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36: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剪纸团花,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
咱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传统文化——剪纸啦!
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礼花、鞋花、门筏、湾州布影、斗香花、剪纸团花、剪纸旗幡、剪纸汉字、剪纸图画等等。我次就只介绍介绍剪纸图画、剪纸汉字和剪纸旗幡。
剪纸图画就是在一张纸上剪出一副画来。你先看看这幅“书生”,上面有一位正在拿着书在读的先生,一看他的样子就是一位书生;再看看这幅“凤凰戏牡丹”,上面有一只凤凰在一朵牡丹上玩耍,活像一个小孩在玩耍……
剪纸汉字也是先拿出一张纸,然后在上面剪出一些汉字,还可以剪艺术字呢!我也曾经剪过,非常的漂亮,不信,你自己试试!你看了准会说很好看,因为这是以前传下来的吗!
剪纸旗幡我也做过,(是照自己的方式做的)我先拿来一条1分米的棍子,再拿来一张纸,吧之间成一个三角形的形状,(自己看一下该剪多大)最后再把纸粘上去。就做成了,你试试吧!
中国还有很多传统文化,比如:书法、刺绣等等。怎么样,咱们中国是不是有很多传统文化?
1、中国传统文化——剪纸
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项中国传统文化——剪纸。
剪纸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合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
剪纸可以剪出各种样式,有人、有小狗还有字……妈妈对我说过,有个老奶奶剪了一条几十米长的龙;让人想不到的是,有的人还能剪出一个故事。我想:咱中国人真了不起,能剪出这么多样式的剪纸。
咱们中国人都喜欢剪纸、都热爱剪纸,剪出来也非常好看。你作为一个中国人,是不是很自豪?
2、中国传统文化—剪纸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魂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鸟、虫、鱼、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而又热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喜”“寿”,等贴在窗户上、门上来表示庆贺。
剪纸艺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连外国人也啧啧称奇,竖起大拇指一个劲的来夸赞。十二生肖被印成邮票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来认识中国博大精神的剪纸文化。
例如:十二生肖剪纸中的子鼠。它的脑袋圆圆的;鼻子尖尖的;还长满了许多胡子;身子活像一颗大瓜子;它的尾巴弯弯的,很像英文中的“S”;眼睛黑黑的、小小的,好像小黑豆;手和脚像书法中的一点;两只耳朵竖起来,直直的,好像是怕别人发现它上桌偷油吃。
民间艺术剪纸,是它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与灿烂。它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3、中华传统文化——剪纸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是剪纸: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有的拿着书,看上去很有学问,还有的是,一只凤凰,在鲜艳的牡丹上站着……等。
剪纸不是用机器做的,而是通过人们发挥想象了,所剪出来的,每一个剪纸,都非常精美、漂亮。每一张、每一步,都非常仔细,非常用心,非常用功。
自从我知道了剪纸是中华传统文化时,不由自主的想剪纸了,我拿出彩纸、剪刀、铅笔,就开始做,我先拿出红色的彩纸,再用笔画了一朵花,最后用剪刀剪了起来,却没剪好,于是接着再剪,这次,有点像了。
剪纸真好玩!我喜欢剪纸。
4、传统文化——剪纸
我的家乡在潮汕,那里的传统文化有很多,有功夫茶、英歌舞、蜈蚣舞、剪纸、潮剧、拜神明……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剪纸了。之前,我在电视上看过,有人用一张薄薄的红纸然后剪出了各种各样的图案和形状,我很羡慕他们,真想以后能够像他们那样心灵手巧、巧夺天工,而且学会怎么剪纸,没想到我的愿望真的实现了!爸爸带我去陈家祠体验一下剪纸,我兴奋地到处欢蹦乱跳,到了陈家祠,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开始剪纸,我剪的是“花开富贵”的窗花,首先,把正方形的彩纸对角折成一个三角形,再取中间点把三角形折五份,然后,用铅笔画上自己喜欢的条形,接着,用剪刀沿着线条慢慢镂空,最后,把纸打开,一朵美丽的窗花就完成了。
多么精美的剪纸啊!从那时起,我爱我的家乡,更爱我家乡的传统文化!
5、中国传统文化—剪纸
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剪纸啦!
关键词:高效课堂 教学观念 活动 综合 文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大家都在关注课堂的效率问题,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能上的生动,受学生欢迎,因此都在琢磨着怎么样才能上出花样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在各类优质课评选过程中,更是花样百出,希望引起各位评委的注意。课堂上虽然是活跃了,但也出现了一个不好的倾向,那就是一味的追求花哨,使得课堂华而不实,对于如何提高美术课堂的效率,我认为以下几点必须搞清楚,这不仅仅是上课的意识问题,更应该是育人观念问题。
一、问题优于知识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是当下课堂教育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学生们讨厌老师一味的罗列知识,那样的课堂使人感觉到乏味单调。学生们都有好奇心,都有求知欲望,我们可以用设置的问题来引导着学生逐步的探究实践,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探究精神。长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的孩子也才会具备创新的能力。
问题的设置要环环相扣,设置的问题要有探究的价值和引起学生兴趣的特征,少些是非性的问答,可以用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探究,最终得出结论,我们老师再给予及时、充分、科学的评价,如此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才可以真的活跃起来。相反如果我们老师不重视问题的设置,一味的照本宣科给学生,估计对这样的课堂感兴趣的学生微乎其微。尤其是美术课堂上面,我们老师要做充分的准备,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比较、概况等等方法去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思维量才比较大,才避免美术课堂流于表面的热闹。注重问题的设置并不否定美术常识的传授,关键的是这些既有的知识是如何叫学生接受的,这需要我们老师好好的思考和研究,开门见山的直接告诉学生就不如启发式的引导学生逐步的解开问题的面纱好,我们直接传授的学生可能很快就忘记了,但学生亲身体验得到的知识遗忘起来就没有那么快,何况有些规律性的知识学生自己探究出来会终身难忘。
二、活动优于填鸭
真正的叫学生动起来,尤其是思维上动起来,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和课堂的主体,这是我们时下比较认可的教学导向。对于我们美术课堂来说更是如此,我们反对教师的一言堂,不仅美术技法训练课应该让学生动起来,就是美术欣赏课上也不能让学生呆呆的貌似很听话的在那里傻傻的被动的接纳。课堂上面的活动可以有很多种形式,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都可以有互动和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组织和引导,让学生真正的放得开,只有学生们打破了拘谨的心态和形式,才真正有可能在思维上让学生活跃起来,也才有可能爆发出意想不到的漂亮的智慧火花。组织活动要求教师具备很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课堂要活而不乱,每个学生的活动和表现都要在老师的掌控和引导之下,我们做老师的要能装得下和控得住学生的活动,不可乱了课堂。老师要巧妙的利用合理的、及时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不同表现给予恰当评定,好的火花我们要加以放大,肆意调皮捣蛋的我们要诚恳的引导其进行自我反省和更正。好的课堂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旺盛的学习积极性。相反填鸭般的叫学生接受我们生硬塞给的知识,很有可能扼杀学生对本学科甚至所有知识学习的兴趣,很有可能恶化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愿意主动的学习新鲜知识,不愿意解决问题,甚至不愿意付出而乐于所缺,真是那样的话,我们就得不偿失了,说大了的话,那将毁坏孩子一生的前途和光明。我们要让孩子们动起来,保持孩子们该有的青春和活力,不要扼杀孩子好动、好奇、爱钻研的天性,要因势利导的创设情境,组织活动,激活思维,培养习惯,那样孩子们将终生受益,我们不要怕课堂乱了,不要怕失去了我们老师的一言堂的主体尊严,只要我们用心研究,课下好好的准备和组织,学生们会在有序的活动中美丽绽放的。
三、幽默优于规矩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是需要一定的组织形式的,老师也需要一定的师道尊严,但是我们的教育对象已经和十几年前甚至几年前大不一样了。现在的孩子通过现代媒体接触的信息量相当大,他们追求自由、平等、欢乐和时尚,他们讨厌那一板一眼的死板的说教,“亲其师,信其道”为了更好的接近孩子,更好的走进他们,使他们更好的接纳我们以致也接纳我们所传授的学识,就需要我们老师多一些幽默感。教师通过自己恰当的幽默谈吐,有时候可以化解课堂管理的尴尬,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启发陷入迷惑的学生。
“幽默”感不是基于老师自损的玩笑,能幽默起来是老师教学智慧的体现,教师的幽默需要教师有良好的育人心态,有爱生如子的情怀,还需要丰富的学养和乐群的性格特性。幽默是为了增加课堂的活力,但不可为了娱乐而盲目的幽默,使得课堂教学偏离了应有的教学目标。时间证明,教师和学生用心灵互动碰撞,老师的谈笑风生会引发学生的共鸣。在欢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多好啊,何必把课堂上的死气沉沉呢?“老夫子”似的宣讲估计是很少有热心的听众了,我们老师们应该改变既定的教条式的思维模式了,因为与时俱进是时代的需要,古代徐渭都知道“笔墨当随时代”,更何况新世纪的我们呢?
四、生成优于传授
生成即是生长和建构,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的固定不变、按部就班、机械僵化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必须构建生成性的探究性活动过程。
我们强调让孩子们动起来,在活动的过程中有很多东西是难以预料的,我们教师要机智的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例如,可以成功地教会学生对所学材料提问题、作总结和类比等等。这些生成性活动都有益于学生的学习。这种生成式的学习,有时候脱离了教材的限制,根据实际情况就地取材,现场加工,当下的教学实际就成立鲜活的教材,这样上出来的美术课,才更具备好的教育意义。
一言堂式的讲授估计所有的孩子都不喜欢,那样的课堂太生硬,太不民主,太缺少生机,我们必须加以彻底的改进。
五、实用优于浮华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是学习美术的人都知道的道理,现代媒体已经应用到了课堂教学,但是针对于美术课堂的实际情况,有时候需要老师直接做示范,如果一味的非得使用多媒体来展示,有时候反而起不到好的效果,不如直接示范给学生看的好。记得5 月份到北京参加了一个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一位北京的老师讲怎么剪纸团花,就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运用了投影仪,电脑等等,列出了复杂的数学公式来讲解怎么把红纸剪成近似圆形团花。其实她讲的问题很简单,直接展示给学生看一下就可以明白了,怎么叠纸怎么下剪刀很简单的道理。结果啰嗦了20 多分钟,效果很差。还有一位四川的老师在讲解刺绣鞋垫的图案设计,用电脑啰嗦了半天也没把鞋垫上面怎么安排图案讲清楚,甚至没讲清楚鞋垫的刺绣纹样的特点。其实问题很简单,拿几双鞋垫叫学生传阅一下就会一目了然的。课堂只追求华丽了,但一点不适用。
特别是在讲公开课或者优质课的时候,有些老师唯恐不用多媒体就不行似的,其实不然。特别是技法课堂的训练,老师近距离直接演示效果会更好,比如书法的用笔运力,非得近距离揣摩不可,再用电脑展示就没有了那韵味了。还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好。
六、综合优于单元
美术课上主要讲述有关美术的常识和训练美术技能,但是所有的艺术是相通的,如果在适当的时候和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讲述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中小学所有的学科设置都是为了丰富知识框架,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加健康全面的成长,所以不可把美术课同其他学科纯粹的割裂开来,完全割裂开来讲述美术常识会使人感觉美术课很枯燥,如何理解美术作品的情境和内涵,分析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都需要用到其他的学科知识。例如,在讲述山水画的意境时,可以借助古诗词和古琴曲来共同营造氛围,是学生在姊妹艺术的通感中体会山水画的文人情境;讲述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时可以借助历史影片的片段来引导学生回转到历史的倒转时空里面理解作品表现的境况;讲述书法艺术时可以叫学生扮演化妆成古代的文人模样在课堂上演示一下,共同创造文化情境,进一步体会古代艺术的魅力;讲解有关战争的作品时可以借助战争影片的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语言的表达手段是多样的,多元化的呈现方式远远优于单一化的陈述。
美术学科是艺术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现在有的省市把音乐和美术融合到一起来开设,统称为艺术学科,虽然两个学科领域并不在所有的领域都具有相通和共融性,但起码给我们一重要的启示,那就是现代的艺术课堂一定要打破僵死的学科界限,加大学科之间的整合和优化,利用多学科的综合优势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创造更具人文精神和形式美感的艺术作品。教学活动应该是多方互动式的,不要局限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可以,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互动、合作、交流、共享或者是评价;甚至利用网络开展人机之间的共享,时代在进步,我们教师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艺术感官,才会使美术课堂更加生动,效率更高。
七、文化优于技术
对于美术课的定性问题已经热烈的讨论好多年了,基本上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倾向于技能训练,一种是倾向于文化欣赏。生硬的把美术学科单一的定性于倾向于文化科或者技法课都是片面的。反观时代下的教育,审视我们20 来年的美术课所培育的孩子的素质,我们还是多加关注艺术课堂的文化更重要一些。文化是人的人格及其生态的状况反映,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我们想塑造合格的公民,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增强课堂的文化含量是很关键的,学生能明德尚志、团结合作、上进致美,这要远比只会“应物象形”和“传移模写”要好的多。设想,如果我们培养的孩子是造型的高手,但在文化上却很缺失,那将是我们教育的失败。
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并不是说把美术课上成思想文化课,我们强调的是老师要认真的思索我们的教学设计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方面对孩子的培养是否具有价值,我们不能不计后果的施教,不能目光狭隘只评价孩子的技术水平,因为我们教育目的不是生产熟练的技术工,我们是在完善孩子的精神和知识结构,对照我们中小学的教育目的来看,美术课堂的“技术”远远不如“文化”重要!
八、育人优于授艺
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指我们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尽管我们所任学科是美术学科,但我们一定不要忘记我们是在培养健康成长的人,我们时刻要注意我们自己的言行,“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我们在上美术课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们的神圣使命,不可只关注学生的艺术水平,我们要以自己的师德、作风和学养来引导孩子们确立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人格,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只有我们教师有了这种意识和境界,才不会在授课的过程中过于松散,才不会出现那种不注重个人形象、以邋遢散漫自豪甚至自诩为所谓艺术家的现象发生。学生的模仿力是很强的,我们个人的言行要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负责,万万不可认为我们所教的学科只要让学生学会艺术语言就是完成了任务,我们要明白“育人”的责任高于“授艺”。
美术课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课时虽少,但所承担的塑造学生人格和品行的任务却丝毫不次于其它任何学科,我们要提高美术课堂的授课效率,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教育杂志》2009 年第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