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栽培基质

栽培基质

时间:2023-05-30 09:36:50

栽培基质

第1篇

椰糠也称金椰粉,是椰壳加工后的废料,属于一种新型基质。其价格便宜,理化性质优良,性能稳定,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是近年来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蔬菜有机栽培基质。

(一)椰糠基质的生产

将椰壳、椰树皮等用椰糠机粉碎后,置于发酵池内或露天堆放准备发酵。每立方椰糠掺入5公斤生石灰,12公斤干鸡粪, 0.8公斤过磷酸钙,0.4公斤的氮磷钾复合肥,0.25立方米沙,再加入杀虫剂(如2000倍液的敌敌畏),翻匀。然后用塑料膜封好发酵,发酵持续时间约为35天左右。纯净的沙可在发酵后掺入,将消毒过的基质与沙按体积比4U1混合拌匀后即可使用。

(二)椰糠基质的使用

利用24厘米×12厘米×5厘米砖砌栽培槽。槽深20~25厘米,宽约40厘米,槽间距约60厘米。延长方向坡降为0.5%,槽底铺宽80~100厘米、厚约0.1毫米的黑色聚乙烯塑料膜隔离土壤。将发酵好的椰糠基质倒入栽培槽内即可使用。

(三)椰糠基质的消毒

椰糠基质在长期使用后,尤其在连作情况下,会聚集很多病菌和虫卵,易发生病虫害。因此,在每茬作物收获后至下一次使用前,有必要对基质进行消毒,以消灭任何可能存留的病菌和虫卵。基质消毒常用的方法有化学药剂消毒、太阳能消毒和蒸汽消毒。

1. 化学药剂消毒 化学药剂消毒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常用的化学药剂有甲醛、氯化苦、溴甲烷和威百亩等。

40%甲醛(福尔马林) 甲醛是良好的杀菌剂,但杀虫效果较差。一般将40% 的原液稀释50倍,将基质均匀喷湿。每立方米基质所需药液量一般为20~40升。最后用塑料薄膜密封72小时后揭膜,将基质摊开。风干曝晒两天后,即可使用。

氯化苦 栽培槽每隔30~50厘米打一个深为10~15厘米的孔,每孔注入氯化苦5毫升,随即将孔堵住。或每立方米基质中施用150毫升药液,然后盖上塑料薄膜。7~10天后,去掉塑料薄膜,晾7~8天后即可使用。氯化苦能有效地杀死根结线虫、害虫卵、一些草籽、轮枝菌和对其它消毒剂有抗性的真菌。

溴甲烷 将基质的湿度控制在30~40%,每立方米基质用药100~150克,基质施药后,随即用塑料薄膜盖严,5~7天后去掉薄膜,晒7~10天后即可使用。溴甲烷穿透力很强,它能扩散到30厘米以下的深度。利用溴甲烷熏蒸消毒基质相当有效,能杀死大多数线虫、昆虫、草籽和一些真菌,但不能杀死轮枝菌。

威百亩 一种水溶性熏蒸剂,能杀死杂草、大多数真菌和线虫,可以作为喷洒剂洒在基质表面。1升威百亩加入10~15升水中,可处理10立方米基质。施药后将基质密封,两周后即可使用。

2. 太阳能消毒 在夏季高温季节,喷湿基质,使其含水量超过80%。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并密闭温室或大棚,曝晒10~15天,能有效地杀死根结线虫、害虫卵等,起到很好的消毒效果。

3. 蒸汽消毒 含水量应控制在35%~45%(过湿或过干都可能降低消毒效果),将基质用防水防高温材料盖住,通入蒸汽灭菌。

(四)椰糠基质的更换

基质使用一段时间(1~3年)后,各种病菌、作物根系分泌物和烂根大量积累,物理性状变差,基质通气性下降,持水量过高。这些因素会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因而要不断更换新基质。

更换下来的旧基质经过洗盐、灭菌等再生处理后可重新用于无土栽培,也可施到农田中用于改良土壤。

二、黄瓜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黄瓜不同时期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不一样。黄瓜整个生育期可分为四个时期:发芽期(种子萌动至子叶充分展平)、幼苗期(子叶展平至第四片真叶充分展开)、初花期(从开始抽蔓至第一雌花坐果)和结果期(从第一雌花坐瓜至拉秧)。栽培中,可根据各时期特点进行相应管理。

(一)发芽期管理

黄瓜以直播最佳,简便且成活率高。如要赶栽种时间,在基质充分消毒的情况下可提前进行穴盘育苗,注意防猝倒病,以保证成苗率。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包括选种、消毒催芽与播种。

1. 选种 选择耐热、高产、优质、抗病品种。

福冈2号 密刺型。生长势中等,耐高温,耐弱光,瓜条顺直,单瓜长33~35厘米,产量高,抗病性较强。

瑞光2号 少刺型。瓜长23~25厘米,前期主蔓结瓜,中后期以侧枝结瓜为主。产量高,耐高温,抗病性一般。

中农9号 少刺型。生长势强,前期主蔓结瓜,中后期以侧枝结瓜为主,瓜色深绿,瓜把短,瓜长15~20厘米,产量高,抗病性强。

京研迷你2号 无刺迷你型。生长势旺盛,侧枝丰富,单性结实能力强,可持续结瓜。每节1~2瓜,瓜长15厘米,无刺瘤,质脆香甜。耐热性较强。

戴多星 无刺迷你型。生长势中等,生产期长,每节1~2瓜。瓜长16~18厘米,品质好。耐热性和抗病性较强。

2. 播种 播种程序为:种子消毒、催芽、播种。

种子消毒 可采用热水烫种或药剂处理。药剂处理:10%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或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1.5小时,可防角斑病;0.1%高锰酸钾液浸种15~30分钟,可防病毒病、枯萎病及猝倒病等病害;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代森锰锌1500倍液浸种10~15分钟,可防苗期立枯病、猝倒病的发生;40%甲醛浸种30分钟,可防蔓枯病。热水烫种:种子加入50~60℃热水,水量为种子体积的5倍。浸泡10~15分钟,中间不停地加入热水保证水温,并不停用小木棍搅动。种子消毒处理后再用温水浸泡4~6小时。

种子催芽 用纱布包裹,瓷盘中放一昼夜,保持纱布潮湿不积水。

播种 将催过芽的种子播入消毒过的基质中,株距30厘米,浇透水。

如需穴盘育苗应于定植前15~20天准备。育苗基质须充分腐熟且已做消毒处理。基质中预先按6U4掺入腐熟好的有机肥,之后装入穴盘孔多半。用镊子将催芽种子播入穴盘孔内,每孔1~2粒,覆盖基质浇足水。

(二)幼苗期管理

这一时期主要任务是:补苗、光温管理、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管理。

1. 补苗 在真叶初展和1叶1心期间,通过移苗将缺棵补齐。

2. 光照 晴天中午覆盖遮阳网以降温并避免强光伤害;遇少云天,可适当缩短遮盖时间;遇多云天,不进行遮盖。

3. 水 出苗至心叶初露期间苗易徒长,应尽量减少水分供应。之后水量可逐渐增加,保持基质湿度在40%~70%之间。此时期只浇灌营养液,不需额外补浇清水。

4. 肥 黄瓜苗期营养液大量元素配方为每立方米水加四水硝酸钙500克;硝酸钾200克;七水硫酸镁300克;磷酸二氢钾100克。前期需水肥量少,可“小水勤浇”,之后可逐渐增加肥水供应。如期间叶片发黄,用0.2%尿素与0.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叶面喷施。

5. 病虫害 病害主要防猝倒病,虫害主要防根结线虫和潜叶蝇。

6. 成花处理 如苗期处于高温季节,可在1叶1心和2叶1心时喷乙烯利提高雌花分化率和降低雌花节位。

如采用穴盘育苗,可在2叶1心至3片真叶期定植。定植前栽培槽基质须预先消毒。定植时间以晴天下午为佳。定植后用软管浇透水,注意水既不可少又不可过多。少则不利于缓苗,多则易引发猝倒病。每天用遮阳网覆盖遮荫。缓苗大概需5天,待心叶颜色变浅,根部大量白色细根发生即表示苗成活。

(三)初花期管理

这一阶段总的管理目标是既要保证壮苗又要防止徒长。

1. 肥水管理 将营养液硝酸钾肥量逐渐调至300克/立方米,并逐渐增大肥水供应,基质湿度保持在50%~70%。滴灌水肥宜上午进行,分2~4次完成。

2. 植株整理 吊蔓、打叉和摘瓜纽。黄瓜开始吐卷须时准备放绳吊蔓,同时将第3片叶下所有支蔓和瓜纽全部打掉,如主蔓功能叶不好,支蔓可去头留几片作为功能叶。

3. 病虫害 病害主防枯萎病,虫害主防根结线虫和潜叶蝇。

(四)结果期管理

待瓜长10厘米以上(大瓜品种),瓜把发黑时,表明瓜已坐住。结瓜期肥水管理目标为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防止疯秧和花打顶。

1. 肥水管理 此期肥水需求量大,尤其对钾肥需求增加。盛果期前将营养液配方逐渐调为每立方米水加四水硝酸钙1000克、硝酸钾600克、七水硫酸镁500克、磷酸二氢钾200克。至盛果期每立方米水另加硫酸100克和适量有机冲施肥(如天方黑宝等),或不定期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盛果期过后,营养液浓度适当回调。营养液施用参考量为每天每植株1升,同时早晚补水,基质湿度保持在70%~90%。遇阴雨天气,减少水肥供应量和供应频率。

2. 光照 最大程度上增大通风透光。

第2篇

关键词:香菇[Lentinus edodes (Berk) Sing];栽培基质;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栎木;比较

中图分类号:S646.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2-5854-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22.033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entinus edodes Cultivated with Liquidambar formosana and Oak Wood Substrate

WANG Yi-xun1,LIN Qin-xiong2,ZHA Yu-ping1,CHEN Jing-yuan1

(1.Hubei Academy of Forestry,Wuhan 430075,China;2.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 To scientifically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sweetgum Lentinus edodes(Berk) Sing cultured with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the effect of L. formosana substrate on hyphal growth and yield, polysaccharides, protein content and HPLC fingerprint of L. edodes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rate of L. edodes cv. Senyuan135 on L. formosana substrate was better than that on oak substrat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roportion of L. formosana, the time of mycelium pocketfuls and color change completion prolonged slightly, while the yield decreased slight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of L. edodes on L. formosana substrate we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at on oak substrate; but the total polysaccharide content and the protein content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oak substrate. So it is feasible to culture L. edodes with L. formosana substrate instead of oak.

Key words: Lentinus edodes (Berk) Sing; cultivation matrix;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oak; comparison

香菇[Lentinus edodes(Berk)Sing]是人类重要的食用真菌之一,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因其味道鲜美、香味浓郁、营养丰富,素有“植物皇后”美誉;并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半纤维素、多糖等营养成分,具有治疗贫血,预防佝偻病和抗肿瘤等药用功效[1,2]。目前,香菇袋料栽培的基质主要来源于传统的栎类木材木屑;随着香菇栽培规模的日益扩大,需要消耗大量生长缓慢的栎类资源,这与现代生态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存在必然的矛盾。积极寻求合适的替代栽培材料,降低对传统栎木资源的过度依赖,促进香菇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香菇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香菇产业发展的方向[3]。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是中国秦岭及淮河以南的亚热带森林植被中重要的树种,其主根粗长,根系发达,抗风力,可作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树种,并且落叶量大,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枫香在深秋时节叶色红艳,美丽壮观,是著名的秋色叶树种。枫香的树脂可供药用,能解毒止痛、止血生肌;其根、叶及果实亦可入药,有祛风除湿、通络活血的功效;枫香木材稍坚硬,可制家具及贵重商品的包装箱。此外,枫香生长快、防火性能强,是培养森林混交林的理想树种[4-6]。

虽然香菇栽培已取得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关于用枫香基质栽培香菇的文献报道较少。笔者在前期的替代资源栽培香菇试验中发现,采用枫香基质栽培香菇,菌丝生长良好,产量较高;此次进一步科学评价用不同比例枫香基质栽培的香菇其多糖、蛋白质含量和高效液相特征图谱等为指标的内在质量,以期为枫香资源替代传统栎木资源实施香菇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香菇品种为森源135(L. edodes cv. Senyuan135);栽培基质有栎木和枫香木,都购自木材市场,用粉碎机将其粉碎成10目大小的木屑,备用。栽培培养基组成为木屑78%(质量分数,下同)、麸皮18%、白糖1%、石膏1%、玉米面1.5%、生石灰0.5%[7]。

主要仪器有K9840型自动凯氏定氮仪(济南海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UltiMate 3000色谱仪(美国戴安公司)、LHS-300SC恒温恒湿培养箱(上海精密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等。主要试剂乙醇、甲醇、苯酚、浓硫酸、标准硫酸、葡萄糖、硫酸铜、硫酸钾、硼酸、盐酸、三氯乙酸、氢氧化钠、磷酸二氢钾等,除甲醇为色谱纯外,其他均为分析纯。

1.2 香菇栽培方法

栽培培养基中分别采用50%、70%、90%、100% 4种不同配比的枫香木屑替代传统的栎木屑,以100%栎木屑作为对照,按照常规香菇栽培袋料培养方法进行栽培。每个处理为100袋。

1.3 枫香基质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将各栽培培养基分装于250 mL广口瓶里,用封口膜封口后,于121 ℃高温灭菌2 h,冷却备用。用直径12 mm打孔器在森源135活化菌落的边缘打取菌丝块,将菌丝块接种到灭菌瓶装培养基中央,置于恒睾闶培养箱中27 ℃、相对空气湿度70%恒温培养。待菌丝生长12 d时,在瓶壁用记号笔划线标记;继续培养8 d(菌丝生长20 d)后,测量、计算菌丝生长速率。

1.4 枫香基质对香菇产量的影响

在袋料发菌过程中,观察记载袋料菌丝生长速度、转色过程。袋料发菌完成后移栽到大棚架上,记载出菇批次及产量结果。

1.5 香菇主要品质分析

1.5.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待出菇后选择中等大小、菇形好、菌幕未开的第二潮菇,各处理都随机选取500 g新鲜香菇,于烘箱中60 ℃干燥12 h;再将干燥后的香菇粉碎为末,过100目筛后密封于干燥器中,备用,作为待测样品。

1.5.2 多糖含量测定 参照余兰等[8]的方法提取香菇多糖,精密称取1.0 g香菇粉,按1∶60料液比加入80%乙醇,在75 ℃水浴锅中回流1 h,冷却后抽滤,残渣用少量无水乙醇脱水洗涤,80 ℃干燥1 h。称取0.5 g乙醇处理香菇粉,置100 mL圆底烧瓶中,以去离子水为溶剂,在温度65 ℃、料液比1∶80、超声功率400 W条件下超声提取20 min,提取液用0.45 μm滤膜过滤,滤液为多糖含量测定样品。以葡萄糖为标准品,采用改良的苯酚-硫酸法[9]测定样品的多糖含量。

1.5.3 蛋白质含量测定 采用凯氏定氮法[10]测定蛋白质含量。精密称取0.4 g样品加入消化管中,加3.2 g催化剂(硫酸铜U硫酸钾=1∶15)和浓硫酸10 mL,直线升温250 ℃,消解1 h,再升温至420 ℃,消解1.5 h。冷却后以0.107 8 mol/L标准硫酸滴定,硼酸溶液作为吸收液,在自动凯氏定氮仪上测定样品的蛋白质含量。

1.5.4 香菇HPLC高效液相特征图谱测定 将“1.5.2”多糖含量测定过程中的80%乙醇提取液用0.45 μm滤膜过滤,滤液作为测定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各处理样品的HPLC特征图谱。色谱条件为ZORB AX Carbohydrate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检测波长220 nm,流速1 mL/min,柱温30 ℃,进样量10 μL。流动相A为甲醇、B为0.1%磷酸二氢钾溶液。梯度洗脱程序:0~5 min,A为5%,B为95%;5~10 min,A为5%~10%,B为90%~95%。

1.6 数据处理

试验所得数据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软件处理,并用其制表和绘图;运用DPS软件分析比较不同处理的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香菇菌丝生长

香菇菌丝的生长情况见图1。从图1可见,香菇品种森源135在不同比例的枫香基质上菌丝生长旺盛,与对照100%栎木屑(生长速率3.94 mm/d)相比,森源135在90%的枫香基质里生长最快,生长速率为4.30 mm/d;其次是100%的枫香基质,生长速率为4.17 mm/d;70%的枫香基质生长速率为4.08 mm/d;而50%的枫香基质生长速率为3.80 mm/d,4个不同比例的枫香基质处理间差异显著(P

2.2 香菇产量比较

香菇在枫香基质上生长、产量情况见表1。从表1可见,森源135在不同比例的枫香基质上均能正常生长、转色并出菇,随着枫香基质比例的逐渐增加,香菇菌丝满袋时间、转色完成时间略有增加,且产量略有降低。如森源135在栎木基质上菌丝满袋时间为45 d,略早于枫香基质,枫香基质50%和70%为48 d,枫香基质90%和100%为49 d;在转色完成时间上,森源135在栎木基质上的转色时间是75 d,略早于枫香基质,枫香基质50%、70%、90%的转色时间均为79 d,枫香基质100%为83 d。从平均产量和优质菇比例来看,森源135在栎木基质的平均产量为655 g/袋,优质菇比例为90.98%;而枫香基质各处理的平均产量和优质菇比例略低于栎木基质。

2.3 香菇多糖含量

香菇多糖含量测定结果见表2。从表2可见,采用枫香基质栽培的香菇多糖含量在9.72~15.53 g/100 g,而对照100%栎木屑栽培的香菇多糖含量为9.40 g/100 g,低于各枫香基质栽培的香菇多糖含量,其中枫香基质70%、90%、100%的处理香菇多糖含量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P

2.4 香菇蛋白质含量

香菇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见表2。从表2可见,不同比例的枫香基质栽培的香菇蛋白质含量在5.39~5.81 g/100 g,略高于栎木基质栽培的香菇蛋白质含量(5.25 g/100 g),其中枫香基质50%、90%、100%的处理香菇蛋白质含量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P0.05)。

2.5 香菇HPLC特征图谱比较

香菇的醇提物含有多种有机成分,对其醇提物进行HPLC特征图谱测定分析,可反映香菇所含物质成分的特征与差异。试验里枫香基质各处理栽培的香菇其醇提物的HPLC特征图谱测定结果见图2。从图2可见,枫香不同比例基质培养香菇的HPLC特征图谱与对照凳骰质的HPLC特征图谱基本一致,都含有4个主要组分或成分峰,且主要峰平均面积无明显差异,显示出栎树、枫香作为基质栽培出的香菇醇提物的物质成分基本是一致的。

3 小结

香菇菌丝生长状况及其产量能够反映基质栽培香菇的外在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香菇品种森源135在枫香基质各培养基里的菌丝生长速率略优于栎木基质培养基。随着枫香基质比例的逐渐增加,香菇菌丝满袋时间、转色完成时间略有延长,且产量略有降低。香菇的多糖、蛋白质含量及醇提物的高效液相特征图谱指标能够反映枫香基质栽培出的香菇内在质量;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枫香木屑与传统栎木屑袋料栽培香菇醇提物的高效液相特征图谱基本一致,但枫香木屑栽培出的香菇其多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要高于传统栎木屑栽培出的香菇。枫香作为亚热带森林植被的主要树种,适应性强,分布广泛,在水土保持、气候调节、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生态效益十分显著;但经济效益低下,再加上木材坚硬,多用做家具和农舍檀椽,所以下游产品附加值没有充分体现出来。本试验结果证明,枫香基质栽培的香菇较传统栎木在香菇质量方面更有优势,采用枫香木屑代替传统栎木屑栽培香菇技术上是切实可行的,可为香菇栽培提供重要的、可再生的替代资源,能为林业多元化经济产业链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何 永,伍玉明,高 红,等.香菇营养成分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140-141.

[2] 张 峰.香菇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工程,2008(2):28-30, 40.

[3] 魏银初,班新河,王 震.河南省香菇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食用菌,2011(5):4-6.

[4] 郑万钧.中国树木志(2)[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1888-1889.

[5] 张锡象,陈建松.保护乡土树种维护生态平衡[J].中国林业,2004(9):32.

[6] 柴国锋,郑勇奇,王良桂,等.枫香同工酶遗传多样性分析[J].林业科学研究,2013,26(1):15-20.

[7] 赵 斌,何绍江.微生物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29-230.

[8] 余 兰,陈 华,娄 营,等.超声提取香菇中香菇多糖优化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556,2668.

第3篇

甲醛(FA)是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对室内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较大[1-4]。防治室内甲醛污染,目前主要采用低污染建材、保持良好的通风等,但由于室内污染物释放速度缓慢、周期长等特点,使得室内空气污染很难短时清除,效果欠佳[5-8],而盆栽绿色植物能以其自身的各种生理功能、生态特性改善室内环境,植物对甲醛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9-15]。然而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的枝叶对甲醛的摄取(吸附)能力,而缺乏对盆栽基质(盆土)吸收的研究,忽视了培养基质对甲醛的吸收。

WoodRA等[16-17]认为栽培基质中的微生物是清除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快速反应器,认为植物的角色主要是维持根部微生物。筛选出既适合不同植物生长、净化效果又好的栽培基质材料,形成植物-土壤(基质)复合生物系统,有利于提高净化效率,所以研究植物盆栽基质对甲醛的吸收效果和实际净化空气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使用不同比例的硅藻土、草炭、蛭石与珍珠岩混合成不同的盆栽基质配方,比较几种盆栽基质在种植前、后对空气中甲醛的净化效果,以期为选择适合净化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栽培基质材料提供依据。

目前草炭在盆栽基质的应用中最为广泛,草炭具有其它材料不可替代的质轻、持水、透气和富含有机质等独特的特性。硅藻土是一种生物成因的硅质沉积岩,由古代硅藻的遗骸组成,硅藻土作为植物无土栽培基质的用途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外已经开始将硅藻土作为栽培基质种植花卉和蔬菜,并已取得很好的效果,硅藻土具有孔隙度大、吸收性强、化学性质稳定、细腻、松散、质轻、多孔、吸水渗透性强和pH近中性的特点,具备为植物生长提供一个较好的生长环境的能力,但国内尚应用极少。锯木屑和树皮具有轻松透气、吸湿保水性强、缓冲性能好等优点。蛭石为云母类硅质矿物,容重很小,孔隙度大,蛭石的吸收水分能力很强。珍珠岩是一种封闭的轻质团聚体,容重小,孔隙度高。植物栽培基质则要求疏松、透气与保水排水的性能,持肥保肥能力强,以供植物不断吸收利用。而对甲醛的常用吸附材料通常要求是具有较大的空隙度,其多孔结构提供了大量的表面积的材料,从而使其非常容易达到吸收收集甲醛的效果。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盆栽栽基质的筛选时,可以从一些新的或复合的材料中寻找。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植物:选择生长良好基本一致吊兰,购于长沙市红星花卉市场,移植上盆后置于温室中进行正常的养护管理30d,试验前3d移入实验室内,试验前剪掉吊兰地上部分。

盆栽基质:草炭产自东北吉林,容重0.24g/cm3,孔隙度75%,粒径0~5mm,纤维粗糙;锯木屑颗粒直径0.5~1mm;松树皮粒径为0.5~1cm;蛭石(容重0.16g/cm3,总孔隙度87%,粒径0~2mm);珍珠岩(容重0.12g/cm3,总孔隙度93%,粒径2~4mm);硅藻土为吉林产工业纯硅藻土,容重0.4g/cm3,总孔隙度81%,粒径0~0.1mm)。

1.2试验方法

试验以4种有机物料(草炭、锯木屑、树皮、硅藻土)为基质主材料,配以珍珠岩和蛭石组成4个不同配比处理(表1),试验用塑料盆(直径15cm),各处理设3次重复。

运用熏气法,在密闭系统内(自行设计的模拟舱,普通玻璃箱体大小为70cm×70cm×80cm)放入盆栽基质,采取微型注射器注入一定量的37%甲醛溶液,内部放一台小型风扇搅动气体,预试验表明30min内挥发完全。顶面玻璃用双面贴及凡士林封口。试验中温度保持在25℃,相对湿度为70%,光照强度3300lx。

试验分为空白组(只放入花盆),4个盆栽基质组(花盆内装入盆栽基质)。以充入甲醛后测定初始浓度,在熏蒸12h后测定箱内甲醛浓度的变化,3次重复。甲醛变化值扣除空白值可以看成是盆栽基质对甲醛的吸收效果。分别测定种植前盆栽基质的效果以及种植吊兰30d后的盆栽基质的效果。

2结果与分析

2.1种植前4种盆栽基质对甲醛的净化效果

由表2可知,试验开始时,密闭箱内的甲醛初始质量浓度基本接近,在1.85~1.93mg/m3范围内,随着时间的延长,在12h时测定4种盆栽基质及空白对照对甲醛的净化效果,各盆栽基质对甲醛均有一定程度的净化效果,但不同盆栽基质处理对甲醛的效果不同,吸收效果存在一定差异,盆栽基质锯木屑吸收甲醛量最少,仅吸收了0.42mg/m3(扣除空白对照,下同),盆栽基质硅藻土吸收甲醛量最多,吸收了0.68mg/m3。吸收甲醛能力排序为:硅藻土(0.68mg/m3)>草炭(0.55mg/m3)>树皮(0.45mg/m3)>锯木屑(0.42mg/m3)。4种盆栽基质净吸收率与空白组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不同盆栽基质处理吸收甲醛的效果显著性差异明显,其中,硅藻土、草炭、树皮之间均有极显著性差异,而树皮与锯木屑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表2)。

2.2种植吊兰30d后的4种盆栽基质对甲醛的净化效果

由表3可知,试验开始时,密闭箱内的甲醛初始质量浓度基本接近,在1.86~1.98mg/m3范围内,在12h时测定4种盆栽基质及空白对照对甲醛的净化效果,各盆栽基质对甲醛均有一定程度的净化作用,吸收甲醛能力排序为:硅藻土(0.95mg/m3)>树皮(0.81mg/m3)>草炭(0.80mg/m3)>锯木屑(0.65mg/m3)。4种盆栽基质净吸收率与空白组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硅藻土、树皮、锯木屑之间均有极显著性差异,而树皮与草炭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与种植前的4种盆栽基质对甲醛的净化能力相比,在种植吊兰30d后的4种盆栽基质,对甲醛的净化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树皮提高率最大达17.2%,硅藻土提高了13.7%,锯木屑提高了12.4%,草炭提高了11.4%。这说明盆栽基质经过植物的生长作用,其性质发了一些变化,对甲醛的净化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是由于通过培养基质吸附,和根-微生物复合微型生物系统吸收,共同产生作用的结果。

第4篇

关键词 裸花紫珠;组培苗;栽培基质;成活率;生长状况

中图分类号 S68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172-02

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为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属热带多年生常绿灌木,主要分布在海南海拔100 m以上、年降雨量1 000~1 800 mm的山区,是海南省特有的珍稀药材之一,其根、茎、花、皮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生肌、凉血止血、抗癌等功效[1-4]。随着海南南药开发利用和生物制药产业的蓬勃发展,裸花紫珠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但供应渠道仍以野生采集为主,由于人为无限度采集,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裸花紫珠极有可能面临濒危。因此,进行裸花紫珠种苗的人工繁育极有必要。

在进行裸花紫珠种苗的生产过程中,最快速有效的一条繁殖途径为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的关键环节就是对组培苗进行移栽驯化,其中基质是提高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促进苗木健壮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对裸花紫珠移栽基质的相关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选择裸花紫珠的组培生根苗作为材料,研究了6种移栽基质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及生长状况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裸花紫珠组培苗生产应用的栽培基质,从而加快裸花紫珠的育苗规模。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园林花卉研究所生产的裸花紫珠组培苗。供试基质为河沙、园土、椰糠、珍珠岩不同配比组成的混合物。

1.2 试验设计

取河沙、园土、椰糠、珍珠岩按不同配比组成裸花紫珠组培苗的移栽基质,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河沙∶园土∶椰糠∶珍珠岩=2∶1∶1∶1(A);椰糠∶河沙=1∶1(B);河沙(C);椰糠∶园土=1∶1(D);河沙∶园土=3∶1(E);以园土作为对照(CK)。3次重复,每个处理定植60株。

1.3 试验方法

裸花紫珠组培苗经过15 d炼苗后,从培养袋中取出洗净根部的培养基,分别栽植到装有各处理基质的培养盘中,淋足定根水后移入阴凉处。组培苗定植后,要用透明塑料薄膜盖严实以保湿,每3 d掀开薄膜透气30 min,30 d后逐渐去掉薄膜和加强光照。期间每7 d用百菌清1 000倍液喷雾,14 d后加入MS基本培养基大量元素1 000倍液喷雾。定植14 d后开始对植株的生长情况进行测定,每个处理随机抽取10株成活苗,3次重复,分别于移栽后15、30、45 d测定根长、株高及成活率,取3次重复的平均值进行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基质对裸花紫珠组培苗成活率的影响

组培苗移栽15 d后对各个处理的成活率进行统计分析。由图1可知,移栽后15 d,各个处理的成活率为50%~90%,均高于CK的30%。其中以处理A(90.00%)和处理E(89.72%)较高,然后依次是处理B(68.33%)、处理D(53.33%)和处理C(50.00%)。

2.2 不同基质对裸花紫珠组培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由图2可知,各个处理在第15、30、45天的平均根长均高于CK。第30天时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处理E的平均根长比第15天时分别增加了0.80、0.36、0.28、0.33、0.59 cm,均高于CK的0.25 cm;第45天时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处理E的平均根长比第15天时增加了1.65、1.06、0.80、0.76和1.51 cm,均高于CK的0.72 cm。说明河沙和珍珠岩的基质土质较为疏松、透气性好,有利于裸花紫珠组培苗根系的生长;而处理A、处理E基质中还有园土,具有较强的保水能力,且营养更为丰富,促进了裸花紫珠组培苗根系的生长。

2.3 不同基质对裸花紫珠组培苗株高的影响

由图3可知,各个处理在第15、30、45天的平均株高均大于CK。第15天到第30天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处理E株高的每天生长速率分别为0.109、0.050、0.035、0.044、0.085 cm,均高于CK株高的0.029 cm;第30天到第45天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处理E株高的每天生长速率分别为0.119、0.069、0.043、0.055、1.050 cm,均高于CK每天的株高生长速率0.040 cm。其中以处理A最明显,其次为处理E。表明处理A、处理E的植株根系发达,有利于吸收养分,植株生长快。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河沙∶园土∶椰糠∶珍珠岩=2∶1∶1∶1和河沙∶园土=3∶1基质后,祼花紫珠苗的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生长势强,叶色浓绿,茎杆粗壮,根系生长发达;椰糠∶河沙=1∶1和椰糠∶园土=1∶1配比的基质,祼花紫珠苗的成活率较低,植株生长速率、生长势等都不及河沙∶园土∶椰糠∶珍珠岩=2∶1∶1∶1和河沙∶园土=3∶1基质;河沙基质上,祼花紫珠苗成活率偏低,且植株长势弱,叶色淡,茎杆纤细,根短小、弱。因此,裸花紫珠组培苗的假植基质,以河沙∶椰糠∶园土∶珍珠岩=2∶1∶1∶1的配比基质最好,其次是河沙∶园土=3∶1的配比基质。

培养在容器中的试管苗叶片细嫩,由于长期在异养条件下生长,空气湿度高,而且叶片表面防止水分散失的角质层等几乎全无[5],因此种植后很难保持水分平衡。本试验中,通过加盖透明塑料薄膜,避免因蒸腾过大造成幼苗失水死亡。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组培苗移栽生根过程中基质的理化性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基质的透气性影响氧气的供应,从而对诱发新根及成活起关键作用[6]。在裸花紫珠组培苗的假植过程中,园土吸水性和保水性强,但比较黏结,通气性差,组培苗根系的生长受到影响,从而引起苗木先萎蔫而后死亡。河沙较透气,但不保水,缺营养,易使小苗缺水、缺养分而死;在园土中加入河沙和珍珠岩,改善了园土的透气性,使得组培苗成活率得到了提高,也促进了幼苗的生长[7]。

4 参考文献

[1] 白晶.中药裸花紫株研究现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2):8-9.

[2] 蔡金平,董琳,关徽徽,等.裸花紫珠的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2,27(1):60-64.

[3] 王祝年,韩壮,崔海滨,等.裸花紫株的化学成分[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7,15(4):359-362.

[4] 黄秋银,蓝祖栽,潘春柳,等.裸花紫珠种子萌发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006-12007.

[5] 王玉英,高新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104.

第5篇

【关键词】竹炭;基质;应用;槽舌兰

【Abstract】The analysis used two Orchidaceae species culture medium as a control, with four kinds of bamboo charcoal containing culture medium for comparison and found that sample 3 (1 ~ 5mm specifications for charcoal particles) and sample 4 (specifications for charcoal powder charcoal 50 ~ 100 mesh) on the growth of Holcoglossum omeiense has a good role in promoting. Using self-developed new bamboo charcoal cultivation substrate (sample 5), pre-poor growth, large alkaline, high mortality, but later on Holcoglossum omeiense growth showed good role in promoting.

【Keywords】bamboo charcoal; matrix; application; Holcoglossum omeiense

竹炭是竹材经热解加工后得到的黑色多孔性产物,是近年来在植物栽培中使用得较为理想的一种新型基质材料。它的比表面积200~400/g,气干密度为0.500~1.120g/m3,灰分含量为2.0%~4.0%,其主要成分为硅、钙、锰、钠、钾等的氧化物,pH值为8.0~10.0 [1]。竹炭根据其形状可分为5种――碎炭、筒炭、颗粒炭、片炭和粉末炭[2];按其用途可分为调湿用竹炭、燃料用竹炭、土壤改良用竹炭、水净化竹炭、工艺竹炭、除臭用竹炭、保健竹炭、工业用竹炭等[3]。竹炭具有多孔、比表面积较大的特性,对二氧化碳吸附性能好,不腐烂,保水、透水、保肥性佳,可作土壤改良剂,但其应用报导尚不多见[4]。

槽舌兰其茎短,约5cm,被宿存的叶鞘所包,具许多长而较粗的根。叶肉质,圆柱形或半圆柱形,近轴面具纵沟,或横切面为V字形的狭带形,先端锐尖,基部具关节并且扩大为彼此套迭的鞘。花序侧生,不分枝,总状花序具少数至多数花;花苞片比花梗和子房短;花较大,萼片在背面中肋增粗或呈龙骨状突起;侧萼片较大,常歪斜;花瓣稍较小,或与中萼片相似;唇瓣3裂;侧裂片直立,中裂片较大,基部常有附属物;距通常细长而弯曲,向末端渐狭;蕊柱粗短,具翅,无蕊柱足或具很短的足;蕊喙短而尖,2裂;花粉团蜡质,2个,球形,具裂隙;粘盘柄狭窄,向基部变狭;粘盘比粘盘柄宽[5]。

槽舌兰(Holcoglossum)是濒危小物种植物,已列入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槽舌兰是兰科(Orchidaceae)植物,而兰科植物是我国特有的具有较高观赏和经济价值的多年生草本植物[6],其根系对土壤环境条件要求较高,不但需要有适度的矿物营养、水分、光照、温度、湿度,还需要通风、透气,以免引起烂根死亡。槽舌兰种植在盆钵里,其土壤往往因易于板结且积水、透气性较差而致烂根。为了改良盆栽槽舌兰的土壤结构,改善其生长环境,本研究开展了不同基质的槽舌兰栽培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植物:峨眉槽舌兰(Holcoglossum omeiense X.H. Jin & S.C. Chen)。

基质材料:山泥(四明山山泥)、草炭(市售)、黄砖粒(自制)、植金石(日本产)、仙土(四川峨眉山)、竹炭(市售)、竹炭栽培基质(市售)。花盆为普通塑料盆,肥料为缓释复合肥(花多多20-20-20)、复合肥(15-15-15)。

1.2 试验方法

兰花盆底统一放1/5 深度的砖粒和植金石(7∶3比例混合),上面的基质则按以下6 种配方处理,每种基质处理10 盆:

基质1(C1):60%山泥+40%草炭+少量肥料;

基质2:60%山泥+30%草炭+10%竹炭1号(规格为颗粒炭5~10mm)+少量肥料;

基质3:60%山泥+30%草炭+10%竹炭2 号(规格为颗粒炭1~5mm)+少量肥料;

基质4:60%山泥+30%草炭+10%竹炭4 号(规格为粉末炭50~100 目)+少量肥料;

基质5:竹炭栽培基质+少量肥料;

基质6(C2):仙土+砖粒+植金石(6∶3∶1)+少量肥料。

准备材料,将花盆浸水析盐7~10d ,然后洗净;砖粒清洗浸泡7~10d,使用前1d 捞起沥干;植金石和仙土也采用与砖粒同样的处理方法。对槽舌兰植株进行适当分株,修剪枯根和烂根,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处理伤口,并用其500倍稀释液浸根处理约20min,沥干后再种植上盆,浇透水后置于花架上,其他管理同大棚内兰科植物管理。记录刚上盆的槽舌兰生长状况,包括基本苗、叶片、发芽,并分别于30d和90d后观测其长势长相,调查苗数、叶片、发芽、根系生长情况、抗病性、死株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基质对兰花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不同基质的配方处理对兰花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山泥加草炭的基本配方处理中增施竹炭具有一定的改良效果。其中基质3改良效果最好,季均增加新芽0.5个,比基质1(C1)的0.25个新增0.25个,比基质6(C2)的0.3个新增了0.2个,分别增加了100%和66.67%;其次是基质4,年均增加新芽0.4个,比基质1(C1)和基质6(C2)分别增加了0.15个和0.1个,新增60.00%和25.00%。

2.2 不同基质对槽舌兰后期长势与抗逆性的影响

基质3 和处理4, 无论是前期生长状况还是后期长相长势、根系生长以及抗性均表现良好(详见表1、表2),虽然处理5 的早期死株率高达44.16%,比基质1(C1)高出10.34%,但在后期的生长发育中表现出良好的态势,长势长相由差逐渐转好,发芽率也接近处理4,高于基质1(C1)和基质6(C2)。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基质5 的竹炭栽培基质起初碱性较高(pH 值8.8),随着浇水次数的增加,碱性程度逐渐变至中性,竹炭本身吸附毒气、改良土壤的优势逐渐发挥出来。

3 结论

在以山泥和草炭为主要基质的槽舌兰栽培土壤中,添加不同规格的竹炭对槽舌兰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中,基质3(竹炭规格为1~5mm 颗粒)对槽舌兰的生长发育相对最为有利,能促进其发芽、根系发育和提高抗逆性;其次,基质4(竹炭规格为粉末炭50~100 目)也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采用竹炭栽培基质(基质5)虽然前期会导致槽舌兰生长不良、碱性大且死亡率高,但后期对槽舌兰的生长表现出较好的促进作用。如果在槽舌兰栽培前对该竹炭栽培基质的pH 值作适当调节,将对槽舌兰的生长发育更为有利。

参考文献

[1]张文标,王伟龙,赵丽华等.机制炭理化性能的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3,20(2):215-218.

[2]张文标,叶良明,张宏等.竹炭生产和应用[J].竹子研究汇刊,2001,20 (2):49-54.

[3]傅金和.竹炭的种类和用途[J].世界竹藤通讯,2003,1(3):19-20.

[4]王伟龙,张文标,钟泰林等.竹炭对草本花卉生长的影响 [J] .世界竹藤通讯,2005,3(1):24-26.

[5]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19卷,兰科,指甲兰亚族,槽舌兰属[M].科学出版社,1999.

[6]杨增宏,张启泰,冯志丹等. 兰花―中国兰科植物集锦[M].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3.

第6篇

关键词 蔓越橘;栽培模式;基质;鲜重;干重;影响

中图分类号 S66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073-01

蔓越橘俗称蔓越莓,为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 ssp.)常绿灌木[1]。喜强酸性土壤,野生蔓越莓多生长在沼泽湿地,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原产于北美马萨诸塞和新泽西,在欧亚大陆也有分布[2]。蔓越橘经济价值极高,其制作的果汁、果酱等在食品加工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同时医学调查表明,蔓越橘制剂是预防尿道感染的最佳保健药物,其富集的维生素、多种矿物质、花色素、马尿酸、儿茶素、疫苗素和花青素等多种化合物具有特殊的医疗保健价值。

我国近年来不断开展蔓越橘的引种驯化,目标将此种珍贵的树种大面积推广栽培并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尽管目前蔓越橘发展的前景十分看好,但国内栽培实践过程中存在着投入高产出低的问题和规模种植与产量较低的矛盾。要提高蔓越橘的经济产量就需要在栽培模式上不断改进,特别是对蔓越橘栽培基质的创新十分重要,选择适宜的栽培基质是提高蔓越橘产量、规模化种植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以蔓越橘栽培品种史蒂文斯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栽培基质不同比例的混合,改善蔓越橘生长的土壤环境。通过比较不同栽培基质处理的蔓越橘生长因子,植株的鲜重、干重的差异,分析不同混合基质对蔓越橘生长发育的影响,筛选出了适宜蔓越橘生产和栽培的最佳混合基质,希望通过本研究为蔓越橘栽培基质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栽培基质:松针、泥炭、园土、河砂,使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与基质混合进行消毒,随后基质用塑料膜覆盖12 h后使用。试验材料:蔓越橘品种史蒂文斯二年生幼苗。栽培环境:采用温室栽培,地点佳木斯市四丰山试验基地,5月中旬将苗木定植在温室大棚内装基质的栽培池内(栽培池规格100 cm×40 cm×30 cm)。

1.2 试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试验共设6个基质处理(表1),采用随机排列,3次重复,设对照为园土。栽培方式:采用池式栽培,栽培池按南北方向排列。将基质按设计比例混匀后填入栽培池内,基质填入厚度为25 cm。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生长因子测定:8月中旬开展生长因子测定,测定的指标包括:叶片鲜重、新梢发生数、总叶片数(现蕾后的叶片数)、叶面积。生长量测定:每个处理随机抽取3株蔓越橘植株,分别测量蔓越橘植株鲜重、植株干重,取平均值。试验数据采用DP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平均数的显著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DPS软件对不同基质处理的蔓越橘生长因子进行平均数的显著检验,结果表明5种处理间的蔓越橘叶片鲜重有显著差异(表2),处理A2、A4叶片鲜重较高,与处理A1、A3、A5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与处理A6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A2和A4之间差异不显著。新梢发生平均数的显著检验中,5个处理间的蔓越橘新梢发生数有显著差异,处理A2、A4新梢发生平均数最高,与处理A1、A6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与处理A3、A5之间达到显著差异。总叶片数平均数的显著检验中,各种处理之间的蔓越橘叶片总数有极显著差异,处理A2、A4叶片总数最高,与其他各处理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A3与处理A5之间无显著差异,与处理A1和处理A6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叶面积平均数的显著检验中,6个处理之间的蔓越橘叶面积有极显著差异,处理A2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A3、A4、A5和处理A6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A2与处理A1之间达到极显著水平。综上所述:处理A2和处理A4基质最适合蔓越橘生长,处理A3和处理A4基质较适合蔓越橘生长,其他基质处理蔓越橘可以正常生长,处理A1生长势相对为最小,且与各处理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由表3可知,2014年8月中旬集的蔓越橘样品中处理A2、A4基质栽培的蔓越橘植株生长量较其他处理下的植株生长量要高,无论是植株的干重和鲜重都优于其他处理,而处理A1、A3和A5之间蔓越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处理A6的蔓越橘则长势较差。

3 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不同的基质合理混合可以显著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随着不同栽培基质的加入,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会使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根本改变[3],通过不同基质合理混合的土壤,具有较高的通透性和有机质含量[4],而且理化性状较好,可促进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使同化物质的积累促进蔓越橘的生长。同时由于蔓越橘属于浅根系果树,土壤的通透性对于蔓越橘根系吸收养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5],由于单一栽培基质园土本身含沙量较低,限制了蔓越橘根系的吸收能力,同时园土本身pH值较高,不适合蔓越橘喜欢酸性土壤生长的生理习性,从另一方面限制了蔓越橘的长势,由于泥炭土本身具有较高的酸性,将其加入园土中有效地改善了蔓越橘的土壤条件,促进了蔓越橘根系的生长[6]。

本研究采用不同栽培基质的处理方式,通过方差检测分析了不同基质混合类型对蔓越橘生长因子的影响程度,确定了泥炭∶河砂∶园土为1∶1∶1,泥炭∶河砂∶园土∶松针为3∶3∶3∶1的基质配比方式有利于蔓越橘的生长,这2种处理和其他处理对蔓越橘生长因子影响有显著的差异性,同时在相同生长周期内这2种栽培基质生长的蔓越橘植株生长量更多、长势更好,因此泥炭∶河砂∶园土为1∶1∶1、泥炭∶河砂∶园土∶松针为3∶3∶3∶1的基质配比是理想的蔓越橘栽培基质。

4 参考文献

[1] 姜晶,吴林.4个蔓越桔品种引种表现初报[J].中国果树,2006,7(4):28-30.

[2] 顾姻,贺善安.蓝浆果与蔓越桔[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 姚胜蕊,束怀瑞.有机物料对苹果根系营养元素动态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土壤学报,1999,36(3):419-431.

[4] 赵兰坡,姜岩.施用有机物料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87,9(4):43-50.

第7篇

论文摘要 介绍了安龙县德卧镇优质稻的生产概况,并总结了示范区优质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为抓好安龙县优质水稻示范生产工作,德卧镇农业服务中心积极引进良种进行品比试验和提纯复壮,以选取适应当地气候和地宜条件栽培的优质稻品种,并配套实施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使德卧镇优质稻示范生产及产业化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

1 德卧镇优质稻生产概况?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战略方针,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安龙县农业局根据贵州省农业厅黔[2004]6号《关于切实搞好2004年优质稻示范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建立了优质稻生产示范基地,并加强了品种引试筛选工作,筛选出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消费者喜爱的骨干品种进行推广,不断提高种植优质稻的经济效益。逐步把安龙县优质稻培植成优势产业,提高优质米的市场竞争力,到2006年全镇共种植了约134 hm2优质稻,总产量达90万 kg。对全镇种植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明显效果。?

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优质农产品的要求日益增长,对优质稻米的需求尤为突出,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在这样的形势下,各级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狠抓优质稻米生产,德卧镇连续3年作为安龙县优质稻米示范实施乡镇, 通过项目的示范实施,示范基地农户可新增产值2 250元/hm2左右,企业每加工100 kg稻谷可获利税40元左右,效益较为可观。

目前,德卧镇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发挥自然优势条件,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产业化建设,依靠科学技术,开发特色产业,生产无公害食品,使优质稻米“满口香”真正成为该镇的农业产业之一。?

2 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主要以“满口香”和“两优363”为主。 ?

2.2 培育壮秧 培育壮秧是搞好优质稻高产栽培的基础,“秧好半熟稻, 苗壮产量高”。壮秧具有移栽后活棵快、发根早、有效分蘖率高、抗性强、结实率高等特点。可采用水稻旱育稀植技术,高标准培育低位多蘖壮秧,示范基地全部推行水稻旱育肥床育秧。?

2.3 选地育苗 先选择背风向阳、水源方便、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偏酸的稻田土或菜地按1 m左右开沟分厢,并施入腐熟的农家肥作底肥。在播种前用强氯精和使百克对种子和床土消毒,然后播“满口香”种子40~100 g/m2。最后要抓好苗床管理及肥水的促控,播后用农膜覆盖,并注意避免高温烧苗,移栽前7 d根据苗情长势,适当追施氮肥作送嫁肥。?

2.4 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不仅是夺取稻谷高产的关键性技术措施,而且是获得优质稻米的主要可控因素之一。应以“前重中控后补” 为施肥原则, 即基肥以农家肥为主,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生育中期视苗情不施或少施氮肥;后期视苗情、地力补施粒肥。整个生育过程做到肥料合理搭配,施肥控制在中等水平,切忌过量施肥,后期要慎用氮肥。基肥以农家肥和沼液、沼渣为主,增施磷肥、钾肥,移栽前施有机肥或沼液、沼渣15 000~22 500 kg/hm2,复合肥450 kg/hm2,磷肥375 kg/hm2,碳铵375 kg/hm2作大田底肥。?

2.5 规范栽培 示范区实行宽窄行拉绳插秧,适时移栽,以中、小苗移栽为主,4~5叶移栽以(33+20)cm×17 cm的宽窄行为基准,肥田稀,瘦田密,保证基本苗22.5万/hm2左右。?

2.6 合理灌溉 科学管好稻田水,是实现优质高产的又一可控技术。大米品质与土壤水分密切相关。水稻移栽后,应浅水灌溉,注意调节水、肥、气、热矛盾。前期防止干旱,后期避免断水过早。断水过早,会造成青米粒、死米粒、腹白粒增多影响产量,使米质下降。灌浆成熟期,要求做到干湿壮籽。黄熟期排水促成熟,收割时做到田间无水, 以免稻穗浸泡在水中降低米质。肥水管理的具体方法:移栽后5~7 d,根据田土肥力情况追施1次尿素。分蘖期深、浅水交替灌溉促分蘖早生快发,形成大穗,苗达375万/hm2左右时,及时控苗。?

2.7 病虫草害防治 优质稻栽培应从作物和病虫草等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滋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种病虫草害发生。示范区以农业综合防治为主,加强病虫草害发生发展趋势的预测预报,做到及时准确。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对病、虫、草、鼠进行综合防治,严格控制农药残留量。在水稻分蘖盛期,用大功臣等杀虫剂防治稻飞虱和水稻黏虫。?

2.8 适时收获 适时收获可防止稻米品质发生不良变化,这也是优质稻生产的重要环节。当稻谷谷粒含水量在19%~21%,谷粒全部变硬,稻轴上干下黄,2/3的秸秆枯黄时,说明谷粒已充分成熟,应及时收获。早稻成熟后期温度较高,如不及时收获,不仅垩白增大,精米率降低,而且会导致糊化温度升高,胶稠度变硬。收获时要现割现脱粒,严禁谷把在田间过夜。脱粒后风干、扬净、晒干,由加工企业统一收购。?

参考文献?

第8篇

在进行裸花紫珠种苗的生产过程中,最快速有效的一条繁殖途径为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的关键环节就是对组培苗进行移栽驯化,其中基质是提高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促进苗木健壮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对裸花紫珠移栽基质的相关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选择裸花紫珠的组培生根苗作为材料,研究了6种移栽基质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及生长状况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裸花紫珠组培苗生产应用的栽培基质,从而加快裸花紫珠的育苗规模。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园林花卉研究所生产的裸花紫珠组培苗。供试基质为河沙、园土、椰糠、珍珠岩不同配比组成的混合物。

1.2 试验设计

取河沙、园土、椰糠、珍珠岩按不同配比组成裸花紫珠组培苗的移栽基质,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河沙∶园土∶椰糠∶珍珠岩=2∶1∶1∶1(A);椰糠∶河沙=1∶1(B);河沙(C);椰糠∶园土=1∶1(D);河沙∶园土=3∶1(E);以园土作为对照(CK)。3次重复,每个处理定植60株。

1.3 试验方法

裸花紫珠组培苗经过15 d炼苗后,从培养袋中取出洗净根部的培养基,分别栽植到装有各处理基质的培养盘中,淋足定根水后移入阴凉处。组培苗定植后,要用透明塑料薄膜盖严实以保湿,每3 d掀开薄膜透气30 min,30 d后逐渐去掉薄膜和加强光照。期间每7 d用百菌清1 000倍液喷雾,14 d后加入MS基本培养基大量元素1 000倍液喷雾。定植14 d后开始对植株的生长情况进行测定,每个处理随机抽取10株成活苗,3次重复,分别于移栽后15、30、45 d测定根长、株高及成活率,取3次重复的平均值进行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基质对裸花紫珠组培苗成活率的影响

组培苗移栽15 d后对各个处理的成活率进行统计分析。由图1可知,移栽后15 d,各个处理的成活率为50%~90%,均高于CK的30%。其中以处理A(90.00%)和处理E(89.72%)较高,然后依次是处理B(68.33%)、处理D(53.33%)和处理C(50.00%)。

2.2 不同基质对裸花紫珠组培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由图2可知,各个处理在第15、30、45天的平均根长均高于CK。第30天时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处理E的平均根长比第15天时分别增加了0.80、0.36、0.28、0.33、0.59 cm,均高于CK的0.25 cm;第45天时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处理E的平均根长比第15天时增加了1.65、1.06、0.80、0.76和1.51 cm,均高于CK的0.72 cm。说明河沙和珍珠岩的基质土质较为疏松、透气性好,有利于裸花紫珠组培苗根系的生长;而处理A、处理E基质中还有园土,具有较强的保水能力,且营养更为丰富,促进了裸花紫珠组培苗根系的生长。

2.3 不同基质对裸花紫珠组培苗株高的影响

由图3可知,各个处理在第15、30、45天的平均株高均大于CK。第15天到第30天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处理E株高的每天生长速率分别为0.109、0.050、0.035、0.044、0.085 cm,均高于CK株高的0.029 cm;第30天到第45天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处理E株高的每天生长速率分别为0.119、0.069、0.043、0.055、1.050 cm,均高于CK每天的株高生长速率0.040 cm。其中以处理A最明显,其次为处理E。表明处理A、处理E的植株根系发达,有利于吸收养分,植株生长快。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河沙∶园土∶椰糠∶珍珠岩=2∶1∶1∶1和河沙∶园土=3∶1基质后,祼花紫珠苗的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生长势强,叶色浓绿,茎杆粗壮,根系生长发达;椰糠∶河沙=1∶1和椰糠∶园土=1∶1配比的基质,祼花紫珠苗的成活率较低,植株生长速率、生长势等都不及河沙∶园土∶椰糠∶珍珠岩=2∶1∶1∶1和河沙∶园土=3∶1基质;河沙基质上,祼花紫珠苗成活率偏低,且植株长势弱,叶色淡,茎杆纤细,根短小、弱。因此,裸花紫珠组培苗的假植基质,以河沙∶椰糠∶园土∶珍珠岩=2∶1∶1∶1的配比基质最好,其次是河沙∶园土=3∶1的配比基质。

培养在容器中的试管苗叶片细嫩,由于长期在异养条件下生长,空气湿度高,而且叶片表面防止水分散失的角质层等几乎全无[5],因此种植后很难保持水分平衡。本试验中,通过加盖透明塑料薄膜,避免因蒸腾过大造成幼苗失水死亡。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组培苗移栽生根过程中基质的理化性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基质的透气性影响氧气的供应,从而对诱发新根及成活起关键作用[6]。在裸花紫珠组培苗的假植过程中,园土吸水性和保水性强,但比较黏结,通气性差,组培苗根系的生长受到影响,从而引起苗木先萎蔫而后死亡。河沙较透气,但不保水,缺营养,易使小苗缺水、缺养分而死;在园土中加入河沙和珍珠岩,改善了园土的透气性,使得组培苗成活率得到了提高,也促进了幼苗的生长[7]。

4 参考文献

[1] 白晶.中药裸花紫株研究现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2):8-9.

[2] 蔡金平,董琳,关徽徽,等.裸花紫珠的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2,27(1):60-64.

[3] 王祝年,韩壮,崔海滨,等.裸花紫株的化学成分[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7,15(4):359-362.

[4] 黄秋银,蓝祖栽,潘春柳,等.裸花紫珠种子萌发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006-12007.

[5] 王玉英,高新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104.

第9篇

关键词:甜椒;有机基质;化肥;产量;品质;养分吸收比率

中图分类号:S633.304+.7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7-0091-04

蔬菜有机基质栽培是指采用有机物如农作物秸秆、菇渣、畜禽粪便等经发酵或高温处理,使有机废弃物成为较好的有机栽培基质,形成一个稳定并具有缓冲作用的农业生态系统,具有一般无土栽培的特点[1]。近年来,有机基质结合适量施用化肥成为一种新兴的生态无土栽培技术,在不降低品质的前提下提高有机基质栽培蔬菜的产量,既可降低生产成本,又能有效克服土壤盐渍化、土传病害严重等连作障碍问题,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质量[2,3]。有关有机基质栽培养分吸收规律的研究在黄瓜、番茄、厚皮甜瓜上已有报道[4~6],而在甜椒上尚缺乏研究,且已有报道的有机基质栽培多为草炭、蛭石添加羊粪、鸡粪。以菇渣部分替代草炭,添加适量牛粪,研究化肥不同用量对有机基质栽培蔬菜品质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试验采用有机基质栽培的方法,研究了化肥施用量对甜椒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量、吸收比率的影响,旨在为有机基质型无土栽培甜椒提供科学施肥的技术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时间、地点

试验于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连栋温室进行,室内分析测试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设施栽培实验室进行。

1.2试验材料

供试甜椒品种为“红罗丹”,由济南三园种苗公司提供。

1.3试验方法

1.3.1试验设计采用简易有机基质栽培槽栽培,槽内径高20 cm,宽85 cm,小区长2 m,槽间距50 cm。供试基质配方为草炭∶蛭石∶菇渣∶牛粪=1∶1∶1∶1,基质的理化性质:有机质36.82%,pH值6.05,容重0.35g/cm3,孔隙度82.8%,碱解氮543 mg/kg,速效钾440 mg/kg,速效磷49.8 mg/kg。2011年8月29日定植,每小区定植12株甜椒。

试验设4个处理:T1:不追施化肥;T2:化肥施用量=(目标产量需肥量-有机基质速效养分含量)/化肥中养分吸收率;T3:化肥施用量=(1.5倍目标产量需肥量-有机基质速效养分含量)/化肥中养分吸收率;T4:化肥施用量=(2倍目标产量需肥量-有机基质速效养分含量)/化肥中养分吸收率。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

根据每生产1 000 kg甜椒需N 4.94 kg,P2O5 1.19 kg,K2O 4.8 kg,每666.7m2目标产量为5 000 kg甜椒,计算出氮、磷、钾的需要量。参考前人研究数据(化肥中氮吸收率为60%,磷吸收率为30%,钾吸收率为70%),计算出每处理总化肥用量(见表1)。每处理基质体积1.02 m3。

化肥分定植前、坐果后和盛果期分别以基施、冲施的形式分3次等量施入。滴灌浇水,田间管理均按照常规进行。

1.3.2测定项目与方法盛果期取植株样品,鲜样用蒸馏水冲洗2~3次后,于鼓风干燥箱内105℃杀青10~15 min,70~80℃烘干至恒重。

果实维生素C含量采用2,6-二氯靛酚法测定,硝酸盐含量采用水杨酸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蒽酮法测定;植株样品中氮含量采用开氏法测定,磷含量采用钒钼黄比色法测定,钾含量采用火焰光度计法测定。

2结果与分析

2.1化肥不同用量对甜椒产量、坐果数、单果重的影响

如表2所示,施用化肥处理的甜椒产量显著高于不施用化肥的对照处理,T2、T3、T4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17.9%、31.4%和31.8%。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各处理的甜椒产量增加,适量增施化肥可显著提高甜椒坐果数和单果重从而提高产量,但过量施用化肥甜椒产量并没有显著提高,虽然坐果数增加,但单果重下降,小果率增加,果实的商品性降低。这与宋世君[7]在土壤中栽培甜椒的研究结果一致。

2.2化肥不同用量对甜椒品质的影响

2.2.1化肥不同用量对甜椒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甜椒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是衡量甜椒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如图1所示,适量施用化肥可增加甜椒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但化肥施用过多则会引起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在本试验中,T2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是T1、T3、T4处理的1.26、1.93、1.93倍。

2.2.2化肥不同用量对甜椒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如图2所示,施化肥处理的VC含量均高于不施化肥的T1处理。但各施肥处理的果实VC含量差异不显著,仅以T3处理的VC含量略高,为1 437 mg/kg,T2、T4处理的VC含量略低。

2.2.3化肥不同用量对甜椒硝酸盐含量的影响蔬菜可食部位硝酸盐含量的高低是评价蔬菜品质的重要指标。如图3所示,施用化肥处理的甜椒果实硝酸盐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表明施用化肥会使甜椒果实的硝酸盐含量提高,但在本试验化肥施用量范围内甜椒果实的硝酸盐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由图3也看出,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甜椒果实中的硝酸盐含量提高,且以过量施化肥的T4处理硝酸盐含量增加最多,T2、T3和T4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52%、57%和77%。因此,为降低甜椒果实硝酸盐的含量,在合理施肥提高产量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化肥施用量。

2.3化肥不同用量对形成单位产量甜椒果实养分吸收量及吸收比率的影响

如表3所示,盛果期每形成1 000 kg甜椒果实,植株从基质中吸收的氮、磷、钾养分均呈现出随化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且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氮素吸收量在各处理间差异显著,磷素吸收量差异不显著,T3、T4处理的钾吸收量显著高于对照,含钾量也表现出随化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甜椒属高氮、中磷、高钾类型的蔬菜,对氮、钾的吸收量较大。在本试验中,T1处理肥料中的磷含量已满足甜椒生长的需要,再增加肥料供应植株的吸收量也没有显著增加。

在化肥不同用量情况下,甜椒对氮、磷、钾吸收比率差异明显,T2处理中氮、钾的吸收比例最高,吸收比率为N∶P2O5∶K2O=4.098∶1∶6.172。

3结论与讨论

仅添加有机肥的有机基质中,所含养分大多为迟效养分,不能满足甜椒植株生长发育的需要,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可充分发挥化肥诱导有机基质迟效养分向速效养分的转化和释放作用[8,9]。在本试验中,利用菇渣部分代替草炭,结合施用适量化肥,既能有效维持有机基质栽培产品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的优势,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草炭使用量,节约资源,提高基质栽培的产量和效益。

有机基质中添加适量化肥有利于植株处于适宜碳氮平衡中,有利于光合产物向果实中运转。化肥用量过多反而会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并造成极大的浪费[10]。在本试验中,处理T3的小区产量最高,坐果数和单果重最大,T2处理次之,二者差异不显著。但甜椒果实可溶性糖含量T3处理则明显低于T2处理。3个施化肥处理的VC含量差异不大,随化肥施用量的增加,甜椒果实的硝酸盐含量增加,T2、T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由于本试验中有机基质自身含有一定养分,并且添加了牛粪,综合考虑产量、品质等因素,建议采用T2处理的化肥用量,在此施肥条件下,每形成1 000 kg甜椒果实,需从基质中吸收的矿质养分量为N 3.791 kg,P2O5 0.924 kg,K2O 5.711 kg,其中氮、磷、钾供应比例是4.098∶1∶6.172。虽然在此施肥条件下,甜椒果实的产量低于处理T3、T4,但果实的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较高,最重要的是硝酸盐含量较其它处理低,因此,应用本试验的栽培基质配方(草炭∶蛭石∶菇渣∶牛粪=1∶1∶1∶1),最适宜的施肥处理为T2,这一结果为有机基质型无土栽培甜椒提供了科学施肥的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式军. 设施园艺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94.

[2]蒋卫杰,郑光华,汪浩,等.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及其营养生理基础[J]. 园艺学报,1996,23(2):139-144.

[3]白纲义.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营养特点及其生态意义[J]. 中国蔬菜,2000,增刊:40-45.

[4]段崇香,于贤昌. 有机基质栽培黄瓜化肥施用技术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3,9(2):238-241.

[5]高俊杰,于贤昌,焦自高,等. 日光温室有机基质型无土栽培甜瓜养分利用率的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5):110-113.

[6]李建勇,高俊杰,徐守国,等. 化肥施用量对有机基质栽培番茄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19(3):602-606.

[7]宋世君. 甜椒氮肥使用时期的研究[J]. 园艺学报,1987,14(3):185-191.

[8]别之龙,刘佩瑛,何首林,等. 辣椒开花坐果期光合产物的分配[J]. 园艺学报,1996,23(4):395-397.

第10篇

关键词:基质栽培;营养液配方;草莓;品质

中图分类号:S668.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032

1 基质栽培中营养液配方对草莓生长及品质的研究方法和材料

1.1 材料

基质主要选用锯木屑和河沙复合基质,体积为1:1,供试品种为“晶瑶”。营养液中的硝酸钾(KNO3)、磷酸氢二铵((NH4)2HPO4)、硫酸镁(MGSO4・7H2O)、硝酸铵(NH4NO3)含量分别为295、303、62、246、0mg/Lr能够对草莓的生长和果实品质带来极大帮助(见表1)。

1.2 方法

试验主要是实地验证,通过选取草莓示范园大棚温室内的栽培槽形式进行,在棚内选取可以进行移动的内膜,从而确保低温与夜晚的保温,注意在每垄扣膜的时候,加盖一层地膜,自行设计相关的滴灌系统,主要是选取营养液灌、自吸泵、输液管等共同组成,确保每1株草莓对应1个滴箭。每1株草莓的间距保持在20cm×25cm,整个试验包含了3个处理过程,并且采取了开放式系统,不会重复利用营养液。

1.3 调查内容

依据草莓的具体生长状况,记录好相关的花序发育时期,通过15d的间隔,随机等位取样,测定出每1株地上部分和根系的鲜重和干重。在1a的12月20日―次年的3月30日为果实的具体采收期,因此需要及时的采取成熟后的草莓果实,并且测定出相应的单株产量。还需要重视的是,对12月20日之前,所有采收到的果实进行可溶性的固形物测定,分别将EC和pH作为主要的测定值,选用硝酸及磷酸等混合液进行营养液的调酸,从而确保pH合理的控制在5.5~6.0之间,植株的干重应该是75℃干燥72h的质量。

2 基质栽培中营养液配方对草莓生长及品质的研究方结果并分析

2.1 对植株重量产生的影响

通过植物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生物量之间的对比得出根冠比,能够及时的反映出同化产物在植物体内分配所得的具体指标,有助于对地下生物量进行估算。在一定的范围内,根冠比较小的植株可以认定为营养相较于地上部分的生长更好,更适合于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通过表2数据分析,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以对植株的重量产生显著影响,处理2的过程中,发现茎叶和根系的鲜重均大于同期的其他处理,总体的趋势可以判断为随着营养液的总盐含量增加,鲜重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发现在12月20日与2月5日的测量情况,茎叶和根系之间的干鲜比伴随着营养液总盐含量的增加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但是相较于3月25日的茎叶干鲜比要比处理1高出许多,根系的干鲜比在处理2最高,处理3中的干鲜比最低。

2.2 对草莓开花结果的影响

通过对比现花期和花期的处理过程,发现物候期能够伴随着营养液总盐含量的增加而呈现出过早的趋势。花量处理的过程也是特定时间段内的较多,其他的时期则处理较少,也就表明了不同营养液的总盐含量对草莓的发育和生殖生长产生的效果不同(见表3)。

2.3 对单果量、单株产量、果实品质的影响

由表4可知,不同的营养液总盐含量无法对草莓的坐果量产生影响,并且能够正常的开花结果。但是如果发现出现了鸡冠果的情况,则应该考虑在草莓花芽分化时期植株营养供应的过程中氮元素过量,从而引发了此类现象的发生,这便与处理3中氮含量最高相符。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处理2中的单果质量最大,1和3中的较小;单株产量则是处理1中的最高,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由低到高分别是3、2、1;各个处理之间的果实硬度差异并不明显,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能够伴随着营养液总盐含量的逐步升高而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但是如果达到了某种程度,可滴定酸的含量则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见表4)。

2.4 对基质EC、pH的影响

作物的养分供给主要是依赖于根系周边的盐浓度,此浓度主要是利用电导度表示,此类性质也能受到自身营养数量和状态的影响。在11月10日―12月31日间,EC值往往低于0.36mS/cm,这个时候的草莓正处于果实成熟的状态,会对肥料的需求量有所增加。当1月初调整营养液到达至2个剂量的时候,EC值可能会维持1个较高的走势,经过监测EC值的变化,可以适当的调整营养液供应剂量,整个试验需要在11月10日提升营养液的供应剂量。

3 结语

基质栽培生产高品质的草莓属于1种可行的手段,当营养液中的硝酸钾(KNO3)、磷酸氢二铵[(NH4)2HPO4]、硫酸镁(MgSO4・7H2O)、硝酸铵(NH4NO3)含量分别为295、303、62、246、0mg/L时能够对草莓的生长和果实品质带来极大帮助。也有专家学者认为铵态氮与硝态氮比例为25:75时果实产量最高,但是每株花和果的数量在铵态氮与硝态氮比例为75:25时最多。

参考文献

[1]于宏祥,杨睿,王树鹏,等.有机基质配方对温室辣椒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5(03):107-115.

第11篇

选用无限生长型的黄瓜温室专用品种。我们目前生产上使用的是日本品种,经过种植实践表明,其适应性较强,雌花系、少刺果肉厚、籽少、丰产潜力大、品质好。

育苗

播种前准备

苗床及基质选择 利用50孔育苗盘(25 cmx50 cm)作为苗床。将草炭和蛭石按1:1的体积比混合配置基质。草炭在使用前每立方米混入熟石灰4 kg~6 Kg,以调整pH值。

苗床及育苗基质消毒 取38%甲醛稀释50倍液,用喷雾器将苗床和基质喷湿,然后用薄膜盖起高温密封3天,然后打开5天~7天让甲醛挥发掉即可使用。

种子处理及催芽 用55℃温水浸种20 min,然后在10%磷酸三钠中浸种25 min再用清水浸种6 h。捞出后冲洗3次,平铺在湿润纱布上,上面再盖1层湿润纱布,然后放在25℃~30℃保温箱中催芽,每天用25℃清水洗1次。24 h左右种子发芽,即可播种,一般先发芽的先播种。

播种

播种期及播种指标 北方地区每年两茬,第一茬1月下旬2月上旬,第二茬8月下旬为最适。基质温度保持在22℃~25℃之间,温室温度在25℃~30℃。

播种方法 播种前2 h左右,用日本山崎黄瓜配方(硝酸钙826 mg/L、硝酸钾607 mg/L、磷酸二氢钾1]5 mg/L、硫酸镁483 mg/L)0.6个剂量营养液或复合肥800倍液将基质淋透,直至底层有液渗出。然后用镊子把种子点播在育苗盘中,种子上面覆盖0.5 cm~1.0 cm已消毒的基质。

苗期管理

温度管理 出苗后的适宜温度为白天22℃~28℃,夜间12℃~18℃左右。保持10℃的昼夜温差,避免出现逆温差,防止出现徒长苗。

营养液管理 可用日本山崎黄瓜配方的1/2~1个剂量或复合肥800倍液进行喷洒,其用量应按苗情、基质含水量和天气情况而定。一般,1天3天喷洒1次,晴朗天气――天喷1次,每次以喷透基质为宜。

病虫害防治 每7天~10天喷1次百菌清8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进行预防。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病害。如果发生猝倒病可用25%甲霜灵800倍液:立枯病则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天~7天喷1次:枯萎病可用350倍液乙磷铝灌根,虫害一般不会在温室内发生。

壮苗标准

茁龄30天~40天,生理苗龄3片~4片真叶,叶片厚而绿,根系发达,无徒长现象,无病虫害。

定植

定植前准备

基质准备每667 m2温室准备20 m3左右的锯木屑,要求80%的木屑的粒径在3 mm~7 mm之间,树脂、丹宁、松节油含量尽可能低,可选用杂木类木屑。

温室处理 将残枝枯叶和老基质等清除,然后封闭2天~3天高温消毒。冷凉季节可配合甲醛进行消毒。

基质、基质袋及滴灌系统消毒 所用基质消毒要在移苗前15天左右完成,用38%甲醛稀释50倍液均匀喷施,用塑料薄膜密封48 h。再把薄膜打开10天左右,使甲醛气体挥发掉即可使用。使用稀释液量为30 L/m3~60 L/m3。基质袋消毒方法与基质消毒方法样,系统消毒用38%甲醛50倍液循环1min,然后把滴灌管支管堆在一起,用薄膜盖住48 h。

基质袋(槽)和滴灌管的排列及定檀前处理按1m左右的行距进行排列,然后用日本山崎甜椒配方1个剂量加100 mg/L的尿素把基质滴湿,即可定植。

定植

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定植。定植密度为株距30 cm,行距为100 cm。定植方法是:一般选择下午16:00后进行,定植前2 h左右用600倍多菌灵浇透。定植时,苗坨要低于基质平面1cm,注意把大小苗分开,以免以后大苗遮阳而影响小苗生长,同时也方便管理。定植完毕后及时浇营养液,每次浇液量不要太大,以促进根系发育。

定植后管理

温湿度管理

适宜气温为白天22℃~27℃,夜间15℃~18℃,地温为20℃~25℃。气温低于10℃,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高于35℃则光合作用受阻。空气湿度80%左右为佳,湿度太高不利生长,易染病。遇冷凉季节,通过卷膜的收放进行适当保温,在冷、潮天气(10℃左右)时可封闭温室保温。但要注意中午开窗换气,5月~10月间,当遇到白天中午阳光充足温度高的天气时,可利用遮阳网进行降温。

光照管理

黄瓜喜光但耐弱光,其光饱和点为55,000 Lx,光补偿点为2000 LX,最适的光照度为40,000_×~50,000_×。

营养液管理

由于刚定植苗根系尚未长出,很难吸收到滴灌管滴出的营养液,所以定植后3天~5天需配合滴灌人工浇营养液,每天上、下午各浇1次,每次200 mL左右。3天~5天后再用滴灌管滴灌,每天3次,每次3 min~8 min,单株需水量为0.5 L~1.5 L,具体量随天气及幼苗的长势而定。结合大连地区水质,营养液是以日本山崎配方为依据的修改配方,pH值在5.6~6.2之间。如果采用新的锯木屑,则从定植到开花,营养液中应加硝酸铵400 mg/L以补充木屑吸收氮素。开花后,营养液应加到1.2个~1.5个剂量。坐果后,营养液剂量继续提高,并另加磷酸二氢钾30 mg/L,EC值2.4 mS/cm左右。注意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如果营养生长过旺可降低硝酸钾的用量,加进硫酸钾的量以补充钾减少的量,调整用量不超过100 mg/L。结果盛期,营养液EC值可逐步提高到3.0 mS/cm。无土栽培是营养与水分一起供给的,难免有供水和供肥之间的矛盾,所以水量足够而营养需要量相对大时,可适当提高营养液的浓度;反之,可降低营养液浓度或单独补充水分。另外,冬季的营养液浓度可比夏季高些。

植株管理

采用绳子吊蔓方法,即在温室下弦杆上按种植行位拉两道10号铁丝,每条植株上方用吊绳挂在铁丝上。小青瓜分枝能力强,生长过程中整枝,采用单蔓整枝,其他侧枝应及时抹掉,以免消耗营养,植株长到7叶~8叶后,要及时把植株绕在吊绳上,一般2天~3天1次。主茎上的第1节位~第4节位不留果,以促进营养生长。小青瓜结果力强,生长过程中要进行疏花疏果,一般每一节位留1条2条果,多余的和不正常的花果、花蕾及时去除,以集中营养供给,保证正品率。苗生长足够健壮的情况下,可在0.8 m高以上每一节位的侧枝留2片~3片叶1条~2条瓜再摘心,以增加瓜的条数提高产量。一般,叶片45天左右便由功能叶转为老龄叶,其叶片失去光泽褪绿,光合作用的产物不够本身消耗, 为了减少功能叶的负担,利于通风透光和减少病虫害发生和传播,必须及时打掉老叶病叶。瓜秧长到2 m高以上时,可进行第一次落蔓,但落蔓要以叶片不落靠地面为度,同时不可一次打掉3片以上叶片,否则会造成减产。

病虫害防治

防治策略为:坚持在种植前开始实施“预防为主和综合防治”的方针,选好优质抗病品种,做好环境卫生及种子消毒,按照黄瓜不同生长阶段的病虫害特点,决策农药配方和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对策。

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如下

白粉病:温室内通风透气,放风排湿,同时避免氮肥过量。药剂防治法灭病威400倍、粉锈宁1000倍、百菌清1000倍、普力克1000倍、硫黄胶悬剂300倍、成标1000倍。注意黄瓜对含硫药剂敏感,应注意其使用浓度。

霜霉病:生态防治法温室内散热降温,通风排湿,使叶面不形成水膜和水滴为准。营养防治法霜霉病与营养有关,尤与黄瓜植株氨糖比失调有关,可叶面喷100倍葡萄糖或白糖液或白糖:尿素:水按1:0.5:100的比例隔5天喷1次。药剂防治法发病初期施用百菌清,或杀毒矾,或瑞毒霉,或乙磷铝锰锌各600倍,或普力克1000倍,隔7天1次,轮流用。

病毒病:选用抗病品种。种子处理:用10%磷酸三钠进行浸种:防止人为传播,可用10%磷酸三钠洗手和浸泡工具。药剂防治法病毒病小量发生时,坚决拔除病毒株或打顶,打侧枝去除毒源,并喷病毒A 500倍、毒首1000倍,杀灭蚜虫、白粉虱防止传病。

黑星病、黑斑病等叶斑病类控制温湿度,改善行间通透性。种子处理法:52℃温水浸种30 min。药剂防治法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多菌灵500倍,杀毒矾500倍,扑海因1000倍。

枯萎病:种子处理:多菌灵500倍浸种30 min,也可用种子重量的0.2%~0.3%的多菌灵拌种。药剂防治法:多菌灵、甲基托布津500~1000倍液,或淋根每株200 mL~250mL,每隔7天灌1次,共2次~3次。

细菌性角斑病、软腐病、细菌性叶斑病等细菌性病害:种子处理:用50℃水浸种20 min,或用4000倍硫酸链霉素浸种30 min后,冲干净晾干催芽。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可杀得400倍+农用链霉素4000倍,甲霜铜600倍进行防治,隔3天~4天1次,每次200 mL-250 mL,连续3次~4次。

生理病害落花:可因温度过高或过低引起,可用0.003%~0.005%防落素喷花保果。化瓜阴天光照不足或幼瓜营养不足造成,可叶面喷1%葡萄糖或加大昼夜温差,同时避免结瓜太多。大肚瓜:受精不良造成。尖嘴瓜:单株结瓜的情况下遇高温,营养不足,植株衰弱造成。蜂腰瓜 因缺钾或生理波动造成。苦味瓜:生理失调造成。可用调整营养液改善环境等方法,防止生理性病害的发生。

虫害防治:温室内虫害一般不会发生,少量发生时,采用杀虫灯进行杀虫,或阿维菌素进行防治。

结果期形态

叶片平展而厚,叶端尖,叶缘缺刻深。健壮的植株卷须粗壮而长,如果卷须很快卷曲,则说明植株已衰弱。

第12篇

关键词: 无土栽培技术 方案研究 技术原理

1.引言

我国无土栽培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进步很快。尤其是近二十几年,全国许多研究机构、大中专院校和部分生产单位都在积极从事试验研究,有一些研究成果已经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在农业作物栽培中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2.无土栽培技术原理和方法

无土栽培技术方法主要有基质钵栽法、基质槽栽法、袋培法、岩绵培等。

(1)基质钵栽培法

用釉瓷钵、塑料钵、普通瓦盆等做容器,填入基质,浇灌营养液进行蔬菜、花卉等作物栽培,称为基质钵栽培法。

栽培时,一般底部填放卵石,厚度视钵的大小而定。例如,钵高40厘米,底部可填卵石8到10厘米。钵体下部需设有排水口和排气孔。卵石上再放一层大约5厘米厚的小砾石,小砾石上再放约25厘米厚的蛭石或细砂等。砾石和卵石有利于排水和通气,蛭石、细砂用于固定作物,保持水分和养分。在钵上部安装供液管以便供液,供液时,要使钵体供液均匀。在钵的下部安装排液管,回收营养液以备再用。

栽培过程中,每天要及时供应营养液2到3次,用砾石代替河砂,由于砾石颗粒大,疏松透气性和持水能力强,用于盆栽作物效果更好。

(2)基质槽栽法

槽栽法和钵栽法原理基本相同,装置一般由栽培床、贮液池、电泵和管道等几部分组成。栽培槽的设置方式是用砖或水泥在地面上砌成永久性栽培槽,也可用木板做成半永久性的槽。槽长一般为5米,宽1.2米,高30厘米,槽的尺寸可根据作物种类和温室形状而定。槽的长度受营养液滴灌系统的限制,以营养液能使槽的前端和末端滴灌量均匀一致为原则。在槽的长度方向应该有一定坡降,以利排水,坡降比例为0.5∶100(即每米下降0.5厘米)。槽的内侧涂沥青层,在槽的下面铺一层卵石,以利排水。在栽培槽的上端设置一贮液池,用管子引出,伸入槽内,安上阀门以便控制供液,栽培槽的另一端设置回液池,由排水管引出回收的营养液。

槽栽法常用的基质有砂、蛭石、锯末、珍珠岩、草灰等,或使用上述基质混合成的复合基质,其中草灰和蛭石混合基质的应用效果最好。

(3)袋培法

用尼龙袋或塑料袋装入基质,按一定距离在袋上打孔,作物栽在孔内,通过管道,以滴灌形式向作物供应营养液,称为袋培法。这一栽培方法在美洲和西欧各国已经普遍采用,由于此方法投资少,使用方便,因此发展迅速,已成为无土栽培的主要方法之一。

袋内填充的基质可以就地取材,可选用蛭石、珍珠岩、锯末、树皮、聚丙烯泡沫塑料及泥炭等混合物,混合物一般为泥炭约占40%,蛭石占30%,珍珠岩或聚丙烯泡沫占30%,事先调节PH值。

袋培所用的塑料薄膜一般多为厚度为0.07到0.08mm的乳白色或黑白双色聚乙烯塑料薄膜。用乳白色或白色做袋面的,可以反射一部分光,有增加作物光照强度的作用;而黑色做袋里可避免透过薄膜影响根系生长,黑色膜能吸收一定热量,对保持袋中基质温度有一定作用。为了延长使用寿命,要求塑料薄膜具有抗紫外线功能,因而一般至少可用两年。

(4)岩绵培

岩绵系60%辉绿岩或玄武岩,20%石灰石或白云石和20%的焦炭混合后,在1600摄氏度高温熔融,并经四辊离心机加工而成的一种纤维,然后经沉降室制毡,添加酚醛树脂黏合固化,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厚度的矿绵板。用于无土栽培的岩绵,在制作工艺中还需加亲水剂以增强亲水性。

用岩绵作为基质进行无土栽培的称为岩绵培。各国岩绵培方式很多,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营养液循环供液栽培法,另一种是滴灌供液栽培法。

3.结语

文章探讨了基质钵栽培法、基质槽栽法、袋培法和岩绵培法等无土栽培技术原理和方法,这些方法对实践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婧,张仕先.无土栽培技术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应用[J].现代农村科技,2013,21:21.

[2]关绍华,熊翠华,何迅,杨文兵,郭凯,邹家龙.无土栽培技术现状及其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3,23:133-135.

[3]张燕,王志勇,梁本国.对提高“无土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效果途径的探索[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05:79-80+103.

[4]郭喜铭.蔬菜无土栽培技术发展概况及展望[J].现代农业,2014,10:34-35.

[5]汪晓云.新型无土栽培模式系列谈(一)无土栽培技术的现状及存在问题[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3,01:50+52+54.

[6]李占红,王西波.园林中无土栽培花卉的培育方法和管理技术[J].现代园艺,2013,04:34.

[7]周舒俐.设施蔬菜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06:78-79.

[8]张黎黎.无土栽培技术初探[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3,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