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36: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观暖春有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暖春》是一个平凡、朴实而又感人的故事。看完后,使我不禁陷入沉思……
童年是人生中最快乐、最美好的时光,我们这一代少年儿童更是那么的幸福,吃着营养食品,穿着高档服装,玩着电子玩具,天天沐浴在父母的关爱中。
可《暖春》中那个可怜的小花的童年呢?她是一个孤儿,和收养她的爷爷一起生活。勤劳的爷爷每天出去干活,而听话懂事的小花也没有闲着,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活。虽然这样,家里婶娘还三番五次地要把小花送给他人,每次小花都是侥幸逃脱。依稀记得那感人的一幕:小花独自在家的小院内干活。突然,听到厨房传来碗被打破的声音,小花毫不犹豫地跑进了房内。一看,婶娘坐在地上,脚已被热水烫得红肿。小花急忙忙去扶受伤的婶娘,可婶娘却不领情,用力地把小花推到一边。小花摔倒在地,地上的碎碗片划破了她的手,鲜红的血流了出来。可她却一点也没喊疼,也没有惯婶娘,反而跑到邻居胖大婶家,找人来帮忙。虽然婶娘百般虐待她,但小花却从没有恨过婶娘,仍一如既往地用真诚的心去对待婶娘,从中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小花是多么善良纯朴啊!
当大家的泪水还未擦干,银幕上又出现了一个感人镜头: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傍晚,狂风怒号,瘦小的小花手持一张窄小的塑料片,在泥泞的山坡上找寻爷爷。她大声呼喊着,奔跑着。这时,大雨倾盆,而她的爷爷身背一大捆柳条正蹒跚地走着,突然一个趔趄,跌到在山坡上,昏了过去。小花看到了昏倒在地的爷爷,悲痛欲绝。为了供小花读书,爷爷不顾自己年老体弱,每天上山砍柳条,然后编竹篮。爷爷由于疲劳过度,终于在风雨交加中昏倒了。看到这里,我禁不住哭起来:多可怜的小花,多可敬的爷爷!
小花失去了亲人的爱,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多么大的创伤呀!她过早地尝到了人间生离死别、人情冷暖的痛苦。而我呢?从小就生活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中,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简直无法想像如果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我怎么生活呢?自以为亲人爱我是理所当然,从没想过怎能样去体贴别人。有时还对身边的人发脾气,故意惹他们生气。现在,我才真正认识到家人爱的伟大,应该好好珍惜亲人对我那份深深的爱。
电影中有太多感人的镜头,幕幕都让我记在心头。晴朗的一天,懂事的小花正在院子里全神贯注地掰玉米。这时一向对她冷漠的叔叔推着一辆自行车向家里走来,看见小花正在专注地掰玉米,笑了笑,亲切地说:“小花,别干活了,出去玩玩吧!”小花听了,竟然激动万分,向正在田间干活的爷爷疾奔而去,想把叔叔对她笑了、对她说话的事告诉爷爷。也许太高兴了,也许太兴奋了,也许山路太崎岖了,她一不留神,摔倒在地,顿时手上鲜血直流,她却全然不顾,继续往前奔去……啊,一句在我们听来非常普通的问候语,在小花心里却像天大的喜讯!我不由地想到了我,小花失去了亲人的爱,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多么大的创伤呀!她过早地尝到了人间生离死别、人情冷暖的痛苦。而我呢?从小就生活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中,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简直无法想像如果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我怎么生活呢?自以为亲人爱我是理所当然,从没想过怎能样去体贴别人。我跟小花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啊。不知不觉,我泪流满面。是啊,我要珍惜父母给予的爱,要珍惜同学之情!
温暖的春天,不常在;可是,温暖的春天是否在人们的心中荡漾呢?
《暖春》,顾名思义,令人回味深长;看完之后,震撼人心,催人泪下……
善良,真诚是做人的美德,是我们做学子的追求和衡量我们道德规范的标准之一。今天,老师在课上放了一部电影《暖春》。剧中的主人公小花是一个孤儿,由于饥饿与劳累,而倒在了芍药村的村口。村长问谁想认着孩子?大家推三阻四,都不肯认养。只有一位好心的爷爷把小花带回了家。
爷爷很喜欢小花,小花也很爱爷爷。他俩一起下地,砍柴,做饭,快快乐乐地生活着。可小花的叔叔,婶娘却十分讨厌她,甚至千方百计地想把她骗走,可小花却从来不恨他们。有一次,小花把亲手做的热乎乎的贴饼子和邻居送的大米都绐了叔叔和婶娘,还笑着说:“叔叔,婶娘,这是我做的贴饼子,送给你们。”看着她那真诚的样子,他们的内心感动了。无意间,叔叔对小花说话了,小花竟立刻放下手中的活,用极快的速度跑到爷爷的田里,把这好消息告诉了他。爷爷看着她那双血肉模糊的手,感动的哭了……后来,爷爷砍柳枝供小花上学,而小花也不负众望,经过几年的学习,她终于成为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看到这里,我不禁流下了眼泪。心想:一个人的内心不去记恨,拥有的是更多的爱与理解还有宽容,不断追求真善美,刻苦学习,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小花就是这么一个人,一个善良的人。这真应了一句老话:“不吃过苦,哪会有成功”?是的,小花吃了无数苦,才会有今天的成功。所以我们要学小花做一个善良的人!牢记:善良是金!
一、摸清底子、健全档案,增强关爱工作的针对性
有的放矢,才会有所获。各班主任要在学校领导统一部署下,对班级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在校表现和思想状况,实施有针对性的帮扶和教育。
二、加强交流,增强“留守”学生教育合力
学校要实行教师与家长的定期交流制度,详细登记与留守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年老或文化较低的监护人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孩子。同时还必须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学放学这些有利时间段,争取机会与留守儿童的父母直接对话,互通信息,或利用电话访问的形式及时通报孩子在校时段内的学习生活情况,达到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目的。
三、用爱心弥补残缺的亲情,感化脆弱的心灵
“爱是教育的基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缺少关爱,长期处于思想与情感的“孤城堡”中,对他们而言,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应把爱放在教育的中心位置,与他们交朋友,多关心、多爱护、多照顾、多理解、多鼓励。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欣喜的眼光、微笑的脸庞、赞赏的语言去肯定他们,使他们获取进取的动力。在生活上,多提供帮助,在心理上,多留心观察,多渠道沟通,在学习上,多方法指导,在安全上,常提醒,在交往处事上,多鼓励让他们融入集体中,减少其心灵上的孤独寂寞感,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学校要建立师生帮扶制度,学期初给每位教职工确立帮扶对象,定期组织开展关爱帮扶,具体内容为每周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与“留守儿童”所在班级的班主任联系一次,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每年陪“留守儿童”欢度一次“六一”儿童节,让他们感受浓浓的温情与关爱,享受“家”的温馨,这样就会视教师为最亲密最信任的朋友,父母情感的同化,逐步成为他们生活的知情人、情感的贴心人、学习的领路人和成长的呵护人,引导关爱他们健康全面成长。
四、加强心理健康辅导,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
“留守儿童”远离父母,他们最欠缺的是亲情,学校要努力给孩子们在校园乃至社会营造一种温馨和谐、乐观向上、广泛关注“留守儿童”成长的氛围,开展校园广播站“留守学生风采”专栏,并定期或不定期展示“留守学生”学习生活风趣。安排专职或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学生心理上的困惑和成长中的烦恼,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和知识讲座,针对儿童存在的内心孤独、自卑、失落或偏激思想及心理现象进行及时指导。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加强教育效果,组织留守儿童坚持写日记,倾诉内心愿望和想法,定期检查和抽查,对共性心理问题强化指导。逐步消除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想障碍,从而走进学生心中,与他们真诚的对话、进行情感交流。形成健康的思想和心理素质。
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
“家”的温馨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心灵的港湾。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家,教师就是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经常开展一些富有特色的人文关爱活动,让他们时刻都能感受到集体的关怀和温暖。一是开展班团队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主人翁意识,在活动中有意让他们担任重要角色,使他们深有感触,早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二是组织观看成长励志题材的进步影片或资料展,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意识,影片中进步人物树立的榜样,如:《妈妈再爱我一次》中纯真的亲情、雷锋的大公无私、《暖春》中所透射出无私的爱及自立自强的小姑娘,犹如—盏明亮的航灯,指引着孩子们前行的方向。学校大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广泛开展春季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诗歌朗诵比赛、主题演讲大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留守儿童主动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引导学生互助互爱,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他们的“温馨之家”。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说”出来。
命题应贴近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有话可说。
“言为心声”,作文写的应是心声,是作者的真情实感。命题应贴近他们的生活,引导他们写熟识的、理解的,写对他们有触动的,为他们喜爱的,感兴趣的人和事、物和景,抒发他们的真情实感。这样他们一定会感到有话可说,也一定乐于去写。如果我们硬让没进过城的农村孩子去写“城市的霓虹灯”,让没有去过农村的孩子写“乡村的秋”,他们怎么能写得出呢?农村孩子写不出都市的现代气息,城里的孩子也很难体会到农家秋收的喜悦。
诱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他们有话想说。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在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诉的情况下,我们应诱导他们把话说出来、把情诉出来。凡是学生有兴趣的、感触深的,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只有当学生情绪高涨能有倾吐的欲望,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才能写出好文章来。
生活是真实的,作文也应当是真实的,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尽可能地营造“说真话”、“诉真情”的氛围,强调让他们想什么说什么,是什么说什么,说出真实的感受,说出真实的自己。如上次(学校组织)同学看了电影《暖春》之后,感触很深。回校后笔者不直接布置作文《观有感》,而是让同学们先说出他们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可以是简短的几句话,说出内心最想说的话。结果同学们纷纷登台,有的同学说到动情处还流了泪。听着他们由衷的话语,感人的言词,同学们不由鼓起掌来,课堂气氛空前活跃。这样他们在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中,提高了思维能力和表达的水平。这次的作文同学们无一例外地都交了,有几个平时最怕写作文的同学还写得相当出色、相当感人。为什么?因为他们有情要诉,不吐不快。
正确评价,适时鼓励,让学生有话敢说。
学生有时有了表达的欲望,可又怕自己说不好被人取笑,因此不敢发言,所以老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增加他们的信心。
学生有自己的想法,甚至有许多美丽的幻想,包括一些可能是荒诞无稽的想法,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来。我们在引导学生说心里话时,不管他们的想法是多么可笑,行为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感受,我们都应加以表扬。因为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实的事情,以及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感受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每个学生都特别希望得到赞扬和肯定,当一个学生得到老师的赞扬和肯定,其他的同学也会跃跃欲试,这样才会激发说的热情。老师的鼓励、一句赞许的话,哪怕一个赞许的眼神,学生也会激动不已。这样不仅能使他们克服自卑的心理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而且使说话变成了轻松的事,作文也变成了自觉行动。
文法指导,变“语”为文。
学生的倾吐是一些口头语言,可能是杂乱无章的。教师要做出合理的指导,变无序为有序、变言语为文章。写记叙文,看要素是否齐全,叙述是否合理。说明文怎样抓住事物的特征、运用怎样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议论文怎样提出论点、运用哪些论据。怎样合理论证、运用哪些论证方法等等。在老师的指导下合理安排自己的语言,对学生来说已变成一件较容易的事。他们也有信心以愉悦的、高涨的情绪,积极投入到写作中去。
让学生从教室走出去。
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有了创作的热情,有了倾吐的欲望,掌握了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但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没有丰厚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也不可能有优美的习作。所以要让学生从教室走出去,因为社会人生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有了深刻的人生感悟,有了胸怀天下的气魄就可以写出精彩的、令人击节的文章。怎样让学生走出去呢?
首先要阅读,通过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写作知识,增加人生阅历。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富的知识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文章,因此必须扩大阅读量以阅读促进作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阅读是不定点的写作课堂。教师可以带学生走出课堂阅读。根据写作的需要布置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采集有关的信息。也可布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阅读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等形式培养学生的习作、习惯和兴趣,同时促进阅读。同学们在广泛的阅读中,汲取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作文的素材多了,再也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其次、在情境体验中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
“无欲不举笔,无情难成文。”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就不会有优美之作。我们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和生活。可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习作条件,帮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活动,游艺活动。让他们去欣赏夕阳的韵致,领略古城小街的风情,接近普通百姓的生活,然后记下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体验丰富了,再要求他们根据个人的兴趣,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他们一定会写出富有时代气息、有新意的作文。
第三,批改、评价,让学生参与进来。
传统的批改、评价一直奉行着学生写老师批改、评价的原则。笔者认为这种批改、评价法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收益甚微。老师花费不少心血批改、写评语,而学生仅仅翻翻得分就算了事。缺少学生的参与批改和评价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要让学生带着高涨的情绪,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点拨,让学生明确方向,增加信心。
当然,评价应在给予肯定的基础上,再加以引导,给予肯定是激励学生参与,树立他们的信心,这样才会使他们写作的主动性增强,从而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