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噪音监测

噪音监测

时间:2023-05-30 09:36: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噪音监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噪音监测

第1篇

关键词:噪音污染噪声监测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所谓噪音监测,是指对于干扰人们正常工作、生活的声音散发源头进行的监测活动。由于噪音污染广泛的存在于道路、厂矿以及生活区等大型的人群集散地带,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加强噪音监测,确保一个安静、祥和的生活环境是当前环保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与此同时,作为当前环境监测之中的三大检测项目(空气、水、噪音)之一,噪音监测历来也都是环保监测人士重点关注的数据指标。通过监测噪音指标,有助于人们对附近的环境做好一个科学、准确的评价论断,同时也是制定环境环境法规、实施环境决策的重要依据,有利于环境噪音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环境噪音污染的现状。

从整体上来看,环境噪音污染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自然界噪音污染和人为活动产生的噪音污染,由于自然界当中产生的噪声是人们暂时还无法改变的(如打雷、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灾害产生的噪音),因此,本文在这里就不再做过多的论述。下面,我们着重来探讨一下人为活动产生的噪音,对人为活动产生的噪音再进行细分的话,又可以分为交通噪音、工业噪音、建筑施工噪音和社会生活噪音。其中,交通噪音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使用交通工具时所产生的噪声(如车辆的引擎声、嗽叭声、杀车声、汽笛声和防盗报警声),这一部分环境噪音污染在当前人为噪音污染中占据了最大的比例,有可靠数据显示,交通道路噪音在城市中所占的比例在40%以上,也就是大致占了一半左右,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机动车辆的快速发展,交通噪音已经成为当前人为噪音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工业噪音,工业噪音主要是指厂矿、企业等单位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引起的噪音(如机械摩擦、货物运送、产品组装等活动产生的噪音),初步估计,这类噪音污染在人为活动产生的噪音污染中大约占据了五分之一左右的比例,但由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并没有完全进行科学规划,许多厂矿企业都和居民区混杂在一起,导致工业噪音甚至成为部分地区的头号噪音污染源;建筑施工噪音,主要是指建筑工地的施工过程中引起的噪音(如打桩声);社会生活噪音,主要是指人们的日常生活所引起的噪音。总的来讲,前两类噪音污染在整个噪音污染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后两类噪音污染在整个噪音污染中所占的比例则相对较小。

二、 对各类噪声进行监测

1、交通噪声监测措施

一般来讲,交通噪声监测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交通的噪声情况,分析道路交通车流量等与噪声之间的关系,并且对于交通噪声的变化规律进行整理。在进行监测点位置的选择时需要认真分析如下几点原则:监测点位置能够很好地反映快速路、次干路等道路的类型,车辆速度等噪声排放特点;依照路段长度及其路口间的距离,单个测点能够监测到一条或者是相近的多条道路;在进行测点位置选择的过程中需要分析非道路噪声源的干扰,测量应在无雨雪、无雷电天气,风速为5m/s 以下时进行。不得不在特殊气象条件下测量时,应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测量准确性,同时注明当时所采取的措施及气象情况,从而更好地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监测工作的安排与以上的表述基本相同,需要认真分析道路种类、车辆类型等进行相应数据的采集工作。

2、功能区域噪声监测

各功能区域噪声监测能够很好地反映各功能区的声环境状况,并且判断出其变化的相应情况。监测点的选择需要具备如下原则:监测点与该功能区的平均噪声水平并没有太大的差距;监测点可以反映出该区域生态环境的特点;监测点可以很好地避开固定反射面。

3、环境噪声污染源检测

一般来讲,污染源进行相应监测,监测点位置需要靠近噪声污染源,并且应该有效确保监测设备的顺利运行及其相应工作人员的安全,依照我国环境保护标准当中的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进行监测。要注意测点布设,比如根据工业企业声源、周围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布局以及毗邻的区域类别,在工业企业厂界布设多个测点,其中包括距噪声敏感建筑物较近及受被测声源影响大的位置。测点位置一般情况下选在工业企业厂界外1m、高度1.2m 以上,距任一反射面距离不小于1m 的位置。

二、环境噪音监测的相关问题分析

环保部门对人们所居住的环境进行环境噪音监测,是为了能够全面的了解噪声对环境的污染情况以及对人们所生活的环境的质量评定,虽然是一项常规的检测工作,但确是为环保人员提供对环境噪声污染如何防治的依据。从整体上来讲,由于噪声的突发性,不稳定性的特点,环境噪音监测工作非常复杂。由于在噪音监测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些先进的技术应用和大量的数据信息,所以对噪音监测的难度可想而知。再加上环境噪声具有即时发生以及在空间、时间上的局限,无形中又增加了环境噪音监测的工作难度。下面我们对在环境噪音监测中相关的问题进行一下分析。

环境噪音监测力量不足。由于我国对噪音污染监测技术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一些技术发展的还不是很成熟,并且噪音监测工作也是近年来才得到人们的重视。在之前对噪音污染的监测力度不够,影响了一些专业人才对环境噪音污染监测工作的热情和工作态度,导致对噪音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对环境噪音检测的标准和技术上存在问题。在环境噪音检测的标准上,距一些发达国家的检测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在检测流程上存在一些不符合规范的操作,并且在检则技术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大型交通枢纽、多层的轨道交通噪声监测方面标准存在一定方面的空白,这对环境噪音的防治工作是非常不利的。

噪声数据处理自动化程度不高。环境噪声监测后产生的大量现场数据没有计算机软件支持,从录入、计算、校对、分析都需要人员参与计算,影响环境噪声结果的准确性,增加人员的重复劳动,并且阻碍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进行。

三、对环境噪音检测的几点建议.

我认为,针对上述的几个问题,可以从经下几个方面着手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改善目前的局面。

1、加大对环境噪音检测工作的投入力度,上文中我们提到过正是由于过去环境噪音检测人员待遇较低的原因,才导致许多工作人员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那么,想要做好环境噪音检测工作必须从资金上给予充分的保证

2、提高大众对环境噪音检测的认识。政府部门要加大环境噪音检测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环境噪音检测的认识,鼓励人们踊跃的投入到环境噪音检测的学习和工作中,扩大我国的环境噪音检测专业人才的队伍,加强我国在环境噪音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

3、完善环境噪音监测工作的制定问题。建议由国家环保局签头,组织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制定统一的环境噪音检测标准和制度,制度制定完成以后,要依据环境噪音监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从制度上保证环境噪音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4、完善环境噪音监测的设备。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环境噪音监测的资金投入,研发环境噪声的统计软件,以便在监测工作中有完善的设备基础来获取可靠的监测数据。

5、完善环境噪音监测工作的标准和技术支持。在国家有关部门对环境噪音监测工作的研究下,尽快的完善我国在环境噪音监测工作的标准,对在监测工作中的相关操作要明确规范,保证数据采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也要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在环境噪音监测方面的先进技术,提高我国环境噪音监测技术水平。

结语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在看到环境噪音检测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环境噪音检测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我相信,只要广大的环境噪音监测工作人员正视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严加改进,必然能促进环境噪音监测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第2篇

对船舶噪声污染的整治,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些监督与管理规定,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都给予了相关规定。在地方人大法规或政府规章中,对船舶噪声污染的监督与管理也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应该说,对内河船舶噪声污染的防治,各级法律法规都授权给海事部门予以监督与控制,海事部门执法主体地位不容忽视。但这些法律法规中,涉及到船舶噪声污染管理的,一般仅仅明确了海事部门对船舶排放噪声实施监督管理,远没有对工业噪声、建筑噪声或其它交通噪声防治来得有操作性。这就为海事部门充分发挥海事权,加强内河水域船舶噪声污染控制增加了难度。

内河船舶噪声污染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法律、法规不健全,处罚依据不明确。噪声污染被列为污染的一种,在各级法律、法规中都有所体现,并明确了内河船舶噪声污染的执法主体是海事部门(港务监督)。但这些法律、法规具体罚责绝大部分是针对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生活以及道路交通等方面的噪声污染制定的,而涉及船舶噪声污染的寥寥无几,仅仅在某些地方法规中有所体现;同时,在违法处理上明确的依据不多。

船员环保意识差,监管困难。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个体小型船舶不断增加,而这些船舶普遍存在船员素质低、船员环保意识差的现象,船员们缺乏噪音污染的意识,没有船员的自觉,单靠管理部门的监督与处罚,是难以禁止违规使用声号、操作不规范等现象的,使得监管困难。

管理主体众多,海事执法权有限。我国对内河船舶噪声管理的部门众多,包括环保、发展和改革、规划、城市建设、国防科工、船检、运管、航道等部门,看似多管齐下,实质上此项工作在各管理主体的业务范围内仅占一小部分,甚至是可有可无,没有引起各管理主体的重视,从而出现了部份“真空”地带,给管理对象有机可乘。对船舶而言,海事部门仅负责噪声污染的现场监督,而要完全控制噪声污染,还需要众多管理部门共同努力。

管理和监测手段不够先进,调查取证困难。船舶在水中航行,是在不断流动之中,要准确的找到污染源存在一定的困难;而有的噪声污染时间短,瞬间即逝,没有先进的监测设备可以保留下瞬间噪音排放情况,即使海事执法人员发现有可能存在的超标现象,但是工作人员还没来得急赶到违章船舶上的时候,噪声源早就消失了,执法人员无法取证,很难获得处罚的证据。

主要污染源不易识别、对敏感区监管效果不佳。由于监测手段不够先进,对主要污染源的识别能力差,无法准确的找出噪音超标的“罪魁祸首”,给执法带来了困难。因为船舶流动性大、船舶噪音很难有规律可循,对敏感区域的影响结果不断变化,有的船舶趁海事部门不在现场的时候就违规使用声号等,导致海事部门对敏感区的监管效果不够理想。

内河船舶噪声污染监管的对策和建议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将噪音防治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通过公告栏、触摸屏、电子滚动屏、网络、报纸等媒介向社会公开宣传资料,加强对行政相对人进行内河船舶噪声污染防治的宣传工作,呼吁广大船东能够知法守法,遵守船舶噪音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海事部门应将对船员进行噪声污染防治教育纳入其培训范围当中,要求他们在通行时尽量减少噪声,在正常交会时要求减少音响设备的使用,采用手语和旗语等。通过宣传教育,逐渐增强船舶作业人员的噪声环保意识,由被动的“防噪”变为主动的“防噪”。

积极推进相关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标准的修改和完善。通过多种渠道,积极推进相关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标准的修改和完善,尽快出台船舶噪声污染管理规定、制定船舶噪声污染标准,使船舶噪声污染的处罚依据更充分、更明确,提高可操作性,使其能够适应现在人民群众对船舶噪声污染的需求,能够为海事部门的执法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

有效控制船舶通行时间、流量。海事部门可以根据辖区通航环境特点,合理安排通行时间及流量,必要时实行交通管制。通过调整船舶通行时间,合理控制夜间船舶通过居民密集区的时间,并督促船舶尽可能合理安排时间,在白天通过市区航道,以减少夜间船舶航行密度。对影响人们休息、噪声大的船舶,采取在每天的某个时段和河段限制船舶航行,或要求这类船舶改道航行的措施,达到减少噪声污染的目的。

对症下药,加强主要噪声源的控制。海事部门应通过对船舶噪声污染投诉的分析,确定主要噪声污染源,然后根据污染源的性质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如禁止鸣放声号、降低船舶排气噪声或要求船舶安装消音器等。

把好船舶安检关。在船舶安检中,海事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可能带来噪声污染的船舶实行重点检查,检查的重点是该类船舶的防噪设备是否安装,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排放的噪声污染是否超标等,必要时可以对违章船舶采取禁止开航、强制纠正缺陷等措施,迫使船舶提升防噪能力。

增强船舶噪声污染监测力量。海事部门应成立专门的监测队伍,配备先进的噪声监测仪器,增强船舶噪声污染监测的技术力量。对有可能产生噪声污染的船舶,海事部门可以有选择地采取跟随战术,对重点对象进行重点监控,实时监测船舶噪声污染排放情况,对超过标准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对通过城市市区航段或者在市区港口作业,噪声污染超标的船舶,可采取措施强制船舶安装消声设备。

加强执法力度,保护敏感区。在敏感区域对船舶噪声污染进行重点监测,加强巡航和现场监管力度,加大对违法使用高音喇叭、扩音机等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起到教育惩戒的作用,减少或消灭船员可以控制的噪音违章,改善环境;通过开展专项整治,对超标的船只实施整治并进行实时动态监控,确保整治活动成果能够长久保持。

加大信息化投入,实时在线监控噪音排放情况。针对船舶噪音取证困难的情况,建立噪音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在敏感地带设立固定的监控探头,对过往船舶进行噪音实时监控,获得瞬时噪音、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噪音、最高噪音等监测数据。这套系统可以24小时实时监控工地产生的噪声,记录噪声超标的证据,使违法行为具有“再现性”,有效防止因“即时监控难”与“调查取证难”而产生的噪声监管漏洞。

第3篇

1 研究背景

移动通信业务的飞速发展对运营商的业务质量管理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客户感知为导向的端到端的业务管理方式已成为当前被普遍研究的课题。在移动运营商的收入构成中,语音业务收入占总收入超过60%,是业务质量管理的首要关注对象。

语音业务的数据量异常庞大,对系统的采集和分析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当前行业内的语音业务质量的全面管理主要还是由信令监测系统来实现,通过监测用户在通话过程中的控制信息和各种时延参数,实现网络性能的分析和故障的定位。但是,信令监测系统只能从寻呼成功率、接通时延、掉话率等信令层面来分析媒体层面的性能,不能发现媒体流中单通、噪音和断续等问题。在媒体流的监测方面,当前有一系列的拨测系统通过模拟用户的行为,实现网络的连通性测试和业务正确性测试。但是,拨测系统只能以抽样的方式来测试网络性能,不能发现和记录网络中偶发性的问题;并且,如果是无线接入网导致的语音质量劣化,拨测系统和信令监测系统均不能发现和分析。

语音业务监测主要有两个技术难点:高速语音分析和实时信令关联。现网端局中的媒体流可达每秒几百兆,在如此庞大的语音数据中分析单通、噪音和断续对系统和算法均有很高的要求;为了将语音分析结果映射到电路、无线小区和用户号码,需要将媒体面和信令面的消息实时匹配关联,系统必须具备nb、mc和a接口的信令解析和关联能力。

云计算技术是一种基于网络的计算方式,由网络来提供动态易扩展而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从而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海量的数据分析。在本文中,笔者提出了一种以云计算为平台,通过语音质量分析技术和多接口关联技术实现的语音质量监测系统,具有快速部署、实时监测、全面分析、节省成本的特点,该系统已在全国多个省份的运营商中开始试用,在语音业务质量管理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系统结构本文由收集整理

图1为移动网络语音质量分析系统的结构图,用户的语音流在mgw的nb接口上通过核心网ce进行传输。将ce上mc接口和nb接口的数据合并镜像至另外一个端口,采用光纤专线的方式把用户语音数据送至中心机房进行采集和分析。

在移动软交换网络中,根据控制与承载相分离的策略,mss负责信令的交互,mgw负责媒体接入的管理。如果仅仅采集mgw侧的媒体流,只能得到若干对mgw的语音流信息。所以,为了得到语音质量在电路、无线小区上的统计分布,必须将媒体流关联至信令信息。但是,负责信令的mss和mgw通常并不在一个机房,尤其在集中化维护的运维模式下,mgw一般部署在地市所在的接入网侧,而全省的mss通常几种部署在少数几个中心机房,这就大大加强了采集和汇聚的难度。经过笔者分析,包含有电路、无线小区和本端号码的a接口和mc接口处于同一个物理端口中,a接口信令通过mgw作为信令转接点到达bsc。由于网络维护人员只关注本地交换机所覆盖的区域,nc接口的信令不是必需的,所以只要在mgw机房中对mc和nb接口进行采集和分析。图2展示了传统采集方案和本系统所使用的改进后采集方案。

在完成信令和媒体流的采集后,数据送入云计算平台,进行分析和计算。本系统软件结构如图3所示。原始数据首先经过信息提取和关联模块,将语音的rtp流、语音rtcp信息、h.248协议和a接口协议进行提取,分离出语音数据和信令数据,并对属于同一次呼叫的数据进行关联,形成语音信令关联数据。随后,系统对三部分数据进行并行操作:系统对语音数据进行解码和分析,得出单通、噪音和断续等语音质量指标;对信令数据进行解析,得到本次通话的电路、无线小区和通话各阶段时间信息;根据语音信令关联数据,将语音质量指标统计映射到优化人员关注的维度,例如以小区维度统计噪音的强弱。

3 语音质量分析技术

语音质量分析模块是本系统消耗计算量最大的模块,该软件模块基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移动网络中的语音流进行指定特征提取。经过对人们打电话时的通话体验调查,发现单通、噪音和断续是用户最不能忍受的问题。此外,移动网络中的语音流的数据量是非常大的,通常情况下,一个mgw下的语音流可以达到几百兆每秒,一个地区可以达到几g甚至几十g的流量。所以,如果要实时计算语音质量指标,系统对语音质量分析算法的复杂度要求是很高的。

为了计算单通、噪音和断续等指标在语音流中出现的频率,需要对所述指标进行特征定义和提取。表1为各种语音质量指标的样例、特征描述和提取规则。

经过对nb接口rtp流的分析,发现amr编码的话务量占总话务量的90%以上,所以媒体流必须先解码为原始wav格式才能进行处理。根据表1的特征描述和提取规则,系统对解码后的媒体流分别进行媒体流特性检测、语音包内容检测以及声音频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是否出现异常,流程如图4所示。

4 云计算平台

云计算具有快速部署、动态可扩展、海量信息处理和减少终端负担等特点,所以尤其适用于移动网络的语音质量分析。

首先,如果采用传统的语音仪表的方式对语音质量进行分析,需要在每个mgw机房进行部署硬件服务器,并且在每套服务器上安装分析软件。如果语音质量的分析对象发生变化,例如从a地区变成b地区,或者从端局变成关口局,设备必须随着监测目标的变化进行搬移。采用云计算平台后,不仅该平台具备到各个机房的传输资源,可以对分析对象进行快速部署和上线;而且整个平台只需使用一套软件,即可完成工作。其次,语音分析的计算量是正比于话务量的。在传统的分析方案中,如果监测区域的话务量和所购买的硬件不匹配,就会不可避免地带来计算资源的缺乏或浪费,这就导致不能随意选择监测对象。在一天的周期中,话务量变化是非常大的,这也会导致计算资源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再次,语音质量分析工作需要大量的cpu、内存和硬盘资源,云计算平台具有丰富的计算资源,完全可以满足分析工作需要。最后,云计算可以减小维护终端的负担,用户终端只需关注界面的设计和操作交互,不用和后台的语音数据库等资源打交道。

在本系统中所使用的云计算平台结构如图5所示,数据库和数据采集设备使用unix主机,语音分析和统计使用x86主机资源池。

5 系统应用

通过该语音质量分析系统分析某地区的噪音分布,并将其映射到无线小区上,结合无线小区的地理坐标等参数,可以得到噪音的分布地图,如图6所示。

噪音水平的图例以及相应的噪音波形如图7所示。

6 总结

第4篇

关键词: 供水管网漏失监测系统城市管网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96.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级政府对各供水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水单位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供水管网的管理水平,减少供水管网漏失现象的发生。目前,我国的各个供水企业不断加强和高等院校以及科研单位的合作力度,最大程度上实现双方的资源互补,同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有效的提高了供水管网的管理水平。供水管网漏失监测系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1.供水管网漏失监测系统定义

和传统的管网漏失检测的技术工具不同,供水管网漏失监测系统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供水管网漏失监测系统的基础设备是供水管网漏失监测记录仪,此外还有巡视仪。这里涉及到的监测记录仪,就是指按照一定要求,布设于管网上(一般布设于阀门、消火栓等管网附属设备井)的漏点噪音监测设备。该设备可以在规定时间内(一般凌晨2-4点)启动运行,按一定时间间隔采集、存贮噪音数据、自动分析,并可将监测数据及监测结果以巡视仪无线采集或有线数据线传送至PC机供技术人员分析。

供水管网漏失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漏点发展过程的全程观测、分析与模拟,实现对区域管网的安全性评估预测,实现对隐患管网的重点监测,为管网管理者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从而建立起供水管网漏失监测、预警、控制与管理的综合模式。

2.供水管网漏失监测系统的构成

2.1漏失监测系统的系统结构

我们把各个相互独立同时又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的整体称为系统。供水管网漏失监测系统也不例外,归结而言,其可分解为监测技术、漏失预测及预警和漏失控制技术三个子系统:监测技术子系统主要与系统的布设相关,包括监测区域划分、监测点位布设、监测设备管理等相关内容,漏失预测/预警系统主要指在记录仪数据采集、分析、查询基础上,对监测区域管网进行安全性评估、漏失预测、预警等;漏失控制技术子系统,主要之在前两个子系统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漏失控制措施。

2.2管网漏失监测系统的具体内容

2.2.1管网漏失监测技术子系统

(1)漏失监测区((LMA)的划分:根据用户规模、用水性质、用水规律、行政、道路、自然地理特征等原则,将目标区域划分为若干监测区((LMA),并逐一设定编号,以便于记录仪与漏失信号数据的存储、管理和漏点的分析判定。

(2)漏失监测记录仪的优化布置方案:如何充分利用记录仪的有效监测距离,实现覆盖监测目标区域的记录仪数目最小化或用一定数量的记录仪实现监测区域面积的最大化。如何合理确定记录仪监测周期,确定固定监测或轮换监测的工作模式,这是记录仪布设方案中的优化问题。通过方案优化,系统可以发挥更好的监测作用。

(3)漏失监测记录仪的管理:对于大中型规模的管网,需布设数量众多的记录仪,如何对记录仪进行有效的管理,是系统实施中需认真应对的课题,建立基于条形码管理的漏失监测记录仪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办法。通过为每个记录仪制作条形码,基于条形码扫描技术,实现条形码扫描盘点、实时跟踪、查询统计分析、库存管理、资产周期检定管理等功能一体化。

2.2.2管网漏失预测/预警技术子系统

(1)漏失监测信号的采集、存储:漏失监测信号为噪音数据,包括了信号强度、频率等相关指标。可建立基于GIS的管网漏失信号管理数据库,实现监测信号的有效存储、查询与分析,为研发工作提供数据源。

(2)基于LMA的监测与评价:通过LMA漏失监测信号采集分析与漏失案例的原因分析,可以实现对目标区域的分区评价与管道漏失的概率预测,从而确定重点监测区域,提高监测效率。

(3)针对管网漏失监测的GIS功能开发:在GIS基础上进行功能开发,可以实现对记录仪历史数据的查询与分析,实现对报警记录仪监测范围内所有相关记录仪的查询分析,从而为漏点快速定位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2.2.3管网漏失控制技术子系统

(1)基于监测结果的管网维护与更新方案:根据管网漏失监测、预测结果,在漏点查找修复与管道更换费用的经济效益比较基础上,对漏损概率较高的管道提出优先维护或更换方案。

(2)结合流量计确定LMA漏损量:将独立计量区((DMA)的做法引入LMA,若该LMA为封闭小区,可在小区进出口管网安装高精度流量计,通过比较漏点修复前后流量计夜间最小流量的变化,分析漏失监测记录仪的监测效果。

(3)结合减压阀做好压力调节:经调研论证,管网漏损与管网压力存在正相关关系,可在漏损概率较高的LMA安装压力调节装置,通过调压降低管网漏损。

2.3管网漏失监测子系统间的关系

漏失监测系统的各个系统是相互联系的:监测技术子系统是后两个子系统的基础。漏失预测/预警技术子系统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既是对第一个子系统数据的分析,又为第三个子系统提供辅助决策支持;漏失控制技术子系统是在前两个子系统基础上提出的具体的漏失控制措施。通过三个子系统的整合,可以建立起供水管网漏失监测、预警、控制与管理的综合模式。

3.供水管网漏失监测系统的具体实施过程

漏失监测系统的离不开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系统项目的协调有序。某北方城市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人力资源,并与科研单位合作成立了项目组,启动了供水管网漏失监测系统项目。通过项目设备招标,选用了英国帕玛公司生产的巡视仪与记录仪—帕玛劳((Permalog)作为支撑设备,在国内率先展开了供水管网漏失监测项目。经过不断摸索,项目组初步总结了系统的实施经验:

(1)选定项目实施区域,划分LMA,确定漏失监测记录仪的布设规范,包括记录仪布设管网口径、布设位置、布设距离以及超出监测范围的解决办法等。

(2)基于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点位布设(如图1所示),在初步制定监测方案的基础上,采用系统方法,对初步方案进行了优化计划,并通过人工判别、剔除、修改等。

图2 基于GIS的漏失监测系统监测点位布设图

(3)制定系统实施方案,制定相应的图纸、图表,协调人力、车辆等进行记录仪的现场布设,并为记录仪布设点位进行现场喷涂标识。

(4)规划数据采集方案,采用巡视仪以无线方式定期采集漏失监测数据(1天数据),或采用笔记本以红外方式直接从记录仪连续采集监测数据(6天数据),所采集数据可通过专用数据线传输至计算机存储。

(5)技术人员对所采集漏失数据(信号强度Level简称Lv、带宽Spread简称SP及系统自动处理

结果L,N,W,分别代表泄漏、无漏及怀疑泄漏三种)定期分析并进行现场排查,一般来说,结果为L,Lv越大、Sp越小,管网发生漏损的可能性越大。

(6)受部分内外界因素影响,系统可能产生干扰报警,因而有必要对干扰报警的原因进行分析。经初步总结,主要包括如下原因:记录仪自身灵敏度过高、外界环境噪音影响,如饭店餐馆等夜间用水、机房运作、排水、电信管线干扰等。

(7)分析系统未能监测到的管网漏损:在系统实施期间,项目区内有部分管网破损包括明漏、暗漏是系统未能监测到的,应对此进行分析,以期合理、充分地发挥系统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原因:A:管道破损距记录仪较远,破损处产生的噪音强度过小,超出记录仪的灵敏范围。B:存在一个/多个记录仪反映多处漏点信息,应在漏点修复后继续进行该点的漏点复查,这与数据排查人员的经验有关。C:环境噪音强于报警噪音,较难识别等。

这就是项目的现场实施过程,是项目实施最基础的部分,在此基础上,项目组开展了基于漏失监测系统的GIS二次分析功能开发、基于GIS的漏失监测数据库开发、基于连续监测数据采集的漏点发展过程模拟等科研工作。

4.供水管网漏失监测系统的意义

(1)该系统可以有效及时的对管道漏失状况并作出预警,减少因管网破损造成的水量损失,从而降低了企业供水成本,对供水企业尤其是北方缺水城市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2)该项目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通过系统优化计算,可以实现监测区域内记录仪数量的最小化或固定记录仪数量监测区域面积的最大化,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3)该系统可为疑难漏点的判断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功能,将大大减少相关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减少了暗漏检出成本。

参考文献

第5篇

环境监测以环境为对象,利用科学的手段,包括生物法、物理法等,定量评价、定性分析环境对象当中的物质类型与结构,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环境污染的程度以及变化规律等。环境影响评价当中的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可分为如下两个部分:

(1)调查阶段的环境监测

调查阶段的环境监测,其主要的工作内容与最终目标就是制定合理的环境监测方案。在方案的制定过程当中,生产建设项目的评价等级是必须要加以考虑的重要因素。以此为基础,对环境监测的对象、环境监测的因子进行深入的明确,同时指明环境监测的具体范围,利用科学的监测手段,完成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工作。

(2)竣工验收阶段的环境监测

竣工验收阶段的环境检测主要目标直接决定着该阶段的环境监测内容,在前期监测的基础上,基于确保环境指标达标的目的,必须要在竣工验收的阶段实施更为严格的环境监测,环保设备的运行、污染物的排放等均是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得出该阶段的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最终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

(1)贯穿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

环境监测并不是独立于环境影响评价而存在的,其贯穿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无论是调查阶段,抑或是竣工验收阶段,环境监测均体现出极其重要的作用。调查阶段的分析与预判,竣工验收阶段的环保设备维护与污染物的排放控制等,均要在环境监测的技术支持下才能顺利实现。项目方委托环境评价,评价单位首先进行的监测对象是项目的拟建地,评价本底监测数据,完成项目的建设工作之后,先令其运行2个月,随后进行项目的验收工作,预测与评价环境影响的要素,环境监测涉及到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后评价期等。

(2)环境影响评价的数据支持由环境监测提供

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当中,其核心的评价依据为环境监测数据。鉴于此,正式展开环境影响评价之前,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应当率先加以落实,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例如水环境、噪音环境、大气环境等均需要在环境监测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分析,项目完成建设之后,新的环境影响因素出现的可能性以及项目拟建设地的环境可载力分析同样需要在环境监测数据的支持下完成。水环境、噪音环境、大气环境等是否达到区域的质量要求,特定地域的环境容量是否足够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建设工作依据判定结果而进行。

(3)环境监测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作用

在目前的环境评价体系当中,可用于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的有效方法比较多,环境监测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在项目建设完成之后,该项目对于环境的具体影响、能否适应区域环境的实际要求等均需要在环境监测的监督下进行。环境监测的数据源于实际的考察与全方位的监测,评价项目建成之后。区域环境得到了改善或者是恶化,例如大气环境、噪音环境、水环境等方面,生态环境的空间变更以及时间变更均需要根据环境监测的具体数据进行判断分析,在环境监测的监督作用之下,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可得到更为有效的保证。

3环境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当中,环境监测依旧存在着部分问题,集中体现在监测操作有欠规范、监测的数据有欠精确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1)监测操作有欠规范

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当中,时间、费用等均是其中比较突出的制约因素。在此前提下,环境影响评价的部门常会将环境监测的具体内容进行压缩与省略处理,导致环境监测的具体内容残缺不全,难以反映出真实的监测情况。再加上监测部门的操作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违规操作的现象并不鲜见,集中体现在时间指标的确定方面,土壤样品的制备流程不完善,噪音与大气数据的监测工作也并未得到全面的落实。

(2)监测的数据有欠精确

环境监测数据有欠精确的根本原因在于监测的频率过低以及监测的点位不足两个方面,监测的数据有欠精确直接降低了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最终所得出的结果难以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出建设项目周边生态环境的具体情况,也就无法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流于形式,无法起到预期当中的作用。

4提高环境监测水平的可行性建议

针对上述环境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主要包括落实监督工作、引进先进技术、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经费与进度制约机制、提高环评与监测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等措施,具体如下:

(1)落实监督工作

贯彻落实监督工作是保证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当中能够发挥出最大作用的关键性前提之一,如果监督工作无法落实或者是落实的程度不足,均会对环境影响评价造成诸多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贯彻落实环境监测的监督工作,核心在于确保有权威的专家学者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审查工作当中,其监督审查的关键内容为项目的各项监测内容与监测数据。

(2)引进先进技术

在环境监测工作当中,引进具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如GIS、RS、ES等,对监测点位进行精确的定位,以便获取精确度更高的监测数据,从而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可信度更高的数据资料,确保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科学性。

(3)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经费与进度制约机制

项目的进度与经费是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鉴于此,建议建立并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经费与进度制约机制。例如:在进行项目评审的过程当中,综合考虑本项目的难度等级、环境指标要求等内容,以时间进度作为主要的评审条件,经费则作为辅质的评审条件,以期从根本上杜绝环境监测罔顾客观条件,急功近利的行径。

(4)提高环评与监测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环评工作人员与监测工作人员是环境监测工作的“主力军”,所以,想要提高环境监测的工作质量,就必须要从这二者着手,切实提高其专业素质,同时提高其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认知程度,明确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严禁因经费以及进度而对环境监测工作进行压缩与删减,影响环境监测工作的整体质量。

5结语

第6篇

人长时间生活在噪音环境中,不仅会使听力受损,还会影响血压,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出现头昏、头痛、疲劳、烦躁、易怒、记忆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可你知道吗?噪音还会殃及视力。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不同强度的噪音,对人的视力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有学者认为,目前大城市中车祸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噪音引起司机视觉障碍而造成的。难怪日本人把交通事故与噪音污染相提并论。

据报道,在9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视杆细胞区别光亮度的敏感性明显降低,对弱光反应迟缓,适应时间延长。若持续呆在这样的环境中4小时的话,那么人体内维生素C和B1将分别减少1/3左右,维生素B2和B6含量也有所下降,而这些维生素参与人体新陈代谢以及对维持正常视功能是不可少的。噪音在95分贝时,40%的人瞳孔扩大,视物模糊;噪音达115分贝时,几乎所有的人,眼睛对光亮度的适应能力可降低20%。由此可见,噪音能使人对光亮度的敏感性随着噪音的增大而下降。噪音还可使人的色觉、色视野发生异常改变。据调查,在稳定噪音环境中工作的80名工人中出现红、蓝、白三色视野缩小的达80%。

此外,噪音能使视觉清晰度的稳定性下降。当噪音在85分贝时,视力清晰度恢复到稳定状态至少要1小时。对运动性物体的对称性平衡反应失灵,如列车乘务员,由于长期置身于噪音环境内,以致眼睛对运动物体的对称性平衡反应较他人迟钝。我国学者指出,长期置身于噪音环境的人,容易发生眼疲劳、眼花、眼病、视物不清和流泪等现象。多数学者认为,噪音对人的视力影响,可能是噪音作用于听觉器官,通过神经反射到视觉器官,使视觉功能发生异常变化。

目前防止噪音污染已列入环保内容,许多大中城市设立噪音监测仪,采取积极措施,努力降低环境中的噪音强度,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如汽车、轮船在特定的地段禁止鸣响喇叭,大力改善公路和河道通畅程度,提高公路建设和河道通航的等级;搬迁城市里噪音过大的工厂、飞机场,建筑施工科学化管理。对个人来讲,平时应加强个人的保护意识,汽车司机开车时最好关上门窗,或戴上用防声棉的耳罩,摩托车驾驶员一定要戴好头盔,这样不仅对听觉器官有良好的保护,而且对保护视力也是有益的。

第7篇

二、活动目的:学生在老师和环保局干部的带领下,分别进社区、下工厂、到田间、到内河、到畜禽养殖场、饮用水源保护区、中(小)型餐馆等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并通过“小手拉大手”使环境保护工作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与参与。

三、活动时间:自定

四、活动地点:社区、学校、街道、水质监测站等

五、活动内容及形式

本次活动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营仪式(自定)

第二阶段是:社会实践活动(自定)

社会实践活动分8个小分队进行:

第一队是:环保知识竞赛队。

他们将通过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知识竞赛,宣传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法规,提高少年儿童的环保意识,营造一个“天天环保,人人环保”的良好氛围。

第二队是:环保模拟法庭队。

通过“模拟法庭”的表演,实际模拟、亲身体验让学生加深对环保法律知识的理解,对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保护环境。

第三队是:环境监测队

由环保局干部带领学生到田间、到内河取水进行实验分析,了解内河的污染状况;运用多功能噪音分析仪来测量、监测与评价,噪音,了解我们生活环境的噪声情况,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从而更加自觉地保护环境。

第四队是:环保文艺演出队。

通过各种形式文艺节目,让学生在说唱中接受环保教育增。同时还向大家展示用废旧报纸、塑料等材料做成的环保服装。让学生知道如何变废为宝。

第五队是:环保进社区队。

主要向社区居民分发环保宣传单,并用主题队会的形式向社区居民宣传环保知识,通过“小手拉大手”,扩大环保宣传面,提高全社会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六队是:环保小记者队。

小记者们由在环保局干部组织到工厂进行环保调查实践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少年儿童小主人的作用。

第七队是:变废为宝手工队。

在开展环境保护“变废为宝”的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废弃物品经过精心设计能变成精美的艺术品,,增强他们动手动脑能力,从小树立节约资源,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8、环保监督小哨兵队。

小哨兵向路人宣传不要人为制造噪音,到附近的中、小餐馆宣传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宣传使用可再利用的物品,对破坏环境的行为予以劝阻。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从小节约资源的习惯。

8个分队的活动均由老师和环保局干部一起组织开展。

第8篇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噪音 ;新生儿 ;影响

噪音对人体有多方面的危害, 尤其对危重患儿危害更大, 目前许多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都利用较多的现代高科技仪器设备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和必需的治疗。由于新生儿急诊医学的迅速发展和生命支持的不断提高使新生儿死亡率在不断下降, 而如何减少存活儿的病残率是近年来医护人员需要面对的一个新挑战。

1 噪音的危害

NICU噪音长期对新生儿耳膜产生刺激, 会影响其耳膜的发育,大大影响新生儿的听觉。同时由于噪音的影响新生儿睡眠时间不充足,将会严重影响身体的发育。研究表明, 当被试者受到95~110 dB噪音的刺激时, 会导致血管收缩、心率改变、眼球扩张;噪音停止后, 血管收缩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从而影响血液循环。而近来的研究显示, NICU 环境中的声音大多波动在50~140 dB左右[1], 因此这么大噪声不但威胁高危儿的生存, 还能降低这些高危儿的生存质量。Bremmer等[2]研究发现NICU的大量噪声会导致新生儿产生负性生理效应, 尤其是早产儿在面对噪音刺激时表现为心率突然增快或减慢, 呼吸节律不规则, 血氧饱和度的降低等, 严重者可引起新生儿呼吸暂停。Perlman[3]观察发现有过NICU住院病史的大部分极低出生体重儿和低出生体重儿, 这些孩子中大多数在学龄期和青春期都存在一定的认知缺陷和行为障碍, 他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除早产、疾病、治疗、康复等因素外, 与NICU病房噪音也有很大联系, 因此, 减低NICU内的噪音污染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2 NICU噪音的来源

NICU病房噪音来源于:①仪器设备的噪音, 如暖箱风机声音, 监护仪、输液泵、呼吸机、负压吸引器等仪器本身及报警的声音;②病区护士站门铃及电话机铃声;③医护人员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说话声、谈笑声、开关或触碰治疗车、暖箱及辐射台的声音, 走路声或跑步声及操作本身的声音等[3];④同病房新生儿的哭声等。

3 改善NICU监护环境降低噪音

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改善:一方面, 医务人员注意自己的活动, 避免在NICU有较大的动作, 增加环境噪音。例如集中治疗护理等各项操作, 尽量缩短在患儿床单位讨论病情的时间, 医护在交谈时尽量压低声音等。做到“操作轻、说话轻、关门轻”, 规范每个人的行为。

另一方面, 加强噪音隔离, 改良技术设备。例如调整各种监护仪器及呼吸机报警音量, 同时听到仪器报警及时处理, 对于康复期病情不会随时发生变化的早产儿暖箱上放置遮光毯以最大限度隔离噪音等。

新生儿NICU的噪音对新生儿的听力、认知和行为都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噪音监测、强化对减少噪音的宣教活动、提高护理人员对于噪音危害的意识和认识、带动NICU病房环境噪音的降低, 对于加强和改善新生儿的护理是不可缺少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Darcy AE,Hancock LE,ware EJ.A descriptive study of noise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Ambient levels and perceptions of contributing facors.Adv Neonatal Care, 2008,8(3):165-175.

[2] Bremmer P, Byers JF, Kiehl E.Noise and the premature infant:physiological effects and practice implications.J Obstet Gynecol Neonatal Nurs, 2003(32):447-454.

第9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噪声;控制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1-0123-1.5

一、建筑噪声的污染原因

建筑单位环保责任意识淡漠。一些建筑单位的负责人唯利是图,法律法规意识淡漠,置公众的利益不顾,一味追求自己的经济效益,不分时间,随意进行施工,产生的超标准建筑噪声,严重干扰了周围人们的正'常生活。加之,农民工现在己成为建筑业劳动力的主体,他们没有经过必要的上岗培训,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假如是整建制的合格分包工队伍,安排培训民工还是有可能的,但目前的情况是,大多数分包队伍都做不到。在对技术工人和工程管理人员的环境保护培训问题上,现有的培训机制也不健全。有许多技术工人和施工管理人员相当缺乏环境保护知识,其中甚至包括某些工程监理人员。

施工设备老化,施工方法不当。目前,各城市大力推广使用商品混凝土,以减少混凝土现场搅拌所产生的巨大噪声污染。但由于商品混凝土的价格远高于现场搅拌混凝土,而目对采用商品混凝土的承包商没有相应的经济补偿或税收上的优惠政策,所以在一些中小城市推广商品混凝土工作举步维艰。目前的情况是,施工单位采用的施工方法比较落后,还在延用搅拌机现场搅拌混凝土,造成严重的噪声污染。再有,不分场合地使用垂直式、振动式打桩机打桩作业,露天开锯等,更有甚者,在这样高分贝下不分昼夜地进行施工,却毫无顾忌场地布局不合理,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降噪、防噪措施。大多数建筑都是露天进行的,没有规范的声屏障进行隔声、吸声、消声。有时施工现场由于场地狭小等原因造成布局不合理,例如:钢筋棚离居民住宅区太近,而又没有采取全封闭施工现场围护以及隔音围挡等行之有效的降噪措施,使得噪声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还有混凝土搅拌车因没有采取有效的噪声隔离措施等,在城市中造成噪声污染,使得建筑噪声衰减性降低,直接向四周扩散作用于敏感物,产生强烈的噪声污染。

相关部门监测工作不到位,建筑噪声泛滥。在建筑过程中,工程监理与环境监测没有积极发挥作用,保证不了对施工场地噪声的监督管理。不能及时发现建筑噪声超标污染现象,造成一些建筑场地的噪声污染恶性循环。加之,我国虽然在现行法规体系中,规定了建筑噪声的场地界限值,以及一些防治与治理原则,但从现行法规的规定中,仍然可以发现我国目前建筑噪声治理难的问题所在。

二、建筑噪声的控制

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环保意识。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建筑噪声污染防治方案,按照建设项日的性质、规模、特点和施工现场条件、施工所用机械、作业时间安排等情况,采取相应的建筑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并保持防治设施的正常使用。建筑噪声污染防治所需费用列入建设工程造价的预算和决算。

合理制定作业时间。在施工现场超出规定时间带作业的一般是混凝土连续浇注,支模板等作业。这些噪音的产生在正常作业中是避免不了的,而目这些噪音的强度非常大,如在夜间作业噪音尤为突出。为了有效控制施工单位夜晚连续作业,就应该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在居民稠密区进行强噪声施工作业时,夜晚作业不超过22时,早晨作业不早于6时,在特殊情况下更应该缩短或暂停施工作业。昼间尽量将施工作业时间与居民的体息时间错开,当特殊情况下确需连续施工作业的,事先应该与附近居民协商,并上报工地所在地的环保局和有关环保行政执法部门。

减少人为噪音。应严格执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进行文明施工,建立健全现场噪声管理责任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素质培养,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意识。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噪声监测。为及时了解施工现场的噪音情况,掌握噪声值,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环境噪声的长期监测。采用专人监测、专人管理的原则,凡超过《建筑场界噪声限值》的,要及时对施工现场噪声超标的有关因素进行调整,力争达到施工噪声不扰民的目的。

提倡绿色施工。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主要体现,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绿色施工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生态与环境保互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实施绿色施工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结合气候施工。

合理使用施工机械,改进施工方法。合理使用施工机械,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是产生建筑噪声的主要原因。为减少施工期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合理布局和使用施工机械,妥善安排作业时间。施工中应当使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其他辅助施工设备,对高噪声施工机械采取必要的降噪措施,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产生噪声污染的落后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设备。

积极改进生产技术,生产作业尽量向现场外部发展,减少现场施工作业量或作业内容。对于产生强噪声的成品、半成品的机械加工及制作,可以在工厂、车间内完成,减少因施工现场加工制作产生的噪声。如推广商品混凝土,使得混凝土的搅拌远离施工现场,减少该作业的噪声源;采用噪声比较小的振动打桩法和钻孔灌桩法等;另外以焊接代替铆接,用螺栓代替铆钉等;其他建筑材料如木材、钢筋及其他金属材料的加工等,也要尽量实现非现场作业。

采取合理措施,在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吸声,利用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如穿孔共震吸声结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薄板共振吸声结构等)吸收通过的声音,减少室内噪声的反射来降低噪声。隔声,把发声的物体、场所用隔声材料(如砖、钢筋混凝土、钢板、厚木板等)封闭起来与周围隔绝。常用的隔声结构有隔声间、隔声机罩、隔声屏等,有单层隔声和双层隔声两种结构。隔振,防止振动能量从振源传递出去。隔振装置主要包括金属弹簧、隔振器、隔振垫(如剪切橡皮、气垫)等。常用的材料还有软木、玻璃纤维等。阻尼,用内摩擦损耗大的一些材料来消耗金属板的振动能量并变成热能散失掉,从而抑制金属伴随的弯曲振动,使辐射噪声大幅度消减。常用的阻尼材料有沥青、软橡胶和其他高分了涂料等。

第10篇

关键词:炉管,泄漏自动监测系统,应用,效果

 

1  概述

河北国华定洲电厂一期工程为2×600MW机组,分别于2004年4月和2004年9月投产,其锅炉均为上海锅炉厂产亚临界参数汽包炉,采用控制循环、一次中间再热、单炉膛、四角切圆燃烧方式、燃烧器摆动调温、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钢悬吊结构、露天布置燃煤,蒸发量2008 t/h ,主汽温度540 ℃,主汽压力17.47MPa。锅炉总体为π型结构,锅炉前部为炉膛,四周布满鳍片水冷壁,炉膛出口处布置屏式过热器,水平烟道处为两级对流过热器,尾部竖井交错布置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河北国华定洲电厂一期建设时安装了南京大陆中电科技有限公司的XLB型锅炉炉管泄漏自动监测系统,单机装有32个测点。但在近几年的运行过程中,该系统在测量上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我厂锅炉的特点和燃烧煤种的特性,使得炉管泄漏测点部分容易堵灰和结焦,这将严重影响监测系统的灵敏性和正确性。虽然有人工定期清理,但效果不明显,使得这些测点不能准确的监测周围环境,特别是随着机组运行时间的增长,炉管(即省煤器、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泄漏问题逐渐显现,能否准确的监测炉管的泄漏情况将直接影响机组的经济效益,甚至影响锅炉设备的安全。

针对以上情况,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河北国华定洲电厂分别在1号和2号机组大修时对原监测系统进行了改造,在保留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测点在线自动吹扫装置,经过近一年多的运行,表明改造后的系统能够准确测量炉管泄漏情况,无误报和漏报现象,状况良好。

2  炉管泄漏自动监测系统介绍

2.1 系统工作原理

ZD-XLB型锅炉炉管泄漏自动监测系统是集锅炉、声学、电子、计算机、机械等多学科技术,通过增强型传感器来获取锅炉内炉管泄漏的噪声信号,在消除锅炉运行的各种复杂噪声干扰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快速付里叶变换(FFT),进行声谱分析,实现对锅炉炉管泄漏的早期测报,并判断出泄漏的区域位置及泄漏程度,使电站运行人员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事故扩大,缩短抢修时间,减少经济损失。

2.2 原系统构成

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包括信号采集系统和监测系统。

2.2.1 信号采集系统

信号采集系统包括安装在锅炉现场的声波传导管和增强型声波传感器。声波传导管固定在锅炉炉壁上,用来提供信号通道,使传感器与炉内连通,保证真实采集锅炉炉管泄漏所产生的声频信号,它包括金属管!连接法兰!球阀和45度角三通等构件,整体密封。增强型声波传感器是用来接收炉膛内的声频信号,当锅炉正常工作时,所接收的信号为背景噪音,其频率主要集中在低频段,而且声音强度较弱。当锅炉炉管发生泄漏时,泄漏声不仅使炉膛噪音强度明显加强,而且其频率主要集中在中高频段,传感器能将锅炉炉内噪音的强度频谱等真实情况灵敏地转换成电流信号,传输给远在集控室的监测系统。。传感器固定安装在传导管尾部上,每个传感器包括一个增强型声波传感器件和一个自测试噪声发生器件,封装在不锈钢外壳中。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受增益旋钮控制,一般在10~15米的半球空间。

2.2.2 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放于集控室内,它采用国际标准机箱(19英寸宽),分为中心处理单元及显示报警单元,安装在立屏上或组合在机柜上。中心处理单元利用多通道高速A/D采集卡,将增强型声波传感器传输过来的电流信号进行采样,转换成数字量信号,通过总线送到主处理板,进行付里叶快速变换(FFT),得出实时频谱棒形图及趋势图,并跟踪频谱棒形图及趋势图的变化。针对泄漏特有的频谱模式,经识别后进行泄漏报警,同时具有历史追忆功能,用于报警后数据分析。另外对测点处背景噪音的数据进行处理,用于传导管堵灰判断;通过监听切换卡,用于监听测点处的实时背景噪音;通过开关量输入电器输出卡,与吹灰盘联锁,监视吹灰器工作是否正常;用于装置自检,判断系统工作是否正常;用于无源节点输出,与集控室光字牌连接,用于报警显示;中心处理单元前面板有薄膜控制键盘、声音监听扬声器、音量调整旋钮、软驱、调度键盘接口、电源开关以及CRT打印机等,用于功能操作及显示。。显示报警单元用于中心处理单元数据分析后的显示,含五个子显示界面,它们是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堵灰指示、监听画面及系统配置等。通过软件界面的炉膛模拟图可判断出泄漏的区域位置,当出现某测点附近炉管泄漏时,该点将会出现红显示,经延时处理后,输出开关量信号至光字牌报警在堵灰指示画面中,指出每一根声波导管的积灰情况。当出现堵灰时,提醒维护人员进行相应维护。通过软件界面的棒图,可看出通道的能量大小,反映通道的有效噪声水平值强弱。

2.3 系统布置图

图1 原系统布置图

3 系统改进方案设计

3.1 可研分析

通过理论研究以及对已加装吹扫装置的电厂的调研和咨询,发现炉管泄漏测点堵灰的现象基本上没有发生,消除了测点结焦和堵灰现象,并且吹扫所用的仪用气源对传感器测量基本没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机组炉管泄漏装置增加吹扫系统是成功的、可行的。

3.2 改进方案及图纸

3.2.1传导管改造

改造传导管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因堵灰而造成的漏报现象,改造内容包括更换传导管后部及敷设相应的气源管路。见附图:

此项改造1台机组共32个测点,要增加电磁阀和截止阀各8只,带气源接口的传导管32根(从隔热绝缘体后部更换,无需重新焊接),要敷设气源管道至每个传导管,同时从控制柜至电磁阀敷设控制电缆。

3.2.2 硬件的更改:

原通道设置为两个I/O板卡:P8R8-1DB37和P8R8-2DB37; P8R8-1 DB37中1通道为报警输出、2通道为自检输出,3、4、5、6、7、8为空,P8R8-2 DB37中1、2、3、4、5、6、7、8为电磁阀1、2、3、4、5、6、7、8的输出。这样的设置不利于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原因为八个电磁阀都在同一个板卡上,而另一个板卡只有两个功能,这样当吹扫时板卡1中的负荷率会很高,不利于提高两个板卡的效率。这次更改为P8R8-1 DB37中1通道为报警输出、2通道为自检输出,3空,4、5、6、7、8为电磁阀1、2、3、4、5的输出;P8R8-2 DB37中的1、2、3为电磁阀6、7、8的输出

3.2.3 软件的更改

原软件中不包含吹扫装置,本次在软件中又增加了吹扫的程序。为了屏蔽吹扫时声波信号的突升导致误报异常信号,在软件中增加了一个延时的模块:即当模拟量超过50%时超过四分钟报异常,当超过十二分钟时报泄露。这样有效的避免了误报的可能,经过投产后大约半年的观察,未发现吹扫程序和屏蔽程序有任何异常情况。

除此以外,还进行了通讯程序的更改,原我公司DCS中与四管泄露开关量的通讯设置的采集二进制号的位数设置分别为0、1、2,即0的时候为normal,1的时候为abnormal,2的时候为leakage,而南京国泰软件中送出的数值为十进制中的数字1、3、4,它们的二进制分别为:

1 001

2 010

3 011

4 100

当设置为1、3、4的时候,会出现一个问题是:当发生abnormal时,即二进制的011时,采集二进制的位数的DCS会认为第0位和第1位同时发1,也就是normal和abnormal同时发。这与我们的设计原则:normal、abnormal、leakage不同时为1相违背。

而当我们把通讯的输出设置为1、2、4时则不会出现这个问题(详见上面的十进制与二进制的转化)。当为1时,normal灯亮,而abnormal和leakage不亮;当为2时,abnormal灯亮,normal和leakage灯不亮;当为4时,leakage灯亮、normal和abnormal灯不亮。这就符合了DCS与四管泄露检测装置之间的通讯。

4 吹扫前后效果对比分析

在加装四管泄露报警装置前,炉管泄漏测点部分容易堵灰和结焦(尤其是个别鸭嘴形状的取样点),清理起来十分的消耗人力,不利于对泄露部分进行有力的监视,严重影响监测系统的灵敏性和正确性。。

通过增加吹扫装置后,基本杜绝了炉管检测探头的堵灰和结焦情况的发生,使得监测装置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得到了提高,增加了检测系统工作的可靠性,避免了炉管泄漏装置误报和漏报情况的发生。实践证明,应用这套装置,可以及时判断炉管泄漏和泄漏位置,跟踪测报泄漏的程度和趋势,大大提高锅炉运行的安全性。锅炉炉管泄漏的早期报警,有利于电厂的负苛调度,使机组的停运安排更为合理。

参考文献:

[1]唐华.锅炉炉管泄漏自动报警装置培训讲义(R). 南京:南京国泰电力技术有限公司,2004:5-12

[2]范从振. 锅炉原理(M).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2000:121-130

[3]施仁 等. 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92-95

第11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424―01

ICU即重症监护病房的清醒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使患者休息不佳不利于康复。我科于2013年1月至6月共收治清醒患者88例,出现睡眠障碍28例,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8例患者(6例使用呼吸机)中,男性21例,女性7例,年龄42-86岁。包括急性冠脉综合症7例,肺部感染5例,心肌梗塞3例,术后患者2例,急性CO中毒2例,呼吸衰竭2例,心力衰竭3例,哮喘患者2例,糖尿病患者2例。

2 睡眠障碍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是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替紊乱的表现。临床表现为睡眠量不正常,多为睡眠量不足的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浅睡、已醒或早醒。一般由外界环境因素(光线过强、噪音过多、陌生环境),躯体因素(疼痛、剧烈咳嗽、夜尿频繁、腹泻等)或心理因素(焦虑恐惧过度思念、兴奋等)引起。

3 ICU清醒患者产生睡眠障碍的原因

3.1心理因素 ICU不允许家属陪护,患者因与熟悉的人和环境分开感到孤独和不适。部分患者因恐惧病情或担心经济负担而产生睡眠障碍。

3.2疾病因素 患者因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感到不适;术后伤口疼痛;心绞痛心梗等疾病疼痛;心衰患者因为疾病不能采取舒适卧位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睡眠障碍。

3.3 医护人员因素 夜间治疗护理操作也会引起睡眠障碍。对心梗溶栓患者频繁抽血化验;对术后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每30-60min监测末梢血糖;对使用硝普钠等药物每15-30min测量血压;对患者翻身拍背等操作都可能使患者入睡困难。

3.4 环境因素

3.4.1 光线 医护人员应对病情危重的患者24小时监测病情,所以ICU夜间不能关灯,遇到抢救时还必须照明充足,在这样环境中有可能使患者昼夜不分,产生睡眠障碍。

3.4.2 噪音 国际噪音协会规定,日间噪音应低于45 分贝,夜间噪音应低于20 分贝。而ICU日间夜间的噪音均高于45分贝。监护仪、呼吸机的报警声、患者床头呼叫铃声、电话铃声、医护人员的交谈声、操作声、抢救声、其他患者发出的声等,这些都可能引起患者睡眠障碍。

4 睡眠障碍的护理

4.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于没有家属陪护的ICU患者清醒患者尤为重要。在患者入院时做好医患沟通,告知患者及家属ICU病房探视制度。配合医生做好健康宣教,对于使用呼吸机不能说话的患者,制作使用图册,使其能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意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告知治疗计划,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担忧。以良好的态度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使患者感到亲切,减少对陌生环境的不适感、孤独感。

4.2 合理安排医疗护理 执行护理措施应尽量减少对患者睡眠的干扰,患者入睡后尽量少翻动患者。常规的护理措施都应安排在白天,当遇到特殊情况必须在睡眠期间采取某些护理措施时,则应将活动安排尽量间隔90min,以减少患者的经常醒来,因为90min是一个正常睡眠周期所需要的时间[1]。

4.3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适宜的温度、湿度、柔和的光照、安静的环境是促进患者轻松入睡的重要条件。夜间应尽量减少光照对患者的刺激,医护人员交谈、操作应尽量减少噪音对患者的刺激。如遇抢救情况,应将病床之间的隔离帘子拉上,并做好解释安慰工作以缓解清醒患者的恐惧心理。

4.4 做好晚间护理 根据患者的个人需要,提供合适的枕头、被褥,指导帮助患者采取舒适的睡姿,妥善处理和固定伤口引流管。帮助患者准备饮用热水、牛奶或者床上温水泡脚、擦浴,使患者能舒适入睡。

4.5合理使用药物 护士应观察患者每日所服药物是否有引起睡眠障碍的副作用。对于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应遵医嘱使用安眠药物,护士必须掌握安眠药物的性能及其对睡眠的影响。使用安眠药物的原则是当所有促进睡眠的方法无效时才考虑使用,用药时间要尽可能短[2]。

5 小结 ICU清醒患者睡眠障碍是比较常见的,睡眠障碍与患者心理、疾病及医护人员、ICU的环境等有关。因此,加强心理护理,合理安排护理措施、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做好晚间护理、合理使用药物是预防护理清醒患者睡眠障碍、改善睡眠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振动监测;分析技术;核电站

中图分类号: TM6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154-2

1 振动分析在核安全保障中起到的作用

自从核电站诞生以来发生的种种事故表明,核的安全使用,需做到充分重视起来。大亚湾核电站在对核的使用,是在国家核安全局的监督下进行的,同时,在大亚湾核电站,凡是与核安全存在联系的设备,均在相关要求规定下,定期来开展切换试验。在定期试验开展时,借助振动频谱分析技术,能够对冷却水系统、安全壳事故喷淋系统等决定核安全的系统存在问题做到及时发现,进而对水泵、管道裂纹等隐患做到及时处理。笔者借助实例分析,来对振动分析在核安全保障中起到的作用,作出分析。

安全壳事故喷淋系统作为大亚湾核电站三大核安全系统中的一种,该系统对核的安全使用,起到重大作用,当这个系统当中,任何一个回路出现破损时,系统便向安全壳内进行喷淋水,从而使得安全壳当中的压力与温度得以减少,从而使核安全屏障完整性得到保证。因为当处于安全运行阶段时,不会对安全壳中喷淋水,因此安全壳事故喷淋系统按照运行导则的要求,定期完成试验时,将泵出口含硼水利用细小的试验管路输送到含硼水箱循环回路中。在核电站运行以来,在试验管道上小支管和母管焊缝焊接热影响区域内,出现过很多次裂纹。对于每一次裂纹的出现措施,均是利用相同尺寸与型号的管子来对其进行更换,同时对支管重新进行焊接。然而,单纯凭靠定期检查焊缝,并完成母管更换的措施,难以对根本问题做出解决,因此需要对管道出现裂纹的根本原因做出研究。

一是,被检查的为焊缝质量与管道壁厚,检查得到的结果没有任何异常问题,然而对系统管道、水泵,实施振动与噪音测量之后,便得出了不一样结果。水泵振动水平较为良好,然而振动水平却存在巨大偏差。根据噪音测出来的数据显示,管系最高噪音值达到120dB,该值已经大大超出在系统设计当中所要求的105dB。并且,不管是从振动还是噪音分析的结果来看,均说明管系测点6是出现剧烈振动与噪音的位置。

管道在出现剧烈振动之后,为了能够对振源做出寻找,需要对管系工作状态与停运状态时的第6点频谱、激振谱进行采集,从采集得到的图可以看出,当工作状态下的频谱处于220Hz频谱时,是管道发生振动的关键部位,处于停运状态时,管道自身共振频率也为220Hz。这就能够得出,管道上裂纹的产生,与剧烈振动存在紧密的联系,同时振动与噪音的源头,都是从管道产生的。但是,试验管道中,水流产生频率的220Hz,会对管道自激共振造成干扰,这种干扰便是管道焊口出现破损的内在原因。管道共振措施的应用,为系统试验管道的再次设计,提供了依据。

在这个案例当中,我们也能够得知,振动测量与分析在运用时,能够有效发现故障来源,也对振动分析与诊断能够成为核安全保障与设备安全保障的有效措施做出了证明。

2 能够提升核电机组经济稳定运行水准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要求,当前已经完成网厂分家,在电价上,也实现了竞争上网的机制。而对于核电站来说,在该背景下,应当对怎样降低成本,降低电价问题做出有效解决。对于大亚湾核电站来讲,由于早就投入使用,因此,维修时间与费用的控制,是其成本降低的重要措施。然而,振动监测与分析技术的运用,可以对核电站机组旋转机械所处的工作状态做到实时监控,并能够发现机组设备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做到有效处理,让核电站能够安全运行,这一举措,为核电站经济效益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能够对核电站重大技术问题做出解决

根据相关统计可以看出,旋转机出现剧烈振动的原因在于摩擦、不对中、质量不均衡等方面造成的。而质量不均衡又是造成旋转机械振动超标的关键影响因素。然而,振动监测与分析技术在应用时,能够确定,振动超标是否以为质量不均衡造成的,并能够对出现的问题做到有效处理,而单机容量较大的核电机组,当旋转机械出现故障之后,机组便可能停止工作,从而导致重大经济损失的出现。对于大亚湾核电站来说,也出现过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主泵振动较高,循环水冷却系统电机振动较高等一系列问题,但是在运用振动频谱进行分析来看,这些问题都是质量不均衡所导致的。然而立即运用动平衡技术,经过有效处理,便能够对设备故障做出有效解决,从而有效防止由于设备故障造成的停机问题出现。

在每一台机组当中,均配置了两台循环水冷却循环水泵,而该水泵的主要功能,是让核电站中的冷源海水得到流动。通过定期试验能够得出,2号机组上的1号循环水泵电机,所对应的非驱动端,其振动位移峰值为140μm,该值已经超出120μm的极限,因此,循环水泵振动高的问题,也成为了核电站安全运行的重大威胁,需做出有效处理。

4 完成旋转机械预测性维修

通过对振动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运用,来对旋转机械振动数据与频谱做出分析,能够对机械设备的工作状态做出有效评价,进而使故障的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并对其做到及时安排与维修。这些工作,在旋转机械预测性修为当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实际角度来看,之前所提到的一些实际案例。例如,对于核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中主泵振动问题的处理,同时也是对旋转机械预测性维修要求的一种反馈。对于这一案例,当机组换料大修完成之后,向核反应堆的临界状态实施过渡时,当看到主泵振动水平,与警报值十分接近时,就需要对主泵频谱做出分析,同时运用现场的动平衡,来使主泵产生的振动,得到很好的降低,让主泵能够以正常的状态,在下一燃料循环运行当中,得以运用,避免功率在运行时,由于主泵出现问题,而影响正常工作。

旋转机械故障预测工作在开展中,要想对振动监测与分析技术做好更好的运用,就需要利用以往数据与先进仪器做出分析。而对于大亚湾核电站来讲,早就将机械设备的振动状态记录在档案当中。同时振动测量软件与硬件设备,均是使用美国进口的。核电站机组在工作时,需按月、按季度核电站机械设备工作状态与发展趋势报告,从而为核电站的管理者,提供参考依据。机组换料大修之前,对机组在一年工作当中,出现设备故障与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提出,同时给出维修意见,来对大修活动提供参考。由此可见,诊断检测与分析,目前,已是旋转机械预测性维修当中的一大关键措施,对核电站安全运行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5 总结

近年来,在对核电站的安全进行维护,对核电站设备利用率进行提升等过程中,通过对振动监测与分析技术的有效运用,使相关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未来,对该技术进行运用时,仍需在实践过程中,对经验做到不断积累,同时,在该技术运用时,也可与温度测量等技术做到结合使用,从而对核电站存在的问题,做到全面分析与解决。

参 考 文 献

[1] 张明,姚伟达,林绍萱,朱丽兵.核电厂反应堆部件及构筑物的三维流场数值模拟[A].第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9.

[2] 王庆田,许斌,何大明,李燕.核反应堆堆内构件吊篮筒体焊接变形的分析与控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3册)[C].2009.

[3] 田扬捷,鲍中林.不同转速水泵实现相同流量扬程的差异分析[J].给水排水,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