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英语辩论题目

英语辩论题目

时间:2023-05-30 09:36: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英语辩论题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英语辩论题目

第1篇

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保证具有实用性,避免纸上谈兵。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其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对于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清晰的认识到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性,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英语语法的掌握水平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全面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工作与初中阶段有很大不同,词汇量和语法知识更加丰富,并且学习任务和压力更大。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中,需要在培养学生基础英语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且让学生进行主动的英语交流,培养学生全面的英语运用能力,对于词汇以及语法知识进行巩固。口语交际训练作为英语课堂中学生锻炼的重要机会,其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必须要予以高度的重视,并且通过不断的创新和丰富,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开展效果。

一、小组合作进行话题的讨论

小组合作讨论是学生对于英语知识运用的有效检验和练习手段,同时也通过与同学教师之家的交流,提高对于语言的掌握能力,并且更好地完成英语知识的迁移。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中,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一些和教材相关的比较热点的内容和问题。通过组织学生发表独特的思路和见解,来组织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完成话题的讨论。例如,对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2中“奥运会”这一话题的讨论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历年来各国举办奥运会的时间、地点,并且分组讨论不同国家所取得的成绩,就我国优秀项目进行讨论,让学生自主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相互沟通和交流。

二、组织相关演讲活动

演讲活动是锻炼表达能力的重要活动之一,可以对于学生的交流信心、胆量进行培养,并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结构,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演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对于语言进行组织和概括。教师通过组织演讲活动,可以有效地保证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教师可以定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举办相关的演讲活动,并且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具有足够的即兴演讲机会。通过演讲活动,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口语交流的重视程度。在完成演讲之后,教师对学生演讲过程内容、表达方式、逻辑性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学生后续学习意见。

三、设置引入情景活动

情境活动是英语课堂口语训练的一个具有带入性的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富有情感和故事情节的环境中,完成英语知识的学习和口语的锻炼。情境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例如,对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5中Unit 5 First Aid一节的学习上,教师可以创造一个医务室的小情景,让学生扮演医生和伤者,并且让学生主动的对于常见的问题进行独立的处理,通过英语进行交流,提高学生对英语词汇的记忆效果,并且掌握更多的相关语法知识,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四、组织辩论比赛

英语辩论比赛也是英语口语交际训练中的重要一部分,属于拔高型的训练项目。辩论的过程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情况,制定一些具有讨论性的辩论题目,并且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参与。教师要提前对辩论题目进行制定,并且指导学生进行相关辩论材料的收集和组织,并且按照相关辩论的规则给予学生进行讲解。在开展课堂辩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评定,对学生辩论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英语口语运用能力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参与。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英语学习的过程,是一项语言知识运用的过程。高中课堂的英语教学工作,必须要针对于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培养。如果教学过程只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忽略实际口语的运用,就难免会造成学生成为英语学习的哑巴。口语交际训练是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教师要提高重视,深入研究活动开展思路,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开展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静.浅谈英语课堂中的互动交际[J].新课程(中),2011,(01).

[2]潘红磊.交际教学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技巧[J].中学英语之友(下旬),2011,(07).

第2篇

【关键词】 高中英语 口语交际 训练模式

高中英语教学面临考大学的升学压力,教师普遍重视语言学习中解题技巧的培养,口语教学一直未能成为教学的重点,而学生在日常交际中不敢说,不会说的书本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缺乏使用语境完全用不上。他们虽然学习英语很多年,但是跟外国人交流时存在很大障碍,学生口语交际水平普遍不高。而随着现代社会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口语交际的能力越来越重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成为时展的需要,以下笔者就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对于高中英语口语交际训练模式的几点认识。

1. 增加课堂语言实际演练,培养正确英语语感

语言是根据特定语境使用适合的表达方式,而英语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一种语言交际现象,英语听力中有很多熟悉的场景,例如采访(Interview)、购物(Shopping)、旅行(Travel)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增加特定场景的现场表演,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无形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产生对知识学习的强烈欲望。

高中生因为经过几年语言训练,对英语有一定的认识,语言的驾驭能力也有一定提升,在课堂上不再仅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可以主动展开话题讨论,在课堂设置上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话题效应的题目展开自由讨论,例如选择“the importance of study”,这个学习重要性的话题是很有积极意义,学生可以表达的内容也很多,对这个话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打开思路多角度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表明自己的态度。通过每节课的话题训练,学生的语言习惯逐渐形成,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开阔,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加强,话题讨论有利用课堂氛围搭建,在高中训练中有很好的反响。

2. 设置情景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景表演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学生不是仅仅因为好玩才参与表演,在表演的时候学生还可结合适当的场景加入自己的感情和动作,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高中英语有多篇文章的可读性很强,如《Turandot》《Dying to be thin》《Important paper》等等,故事很生动,可组织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学生不再像过去仅仅将课文原封不动背诵出来,而是结合自己的记忆和认识对文章的故事积极的反馈,教师也可以对他们进行评分,对于语言中出现的发音和语法错误及时纠正。情境表演的方式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被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很好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英语课堂上部分内容故事性并不强,但是还是可根据所学内容,创设一些日常熟悉的情景,结合同学们感情兴趣的话题进行课堂的互动活动,学生之间可采用互问互答、自由随意的方式,也可以生问师答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情景对话在课堂上的利用率很高,增加课堂上口语练习的时间。为了保证课堂英语口语训练的效果,英语教师在课前的准备也很重要,事先要查阅大量的资料,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与课堂知识匹配的情景表演,不要使用过于复杂的语言模式,模式一定要可操作性强,对英语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开展即兴演讲和英语辩论赛,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堂的情境表演对日常课堂教学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手段,每天可采用提前制定的办法,学生提前对演讲的内容熟练演练,在课前短短的5分钟时间内,学生在即兴演讲过程中可以锻炼自己胆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极短时间内表达清楚内容,逻辑性和思维活跃性加强,这是一种锻炼口语的很好手段,学生在对话中语言流畅性和准确性不断提高。教师在学生的5分钟演讲结束后,可对他们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估,从学生的语言准确性,流畅性、逻辑性、生动性等方面展开分析。在不断的一次次的演讲中,是学生真正的认识到英语学习不关是照搬课本内容,自己简单的组织语言一样可以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

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的具体内容,给学生提供几个辩论题目,在班里征集两组学生进行小型的辩论赛,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辩论题目,会在课前搜集大量的资料支持自己的论点,同时因为在辩论赛的现场,学生需要将搜集海量的资料进行整理,组织成有一定逻辑性和说服力的论点,辩论赛的现场时比较激烈的,为了使得自己的观点立住脚,辩手需要在语言表达上特别注意技巧的使用,学生需提前设想对方可能提出的反驳的观点,很积极回应对方的辩手的提问,教师在辩论赛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各组的表现,对双方的表现给以相对客观的评价,双方辩手的语言表达能力、反应能力、言谈举止等方面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口语的训练模式中来。

4. 结束语

总之,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口语的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的交流中说话是最关键的,开口说话能力体现语言熟练性和流畅性,在今后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积极加强对学生英语口语的训练,而前面笔者提及诸多有效的模式来加强口语能力的提升,成功的训练模式可以培养英语实用的语言习惯,还可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语言的运用中表现出来的从容和大方是语言与实际生活贴近的表现。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培养;创造性活动;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219-01

培养和造就无数有慧心,有灵气,能创新的人才,是老师的神圣使命,而引导学生会科学思维的方法,借以挖掘自身的潜能,提高学习质量,效率和整体素质是研究的新课题,英语作为一门特殊而又重要的工具学科,在其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则具有更鲜明而紧迫的任务,对学生而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主要在课堂中进行,因此,老师选择适合学生特点和兴趣的教学活动,则尤为重要。Creative activities and craft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general curriculum,as they not only stimulate children’s imagination but also develop the imagination.(Serah Phillips 1993)结合英语本身作为一门交际性的语言这一功能,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活动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巧设导入法, 培养创新能力

导入法是上课常用开场语,新颖而有个性的导入法不但可以使学生在刚开时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思考中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思考。相反,若用一直不变的导入语开始上课。例:Good morning,every one.Good morning teacher “Ok,sit down。Let’s begin our class.” 类似这样重复的开头,没有一点创造新思维的空间,创新能力从何说起?因此,导入语非常重要,它是衡量老师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也是衡量学生知识在思考后加工,进而进行创新能力的过程。因此,老师应该结合所学的知识以及涉及文章的内容来设计巧妙的导入语。例讲family 时,老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得到这句“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 .”像这样具有概括性的词有很多,例:chinacome here,I need affection

二、设计情景教学,创造自由会话

设计情景指老师在创新思维的指导下,设制一个情景让学生投入到这个角色进行自由发挥的过程。此活动可以使学生把已学过的知识点(input)在特定的情景下,经过短暂思维加工后,自由输出(output)。例:上高一Unit13 Healthy eating 时,老师可巧设冰箱中有一堆食物,由此引起讨论: Junk food=》unhealthy food =》healthy food=》reasons=》what we should do?

三、图片教学法

图片教学是老师借助于图片,把学生引入教学情景与故事内容之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调节教学气氛,唤起学生的注意和情趣,可以使课堂教学做到“动”与“静”的互相转化,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它可以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进行自由发挥,组成对话,进行短文训练,不但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训练思维力和驾驭语言能力。

四、字词扩展法

字词扩展法就是老师给学生几个单词或短语,然后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发教性思维,将其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段落或短文的方法,该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答案或内容无固定答案。例:上高一Unit 22可给出:park,popular adventure,explore.这四个词进行限时扩展训练,之后检查会发现,班中每位学生都有不同内容,不仅复习了学过的单词,语法,句型,而且扩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表现的淋漓尽致。

五、设计讨论,辩论题目,激发思维能力

英语教学课本中有好多可以引发辩论的题目,老师可以根据这些题目来组织学生进行大量辩论,如在学习“Art and architecture”时,可以以 “Is it good to live in country or city?”为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这样每组同学将会集体协作,竭尽所能把已学或了解的情况运用正确的句子结构恰当地表达出来,全班同学情绪高涨,积极动脑思考,即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加强了已学知识的巩固。

六、联想法

第4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传授者、解惑者,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谈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彻底转变思想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种思想已经被大多数老师所认同,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实施得并不理想。有些教师总是担心学生学得不够多,理解得不透彻,担心课程进度无法完成,担心学生考试成绩会下降。所以,并没有给学生提供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条件。教师应当彻底改变思想,相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是对的必将收到良好的效果。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实施的前提条件。

二、创造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营造主动性

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能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教学氛围。一方面,教师要坚持师生关系平等及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原则;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关注学生不同的需求。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研究新课标、教材、大纲外,还必须研究学生的心理需要、生活经验、智力水平等。综合多方因素,确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使每个学生尽可能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满足他们的需要,真正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氛围和环境。

三、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要努力把教师讲变成学生学。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探索、讨论,自己去领会理解知识,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当然,老师一定要当好“导演”。

1.设计多样课堂活动。

如教师在教授book1 unit3 时可以设计一节辩论课。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导入引出辩题――课文中的一个细节即细心的王坤与爱冒险的王薇对出行准备工作持不同意见。由此,我们想到自己出去旅游时的情况,我们大多是参加旅游团,很多事自己不用操心。但有的学生说自己出游不参加旅游团更好玩,更能锻炼我们。所以这一单元的辩论题目是:When we are making a trip,is it better to join a tour party or not?

步骤二:提供辩论教学组织形式,辩论的评分标准与要求,辩论的常用句型。然后,把学生按正反方分成两组,每组选好一辩、四辩,其余同学都可以做二辩、三辩,因为自由答辩时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安排好七个学生做评委。然后学生就分头去查资料,查完资料整理好思路。一辩和四辩要预备好陈词,其余同学要预备好质疑的问题。

步骤三:开展辩论。

步骤四:辩后反思及教师总结。例如在学习《百万英镑》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们分角色表演,这样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上复习课,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这种形式符合高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步骤如下:把学生分成A、B、C、D四组,然后用多媒体呈现竞赛题,可把题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老师当裁判并统计分数,竞赛结束给第一、二名小组同学发奖,以此鼓励。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做到有效地查缺补漏,对教学效果做到及时反馈。

在英语教学中经常注意学生的英语实践活动能力,充分体现英语的交际能力,学生的思维能活跃起来,学生也很自然地成了课堂的主体。

2.精讲多练。

精讲是指教师讲解要精而少,学生才有时间多练。精讲要讲重点、难点、关键点、学生容易疏忽混淆出差的地方,学生会的不用讲、学生通过思考可以解决的也不要讲。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充分备课,精心设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力求简明易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从时间上保证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3.运用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热情。

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反馈,是促进教学必不可少的步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兴趣。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教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给予表扬。因此,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些鼓励,多一些喝彩,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愉快得学习知识。成功带来的愉快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它能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5篇

现在,中学英语教学的突出问题是“聋哑英语”。应试教育促使教师要在规定的时间里,使学生考出好成绩,所以,教师只好抓知识的掌握和写作训练,因而较大程度地忽略了听、说、读的训练,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环境,除了课堂上学习外,很少有英语交流的环境。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有畏难情绪,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差,更缺乏交际能力。

语言运用是通过长期的语言训练获得的,而不是作为知识教给学生的。学生的交际能力也是通过听、说、读、写的教学实践培养出来的。因此,语言训练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没有语言训练活动,就不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口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就必须通过课堂互动教学,为学生创造读、说和交流的语境。

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对初中英语教学的互动途径进行了探讨。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必须抱着融入和平等的心态实施教学,必须有较高的驾驭课堂、控制局面的能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一般用以下几种途径实施互动教学。

一、 通过设置角色进行互动

教师在互动教学中不是和学生的简单相加,而是真正的“学习伙伴”。我在教学中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让学生在课前3分钟用英语讲讲小故事或新闻,或在课尾3分钟尝试总结,在课中让学生主讲,或用其它方式更多地进行角色互动。我还让学生表演剧本,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根据教材当中提供的资料,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角色,参考课文,编辑对话情节,完成情景剧表演。通过设置角色,有效进行了互动,这些互动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 通过小组讨论进行互动

互动教学注重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更让学生学会合作。在实践中,我经常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竞赛、辩论等活动。有时我让4-5名学生自发组成小组,用英语开展辩论赛,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同时在查找资料和讨论的过程中,又充分发挥了小组的互动与合作,让学生在互助互爱的氛围中,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在互动中掌握了知识。

三、 通过设计话题进行互动

在互动教学中,通过设计话题,让话题成为互动的主线,让学生打开“话匣子”,可以更好地实施互动教学。教师在设计话题时,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既和所学的目标语言知识相关联,又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我在讲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Unit 3 This is my sister时,让学生课前准备好家庭照片,在课堂上互相介绍自己的亲人。学生运用新学的语言,进行自由交谈,在话题的谈论中达到交际的目的。

四、 通过设置情景进行互动

在教学中,通过设置引人入胜的情景,让学生在一种情景中学会情景交流,可以较好地进行互动。例如,我在上第三册Unit 13的第51课时,将事先准备的多种品牌的小汽车图片展示给学生,将写好的价格隐藏在图片后,让学生猜价格(英语中大数字的表达法为本单元重点),然后出示一些二手车的图片,给出讨论题目:如果你买车,你宁愿买新车还是二手车,为什么?由学生先自由讨论再表明自己的观点。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已基本了解了本课的内容,于是在进入对话朗读的环节时,他们已能自己猜出其中新短语prefer to ... rather than, as little as, as much as和单词worth的含义,也能熟练使用关于价格的提问和回答的交际用语,从而也达到了本单元的教学目的。这堂课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严密细致的组织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在互动过程中学生也体验到了收获。

第6篇

一、情境法

使用“情境”法的关键在于“巧”和“新”。所谓“巧”,即根据所学内容,抓住关键,巧妙构思,努力使所设的“情境”新颖别致。而所谓“新”,一方面指我们所设置情境的形式别具一格,不落俗套;另一方面指情境内容应尽量是学生所感兴趣的、新近发生的,使学生宛如置身于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会让学生产生一种用英语表达感情的需要。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我们所设的情境感兴趣,学生的参与意识才强。

二、悬念法

设置“悬念”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悬起问题,然后设法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老师在设置“悬念”的时候,应使“悬念”充满诱惑。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思考,主动配合,诱发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课堂结构的优化。

三、幽默法

我们都知道,幽默不但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调节剂的作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轻松愉快,而且具有幽默感的老师和充满幽默感的课堂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不过,上课时老师的幽默不等同于庸俗。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老师应分清他们的界限。

四、电教法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与深入,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较便利地展开感性材料,从而对学生的各种感官进行刺激,使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情感体验中获得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要会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拓展思维空间。

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扩大英语课堂容量,创设学习英语的情境。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应切忌以下几点:避免把英语课变成多媒体课件展示课,力求提高英语课件制作的质量;避免把投影屏幕当成黑板,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其指导作用。

第7篇

关键词: 口语教学 心理语言学 言语生成 辩论赛 公众演说

一、引言

在历史上,马丁・路德・金曾以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唤醒了在种族问题上沉睡的美国民众;在电影中,美国著名影星阿尔・帕奇诺在《女人香》中在短短五分钟的时间里以精湛雄辩的演说折服了整个会场和学校的纪律委员会,挽救了一个受到冤屈的学生的前途;而在学术性辩论赛中,来自复旦大学的两名男辩手以有理有据的几次演说征服了在座的观众和评委,获得了第11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英语辩论赛”总决赛冠军。好的公众演说会在听众中产生强烈的共鸣,能够改变人们看待事物和世界的眼光,甚至能够改变个人和社会的行为方式。

自从2004年以来,笔者有幸受到邀请,每年赴北京参加“外研社杯全国大学英语辩论赛”的评委工作。在这几年中,笔者深深地被一些优秀辩手们折服和打动:他们可以在短短30分钟之内准备好一个临时通知给他们的辩论话题,建设好己方的论点和论据,并且充分预测对方的论点和论据。而这一切的过程都是在没有网络协助、没有电话外援的封闭情况下进行的。尤其是2007年5月初在北京举行的第11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英语辩论赛”的总决赛,正反双方(复旦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就“英语是否要被定为中国的官方语言”这一话题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复旦大学代表队(反方)的两名男辩手以出众的表现征服了观众和评委,捍卫了他们所辩护的信念“英语不应该被定为中国的官方语言”。

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笔者从上述的经历中学到很多。其中,最为直接的收益就是在英语口语教学上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动力。

二、理论综述

无论是辩论,还是公众演说(下文均称为“演讲”)都与人际交往上的言语生成密不可分。根据《心理语言学》对于言语生成的观点,Speech Production is a“process from thought to speech;a far more elusive process,with more human facilities(brain,muscles of articulatory organ,facial expression,body gesture,etc.) are involved;a more difficult subject to study”.(言语生成是一个从思维到言语的转化过程,涉及到人类的大脑、发音肌肉、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等多方面因素,是一个比较困难的研究对象。)Carroll认为,言语生成大体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Conceptualization(概念形成机制),Formulation(形式合成机制),Articulation (发声机制)and Self-monitoring(自我监察机制)。

1.概念形成机制(Conceptualization)是言语形成的第一步,涉及到需要传达的概念。事实上,一旦需要被传达的概念产生了,一个言语语篇就算是有了一个开始(a meaning to be conveyed occurs then the speech starts)。概念的形成是一个成功的言语形成的关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概念或者没有好的概念,将没有言语形成的原料和对象。

2.形式合成机制(Formulation)的过程就是将想要传达的概念以具体的形式予以表现(give a form to the ideas that we want to deliver)。这一过程涉及到对于思路的整理,对于句式、时态、语态、词汇的选取。好马配好鞍,好的概念也需要好的组织和形式来呈现。

3.发声机制 (Articulation)就是将已经存在和生成的概念和形式通过发声系统表达出来,形成言语。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大脑指挥人体的发声器官,同时结合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将已经准备好的信息输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会不断地在执行计划和准备计划之间来回运作,以确保准备好的信息得以传达,并且积极地准备和计划下一秒钟将要输出的言语。(We alternate between planning speech and implementing our plans.)

4.自我监察机制(Self-monitoring)就是讲话者在讲话过程中持续不断地对自己所讲的内容进行监察和评估,在发现任何错误的时候及时进行修正。自我监察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是我们发现失误后,自行打断说话(self-interruption);其次是我们通常说一些表示正在编辑的插入语,可称为编辑语(editing expressions),如:“呃,对不起”,“我的意思是……”;最后是纠正话语(self-repairing)。

三、言语生成理论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1.概念的形成(Conceptualization)

Sue Kay在她的《实用演讲技巧》(Practical Presentations)中提到开始演讲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而作为众多需要准备的事项之一,做记录 (note-taking)是非常重要的。[2]事实上,做记录的过程就是进行一次头脑风暴(brain storm)的过程。在一张空白纸上迅速而且尽可能多地写下所有跟演讲主题有关的字词、短语、句子等,不分前后顺序,不需要任何逻辑关系;然后再系统地整理这些零碎的信息。这事实上就反映了演讲者在这一领域中最大的知识范围和框架。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演讲者形成概念,以顺利地完成言语生成的第一步。

外研社近几年开始在国内推广英美国家的议会制辩论赛制。在议会制辩论赛中,评委们对正反双方评分的时候着重从Matter(内容),Manner(风度)和Method(策略)三个方面去考虑。[3]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Matter(内容,即what you say)。一个好的辩论队伍可以在仅有的30分钟之内准备好攻击性和防御性俱全的即兴演讲,其中很大的功劳要归功于强有力的立论。对于Matter,Sue Kay的概括性说明如下:所谓Matter,包含了实际的材料、论点、推理、举例、案例调查和事实列举、反驳、Point of Information,当然还包括对论题的定义。[4]

除了做记录以外,形成好的概念的另一个途径就是大量地阅读。人类的语言大部分情况下是通过接受外界信息并积累下来的总合,同时加上一些原创性的灵感。本次获得辩论赛冠军的复旦大学的两名辩手平时经常翻阅很多英文读物,例如China Daily,21st Century,Readers’Digest,Times Magazine等。从这样的大量阅读中,他们既获得了大量有时代意义的信息,又增强了他们的英语语感。

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大量地浸泡在英语的环境中:大量地阅读英文读物,大量地收听英文广播,大量地观看英文电影等都将有助于学生们构建宽广的知识框架。

2.形式的合成 (Formulation)

包括Palmer和Michael West在内的国际知名语言教学专家们共同认为词汇对于语言教学非常重要,Coleman Report(第一章)也提到了对于词汇的重视。Palmer与West联手合作,根据词汇出现和使用的频率,提取了大概2000个核心词汇,并且于1953年出版了A General Service List of English Words。该书自出版以来,一直被看作是开发教学材料的标准参考文献。Sue Kay在她的《实用演讲技巧》(Practical Presentations)中也强调了准备一个演讲之前对于词汇的搜集和整理:通过运用词典和头脑风暴尽可能多地搜集与演讲相关的词汇,以备使用。

此外,Palmer还根据他在日本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结论,认为英语的语法对于将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学习者们来说非常重要。 同时,Hornby,Gatenby,以及Wakefield等学者也在各自的著作中强调了英语语法的重要性。[5]他们的理论为TEFL/TESL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多查词典,多做头脑风暴和多监察自己语法的习惯。在课堂上,给大家即兴地出一个演讲题目,留出5-10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使用词典,使用手头的参考资料(包括教科书、报纸、杂志等)尽力去准备。然后,当一名同学在作即兴演讲的时候,鼓励其他的同学仔细聆听,并且积极地指出该同学演讲中出现的词汇和语法错误。即使在没有语言障碍的情况下,学生们都很难对一些时事问题作出深刻地思考和评论,更何况还有词汇和语法上的障碍。

3.发声的过程 (Articulation)

发声的过程就是将思维中已经准备好的言语通过人体的发声器官以声音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个过程涉及到对于发声器官的使用(即嗓音的使用)和肢体语言的使用。

一个人的嗓音是这个人性格的内在部分,因此,不要尝试着去改变自己的嗓音或者假装别人的嗓音。但是,要在作演讲的时候除掉一些不好的习惯(例如每句话后面都说一个OK)。在演讲的时候,尽力身体站直,以保证肺部有畅通的气流进出;在演讲的不同部分,可以使用不同的语调,以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讲话的时候张开嘴,以确保发音清晰――很多的人演讲的时候咕哝着嘴,因此发音不够清晰。Sue Kay认为使用肢体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强调力度或者是为了协助表述。因此,一个呆板木讷的独角戏式的演讲不会赢得听众的共鸣,同样一个过于放松的手叉口袋的演讲又会显得很不专业。

因此,在英语教学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们保持自己原有的嗓音,多多使用不同的语调,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甚至目光交流。避免为了提高自己的语速而牺牲发音的清晰度。宁可语速放慢,也要尽力张开嘴,做到发音清晰。必要的时候,可以尝试着将一个单词按照音节拆分成很多零碎的部分,对每个音节实行夸张的放大,对每个音节的发音都做到准确和清晰到位。

4.自我监察 (Self-monitoring)

自我监察是一个有意识的、自我觉醒的过程,目的是为了确保讲话者知道自己上一秒钟都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从而达到“自知、自省和自制”的效果。

在教学中,应当努力提高学生的“纠错意识”。不但是纠自己的错,也包括纠他人的错。具有很强“纠错意识”的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在逛街时看到街边商铺的中英双语招牌的时候、在聆听他人进行英语演讲的时候都会主动、自觉地去搜寻和发现错误。当然,在自己演讲和写作的时候,更是要有意识地去搜索和发现错误,以便改正。

需要指出的是,没有人不犯错误――即使英语本土国家人士也会在讲话中犯各种错误。因此,不需要求全责备,更不是要通过纠错来进行人身和名誉攻击。应当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四、结论

当前,我国的英语教学仍然面临着“口语难”的处境。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学生却无法通畅地与英语国家人士进行交流,以致于全社会开始对于持有四、六级通过证书的学生采取谨慎保留、甚至怀疑的态度。这个问题亟需英语教育界高度关注,并且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采取措施。言语生成理论可以为英语口语教学的提高带来积极影响。英语口语教学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合理的理论指导和大量的实际操练。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地参加一些能够锻炼自己英语言语能力的活动,例如参加一个小型的英语演讲俱乐部,一个英语辩论协会等,并且不断地使用“概念的形成、形式的合成、发声的过程和自我监察”等步骤指导自己的口语练习。

综上所述,如果能够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积极地应用言语生成理论,提高学生在概念形成、形式合成、发生机制和自我监察机制四个方面的意识,学生的英语口语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David Carroll,Psychology of Language (3rd edition.).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247-279.

[2]Sue Kay,Practical Presentation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134.

[3]http://省略.

第8篇

进入三年级下学期我校一月进行一次大型月考,组内每两周一次小考,讲评课是这一阶段的主要课型之一。因此,上好讲评课对提高英语整体成绩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谈谈笔者上试卷讲评课的一些做法。

考后及时统计分析,做好讲评课的准备工作

试卷的统计与分析,不仅仅是分数的统计与分析,更要对试卷中的正误情况进行统计,哪些题错的较多,哪些题错的较少,对这些要了如指掌。在进行精心统计的基础上,还要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牢固,还是老师没有讲到位等等。只有把握了这些信息,才能有的放矢地上好讲评课。

试卷的讲评要及时,不要拖的时间太长。这是因为刚阅完卷,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心中有数。就学生而言,此时他们对于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还没有淡忘。而且测试后他们不仅急于知道自己的分数,更急于知道正确答案,如果时间过长,教师对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就会逐渐淡忘,学生也就会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讲评课要突出重难点,不能面面俱到

每份试卷都有考点和一定的知识覆盖面,讲评时应把考查的重点、试题所覆盖的主要知识点向学生完整、系统地概述一下,使学生明确考查的目标,知道每道试题应用哪些知识,根据什么方法,解决了哪些问题。讲评过程要始终抓住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问题,把出错的根源挖掘出来,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剖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启发探索准确解题的技巧,讲解答题的基本思路,使学生逐步掌握答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理清思路,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讲评课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切忌“满堂灌”

在评课时应打破“满堂灌”现象,引导学生参与试卷讲评。有的时候,比较典型的题目,可以请解答得比较出色的同学讲一讲他们是如何分析的,为其他同学进行思维示范。

有的时候,可以请出现典型错误的同学谈谈他当时是怎样思考的,了解他们出现错误的原因,其他同学听了有利于纠正自己思维上存在的偏差,老师听了有利于增强以后教学的针对性。有时课堂上还有必要引导学生对认识比较模糊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或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培养思维能力,提高解题经验和技巧。 转贴于

四、讲评课要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种题型,都应有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该学科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因此,讲评课要重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讲评时不能就题论题,而要把题目的知识点向深度和广度上加以引申,使学生能利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这样的讲解才能提高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达到解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同时也有助于克服目前存在的“题海战术”弊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保证讲评课取得最佳效果。

此外,讲评课还要善于拓宽知识思路。为了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每道试题的相关内容,讲评时,教师可以该题为基础,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进行归纳,加大知识摄入量。以短语和惯用法为例,如考题是考“used to do sth”的搭配和用法,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醒学生回忆与其相关的其它搭配的用法,如:be / get used to doing sth, be used to do sth, be used for doing sth, be used as…等等,这种归纳列举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强化做题的实际效果,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课后做好三落实

1. 落实好知识消化

学生试卷中反映的问题大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不大可能一次讲评后学生就完全掌握。因此,每次讲评后,要求学生对错题加以订正,做好记录,建立档案,并注明正确答案及解题思路,以便学生在下次考试前对过去的错题及时复习,不至于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落实好知识巩固

选出试卷中出错率较高的问题和知识点,通过变换角度设计出有一定针对性的巩固练习,有意识地放在下一次考试中,增加知识点的再现率,通过反复强化,巩固讲评效果,以帮助他们真正掌握。

第9篇

(廊坊师范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摘要】集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课外实践和特色评价体系于一身的“多维立体”教学模式在作为英语专业必修课程的《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辨能力,并对其高年级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综合英语;多维立体;自主学习

《综合英语》是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集英语知识教学和英语语言技能训练于一体,既涵盖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知识,又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各种语言技能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其主题涉及方方面面。该课程的教学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更加高效的进行《综合英语》教学,使学生乐于学习、不断提高,成为英语专业教师一直以来所研究的问题。笔者通过参与本校《综合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结合实际教学,与团队其他教师共同摸索出了一套包括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课外实践和特色评价体系的“多维立体”教学模式。在此,对该模式的效果进行简要阐述。

1《综合英语》的教学内容及传统教学模式

本课程为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的核心基础课程,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一门综合性技能课。它将英语基础课程、英语应用技能型课程、语言文化素养类课程、与泛读,听力课程有机地结合,致力于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综合素养。本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语篇学习,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参与课堂的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以获得基本的交际技能,并达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新《大纲》所规定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要求。

本校选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大学英语》(1~4册)作为教科书,通过第一学年(1、2册)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音、语调和朗读技巧。掌握基本的构词法,扩大词汇量。盘活中学所学语法知识。使学生在逐渐适应英语专业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听、说、读的技能。同时,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第二学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第二学年(3、4册)的教学,使学生词汇量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掌握较为全面的语法知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熟悉英语的记叙文和议论文的结构、特点,并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掌握基本的读、写、译技能,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为高年级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直以来,《综合英语》教学困扰英语专业教师的一大难题。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导,采取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最终上演一场教师分析文章、解释词汇的独角戏,而学生真正掌握吸收多少知识,自身提高幅度的大小,仅仅取决于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

2“多维立体”教学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根据多年的《综合英语》教学经验,结合本校英语专业学生特点及学时安排,我团队教师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多维立体”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建构主义”作为理论依据,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认知和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只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有效地安排、组织、协作也是建构主义教学的关键性因素。正如Schmucks(1997)曾指出,建构主义学习设计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分组以及如何帮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多维立体”教学模式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2.1课内教学模块

课堂教学围绕语言基础知识传授和语言技能训练两个主题开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角色演绎、小组讨论、辩论、阅读、写作模式等方法进行教学,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积极性。主要教学方法有:

1)演绎法:适用于难度大、文化背景陌生的课文,教师先讲授相关知识,或激活相关知识,然后层层引导、讲解。

2)角色扮演式:适用于低年级学生以及难度适中并富有戏剧性的课文。通过让学生演戏的形式,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

3)讨论式:根据课文内容,教师提出讨论题目,分组讨论分析,之后集中阐述,让学生充分陈述各种观点,教师点评、总结重点。

4)辩论式:适用于论说文、辩论文以及有争议话题的课文内容。事先布置学生熟读课文,全班分正反两方,在课堂内进行辩论:由陈述观点、自由辩论、总结三部分组成;辩论结束后老师给予点评并总结要点。

5)阅读/写作模式:通过分析课文语篇结构、用词特点等,传授相应的写作、翻译技巧与方法。

2.2自主学习辅助模块

充实网络资源信息,如课件、习题、教师讲课录像资料等,为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提供较好的条件。推行导师负责制(Office hour),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供一对一辅导,尊重个体差异,力求兼顾学生专业发展与个性发展。

2.3课外实践模块

增加以课本主题为主的演讲比赛、朗诵比赛以及短剧表演等实践活动。

2.4评价体系

为了对课内教学、网络自主学习和课外实践进行及时的反思和调整,建立了全面的评价系统。总结性评价占期末总成绩的60%,形成性评价占40%。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课内外表现实施检测,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平时表现进行反思。

3“多维立体”教学模式的效果

3.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通过上述课内、课外教学模块的推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得到均衡发展并为高年级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的复习预习一改往日查单词、背单词的模式,而是有针对性的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知识的补充。在掌握词汇方面,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而是通过课上学习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通过大量的阅读提升写作、翻译技巧,真正做到听、说、读、写、译相辅相成,各项技能全面的提高。

3.2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思辨能力的是英语教学《大纲》总对学生提出的又一项重要的要求,通过谈论、辩论、演讲等方式,学生的思辨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主要表现在:近几届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中,学生均取得可喜成绩,在2011、2012和2013年的比赛中分别有两名同学获得一等奖,多人分获二、三等奖;在2010~2013年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技能大赛中,我院共有十余人次获得一等奖,多人分获二、三等奖;此外,通过近几年“多维立体”教学模式的应用和完善,我专业学生的专业四级通过率平均为67.8%,高出全国同类院校17个百分点,而且突破了数年专业四级无优秀等次的局面,有七名同学达到优秀等次。同时,学生们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种相关比赛,均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3.3对后续课程产生的积极影响

学生一、二年级所打下扎实的语言、文化功底,对高年级的许多专业课程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一方面,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词汇基础和语言知识;另一方面,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如《英美文学》课程词汇量大,且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非常高,而学生们通过一、二年级《综合英语》课程的训练,能够轻松地应对解决。再比如《英语教学法》课程中的实践环节,有了一、二年级各种小组展示的基础,学生走上讲台已是驾轻就熟的表演了。

第10篇

关键词:多媒体;法律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2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一、引言

传统的法律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课堂上的唯一信息源,学生只是被动的信息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限制,语言练习的机会很少,难以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从而学生种受压抑的学习氛围,势必在心理上产生障碍而影响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运用所学知识在不同场合下对不同对象进行有效地交际。法律英语教学是一门,为了克服传统法律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就必须采用一种新的模式来代替它。根据认知主义论,语言学习的立体输入强于单一的视觉或者听觉的输入,教师在正常的语言教学中部分地采用多演示语言现象,尤其是采用图、文、声、像多媒体立体语言教学,其优势比较明显,它具有形象化化、生动化的特点,有利于语言教学的多方位立体输入、突出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力。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多媒体技术在法律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有其显著的优越性:多媒体可以将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一体,充分调动多种感官的处理功能,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数据和内容用形象化的、动态的方式加,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同时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大量的英语素材,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提的学习材料,从而有利于因材施教,为他们提供充分的练习机会,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多媒体运用,优化了教学方法,教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这种交互式教学方法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方便,使精讲、多反馈相结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水平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进行学习和练习,从于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能力。

自20世纪70年代交际法奠定其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关于第二语言习得(SLA)的研究在20世纪80以蓬勃发展以后,对“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研究也随之在更广阔的范围铺开。美国心理学家ner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他认为,“学习是学生积极的创造性活动语学习是与学习者个人不懈努力和不断实践分不开的,而且主要依赖于学习者的主观努力。正如科:“有效的语言教学过程,不应阻碍学习,而应有助于并促进学习。不能让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也就是说,我们教的是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人,而不是教科书。他明了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以学生为中心”应该成为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习者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建构主义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把“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作为学习的四大要素。强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者真正进入教学的真实情境,通过学习者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索与分析研究,提出问题和设想验证,发现规律以及对某些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强调组织学习者运用语言和文字向行表述,让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从而实现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对容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和掌握。以学生为中心的法律英语教学模式,正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交际教学法,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熟练运用语言的目的。

三、多媒体在法律英语教学实中的运用

法律英语课程的涵盖面非常广,既要介绍英美法律制度和法院系统,又要涉及各部门法,如宪法、刑法、、合同法、侵权法、财产法等。在讲解介绍法律制度的同时,结合英美法系所具有的判例法特征,一起分析案例,并配以相关视频教学,可以使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法律英语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效地掌握法律英语。

(一)老师的课前准备

为了在法律英语教学中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教师和学生要完成各自应承担的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充两个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通过课件提前将上课所要涉及的法律制度、原理做简单介绍,告诉学生该单元的学习目标,指出该单元的学习重点与难点,使学生从学习过程的开楚地知道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应掌握的知识点。同时提供相关英美影视作品给学生下载,并指出重内容和相关讨论题目;要求学生课下首先应将本课所涉及的词汇及法律原理领会掌握,其次观看老视频材料,并按照老师要求分组完成相关资料搜集和给定讨论题目的准备工作。

(二)课堂中多媒体资源的使用

在多媒体资源中,视频资料包括法律英文电影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资料,也是最能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律制度、程序的资料。教师要充分备课,结合法律英语的教学主题,挑选出适合学生观看的法律英资料;视频资料挑选完毕之后,教师课前必须将视频先观看一遍或几遍,并有目的地去备课,对资现的涉及法律英语的人物称谓(如法官、检察官或律师等的不同词汇表达方法)、故事梗概(案情、精彩对白(法庭上律师的辩护词)、部分词汇短语(法律英语专门术语)等,都是教师必须熟悉,并在课堂上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中适时地使用暂停键,提醒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注意。同时要提出观看过程中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看,以求提高观看效果。

例如在法律英语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美国的法学院的招生过程和法律课堂教学过程,老师在进行该讲授的中可穿插放映美国视频资料《律政俏佳人》的片段,让学生对美国法学院的入学考试(LSAT国法学院的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美国法学院的诊所教育(Legal Clinical Education)生的实习(Internship)等内容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了解,要求学生就中美两国的法学教育做出自己和评价;在讲授陪英美的陪审团制度时,可以让学生观看美国影片《金牌律师》的有关片段,使同陪审团成员的挑选、陪审团的职责范围、陪审团的工作、法官对陪审团的指导以及陪审团的裁决等清晰的认识,并比较与中国的陪审员制度的不同:在学习到劳动就业歧视等方面的内容的时候,可学们放映《费城故事》的有关片段,使同学们对民事审判的听审过程加以熟悉,了解英美法国家的理过程,观察双方律师如何进行案情陈述、法庭辩论、证据提交以及如何做出结案陈词等。同步调的视觉、听觉和想像力,取得直观、生动和深刻的效果,使得学生在观赏法律英语视频资料的过程临其境之感。例如在学习陪审团制度的时候可以提供学生课下观看影片失控陪审团(Run Away y),同时要求学生准备课堂讨论题目,陪审团制度下法官的作用与我国审判制度下法官的作用有何不在轻松愉快的影视观看中,枯燥晦涩的法律原理变得直观容易理解,平时难得一见的英语单词也变得活生。学生刚刚学过的单词和法律原则在影片中得到了体现,在看懂视频资料的同时提高了学生法律英的信心。英美法律制度不再遥不可及,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可供选用的影视作品主要有法律与1~18季)、波士顿律师(1~4季)、律政狂鲨(1~2季)、金牌律师以及坎特伯雷法则等律政题材的电和其他相关视频资料。以上剧集的共同特点是与现实联系紧密、题材广泛、观赏性很强、经久不衰重要的是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相关视频材料,由于情节性很强,学生会情不自禁观看下去,并愿意反复观看。这样,学生的法律英语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很大提高。

(三)学生的参与

学生在观看原版视频资料的过程中,要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去看,观察故事中的人物,注意人物使用的对考片中的法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在观看完视频资料之后,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回答问题等任务。如在观赏视频资料《金牌律师》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写出案情摘要和评述等,也可以将学若干小组;分别就控辩双方提供的证据加以列举并做出分析和评价;或让学生就同一案例的同一问此陈述自己的见解,发现对方的矛盾,以便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谋求最佳的解决对策,从而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训练其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性。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某一案件中的各个角色(双方的律师、检察官或法官等),处理案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达能力。

由于英美法的判例法传统,学习法律英语离不开判例的学习,案例教学法通过给学生提供分析和解决实际题的模拟实战机会,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和思辨能力。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优势,通过丰富的音频、案例的种种细节详细地展示出来,更有助于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案例学习的目的是要找到解决法律最佳方案,学生为了解决问题,需要像真正的法律从业者那样认真分析案由、找到法律上的切入点量的法规和判例资料中搜索出相关的法规、判例,分析比较其效力的范围和大小后,确定最终适用,作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有机会以控、辩、审三方的角色体验诉讼程序和法律得到充分职业化的思维和技能训练。通过案例教学,不但能使学生掌握英美法律知识,而且能学以在充分理解、领会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的同时,使学生提高英语的实际使用能力。由于以上活动都英语进行,学生应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Swain(1993)发现学习者在说或写目,如果有来自外部的压力,迫使他们将要输出的语言进行句法加工。这样的语言输出才更加准确、当和更加完整。外语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对目的语作出各种假设的过程,而说、写目的语是检测假设方式。根据交谈对象的反馈,学习者会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辅助法律英语的教学,调整了学生的学习心态,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课余利用率,将各种知识、活动“真实地”显现出来,既生动又具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学习主动性,使枯燥乏味的法律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中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有足够多的机会积极地参加语言实践活动,满足其表现欲,使其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胡隆.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黄若妤.建构主义与多媒体外语教学模式[J].外语电化,2000,(6).

[3]李萌涛.多媒体投影英语课堂教学初探[J].外语界,2001,(3).

[4]李萍.语言输出假设研究二十年:回顾与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7).

[5]李世令,刘亚非.浅谈英美原版视频资料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J].山东外语教学,2007,(3).

第11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分析化学;小组讨论式教学;双语教学;卓越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3-0086-02

双语教学模式是在课程教学中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方法,如在教材选用、讲授、考核评定等教学环节中采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所进行的教学。[1]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各领域需要既熟悉专业技能,又有较好英语表达能力的人才。随着中外教育交流的日益频繁和教育国际化趋势的逐渐增强,英语教学之外的专业英语交流及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汉、英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受到普遍关注。很多高校进行了双语教学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示范效果。近年来随着各层次双语教学在我国的推行,如何将专业学习、英语学习与人才培养有机、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个重点。[2]

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就是将学生按一定方式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和课外讨论,充分利用教学中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兴趣学习,强调团体协作,共同达成教学目标。这是目前许多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成效的教学理论与方法。[3]

“分析化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等化学类专业的必修学科基础课程,在工科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化学化工工程技术人才。[4]目前中外教育交流日益频繁,“分析化学”课程的多名教师均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如留学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国,亲身体验了海外的高等教育模式。为了适应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本文结合地方高校教学特点,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分析化学”小组讨论式双语教学改革,将课内与课外、科学与人文、教学与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

一、小组讨论式双语教学模式组织形式

1.授课初期准备

因为学校留学工作的推动,“分析化学”课程已具备教学改革的基本师资条件。在教材选择方面,除积极引进国外优秀教材外,教师还自己查阅文献,准备丰富的素材,甚至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如Nature、Science等发表的研究论文也在选择之列。同时也配备了相应的中文《分析化学》本科教材,以方便中英对比。

2.小组讨论模式

双语教学开始期间,以选修此课的大学生作为试点,并将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按兴趣爱好、性别和宿舍等均衡分组,每组4~6人,每组设一名组长,以同届中文教学班的学生作为对照。在课堂教学中,除了采取教师主体授课、讲解的方式外,主要采用小组讨论学习的教学方式,分为课堂讨论和课外讨论(作业)两部分。

(1)课堂内讨论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示例教学和其他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重点与难点,还需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3]每次新课后都留有小组讨论的主题或任务,主要针对课堂所学内容或相关知识点,在小组长的带动下,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主题问题用英语进行讨论,讨论后形成共识,最后选择一名代表用英语回答问题并进行归纳总结。如教师讲到电化学传感膜的制备与修饰方法时,可提问:如何将石墨烯材料修饰到电极表面,制作基于石墨烯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每个学生将根据所学知识,互相讨论和补充,巩固和了解一些电极的制备方法。另外,在此节教学内容中,教师还需另外查阅相关的电化学研究现况以及相应科学名人等,在课堂上为学生风趣地讲解科学人文,以激发学生追求科学,崇尚卓越的良好情操。[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注意将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要求学生尽量用英语讨论和汇报,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从多方位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在知识运用中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到的东西掌握的也更牢固。

(2)课外讨论教学。课外讨论相当于课外作业。一般由教师根据所学内容或相关热点问题拟定题目,或者由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选题目,在课外广泛查阅文献,在宿舍或食堂饭桌等地进行小组讨论后形成文字材料,再推选1名代表做成PPT文件,在课堂上用英语讲解,同组其他同学可做即时补充,形成团队效应。其他组同学尽量用英语简单提问,英语词汇不够时,可以用中文展开讨论或辩论。例如布置课外讨论题“雾霾的分布特征及危害?”结合热点问题,让学生查阅文献,先分组讨论形成结论,再在课堂上讲解和展开辩论。每完成一个主题问题,教师都将根据各小组同学发言情况进行评述,必要时对主题问题进行补充或进一步深化阐述。这种讨论授课方式促使学生课外查阅大量文献,增大了阅读量和知识面,不仅使他们更深刻了解雾霾的分布特征及危害,热心关注身边环境,同时对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写作、沟通能力也大有裨益。

3.科学考核

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出发点,注重能力的形成过程,所以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动机有强烈的激励与导向作用,因此考核方式必须与其适应。[3]鉴于此,建立了以下综合评价考核模式:以课堂讨论、课外主题查阅报告、小组评价等为主体的平时考核(30%),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30%)的评定以小组为单位,即学生的成绩不仅只是单独个人的表现,还根据小组的共同表现来决定。平时成绩考核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课堂内表现,包括学生参与的课堂问题回答和准备情况。二是课外主题的分组讨论学习,以小组整体完成专题情况和个人对小组的贡献为考核依据,考察其对所选课题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组内成员间的团队协作情况。三是对组内每个成员都要进行考核评价,包括成员间互评以及个人表现评价,即小组成员在学习讨论过程中展示出来的对问题的总结、理解和表述能力。期末考核即学生参加的由试卷分决定的期末理论统一考试部分。

二、小组讨论式双语教学模式的效果及意义

通过在地方高校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双语教学模式,将课堂内外、科学与人文、教学与研究充分结合,建立了一支以留学归国人员为主体、受学生欢迎、稳定而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另外,本课程组以教学内容和教材为中心,在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绿色微型实验化学等方面行了多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课程建设,深化了“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为评价效果,学工部辅导员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选修此课的校内大学生(2011~2013级)评价经过教学改革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知识丰富、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与人文结合、课堂互动多,学生获得的知识面广,学得扎实,英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该结果充分说明小组讨论式双语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良好。

以近三年选修此课程教学改革班的大学生与其他中文传统授课模式班的学生对比为例,选修双语教学改革班的大学生外文文献阅读能力普遍增强,团队协作、表达和沟通能力较好,有很多大学生还被推选为学生会干部。学工部辅导员教师对选修了“分析化学”小组讨论式双语教学改革班的学生印象非常好,认为他们肯吃苦,善表达,沟通能力强,做学生会工作能让人放心。

将小组讨论式教学法用于双语教学中,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单维交流,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只是被动接收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出来,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写作的能力也得以显著提高。另外,实施小组式讨论双语教学模式,也有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从一个传统理论的灌输者转变成了一个理性的倾听者、分析者、引导者,教师从学生不同角度的阐述和分析中得到了启发,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综上所述,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双语教学模式,可使学生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英语表达、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训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高素质的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工程师打下了良好的分析化学理论基础。

三、小组讨论式双语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小组讨论式双语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中的新鲜事物,教师教学准备工作量很大,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学生的阅读量和英语要求也比较高,因此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他的一些相关问题也需要注意。[6]如:一是讨论题材设置要合理。如“分析化学”课程中可选择“食品添加剂”“湘江衡阳段核素或重金属污染物”等物质的检测方法作为讨论内容,以及选择一些热点、前沿的研究课题作为讨论主题,将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二是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三是需要包容多样性讨论结果。四是要注意与其他教学模式相结合。如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多媒体示例教学等,更加合理有效地将“分析化学”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五是要加强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价和信息反馈等。

四、总结与展望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双语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完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英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邓健,刘慧玲,魏传晚.普通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南华大学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的个案研究[J].广东化工,2012,39(4):217-218.

[2]王擎.多维互动式:大学生金融双语教学模式探索[J].学位与大学生教育,2006,(7):60-64.

[3]张蓉,左晓园.试论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01(1):161-163.

[4]蔡恒玲,龙双涟.“卓越工程师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2):11-13.

第12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建构主义; 视听说课程; 课堂讨论; 教师职能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2)02-0106-03

视听说课程是为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大二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目的是通过直观可视性、形体语言、行为动作以及逼真活动的人物影像,多维度地去了解学习和研究西方语言与文化[1]。针对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语言环境的现状,把原版电影情景教引入课堂学,真实而立体地展现所学语言的背景和使用环境,让学生接触到大量形象生动、标准地道的生活和社会交际语言,听到英美人士地道的语言和纯正的语音语调,有助于学生英语口语、听力、写作等能力的锻炼和提高[2]。

然而,现阶段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只对影片欣赏的环节感兴趣,只关注电影情节本身,却对影片中的语言表达,文化历史等内容漠不关心,对影片欣赏后的相关口语练习更是缺乏动力和兴趣。因此,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视听说课程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要改变目前的这种教学现状,使学生真正达到“看电影,学英语”的目的,首先在教学法上,必需要改变传统的注重课本知识和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演绎法。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把他们的兴趣转移到语言学习和口语交流中来。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恰好可以有效的解决这样的问题。

一、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近年来比较有影响力的一种外语教学法。任务型教学视任务为教学法焦点的核心,视学习过程为与课程目标密切联系并服务于课程目标的任务。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真正的语言,又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发展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3]。任务型教学法把语言学习和信息获取变为“任务”交给学生,将课堂演变为一种真实的场景,肩负任务的学生在这种场景中为达到某一目标进行交流,解决问题,统一认识,增长知识。这完全符合教学大纲“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句子水平上的语言训练,还要逐步发展在语篇水平上进行的交际能力”目标[4]。任务型课堂模式使学生除了关心自己所说的句子是否正确外,更多的重视如何以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来完成任务,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习者提供了自我评价的标准,良好的完成结果使其产生成就感。这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其哲学心理学的依据是当前流行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建构主义主张要通过互动与合作建构知识,特别强调要通过社会的互动和合作学习,认为孤立的学习不能导致知识的增长,学习只有通过与周围的人进行互动、与同伴合作才能激活各种内在的因素。以建构主义为理念的教学应为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参与真实自然和有交际意义的活动,由他们去寻找知识,提出问题,构建自己的模式、概念和策略 [5]。因此在任务型教学法的指导下,课堂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学习者在那里参与活动、构建语篇和进行反思。

二、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中的应用

根据任务型教学法,在视听说课程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展开活动,尽力营造有利于交际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而教师的任务仅限于组织和引导学生的课堂活动,确保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并有足够的练习机会。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参与。

为了使任务型教学法可以切实有效的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来,笔者在分析总结了视听说课程的特点后,在为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10级1-4班118名学生开设这一课程时,将“任务”转化成围绕影片进行的课堂讨论。即,师生问答,小组讨论,辩论比赛和角色扮演四个部分。

首先,在开始讨论之前,要求学生带着任务认真欣赏影片。在影片的放映方式上,要根据影片的内容合理的采用形式多样的放映方式。既可以整体放映又可以局部放映。但由于时间的限制,不能完整地呈现全部内容,因此对影片的次要部分可以用听力或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进行简介,让学生对此部分内容有着总体的了解,而把重点放在影片的主要部分。在放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每人准备电影笔记簿,把影片中发现的关键词和剧中人物的名言妙语记录下来。

影片放映环节,即为“视听”的过程,而视听说课程的重点应放在“说”之上。视听是说的前奏,又是说的基础,为说的环节提供了素材,创造了语境。因此,视听的过程可以说是准备阶段,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应在“说”的部分集中体现。

第一阶段是师生问答,学生可就记录下来的难点词汇,口语表达,文化背景等进行提问,既可以由教师解答,也可由班级其他同学解答。如果教师认为影片中有需要特别讲解的片段,或背景知识等,也可以在这个环节中稍作交待。

第二阶段是小组讨论,全班被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5人。先由任课教师提出若干个问题,每个小组选取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并向全班汇报。在任一小组汇报过程中,其余组可针对汇报的讨论结果提问。某一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有多种。问题主要涉及到影片所剖析的社会现象或某个主要人物的人物性格等。这部分讨论学生是主体,教师则要在讨论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总结。

第三阶段为辩论比赛,在前面讨论的基础上确定辩论题目,学生抽签决定自己是哪一种观点的持有者,然后进行辩论,这一环节与前两个阶段可分开在不同的学时进行。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时间在课外阅读一些相关材料,有充分的准备,辩论效果会更好。这种形式使学生无论持正方观点还是反方观点,都不仅在知识面上得到了扩展,还理清了思绪,更加深入的认识到了影片的思想内容,锻炼了口才和交际能力。

最后一个阶段是角色表演。学生就某个故事情节进行模仿或改编,也可将影片的结局放在这一环节后播放,让学生自己根据前面的情节,及自己对影片的理解,来构想出结局并用角色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

在任务型教学法的指导下,课堂变成一个真实的场景。学生通过完成以上四个阶段的任务,交流互动,达到学习语言,获得信息,提高交际能力的目的。

三、 任务型教学法对视听说课程的意义

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到视听说课程的教学之中,在经历了一个学期的实践之后,笔者发现与过去采用传统的教学法相比,任务型教学法可以使得视听说课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1)任务型教学法将课堂变为场景,将学习过程转化为任务的完成过程。学生在欣赏影片时,在电影情景和学习任务相结合,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从电影情节上转移到任务完成上来。学生不再把欣赏电影情节当成课程的重点,而是把影片视为任务完成的基础;2)在以往的教学中,视听说课程最大的问题在于学生对“说”的环节缺乏兴趣。而采用了任务型教学法,学生在带着任务欣赏完影片之后,对任务的完成产生了极大的渴望。他们表现出想要通过交流来表达出自己思想认识的欲望。因此在不知不觉中,由以前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3)课堂上,学生在由任务营造的情境中进行自觉的交流,他们更加注重交流的效果,和任务的完成,而不是只关注语言结构本身,从而锻炼了学生解决现实交际困难的能力。更符合开设视听说课程的初衷。

因此,任务型教学法对于视听说课程的开展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任务型教学法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采用分配各种各样任务的形式,使学生在某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和氛围中以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在交流中注重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上,以运用语言和完成任务为最终目标。以任务贯穿视听说课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学习目标,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逐渐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在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创造性地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知识,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

其次, 传统教学法特别重视语言结构,教师常采用分析和翻译的方式,对影片中的一些语言表达进行讲解。教师在课堂上是主体,学生只在课堂气氛内学习。而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是激发学生用一种崭新的方式抓住影片的思想中心和语言要点;提供机会训练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学生变成了课堂上的主体,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学生面对各种情况,在一种模拟的真实社会环境下学习,欣赏影片的目的在于抓住信息,扩大视野,激活思维和改进交流。

最后,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教师职能的转变。在任务型教学法下,课堂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变成了学生百家争鸣的局面。教师由传统的课堂主导者的角色,转变为任务的发起者和讨论的组织者。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不做过多的干涉,只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和点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有能力驾驭课堂这个模拟真实的社会场景,能够及时而准确的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指导,从而确保任务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自由、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创造展示和发挥自主学习能力的充足空间,创设多层次的任务目标,进而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6]。

四、结语

在视听说课程中使用任务型教学法,使传统的课堂变成一个模拟真实的社会场景,学生在其中,以影片的内容为基础,通过完成不同的任务,最终达到丰富语言,扩展知识,锻炼口语表达,提高交际能力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在视听说课程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不代表排斥其他一切教学法。如传统的演绎教学法就可以在“师生问答”的环节中适当使用。对于影片对白中精彩的语言形式,和文化背景等内容,即使没有学生提问,教师也应当进行适当的讲解。再如差异教学法,在“角色表演”中就可以体现。这一环节可以不要求全班参加,只需一些志愿者,在熟悉电影情节后临时编一些台词进行表演,对某个情节或影片的结尾进行改变,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这样做的目的主要为了尊重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将差异教学的理念贯彻到任务型教学法指导下的视听说课程的教学中来。

参考文献:

[1]张军.西方影视艺术与英语教学的多维度发展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 (11):209-210.

[2]陈渝.原版电影与英语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5 (1):123-124.

[3]Douglas Brown H.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4]翟颖璐.任务教学法在英语专业泛读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4):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