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36: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市场发展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硝基复合肥;发展;现状;前景
0引言
硝基复合肥是我国目前发展比较迅速的一种新型环保农业化肥产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作物在农业种植中有比重也越来越高,农业生产中,农作物对肥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硝基复合肥含有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元素,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不仅能够为农民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为社会带来一定的收益。
1硝基复合肥发展现状
硝基复合肥是一种含氮元素与磷元素较高的肥料,其营养物质均匀,有效含量比较高,因此深受市场青睐,硝基复合肥具有一系列优势,一般具有肥效高,便于农作物吸收,且不容易使土壤出现板结现象的优点。因此,国家也大力支持化肥产业的相关政策,与尿素相比,其养分流失少,大多能被农作物吸收,因此受到国家化肥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目前国内硝基复合肥生产工艺大多是以硝铵为氮源,添加磷、钾等复肥原料,二次加工生产出的三元素高浓度复合肥料。硝基复合肥的生产方法有固体团粒法、料浆法和熔融造粒法三种,其中熔融造粒法可直接利用熔融硝铵加入磷、钾原料和防爆剂后制造出成品,适合于工业化连续生产。制约硝基复合肥发展的瓶颈主要有两点:一是安全生产条例制约。这就要求生产企业要认真研究生产工艺和技术,严格执行有关文件,达到安全标准。二是认识上的误区。多年来,在许多消费者中一直存在施用硝态氮肥会使农产品(主要是蔬菜)中的硝酸盐积累,并形成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在这方面特别需要媒体加强宣传和引导,纠正人们的错误认识,为硝基复合肥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硝基复合肥发展的市场前景
目前,我国的农业技术不断改革,硝基复合肥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运用。硝基复合肥的未来的发展不仅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指标,而且还要注重农民的利益,从而达到环境友好,社会经济效益提高的目的。中国已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硝酸生产国,现有硝酸生产企业70多家,产能达到840万吨。同时由于近10年来国内正在迅速发展的化肥新品种硝基复合肥,使硝酸与农业、化肥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硝基复合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国内20 余家硝基复合肥企业的产量都不大,且推广不够,国内不少地区市场还是空白,因此生产企业应在品牌宣传、市场促销上多下工夫,尽快形成较为强劲的市场需求。首先,市场潜力大。目前国内氮肥构成仍以尿素为主,基础肥料复合化程度仅有15%~20%,而世界平均水平为50%。国家要求2010年国内肥料的复合化率达到50%左右,这为硝基复合肥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商机。因此未来硝基复合肥产业技术会逐步增强。首先,对于硝基复合肥的生产,可采用高塔熔融造粒工艺,对添加的复肥原料进行灵活的调整,不仅投资省,而且一套装置能同时生产硝酸铵、硝基复合肥和尿基复合肥,具有产品品种和市场需求调节功能。其次,原料易得。与中国硫磺资源缺乏、自给率低的窘况相比,生产硝基复合肥的资源相对丰富,发展硝基复合肥可以减少中国对硫资源的过分依赖。最后,成本优势明显。与其他品种的复合肥相比,硝基复合肥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和盈利空间,深受流通企业追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硝基复合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是十分可观的,而目前我国生产硝基复合肥企业的并不多,并且产量也不高。因此,要大力开拓市场,加强产品的宣传力度,是硝基复合肥广泛地应用与市场,以提高我国农业的施肥水平,促进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庆.我国硝酸铵市场现状及2012年市场预测分析[J].化肥工业.2012(02):12-14
关键词:企业债券 二级市场 债券信用评级
一、企业债券的概念
1.企业债券的概念
企业债是指从事生产、贸易、运输等经济活动的企业发行的债券。
在西方国家,由于只有股份公司才能发行企业债券,所以在西方国家,企业债券即公司债券。在中国,企业债券泛指各种所有制企业发行的债券。中国企业债券目前主要有地方企业债券、重点企业债券、附息票企业债券、利随本清的存单式企业债券、产品配额企业债券和企业短期融资券等
2.企业债券的基本要素
企业债券是一种筹资手段和投资工具。作为体现债权债务凭证,其基本要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一是发债主体。在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是指在我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企业按法定程序发行债券,取得一定时期资金的使用权及由此带来的利益,同时又承担着举债的风险和义务,须按期还本付息。除被批准的企业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行企业债券。
二是投资人,即债券持有人。其享有按
规定取得利息和到期收回本金的权利,但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不承担责任。
三是利率。企业债券利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发债企业筹资数量、筹资成本和投资者的债券利益。企业债券的利率受投资者对收益率的接受程度、发债企业的承受能力和社会信誉、市场利率的变化趋势和债券期限的长短等因素的影响。
四是期限。从债券发行日起到偿还本息日止的这段时间为债券的期限。企业通常根据资金需求的期限、未来市场利率走势、流通市场发达程度、债券市场上其他债券的期限情况、投资者的偏好等来确定发行债券的期限结构。
二、简析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企业债券十多年发展历程来看,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为国家经济建设筹集了大量资金,为培育资本市场、促进国企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与世界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相比(发行债券是西方企业的主要筹资渠道,而股标筹资占较小部分),与我国的股票、国债市场相比,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相对滞后,无论在发行规模还是在二级市场的成熟程度上都存在很大差距,企业债券在整个证券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其它金融产品相比,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真是举步维艰。原因何在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对我国企业债券的供求关系和市场条件作一经济分析。
企业债券融资市场的监督管理模式的核心主要是发行计划规模管理、募集资金投向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具体发行采取审批制等。这种管理思路把企业债券当作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缺口,它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对发行主体的限制过严、发债额上限太低。
三、企业债券的中介机构服务质量不高,企业债券信用评级的问题最为突出
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过程看,流通市场很不活跃,企业债券的换手率明显低于其他金融品种。除了企业债发行、利率、上市限制过严外,目前我国只有部分企业债在上海和深圳证交所上市。
一要改革发行体制和监管模式。
完善企业债券融资发展的法律基础,并改革政府对债券融资的管理。政府的管理应从重视行政审批控制向重视市场化运作方式转化;从直接管理向监控信息披露真实性的间接管理转化;从单纯重视企业融资向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转化。
二是应逐步放开利率管制。
将企业债券的利率水平与风险挂钩,或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相对自主地确定发行利率。同时,发债企业可根据自身对资金期限的不同需要而制定相应的还债期限。此外,企业不仅应针对投资者的不同需求来设计债券品种,而且付息方式也应灵活多 样。
三是要完善企业债券流通市场体系
要注重培养企业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应鼓励基金公司、社会保障基金以及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信用度较高、风险较小而投资回报率较高的企业债券,还可通过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基金来专门支持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为企业债券市场引入更多的资金。
参考文献:
[1]周正庆.证券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6
1.1全球GPS产业的结构与现状GPS开始进入民用之后,使用者终端的GPS产品便成了当前GPS主要的市场内容。一般来说,GPS的使用者终端主要是指各种用途的GPS接收机,例如用于航空和航海的接收机、汽车导航设备、用于登山和休闲的手持式接收机等类型的终端产品,而一般手持式GPS产品的组成部分,就如同移动电话或个人数字助理(PDA)的结构一样,也包括了内部的天线、芯片组和电池等,以及外部的按键和LCD面板等相关零组件。目前全球GPS相关厂商的产品中又以GPS应用产品与内部的专用芯片组发展最受关注。
据估计,2006年GPS芯片的全球市场值为50亿美元。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第一个GPS商用产品出现至今,GPS产品重量从100磅(约为45千克)降为100克,而价格也从十几万美元降为现在的几百美元。
1.2全球GPS市场状况
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展,GPS产品也逐渐成为全球无线通信终端市场一项重要的产品,推动GPS产品市场高度成长的主要因素是汽车导航系统和结合无线通信的GPS产品的普及化。根据市场研究公司ABI的报告,2001年,这两类产品在GPS应用产品市场的比率合计约为38.7%,到了2005年则成长至53.6%,其它产品,如航空、航海、测量和农业等合起来仅占46.4%。
不论是汽车导航系统或是GPS的通信应用产品,主要的区域市场都是在美、欧、日等三个地区。以汽车导航系统为例,由于电子地图与消费电子技术的高度发展,再加上智能型运输系统的成熟,使得日本成为目前全球汽车导航系统普及率与市场值最高的国家。2004年,随着汽车导航系统的日渐普及,欧洲与北美的市场将成长至710万美元与590万美元,各占市场比例的27%与22.5%,而日本市场则因为普及率高使成长率逐渐趋缓。
通过近20年的发展,GPS产品已逐渐转变为消费电子产品,且所能应用的范围已扩展到日常生活中的通信、PDA、定位信息等。
1.3全球GPS市场预测
根据估计,目前世界上有超过100家的公司正在研制各种各样的GPS用户接收机。大批量的OEM板接收机的价格将从1995年标准定位服务接收机的每片150美元降低到2003年的50美元左右。随着接收机价格的下降,GPS市场将会像PC机市场那样呈指数增长的趋势。
市场研究公司ABI最近的研究显示,2008年全球GPS市场总值将达220亿美元。ABI公司认为:GPS将在汽车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汽车使用情况跟踪和州际卡车公司自动缴费等。ABI的研究表明,截至到2003年底,汽车和物流已经成为GPS市场收入的重要来源,占50%以上的份额,而且这种趋势到2008年还将加剧。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员定位和手机应用的增长比率最高,明显高过整体市场12%的增长率。
1.2.4我国GPS市场现状与趋势
1市场发展现状GPS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于上世纪80年代末引入中国,目前主要在大地测量(测绘、勘探)、海上渔业和车辆定位监控等领域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在全球GPS应用领域中,车辆应用所占的比重最大,目前约占总数的40%以上。
1996~1997年间是GPS车辆跟踪系统市场的调整和充实时期。主要是公安、金融等部门在全国三四十个城市建成了金融运钞车和公安交警车辆跟踪系统。1998~2000年GPS车辆跟踪系统市场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我国现在拥有世界上最大潜力的卫星导航应用市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全可以相信,具有定位功能的GPS移动电话在中国将会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几年之后将超越车辆应用,成为GPS应用最大的领域。“联通无限”其中有一个功能是“定位之星”,它基于GPS One,可提供目前移动通信领域精度最高、最直观的位置服务,用户通过手机或网上地图可实现精确到5米的定位。有了这个功能,从交警维持交通安全、公安破案、物流的传输到出租司机及时地掌握交通情况,甚至孩子迷失或家人晚归,都可以利用GPS One提供的正确位置信息,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为生活带来便捷。
2影响我国GPS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目前虽然GPS车辆定位监控系统在我国发展较快,但还是受到政策、技术、市场规范程度以及价格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行业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法规与标准,从多方面给于扶持由于GPS应用范围特别宽,涉及的行业尤其多,所以缺少清晰的主管部门。
关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我国各级领导者关心和批示的较多,但却未落到实处;
2、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车辆跟踪系统中,通信问题一直是个瓶颈问题,包括集群网、GSM公众网以及目前流行的GPRS和CDMA等;
另外,在车辆导航系统中,电子地图至今还是一个尚未解决的瓶颈问题,由于这个问题牵涉面很宽,可能还要有个相当长的时间方可完善解决。
3、市场运作存在偏面性,产品力度深度不够。
再好的GPS产品也不可能做承担全部的功能。实际需要依据应用场合不同而不同,分门别类地做成系列产品方符合市场客观需求。从车辆跟踪系统而言,至少应分为三大应用方面,这就是防盗报警(含紧急救援和医疗求助)、调度指挥和车队管理(物流运输)。
4、规范化和规模化问题长期不能解决由于没有政府的出面领导,没有主管机构的组织,缺乏全面的长期的打算。
各家的产品使用不同的通讯协议,产品之间兼容性差,没有建立一个行业性的规范;5、价格因素车辆定位监控系统的车台售价从2003年开始已经有了大幅度的下调,但是对于最终用户来说,价格问题还是一个制约GPS行业发展的脖颈。
6、市场经济的方式引入
吸引用户,维持市场的长久性和稳定性。自2004以来,各种GPS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GPS行业竞争加剧,价格战不可避免,价格的降低导致了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问题的突出,这对GPS行业整体的发展影响巨大。
3 GPS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就目前我国情况来说,国内GPS市场呈现出两个重点发展趋势:
1、以车载导航为核心的移动目标监控、管理与服务系统在GPS应用领域,车辆应用所占的比例较大。最初GPS车辆应用一般分为车辆跟踪和车辆导航两大系统,后来车辆导航与跟踪于一体的成为了发展的方向。
2、面向个人消费者的GPS终端产品目前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产品主要有车载自主导航系统、移动监控终端以及消费类电子产品。
移动监控终端是移动目标监控系统的关键部分。有用于集装箱等货物、车辆的跟踪等领域的隐蔽式安装产品。但随着产品成本的降低与体积的微型化,市场上已出现供儿童、老人、病人甚至宠物等特殊群体使用的手表类、寻人仪和儿童玩具型GPS产品。它们可佩带在身上,嵌入老人的拐棍中,甚至植入体内。
4国内GPS市场预测
相关法规的推出为GPS车载系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002年交通部要求:对于从事运输“三危”(剧毒、放射性及易燃易爆化学危险货物)的运输车辆应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或行车记录仪和通信设备,并逐步在其他危险品运输车辆中推广。目前在运钞车、急救车、危险品及贵重物品运输车等特种车辆领域,车载GPS被广泛应用。
关键词:光伏产业市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和研究
前言:光伏发电是当今世界利用太阳能最主要的一种方式。面对当今全球面临的严重化石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光伏发电从资源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这两个角度都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作为全球新兴行业的一个重要代表,长期来看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吸引着大量企业参与和投资。我国是光伏产业主要发展国家,是光伏产品制造和出口最大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发挥较大影响,在世界光伏产业市场中占据较大发展比例。随着光伏产业的不断发展,在调查和分析后,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影响,阻碍光伏产业的发展。面对这一发展形式,需要不断完善光伏产业产业布局,避免产业布局单一性,倡导整合产业链发展模式,提高创新型能力,来满足多元化市场发展需求。
1、发展现状分析和阐述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具有自身发展特点,其利用现状具有如下特点。其一,预计到2015年末期,我国光伏电网容量将高达8.26MW,在2016年初期光伏网络容量将高达30WM。其二,据统计在2015年末期,光伏热积面积将要增加到55万平方米,在2016年将会增加为25万。随着十三五政策出台,我国加以关注光伏产业发展进程,建立全新发展目标。首先要实现光伏产业60MW规划发展目标,实现乡村和城镇规划25万和城市规划目标55万。随着国家对光伏产业发展关注度不断提高,国家不断颁发众多政策,完善当下光伏产业市场。例如:江苏省为了发展自身,就增加对本省光伏产业关注度,增加对企业投资。在发电环节投资了123.7万元,对光伏发电项目投资150万元,极大的促进江苏省的发展。江苏省这一行为,主要是受到我国发展战略影响,各个不同省市也要 学习国家发展理念,发挥各个城市自身优势[1]。
2、发展局限性分析
2.1市场发展弊端,投资力度较大
光伏产业是我国具有代表性企业,其也是我国朝阳产业之一,是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据调查,我国光伏产业市场在将会在近几年不断再加,但是站在短期发展形势来说,发展具有难度,压力较大。详细来说,光伏产业市场发展弊端,主要就是市场供求和需求弊端。在我国共有一百多家光伏企业,在2011年初期,太阳能能源产量高达37GW,在2012年达到45GW之多。结合世界的光伏产业能源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太阳能能源的高于世界性光伏产业,发展一半之多。但是结合本国国内市场和世界性市场来说,都可以看出我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多,这样就增加了企业财务支出力度,光伏产业融资难度高,阻碍产业的长远发展[2]。
2.2实质性操作弊端
实质性操作弊端,主要体现在上网电量结算环节。就一个外资企业来说,其在发展中,结算工作环节,无法利用发票,去电网单位开展结算工作。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和原有就是,企业具有外资性,在开具发票时,无法对经营范围进行更改,无法的搭配发电财务补助。其次,一些家庭居住期间,在上网电量结算时,也具有这一问题,需要加以关注和完善。其次,光伏产业在发展环节,也会受到不同机构和系统影响。例如:光伏产业和农业和林业联系密切,和国土规划和水利单位联系密切。但是光伏企业在和不同系统整合发展时,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在联系时,没有系统文件,不愿意审批等问题。
2.3光伏产业对于补贴政策的依赖。
由于对补贴的依赖,导致的补贴政策变化对产业周期和起落的影响。政策补贴力度容易受到宏观经济周期等因素的影响,经济疲弱就容易引致补贴力度的收紧,欧洲是摆在眼前最活生生的实例。
3、解决方法阐述
3.1发挥政府机构积极作用,增强和市场联系性
为了实现我国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完善当下存在问题,解决市场产能过剩问题,确保企业产业投资的合理性。这一问题的解决,政府要发挥自身优势,结合世界性光伏产业发展形式,优化国内市场,倡导分布形式发电理念,政府做好引领工作,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其次,政府也要整合不同资源,合理安排融资方法,构建合理化商业运作模式。给予分布形式发电工作全面支持,把自身企业结合发展,为光伏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解决分布形式发电问题[3]。
3.2保证计量工作有序开展
上网电量结算工作存在一定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电网系统不同企业和单位,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上网和下网系统,计量的形式和方法,利用科学性设备和装置,进行计量。建立计量标准,构建合理化量方案,完善和优化光伏项目管理方法和营销策略,为核算工作奠定基础,确保电费计算合理性[4]。其次,企业要增加和不同产业联系,包括和农业和林业,国土规划和水利单位搞好关系,保证审批工作顺利开展。光伏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影响,需要政府和不同机构加以关注,不断完善发展中存在问题,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目标,利用科学方法和举措发展光伏产业[5]。
3.3政府减少补贴,应给光伏企业慢慢断奶,加强分布式光伏发展。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此前联合的《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太阳能发展目标在11000万千瓦以上,其中光伏电站为450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为6000万千瓦。“分布式是全球能源革命的必然趋势。首先,业务形态、市场机遇、融资渠道等更加多样化和碎片化,其次,政府在新能源发展中的角色将发生重大变化,从政策主导者和资源分配者,转变为市场监督者和配套服务者。此外,分布式的电力交易结构也将进一步推动整个电力交易市场的改革,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竞价上网、直供电等多种形式,实现新能源电站的价值回报。
结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存在自身发展弊端,包括市场发展弊端,投资力度较大,实质性操作弊端,上网电量结算难度较大,增加了企业财务支出力度,光伏产业融资难度高,阻碍产业的长远发展。面对这一发展现象,需要完善当下光伏市场存在弊端,发挥政府机构积极作用,政府也要整合不同资源,合理安排融资方法,构建合理化商业运作模式。其次,也要增强和市场联系性,保证计量工作有序开展,增加和农业和林业,国土规划和水利单位联系性,建立满足市场方案。
参考文献:
[1]辛魁武. 中国光伏产业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 中国商贸,2014,12:169-170.
[2]陈晓梅,朱玉卿,贺筱筠. 国内二三线电影市场的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及对策分析(上)[J]. 中国电影市场,2011,09:17-21.
[3]张保民. 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36:9-10.
非遗汲古,存世久远,历久弥新,天地之恩,传承之道,天地无恩而大恩生。
非遗研究,当从非遗体系的要素市场出发,体现非遗之要旨。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天地有时序,草木乘于时。非遗,今非昔比,非遗我顾,我顾非遗!
非遗可以划分为三个体系,一是非遗的宏观调控和监管体系,二是非遗的市场体系,三是非遗的机构体系。从文化自觉自信起,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中国非遗自然要形成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宏观与监管,文化部、协会、博馆院,遗风高起,气势恢弘。非遗名人名录名品名吃名鉴名验,都已深入人心,自不待说。市场体系的主导,时下还是相应的国家机构和各级政府的文化体系在运营、求索、创新。作为市场的活跃主体机构,依然是非遗企业或传承人在苦心孤诣,琢磨蹉跎。作为有责任有担当的非遗机构,已不再是锦衣夜行,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胜景指日可待。阳春三月,草长莺飞,非遗与时序浩荡,人面与桃花映红。
非遗市场的要素构成:非遗项目库、非遗传承人、非遗参与资金、非遗个人中介和机构、非遗交易市场及非遗价格衡定体系。
各级非遗体系构成了非遗项目库,种类名目众多,由国家和地方政府不遗余力地推进、演化和保护。在现有的1372个国家非遗名录库中,找寻出人们能够直接感知、可交易可投资传承的品种,进而推进演化,用度与民,成风化人。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非遗传承人是非遗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他们是非遗王冠上的明珠,正是他们不懈的努力深情、痴心不改、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构成了今日的非遗文化与传承体系。
各N从事非遗文化和非遗传播的机构和个人,构成了非遗的运营主体机构。他们积极求索、传播、创新和坚守,才使非遗文化明珠赫然出土,璀璨夺目。
非遗交易市场的形成是非遗行业发展和演进的必然结果。非遗交易市场工具,是证明非遗项目所有权、物权、版权、债权债务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这种工具必须具备规范化的书面格式、广泛的社会可接受性和可转让性以及法律效力,这也是参与非遗交易中最为复杂和最为缺乏的一部分内容。
非遗交易是一个很大的命题,非遗交易市场上最难衡定的是市场交易价格,非遗产品的价格是指它所代表的价值,非工业化生产运营,工时工序和传承人的级别,是较好的价值参照。目前非遗市场包括非遗品种都是好声一片,知易行难。非遗虽好,难以入手,无成交易买卖。一件非遗国家级传承人的作品面世,都承载着太多的关切与热望。以中华九大名剑之首的棠溪宝剑为例,《战国策》曰:“韩之剑戟,出于棠溪。”据《史记》记载,中国九大名剑皆出自西平:“天下之剑韩为众。一曰棠溪,二曰墨曜(墨阳),三曰合伯,四曰邓师,五曰宛冯,六曰龙泉,七曰太阿,八曰莫邪,九曰干将。”剑为百兵之君,君子之器,镇宅辟邪,代表正义与道,市场却鲜有耳闻,专业之士才能有渠道而得之。传统的非遗企业在企业运营管理和市场推广开发上都捉襟见肘,难以企及。
非遗之事,有待非常之人。
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非遗市场的确需要有足够影响力和责任担当的平台来开发、运营、孵化和投资非遗项目与非遗企业。非遗平台承载着的价值、责任与使命,便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中规中距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传功传习传承。非遗独乐久矣,如今,春风浩荡,非遗当因利乘便,传承天下。
在IDC最新的报告《中国协同软件市场2008:机遇与挑战》中,提出了中国协同软件市场在目前发展阶段中存在的以下推动因素与阻碍因素。
推动因素:
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其内部沟通和管理的需求逐渐增强。因此对于协同软件在管理和办公中的需求,对于效能提升和业务集成的需求不断增加并且清晰化。同时,企业信息化的纵深发展,需要传统上通常独立存在的ERP等应用系统进一步实现横向的信息沟通和共享,从而提高企业应用系统的整体功效,因此会产生对协同软件的需求。
金融危机使得很多企业开始修炼内功,关注挖掘内部潜力并减少内部消耗,例如,企业风险意识提高使得企业对于内部的风险监控更加严格。而提高了操作合规的意识,必然使得对于工作流的需求有所增加。因此会对于协同软件产生更加迫切的需求,对协同软件市场起到了促进作用。
协同软件在国内发展已有十几年,产品技术不断成熟,在领先的国际协同平台软件厂商周围出现了一批经验丰富的集成商。同时也出现了一批以java技术协同软件为主要产品的国内厂商。产品技术和服务水平的提升给用户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和方案。
厂商不断将UC,移动协同,Web2.0等新的理念带给客户,并持续投入和教育市场,使得协同软件的被了解程度和被接受程度不断提高。
阻碍因素:
在目前的协同软件市场,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现有人才通常是偏重于技术或者管理。偏重于技术会导致产品与实际业务结合度差;而偏重于管理会导致对于技术架构缺乏规划而使得开发成本太高。市场上中间环节人才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协同软件市场的发展。
协同软件的部署通常会涉及到企业的许多部门,难免有一部分人不愿改变现有的办公习惯。厂商只能一步步逐渐引导客户去接受每一个环节的转变。这种引导转变的过程延长了协同软件项目的部署周期,对于整个协同软件市场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经营性质的艺术文化产业是国家“十三五规划”内容中清楚表明的重点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的重要一环,与公益性文化事业共同维护着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文化建设的目标理念与发展方式清晰而明确,一条红线贯穿其中:以文化人――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与国民在艺术文化素养的提高,各类型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发展方兴未艾。艺术品拍卖市场范围的涵盖层面相当广泛,作为地方发展会议产业的重点发展核心主轴、艺术家本身知名度与作品对外展现的平台、以及拓展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渠道等,无不体现着此一市场对国民经济与文化的显著重要性。
除了具备了丰富的经济层面发展空间以外,艺术品拍卖市场作为艺术品和买主的平台,同时也拥有文物的保护价值。艺术品是一种独特的,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殊资源,作为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的见证。同样的,艺术品的价值得到全面体现的重要渠道,便是在于商品?r值的交换,其交换的场域便多半在于拍卖市场。
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从早期以收藏为主、拍卖为辅的形态,逐渐转变为当前的专业投资化,其所涉及的利益相关方至少包含了艺术品拍卖企业、艺术作品创作者及艺术作品的收藏者三大方面。我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占据国际的份额之大、范围之广,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在艺术文化经济层面上大力发展的决心,以及投资者主动积极参与交易投资的信心,然而对于以中小型规模艺术品拍卖运营模式为主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而言,实践中普遍共存的问题主要在于:一、缺乏合理的艺术品定价机制;二、艺术品拍卖过程欠缺产品的定位分类与创作者的精神介绍;三、各艺术品拍卖企业各自为政,使得资源无法共享。以上三点让相关政策的有效落实与艺术文化产业的整体健全发展打了折扣。
2 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概观
综观现行文献对于以产业发展现况为著眼点的相关研究仍不多见。关于国内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整体的结构而言,目前主要是以地域为区分,特别在于几间主要的大规模艺术品拍卖企业,例如北京保利国际、嘉德国际、上海朵云轩、浙江西冷印社、广东广州华艺国际、以及河北嘉海拍卖等,这些企业除了对于艺术品的来源有深厚的知识积累外,且多半与国内各地的艺术创作者或工艺美术机构有着密切的往来合作关系,在第一时间内取得艺术品的经纪权,同时在国内艺术品收藏市场的声誉方面早已享有一席之地。历经了市场规模的堆砌与运营经验的积累,艺术品拍卖企业自身的转型同时也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升级,例如北京保利国际在2014年初与香港证交所正式发行股票上市,以及嘉德国际内部改组为文化企业集团(Guardian Culture Group),将业务范围扩展至专业投资服务方面,例如承接私人业务、财政支持与融资服务等[1]。这类型的产业升级作为无不显示出这些企业正在积极寻求突破,除了巩固好国内发展日益成熟的中产阶级客户群体,同时增加曝光率,攀登至新的战略制高点,积极地走入国际开展海外艺术品市场的运营范畴,进而有效带动整体产业素质与体质的共同提升。
3 结论
本文通过观察了国内外成功的艺术品拍卖企业运营模式后,面向所指出的三大普遍问题,分别提出建议如下:
一、定价信息透明化,防止泡沫化现象在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上演。所谓“泡沫化”指的是交易标的资产价格被严重高估,其负面影响可能导致行业经济与消费能力因为受到经济景气的影响而严重衰退。在实践中常可见到不少艺术品的拍出价格屡创天价记录等的消息,艺术品交易市场中的参与者,特别是艺术品拍卖企业必须自觉地对于艺术品本身的起源与历史有高度的专业知识,不可哗众取宠,借机哄抬产品的定价,如此一来将可有效避免或降低泡沫化现象的发生概率。
二、鼓励发展艺术聚落内的同业联谊模式。现代的艺术文化产业的营销相较于以往更加重视“团体战”的战略与战术,通过团队的力量争取资源,并能够达到共享的理念,降低以往信息不对称的弊端,对我国各地艺术品拍卖企业的健全发展,以及艺术文化产业的长远道路,将有正面且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音乐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应对策略
20世纪末期,音乐传媒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技术革命。网络音乐的诞生,日益成为整个音乐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在线音乐和无线音乐两大领域的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并且逐步趋向均衡,网络音乐市场保持了较好的运行态势。但基于体制、制度及行业发展规律等方面的原因,网络音乐市场面临着版权保护问题、商业模式匮乏、分配机制不完善、收费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网络音乐的发展。因此,应有效解决我国网络音乐市场存在的问题,有效推动音乐市场持续稳定发展。
一、我国网络音乐市场的发展现状
网络音乐是指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信息渠道传播音乐产品,主要包括电信互联网提供的电脑终端下载的在线音乐,和无线网络运营商通过增值服务提供的手机终端下载的无线音乐。它已经形成了数字化的音乐产品制作、传播和消费模式。随着近些年网络的普及,网络音乐迅速走红,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网络音乐下载用户越来越多。网络音乐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传播技术的不断革新,各种音乐类产品发展迅速,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1.市场主体方面。随着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我国网络音乐行业不断发展,网络音乐已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数字娱乐方式,具有广阔的市场。截止到2012年底,有575家经营网络音乐的企业获得文化行政部门审批,相对于2011年的452家增长了27.2%。目前,网络音乐市场经营主体平稳增长,网络音乐市场越来越规范,为网络音乐市场的繁荣发展发挥着积极探索和拉动的作用。
2.用户规模方面。在用户规模上,2012年网络音乐用户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通过图1可以看出,2012年我国的在线音乐用户数为4.4亿,较2011年增长了15.8%,这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我国无线音乐用户规模已达到7.5亿,和2008年的4.1亿相比增长了82.9%。归因于近几年智能手机的功能日益强大,价格越来越平民化,以及3G网络的普及、上网环境的优化,无线音乐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3.市场规模方面。我国网络音乐市场规模2012年达到45.4亿元,相比2011年增长了63.3%(如图2所示)。通过图3可以看出,无线音乐市场收入增速较为平缓,与2011年相比有增速减缓趋势;相比较而言,在线音乐市场收入增速较快,2012的18.2亿元相对2011年的3.8亿元增长了将近4倍,这主要是因为在线音乐在演出方面收入增幅扩大,促进了在线音乐规模的增长。
4.市场结构方面。从图3来看,网络音乐的市场规模逐渐趋于均衡,在线音乐在市场规模中的比例由2008年的8.8%上升为2012年的40.1%。主要是由于在线音乐应用模式的不断创新,以及行业环境的日益完善,在线音乐演出和下载收费等模式逐渐形成,并成为在线音乐市场规模扩大的新途径和新亮点。
5.商业模式方面。在线音乐市场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广告,但随着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应用模式的不断创新,网络音乐和微博、移动互联网、APP程序、网络游戏等新工具融合使用,导致在线网络音乐收入找到了新的增长点,也推动了部分网络音乐服务提供商广告价值的提升;无线音乐市场整体发展势头较好,随着移动终端的智能化、平民化,移动网络环境的不断拓展和优化,无线音乐用户数逐渐增多,需求也不断增大,服务提供商和移动增值业务提供商不断融合,带动创新应用的增加,行业渗透力增强。
二、我国网络音乐市场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网络音乐市场发展趋势良好,但网络音乐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仍然存在体制不健全、制度不规范和管理不到位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1.网络音乐缺乏行业标准。由于我国网络音乐起步晚,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造成网络音乐质量良莠不齐、收费标准不一,从而严重影响市场发展秩序。我国网络音乐产品版权界定不清晰、盗版活动屡禁不止。这不但影响了音乐版权的正常使用,扰乱了行业秩序,阻碍了市场的良性循环,还导致一些实施收费的网站难以运营,从而不利于网络音乐产业乃至社会整体文化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严重损害相关群体的利益。
2.网络音乐缺乏盈利模式。目前,通过借鉴互联网所形成的广告盈利、电子商务和渠道盈利等盈利模式,我国大部分音乐网站采用“免费下载+广告收入”的方式。这种方法主要通过流量变现,具有周期长、被动等特点。鉴于此,很多企业之前已经对盈利模式尝试创新,但较多止步于微创新,因而很难在这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例如,有些企业尝试采用“付费下载”方式,由于监管机构对网络使用监管不力和网络运营模式单一,均只限于以高级会员服务、VIP服务等形式进行,无法从根本上转变用户的网络音乐消费习惯、建立有偿消费机制。可见要形成良好的营收循环和成熟的商业模式任重而道远。
3.网络音乐公司缺乏融资渠道。由于网络音乐行业起步晚,有特色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没有形成、网络音乐公司收入无法保障,导致风险投资公司和私募公司对该领域缺乏投资兴趣和热情,限制了网络音乐公司多元化融资。与此同时,网络音乐公司价值评估体系不健全,造成可抵押或质押资产价值难以估计,限制了担保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入。另外,网络担保公司风险管理体系没有建立,导致公司风险难以有效识别、防范和控制。
4.贡献和利益显著失衡。在网络音乐市场中,运营商占有市场创造的大多数利润,影响产业链中上下游公司的行为。因此,这些公司的收益主要依赖于运营商的分配。这种方式直接导致各方面贡献与收益失衡,无法保证服务和内容提供商持久积极提供支持,限制各方长远发展,进而不利于产业长期的公平公正良性竞争体系健全和市场的持久稳定发展。
5.沟通机制和定价机制缺乏统一。目前,音乐版权方和网站之间利益分歧很大,主要表现在版权费用和结算机制两个方面,缘于缺乏互信沟通、缺少规范化收费和结算平台、缺乏有效利益分配机制。这些原因造成利益无法合理、公平地进行分配,双方建立在高额版费、授权等途径上,无法形成战略联盟。
三、我国网络音乐市场发展的应对策略
对于我国网络音乐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法制管理和服务,实施评估与引导,鼓励创新与推行行业平台,促进网络音乐与其他业态的融合等手段,为其提供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1.制定清晰的行业标准,加大音乐违法打击力度。在文化部和网络音乐行业联盟发展规划指引下,制定行业自律标准,共同对市场行为进行规范,减少不良网站、链接等对产业的负面影响,并组织主要网络音乐经营单位相关负责人进行网络文化管理政策和法规培训,提升网络音乐经营单位自觉依法依规经营理念,遏制网络音乐违法经营行为。此外,为了营造良好的网络音乐经营环境,还应该完善网络音乐报审报备系统,鼓励优秀作品的创作和传播,还要加大对网络音乐违法和违规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开展网络音乐市场盗版打击活动,严厉禁止侵权行为,保障合法合规运营的网络音乐公司的权利,改善市场环境和经营持续。
2.鼓励公司创新,引导消费观念。一方面,注重开发多样化商业模式,培育适合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提升企业持久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寻找新的盈利模式,提升整体盈利水平。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经常组织召开网络音乐管理与发展模式创新研讨会,促进经验交流,进而推动网络音乐加强创新意识和加快创新步伐。作为创新主体,网络音乐公司应把握机会,充分利用音乐节、网络论坛等方式,提升自身创新能力,争取成为行业典范,从而引导消费习惯,使消费者的观念从无偿拥有转变到付费消费,同时也为网络音乐的行业创新奠定基础。
3.规范产业运营,拓展融资渠道。监管机构需要严格执行审查机制,通过引导建立规范的商业运营模式,鼓励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企业的规模化盈利能力。与此同时,还要通过立法,促进建立健全网络音乐市场资产评估体系,完善风险评估机制,通过对网络音乐公司政策性扶持,吸引更多的投资机构关注网络音乐行业,充分拓展网络音乐的融资渠道。
4.建立健全产业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建立健全网络音乐独特的结算机制,创建合理、可靠的结算平台,规范收费统计。同时引导产业发展方向,逐步平衡无线音乐价值链各方贡献与利益,完善产业内的分配协调机制。打开无线音乐的闭环式营运模式,鼓励营运模式创新,促进健全产业长期的公平公正良性竞争体系和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网络音乐伴随着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已经深深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目前我国的网络音乐市场虽然还不完善,但随着行业标准的逐步清晰、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利益分配的逐步均衡等各方面的逐步完善,再加上产业各方的逐步融合,我国的网络音乐产业竞争力将会进一步增强,形成和谐健康的网络音乐文化环境,进而推动网络音乐市场持续稳定发展。
(注:本文为2011年度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社会转型背景下大众音乐文化雅化、俗化的潮动及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蒋文娟.论我国网络音乐市场的发展趋势[J].艺海,2012(5):105.
[2]程瑞雪.浅析中国网络音乐的发展[J].大众文艺,2012(4):146.
[3]宋铁山.在线音乐本土化发展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15):19―21.
[4]杨春林.中国网络音乐发展探析[J].大众文艺,2012(5):112―113.
[5]单蓓.我国音乐文化产业发展对策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4):31―32.
关键词:内蒙; 散装水泥; 发展
中图分类号: TQ1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何伟艳 1978- 女 硕士 讲师 研究方向 纳米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
1引言:
我国是一个水泥生产大国,水泥产量连续24年居世界首位,占到世界水泥产量的50%以上。水泥的生产及使用分为袋装和散装散装水泥。所谓散装水泥,是指不用纸袋、塑料编织袋等包装,直接通过专用装备出厂、运输、储存和使用的水泥。从袋装到散装的发展,具有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噪音等优点,而并不只是简单的包装上的差异。这项发展是生产资料在生产、流通、使用方式上的深刻变革,是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的转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推广发展散装水泥已经历了50多年的历史,但水泥散装率一直在低位运行。2008年,全国最高水平为45.8%。散装水泥事业的发展相对落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差距较大,而正处于地区性基础建设发展,对水泥需求量相对较大。故如何提高内蒙古区的散装水泥的发展,使之在内蒙古地区的水泥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2、国外散装水泥的发展现状
1955年,日本的水泥散装率只有17.6%。20年后的1975年散装率达到90.5%,1985年上升到97.5%。美国是世界上工业化、现代化及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较早的国家,水泥散装率在50年代中期已达到70%,进入70年代上升到90%,目前散装率在95%左右。德国、英国及北欧国家,水泥散装率也都在60%~70%以上,其中,瑞典的散装水泥卸船系统在世界上享有盛名,为国际间水泥散装运输提供了高效现代化的运输装卸设备[1]。
3、国内散装水泥发展现状
2011年全国散装水泥累计供应量为106753.95万吨,年增长量为16948.12万吨,年增长率为18.87%。2011年全国水泥散率达到51.78%,首次突破50%,比上一年的48.10%提高了3.68个百分点[2]。
通过以上资料,可以分析出,我国的散装水泥事业正处于增长率较高的时期,但是还未达到较高的水平,尤其是与前一章提到的几个工业发达国家的散装水平相比,我国的散装水泥事业依然任重而道远。
在我国,大力发展散装水泥事业的典型是广东省,并且在多年的发展中取得较好成绩。笔者以广东省的散装水泥发展历程为案例,对其成功原因做出如下分析:
3.1政府政策
对于各地的散装水泥事业发展,广东省出台的《散装水泥管理规定》值得借鉴。此办法中提出的二十五条规定,包含了对水泥生产企业的要求标准以及水泥使用单位的要求标准,更为重要的是,其中对政府监管部门的管理办法和措施规定的十分明确。这样就能做到在对散装水泥事业的管理上有“法”可依。
3.2地区环境
地区环境包括了自然地理环境和基础建设环境两方面。广东省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其地理情况基本可反映我国各地地理情况。在广东省内,以公路罐车运输和海上中型货轮运输相结合,实现了散装水泥合理运输。另一方面,在广东省政府的支持下,省内在各处重要枢纽地段建有大量水泥中转站,保证了散装水泥的合理分配使用。良好的地区环境,大大促进了散装水泥事业的成功发展。
4、散装水泥事业发展现状
目前,散装水泥率的最高水平仅为31.7%,处于全国相当落后的位置。经过30多年的发展,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内蒙地区,从2010年1-8月份,全区共完成散装水泥供应量28万吨,全年完成散装水泥34万吨,直接为国家节约包装费1190万元,减少水泥损失1.7万吨[3]。
5、内蒙古散装水泥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尽管的散装水泥事业已经开始起步,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及各项资料分析,将几个突出的问题总结如下,并通过借鉴国内外各个地区的散装水泥事业发展经验,试提出解决办法:
5.1 运输问题
位于我国北部,幅员辽阔。虽然东西跨度很大,但少有可以利用的江河以完成散装水泥的水路运输。的地理环境为高原及平原环境,其中以高原环境为主,相对落后的地区经济发展导致局部地区交通运输的不便。加之水泥罐装车吨位较大,在内蒙古高原地区不能做到像在平原地区一样快捷方便的运输,而且盘旋山路,存在安全隐患,故散装水泥的公路运输只能做到在的局部地区使用,而不能作为主要运输手段而大范围的展开[4]。
5.2 中转问题由于地理、历史等因素,在广袤的,其基础建设相对落后。
水泥中转站的建设在大多数地区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由于属于少数民族地区,许多基础建设的发展都受到民族区域的限制。以上种种因素都大大的限制了内蒙古地区的散装水泥中转。笔者通过对各地的调查,提出发散式发展散装水泥中转站的设想,即以各个大型水泥厂为中心,以放射性的形式向其周边扩散,建设水泥中转站,以促进内蒙古地区的散装水泥发展事业。
5.3 企业意识问题
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其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城市化程度相对较低,矿产资源相对较丰富,比较适合水泥行业的发展。但是在水泥生产企业的意识形态上,也相对落后。只注重当下的利益而不顾及日后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在数家水泥生产企业的调查中发现,许多企业注重于袋装水泥的生产,是因为相对散装水泥,袋装水泥不需要斥巨资建立永久性的水泥中转站。在这些企业的意识里,随着我国对于水泥生产行业的政策逐渐规范化,要求严格化,已经很难做到水泥利润的最大化。
6、市场战略实施方案
散装水泥的市场战略的制定,应该遵循市场战略的制定原则,即微观与宏观相统一、扬长避短、战略系统化、经济上合理以及方案最佳原则。
6.1 微观与宏观相统一
在水泥行业的发展上,散装水泥已经是发展的主流方向。而散装水泥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水泥事业的发展。二者相互统一,互相促进。所以针对散装水泥发展而制定的市场战略都具有微观与宏观的统一性,内蒙地区也不例外。
6.2 扬长避短原则
散装水泥具有袋装水泥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上文已经做过详细介绍,这里不作赘述。
6.3 系统原则
由于散装水泥的发展需要购置罐车、建立中转站等,所以需要系统的规划其发展道路。需要做到统筹划一,使散装水泥从生产到销售,从出厂到使用,都按一定的路线安排,使之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
6.4经济上合理原则
要符合经济合理原则,就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由于散装水泥需要的基础建设较多,短期的经济效益必然不会明显,所以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以期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6.5 方案最佳原则
制定合理的方案是保证各种效益的前提。需要对各种建设的合理规划。例如:在做好前期计划的前提下,对不同散装水泥需求程度的地区建立不同密度的水泥中转站等等。
参考文献:
[1] 李湘洲. 国外散装水泥的发展及我国的差距[J].行业论坛.2006
关键词: LED照明 市场现状 前景 建议
一、LED照明背景知识
(一)LED照明定义。
LED(Lighting Emitting Diode)照明即是发光二极管照明,是一种靠半导体固体发光器件照明的技术。它是利用固体半导体芯片作为发光材料,在半导体中通过载流子发生复合放出过剩的能量而引起光子发射,直接发出红、黄、蓝、绿色的光,在此基础上,利用三基色原理,添加荧光粉,可以发出红、黄、蓝、绿、青、橙、紫、白色等任意颜色的光。LED照明产品就是利用LED作为光源制造出来的照明器具。
(二)LED照明特点。
1.不同照明特点简单对比。
目前光源一共出现了四代:白炽灯(卤钨灯),荧光灯(日光灯、节能灯),高强度气体放电灯(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LED作为第四代电光源,毋庸置疑拥有前三代电光源所不具备的优势。以下为这些光源的简单对比:
2.LED照明具体优势。
(1)高节能:直流驱动,超低功耗,电光功率转换接近100%,在同样的照明效果下,LED的耗电量为白炽灯的1/8,为荧光灯的1/2。
(2)利环保:LED是由无毒的材料制成的,不含铅汞等污染环境的元素,同时LED废弃物也可以回收再利用。
(3)寿命长:固体冷光源,环氧树脂封装,不存在灯丝发光易烧、热沉积等缺点。1支LED灯泡的寿命是4万小时,相当于7支普通荧光灯,40支普通白炽灯。
(4)多变幻:LED光源可利用红、绿、蓝三基色原理,在计算机技术控制下使三种颜色具有256级灰度并任意混合,形成不同光色的组合,实现丰富多彩的动态变化效果及各种图像。
(5)高新尖:与传统光源单调的发光功能相比,LED光源是低压微电子产品,成功融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嵌入式控制技术等,所以亦是数字信息化产品,是半导体光电器件“高新尖”技术,具有在线编程、无限升级、灵活多变的特点。
(6)安全可靠:使用冷发光技术,发热量比普通照明灯具低很多,可安全触摸,同时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二、LED照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常熟理工学院两大校区灯况。
常熟理工学院是一所以理工为主、应用技术教育和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江苏省省属公立本科高校。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和1984年建校的常熟职业大学。学校现有东湖、东南两个校区,其中东湖校区建于2004年,东南校区则建于2010年。以下为两校区的灯况数据:
从两校区不同灯况对比中可以感受到这样一种趋势:白炽灯日渐淘汰,节能型荧光灯灯居主体地位,LED照明方兴未艾。相较于东湖校区,2010年建成的东南校区从一开始就舍弃了高能耗、低效率的白炽灯和日光灯,选择节能灯作为照明主体,而东湖校区近年来也使用节能灯具替换原先的老旧灯管。由此可见,学校的节能环保意识正不断增强。此外,学校尝试性地在东南校区安装了LED地灯作景观照明用,同时也在东湖图书馆进行部分试点。虽然数量不多,由此反映出LED照明正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其市场前景可见一斑。但从学院照明整体情况来看,距离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照明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国内LED照明市场的总体状况。
中国LED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LED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包括LED外延片的生产、LED芯片的制备、LED芯片的封装和LED产品应用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而LED的应用领域非常广,已经从最初简单的电器指示灯、LED显示屏发展到LCD背光源、景观照明、室内装饰灯等其他领域,可大体区分为背光源、照明、电子设备、显示屏、汽车等五大领域。目前,LED技术在显示屏和汽车领域中发展较为顺利,但就LED照明领域而言,其国内市场状况似乎不容乐观。
作为全球第一大照明光源和灯具的生产国,我国的照明产品在全球所占的份额能达到三分之一左右,但主要还是集中在中低端产品。与此相对应的,在我国庞大的照明产品市场中,目前白炽灯、荧光灯等传统照明依然占据着绝对的市场份额优势,而LED照明的市场渗透率非常低。据LED产业研究所(GLII)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LED灯具市场渗透率仅占7%左右,而在此之前一度不曾超过1%。另外,从LED照明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发展情况来看,室外照明(道路、景观等)的市场渗透率要明显高于LED室内照明(学校、住宅等),LED灯具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率并不高。可见,LED通用照明要在国内市场尽快普及,确实任重而道远。
(三)LED照明难普及的原因分析。
为了对LED照明在国内发展的现状进行一定的研究,我们制作了一份侧重LED照明在民用市场发展现状的调查问卷,并对常熟理工学院的学生进行了抽样。共计发放了150份问卷,最终回收100份有效问卷。通过对问卷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我们得出了LED照明在民用市场发展困难的原因。
1.宣传力度低,影响市场认知度。
有谚云“酒香不怕巷子深”,而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酒香也怕巷子深”。毫无疑问,低下的产品宣传力度严重地影响到了LED照明在民用市场的开拓与发展。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只有8%的大学生对LED照明非常了解,其余的绝大部分学生只是简单地听说过,对此类照明并不十分了解;调查对象中近四成学生表示,正是由于对LED照明产品缺乏一定认识,导致家里少用或不用LED灯具;30%的学生认为,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是LED照明行业最迫切的任务。
优秀的产品要想打入市场,必须配以良好的广告宣传。只有这样才能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丰富产品信息,从而提高大众关注度,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因此,要想促进LED照明的发展,就必须加大产品宣传力度。这不仅靠企业,政府和媒体也有责任帮助绿色照明进行推广。不得不提的是在问卷的结尾,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这次小小的调查问卷,多少增进了他们对LED照明的了解,可见产品宣传是多么重要。
2.产品价格高,降低民众购买力。
“普通灯泡2元一个,LED灯50元一个,顾客也能想到节电,但更多的是被价格打败了。”LED灯具之所以在民用照明市场难以普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LED灯具高昂的价格。调查显示,鉴于LED灯具的高价格,29%的同学表示可能不会购买,近一半的同学持观望态度,只有两成的同学会坚持购买;此外,半数以上的同学都盼望LED照明行业能压缩成本,降低价格,走亲民路线。
其实,要想真正降低LED照明产品的价格,技术创新才是其关键所在。现在LED灯具价格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国内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依靠进口必然使LED灯具成本偏高,导致普通百姓望而却步。如果价格无法下降,那么即使优点众多,LED照明也不会顺利普及。
3.群众环保节能意识差,对未来照明趋势认识不清。
从学生家中安装的灯具种类来看,白炽灯占到了40%,荧光灯占到了91%,而LED灯只占了12%,可见高能耗、带污染的传统照明仍然是家居照明的主体。然而,在了解关于LED照明的一些优点前,只有6%的学生觉得自家照明情况有改善的必要,绝大部分同学都比较安于现状。在问卷后半部分,虽然有81%的同学表示未来装修房子会使用LED灯具,可是仍有27%的同学选择即将明令淘汰的白炽灯,可见大家对节能环保这一概念仍然缺乏一定的认识,这对LED照明的发展势必会造成很大的阻碍。所以要想打开LED照明市场,必须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环保节能意识,打好群众基础。
三、针对常熟理工学院照明状况的建议
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我国已经成为能源消耗大国,在全球范围内低碳经济愈来愈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能源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当前能源较稀缺的情况下,采用节能的能源工具是节省能源的重要途径。LED节能灯以其高光效、高显色、节电能、长寿命的优异性能被誉为新生代绿色环保产品,代表了二十一世纪照明光源的发展方向,它的发展必然是大势所趋。作为孕育新世纪创新型人才的大学校园,它的理念应该与时俱进,甚至走在绿色环保的最前沿。以下为根据常熟理工学院两校区的灯况所提出的相关建议。
(一)将白炽灯、日光灯全数更换。
按照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中国淘汰白炽灯路线图》,计划到2016年彻底淘汰普通照明用白炽灯。按照计划,淘汰白炽灯共分五个步骤:在2011年10月1日中国淘汰白炽灯政府公告及路线图后,将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设为过渡期;从2012年10月1日起,禁止销售和进口10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2014年10月1日起,禁止销售和进口6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依据能效标准,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光效低于能效限定值的低效卤钨灯;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对前期政策进行评估,调整后续政策;2016年10月1日起,禁止销售和进口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
从常熟理工学院的灯况数据中可以看出,目前学校仍存在一部分明令淘汰的白炽灯。虽然说白炽灯我们用了很多年了,但实际上它的能源消耗是非常大的。据专家介绍,实际上全世界每年有20%的能源是用来照明的,那么其中大部分都是由白炽灯消耗的,我们只需要更换一个节能型的灯泡就会节省大量的能源。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的路线图的公布,表明了中国政府深入开展绿色照明工程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一种决心和信心。相应地,学校应该响应绿色照明的号召,把这种高能耗、低效率的白炽灯和非节能型荧光灯全数彻底替换,从而降低能耗,达到节约能源、绿色环保的目的。
(二)眼光放远,从长远利益出发。
学校照明的目的是给教师、学生创造良好的教授、学习环境,一个良好的照明环境能让教师讲课轻松,增强教学效果。更能帮助学生降低视觉疲劳、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考虑到目前能源资源短缺的状况愈演愈烈,学校在设计照明时不仅要考虑到光效,还要特别注意节约照明能源这一内容,即做到既提高学校照明质量又合理节约照明用电。
纵观各代照明产品,LED灯具无疑是学校照明的最佳之选。一方面,LED照明的种种优点对师生确实有益。不像传统灯具那样,LED灯具把交流电直接转换为直流电,无闪烁、无噪音,柔和的光线对眼精能起到保护作用;它亦不含汞、铅等对环境污染很大的重金属,发光时也不会产生紫外线,因此LED照明不会像传统的灯具那样有很多蚊虫围绕在光源旁,这使得学习环境变得更加整洁卫生。另一方面,它在节能环保这一环节上具备了突出的优越性。同种光效下,12W的LED灯=20W的CFL(节能灯)=100W的白炽灯。虽然LED照明有无可否认的优势,但实际情况是现在绝大部分的高校都未大面积安装LED灯具。就像常熟理工学院,其照明主体主要还是集中在荧光灯上。究其原因,莫过于学校不愿或无法承受前期的巨额投资。
其实在投资方面,学校应该将目光放远,看到未来的收益与成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目前有至少20000根40W节能型荧光灯管(6.5元/根),每天平均使用8小时,一年点亮200天,以学院现在每度0.52元的电价来计算,荧光灯管使用一年的电费大约为665600元。但若换上光照效果相似的16WLED灯管(市场价150元/根左右),那么学校每年可节省电费400000元左右。这样的话不出7-8年,当初购买LED灯具所投入的资金就可赚回,而且期间还不包括荧光灯因寿命、质量等问题所产生的更换费用。值得强调的是,在此期间,师生所享受到的照明质量绝对是无可比拟的。如果条件允许,学校就应该放弃眼前暂时之利,从长远利益出发,选择LED照明,选择节能绿色新生活。
(三)加强对师生绿色环保照明意识的宣传。
照明工程一向是“耗能大户”,我国照明用电量约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12%。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副所长陈弘达表示:到2020年,我国照明用电量将达到5230亿度,如果将这其中50%的白炽灯更化成LED照明灯具,将节约至少40%的用电量(即一年节省2100亿度电),这相当于2.5座三峡大坝一年的发电量;如果以火力发电成本计算,就可减少1400万吨废气及尘渣排放,节省1.05亿吨原煤。节能灯虽小,但对节约资源、缓解全球性的能源危机有着重大意义。
但是,这“2100亿度电”并不是靠一家一户就能节省出来的,学校在加强自身照明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增强学生的绿色照明意识,有义务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绿色照明的行列中来,从而促使LED照明这一绿色产品更好好发展。一方面,学校可以邀请老师或者企业家、政府人员等相关人士,开展关于绿色照明的报告讲座,帮助学生了解LED照明的相关知识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开展绿色照明的相关活动。在学校里,可以让学生不定期地开展座谈会,组织学生出一些关于绿色照明的海报和期刊,或者举办关于节能照明的知识竞赛活动。此外,还可以积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区,以传单、讲解等方式对居民进行LED照明产品的介绍,普及相关知识,争取让更多的居民加入到绿色照明的行列中来。与此同时,学校也应该对在校教师加强绿色照明的宣传,让教师以身作则,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
四、结语
作为目前全球最受瞩目的新一代光源,LED因其高亮度、低热量、长寿命、无毒、可回收再利用等优点,被称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绿色照明光源。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低碳经济、战略新兴产业的不断重视,LED以其新一代绿色节能光源的特性备受国家关注,LED照明的普及必是大势所趋。然而,受价格、宣传、民众环保意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就目前而言,LED照明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鉴此,国家和企业应该加强自主研发、加快技术创新,降低灯具成本,大力推广LED照明,让环保、绿色、节能的LED产品走进千家万户,真正惠及百姓。作为普通民众,我们应该增强绿色节能环保意识,从长远利益出发,支持LED照明,加入到绿色照明的行列中去。
参考文献:
[1]赵悟省.LED能否普及?浅析照明市场现状与趋势[OL].,2012-06-19.
[2]2011—2015年中国LED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Z].
[3]2008—2012年中国半导体照明(LED)产业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R].
关键词:保险;现状;问题;发展
中图分类号:F84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2
保险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发展速度惊人。作为朝阳行业,我国保险业处于快速成长期,业务扩张非常快,加上国外保险公司的涌入,行业的繁荣,市场主体的增加,随着人口红利期的到来,投资理财观念的更新,保险业也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目前中国保险业的现状却不尽人意,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立足于中国保险行业的现状,探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试图为中国保险业的稳健发展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自1980年中国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保险行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据保监会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年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9784.1亿元,同比增长 39.1%,是2002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336.7亿元,同比增长17%;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6658.4亿元,同比增长49.2%;截止2008年末,中国保险市场主体由2007年的120家增加到130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445家,兼业机构136634家;保险业总资产3.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5.2%。保险行业在优化资产配置,化解投资运作风险,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市场垄断
中国保险市场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从中国目前保险市场情况分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而其中,国有独资的人保、中国人寿则几乎占去保险市场份额的70%.中国人寿占去了寿险市场份额的77%,人保占去了产险市场的78%,而机动车险市场中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就占82% 。这就是说,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初步形成了竞争的格局,但这种以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高度垄断市场的局面,特别是以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就是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特点之一。
2.基础太差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而论,年保费收入一般都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10%左右,而我国1998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按人均保费计算,仅为100元人民币,虽然较恢复保险业务初期的人均不到10元人民币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在世界排名第80位左右。当然,我们要达到西方发达国家人均保费2000多美元的水平还有距离。因为,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但同时又说明在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中国居民的保险意识与投资意识还要有一个提高过程。
3.发展特点
中国保险业的现状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与世界同行相比,中国的保险市场起步较晚,开发程度较低。但发展迅速,保险市场尤其是城市保险市场的潜在需求巨大。第二,中国保险产业规模较小,有效供给不足。与风险种类繁多这一现实相比,所提供的险种单一,保险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有限险种的经营上,保险产品同构现象十分严重。第三,中国加入WTO后,将有更多的国外保险公司以合资或独资等多种形式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国内的保险企业将面临外来竞争和自身发展的双重压力。
二、存在的问题
1.社会对保险的认知度和意识不够
2001年1月开始,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中国保险学会共同组成的中国保险市场联合调查研究课题组对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50个大中城市保险市场作了专项调研。该项调查涉及46个城市(有4个城市因故取消)的22182个居民家庭。调研结果显示,我国保险市场正处于培育发展阶段,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认知有限,对保险公司的信心较低。大多数居民对保险知识只有一般性的了解,只有6%的家庭认为自己对保险知识了解较多,而36%的家庭表示自己对保险知识了解甚少,甚至完全不了解。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承担风险的主体逐渐从政府转移到企业和个人。实践证明,保险是应对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由于中国自1959年停办国内保险业务以后,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没有商业保险的实践,因此,中国人的风险意识滞后,保险观念单薄,这是保险行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2.专业人才缺乏
保险业的特殊经营方式产生了对展业、精算、承保、投资、理赔等特殊人才的需求。各种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而我国停办国内保险业务达20年之久所带来的一个直接严重后果是保险人才培养的断层。保险公司的培训水平很有限,相应的院校师资力量薄弱、素质不高、教材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都使得保险业的人才不能很好的满足快速发展的需要。据调查,由于一些保险营销员缺乏职业道德,缺少相关知识,致使在推销保险产品时出现误导陈述、保费回扣、恶意招揽等违规、甚至违法现象,极大地损毁了中国保险业的声誉。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公司,这种特殊的经营对象要求保险公司不仅要建立一整套风险识别与监控体系,以更好地控制自身的经营管理风险,而且还要特别善于识别和运用各种市场风险,通过对各类风险的集成和有效分散,在各类风险中寻找商机、创造价值。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具备大量的、有各种专业和技术背景的人才,具体包括保险精算、风险监控、保险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保险投资、保险法律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以及战略规划与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运用等方面的综合性人才。在保险中介市场不发达、专业化服务提供不充分的条件下,各种高素质的人才对保险公司的发展更显重要和迫切。但由于我国保险市场化的历史较短,各种人才的积累和培养不足,对于急剧发展的保险市场而言,目前国内保险公司各方面的人才都比较缺乏,特别是保险营销、产品开发和保险精算、资金运用等方面人才的缺乏,不仅使保险公司的风险控制没有可靠的基础,而且使保险公司的获利渠道也大受限制,国内保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积蓄不足。少数保险公司已经对此引起了关注并采取了实质性行动从海内外引进高素质人才。
3.保险品种单一
伴随着全新的、供人们精神享受和物质享受商品的出现,新的风险也应运而生。例如,飞机在带给人们快捷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飞机失事所导致的巨灾风险等。此外,随着新体制、新规则的制定,新环境的出现,也将产生许多新的风险因素。如责任风险、信用风险等。面对风险种类的迅速增加,我国保险业所提供的险种却十分有限。例如在寿险行业中,各大公司都在拼命争夺、抢占少儿险市场;在财产险上,各公司的竞争也主要集中在财产、车辆、货物运输等少数几个大险种上。
4.监管力度薄弱
保险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它遍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保险经营是以大数法则为其数理基础的,保险定价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和技术,而这些技术是多数投保人不了解的。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需要政府对保险业加以监督管理,以保障投保人获得合理的保障条件和费用支付条件。
在保险业务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保险监管制度却明显滞后。由于监管不力导致中国保险市场秩序混乱,如乱设保险分支机构和保险中介机构、保险公司或中介机构资金管理松弛、公司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和恶性竞争严重等,这些都是中国保险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发展对策
1.深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我国保险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思路是继续深化保险业的企业改革,继续落实各项改变措施,将改革不断引入深化,鼓励股份制保险公司,通过吸收外资和社会资金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支持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公司在境内外上市,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保险企业。继续培育多层次的保险服务体系,继续培育和发展国际的大型保险集团,允许保险公司根据市场地位和业务发展需要整合内部资源,成为主业突出优势互补的企业集团。完善保险市场的准入机制,增加市场主体,为保险市场注入活力。积极培育再保险市场,支持保险公司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参股设立保险公司,增强我国再保险市场的整体承保能力。规范发展保险中介市场,鼓励和促进专业保险中介机构创新经营模式,发挥专业经营优势,逐步建立同意、开放、有序竞争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市场体系。
2.提高监管水平,防范风险
要提高保险业监管水平,加强国际保险监督合作。一是加强偿付能力监管的制度建设,加大对违法违规机构的处罚力度,切实保护投保人的利益。二是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积极探索与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相适应的监管方式和手段,及建立动态的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监控模式。三是加强与国际保险监督管理协会的合作。继续深入、广泛地学习国际保险业监管的先进经验,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逐步实现保险业监管的国际化。中国保险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是世界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保险业必将在开放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四、结语
保险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成为现代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市场化机制。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保险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为人们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险服务。比如,在发达国家,多数父母都会为子女购买各种类型的儿童保险,包括意外伤害保险、健康医疗保险、教育储蓄保险等,提早为子女的生命健康和教育做好规划。可见,保险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我国保险业与国际接轨是必由之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在加快保险市场对外开放步伐接受外资保险公司资本投入的同时,中资保险公司也会到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业务或者购买外国保险公司的股份,甚至收购一些外国的保险企业。在险种开拓上,积极发展核能、卫星发射、石油开发等高科技险种,在业务经营上,通过再保险分入分出或国内外公司相互等形式加强与国际保险市场的技术合作和业务合作,积极开展国际保险业务。
参考文献:
[1]陈立双.保险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9-45.
[2]赵孟.人寿保险个人理财新工具[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35-43.
[3]魏华林,林宝清.保险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5-32
一、寻甸县保险市场发展现状
(一)机构网络格局初步形成,业务规模有所发展
寻甸县2011年末全县人口54.20万人,汉族人口41.85万人,占总人口77.23%,回族、彝族、苗族少数民族人口共计12.20万人,占总人口的22.50%,全县聚居着10多个民族,是个多民族地区。截至2011年末,全县共设立了县级经营性支公司5家(财产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泰康保险公司),县级营业部2个,营销服务部16个,兼业机构2家。其中,乡镇以下营业部1个,乡镇以下营销服务部15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县域城区和部分乡镇的保险服务网络格局。2011年末全县共有保险营销员262人,其中持证营销员236人,持证率90.07%。就从业人员分布而言,县域保险业的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太平洋保险和泰康保险。
截至2011年末,全县实现保费收入8165万元,比2010年末增长13.88%。全年财产险保费收入5558万元,占保费收入总量的68.07%,其中机动车保险5023万元,占比90.37%,农业保险525万元,占比9.45%。人身险保费收入2452万元,占保费收入总量的30.03%,其中寿险866万元,占比35.32%。2011年全县保险赔付支出2100万元,比2010年末增长4.12%。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1861万元,占比88.62%;人身险赔付支出239万元,占比11.38%。
(二)保险产品日益丰富,保险覆盖面有所提升
目前,在寻甸县域销售的保险产品已经基本涵盖了省会城市和地区中心城市的大部分产品,产品种类基本齐全。其中县域人身保险产品主要包括普通寿险、分红保险、团险、一年期以上健康险和短期险。规模较大的有“国寿附加绿洲险”、“团体医疗保险”、“国寿附加新生儿意外伤害险”、“金享人生”“鸿鑫人生”等20多个险种。在寻甸县内的财产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以及德豪保险公司和年安保险公司主要经营机动车辆险,2011年全县机动车辆险保费收入5023万元,占保费收入总量的61.52%,构成了县域保险市场的主要收入来源。财产保险公司还积极探索开展农业保险,如“母猪险”,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作物险,共4个保险产品,市场运行效果较好。截至2011年末寻甸县保险深度为1.51%,比2010年末上升0.18个百分点。保险密度为177.50元,比2010年末增加20.81元,增长13.28%。县域保险服务由原来的仅仅集中在县城中心,逐步发展到乡镇和部分农村。保险公司承保、理赔服务正在逐步加强,极大促进了县域城乡居民保险意识。
二、县域保险市场发展存在问题
(一)保险需求不足,县域保险市场拓展难度增大
一是由于保险广告宣传不够深入,居民对保险并非“家喻户晓”,尤其是对保险品种、保险增值计划等基本保险知识的匮乏,在县域经济并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大部分居民仍持有“把钱放到银行里最放心”的观念,对保险公司和保险营销员的可靠性甚至还持有怀疑态度。二是保险公司设计开发新险种的能力不强,符合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心理需求的保险产品缺乏,降低了县域消费者的有效需求产生;同时保险公司潜在的支付危机和通货膨胀的压力,直接影响人们参加长期保险计划的积极性。三是保险公司普遍存在中保费、轻理赔的思想,偿付工作效率低,服务质量不高,使得许多投保人对理赔服务产生抱怨,限制了消费者投保行为的信心。四是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县域居民信奉“养儿防老”,重视家庭共济,影响了绝大部分农村消费者投保的极性,这也是农村寿险市场难以开拓的主要原因。五是由于不了解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区别,许多参加了社会保险的居民,就普遍认为不需要再到保险公司进行投保了,进而降低了公众对商业保险的有效需求。
(二)保险营销宣传渠道不畅,保险服务受到限制
目前,县域保险市场的销售方式主要还是以直接销售为主,营销服务机构绝大部分是设在县城城区,在乡镇设置的网点还相对较少。并且由于县域营销队伍的知识水平、发展能力参差不齐,使保险服务功能的发挥受到一定程度限制。而且有很强的“地缘”、“人缘”优势的农村信用社、基层政府部门、龙头企业、致富带头人等宝贵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使县域保险市场的发展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其次县域保险机构往往对保险宣传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基层公司往往只重视保费规模,宣传方式还停滞在发传单、贴海报的简单形式上,宣传方式单一,忽视保险产品、品种的宣传,保险知识普及力度不够,缺乏长远的发展理念,缺乏通过案例、风险机率和保险功能分析等形式多样的深入宣传,久而久之便造成人们风险意识淡薄,对保险认识肤浅,甚至产生抵触情绪的局面。
(三)保险机构业务发展不均衡,限制县域保险市场开展有效竞争
1.从县域保险机构的公司分布状况角度来看:县域保险机构主要以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两家为主,两家公司在县域设立的营销服务共有14个,占全县营销服务部总数的87.5%;两家公司在乡镇以下设立的服务部共有13个,占全县乡镇以下服务部总数的86.7%。其他保险公司在县域,无论从服务机构、还是营销员数量都难以和财产、人寿两家公司抗衡,在这样集中度较高的主体格局下,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
2.从县域保险机构市场份额角度来看:2011年末财产保险公司机构车险保费收入占全县机动车保费收入总数的50.18%,人寿保险公司人身险保费收入占全县人身险保费收入总数的64.27%。两家公司2011年末的保费收入占全县保费收入总数的59.18%,县域保险市场份额发展不平衡。对保费收入主要集中在机动车险的县域保险市场而言,机动车险成为除人寿保险公司以外的其他各家保险公司争夺客户的主要产品。但就寻甸县而言,由于早些年寻甸保险市场发生过“新车退车”、“造假骗保”等损害寻甸整体形象的事件,部分保险公司已经拒绝向寻甸户口居民销售机动车险,造成机动车险“一家独大”的情形。保险市场份额集中的格局,难以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影响中小保险公司在县域市场的发展。
3.从保险机构规范经营角度来看: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保险公司为争夺客户,采取变相提高或降低费率、扩大承包责任,超过规定比例支付保险手续费,违规操作等手段,违规经营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保险公司对保险机构的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没有制度可循,机构违规签单、越权批单的现象时有发生,潜在风险隐患较大。同时由于县域保险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业务能力差,严重影响了保险业务的发展。
三、加快县域保险市场发展的思考
(一)更新观念、因地制宜、树立全新的保险营销理念与模式
不断创新保险宣传的渠道与模式,提高县域群众的保险意识。一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优势,由行业协会出面,各保险公司参与,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媒体等资源,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保险的重要性,避免单打独斗,降低宣传成本,提高宣传效果。而是通过正面典型案例、现身说法,向公众宣传保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宣传的可信度,提高人们的参与意识。三是发挥乡镇干部、基层信用社、农村致富带头人等老百姓信得过、在当地有影响的重要资源作用,采取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内容实在、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宣传方式,加深群众对保险产品的认知和了解,为扩大保险产品的消费群体,储备客户资源。
在少数民族地区保险公司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营销人员都必须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传统。保险产品的开发与营销要兼顾各种需求,既要能提供低保费、低保额的低端保险产品,又要能够提供有一定投资价值的中高端保险产品。针对少数民族差异,易接受传统产品的特点,应开发与社会保障相配套,满足各少数民族同胞不同收入水平的系列产品;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承受能力区别定价。在营销时,应将保险条款译成通俗易懂的文字或图解,增进产品的灵活性、机动性、易接受性。
(二)整合资源、开拓市场、积极探索县域保险市场业务增长点
县域保险主体是一种重要的保险资源,发挥这一资源作用,要研究县域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由县支公司、营销服务部、专(兼)业公司构成的多层次、多元化、全方位覆盖的县域保险服务网络体系。要鼓励新主体进入市场,解决主体单一,竞争不充分的问题;对那些经营不善、资不抵债、超负荷运转的机构要加强监管,适当引入退出机制。在乡镇地区积极推广保险营销服务部建设,解决保险服务盲点的问题。积极推动为区域特色经济提供专业性保险服务的机构建设,并开展全面的综合性保险服务。
县域保险市场的发展空间很大,但保险的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不相匹配是县域保险市场发展的主要矛盾。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有效的市场开拓,寻求县域保险业务增长点:一是开发县域城区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保险。二是开发特色农业保险领域。三是开发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四是围绕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业、种养大户等领域进行探索研究,开发符合国家“三农”扶持政策的政策性保险产品。
(三)加强监管、排除风险、确保县域保险市场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