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词语搭配

词语搭配

时间:2023-05-30 09:36: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词语搭配,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1、取得成绩;

2、获得成绩;

3、提高成绩;

4、公布成绩;

5、争取成绩;

6、学习成绩;

7、登记成绩;

8、修改成绩;

9、考出成绩;

10、竞争成绩。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关键词:英汉词语搭配;搭配习惯;差异分析

1 英汉词语搭配

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词与词联合起来才能发挥出它们的作用。词与词的经常性联合,就形成了词语的搭配。菲斯( Firth)认为“理解一个词要看它的结伴关系(you shall know a word by the company it keeps)”,某些词经常和某些词共现,它们这种“mutual expectancy of words”形成了搭配关系。

2 英汉词汇搭配的相同之处

2.1 英语中“形容词/名词+名词”与汉语中的偏正结构相同

在这里的偏正结构主要指表限定关系的结构。例如:a formidable task艰难的任务。英语中有很多名词作定语的情况,这也是当代英语简略走向的反映,但这样的搭配翻译成汉语时,有必要做一些调整。例如:shoe habit穿鞋习惯。

2.2 英语中“动词+名词”与汉语中的述宾结构相同

在这里述宾结构主要是表支配关系的。例如:They annulled their marriage last year.(解除婚约)

2.3 英语中“名词+动词”与汉语中表主谓的结构相同

例如:blood circulate血液循环bombs explode炸弹爆炸

2.4 英语中“动词+副词”与汉语中“副词+动词”相同

They were arguing heatedly over unemployment.(激烈辩论)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英语中的词汇搭配“动词+副词”与汉语中的词汇搭配“副词+动词”相似。针对这些相同之处,翻译时要牢记固定搭配,以免出错。

3 英汉词汇搭配的不同之处

3.1 引申义搭配不同

汉语中的“骑”汉英语中的ride基本意思都是骑马,英语中ride的引申义有很多,搭配有The moon ride in the sky等,比喻义也有很多,如ride high(获得成功)等。而汉语中的“骑”只能引申为“骑车”和“骑墙”,但英语中去没有“骑墙”的搭配。很明显,英语中ride的搭配范围更广一些。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英汉词汇的引申义不同,其搭配范围也存在差异,因此翻译时,规则也不同。

3.2 对应词的搭配习惯不同

英汉对应词在搭配习惯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任何语言都十分注重搭配,如果语言搭配不当,就会违背人们的语言习惯。

1.单位词搭配习惯不同

英汉单位词搭配习惯不同主要表现在两点:(l)英语中单位词相同,但在汉语中要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a pair of scissors一把剪子。(2)汉语中的单位词相同,而在英语中却要用不同的单位词。例如: 一片灯火a blaze of lights。

2.动词与名词搭配习惯不同

在英语中,与汉语中的“禁运”“禁止通商”相对应的词是embargo,但英语中与embargo搭配的动词是lay,place,put加上on,表示“对……实行禁运”。

3.修饰语习惯搭配不同

如英语中的rancid和汉语中的“腐败变质的”。汉语中的“腐败变质的”可以和很多食物名词搭配,而英语中的rancid只能与多脂肪多油脂食物相搭配,如The butter has gone rancid。

4 英汉词汇搭配差异分析

上面我们已经分析了英汉词汇搭配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这样我们翻译时,需要注意这些。下面我们注重分析一下英汉词汇搭配存在差异的原因。

4.1 受语法规则限制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例子:The speed of a plane is much faster than that of a car.我们知道,汉语中有“速度快慢”这样的搭配,但在英语中,这样的搭配却不存在,和speed搭配使用的单词是high和low,fast或slow只有在直接说交通工具的时候才能使用。显然上述例的表达是错误的,不符合英语的语法规则。再如:Your teaching and research has made good progress.汉语中有“教学科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样的说法,但英语中make progress这样的搭配要求主语必须是有生命的人,很显然这样的表述是不正确的,正确的表达应该为:You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4.2 受构词方法限制

英语除基本词汇外,其他词汇大都是由派生法、截短法、合成法、首尾字母缩略法等而来的。而汉语绝大多数是双音节词与四字词语,有许多的词汇是通过语素相加而成的,即在表示类属上义词的前面或后面加上具有不同特征的词而构成的。因上义词的概插性很强,所以词与词的搭配也受到了构词方法的影响,使得词语间的搭配比较宽松,范围比较宽泛。从这一角度来讲,英语词汇的搭配范围不及汉语的广泛。因为翻译时,要注意构词法。

4.3 受词汇外延限制

词汇的搭配范围受单词词汇外延的限制,外延越宽,搭配范围就越广,反之亦然。如英语中的white一词,在white lie中表示“无害的”,在white coffee中表示“加牛奶的”.white sale是“大减价”的意思,white elephant指的是“昂贵又无用之物”等。而汉语中与之相对应的词“白色”,其含义外延就没有这么宽泛。

4.4 受词汇语体限制

词的搭配能力和词的语体也有关系,通常词的语体越低,如接近非正式语体和口语语体,该词的义项越多,搭配范围就越广,反之依然。汉语口语的搭配能力要强于书面语。例如偏口语化的词“死”,它可以指人生命的消亡,也可以指动、植物生命的消亡,如某人生病死了,小猫饿死了,树枝枯死了等。但是一些表示死亡的书面语只能运用于特定的情况下,或只能和特定的人或物搭配。因此翻译时候要注意这些特定搭配。

5 结语

对于任何一种语言来说,词语搭配都有一定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就会难以接受。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发现英汉词汇搭配的异同,有意识的收集和记录英语搭配的习惯用法和特殊用法,从而避免在翻译中产生不必要的错误。由于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总是具有不同的搭配用法,因此在翻译中,就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因此,翻译时应遵循词语本身的搭配规律,根据语境采用与之相匹配的搭配。这样,才能使译文显得地道规范。

参考文献

[1]蔡基刚.英汉词汇比较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汪榕培.英语词汇学高级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叶蜚声.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4]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杜百顺.英汉词汇搭配对比分析[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

[6]思果.翻译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7]王宗炎.语言对比小议[J].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

第3篇

关键词: 流行歌曲 歌词 超常搭配 方文山

词语搭配得当是常规语言的起码要求之一,搭配不当就被视为一种语病。但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人们为了追求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往往又自觉地临时地打破语言常规,偏离语言规范,形成词语的超常搭配。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有别于一般的应用性的文体,它与小说、散文、诗歌等一样属于文学语言创作范畴,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较强的时代性、新鲜感,甚至超前意识,这些时尚文化元素也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人们的语言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言发展的潮流并引导着潮流,当然流行歌曲歌词的这些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超常的词语搭配得以实现的。周杰伦的很多歌曲可谓流传广泛,脍炙人口,这一切与其御用词人方文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方文山敢于大胆突破词与词的常规搭配,把按照常规逻辑思维并不能搭配的词语搭配在一起,或者改变词语组合的常规线性排列,因此他所创作的中国风的歌词独树一帜,不但蕴含浓厚的中国古典文化意境,而且风格独特,与其他流行歌曲迥然不同。本文以方文山作词的几首流行歌曲的歌词为语料,谈谈流行歌曲歌词词语的超常搭配现象,并分析由此产生的表达效果。

一、语法上的超常搭配

语法讲究词句组合能力,汉语缺少严格意义上的词形变化,更多地依靠词序和虚词来确定结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说话者往往有意突破言语的语法规范,创造性地偏离习以为常的东西,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达到某种“陌生化”效应。这样的超常搭配在歌词中也略见一斑。

(一)量词与所限制的名词的超常搭配

名词通常跟某一类量词相搭配,这是语言规则,而在方文山的词中,并没有受此限制。例如:

①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东风破》

②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爱了解。《发如雪》

③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东风破》

“一盏、一瓢、一壶”原来分别与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语“灯”、“酒”、“水”搭配。“离愁”、“爱”、“漂泊”都是表示抽象意义的词语,这里分别看作是灯、酒、水的象征意义,方文山跳过实物“灯”、“酒”、“水”,直接用表示具体的数量词与有着象征意义的抽象词语搭配。虽然在常规语言中它们被视为违反语法规则,但在这里却可以最大程度地承载感情。

(二)“很”修饰名词的现象大量存在

词的语法特点决定了一类词和另一类词的组合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名词可和动形容词结合,一般不受副词的修饰,但在歌词中“副名”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很+名”的形式。例如:

①被雨湿时的唐装那股叹息很东方。《双刀》

②我忍住的情绪在很后面。《不能说的秘密》

上述例子说明,对传统语言规则的创新,给歌词带来了更时尚、更灵动的效果,得到了大众的接受和认可。

(三)变式句的使用

如主谓位移变式句,例:

①随风飘散,你的模样。《台》

②透明着尘埃,你无暇的爱。《千里之外》

③将恩怨全看穿,丹凤眼的目光。《双刀》

这三句是纯粹主语后置的变式句,还有主语后置变异为动宾结构的。如:

①纷飞了眼泪。《发如雪》

②凄美了离别。《发如雪》

这两句的常规语序为“眼泪纷飞”、“离别凄美”,为了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把动词“纷飞”、形容词“凄美”提前,活用为动词,形成动词+助词“了”+宾语的结构,强调一种结果。

(四)词类活用

①花已向晚,飘落了灿烂。《台》

②那饱满的稻穗幸福了这个季节。《七里香》

例①“飘落”是个不及物动词,这里活用为及物动词,带了一个抽象宾语“灿烂”,“飘落灿烂”,从语义上来说,似乎也不知所云,但在诗歌这种特殊的文体中如此用法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是常规的语言搭配所无法企及的。这一句重新拉回男主角的情境当中,花的灿烂已过去,正说明美好青春已流逝,恰是“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感叹。例②中的“幸福”是形容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带宾语“这个季节”,既让读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整首歌曲的幸福感觉,又实现了语言的“陌生化”,避免流于俗套。

二、语义上的超常搭配

词与词的组合搭配不但要符合语法的要求,而且要合乎逻辑事理,讲究约定俗成。例如:“喝”一词要求后面所带的宾语含有“液体”这一义素,如“喝水”,而不说“喝饭”;再如“狗咬人”符合事理,而“人咬狗”的搭配却不符合事理。但现在一些流行歌曲的歌词为了追求个性,敢于突破语义条件的限制,形成语义上超常搭配的现象。虽怪异却招人喜欢,甚至流行。

(一)主语和谓语在语义上的超常搭配

①韵味被私藏。《青花瓷》

②岁月在墙上剥落。《东风破》

③薄如蝉翼的未来,经不起谁来拆。《千里之外》

“韵味”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这里比作可以触摸到的宝藏,与动词“收藏”搭配;把“岁月”比作年代久远的墙皮,与动词“剥落”搭配。“未来”也是较为抽象的词语,这里比作一件可以拆的实体与表示具体动作的“拆”来搭配。这里方文山跳过喻体,而把本体和与喻体搭配的动词直接搭配在一起。

(二)动语和宾语在语义上的超常搭配

①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台》

②我用手臂拉开这整个土地的重。《龙拳》

③飘落了灿烂。《台》

④戒不掉她的微笑。《她的睫毛》

“勾住”一词一般与具体事物搭配,这里与表示抽象意义的词“过往”搭组合。“重”在这里意义也比较抽象,象征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拉开弓”的“拉开”搭配。“灿烂”是形容词,这里与“飘落了花朵”的“飘落”搭配。同样,方文山先把抽象名词比作具体事物,然后用原来与这些具体事物搭配的动词来与之搭配。“戒”字一般与具体实物“烟、酒”搭配,表明对一样东西彻底放弃,而此时却将其与“微笑”组成成动宾关系,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再现“我”喜欢她的微笑,且嗜之如瘾,比“忘不掉”更具形象感、深沉感。

(三)定语和中心语在语义上的超常搭配

①你说这一句很有夏天的感觉。《七里香》

②我此刻却只想亲吻你倔强的嘴。《七里香》

例①“夏天”一词和“感觉”搭配在一起,从语义上来说也超出常规,但这种表达却能给人一种非常直观的感受,从而迅速理解作词者的表达意图。例②“倔强”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性格,这里用来修饰“嘴”,在给人一种新奇感的同时,还描绘出了女主人公的俏皮可爱。

(四)语义上不相关的词语并列形成意象格

在方文山的作词的流行歌曲中,有很多从语义上看来似乎毫无关系的词并列组合,采用意象格的手法创造意境。意象格一般为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直接组合,现代作品中的意象格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及其短语的组合。古诗多采用意象格,通过词语的组合形成一个复合意象群,只能意会,却可以感受无限的诗情画意。

①酒暖回忆思念瘦。《东风破》

②你无声黑白。《千里之外》

第一句“酒暖”、“回忆”、“思念”、“瘦”这一组词和短语的并列形成成一个意象群,让人联想到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的“新来瘦,非干病酒”这句词,体会到一种落寞、哀愁的心境。而第二句“你”、“无声”、“黑白”这几个词并列,让人联想到电影的特殊拍摄手法,拍到特定镜头,特别是深沉的情节时,镜头由彩色转为黑白,意味深远,特别唯美。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方文山作词、周杰伦演唱的流行歌曲中存在着大量的词语的超常搭配现象,这种现象在其它歌曲中普遍存在,是歌曲这种特殊的表现形式的需要。歌曲要营造一种意境,太真实的语言,太呆板、正统的词语搭配,会使歌曲的表达过于直白,流于庸俗,让受众产生一种审美疲劳,缺乏新鲜感,也使整个歌曲缺少了诗意。而词语的超常搭配则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给人一种朦胧美,容易让人进入歌曲营造的意境,易于歌曲的传颂。

歌词词语的超常搭配使用得当是很有表现力的,因而我们对此不必大惊小怪,应该持开放的、发展的语言观,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此类语言现象。自古以来,人们对于语言,不仅仅满足于准确,还要求生动、鲜明、形象。人们总是想要打破常规的模式,说一些别人没有说过的话语,想方设法地追求语言的新奇。常规搭配往往不能满足特殊的表达要求。于是在一定的的语言环境中,创造者敢于大胆地打破常规、灵活地进行搭配。这种超常规而又合乎情理的搭配使得语言新颖独特、别开生面。

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同寻常的搭配使得方文山的歌词卓尔不群,倍受广大歌迷的喜爱。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有些流行歌曲歌词中的超常搭配不但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反而污染了现代汉语,畸变为“语病”。超常搭配是在扎实掌握语言理论的基础上对语言的一种灵活运用,主观违背语法语义,但在“语用”上凸显其创造性,达到刻意的“与众不同”;而语病是由于主观疏忽造成的客观失误,并非“有心栽花”,会让人于不经意中感到言语残缺、粗糙,不知所云。因此,超常搭配和语病是有明显的界限的,创作者应提高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在避免语病的前提下进行歌曲创作。

参考文献:

[1]杨绍林.超常搭配在特殊语境中的修辞效果[J].成都师专学报,1994,(2).

[2]姚霁珊.谈谈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特色[J].楚雄师专学报,1994,(4).

[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4).

[4]孟昭泉.流行歌曲歌词的个性化[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7,(4).

[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第4篇

多做题,搞懂每一题,不要有生词。不确定为什么答案是B就查字典。推荐朗文及牛津辞典。最好用英英,次之中英双解,最不推荐用中英辞典,这样永远学不好。查单词时,一定要从从头看到尾,把各种解释、用法、例句都快快看过一次。查字典找句你觉得不错的例句多看,自己最好也造一句写下来。

collocation 词语搭配。这是一般学英语学生的最大罩门。中文也有collocation,例如我们说一匹马,不说一匹女人;打草惊蛇,不说打草惊蚯蚓。所以学英语要连该单词的固定使用词套或语境(context)一起学。一个单词固定搭配的介词也要一起记。如be consistent with视为一个单位记。所有解释都过一遍,自己找出最符合上下文中的定义。字典中有单字就继续查那个生词,查到没生词为止。 Cross-reference is very important for boosting your vocabulary power.

想尽办法自己找出答案,自己真的找不到答案才问老师。 一定要学会自己找出答案.。Be your own teacher!英语学习方法:4. 给自己定个时间表。词汇量是日积月累的,一天搞懂十个重点单字,当天写篇日记或发手机短信运用学到的这些词。每天复习前一天的单词,考试当天自是得心应手。

随时随地学英文。我记忆力不是很好,所以我大多是用分析的方式帮我记住单词。我也不习惯用看的,所以大部分用听的方式学习。我还习惯利用零碎时间学习。例如打车时,走路时,玩电脑时,就放著BBC广播当背景声。你们也可以去买一套有磁带的单字书,每天多听几次。睡前也听,睡眠学习法很有用。英语学习方法:6. 活用语音表意、以形表意、语音转换等词汇学习法,利用已知背未知的大原则。每次看到新单词,就先从你已经知道的单词中找最接近的单词去联想,看能否语音转换,多多练习联想会愈快。这些理论只要自己多练习活用,以后下意识看到单词就自动会把它拆开啦!上过我词汇课的同学,应该要看的懂我所标示的说明

基本词缀要看熟。如ad-,-ate, -ful etc. 去找本有字根字首分析的书。然后最好要有英文解释及例句。运用我教过的几种词汇理论,把每个单字都归纳过一次,包括书中的字根字首都可以用语音转换分析,这样单字才记得牢。英语学习方法:8. 请尽量学习用英文了解英文。我的讲义向来不放中文解释,就是不希望同学太依赖中文,而影响对英文单词的正确理解。我的单词解释都以英文为主,不告诉你中文。要是有生词,请自己查字典。至少定义部分要达到无单词的地步。请尽量学习用英文了解英文。当你比我用功的时候,你的英文应该进步神速了。

请尽量学习用英文了解英文。我的讲义向来不放中文解释,就是不希望同学太依赖中文,而影响对英文单词的正确理解。我的单词解释都以英文为主,不告诉你中文。要是有生词,请自己查字典。至少定义部分要达到无单词的地步。请尽量学习用英文了解英文。当你比我用功的时候,你的英文应该进步神速了。

No passive reading!尽量开口说,就算记生词也是。把握正确念法,才能帮助记住一个单词。多找文章大声朗诵。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论文关键词:语料库,搭配,语义偏好

1.引言

词语搭配(collocation)在语言使用中出现频率很高,是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自从Firth提出“由词的结伴可知其词”(Firth,1957:12)以来,对词语搭配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Leech认为,形容词是英语中仅次于名词和动词的第三大词类,在语法和语义上的重要性决不亚于其他实词(Leech,1989)。本文试图从语义偏好角度探讨英语同义形容词在搭配方面表现出的特征。

Halliday将搭配界定为“体现词项在某种显著的临近范围内组合关系的线性共现”(Halliday,1976:75)。本文采用卫乃兴对词语搭配的定义,“词语搭配是在文本中实现的一定的非成语意义并以一定的语法形式因循组合使用的一个词语序列,构成该序列的词语相互预期,以大于偶然的几率共现”(卫乃兴2002:100)。本研究以strong和powerful这一对同义形容词为例,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中提取大量真实数据来分析形容词搭配行为,总结其在学术英语中各自的主要搭配特征和语义偏好特征。

2.研究目的和方法

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使用一些合乎语法却不地道的词语组合,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没有掌握足够的搭配知识。本文试图通过同义形容词的对比研究,为今后外语学习者在英语形容词搭配使用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研究基于在线的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利用其强大的列表(LIST),关键词检索(KWIC)和同义词比较功能(COMPARE),提取两个同义词词项所在的索引行及搭配信息。词语搭配研究的是词语的典型共现行为,Sinclair认为,“没有不可能的词语搭配,但是一些搭配比另一些搭配更为恰当”(Sinclair,1966:411)。Sinclair一直在寻找搭配跨度的最佳设置,他提出:“搭配是两个词同时出现,而中间间隔不超过四个单词。这是横组合方向最简单、最明显的关系。”(Sinclair,1991:113)经过十三年的研究实践的检验,他认为4:4的词汇跨度是最合理的设置。因此,本文把搭配跨度设置为4:4。本文重点研究节点词(NodeWord)的显著搭配词(SignificantCollocate),使用计算MI值(MutualInformationValue)的统计方法来确定搭配词共现的显著程度。节点词即研究者在语料库中检索其搭配行为的关键词。MI值检验节点词和搭配词的相互吸引程度,当其达到一定数值,搭配词即可视为显著搭配词。本文取其MI≧3为显著搭配,数值越大,搭配显著程度越高(卫乃兴,2002:41-50)。本文选取特定的节点词strong和powerful进行分析。

3.strong和powerful的语义搭配特征

形容词(adjective)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和特征。在学术写作中,形容词绝大多数情况是用来修饰名词的,鉴于此,为了更精确的区分strong和powerful这两个同义形容词的用法和语义区别,我们主要借助名词来对其进行研究。

strong和名词搭配的特征:

首先分析strong一词在COCA中与名词的搭配情况。表1列出了strong的显著名词搭配词的统计数据,其中collocate表示在限定跨距内与节点词共现的有显著意义的搭配词(本文采用跨距为+4,-4),“f1”表示搭配词在语料库中的观察频数,“f2”表示搭配词与节点词的共现频数。

表1strong在COCA中的显著名词搭配词统计数据

collocate

f1

f2

MI

Nino

137

10

12.79

Nio

175

6

11.70

Serbia

528

2

8.52

El

7511

16

7.69

NATO

2782

4

6.12

Germany

7050

4

5.78

US

85567

33

5.22

incentive

5370

140

4.81

tie

7634

169

4.57

Europe

13654

3

4.41

correlation

9079

156

4.20

emphasis

9558

137

3.94

opposition

8395

113

3.85

sense

28446

369

3.80

commitment

10667

136

3.77

evidence

23744

264

3.58

desire

12966

123

3.35

express

15142

第6篇

指出句子表达不合理的毛病,并加以改正:重建黄鹤楼的工程已经开始了二十个月了。

面对这道题,许多学生看不出语病所在,更不会修改。其实,此题涉及到时点词语和时段词语的区别及这两类词语与动词合理搭配的问题。

我们使用的表时间的词语,有的是指出在时间长河中所占据的某一个“点”,即表示一个具体的时间,一般称之为“时点”。有的是指出在时间长河中所占据的一个段落,也就是表示一段时间,常表示事情(动作)持续时间的长短,一般称之为“时段”。

表示“时点”的词语,包括确指性时间词语。它一般由时间名词或时间名词组成的短语构成。例如:“五四”时期、一九、五月一日、去年、今年、六点半、星期五等。还包括指代性的时间词语,例如:这会儿、那时候等。

表示“时段”的词语,大多是表示时间的数量短语,例如:三小时、三天、四个月、五年半等。

表示“时点”的词语,在句中做主语、宾语经常指明事情(或动作)发生在什么时间;表示“时段”的词语在句中做主语、宾语、补语,经常指明或补充事情(或动作)经过或持续了多长时间。试比较下面的句子:

①第二天早晨,他就领水生回去了。

②今天动身。

③这时候来人了。

④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

⑤一个月出一本书。

⑥他忙了一整天。

①②③句中加线的词语为“时点”词语,表明发生事情在什么时间;④⑤⑥句中加线的词语为“时段”词语,表明事情持续了多长时间。

两类词语表示不同的时间概念,不可混淆。试看下面的病句:

⑦ 三十年前的往事,好像短暂的一瞬,却往往历历在目。

上句中把时点词语“三十年前”与时段词语“短暂的一瞬”作比,讲不通。可改为“三十年的时间好像短暂的一瞬”(时段词语比时段词语)。也可改为“三十年前的往事,发生在昨天” (时点词语比时点词语)。前种改法如同“几十年如一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说法。

在运用时,要注意时点词语和时段词语与动词的搭配,两类词语不能相比,只能同类相比。时点词语应与表短暂性动作的动词搭配;时段词语常是用在表持续的动词上。

第7篇

一、新组词语应与原词语词性相同,词根义相同或相近

例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就此事件,我新华社_______发表声明。

(2)她就是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_______。

(3)他们两位素未谋面,还要请你_______一下。

A. 受权 原型 引见 B. 授权 原形 引荐C.授权 原型 引见 D.受权 原形 引荐

【解析】答案是A。(1)“受”可组词为“接受”,“授”可组词为“授予”;因为提供的一组词语原本都是动词,所以新组的词也应该是动词,都可以充作谓语。“受权”的意思是“接受权力”,“授权”的意思是“授予权力”。那么新华社授予谁权力了呢?其意含混不清,所以只能用“受权”。(2)“型”可组词为“类型”,“形”可组词为“形状,形态”;从词性上说也是前后一致的。但是汉字多数有不止一个本意, “型”也可组词为同样是名词的“型号”,只不过这个新组的词语已经与“女主人公”搭不上任何关系了。(3)同理,“见”可组词为“相见、见面”,“荐”可组词为“推荐”,区别不言而喻。

二、新组词语应接受语法与习惯性搭配的检验

例2:冯老师的“码根码”汉字输入软件已进入电脑市场,他的生活_______也有所改善。( 境况/境遇)

【解析】在这个句子中,可以先将“况”组词为“情况”,将“遇”组词为“遭遇”,然后找到与之搭配的动词“改善”。答案应该是“境况”,因为“遭遇”无法和“改善”搭配。

有时,选题中出现的词语较难区别,因为它们单独出现时并不是一个有特定意义的词语,而只是一个短语的组成部分。此时,可以通过造句、自设搭配的方式来作出选择。

例3:与会的很多国家认为,严厉打击国际恐怖活动无可厚非,但草木皆兵,随意扩大战争范围,则_______轻率。(有失/失之)

【解析】“失之”和“有失”,区别时易先想到“失之偏颇”和“有失风度”这两个常见短语。“失之”搭配的宾语一般是贬义词,“有失”搭配的宾语一般是褒义词。“轻率”是个贬义词,因此,选择“有失”。

三、新组词语应该接受文句形成的特殊语境的观照

正确的语言感知能力不仅来自于积累与巧妙的辨析,更主要的还在于对一个句子、一个语段的整体把握。只有接受了整个句子形成的特殊语境观照后作出的判断才是最高明、最可靠的。请看下例。

例4:究竟有没有外星人呢?长期以来,这一直是人们______________的问题。( 思索/思考)

【解析】供选词语中“索”有“探索”义,因而呼应了“长期以来”包含的蕴意。

例5:苏州河就像大病初愈的老人,需要精心______________,千万不能把各种额外的负担加到他的身上。(看护/保护)

【解析】“保”可组词为“保卫”,含防止受人侵犯的意思;“看”可组词为“看管”,没有防止受人侵犯的的意思,更侧重于“关注”。上句中因为将苏州河比作“大病初愈的老人”,所以“看护”显得更为合理。

总的来说,“拆词辨析法”简单明了,适合大多数的近义实词辨析题。但是,这种解题方式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重要的还是平时对字词含义的积累。很多词语的意思很难用什么巧妙的方式来解释,比如“干预”“干涉”、“体制”“机制”等。“拆词辨析法”只是快速解题的方法之一,在紧张的高考中,适当运用一些方法迅速准确地解题显得十分重要。

【强化训练】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孟姜女的悲恸,表示了她对丈夫的_______。

(2)同志们对亲手纺的线织的布做的衣服,格外_______。

(3)他把仇人杀了,心里感到无比_______。

A.哀伤 爱惜 快慰 B.哀思 爱护 安慰

C.哀伤 爱护 安慰 D.哀思 爱惜 快慰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除了语言之外,我们还可以用动作、神态来________心意。

(2)某些单位人浮于事,工作________,政府就应该从重进行处理。

(3)对不同酒的喜好能体现男人的性格和________。

A.沟通 不力 品位 B.勾通 不利 品味

C.沟通 不利 品位 D.勾通 不力 品味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最终,经过柯克帕的________,约翰尼很快由潜在客户,变成了正式客户。

(2)追击部队奉命停止追击,就地转入________。

(3)这部现行的规章制度出现了不少问题,我们应该予以________。

A.引见 搜缴 审订 B.引见 搜剿 审定

C.引荐 搜缴 审定 D.引荐 搜剿 审订

【参考答案与解析】

1.D解析:(1)“哀伤”中的“伤”可组词为“伤痛”,与“悲恸”语意重复;“哀思”中的“思”另可组词为“思念”,出现了新的语意,可与“表示”搭配,使句子表达准确。(2)“爱惜”中的“惜”可另组词为“珍惜”;“爱护”中的“护”可组词为“保护”。“线”“布”“衣服”等不能和“保护”搭配,可以和“珍惜”搭配,所以选“爱惜”。(3)“快慰”中的“快”可组词为“快乐”,第三句中应该是感到畅快的,用“快慰”更合语境。

第8篇

【关键词】语料库 语料库语言学 英语词汇教学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语料库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显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语料库语言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得到广泛认可。在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最基本的英语技能教学,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料库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语境,有利于学习者语言知识的构建。本文将探讨语料库语言学对词汇教学的影响及在其中的应用。

二、语料库及语料库语言学

长期从事语料库研究的新西兰语言学家G. Kennedy 在《语料库语言学入门》一书中指出:“在语言科学中,语料库是指书面文本或是转录的话语的载体,它是语言研究和描述的基础。”语料库是一个由大量的语言实际使用的信息组成的,专供语言研究分析和描述的语言资料库。它通过在随机采样的基础上收集人们实际使用的有代表性的真实语言材料而创建的,因此只要有足够的语料数量,抽样分析得出的结果则是可靠的,同时也是词典编撰及各类教材的重要材料来源。语料库语言学则是利用语料库对语言的某个方面进行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手段,依据语料库所反映出来的语言事实对现行语言学理论进行批判,提出新的观点或理论。

“语料库语言学是80年代才崭露头角的一门计算机语言学的新的分支学科。它研究机器可读的自然语言文本的采集、存储、检索、统计、语法标注、句法语义分析,以及具有上述功能的语料库在语言定量分析、词典编纂、作品风格分析、自然语言理解和机器翻译等领域中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广泛使用,语料库语言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由于现代语料库规模越来越大,拥有可以贮存和处理亿万字符的语料,使得语料库语言学成为一门独具特色的语言研究学科。杨惠中在其主编的《语料库语言学导论》一书中明确指出,在语言学领域,语言现象涉及人类活动的一切方面,出现了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神经生理语言学、语言哲学、语用学等众多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语料库语言学则是出现在语言学、计算机科学、认知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边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的是语言行为,而不是语言能力,通过考察语言的实际运用来寻找语言使用的规律。

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对英语的诸多层面进行描述,如词汇层面,句法层面,篇章结构,篇章类型等。这些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将重点介绍语料库语言学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三、语料库在英语词汇研究方面的运用

语言学家Sinclair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提出外语教学可以从词汇入手。对词语语义、语用的研究一直是词汇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语料库中真实的语料能对单个词语的意义和语用功能做出更为客观的描述。这个研究成果对学习者深入全面了解词的意义和实际面貌很有帮助。词语搭配研究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一个词的词义只能通过与之相伴出现的搭配才能加以辨识。词的含义与上下文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即:词的含义服从于这样的一般规则:一个词用于一种新的语境时,就具有了新的含义。人们通过语料库可以在自然语境下观察词语的搭配行为和类联接,进而启迪词汇教学。

1.语料库在词频统计中的应用。词频统计是词汇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过去限制词频统计的一个最大难题就是手段的落后。数据的临时收集和手工整理,使得研究的投入大,收效低,数据不全面,相关讨论的说服力不强。近年来,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世界各地陆续有许多机读语料库相继建成,而且相应的索引软件也随之研制开发成功。语料库的出现和相关索引软件的开发使用,极大地方便了词频统计工作,使依赖词频统计的有关词汇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捷、全面、分析准确的局面。根据高凤英对Birmingham语料库中2,000万的英文词汇的词频统计,得出30个最常用词汇,从高到低的频率次序是:the,of,and,to,a,in,that,I,it,was,is,he,for,you,on,with,as,be,had,but,they,at,his,have,not,this,are,or,by,we和国外学者对Brown Corpus,LOB Corpus,London Lund Corpus,American Heritage Corpus等其他语料库的研究相比,虽然词频排列顺序有所不相同,但词汇表里的单词非常相似,如在英语口语语料库中,前30个高频词,主要是人称代词、系动词、冠词和其他功能词。其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功能词,人称代词频率更高一些。语料库可以给我们提供英语中最常见的单词和最常见的词义,是外语教学中一个重要工具。要使得语料库具有代表性,能够真正反映语言的实际用法,还须根据建立语料库的目的,尽可能广泛全面地收集各方面材料。

2.语料库词汇在文体研究中的应用。语言项目在篇章中的出现频率是语言学家都承认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计算机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将语言事件的出现看成是随机事件。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学者程实以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为例,研究了语料库工具Range在文体研究中的应用。语言学家Johansson为了研究一些科技词汇在整个语料库和科技文本中出F的频率是否有差别,比较了Brown语料库中整个语料库中的词汇和科技文本子库中的词汇,结果发现,科技文体中词汇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某些和科研程序、科研结论等有关的词语,discussion,analysis,experiment,measurementsample,argument,conclusion,在科技文体中使用频繁;第二,表示类比关系的关联词,如same,similar,equivalent,equal,different,distinct,频繁地使用于一些科技文本;第三,相对于其它的表达形式,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出现较频繁,而处所副词出现频率相对较低。从语言形式的量化调查入手,可以从不同角度探讨作品的文体风格。例如对小说文体子库与人文学科文体子库进行了比较研究,列出这两种文体中“最具特色”的30个词,发现在小说文本中频率最高的是:mister,kissed,damned,impatiently;而在科技文本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依次是:constants,measured,thermal,theoretically。通过对不同文体中出现的词汇比较研究,为深入探讨不同社会层面和认知层面的人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思维结构的研究,也提供了有一定价值的资料。

3.语料库在词语搭配研究中的应用。Halliday (1976: 82)指出,语言学习中发生的许多错误最好从搭配角度加以解释;可以通过介绍词项及其习惯性语境学习词语搭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掌握一个词的搭配词比掌握它的词典释义更为重要。学习者通过了解搭配,可以产生更合乎本族语习惯的语言。Bahns(1993)主张用对比方法进行词语搭配学习。他认为,对外语学习者搭配能力发展造成主要障碍的并不是英语中存在着的大量词语搭配,而是第一语言和英语之间的搭配区别。从语料库中发现的大量实例表明,学习者往往按母语的规则来组合单词,而这些组合却是不合本族语习惯的。语言学家Palmer研究词语搭配时,也把词频这个变量纳入考察的范围。20 世纪30 年代,他以语料库为基础,对6,000多个基础词语进行搭配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词语搭配在日常用语词汇中超过人们所估计的词汇量”。因此他提倡,语言学家们应该重新对词汇的本质进行思考。有一些经常性共现的词并不总是相邻出现,有些词语搭配并非连续出现。例如:在LOB语料库中,与at经常性共现的词有time,moment。但是在at和time,moment之间可能分别被几个词隔开,而它们仍然属于正确的词语搭配。如at the same time,at much the same time,at the moment,at the very moment等。

因此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解释词义,还要引进搭配概念,有必要研制一些新型的软件来从结构框架层面和具体搭配层面辨认词语搭配模式,从非连续性的搭配层面来对其归类并统计词汇表中的词语搭配,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描述词语搭配,有利于我们重新认识词汇的本质,进一步理解语言结构和心理语言过程,从而掌握地道的搭配词。

四、总结

语料库以及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有了一定的发展历史,语料库在记录保存特定时期的语言以及为研究者提供大量科学研究对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以其多领域、多层面、多功能的优势正日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利用语料库辅助词汇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适应语言发展的趋势。

References:

[1]Kennedy G..An Introduction to Corpus Linguistics[M].London: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1998.

[2]Sinclair,J.M.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3]Halliday,M.A.K.Lexical Relation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4]何安平.语料库语言学与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5]余国良.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与应用[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6]孙海燕.语料库语言学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

[7]程实.语料库工具Range在文体研究中的应用[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09(9):42-44.

[8]高凤英.语料库语言学在词汇和话语研究中的应用[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0(4).

[9]谭爱华,冯川源.基于语料库语言学的词汇教学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

第9篇

一、形近义近导致混淆──形义致混,似是而非

一些形近义近关联词极易混淆,但仔细辨析,它们在适用对象、范围、场合和搭配习惯及其所表达的语法关系等方面却有着细微区别。

例1:目前,利比亚过渡委员会的主要任务不是尽快消灭境内忠于卡扎菲的残余武装,就是尽快组建临时政府。

“不是……就是”与“不是……而是”形近,极易用混。“不是……就是”表选择关系,而“不是……而是”表并列关系。根据句意,例1分句之间为并列关系,故应用“不是……而是”。

例2:美国的次贷危机仍然在持续蔓延,不管美国政府最近推出了一系列美国历史上少见的大手笔的救市举措。

“不管”与“尽管”形近,但“不管”是条件句关联词,而“尽管”是表让步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例2句意为转折,应用“尽管”。

例3:既使试验失败了,我们也要继续搞下去。

“既”与“即”形近,误用误写的几率非常高。其实,没有“既使……也”这一对关联词,只有“即使……也”,表假设。例3句意为假设,应用“即使……也”。

二、逻辑关系不清导致误用──不明关系,强加因果

关联词反映了句子的内在逻辑关系,如果对句子或分句间逻辑关系不清楚,常会用错关联词。

例4:你只要刻苦努力学习 ,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只要……就”表充分条件,逻辑关系是有前件(刻苦努力学习),就有后件(考上理想的大学)。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刻苦努力学习未必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其实“刻苦努力学习”是“考上理想的大学”的必要条件,即没前件(刻苦努力学习),必无后件(考上理想的大学);有前件(刻苦努力学习),不一定有后件 (考上理想的大学)。应用“只有……才”。

例5:不管有没有相关的法律来规范游戏规则,我们都无法想象一个本来值得期待的网络营销产业会走向何方。

“不管……都”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表示的是“无条件”,即无论出现什么条件,结果都只有一个。而这句句意表现出来的逻辑关系是假设关系,故应用“如果……就”。

三、生拉硬扯错搭配──成对拆散,张冠李戴

关联词语有着固定的搭配习惯和语法功能,许多关联词要求成对使用,如果无视搭配或硬性拆散,就会张冠李戴,导致句意混乱而表意不明。

例6:既然新股市由市场决定,因此市场的供求因素作用巨大。

“既然……那么”“既然……就”是一对固定的搭配,而此句却错与“因此”搭配,显然“张冠李戴”,应用“既然……那么”。

例7: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只有……就”不是一对关联词,不能搭配。“只有……才”“只要……就”才是成对的关联词。此句误把“只有……就”搭配在一起――张冠李戴。例②应改为“只有才”。

例8:团队精神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人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队员同心同德协调一致的协作精神和技能。

“不只是……而是”不是一对关联词,“不只是……而且是”“不只是……还包括”才是一对关联词,例③应改为“不只是……还包括”。

四、位置摆放不恰当──位置失当,造成病句

关联词语的位置有时是固定的。复句的主语一致时,第一个关联词语放在第一个分句主语之后;主语不一致时,第一个关联词语放在第一个分句主语之前。

例9:他如果天天都熬夜看世界杯,精力不济影响工作,那么我们就应该及时向他提出意见甚至警告。

有两个主语“他”“我们”,“如果”必须放在“他”之前。

例10:针对胡斌是“替身”的传言,西湖区法院今天虽然向新闻媒体澄清了“被告人胡斌身份确认无疑”,但是众多网民仍留言表示,希望公安机关也能出面“澄清”。

这里有两个主语“西湖法院”“众多网民”,“虽然”必须放在“西湖区法院”之前。

例11:感恩教育已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感恩教育关系到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孝道的发扬。

只有一个主语“感恩教育”,因此“不仅”应放在“感恩教育”之后,不应放在“感恩教育”之前。

五、分句关系颠倒──句序不当,逻辑混乱

有时不是关联词语本身运用的不当,而是前后两个分句的逻辑顺序颠倒,造成与关联词语不搭配,这种错误主要体现在递进关系的复句上。

例12:在中国组装生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空中客车”,这不仅会改变世界客运飞机制造的市场格局,而且也将提高中华民族飞机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提高中华民族飞机制造业的整体水平”的意义层次不如“改变世界客运飞机制造的市场格局”高,不属于递进关系,与“不仅……而且”搭配不当。应把“改变世界客运飞机制造的市场格局”放在第二个分句位置。

例13:“阿Q”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汉字文化领域,不但进入了教科书,而且活跃在各媒体上。

“活跃在各媒体上”的意义层次不如“进入了教科书”高,不属于递进关系,与“不仅……而且”不搭配。应把“进入了教科书”放在第二个分句位置上。

六.漏用必要关联词──成分残缺,失去照应

关联词语大多成对使用,如果只用一半丢了另一半,就会使分句失去照应,表意不明。

例14:他虽然是个农民,平常喜爱学习,认识很多字,擅长编秧歌

“虽然……但是”一般是成对使用的关联词,第一分句只用了“虽然”,第二分句漏掉关联词“但是”,使分句失去了照应,句意不明。应在“平常”前加“但是”,构成转折关系。

例15:王老师不是马上给我讲题,先讲了这部分的相关基础知识。

第10篇

盘点2008年各地高考试卷病句试题中列举的病句,可以发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以及“不合逻辑”是命题者们青睐的热点。现将各地试卷病句试题中的49个病句按高考大纲所列的类别一一分类,并逐句诊断其病因,按类别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题应对策略。

[分类检测和对策]

一、搭配不当

1 (全国卷二)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句中动词“具有”的宾语居然是“享受”,能说“具有”“享受”吗?应在“享受”之后加“的优点”之类词语。

2 (全国卷二)该县认真实施“村村通”这一全省规划的八件实事之一,到10月底,在全地区率先解决了农村百姓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只能说“实施”“村村通工程”,不能说“实施”“八件实事之一”:动宾搭配不当。可改为:“实施全省规划的八件实事之一的村村通工程”。

3 (全国卷二)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句中,同“挤满”搭配的宾语的是“很多村民来听课”,这是说不通的,应该是“挤满”“来听课的村民”。

4 (重庆卷)坐火车到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去观赏高原风光,是威尔士最主要的一个景点。

此句也是主谓搭配不当:能作为“景点”的不是“坐火车到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去观赏高原风光”,只能是“斯诺登尼亚山峰”。

5 (重庆卷)1984年12月26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抵达南极洲。12月31日,南极洲上第一次飘起了五星红旗。

此句错误在于数量词定语与中心语的搭配不恰当:“考察队”的记数单位应该是“支”,因此“首次”应改为“首支”。

6 (安徽卷)以“和谐之旅”命名的北京奥运火炬全球传递活动,激发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也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

此句也犯动宾搭配不当的错误:动词“吸引”不能与其宾语“关注”搭配,可将“吸引”改为“引起”。

7 (湖北卷)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设备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旅客过安检通道的时间,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

此句犯的是动词与其宾语中表数量的词语搭配不当的错误:在汉语中,“倍”只能用于“扩大”,不能用于“缩短”,应改为“缩短到十分之一”。

8 (江苏卷)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句中动词“克服”与其宾语“条件”搭配不当,“克服”的只能是“困难”之类的词语。可将句中的“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同后面的“困难”互换位置。

9 (宁夏卷)城关中学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为山区百姓义务投递邮件,几年来没有丢失一封信,推动了村民之间的联系,弥补了当地交通发展的局限。

此句动宾搭配不当:怎能说“推动”“联系”、“弥补”“局限”?可改为“加强联系”“弥补不足”等说法。

10 (山东卷)我校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此句主谓搭配不当:不能说“活动”得到“响应”,应改为“得到支持”等说法。

11 (四川卷)学习方法可能因人而异,但勤奋、努力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理的时间安排却是每个想取得成功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

在句中并列的主语“学习态度和合理的时间安排”中,可以说“具备”“态度”,却不能说“具备”“时间安排”:主谓搭配不当。

12 (宁夏卷)馨园社区居委会在展示的普法板报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剖析了生动典型的案例现实,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领略到法律精神的独特魅力。

此句动宾搭配不当:句中动词“剖析”的不能是“案例现实”,应该是“现实案例”。

13 (全国卷I)王羽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

此句动宾搭配不当:可以说“担任”“主持”,不能说“承担”“主持”。

答题策略:从以上例句看出,句子中各种成分在搭配上出现的问题,最常见的是主语和谓语、动词谓语和它的宾语之间的搭配。而诊断时最常用也最适用的办法是“浓缩句子‘主干’”,即先把句子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的中心词找出来,看主语和谓语的搭配是否恰当。如果谓语是动词,就要特别注意动词谓语和它的宾语搭配是否恰当。如果句中有并列短语,还要仔细检查并列的各个成分是否都能与它们的主语、谓语或者宾语正确搭配。此外,还要注意量词的使用是否恰当,等等。

二、成分天残缺或赘余

1 (全国1卷I)养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由于在“可用于”之后缺少介词“对”,此句便犯了让名词性短语直接作补语的错误。

2 (北京卷)由于环境污染,常继发厌氧细菌的严重感染,极易发生破伤风,致使在当地或运送外地途中救治不及而死亡。

句中,是什么或者是什么人“常继发”那些疾病?全句缺主语。

3 (湖南卷)我国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悠久历史的证明,是我们与祖先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坚实根基,我们应当永远保持对古代文明成果的尊重和珍惜,以及祖先的缅怀和感恩。

此句也少了个介词:“以及”之后少了一个可以引进动作对象的介词“对”,这不光造成了前后句式的不对称,而且使动词“保持”不能与后面词语搭配。

4 (江苏卷)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此句中的动词“培养”缺少宾语。

5 (山东卷)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此句中的动词谓语“再现”缺少宾语。

6 (四川卷)市政府决定配合奥运项目的实施,重点抓好地铁建设、危旧房改造、污水处理等工程工作,加快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

句中的词语“工程”和“工作”语意重复,造成成分赘余。

7 (浙江卷)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工艺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满足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的势。

句中的动词谓语“具备”缺少宾语。

8 (四川灾区延考卷)专业人士告诫说,18岁以前是孩子长高的重要时期,请家长们在起居、饮食、运动及心理

等方面应该为孩子的健康做好相应的准备。

句中的表敬副词“请”与能愿动词“应该”,二者应删去其一。

9 (江西卷)他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开发了具有预防及治疗胃肠病的药粥系列产品。

句中动词“具有”之后缺少宾语,应加“功效”等词语。

10 (辽宁卷)这篇文章集中分析了形势,辩证地回答了在大开放、大交往、大融合的世界里,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观念来协调各种关系。

句中动词谓语“回答”缺少宾语,应加上“问题”之类的词语。

11 (安徽卷)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此句的最后一个分句缺少主语,它的主语被前一句的关联词“因为”“关”在里边,因而出现两个句子主语不一致的状况,应该把“诚信”提到关联词“不仅”的前面,改为“因为诚信不仅……”,让“诚信”充当后两个句子的主语,但这又与前一句的主语不一致了。可将第一个分句修改为“诚信已经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重要的教育内容”。

12 (江西卷)三年来的“旅游兴市”竟成为今天发展核电的障碍,这可能是地方政府当初始料未及的。

句中词语“当初”包含有与“始料”的“始”相同的意思,因删去。

13 (广东卷)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此句的最后一个部分中,“改善”缺少宾语,可加上“的状况”之类的词语。

14 (四川灾区延考卷)某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专业课、外语课、政治理论课,还包括演讲与口才、基础写作等课程,以进一步提高说写方面的技能。

句中词语“除了”之后,缺少动词谓语“包括”,因而与前面的“课程设置”的说法不相吻合。

15 (辽宁卷)交通台日前播报说,有的人在小轿车内开着空调过夜,由此发生窒息死亡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应该引起司机朋友们的高度重视。

此句中的后两个部分都缺少主语,“由此发生窒息死亡事件每年都有发生”由两个主谓结构杂糅而成,应在“事件”之前加一“的”字,以变主谓句子为词组。“应该引起司机朋友们的高度重视”缺主语,应在其前面加“这”之类的词语作主语。

16 (重庆卷)当冰雪皑皑之际,唯独梅花昂然绽放于枝头,对生命充满希望和自信,教人精神为之一振。

此句中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梅花”,但因为它在“唯独”之后,便不能让第二个和第三个分句可以“承前”省掉主语,这就使这两个分句缺少主语。应该把第一个分句改一改,将“唯独梅花昂然绽放于枝头”改为“唯独昂然绽放于枝头的梅花”,让其充当全句主语。

答题策略:要查找句子成分的残缺或赘余,除了用“浓缩‘主干’法”审视句子主干之外,还要仔细审视句子的“枝叶”,即看句子的各种修饰成分是否多余或残缺。在句子“主干”中,常见的是因为介词结构的使用而缺少主语;在句子“枝叶”中,最常见的是缺少宾语,或者缺少(或有多余的)介词、介宾词;还有两个句子的杂糅;也有两个近义词的重复多余,等等。一般来说,这类病句应多读几遍,有不少单凭语感就可察觉。

三、不合逻辑

1 (北京卷)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

“防止”的应该是“再次发生”,如果是“防止”“不要再次发生”,那岂不是“要”再次发生?这是因为否定词语的使用不当而发生的逻辑错误。

2 (浙江卷)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瞬间,无论是参与登顶的勇士,还是全世界观看这一壮举的人们,无不毫无例外地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憾。

这句的逻辑也因为否定词的错用而发生错乱:“无不”与“毫无例外地”应二者删去其一。

3 (天津卷)一些房产中介表示了同样的担心,他们认为购房者一定要考虑房屋的地理位置和房源条件,不可盲目跟风。

“房源条件”就包括了“房屋的地理位置”,这是由于并列词语之间存在包容关系而发生的逻辑错误。

4 (江西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此句错误与前句相同:并列词语“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三者之间有包容关系,概念的范围有交叉,因而犯了逻辑错误。

5 (湖北卷)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动到各社区。

这句的逻辑错误也因为并列词语而出现:在句中所列的“体育活动”中,“卡拉OK”和“拼图”不属于体育活动。

6 (辽宁卷)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和征服了无数热爱它的人民,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此句的逻辑错误因滥用代词而产生:依照原文,“它”应该代“皮影戏的艺术魅力”;但是,“艺术魅力”能“传播”吗?“它”应改为“中国皮影戏”。

7 (四川卷)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此句的逻辑错误则是由于“两面对一面”而产生的:“强弱”是个具有正反两面意思的“两面词”,可“提高”却只能表示一面。这就犯了前后不对应的错误。

8 (浙江卷)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这个精神,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

此句逻辑错误同前句。“能否”是两面词,而“欠缺”只能表示“一面”:前后不对应。

9 (广东卷)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像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此句因关联词语搭配不当而发生逻辑错误:“反而”表转折,可这里无转折意味,应改为表因果的“因而”。

答题策略:对于不合逻辑的病句,主要应从句子内容方面考查。命题者常青睐的角度是:(1)多个否定词造成的混乱;(2)并列词语内部包容关系的错乱;(3)代词指代对象的错乱;(4)句子前后“两面”与“一面”的不相呼应;(5)因关联词语的误用而造成的逻辑混乱。因此,如果发现下列情形,应特别注意:(1)有否定词语,要注意句子意思是否因多重否定而出现逻辑错误;(2)有并列词语,应注意各并列词语之间是否有相互包容或语意重复的情况;(3)有代词,应注意代词所指代的对象是否明确;(4)有“两面词”(如“是否、成败、强弱”等),应注意句子前后是否照应;(5)有关联词语,应注意句子内容之间的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

四、结构混乱

1 (全国卷I)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

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把“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和“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两个句子杂糅在一起了,应只选择一种句式,要么写成“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看出两个问题”,要么写成“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

2 (北京卷)我国水墨画的主要成分是墨,加以清水,在宣纸上浸染,互渗,通过不同浓淡反映不同审美趣味,被国人称为“墨宝”。

诚然,此句的主要话题是“我国水墨画”,但从语法结构上分析,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主要成分”,下一分句“加以清水”的主语还勉强可说是承上句宾语(“墨”)省,但后边“通过不同浓淡反映不同审美趣味”和“被国人称为墨宝”的主语却怎样也弄不清是什么了。层层偷换主语,结构混淆不清。

3 (广东卷)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此句把“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电磁力”和“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两句杂糅在一起了。

4 (宁夏卷)为了露出琉璃瓦深蓝色的瓦体,去年盖的办公楼没有在屋檐外设墙体遮挡,这是成为楼顶覆冰融化时容易整体滑落砸到过路人的原因之一。

此旬的后一分句也把“这是楼顶覆冰融化时容易整体滑落砸到过路人的原因之一”和“这成为楼顶覆冰融化时容易整体滑落砸到过路人的原因”两句杂糅在一起了。

5 (天津卷)我们一定能在奥运之际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每一个人也会更讲文明。

此句的问题出在关联词语的位置上:在“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一句中,“不仅”在主语“我们的城市”之后,本应该下旬的主语仍是“我们的城市”,但下句的主语实际已变为“每一个人”。这样,“不仅”就应放在“我们的城市”之前。

6 (天津卷)为庆祝戛纳电影节60华诞,电影节组委会特别邀请了曾经摘取过戛纳金棕榈奖的35位导演,每人拍摄一部3分钟的纪念短片。

这本来应该是个兼语句:全句主语是“电影节组委会”,谓语是“邀请”,邀请谁?“曾经摘取过嘎纳金棕榈奖的35位导演”。邀请他们干什么?请他们“每人拍摄一部3分钟的纪念短片”。但原句却写成了两个句子,且后一句偷换了前句的主语,因而成了病句。应在后一句前加“让他们”一语,恢复兼语的形式。

7 (湖北卷)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不管他的身体有多差,生活条件再不好,精神压力有多大,他都坚持创作。

并列词语“有多差”“再不好”“有多大”结构不统一,不能都与关联词“不管”搭配,应该改为都能与“不管”搭配的统一结构,比如把“再不好”改为“有多坏”。

答题策略:识别结构是否混乱,其方法与鉴别成分是否残缺多余和搭配是否恰当的方法差不多,都可以用“浓缩主干,审视枝叶”的方法,这里不再赘谈。

五、表意不明

1 (山东卷)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此句的问题出在“否则”一词上。“否则”的意思是“不这样”,而此句前面有否定词“不能”,于是有了问题:“这样”指代的是什么呢?是指这位总理能担任还是不能担任?这就造成了表意不明。

2 (安徽卷)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日”。

句中的“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因为可作两种语法分析,所以可产生两种理解:是“几十个报社”,还是“几十个编辑记者”?

3 (四川灾区延考卷)有人认为,不少电影剧本浮在生活表面,对题材挖掘不够深,这是阻碍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走得更远、不能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

由于句中的代词“这是”指代对象不明确,造成了表意不明。

答题策略:造成表意不明的原因大多出在两点:一是代词指代对象不明确,一是某些词组可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法分析。这提示我们,(1)若句中有代词,一定要注意其指代对象是否明确。(2)要学会对某些特殊词组作不同的语法分析。纵观这几年的高考试题,这类词语大多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某些数量词组,像“几个工厂的工人”、“我们三人一组”等;②某些动宾词组或动补词组,如“热爱人民的总理”、“穿破裤子的小孩”、“我想起来了”等;③某些表时间的词语,如“晚上来”、“某日前来”等。

六、语序不当

(江苏卷)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句中的并列词语“碰撞、融合、交流”的先后顺序安排不当,应当先碰撞、再交流,最后才能融合。

答题策略:语序不当主要表现在并列词语的先后排列顺序和各分句之间的逻辑关联上。答题时主要注意两点:(一)句中若有并列词语,要检查其排列顺序是否合理;(二)旬中若有关联词语,要检查各句内容之间的关系是否同关联词语一致,检查分句间先后顺序是否恰当。

第11篇

1.1 错用关联词语。

例: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封为殿师太尉。(应把“为了”改为“因为”)(也可以把“就”移到“因为”前面)

1.2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

2.注意辨别非关联词的连续语

有些短语看起来比较像关联词,但是并非关联词。譬如像“一会儿……一会儿……”“一下子……一下子……”等等,这些都不是关联词,也不是排比句。排比句是拥有三个或三个地方以上的相同词语连成的词语。像这种词语相同却不到三个的词语只能算是连带词或者连续词。

3.常见关联词

1.因为……所以、2.不但……而且、3.与其……不如、4.宁可……也不、5.宁可……也、6.之所以……是因为、7.如果……就、8.只要……就、9.既然……就、10.即使……也、11.无论……都、12.不管……都、13.不仅……还、14.不仅……而且、15.不但……还、16.虽然……但是、17.不是……而是

使用关联词语的句子往往比较复杂。同学们在使用关联词语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里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要正确运用关联词语,首先必须懂得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

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例如:“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取得胜利。”这个句子没有使用关联词语,可以看作是并列关系。如果加上不同的关联词语,句子的关系就起了变化:

4.1 因为我们共同努力,所以竞赛取得胜利。

4.2 如果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4.3 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这样,第一句成了因果关系,第二句成了假设关系,第三句成了条件关系。在我们平时的说话、造句或作文当中,究竟选用什么关系,这就要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来确定。

5.要注意配对使用关联词语

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例如:

5.1 只要经常锻炼身体,才会增强体质。

5.2 他宁可挨打,不如泄密。

5.3 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他却是按时到校学习 。

第一句,“只要”应与“就”相配,“只有”应与“才”相配,“只要”与“才”搭配不当,应把“才”改为“就”。

第二句,“宁可”应与“也不”相配,“与其”应与“不如”相配。句中“宁可”与“不如”搭配不当,根据两个分句的意思,最好是把“不如”改为“也不”。

第三句,“不管”与“却”搭配不当,应把“却”改为“都”。

6.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

6.1 虽然天气十分寒冷,却清洁工流下了汗。

6.2 今天,我们班搞演讲比赛,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不但上台演讲了,而且从爱说话的小明也上去演讲了。

第一句,“却”表示转折的意思并没有错,可是,一念原句就给人不通顺的感觉。如果把“却”放在“清洁工”之后,句子就通顺了。

第二句,让人念起来感到很别扭,如果把“不但”放在“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前面,句子就顺畅了。

7.该用关联词的地方不能缺少关联词

有一部分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可根据情况省略其中的前一个,如“不但……而且……”,可省去“不但”、“虽然……但是”,可省去“虽然”。但一般不能省去后一个的“而且”、“但是”。如果只用前一个关联词语,而省去了后一个关联词语,句子间的关系就会不明确,句子的意思也会表达不清。例如:

7.1 自从开展“一帮一”的活动以后,不但加深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7.2 如果我们齐心协力,把这件事情办好。

第一句在意思上有递进的关系,但缺少了一个与“不但”配对使用的关联词语,让人读了以后,感觉话没有说完,递进的关系也不清楚。如果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前面加上“而且”或者“并且”,不但递进的关系明确了,句子的意思也清楚了。

第二句是假设关系的句子,前面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后一分句表示结果。因为缺少与“如果”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就”,句中的结果就不明确,让人读后也有一种话未说完的感觉。要是在“把这件事情办好”之前加上“就能”,句子的意思就清楚了。

8.不要滥用关联词

8.1 他自己不跟老师讲,并且要我讲。

8.2 我的成绩差,可是我能虚心地向老师请教,但是诚恳地向优秀同学学习,所以我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一句应该是转折关系,不是递进关系。滥用“并且”,使语意表达不清,应把“并且”改为“却”。

第12篇

[关键词]四六级考试;影响;“短文翻译题”;词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6-0151-02

一、引言

2013年12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了较大改革,出现了几个题型上的变动,如听力的听写部分变为了全部考察单词和短语;出现了段落匹配题,翻译变为短文翻译。试卷的总体难度与之前比较,难度加大,部分学生反映备考信心不足。而词汇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与四六级考试息息相关,为了切实帮助学生克服备考中出现的词汇学习困难,教师要结合真题,给学生灌输词汇学习的方法,同时学生要积极探索,克服词汇难题,以在四六级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短文翻译题”的特点

改革后的四六级考试中,翻译部分由长句翻译变为了150-200字段落翻译,以往只用翻译五个句子,而改革后的段落翻译则考察了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可见,改革后的“短文翻译题”能更好地考察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以及综合运用能力,非常切合新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短文翻译题”不仅考察了学生的词汇知识,还考察了学生的语法知识,在准备此部分时,学生普遍反映此部分难度加大,需要投入更多的心血和精力。

“短文翻译题”涉及到经济、文化、教育、政治、生活和科技等方面,话题涉及面广,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备考中涉猎较多的关于以上领域的知识。此题型考察了学生的词汇量以及单词的灵活运用能力,因此,学生需要比以前投入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单词的记忆,且要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和记忆技巧。除了较大的单词量的储备,学生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比如动名词、副词以及连词的基本用法;被动语态的用法;形容词和副词的最高级的使用;句型的灵活多变以及简单句、并列句和从句的使用。可见,为了在“短文翻译题”中获得高分,学生需要具备非常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同时还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较强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三、“短文翻译题”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为了研究新题型“短文翻译题”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影响,作者对近年来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了整体和梳理,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经验以及对学生的访谈,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总结了其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教师的教

1.词语内涵意义的灌输

在四六级考试中,“短文翻译题”中关于中国文化的文章翻译较多,如“丝绸之路”、“中秋节”、“茶文化”、“中国结”、“大熊猫”、“京剧”、“中餐”等。学生需要掌握词语的文化内涵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给学生教授关于这些词语的文化内涵,学生就能找到词汇记忆突破的关键。如2014年6月六级真题涉及到“土豪”和“大妈”等热词,“土豪”和“大妈”是近年来流行起来的新词,可能会收入到新版的牛津英语词典中,成为英语语言的一部分,可音译为“Tuhao”和“Dama”,其含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能针对热点词和新词语给学生做一定的灌输,学生就能够了解土豪指有钱但缺乏品味的人,而大妈则指不久前金价大跌时大量购买黄金的中国妇女。了解了这些词的文化内涵,学生在翻译中就能更好的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2.讲清中英文词汇差异

翻译是通过信息的输入,在人脑中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中英两种语言分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其差异非常大。因此,了解两种语言的词汇差异对于做好“段落翻译题”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如2014年12月6级真题“中秋节”中就谈到“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是人们拜月的节日,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人们合家团聚,共赏明月”。在中秋节“拜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西方没有这种习惯。又如在中国,结婚时新娘和新郎需要拜天地,但西方并没有这样的习俗,也就不存在“Kowtow to the heaven”的说法。因此,教师在授课中如果涉及到此类中西方词语差异的知识点时,要做重点讲解,以引导学生做课外的自主学习。

(二)学生的学

1.词汇的积累和学习

通过分析历年真题可以发现,改革后的“短文翻译题”较之以前的长句翻译,在词汇的掌握上要求更加严格。学生只有具备较大的词汇,才能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以2014年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翻译题“乡村理想生活”为例,文中涉及的词汇较偏且难词较多,如下棋饮茶(play chess and drink tea);耕耘收割(in the harvest);织布缝衣(weaving),砍柴采药(cutting wood and gathering herbs)和吟诗作画(chatting poetry and painting pictures)。因为题中涉及到的生词较多,部分学生在看到此题时,出现了紧张和畏惧心理,不知道如何下手,如果学生能够在平时的词汇学习中,多积累相关的词汇知识,会发现此段翻译难度并不是特别大。又如2014年12月六级考试真题翻译部分“大熊猫”,题中涉及到很多平时很少接触到的难词,如“温顺的”应该译为docile,“独特的”翻译为unique,“濒危物种”是endangered species,“世界自然基金会”为World Wildlife Fund或者缩写为WWF。

可见,词汇是翻译的基础,只有积累较大的词汇量,才能在四六级考试翻译部分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学生在平时的词汇学习中,除了要学习一般词汇,还要掌握一定的生词和难词。

2.掌握词汇的搭配和用法

学生在平时的词汇学习中,还要注意词汇的搭配和用法。词语的搭配包括语法上的可能和语义上的可能,也就是满足索绪尔所提出的横组合和纵聚合的可能,搭配涉及到语音、语法、语用等领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语言点。词语的搭配有主谓搭配、动宾搭配以及动词和介词的搭配等,其中,主谓搭配、动宾搭配所占的比例最大。2014年6月四级真题翻译题“旅游”就涉及到了动宾搭配,如促进教育公平是promote the justice;加强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是enhance the teaching facilities of the countryside and compulsory education of rural area of mid-west。此外,学生还要掌握词语的用法,并能灵活运用到翻译中,如2014年12月四级真题翻译题“旅游”中还涉及到了非谓语动词的用法,最近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想要通过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丰富知识、扩展视野(参考译文为The latest survey shows that by traveling.a large number of young people want to experience differ-ent culture,enriching knowledge and broadening the vision.),体验用了动词(experience)表示,后两个用非谓语动词(enriching and broadening),使表达更加多样化。可见,掌握词语的搭配和用法对于四六级备考是非常有用的。对于一些固定搭配和用法,学生需要采取识记的方法,或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不同的搭配所体现的含义,且用于段落翻译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