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37: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范仲淹岳阳楼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选择恰当的时机
规劝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不然很难达到规劝的目的和效果。范仲淹规劝滕子京,选在他“重修岳阳楼”并“属予作文以记之”的时侯,非常恰当。
《过庭录》中的《范文正规滕子京》云:滕子京谪巴陵郡,愤郁见于颜色,仲淹正患无隙劝说,“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这则记载证明,作为滕子京朋友的范仲淹非常了解滕子京,他知道滕子京虽然在岳州励精图治,但却愤郁满怀,一但有了功绩就会张扬自己的才华与功德。自从范仲淹知道滕子京“愤郁颇见辞色”后,就为他担心,时时想劝他。但他知道滕子京的性格:“豪迈自负,罕受人言。”如果不选择一个恰当的机会,劝说不会有效果。滕子京来信,要求范仲淹写《岳阳楼记》,范仲淹认为劝说的时机到了。
这是劝说的好机会,首先,从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举动看,遭贬斥的滕子京虽然会不时发牢骚,但还能尽心尽职。从重修岳阳楼的举动进而肯定他的成绩,再进行劝说,能让人接受。其次,滕子京请求写“记”,这给范仲淹提供了以文劝说的好条件。
二、运用巧妙的方式
劝说的巧妙,不是摇唇鼓舌,花言巧语,劝说的关键是真诚,诚则生巧。范仲淹劝滕子京可谓一片诚心,以受贬之人的情性体现出来,在记中自然地把“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与“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显优劣,寄褒贬,寓规劝,方式非常巧妙。
按照作记常格,作者先写作记缘由。然后作者有意使“谪守”与“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强调了滕子京的政绩,肯定了滕子京虽处逆境,但“不以己悲”的品格。这是对朋友的真正理解和抚慰。“同年”的友谊,相同的处境,真正的理解,诚挚的抚慰,会使滕子京对范仲淹的规劝欣然接受。
写洞庭湖全景,也是作记的需要,但作者并没有浓墨重彩的描绘,而是以虚笔轻轻带过,并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引出“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并极力渲染,使人感到“迁客骚人”的行为未免轻浮,心胸未免狭窄。在此基础上,再以“嗟夫”引起对“古仁人之心”的叙写,显示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二者构成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孰是孰非不言而喻,相信滕子京读后会有所感触。范仲淹一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的深沉感叹,包含着许多期盼。滕子京一定会感受到,范仲淹是要他做“古仁人”,要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规劝是通过铺垫,使劝意自然显现,让滕子京自己醒悟,从而达到规劝的目的,这比直面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
《岳阳楼记》达到了规劝滕子京的目的。作者明为写记,实则为劝;记为劝设,劝乃目的,规劝的方式何等巧妙。
三、含蓄蕴藉的语言
所谓规劝艺术,说到底是语言艺术。前面所言范仲淹对规劝时机的把握和规劝方式的选择,实际上是对滕子京这个特定的语言对象的把握,这里所说的含蓄蕴藉是《岳阳楼记》的本身所具有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看,也即语言的形式看,《岳阳楼记》的语言骈句与散句结合,排比与对偶并用,另外还有比喻、借代与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使用。从规劝的角度看,也即从语言的内容看,《岳阳楼记》的语言含蓄蕴藉。
含蓄蕴藉的主要表现是规劝之意含而不露,一般说来,凡规劝者一定要对被规劝者指出应该怎样或不应该怎样。即使是古代规劝的成功范例,在绕了一个大弯子之后,落脚点也还是如此。《岳阳楼记》则不同,虽然此“记”的目的是规劝,但自始至终没有一句规劝的话,规劝之意含而不露地蕴含在“记”中,但又能使被规劝者体会到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
1、是愉快的意思。
2、心旷神怡的意思是心情愉快,精神舒畅。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成语典故: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也就是原旧县城的西门城楼。岳阳楼高三层,向下可看到波光粼粼的洞庭湖。此楼初建于唐朝初 年,到北宋年间又加以重修。
4、滕子京和范仲淹是好朋友,公元1044年滕子京担任了岳州知州,次年就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范仲淹为他写篇文章,来记叙这件事。范仲淹就欣然接受了好友的请求,写成了《岳阳楼记》这篇传诵千古的文章。
5、“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写的就是在春风和暖,阳光明媚的时候登上岳阳楼所看到的景色。
(来源:文章屋网 )
1、《岳阳楼记》全文总共有368个字。
2、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仅思想境界高远,语言也极具特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及“心旷神怡”、“气象万千”、“政通人和”、“一碧万顷”等名句成语,均出自这篇300余字古文中,不愧为千古名篇。
(来源:文章屋网 )
1、波澜不惊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ō lán bù jīnɡ,意思是微风吹过,水面上风平浪静,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出自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2、【原文】
《岳阳楼记》
范仲淹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来源:文章屋网 )
一、洞庭湖雄伟壮阔的形势;二、霪雨霏霏、凄凉阴森的秋景;三、风光明媚、恬静愉快的春景。四、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说明风浪的畏人;五、日星隐耀、山岳潜形、薄暮冥冥反映天色的晦暗。
《岳阳楼记》文章中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文中写景的句子很精彩,景物特点如下:
1、“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有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
2、“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图。
《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来源:文章屋网 )
生:没有。
师:如果有兴趣,今天就试它一回,给世界旅游名胜――岳阳楼拍摄一部专题片,好吗?
生(哗然):可是我们没到过岳阳楼?
师:没关系。岳阳楼位于现在的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畔。早在唐代,此处就已成为旅游名胜。北宋时期,被降职远调的滕子京曾在这儿做过太守,对岳阳楼进行了全面的修复,完工后的岳阳楼上,景色更加迷人。传说,滕让画师画了张图送交好友范仲淹,要求为其作记,范没到过岳阳,却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岳阳楼记》,就这样,“滕子京因为岳阳楼而不朽,而岳阳楼又因为范仲淹的一记而驰名海外”。今天,《岳阳楼记》就在我们面前,我们何不根据此文进行拍摄,说不定也能成为一部“杰作”。
生(信心不足):试试看吧!
师:大家,是不是先熟悉一下课文,考虑一下,镜头该从何地开拍?
(学生利用工具书,疏通文义,教师四周巡视,帮助疏通。)
生1:从长江三峡开拍,顺流而下,直奔洞庭!
[学生是在理解了“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等句之后,才有此感想。]
生2:还应该来个特写,拍一下奔流的江水,突出它的“浩浩汤汤”之势。
生3:对洞庭湖面也该来个特写,突出它的无边无际,以及它的远山近水。
生4:最终镜头直对岳阳楼。
师:这样拍摄是不是太乱了,没有顺序?
生:不,可以乘飞机,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面到点地进行拍摄。
师(笑):你们想象很丰富,我这儿有下载的几幅图画,可惜不是动态的,不太理想。
(教师点击鼠标,连续展示几幅图画)
师:就这些图画,观众是不是感觉太枯燥了?
生1:加音乐。
生2:还要加解说词。
师:我这儿有《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萨克斯《月河》等,大家看看选什么?
(教师播放各乐曲的片断供学生选择。)
生:《二泉映月》太悲伤了,《月河》是西洋乐,我看还是选民族的吧,毕竟长江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
师:好。我们就选《春江花月夜》,可是我这儿没有这部分内容的解说词,我看还是你们分组完成吧!
(学生每四人一组,一人执笔,其他三人帮助查找资料)
师:你们在写作过程中如遇到难以查找的资料,我可以帮助查找。
生1:老师,文章只说滕子京“乃重修岳阳楼”,那么修建岳阳楼的是谁?
生2:文中“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又说“前人之述备矣”,你能帮我找找除了此篇文章之外的其他诗文吗?我想写两句在解说词中。
师:岳阳楼最初是唐代中书令张说所建。描绘岳阳景的诗有: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李白的“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以上诗句教师板书,学生选用。教师随时关注学生书写情况并作出指导。)
师:哪位同学读读看?
生:“滚滚长江东逝水”,浩瀚的江水融入洞庭湖,另加湘水、潇水的汇入,这无疑增加了洞庭水的气势。洞庭美景,自古就为诗人所青睐,唐人有“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坐落在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更是世界名胜。据记载岳阳楼最初是唐人张说所建,宋庆历五年,滕子京在此做太守时,曾对岳阳楼作过重大修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观赏修复后的岳阳楼图时,曾感慨地写道:“予观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正是岳阳楼的胜景与它特殊的文化内涵,才招来了古往今来的游客,难道您就没有亲临观光的雅兴?
师:请教一下,你怎么知道滕子京是庆历五年修建的岳阳楼?
[放下师者的尊严,是建立师生共同活动的基础。]
生:书上写“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乃重修岳阳楼”那自然是庆历五年的事了。
师:你研究得很认真噢,请酝酿一下感情,我们把图、文、乐结合一下好吗?
(教师播放音乐,展示图片,学生有感情地解说。)
[这是一个综合审美能力的培养,听、说、读、写在短短的课堂上得到综合性的训练。]
师:其实巴陵的美景我们并未拍完。
生:是的,还有阴、晴景象没有表现。
师: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能安排在下节课来完成,不过下面的解说词可不容易写,你们在课后必须揣摩出作者写文章的本意才好。
下课。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本节课上,教师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的呢?
首先,教师因材取法,根据本课教学材料的特点,精心设计,师生共拍《岳阳楼》专题片。从拍摄到配乐,从配乐到解说词的撰写,依次进行了想象、审美、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其次,教师始终坚持的是以学生为本位,没有为师者的“尊严”。“你们在写作过程中,如遇到难以查找的资料,我可以帮助查找”“请教一下”等语言平易近人、没有凌驾于学生的语气。正是这种师生平等的地位,才有了师生研讨的基础,才有了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学生才敢说,不怕说错。
房间里很温暖,四壁陈列着几十幅小油画。画面上的暖色调,将寒风挡在外面。尽管画面尺寸各异,但都围绕同一个主题展开:布达拉宫。常工先生好像是位作曲家,能将同一个主题,变奏出许多曲调,在色彩多变的画布上,演奏出来。
其中一幅,印象最深:雾色寂静,云天之间,隐约看出布达拉宫。近景是一木舟,漂浮于半空,舟上闪着几对星星般,亮晶晶的小眼睛。在朦胧的天空,盘旋着两只藏雕。一切都出于虚幻,却又视界可及。一切都富于想象,但都符合预期。这幅画,看了很久,不忍离去。市井浮华,竟然有如此淡定。看着舟船上的那些亮晶晶的小眼睛,想起顾城那句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常工先生是我多年老友,知道他画布达拉宫系列,也至少有10年了。那年我搬家,他送我一幅油画,可能是某个系列中的一幅,至今还挂在小家客厅。一尺见方的油画,与拥挤的小厅,相得益彰。满是书籍和杂物的墙壁,由于这副油画,好似开了一扇看风景的窗。每天上班出门,下班进门,我都会看到这副画,感受着温暖色调和构图简约。画中没有人,没有树木,没有街道,也没有经幡,只有在天和山之间的布达拉宫,若隐若现。
那时,我还没有去,也没亲眼目睹过真的布达拉宫。也许是这幅画的缘故,我任教的大学,在10年之后,便开始支援大学了。由于工作关系,让我有多次进藏的机缘。在拉萨,每天都会看到真的布达拉宫,还可以看到转经的藏民,八廓街藏式民居,听到商店喇叭传来的藏歌和祭灶里燃烧艾草的烟火。
布达拉宫在当地简称为“布宫”。第一次去那里,是谈梵文教学的事。以后,又去过几次,每次在视觉上,都会有新收获:与上次不同的展品,与上次不同的人。此时,在常工先生展览会,看到挂满布宫的油画,我忍不住问画家:“为何不去拉萨,去看看真的布宫呢?”常工先生笑着回答:“我不敢去。”
“您身体没事吧?”我后悔自己的冒失。“我没事”,常工先生依然微笑:“就是不敢去。”虽然他没去拉萨,但在这10 年里,却画了200多幅布宫的油画。常工先生对我说,下一个目标,画400幅布宫。以后,还会继续画,在有生之年,将布宫各种系列的油画,画到一万幅,那也说不定。多么伟大的宏愿啊!听到常工先生说这番话,我彷佛看见,在高原转经路上,一步长头,一路叩头到大昭寺的藏民了。我认识的画家不多,鲜有一位,能像常工先生这样,集中画同一个主题,长久执着,乐此不疲。
说来容易,真要做到,并非轻而易举。要耗费海量的脑筋和心血,构思出近乎天文数字般的设色和构图,这还不算,画家还要有足够长的生命,常工先生后半生的路,看来已命中注定了。
范仲淹先生当年写《岳阳楼记》,不也是如此吗? 他也没有去过洞庭湖,没有登过岳阳楼,因得罪朝中小人,被发到陕西镇守边关。但这并不影响范仲淹心中对洞庭湖气势和岳阳楼雄伟的想象,更不能阻碍他内心深处对江山社稷的忧虑。凭着阅历和思想,他能超越地理与时空,身在陕西边关,面朝江南大水,抒发对天下苍生的关怀,于是有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汪曾祺先生在文章中写到,因为这两句名言,《岳阳楼记》得以扬名。又因《岳阳楼记》有名,洞庭湖才被后人频频造访。或许,在将来千百年后,同样奇迹,也会发生在常工先生身上?这也说不定呢。
在比范仲淹更早的朝代,就发生过这样的奇迹吗?那些敦煌制壁画的画工,龙门造佛像的石匠,他们都不可能见过真佛,也不可能看见过真的天堂,但他们留下来的壁画与石刻,让今人惊叹不已。常工先生与古人前辈所为,近乎异曲同工,都将心中完美的想象,赋予画面,都将真实生活中的渴望,寄托于作品之上。今人并不知晓古代画工石匠姓氏名谁,但并不影响我们对他们崇敬。容易满足者如我,感到有一种莫名庆幸:不仅认识画家本人,此时还站在画家边上。
我似乎有点理解常工先生说“不敢去”拉萨的含义了。真实的景物,不一定比心灵憧憬更完美,现实中的布宫也不一定比常工冥想中的更清净。他也许现从电视里,从去过那里的人口中,看到或听到拉萨与内地城市一样,为商业所包围,街道繁华,车辆喇叭喧闹,行人的颂经声和音响的歌声,皆非画室冥想中的天籁。常工先生选择了隐忍,默默地在高校传艺,他在余暇之时,便躲进百子湾区的画室,将此当作千年前敦煌的石窟,或当下阿里农家的唐卡作坊,在无人问津中,寻得一片安静,让心灵无拘无束,将想象无限发挥,日复一日,实现宏愿。
最后,我在这次画展册页中,看到常工先生写的序:
“我怀着一种敬畏与崇拜去想象布达拉宫。在它的光环中,我感到了神秘的力量,我及我的周围也升腾起来。在对这座从没有去过的建筑的无限想象中,生命的庄严与精神的奇迹在这里得到了印证。我知道,只要还没有踏上拉萨的土地,目睹布达拉宫的光辉,我对它的想象与描绘就没有止境。 ”
我们衢州有1800多年建城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是孔子后裔的第二故乡,有“东南阙里”“南孔圣地”之称。这里还是中国围棋的发祥地,流传着“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典故。这里是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丰富的乡土文化为学生语文学习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一、引乡土名人,缩短时空距离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春秋时鲁国人,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据史载,北宋末年,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陷入金兵之手。宋高宗赵构仓促南渡,孔子第四十八代裔孙、衍圣公孔端友,负着孔子和亓官夫人(孔子夫人)的一对楷木像(据传为孔子学生子贡所刻),离开山东曲阜南来,定居于衢州。宋高宗宝v三年(1255),敕建孔氏家庙,为南宗。孔子后裔子孙已在衢州度过了800多个春秋。衢州作为孔子后裔的第二故乡,向来有“东南阙里”“南方圣地”之称。
浙江衢州孔氏南宗家庙坐落于衢州市区府山街道新桥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衢州孔庙是全国仅有的两家孔氏家庙之一,素称“南宗”。(北宗为山东曲阜)
这是我教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的开场白。简简单单的开始使两千多年前生活在山东曲阜的“孔圣人”离我们学生的时空距离不再遥远,时空距离的“鸿沟”被轻松逾越,“孔圣人”和同学来了个亲密接触,课堂的气氛也就格外的轻松,同学们学习《论语》的积极性自然就高涨,效果当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同时,学生们下次到衢州孔庙游玩时就不单纯是玩,而会留心那里的《论语》章句,边读,边品,边欣赏。在游玩中学习,赋予“游玩”更丰富的内涵。正是古人说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吧!
二、引名人古迹,萌发人生豪情
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观书有感》,介绍朱熹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试问池塘春草梦,何如风雨对床诗?三薰三沐事斯语,难弟难兄此一时。”这是朱熹写的《听雨轩诗》,而“听雨轩”便是我们开化县马金包山书院的前身。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孔子之后影响最大的教育家,字元晦,一字晦庵,别称紫阳,世称朱文公。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
资料显示,南宋淳熙二年(1175),朱熹携其夫人胡氏到开化“听雨轩”讲学,四方学子纷纷慕名而来,朱熹亲自题写了“听雨轩”匾额。他还经常到邻近村庄去讲学。1233年,“听雨轩”扩建学舍,供四方负笈求学者住宿。1356年“包山书院”成立,与当时较著名的杭州“西湖书院”、东阳“八华书院”、婺州“正学书院”齐名,被并列为浙江四大书院。清嘉庆十九年(1814),崇化合乡捐资,在包山之南麓,又创建了“崇化书院”。
而“包山书院”和“崇化书院”正是我们开化中学的前身。开化中学是多少初中学子梦寐以求的知识殿堂,来包山书院讲过学的朱熹自然地受到了学生的追捧,在开化中学读书的学生也为自己的母校有这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倍感自豪。
三、引名人后裔,提高学习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传世名篇,学习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开始的:
在山清水秀的钱江源头长虹乡,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别地的农民无异。但是,这个村里的范姓村民从小就知道自己是范仲淹的后裔。村庄的宁静只是相对的,近段时间来,随着“文物普查队专家”们到村里对范氏宗谱的相关内容作进一步考证,前往该村了解、咨询相关事项的人逐渐增多,这个古村落开始沸腾了。村民们更加坚信,自己就是范仲淹的后裔。
范家兴是长虹乡五林村村书记,他自豪地说:“根据家谱记载,居住在这里的范姓居民都认为自己就是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后代。我当然也是范仲淹的后代,属于范仲淹的第二个儿子范纯仁这一支系。”
新闻报道里描述了这样的场景。
在课堂上,介绍了长虹乡的历史之后我特别强调:“我们班的范明辉同学是长虹乡五林村人,换句话说,范明辉同学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的后代!”
有了这个背景介绍,不要说范明辉本人对先祖的《岳阳楼记》产生了兴趣,班里的同学也都对《岳阳楼记》产生了兴趣。
四、引乡景名篇,增加学习趣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马南的《不求甚解》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去教授,有的说课难上,有的说学生不感兴趣。而我不仅要上,而且还把它当作重点课文来学习。
浙江省有许多闻名的山水,其中有一座烂柯山,位于衢县以南。我曾见许多朋友到浙江就一定要去看看烂柯山。这是为什么呢……他们所以要看烂柯山,因为这座山是由于一个神话故事而得名的。
据南北朝时期任P的《述异记》一书记载:
“晋王质入山采樵,见二童子对弈。童子与质一物,如枣核,食之不饥。局终,童子指示曰:汝柯烂矣。质归乡里,已及百岁。”
这一段故事很有意思。用现代科学的观点来分析,这个故事倒很像是科学幻想,具有相当的科学价值。
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王质,在山上只看完了一局棋,而砍柴用的斧头上的那根木柄就已经腐烂了,回到家里已经100岁了。我们还可以举出更多的神话故事,都是以所谓“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公式为指导来编写的。不过那些神话故事都没有烂柯山的故事这么著名罢了。
《不求甚解》的作者马南提到了烂柯山的故事。这样一位作家的文章,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衢州籍作家李森祥的《台阶》时,我又如法炮制,从学生感兴趣的名人话题入手,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又空前高涨……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上课所用的课外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本来是我一手包办的。可当我将乡土资料引入课堂后,学生对收集课外资料这类作业好像特别感兴趣,不仅愿意做,而且乐于做,争着抢着做。
我国大语文教育倡导者张孝纯先生指出:“语文与生活同在,凡有人类生活的地方都有语文,都有语文实践与语文学习。”语文教学引入乡土文化,是“大语文观”的实践。这种“引进”既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增强了语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受到了乡土文化的熏陶,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参考资料:
1.纪春光《引入课外资料,促进阅读教学》,《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3年第7期。
每个假期爸爸妈妈都带我出去旅游,我去过很多地方:伟人故里韶山、有南岳衡山、有雄伟的岳阳楼、有壮丽的黄鹤楼等。
我曾读过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我每读一次,就被文中那雄伟壮观的高楼和美景所吸引,特别是文章最后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写得太好了,写出了作者当时的忧虑心情。
现在我就来给各位介词一下“雄伟的岳阳楼”。
岳阳楼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它高度涵括了洞庭水的秀丽风光和千古名楼的不朽景观。
今天一早我和爸爸妈妈乘车来到岳阳,终于见到了我心中久仰的“岳阳楼”,我们三人一气就爬到了楼顶,我站在高高的楼上把整个岳阳城景尽收眼底。岳阳楼屹立于岳阳城西北高丘的城台之上,地面海拔54.3米、景区内陆地东西长约130米、南北长约300米、陆地投影总3.9万平方米。岳慢楼所处的位置也极好,它屹立于岳阳古城之上,背靠岳阳城、俯瞰洞庭湖、遥对君山岛、北依长江,南通湘江。
我站在楼上,凭栏远眺,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就集中在洞庭这一个大湖上。它含着远山,吞下长江。水势浩荡。波涛凶涌,湖面辽阔。不见边际。真是湖水连天,天连水。这就是岳阳楼最雄伟的景致了。
再仔细观察,我好像看到一艘小船在湖上漫游,它显得那么小,人在船上就是一个小点点。他们大概是在打鱼。我此时想到了柳宗元写的《江雪》中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岸上有些白鹭飞来飞去,它们是那么悠闲自得。沙鸥时而飞起翱翔,时而聚集停息。岸边的芷兰和小洲上的兰花,青葱腹郁,天色和湖光一片碧绿,宽广无比。
我们正要下楼,突然一曲愉快的歌声传入我的耳朵,歌声是那样的欢快、那样的清脆。哦!原来是打渔者丰收的歌声,听得我心胸开阔,精神愉快,心中充满了无比喜悦。
太阳西下,我们赶着回家,余兴未尽。期待下次登望。
1、微斯人,吾谁与归翻译:如果没有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
2、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雨 通:霪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来源:文章屋网 )
释义:
浮光:水面上反射的光;跃金:闪烁出的金光。湖水波动时,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日光或月光照在浮动的水面上,金光跳跃,波光粼粼的样子。
出处: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分类:
古典文学
物理原理:
光线照射在浮动的水面发生了镜面反射,因为水面在波动的时候反光平面是多个不同方向的镜面。
例 子:
你看,浮光跃金,多么美丽啊!
(来源:文章屋网 )
词语解析
【成语】: 气象万千
【拼音】: qì xiàng wàn qiān
【解释】: 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出处】: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举例造句】: 这庄严秀丽、气象万千的长江真是美极了。 刘白羽《长江三日》
【拼音代码】: qxwq
【近义词】:波澜壮阔、云蒸霞蔚
【反义词】:百孔千疮、每况愈下、一成不变
气象万千造句
1.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气象万千。
2. 花园很大,只见里边高阜低洼,气象万千。
3. 从建国之初的百废俱兴到今天的气象万千,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迎来了六十华诞!
4. 论宏伟,西湖比不上太湖,太湖烟霞万顷,气象万千。
5. 从山顶鸟瞰下方,只见云山层叠,气象万千,目不暇给。
6. 山中景色云雾迷蒙,气象万千,犹如仙境。
7. 统观全貌,爽垲宏敞,庄严绚丽,举世瞻瞩,气象万千。
8. 登上巴黎铁塔,凝望那气象万千的城市景观,令人赞叹不已。
9. 这庄严秀丽、气象万千的长江真是美极了。
10. 如希望了解更多第三辑气象万千的详情,请浏览以下网页。
11. 长江三峡风景秀丽,气象万千,实在美不胜收。
12. 登上黄山之巅,但见一派气象万千、云蒸霞蔚的壮丽景象,令人难以忘怀,留连忘返。
13. 太阳升起来了,光彩夺目,气象万千。
14. 登上黄山之巅,一派气象万千、云蒸霞蔚的壮丽景象,令人难以忘怀。
15. 祖国的春天气象万千。
16. 庐山最有名的山峰五老峰,雄伟壮观,气象万千。
17. 美丽的江南,曾吸引了无数人文墨客。气象万千,使我流连忘返,不得不忆江南。
18. 雪后天晴的黄山,更显得景色迷人,气象万千。
19. 这个溶洞,里面气象万千,变化多端,令人流连忘返。
20. 愿您假期愉快,新年气象万千!
21. 文化气象万千,无所不在。
22. 禹贡作为九州之一的扬州可是个很大的地方,按今天的区划,它包括了江苏安徽上海浙江江西和福建等地,滨江临海,气象万千,是一个不断滋生着神话传说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