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励志古诗

励志古诗

时间:2023-05-30 09:36: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励志古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励志古诗

第1篇

2、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3、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4、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5、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6、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8、一日不书,百事荒芜。

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0、令伯支离晚读书,岂知词赋称相如。

11、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

1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6、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17、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8、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9、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20、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21、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22、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2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2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2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26、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27、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0、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

3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2、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3、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34、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5、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36、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7、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8、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39、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4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2、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4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45、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

46、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

47、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4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5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

53、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5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5、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56、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

57、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5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9、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60、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61、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

62、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6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6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65、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66、路漫漫其道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67、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6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69、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70、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71、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72、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7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74、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

75、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76、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7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78、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7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8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8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8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第2篇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发挥古诗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就值得众多一线教师共同探讨。至此,本文作者通过科学的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反复品读文言名句、强化情感体验;结合古诗文时代背景、感受传统文化;立足“诗眼”或“题眼”把握精髓四个方面来例举通过古诗文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一、科学的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古诗文不同于现在的白话文,他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语文功底。那么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常常会因为看不懂、枯燥等情绪导致建立不起学习兴趣。那么,教师要让学生有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和学习古诗文就必不可少。由于初中生年龄尚小,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他们很难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枯燥的事物之上,而科学的课前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举措。例如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时,为了让学生建立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前可以播放《水调歌头》这首歌曲,然后在多媒体屏幕上同步歌词,让学生听着音乐、看着歌词。这种课前导入必然会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然后教师紧接着对课文进一步深入剖析,让学生感同身受地体会诗人当时饱受离别之苦和对朝廷政局的深切关怀及对他人表示美好的祝愿之情。

二、反复品读文言名句,强化情感体验

一般古诗文中的内容大多是作者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真实反馈,也是作者心理情感状态的真实表露。所以,细细反复品读古诗文中的名言警句可以有效地感受作者的励志情怀。例如:《孟子二章》中有“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鲁迅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细读这些名言警句,感受作者当时对待事物的决心,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美德。例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水滴石穿;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等。古人是要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因事小而不为。一个成功的故事就是从小事做起,从小事的完成逐渐地将成功从量变一步步转化为质变的过程。通过细细品味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可以感受古人的励志情怀,还可以感受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博大精深,对学生今后的自身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结合古诗文时代背景,感受传统文化

古诗文一般有咏史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离别诗等等。都是诗人有感而发,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写作。所以,教师在讲解课文时一定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当时作者的最真实的感受。例如学习《桃花源记》时,教师不仅要描述桃花源的与世隔离、和谐美好,还要突出介绍作者写作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当时作者陶渊明身处东晋乱世,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作者描述的桃花源是以武陵渔人的进出桃园为主要线索,把桃花源描写得曲折离奇。这也是当时人们对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一切自由平等社会的向往。作者描述的桃花源的美好正好与当时社会的黑暗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学生通过老师对当时社会背景的描述,更加能体会作者的感受,更能珍惜现在社会的美好,珍惜一切来之不易的学习资源,更加努力学习。也感受到当时人们不甘于屈服的精神,向往和平的愿望。

四、立足“诗眼”或“题眼”把握精髓

教师在古诗文的讲解过程中,要立足于文章的“诗眼”或“题眼”,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精髓。因为古代名师大家在写诗赋词时,最能表现作者心理感受、社会文化的就是文章中作者的措词、用字。例如:李白的《赠汪伦》中有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的“深”字用就恰到好处,一语双关。突出作者与友人的情谊之深胜过千尺深的潭水。再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就恰到好处地反应出作者身在他乡的孤独以及思乡之切。更是突出烽烟的强韧,体现作者的坚强。作者通过人物合一的描写方式将自己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措词,值得学生细细品味。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的措词严谨和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也能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珍惜身边的亲人,孝顺父母。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巧用古诗文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更有助于学生感受中华传统美德。通过当时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写出的文言诗句,更加真实亲切地表现出当时社会的民俗、文化、美德。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就要巧用古诗文、引导学生品味、朗读、积累、感受古代诗人大家的名言警句,为初中语文课堂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落实做出铺垫。

孙艳玲,教师,现居吉林省吉林市。

第3篇

1、四字成语书法:“惠风和畅”“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厚德载福”“紫气东来”“天道酬勤”“室雅兰香”“室雅人和”“宁静致远”“积健为雄”“大展宏图”等等。

2、励志名言书法作品:“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等等。

3、经典古诗词书法作品:《陋室铭》《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观沧海》《将进酒》《清平乐六盘山》《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

记得小时候的我,总被老着读一些古诗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哎!看着那些方方正正的字,真想大喊一声,吐出心中的烦恼。妈妈时常教育我们要多阅读,读书就像交朋友,阅读好处多多,可“开卷有益”这话对我来说仍然是一头雾水。

之后,我开始尝试阅读一些书籍,我这才发现原来读书是件快乐的事!《西游记》深深吸引了我,孙悟空仿佛就在我的眼前;《看书》让我懂得了读书要力求读好书;《克雷洛夫寓言》让我明白了如果你不付出,就不会成功,人要学会知足。阅读有喜有悲,让我懂得人生会有坎坷不平,酸甜苦辣。

作家歌德曾这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是啊,只有不停地阅读,我们才会取得进步。总之,读书能励志,读书能致远,读书能练达,读书能聪慧。

同学们,让我们遨游在书的海洋里吧,相信阅读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

第5篇

一、以目标的指向性精选经典内容是基础

传统典籍中的千古美文和警句范文涵盖的内容丰富多彩,我们无法让学生广泛涉猎,而应根据教育目标的指向性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精选内容。要进行日常生活道德教育,应选择具有实用的立身处世的道理、伦理道德的教化、人格培养的要求的经典,如选择《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大学》、《论语》、《增广贤文》中的有关章节以及包含中华传统美德的诗词歌赋,把原文、译注都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诵读中学习、理解、自省。以目标指向明确的经典及诗赋发挥道德教化作用,避免了空洞的说教,激活了学生自主发展意识,是教育过程顺利进行的基础。

二、以途径的多元化营造教育氛围是关键

以诵读夯实道德基础。我校把“经典诗文诵读”列为校本课程开设,组织语文教师精心采撷包含唐诗、宋词、汉赋在内的国学经典。遵循“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原则,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分年段落实《小学生心背古诗80首》;分年级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大学》、《千字文》、《论语》、《增广贤文》。同时注重古诗的趣味性和审美性,兼顾系统性,以主题的方式编辑如四季篇、言志篇、劝学篇、送别篇、感恩篇等。

以优秀传统文化环境陶冶情操。我校提出“蒙以育德”的理念,创建德育特色。如在在草坪上安放古朴的文化石,上勒励志劝学名言“崇德尚学”、“学无止境”;走廊张贴优秀中华经典古诗文中的名言警句;墙上悬挂“诵读文化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人人爱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个个学做人、乐帮人、做好人”等催人奋进的条幅,与“讲让型仁,博学尚行”的校训、“大学家风,德业日新”的校风、“格物致知,求新善思”的学风大幅标语相辉映。

以丰富的活动内容激发道德情感。“形式多样”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由于学生的的个体差异,只有活动的形式、层次、规模的多样化,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精神发展的需要。因而我们必须努力挖掘资源,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国学在教育活动中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

创编古诗韵律操。我校自编自创的国学古诗操,语文教师和音乐教师联手集经典诗文、音乐舞蹈之大成,融亲情、友情、爱国情于经典诗文诵读中,运用顶真手法把古诗词串联起来,配上古典音乐和舞蹈动作,演绎古诗与古诗新唱。学生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既合乎儿童的兴趣,又容易记忆,学生做起古诗韵律操来特别有韵味和美感。

诵读与艺术教育并举。寓教于乐的活动是进行诗文诵读的良好途径。如我校把诵读与书法、绘画、表演等融为一体,作为校园文化艺术教育的一个载体,让爱好绘画的学生把熟读成诵的诗文根据自己的理解绘成题诗图并进行展示。对一些适合表演的诗文则改编成诗文剧进行表演,极大地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经典诗文的热情。

三、践行的主体化构建内化平台是保障

当经典文化中的道德养分在学生的意志、情感等方面产生了影响时,要深入持久地发挥其影响,必须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需求。唯有内化才能使学生能动地、创造性地实现日常生活道德的自主发展,促使自我独立而稳固的道德素质的形成。要把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必须以主体化的道德践行来构筑平台。如我校组织学生“走进新桥小学前身――曾氏大学堂”,感受传统的孝悌亲情,学习新桥人学而不怠、教而不倦、志而不忘的精神品质;在大学堂举行一年级新生入学礼,六年级学生毕业礼,介绍或重温曾氏大学堂的流长远源、儒家思想、曾子文化,让学生了解新桥小学的百年校史沿革,懂得“饮其流者怀其源,学有成时念吾师”,激发传承大学家风,弘扬曾子文化的自觉;学校设立“文明礼仪示范岗”,让每一位同学都在正已中正人;班级开展“星级学生”评比活动,少先队组织义工队定期为孤寡老人服务的社区活动等。主体化的的道德践行引领学生在实践中认同、接受传统美德,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促进学生道德认知的内化,成为发挥国学教育作用的重要保障。

第6篇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古诗文教学;研究

教育均衡发展强调,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因材施教,使学生得到均衡发展。如何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实施实践活动,挖掘教育资源,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古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内涵深刻,意存高远,蕴涵着大量的人文内涵,对于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均衡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古诗文,以其声情兼备的独特的方式,创造性地再现作品,还原生活,拉近与诗人的距离,与之气息相通,与之心灵相融,实现学习者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和体验,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更为强烈的古为今用意识、更为浓烈的人文色彩,进而在开发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方面发挥出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在诵读古诗文中开拓人文素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诵读中获得成功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显著的标志,是一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于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又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的确,在小学中诗声琅琅已蔚然成风,古诗已被小学生所接受并吟诵。诵读古诗文,能有效地开发小学生智力潜能,培养他们记忆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诵读活动中进行母语学习,同时还能让他们了解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质,加强文学修养,陶冶高雅情操,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中国的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利用古诗文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给学校教育工作注入新的血液,增强新的教育活力,丰富新的教育内容。是“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载体的活动”。利用诵读古诗文中开拓人文素养,突出“综合”和“实践”的特点,为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创造了独特的条件。

二、利用现有教材打造人文经典课堂,让学生在广博的经典中获得成功

现代汉语中的许多警言美句、掌故熟语,都来自古诗文的历史传承,小学生耳熟能详的许多成语、历史故事、名人逸事、传闻美谈等都有古诗文可据,因此,我们就把这些儿童熟知的出自古诗文的语言材料作为选文对象,让学生在广博的经典世界中与高尚交流,与智慧碰撞,为学生之理解和吸收奠定基础,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为这些古诗文的语言简练,语言富有生命力,或韵或散,或律或绝,五彩斑斓,绚烂多姿。

开展中华古诗文诵读,可以促进学生的记忆力。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智力水平主要取决于记忆力水平,而记忆力是可以通过充分的开发和锻炼而不断提升的。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但三岁到十三岁的孩子记忆力相当高,作为老师,在教学中不求甚解,但求会背,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倾醉于此,感悟诗文形式和意韵的美,找到诗文的独特感觉,让孩子更全面地吸收原汁原味的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让古典诗文在他们的精神世界中奠基和生根。

三、创设诵读环境感受人文素养文化,让学生在文化书香的氛围中获得成功

利用学校的文化墙、教学楼走廊、教室内处处贴上了古人的名言警句,创设诵读古典诗文的诵读环境,给学生诵读欣赏古典诗文提供了一本生动的“活教材”。

例如,贴上“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等古人的名言警句,这样让古典与生活时时同在,让学生的感官沐浴在浓浓的古诗文天地中,使之自觉按圣贤的要求约束自己,身体力行去实践。校园的这一大特色景观,蕴含了“千淘万沥出深山,吹尽风沙始到今”的励志哲理,展现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精辟读书方法,也体现了“吾日三省吾身”、“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立人之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使学生体验到“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处处暖人心”的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体验到要尊重劳动……人间正道皆藏其中。不仅营造了文化书香学习的氛围,又创设诵读古诗文的诵读环境,同时,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素养活动,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获得成功

诵读古诗文能促进学生个性、知识和技能和谐发展,凸现“打造文化书香校园”的实践活动。通过开展中华古典诗文诵读,开展并实施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乐于参与到古典诗文诵读活动中来。使校园里掀起了诗配画、经典古诗词诵读的热潮。更重要的是读美文,学做人,吟诵《三字经》、唐诗宋词等,传承五千年灿烂文化与传统美德,通过大胆创新,运用舞蹈类(民族舞、现代舞)、相声、小品类、歌曲类(独唱、多重唱)、如配音诗朗诵、歌舞、表演唱、背诵接力、器乐的表演类等艺术表现手法,在每年的六一节的文艺汇报演出的舞台上,小学生们意气奋发,朝气蓬勃,展示了本班的魅力和风采。经过这几年来的积累,古韵盈满园已经成了一道特有的亮丽风景。

策马芳郊看李白,桃红绿草遍天涯;闲步茂林闻燕青,雀灰黄鹂全树满。不断创新活动,让学生阅读经典成为习惯。在经典诵读特色建设中,我们结合每年经典诗文诵读的“止于至善”宗旨,使5月的“诵读节”精彩纷呈,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亮点。让学生们大显身手的“诗意教室”评比,手抄报设计比赛,“我读经典”征文比赛,“经典小状元”评比等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同形式的活动凸显了“诗画合璧、图文并茂,诗声朗朗”。既锻炼学生的综合性语文实践能力,又可以巩固诵读的成果;既使学生获得了更多享受成功的机会,又在“诵读节目展示”等一次次活动中积累并传承着中华民族美德;既使学生大大提高了诵读热情,又在校园中形成一种浓郁的诵读氛围。

第7篇

在中国内地乐坛,提起作曲家谷建芬,可谓无人不知。在她半个多世纪的作曲生涯中,发表了近千首作品,其中有近百首金曲在国内外获奖,成为当代中国流行歌曲创作中的经典,她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然而,一直从事流行歌曲创作的谷建芬老师从2004年起,突然转轨写起了儿歌,而且没有任何报酬。为孩子写歌已经成为她晚年的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

2004年秋冬季节,时逢中央召开未成年人教育工作会,国务委员吴仪见到谷建芬说:“要为孩子写一些歌。”这刚好与谷建芬酝酿多日的想法不谋而合:“现在物质生活很丰富,在商场家长可以为孩子买到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但要找一首适合现在孩子唱的歌却很难、很难。孩子们要么唱的是《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这样的成人歌,要么唱的是属于他们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那个时代的歌曲。”当时在找不到合适的词作谱曲时,谷建芬选择了言简意赅、经典优雅的中国古诗词,在她看来这也是她和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2006年“六一”儿童节,《谷建芬古诗词歌曲20首――新学堂歌》由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出版。谷建芬老师觉得它是一生中完成的最有意义的作品,也是创作速度最快的作品。她认为这些歌曲是在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古诗词和启蒙读物基础上,配以现代的音乐写成的。于是,为了区别旧时的“学堂乐歌”,就将自己的作品起名为“新学堂歌”。如今,人们对“学堂乐歌”这个词或许感觉有些陌生,但是在一百年前,“学堂乐歌”曾经风靡一时、深入人心。学堂乐歌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从学堂乐歌开始才有了自己的现代音乐。

1843年,吴淞口的新兴城市上海,开埠后很快成为一座东方都市,来自世界各地的各色探险者都选择这里作为登陆中国的第一站。黄浦江上汽笛声声,街道上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摩肩接踵,四方土语与欧美语言交相混杂,随时都可以看到、听到新奇的洋玩意儿。和各种西方文明一起传到上海的,还有学堂乐歌。

当时,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废科举、办新学,以“学堂”取代“私塾”来传授西方的科学文明,其中包括在新式学堂里开设“乐歌课”。沈心工、李叔同等一批有识之士在学堂“乐歌课”上教唱的歌曲在社会上广为传唱,后来人们就把清末民初这个时期的学校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这些歌曲多采用欧美和日本的曲调填词而成,内容以宣传富国强兵、歌唱新的学堂生活等为主。1903年,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里传出来中国的第一首学堂乐歌《男儿第一志气高》。

时光荏苒,随着“学校”取代“学堂”,“音乐”代替“乐歌”,当年盛极一时的“学堂乐歌”逐渐被人淡忘,之后的学校音乐、校园歌曲创作中,古诗词的声音渐渐远去。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儿童歌曲创作每况愈下,面临着严重的“断粮”危机。直到2006年,谷建芬的《新学堂歌》唱片问世,才唤醒了那份尘封已久的历史记忆,也唤醒了那块荒芜已久的艺术园地。

据了解,近年来对我国古典诗词进行如此大规模、成系统谱曲传播的,谷建芬尚属第一人。我们从《新学堂歌》的选词方面就能看到这一点。这其中既有欢快活泼的游戏诗、儿童诗,又有清新明快的励志诗、风情诗,更有细腻委婉的感怀诗、抒情诗。可谓题材多样,不拘一格。谷建芬老师选词完全从孩子们的需求角度入手,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韵律感,而且适合以音乐的形式来表现。当然还有一些歌曲并不局限于孩子们的世界,反映了成人世界的情感。例如歌曲《赋得古原草送别》就带着离别的忧伤凄美。由此可见,谷建芬老师的选题观念是颇见个性的,她没有把古诗词歌曲校园化创作狭隘地局限于“古代儿童诗”的范畴,因此不会拒绝忧伤的情绪以及沉重的主题,而是在适合音乐表现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作品的人文价值、艺术价值和传播价值。

谷建芬创作的这些儿童歌曲既简单易学,又琅琅上口。特别是在把握音乐与古诗词的和谐关系上做足了文章。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歌曲的创作既没有停留于古诗词的年代,又写出了当代韵味,做到了古今契合。因此原本凝重的古诗词就会更容易于让孩子们接受。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五言绝句《春晓》,初读平淡无奇,反复吟唱,言浅意浓,蕴藏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一个世纪以来不少的中外艺术家竞相为它谱曲、为它演唱、为它编舞,谷建芬老师创作的这个版本就是目前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版本之一。歌曲以优美的抒情节奏和旋律的变化构思取胜,笔者曾带着谷建芬老师的《新学堂歌》唱片来到了石家庄市的一所幼儿园采访,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只听了两遍《春晓》,就能把主旋律哼唱出来。

从这些“新学堂歌”的创作中,我们能感受到谷建芬老师调用了她所有的专业积累和人生体验。无论是调式、节奏、风格的精准拿捏,还是音乐语言的准确表达,都力求做到既让孩子们听得懂,又不曲解诗的原意。大多数歌曲采用传统的五声音阶创作,箫、笛子、琵琶等民族乐器,或相伴相依,或即时点缀,渲染了民族特色。为了避免创作与时代脱节,适应今天孩子们的特点,《明日歌》意加入了吉他、打击乐等元素,使得歌曲充满着流行潜质;《一字诗》的编配采用一字配一音,既适合童声特点便于学唱,也和古诗词吟诵“一字一音”的作法暗合;而唱片中唯一的一首创作歌曲《读唐诗》既吸取了某些古曲的元素,又在配器中加入了时尚的元素,做到了古典韵味和现代感的有机融合,这首歌2007年先后荣获“全国少儿歌曲电视演唱大赛”创作金奖、“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中国音乐金钟奖”,可谓众望所归。

第8篇

一、楼外文化氛围暂时不多考虑

1、楼前东西路:孝圣路

2、东路南北路:书圣路

3、西路南北路:友圣路

4、紫藤长廊:二十四孝经典故事挂图

5、三圣路:以路的名称和孝道经典故事为主要内容,三圣人图像或校园宣传图片为衬底。

6、草坪:孝道故事、温馨提示语、鹅池、书山、孝园等。

7、操场北墙: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

8、操场西墙: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或更高更快 更强。

9、篮球场西墙:弘扬书法艺术,传承孝道文化,打造品牌学校。

10、后楼一楼前壁:z十大名人。

11、后楼一楼大厅东墙:以宣传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新校徽及校歌等为主要内容。

12、前楼正中间:悬挂大幅高档次校徽图案,突出二十四孝之一 王祥卧鱼,与我校打造的孝道文化遥相呼应。

13、学校大门外:分别竖立两块牌子:传承孝道文化 打造品牌学校;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14、其它地方:文化苑南墙及东墙、白桦林南墙、厕所、冷热水管墙壁等。

二、楼内文化是本次考虑的重点

因地理位置优势,书法、孝道无疑是打造靓丽校园文化的两张大牌,更因楼内装修将张贴物一概清除,急需补充。思路如下:

1、文化氛围在于营造,在于精而不在于多。

2、前楼一楼、后楼一楼:孝道故事、励志故事、名言警句。

3、前楼二楼、后楼二楼:精品书法、师生书法作品。

4、前楼三、四楼、后楼三、四楼:适合初中生的古诗、古文、名句。

第9篇

关键词:初中;诗歌教学;教学方法

千百年来,古诗歌由于语言凝练生动、意境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古典诗歌一直滋润着我们的民族。而选入初中教材的诗歌,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而且在近些年南京语文中考中,考查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试题也成为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语文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全面感知诗歌呢?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点来进行突破。

一、对诗歌的理解需要立足于“文本”,也就是诗歌的本身

1.对诗歌的作者和与诗歌有关的背景作必要讲解,以有助于理解诗歌内容。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因此,了解诗人其人以及写作诗歌时的社会时代生活背景,就能够缩短学生和诗人间的情感距离,填补诗中由于语言表达形式的限制而形成的许多空白,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诗歌内容。

2.理解文字。诗歌教学中,词汇的积累虽不是主要任务,但一些有碍于疏通理解的文字还是要作精要讲解,以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这些碍于疏通的文字的确定,应先让学生在自学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疑问,交由小组或集体讨论,教师相机点拨,以加深学生记忆,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为理解诗歌内容扫清文字障碍。

二、指导欣赏优美精彩的诗句

所谓优美精彩的诗句,主要指诗歌中的名句或是富有表现力的妙句。这些句子最能引发读者情思,余味无穷,又往往在全篇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学习时,不能停留于理解诗句的意思,还要有更进一步的发掘。首先是重点分析优美诗句中富有表现力的字,也就是诗人在行文中的“炼”字,如“海日生残夜”之“生”,“谁家新燕啄春泥”之“新”,这些字,要分析其在表达上的准确性和含义上的巨大包容性。其次,就是分析诗句中的“妙语”,也就是诗歌中一些词语间的奇妙组合,如“风吹雨”(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花溅泪”“鸟惊心”(杜甫《春望》),这些词语组合到一起,往往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意蕴,要启发学生深入体会。

三、从赏析的角度来体味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有特定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人对诗歌感受的深度也各不相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哈姆莱特。”基于这一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一首诗的主题并非是绝对的唯一,学生的见解,只要是合情合理,教师完全可以鼓励他们保留,即使是不妥,教师也要承认他们动了脑筋。倘使学生实在谈不出自己的所悟,就应当指导他们利用丰富的图书资源来探究诗歌所表达的丰富感情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经过一番思考加工后,自己悟出来的就不再是教师传授的统一模式了。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达成共识,提出疑点,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从而得出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的结论。

四、运用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是欣赏能力训练的一种延伸。诗歌的意象和诗人的形象在最初的理解中,只是一些零散的印象,指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理解,把这些意象进行组合,创造出一些有条理的生活图景和画面来,把自我融入诗歌中去,从而更好地体会诗人在诗歌中创造的意境,这是一种很好的欣赏能力培养方法。唐代诗人常建曾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这样写道:“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在讲授这四句诗时,我们完全可以借助想象来丰富诗歌的内容:清晨,我独自一人散步,不知不觉间来到了一座古老的寺院,推开寺门,只见一轮初升的太阳挂在高高的树梢之上,晶莹的露珠在柔和的阳光下格外耀眼:一条弯弯的小路伸向远方,在路的尽头红花绿树掩映着古老的禅房……经过一番精心的构思之后,我们的脑海之中就再也不是几句简单的文字所传达的形象了,而是一幅生动的具体可感的图画。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诗人为什么独自一人前往清冷幽深的古寺呢?循着这一思路继续体味本诗,对诗歌主旨的了解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诗歌是人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审美的集中表现,希望我们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帮助学生重返诗歌乐园。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有效教学;吟诵;意境;品味;积累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0-051-2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代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是祖国语言的根基。祖先给我们留下了灿如星海的优秀诗篇,它们代表了中国的艺术精神和艺术成就。孔子曾说过:“不学诗,无以言。”所以,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众所周知,古今有许多名家之所以成名,不少人是得益于幼年时期的背诵。小学生正处在记忆的黄金期,让他们多读多背经典古诗词,不仅能丰富语言积累,而且能陶冶爱美的情趣,锻炼思维、想象、记忆等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然而,当今社会充满诱惑,快餐式文化充斥人们的生活。很多孩子喜欢动漫,热衷于网络游戏,对中国传统文化——古诗词却知之甚少!

只有让孩子们真正接触了凝炼优美的诗文佳作,让孩子们真正进入了经典的世界,他们语文的素养就会提高,他们的行为举止就会更文明,他们的审美趣味就会更高尚,他们的气质修养就会更高雅。

《语文课程标准》也充分肯定了中华古诗词在母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各年段的阶段目标中对古诗词的诵读、积累也提出了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

因此,我们一直坚持开展以“诵读经典诗词,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与赏析”活动,有效进行古诗词教学,帮助孩子有效积累,这是在为孩子打好人生的底色。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营造独特而浓郁的诗意校园文化氛围,注重突出文化品位,提升校园的文化底蕴是基础。翠竹掩假山,藤萝绕长廊,绿树映红花,一切景语皆诗语;校园警示牌上拒绝生硬的警示语,换成温馨的诗一般的语句。校园中处处流淌着诗韵。

每个班级的环境建设也与诗意校园建设同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建富有诗情画意的文化环境。班级开辟“古诗一角”,配备了古诗词专用白板,精选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让学生诵读记忆,使学生们沉浸在浓浓的古典氛围中。室内布置也富有内涵,墙壁上挂着励志、劝学等诗文警句。专栏里、走廊上、楼道里,张贴着学生的书画作品,墨迹飘香,诗词配画,充满诗韵。

每周二的早读课是我们专门设立的古诗词诵读的特色晨读课,有诵读,有赏析,有展示,学生爱诵乐吟。

古诗词手抄报、板报评比,“六一”合唱节古诗词吟唱表演,“古诗词诵读与积累小状元”评选,语文课前2分钟背诵古诗,和家长共同诵读古诗等活动的开展,使每一个学生充分感受到古典文化的魅力,让古典诗词如同春雨般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学生。学生能基本背诵代表中华文化经典的精美诗词,形成良好的诵读传统,受到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的熏陶,博闻强记,厚积薄发,陶冶情操,提升品位,丰富底蕴,健全人格。教师也提升了素质,在古典传统文化教学与积淀中,逐步形成博学、高远、儒雅的形象。

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歌本身既有形象性,又有情感性。情感是诗歌的生命,古诗词教学应摆脱“解诗意+明思想”的枷锁,而应围绕“情”字,让学生在情浓浓、意切切的氛围中入神吟咏。领略其情韵;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大胆想象,感受其情境;在入情入境中细细品味,体会其情感;在拓展延伸、对比迁移中,领悟其主旨,启发学生想象、感受诗的意境、把握诗的中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许多人的感受,正是这样的感受给我们提供了提高鉴赏标准和审美能力的一种途径。于是我依据这样的学情重新进行教学设计,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赏析,在表达中再现意境,做到:扣住语言、想象画面、体会意境,达到情语互促的目的。

1.课前背诵已学过的词,复习词的知识。这一个学习活动主要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深情投入的吟诵中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2.解题初读。这是学习诗词的基础阶段,简单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了解题目的组成部分以及题目的意思。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出示这首词,让学生读准读通这首词。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纠正“见”的读音,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这首词的节奏,感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

3.学词,意境再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词更是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富有诗情画意的画面。在这个学习活动中我努力地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学习的空间,学生答、教师划出词人看到、听到、感受到的相关事物后,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体验词中的意境,我引导学生:同学们,所划的只是些抽象的词语。其实每个抽象的词语都是一个画面,你感受到了吗?引导写生再读句体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写话:就是这个画面,就是这几样景物,要写好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一下,再写一写……学生的妙语倾泄流淌,“精彩”出现了!加上音乐渲染,学生静静地想象体会,动情地诵读。古诗意境教学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再创造。诗人在创作时,塑造形象、描绘画面,将无限的情思融于有限的文字中,因而使得古诗意境深邃抽象。学生学习古诗时,要领悟诗句的言外之意,体会诗人的情思,就必须依靠自己运用想象力去补充和再现古诗意境。

四、“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古诗词有效教学研究中,主题组诗教学是经常采用的教学模式,将几首同主题的诗串联起来进行教学,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学古诗、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对古诗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炼出不同主题,进行组诗系列教学。如:从时间上提炼,有四季系列、节日系列等;从地点上提炼,有边塞系列、田园系列等;从人物上提炼,有儿童系列、诗人系列等;从景物上提炼,有咏物系列、借物抒情系列等;从事件上提炼,有送别系列、访友系列等;从情感上提炼,有爱国系列、思想系列等……这样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书本延伸到生活,丰富了古诗词教学的内涵,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古诗文阅读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所以,教师不必要求学生每篇都字字疏通,句句领会。特别是课外阅读,只要大致了解主要意思,即“模糊解读”即可,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诵读,感受。诗词中更深层次的意思,自会随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文学素养的提高而逐步领会。

从学生古诗词学习的评价来说,主要应体现以下几点:

1.评价主体多维化:改变目前占主流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指导学生自评、互评。由于古诗词的学习还常常在课余进行,教师还可请家长共同参与,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交互的活动。

2.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评价课内所学,还要评价课外的阅读;不仅评价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掌握情况,还应“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

第11篇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现有在校学生164人,学生大多为农村孩子,家长虽然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但多数家长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教育,学生的家庭藏书量及其有限。中心校有教职工13人。班主任教师虽然敬业但素质一般,科任缺乏特色教师,不具备创建艺体特色的条件。多数教师不能主动读书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素养。面对这种现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本着“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为教师的不断提高拓展途径”的原则,将创建书香校园作为我校创办特色学校的突破口,使学校在凸显基础扎实、亮点纷呈的办学理念的同时,张扬办学个性,创办具有我校特色的书香校园。

二、特色定位

1、校园环境充满书香。包括学习环境和休闲环境,让师生在成长中学习,在休闲中学习。

2、师生气质充满书香。通过营造读书环境、氛围,开展读书活动,让全校师生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荣,培养树立师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具有儒雅气质的师生。

3、展示有特色的读书成果。

三、创建实施时间:2010年3月——2013年1月

四、特色管理

1、成立特色学校建设领导小组,保证此项工作的顺畅执行。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组员:各班班主任

2、大力宣传创建书香校园对学校发展的意义和对学生、教师的发展的重要性,让书香校园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师生甚至家长的心中。

3、实施人文化的管理方式,通过健全奖励制度鼓励、定期举办读书讲座、开展教师学生读书知识竞赛等方式引导师生读书,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持久的读书热情。

4、用教育科研指导书香校园特色建设。开展校本课题《小学生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培养的研究》,通过研究,集中力量突破特色建设中的难点,使我校的书校园特建设能具有前瞻性和一定的理论高度。

五、具体实施办法

(一)创设书香环境,营造读书氛围

1、在校园内布置与我校校本课程相得益彰的古诗文壁画,用图文结合的古诗文向学生展示灿烂的古代文化,吸引他们去解读每首古诗的典故、每幅图画的内涵,充分利用学生的随意注意,让他们在不经意间就能学习、积累。

2、在各个教室开设开放式图书角,由学校图书室定期更换图书,学生自己填写借书、换书记录,完全实行自主管理。墙上的名言和书架上的鲜花相得益彰,花香伴着书香,让读书更加自由、惬意。

3、布置舒适、优美的教师阅览室,让读书成为享受。教师读书是创建书香校园的关键,只有丰富教师的内涵和底蕴,学生读书才有正确的向导,才能让学生读得深刻。把教师阅览室办成集教师休闲、沙龙研讨、读书交流的综合场所。

4、建设特色鲜明的校园古诗文,墙壁上刻有励志古训和古诗文,绿树成荫,花木繁盛,可供师生在这里读书、交流,将成为我校创建书香校园的浓重一笔。

(二)实行书香引领,引发读书情趣

1、每月举办一次读书讲座,本校教师讲座和购买光盘相结合,本校讲座注重结合学校实际、贴近学校生活,以好书推荐、读书指导为主;把央视的《百家讲坛》和《子午书》等优秀栏目推荐给师生,提升师生读书品位。

2、开办校级和班级两个层次的读书板报,校级由教师轮流负责,班级由学生自主办报。利用板报交流师生的读书体会,增强学校的读书氛围。

3、每学年校长带领全体教师共同学习至少两本书,学习形式采取校长提前学习——利用集体学习时间采取讲座与体会相结合的形式带领教师共同学习——全书学习结束后每位教师写出学习体会——校长阅读每位教师的学习体会,总结。

4、每个班级每月办一期读书手抄报,报刊规格、名称与内容要符合学生年段特点,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评选。优秀班和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

5、开辟校园图书交易市场,让学生以书换书,既增加了学生的读书量,又减少了买书的支出,同时也符合“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读书心理。

(三)搭建书香舞台,展示读书成果

1、每学期举办一次四、五年级读书知识竞赛,初赛采取笔试,学生全员参加,决赛采取口答的形式,根据初赛成绩按比例选取学生参加,决赛时将向全校学生展示,让学生看到身边的榜样,激励全体学生的读书热情。

2、每学年进行一次教师读书活动,教师全员参加,活动形式视情况而定,学校对读书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和考核加分。

3、举办校园读书节活动,团体展示与个人展示相结合,通过读书节活动,总结推广书香校园建设中的经验,查找不足,及时调整我校的特色学校建设工作。

4、举办“成语故事表演赛”“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古诗配画展”手抄报等活动,把读书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起来,让读书充满乐趣。

以上方案将在工作中不断补充修改完善,做好我校的书香校园创建工作。

附:教师必读书目推荐如下:

1、《西方近代教育论著选》 任仲印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XX年版

2、《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 王承绪、赵祥麟编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XX年版

3、《新教育之梦》 朱永新 人民教育出版社XX年版

4、《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肖川 岳麓书社出版XX年版

5、《陶行知文集》 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XX年版

6、《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 教育部人事司组织编写,刘新群主编 东北师大出版社XX年版

7、《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傅道春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XX年版

8、《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 李镇西 四川少儿出版社1998年版

9、《教育和美好的生活》 (英)罗素著,杨汉麟译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10、《大教学论》 (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1、《民主主义与教育》 (美)杜威著,王承绪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12、《给教师的建议》 (苏)苏霍姆林斯基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3、《和老师的谈话》 (苏)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4、《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 (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XX年版

15、《教育漫话》 (英)约翰•洛克著,徐诚、杨汉麟译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16、《爱弥儿》 (法)卢梭著,李世章译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XX年版

17、《让孩子互相学习:独生子女教育成功之路》 孙云晓主编 湖南少儿出版社1999年版

18、《教育诗》 (苏)马卡连柯著 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

19、《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0、《终身教育引论》 (法)保尔•朗格朗周南照、陈树清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5版

21、《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教育科学出版社XX年版

22、《回答未来的挑战》(美国)j.w.博特金著,林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3、《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 窦桂梅等 江苏教育出版社XX年版

24、《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 于漪等 江苏教育出版社XX年版

第12篇

本学年我接任的是初三两个普通班的语文,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比较一般,学习习惯也比较差,上课常开小差,不太能够积极回答问题。但也有少数学生情况较好。学习心理方面,有1/3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情绪比较稳定。有1/2的学生属于鞭策进步型,平时能够配合老师的教学,但自觉性和定性不足,不愿付出劳动,需要老师的督促才会有所作为。尚有十多个学生属于不思进取型,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差,需要老师再三跟进才能勉强完成作业。

针对这样的学生,我采用分层教学法,取得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效,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学有所思。就拿复习古诗文来说吧,我每天规定学生背两首古诗词,第二天进行默写,A层学生完全能默写,而B层学生不能完全写好,我就让A层学生帮助他们当天默写好。对于那些爱偷懒的C层学生,我再用一点课后时间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表扬、鼓励他们,只要他们能默写出来,我第二天也在班里表扬他们,这样他们背书的速度就越来越快。

二、针对题型,有的放矢

语文是比较特殊的一门学科,其内容极为广泛、形式丰富多样。学生复习时要知道试卷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涉及哪几个相关知识点,做到“胸有成竹”,使知识系统完备,力求达到“面面俱到”,即知识全面、落实。如“正确拼写汉字”与“正确书写汉字”这两个考点,考核的是常用而且平时比较容易写错的字词。“默写名篇名句”考核的是第一至六册中的古诗文。文言文阅读中对文言词语在文中意义的考查,其实质是考查课本中出现过的文言实词或虚词在文言中的迁移运用能力。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充分利用课本教材,深入研究,不断提高复习效率。

三、注重实际,突出重点

现代文阅读材料多选自课外的时文,应考复习应注意各类文体的一些基本特征。如记叙文侧重事件的记叙,体验的描述,因此应准确掌握记叙的要素、顺序,记叙中抒情、议论、描写的作用等。议论文关注品行励志、时政热点,学生应当能区别议论文的观点与材料、论点与论据的不同,发现两者的联系,了解基本的论证方法。说明文往往以环保、科技为重点,学生必须掌握说明的方法、顺序,说明文的语言准确的特点,还要熟练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写作是不少考生的难点,突破这一难点,我认为关键是把握好审题、立题、点题。考生在进行针对性训练时,首先是作文的常规知识的回忆,例如审题、立意等。教师要教授一些写作技巧方法,如开头、结尾的方法,考场上作文的应急技巧等实用的内容,并针对这些题型有目的地加强训练。

四、精讲精练,归纳总结

精讲是针对复习中出现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突出重点,分解难点,讲知识结构系统,讲关键,讲规律,讲思路,讲技巧,讲方法。用较少的时间覆盖尽可能多的知识,由“点”到“面”,纵横交错,大幅度进行串联,把孤立的、零散的知识有机联系起来。通过分析、归纳、综合等多种方法,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体系和内在联系,从而提高语文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