2006年年底我国网民的数量已达到13700万人,其中,学生网民占总人数的32%,在上网的人群中,有23%的网民进行过网络购物,且越来越多的网民倾向于使用网络进行消费。这表明,电子商务已成为近年来的消费热点,预计2010年网络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将达到42%。

本次调查把最易接受新事物的人群――大学生和最新式的消费方式――网络消费结合在一起,对12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网民的网络消费情况进行了信息统计,得到了较为真实和详尽的材料。

一、调查目标及样本选取

本次调查以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大学城五大高校的大学生为总体,采用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1154份,其中1149份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达到95.75%,实际调查样本构成情况见表1。被调对象遍及五大高校的所有宿舍楼和各宿舍楼的所有楼层,问卷数据基本上能够科学地反映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各个层次大学生的观点。

二、大学生网民基本信息

大学生网民年级构成与性别组成,如图1、图2所示。

三、大学生网络消费情况统计

1.是否进行过网络购物。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进行过网络购物的被调查者有28.26%,没有进行过网络购物的有71.74%,如图3所示。

2.网络购物的优势。总体而言,被调查者认为价格便宜是网络购物的最大优势,如图4所示。

3.网络购物主要购买项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主要购买书籍及消费类电子产品,如图5所示。

4.网络购物服务商的选择。本次调查显示,有25.60%的被调查者在易趣购物,有38.31%的被调查者在淘宝上购物,有12.34%的被调查者在卓越上购物,有23.75%选择在其他服务上那里购物,如图6所示。

5.货款支付方式。本次调查显示,39.65%的被调查者选择网上支付,41.36%的被调查者选择邮局汇款支付,13.23%的人选择银行营业厅转账,5.76%的人选择当面交易或货到付款,如图7所示。

6.对于网络购物纠纷的申诉和解决。本次调查显示,在发生网络购物纠纷时40.67%的当事人选择只是和卖家联系协调,1.49%的当事人选择只和服务商联系,44.32%的当事人即和卖家协调也和服务商联系,13.52%的当事人没有通过申诉途径解决问题,如图8所示。

四、大学生网络消费情况调研分析

通过对以上调查数据的统计,我们针对六个方面对大学生的网络消费情况进行了如下分析:

1.进行过网络购物的人数。从数据层面看,大学生网络购物的比率要高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7年1月的全国平均比例,本次调查比其高出6个百分点。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确是比其他阶层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是,经历过网上购物的人数占总上网人数的比例还太少,还远不及发达国家,显示出我们还有强大的发展空间。

2.对网络的信任及信用情况。大多数的大学生网民还是比较信任互联网的。近年来,网络购物服务商和网络支付平台运营商的合作使得网络购物的安全性大大增加。网民在购买物品前,可以从服务商那里很方便地看到卖家的信誉度及其他买家对他的评价,这些重要的参考依据可以为买家提供购买的参考依据,也大大降低了购买风险。

3.网络购物的优势。从数据层面来看,绝大多数的网民认为,与传统店铺相比,网络购物最大的优点就是种类齐全、价格便宜、方便快捷。

(1)商品种类多。网络是一种虚拟的空间,只要有商品,就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展示,充分体现了网络无地域的优势。

(2)购物成本低。对于网络商品购买者,他们挑选、对比各家的商品,只需要登陆不同的网站,或是选择不同的频道就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而且可以直接由商家负责送达,免去了传统购物中舟车劳顿的辛苦,时间和费用成本大幅降低。

(3)网络购物方便快捷。其一,商品信息更新快。只需要将各种商品的图片、介绍资料利用单机进行上传,就可以最新商品信息,且立刻在全球范围内统一更新。其二,商品容易查找。网络商店中基本都具有店内商品的分类、搜索功能,通过搜索,购买者可以很方便的找到需要的商品。

4.网民使用的网络购物服务商。从本调查的数据看淘宝网的市场占有率最高,其次是易趣和其它购物网站,再次是卓越网。这与ebay公司在2006年的调查排位基本一致。世界网络购物服务商巨头ebay与网易合作后进军中国,不敌中国本土阿里巴巴网站旗下的淘宝网。淘宝网以其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控制了这个领域。

5.货款支付方式。本次调查显示,大部分人选择了邮局汇款,其次是网上支付。随着密码比对卡甚至是密码狗等安全保障的陆续出现,网上支付的方式将会越来越流行。

6.有无不成功的网络交易。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网民没有经历过失败的购物经历,我们将原因归纳为以下三点:

(1)大学生网民进行网络购物时比较谨慎。

(2)我国网络购物支付机制比较完善,能为网民提供好的购物环境。

(3)我国从事正规网络贩售的大部分商家信誉度还是很好的,能真正做到为消费者着想。

五、结束语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网络购物活动还处在比较低的层次,购买的商品还集中在金额比较小的小件物品上,这显示出大学生群体对网络信誉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担忧,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网上购物无论对消费者、企业还是市场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它将成为达到新经济时期“多赢”效果的理想购物模式。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大学生互联网普及率的迅速提高,网络购物必定会成为今后大学生购物的一种主流模式,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网络成瘾” 调查 反思

网络成瘾是一种无限制的网络使用现象,命名为“网络成瘾”或“网络成瘾障碍”或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人们一般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愿望,对于上网所带来的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上网人数的增加,因过度沉溺网络而造成的网络成瘾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以中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尤为引人注目。网络的过度使用导致了部分中学生学习成绩下降、行为变异,出现各种心理障碍。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网络本身所固有的诱惑、青少年上网成瘾的特点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只是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必要条件,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人格特点及部分青少年所固有的心理障碍才是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充分条件。

一、对我校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

网络对孩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在我校,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有多少?历时六周,对610例在校学生进行座谈会调查,使用网络成瘾自评等心理测评量表,从刚刚完成的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校学生网络使用的一些状况。

课题名称:《中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和相关因素分析》

调查时间:2006年10月6日至2006年11月20日

调查对象:苍山一中的610名学生

调查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进行座谈会调查

调查工具:

1、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上网次数、上网时间、上网浏览内容、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项目;

2、网络成瘾自评量表;

3、总体幸福感量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和焦虑六个因子;

4、情绪--社交孤独问卷;

5、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6、状态--特质焦虑量表;

7、领悟支持评定量表,包括家庭内支持和家庭外支持两个因子。

调查结果:其中男性310例,女性300例,平均年龄16.27岁。610例有效被调查者中,未上网中学生161人,占26.39%。上网中学生共449例,占73.61%。其中,发现网络成瘾者7例(4男生,3女生),发生率为1.56%,网络成瘾倾向者72例,发生率为16.04%,正常使用者370例。

调查显示:我校中学生网络成瘾者发生率为1.56%,男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16.67%,女生发生率为15.41%,两者无显著性别差异。

本次调查显示,我校的中学生中网络成瘾只有7例,发生率为1.56%,与国内外有关报道的差距较大。其原因可能与取样方法及测试人群有关。国内大多数研究者采用了网上调查方法,框定的是网上的特殊人群,这容易导致受测试人群缺乏代表性,往往夸大了网络成瘾的发生率。本文的调查采用了实名调查,克服了一些夸大成瘾的倾向性,但是也造成一部分学生掩饰自己网络依赖的倾向性及严重程度。

另外,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16.55%;二年级的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14.60%;三年级的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18.86%。三者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高三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最高。

二、对中学生迷恋网络因素的反思及个案分析

调查显示,中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和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消极人格特质、社交孤独、对学校环境压力的适应承受能力及不良父母教养方式等五大因素有关。

因素一,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主观幸福感较低。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积极情绪体验与消极情绪体验等因素。对整体生活的满意程度愈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愈多,消极情感愈少,则个体的幸福感愈强。调查表明,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对学业的成就感降低,而对消极情绪的体验增加。幸福感的降低,使他们更加逃避社会,增加孤独和抑郁。

【案例1】缺少亲情关怀 迷恋网上游戏

我校高中二年级学生,男,17岁。他初二就开始迷恋网络游戏,刚开始还能克制,只在晚上学校熄灯或者中午休息时借机出去上网。中考时,勉强考取高中。但自上高中以来,迷恋游戏程度越来越深,常请假外出上网,周末通常也在网吧度过。该生父母都在外地做生意,没钱上网时,他就向爷爷奶奶以买学习用书之名骗钱。近一年来,该生上课注意力集中困难,脑海里经常浮现网络游戏的场面,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同时,出现了头昏、失眠、记忆力下降、焦虑抑郁、孤僻等症状。

因素二,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多具有消极人格特质。

调查发现,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通常稳定性差,没有恒心,不能严于律己,缺乏自信,缺乏宏大的目标和理想,责任感不强,成就感缺乏,意志力较弱,克制能力及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另一方面,还表现出敏感、多疑、沮丧悲观、易紧张等人格特质。正是因为自律性低等特性,使得网络成瘾者不能自拔。

【案例2】迷恋玄幻小说 争当新新人类

我校高中三年级学生,女,18岁。迷恋上网看玄幻小说2年,学习成绩下降。该女生个性腼腆,说话细声细气,不爱好团体活动,从小喜欢看科幻小说,是典型的《哈利波特》迷,只要有新版书籍发行,肯定要在第一时间买上一本,并要观看相关影片。但自高中以来,该女生又迷上了玄幻小说和魔幻小说。说起《小兵新传》、《幻城》、《魔戒》等著名玄幻小说,就神采飞扬,滔滔不绝,视为新时尚。自称新新人类,讥笑大人不知道 “玄幻小说”、“奇幻小说”等现今流行的新名词。一说到学习,则紧皱眉头,一脸的无奈。

因素三,有网络成瘾倾向中学生体验到更多的社交孤独感。

当一个人依恋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与家庭的亲密关系得不到满足,如失去父母、生活在单亲家庭、缺少父母关爱等,或与周围的同学、老师人际交往困难,难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等,都容易产生孤独感、无助感。于是,部分学生借助网络交友或玩游戏,通过虚拟的人际沟通和情感上的交流,获得安慰、支持和理解,弥补现实生活中人际和亲情的缺失。而网上聊天或玩游戏又反过来使他在现实生活中更感到孤独,更远离人群。

因素四,网络成瘾倾向者对学校及学习的适应能力、对压力的承受能力较差。

调查显示,高一、高三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学生学习竞争激烈,高一学生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高三学生面临高考,学习压力较大,功课负担过重,以及生活过于单调等因素有关。部分学生面对压力产生失落感,因此借助网络来寻找社会隶属感,缓解压力,寻找自我实现的感觉,最终容易导致网络成瘾。

【案例3】不适应新环境 迷恋网上聊天

我校高中一年级学生,男,15岁。该生个性内向,因自觉长相难看,常感到自卑、低人一等。对今年刚开始的高中生活和新的教学方式不适应,常觉得与同学缺乏共同语言,没有知心伙伴。为此,感到非常孤独而到网上交友聊天,结果体验到了网上聊天的乐趣而不能自拔。问及网上交友聊天与现实生活中的交友有何不同时,该生说在网上聊天没有压力,不用担心自己说错话,可以扮演多种角色,不用担心自己的说话是否得体,别人会不会笑话。

因素五 ,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倾向于过分干涉、惩罚严厉。

我国父母往往不把子女视为独立的个体而作为他们的附属品,从而对子女有更明显的操纵、控制和惩罚行为。同时,我国父母更注重用严厉的管教,培养孩子顺从、孝敬等品德,更倾向于按父母的意志去培养子女。调查表明,网络成瘾倾向者与非网络成瘾倾向者父母培养方式差异较为显著,网络成瘾倾向者的父母对他们过分干涉、惩罚严厉、否定多于赞赏,使孩子觉得自己不被重视和尊重,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生理或心理上的困难或挫折时,又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就可能转向网络寻求支持。

【案例4】高三女生与网友离家出走

我校高中三年级学生,女,19岁。该女生自青春期以来,表现叛逆,与双亲关系紧张。自称不喜欢学习,想参加工作,自谋生计。为了打发时间,常留恋网吧,在网上寻觅良友。不久,结识了一位男网友,两人相约厮守一生。为了达到约会的目的,常在周末隐瞒父母,借口到同学家玩而与男友约会。曾经不辞而别,与网友外出长达一周多时间。问及与网友约会之事,该女生并不否认,称在家中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体会不到被爱的感觉。

从以上因素分析,以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及人格特质为主,说明中学生的生活质量、消极人格特质是部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内部原因。他们大多具有缺乏竞争意识,喜欢独处、敏感警觉,倾向于抽象思维,自律性差,缺乏恒心,情绪不稳定,不服从社会规范,在实际生活中成就感较低,自信心严重不足,自制力低下等特点。

调查显示,学生的学校生活满意度水平较其他生活领域满意度低,对学校生活的不满意可导致一系列的负面后果,包括学业成绩不良、退学等。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学校改革主要关注的是学业目标和结果,而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学校生活满意度及幸福感值得学校进行思考。培养青少年快乐、幸福的心态,提高其对各生活领域的满意度,令其体验到更多积极的心理状态,这无疑会对改善和提高青少年的生活质量,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帮助中学生走出网络困境的对策

如何引导学生走出网络成瘾的困境,以上调查提示我们,要充分重视中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积极推行干预措施,防止网络成瘾的发生。

防止网络成瘾,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学生、家长、教师都要了解长期沉迷于网络会出现生物钟紊乱、失眠、颈椎病及焦虑抑郁等情况,对身心健康、生活学习及人际交往造成较大的危害。

对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要及时发现,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心理辅导。了解和分析其个性特征、生活、学习及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协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正确对待人际关系,提高适应环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健全人格,特别要增强自律性,增强情绪的稳定性。

第5篇

【关键词】高校;网络课程;应用调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2―0094―03

一 研究背景

随着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开展,网络课程也在高校蓬勃开展。网络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在理想状态下应该发挥的作用是:师生之间可以资源共享;学生可以以多种形式提出问题并得到解答;师生之间展开热烈的讨论;团队或者个人可以自主学习、探究型学习等[1];但是网络课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如何,需要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本研究通过以宁波大学的网络课程为例,深入调查网络课程建设相关情况:网络课程更新频率、各模块的更新比率、资源板块内容分析、创新教学方法探索、交互中问题讨论深入性等,同时结合网络课程师生应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总结网络课程现状,最后借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2]和校内外优秀网络课程经验及相关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内容分析法进行,在609门网络课程中,通过分层抽样抽取宁波大学81门课程:精品课程29门,其中国家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7门,校级精品课程10门;一般课程52门。主要调查网络课程平台数据,包括网络课程的更新频率,各模块的更新比率;资源板块内容分析;学习方法介绍和创新;交互中问题讨论深入性这五个方面。同时从现在使用网络课程的10253名师生中随机抽取260个网络课程用户,其中200个学生,60个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收回260份有效问卷。问卷问题与平台调查中的主题一致,是平台调查的深入和补充。

三 调查统计与分析

1 网络课程的更新频率

网络课程的更新频率是网络课程活跃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调查中,我们对每个课程的周平均更新频率做了统计,为了统计需要,我们将更新次数划分成不同频段,并对一般课程和精品课程做了分类,见表1。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分析得出:(1)精品课程的更新次数明显多于一般课程,从侧面说明随着网络课程建设的成熟,网络课程的使用会更加频繁。(2)46.9%课程更新次数在0≤f≤10次之间,说明网络课程的使用率比较低,还需要时间被更多的师生所接受。对于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我们对师生使用网络课程的态度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统计数据见表2。

2 不同板块更新比率的调查

在调查中,我们把电子教材、授课教案、教学录像、参考资料、练习测试列为资源板块;把答疑、聊天、邮件列为交互板块;把作业、测试、考试列为任务板块;团队协作列为团队板块。按照此约定,将调查所得的数据列成下表,其中更新比率是指该板块更新次数在该课程总更新次数中所占的比率,见表3。

各个板块间的更新比率说明了以下几个方面:

(1) 资源板块在更新比率中占据绝对优势,说明网络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它丰富了网络课程资源。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一个隐患问题:网络课程成了电子书的堆砌,课程教师往往是把课堂上讲课的课件和电子教材全盘地往网络平台上充实,产生的问题是有33%学生认为网络课程上有教师讲课教案,上课的意义不大,也就不会认真听讲;同时学生由于少做或者不做笔记而减少了动脑筋的机会和钻研课程的机会。

(2) 任务板块的更新比率显示网络课程正在被积极地应用于教师的课堂内外作业、任务的布置中,使网络课程逐渐成为电子现代化教学中的一个部分。调查发现,任务板块也给师生带来了很多便利,特别是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中的软件批改作业,统计作业正确率,从而进行有效的教学。调查显示,网络课程使用频率越高的教师,对网络课程带来的电子化便利认可度越高,统计数据见表4。

(3) 交互板块、团队板块的弱势说明在很大程度上,网络课程上的互动比较少,特别是团队,其功能和优势还有待开发。而精品课程与一般课程在模块比率方面的差别正好说明了一种趋势:一般课程在建设初期会花很多精力在资源建设上,而精品课程则在资源不断充实的基础上,发挥网络课程平台交互沟通作用,会积极地应用交互板块和任务板块。但是所有课程对于团队板块的运用极其小,现在团队板块的主要用途在于通过建立团队,对不同班级布置不同作业。对于通过团队探讨或研究某一问题还甚少尝试,对于团队建设,96%的教师调查问卷显示建立团队很有必要,但是建立团队有较大难度,具体难度主要是团队成员的组成、团队目标和任务的建立、团队成员任务的分解、团队建设的经验不足,需要指导等。

3 资源内容分析

资源板块在网络课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资源板块内容很多,包含授课教案、电子教材、教学录像等。我们对课程中是否含有某具体模块内容做了统计,具体见表5。

从表5中发现,(1)大多数的课程都具有授课教案这个模块,其目的是使学生不必在课堂中忙于抄录教师的教案。(2)从数据来看,练习测试也逐渐受到重视,在调查中反映建立练习测试题库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备课和课外测试。(3)电子教材是对教材的电子化,在调查中发现,有电子教材内容的一般是该课程本身也附有电子光盘;也有23%的教师认为,授课教案就是电子教材的缩影。(4)教学录像记录了实际课程中教学场景,对于一些优秀的课堂,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得到重温,这在精品课程中做得较好,但是在一般课程中较少尝试,主要原因在于设备的限制。(5)课外资料作为课外学习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拓展学习,表中的数据和具体网络课程中参考资料的内容调查表明虽然已有部分网络课程在建该模块内容,但是还有55.5%课程还没有引起重视。(6)实验实训,在调查中,我们把一些不仅需要理论知识,同时需要实际操作或运动的课程内容称为实验实训。在调查中发现,具有实验实训的课程90%为专业课程,且理工类的居多,占了75%,理工类的实践内容较多是主要原因,但是文科类也有实验实训,需要进一步的开发。

4 学习方法介绍和学习方法的创新

创新教学探索是高校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网络课程上的创新教学主要体现在关于学习方法或教学方法的探索上。在课程中,主要调查了课程中是否具有学习方法介绍,以及是否有探究式学习专题和自主学习专题,见表6。

从上表中发现,(1)网络课程中关于学习方法的介绍仅28门(34.5%)课程,特别是对于一般课程还处在一个未重视阶段。(2)自主学习专题在网络课程中开始运用,有20门(24.7%)课程在探索该学习方法。在自主学习专题中,主要是通过提供课外资料和参考文献,然后通过测试让学生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教学知识点或扩大知识面。(3)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网络课程中还处在尝试阶段,精品课程在其中起了表率作用。在尝试的课程中,探究式学习方法主要采用在例证型的探究中,如法理学、心理学的案例教学中。我们对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学习方法探索的原因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见表7。

通过调查问卷和网络课程的实际考察发现,当自主学习成为学习成绩的一部分的时候,该学习专题开展得较为突出。对于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尝试兴趣表现得比较浓厚,这为创新学习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5 交互中问题讨论深入性

交互包含了邮件、答疑、讨论等板块,邮件功能可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点对点形式的交流,与邮件功能不同,讨论、答疑是所有参与课程人员都可以看到的。在调查中,针对讨论板块,做了关于主题深入性的调查,为了便于统计,在讨论模块中,我们以最新的5个讨论主题的回帖平均数为参照。具体调查结果见表8。

从表中可以发现,仅31门课程关于具体主题讨论的平均次数在3次以上,在网络平台中发现,很多讨论没有进入真正的讨论,对于原因,对师生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见表9。

由表可知,在现阶段,缺乏组织和核心是不能深入讨论的关键问题。

综上所述,网络课程对于教学的促进作用逐渐被认可,但是仍需要引起师生更多的关注。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方面,虽然该板块得到重视,但是资源堆砌和资源重复现象较多,所以还需要大力整合;同时起示范作用的教学录像和起教学补充作用的课外资源等亟待开发。在网络课程创新教学方面,新的学习方法开始尝试,但是波及面和创新力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拓展。在网络课程组织方面,现阶段处在初级阶段,需要经验和指导,尤其在交互和团队建设中,网络课程的组织力量显得不够。

四 对策研究

针对上述总结的问题,我们通过借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和校内外网络课程的优秀经验,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 正确认识网络课程,积极利用网络课程[3]。网络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有效地利用和共享教学资源,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首先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目前,网络课程的使用还处在磨合期中,教师需要意识到网络课程建立之初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等网络课程渐渐成熟的时候,可以发现它能够较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其次通过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通过更多地上传资源、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创新教学等方式利用网络课程,学生逐渐接受网络课程,乐意在网络课程中学习和讨论问题,网络课程就会不断活跃,形成一个正循环,从而促进教学。

2 整合现有资源,开发新资源。网络课程是资源库,但不是电子资源的堆砌,资源库的建立不是为了让学生少动脑筋,而是让学生充分利用资源多动脑筋。教学课件和电子教材需要上传,但也可以只上传一些纲要,让学生边听边做一些笔记,课后还可以通过网络课程中的课件等整理思路。在开发新资源时,学生和教师都是新资源开发的主角,学生的作品、示范都是取之不尽的好资源。

3 善于运用网络课程创新教学。网络课程是创新教学方法实践的好平台,可以通过团队组建,布置任务或主题,让学生自主学习或者探究式学习,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和探究精神。

4 进行有组织的讨论,及时指导和奖励。讨论有助于思维扩散,同时不同角度的分析让问题变得更加清晰。建议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轮流地组织讨论,在讨论中组织者需要作出评价,同时也要监督讨论,鼓励学生积极表现自己的观点,并且给予一定的奖励。

5 课程共建,资源共享。为了提高效率和提高资源共享率,同一课程建立课程组,建立课程组的好处不仅可以共享资源,减少教师的一些工作量,同时可以互相探讨,促进交流,促进教学。资源共享也包括共享精品课程的优秀经验,在共享中创新,积极尝试适合本课程的网络课程模式。

参考文献

[1] 任为民.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标准要求与开发策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4):39-42.

[2] 教育部高教司.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09)[Z].北京,2009.

[3] 王瑞梅.西部普通高校网络辅助教学的现状及解决对策[J].甘肃科技,2007,(2):26-27.

[4] 马志欣.新疆高校网络环境下辅助教学平台现状调研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8,(10):69-73.

The Analysis and Strategies of Network Courses Application Research in Colleges

A Case Study on Ningbo University

ZHANG Fei-fei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Section,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315211,China)

第6篇

 

关键词:“网络成瘾”  调查  反思

 

网络成瘾是一种无限制的网络使用现象,命名为“网络成瘾”或“网络成瘾障碍”或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人们一般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愿望,对于上网所带来的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上网人数的增加,因过度沉溺网络而造成的网络成瘾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以中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尤为引人注目。网络的过度使用导致了部分中学生学习成绩下降、行为变异,出现各种心理障碍。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网络本身所固有的诱惑、青少年上网成瘾的特点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只是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必要条件,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人格特点及部分青少年所固有的心理障碍才是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充分条件。

一、对我校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

网络对孩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在我校,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有多少?历时六周,对610例在校学生进行座谈会调查,使用网络成瘾自评等心理测评量表,从刚刚完成的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校学生网络使用的一些状况。

课题名称:《中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和相关因素分析》

调查时间:2006年10月6日至2006年11月20日

调查对象:苍山一中的610名学生

调查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进行座谈会调查

调查工具:

1、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上网次数、上网时间、上网浏览内容、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项目;

2、网络成瘾自评量表;

3、总体幸福感量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和焦虑六个因子;

4、情绪--社交孤独问卷;

5、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6、状态--特质焦虑量表;

7、领悟支持评定量表,包括家庭内支持和家庭外支持两个因子。

调查结果:其中男性310例,女性300例,平均年龄16.27岁。610例有效被调查者中,未上网中学生161人,占26.39%。上网中学生共449例,占73.61%。其中,发现网络成瘾者7例(4男生,3女生),发生率为1.56%,网络成瘾倾向者72例,发生率为16.04%,正常使用者370例。

调查显示:我校中学生网络成瘾者发生率为1.56%,男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16.67%,女生发生率为15.41%,两者无显著性别差异。

本次调查显示,我校的中学生中网络成瘾只有7例,发生率为1.56%,与国内外有关报道的差距较大。其原因可能与取样方法及测试人群有关。国内大多数研究者采用了网上调查方法,框定的是网上的特殊人群,这容易导致受测试人群缺乏代表性,往往夸大了网络成瘾的发生率。本文的调查采用了实名调查,克服了一些夸大成瘾的倾向性,但是也造成一部分学生掩饰自己网络依赖的倾向性及严重程度。

另外,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16.55%;二年级的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14.60%;三年级的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18.86%。三者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高三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最高。

二、对中学生迷恋网络因素的反思及个案分析

调查显示,中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和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消极人格特质、社交孤独、对学校环境压力的适应承受能力及不良父母教养方式等五大因素有关。

因素一,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主观幸福感较低。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积极情绪体验与消极情绪体验等因素。对整体生活的满意程度愈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愈多,消极情感愈少,则个体的幸福感愈强。调查表明,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对学业的成就感降低,而对消极情绪的体验增加。幸福感的降低,使他们更加逃避社会,增加孤独和抑郁。

【案例1】缺少亲情关怀  迷恋网上游戏

我校高中二年级学生,男,17岁。他初二就开始迷恋网络游戏,刚开始还能克制,只在晚上学校熄灯或者中午休息时借机出去上网。中考时,勉强考取高中。但自上高中以来,迷恋游戏程度越来越深,常请假外出上网,周末通常也在网吧度过。该生父母都在外地做生意,没钱上网时,他就向爷爷奶奶以买学习用书之名骗钱。近一年来,该生上课注意力集中困难,脑海里经常浮现网络游戏的场面,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同时,出现了头昏、失眠、记忆力下降、焦虑抑郁、孤僻等症状。

因素二,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多具有消极人格特质。

调查发现,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通常稳定性差,没有恒心,不能严于律己,缺乏自信,缺乏宏大的目标和理想,责任感不强,成就感缺乏,意志力较弱,克制能力及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另一方面,还表现出敏感、多疑、沮丧悲观、易紧张等人格特质。正是因为自律性低等特性,使得网络成瘾者不能自拔。

【案例2】迷恋玄幻小说  争当新新人类

我校高中三年级学生,女,18岁。迷恋上网看玄幻小说2年,学习成绩下降。该女生个性腼腆,说话细声细气,不爱好团体活动,从小喜欢看科幻小说,是典型的《哈利波特》迷,只要有新版书籍发行,肯定要在第一时间买上一本,并要观看相关影片。但自高中以来,该女生又迷上了玄幻小说和魔幻小说。说起《小兵新传》、《幻城》、《魔戒》等著名玄幻小说,就神采飞扬,滔滔不绝,视为新时尚。自称新新人类,讥笑大人不知道 “玄幻小说”、“奇幻小说”等现今流行的新名词。一说到学习,则紧皱眉头,一脸的无奈。

因素三,有网络成瘾倾向中学生体验到更多的社交孤独感。

当一个人依恋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与家庭的亲密关系得不到满足,如失去父母、生活在单亲家庭、缺少父母关爱等,或与周围的同学、老师人际交往困难,难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等,都容易产生孤独感、无助感。于是,部分学生借助网络交友或玩游戏,通过虚拟的人际沟通和情感上的交流,获得安慰、支持和理解,弥补现实生活中人际和亲情的缺失。而网上聊天或玩游戏又反过来使他在现实生活中更感到孤独,更远离人群。

因素四,网络成瘾倾向者对学校及学习的适应能力、对压力的承受能力较差。

调查显示,高一、高三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学生学习竞争激烈,高一学生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高三学生面临高考,学习压力较大,功课负担过重,以及生活过于单调等因素有关。部分学生面对压力产生失落感,因此借助网络来寻找社会隶属感,缓解压力,寻找自我实现的感觉,最终容易导致网络成瘾。

第7篇

关键词:无线网络AP Ping信号覆盖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2-048-02

目前,大多数高校已经建立起了性能先进、应用广泛的有线校园网络,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有线网络也逐渐暴露出种种不足。随着无线局域网技术标准、无线产品的不断推出,无线局域网的应用和普及已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发展对校园网络的建设有何影响,如何将无线局域网技术应用到校园中去,这己成为业界人士日益关注的焦点,拥有安全、便捷、高质量、高效率的校园网络已经成为各个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求。无线校园网是以计算机为基础,服务于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内外通信等三大目标的计算机园区网络。借助于无线校园网,能够使高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工作,教学和学习突破时空界限遍及全球,更加方便快捷。

为了推动校园信息化建设,某高校在校园内建立一个无线覆盖网络。下图是校园无线网络AP分布示意图,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校园内无线网络覆盖情况进行了调查。

1 调查中使用的测试工具

我们使用了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PDA)、智能手机无线上网对校园中无线信号覆盖情况进行调查。其中掌上电脑是华硕新推出的A626PDA,采用了超薄设计,RAM容量64MB,Intel XSeale处理器,ROM容量128MB,支持SD卡扩充槽支持存储卡,使用了微软最新Windows Mobile 5.0 Pocket PC操作系统,USB 1.1接口,支持红外线,蓝牙。支持Wi-Fi 802.11b/g。可以让用户在无线网络环境下方便使用电子邮件以及互联网,在蓝牙通讯方面可以支持各类数据交换系统。智龙998智能手机内存容量为2M,支持TF内存卡扩展,USB数据线传输,双GSM卡双接收技术,GPRS无限上网功能,支持蓝牙,支持WAP上网。

2 调查测试方法

在此次调查中,为了检测覆盖区内的信号强度及网络速度,我们使用的是Windows系列TCP/IP协议中最有用的一个可执行命令――ping。利用它可以检查网络是否能够连通,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分析判定网络故障。该命令只有在安装了TCP/IP协议后才可以使用。Ping命令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发送数据包并接收应答信息来检测两台计算机之间的网络是否连通。一般在默认情况下Windows上运行的Ping命令发送4个ICMP(网间控制报文协议)回送请求,每个32字节数据,如果一切正常,我们应能得到4个回送应答。Ping还能够以毫秒为单位显示发送回送请求到返回回送应答之间的时间量。如果应答时间短,表示数据报不必通过太多的路由器或网络连接速度比较快。

因此为了更好的完成调查我们使用了命令“ping-n50211.94.144.100”。该命令以为连续向IP地址为211.94.144.100的主机发送50个数据包,从而测试出发送50个数据包的丢包率是多少,返回的平均时间为多少,最快时间为多少,最慢时间为多少。测试中我们依据AP分布示意图,对每个AP点分别进行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50米和150米两个不同距离的八次测试。最后测试数据整理如下表所示。其中L表示丢包率,MAX和MIN分别表示返回得最慢和最快时间,AVG表示返回的平均时间,时间单位用毫秒(ms)表示。

3 调查结果分析

最后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除一些特殊位置由于地理原因不能进行检测外,其它都详细记录了检测数据。没有填充数据的则表明该处虽检测到网络存在却未能Ping通。

表1无线信号覆盖情况(见文后)。

从整个调查状况来看,主校园区的无线信号覆盖状况还是非常好的,尤其是九号楼前到行政楼和老图书馆之前的广场以及主干道基本上都可以畅通无阻的上网。但是建筑物复杂的一些教学楼附近,宿舍区附近无线信号就没那么好了。比如七号楼,八号楼附近以及自修学院内的研究生宿舍和留学生宿舍区。尤其是自修学院内,可以检测到网络存在,但却ping不通网络。

至于室内上网状况,由于时间原因未能――检测,只调查了一些主要建筑,发现九号楼南面,行政楼内均能实现无线上网。但是老图书馆及八号楼内就很难检测到无线信号了。另外在自修学院内研究生宿舍一栋的宿舍也能很好的通过身份验证无线上网。

此外调查中也发现在现有校园无线网环境下,师生们已经可以使用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PDA)、智能手机,通过无线校园网对因特网上所有的学习资源实现快捷、灵活访问。学生利用无线校园网访问学院自身的网络精选资源,可以从内部网站网页下载学习软件,检索课件,浏览精品课程,通过网络随时随地与校内外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多媒体交流、网络辅导、心理咨询,还可以发送电子邮件、访问学校网上图书馆中海量的电子资料等,实现真正的移动学习。无线校园网原则上应作为有线网络的补充和延伸,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增加更多实际功能。但是不容忽略的是一方面要考虑无线网络的覆盖问题,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无线网络安全问题。

第8篇

关键词: 高职学生 网络行为 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的目的

据中国互连网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统计,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上网总人数4.2亿人,而学生用户1.28亿人,占网民总数的30.5%,是上网用户中最大的一个群体。高职学生作为学生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网民中占有相当的比重。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处在形成的过程中,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他们身上必然有所反映。为了能够更好地引导他们文明上网,形成健康的网上生活方式,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活动,试图通过调查摸清高职学生网络文明的现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学生网络文明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二、研究过程

调查对象为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各年级的学生。在院团委的支持下,采用了网上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共调查3000人,电脑有效确认2862份,回收率95.4%,召开座谈会6次。最后,在调查的基础上,对有关材料进行了认真的统计、整理、分析和研究。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高职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

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在校生中有上网经历的占94.6%,其中男生上网率98%,女生上网率93.2%,男生上网较女生普遍。上网同学的网龄在8―30个月的居多,占68%,结合访谈结果,表明多数同学的上网经历是从上大学前就开始了。每周上网的时间3―5个小时的居多,占57.3%,超过5个小时的占27.8%,这说明多数同学上网还是有节制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少数同学无节制地上网,很容易患上“网络成瘾症”,严重的会损害身体健康,并出现行为异常和心理障碍。在上网地点的选择上,73.9%的学生选择到网吧,另有26.1%的学生选择在宿舍或家里上网,可以看出,网吧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访谈中了解到同学们之所以喜欢到网吧上网,主要是因为网吧上网非常自由,不受时间限制,不受他人干扰,可以随心所欲。在上网时间的选择上,78.6%的同学选择在假期、周末或晚上等课余时间上网,但被访者也承认在同学们当中逃课上网、彻夜不归上网现象并不少见。对于上网的目的,15.3%的学生选择查资料,42.7%的学生选择上网聊天,42%的学生选择玩游戏,这表明部分学生上网是基于对知识的渴求,但多数学生把上网作为一种娱乐和消遣的手段,尤其是长时间沉溺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容易产生丧志的消极作用。

2.高职学生的网络文明状况。

目前,互连网时常受到黑客骚扰,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网络秩序。对于黑客现象,有65.8%的同学认为黑客侵犯了他人利益,扰乱了网络秩序,这种行为不仅是不道德的,而且是一种犯罪行为。但是,也有29.3%的同学认为黑客都是智能高手,对他们十分崇拜。更有极少数同学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这样的网络高手,这是一种潜在的危险信号,表明部分同学对网络犯罪认识不清,法制观念淡漠。

网络是一个自由、隐蔽而又缺少监控的世界,导致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错位。调查显示,有21.4%的人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撒谎是不道德的”,27.4%的人认为“网上做什么可以毫无顾忌”,32.3%的人在网上过虚假信息,8.7%的人在网上搞过恶作剧,13.2%的人在网上使用过不文明语言。在访谈中同学们表示,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他们非常清楚,并且绝大多数人都能严格遵守,但是,网络生活的隐蔽性、匿名性使他们忽视了传统道德的基本要求,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其身份、行为等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隐匿,而且大多不需要承担任何的责任和义务。这种网络道德的缺失,势必会影响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品质。

四、建议与对策

1.加强网络法规教育,提高守法意识。

青年学生好奇心强,富于挑战,在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以后,便将网络当作他们施展技能的天地,并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所以必须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网络法规教育,使他们了解法律法规方面的各项规定。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制定了许多相关政策和法规。近几年更是加快了网络立法的进程。教师应该关注这方面的动态,把最新的网络法规、管理规定等及时向学生传达。

2.构建网络伦理规范,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的发展,突破了传统道德规范的约束,一些网络行为和网络交往很难用传统的道德规范进行评判,使得一些网上行为处于既不受既有的道德规范的约束,又无规范可依的状态,从而引发了大量的失范行为。因此,我们首先必须大力加强网络伦理建设,根据网络特点,建构和完善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网络伦理规范,要用网络伦理引导和规范网络行为,使虚拟社会健康有序。其次要加强对网络伦理的宣传教育,新生入学后必须接受一次计算机使用方面的道德教育。最后要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网络伦理规范得以实施,并能评定各种网络行为,对不良的网络行为作出适当的处理。

3.发挥网络优势,开辟交流空间。

面对网络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建立健全自身的网络教育体系,吸引学生关注校园网、利用校园网。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绝大多数学生并不经常登陆校园网,同学们不愿意登陆校园网的主要原因是校园网内容单调、陈旧,没有吸引力。因此,在校园网的建设中一定要考虑学生的需要,要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主流版块,开辟供学生的交流和交换感想的空间,教师应该以普通网友的身份参与讨论,通过与学生交流、讨论,可以掌握他们的网络行为、思想动态等多方面的情况,在交流的过程中合理地引导学生,更好地发挥网络的育人作用。

4.开展“网络文明”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知识水平和文明上网意识,对于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促进信息网络的的快速健康发展,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网络氛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高职学生中存在的种种不文明上网行为,要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在同学们中广泛开展“网络文明”教育活动,通过组织主题鲜明的辩论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大力宣传文明上网,号召同学们人人争做文明上网的模范,在校园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王物智.网络心理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教育与社会发展,2006,(7).

第9篇

值得关注:近半数大学生想做黑客

和我国网民的整体素质相比,大学生网民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据cnnic的调查,我国网民整体的周收发电子邮件平均数为21.2件,远远高于此次调查中的3.34件。我国网民整体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中的搜索引擎比率为51.3%,而此次调查显示该项比率较低,说明大学生网民还不能自觉地利用搜索引擎来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全国网民整体使用网上寻呼的比率为31.6%,调查中此项比率高于此值1倍以上;全国网民整体在网上最主要获得的信息中,电子书籍排在第4位,而大学生则把这项内容排在第6位以后……说明多数大学生网民把网聊作为上网的主要内容,还不能把上网作为学习工具。

值得重视的是,还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网民对一些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如:仍有16%的人对网上的传闻和性内容感兴趣;有29%的人对网络黑客表示崇拜,更有40%多的人表示有机会想试一下黑客行为;网络文明工程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开展近一年,仍有1/4左右的人对此不清楚,更有7%的人认为此举可有可无。

尽管本次调查对一些较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调查,但仅就上述结果就可以看出,抓紧对大学生网民的教育已经刻不容缓,高校网络文化阵地的建设更是迫在眉睫。

值得重视:高校网站亟待加强

因特网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极其便利的交际工具,也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而这个阵地的存在依赖于网络设施的硬件。70%-80%的大学生网民之所以选择校外网吧上网,除了自身相关原因之外,校内上网终端供不应求、网速慢或限制多等应是主要的原因。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建设好网络文明,校园网的扩容、校内“网吧”的扩大应该引起高校领导的重视,并把它列上主要议事日程。要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把校园网普及到学生宿舍和教师家庭,真正建设起一个和现实相对应的虚拟校园。

高校网站不仅是高校的一个形象窗口,也是知识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的信息集散地,更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出口。因此,应该把高校网站建设当作一个战略任务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高校网站建设是一个高品位文化系统工程,而不仅是校园网络管理者运用相关技术挂几个网页而已。要组织好人力物力,调动起专家学者、编辑人员、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员乃至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共同努力,搞好各高校网站的特色化建设。

应紧紧围绕各校自己所拥有的着名专家学者、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及重点课题等独特方面,鼓励有较深造诣的专家学者推出自己的学术网页或相关内容,或组织人员对其成果理论化、科普化、文化化,向公众展示有关内容的深层次文化内涵,以增强高校网站中的文化品位。同时,还应立足于高校所处的地域环境,把本校特色和所处地域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结合起来,深层次开发其特色信息资源。

值得探讨:应考虑开设《网络交际》等课程

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民族的精英和国家的未来,大学生网上生存能力直接影响其成才。对大学生网民的教育也应成为高校的一项经常工作。根据大学生的呼声和网络发展的实际,大学生网民教育应该纳入正规教育轨道上来,开设相关系列课程势在必行。除了开设有关网络技术课程之外,可考虑开设以网络资源利用为主题的诸如《网络交际》之类的课程。

计算机网络最本质的意义在于它给全人类提供了一个极其便利的交际工具。如果说计算机网络原理类课程是教学生如何制造或维修这个“工具”,那么电脑和网络应用类课程则是教学生如何使用这个“工具”,但目前还没有教学生如何正确、高效地使用这个“工具”的课程。就像只教人如何使用枪枝却不管其何时何地因何事把枪对准谁一样,如果不从人文的角度阐释、普及计算机网络文化,网络这个人类的工具终将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10篇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休闲 性别差异 理性引导

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利用通信线路把位于不同地点上的多个计算机系统相互连接而成,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异地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等功能。在互联网中,任何用计算机存储的信息都可以相互连接和检索,也可通过网络中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管理,共享某些硬、软件和数据资源,实现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①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互联网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它以迅猛的速度悄然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毫无疑问,互联网的海量信息资源,迅速的信息传输和处理速度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许多便利之处。它的使用,不仅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而且对人们自身的行为、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据全国网络调查统计显示,我国上网人员中21―25岁的占76.2%②,而在庞大的青年上网一族中,高校大学生是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接受能力强,求知欲强,渴望情感的交流,精力充沛,通过网络,他们可以查询资料、浏览信息、收发邮件、聊天交友、游戏娱乐,等等。随着校园网络的发展,网络正以其特有的新颖性、包容性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对上网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其理性地使用网络,合理地安排网络休闲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以随机抽取的60名大学生为被试对象,用问卷法进行调查,试图对男女大学生上网行为特点、网络休闲活动进行初步探索。

一、研究方法

(一)随机抽取65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获有效问卷60份,有效应答率为92.3%。其中男生30名,占50%,女生30名,占50%。

(二)参考有关文献③自制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主要从个体上网时间、上网动机、上网活动涉及范围来反映个体上网行为的参与程度),按班级集中填写,当场回收,将数据输入计算机,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上网率:上网人数60人(男生30人,女生30人),上网率为100%。

(二)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的性别差异:男女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有何共同或不同特征是本研究关注的问题之一,我们对此进行了t检验,见表1。

表1 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的性别差异

注:*P

由表1可见,在网络参与程度方面,男大学生的网络参与程度总体高于女大学生,男大学生的周上网次数和周上网时间也都明显多于女大学生;此外,男大学生在网络游戏方面显著多于女大学生;而女大学生在聊天、BBS方面明显多于男大学生。由此可见,男大学生更加偏爱技术含量较高的网络互动功能。

(三)大学生网络使用动机的性别差异:男女大学生的网络使用动机即其是否能理性使用网络,使之成为有益的休闲方式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我们也对此进行了t检验,见表2。

表2 大学生网络使用动机的性别差异

注:*P

由表2可见,男大学生对网络的需要程度明显高于女大学生;在网络使用动机方面,两者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女大学生更多是为了交友,与他人保持联系,而男大学生则更多是为了娱乐。从这四种网络使用动机的得分比较来看,无论是男大学生还是女大学生,选择最多的网络使用动机都是获取信息。这表明当代大学生已经将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但很少将网络用作为学习或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四)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与网络使用动机的相互关系

表3显示,周上网时间与对网络的需要程度及交友动机呈显著正相关(r=0.391,P=0.000);获取信息的动机与信息查询显著正相关;交友动机与聊天显著正相关;娱乐动机与游戏、BBS正相关;学习动机与信息查询显著正相关。

表3 网络使用行为与网络使用动机的相关分析

注:*P

三、讨论与建议

(一)讨论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历次调查结果都显示,从性别来看,男网民多于女网民;从年龄来看,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最多,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网民而占据绝对优势(据2003年1月的统计数据,占全体网民的36.2%),本研究取样的总体正是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大学生,是我国网络用户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群体代表。结果表明其网络参与状况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服务与网络使用动机方面均存在着性别差异:男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明显多于女大学生。在网络使用动机方面,大学生选择最多的上网动机是获取信息,其次是与家人或朋友联系和娱乐。他们也显示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更多地将网络用于保持原有的社会关系,而男大学生则更多地将网络用于游戏、娱乐。WANG(2001)研究显示,澳大利亚学生最常选的上网动机是“查找资源”,“和远方朋友联系”与“学习”。相比之下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目前将上网作为一种学习手段的人数尚少,这可能是由于我国网络建设和发展起步较晚,网络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网络教育尚未成气候。

总体看来,我国大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服务主要集中于信息查询、聊天、游戏、娱乐等功能,对于丰富的网络资源利用不足,显示出总体利用水平不高的特点和追求刺激的非理性特征。

(二)建议

1.加强大学生网络教育,开设网络使用教育,帮助其提高利用网络资源的水平。

2.普及有关网络的心理学知识,引导大学生更好地将现实生活与网络生活结合起来,发展理性的网络休闲行为。

3.通过控制上网时间、矫正认知、调整上网动机等手段来预防和矫治大学生非理性的网络休闲活动。

4.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休闲活动来丰富大学生的课外活动。

参考文献:

[1]张宏宇等.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心理分析及应对.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1.

[2]崔景贵.谨防“因特网综合症”,2000.5.

[3]李升一,张凤珍,陈雪莲.计算机网络对大学生身心健康负效应调查与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3.

第11篇

2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已逾6.1万亿,同比增长39.3%。为加强扶持引导和帮助,促进**网络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发挥网络经济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中的加速器作用,共青团**县委和**县工商局一同对全县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300多家网店和机床工具、灯管等部分行业协会的网络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全县当前网络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依托优势产业和便利的立地条件,通过政府引导,借力三大服务中心和三种成功经营模式,帮助农村青年快速迈上电商品牌路,今年已累计完成农村电子商务销售额2.3亿元,已有各类电子商务(企业)网店850家,网店年销售额在千万元以上的6家,并形成具有典型意义的农村电子商务集聚村——**村。通过网络经济发展,解决了一大批农民和失业人员的就业,促进了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和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优化了社会劳动就业结构。特别是**村的电子商务发展被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称之为——“**模式”,并得到中央电视台在内的15家媒体和近百家网站报道转载。

1、企业涉网意识不断增强。据统计全县上网用户达到1万多户,很多企业开始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或网页,涉足网络宣传和网络交易并尝到了甜头。从调查结果看,我县企业的电子商务意识总体尚可,虽然不能和金华地区的义乌、永康相比,但由于接近永康的区位优势,在**来说电子商务意识是最强的。据初步统计,全县目前有343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进行网络宣传和拓展销售渠道,总网站数量624个,其中一级域名网站386个,二级域名网站238个。其中自建网站占比达61.8%,在其他网络平台建网页达38.1%。通过网络销售商品的比例达18%。也有部分企业开始通过进驻淘宝商城等方式开拓网络销售市场,并取得成功,如浙江天喜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从5月份开始进驻淘宝商城,到目前已经达到月销售额50多万元,成为淘宝炊具行业上升最快的明星店铺,发展非常迅速。

2、网商得到迅猛发展。近年来**网商发展非常迅速,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县有在淘宝网上经营的各类网商400多家,按行业划分:经营食品土特产类网店27家,服装鞋百货类网店140家,户外用品38家,汽车装饰用品55家,数码电子产品20家,五金机械类5家。本地**电子商务平台上经营服装百货的网商7000多家(**县本地约1000多家)。其中经工商登记注册的淘宝商城有80家、皇冠级信用卖家27家,网店年经营额达上千万元的有3家,实现年网上销售额近3亿元,初步形成了以地方特色农副产品、户外用品、数码电子、五金机械等为主的几大网络特色行业。

3、网络交易平台实现零突破。4月19日,全市首家区域性综合电子商务平台在浙江怡木公司正式投入运行,实现了**县网络交易平台的零突破。该平台以“零成本投资”和“30秒开网店”为独特创意,以家纺、服装、日化用品等为主打产品,通过几个月的试运行,已经加盟的中外知名品牌五十多个,上线产品一万多种,发展会员一万多名,发展网商7000多家(本县约1000多家)。以后可能会涌现出更多的**县的网络交易平台。

4、行业网站发展开始起步。经调查全县19家行业协会中有3家行业协会(即**县灯管行业协会、**县网商协会和**县建材装饰网)建有协会单独的网站,并通过行业网站的建设对行业协会及协会会员开展网络宣传和营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县网络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网络经济的重视度仍显不够。虽然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众多企业都开始触网,介入电子商务发展大潮,但仍有相当多的传统制造企业没有介入电子商务,自主建设网站或通过知名商务网站建设网站的仍只占少数。企业大都还把竞争焦点定位于实体市场,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抢占网络信息虚拟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据统计,目前全县只有不到3%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建立网站或网页开展网络营销宣传,不到1%的企业有开展电子商务的成功记录。在行业网站调查中,行业协会和企业对建立行业网站开展宣传的需求和意愿也不强,目前**县现有的19家行业协会仅有3家行业协会(灯管行业协会、网商协会、建材装饰行业协会)建有协会单独的网站,行业协会会员仍缺乏网络经济宣传意识,如调查中的灯管行业目前开展网络营销和宣传的有17家企业。

2、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层次较低。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全县99%以上的企业网站不具有电子商务功能,同时企业网上销售商品的交易额普遍不高,电子商务在行业中应用范围小、应用率低。企业对如何开展电子商务缺乏了解,甚至网站建成后没有专人负责。被调查的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主要以企业自建宣传性网站或参与第三方交易平台为主,一般实行网上询价、网下签约的交易模式,基本上都不能实现在线商城、在线支付交易等电子商务功能,网站和网页的主要用途基本仍处于和获取信息,没有或很少有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网上在线采购或在线销售。

3、缺乏网络经济相关的专业人才和资金。人才和资金是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二大重要因素。作为一项新型商业模式,网络经济发展需要既懂传统生产营销又要懂电子商务的双料复合型人才,这是目前制约我县网络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而此类人才在**这样的山区县城相当缺乏,即使有,工资待遇要求也较高,一些小企业难以承受,**由于各种生活条件制约也难以留住外来的高端人才。同时,资金短缺也是一些中小企业深入开展电子商务普遍遇到的困难。交易平台的开发、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网上产品推广等都需大量的资金来支撑,使得一些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4、网络交易安全因素制约。在调查过程中通过对部份企业的了解,我们发现网络交易安全因素也是影响企业电子商务积极性的一个原因。一方面是网上交易的技术安全得不到保障,现有的安全和保密技术难以让人放心,黑客威胁严重。另一方面是网上企业信誉难以辨别。网上诈骗、虚假广告层出不穷,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由于交易双方的地域距离等问题,加之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出现交易问题后难以用法律的手段解决。如**县警方最近查获的利用网络钓鱼的手段盗窃淘宝网用户帐号内金钱的犯罪团伙一案就充分证明了这点。嫌疑人利用“网络钓鱼”盗窃淘宝网用户的帐号、密码、密码。并以“第三方诈骗”、“支付后退款”、“用假身份证补办淘宝用户手机卡”等方式不断变换盗窃手法,入侵淘宝网用户一千多个,其中被盗取金额的受害人达一百多名,受害人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市,涉案金额八万多元。

5、行业网站建设相对滞后。经调查全县经民政部门登记的行业协会的有19家,现有的19家行业协会仅有3家行业协会(灯管行业协会、网商协会、建筑装饰行业协会)建有协会单独的网站,行业协会对上网的需求和意愿不强,行业协会会员仍缺乏网络经济宣传意识。行业网站建设缺少资金投入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大部分行业协会除个别大行业有政府专项补助外本身活动经费有限,只有通过收取有限的会员费,同时行业网站要实现有效的赢利模式也比较困难。政府相关部门对行业网站建设不重视,缺乏对行业协会网站建设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项目扶持和资金扶持补助政策。由于缺少政策很难向政府申请到专项的行业网站建设资金。

6、物流配套体系不够完善。物流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对**县经济的发展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其中的快递行业发展是随着近年来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全县统一集中的物流基地,物流比较分散,没有形成统一规范配套的市场,导致物流成本高。快递行业管理不规范也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伴随网上购物、电视购物等消费方式的兴起,快递行业的投诉在迅速增加。快递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存在着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意识淡薄、法律意识不强、经营行为不规范,在物品派送时常常出现遗漏、损毁、丢失以及错送、误送,以及旺季爆仓等问题。特别是我县的快递行业还存在着垄断经营、人为划分市场等,导致价格高于周边地区,因此建立货运流畅的高效率物流服务体系,加强对物流快递行业的监管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7、缺乏政府政策的强有力扶持。到目前为止,我县还没有出台有关促进服务业方面的政策,包括对网络经济、电子商务发展方面。因此我县的网络经济发展既缺乏区位优势,又与周边地区相比缺乏财政、税收、贷款等方面的优惠和适度宽松的管理政策,导致我县大批网商到义乌、杭州等区位优势明显的地方去经营。据了解,我们的周边一些县市已经出台了许多针对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发展方面的相关政策,如金华、义乌等地,但目前我县仅有对电子商务平台有个别政策,众多的网商和开始涉足电子商务的企业仍无法享受到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足够的政策支持。

8、税收政策不明确限制了网商的大胆发展。税收政策是众多参与网络经济的企业和网商关注度最高的问题。虽然国家对网店征税还没有确定,但税务部门近期开展的网店税收调查,特别是“武汉开出内地首张个人网店税单,一网店被征税430万”的消息以及我县规模最大的网商神州数码去年被国税征收了二十多万元税收等引发了众多网商的担忧。众多网商对电子商务税收方面的担忧限制了其大胆发展经营,导致网商只能是选择“潜水”经营,无法做大做强。

9、网络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随着网络购物的发展,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市场对网络信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当前互联网诚信缺失及网络欺诈问题日渐成为制约我国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网店侵权、售假等问题日益暴露、网络团购成消费者投诉热点、3q大战无视消费者权益等,这都对网络诚信体系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虽然国家工商总局早已出台了要求网店实名制的规定,但网络诚信体系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

三、加快**县网络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大力发展网络经济,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也为传统产业的提升和改造开辟了新的途径,在繁荣市场、扩大居民消费、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促进再就业和推动当地企业加快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建设步伐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优化**县网络经济发展环境

要加快我县的网络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是通过制定**县网络经济发展规划,积极创新发展方式,努力创建和优化**县的网络经济发展环境,建立积极有效的政府政策助推平台,以此来推动**县的网络经济实现大发展大跳跃。

1.加快制定**县网络经济发展规划。网络经济作为一项发展迅猛的新生事物,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培育和扶持。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xx”发展规划已经于20**年6月出台,我县应结合本县xx规划,尽快出台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中远期规划,明确发展重点与中长期发展目标,并纳入各级规划体系,建立和完善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切实加强对网络经济发展的管理指导、规划引导和协调服务,探索搭建有利于网络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产业专项扶持政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投融资政策及有关标准规范的总框架。

2.研究制定促进网络经济发展政策和办法。成立由政府牵头,各职能部门和单位参与的网络经济指导服务中心,分工协作,各负其责,研究制定促进全县电子商务(网络经济)发展办法和规划。加快出台促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投融资政策,争取配套出台电子商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政策,设立网络产业专项扶持资金,出台对电子商务平台、从事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发展相关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优惠和适度宽松的管理政策,积极鼓励和推进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进程。

3.积极发展网络经济技术支撑服务。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机构,整合国际、国内优秀电子商务软件开发企业及电子商务策划机构的资源,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及配套服务商,为我县企业从事网络经营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的服务。并鼓励设立一批专业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为传统企业提供电子商务模式设计、网站设计制作、支付方式设计、物流配送体系等电子商务外包服务,满足企业不同层次的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发展需求。加快电信光纤入户工程,提高网络带宽,为网络经济发展提供高速优质的服务。

4.加强网络经济创新人才培养。一方面加大本地人才的培育力度。充分发挥本地职业技术类学校的作用,开设或增设电子商务相关专业,引进或培养高水平的师资,提高教学效果。劳动人事、工商等部门要加强企业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加强对企业信息化人才和电子商务专业技术人才及信息技术、经营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设立专项资金开展网店经理人培训等高端人才的培训;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引进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配套的、具有创新商业模式的网络、计算机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网络经济创业人才,以满足我县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发展的急需。并安排专项奖励资金,积极鼓励电子商务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和高级人才回乡创业,并提高待遇,确保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留得住、用得上,培养新一代的农村电子商务建设主力军。

5.加强电子商务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在完善金融数据通信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支付系统和客户服务系统,逐步将银行传统业务移植到网上,在跨银行、跨地区的贸易结算、资金划拨等方面有所突破,为开展电子商务提供全面、安全、快捷的支付结算服务。加大对电子商务企业的资金支持,帮助引进风险投资,充发发挥现有各银行的“**通宝”、联保联贷等融资工具和网银、等电子支付工具的作用;创新金融支持,鼓励银行对网店提供免息小额贷款支持,按信用等级提供免担保信用贷款等,解决网络经营企业资金困难。

6.完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快建设**县物流中心,建立以**县商贸物流、货运市场和信息中心为主,新碧、**以工业仓储配送为主的物流基地模式。充分发挥物流基地的作用,以市场运作的模式,加以政策引导,使其逐步成为电子商务条件下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物流中心,以满足电子商务条件下物流支持的快速性和全方位性要求,形成支持电子商务发展完善、健全的物流配送网络体系。

(二)积极实施网络经济培育扶持工程

1.建立网络经济的政府政策助推工程。及时推出助动网络经济发展的相关举措,对电子商务平台和网络创业者给予财政、税收、贷款、土地等方面的优惠和适度宽松的管理政策,快速地推动**县网络经济的发展,从而迎来新一轮的发展。一是明确税收政策,在目前国家尚未出台明确的电子商务(网店)税收政策的前提下,借鉴其他地方,明确对淘宝商城类公司制企业采取从低税收定额征收的办法进行征税,对其他普通的c网店免予征税,以减除网商的经营顾虑。二是设立网络产业专项扶持资金,优惠和减免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税收政策,积极鼓励和推进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进程。三是制定相关财政扶持政策,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为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服务提供入门资金补贴,降低应用电子商务门槛;为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提供基础营运平台支持或者补贴(企业资格、办公环境、网络接入、策划辅导等)。四是加强和支持行业协会发展,加强行业网站建设的重视,出台扶持行业网站建设的专项扶持政策和相应的资金补助,推动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

2. 搭建网络经济和网商孵化平台。规划建设**县网络经济科技创业园,也可以结合我县当前已经规划出台的物流基地建设,把物流基地建设成为集物流集散信息、电子商务应用和网商创业为一体的现代化物流基地和电子商务(网商)创业园。创业园以优惠的税收、金融政策以及低廉的租金吸引网上创业者,形成商贸型电子商务企业的集聚,促进**县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县特色工业品和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通过网商创业园的建设,培育和孵化更多的网商,促进更多的企业进入电子商务,带动**网络经济整体上水平。

3. 实施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培育工程。一是制定相关财政扶持政策,为电子商务龙头企业解决在发展壮大中亟需的土地、仓储、贷款等问题,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电子商务企业,引导、鼓励重点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加大电子商务投入,探索开发b2b、b2c等第三方交易平台。力争在xx期间,在电子商务应用服务及相关领域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超过1-2家,超5000万元企业5-10家,超1000万元企业20-50家,并在户外用品、汽车用品、农副土特产品等领域形成产业新优势;二是坚持把农村电子商务与企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注重引导传统优势企业通过电子商务网络降低流通成本,提高产品销售量,扩大企业知名度,从而使得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化的同时带动全县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近两年来,天喜控股集团(厨具)、**县涛涛休闲用品有限公司(休闲健身用品)、浙江金棒运动器材有限公司(运动器材)、浙江固驰电子有限公司(益智玩具)等多个知名品牌,依托本身产业优势和企业资源,纷纷投入电子商务经营,取得良好成效。比如:天喜控股集团从20**年7月份开始,设立网络推广部,短短的6个月销售额达到1000万,在淘宝网厨具类目销售量位列第二(第一为苏泊尔)。电子商务销售额占该集团当年增长销售额(2亿)的5%,增加青年网创就业岗位30余个,一个公司带动了一个网商类目的发展。

4.开展企业网络信息化建设工程。鼓励企业通过专设信息机构、信息主管,配备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运营要求的自动化、智能化、高技术硬件、软件、设备、设施,建立包括网络、数据库和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在内的工作平台,资助企业建立和使用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信息化升级改造等,并根据企业实际投资额按百分比给予补助,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引导鼓励企业大力开展电子商务,帮助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拓展国内和海外市场,为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服务提供入门资金补贴,降低应用电子商务门槛;由政府对开展网络营销推广的企业进行专项补助、或委托专业性网络推广公司或知名商务网站对企业进行整体打包推广。

5.开展网络创业帮扶工程。一是突出“三心一库”功能发挥。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电商培训和技术咨询中心”,整合电商协会和电商志愿分队等新兴力量,有效加强了培训和技术普及服务。建立**县全程网络科技培训中心和**网货供应平台(供货数据库),提供了较为完备的供货企业产品链接,为青年初创者提供货源渠道保证;二是做好“两项服务”强势带动。在电大**分校,**成技校等培训基地定期举办技能培训班,将网创青年作为信贷扶持优先帮扶对象,开通绿色通道,加大扶持力度。目前已完成初创技能培训200余人,精英提升培训60余人,累计发放贷款300余万元,通过一站式服务,扶持140名青年成功开出网店;三是借助“高校智力”顺势推动。通过邀请相关专家定期指导,与高校达成电子商务的专项合作等形式,为**的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四是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选取行业中发展较为成熟的企业推进团属阵地建设,通过建立企业团组织、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组建网创志愿服务队、电商导师团,评选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等有效举措,不断丰富青工创新创效行动,将青年员工的“比、学、赶、超”与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坚持企业文化形成和生产效益的齐头并进。

6.开展网商知名品牌培育工程。一方面通过总结推广电子商务成功经营模式,着力推动青年网商“品牌电商化,电商品牌化”的发展之路。积极开展网商知名品牌培育,运用行政指导手段扶持电子商务企业和网店发展壮大,确定一批皇冠级和淘宝商城网店作为网商知名品牌的重点培育和监管对象,鼓励引导其申请注册自有品牌商标,引导网店大卖家逐步摆脱低价竞争赚快递费的做法,指导他们通过创建自己的品牌从销售模式走上定牌生产和加工制造等自主品牌发展道路,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帮助青年网商申报省、市级名优产品,力争xx期间通过网络的发展培育2-5个**县本地的网络知名品牌,并帮助申请1个浙江省著名商标,2-3个市著名商标。

7.开展电子商务平台培育工程。引导、鼓励建立行业性网站、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建设和发展生产资料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及网上市场,以此来推进特色产业和专业市场的转型提升。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自主经营、有偿的服务”原则,积极支持全县的几大特色产业建立行业门户网站,力争xx期间建设2-3家年交易额上千万元甚至是上亿元的电子商务平台,并依托平台建立网上公共交易和服务平台,帮助广大企业设立网上商铺,信息、展示商品、洽谈交易,促进网下店铺与网上店铺的有机结合,利用两种业态拓展国内外市场,促进我县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三)开展网络经济信用监管工程,加强网络经济服务监管

1.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监管。以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为抓手,突出对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保护,加强网络安全风险检查评估,强化网络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有效堵塞安全漏洞,保障互联网和信息系统的安全有序运行,严厉打击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保障网络交易安全,为网络经济发展提供安全的信息技术保障。

第12篇

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方式,凭着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方便快捷的特点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人们在享受这一灵活便捷、成本低廉的消费模式的同时,也遭遇到了网络诈骗、网络虚假宣传、消费者售后服务无法保障等违法行为的损害。笔者试图从网络团购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出发,探讨如何更好地强化网络团购监管一、网络团购的现状

一、网络团购的现状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的《2010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0年国内初具规模的网络团购企业数量已达1726家,随着搜狐、腾讯、新浪等互联网巨头的加入,使这场被媒体戏称为“”的电子商务大战在无声无息中硝烟弥漫。

(一)网民参与团购的原因分析

团购网站是一个交易平台,而网络团购是一种电子商务,即一个购物团队通过团购网站向商家采购商品,其吸引消费者最核心的元素是价格,团购价格比单买普遍要低40%左右,中国IT消费市场3•15年度调查显示:高达61.5%的被调查者曾经有网上团购的经历,谈及参与团购的原因,62.9%的被调查者认为价格便宜,21.4%的被调查者认为方便快捷。

(二)网络团购的商品分析

网络团购的商品五花八门,食品、服饰、建材、五金、家电等应有尽有。据了解,嘉兴本地的团购网站实物类以销售女性用品、家居用品、服装为多,消费类则大多是餐饮、娱乐、美容、体检、健身等消费券,每天的销售量在20单到500单不等,但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网络团购的商品已经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电脑、家电、金银饰品等大件物品,都可以从团购网中搜罗到。

(三)网络团购的人群及组团方式

参与网购的人群主要是20-40岁的中青年,他们大多是办公室职工、中高层管理者、学生和自由职业者。目前组团网购的方式大致有三种:消费者自发组织的团购、职业团购行为和商家自己组织的团购,以后两者居多。

二、团购网站存在的问题

(一)网站经营者主体身份难以识别

团购网站在商家与消费者间起着一个中介的作用,而这个“中介组织”的主体资质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网络交易主体真实身份无法界定,交易各方的责权利将无法界定,保障网络交易安全、维护网络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也就无从谈起。目前大多数团购网站主办者是自然人或注册资本较小的公司法人,由于自身规模的限制,资金的短缺,经营理念的落后没有意识到公示主体身份的重要性或者抱着赚一票就走人的思想,仅在网站上载有经营者的电子邮件地址,手机号码,银行账号等,至于负责人姓名或公司工商注册登记情况等则避而不写。这导致了消费者无从得知网站的真实情况,也就无法对网站产生信赖感,影响了消费习惯的形成。同时也会使得网站经营者存在侥幸心理,逃避应该履行的义务和责任。

(二)网站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由于团购网站门槛较低,网站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也由于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脱颖而出的领军企业出现,因此大多重经营而轻管理,对规章制度的建设没有整体和前瞻性的思考,包括交易规则、交易安全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在内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没有系统的总结和施行。整个行业缺少核心竞争力,没有形成以制度促发展,以制度求突破的良好氛围,基本处于无序的低层次的同质化竞争中。

(三)消费者权益保障不利

由于团购网站上丰富的商品品种,加上低到令人瞠目结舌的价格,极容易促发消费者购物欲望。但是团购网站其规模和资源都很局限,品牌知名度不高,导致在与商户的合作中议价能力低,协商能力弱,在权责划分时处于弱势地位。一旦发生消费纠纷,由于其权责划分不明确,导致网站拖延售后问题的解决时间,合作商户怠于承担责任,造成团购网站和商家互踢皮球,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

(四)在线支付流程存疑

目前国内多数团购网站采用先付款后消费的交易流程,消费者在团购了产品或服务后,通过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直接把款项支付给团购网站。对于团购网站而言,预先收取消费者的货款是确保团购成功的前提,同时,也是团购网站赢利模式之一。然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确认订单只是消费的开始,只有到商家实际消费或收到产品后才算团购结束。一旦消费过程中出现问题,消费者要求退款时,不规范网站往往借口拖延,有的甚至莫名消失。不健全的支付机制让这些不规范网站钻了空子,给消费者支付的资金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五)遭遇诚信危机

团购行业形成千团大战的格局,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行业诚信机制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团购网站由于信息透明度较低,运作中遇到的最大阻碍就是诚信问题,如网络欺诈,虚标价格,哄抬团购人数造成热抢假象以及暗箱操作等。这些都增加了消费者的不安全感,降低了网络消费的频率,最终会制约网络团购市场的发展。同时网站合作的商家诚信方面也可能出现问题。比如有些商家以极低甚至亏本的团购价格吸引消费者购买,但在消费者实际消费时,采用搭售其他商品、限定服务种类等形式诱使消费者超额消费,从而达到弥补团购产品亏损甚至获取暴利的目的。

三、工商部门的监管对策

团购网站作为网络商品交易的重要平台,是网络商品及有关服务集中交易的场所和空间,网络交易平台交易秩序是否规范、有序,直接关系到网络商品交易能否健康发展。2010年7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颁布实施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是工商机关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重要举措。工商部门必须积极履行国务院新“三定”方案赋予的“负责监督管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的行为”的法定职责,深刻领会《办法》的精髓,把握“两个促进”“两个维护”的原则,探讨如何依据现有法律法规,努力建立起一个规范的、诚信的、有序的网络团购市场环境,促进我国网络团购行业健康快速地成长。

(一)完善法制建设,实行登记备案管理

虽然,目前工商、商务、银行、公安等管理部门颁布了一些规范网络商品交易的管理办法,但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来规范团购网站的经营行为,因此,亟待出台针对团购网站经营行为的法律和规范,完善网络团购的法律环境。此外现有法律法规还存在一些概念模糊,相互衔接不良的情况。如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我国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许可证制度。而申请经营许可证的条件之一,要求经营者为依法设立的注册资金大于等于100万元的内资公司,这一规定说明团购网站的经营者必须是独立的法人,而不能是自然人。而按照《办法》的有关规定,团购网站应属于网络服务经营者中的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的网站经营者,但对于网站经营者是法人还是自然人没有明确界定。法律规定的不完善导致了国内大部分团购网站并没有办理经营许可证,没有进行工商登记。根据这一现实情况,笔者认为目前工商对团购网站实行登记备案制度是比较合适的办法。对有条件的、规模较大的团购网站鼓励在办好经营许可证的前提下办理工商登记注册。对条件不成熟的网站则引导进行工商网上备案。

(二)以网管网,实施亮照工程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公示经营者真实身份是交易相对人信赖的基础。工商营业执照在传统商业活动中具有公示经营者信息的作用,是交易相对方辨明经营者身份的重要依据。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开放性和跨地域性,决定了在线经营主体的公示是确保在线交易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工商监管的重要措施。因此工商部门对于团购网站的监管必须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和手段,“以网管网”,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工商登记数字化或电子化,利用现有工商平台建立的市场主体数据库,为各类团购网站免费、方便、快速地办理营业执照网上标识(即工商红盾标识),实现网上亮照经营。涉网主体领取营业执照网上标识后,挂在其网站的首页,任何人点击网页上“红盾”后就会亮出个性化的“网络工商”页面,其中有该市场主体营业执照的全部内容。这些信息与工商市场主体认证数据库相连,内容动态更新。

(三)成立行业协会,健全规章制度

工商部门可依据《办法》第九条的规定,鼓励、支持团购网站成立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指导各成员企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要求其网站上予以公示,最大限度的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行业自律约束机制来督促团购网站履行经营者的法律义务,从而更好的维护团购各方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四)建立维权机制,改进支付流程

网络交易消费者的权益是网络交易环境下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依法享有受法律保护的权利。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有九项权益,包括知情权、安全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获知权、结社权、人格权、获赔权和监督权。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传统消费者所享有的九项权利同样为电子商务消费者所享有。只是由于消费环境不同,网络交易消费者权利的内容、实现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针对网络团购维权机制欠缺的现状,工商部门应该引导网络团购行业建立维权机制,推进团购网站施行先行赔付、消费保证金、无理由退换货等制度。对与团购网站不合理的支付流程,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支付机构,把交易双方的资金先打入第三方账户,当消费行为完成后再将资金汇入网站和商家的账户,从而避免了未消费已付款或消费不满意后无法退款的情况产生。此外要求团购网站在主页面上链接12315的网络交易投诉举报中心,构筑起工商部门与消费者在互联网上的沟通新渠道,督促网站对消费者的投申诉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在网站予以公示。

(五)引入信用认证,探索信用分类监管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当前制约网络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就是信用体系的缺失。工商部门可考虑引入经权威部门授权的信用认证和评级机构,针对团购网站的诚信资质进行认证和评级。该认证和评级应该包括三方面,第一是考察团购网站经营企业的工商登记情况,对其存在的真实性进行核准;第二要考察其履约能力,即公司实力评价;第三是其开业信用记录,包括交易记录、交易规模。通过社会信用机构在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企业的诚信履约意识。同时为了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可借鉴已有的成熟经验,探索制定“网站信用管理规范指引”和“网站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团购网站实施信用分类监管。通过相应的制度规范、运行系统、运行机制的建设和信用评价活动的开展,实行褒奖守信,惩戒失信的奖惩制度。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可发起成立网站信用联盟,通过信用联盟的典型示范作用推动网站信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