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写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

时间:2023-05-30 09:37: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写读书笔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写读书笔记

第1篇

一、抓住孩子喜欢模仿榜样的心理,教师现场“下水”,树立写的意识

二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但要进行书面表达仍有一定难度,学生会觉得无从下笔,写起来混乱缺乏条理。光靠教师讲解,一则孩子印象不能得到强化,二则懒于动笔。因为“榜样效应”的作用在低年级孩子身上体现得尤其显著,老师就要利用这一心理把自己当成是学生中的一员,亲自做榜样写读笔记,让孩子依样画葫芦,对写读书笔记有初步的感性经验。

训练一定要具体,讲解简明扼要,每次重点训练一个方面,不可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如第一次练格式,第二次练内容等。模仿练习的次数也不宜过多,两三次即可。因为指导写读后感时,对阅读材料机械的概述方式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进而产生厌倦心理。

学生刚开始独立摘抄的内容会有些好笑,没有什么价值。但切不可盲目否定,把老师的意见强加给学生,那样反而会掩盖学生思路的发展。可以定期讨论,在阅读和指导得到一定的积累后学生语言的敏感性会逐渐加强,摘抄的词语会越来越有积累价值,读后感也会有自己的语言特点。

二、抓住孩子爱动手的心理,寓教于乐,激发写的兴趣

摘录是积累的一种最直接有效的形式,古今中外无数的文学大师都得益于少年时期对经典文章的诵读和记忆。但是实际上学生在摘录后往往束之高阁,没有很好地进行温习记忆,不能将摘录的有价值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为了激发学生摘录的兴趣,我在教室布置了一块《摘录园地》,主题为“妙语大比拼”。鼓励学生每周从自己的摘录本上选取一部分抄在卡片上,贴在园地中展示交流。教师带头做几张颜色鲜艳、形状各异的卡片,写上摘抄的词句贴在墙上示范,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自做自写自己贴展示给全班。

学生为了使自己的成果引人注目、得到夸奖,做起手工兴致勃勃,写起来反复修改,无形中复习了积累的材料。教师专门组织学生利用自习课时间对参与的“作品”进行学习讨论并且热情予以肯定赞扬。每两周选出一部分“妙语之星”,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另外教师指导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各种各样的摘抄本或摘抄卡片,如便于查找的带目录的梯状摘抄本或串式摘抄卡片。心理学表明,孩子最初的学习动机多为外部动机,实践也证明,孩子对手工的兴趣起到了积极的迁移作用,他们怀着对自己劳动成果欣赏珍惜的心理积极地加以利用,迫不及待地“充实”自己的摘抄本或卡片。

三、抓住儿童思维“敏感期”的特点,选用最佳训练内容,挖掘写的素材

低年级是儿童想象活动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的最佳习作训练形式是创造型的想象作文和童话体作文(摘录),抓住孩子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用其敏感的“童话题材”为主要练习内容,将发展思维和训练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学习《小鹰学飞》、《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等课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表现出开放的思维和积极的探索精神,如续编故事的发言有狼扑向小羊时被猎人“砰”的一枪给打死了,或者被一头大象救下赶跑了狼,小羊受到了教育再也不敢独自出来了等等。笔者乘机引导孩子对《伊索寓言》、《格林童话》等书目进行课外阅读,然后选取一些篇目予以指导写读书笔记。课内外结合,使孩子在感兴趣的材料中得到读写训练,提高了效率。

四、抓住孩子喜新厌旧心理,丰富话题切入方式,促进写的质量提高

对于读后感,一味地以“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等等”这种方式练习,无疑会使学生产生厌倦。阅读后的指导可以用各种方式的话题切入,激发学生的谈话兴趣,引导其从感兴趣的角度谈对材料的认识和感受,好比“新瓶装旧酒”。如:1、我想对作品中的×××说:……2、如果我是文章中的×××,当时我会……3、我想对编书的叔叔阿姨或作者说几句话,或提出几个问题……4、我觉得这个故事讲的是关于……的话题,读过这篇文章,我想起了我经历过的一件事……5、有的孩子喜欢根据内容想像作画,并把她感受到的感情画进画里鼓励他们图文并茂:读了这篇文章,我想画出这样的图画(想象画)……。孩子在想说、有话可说的情况下经过教师的针对性指导,写话的质量会不断得到提高。

第2篇

关键词: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多读书书,是一泓清澈的溪水,是一片充满生机的芳草地。书中所表达的真、善、美对于一个人人格的塑造、灵魂的净化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我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发挥书香环境,启动活动育人效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校把环境建设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努力营造“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氛围,以创立书香班级、书香教师、书香学生为抓手,让学生以书为伴,以书为友,开展丰富而扎实的师生读书活动,丰富了师生文化底蕴,提高了师生阅读素养。让迷人的书香飘洒校园,让学生在书香伴随下成长。为了打造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我们从书香校园建设抓起。首先设计外部环境。设立了宣传板4处,黑板报2处,墙标2处。室内设有走廊宣传板40块,班级微型图书角35个,此外,还设有红领巾广播站一个,图书阅览室一个现有图书5万册。学校统一规定了读书课程表。现在我们的学生在校读书时间保证了一小时。(晨读20分钟、阅读课一节40分钟)参读人数1188人。参读教师118人。我校师生养成了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的习惯,学生自2013年下学期至今已写读书笔记22500篇。教师写读书笔记100余篇。师生们的写作能力迅速提高。有很多师生把自己写的作品刊发在各种报刊上。

一、强化制度,让师生共游书海

为保证读书活动的有效实施,我校制定了一系列读书制度:

1.每天读书一小时。

2.做好读书笔记。

3.每月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

4.师生共写读书体会。

二、搭建读书平台,多渠道提供优良图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优秀的书籍既能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又能陶冶学生心性。我校非常重视对读物的推荐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积累知识,让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1.举办校园读书节

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节,把鼓励少年儿童读书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以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我校在2012年11月16日至12月16日举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读书汇报会。低年级的读书故事会、中年级的读书欣赏会、高年级的读书演讲会精彩纷呈。

2.开放学校图书馆、阅览室

将学校图书馆的图书、报刊进行科学分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借书制度、阅览制度,为学生读书创造良好的条件。

3.建设红领巾图书角

我校各中队在“好书伴我行”读书活动中,由班级自主设计安排图书架,建起有中队特色的红领巾图书角。

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弟子规》《三字经》《诗词》《小学生必备古诗70首》。学生利用晨读时间背诵古诗词,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

三、激发读书热情,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主题活动,把“读书”和“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活动的趣味性越强,读书就更富有吸引力。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到知识,得到锻炼。

1.读书交流活动

师生通过读书演讲比赛,畅谈读书带来的启发和感悟。

2.读书征文活动

以“我与好书”“我喜欢的一本书”“书与校园”为主题举办征文比赛,构筑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3.“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活动

广泛发动学校师生共同推荐优秀的书刊,形成“爱读书、乐读书”的氛围。

4.学生读书笔记展评

师生推荐书目,学生进行阅读,并写读书笔记。通过读书笔记,学生摘录佳词好句、记录心得体会,不断提高阅读深度和阅读品位。

5.评选“书香家庭”活动

发动学生家长参加创建书香校园活动,提倡亲子共读,交流读书的见闻,共享读书的快乐。

6.“书香班级”评选活动

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适合自己班情的读书活动,让每个孩子都得到鼓励和展示的机会。

不读书,无以知窗外的精彩;不读书,无以知世界的宽广;不读书,无以晓知识的力量。我们在书香校园里读书、思考,丰富思想;我们在心灵沟通中对话、感悟,品味生活;我们在求索之路上实践、发展,积淀人文精神。读书,使我们的生活更丰富、更幸福;读书,使我们的思想更成熟、更健康。“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多读书”,让书香洋溢生命的魅力。

第3篇

读过的书,过一段时间忘了,这是正常的事。

人的记忆不是完全靠得住的。做读书笔记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不少人觉得做读书笔记挺麻烦的,不愿费事。其实长远一点看,是减轻了自己今后的脑力劳动,为以后节省时间和精力先做储备。

即使不从以后的效果着眼,单单看眼前的阅读,做笔记也是重要的。笔记的效果不仅是为了帮助记忆,它还是当前阅读的一个组成部分,帮助你即时整理书的内容、观点和你自己的感受、想法,形成相对清晰的表述。

钱钟书记忆力好得惊人,为写《管锥编》,据说笔记做了几大麻袋。钱钟书去世后,妻子杨绛对他的笔记进行整理,分出三类:第一类是外文笔记,笔记本共187册,还有打字稿若干页,共3万多页;第二类是中文笔记,和外文笔记的数量不相上下;第三类是日札――读书心得,共23册,2千多页。

法国思想家蒙田说自己记忆力差得惊人,所以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蒙田说:“我的记忆力差得惊人,我在若干年前仔细拜读过的某些书,竟以为是自己从未读过的新作。为了能稍稍弥补这方面的缺陷,我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即在那些已读过而又无意再读的书尾做上记号,诸如阅读日期、形成的总的看法等。这就能提醒我记住,我在读书过程中所形成的那些关于作者性格和印象的想法。”

古人写的读书笔记,有名的很多,如宋代王应麟的《困学纪闻》、明代杨慎的《丹铅总录》、明末清初顾炎武的《日知录》、清代赵翼的《廿二史札记》等。还有叫作诗话、词话的,其实也是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的做法没有一定之规,根据所读书的种类、性质和个人的兴趣、习惯,灵活多变。可以写得严肃不苟,也可以生动活泼;可以表示赞同,也可以提出疑问和辩难;可以概括要点,也可以关注细节,要点不一定就比细节重要;可以条分缕析、清楚明白,也可以记下含混而丰富的感受。

香港有一个非常优秀的作家叫西西,她写过一本书叫《像我这样的一个读者》,就是一本别具一格的读书笔记。她读别人的书,把读到的故事重新讲述,有感有知,有情有见,文字醇厚润泽,让人读来喜欢:

堂娜芭芭拉并非没有爱过一个人,在独木船上时,她曾和被船长收留的流浪汉阿斯特鲁巴相恋,但不久他便被船长杀了。她记得当夜晚来临时,在岸边围着篝火,他对她讲述流浪的生活,她记得他执住她的手教她写字。

在庄屋的窗外,星光满天,堂娜芭芭拉看见牧场的主人正在说话,马利赛拉倾听着,着迷地望着他,胳膊支在桌子上,双手撑着脸颊。堂娜芭芭拉仿佛看见当年的自己,正在荒野的河岸,倾听阿斯特鲁巴说话。

没有人知道堂娜芭芭拉后来到了什么地方,她在那晚之后就消失了。《堂娜芭芭拉》是委内瑞拉作家加列戈斯的小说,主角芭芭拉是委内瑞拉粗犷平原的化身,是一个象征。

第4篇

摘要:提高阅读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有阅读的欲望,其次要授之于“渔”,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最后还要适应学生身心特点,创设活动边玩边读。

关键词:课外阅读;开拓视野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使学生获取各种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为其终生发展积蓄力量。为了提高农村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师加强农村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跳一跳摘果子,让学生有阅读的欲望

兴趣是学生的最好老师,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因为读书可以增长知识,使我们学会各种技能,使我们在社会上安身立命。读书还可以使我们明白各种做人的道理。比如做儿女,要知道怎样孝顺父母;做父母,要知道怎样爱自己的孩子;做朋友,要知道怎样才算是义气等等。读书可以启发我们的智慧,越学越明白道理,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益的人。教师要摒弃那种读书是为了考试的狭隘思想,培养学生高雅的读书目标。一定要摒弃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的读书观念和读书的意义。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为了实现美丽的愿景而拼搏。现在学习知识与本领,其实就是为以后积累资本,使自己将来有更多的能力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为自己谋得更多的幸福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授之于“渔”,培养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今天图书的种类越来越多,出书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的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多读是十分重要的。好的书或文章应该重读。对于一般的书教师引导学生只读大意,将书中的知识归纳成一个个框架,知道所读的内容究竟是关于什么问题,求得到一个大概的印象就可以了。这样读的习惯了,速度就可以很快。读大意,快翻两三次的效果要比不快不慢地翻一次好。对于精品要慢读,读细节,务求明白内容。不明白的地方可用铅笔在页旁作问号或加底线,以备以后翻阅时重点读。读书还有讲究质量,特别对那些质量高、知识含量大、值得品味的书要认真读。

三、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写作能力,使我们克服边读边忘的毛病。不但学到知识,锻炼能力,还会增加我们的阅历和知识储备。读书笔记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而做的笔记。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对于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对于积累学习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很有必要。做读书笔记,方法是多样的,不同的方法作用不同,我们常用的读书笔记的方法是摘抄法、评注法、心得式、记载式等几种。

总之,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就是要角度丰富,视野开阔,通过多角度鉴赏和思辨分析,深入理解,书本知识就可以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自主读书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生学习创造条件。

【责编 张景贤】

第5篇

笔者通过观察、访谈,发现扼杀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两大因素来自教师和家长。我们成人对他们的种种约束,使他们仿佛听着“紧箍咒”去读书,读得十分苦、十分累、十分烦。一是逼着学生走上“独木桥”——啃文学名著。学生个性不同,知识层次各有高低,这就决定了他们对书的爱好也不同。而教师和家长往往无视这种差异,以功利的眼光一味要求他们读与学习有关的作文选、课外助读以及文学名著。若看到孩子手捧着《哆啦A梦》《笑话集》等“闲书”,就眉毛一皱,怒目一睁,轻则没收,重则撕毁。后进生大部分空闲时间都被教师、家长强迫着去补习功课,无暇顾及其他书。通往阅读的路千万条,每个学生都想挑选那条适合自己的路,而我们却非要强制他们只走一条路——读文学名著,学生怎能不“望书兴叹”呢?二是人为设了一道“栅栏”——写读书笔记。为了能让学生走上阅读正道——看文学名著,教师、家长可谓费尽心思。虽然学生顽劣,但在学校、家庭双方的协助下,也真的能读一些文学名著了,而且一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读起了长篇文学名著。这下我们该心满意足了吧?但我们却得寸进尺,在学生能跌跌撞撞行走在课外阅读的大道上之后,偏偏又给他们加上一道人为的“栅栏”——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那些本来对书就不十分感兴趣的学生,一下子被这道“栅栏”吓住了。在他们眼里,这就像高山,无法跨越,于是,干脆躺倒不干,或抄几句应付了事,彻底讨厌起了课外书。即使有一些勤奋的得意弟子,在不断激励下,一次一次地翻越“栅栏”,但并非出于兴趣或志向,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已。

关于阅读,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有一段精辟的阐述:“儿童只有通过自己的情感之门,通过共同感受、共同欢乐和自豪的情感,通过认识兴趣去吸收精神财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才能得到丰富。强迫他们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无异就是蓄意把乐园苹果栽种到浸透了毒药的土壤中。”由此可见,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把学生领到快乐、自由的精神之国,让他们享受阅读。教师不必过多限定学生必须读什么,而要让他们各取所需,给“闲书”一席之地。学生需要“闲书”,如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笑话、幽默、漫画、卡通……有些书在我们看来是“闲书”,但实际上正是孩子兴趣、天赋外在显露的一种方式,如果引导得当,他们将终生受用。所以,学生只要读的是健康的书,不论是哪一类“闲书”,教师都不要一律制止,而要合理引导,逐步过渡。如教师可以经常读一些短小的文章,激发学生对文学书籍的兴趣,让他们慢慢地喜欢文学,进而能读长篇名著。

检查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何必死抓读书笔记不放呢?我们可以教给学生多种方法:在课间把读过的书介绍给好朋友,在班级朗诵会朗读自己喜欢的片段,把精彩的故事情节和好朋友一起演出来,也可以在自己的书上做批注、记随想……“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古训,我们要提倡,但并不是非要强制学生“只要读书就得动笔墨”。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读书做笔记的方法,还要帮助他们合理使用。对一些勤奋做笔记的学生提出表扬并悉心指导,而对那些不喜欢做笔记,但仍坚持读书、坚持博览的学生也要给予肯定,并对他们的阅读情况给予有计划的指导,使他们在勤读、博览中吸取营养,享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水平。

学生喜欢怎么读由他们自己做主,应该怎么读则应由教师和家长来关注和指导。我们不仅教学生读书,更要教他们享受读书的乐趣,在读书中积累语言、积聚智慧、积淀人生的感悟。别让学生戴着“紧箍”去读书,让他们从叫苦不迭的阴影中走出来,让童心在自由王国中驰骋!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实验小学)

第6篇

先介绍一下基本模版

内容提要:

概括性地归纳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陈述的基本观点(最好不超过300字)

心得评论:

对该书的评价与思考;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或反驳作者的观点,或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或将本书与类似书籍做比较分析,总之要写出独特的思考和体悟。

结语:

提出问题、表达期许、归纳全文。

写读书报告的“大招”

1、方式多样

写读书报告中读后感的方式多种多样,没有任何规范。可以写成很抒情的散文,很尖锐的评论,很精辟的分析,很周详的比较。

2、要做读书笔记

要准备一个读书笔记本,把感受写在本子上。书看完了,把自己写下来的那些感受浏览一次,就会发现几个重点是可以发挥的。把这几个重点列出来,有时间的话,把书有选择地再看一遍,以便你想论述的重点可以找寻更多的资料或例证。有需要时,还可以再找其它有关的书籍来补充你的论点。这样,你阅读的收获会丰富得多,你写的读书报告也会有分量得多。

3、了解作者

要对作者个人、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对这本书写作的背景有所了解。此外可以看些,作者的传记;作者其它作品;别人对这本书的研究;其它作者的回顾或有关著作。

4、学会赞扬与批评

赞要赞到作品的节骨眼上,最好是这本书独有的、最突出的优点。批评当然比赞扬更难,因为写读书报告的人学养往往逊于作者,要能指出一本书的缺点,而又能言之有理,使人信服,实在并非易事。但不容易并不表示不可以这样做,如果做得到,这篇读书报告会更容易受到欣赏。

5、抓重点

写读书报告时,对一本书全面论述,全面的结果很容易流于浮面,样样都谈到了,但只是泛泛之论,倒不如抓住你最有感受、最有心得的几点来谈。因为你谈得集中、深入,自然能给读者比较深刻的印象。(小编觉得这点很重要)

6、不要引用太多

好的读书报告应以写报告人自己的意见为主要内容,原文可以作为举例加以引述,但不宜太多。引述其它人对这本书的看法也要适可而止,不要连篇累牍的抄。否则看过之后,只觉得大部分是别人的观点,写读书报告的只是一个人云亦云的抄录者。(在这小编提醒一句,要用“!?”哦。)

读书报告可以写的内容吧!

作者简介、内容概要

本书在表达(如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处理等方面的特别之处

书中叫人深刻难忘的部分

作者在书中传递的讯息

个人最喜爱的部分

对本书的评价和观点(如是否值得向其它读者推荐)

读后感:

书中情节引起的联想

书中内容引起的疑问

本书令你有何提醒、启发及反思

本书引起的思想上的转变

本书令你引发的期望

第7篇

一、读书笔记能促进有效读写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生要“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读书笔记是最能达到这种阅读要求的一种方式。阅读就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精神和情感的交流融通。在读书笔记的写作中,学生选择读物不再随性、盲从,而是有目的的选择优秀、经典的作品。学生阅读时也不再流于走马观花,一目十行,而是全神贯注地投入到阅读中思考:或评点文中人物,或品析精彩字句,或为文章的思想情感所动,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从而找到言语生命冲动的感觉,激起言语创造的热情。这种写作的,可以突破命题作文的一些束缚,自由写作,让生命欢歌。

阅读的感受,只有通过写作,才能真正清晰深刻。写然后知不足,又会引导人们有目的地阅读和思考。而读书笔记正是能实现读写结合,使读、思、写形成良性循环的有效方式。

二、初中生读书笔记现状的调查及结果分析

笔者在所教中学初一年级发出问卷433份,收回431份,就此对431份的答卷进行了统计。调查问卷的题目从学生做读书笔记,和与之相关的课外阅读、写作三方面方面设置了15个问题,让学生无记名回答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首先,绝大部分学生还是认可做读书笔记这一方法的。但目前学生做读书笔记的现状是不得法、缺督促,令人堪忧。其次,学生的阅读处于自由、散漫的“无政府”状态,导致阅读的效能十分低下。再次,学生的课外阅读对写作的帮助太小,阅读效率低下。

三、以读书笔记促进有效读写的策略

根据对读书笔记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在初中学生做读书笔记现状调查的启示下,笔者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以读书笔记促进有效读写的策略。

策略一:指导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笔者从常规写作和个性写作两方面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常规读书笔记。为了通过教来达到不教,从而提高读写的有效性,笔者将读书笔记的各种形式结合起来,设置了读书笔记的常规写法(以短篇文章为主,自由选择文章写),进行强化训练。

策略二:加强对课外读物的指导

书海茫茫,而中学生认识能力和鉴别能力较低。因此课外读物的选择上,我们应该将学生自主选择和教师积极引导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笔者是这样指导学生寻找优秀的课外读物。 跟潮流,与时俱进。①历届中考卷或各地信息卷的现代文。②引导学生选读反映时代强音的读物——报刊杂志等。③关注时尚需求。学生也可以推荐,但要经教师审定。立足课内,延伸课外。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教师可通过课内文章指导学生阅读与之相关的课外书籍,力求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策略三:培养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第8篇

大多数中学生学习语文最为困难的是如何写好作文。学生一提起写作文便唉声叹气,有的甚至跟老师讨价还价,最后硬着头皮去写,东拼西凑,交上来的结果是:有的空洞无物,有的无病,有的抄袭,应付了事……我也叹气,为什么呢?无非就是学生无事可写、无物可议、无感可发、无情可抒,头脑一片空白。针对以上的写作情况,笔者结合自己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体会,浅谈一下中学生作文教学策略。

首先教会学生感悟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生长在农村的孩子们,最熟悉的生活莫过于农村生活,农村的孩子经常接触的是大自然,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如:鸟语花香、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炊烟袅袅、树木葱绿、田野广阔、果园飘香、下河摸鱼、上树掏鸟窝、放风筝、割稻谷、插秧施肥、上山砍柴、喂猪放牛……这不都一一烙着农村的印记吗?河畔田间的花草,季节里的春夏秋冬,自然里的风花雪月,只要你们留心观察这些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思考其中所蕴含着的深刻意义,自然而然就会为写作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借景言情,引导学生珍惜生活。以写景文章为例,学生要精选自然之景。虽然放眼望去,处处均有风景,但并不是所有的景物都能让我们有话可说,要力争让笔下之景有与众不同之处。在这类文章里,修辞尤为重要,如比喻会将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拟人会将景物渲染得情感动人,巧妙地引入诗词典故、神话传说,更会给文章注入深厚底蕴。

其次要引领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借鉴写作经验。有了丰富的生活材料,同学们还必须建立材料库。材料库充实,下笔写文章才会如有源之水,否则,搜肠括肚,也难写出好文章。怎样才能使材料库充实起来呢?教师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精读博览,广为采撷,开阔视野,借鉴他人的写作经验,这是很好的方法。

中学生的生活没有“丰富曲折”的经历,生活十分单调枯燥,很难碰上惊心动魄的事情,很难遇到觉得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很难产生独到的思想观点。那么大量阅读书籍、报刊、杂志,从中吸取营养,便成为了丰富人生阅历和思想感情的最为有效的途径。

教育专家严凌君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是啊,在这个世界里,我们赏李白、杜甫,读屈原、陆游,走进“红楼”,探访“聊斋”,和鲁迅一同“呐喊”“彷徨”,与茅盾一起苦熬“子夜”……一是在阅读中触感。阅读不仅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情感的沟通。我们应该挖掘自我内心深处的感触。二是在阅读中借助语言。诗词典故或名言警句,就经过了历史的检验,在写作时适当使用,能收到画龙点睛、文采飞扬之效。

读书是吸收和积累,要想写得好,必须读得有效。有些同学在读书的时候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浮于表面,这样读书的效果不好。读书应该要聚精会神,多思考,多咀嚼,才能取得“望表知里”的效果。读,要有一种深入探究的精神,对文章的词句篇章、来龙去脉不弄懂不罢休;读,不能书是书,我是我,而应该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展开想象,让字面上的景、物、人活起来、动起来,深入理解语言情境的奥妙;读,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句拨动自己的心弦,激起共鸣,把握文中感情的脉搏,使文章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深入理解作者炼字炼句、构思组材的用心。

最后要求学生勤练笔。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关键在于“破”,在于学生读懂读透,才能从中受益。另外,同学们读书不能局限于课堂,更要注意得益于课外。如果说,课内的读是“点”,那么课外的广泛阅读才能构成一定的知识面。同学们要自觉地把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要经常阅读文艺作品、科技读物,对报章杂志上的时文进行评价等,跟同学们经常交流读书心得。这里要提出的一点是同学们要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写读书笔记有许多方法,如摘抄重要的句子段落,圈点勾画美好的词语,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对文章进行分析后列出它的结构、提纲等。写读书笔记有许多好处,如可以促使自己读得认真,想得深入;可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可以留下一些重要资料,以备以后使用;可以进行练笔,提高叙述和说明的技巧等。写读书笔记其实就是一种写作,对提高作文能力有着直接影响。

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同学们应该要把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触动、感悟好好地记录下来,这里要切记的一点是同学们在获得写作素材和灵感的时候,应该马上记录下来,要不然就时过境迁了,再来写就没有当时的感受,甚至写不出来。

写文章要一气呵成,而不能想一句写一句,东拉西扯,硬拼成文。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写作时首先要构思好,如文章的主题是什么,用什么材料表达,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模式等,这样再来写文章,才能胸有成竹,下笔千言,才不会离题万里。

笔者相信,只要同学们热爱生活,增长生活阅历,多读书,读好书,认真研究和借鉴别人的写作经验,勤写勤练,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

第9篇

一、加强家校配合,营造读书氛围

“一切为了孩子”,是学校、家庭的共同目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阅读,我们班一方面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室借阅书籍。主要以中学生必读书目和每学年课本中推荐书目为主,每位学生至少带来一本书进行阅读。同时,根据情况提倡学生进行图书交流活动,为班级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开家长会,让家长明白“读书可以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的道理。让他们努力创设条件,鼓励子女加强课外阅读,并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共同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二、做好读物推荐,扩大阅读范围

中学生所读书籍参差不齐,多以作文为主,名著不多。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籍,以中学生必读书目和课本中推荐书目为主,引导学生多看名著,多看成本的书,使学生摈弃了课外书等同于“作文书”的错误观念。如今的课外书却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是适合学生读。在扩大学学生阅读范围的同时,还向学生推荐了部分优秀读物。一是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二是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宜的书籍。这样,使得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看的书籍,徜徉在书的海洋中,获取更多更好的知识。

三、指导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

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我们利用课堂,把“教材”变为“学材”,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如:浏览法、精读法、略读法等。这样学生“得法于课内而得益于课外”,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其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教育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向学生推荐各种读书笔记类型,如:摘抄型、感想型和想象型。教师还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在阅读活动中,我们班采用统一规范的阅读笔记。读书笔记有以下几项内容:扉页是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籍贯、星座、人生格言、理想、最喜欢的书籍、藏书等。接下来是阅读方法指导。正文中,包括阅读的日期、天气、心情,书籍的名称、篇章、字数,精彩书摘,读书心得。

希望通过规范的形式,使学生掌握读书笔记的格式,使学生养成写读书心得的习惯,也能使学生无形中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对阅读笔记的考核,采用一同验收,查清读书笔记的篇数,读书笔记的书写是否规范,读书笔记的信息量是否符合自己的阅读量,读书笔记是否写自己读书的体会,等,据此,对读书笔记进行等级考核,对优秀的读书笔记进行展览、表扬。

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第10篇

一、多读书——开阔视野

(一)教师示范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激发小学生读书兴趣,语文教师起着举足轻重典范作用。小学生因其身心发展阶段,易产生模仿,教师爱好什么,学生会模仿爱好什么。所以教师要从我做起,首先对阅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给学生以表率,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课题教学中,项学生表露自己怎样爱好阅读以及阅读的好处,并且把自己读过的适合小学生的书推荐给他们,把自己喜欢看的书放在办公室,让学生知道原来教师也会读许多书。作为语文教师每天晨读的时候,一定要率先朗读。在课堂上要时常采撷课外读物中的精彩片断,有声有色地向学生朗读,让学生陶醉在美的感受中,让自己的阅读作用产生情感场,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读书的魅力。这样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去,去尝试读书的乐趣。

(二)结合课文

在讲解教材中的课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名著名篇,使读书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例如当学到《草船借箭》时,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进一步感受到诸葛亮的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和神机妙算。教师不仅仅向学生推荐课外相关作品,还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课外阅读的心得和感受。要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就要根据不同的年级,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讲一讲自己都阅读了什么书籍,并用语言描述其中的精彩部分(越详细越好)。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写读书笔记书写心得,或者采摘其中精彩文笔,或者分析故事中的人和物是怎么描写的等。针对某些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课外书中去搜集相关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网络,然后全班同学汇报交流,相互学习,既提高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又增进了知识的学习。例如学习《装满昆虫的口袋》课文后,教师推荐学生阅读该文的主人公,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让他们懂得了怎样去观察生活中的细节。

二、勤日记——日积月累

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著名写作学理论家、南京大学新闻学科创始人裴显生教授,在回答小朋友来信问他是怎样开始练笔时写道:“我从小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着”。关于写日记好处,他说:“学会坚持写日记,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而且可以积累自己文化和人生经验,提高思想修养和工作能力。”正是因为裴显生教授从小学三年级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才造就了他在写作方面的成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读书的时候兴致高,记忆好,但忘得也快。因此,要培养他们写日记的习惯,特别是读书笔记习惯尤为重要。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对日记和读书笔记的要求不能太高,应该因人而异。但不管怎样要养成写日记,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语文教师在这个方面应该给学生指导。

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关键在于“勤”。教师要鼓励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的一草一木,观察学校、家庭和社会场所发生变化,鼓励他们把自己所看的情景写下来。在日记中可以抒发自己的感想、或记录趣事、或提出疑问、或是自己的烦恼等等,只要是自己感受到的、观察到的,哪怕一句话、一个段落,一次感动或一个新鲜事都是可以的。

教师要倡导在阅读中“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鼓励学生们既要多读书又要勤动笔。动笔,既可以是在书上画线,做标记符号,也可以是写一写自己的看法、见解和感受。通过鼓励学生们勤动笔,促进他们对知识思考、理解和加工,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和锻炼思维。

为了提高学生的记笔记和日记的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相互学习如何写日记,交流读书笔记,鼓励他们互相借鉴,比一比哪位同学积累的日记和读书笔记多,哪一位同学的日记写的最好,读书笔记做的最好。

三、精习作——妙笔生花

小学生的一举一动是天真的可爱的,他们的想的问题也是天真可爱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心理怎么想就怎么写,写自己的真情情感,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只要写出自己的经历与生活感悟就行。习作中不要求学生有多少妙笔连珠的语句,凡是发自内心的作文,都会感人的。

教师要告诉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方法,例如运用比喻、类比和夸张等手法,放大内心世界。对于学生的习作,教师一定要细心呵护,无论是课堂随笔还是课外习作,凡是他们写出来的文字都要尊重,无论是多么幼稚,多么笨拙,教师都不要随意扼杀和嘲笑。

学生的生活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他们所能观察到的事物有限,爸爸、妈妈、小朋友、老师、同学和校园往往成为笔下的题材。一个题材可能写多次,但是每次都会有所不同,教师一定要认真阅读,发现每次作文的闪光点。将其中优美的句子标记下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学生写的作文往往存在“跑题”现象,教师要耐心地告诉他们,作文主要表达的是什么,哪些文字哪些段落脱离了作文的主题。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写好作文,同时对小学生来说,他们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因此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习作,发现闪光点,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第11篇

关键词:习惯;培养;兴趣;形成

习惯的养成需要反复的练习和实践,教师的训练和指导非常重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形式,那么如何养成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下面就本人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点滴感受和大家做一交流。

一、课堂朗读习惯的培养

学习语文,课堂朗读是很重要的。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文必须培养学生的课上朗读习惯。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读,自己去理解课文,才是主动地学习,反之,我们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总是被动的学习,不仅学到的东西少,而且积极性也不高,同时他也将永远离不开老师这根拐杖。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理解,我们只做必要的点拨和引导。学生只有自己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并且亲切地体会了,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解就成了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所以课上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让学生多读,反复读,有感情地去读,学生读不好老师就示范读,尤其是对关键词的读法教师一定要点到位。只有这样,学生的感情投入了,理解起课文来也就容易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学语文无非就是听、说、读、写,实际上听与读是学会理解文字,说与写是学会运用文字,所以说学会阅读理解是学语文很重要的一方面。但语文的学习不是必须依赖课本,只有读课本才是学语文,这种认识是不对的。语文随处可学,只要是带字的,不管是什么,只要学生去读,就是学语文。应用研读课本得来的知识去阅读其他的书,这就是反复的历练。因此必须让学生大量地进行阅读,除了教材以外,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既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想读书”;又要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有所获,让他们“会读书”。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好读书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读书、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在读书过程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因此我每带一个班,都会积极营造班级读书氛围,努力打造书香班级,让学生从读书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1)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自备书籍。(2)开展班级特色阅读活动。主要为阅读书籍之后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3)定期举办“读书会”,开展讲故事比赛、诗文经典诵读比赛、“心得交流”等活动,并及时将评比照片粘贴在“书香栏”里,并每周有所体现。这样学生会非常有成就感,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读书习惯,让学生会读书

只有读书深入学生心灵并付诸行动时,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爱读书。为了督促学生天天读书,在初读阶段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做摘抄式读书笔记,等逐渐养成读书习惯后,则要求学生要写读后感,要对书中的人物进行评价,让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写读书笔记是很有必要的,这既是对阅读内容的再现,又是语言表达的练习。

第12篇

带领一个班级读书并不是一件易事。在这五年里,我带着孩子们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我觉得有三个方面对于班级阅读的组织与开展特别重要。

一、结合课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都是精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桂林山水》《鸟的天堂》《稻草人》《我的老师》《小橘灯》《曹冲称象》等课文,不知激起了多少人读书的欲望。如果老师在课堂上结合课文适时介绍一些作家、作品,就更能逗得不少孩子心痒痒了。我在教《城南旧事》时给孩子们唱《骊歌》,讲林海英;教《皮皮鲁的风筝》时介绍郑渊洁,讲我小时候看的《皮皮鲁和鲁西西》,讲《舒克和贝塔》;教《黛玉初进荣国府》时介绍曹雪芹,讲《红楼梦》里的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这些都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恨不得马上去找来一睹为快。可见,语文课堂是激发孩子们阅读兴趣的主阵地。

二、与孩子们一起制定阅读计划,坚持每天阅读

首先是让孩子们制定阅读计划,特别是寒暑假阅读计划,每天至少阅读半小时。老师推荐适合学生读的文学作品,或者学生和家长一起选择喜欢的文学作品,列出阅读计划表,制定出短期计划和长远目标,做到有目的地阅读。也许有人会质疑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书目会出现“乱读”、“随便读”的状况。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在老师的总体方针指导下,再经过孩子们的互相交流、推荐,他们的审美水平和阅读兴趣都会呈现大同小异的状况。因为生活环境和年龄相近,孩子们都喜欢上了《草房子》《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八十天环游地球》《格列佛游记》《木偶奇遇记》《昆虫记》等儿童文学作品,也有些孩子喜欢上了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和唐诗宋词。因为长期坚持阅读,他们的阅读范围越来越广泛。相应地,他们阅读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这些都可以从平时的语文阅读课和习作课上感受到。

其次是老师可以适当布置一些阅读作业,如摘抄好词好句、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等。有人很反感边读书边摘抄,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如果要求孩子一定要每天摘抄,可能会降低他们的阅读积极性。但是我觉得,现在社会最不缺的就是“快速阅读”、“微阅读”之类的,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摘抄既是点滴的积累,也可以让孩子静下心来阅读,从小养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至于读后感、读书笔记,则可以让孩子们自由抒感,学会深层次交流。这样一来,完全是自然而然地付诸笔端,学生又怎么会不情愿呢?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要推动孩子们的阅读,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孩子们对书的热爱。在我们班上,每年都会定期开展“好书推荐会”、“小小故事会”、“名诗欣赏”、“演讲比赛”、“全班共读经典”等活动。这些活动让孩子们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阅读成果和阅读感悟,让阅读真正融入到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班共读经典”,它是结合语文书每学期最后一次习作的要求制定的读书内容,每学期全班共同读一本名著。期间除了学生自由交流、写读书笔记外,老师还会利用主题班会时间,让学生复述已读到的精彩故事情节,谈谈对书中人物的看法,讨论好的读书方法等,推动孩子们进行精彩阅读,创造他们精彩的人生。

除此以外,建立“班级图书角”、评选“读书之星”、鼓励孩子们参加各类社会活动等,都是我组织与开展班级阅读的手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