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3 19:05: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汉语词典,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我做梦都想拥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因为学习时经常要用到它,但我却买不起。
爸爸妈妈都是农民,靠种几亩地供一家人吃饭穿衣,还要供我们姐妹俩上学,家里的生活确实很困难。爸爸只好外出打工,家务活和地里的活全靠妈妈一个人做。她每天从田头忙到菜园,又从菜园忙至灶头,累得喘不过气来。看着妈妈那憔悴的面容,我真心疼啊。一本《现代汉语词典》要52.80元,我怎么忍心向妈妈开口呢?可我又是多么希望能拥有它啊!
前不久,老师推荐我参加作文比赛,并说如果获得一等奖,就可以得到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天下竟然有这等美事!那天晚上,我梦见自己获得了一等奖,但到手的《现代汉语词典》又被人抢走了,那人说他才是一等奖的获得者呢。我急得大哭起来,一下子从梦中惊醒过来。妈妈急忙推门进来问我怎么了,我将自己梦见的事如实地告诉了她,她笑道: “别想太多了,妈理解你的心情,好好睡吧,相信你一定会美梦成真的。”
精心准备,调整好心态,半个月后,我精神饱满地走进了作文大赛的赛场。也许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吧,我竟真的获得了一等奖。那天,我抱着那本崭新的《现代汉语词典》又蹦又跳,高兴得一进门便大声向妈妈报喜。妈妈憔悴的脸上露出了多日不见的笑容,她连声说: “好!好!”并转身拿出一份礼物给我,说是给我的奖励。我打开一看,原来也是一本崭新的《现代汉语词典》!
我不由得愣住了。我知道,这可是妈妈多少天起早贪黑,在沟渠里摸田螺换来的啊!妈妈说: “小娜,妈怕你万一得不到……”我们母女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泪水也交织在一起。我还能说些什么呢?我咬牙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爱护、使用这两本词典。因为这两本《现代汉语词典》,一本象征着荣誉,一本浸透着母爱。
点评
这篇讲述亲情故事的文章篇幅不长,情节却很吸引人,这和作者巧妙的构思是分不开的。她开篇即说自己非常想得到一本属于自己的《现代汉语词典》,但由于父母收入不高,这个心愿便成了奢望,为后文埋下了伏笔。试想,如果“我”不是那么渴望得到《现代汉语词典》,或者买一本
《现代汉语词典》对家里来说并不算难事,那么后面“两本《现代汉语词典》”的故事便无法展开,文章要表现的亲情也就不会那么感人了。接着,作文大赛的通知更加激发了“我”内心深处对《现代汉语词典》的渴望之情,这里,对梦境的描写十分巧妙地表现出“我”的心情,进一步为后文埋下伏笔。最后,两本《现代汉语词典》水到渠成地出现,作者蓄积了很久的感情在文末喷涌而出。文章的最后一句深化了主题,令人回味。
(指导教师:赵桂珠)
关键词语文词典释义语义特征
一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是我国第一部用规范的现代语言全面确切地解释词语意义的词典。学者、读者对释义各方面的探讨对其修订时改进释义起着重要的作用。最近看到《辞书研究》上几篇对《现汉》中具有某种语法特征的词的释义提出质疑、改进意见的文章,但这些意见对一般语文词典释义的性质、释义的应用认识片面,不够妥当。本文就针对这些意见来谈三个问题:(1)关于作格动词的释义;(2)关于二价名词的释义;(3)关于释义中核心动词的使用。
二、关于作格动词的释义
有文章[1]解释作格动词如下:
感动①动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起同情或向慕。(用例略,下同)
②动使感动。
作者认为“感动”①义表自动变化,叫作格释义,②义表使动变化,称役格释义。文章又举“激奋”“为难”二词条,认为
“激奋”的①义为形容词义。②义为:“
动使激动振奋。”属役格释义。“为难”的①义为形容词义,②义为:“动作对或刁难。”属役格释义。该文对《现汉》中这类动词做了全面考察,对它们的释义、义项划分、用例配置做了调查。在释义方面提出的问题是:为何“感动”同性质相同的“激奋”“为难”不一样?可以看到“感动”义项②用的是“使+原动词”释义,“激奋”则是“使”后对释两个语素“激动振奋”,“为难”是用两个同义近义词释义,用“或”连接,表示是选择关系。该文列举归纳了《现汉》对这类词的释义类型多达11种,而认为“却没有――至少没有明确地――给出一个标准,以致影响了词典释义的系统性、准确性”。我们选择列举该文认为不同释义的其他例词如下:
迁移动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
弱化动变弱;使变弱。
激荡②动冲击使动荡。
方便②动使便利;给予便利。
该文建议:“需要解释好作格用法的语义结构,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使(变)×’或‘使+作格释义’”这样的模式,如“激化”释为“使激化”,“灭”释为“使熄灭”。
问题集中在《现汉》为什么对从语法角度看同是“作格”的义项有这么多种的释义方式呢?现在来看这类词不同释义的内容特点。
“感动”的释义是“使”加原动词,解释了这个义项的使动语义特征。
“激奋”的释义是“使”加两个语素义对释,这个对释包含有两个并列关系的心理活动:激动、振奋。
“为难”的释义是并列两个同原词同义近义的动词,包含有两种选择的内容。
“迁移”的释义未区分自动使动义,而是说明其行为特征:离开原地,换到别地。
“弱化”的释义是一个义项组,分别解释其自动义,使动义,用分号隔开。
“激荡”的释义说明由于冲击而使动,使动义变成行为的目的结果。
“方便”的释义也是一个义项组,分别解释其使动、自动义,用分号隔开。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1.这些含有使动义的词义内容各有特点,有的仅是自动行为的使动变化,有的包含两个并列或选择的行为或状态,有的包含有由于强力作用而引起使动的特征,等等。语法上对这类词特点的概括,不能完全揭示这类词的词义特征,不能只据某一语法特征,要求释义的格式化。2.确切、明白、简洁是语文词典释义的要求,这并不需要另外说明。上述词的释义经词典编纂者多年多次推敲,应该说是确切、有特色、见功力的,但是释义的确切并不是只有唯一的一种说明,其他词典的编者还可以有新的概括、新的提炼,因此释义才是创造性的,否则会陷入陈陈相因的抄袭。
该文提出的义项划分,用例配置方面的意见,就一般语文词典来说,还要根据词典的性质、目的、篇幅等情况处理。
三
有文章[2]对《现汉》中语法上称之为二价名词的释义也提出质疑和修改建议。所谓二价名词,该文解释为:“这些名词往往与另外两种名词构成语义上的依存关系,或者说与另外两种性质的名词之间存在隐含的谓词性配价关系。”例如“意见”的语义表达式为“某人对某事或某人的看法”,其中“某人”和“某事或某人”就是“意见”的配价成分。该文认为“要求配价成分共现是二价名词的典型语义特征”,而《现汉》中对这类词的释义模式不统一,标准不一致,建议应尽量统一。如“兴趣”原释为“喜爱的情绪”,可改为“对人或事物喜爱的情绪”。
我们认为,该文所提的问题应该区分为两个方面:(1)从这类词词义内容看,各个词的词义特征是什么?关涉到的两项人或事物在释义中占何地位?是否必然要出现?如何表述?(2)从这类词进入语句的组合特点看,是否必定“要求配价成分共现”?
先谈第一个问题。我们来分析一般语义词典对这类词的释义。
兴趣《现汉》见上文
爱好或关切的情绪。《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以下简称《规范》)
由爱好而产生的愉快情绪。《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汉大》
益处对人或事物有利的因素。《现汉》
好处;有利的因素(跟“害处”相区别)。《规范》
犹好处。《汉大》
印象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里留下的迹象。《现汉》
客观事物刺激感官而在人脑里留下的迹象。《规范》
2.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迹象。《汉大》
感想由接触外界事物而引起的思想反应。《现汉》
在同外界事物的接触中引起的想法。《规范》
2.接触事物引起的思想反应。《汉大》
词典对这类词的释义,除使用同义近义词外,用扩展性词语释义必然是定中结构。中心语是被释词的类词语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词语,指明被释词所属概念范畴,定语说明词义特征。定语说明的词义特征限制中心语所指概念范围,二者结合揭示词义内容。“兴趣”释义词语的中心语,三部词典都选用“情绪”,其词义特征,《现汉》用“喜爱的”,《规范》用“爱好或关切的”,二者是选择关系。《汉大》则说明这种情绪“由爱好而产生”,性质是“愉快的”。“益处”释义词语的中心语,两部词典都选用“因素”,定语说明的词义特征,《规范》用“有利的”,《现汉》先说明“对人对事物的”,再说明“有利的”。“印象”释义词语的中心语,三部词典都用“迹象”,定语部分说明的词义特征,《现汉》和《汉大》一致,《规范》则加上“刺激感官”。“感想”释义词语的中心语,《现汉》《汉大》用“思想反应”,《规范》用“想法”,定语说明的词义特征,三部词典一致,都强调“由接触外界事物引起”。
分析上述词的释义可以看到,释义都注重于词义所含的语义特征,如“喜好的”“有利的”等等,所关涉到的持有者、针对者等,出现的情况不一样。在“兴趣”中完全没有出现,在“益处”中,《现汉》采用针对者出现在“对”介词结构之后的表述,“印象”中持有者、针对者并未采用分别出现在“对”介词结构前后的表述,这同选择的说明角度有关,这种选择是恰当的。“感想”中持有者未出现,针对者也未出现在“对”介词结构之后,这也是由选择的说明角度决定的。由此可见,这类词词义中关涉到的两种名词性成分在释义中是否出现,如何表述,服从于确切、简明释义的需要,不可能要求一定要用某种格式来表述。
下面谈第二个问题,二价名词进入语句,是否必定“要求配价成分共现”?我们以“意见”为例。“意见”有二义,《现汉》
的解释如下:①名对事物的一定看法或想法。②(对人、对事)认为不对因而不满意的想法。
①义作宾语
谈谈你对工作的意见。
咱们来交换交换对工作的意见。
②义作宾语
对这种粗暴的做法,我有意见。
以上“意见”的持有者、针对者都出现。
①义作主语
我的这个意见还不太成熟。
他们俩的意见有些分歧。
②义作主语
他的意见很尖锐。
大家的意见很大。
以上“意见”的持有者出现,针对者未出现。还可以有这样的用例:
有意见就快提!
意见?没有。
以上“意见”的持有者、针对者都没出现。
由此可见,这类词的两项配价成分在语言中出现的情况是随语境而变的,即使在一个句子中其出现、不出现也视语境而变。因此从这类词在语句中应用来看,笼统地说“要求配价成分共现”也不符合语言事实。
四
有文章[3]提出,在对表动作行为的词的释义中,要注重“核心动词”的使用。什么是这类词释义中的核心动词?我们先来看该文据这个观点对《现汉》中几个词提出的修改意见。
涂《现汉》原释:“①使油漆、颜色、脂粉、药物等附着在物体上。”建议修改为:“通过摩擦使物体表面附着上一些东西。”修改理由:1.认为原用的“使……”并非“涂”词义所特有,需另用核心动词“摩擦”;2.通过同义词语义场的分析,发现“涂”的核心动词是“摩擦”。
捣和舂“捣”《现汉》原释:“用棍子等的一端撞击。”“舂”《现汉》原释:“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去皮壳或捣碎。”建议修改为:“捣用棍子等的一端撞击物体。舂把物体放在石臼或乳钵里(用槌)撞击,使去皮壳或碎裂。”修改理由:1.《现汉》原释义“捣”和“舂”的核心动词不一致,一为“撞击”,一为“捣”。2.原释义核心动词不同,无法显示词义差别,故改为一致。
该文的观点,涉及对一般语文词典释义性质的认识,涉及对使用扩展性词语释义中包含的词义成分性质的认识,下面以上文举出的这三个词的释义为例子来讨论这些问题。
先看其他重要语文词典对这三个词的解释。
涂①使颜色、油漆等附着在物体上。《新华字典》(第10版)(以下简称《新字》)
把泥、灰、油漆或者药物等抹在物体表面。《规范》
把颜色或油漆等抹在其他东西上面。《现代汉语学习词典》(以下简称《学习》)
捣砸,舂,捶打。《新字》
用棍棒等工具的一端撞击或捶打。《规范》
舂;捶击。《学习》
舂捣去皮壳或捣碎。《新字》
用杵在石臼或乳钵里捣谷物等,使去皮或破碎。《规范》
把谷类的皮、壳捣掉。《学习》
上述语文词典对这几个词的释义可以指出这几点:
1.有用同义近义词释义的,如《新字》释“捣”,且用三个词,是一个义项组;《学习》释“捣”,用两个词,也是一个义项组。
2.用扩展性词语释义的,皆用以表动作行为的词为中心的谓词性词语释义,但各词典选用的表动作行为的词并不相同,如“涂”,《现汉》《新字》用“使……附着”,《规范》《学习》用“抹”;释“捣”,《现汉》用“撞击”,《规范》用“撞击或捶打”;释“舂”,《现汉》《新字》用“捣去”或“捣碎”,《规范》用“捣”。
3.各词典释义除选用的表动作行为的词有不同外,附加的限制成分说明也有差异,如《规范》说“舂”是“用杵”为工具,《现汉》不说明这一点,《学习》则完全不说明所用的工具。
词的释义是用语言解释语言,要求确切、明白、简洁。语言的丰富表述手段决定了词的释义不是只有一种方法,语词的运用也多有变化。上述各词典对这几个词的解释也是如此。该文提出的对《现汉》的修改,就“捣”“舂”来说,也只是一种选择。而“涂”中所加的“摩擦”,在释义词语中并未出现在动作行为应处的位置上,动作行为仍是“使……附着”。“摩擦”放在介词“通过”之后,说明的是一种方法,这种说明,未必妥当。“涂指甲油”“涂眼影膏”中的“涂”,说是“通过摩擦”,难以接受。
扩展性词语释义所包含的词义内容,就是词义成分、词义特征;它们组织在一定的语句模式中,以各种语义关系相结合而说明整个词义。用核心动词指称释义中表动作行为的词,并不恰当。理由是:1.核心动词是语法分析句子成分关系,区别句子的主要成分、次要成分使用的术语,而词义成分各表示一个词的不同词义特征,它们以各种语义关系结合在一定的模式中。它们对说明词义特征都是重要的。例如“掐用拇指和另一指头使劲捏或截断。”(《现汉》)其中不仅动作行为“捏”“截断”重要,其手的部位限制“用拇指和另一指头”,其力量程度的限制“使劲”同样重要,更能显出词义的特征,有什么理由区分为中心和非中心成分呢?2.许多词的释义可以选择包含一个动作行为,也可以使其更展开,包含多个动作行为,如“观光”,《现汉》释为:“参观外国或外地的景物、建设等。”《新华词典》(2001年修订本)释为:“到外国或外地去参观访问。”《现汉》释义中包含有一个动作行为“参观”,《新华词典》释义中包含三个动作行为“到”“访问”“参观”,哪一个是该词的核心动词呢?又怎么能限制词典的不同运用呢?3.该文称核心动词是在一个同义词场中确定的,但是一个同义词场包括多少个词有争论,它们每个词都可以有多种释义,从中确定释义的核心动词,其主观性难以得到共识是显然的。
对语文词典释义的探讨批评对词典改进释义有重要作用,但不可轻易否定合理的、有根据的释义,不可轻易限制多种释义方法的运用。有创新的探讨改进植根于深入细致的研究。
附注
[1]参看白鸽,施春宏.《现代汉语词典》中作格动词释义情况的考察与思考.辞书研究,2012(1).
[2]参看许晓华.二价名词的词典释义和配例.辞书研究,2012(4).
[3]参看张少英.核心动词的使用与释义模糊性的关系研究.辞书研究,2011(6).
参考文献
1.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
2.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10.
3.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新华词典(修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孙全洲主编.现代汉语学习词典.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第10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典 多维释义 概念结构
[中图分类号]H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08)05-0142-06
国际汉语热引起了汉语学习词典和对外汉语词典的研究及编纂热.但从近年出版的学习型词典来看,其编纂体例和释义方式并没有摆脱传统语文词典编纂的模式,“基本上都是《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简称《现汉》)的删减本,没有真正从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角度来考虑编写,包括收字、收词、释义、举例等”。于屏方结合《现汉》对四种汉语学习型词典的体例和释义进行了抽样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学习词典与《现汉》在体例和释义方式上没有形成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所谓的“学习”名不符实。
《现汉》释义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使之在汉语辞书中享有绝对的权威性,而这种权威性在辞书编纂中产生了很强的“蓝本效应”,无论是汉语学习词典、对外汉语词典,还是汉外双语词典的编纂大多以《现汉》为“蓝本”。然而,汉语学习者(特别是外国汉语学习者)查阅词典是其语言学习或二语习得的一种策略,研究和编写学习型词典必须考虑学习者的这种特殊需求。下面我们将以《现汉》为参照,结合多维释义理论,借鉴西方学习词典的经验来探讨对外汉语词典的释义方法。
一、语义的认知倾向和多维性
对外汉语词典主要是向“外国人”做汉语语词的释义。语义的形成、表述和理解与人们的身体感官和心智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想让缺乏汉语语感的“外国人”了解汉语那陌生且变化多端的语义,我们需要从语言的认知规律和人类共同的语言经验来描写语言的语义属性:因为认知是各种语言语义的源泉,而语义则是认知的内在动因。
1.意义的纽带性和驱动性。语言是人类理性思维和认知的产物,要有效地解释词义,就必须了解这一认知系统的结构和构造成分,通过科学地处理概念范畴和范畴结构来实现准确释义。语言认知有两个阶段或两种方式,一是在自然语境中无意识地获得,二是在“人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习。无论是哪一种形式,语言认知都体现为以下三种关系:语言符号与其所指(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语言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和语言符号内部的系统关系,而语言使用的认知过程还涉及语言与语境(包括使用者和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之间的关系等。语义具有纽带作用,在认知过程中把这些关系双方的各种要素联系起来。从认知语义学的观点看来,关系双方并不是直接发生联系的,认知感官和心智活动在它们的关联中发挥重要作用。语言认知的进程是由意义驱动的。在语言交际中,话语体现为交际事件,语词的意义就反映在交际框架中,词与词、词与使用人和使用语境的关系都是由意义联系起来的,交际的目的就是为了传达意义。因此,我们要在释义中用意义的驱动和纽带作用把语言的各种关系表述出来,这样,外国学习者才能在缺乏语感的情况下准确理解和把握被释词的意义及其在语言中的分布和关系。
2.语义的层次性和多维性。词典是对语言的抽象描写,自然要涉及到语言的各种属性,而语言的属性又集中反映在语言的构造单位上。语言属性是人类长期以来各种认知经验的浓缩,是人类复杂认知域的集合,因此反映语言内容的意义就自然有层次性和多维性。语词的意义不只是概念特征,概念只是意义的一部分。意义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语义的形成与人的身体感观、经验、事物、观念、图式、心理空间和抽象思维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语义的表述与理解又与语法、语境、分布结构和使用规则是不可分离的;意义表征是一种多维认知语义结构,它以多个语言层面反映出语义信息。要认识和解释这个结构,就必须用认知语言学的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地观察词的言语活动,以了解人的语言认知、习得机制和语言交际机制。
3.多维释义的特征和结构。多维释义是意义驱动理论在词典释义中的应用,体现了语义表征的多维结构特征。意义驱动理论的总体思路是:意义表征是语言认知的各种形象化图式的集合。语法形式是语义的象征结构,表现为语言图式;语义内容是认知的知识结构,表现为概念图式。语法形式的各表征层面的图式包括语音、形态和句法等都是意义的表征手段,语用规则和各种选择限制规则是概念化过程中语义投射为正确句法结构和句法功能的保证条件。对心智认知机理的认识、对语言图式和概念图式形成的动因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是意义理解和表述的最基本信息来源;对意义的把握是理解话语信息、实现社会交际的关键所在。
如图1所示,建立在意义驱动模式上的词典多维释义,但可以在词典微观结构内建立有机的认知语义结构,多角度地揭示语词的各种意义属性,而且还能在微观结构之间建立系统语义网络,把因词典排序人为分割或打乱的词与词之间的系统语义关系重新建立起来。这种释义方法符合二语习得的认知过程,因为学习者是有目的学习和记忆相关词汇知识的,他们使用词典是一种积极的、系统的语言学习过程。此外,把语言交际模式引入词典释义,对揭示词的语义潜势(meaning potential)、分布结构和使用方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英法词典中的句子释义、命题结构释义和功能例证等都是十分有益的尝试。
多维释义涉及语音、形态、句法、概念和语用等方面的内容,由于篇幅所限,下面仅就对外汉语词典释义中概念表征的多维结构做一探讨。
二、概念认知和描述的整体原则
整体(holism)原则是想说明,词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在一个系统关系中,要解释词义就需要把被释义词放在一个整体框架中来处理。现代语义学理论大多支持这一观点,比如,格式塔(gestah)理论强调把视觉形象作为统一的整体来认知,通过事物的整体图式来把握事物的各个部分;认知语法利用动体(trajector)和界标(1andmark)、背基(base)和凸显(profile)来说明语言整体背景与需解释或凸显个别对象之间的关系:框架语义学认为,理解任何一个概念,必须以理解它所处的整个概念网络结构为前提,语词意义的描述必须与语义框架的描述相联系。因此,词典释义必须考虑被释义词所处的整体范畴或框架,反映语词范畴特征之间的如下系统联系。
1.指出作为概念范畴关系基础的上层概念的主要特征。如在对“infra-red lamp/红外灯”、“visiblelight lamp/可见光灯”和“ultraviolet lamp/紫外灯”释义时,各自的释文都应该包含或继承其共同上位概念“electric lamp/电灯”的特征。
2.指出同一概念范畴各成员之间的区别特征。如上述三种灯的区别特征主要反映在它们不同的光谱区域上,分别为:infra-red range/红外光谱区、visible range/可见光谱区、ultraviolet range/紫外光谱区;
如果是普通词典,要注意用通俗的语言表述。
3.在对“部分概念”语词进行释义时,除描述其基本特征外,还应该说明该语词所指部分属于哪个整体。如对“lighting bulb/照明灯泡”释义,不但应该说明它自己的特征――球形(shape of a bulb),还应指出它是“lighting lamp/照明灯”的一个部分或部件;这样,外语用户通过释义既能了解物体的个性,还能了解其所属范畴。在对“整体概念”语词释义时,应该指出它是哪一类物体或事物的集合词或类属词,然后再解释其基本特征。
4.指出整体范畴成员之间的相对或相互关系。如对“wife/妻子”释义时必须要说明“她”与某“男人”的婚姻关系.而在对“husband/丈夫”释义时必须涉及“他”与某“女人”的婚姻关系。这一方法也适用于同一概念范畴中的不同词类。比如,英语“choose,chooser,choice,choice,choosable”等的释义都要涉及到同一个范畴词“选”:“choose”是“选择”(动词);“chooser”是“作选择的人”;“choice”是“选择”(名词);“choice”是“选中的人或物”;“choosable”是“可选择的”。“选”把它们连成一个整体。
5.指出语义框架中的框架元素及其相互关系。我们可以从无数重复的商业交易场景中抽象出一些经常出现的角色,把这些角色按一定的结构排列就构建成交易框架,这些角色就成了框架元素,每个元素都由特定的语词来担当,如买主(buyer)、卖主(seller)、商品(goods)、支付(payment)、受益人(beneficiary)等,把这些框架元素联系起来的是“buy/买”、“sell/卖”等行为。我们可以把“买”释为“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款额获取等价商品的行为”,“卖”释为“把商品提供给买方获得等值款额的行为”,而“买方”则可释为“购买的发起者,向卖方支付一定的款额以获得等价的商品”。
如此,每一词项的释义都涉及其他框架成分,可让词典用户形成整体概念认知。
三、对外汉语词典释义的多维概念结构
英语主流学习型词典的释义大量吸收了基于语料库的语言研究成果,从众多的自然话语中发现语词意义形成和表述的规律,全面、准确地揭示语词的意义,在帮助语言学习者进行系统、有效的二语习得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语义的多维性在心理词库中表现为有机的语义网络,每一语词的概念都是这个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有自己的认知语义结构。如果词典释义能够符合人们心理表征中的认知语义结构,就能最有效地触发心理词典的语义网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语言认知潜能,大大提高其语言学习的效能。下面将以《现代汉语词典》为参照,以英语主流学习词典为借鉴来谈谈对外汉语词典在释义中如何体现概念的多维结构。
1.要注意旧词新义和旧词新用,全面描写概念认知域。语词的概念是由多种认知域构成的,语言的不断发展常常引起语词认知域的扩展或变化,旧词在认知域的扩展过程中不断获得新义,旧概念也会不断扩展和演变。例如,英语的notebook由于计算机的发展便有了“笔记本电脑”意思。《现汉》对新词新义的收录一向十分重视,“笔记本”也有了“电脑”的义项;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动态平衡语料库的支持,对旧词新义或旧词新用无法进行系统的跟踪调查,释义有时不能反映语词意义的新变化。例如:“照片”释为“把感光纸放在照相底片下曝光后经显影,定影而成的人或物的图片”,“小姐”释为“旧时有钱人家里的仆人称主人的女儿”和“对年轻的女子或未出嫁的女子的称呼”。这些都未能反映语词新的概念认知域。现在的照相机以数码成像的居多,照片的制作不需要底片、曝光和显影,在打印机上就可以打出来。用“小姐”来指称“女”和“性工作者”已是人人皆知的事实,在一些场合称女孩子为“小姐”会引起强烈的不满。因此.对这两个词的释义应增加义项,以反映新的语义内容:
照片(名)用照相机拍摄,经冲印或打印所得的画面、影像、肖像等。
小姐(名)指在娱乐场所从事服务或的年轻女性。
2.要注意把语词放在语义框架中描写,不要把它孤立看待。无论是格式塔理论还是框架语义学,都强调在总体认知图式中把握个体的特征,如要描写“半径”,就必须提到“圆”。同样,《现汉》把“拐角”释为“拐弯儿的地方”,“攻击”释为“进攻”就缺少理解释义的概念框架,语言学习者无法进行概念联想。“拐角”要有形成拐角的必要条件,其原型是以两个实体为参照的,一般发生在两条道路和两个立面交叉的地方。其释义应该是:
拐角两条相交道路或两个相交立面的转折点。
用“进攻”释“攻击”没有反映被释义词固有的语义角色,而且同一词典对“进攻”的释义是“接近敌人并主动攻击”,这就造成了理解矛盾:如果“攻击”等于“进攻”,为什么把“进攻”解释为“接近敌人+主动+攻击”?如果不相等,为什么又能用“进攻”释“攻击”。实际上,这两个词的语义差异从上述释义矛盾中就显现出来了,在语义框架中做一比较就清楚了:
攻击:+军队;±主动;+使用武器等;一接近目标;+打击敌人;+猛烈
进攻:+军队;+主动;+使用武器等;+接近目标;+打击敌人;±猛烈
通过对框架成分的比较可见,这两个动词虽同属一个概念范畴,但认知视点不同,框架语义元素也不相同。用语义框架的方法释义,既能明确被释义词的语义结构、分布特征,又能有效区分同义词之间的差异:
攻击(动)军队使用武器等暴力手段对敌人进行猛烈打击。
进攻(动)军队使用武器等暴力手段向敌人主动出击。
因此,对外汉语词典需要把与被释词“事件”相关的成分都描写出来,用这些相关成分来凸显核心概念结构。
3.要避免同义对释,用语义分解的方法描述多维概念结构。在同一语言中,意义绝对相等的同义词几乎不存在,这是认知经济性规律所决定的;因为人们在认知过程中要记忆的东西太多,不容许两个完全一样的词长期存储在大脑中。“同义词”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之间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因此,用同义词释义,如不注意揭示其区别特征,就难以准确、全面揭示概念结构,会让用户混淆语词的使用。例如,《现汉》把“透亮”释为“明亮”,“著名”释为“有名”就有这个问题。释义词与被释义词是两个“同义词”,但反映的却是同一概念范畴的不同认知域。关于“透亮”与“明亮”,前者强调的是物质对光线的通透,因透光而显得亮,如“晶莹透亮的葡萄”、“通风透亮的房间”;而后者则是因光线充足而亮。“著名”与“有名”的差别也比较明显,前者强调宿主――修饰对象的卓越成就或辉煌的历史,适用于正式场合;后者强调宿主的名字或名声,用于一般场合。因此,这两条释义应修改为:
透亮(形)形容因透光而十分明亮。
著名(形)(人或地方、产品等)由于成就卓著或历史辉煌、特色鲜明而有显赫的名声。
其实,《现汉》第五版开始注意同义词的区别特征,常用括注形式对同义词语义特征做注释,但在
对区别特征的把握上还缺少语料的支持,语义范围的界定还不够准确。比如:“录取
录取(动)(按一定标准)选拔(合格者)并赋予其某种身份和资格。
4.要注意避免循环释义,作为词目的每一个词项都应得到明确的解释。在西方国家,避免循环释义是词典编纂的一条基本准则,因为这种释义无法让用户理解被释义词。常见的循环释义有三种表现形式:用A释A(恐惧:恐惧的状态);用A释B,B释A(夹缝:缝隙;缝隙:夹缝);c)用A释B,B释C,C释A(获得:取得,得到;取得;得到;得到:获得)。这种现象在《现汉》中或多或少还有些踪迹。比如,把“礼貌”释为“谦虚恭敬”,而“恭敬”又在该词典中释为“对尊长或宾客严肃有礼貌”,属于循环释义的第二种。“运气”被释为“幸运”,而“幸运”又释为“好的运气”。实际上,“所谓‘礼貌’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应具有的礼仪、礼节等良好品行(如程序、方式、容貌、风度、言谈等)。”(《公民道德建设通论》)而“运气”的鲜明语义特征是:a)一种机会;b)一种可能性;c)偶然性;d)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其释义分别如下:
礼貌(名)人际交往中通过言语行为对他人表现出的尊重、谦恭和诚恳等品行。
运气(名)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出现的、事先无明显征兆的、具有一定偶然性和必然性的机会和境遇。
此外,“攻击、夸耀、取得、获得、解劝、揉、搓”等都有些循环释义的嫌疑,如果多采用语义分解释义,注意揭示被释义词的区别特征,这些弊病是可以避免的。
5.要注意释义词汇的简单性和闭环性,以提高词典的使用效果。简单性指词典释义用词必须比被释义词更易于理解,以方便用户把握词目词的意义;闭环性(closedness)指在词条右项释义中使用的词,一定要出现在词典左项的宏观结构中,从而在词典中构建一个封闭的释义网络,以便用户进行循环查询。这两点是西方当代词典释义的重要原则,而我国的汉语词典在这方面考虑不多。例如,“板鸭”释为“宰杀后煺毛,经盐渍并压成扁平状风干的鸭子”既不符合简单性原则,也不符合闭环性原则;因为释文中的“宰、煺、盐渍”都比被释义词认知难度大,而且“盐渍、扁平”在词目中没有收录;如果用户不知道这些词的意义,在词典中无法找到解答。因此,需要用简单、闭环的方法处理“板鸭”的释义:
板鸭(名)用盐腌制、压扁后风干而制成的板状鸭子(其肉质细嫩紧密)。
“宰杀后煺毛”是被释义词的缺省特征,不必写在释义中。闭环系统不健全的另一种表现是参见系统参而不见或有些注释在词典中没有回应或回应不正确。如《现汉》中的“棱leng”注释为“见211[刺棱]”,但211页没有回应,而实际出现在221页。
6.要注意揭示语词的主要概念特征,全面、准确地描写概念结构。尽管词典释义可以是不完全的、非本质的释义,但人们能感知的主要属性和区别特征还是要交代清楚,否则那些缺乏汉语语感的学习者就无法获得语词的完整意义。因此,词典释义“要对特定语言在特定时期的使用进行全面、系统、客观和精确的描写。”既要防止概念揭示不足或错误,也要防止随便添加冗余成分。例如:《现汉》把“领养”释为“把别人家的孩子领来抚养,当作自己的子女”,“抢劫”释为“用暴力把别人的东西夺过来,据为己有”就缺少关键概念成分。这两例都与法律有密切关系:“领养”必须依法(或规定)办理,“抢劫”则违反法律。“法”是这两个动词的基本认知域,因此应该成为它们的意义特征:
领养(动)通过一定法定程序将别人的孩子领来当作自己的子女抚养。
抢劫(动)非法使用暴力把别人的东西夺过来,据为己有。
再如,把“攀登”释为“抓住东西爬上去”,“虐待”释为“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等都存在框架成分呈现不全或处理不当等问题。“攀登”表示向上运动的过程,并未强调要“爬上去”;“攀登”的动作需要手脚并用,光“抓”是不全面的。“虐待”是及物动词,其语义结构成分不能有动作的接受者;而且虐待的接受者也可以是动物。这两条释义应分别改为:
攀登(动)用手抓脚蹬陡坡、陡壁上的突出物向上爬行。
虐待(动)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人或动物)。
可见,要准确地揭示被释义词的概念特征,必须要弄清语词概念形成的认知域以及概念的框架绐构,正确把握需凸显的概念特征。
五、结语
1.对外汉语词典是为外国人学习汉语而编写的,因此要特别注意语言认知规律和二语习得的特征及策略;与外语学习的其他认知过程一样,外国汉语学习者查阅汉语词典也是一项学习策略的运用,因此词典编者需要了解他们的查阅目的、查阅内容和查阅方法。
2.对外汉语词典是面向汉语学习者而编写的,因此要充分注意释义的可接受性。词典编者必须把握自然语言的认知原理,理顺语言单位之间的复杂关系,使词典释义准确、简洁、易懂。为此,就需要进行用户视角的调查和研究.把释义的内容和方法建立在用户的接受视野和期望视野上。
3.随着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用户查阅词典的认知心理过程也逐渐引起学者们的注意。要使对外汉语词典满足对外汉语教学和学习的需要就必须弄清国外用户查阅词典的认知过程,包括解码和编码过程中的信息处理方法,以及心理词库知识的获取模式等。
4.要注意在释义中运用认知提示,把被释词放到相应的概念范畴和认知语义框架中来解释,让用户能够在了解交际事件结构、元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把握被释词的语义结构或语义特征。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语块注音出条
语块(language chunk)是指在语言运用中作为一个整体储存、提取和使用的语言单位。“V单+NP”语块是指由单音节动词与名词性成分构成的语块,这里的NP包括名词、名词性词组或者由其他成分与名词性成分构成的非独立成分(李慧,2008)。《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中收录了一部分“V单+NP”语块。对于“V单+NP”语块中的NP的注音,《现汉》全部采取了连写的方式,但NP的情况并不完全相同。根据《现汉・凡例》“按词分写”的规定,目前的处理尚存在不合理之处。为更好地审视《现汉》对“V单+NP”语块中NP的注音问题,本文首先将对“V单+NP”语块中NP的类型进行梳理,然后在定量统计的基础上,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现汉》“V单+NP”语块及NP的结构类型
根据“V单+NP”语块中NP结构的不同,《现汉》所收录的“V单+NP”语块的类型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NP为可以独立运用的名词,语块结构为“V单+N”。如:
摆架子走钢丝说闲话走后门挖墙脚
上述语块中的“架子”“钢丝”“闲话”“后门”“墙脚”都是独立的名词,语块由单音节动词与名词构成。
(二)NP由名词、形容词或其他成分修饰名词构成,为一个词组,语块结构为“V单+词组”。如:
抱佛脚喝西北风吃枪药 炒冷饭
“佛脚”“西北风”“枪药”由名词修饰名词构成,“冷饭”则是由形容词修饰名词构成。
(三)NP由一个形容词或名词修饰一个名词性成分构成,二者组成的名词性成分不是一个独立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称之为非独立成分。语块结构为“V单+adj/n+N”。如:
喝闷酒拉偏架守活寡睡懒觉打嘴仗夸海口
该类语块是在原有语言成分――“喝酒”“拉架”“守寡”“睡觉”“打仗”“夸口”的基础上嵌入了一个成分,从而形成了一个三音节或三音节以上的固定结构(周荐,2004:187;杨书俊,2005),我们称之为嵌入式语块。在嵌入式语块中,嵌入成分与动词和名词没有直接的语义组合关系,如“闷”与“酒”、“活”与“寡”在语义上并不是直接修饰关系,这类嵌入成分只与“V单+N”所表示的事件有关。因此,“嵌入成分+N”并不能独立使用,只能与动词搭配使用,是一个非独立成分。
二、“V单+NP”语块中NP的注音处理及其改进建议
(一)《现汉》对“V单+NP”语块的注音,采取了一致的处理方式,即将单音节动词与后面的NP成分拼音分写,而NP统一采取了连写的方式。如:
(a)【说闲话】shuǒ xiánhuà【走后门】zǒu hòumén
(b)【吃枪药】chī qiāngyào【抱佛脚】bào fójiǎo
(c)【吃闲饭】chī xiánfàn 【打群架】dǎ qúnjià
(a)中语块的结构为“V单+N”,“闲话”“后门”都是一个独立的词,《现汉》也已收录为词条,在注音时,《现汉》将其拼音连写。(b)中语块的结构为“V单+词组”,“枪药”“佛脚”都是词组,《现汉》也未予以出条;(c)中语块为嵌入式语块,“吃闲饭”“打群架”是在“吃饭”“打架”的基础上嵌入“闲”“群”而形成的,“闲饭”与“群架”并不是一个词,也不是词组。(b)(c)两类中的NP《现汉》在注音时,都采用连写的方式。
《现汉・凡例》指出:“成语、词组按词分写”,即“按词分写”是词组注音,也是“V单+NP”语块注音的基本原则。单音节动词与NP拼音分写并无疑问,问题在于NP的注音。
“按词分写”原则的执行首先要确定什么是词,或者说要先确立分词的标准,《现汉》出条且标注了词性的语言成分则一定为词。因此,我们暂时依据该标准对《现汉》按音序排列的A~D下的所有的“V单+NP”语块中的NP进行了查检。A~D下共收录了172个“V单+NP”语块,其中,139个“V单+NP”语块中的NP《现汉》予以出条,占总数的81%,33个NP在《现汉》并未出条,占总数的19%。在33个未出条的NP中,又有4个在《现代汉语补编》中出条,剩余的29个NP为下文讨论的主要对象。
《现汉》出条且标注词性的NP,毫无疑问属于词,其拼音可以连写。下面重点分析《现汉》未出条的NP,具体如下:
帮倒忙 煲电话粥抱粗腿抱佛脚唱白脸
唱红脸①炒冷饭扯后腿扯闲篇吃独食
吃枪药 吃瓦片儿吃闲饭吃鸭蛋触楣头
闯红灯 打边鼓打吵子打抽丰打寒颤
打连厢 打马虎眼打群架打头阵打退堂鼓
打雪仗 打预防针打嘴仗掉书袋
上述29个NP在《现汉》与《现代汉语词典补编》中并未出条,但是也不能由此断定这些NP不是词。《现汉》只是一部主要记录普通话语汇的中型语文词典,限于规模,必然存在收词不全的问题。下面将分类进行分析。
1.NP为方言词
【闲篇】xiánpiān<方>(~儿)与正事无关的话。(《倒序现代汉语词典》)
【扯闲篇】chě xiánpiān(~儿)谈与正事无关的话;闲谈。也说扯闲天儿。(《现汉》)
“闲篇”在《倒序现代汉语词典》与《汉语大词典》中都出条,指“与正事无关的话”,《倒序现代汉语词典》中将“闲篇”标为方言词。此外,还有“吵子”,《现汉》将“打吵子”明确标为方言词,《汉语大词典》中收录了“吵子”。因此,认定“吵子”为方言词。
2.NP为异形词
【触楣头】chù méitóu 同“触霉头”。(《现汉》)
在异形词的处理上,《现汉・凡例》规定:“国家标准未作规定的,以推荐词形立目并作注解,……非推荐词形如果出条,只注同推荐词形。”据此可知,“触楣头”是非推荐词形,“触霉头”是推荐词形,“霉头”与“楣头”是异形词。“霉头”在《现汉》中出条,“楣头”则未出条。此外还有“寒颤”,为“寒战”的异形词。
3.NP为《现汉》漏收的词
“红灯”“红脸”“白脸”等,这些词在《现汉》中未出条,而在《汉语大词典》中出条。如“红灯”。
【红灯】①红色的灯。②红色信号灯,常表示注意、危险等。如交通管理有红绿灯,红灯表示车辆停止前进。(《汉语大词典》)
《现汉》收录了“绿灯”:
【绿灯】安装在交叉路口,指示可以通行的绿色信号灯开~。(《现汉》)
“绿灯”“红灯”为类义词,收录“绿灯”是考虑到“绿灯”已开始具有比喻义,只是还不太稳定。但“红灯”也特指交通信号灯,具有特指义,且通过语料可以发现,“红灯”也已开始具有比喻义。如:
直到近几个月他的血压和心脏都向他[亮]起了[红灯],他才不得已听从了医生和家人的劝告。
因此,“红灯”属《现汉》漏收词。此外,还有“红脸”“白脸”“预防针”等,都属当收而漏收的词。
4.NP为单用频率非常低的语言成分。
有的NP单用的频率非常低,大多只能与单音节动词构成语块使用。如“打抽丰”“打马虎眼”中的“抽丰”“马虎眼”。我们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的现代汉语语料库(网络版,以下简称CCL)中进行了检索。结果显示,“抽丰”共出现3次,都与“打”搭配使用,“马虎眼”共出现39次,未出现单用的语例。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NP在《汉语大词典》中都出条,之所以在《现汉》中未出条,一是鉴于词典的收词规模,二是鉴于这些语言成分单独使用的频率较低,因此,《现汉》不予以出条。
5.NP为词组。如“抱佛脚”“炒冷饭”中的“佛脚”“冷饭”。
有的词组已开始发展出引申义,即有词汇化的趋势,但是尚不稳定,对于这样的词组,《现汉》暂时还未予以出条。如“粗腿”在CCL语料库中除与“抱”搭配使用外,还出现了这样的语例:
要是为了找个鼓钱包找条[粗腿],我早去找别人了。
侯殿坤又得意又殷勤地给他唯一的[粗腿]马希山备酒祝贺。
嗯,村里一定有[粗腿]!
上述语例中,“粗腿”用来比喻有权势的人,但是该临时比喻义的语例仅有3例,为数较少。因此,虽然“粗腿”的比喻义开始出现,但还不足以认为它已经固定化。鉴于此,《现汉》未予以出条。
6.NP为非独立成分。如“帮倒忙”“吃闲饭”“煲电话粥”中的“倒忙”“闲饭”“电话粥”。
综合上述情况,《现汉》未出条的29个NP可列表如下:
在上述29个《现汉》未出条的NP中,为词组及非独立成分的NP比例最高,二者占了总数的一半多;其次为单用频率低的语言成分;方言词、异形词所占比例都较小。
(二)根据以上对29个NP的分析以及“按词分写”的原则,我们认为,《现汉》对“V单+NP”语块中NP的注音应该视具体情况分类处理。
1.“V单+NP”语块中NP为方言词、异形词时,因其非常用性,《现汉》未予以出条,但这些NP都属词的单位,注音可以连写。
2.“V单+NP”语块中NP为《现汉》漏收的词。该类NP当收而未收,《现汉》当补录,并对其注音采取连写方式。
3.“V单+NP”语块中NP为单用频率非常低的语言成分,这类NP也属词的单位,只是因其单用频率低而《现汉》未出条,在注音时仍可采取连写的方式。
4.“V单+NP”语块中NP为词组或非独立成分,这两类NP在上述29个NP中占一半多。这些NP都不是独立的词,不属词的单位,为非词成分,注音却为连写,违背了《现汉》“按词分写”的原则,因此,应当将目前的连写改为分写。如:
【抱佛脚】bào fó jiǎo【吃闲饭】chī xián fàn
三、结语
“按词分写”是成语、词组的注音原则,该原则的贯彻执行仍在于如何确立分词的标准。作为一部权威的语文型词典,《现汉》在分词方面应该具有更为客观的标准。《现汉》对“V单+NP”语块中NP的注音采取了一刀切的方式,违背了“成语、词组按词分写”的注音原则,应视NP的具体情况而定。希望在新一轮的修订中,《现汉》对“V单+NP”语块中NP的注音有更为科学和一致的处理。
(本课题为北京语言大学青年自主科研支持计划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批准号:09QN03。)
注释:
①“红脸”在《现汉》中出条,为动词,“指害羞。指发怒。”
与“唱红脸”中的“红脸”语义不同。
参考文献:
[1]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
[2]李慧.现代汉语“V单+NP”语块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3]杨书俊.三音节“V单+X+N单”构词分析[J].汉语学报,2005,(4).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倒序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补编[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关键词:复合词 双音节 结构类型
在现代汉语语法学著作中,关于五种现代汉语复合词的结构类型的表述虽有些许区别,但其实质基本相同。如联合、附加、补充、陈述、支配(胡裕树《现代汉语》);联合、偏正、补充、主谓、动宾(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联合、偏正、述补、主谓、述宾(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
但实际上,在现代汉语的复合词中,五种结构类型的分布决不是并重的,而是存在着严重的分布不均。有的类型下词的数量多,而有的类型下词的数量却很少,以下我们仅以《词典》N字母下的双音节复合词为例,对该点进行说明。并且,在考察中,我们发现五种复合词结构类型无法涵盖所有的复合词,还有的复合词在经历长期演变后已经失去其本意,这时判断该词的结构关系究竟是根据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词义,还是根据该词初始的本义就成了一个问题。
以下是我们对《词典》N字母下的1121个双音节复合词的结构类型情况进行的考察,统计的各项数据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几种常见的复合词构成方式出现的频率并不均衡,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偏正、述宾、联合、主谓、述补。前三种结构类型的词占到了所有双音复合词的绝大部分。
要说明的是,以上数据并不能精确地反映《词典》N字母下的所有双音节复合词的构成方式,因为在实际的具体统计过程中,我们发现,复合词的结构类型分析非常复杂,想要以上述五种结构类型对N字母下的所有双音节复合词进行穷尽、精确的统计是非常困难的。有些词似乎可以兼属两类,有些词难以从今义判断其结构类型,只得据其古义,而有些词则难以归入任何一类。以下我们将举例说明复合词分析的复杂现象。
如:拟态、拟人、拟物、拟古、拟音
以上这组词都是由一个动词性语素和一个名次性语素构成,可做偏正结构,也可做述宾结构,从词义上来说也确实如此。《词典》中将“拟态、拟人、拟物”释为名词,而将“拟古、拟音”释为动词,但实际使用中前者是否就一定不做动词,而后者就一定不做名词还有待商榷。考虑到这些词字面上的意义,我们还是把它们归入述宾式。
又如:逆价、逆流
以上这组词也是由一个动词性语素和一个名词性语素构成,可做偏正结构,也可做述宾结构。考虑到复合而成的词的名词性,确定为偏正式。
再如:牛犊、驽马
该词我们一般会将其归入偏正式,但细究起来,似乎并不是毫无争议。偏正式的词是“用前一个语素来修饰、限制后一个语素,而在整个词义的构成上,则以后一个语素为主”①。但是在这里,“犊”指小牛,似乎是该语素修饰、限制前一个语素“牛”。而“驽”是否是用来修饰、限制“马”呢?“驽”本身就是指“跑不快的马”,是后一个语素“马”的一种,该词并不完全符合偏正式的词的定义“前一个语素修饰、限制后一个语素”。或者我们可以采用葛本仪先生《现代汉语词汇学》中的说法,将其归入注释性补充结构。
另如:脑海、脑桥、脑勺
脑海,《词典》解释为“脑子”;“脑桥”,《词典》解释为“脑干的一部分,在中脑和延髓之间。因有横行纤维构成的了解小脑左右两侧的桥样结构,所以叫脑桥”;“脑勺”,《词典》解释为“脑子的后部”。我们大致可判定“脑”和“海、桥、勺”之间有某种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但这种修饰关系并不符合传统意义上认为的偏正式“在整个词义的构成上,则以后一个语素为主”②,很难说这些词的“主”是“海、桥、勺”,因为在这里,我们是把脑的某一部分比作“海、桥、勺”,即后一个语素是一个喻体。从词义上来讲,“脑海”是将“脑”比作“海”;“脑桥”是指脑中像桥的部分;“脑勺”指脑后形状像勺的部分。虽然我们可勉强将该组词归入偏正式,但它们与典型的偏正式如“红旗、火车”等还是有区别的。
再如:纳入、捏合、捏造、捏弄
一般认为以上词可归合式,根据相关定义,联合关系应该由两个语素并列融合而成,或为同义语素联合,或为反义语素联合,两语素并列平等,有时可以互相说明注释,然而以上这些词并不完全符合联合式的定义。“纳入”《词典》释为“放进、归入”,则必然是先“纳”后“入”,两个动作有着时间线性顺序上的先后关系。“捏合”意为“使合在一起”,也是先“捏”而后“合”。如此看来,该组词不像联合式,至少不是典型的联合式。虑及汉语中的短语结构,似可在复合词构成方式中另立“连动式”一类,以区别于“饭菜、南北”等典型联合式的复合词。
再如:哪怕、难道、难怪、宁可、宁肯、宁愿
这些复合副词的结构类型难以判断,这些词在古代原本都有自己的实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意义逐渐发生改变,与其古义有了很大的区别。“难道”原本是“难以道明”的意思,依此似乎可将其归入偏正式。“宁可”的“宁”原本是一个可以独立使用的副词,而“可”是个动词,若依其旧义,则应归为偏正式。
另外,还有不少其它情况是难以分析结构类型的,如“年来、年时、年下”“腻歪、囊揣、浓缩”等。
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N字母下的所有双音节复合词的构成方式进行的考察,我们发现汉语中复合词构成方式是非常不均衡的,且复合词构成方式的分析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现代汉语教材中的五种结构方式并不足以涵盖所有的复合词。尤其是一些在历时演变中词义已经虚化了的词,从其字面上已经很难判断其构成方式了,如何将其归类,依据什么样的标准?这些问题的解决还有待于建立更加完善的复合词类型判断体系和更加细致的判断标准及依据。
注释:
①②胡裕树:《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版,第214页。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属性词;新增收属性词;收录原则;语料验证;系统性方法
一、《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新增收的属性词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以下《现汉》或第6版)新增收属性词90多个。{1}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物质、精神文明的推进,用以区分和限定这个现代化世界的林林总总的名物之特征的属性词与日俱增。《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第5版)收属性词550个,第6版较第5版增收约16%,远远超过总词条增幅的0.5%。这些新增收的属性词来自四个方面。
1.1直接增收的
安监、大幅(兼副词)、代际、单边、单方、等内、低度(两义)、低速、低碳、非农(该条不成词,见下)、高额、高仿、高仿真、高跟、高清、高碳、集束、巨幅(兼副词)、客服、宽幅(兼副词)、捆绑式、拉网式、连体、螺旋式、麻辣、免提、平跟、瓶装、坡跟、轻度、全额、群发(兼动词)、商用、上位、司勤、私家、台式、特有、填鸭式、桶装、投币式、无良、下位、小幅(兼副词)、小资、一级(兼名词)、音控、硬体(兼名词)、原装、窄幅(兼副词)、中度、中号、重度
1.2从原有复合词词条或短语词条切分而另立属性词词条的
等额(选举,括号里是原有词条,下同)、低等(动物)、丁克(家庭)、短篇(小说)、黑色(收入)、假性(近视)、紧身(衣)、软体(动物)、速食(面)、无线(电波)、隐形(飞机)、有线(电视)、中篇(小说)
1.3在原有词条的基础上增标属性词义项的
1.3.1在名词基础上增标:长期(计划,括号里是配例,下同)、差额(选举)、短期(贷款)、海量(信息)、垃圾(邮件)、荣誉(主席)、山寨(手机|文化)、数码(相机)、数字(通信)
1.3.2在动词基础上增标:执行(主席)
1.3.3在副词基础上增标:大约(的数量)、多方(会议)
1.4由其他词类改标属性词的
1.4.1从名词改:对开(无配例)、孤身(老人)、活页(文选)、微量(元素)、一站式(服务)
1.4.2从动词改:心爱(的人)
1.4.3从副词改:亲身(体会)
1.4.4从形容词改:后来(人)、集约(两义,均无配例)、快速(通道)、书香(门第)、殊死(的斗争)、一流(作品)、一水儿(红木家具)、直接(关系。该条误,见下)、中端(产品)
二、浅析新增收的若干属性词
在所有词类中,属性词是最年轻的一类。早在20世纪60年代,吕叔湘、熙等学者就注意到这一类词不能做谓语而只能做定语的特殊性,并在教学和论著中予以讨论。熙称它们为“区别词”。{1}吕叔湘《试论属性词》一文中称它们“属性词”,关于这类词的归宿,吕叔湘倾向于作为附类归入形容词,所以也称它们“非谓形容词”。{2}2005年,《现汉》第5版取“属性词”入词条,并把属性词归为形容词的次类。《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则把这一类词称作“区别词”,并为它们另立词类。现在,“属性词”和“区别词”两术语并行,学者各取所需。由于属性词是个新兴的词类,学者们对它们的认识还不统一、不深入,对于属性词的甄别、标示、收录存在不同意见在所难免。本文尝试对第6版新增收之若干属性词做如下现实考察,总结其得失,并借用这些词作为例子来探讨词典属性词收录之若干原则。
2.1 音控
第5版已经收有“声控”一词,“声控”和“音控”等义。作为科技词条,“超声速”、“噪声”、“声速”、“声障”等已取代了旧称“超音速”、“噪音”、“音速”、“音障”。现实语料中多用“声控”,少用“音控”。第6版可不收“音控”,即使收录,也应该算作辅条,标明是“声控”的旧称。
2.2 垃圾、山寨、书香、荣誉、长期、短期
“垃圾”(教材)、“山寨”(手机)是物质名称,第6版增标了属性词义项。这一类属性词原有“黄金”(时段)、“钢铁”(战士)、“野鸡”(大学)“烂尾”(楼)、“老爷”(车)等,它们属性词的名分都是从比喻义或引申义而来。“书香”(门第)第5版原标示为形容词,第6版改标属性词。“书香”首先是名词,似也应照以上属性词处理,标示为名词兼属性词。“荣誉”、“长期”、“短期”是抽象名词,第6版也增标了属性词义项,配例“荣誉校长”、“长期贷款”、“短期计划”。这些词用作定语时,不具备比喻义或引申义,依笔者浅见,可以视为名词作定语,不必兼属性词。“长期”、“短期”的类义词“中期”(贷款)在第6版版中依然标示为名词,也可作为“长期”、“短期”不必兼属性词的外证。
2.3 非农
第6版入收“非农”,配例“非农用地”。“非农用地”的语法层次是“非+农用地”还是“非农用+地”有争议,但不可能是“非农+用地”,所以“非农”不成词。再者,“X用”一族第6版还入收“军用”、“警用”、“家用”等多条,如果“农用”可以有它所谓的否定形式“非农”,由此类推,那么,*“非军”、*“非警”、*“非家”都可以入词,这显然不符合现代汉语的实际。
2.4高跟、平跟、坡跟
较之“平跟”、“坡跟”,“高跟”的名词化程度似乎更高一些,如:
(1)他们特意在鞋底下面加上厚厚的木高跟。③
(2) 两英寸的高跟弥补了他低矮的身材。
究其原因,“高跟”已经脱离鞋底的范畴,自成名物。“平跟”、“坡跟”还是鞋底,只是用以区别鞋底或鞋的类型。至于“高跟”要不要兼属性词可以讨论。笔者以为不必。在意思上与属性词对举或成组的词语并不必然都是属性词,如“单亲”是属性词,而“双亲”是名词,第6版新增收的“单方”、“多方”是属性词,而“双方”是名词。
2.5 短篇、中篇、活页
第6版入收“短篇”、“中篇”,与原有的“长篇”取齐。如果它们的中心语省略,一般就指小说,就成为名词了。“短篇”、“中篇”、“长篇”都标示为属性词兼名词,“活页”从名词改,未保留原来的名词义项。它也应该同“短篇”、“中篇”、“长篇”一样标示为属性词兼名词。它省略了中心语后,就指活页的印刷品,成为名词,如:
(3)将一些好文章印成活页来卖。
(4)“前言”修改好后,先登报,然后印成活页发给读者。
(5)还出版了不少大小画册和活页,开过大规模的画展。
2.6直接
“直接”从第5版形容词改标属性词,配例“关系|领导|阅读外文书籍”,有误。它就是形容词,前面可以加程度副词“很”,可以做谓语、补语等,如:
(6)动物的要求很直接,它想吃了,就冲你汪汪叫。
(7)“你过来吧。”吴刚说得很直接。
这一点可以从《现汉》对“正式”一词词性标示的修正得到印证。第5版把“正式”误标为属性词,第6版改成形容词,配例“会议|他穿得很”。第6版改正了形容词“正式”误标为属性词的错误的同时,又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把另一个形容词“直接”误标为属性词了。
2.7免提
“免提”是动词,如:
(8)至于请客的事,嗨!自然就打电话不拿话筒――免提了。
(9)请问一下,这款手机可以免提吗?(百度网)
在例(8)里,“免提”与它的另一动词义项“不提起”构成双关,做谓语,后面有动态助词“了”。在例(9)里,“免提”也做谓语,前面有助动词“可以”。这些都说明它是动词。从构词看,“免提”是动宾结构,与动词“免检”、“免签”、“免考”、“免修”(英文)、“免征”、“免试”等同构。
2.8微量
“微量”入收属性词有点可疑。它的定性或可参考“极量”一词。根据《现汉》,“极量”有两义:①医学上指一定时间内病人用药的最大剂量。②泛指达到极限的数量。两义均为名词。同样,“微量”可以理解为“极小的量”,可以用作名词,如:
(10)有的毒药只要一滴的微量就可转瞬之间致人于死地。
(11)如氢氰酸、氰化钾、氰化钠等,均有剧毒,微量即可致死。
2.9麻辣
汉语中描摹食品的属性词或许不少,但已收录的不多,第5版原入收的只有“油酥”、“溏心”,第6版增收“麻辣”。依笔者浅见,“麻辣”由两个单音节形容词构成,更像形容词,意思是“口感之又麻又辣的”。它可以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如“有点儿麻辣”、“绝对麻辣”。还可以作谓语,如:
(12)细细品味,果然麻辣可口。
名词化以后还可以作主语和宾语,如:
(13)麻辣是川菜的特色,但他挺喜欢清淡的粤菜。
(14)这也难怪,重庆人素以吃麻辣著称。
“麻辣”不是孤立的,描摹食物味道、口感的词语还有“酸辣”、“香辣”、“香脆”、“香酥”、“香鲜”、“软嫩”、“脆嫩”、“香嫩”等,《现汉》都缺收。至于“香甜”、“鲜嫩”、“香醇”、“甜腻”、“甜美”等,《现汉》都标示为形容词。如果考虑收录“麻辣”这一类词,应该一并甄别、标示,使标准统一。
2.10执行
第6版为动词“执行”增标属性词义项,值得商榷。“执行”的动词释义是“实施;实行”;属性词释义是“实际主持工作的:主席|主编”。两义没有很明显的差别。如果把动词词义替换属性词词义,“实施或实行的主席/主编”也大抵是“实际主持工作的主席/主编”。“执行”的词性标示不妨参照一下“兼任”。第5版把“兼任”标示为动词兼属性词,第6版删除了属性词义项,是对的。“执行”也不应该兼属性词。如果“兼任”、“执行”能兼属性词,那么,可能很多其他的动词都可以。
第6版新增收的动词兼属性词的并不多,还有一例是“群发”。作动词的意思是“把某个短信息或电子邮件同时发给众多的人”;做属性词的意思是“许多人参与发生的:事件”。两个意思不相关涉,“群发”就只能是动词兼属性词。
2.11一级、一流、轻度、中度、重度、中端、窄幅
以上新增的6个属性词都是级差类属性词。所谓级差类属性词是指区分人、事物之等级的属性词。级差类属性词很多,第6版一共收录了以下88个:
“X倍”:低倍、高倍。
“X层”:低层、高层、深层。
“X产”:低产、高产。
“X程”:长程、短程、远程。
“X档”:低档、高档、中档。
“X等”①:初等、中等、高等。
“X等”②:超等、次等、低等、劣等、上等、特等、头等、下等。
“X度”①:轻度、中度、重度。
“X度”②:低度(酒)、高度(酒)、深度(近视)。
“X端”:低端、高端、中端。
“X额”:大额、高额、巨额、小额。
“X幅”:大幅、巨幅、宽幅、小幅、窄幅。{1}
“X号”:出号、大号、头号、小号、中号。
“X级”①:初级、中级、高级。
“X级”②:超级、低级、顶级、特级、一级、重量级。
“X款”:长款(上衣)、短款(裙子)。
“X量”:大量、海量(信息)、少量、微量、小量。
“X龄”:大龄、低龄、高龄、老龄。
“X流”:超一流、二流、一流。
“X期”:长期、短期。
“X速”:低速、高速。
“X碳”:低碳、高碳。
“X糖”:低糖、高糖。
“X途”:长途、短途。
“X线”:长线、短线。
“X型”:大型、轻型、微型、小型、中型、重型。{2}既然级差类属性词区分人、事物的等级,那么在逻辑上说就应该有中间项,如“中型”、“中等”、“中级”、“中度”等。即使第6版没有收录,逻辑中间项也是存在的,如“中程”、“中速”、“中碳”、“中产”等。正因为级差类属性词有逻辑中间项,所以它们应该都是成组的,如“低档”、“中档”、“高档”和“初级”、“中级”、“高级”等。仔细考察上列88个词,可以发现第6版对级差类属性词的收录还不够成龙配套。比如说,收有“长程”、“短程”、“远程”却缺收“近程”、“中程”,收有“低产”、“高产”却缺收“中产”,收有“低层”、“高层”、“深层”却缺收“下层”、“中层”、“上层”属性词义项等等。增收上列6个级差类属性词似乎还远远不够。增收了“一级”,类推还可以收录“二级”、“三级”、“甲级”、“乙级”等等,增收了“一流”,类推还可以收录“三流”、“四流”、“末流”等等。其实,正因为等级可以无穷,级差类属性词也难以搜罗净尽。所以,对级差类属性词的收录只能是择其要者,可以参考这些属性词使用的频数,兼顾系统性原则,使它们的每一族都基本完备齐整。
属性词标示的某些不统一也来自这一部分词。比如,第6版标示“劣等”(货)是属性词而“优等”(生)是形容词,“高层”(领导)是属性词而“上层”(领导)是名词,“上等”(衣料)是属性词而“上品”(绿茶)是名词,“一流”(作品)是属性词而“末流”(演员)是名词。因此,如何甄别和收录级差类属性词以及如何将它们与标示为名词的“上层”、“中层”、“下层”、“上流”、“中流”、“下流”(社会)、“上品”、“中品”、“下品”和标示为形容词的“优等”等词语加以区分,避免混淆,成为《现汉》收录属性词的重要课题。
三、词典属性词收录原则之探讨
总的说来,《现汉》第5版、第6版收录属性词的成就巨大,成功发掘、甄别、标示和收录了最常用的一批属性词,使得属性词成功地成为了一个类别,这已经既成事实。通过使用《现汉》,广大读者也开始逐渐熟悉属性词。《现汉》收录属性词的学术成就和社会功效有目共睹。这些成就来之不易。从以上对第6版新增收的若干属性词的考察看,其收录仍有些许失误,仍有改进的余地。属性词的收录离不开建立严格的收录标准,使收录的属性词齐整配套,减少缺收、错收,能基本反映其实际形态。以下笔者尝试就词典属性词收录的原则谈几点粗浅看法,抛砖引玉,就教于语文界专家学者。
3.1谨慎处理属性词与其他词语的兼类词
先看一个例子,之前,有论者认为“彩色”、“黑白”可以入收属性词,用例如“彩色电视”、“黑白照片”。③第6版未予采纳,仍标示为名词,窃以为不错。“彩色”、“黑白”用作定语时其名词的意义并无根本的改变,可以视为依然是名词。同理,上列“荣誉”、“长期”、“短期”、“执行”等作定语时都可以依然视为名词或动词,不必增加标示属性词义项。
第6版新增属性词中兼形容词的一例也没有。从第5版形容词改标属性词的有“后来”(~人)、“集约”、“快速”、“书香”、“殊死”、“一流”、“一水儿”、“直接”、“中端”。其中“直接”有疑问(见上)。第5版标示“伏地”(本地出产或土法制造的:小米儿|面)为形容词,明显有误,它是属性词,第6版应予改正但没有改正。这些改标和误标说明属性词和形容词血缘上最为接近,较容易混淆。所以,对于某些疑难的词语应该归入属性词还是形容词,还须仔细分辨,慎重定性,以免出错。
属性词与副词的兼类问题较复杂,学者对属性词能不能作状语存在不同的意见。一部分认为属性词只能作定语,只要是能作状语的都算属性词和副词的兼类词,{1}而据《现汉》,少数属性词能作状语,所以,新增属性词“原装”、“轻度”、“中度”、“重度”、“亲身”、“快速”、“殊死”、“孤身”都能作状语,都不兼副词。之所以它们不兼副词,是它们作定语同作状语语义没有显著的变化,如“快速通道”和“快速通关”,“轻度的感染”和“轻度感染”。再以“亲身”为例,第6版把它从副词改标为属性词是因为它能作定语(的经历),意思是“自己直接”。那么,当它作状语时(经历)时还是“自己直接”的意思,所以,它是属性词而不兼副词。当然,如果一个属性词作定语和作状语时意义不一样当别论,如新增的“巨幅”、“宽幅”、“窄幅”,作定语时如“巨幅国画”是指尺幅,作状语时如“巨幅波动”是指幅度,两者不相关涉,所以,它们是属性词兼副词。
总之,当其他词语充当定语而依然可以用原来的语义来解释时,该词语无须增设属性词义项。与之相应,属性词充当定语和状语语义相同时,无须兼副词。
3.2 属性词的甄别和收录应该通过语料的验证
学界认为属性词不能直接作主语、谓语、宾语,不能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没有重叠的生动形式等等。要判断一个词语是不是符合以上属性词的标准,应该通过大量语料来验证。这似乎也应该成为一个原则。从第6版增收某些属性词的实践看,这一点似乎还应该加强。如“高跟”、“微量”、“麻辣”、“免提”,不难找到它们用作名词、形容词和动词,充当主语、宾语和谓语的例子。误标为属性词的形容词“直接”接受程度副词修饰,用作谓语、状语和补语的例子就更多了。利用北大语料库搜索一下“很直接”、“最直接”,就可以找到500多个用例,用作谓语和补语的例子,如“方式很直接”、“途径最直接”和“说得很直接”、“来得直接”等数以百计。如果词典编撰者和修订者充分利用语料,庶几就可以减少或避免误收或误标属性词。用语料验证可以使入收的每一个属性词都严格符合属性词的各项语法特征,使属性词作为一个名正言顺的类别而坚实地存在。
3.3属性词收录要依据系统性原则
关键词 复合词结构义 “动+名”偏正式复合词 辞书释义
汉语复合词的意义,既与其所含语素的意义有关,也与其特定的语法、语义组合有关;复合词词义,不仅显现其所含的语素义,还显示出特定的结构义。所谓复合词的结构义,是指其特定的组合结构(包括语法结构与语义结构)所产生的意义。复合词结构义的研究与揭示,对于人们正确地理解复合词的词义,语文辞书准确、科学地说解复合词的词义,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汉语“动+名”偏正式复合词(这里特指双音复合词,下同)为例,说明复合词结构义的研究与语文辞书释义的关系。
汉语的词类与句法成分虽然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但大体也有其常规用法,如名词做主语、宾语,动词做谓语,形容词做定语、状语等,这就出现了词的常规用法与非常规用法。汉语“复合词的结构和句法结构是平行的”(熙 1982),汉语动词在句法中的基本功能是做谓语,其作为语素构成双音复合词时,“动+名”的自然组合通常构成动宾关系,这属于常规用法(一般不需要附加其他任何成分就可以表达相关的语义);而在“动+名”偏正式双音复合词中,动词性语素充当了名词性语素的定语,这是一种非常规组合。这种特定的非常规组合蕴含着复杂的结构义。本文揭示了“动+名”偏正式复合词隐含结构义的八种类型,指出“动+名”偏正式复合词实质上是一种紧缩形式,并着重说明了复合词结构义研究在语文辞书释义中的实践价值。
一、“动+名”偏正式复合词结构义的类型
“动+名”偏正式复合词的语法结构是单一的――“定+中”关系;而在特定语法结构中,由于构词语素的语义复杂多样,形成复合词内部复杂的语义结构。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第6版中的2145个“动+名”偏正式复合词为研究对象,首次对其语法、语义结构进行全面描写,结合辞书释义的实际情况从语法、语义的综合视角全面揭示其蕴含的结构义类型,归纳出五大类八种“动+名”偏正式复合词的结构义,即:
(1)功能+名(用来……的)
(2)方式+名:
产生方式+名(……成的)
工作方式+名(以……为业的)
获取方式+名(……到的)
(3)结果+名(引起……的)
(4)关涉+名(有关……的)
(5)状态+名:
被动状态+名(被……的)
主动状态+名(主动结构义隐含)
下面分别举例加以说明。
(一)功能+名(用来……的)
赌资 名用来赌博的钱。
释文 名用来解释文字、词语的文字。
烤箱 名用来烘烤食物等的箱形装置。
结构义“用来……的”有许多同义表达形式,例如“用于/用作/用以……的”“……(所)用的”“(可/专)供……(用)的”“起……作用的”“能/能够/可以/会……的”“适于/善于/便于……的”“为/为了……的”等。
(二)产生方式+名(……成的)
雕花 ②名雕刻成的图案、花纹。
译文 名翻译成的文字。
制品 名制造成的物品。
结构义“……成的”有许多同义表达形式,例如“(因/由于)……(而)造成/形成/变成/制成的”“……(而/所)发生/产生的”“(由于)……(而)具有/有的”“……(所)得出/取得/得到的”“……出来的”“……下来的”等。
(三)工作方式+名(以……为业的)
猎人 名以打猎为业的人。
屠户 名旧时指以宰杀牲畜为业的人或人家。
渔家 名以捕鱼为业的人家。
歌女 名在舞厅、酒吧、夜总会等场所以歌唱为业的女子。
结构义“以……为业的”存在其他同义表达形式,例如“以……为职业/生的”“从事/掌管/主宰……(工作)的”“担任/受雇……(工作)的”等。
(四)获取方式+名(……到的)
谍报 名刺探到的关于敌方军事、政治、经济等的情报。
拾物 名拾到的别人遗失的东西。
视野 名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眼界。
结构义“……到的”还有一种同义表达形式,即“……来/过来的”。
(五)结果+名(引起……的)
争端 名引起争执的事由。
结构义“引起……的”存在其他同义表达形式,例如“导致(造成、发生、出现)……的”等。
(六)关涉+名(有关……的)
婚事 名有关结婚的事。
防务 名有关国家安全防御方面的事务。
罚则 名有关处罚的规定或条文。
考纪 名有关考试的纪律。
结构义“有关……的”还存在其他同义表达形式,例如“跟……有关的”“关于/关系到……的”“以……为内容的”“对……的”等。
(七)被动状态+名(被……的)
阉人 名指被的人,也用作宦官的代称。
弃儿 名被父母遗弃的小孩儿。
结构义“被……的”存在其他同义表达形式,例如“受/受到……的”“挨……的”“由/经……的”等。这四种表达形式的感彩有所不同,以“挨……的”的消极色彩最强,“被……的”次之,“由/经……的”较为中性,而“受/受到……的”则偏向积极方面。
(八)主动状态+名(主动结构义隐含)
活物 (~儿)名活着的生物(多指动物,有时也指人)。
掠影 名一掠而过的影像,指某些场面的大致情况(多用于标题)。
凝脂 〈书〉名凝固了的油脂,多用来比喻洁白细润的皮肤或玉石。
睡眼 名要睡或刚睡醒时的呈蒙神态的眼睛。
在“活物”“掠影”“凝脂”“睡眼”四个词的辞书释义中,我们只能提取出“……的”,同时也不能在它们的释义中补入表达某种相同意义的成分。不过我们发现,释义中动素义的前后跟着动态助词“着”“了”“过”和时间副词“(将)要”,分别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着”)、 动作行为已经完成(“了”“过”)和动作行为即将实施(“要”)三种时态,而类似的情况在第七类结构义“被……的”中也出现过。仔细对比之后,不难发现这两类复合词其实是相对的。具体来说,结构义为“被……的”的复合词其名素与动素之间是被动关系,“被”是被动标记;而第八类复合词其名素与动素之间则是主动关系,语义结构不言自明,无需给出标记,也就是说其结构义中有一部分是隐性的,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主动结构义隐含”。
此类复合词中的大部分在其辞书释义中没有出现“着”“了”“过”“(将)要”等表明时态的词,但对释义并未造成影响。如:
观众 名看表演、比赛或看电影、电视的人。
旅客 名旅行的人。
开水 名煮沸的水。
浮云 名飘浮的云彩。
如前所述,汉语中“动+名”的自然组合是动宾关系,一般不需要附加任何成分就可以表达相关的语义;而“动+名”偏正式复合词不是两个语素的自然组合,其中隐含着紧缩的附加成分,在理解复合词的词义时需还原其中的隐含成分。我们运用转换与变换的方法(即将这种偏正式复合词转换成偏正词组或变换成语义相当的主谓结构),各种附加成分就会显现出来。通过对此类复合词逐一进行分析后,发现“动+名”偏正式复合词实质上是一种紧缩形式,其中隐含着动素所连带的次要动词、助词以及与动素一起构成某种结构的表达框架。由于上述隐含成分均与动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可将其统称为动素的连带成分。语文辞书在对这类复合词进行释义时,就需要在确定其所属类型的基础上,还原或补充其隐含的附加成分,方能对复合词进行准确、得体的释义。
二、复合词结构义的揭示、研究与语文辞书释义
对于这种“动+名”偏正式复合词,在语文辞书中可以有三种释义方式,即定义式释义、同义词释义和描写说明式释义。在定义式释义方式中,根据结构义是否完整地出现在辞书释义中,又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完整结构义定义式(“结构义+动素义+名素义”),即在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中所产生的意义均出现在辞书释义中。
(2)语义结构义隐含定义式(“动素义+的+名素义”),即在辞书释义里只出现语法结构中修饰关系的标记“的”,而在语义结构中所产生的意义则隐含在释义当中。
(3)结构义全省定义式(“动素义+名素义”),即在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中所产生的意义均未出现在辞书释义中。
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辞书使用者来说,辞书往往可以采取隐含结构义的方式进行释义。但无论哪种释义方式,对“动+名”偏正式复合词结构义的揭示、还原,都有利于检验语文辞书释义是否得当、准确。
《现汉》第6版对第5版进行了系统的修订,其中对结构义的修订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学术界对结构义的关注度正在日益提高。例如“包袱①”一词:
包袱①
语义结构:功能+名
结构义:……用的
《现汉》第5版释义:名①包衣服等东西的布。
《现汉》第6版释义:名①包衣服等用的布。
《现汉》“包袱①”第5版的辞书释义方式是语义结构义隐含定义式(“包+的+袱”),隐含了在语义结构中产生的意义“……用”;而第6版的释义方式则是完整结构义定义式(“包+用+的+袱”),在第5版的基础上增加了“……用”,这一细微修订恰恰说明了结构义正在逐渐得到辞书编纂者的认可。
《现汉》第6版及其他辞书对本文所收录的2145个“动+名”偏正式双音复合词所做出的释义绝大多数都是准确得当的,但也有个别释义因对结构义处理不当而影响到了释义的准确性。结构义处理不当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隐含了不该隐含的结构义,二是使用了不恰当的结构义。
(一)结构义隐含不当
在语义明晰的前提下,辞书释义时可以为了追求简洁而隐含结构义,但确实也有个别释义因隐含了结构义而影响到了释义的准确性。结构义隐含不当所造成的后果主要有错误释义、产生歧义和影响释义的精确三种。
1.结构义隐含不当导致错误释义
坐垫
语义结构:功能+名
结构义:供……的
《现汉》释义:(~儿)名放在椅子、凳子上的垫子。
在《现汉》的释义中,“放在椅子、凳子上”是指“坐垫”所处的位置,“坐垫”在其语义结构中所产生的意义“供……”被隐含了。我们可以参看《当代汉语词典》给出的“坐垫”一词的释义:
坐垫 [名]垫子。指放在凳子上的柔软的供人坐的东西。
《当代汉语词典》在释义时保留了结构义“供……”,并且直接使用动素“坐”,因此其释义较为完整明确,而《现汉》在释义时隐含了“供……”,且没有使用动素“坐”,不但没有揭示出“坐垫”的功能,而且扩大了被释词的指称范围,容易使人产生误解,比如“靠垫”也是放在椅子上的垫子,但实际上“靠垫”并不是“坐垫”。因此,“坐垫”一词的释义可以修改成如下形式:
坐垫 (~儿)名放在椅子或凳子上供人坐的垫子。
再如:
织女 名①旧时指织布、织绸的女子。《现汉》
在《现汉》的释义中,“织女①”在语义结构中所产生的意义被隐含了。我们可以参看《当代汉语词典》《辞源》和《汉语大词典》对“织女”一词的释义:
织女
①[名]旧指从事纺织的妇女。《当代汉语词典》
从事纺织的妇女。《辞源》
2.织女工。《汉语大词典》
上述三部辞书释义中的“从事”和“女工”明确指明了“织女”是“以织布、织绸为业的女子”,也就是说,“织女”一词的语义结构是“工作方式+名”,而不是“主动状态+名”。参照《现汉》对“歌女”“”的释义“以歌唱为业的女子”“以伴人跳舞为职业的女子”,“织女①”的释义可以修改成如下形式:
织女 名①旧时指以织布、织绸为业的女子。
2.结构义隐含不当导致产生歧义
摹本 名临摹或翻刻的书画本。《现汉》
在《现汉》的释义中,“摹本”一词在其语义结构中所产生的意义被隐含了。使用完整结构义定义式重新为其释义时,我们发现“供……”和“……出来”这两种形式在不同语义结构中所产生的意义似乎都可以,那么究竟哪个才是“摹本”的词义呢?我们可以参看《应用汉语词典》《当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和《现代汉语学习词典》对“摹本”一词的释义:
摹本
[名]依照原样摹制的书画本。《应用汉语词典》
[名]照着原本临摹或翻刻的书画。《当代汉语词典》
名按原本临摹或翻刻的书画。《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名]依照原样临摹或翻刻的书画本。《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在上述四部辞书的释义中虽然都没有出现该词在语义结构中所产生的意义,但却分别出现了“依照原样”“照着原本”“按原本”“依照原样”等词语,这些词语明确指出“摹本”不是“原本”,而是依照原本临摹出来的“新本”,也就是说,“摹本”的语义结构是“产生方式+名”,因此“摹本”应当指的是“临摹出来的书画本”,而不是“供临摹的书画本”。我们还可以参看《现汉》“模本”和“译本”的释义:
模本 名供临摹用的底本。
译本 名翻译成另一种文字的本子。
与“摹本”一词相同,“模本”和“译本”也存在“原本”与“新本”的问题。不过《现汉》给“模本”和“译本”释义时分别保留了其在语义结构中所产生的意义“供……用”和“……成”,从而避免了歧义的产生。因此,“摹本”的释义可以修改成如下形式:
摹本 名临摹或翻刻成的书画本。
再如:
译作 名翻译的作品。《现汉》
在《现汉》的释义中,“译作”一词在其语义结构中所产生的意义也被隐含了。使用完整结构义定义式重新为其释义时,我们发现解释成“被……”和“……成”这两种在不同语义结构中所产生的意义似乎都可以,究竟哪个才是“译作”的词义呢?我们可以参看《当代汉语词典》“译作”一词的释义:
译作 [名] 翻译而成的作品。
在《当代汉语词典》的释义中出现了“……成”,可见“译作”的语义结构是“产生方式+名”,因此“译作”应当指的是“翻译而成的作品”,而不是“被翻译的作品”。我们还可以参看《现汉》对“译文”“译音②”“译本”和“译名”的释义:
译文 名翻译成的文字。
译音 ②名按译音法译成的音。
译本 名翻译成另一种文字的本子。
译名 名翻译出来的名称。
与“译作”一词相同,“译文”“译音②”“译本”和“译名”也存在同样的情况,不过《现汉》给“译文”“译音②”“译本”和“译名”释义时均保留了其在语义结构中所产生的意义“……成”或“……出来”,从而避免了歧义的产生。因此,“译作”的释义可以修改成如下形式:
译作 名翻译成的作品。
在“产生方式+名”类被释词中,类似于“摹本”“译作”的情况较为常见,比如“抄本”在《现汉》中的释义就是“抄写的本子”。可见,某些“产生方式+名”类被释词的释义语有时会因隐含了语义结构所产生的意义而被误解成“功能+名”或“被动状态+名”等,从而导致歧义的产生,因此我们建议在此类复合词的释义语中适当保留语义结构所产生的意义,即使可以隐含也须谨慎处理。
3.结构义隐含不当影响释义的精确
选区
语义结构:功能+名
结构义:为了……的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释义:名 选举时按一定原则划分的区域。
《当代汉语词典》释义:[名]选举时按人口划分的特定区域。
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和《当代汉语词典》的释义中,“选区”一词在其语义结构中所产生的意义“为了……”都被隐含了。我们认为,虽然释义中的“时”字有激活场景的作用,但用在这里却不是很恰当,因为“选区”是在“选举”之前划分出来的,而不是“选举”之时现场划分的。我们可以参看《现汉》《50000词现代汉语词典》《新华汉语词典》《应用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学习词典》对“选区”一词的释义:
选区
名为了进行选举而划分的区域。《现汉》
〈名〉为了进行选举而划分的区域。《50000词现代汉语词典》
为进行选举而划分的区域。《新华汉语词典》
[名]为便于进行选举,按人口划分的区域。《应用汉语词典》
[名]为便于进行选举,按人口划分的区域。《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上述五部辞书释义时都保留了“选区”在其语义结构中所产生的意义“为(了)……”,直接点明了“选区”的语义结构是“功能+名”,所以其释义更为准确妥当。据此,“选区”一词的释义可以修改成如下形式:
选区 名为了进行选举而划分的区域。
再如:
浴室
语义结构:功能+名
结构义:供……的
《现汉》释义:名①有洗澡设备的房间。
在《现汉》的释义中,“浴室①”在其语义结构中所产生的意义“供……”被隐含了。我们可以参看《当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浴室①”的释义:
浴室
①[名]供人洗澡的房间。 《当代汉语词典》
①名供洗澡的房间。《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当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释义时都保留了“供……”,与《现汉》相比,这两部辞书的释义既直截了当,又简明扼要。据此,“浴室①”的释义可以修改成如下形式:
浴室 名①供人洗澡的房间。
(二)结构义使用不当
教材
名有关讲授内容的材料,如书籍、讲义、图片、讲授提纲等。《现汉》
在《现汉》的释义中,“有关……的”是结构义,其中“有关……的”是在“关涉+名”这种语义结构中所产生的意义。我们可以参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教材”一词的释义:
教材 名供教学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参考资料、录像、图片等。
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释义中,“供……用的”是结构义,其中“供……用”是在“功能+名”这种语义结构中所产生的意义。我们认为,如果将“教材”归入较为宽泛的“关涉+名”,那么其蕴含的功能意义就会大大减少,所以“教材”应归入“功能+名”。因此,“教材”一词的释义可参照《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修改成如下形式:
教材 名供教学用的材料,如书籍、讲义、图片、讲授提纲等。
参考文献
1.当代汉语词典编委会.当代汉语词典(修订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
2.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3.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1993.
4.汉语大字典编纂处.50000词现代汉语词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12.
5.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10.
6.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7.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应用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8.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学习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9.新华汉语词典编委会.新华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7.
10.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第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012.
11.熙.语法讲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 步步高A3有的词典为: 朗文双解,新英汉,现代汉语词典,四级词典,六级词典,英语百科,汉英词典,古汉语词典,成语词典;
2、 键盘为软橡胶键盘;
3、A3的词典是支持模糊查询的,按下一个键,就能出现一排的词汇。
(来源:文章屋网 )
一、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读本注“习辞者”为:“善于言辞(很会说话)的人。习,熟练。辞,言辞。”笔者以为“习”训为“熟练”失当。
笔者查阅了十多种古汉语辞书,都没有找到“习”有“熟练”的义项。《说文解字》注“习”为:“,数飞也。从羽白声。”显而易见,这里的“羽”是形旁,本义与鸟飞有关,故“习”的本义应为“(鸟)反复地练习飞翔”(见《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12月第一版,下同),如戴圣《礼记・月令》:“季夏之月,鹰乃学习。”后来又引申为“熟悉”、“通晓”等义,如《战国策・齐策》:“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司马迁《史记・孝文本纪》:“汉大臣皆故高帝时大将,习兵多谋诈。”本文的“习”也应当解释为“通晓”。
“辞”在本文固然可以释为“言辞”,但笔者认为不够妥帖。“辞”如训为“言辞”时,则与“言词”的“词”同义。《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释“言辞”为:“说话所用的词语。”晏子作为一个外交家,仅仅“熟悉言辞”还不足以显示其非凡的外交家才能。所以这里的“辞”应该释为“辞令”(酬应、答对的言辞)为妥。所谓“习辞者”就是“通晓辞令的人”或“擅长辞令的人”。故全句可以译为:“晏婴是齐国通晓辞令的人。”
二、王曰:何为者也
读本注“何为者”为:“做什么的人。”笔者以为此注欠妥。楚王问“干什么的”,而左右侍从却回答“齐国人”,这明显是犯了答非所问的毛病。“何为”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解释为“干什么”,但在此处如此解释显然极为不妥。
《说文解字》释“何”为:“何,儋,一曰谁也,从人,可声”,“‘谁’是‘何’假借为疑问代词的用法”(见《文言文学习辞典》,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下同)。《古代汉语词典》、《文言文学习辞典》在“何”字条后就收有“谁”这一义项,如《孟子・万章下》:“何事非君,何使非民”;《左传・昭公十一年》:“景王问于苌弘曰:‘今兹诸侯何实吉?何实凶?’”;贾谊《论积贮疏》:“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文中的“何”也应当解释为“谁”,这样才使上下文文脉通畅,不至于捍格不通。
“为”读wèi时,释为“表示判断,相当于古代汉语中的‘是’”(见《古代汉语词典》),如《老子・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己。”孙彦林等人的《晏子春秋译注》(齐鲁出版社,1991年出版)就把此处的“何为者”译为“绑的是什么人”,笔者以为很恰当。故全句应当翻译为:“楚王问:‘绑的是什么人?’”
三、齐人固善盗乎
读本将“善”注释为“善于,擅长”,笔者以为欠妥。
笔者查阅了《古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词词典》(崇文书局,2006年第一版,下同)等辞书,在“善”字条后不但收了“擅长”的义项,而且收有“喜爱”、“喜好”的义项。
据《现代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擅长”“在某方面有专长”,显然这应该是技巧问题;“喜爱”、“喜欢”是“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应该是心理、品质问题。联系课文具体分析,楚王强调的应该是后者,而非前者。故这里的“善”应释为“喜好”、“喜欢”、“喜爱”为好,这样才使楚王的话更具有侮辱性。故全句应该翻译为:“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窃吗?”
四、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
读本释“今”为“现在”,显然不通。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晏子所指的应是眼前的这个百姓,而不是泛指“现在”整个齐国的百姓。
笔者查阅了《古代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第1版)、《古代汉语常用词词典》、《古代汉语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等辞书,发现在“今”的字条后皆收有指示代词“这”、“此”的义项,如《礼记・三年间》:“有知之属,莫不知受其类,今是大鸟兽,则失丧其群匹,越月逾时焉,则必反巡”;《国语・周语》:“王曰:‘今是何神也?’”。本文中的“今”也应当解释为“这”、“此”,这才符合晏子说此话的意图。故全句应该翻译为:“这个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
五、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句中的“所与”读本没有单独注释,很容易造成误译。
[关键词] 3G 演进
一、背景
近几年来,信息通信领域最时髦的术语无非就是3G,3G是?The Third Generation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的简称;在我国,通常被称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根据国际电联的标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第一代和第二代手机技术之上演变而来的技术。所谓第一代技术,指的是模拟信号手机;第二代手机则指的是指数字信号手机,常见的是GSM和cdmaOne。前两代手机所提供的数据业务速率较低;而3G移动通信系统在GSM向第三代移动通信(3G)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引入新设备,开发新业务,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原有GSM网络的设备,并最终演进成为3G移动通信系统”(孙毅,段晓明, 2003)。3G代表着一个发展的时代,代表着移动技术的由于其成熟性和依托于现有庞大的蜂窝移动网络和产业群体, 将仍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胡如明:2005,48)
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3G能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形式,提供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信息服务。这些技术都离不开前两代技术,由前两代技术演变而来,所以,才有3G Evolution这个业界流行词;在中国,业界通常把该词翻译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演进”,为了和世界更加接轨,很多情况下直接把该词翻译为“3G 演进”。该译法是否得当?是否符合术语规范?我们将对该词的词典释义和其汉译进行探讨,来讨论该翻译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二、Evolution释义
那么,3G Evolution为什么被翻译成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演进(或者称之为3G演进)呢?首先,evolution的词义分析乃是重点。该词源于拉丁语evolvere;原意是滚开或向前滚。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for Learners of English对该词的定义为:A gradual process in which something changes into a different and usually more complex or better form. 它和development是同义词。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则将之定义为:a process of continuous change from a lower, simpler, or worse to a higher, more complex, or better state. 这两个权威的美国词典所给出的定义都充分体现出“事物演变成另一种更复杂、更好的状态;事物的逐渐转变过程”这一涵义;因此,可以用的中文翻译有:演变、演化、展开、发展和演进等;但是,为什么中译文不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演变、演化、发展,而是演进呢?从汉语释义着手对该词的理解可能会更为透彻。
三、演化?进化?还是演进?
分析“演”的来源或许会对本文的讨论有所帮助。高景成所著《常用字源词典》和著名汉字学家王力主编的《王力古汉语词典》中,对“演”一词的词源都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演”一词最早是作为水篆以来的形声字出现的,意思是“水长流”;最早见于文字是在《晋木花海赋》中,原句为:“东演析木,西落青徐”。后又引申为“推广、发展、延及”等义。该词可以和很多词结合成新词,例如“演进”、“演绎”、“演化”等。至于“不断变化”之义,约到了唐代才出现。“演”一词由“水流”而联想到“不断推进”、“不断变化和发展”,具有强烈的动感和不停息的意味。
尽管“演进”表示“发展变化”,但是,表示发展变化的词很多,为什么通信行业选择了“演进”呢?对“演进”一词,权威的汉语词典又是如何定义的呢?既然演进又是演化和进化两个词结合而来,我们就必须对这两个词进行分析。《当代汉语词典》中对演进做了极其简明的解释,即:随时间而演变、进化。同词典对演化的定义为:推演、发展和变化。而进化则主要含有两层意思,一层是生物为适应环境,逐渐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趋于高等。第二层意思是事物向复杂、高级的方向逐渐发生变化;例如:社会向科学、文明进化。演变的意思是:事物在时间推移的过程中产生变化,或者事物随着时间而逐渐改变的现象。根据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汉语词典》对几个同义词的释义,演变是演化、发展变化(指历时较长的)的意思,进化则指的是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渐变化。而演进则包含了演变和进化两种意思,是变化、进化之义,可谓佳选。
用词不在多,只在妙,“3G演进”既体现了3G由前几代技术发展变化而来,又代表着移动技术的日益走向成熟,可谓词得其神,实为佳译。
参考文献:
[1]陈如明:3G新发展及3G演进策略思考.专家视界.省略,2005/1
[2]胡海波:3G长期演进技术――E3G.世界电信,2006:4,38~42
[3]新华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王 力:王力古汉语字典.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0
[5]龚学胜编:当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关键词:汉语基本数词;维吾尔语基本数词;英语基本数词;义项;对比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7-071-02
数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出现而产生及发展的。随着人类文明推进到了今天,人类的语言有了及其丰富的演变和发展。数词是全世界语言中最通用、最常见的词汇之一,在汉语、维吾尔语、英语中,数词都是重要的词类。
在对汉、维、英基本数词的义项对比之前,选择三本合适的词典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义项的如何确定与分合必定会影响到一本词典的编纂。
本文先就义项的构成及词典的选择做了简要阐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分别抽取所选用词典中“一”、“bir”和“one”的全部义项, 并进行列举,通过、汉英和英维的对比、分析,得出义项的对应模式及其他结论。
一、义项的构成与词典的选择
(一)义项的构成
数词与其他任何词类一样,在词义上,都具有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理性意义是词义的基本的和核心的部分,非理性意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也可以称为词义的“附加色彩”。
由胡明扬先生主编的《语言学概论》中提到,“义项,是词典释义中的最小单位,它既包括词的理性意义,也包括附着在理性意义上的附加色彩,但附加色彩不能独立运用,因而不能单独构成义项,而只能和理性意义一起构成义项”。也就是说义项不包括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所显现的个别的、具体的、临时的意义。
(二)词典的选择
符淮青曾经说,“确定义项是词典编纂中遇到的最复杂的问题之一”。正因为如此,不同的词典在编纂过程中所使用的义项的性质以及分合的标准是有所差异的,故而产生了有的词典义项繁杂,有的词典义项简少的情况。
词典所确定的词义、语素义义项,至少应该能对收录的词语的意义做出正确的解释,“义项的确定、划分、表述,只是一种概括的近似的描写,不可能穷尽其一切个别情况”,这里的“一切个别情况”即那些“个别的、具体的、临时的意义”,由此看来,在义项确定的这点上,符先生与胡先生的观点是一致的。
符淮青认为,《现代汉语词典》在义项的分合和确定方面,是做得较好的。由此,我在进行汉、维、英基本数词义项对比过程中,汉语基本数词的义项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依准,而同时以《现代汉语词典》为参照,选择了与其规模相等的《大英汉词典》和《维吾尔语详解词典》来确定了英语基本数词和维吾尔语基本数词的义项。
二、有关汉、维、英基本数词义项对比的说明
汉、维、英民族都采用十进制的计数系统,在这个系统里基本数词所表示的数量都是相同的,因此,基本数词的基本义位都有对应关系。但因为社会条件、生活习惯、文化习俗、自然环境、心理状况等的不同,使它们的派生意义有所不同。
在下文中,将以表格的形式体现汉、维、英三种语言基本数词“一” (bir、one)的义项对应模式,其对应模式有三种:完全对应模式、部分对应模式、空缺模式。
其中,汉语基本数词的义项以“H”为开头字母,维吾尔语基本数词的义项以“W”为开头字母,英语基本数词的义项以“Y”为开头字母。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对比过程中的叙述方便,我将各个义项进行编号,此编号顺序与我所参照的词典上的义项顺序一致,没有个人色彩的顺序改动。
三、汉、维、英基本数词“一” (bir、one)的义项对比
(一) “一”、“bir”和“one”的基本义项“一”
H1 数目,最小的正整数。H2 同一。
H3 另一。
H4 全;满。
H5 专一。
H6 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H7 用在动词或者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
H8 一旦;一经。
H9 [书]助词,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
H10 民族音乐的记音符号。“bir”
W1 (san) kit∫ik pytyn san vsanni ipadilign 《1》 rqimi。
最小的整数以及这个数所表示的数字“1”。
W2 (sypt)ox∫a∫,prqi joq,pqsiz,ortaq。
相同的,没有差别,共同的。“one”
Y1 single and integaral in number一个的
Y2 (with a noun implied)a single person or thing of the kind expressed or implied (暗示一个名词)其中之一的
Y3 particular but undefined, esp. as contrasted with another 不特定一个的
Y4 only such 唯一的
Y5 forming a unity 一体的
Y6 identical; the same 相似的;相同的
Y7 lowest cardinal number 数目一
Y8 unity; a unit 一体;单元
Y9 single thing, person, or example 一件事,一个人,一个例子
Y10 colloq. drink [口]饮料
Y11 story or joke 故事,笑话
Y12 person of a specified kind 特定某类人
Y13 any person, as representing people in general 任何一个人
Y14 I, me 我(主格,宾格)3.2 汉英基本数词“一” (one)的义项对比
从以上两个表格可以看出,汉英两种语言中,除了H1、Y7两个表示数词基本意义的义项完全对应外,还有两组部分对应的义项:H4和Y5、H5和Y4。
汉语义项H4“全、满”与英语义项Y5“一体的”都有“整体、全部”的意思;汉语义项H5“专一”和英语义项Y4“惟一的”都有“独有”的意思。所以,我将它们归结为部分对应模式。3.3 基本数词“一” (bir)的义项对比
从以上两个表格可以看出,两种语言中,除了基本意义相同外,义项H2、W2也完全对应。其他义项都表现为空缺。
汉语义项H2“同一”与维语义项W2“相同、共同、没有差别”表示的都是“相同”的意思。3.4 维英基本数词“bir” (one)的义项对比
从以上两个表格中可以看出,维英两种语言中除了具有相同的基本意义外,还有一组部分对应的义项,W2和Y6。
维语义项W2“相同、共同、没有差别”和英语义项Y6“相似的”,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共同点。
四、 对“一”、“bir”和“one”义项对比的小结
通过以上对汉、维、英三种语言中表示数量“1”的基本数词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除了数词所具有的基本意义相同外,我们还总结出以下几组特别的义项:
完全对应的义项:H2“同一” 和W2“相同、共同、没有差别”
部分对应的义项:H4“全、满” 和Y5“一体的”
H5“专一” 和Y4“惟一的”
W2“相同、共同、没有差别” 和Y6“相似的”
此外,我们还发现,维语中“1”的义项空缺较多,而汉语和英语中“1”的义项基本持平。
义项对应体现了英三个民族在词语联想意义上存在着相同之处,而空缺则表现了不同民族在词语联想意义上的差异。
《史记・律书》中认为:“数始于一”。“一”是表示数目的词,在十个基本数词里,“一”字的字音和字形看似简单,但义项数量却最为多。同样,在英语和维语中也存在这种现象。
正因为义项数量的众多,三种语言中由“一”、“bir”和“one”构成的词也是很多的,如《现代汉语词典》收入“一”开头的词就有260多个。虽然词条众多,文化涵义繁杂,但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最基本的义项上。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李华驹主编.大英汉词典[Z].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辞书室.维吾尔语详解词典[Z].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物象词语;释义修订;特点
中图分类号:H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2)03-0057-05
《现代汉语词典》(2005,第5版)问世已有几个年头,人们对其评论从未间断,而作为词典的灵魂——释义,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这里,我们试以物象词语①为视角,对《现代汉语词典》(2005,第5版)的释义修订中成功的努力及特点做个评述,以冀再版时能加以继承发扬,切忌为改而改。[1]
所谓物象词语,是指命名时抓住不同事物形状上的“相似点”,并借用甲事物的名称来指称乙事物而生成的词语,如:臼齿、车床、佛手、鸡皮疙瘩等。从造词方法来看,它们是运用比喻(隐喻)手法造词的产物,实质即“类物象形”;从词类上看,它们是指称事物的名词性词语。
从整体上来看,物象词语有四个特点:(1)具象性,即以具象喻具象,呈现事物具体的形状特征;(2)常用性,即多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使用频率较高;(3)能产性,即某些物象语素能够构成一个同素词族,涉及诸多语义类别②;(4)认知性,即有助于人们对词语的理解和使用。[2]
物象词语是汉语词汇系统中极富形象色彩的重要成员之一,它为我们考察“第5版”的释义修订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切入口。经过历次修订,物象词语的释义发生不小的变化,词典质量也因此不断提高。但目前学界少有人以物象词语为例,对《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释义修订的特点作专门讨论。通过人工翻检,我们共筛选出《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物象词语1068条。鉴于此,我们试将“第5版”与“第4版”(2002)作比较,以说明“第5版”释义修订的系列特点,即准确性、系统性、认知性和人文性。
一、准确性:释义时代性与科学性的体现
释义术语、释义标注及释义(语言)表述的变化,是辞书编纂时代性与科学性的要求,并最终体现为释义的准确性。
(一)释义术语的变化。术语是释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物象词语释义术语的变化主要有三种情形:
1.术语的增补。如:
【土豆】(~儿)马铃薯。(第4版)
【土豆】(~儿)名马铃薯的通称。(第5版)
“第5版”的“土豆”条增加了术语“(的)通称”,并由口语词转化为通称词。
又如,【黄鼠狼】:黄鼬黄鼬的通称。术语也发生了变化。
2.术语的替换。如:
【火龙】①形容连成一串的灯火或连成一线的火焰……(第4版)
【火龙】名①比喻连成一串的灯火或连成一线的火焰……(第5版)
“第5版”的“火龙”条中,义项①的术语由“形容”改为“比喻”。“形容”一般用于形容词性词语的释义,而“比喻”一般用于由比喻词汇化形成词语的比喻义。
又如,【眼波】:形容指(流动如水波的目光),也是这种情况。
3.术语的删除。如:
【扫帚星】彗星的通称。……(第4版)
【扫帚星】名彗星。……(第5版)
“第5版”的“扫帚星”条中删除了术语“(的)通称”,由于时代的发展及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扫帚星”一词的使用频率及语体色彩发生变化:由通称词变身口语词。
又如,【天河】:银河的通称银河。也是这种情况。
(二)释义标注的变化。“第5版”恢复了的标记,并对部分条目的标记作了修订。物象词语的释义标注也因此有所变化。请看:
1.增补的标记。如:
【袖管】①袖子。②袖口。(第4版)
【袖管】名①袖子。②袖口。(第5版)
“第4版”的“袖管”条中,“”仅适用于义项②;而第5版中,“”适用于各个义项。又如,“八角”条也加注了的标记。
2.增补的标记。物象词语的常用性特点决定其在口语中词频较高,使一些词语具有口语性。如“第5版”的“扫帚星”条中,添加了的标记(参见“二(一)3”)。
又如,【脑瓜儿】、【手指头肚儿】、【牙子】、【眼珠子】、【榆钱】等条,也加注了的标记。
(三)释义(语言)表述的变化。其主要有三种情况:
1.释义元语言的替换。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替换更贴切的词语。如:
【栈桥】火车站、港口、矿山或工厂的一种建筑物,形状略像桥,……(第4版)
【栈桥】名火车站、港口、矿山或工厂的一种构筑物,形状略像桥,……(第5版)
“第5版”中,“栈桥”条将原释义词“建筑物”替换成“构筑物”,因为“构筑物”是“指一般不直接在里面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工程建筑,如水塔、烟囱等”[3],而“建筑物”是“人工建造的供人们进行生产、生活等活动的房屋或场所,如住宅、厂房、车站等”[4],这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又如,【矿脉】:(成脉状的)矿床矿体,【火花塞】:(燃料)爆发燃烧,【瀑布】:河身河床(突然降落),也作了修改。
(2)替换定义的类词语。即用上位词来替换下位词,或是相反情况。如:
【海带】褐藻的一种,生长在海底的岩石上,形状像带子,……(第4版)
【海带】名藻类的一种,生长在海底的岩石上,形状像带子,……(第5版)
“第5版”的“海带”条中,用上位词“藻类”替换了“褐藻”,因为对于一般读者来说,需要了解的是语文义而不是专科义,这实际上是在精确性与包容性之间寻求平衡。[5]
而“第5版”中以下位词来替换上位词的情况也有,如【木耳】:菌真菌(的一种),【仙人掌】:果实浆果(椭圆形),以求准确到位。
(3)替换含别字的词语。如:
【松花】一种蛋制食品,……因蛋青上有像松针的花纹,……(第4版)
【松花】名一种蛋制食品,……因蛋清上有像松针的花纹,……(第5版)
“第5版”的“松花”条中,将“蛋青”改为“蛋清”,这是对别字的纠正。
又如,【蛙泳】:(同时两腿)登蹬,也是这种情况。
2.释义元语言的添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元语言的添加使句子表达完整。如:
【面包车】旅行车的俗称,因外形略像长方形面包。(第4版)
【面包车】名指车厢外形略呈长方体的中小型载客汽车,因外形像面包而得名。(第5版)
“第5版”的“面包车”条中加上“而得名”,补救了原表达不完整的分句。
(2)元语言的添加使隐含义素凸现。隐含义素是指那些在共识前提下被暂时放弃的、潜在的、反映事物次要特征及其主观认识的义素。[6]“第5版”中对某些物象词语的隐含义素也作了适当的补充。如:
【金针菜】①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丛生。花筒长而大,黄色,有香味,早晨开放傍晚凋射,可以做蔬菜。②这种植物的花。通称黄花或黄花菜。(第4版)
【金针菜】名①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丛生。花筒长而大,黄色,有香味,早晨开放傍晚凋谢,花蕾可以做蔬菜。②这种植物的花。通称黄花。(第5版)
“第5版”的“金针菜”条添加了“花蕾”一词,尽管读者可以从上下文及生活常识中得知“可以做蔬菜”的是“花蕾”而不是“叶子”等,但为避免误解,编纂者还是补上了。
又如,【眼镜蛇】:颈部很粗激怒时③颈部膨胀变粗,【梭子蟹】:(常栖息在)海底浅海海底,【羚牛】:哺乳动物,像水牛哺乳动物,外形像水牛,也都是为语义明晰而添加。
3.释义元语言的删除。“第5版”对某些物象词语释义中表评价的隐含义素作了删除,其大多是人们熟知或可据上下文推知的内容,以及作为语文词典可不必出现的提示语。如:
【人参】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肥大,……根和叶都可入药,有滋补作用。(第4版)
【人参】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肥大,……根和叶都可入药。(第5版)
“第5版”的“人参”条删除了“有滋补作用”的分句,一般读者凭生活常识不难知道这点信息,况且语文词典没必要也不可能一一介绍植物的药效。又如:
【蜗牛】软体动物,……吃草本植物的表皮,危害植物。有的地区叫水牛儿。(第4版)
【蜗牛】名软体动物,……吃草本植物。有的地区叫水牛儿。(第5版)
“第5版”的“蜗牛”条删除了“的表皮”、“危害植物”等语句,因为一般读者可凭逻辑推理得知。
又如,【狮子狗】:毛较长的巴儿狗哈巴狗,“狮子狗”、“巴儿狗”都是指哈巴狗(第5版将“哈巴狗”作为主条),“毛长”是其故有特点,故隐含义素不必出现。再如,【金枪鱼】:生活在海洋中,肉供食用生活在海洋中,也对隐含义素作了删除。
4.释义元语言的调序。“第5版”还将“第4版”中某些释义表述的语序进行了微调,使语句变得通顺。如:
【鸡胸】因佝偻病形成的胸骨突出像鸡的胸脯的症状。(第4版)
【鸡胸】名因佝偻病等形成的胸骨畸形,因胸骨突出像鸡的胸脯,所以叫鸡胸。(第5版)
“第4版”的“鸡胸”条释义表述存在句式杂糅问题,故“第5版”予以调序。
二、系统性:释义参见性及体例性的提升
“第4版”的释义中,提示参见语不少是落空的④。鉴于此,“第5版”加大对释义提示参见语的修订,使词典参见性及系统性得以提升。
(一)增删提示参见语。“第4版”由于部分条目的漏收或删除,致使参见落空,故“第5版”对物象词语的释义作了相应的补救,即根据实际情况对提示参见语进行增删。
1.增补提示参见语。如:
【芭蕉扇】用蒲葵叶子(不是芭蕉叶子)做的扇子。(第4版)
【芭蕉扇】名葵扇的俗称。用蒲葵叶子(不是芭蕉叶子)做的扇子。(第5版)
“第5版”的“芭蕉扇”条增加了“葵扇的俗称”,完善了与已收条“葵扇”的参见。
又如,“豆猪”条中增加了“也叫米猪”,以完善与已收条“米猪”的参见。
2.删除提示参见语。如:
【扇贝】软体动物,壳略作扇形,……是一种珍贵的食品。也叫海扇。(第4版)
【扇贝】名软体动物,壳略作扇形,……是珍贵的食品。(第5版)
“第5版”的“扇贝”条中删除了“也叫海扇”,是因“海扇”自“第3版”删除后就一直未出条。
又如,“滚珠”条中删除了“也叫钢珠”,“海豚泳”条中删除了“有时也叫蝶泳”,“钢筋”条中删除了“也叫钢骨”,均是因参见条未收录而删除。
(二)释义语由文变白。“第5版”将某些书面语体色彩浓的元语言改成口语或中性语体色彩的,或者干脆删除,以保持语体风格的一致。如:
【木耳】菌的一种,生长在腐朽的树干上,形状如人耳,……可供食用。(第4版)
【木耳】名真菌的一种,生长在腐朽的树干上,形状如人耳,……可以吃。(第5版)
“第5版”的“木耳”条将“可供食用”改为“可以吃”,以保持通用语体风格。
又如,【枪乌贼】:略似略像(乌贼),【海米】:(去头去壳)之后后,也是同样情况。
三、认知性:释义理据性及知识性的加强
物象词语具有具象性、认知性的特点,故“第5版”对物象词语的释义较注重命名理据性的说明(事物的外形特征),以帮助读者对词义的全面理解与把握:在某种意义上,也体现了词典的知识性。如:
【丁字街】呈T形的街道。(第4版)
【丁字街】名形状呈T形,像丁字的街道。(第5版)
“第5版”的“丁字街”条增补了“像丁字”的说明,以突出命名的理据。
又如,“狗尾草”增补了“像狗的尾巴”,“鸭儿梨”增补了“靠近果柄的凸起像鸭头”,“鸭舌帽”增补了“略呈鸭嘴状”,也是这种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第5版”释义修订时,不仅加强了理据的说明,而且对“第4版”部分条目关于理据的说明还作了一定改动,以更符合实际。如【梯田】:(形状像)楼梯阶梯。
四、人文性:释义渗透了动植物保护意识
“第5版”中,环保意识及对动植物的人文关怀精神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一是删除有关动物的功效或用途等的说明,二是修改关于植物“栖居”的字眼。先来看动物条:
【松鼠】(~儿)哺乳动物的一属,……生活在松林中,有的种类毛皮珍贵。(第4版)
【松鼠】(~儿)名哺乳动物,外形略像鼠而较大,……生活在松林中。(第5版)
“第5版”的“松鼠”条删除了“有的种类毛皮珍贵”字眼,以表明动物是人类的“伙伴”而不是利用的“物品”。又如,“云豹”条删除了“毛皮柔软,花纹美观,可制衣物”,“豹猫”条删除了“毛皮可以做衣服”,也都体现了对动物保护意识。
需指出的是,“第5版”表述动物“栖居”的字眼也有所变化。例如,【袋鼠】、【鸭嘴兽】、【灵猫】、【河马】等条,都将“产在(于)……”改成了“生活在……”,以表明动物与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的成员。
再来看植物条:
【鹅掌楸】落叶乔木,……产于我国江西、湖北等地。(第4版)
【鹅掌楸】名落叶乔木,……生长在我国江西、湖北等地,是珍贵的观赏树种。(第5版)
“第5版”的“鹅掌楸”条将“产于”改为“生长在”,以说明植物(树木)不是人类肆意滥伐的“物产”。又如,【龙眼】:产于生长在,反映了现代人类已意识到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
作为我国第一部权威性的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释义成就是目前其他辞书无法超越的。然而,具体到个别词条,其释义还有值得商榷之处,主要是编纂原则及体例不能贯彻始终,或不周遍,即在上文论及的四方面还做得不够。例如,“电话亭”条释义词“邮电局”就不准确,在上世纪90年代末它就分成“邮政局”、“电信局”了。又如,隐含义素的凸现在类义词条中不平齐,像“柳眉”(指女子细长秀美的眉毛)与“杏眼”(指女子大而圆的眼睛)常并列使用,但释义中隐含义素则一现一隐⑤。
再如,“金针菜”条不妨加上“……形似金针”的理据说明,以增强认知性。此外,“大熊猫”、“金丝猴”条有“是我国特产的珍贵动物”说明,其中“特产”一词不妨改成“特有”,以增强人文性,并与同类条目一致。
近年来,辞书界紧锣密鼓地开展已版词典的修订工作,如《辞源》就在修订之中。而不少词典相继完成了新一轮的修订,如《辞海》(第6版)[7]、《汉语大字典》(第2版)[8]、《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9]等。这里,我们也期盼《现代汉语词典》能尽快推出新版,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注释:
① 物象词语是我们研究汉语词汇类聚时所提出的一个名称。古代学者早已意识到这种以“形状相似”造词方式的存在,并把用来比拟他物的事物称之为“物象”,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洛水》:“北历覆釜堆东,盖以物象受名矣。”故我们将该类“以物象受名”的词语叫作“物象词语”。
② 汉语物象词语的语义类别涉及25种,如天文、地理、农业、植物、动物、建筑、器物、用材、纹痕、人体、发式、眉型、动态、服饰、饮食、医药、祭葬、宗教、商业、交通、文教、文体、军事、官府、其他等。
③ 下划线表示的是隐含义素及其表述。下同。
④ 如“第4版”中“焊枪”条有“也叫焊炬”提示语,但词典中并未出条,无疑削弱了系统性。又如,“蜥蜴”提到的“四脚蛇”、“幡儿”中提到的“引魂幡”、“带鱼”中的“刀鱼”等,也均未立为参见条目。
⑤ 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1997)中“杏眼”释为:“形容女子圆大而美的眼睛。”可见此类隐含义素义入典是得到学界认可的。参见台湾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1997.网址dict.revised.moe.edu.tw/。
参考文献:
[1][5]杜翔.时代性 准确性 系统性——论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修订[J].辞书研究,2006,(01).
[2]吴汉江.汉语物象词语研究[D].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3][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6]张廷远.隐含义素的剖析及其语用价值[J].汉语学报,2007,(03).
[7]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第6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