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只有一个地球主要内容

只有一个地球主要内容

时间:2023-05-30 09:36: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只有一个地球主要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只有一个地球主要内容

第1篇

关键词:概括;弊端;原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6B-0095-02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浙江省小语会原会长沈大安生前不止一次讲:要把“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阅读教学中必须实现的目标,建议教师在每课的教学中都要求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大师已去,遗训犹在。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是否将它落到实处了呢?

一、我们的发现

镜头回放一:(四年级上册 《鸟的天堂》)

一位教师请学生在初读、再读课文之后,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女生回答:我们吃过晚饭后,沿着河道划船而行。在途中,我们看到了榕树,但分不清是一株还是两株……第二天,我们又去了,这次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鸟,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老师显然觉得她的回答过于冗长,于是引导说:“你能再精炼些吗?”

女生回答说:“我们两次来到榕树下看到的不同景象。”

老师明知她的回答过于简单, 却显得束手无策……

镜头回放二:(三年级下册《和时间赛跑》)

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进入尾声时,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练习,结果五花八门。

现象一:照搬照抄型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去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现象二:以点概面型

外祖母去世了,我非常忧伤,爸爸安慰我说: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现象三:取向有偏型

当亲人离我们远去的时候,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

面对种种不足,教师虽能意识到自己的有效引导不够、学生的概括能力不足,但往往显得一脸无奈。

二、我们的思考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第二学段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为什么在中段就该形成的能力,到了高段还迟迟不能掌握,甚至还成了教学中的“瓶颈”呢?

一是操作确实不易。概括与抽象密切相关,概括的前提是抽象。根据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尚不成熟,在思维方式上仍主要依靠感性和直观经验的支持。所以,在初读、再读甚至解读课文之后,很多学生还是不能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经常存在着主次拎不清,轻重分不明,篇幅缩不短,脉络理不顺等问题,有的勉勉强强讲一点,有的原原本本读一段……

二是认识出现偏差。有的教师认为概括主要内容是过了时的“老教法”,这与新时期的“新理念”格格不入,在课堂中应尽量不耗费时间和精力;也有的教师认为概括能力对中段学生来说要求尚早,暂时没必要强调。在这些错误认识的影响下,概括能力逐渐被忽视。

三是方法缺失指导。在“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影响下,部分教师过度弱化主导地位,未能主动指导有效方法,担心越“雷池”一步,一味让学生凭借自身能力、漫无边际地摸索,但事实上,学生能力尚未达到。部分老师欲指导却不知从何下手、“路”在何方。也有部分老师干脆放弃方法指导作为课时目标。因此在现实中,随波逐流者有之,束手无策者有之,暂时搁置者亦有之……

这样的教学,甭说中段,哪怕进入高段后的学生仍未能掌握这项技能就不难理解了。那么,我们如何在课堂上实现“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一目标呢? 如何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混沌状态去认识“庐山真面目”呢?

三、我们的实践

回到中段的教学中,面对不同特点的课文,我们该用什么策略实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目标呢?

(一)捕捉信息,扩充题眼

题目犹如文章的眼睛,常常是文章的灵魂体现,是文本的主旨所在。扩充题眼,往往具有辐射全文的功效,也有助于学生捕捉文本信息。

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这篇课文为神话故事,文章篇幅略长,以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来看,整体把握是有难度的。此时,以课题为中心加以适当扩充,学生就能突破整体把握的难点。

揭题伊始,我设计了让学生针对课题提问的环节。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补天”“怎样补天”“结果怎样”等质疑。我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捕捉文本中与这些问题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再尝试着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成果、解疑释难。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整合捕捉到的信息,就不难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天塌下一块,地被震裂,人们被水火围困,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又拣了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紧扣课题,适当扩充,能成为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钥匙”,也能让其悟出“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适合以课题为中心进行整体把握方法的课文,往往具备浓缩文本的“题眼”,如三年级的《开天地》《夸父追日》等,四年级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等。这些课文通常可运用“为什么做”“怎样做”“结果怎样”等问题捕捉文本中的相关信息,然后加以整合即能初步概括课文。

(二)搭建骨架,串联词语

对刚步入中段的学生来说,段、篇的概念尚陌生,如何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里尝试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呢?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利用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连词成句”,不失为一种方法。以三年级上册《狮子和鹿》为例:

师: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明显说得过于冗长。)能把长话说短也是一种能力,大家看,老师找出几个关键词语。

教师出示多媒体:“欣赏”“抱怨”“狮口逃生”“挣脱”。

师:我们可以分几步,请大家先用上“欣赏”和“抱怨”说一说课文的前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生1:鹿很欣赏自己的角,却抱怨自己的腿。

师:那么后面的部分呢?谁能选择其他的两个词语说一说?

生2:角差点送了他的命,腿却让他狮口逃生。

师:现在,你能把前后两部分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3:起先,鹿很欣赏自己的角,却抱怨自己的腿。后来,角差点送了他的命,腿让他狮口逃生。

师:你用上这些词语,说得很通顺。如果能在中间用上这两个连接词,句子就更连贯了。

教师板书:起先 后来

生4:起先,鹿欣赏自己的角,却抱怨自己的腿。结果,角差点送了鹿的命,腿却让它狮口逃生。

师:真棒!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关键词语帮我们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到达了概括全文的彼岸。第一步:学生说得过于冗长,教师顺势出示关键词语,分前后两部分进行概括。第二步:把前后部分连起来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让学生运用连接词把句子说连贯。这个过程耗时较多,在课堂中设计这样的环节显得有些奢侈,但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用串联词语概括课文的方法比较适用于文中具备关键词的课文,如三年级的《夸父追日》《一面五星红旗》等,四年级的《幸福是什么》《巨人的花园》等。如果“镜头一”中的《鸟的天堂》一课,教师能用“茂盛、静寂、到处、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帮助学生搭建课文的骨架,学生的回答不至于走向过于冗长和过于简单两个极端。

(三)分解目标,归并段意

有些课文,学生通过借助各段的重点词句不难判断出每个段落的大意和文章的提纲。面对这样的文本,教师可以把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目标分解为先用一句话概括各段段意,然后师生一起对多样化的段意进行梳理和优化。在此基础上,再将它们灵活归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水到渠成了。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例:

第一步:概括段意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试着用一个简单的句子概括,并填写在自读卡中。

生1:第一段主要写地球是渺小的。

生2:第二段主要讲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

……

师生边交流,边将部分学生的自读卡展示在黑板上。

第二步:归并段意

师:课文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的,大家能不能用这些句子,把课文主要内容归并起来呢?

生6:地球是渺小的,资源也是有限的,而又遭到无节制的开采和破坏,人类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只有一个选择就是保护地球。

师:如果你能用上关联词,你的句子会更流畅。

教师板书:但是 因为 所以

生6:地球是渺小的,资源也是有限的,但是遭到了人类的无节制开采和破坏。因为人类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所以我们只有一个选择就是保护地球。

师:看,大家只要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连在一起,用上关联词,就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了!

归并段意的方法尤其适用于板块推进的文章,如三年级的《秋天的雨》《香港,璀璨的明珠》等,四年级的《生命 生命》《颐和园》等。

当然,归并段意并不局限于自然段,也适用于课文逻辑段的归并。如部分线形推进的课文:三年级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和时间赛跑》等,四年级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去年的树》等。面对此类文章,教师应该以引导学生以合并同一内容的自然段、概括逻辑段的段意为前提进行操作。如果“镜头二”中的《和时间赛跑》一课,教师能引导学生先概括课文中逻辑段的段意――我沉浸在外祖母去世的悲痛中,爸爸告诉我时间过去了,所有的事物就不会再回来了;我通过观察明白了爸爸所说的道理;我和时间赛跑;与时间赛跑使我受益无穷。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会只停留在“我非常忧伤”上。在把握课文的情感价值观取向时,就不会只停留在“化悲痛为力量”上,从而把学生引向“珍惜时间”的正确解读。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搜集基本要素(如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或起因、经过、结果等)、寻找中心句段(如《养花》一课的中心句)、运用重点词语(如《学会看病》中的“按图索骥”)等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但不管用哪种方法,教师都必须从文本实际出发,从学段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提升。决不能让它只停留在教学参考书和试卷的标准答案里,而是灵动地出现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学会整体把握、全面思考,使其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第2篇

1.了解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我国人口的急剧增长;水污染和森林资源骤减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2.关心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能为保护环境献计献策。

3.放眼世界,了解世界环境面临的难题,培养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我国人口的急剧增长;水污染和森林资源骤减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

难点:了解世界环境面临的难题,培养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教学内容:

课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提示”:

开门见山地揭示了人类在尽情享受工业革命带来的物质文明的同时,无止境地掠夺大自然中的有限资源的现实。“关键词”——“有限的资源”揭示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急剧增长的人口

1.“统计表”:通过战士世界人口增长统计表和四幅相关图片,使学生十分直观地体会到人口的急剧增长,给地球、人类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2.“知识窗”:通过相关数据和资料的呈现,让学生理解人口无限制增长的危害性,明白计划生育的意义。

第三部分匮乏的资源

1.水资源:向学生简要介绍了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小调查”是通过学生每天使用水资源的情况调查,懂得水资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森林资源:同样通过数据介绍森林资源骤减的现状,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森林资源减少的危害。

第四部分污染问题概况:

1.要求学生对水、矿产、森林、大气、土壤等方面对污染问题进行调查,深刻感受“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2.作为社会成员,应担负保护地球的职责,让学生通过写呼吁信,放眼世界,初步养成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建议:

1.做好准备。

教师:电视小品《超生游击队》的影像资料;森林美景和物产的图片或课件。

学生:调查家中和学校每天的用水状况;在上一课学习基础上再搜集(充实)关于我国污染问题的资料。

2.计划生育政策可由小品引出,再通过有关数据和生活现状加以理解,消除“这只是大人们的事”的片面认识。

3.资源匮乏可做重点教学,一方面可结合人口,更多的则从资源有限,而破坏或浪费严重这个角度进行理解,从而使“保护地球”地球人的共同心声。

4.通过实际调查,尤其是可结合学校的“创绿”活动,“少先队假日小队”等活动的展开,切实加强环保生态意识。

5.可以班为单位,最好是年级为单位,取得社区的帮助,到社区进行一次环保宣传,通过“文艺演出”、“献环保卡”、“放生行动”以及“护绿劳动”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自己和周围的人们进一步树立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

第3篇

近几年里,英语中考中的阅读理解越来越多地成为学生们难以克服的困难。经过悉心研究,笔者发现,在平时英语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技能训练实际未能到达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初中部分)中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导致很多学生虽然在英语学习上付出了很多努力,但仍不能得到该有的成绩与提高。根据笔者多次的教研听课反思和总结,认为很多教师对阅读课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不是非常清晰,特别是课堂中最常见、运用最广泛的在“设置问题”方面,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能力,导致提问的低效或无效。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初中部分)明确对初三学生应具备的英语阅读能力提出要求:

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等。

二、存在问题

1.提问缺乏思考性。部分教师对阅读文本的提问的重点不是落在促进学生去思考,而是落在记忆信息。学生只有注重课文信息,不断进行比较、分析、推理、概括、评判、创造等思维活动,才能更有效地汲取课文的精华,拓展知识视野,发展思维能力。

2.提问形式的单一性。阅读课应该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课堂。但部分教师不善于利用文本内容,去激发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多元化,整一堂课都是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学生的思维始终被固定在教师的思维模式里,不利于开发学生的阅读智力。

3.开放性提问偏少。部分教师的提问始终拘泥于文本,学生回答的答案始终只有一个标准答案。阅读课也是学生最能结合文本表达自我的课堂,只有把学生“引进”阅读的文本,并帮助他们深深与作者在思想和情感上共鸣共情,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并达到提升改变自我的高度。

三、课例分析与实践

笔者认为,作为一门语言,英语阅读应该是与语文阅读一样,教师带着学生走进阅读文本,与作者交流思想和情感,体会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思考作者观点的正确与否、真实与否,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它是一个能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思维能力,润泽学生心灵的课堂。而教师阅读课堂中有效的提问,是提升学生以上综合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那么,怎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提问?笔者结合自己所执教的一节公开课9B Unit4 Reading Moving to Mars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观看了与文本相关的电影《火星求援》片段后,笔者先提出了几个问题作为导入:

老师:这些科学家在哪个行星上工作?

学生:在火星。

老师:为什么他们在火星工作?你能猜测一下吗?

这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不是很难,学生们的回答很积极主动。

学生1:因为它与地球很相似,所以他们想更多地了解它。

学生2:因为人类想得到新的资源。

……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思考,给出了很多答案。当其中一个学生回答说:他们研究火星因为人类也许有一天会去生活在火星上时,笔者抓住这一契机,追问了一个问题:

你认为人类将会搬到火星上去有可能吗?

这问题把学生们“拉”进了文本的阅读。笔者板书了课文的题目Moving to Mars, 问学生:

当你读了这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笔者通过这样一个问题的设置,鼓励学生思考并自我提问,改变老师问学生答得方式,并对课文的内容进行预测。

学生1:我们为什么去火星?

学生2:火星上有火星人伤害我们吗?

……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出了很多问题。很好地为下一步全文阅读做了准备。笔者把学生们的答案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们通读全文去寻找答案。这样学生提问学生寻找答案的方式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

快速读完全文后,学生们对能在文章里找到答案的问题进行了回答;文章没有涉及的问题,笔者鼓励学生们课后通过查找资料去寻找答案。

接着,笔者带着学生们进入“深入阅读”环节。从第一小节开始,在引导学生们归纳总结完主要内容后,笔者根据第一小节中的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humans could live on the planet Mars by the year 2100.”这句话,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

你认为这会成为现实吗?为什么?

学生们对于这一问题给出了个性化的答案。有的学生认为人类登上火星会成为现实,他们认为科学的发展是无法估测的,一切皆有可能;有的学生认为不可能,凭他们已有对火星的了解,火星缺乏空气、淡水和适宜的温度,人类居住在火星不可能;有的学生甚至反对人类登上火星,他们认为与其花这么多时间和金钱去研究火星,还不如好好拯救地球等等。可见,有效的设问,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接着笔者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当笔者说到“假如我必须离开地球,我一定是满含眼泪”时,学生们露出了沉重的神色,他们也更深刻地感受到拯救地球的重要性。有效的设问还能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互动。

可见,初中阅读教学中,英语教师的有效问题设置非常重要,它是一堂成功阅读课的关键。

参考文献:

第4篇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本节课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大量使用常规能源面临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常规能源枯竭;二是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以及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1.向学生说明“能源和环境”(高中《物理》第二册第十一章第七节研究性学习)的初步设想和方案,成立课题组。

2.课题组对本节知识内容进行分析,根据课程的要求,将全体学生分成若干个课题小组,各课题小组明确自己的任务。

3.各课题小组先通过相关书籍、网站、电视等收集资料,并进行实地调查,然后在小组范围内讨论并整理出本小组的研究成果。

4.课题组将各组的成果进行归纳整理,并上交给老师。同学、老师合作做成课件(为方便展示),准备课堂教学用。

【课堂教学】

首先播放一曲优美动听的歌曲《天堂》,从展示给学生的自然美好风光中,让学生感受自然的无穷魅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对能源物质的需求,(提问)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物质有哪些?大量使用这些能源物质带来哪些问题?

一、课题小组1

目前全世界使用的能源有90%取自化石燃料,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它们经历了上亿年的时间才得以形成,因此不可再生。从探明的储量分析,现在地球上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总储量分别为:

石油──1万亿桶天然气──120万亿立方米煤炭──1万亿吨

按照目前全世界对化石燃料的消耗速度计算,这些能源可供人类使用的时间大约还有:

石油──40~50年天然气──50~60年煤炭──200~220年

提问:大量使用常规能源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温室效应,二是酸雨,三是光化学烟雾。

课题小组分别介绍了温室效应及酸雨的形成原因及造成的危害,主要内容如下:

二、课题小组2

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是过多地排放了CO2气体,对地球造成了影响。如:①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②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城市;③土地干旱和沙漠化面积增大;④病虫害和传染病增加等。(由网上下载的有关图片)

三、课题小组3

该小组结合化学知识介绍了酸雨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燃烧煤时过多地排放SO2气体)及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同时他们还把地理课本上的一幅“雨中垂钓”拿来和同学们研讨。

光化学烟雾略讲。(老师串讲)既然大量使用常规能源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所以现在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开发新能源,那么新能源有哪些呢?

同学们答: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能、核能等。

(老师)风具有能量,风能怎样利用呢?

四、课题小组4

(令其他小组成员感到非常惊讶)他们拿出了自制的风力发电机模型,用电扇的风带动风力发电机转动,使连接的小灯泡发光。然后再介绍我国使用风力发电的情况,并介绍了世界风力发电大国──丹麦。

(老师)对学生的创新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提出水能的研究问题。

五、课题小组5

结合当地情况介绍英山的几座较大的水电站。然后他们提出大家都非常关心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防洪、发电、航运。

为研究三峡的发电情况,教师设计了如下几道题目:

请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分析:

1.三峡电站现在水位为135米,设水从水轮机流出的速度为20m/s,单个水轮机的进水流量为1000m3/s,机器的发电效率为65%,则三峡电站的单机容量为多少?

2.预计5号机组和2号机组从7月15号并网发电,试估算今年三峡将发多少度电。

3.三峡电站靠近长江北岸的是左岸电站,装有14台机组;靠近长江南岸的为右岸电站,装有12台机组,到2009年这26台机组将全部投产,请问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为多少?

三峡电站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情况如下:(学生网上查找的资料)

(老师:学生自己建立的一目了然的图表,让其他同学很直观地了解了三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老师:目前使用太阳能存在着哪些问题?

六、课题小组6

介绍太阳能的使用情况,并指明目前使用太阳能存在的实际问题:一是光电转化效率比较低;二是生产太阳能设备比较昂贵;三是在地面上使用时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等。

老师:下面请生物能课题小组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

生物能课题研究小组具体考察和调查了英山使用生物能的有关情况,他们带回了自己拍摄的照片,并分析了英山使用沼气的有利条件,他们还从英山电视台找到了5月29号播放的关于英山使用沼气的新闻。(令同学们耳目一新)

第5篇

――梁实秋

阅读是通向精神生活的一扇门,它能引导我们进入精神的世界。有效而深入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迅速积累经验、开阔眼界,培养我们独立观察、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帮助我们提高系统地认知世界的能力。

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多读书的好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那么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内容,博览群书,开阔视野,充实知识储备呢?下面我们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浅见。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学习文字的基本目的是交流。在阅读时,理解文字的整体表达是首先要做的事情。因此,要领会课文的内容,学生就必须充分阅读。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每个人都爱听故事,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每个同学都抬头挺胸,竖起双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故事的内容。学生随着老师娓娓动听的声音很快就能进入故事所营造的氛围中。正当学生情感起伏、期待结局之际,教师戛然而止并告诉学生:“欲知后事如何,请自读课文。”然后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读物。这样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时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教学效果比任何说教都要突出。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学生的兴趣

只有进行过大量阅读的人,才可能真正一目十行后侃侃而谈,准确捕捉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敏感点。读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在读书中有所领悟,在读书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或者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名人大家的崇拜,这样学生才会在课余时间主动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教授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动力,但是如果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却未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时也会收效甚微。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马马虎虎地读读;有的学生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使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

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相关篇章,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可以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也提高了其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的手段。精读时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浏览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利用速读法,可以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将很难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学生应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恰当采用速读法。

4.摘录批注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对于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学生可以摘录下来,积累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学生还可以将自己订阅的报纸杂志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在阅读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读书时的疑点和感受。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这样,阅读才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则很难坚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可以是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交流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鼓励,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当学生获得成功后,他们会更积极主动地广泛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了。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其他学生效仿的榜样,这样班级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第6篇

摘要:管理文化是现代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唯有将先进管理模式与管理标准和管理的制度相互结合起来,才能构建起很好的企业文化,从而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介绍了构建现代企业管理文化的主要观念,论述了现代企业管理文化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现代企业管理文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文化;内容

当前时代是以信息和文化为基础的时代,相当多的现代企业应当顺应天时,把握好文化运筹力,以惊人之速度在本领域市场中快速崛起。比如,松下公司员工对于企业与产品的高度热忱,西门子公司的严谨高校、海尔公司的真诚到永远等鲜明的企业管理文化,都是成功的管理文化范例,让我们能够有必要对管理经验形态上的企业文化,即管理文化开展探讨和展望。

一、构建现代企业管理文化的主要观念

一是构建公平竞争的文化观念。现代市场经济实质上就是一种竞争经济,缺乏竞争就会缺乏动力。在经济趋于全球化的条件之下,企业的竞争不但体现于国内,而且还遍布全世界。企业经营者及其成员一旦缺乏竞争观念就会造成缺乏动力。而我们所提倡的是一种公平的正当竞争,而不是依赖垄断特权来参与的竞争。企业经营者既不能回避竞争,又不能实施不公平竞争。为此,必须树立起合理的竞争文化观,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企业做大做强。二是构建民主管理的文化观念。大量企业在民主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家长制管理企业到处可见。因为缺少民主管理的文化观念,一些企业的管理监督纯粹流于形式。这种现象之产生并非是偶然的,这和我国长期以来封建家长制密不可分。为此,首先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唯有如此,才能树立起民主管理的观念。同时,企业经营者一定要加强学习,以相当的高度把握环境之变化,从而实现企业内部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平衡,并落实企业的短期与长期发展战略。经营者一定要有主见,将自身主见和专家智慧、群体智慧相互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取得市场竞争的胜利。三是构建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念。如今,人类进入到了以知识为主体的时代,人力资源优势已成为企业十分重要的竞争力。企业经营者一定不能忘记这个时代之本质特征肯定是以人为本。企业一定要形成尊重知识与珍惜人才之氛围,企业应向人性化努力,加强下级与员工间之感情,并妥善处理好各种内部矛盾,让企业全体员工形成共同的整体。当然,以人为本一定要注重于创新。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全体员工均要创新,唯有持续创新,才能在更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持续的发展。

二、现代企业管理文化的主要内容

一是实施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文化。人始终是企业管理当中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对内,管理文化应当注重关心员工与尊重员工,千方百计地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外,管理文化应当注重关心客户,树立起客户第一的价值观。二是积极培育企业共同价值观。企业管理文化理论把重点转移到了群体行为上,只有做到员工之间的协调一致,才能让企业取得成功,这就需要依赖于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所以,应当将最大精力集中在形成企业共同价值观上。三是要将硬管理和软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硬管理主要指依赖于规章制度,进行直接的外部监督,并运用行政命令开展刚性管理,同时它也包涵了运用电子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物质手段。而软管理则是指运用企业文化建设以培育良好的价值观,从而树立起较好的企业风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现代企业管理文化的发展趋势

一是管理文化对于企业的兴衰与发展能够起到愈来愈显著的作用。文化可以说是一种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深层推动力量,我们将企业文化视为企业的一种功能,这种功能是由多维权重的部分共同构成的,管理文化也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管理文化这一功能主要表现为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纽带力与辐射力等。二是企业的管理文化将逐步形成大杂交与大文化。上个世纪中叶以来,全球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与科技金融合作都在快速扩大,而且已经有愈来愈多的国家与地区已经认识到培养国际人的重要作用,并作为国家重大教育方针而提出。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共同住在同一个地球村已成为现代人的共识。一个以东方儒家文化和西方暴露文化的大融合与大杂交为特点的新型文化模式已经在亚洲地区形成。从四小龙的实践经验看来,它是成功的与有益的,而成功的管理文化正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它不仅优于传统意义上的东方文化,而且也优于那种纯粹的西方文化。三是企业的管理文化建设尤其注重于人本管理和塑造良好的团队精神。现代企业对于客户之概念已有所延伸,主要可以分成内部客户与外部客户,即企业员工与外部客户。通过企业管理,应当让企业的内外客户均能感受到满意,因而,现代企业提倡的是人本主义管理思想,完全以人为中心,注重尊重、关心与调动人所具有的积极性,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发展本企业。同时,团队精神在现代企业管理文

第7篇

一、作文与生活相结合,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学生参加校运会,亲身经历了其中的艰辛、快乐和比赛场面的激烈后,我安排了校运会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听到的、看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把比赛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

二、重视写法指导,解决“如何写”的问题

一是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

二是从阅读中学习。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胸藏万汇,才能勤写笔下生花。”这都说明了广泛阅读对习作的重要作用。这里说的要熟读、要读破万卷并非易事。我所讲的“从阅读中学习作”,作为习作训练的重要组成要素,并不仅仅指学生的这种宽泛的阅读,它包括如下两个阅读训练层次:

1.阅读教学层次。就是说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积累语言,提高多方面的素养,更要牢牢树立读写结合的思想,在阅读中训练学生认识与表达的思想。班级学生习作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阅读教学。它不仅占用了小学语文绝大部分时间,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习作实践,包括兴趣、投入、技法、丰富的语言储备以及思维、情感、认识等诸多因素。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训练呢?

首先是要重视语言的感悟与积累。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放弃繁琐的串讲串问和练习,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阅读课,让阅读课上书声琅琅,让阅读课上学生能够真正地与作者产生共鸣,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其次是充分体现张志公的“来回说”: 就是要带领学生在课文中走一个来回,“来”就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回”就是从思想内容又回到语言文字。许多老师的阅读教学以理解文章中心为最高目的。其实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并不困难。我们还应该在指导学生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再回到文中体会文章的语言及表达。正如新课标提出的:“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还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

第三是要实现“读写结合”。就中高年级而言,一方面包括加强学文后的仿写、改写、续写等,如学了《三味书屋》,就模仿它的写作顺序,按照由中间到周围的顺序写《我们的教室》;学了《五彩池》,就学习写景要抓形状、颜色的写法写《学校的大花坛》。此外,续写结尾,扩写情节,也都是在学习课文中可以渗透写作的好方法。另一方面包括记录对课文的理解(类似阅读随想,有阅读前的预习感想、阅读中的学习感想、阅读后的杂感随想及拓展练笔等)、摘记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也包括分析)。从而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读写实践活动的乐园。比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我就包括了课前的收集摘记资料、初读感想、课中的改写《美丽的地球》、课后的总结练笔《请善待我们的家园――地球》等,这一系列的阅读练笔,虽然与应试无关,但却使学生得到了充分的语文实践机会,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课余读写层次。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阅读笔记或是剪贴日记等为主要形式的课余读写活动。通过学生的阅读笔记,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纳入老师的可控范围。这种阅读笔记起初可以是摘抄,摘抄后可以非常灵活地去评、去改、去仿、去创。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到的方式方法可以在这里得到充分自如地运用。

三、体验成功,在喜悦中,解决“怎样写好”的问题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快乐和胜利的,会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情感力量。为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为了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习作修改评讲方面很注重艺术性:

1.文章定稿后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

2.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机构是文章的骨架,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

3.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更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以上就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我相信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引导学生立足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一定会改变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 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了。

参与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教学》。

第8篇

低碳环保社会实践报告1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巨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因此,环保低碳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对企业来说,低碳经济被提上平台,对大众来说,健康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呼吁。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和校园生活,还应该关注社会热点,于是我利用这次寒假时间积极的参与进去,通过环保低碳宣传,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企业的问卷调查,亲身实践等形式为低碳生活尽我们的一份绵薄之力。

为响应“节能环保,低碳生活”口号的号召,节约能源,营造洁净、优美、低碳的生活环境,我们组成了名为“节能环保,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水、节油、节气,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势在必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在这次环保行动中,我主要负责的是捡垃圾和进行环保宣传。我们主要在读书走廊、公园、廊桥周边、道路,小区周边进行了捡垃圾和进行环保知识宣传活动。在这些地方,我们就收集了几袋垃圾。

看到这些垃圾,我们不得不反思这些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垃圾,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垃圾。我想如果从一开始我么每个人就严格要求自己,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那么也就不会使我们生活得如此暗淡了,更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整治环境。从另一方面讲,当初我们随手扔掉垃圾是做了毫无

意义的,浪费别人美好视野的无用功。

因此,我们此次活动中最深的感受就是:治根要治本,确实从源头上消灭污染环境。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难题。因为目前我们的大众人民对环境污染的后果还不是太了解,认为我个人扔一个塑料袋又有什么关系呢?可正是这种思想将我们美好的环境推向被污染,被破坏的边沿。作为青年志愿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深入到社会中,紧紧地和人民结合在一起,一点点,一滴滴地宣传,感化他们,等到没有一个人随手扔纸的那一天,环境重新变成正常状况那一天也就不远了。另一方面是志愿者给我们的精神与力量。那天下午虽然是三四点种的时候才正式开始活动,为了多拾几块垃圾,为了把路上的烟头拾起,志愿者们没有喊冷,更没有放弃行程。你看他们一手提袋,一手捡垃圾,有时一个一个塑料杯子会让几个志愿者同时弯下腰去。身上的衣服早已紧紧地贴在了身上,他们挥汗如雨,但为了加大宣传力度,没有一个人撑桑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真正学到不少,对社会的理解也在活动中加深了。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的从各方面武装自己,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己。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大学生,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努力学习好各种知识,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到校园外的社会去锻炼自己的意志,增加自己对复杂社会的进一步了解,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增加适应社会的能力,为我们大学毕业完全进入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低碳环保社会实践报告2

前言 此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低碳社会环保实践宣传,在低碳生活日益把被关注当今社会,并且低碳生活俨然已成为一种趋势和必要,那么当代大学生应该作为这种趋势与必要的先驱者和倡导者。在此次实践活动活动中,我们通过与地方环保部门的相互协作,在多个公共住宅区进行了低碳社会环保实践宣传,向住宅区居民宣传及倡导低碳生活的必要性和具体行动措施。 而在城乡进行低碳社会环保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低碳生活宣传海报碳的排放量。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是你愿不愿意和大家一起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4个节:节电、节水、节油、节气,从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

“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

而对于占据中国人口近八成的城乡来说,低碳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每个人一个小小的举动放大几亿倍之后,将会产生不可想象的作用。而且要做到低碳生活只需一些简单却又行之有效的举措,任何人都能做到。

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一方面向社区居民宣传关于低碳社会环保的意义‘必要性,另一方面是指导并相互交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生活。除此之外,为了让此次活动能够达到某些现实意义。我们在每次宣传和交流过程中收集了一些社区居民家中的可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并将它们在活动结束后转移到了工厂中进行再生产。

一、实践主题:

深入社区,贴近市民,宣传低碳生活

二、实践目的:

1.通过深入社区,大力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培养社区居民和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热爱社会公益事业的品质。

2.在宣传教育别人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水平和知识水平,让我们彼此教育,负起环保责任,全面提高环境与发展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道德风尚,从身边点滴做起;

3.建设绿色家园,弘扬社会道德风尚,发扬义工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实践形式:

1. 对各年龄段人群进行询问。

2. 在小区草坪捡拾树叶垃圾。

3. 去公园社区进行实地访问

4. 上网查询资料,制定宣传策划

5.环保展板宣传:首先制作环保知识宣传展板,在会场展示,人们自由观看义工在旁边讲解;

6. 环保游戏: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宣传,吸引人们注意;环保知识有奖问答,根据展板内容提出相关环保问题,答对给予环保文具、环保小布偶等奖品;

7.问卷调查: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人们对环保的认知程度和环保观念;

8.小组成员与居民、学生交流环保宣传心得。

9.回收居民家中的可回收的生活垃圾,进行返厂再生产。

四、实践时间:

20xx年8月05日到20xx年8月11日

五、实践地址:

**县**花园 **小区 **家园 **苑 **住宅区

六、实践人:

**县低碳社会环保宣传小组

七、实践过程:

前期活动具体实施:

1.编写绿色社区低碳环保宣传活动策划及方案;

2.整理低碳环保资料,设计低碳环保展板;

3.制作低碳环保展板,横幅

4.编写低碳环保问卷调查;

5.设计低碳环保有奖问答试题;

6.策划低碳环保游戏。

实践小组共时间十人组成,活动时间在20xx年8月5日至20xx年8月11日 ,共七天时间,主要时间内容十向社区居民宣传低碳社会环保的意义以及一些低碳生活小妙招,并对居民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实践流程是先于环保局协商并制作了六块宣传展板,上面有低碳社会环保的重要意义,另外是一些低碳生活小妙招。作为补充,小组成员又向社区居民介绍了更多的生活妙招。倡导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做到低碳生活。5日、6日制作展板,7日在**县**花园,8日在**小区,9日在**家园,10日在**苑,11日在**住宅区分别进行宣传活动,11日下午将回收的垃圾返厂。

宣传中的生活小妙招有如下:

1、啤酒,让人不再毛手毛脚

大部分女生都希望拥有一双又白又细的腿。但是,毛色明显的手毛和脚毛也是很多女生的烦恼。其实,我们可以使用喝剩的啤酒解决这个烦恼。用棉花沾点啤酒涂抹在手毛或脚毛上,这样可以将毛色染淡,让毛色变得不明显,既省钱又不怕会伤皮肤。

2、厨房洗洁济灭蟑有一套

厨房最怕的就是蟑螂横行。不过要是拿杀虫剂拼命喷,又怕会付着在锅碗瓢盆上,要是被间接吃入人体,那可就不妙了。其实灭蟑不一定要靠杀虫剂,我们还可以使用洗洁精。将清洁剂加水稀释,用布沾湿,擦在蟑螂可能出没的地方.由于洗洁精会堵住蟑螂的气孔,造成蟑螂窒息而死。

3、衣物翻面洗亮丽不褪色

由于顾虑到晾衣与折衣时的方便,洗衣服时,我们都会把衣物翻成正面清洗,不过,衣服长时间的清洗下,会因为相互摩擦而造成褪色的效果,甚至还会伤及表面纤维,往往新衣服没洗几次,便看起来黯淡无光。所以,使用洗衣机洗衣服时,最好先把衣物翻到反面清洗,这样才能防止衣物褪色。

4、保存面粉的容器

像是面粉等食材,用空瓶子装容易结块、放到塑胶袋中又不方便取用;有时候真不知开如何保存才好。如果有不要的卷筒纸罐子,可以将面粉或是太粉放入里头,在卷筒的开口处用一层粗纱布盖着,再用橡皮筋将剩余的纱布绑在瓶身上,然后在纸罐上头盖上一层盖子。就可以直接放到厨房的调味料旁收纳着。

5、要如何挂容易变形的衣物呢

像是大衣或是麻沙制的洋装,如果用一般的衣架子来收藏的话,很容易会在肩膀的部位就塌下去,变形了。那么要如何挂这些容易变形的衣物呢?只要多准备几条毛巾,就可以了喔!在衣架的肩膀部位,先用毛巾卷起来,再将衣服挂上,这样就可以防止衣物会变形。

八、实践体会与结论

经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看出我们的低碳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我们总是这样形容地球为我们的“母亲”,但是日益恶化的环境正在威胁着我们“母亲”的寿命,总是以为地球上所拥有的资源能源是无限的,但是人们的过度的浪费,已经使这些’“无限”的资源能源在逐渐的变成“有限”的!请爱护我们的环境,因为“只有一个地球”!也许现在我们感受不到环境的恶化威胁到了我们的生存,甚至愚昧的人觉得与己无关,但是有没有想到几百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应该去哪里生活呢?难道要伴随着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而永远的消亡吗?针对低碳环保的问题,暑期实践。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实践报告,更希望可以借此来了解人类生存的环境到底如何,借以警示愚昧的人类!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碳大量排放,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为了维护人类自身和子孙后代的健康,必须积极防治环境污染。为了做好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我们每一个公民必须努力增强环境意识:一方面要清醒地认识到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往往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要把这种认识转变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态度积极参加各项环境保护活动,自觉培养保护环境的道德风尚。

这次活动还让我认识到:

1、“团队精神、共同合作”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每个人对每件事的看法是不同的,所以处理事情有分歧是很正常的,但随着大家互相的逐渐了解,分歧会慢慢减少,工作开展也会越来越顺利。只有大家的思想统一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能顺利出色的完成

2、前期准备工作在整个过程中的重要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都被人说烂了,只有经历后才能体会到他的真正含义。要是你在工作前不准备充分,你就不能够搞好你的活动。因为你的活动因为参与的人很少,你就肯定会手忙脚乱的。

3、我觉得做一件事,只要你用心去做了,不管结果怎样都是成功的。

第9篇

关键词:学习能力 语文实践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记忆、影像表达等能力尤为重要。其意义在于让学生在学语文这一基础学科的同时, 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并能把这种学习能力迁移到学习其他学科,迁移到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之中。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意义十分重大,因此,每位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抓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关键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一、在语文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高低,是每个学生语文素质高低的具体体现,有目标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是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的有效策略。因此,每位语文教师必须首先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如配合课文学习的拓展补充阅读计划,即在阅读好课文的同时,计划拓展补充阅读一些课外辅助读物,课标规定,小学阶段应读背古诗词一百首,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在读好规定的篇目外,还应有计划地读一些其他古诗。其次让学生听声音,明确读法,即怎样阅读,怎样关注教材中的重要篇目,选择一些自己认为的重要信息进行关注,培养学生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浏览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分角色阅读就是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学生能把自己置身于文本之中, 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对所摘内容进行批注,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记住课文丰富的词语和有趣的情节,还能促使学生思考文中蕴含的道理,更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经,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逐步提高。

二、在语文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好解决也不容不解决的问题,常规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学生虽然当时记住了,能背诵了,但不能永久记下去,只有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 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知识阅历带入阅读中,记忆才会更自觉,更有意义。这样可以通过想象或其他方法创造出一种将文章内容重新展现的情景,启发学生将文章的内容想象成一幅画面,根据对画面内容的排列和组合回忆文章的内容,使无形记忆变成有形记忆,还可以在阅读中列提纲,概括主要内容,加小标题,或者把课文改写成诗歌、故事与同学讨论、交流,把文字材料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合理安排,形式多样。这样就使单一的读背变成了创造性的阅读和记忆,使学生的记忆方式增多,记忆能力不断提高。

三、在语文实践中提高学生多学科渗透的能力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在语文阅读实践中,如何做好多学科渗透是大家一直在探讨的一个问题,如何进行多学科渗透,可以因文章而定。比如,我们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科普文章时,根据课文内容有多个层面的特点,拟设了绘画、数学神探、自然生态资源调查、佳句点评等阅读活动形式,进行了多学科的渗透数学,但整个阅读活动一定要以语言感悟体会为中心。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组合活动小组,教师只是对各种活动小组进行全班交流。这些活动以语文知识为基础,渗透了数学、科学等学科知识,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多学科渗透的能力。

四、在语文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小学生作文无话可写,没有素材,也不善于观察和积累,因此作文言之无物,没有条理,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是每位教师倍感头痛之事。而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语文教师要想办法鼓励学生说清楚自己想说的话,会明确表明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能与同学与老师一起讨论问题。这首先就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教师必须凭借语文实践活动,比如在学习了汉字的部件、成语、格言、对联之后,教师可设计一些适合小学生古诗对联联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这些活动场面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与记忆,然后以这些活动为素材,练习写作,学生感到有话可写,记叙也比较有条理,写出来的文章能生动具体,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抓住语文实践活动这一关键环节,这一目标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陈勇.论语文课程的实践品格.西南大学,2010

[2]姚雨.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文学教育(中),2010(9)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 语文阅读教学 自主阅读能力 提升措施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及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对小学高段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和锻炼,成为当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点任务。语文课程教学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有效培养的重点综合课程,在小学阶段教学体系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对小学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分析

就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来说,虽然从表面上看似乎牵扯到的思维能力比较有限,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进行有效提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以及阅读能力,同时还能综合作用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激发学生自我探求和自我发现的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对整个语文课程教学乃至整个小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参与积极性和热情。从这一层面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及培养目的进行分析,我们将会看到,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不仅能够满足相应的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来说,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是扩充学生知识储备的重要途径。受年龄阶段以及理解能力的限制,就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来说显得极为有限,如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为学生获取知识创造更多新的有效的途径。众所周知,就小学教材所包含的内容是极为有限的,仅仅依靠教师课堂教学来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是完全不够的,如果能对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进行引导,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自然而然会扩宽他们吸取新知识以及新信息的途径和渠道,从而完成小学阶段知识的原始积累。

2.是提升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学的开展,主要是对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进行有效培养。而综合语文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实际上就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及表达组织能力进行训练和提升。就这三项基本语文素养来说,阅读能力是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础,只有首先吸收到知识,了解到信息,才有可能进入到理解的环节,最后到组织表达的环节。因此,就小学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来说,不仅是扩充小学学生知识、信息储备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综合语文素养形成的基础和前提。

3.是课程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从前文的相关论述中,我们从自主阅读能力本身的作用出发,对其必要性展开了具体的论述;除此之外,对小学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进行有效培养还是时代经济发展以及课程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21世纪,是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时代,在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时代,能力居上者成为时代的宠儿,“读死书,死读书”都无法再满足时展的需求,能力型人才成为时代佼佼者。学习应从娃娃抓起,因此,就小学阶段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来说,是时展潮流所趋,我们必须要顺应。

二、小学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课程教育改革的发展,我们已经清楚地了解到,小学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已经成为现阶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下文的论述中,笔者主要从教材实际内容出发,对小学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希望对于今后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1.阅读情绪的有效调动。对小学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进行有效培养,首先需要调动学生的阅读情绪。就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来看,在阅读教学进行的过程中,如果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文章,不用教师费多少精力,他们便能自觉地融入到相应的阅读教学中去,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阅读;但是如果是学生不感兴趣或者是过于抽象的阅读内容的话,学生也许表面上作出一副在认真阅读的样子,但是注意力早已不在课堂上。针对这样一种现状,在阅读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应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学生对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能动学习性。比如就浙江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这一文章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来说,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情绪,首先需要学生对文章相关人物有深入了解。基于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就月光曲创作者贝多芬先生的生平事迹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告诉学生或者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采用视频讲述的方式,引起学生对贝多芬这一人物的好奇心;就月光曲而言,是一首音乐作品,而音乐的传递是没有任何界限的,因此,除了从作品创作者入手,提高学生的阅读情绪之外,还可以从这一作品本身入手,让学生在聆听月光曲的过程中产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

2.呈现方式的灵活运用。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实际上就是一个对学生的好奇心不断进行激发和满足的过程。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进行有效培养,课程的开始极为关键。但是除了开一个好头之外,具体教学过程也是至关重要的。就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来说,要想实现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既不让学生太快满足,也不要拖得太久。除了这一原则的有效把握之外,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进行灵活多变的运用。比如就浙江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中《只有一个地球》一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来说,许多小学生对于地球并没有深入的了解,他们也许只是在生活中听到过这个名词,而至于地球这一物体究竟有多重要,他们没有具体的概念;那么关于地球的变化,他们没有看过之前的样子,所以对“变化”这一词的理解和解读,也是极为抽象和表面的。针对这样一种现状,要想激起学生自主阅读兴趣和意识,教师需要从传统的理论教学中解放出来,对具体呈现方式进行有效的转变,对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有效运用。在课程教学前,教师可以实现通过互联网平台搜集一些反映地球过去状况到现阶段状态变化的视频或者短片,在阅读教学活动前播放给学生看,在学生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设问,比如,“过去地球表面的植被覆盖是多少,现在又是多少;除了植被减少之外,还有其他哪些变化,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是什么样子”等。教师在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应提醒学生不能从书本里获取答案,而是通过观看视频进行语言的组织。学生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对于地球的变化肯定是极为震撼的,但是这些具体的变化要让他们表达出来,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然而这正是呈现方式转变的目的所在,当学生无法通过自己的能力进行语言的组织和表达时,他们便会想到通过书本的具体介绍来完成。在观看视频之后,教师可以预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在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并且设置一定的奖励项目,这样一来,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对阅读教学活动的参与兴趣,同时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对教学呈现方式以及教学具体策略进行有效设计,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顺利完成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红艳 培养小学高段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谭莉萍 浅谈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6,05,39-40。

[3]卢爱国 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03,152。

[4]何淑艳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自主阅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5]余柳英 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上),2013,10,88―89。

第11篇

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好动,自我约束力差等特点,加上缺少生活的经验,导致了他们阅读量少,阅读的积极性不高等事实。那么应如何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呢?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展开主动阅读

兴趣是一种积极而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对象是否感兴趣,直接决定着学生的阅读动机与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成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以兴趣为先导,要加强教学环节的设计,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与强烈的阅读动机,这样学生才能充分调动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才能形成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见解。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入故事、游戏、多媒体等,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更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特点来向学生形象、直观地播放能够展现桂林山水秀丽风光的各种图片、图像与视频资料,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从而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优美情境中,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置身其中,感受着桂林山水风光的秀丽与优美。这比起枯燥的讲解更加富有吸引力,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进而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而积极地展开阅读活动。学生有了阅读的激情与动力,更能够突破文字的限制,产生更多的个性化见解,从而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引领学生品读体味,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

这也就是让学生多读、读好,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指导学生多层次、多形式朗读,让学生读书练兵,让学生读出感情。因此,教师应精心选择读的形式和方式,如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引读、对读等。教师应根据读的内容和时机,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使学生读中品味,并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例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我作了如下设计:A.自读。学生各自初读课文,引导学生针对课本预习的要求,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B.轮读。在检查预习情况时,指定不同程度的学生,按自然段顺序读。C.试读。让学生各自练习有感情朗读,琢磨语气、语调、语速。D.议读。边读边议,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并结合实际号召学生保护环境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E.比读。抓住关联词语,让学生比较着读,如采取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读,读后评议。F.听读。学生通过对比读、试读后,究竟怎样读才好,再放录音听读。

三、鼓励学生对教材质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要始终坚持“批判性教学”,就是说课堂上要多让学生提出个人见解,正确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合理质疑,不局限于课文的思路,运用自己的经验去揣摩,从而得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见解。这样不会让课堂乱得不可控制,相反,会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锻炼和提高。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问题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造的前提。”比如,有的学生在阅读《枫桥夜泊》时,对诗文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中的“霜满天”提出质疑,他们的理由是:寒霜是秋夜水气遇冷凝结于地面的自然现象,绝不像飞雪那样飘洒空中,“霜满天”的说法欠妥当。学生在这方面的疑问不无道理。我们共同联系其时其地诗人的感情世界作深入的思考,觉得“霜满天”的描写,虽不符合实际,却完全切合诗人孤孑清廖的感受。深夜,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觉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弥漫着满天霜花。这样,引导学生重课本而不唯课本,重结论而不唯结论,敢于“鸡蛋里挑骨头”,敢于向教材、向教师、向权威说“不”,敢于发表自己“挑战性”的见解和主张,拓展了学生思路,拓展了思维的广阔性,也使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四、推荐好书,强化内外结合性,提高阅读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为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提供导航,什么书应该精读,什么书应该泛读,教材内的课文应该怎么去读,课外读物应该怎么去读,如何有效进行课内外阅读结合,从使用语言的角度发掘文学美,感受语言美,探索意境美。为学生推荐好书,把了解民族语言特色的任务与运用语言的能力结合起来,进行有效性探索。通过阅读促进学生提高认识,热爱本民族语言的纯洁和优美,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做出贡献。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多种体材课文都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体。它们反映的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对少年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中成功地为我们塑造了各式各样使人赏心悦目、充实饱满的人物形象,这些正面的人物形象,都为少年儿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阅读教学而言,对于重点作品精读是主体,泛读、略读、品读是重要内容和知识积累的补充。但就阅读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阶段,是必须高度重视的阶段,泛读是补充知识。开阔视野的必然经过阶段,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读,其宗旨都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强化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进一步吸收语言精华,在精读课文的过程中,逐步品味民族文学语言的魅力。

总之,培养浓厚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掌握正确阅读方法,对于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努力探索阅读指导的有效途径,增强学生阅读的趣味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有意识的把阅读教学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同时进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知识水平。

第12篇

关键词:文化差异;国际贸易;影响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2-0039-02

1 文化与文化差异

英国学者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明确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人类的各种各样机会中的文化状况,在其可能按一般原理加以研究的范围内,是一个适合于研究人类思想和行动的规律的课题。”他对文化的描述成为一个里程碑,为文化的研究开拓了更加广阔的视野。此后中西学者开始对文化的内涵及其涵盖范围展开了广泛的探讨,他们对于文化的阐述大致有以下几种:

(1)一个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综合体,概括人类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全部物质与精神财富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

(2)人类精神现象或观念形态的总和。

(3一个社会的传统行为形式或全部社会遗产。

(4)人类艺术活动及富有仪式性的民俗活动的概括。

综上所述,所有这些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文化现实所具有的复杂性与多元性。

(5)化差异。

由于文化现实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所以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和运用也存在着差异。人们对文化范畴的理解和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广,角度越来越多,并各有各的侧重点――社会学家注重各民族的文化遗产,社会学家关心人们的文化行为,人类学家则着眼于不同的群体在精神与习俗上的差异。

2 文化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2.1 文化差异性与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

从国际贸易理论上看,由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推导出的文化差异性恰好在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中找到了生存的空间。“比较优势”一词本身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比较”。比较就是差异性,是独特性。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客体在某一方面进行的对比。有差异性或独特性才有可比之处。“优势”的核心在于“优”字。它说明比较客体在该对比层面上的强势地位。如果从二维层面更为深入地对其加以解释,“比较”包含了横向差异性和纵向相对性。横向差异性从静态的角度寻找国与国之间(比较主体)在可比内容(比较客体)上存在的我有你无,你有我优的差异。它是某一时点上的对比。资源禀赋论中所说的自然资源,劳动力以及资本存量上的差异等都属于横向差异。而纵向相对性则是从动态的角度出发,以一国资源禀赋存量可变为前提,比较本国在不同时期所具备的比较优势。

因为差异的存在,才有了交换的需要。按照比较优势在二维层面上进行分析:从第一个层面看,文化的民族性产生了横向上的差异。在强烈的文化差异下,人们产生了对异域文化的需求,即希望从外来文化中获取本民族文化中稀缺的元素以满足自己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的需要。比如说中医用药,讲求辨证,它把人体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对某处病痛的医治往往从其他部位人手,这样疗效可能较慢,但可以去根治本。而西医用药多采用局部分析的办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所以急性病的发作,用西药治疗见效快。两种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的医治方法,各有利弊。但人类共同面对的疾病使得遵循不同医药文化的医药产品被相互需求。从另一个层面看,文化的时代性产生了纵向相对性。提出这样的说法,是因为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交流中不断融合新的内容,形成新的文化,创造出新的比较优势。

2.2 文化普遍存在于传统的货物贸易领域和新兴的服务贸易领域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文化较为普遍地存在于传统的货物贸易领域和新兴的服务贸易领域。

(1)在传统的国际货物贸易领域,文化商品一直是贸易的主要内容之一。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就有了同中东、欧洲贸易往来的“丝绸之路”。大量的丝绸,瓷器和茶叶被运往地中海沿岸的国家以及欧洲诸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文化产品更是铺天盖地。在追逐降低产品成本的竞赛已经穷途末路的情况下,人们开始普遍地在商品中加入文化的因素,获取新的价值增殖。统计数据表明,美国在2001年中,文化产品(包括广播电视节目、电影动画片和故事片、印刷品、出版物、表演艺术、音像制品、娱乐、会展等)的出口达700亿美元,超过了汽车和航天产品的出口。在未来国际贸易的发展中,以物质文化表现的货物贸易竞争将更为激烈。

(2)在新兴的服务贸易领域,文化包含的附加值更高。例如基于传统文化之上的文学,音乐,戏剧,电影以及收藏和展览等,其贸易的主要内容就是我们在前面所说的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还有旅游服务,作为一项集观光,住宿,餐饮以及游乐为一体的综合项目,独具异域特色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就是吸引国际消费者的重要条件。此外,服务贸易中的文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因其大多表现为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所以不像货物贸易中的物质文化易于移植。我们可以在外国生产的文化衫上找到中国的京剧脸谱,但是说到纯粹的京剧艺术,那就只有原生于中国文化氛围下的京剧艺术表演家才能诠释京剧的韵味。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的这种归属稳定性为各国拓展服务贸易提供了稳定而又巨大的资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文化同国际贸易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基本物质需要得以满足的基础上,人们更多地关注文化,关注精神上和心理上的需要。人们从商品和服务中购买的主要是故事、情感、生活方式和心灵体验。因而,无论是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都将融入更多的文化因素。这样,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如何发挥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开放的环境中,我们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中国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寻找新的途径。

3 如何有效利用文化差异来发展中国对外贸易

3.1 敦促世界贸易组织采取扶持措施

敦促世界贸易组织借助于自身的法人地位,携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世界性的经济组织,采取恰当而得力的措施,扶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贫穷国家的经济发展。一个国家的文化状况除了受一些传统因素的影响外,还受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状况的影响。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也是精神文明的体现。只有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了,物质丰富了,人们才会产生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人们的素质和文化水平也会由此提高,对先进的文化及凝结了先进文化的产品和服务才会既有能力也有愿望接受,使先进文化融入其民族中去,逐渐达到世界文化的融合,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创造最根本的条件。所以,世界贸易组织与其他世界性经济组织要尽可能给予落后国家经济援助,为落后国家培养各类人才,同时敦促发达国家执行它们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承诺,兑现和扩大它们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放宽对落后国家知识产权贸易中的有关保护条款,推动先进技术以比较低廉的成本在落后国家得到应用;免除对发展中国家服务、纺织品和农产品出口的种种限制,使落后国家尽可能获得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并取得比较收益和创汇的机会,以便使他们有较强的进口能力,对本国落后的生产能力进行改造。同时,通过技术转移和投资带去先进的文化理念,促进世界各国走向文化融合,并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全球的无壁垒贸易。

3.2 建立国际性的文化交流组织和文化交流中心

建立国际性的文化交流组织和文化交流中心,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展示和交流,以消除观念、习惯、语言和艺术鉴赏等方面的贸易阻碍。文化是有传统的,但它也是可以交流的,高层次的文化也是易于被世界各国人民理解和接受的。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钟声在不同国度敲响的时刻,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激昂乐曲也回荡在地球的不同角落,承载着人类文明硕果的物质载体穿梭于世界各地。近期中国举办的几次国际性的文化展盛况空前,充分说明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可以被人类所共赏的。中国是世界上茶文化最悠久的国度。2006年11月10号,由中国太极茶道组织和合作举办的西班牙“中国茶艺嘉年华”活动前期筹备进展顺利,即将举办的一系列活动,将凸显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的背景下,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也将呈现无穷魅力。推广茶道精华,弘扬中华本色是组织“中国茶艺嘉年华”活动的基本宗旨。太极茶道计划用不太长的时间,继续在世界各地组织类似的活动,把中国茶道艺术推广到全世界各个角落。我们也相信,像茶文化这些文化展一定会使世界各国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增加他们对中国产品的喜爱,最后带动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在世界贸易中销量的上升。

4 进行多种方式的文化融合的培训

进行多种方式的文化融合的培训,培养出推进文化融合的跨文化管理人才。通过文化融合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发展。关键是具有文化融合意识和知识的管理人才的培养。为此,应当进行这样一些方面的培训:

(1)文化理解的培训。

文化理解的培训即介绍不同国家的人文状况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消费习惯、生活方式、制度法规等,并与本国的相应方面作比较。加深对国外文化的理解。

(2)文化应用的培训。

让被培训者了解其他国家的价值观、行为、态度,清楚针对他们的价值观应该采用的激励方式,并对当地的奖惩制度作出评价和改进的建议。

(3)实地文化考察的培训。

派遣培训人员到他们将来可能从事工作的国家进行实地的观察和研究,使他们在与当地消费者的直接接触中理解他们的文化,把握他们的动机。

(4)相互交流的培训。

邀请不同文化背景的贸易管理者与被培训人员进行适时的交流, 也经常组织有国外工作经验的经贸人员进行交流,互谈感受,加深他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