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37: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冬季施工专项施工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混凝土 施工技术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156-01
前 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建筑业成为影响、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然而在全国建设规模持续增长的环境下,一些城市的城市建设却因为寒冷的冬季而不得进行施工,严重的妨碍了建设步伐,加长了施工周期,增加资金和管理成本,延长投资回收期和降低了规避宏观风险的能力,造成资金周转率降低和施工费用的大幅增加。此外,在冬季施工中,长时间的持续负低温,大的温差、降雪和反复的冰冻,经常造成建筑施工的质量事故。据资料分析,混凝土工程有大部分的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在冬季。本文以此为依据,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了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混凝土冬季施工前的准备
编制方案:进入冬季施工的工程项目,在入冬前应由技术负责人编制冬季施工方案。编制要遵循以下原则:确保工程质量;经济合理,使增加的费用为最少;所需的热源和材料有可靠的来源;确实能够缩短工期。冬季施工方案中应包括以下内容:施工程序;施工方法;现场布置;设备、材料、工具等的供应计划;安全防火措施;测温制度和质量检查制度等。施工方案确定后,要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向班组进行交底。
培训学习: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各自作业范围内的有关冬季施工专项知识。明确职责,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施工场地的准备工作:排除现场积水,对施工现场进行必要的修整,截断流入现场的水源,做好排水措施,消除现场施工用水、用气造成场地结冰现象。保证道路的畅通。冬期施工必要燃料、保温材料准备,工程采暖施工热源用料,应根据施工方案中的要求进行准备。
2.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 调整配合比法
选择适当品种的水泥是提高混凝土抗冻能力的重要手段。试验结果表明,应使用早强型硅酸盐水泥。该水泥水化热较大,且早期强度高,一般3天抗压强度大约相当于普通硅酸盐水泥7天的强度,效果较明显。
尽量降低水灰比,选择较低的坍落度。水泥强度等级应不低于32.5,水泥用量不应低于300kg/m3。增加水化热量,缩短达到龄期强度的时间。
掺用引气剂。在保持混凝土配合比不变的情况下,加入引气剂后生成的封闭型气泡,相应增加了水泥浆的体积,提高拌和物的流动性,改善其粘聚性及保水性,缓冲混凝土内水结冰所产生的水压力,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掺加早强外加剂,缩短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提高早期强度。
选择颗粒硬度高和缝隙少的骨料,使其热膨胀系数和周围砂浆膨胀系数相近。骨料不得带有冰雪和冻块以及易冻裂的物质,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由骨料带入的水分以及外加剂溶液中的水分均应从拌合水中扣除。
制掺用外加剂的混凝土时,当外加剂为粉剂时,可按要求掺量直接撒在水泥上面和水泥同时投入。当外加剂为液体,使用前按要求配置成规定溶液,然后根据要求使用。
2.2 综合蓄热施工方法
综合蓄热施工方法是在蓄热保温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初始热量及水泥在水化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再辅以化学外加剂或早强水泥等综合措施,创造混凝土加速硬化的条件,使混凝土硬化由初始温度至冰点之前尽快达到抗冻临界强度的一种施工方法。现在常用的综合蓄热法有蓄热加外加剂、蓄热加早强水泥、蓄热加短时加热等数种措施。综合蓄热法比单纯某一种方法的技术、经济效果都要好。
2.3 外部加热法
主要用于气温在-10℃以上,且构件并不厚大的工程。通过加热混凝土构件周围的空气,将热量传给混凝土或直接对混凝土加热,使混凝土处于正温条件下能正常硬化。
火炉加热。一般在较小的工地使用,方法简单,但室内温度不高,比较干燥,且放出的二氧化碳会使新浇混凝土表面碳化,影响质量。
蒸气加热。用蒸气使混凝土在湿热条件下硬化。此法较易控制,加热温度均匀。但因其需专门的锅炉设备,费用较高,且热损失较大,劳动条件亦不理想。
电加热。将钢筋作为电极,或将电热器贴在混凝土表面,便电能变为热能,以提高混凝土的温度。此法简单方便,热损失较少、易控制,不足之处是电能消耗量大。
红外线加热。以高温电加热器或气体红外线发生器,对混凝土进行密封幅射加热。
3.混凝土冬季施工的养护
混凝土中外加剂的掺量按负温混凝土要求施工,应根据混凝土浇筑5天内的预计日最低气温来选用防冻剂。当预计日最低气温为-15℃~-10℃、-10℃~-5℃时宜分别采用规定的-10 ℃、-5 ℃的防冻剂。当预计日最低气温为-5 ℃时,可采用早强减水剂并用保温材料覆盖。
冬期施工中混凝土浇筑后,在负温下硬化是缓慢的,硬化过程可能出现受冻过程。也就是说,硬化过程和受冻过程同时发生。在负温养护时,由于热交换作用,水泥凝结硬化过程受温度的影响要做相应的后移,温度越低水泥的硬化过程越慢,养护期越长。若混凝土在初凝之前受冻、水泥水化处于刚刚开始阶段,混凝土仍保持其塑性性质,此时受冻只影响其可施工性,而损坏不了混凝土本身物理性质。若混凝土进入凝结期以后受冻,而混凝土结构正在形成阶段,受冻既要破坏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又会导致混凝土本身强度及耐久性显著降低。
负温养护期间,混凝土由初温受冻不会突然出现,在施工现场也不会出现所谓速冻的条件。即使在严寒的条件下有剧烈降温的可能性,混凝土也会有一个适当的水化过程。冬期施工中经常出现的冻害事故,多数是在初凝期以后受冻所致。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完毕至终凝期间采取强有力的养护措施.会取得良好的质量效果。负温养护期间混凝土若发生早期受冻其形成为:①冻胀表形和残余变形大。混凝土内部必然存在大量的可冻水,水由液态转变为固态时,体积增大约9 %,这必然导致混凝土体积膨胀,可冻水量越多,混凝土体积膨胀越大。这种冻胀变形在溶解后不能完全恢复变形而有残余变形。冻胀变形和残余变形是混凝土早期受冻过程中由可冻水引起内部结构损伤和外表体积变化最直接的综合表现。因此冬期施工时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对防止混凝上早期受冻有重要的意义。②强度损失大。混凝土中可冻体变化使混凝土产生冻胀变形,而冻胀变形又势必导致混凝土内部结构组织出现微裂缝。这必然导致混凝土强度大幅度损失,同时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如弹性模量、抗拉强度、抗冻、透水和耐久性的显著降低。这样,混凝土达不到设计强度要求。
关键词:建筑 施工 安全 监理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1 安全管理的法律依据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监理单位的安全监理责任,为我们开展安全监理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监理人员在监理过程中应严格贯彻落实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督促施工单位按照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组织施工,消除施工中的冒险性、盲目性和随意性,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有效地杜绝各类隐患,杜绝、控制和减少各类伤亡事故,实现安全生产。
2 安全监理的工作内容
2.1 施工准备阶段安全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2.1.1 建立健全安全监理制度,贯彻落实安全监理责任制
监理单位内部应设置专职安全监理工程师,专门负责安全监理工作。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本专业范围内的安全监理工作,做到分工协调,总监理工程师对项目的安全监理工作负总责。
2.1.2 编制安全监理细则、监理规划
在工程开工前,依据工程建设要求、设计图纸、工程位置、周边环境、地质条件等编制符合工程实际的安全监理细则、规划。对工程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重大危险源做到预想预防,制定切实可行的、符合工程实际的措施、方法,安全监理细则、规划应能指导本工程的安全监理工作,避免通用性、大众化及内容不全、不细。2.1.3 审查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证书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是否合格有效审查中注意施工单位的资质等级与承担工程等级是否相符,是否超越单位资质等级承接工程,是否存在工程挂靠现象。安全生产许可证是够在有效期内,是否被暂扣或吊销。
2.1.4 审查施工单位上报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专项方案
审查其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管理措施是否合格。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措施应符合工程实际,措施全面、可靠。应严格审查施工专项方案,应符合工程强制性标准,防止流于形式,施工中由于施工专项方案存在漏洞,并且监理人员对施工专项方案审查不严格,导致安全事故的例子比比皆是,监理单位应吸取教训,严格把关。
2.2 施工阶段安全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2.2.1 对人的监理
检查施工单位的安全教育制度是否落实到位,新进场工人是否实行了三级安全教育,项目经理是否经过安全培训,是否有专职或兼职安全员,是否持证上岗,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操作人员是否相符,是否存在有证的人不在位、无证人员上岗操作的现象;检查是否存在工人的违章操作现象。
2.2.2 对机的监理
包括对施工机具的进场进行验收,安全装置是否齐全、完好,是否有质量证明文件。安装完成后进行验收,看安装是否符合要求,接地是否可靠。租赁的施工机具还应考察租赁单位的资质。塔吊、施工电梯等特种设备还应检查督促施工单位请国家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进行验收。
2.2.3 对环境的监理
包括对施工现场环境、临时设施、安全防护设施的监理。施工现场是否进行了围挡封闭,是否进行了路面硬化,是否设置消防设施;施工人员住所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是否设置冬季防寒、夏季防蚊虫等措施,是否设置防火设施;对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管理措施的监理,对深基坑工程、脚手架、“三宝、四口”、临边防护、高处作业等是否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方案中的措施进行了安全防护。
3 安全监理的措施
.1 对安全资料进行检查
安全监理人员通过现场查看方式,检查施工单位是否建立安全资料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资料员。安全资料是否完整、齐备,是否符合工程实际,是否与工程同步。是否存在假资料、代签字等现象。安全保证体系是否落实到各个部门,落实到个人。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责任到人,是否落实签字制度,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是否落实到位,是否有记录并签字齐全;专项施工是否结合施工现场,是否有设计依据和计算书,有详图和文字说明,并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定批准、单位盖章。
3.2 对施工人员进行考核
主要通过随机抽查提问、笔试等考核方式,督促施工人员掌握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护措施、安全责任以及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等,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操作意识,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3.3 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安全设施进行验收
安全监理人员应经常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随时查看施工单位的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到位,是否存在检查验收时有、平时无的现象,施工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高处作业是否佩戴安全带,是否存在洞口、临边无防护现象。及时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发现安全隐患时立即下监理工程师通知单,及时通知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发现危险性较大的隐患时应立即通知施工单位停止施工,并采取措施消除危险。
3.4 对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进行检查
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组成联合检查组,每月对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情况进行检查。依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 2011)中的检查项目和内容,对安全管理、文明施工情况、基坑工程、模板工程、脚手架、施工用电、三宝四口、临边防护、施工机具、塔吊等进行逐项、细致的安全检查,并进行评分,评定等级。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下达整改通知单,要求施工单位限期整改,施工单位整改完成后,上整改回复单,监理单位进行再次验收,消除施工中的安全隐患。
3.5 工程安全例会制度
每周召开监理例会,例会中施工单位专门汇报安全文明施工的情况,监理单位指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整改要求。在会议纪要中列出安全文明施工专项,对安全文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要求进行记录,做到对安全文明施工情况心中有数,有据可查,有的放矢。对重要的分部工程召开安全专项会议,落实安全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3.6 工程安全奖惩制度
鼓励施工单位和个人进行安全生产,设置安全奖金,对无事故、安全防护、安全措施到位的施工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忽视安全管理、防护措施不当的施工单位以及违章操作的个人进行罚款,形成重视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4.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理的有效对策
4.1做好施工前的安全检查工作
加强安全监理的前提是做好开工前的安全审查工作,主要是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监理人员要审查施工单位及项目主要管理人员的资质是否同投标文件相一致;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审查;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及规章制度的审查;进场设备审查;监理人员要对施工单位的安全技术交底记录进行检查。
4.2监理人员应做好施工安全危险源的分析和预控
要做好施工安全监理工作,就应对施工现场危险源进行事先了解。施工能够安全进行的前提条件就是可以及时的发现危险源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施工安全的危险源不但存在于施工活动场地,同样存在于施工场所的周围区域。这需要监理人员一方面进入施工现场,同施工人员深入交流,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尤其是存在安全问题时,应及时地解决;另一方面,监理人员还要事先编制好危险源排查表,逐项地排查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施工安全万无一失。
4.3加大安全监理力度,对施工安全防范重点部位增设专职检查人员
一方面,相关建设主管部门以及安全监督机构应督促施工单位完善施工安全保障机制,在安全生产方面做到组织到位、教育到位以及措施到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同时,对施工单位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和强制性标准落实情况、对工程重大危险源要及时加强监督检查并督促整改;另一方面,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可安排专职检查人员对施工安全防范重点部位进行监理,并且,要做好对重要部门安全控制点的巡视工作,倘若发现安全隐患与不安全因素,监理人员要及时督促有关责任单位进行整改。
4.4完善建筑施工单位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施工安全进行
建立健全建筑施工单位安全保障体系可采取开展施工安全专题会议或者工地例会等活动措施,监理人员通过这些相关活动的召开能够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情况有一个初步了解,可以现场指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措施,进而将施工安全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施工安全进行。另外,对于一些专门的安全问题,监理人员还要组织专题会议,对较重大的施工安全问题进行集中解决,避免产生较为严重的安全问题。
5.结 语
监理单位应高度重视建设工程安全监理工作,提高自身监理能力,根据安全监理的工作内容,采取措施,督促施工单位安全、文明施工,杜绝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 蔡毅敏.关于建设工程安全监理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5).
[2] 鱼献珍.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监理[J].中华民居,2011(7).
一、工作目标
在**年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基础上,全面排查各建筑施工工地存在的安全隐患,狠抓治理整改,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的长效管理机制,为实现建筑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内容
在继续贯彻落实**年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有关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全面排查治理各开发、施工企业、各工程项目部在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内容包括:
(一)贯彻执行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以及市政府、市建委和县政府近期有关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情况。建筑施工企业施工资质及安全生产许可证取得情况;工程建设手续办理情况。
(二)工程的总承包企业、分包企业及监理单位等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及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各职能机构、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实施和监管情况。
(三)建设单位按照《重庆市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用计取及使用管理规定》(**建发[2006]177号)支付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经费情况;施工单位把安全生产经费专款用于安全防护用品的购置和安全防护设施的落实等情况。
(四)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施工现场脚手架、基坑支护与模板工程、“四口、五临边”、高边坡、龙门吊、塔吊及卸料平台等重要部位的安全防护与管理符合标准规范的情况;施工作业人员人身安全防护、劳动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五)对容易导致事故的重大安全隐患、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类建档、制定处置方案、落实防范措施等情况。
(六)基坑支护、土方开挖、模板支撑、起重机械安装和拆除、脚手架搭设、爆破施工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以及方案审查论证、执行情况。
(七)事故报告制度建立落实情况,有无漏报和谎报瞒报情况;对已发生的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要求,认真汲取事故教训,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和落实整改情况。
(八)企业落实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保证经费情况;对新进场工人的岗前培训和三级安全教育情况;三类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九)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相关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协议情况;应急救援的人员、措施、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情况;应急救援预案制订完善及演练情况。
三、实施步骤
(一)**年2月至4月为第一阶段。结合正在开展的建筑安全检查督查工作,围绕确保全国“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做好排查治理和监督检查工作。一是研究制定内容具体、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的建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工作方案,并严格实施,及时查找隐患、消除隐患。对暂时难以完成整改的,要列出计划,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并加强“一对一”监控;二是针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及节后建筑施工特点,加强监督检查,严格安全管理,切实把好建筑工地恢复生产安全验收关,将安全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为广泛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5月至9月为第二阶段。结合建筑工地文明施工专项整治工作,围绕汛期和北京奥运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一是针对汛期、高温天气建筑安全生产特点,重点排查存在滑坡、塌方、泥石流威胁的建筑工地,建立完善灾害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等各项措施。同时,做好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努力改善一线施工人员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安全;二是以迎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深入开展建筑工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督促工程项目参建各方健全安全生产预警监控制度、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制度、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制度等,对本工程项目进行认真排查、反复巡查,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
(三)10月至12月为第三阶段。针对四季度施工高峰期及冬季气候特点,深入推进隐患治理。一是坚决查处违法建设、违规操作、违章指挥等行为,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切实起到震慑作用;二是督促各单位做好冬季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落实防冻、防滑、防火、防触电等工作措施,确保冬季施工安全;三是认真开展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回头看”活动,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工作措施,建立健全政府、企业两个层面的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四、总体要求
(一)为切实加强我县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治理专项工作的领导,我委成立以建委主任为组长,分管副主任为副组长,相关科室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建委安管站。各开发、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各工程项目部要高度重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专项工作小组,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层层落实工作责任,狠抓措施落实,切实推动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
(二)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围绕“治理隐患、防范事故”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加强舆论宣传,广泛宣传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到专项工作在全行业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地鼓励和发动广大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县建委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对专项工作做得好的大力宣传,对存在问题较多或存在重大隐患的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各企业从开始阶段就要按照有关要求,认真检查、仔细排查和认真治理,确保专项工作不走过场。各开发、施工企业,监理企业要加强巡查,特别在全国“两会”、汛期、“奥运会”期间、四季度等重要时段,要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到位。县建委要加强监督检查,对检查不落实,整改不彻底,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进行督促整改,并对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进行处罚。
【关键词】混凝土;冬期施工;原理;施工方法。
引言:目前,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为了满足国家现行规范规定的结构安全要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房屋建设中的抗震设计也日趋严格和不断完善,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在冬期施工中,环境气温下降,给施工带来诸多不便,加上好多建设单位缩短工期要效益,使得很多项目不得不在冬天赶工期,因此冬期施工期也就成为质量事故多发期。根据调查分析显示,混凝土质量事故有一半以上发生在冬期施工,为此有效控制好冬期施工的混凝土结构质量,是保证整个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
现通过有关参考资料,加上几年来的施工实践,就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冬期的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整理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混凝土冬期施工原理:
混凝土中的水泥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混凝土凝结硬化的过程,反应作用的快慢在湿度稳定的前提下主要决定于温度的高低,进行化学反应的前提条件是温度和水,但是决定化学反应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水,影响化学反应速度快慢的则是温度,温度越高,强度增长也越快,温度越低,强度增长越慢。通过试验得知混凝土浇筑后马上受冻,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大约损失50%,混凝土受冻前养护时间越长,所达到的强度越高,混凝土的冻害与受冻的早晚、水泥强度等级、水和水泥的比例、养护环境温度等有关,遭冻时间早,水灰比大,则强度损失多,遭冻时间晚,水灰比小,则强度损失少。混凝土冬期施工除以上所述冻害之外,还要防止拆除模板不合理带来的冻害。混凝土结构构件拆模后表面温度立即下降,混凝土内外存在较大的温度差,温度应力也会使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纹等质量缺陷,在冬期施工中要避免发生这种冻害,当混凝土拆模时内外温度差大于20℃时,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应立即覆盖,使其慢慢降温冷却。
2、冬期施工的含义:
冬期施工的划分,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即进入冬期施工,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高于5℃时,即解除冬期施工。但因避免冬期冻害,从实际出发,施工现场当日气温降为0℃ 及以下时即应采取防冻害措施。
3、混凝土冬期施工临界强度的规定试块的留置:
经过试验得知,混凝土经过预先养护达到一定强度后再遭冻结,其后期抗压强度损失就会减少,一般把遭冻结其后期抗压强度损失在5%以内的预养强度值定为“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15℃时,不得小于4.0N/mm2,但不大于C10的混凝土,不得低5N/mm2。冬期施工需比常温时施工的混凝土多留混凝土试块,留置标养试块1组,同条件试块3组。
4、材料和材料加热的要求:
冬期施工中混凝土用的水泥,应优先选用水化热量大的硅酸盐水泥,蒸汽养护时用的水泥品种经试验确定。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砂石大,而且水的加热设备简单,所以冬期拌制混凝土时应优先选用加热水的方法,但水的极限加热温度视水泥等级和品种而定,不得超过有关规定,水的加热方法有,直接用锅烧水,用蒸汽加热水,用电极加热水。骨料要清洁并堆放在暖棚内,不得含有冰雪和冻块,当施工期间平均气温高于-5℃时,只加热水就能满足要求,当施工期间平均气温低于-5℃时,骨料应进行加热,但加热温度不得大于40℃,能满足施工的情况下,骨料尽量不要加热。
5、混凝土的搅拌、运输和浇筑
混凝土搅拌,应搭设暖棚,选用大容量搅拌机,以减少混凝土的热量损失。搅拌机在使用前,用60℃左右的热水冲洗,提高机械温度,机械和容器应有保温措施。混凝土的拌合时间比常温规定时间延长。材料投放顺序为,应先将水和砂石投入拌合,然后加入水泥。混凝土的浇筑应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和距离,使用大容积的运输工具并加以适当保温。在工场商品砼按照合理配合比生产的条件下,混凝土的坍落度可按具体工程钢筋的多少来选择,在满足施工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坍落度值。混凝土拌合物的浇筑应及时进行,要使拌合物直接到项目施工地点,不得中间倒运,避免热量散失过快,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5℃。
6、冬期施工方法的选择
混凝土冬期施工不加热的方法有蓄热法、掺防冻剂等化学外加剂法。混凝土冬期施工加热的方法有电极加热法、电器加热法、感应加 热法、蒸汽加热法和暖棚法。蓄热法是利用原材料的加热提高温度获 得热量( 水泥除外) ,水泥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热量,再用保温材料 进行适当的覆盖,避免热量散失过快,降低混凝土的冷却速度,使混凝土在0℃以上强度增长到预定要求,强度应大于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
目前施工中最常使用的是综合蓄热法,即在蓄热方法基础上掺加化学外加剂的施工方法。选择混凝土冬期施工方法,要考虑自然气温、结构类型和特点、原材料、工期限制、能源情况和经济指标。对于工期不紧和无特殊限制的工程,从节约能源和降低冬期施工费用考虑,应优先选用养护期间不加热的施工方法或综合方法。在有工期限制,施工条件又允许时才考虑选用混凝土养护期间的加热方法,一般要经过技术经济比较才能确定。一个理想的冬期施工方案,应当在杜绝混凝土早期受冻的前提下,用最低的冬期施工费用,在最短的施工期限内获得优良的施工质量。
下面用一个实例来对混凝土冬季施工进行具体说明
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华山国际酒店项目,主体施工正值冬季,且当年11月底就开始下雪,持续低温时间过长,项目部在工期短、任务重的情况下,为防止已浇筑砼和正在浇注砼受冻,组织并实施混凝土冬季施工方案采取措施:
首先,经过沟通由商砼站编制搅拌和运输方案进行控制:
1、采用蓄热法和掺复合泵送防冻剂综合施工法,将水加热到60℃-80℃时砂石一般不加热,但不得有冻块和雪块,如水温超过80℃时应先投砂石进行搅拌后再投入水泥,以防出现假凝现象。
2、在砼中掺入外加剂前,必须认真熟读外加剂说明书,严格按照试验配合比施工,应设专人进行外加剂的投放。
3、砼搅拌机应搭设暖棚,用草帘或彩条布四周围护防止热量过快损失,提高砼入模温度。
其次,由施工单位编制砼浇注前、浇注时,及后期养护等措施:
1、浇注砼前,应严格清理模板并清除模板、钢筋上的积雪和杂物等。
2、浇注砼时,尽可能分小段集中浇注,以缩小浇注范围,便于集中覆盖和保温,一般加盖一层塑料布,两层左右的棉毡(或草帘)可达到保温效果。
3、为了防止已浇筑砼受冻而影响其强度,必须保证砼强度达到设计值的30%,且不低于50KG/m?时方可拆除保温层。采取除砼在搅拌过程中加热、加抗冻添加剂和将混凝土标号提高外,还利用彩条布将框架周围随着工程进度,逐层全部围起,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并在空间内均匀放置炭桶(做好适当通风),用煤炭燃烧蓄积热量使整个空间内温度超过混凝土受冻零界点,始终保持在5度左右,并延迟拆模时间。
4、砼试块留设除按照常温的试块留设外还应增设不少于两组与结构同条件下养护的试块,分别用于检验受冻前的砼强度和转入0℃以上同条件养护600℃.d的砼强度。
5、砼养护期间的温度测量,掺防冻剂的砼在强度未达到第3条时,每隔2h测量一次,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以后每隔6h测量一次。所有测温孔均应编号,并绘制平面布置图,做好记录(由专人负责)。测温孔应设在有代表性的结构部位和温度变化大易冷却的部位,孔深宜为10-15cm,也可为板厚的1/2或墙厚的1/2;测温时应采取与外界气温隔离措施,并留置在y孔内不少于3min。
通过以上措施,从而保证了该项目的主体工程按时完工,为后续装修施工赢得了时间,最终按时竣工,并交付使用。
【参考文献】
(1)JGJ 104-97,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S〕
〔2〕赵志缙,应惠清。建筑施工〔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125-132.
〔3〕王早生,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63-64.
工程承包范围应按招标文件、招标图纸(包括技术要求)、工程量清单、专业范围及其他特殊的限定来定义。不是简单的写明承包的部位和专业就行了,对于涉及到范围中的每一子项或任务的依据、界面、要求、条件等等因素,均应专项专门详尽描述。具体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概况 土建一般会注明土方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屋面工程、装饰工程等。但容易忽视例如:施工区域内道路、围墙、大门、门卫传达室、停车棚、垃圾房、柱廊、太阳能、沉降观测工程;拆除工程(原始地形地貌上的各种道路、挡墙、沟渠、地坪、建构筑物拆除后留下的建筑垃圾及基础部分等的拆除及外运)、改造、加固、维护等一切工作;还有由于红线内的施工造成红线外项目(含施工用地出入口与市政规划道路连接部分)的搬迁(地上地下所有水电气等的管线、苗木等的搬迁)这一部分也应该考虑。
设备安装如建筑智能化系统繁多,更新又快,其中的安全防范集成管理系统就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更系统、无线电对讲系统、一卡通系统等,但实际招标文件中往往考虑不全,各个系统之间的兼容联动要求交待不清晰。
设备采购一般会明确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培训、保养、消耗件、易损件、货物运输和保险、及一般零配件的要求,设备制造标准、检验标准的要求。可能会忽略诸如专利保护、防火、防爆、防静电、防腐蚀、防污染、防噪声等要求。考虑到建筑工程设备投标单位更多情况下是来自全国各地,对当地的招标投标程序及惯例了解不深,则更应界定清晰工作内容。
2、承包内容承包内容还应写的再详细一些,如一个设备的标,除了一般的注明须包工、包料(甲供材料、设备除外)、包质量、包安全文明施工、包工期、包各系统调试及联合调试、包验收、包保修等外,还应详细列明须包报装、包配合工程创优及相关资料整理移交,包对土建总承包单位施工的预埋部分的改正、处理、完善,包专业系统管线综合平衡、包专业系统设备房布置等的深化设计,服从总承包的管理、提供配合服务,配合与各专业分包单位(包括甲供设备供应商)的交叉施工等。
3、施工区域环境描述投标单位在投标时,必须充分了解施工现场,以便于考虑现场布置、施工安排,所以施工区域环境的介绍很重要。
如在某工程投标中,某工程场地红线南临重要城市干道5米,干道内有多种煤气供电供水管线,西红线距离地铁站3米,东红线离中学6米,这些现场环境的存在,势必会在基坑保护、监测、环保、交通运输、噪音处理垃圾外运、市容、地下管线保护等产生巨大的工程费用,业主就应详细说明现场情况,提醒并要求施工单位充分考虑以上情况,在施工组织设计、报价中认真仔细考虑,便于投标单位提交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的投标文件。
因此业主在招标文件中应明确要求投标人通过现场踏勘以及对周围环境的调查,充分了解可能发生的所有情况和一切费用,包括:施工位置的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用水、用电、通讯、交通情况,本工程与其他工程间的关系,交通运输条件,工地附近住宿及加工条件,预留指定分包施工生活场地,土方外运情况,对周边环境噪音、污水、废物等环保方面要求,材料采购,当地的民风、民情,社会经济条件与环境,现场及其邻近的市政、市容、绿化、消防等,并视察一切现场存在的地面及地下设备和建筑物,投标人不能以不清楚施工现场情况而提出额外索赔或延长竣工期限等要求。
4、特殊要求如存在一些特殊要求,如膨胀土、集中土石方、软土路基、大型立交、特大桥及长大隧道等,就应要求投标单位提交这部分的专项施工方案,如果招标工程处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段,招标文件中就应对地下防水、防潮工艺提出具体要求;还有季节性要求,如有冬季雨季施工,则应有雨季冬季施工专项措施。对于一些特殊的项目应该在招标文件中列明验收标准,如塑胶场地,应列明各项验收指标。
5、深化设计很多工程尤其是大型工程存在着相当多的深化设计问题,如设
计负荷是否满足需求、管路是否打架、各个系统标高是否冲突、是否做系统优化等,但业主往往考虑不够细致,对哪些项目要做深化设计,深化设计内容有哪些往往交待不清晰,给以后施工的顺利衔接留下隐患。所以要召集各个专业人员提前研究图纸,碰头汇总,明确深化设计范畴、内容,并在招标文件中予以说明。
6、标段说明 应该详细说明分为几个标段,几个标段在开工顺序施工场地等方面的相互关系,便于投标方综合考虑, 哪怕只有一个标段也要说明。
7、指定分包工程有哪些工程是业主指定分包的,是否作为暂定价,暂定价
这一部分是否需要施工组织设计,都要详细列明、说明。
8、不包括的工程范围如有不包括的工程范围,如场平工程、桩基工程, 应
该注明:无论合同图纸有否标注,以下工程并不构成本工程的一部份,并已由雇主直接委托其他专业承包人负责施工。
9、图纸遗漏、交待不清晰的地方设计图纸难免有遗漏、交待不清晰的地方,
如厨房的排水地沟管沟,有时施工图会画得比较不明确,针对这一部分也应有所交待,避免引起以后不必要的争执。
10、工程不详的地方、发展用地针对工程不详的地方、发展用地,也应说明:因资料不全所定施工措施或方法仅是一种假设或建议,待以后再做详细考虑。
总之,业主应认真仔细分析各工程的特点,在招标文件中对工程承包范围划分清楚,表述充分。最后还应让法律部门介入,强化招标文件发出前、合同生效前的审查,并针对日后可能出现的缺陷和疏漏制定相应对策。
如果招标文件发出后,事后发现仍有瑕疵,应以补遗书和答疑书的形式发给各投标单位。
在工程实践中往往不可能等到所有标段都定标后再开工建设,而是土建总承包单位确定后即进入工程的实施阶段,为此,业主在前期工作中应通盘考虑、统筹安排,系统地进行项目标段划分,分期分批进行招标。特别要注意的是,不只是要保持一份招标文件中关于招标范围表述的完整性、规范性,更重要的是保证所有招标文件中关于招标范围表述的完整性、规范性,每出一份招标文件,都要对其他的对照审查,看看有无矛盾。比如桩基础工程已经发包了,现在要发上部结构的招标文件,就需要拿出以前的桩基础招标文件检查一下,看看如破桩头工作是否包含在桩基础工程里面了;发精装修招标文件时,要注意把水暖电气空调消防智能化各专业的招标文件拿出来看看,还要对照检查实际施工情况,即时调整更改汇总。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甲方所有招标文件的关于招标范围表述的完整性、规范性,有利于减少纠纷、减少索赔,有力于保证工程的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刘燕 人民交通出版社
【关键词】厂房 施工 质量 控制
中图分类号:TE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施工管理人员在工业建筑厂房建设工程中所采用的施工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且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下,其技术也逐渐趋向于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了,但是,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建筑厂房结构的不断复杂化,工业建筑厂房在我国雨水等天气越发不可预见的形势底下愈发大型化,也给施工技术的全方位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更有效地实旋施工技术,让施工技术贯通整个工业建筑厂房工程,已经成为了现今工业建筑厂房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点了。
二、影响工业建筑施工质量的几个因素
1、建筑材料的把关
以往只是满足生产需求的工业建筑,采用的是较为传统的建筑材料,而随着现代工业建筑各方面需求的提高,工程中逐渐引进了一些新型建筑材料,然而由于一些采购人员对新型材料的认识不足,往往在采购的过程中缺少对材料的把控,为工程的质量埋下隐患。建筑材料的质量关系着整体的工程质量,使用与设计不符,劣质的材料,不仅无法保证建筑的质量安全,还将影响到建筑的使用功能,甚至会引发重大工程事故。例如,不合格的管材将导致水路的渗漏、劣质的电力线路可能引发火灾、假冒品牌的太阳能转化系统无法运作等。在工业建筑建设中,由于工业建筑的建设规模较大,一些承包商往往受利益驱使,在对新材料认识不足的情况下,大量采用低价材料,使得这些材料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与设计不配套、劣质、造假的材料,从而影响施工质量,甚至导致施工停滞。
2、建筑设计的可行性
由于业主对工业建筑各方面的要求增多,建筑设计的难度加大,从而造成设计单位在进行建筑的设计时,过多的重视业主要求,而忽视了施工时的可行性。建筑的设计是否合理,关系着工程的施工质量,根据相关分析调查,近40%的工程质量事故是由于设计的不合理而造成的。除此之外,设计是否合理也关系着工业建筑的使用功能。影响设计质量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设计时间不足、缺少实地勘察、设计师不负责或能力不足等。
3、施工作业人员的综合能力
由于现代工业建筑已不再是单一的厂房、车间结构,而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一些施工作业人员往往难以掌握新的技术,在新材料的使用上也不够恰当。当今许多工程的施工队伍,往往都是由农民工组建而成,由于专业技能不足,缺少相关知识,从而无法快速掌握新的施工技术,更难以保证施工质量安全。
4、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不到位
工业建筑质量控制的重点在于工程的施工期间,然而一些建筑生产者并不注重工程的质量监督,而施工单位缺少完整的自管体系、自检不到位,只是被动的等待监理部门检查。由此,在工程的施工期问,内业资料往往缺少真实性与及时性.甚至会有伪造内业资料的情况发生,从而难以体现真实的工程质量情况,为工程的质量安全埋下隐患。
三、工业厂房建设中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工业厂房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
预防干缩裂缝的措施主要有:
(1)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
(2)混凝土的干缩受水灰比的影响较大,水灰比越大,干缩越大,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尽量控制好水灰比的选用,同时掺加合适的减水剂。
(3)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和施工中的配合比,混凝土的用水量绝对不能大于配合比设计所给定的用水量。
(4)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冬季施工时要适当延长混凝土保温覆盖时间,并涂刷养护剂养护。
(5)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合适的收缩缝。
2、预防沉陷裂缝的措施
预防沉陷裂缝的措施主要有:
(1)对松软土、填土地基,在上部结构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
(2)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支撑牢固, 并使地基受力均匀。
(3)防止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地基被水浸泡。
(4)模板拆除的时间不能太早,且要注意拆模的先后次序。
3、预防温度裂缝的措施
预防温度裂缝的措施主要有:
(1)降低水灰比,一般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6 以下。
(2)改善骨料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3)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推迟热峰的出现时间。
(4)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与结构尺寸相关,混凝土结构尺寸越大,温度应力越大。因此,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以利于散热,减小约束。
(5)加强混凝土温度的监控,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
(6)加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片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
(7)增加厂房砼楼面面层二次收光、抹压。
2、工业厂房建设中的钢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1)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要组织相关人员根据工程特点、施工规模编制切实可行的钢结构安装施工方案、安全施工专项方案,明确施工过程中对质量控制的程序、措施、方法,策划质量管理目标,严格按照策划的内容和要求组织管理工作。
(2)螺栓安装质量的控制:安装普通螺栓当连接节点为普通螺栓加焊接时,螺栓仅做临时固定,因此主要控制螺栓孔无随意切割和安装完毕后无漏孔现象;安装永久螺栓当普通螺栓作为永久螺栓时,螺栓头和螺栓下方必须放置平垫圈,以增大承压面积;每个螺栓的一端不得使用两个或以上的平垫圈,螺栓拧紧后外露丝扣不得少于2 扣;永久螺栓应使用防松动措施;对工字钢、槽钢等截面使用永久螺栓时必须加设斜垫片,以使螺母和螺栓头部的支撑面垂直于螺杆;高强螺栓高强螺栓使用前必须确保已进行了轴力复验和摩擦面的实、复验;安装前做好摩擦面的清理工作,不允许有毛刺、铁锈、油污、焊接飞溅物等杂质;高强螺栓不得雨天施工;使用的扭矩扳手每天班前应进行校核;应保证高强螺栓自由穿入,当确因累积误差需要扩孔时,扩孔直径不得大于原直径+ 2m m;严禁气割扩孔。
3、焊接质量的控制
按照规范要求,当需要复检时应进行焊条复检;焊条在使用前必须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烘干保温,使用时放在保温桶内,随用随取;焊前应检查焊区质量,当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使用与主材匹配的焊接材料;规范设置焊接垫板、引、熄弧板;雨雪天严禁露天焊接作业。
4、工业厂房建设中的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完善技术管理体系。现代厂房混凝土浇筑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首先要完善技术管理体系,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明确相关职能部门与人员的责任。并通过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使混凝土浇筑工程各项工作技术要求、施工方法,施工技术、质量要求等工作有效的实施,有责任可查。同时在进行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的过程中,施下企业还应通过奖惩制度与技术管理职责约束,来促进责权利的有机结合,以此贯彻执行技术管理体系下的各项技术工作有效实施。通过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保障厂房混凝土浇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结论
厂房建设关系到工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因此,加强工业厂房建设中的施工质量控制对工业建设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加强技术研究和理论研究,为工业厂房的施工质量控制的进步提供技术和理论上的支持。
【参考文献】
一、概况
我国是人均资源严重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巨大的资源、能源需求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建筑业在施工、使用与拆除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资源与能源,并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我国正努力实现从传统消耗型经济发展模式向生态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实施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将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是我国城市发展和城镇化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对既有建筑实行绿色化改造将是提升城市功能、节约利用城市空间、建设小康社会、改善百姓民生、节能减排等各项任务的一个重要抓手。
绿色建筑是世界建筑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开展绿色建筑相关研究是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战略部署。我国《“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发〔2011〕26号)提出将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我国既有建筑已超过460亿平方米,其中约0.2亿平方米是绿色建筑,仅占现有建筑面积的约0.04%(2010年数据);此外,每年新增约20亿平方米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数量和面积也极其有限。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推行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基于此,应进行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关键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推广,显著降低既有建筑的能耗水平、提升其居住舒适度和安全性能。
二、绿色建筑及其评价体系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
世界上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有多种,代表性的有美国LEED、英国BREEAM、日本CASBEE、澳大利亚ABGRS、德国DGNB等。我国于2006年编制了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及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等六方面指标,各项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类。控制项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款,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三星、二星和一星。由于近几年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迅速,并根据绿色建筑发展新形势和最新科研成果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修订,增加绿色施工章节,鼓励提升与创新。
现阶段,没有具体针对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相关标准,一般多套用新建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不能很好地考虑既有建筑特点。基于此,正准备编制国家标准《既有建筑改造绿色评价标准》。通过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实施,将有效提升我国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实施水平和技术含量。
三、既有建筑及其改造现状
2012年的《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2]明确了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目标与基本原则,并将通过建立财政激励机制、健全标准规范及评价标识体系、推进相关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等多种手段,推进绿色建筑发展。2013年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3]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保障,具体目标包括:城镇新建建筑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面,“十二五”期间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节能改造1.2亿平方米,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节能示范40万套;到2020年末,基本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有改造价值的城镇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到2015年末,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25亿平方米,示范地区建筑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建筑能耗总量的比例达到10%以上。《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均明确了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具体实施中予以高度关注。
当前绝大多数既有建筑未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普遍存在资源消耗水平偏高、环境负面影响偏大、工作生活环境仍需改善、使用功能有待提升等问题,其绿色化改造任务艰巨,技术需求旺盛。目前我国实施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1.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绿色建造与改造工艺和技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尚未形成,既有居住建筑改造缺乏绿色化技术指导;2.发达国家绿色建筑技术和评价体系严重不适合我国资源能源供应特点和建筑功能需求,简单套用会带来严重隐患;3.既有建筑普遍存在居住功能不完善、居住舒适度不高、结构安全储备不足、能耗大、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急需通过绿色化改造改变现状;4.既有建筑由于建造历史原因,存在诸多约束条件,如建筑位置、功能分区、结构体系、配套设施等,对其绿色化改造需因地制宜;5.既有建筑的典型气候适应性较差,缺乏不同气候地区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技术体系,以及相关的关键技术支撑。
现阶段,我国既有建筑改造多侧重于单项技术(如结构加固、节能改造、平改坡、成套改造、给排水系统改造等)的实施,技术标准体系也呈明显的专业化划分倾向,缺少系统化的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解决方案,常导致实施效果不理想,且易造成由于各专业彼此割裂分期实施引起的技术经济性不佳。应根据我国城镇化与城市发展进程中大规模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迫切需求,以城市既有建筑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在建筑形式与功能、结构安全性、居住舒适度、新能源利用与节能减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绿色化改造关键技术研发,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集成技术体系和系统化解决方案,并编写相关的综合性技术标准,更好地指导既有建筑的绿色化改造工程实践。
四、绿色改造及其技术策略
在长期既有建筑单项研究基础上,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从2004年开始进行了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和适应性利用、[4]世博园区既有建筑可持续改造利用成套技术与示范、[5]华东地区既有建筑综合改造技术集成示范工程[6]等系列技术攻关,初步形成了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技术体系,并确定了“因地制宜、成本低廉、追求实效、提升品质”的绿色化改造原则。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策略具体包括:
(一)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与设计
对城市既有建筑的使用寿命、使用功能和居住舒适度等现状展开调查与分类研究,分析城市既有建筑的主要特征和类型,结合已有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案例进行现状和再生设计的功能剖析,并以绿色化为原则对既有建筑再生改造利用进行研究。通过城市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经验总结,对绿色再生在概念、意义和内涵等方面加以廓清,论证改造利用的基本原则、应用方法和实用技术;在中国特定的城市与地域背景下,分析地域技术的哲学涵义,尊重历史与文化的时间脉络,构筑既有建筑及地段保护性改造利用的理论架构,形成了具有针对性的改造设计方法并提出了情感增值的关键技术。
既有建筑空间改造是既有建筑生命完善和再生的过程,体现了新陈代谢的生长思想,符合绿色化改造的建筑观。通过对既有建筑与外部空间环境协调关系的研究,提出既有建筑空间环境再生设计的原则:以人为本;绿色高效;从整体出发确定用地功能和环境改造规划;尊重历史并合理利用场所资源;新旧环境和谐共鸣。通过对既有建筑与环境关系的反思,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明确了生态化与低碳化的发展思想,提出了综合评估社会及环境效益的发展原则,从“生态纪”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资源循环的节能技术以及提倡利用传统方法的低碳关键技术。通过对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全过程的分析,建立了系统发展的可持续原则,提炼了营造与运营相整合的集成方法,提出了设计、施工、评估、管理四位一体的关键技术。
(二)既有建筑结构的评估与加固
分析了现有结构可靠性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了既有建筑的目标使用期确定方法和可靠性目标,研究了基于目标使用期的既有建筑结构可靠性评估和抗震鉴定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不同目标使用期下荷载与作用调整模式、抗力衰减模型以及结构体系可靠度变化等,建立了以目标使用期系数和结构耐久年限系数作为主要调整系数的既有建筑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表达式,并通过算例验证了基于目标使用期结构评估鉴定技术的有效性。提出了基于目标使用期的既有建筑评估鉴定技术,研发了考虑主次结构协同工作和损伤累积影响的既有建筑结构精细化分析评估技术,有效提高既有建筑评估鉴定的科学性,减少结构加固改造投入。
在对现有结构加固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基础上,总结了基于性能的结构加固基本方法与分析技术,提出了基于性能的抗震加固技术实施流程。通过采用基于性能的结构加固方法,可根据不同现状确定既有建筑安全水准和抗震设防能力,满足不同的需求,同时解决传统加固中难以克服的技术障碍。对既有建筑结构消能减震加固中耗能元件的使用进行归纳总结,通过算例进行既有建筑增设耗能元件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提出了既有建筑基于性能抗震加固中耗能元件的选型原则和设计方法,并通过工程应用进行检验,抗震加固效果良好。
(三)既有建筑节能的测评与改造
通过对节能建筑设计软件的原理分析、比对验证,通过对各种节能设计软件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设计方面的适用性进行研究,同时通过对大量实际案例的模拟分析,得出适合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设计方法。此外,通过对大量既有建筑调研数据的分析,得到不同类型既有建筑的运营方式,这又为软件分析提供了合理的边界条件,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供了适合的设计工具和方法。
对建筑节能各类技术体系进行研究,可以得到各种技术体系的适用性和评价指标,有助于为建筑节能改造提供适宜的技术体系。根据既有建筑现状,可以有针对性地研究围护结构、采暖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动力系统等节能改造方法。围护结构改造主要针对既有建筑外墙、屋顶、门窗等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改善进行的技术研究。采暖空调系统改造主要从冷热源节能改造、输配系统节能改造等方面进行的技术分析。照明系统主要从照明设备改造、合理的照明控制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动力系统主要针对既有建筑电梯改造、给排水优化改造等方面进行技术提升。
在实施中,通过对常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通病进行调研和研究分析,提出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施工质量测评技术和验收方法。通过对围护结构节能改造主要质量与安全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提高围护体系节能改造质量的相应对策及措施,建立了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安全体系;同时结合现场调查、抽样送检、现场检测和综合评估等方法,研发了一套空调系统节能改造质量验收技术体系。
为了解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后的效果,搭建了专用测试平台,研发了一套针对城市既有建筑特点的节能改造效果定量综合测评技术体系,包括围护结构、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其它设备系统、可再生能源、运行管理等。同时,针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案例,进行了现场测评和节能改造效果分析,验证了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全寿命周期“节能改造设计施工验收后评估”的建筑节能现场测评和综合改造技术体系,研究成果已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
(四)既有建筑生态的评价与改造
针对既有建筑室内外环境、能源消耗、资源利用、运营管理等现状展开调研与评价技术研究。室内环境主要研究了既有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光环境、声环境等一系列测评方法。室外环境通过CFD软件模拟的方法进行评价分析,同时研究了环境指标的测评方法。能源利用主要通过现场调研与测评,了解既有建筑能耗现状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可行性,并针对性地研究了既有建筑合理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的适宜技术。资源利用主要根据既有建筑特点,研究了雨水、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垃圾利用的可行性。运营管理主要通过测评得到各系统的运营参数。
通过理论研究、技术分析、模拟计算、流程设计等方法进行了既有建筑室内外环境改善技术的研究。室外环境改善技术主要研究室外风环境改善技术、室外绿化技术措施、室外喷泉降温技术。室内环境改善技术主要研究自然通风技术、主动采光技术、声环境优化技术、空气质量改善技术。其中自然通风技术主要针对高大空间建筑物的改造作了技术分析;主动采光技术主要针对既有厂房改造研究了现有技术的适宜性;声环境优化技术主要提出了改造流程,并对各种声环境改造技术进行了适用性范围分析;空气质量改善技术主要根据室内空气质量要求研究了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方法。
根据既有建筑现状,有针对性地研究了空调系统的改造方法和一些适用性的新型能源高效利用技术,并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用于既有建筑改造进行了技术适用性的分析研究。适用性新型能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主要研究了基于溶液除湿的热湿独立处理空调系统、调湿材料、地板采暖、个性化送风、辐射吊顶式空调、相变材料等各种关键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主要对太阳能应用技术、风能利用技术、地(水)源热泵空调技术在既有建筑改造中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在既有建筑智能化运营管理技术研究中,针对既有建筑改造后的功能需求研发了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实现了照明的高层次智能管理;研究了遮阳系统在各种遮阳模式下的控制;同时对照明系统与遮阳系统的协调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既有建筑改造后需求,通过采用信息工程技术代替传统的控制过程,对改造建筑中的各种系统进行监控管理,对其能效全面进行优化,研发了能耗监测和能源管理平台的技术体系。
针对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利用案例进行了主动采光改造、自然通风改造、室内声环境改造的模拟分析,验证了改造技术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从城市既有建筑改造利用现状出发,进行了既有建筑绿色化现状调查与评价、室内外环境改善、可再生能源利用、改造后智能化运营管理等技术研究,形成了既有建筑生态改造关键技术。
(五)既有建筑改造的策划与施工
研究分析了各环境影响因素在改造施工过程中给周边环境和人员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根据既有建筑改造施工特点,从拆除、加固改造和装饰安装三个阶段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对目前施工水平下的使施工过程环境效应改善、资源能源节约的主要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对绿色施工管理组织体系的策划方法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施工组织设计及其中的绿色施工专项方案设计。在对既有建筑物改造绿色施工技术研究基础上,分析既有建筑绿色施工技术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
针对绿色施工中的噪声污染控制、粉尘污染控制、光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及利用、施工用材料节约、能源节约等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方法和措施,使施工过程能有效地减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节约资源和能源。提出了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包括绿色施工管理的组织策划原则和方法、绿色施工方案策划、现场专项管理手段等。提出了既有建筑改造绿色施工评价的原则,建立了开放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量化方法及模型。
(六)既有建筑绿色化分析与评价
针对既有建筑改造技术特点,探索从全寿命周期(LCA)角度研究各项改造技术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和多项关键技术应用效益的比选方法。在分析既有建筑全寿命周期基础上,结合既有建筑特点,以费用—效益理论为基础并综合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人力资本法、比较博弈法及社会支付意愿法等,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研究适合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利用综合效益的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从可持续利用角度出发,建立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利用的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针对关键改造技术提高初始投资成本、降低运营成本的特点,提出从全寿命周期视角来分析单项关键改造技术的经济性能,并针对多项关键改造技术功能异质化的特点,研究通过价值工程法来实现多项技术比选。通过既有建筑改造利用全寿命周期各项环境影响分析,研究以直接成本法及替代市场法量化外环境影响,以条件价值法量化内环境影响,并通过调研获取支付意愿。以采用普通技术方案为基准,提出采用增额费用—效益模型进行单方案评价和多方案比选。在绿色化改造利用原则指引下,从安全性能、耐久性能、环境性能、舒适性能、文脉传承价值和经济性能等六方面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有效体现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利用的技术经济优势。
五、绿色化改造与工程实践
在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关键技术研发和技术集成基础上,进行了多项工程的示范应用,下面列举几项典型工程应用的案例,以为今后量大面广的既有建筑改造提供实践借鉴。
(一)上海能效中心绿色化改造工程
上海能效中心绿色化改造采用的关键技术包括:①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设计;②基于性能结构加固技术;③3R修缮材料利用技术;④生态改造技术,包括:屋顶隔热技术、节能门窗技术,高效通风、空调系统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绿色照明和能源管理技术等;⑤绿色施工技术;⑥改造后评估技术等。
上海能效中心采用屋顶绿化进行屋顶隔热,可有效改善微气候和微环境;同时设有雨水回收系统,与园区雨水回收系统并网,储存于地下雨水池,供顶棚清洗、道路清洗和绿化灌溉使用,可节约大量市政清洁水源。上海能效中心底层展厅周边围护采用“双银Low-E”惰性气体单中空玻璃系统配以先进的断热铝合金框架,综合传热系数低于1.8W/(K);南向外窗采用增加一层普通窗的办法,既增加了保温隔热性能,又增加了隔音效果。上海能效中心合理采用自然通风设计,利用百叶窗以及中庭两侧的通道,最大限度引入室外新风,提高室内空气品质,消除室内热负荷;中庭部分采用侧送风方式,运用数值模拟技术确定合理的送风高度,使更多空调能量送到人员活动区,提高能量利用的效率,实现了节能目的。
上海能效中心中庭部分采用热回收热泵型新风机组,不仅回收了排风中的显热和潜热冷量来降低新风中的温湿度,减小空调负荷,还利用了夏季排风温度低、冬季温度高的特点,提高热泵的效率。上海能效中心采用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具有1.2米/秒微风启动发电能力;同时采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通过选用高性能的单晶硅和非晶硅组件,采用科学合理的布置方式,使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最大化。上海能效中心采用智能化外遮阳控制系统,最大程度利用日光能源、减少空调与照明能耗;采用智能控制节能光源照明系统,营造舒适的视觉感受。
改造后监测结果表明,上海能效中心光伏电池全年发电量为3.0万kWh,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446吨;采用绿色光源和自动调光控制系统全年节电约2.6万kWh;采用冷凝热回收热泵型新风机组全年节能量约为3万kWh;使用冷凝热回收热泵全年节能量约为7万kWh。
上海能效中心绿色化改造项目实施效果和改造后中庭见图1~2所示。
(二)世博园区宝钢大舞台绿色化改造
宝钢大舞台原为钢铁厂车间,由设计建造于2000年的单层钢结构排架结构厂房和设计建造于1987年的单层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组成。根据世博总体规划,拟改造为开敞景观式观演场所。
宝钢大舞台改造目标包括:①通过引入附近公园的绿色环境,改造和节约土地使用,改善屋顶覆盖下的空间使用质量;②通过厂房自身废弃材料再利用,突出工业文明特征,合理节省建材投资;③通过设置有层次的遮阳设施并引导建筑内部空气流动,尽可能减少空调使用的能耗,提高炎热天气下的体感舒适度;④通过建筑外表的立体植被绿化,充分利用多雨季节的自然降水,平衡水份蒸发,实现小环境降温。
宝钢大舞台绿色化改造利用的实施重点包括:主体结构加固改造、建筑立面和周边环境整治、开敞式空间舒适度改善、围护结构修缮、历史文化价值保护等。在改造过程中遵照“功能提升、结构改善、文化保护、持续利用”的原则,充分尊重历史原真性,将城市“锈带”改造为黄浦江畔的城市“秀带”,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和谐发展。
宝钢大舞台绿色化改造利用采用的关键技术包括:①功能布局、建筑立面改造、观众流线布置、绿化景观改造和周边环境整治等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设计;②主体结构抽柱、损伤构件加固和整体结构抗震加固的基于性能结构加固技术;③包括再生混凝土利用和拆除钢构件循环利用的新型修缮方法和材料应用技术;④立体绿化、半开敞式空间送风、立体遮阳等生态改造技术;⑤节能降噪的绿色施工技术;⑥绿色化改造技术经济分析及改造后性能评价技术等。
宝钢大舞台绿色化改造项目实施前后对比见图3~4所示。
(三)青岛筒子楼绿色化改造
青岛筒子楼均为多层砖混结构,多建造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基本无原始建筑设计资料,使用功能落后、居住舒适度差。为改善民生,决定从2006开始进行青岛筒子楼的绿色化改造利用。本次改造共涉及筒子楼48栋,居民2651户,改造总面积共计111,899平方米,总投资约7200万元。改造主要目标包括:提升住宅楼的使用功能、消除结构和消防隐患、改善居住舒适度、优化周边环境。
青岛筒子楼改造采用的关键技术包括:①功能布局、建筑立面改造和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等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设计;②主体结构维修加固、部分新增结构加建、结构整体抗震加固等结构改造技术;③综合节能改造、设备更新等节能生态改造技术;④绿色化改造技术经济分析及改造后效果评价技术等。
青岛筒子楼改造实施过程中,有以下经验值得在推广应用中给予重视。具体包括:完善政策、搁置争议;规范程序、严格实施;合理分担资金、确保财政资金专款专用;充分尊重居民意愿、切实把好事做好;强调房屋结构安全评估和抗震鉴定的重要性;做好风貌保护区筒子楼整治改造的历史文化保护。通过青岛筒子楼改造项目的成功实施,在确保经济性的前提下显著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典型青岛筒子楼绿色化改造项目实施前后对比见图5~6所示。
六、结论
本文从既有建筑改造现状出发,在绿色建筑理念基础上提出了“因地制宜、成本低廉、追求实效、提升品质”的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原则。在现有关键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技术策略,并列举了典型工程案例,为今后量大面广的既有建筑改造提供了借鉴。
说明:本文系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J06B02)。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建〔2012〕167号)[R].国务院办公厅,2012-04-27.
[3]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2013〕1号)[R].国务院办公厅,2013-01-01.
[4]朱雷,等.上海风貌建筑评估改造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报告(No.200710)[R].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