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三字经朗诵

三字经朗诵

时间:2023-05-30 09:37: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三字经朗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三字经朗诵

第1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文化熏陶;内化于心

自从提倡新理念教学后,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各种形式的传统美德教育在悄然地进行着。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语文老师,除了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之外,我还利用晨读时间让学生诵读《三字经》,为学生学习传统美德与文化创设平台。

大家都知道《三字经》是古代启蒙书籍中对儿童影响最大的一部。它对于传统中国人来说简直是家喻户晓、口口相传、尽人皆知。古人称它是“袖里通鉴纲目”,因为它用最简单的形式,讲述了最丰富的内容,所以古人说:“若能句句知诠释,子史经书一通。”意思是说若能将《三字经》的每一句都读懂理解,那么对国学中的经学、史学、子学就能做到融会贯通。基于此,《三字经》是低龄儿童最好的启蒙教材。

一、通过新颖多样的诵读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心理学家肯・韦尔伯认为:真正的学习是获得、理解或通过切身体验、研究而掌握和创造知识的过程。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但低年级学生学习时常会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涣散,最后导致思维停滞。因此,在诵读《三字经》时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形式,如:跟随视频朗诵、直接朗诵、配乐朗诵、配乐配景朗诵、多人合作表演朗诵等,使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诵读当中。

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领悟中华传统美德与文化

在现在这个复杂多变、与时俱进的社会环境下,弘扬传统美德与文化也成为现行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学校把传承中华民族经典文化作为新时期德育与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德育”,《三字经》中说:“首孝悌,次谨信”,可见在传统的教育中,是把德育放在首位的,一个人首先得要有“孝悌”,即德。又如“子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也是强调一个人只有有了高尚德行,然后才去学习知识。这说明了德育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而在现代教育中虽然也讲德育,但学生的思想品德实在让人有点担心。有人说:“现在的教育是‘缺德’教育”,的确现在的学生面对开放、多变、复杂的社会环境,不讲社会秩序,急功近利,没有感恩之心,做人之道更是无从说起。国学大师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讲得很实在,他说“小学生最可爱”,有礼貌,尊敬他人,体贴父母,热爱劳动……能按小学生守则要求自己。等到了初中、高中、大学,就没有社会公德了,不会因为父母辛苦而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不会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不穿名牌……正如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这很值得我们思考:《三字经》这样一部以儒家思想为立足点的教育著作,强调教育以“德行”为先导的国粹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三、关注人类普遍的情感,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熏陶

在《三字经》中对亲情的诠释可以说是深入人心,这种情感本是人类应最普遍具有的,却又最容易被忽视,尤其是独生子女他们甚至认为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有的学生在享受父母给他们提供的优越条件的同时,表现出对父母的冷漠无情,导致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很少,由此产生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讲解《三字经》中的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使小学生意识到:“不管是爱谁多一点,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愿意为孩子付出大量的心血,为你们的将来做好长远的打算,父母是在以他们的方式来爱着你们,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情感,是一种不求回报的情感。今天你们的父母如此,两千多年前的父母也是如此。”这样在轻松的气氛中,体验了伟大而神圣的亲情。

四、将中华传统美德与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

我们积极开展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我通过晨读形式使学生理解《三字经》是文化内涵,再结合《三字经》选取适合班级实情的句子变为“班训”“班级座右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共融、学会关爱,懂得谦让,以实际行动积极构建和谐的班集体、有效地维护良好的校园文明,营造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让身处其中的学生能修身冶情。

五、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融入多种评价方式中

第2篇

教学资源(educational resources)亦称“教育条件”。广义的教学资源概念,通常指为保证教育活动正常进行而使用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其可以界定为在教学中用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切素材;狭义的理解,通常是指教材。任何教学活动都需要以一定的教学资源为前提。教学资源本身应具有四个主要特征:广阔性、综合性、潜实用性、亲和性,而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三字经》,恰好具备上述特征。

1.1广阔性。《三字经》是知识的窗口、微缩的百科全书。《三字经》貌似简单明了,不像传统经书那样谙屈聋牙,似无太多需解疑释惑的地方。实际上,《三字经》简单扼要的语言字字珠矶,其背后蕴藏了丰富的哲理智慧和文化信息,将哲学、历史、教育、文化典籍以及人文道德等融为一体,借以点化后学。就知识内容方面,其用了一种简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日常知识教育,目的是要使学生“知某数,识某文。”篇幅不多,但内容包罗万象,知识清晰丰富。

1.2综合性。《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都有一个中心。如: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教育的内容和顺序);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每一个部分的中心内容可兼有几种不同教育功能的综合内涵。

1.3潜实用性。这是针对资源与教材中举出的实例有不同的特点而提出的,同一经典实例可被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加工成不同的用途。如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即可作为德育的渗透,又可树立榜样。

《三字经》是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传统文化。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育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指导,结合历史故事的生动感人,引导孩子们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拓展语文教学的视野。若语文教师能充分利用《三字经》丰富的内涵,发挥其内在功能,则其无疑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好资源。

2.《三字经》资源的挖掘

根据《三字经》的特点(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普适性、系统性)以及结构建设的元素化和可选择化来看,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2.1教育理论。对于教育方法,《三字经》认为:“教之道,贵以专。”并运用孟母、窦燕山对儿子教育的成功例子加以论证。

“性相近,习相远”表明人的天赋素质并没有太大差别,后天的教育才是关键,同时也包含了终身教育的思想。在重新重视人文关怀的新的时代背景下,鉴往知来,以人为本,重读《三字经》不失为一道坦途。

对于学习时机,《三字经》认为宜早不宜迟。如:“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坡二十七岁时起才懂得发奋读书,他这时后悔学得迟了,但又要畏迟:‘借梁颧,八十二。对大庭,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北宋的梁颧,八十二岁的时候在朝庭上应对,成为考生的魁首。

从这个学习过程的安排来看,《三字经》把《孝经》摆在前面,仍然是强调德育先于智育的一种表现,至于主张把史书放在最后来读,这显然是没有能够按人的认知规律来安排。

2.2德育。《三字经》里非常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义。孝于亲……锑于长……”,要求作为一名少年学生,必须懂得谦让的起码礼节,并举了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的典故来说明。在德育内容上,主要是用中国封建社会典型的“三纲”、“五常”、“十义”等礼教来教育和要求学生。

在德育方法上,《三字经》采用说理法和榜样法,特别是非常重视榜样的正面教育。在书中例举了20多个例子,且每个例子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说明问题,配合得非常巧妙,如:孝顺父母的榜样:“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识。”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引《三字经》典故进课堂,发挥人格榜样力量。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走进典故人物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从中理解典故人物的光辉言行、高尚品格以及丰富的个性。

3.《三字经》资源的利用

3.1积极营造教育氛围,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

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从整体布局上突出国学教育特色,包括“三字经”文化墙、宣传栏以及班级黑板栏。画面优美典雅,经典与艺术结合,传统与现代融合,使每一个师生一走进校园就知道干什么,追求什么?既具有教育意义又有审美价值,为师生所喜爱,培养学学习《三字经》的兴趣。

3.2理论联系实际,使“传统品格”与“现代教育”相结合

2003年国际社会会同中国有关机构进行的“青少年传统价值与思想品德教育”调查结果发现,中国传统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品德教育有很大的正面影响,“仁”、“义”、“礼”、“智”、“信”等具有超时空性和普遍价值的德性品质在民间很有影响力。中国传统道德从内容条目到教育模式都具有以人性为本、从情感出发、情理合一、情性相依的特点,恰好可以弥补当今学校道德教育的不足。

3.3创造实践机会,使“知”与“行”相结合

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和事物出发(如衣食住行、文化体育以及能源、学校与社会环境、天文地理等),使学生大开阔眼界。教师可通过朗诵比赛、游戏活动、情景表演等方式进行《三字经》中的经典故事重现,使学生在游戏、表演体验中产生对国学的兴趣。

资源只是素材,它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基础。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关系,是利用好资源,这些需要教师自我创新与创造力的发挥。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三字经》,可开发利用的资源是极其丰富的,需要教师自己去选择。

主要参考文献:

第3篇

说起“经典”这个词,顾名思义:就是指具有权威性,典范性,内容所包含的知识广泛,丰富的作品或着作。

自古以来,许多伟人呕心沥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写下了一部又一部的经典着作,给世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学财富。这些文学着作无不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礼记》、以及《史记》,《孟子》……

如今,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这些经典已成为我们的必读书籍。教科书中大部分的空间都被这些经典着作给占领了;校园中到处洋溢着经典书香,传播着朗朗书声。经典真可谓是无处不在啊!

经典诗文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写作,学习方面的知识,方法以及枯燥无味的学习空间,更多的是:它能教会我们在生活中做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同时还能陶冶我们的性情,开拓我们的视野。

“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事死者,如事生。”这一则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在提醒我们:孝顺乃中华传统美德,乃做人之根本。同时也在告诉我们:凡事要以孝为先,正如“百善孝为先。”对待父母应该从心里去感激,孝顺父母应该从家中,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

“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语句都向我们表明了:对待学习应养成思考与学习同步的态度,要常常温习学过的知识,同时增长新的知识。这样我们才能“更上一层楼。”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告诉我们与他人相处,应抱有真诚?诚恳,热情之心,懂得知恩图报。对待亲朋好友要诚实守信,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等告诉我们:人无完人,因此在学习上,生活中我们决不可骄傲自满,应多学习他人的优点,虚心向上。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其实像这些富有人生哲理的经典诗文,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了,最早接触的经典当然要数《三字经》了:“人之初,性本善……”正是因为从小朗诵这些经典,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才能少走一些弯路;正是因为朗诵经典,我们的读书生涯才会多了一份枯燥,但更多了一份光明和希望;正是因为朗诵经典,我们的心灵才能不被世俗玷污,品德才能高尚,纯洁;正是因为朗诵经典,人们才能如此和谐共处,宽容相待……

第4篇

【关键词】国学经典教学幼儿社会交往教学中的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一、 课题研究的内涵解读

2014年,我园申报的《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国学经典教学活动研究》课题立项为张家港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历经二年,我园在园内推广国学经典教学活动,对课题研究的已有经验进行了归纳,对课题研究的实践发展进行了远景部署。

1. 课题研究的前期调查。作为苏州市第七批农村儿童文化园、张家港市语言文字先进学校,为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我园一直把国学经典引入课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学经典活动,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环境上的体现:我园以“五名工程”为导向,利用各区、各角创设了名诗欣赏廊、名画创作角、名著阅读墙、名曲感受厅等环境,选择了适宜的国学经典内容,营造了温馨的阅读氛围;在班级环境中创设了语言读书角、好书共赏区等,给幼儿参与阅读、学习诵读提供了有利条件。课程上的体现:我园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体验特色,弟子规、三字经、古诗等成为语言教学活动中的一大亮点。另外,我园承担的苏州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生态环境策略研究”重在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现已到中期研究阶段。

2. 课题研究的前景展望。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努力以育灵童教学资源为前提,汲取有利于幼儿参与社会交往的浅显易懂、富有童趣、便于幼儿熟记和认读的三字经、古诗、弟子规等,采用专题活动、教学活动、区角活动等内容,借助游戏、表演、欣赏、诵读、体验等活动形式,帮助幼儿感知交往礼仪并学以致用,获取理论到实践、实践到情感的提升,推进幼儿对自我、社会、自然之间的整体认识和体验,谋求幼儿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

二、 课题研究的环境营造

1. 环境创设的空间是开放的。我园创设的国学经典教学环境布置的空间位置是开放的,在走廊或通道中随处可见一首首朗朗上口的古诗词、三字经等图文结合的版面,敞开式的场所便于幼儿三二成群驻足观看或朗读。

2. 环境创设的内容是灵活的。呈现的国学经典教学环境并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那种单一的创设手段,影响幼儿参与社会交往能力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逼真形象、富有诗意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幼儿在情感满足的同时提升各项能力。如我园实行每月一主题,一月是关于走礼仪线的学习和体验,下月是游戏交往的三字经体验馆。做到每月一重点,渗透幼儿的各个环节。

3. 环境创设的形式是自主的。体现幼儿是环境创设中的参与者角色,在形式的选择上更加考虑“我怎样启发、引导支持幼儿参与,幼儿怎样参与,我能最大可能地提供什么样的条件”等因素,有目的、有计划遵循幼儿年龄特点组织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融入“弟子规”“三字经”“古诗词”等教学内容,有朗诵类、节奏类、表演类等。

4. 环境创设的材料是丰富的。避免提供成品类的、定型类的、变化单一材料,可随时根据活动的需要而有所更新或替代,激发幼儿实践的兴趣。如在《池上》古诗教学活动中,为让幼儿体验同伴间合作乐趣,老师用废旧材料制成了小船和竹竿,三人一组边念边表演,其乐浓浓。

三、 课题研究的主题内容

1. 基础性活动的构建。我园的基础性活动创设了学习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实践活动四种课程类型,这四种课程类型注重幼儿多种经验的感知与获得、多种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同时在基础课程实施过程中体现国学经典教学特色。

学习活动。我们将三字经、古诗、弟子规等融合到课程中去,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社会交往发展水平,参照话题计划,实现课题研究与语言、健康、社会、科学、艺术各领域的共融。同时对课程中的话题表内容和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变更和调整,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关注幼儿个性差异和能力差异,组织有效的、丰富的活动。

生活活动。我园把幼儿的一日生活纳入研究范围,如洗手、吃饭、喝水等环节,让幼儿从生活中体验三字经、弟子规中的诗句含义,并落实到行为中。

游戏活动。我园尝试将国学经典教学内容与幼儿游戏进行整合,在游戏中拓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如在诗意浓浓的“童学馆”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一定的角色来体验,体验待客的礼仪之道,倒上一杯茶,礼貌交谈着,透着童趣。

实践活动。我园各年级组每学期都要开展二次以上的实践活动,每次实践活动都会制定相应的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目标和详细的活动方案,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和开展。如有外来客人光临,我们的礼仪小天使们就会出现在各个楼道转角处,指引客人找到所去的功能室。年级组内还会根据计划开展诗词朗诵会,也会提供一些情境表演活动,帮助幼儿在实践中收获更多。

2. 特色活动的构建。发扬我园原有的环境教育优势和特点,设置国学经典特色活动,分成主题活动、社团活动和节日活动三大类型,确保教育目标和尊重幼儿的交往发展特点的有机结合,进一步体现幼儿园对原有教育特色的传承和发展。

主题活动。我园建构了比较完整的主题式学习模式,实行“整合与自主”。每个主题都是从育灵童教材中挖掘,力求以多种形式创造性地开展幼儿社会交往活动,满足幼儿内需,丰富幼儿经验。如在“感恩节”主题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心怀感恩,念一念感恩的古诗《游子吟》等,说一说如何表达感恩,做一做感恩卡,倡导幼儿怀着感恩的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社团活动。我园每周五都要开展一次社团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跨班开展活动,幼儿可以自主选择社团活动,支持幼儿个性特长的拓展。社团活动内容有:“朗诵大会”“童诗社”“经典故事”“诵读体验”等,鼓励幼儿自主地进行交流与表达,共同感受国学魅力,分享友好交往的快乐,促进幼儿素质的和谐发展、综合提高。

节日活动。每学年我们都会继承传统,以幼儿个性、适宜化发展为目标,开展“科技节”“读书节”“毕业典礼”“六一亲子活动”等活动。每一年都会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如每年一次的“六一展演”活动主题特色鲜明,有弟子规、三字经、古诗词、现代风等不同风韵的表演,使幼儿拥有自信,成为自主发展的积极主体。

四、 课题研究的教学策略

国学教学中重在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中获得认知,在与同伴的互动学习中学习方法,在参与游戏体验中提升交往能力。

情境体验:教学情境力求真实、融合,我们要给幼儿创设一个“色香味”俱全的场景布置,如教师的着装、教学材料的提供、PPT背景布置等。

角色扮演:角色体验是一种通过让幼儿欣赏一定的角色来获得丰富体验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幼儿领悟了角色的责任。

第5篇

一、利用电子白板,激发幼儿的语言兴趣

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沟通方式就是语言,可见语言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是重要。幼儿时期,幼儿语言还没有发育完全,但是这个阶段是语言形成的最关键时期,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基本已经进入幼儿园学习生活,这就需要进行幼儿早期教育的相关学校,重视幼儿语言能力开发。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技术不断融入教学中,其中电子白板就是我们常见的教学媒体,电子白板的应用,可以为课堂不断增强内容的丰富感,配备清晰标准发音的语言效果,映衬场景的背景音乐,让幼儿在课堂上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视觉和听觉上用新奇的方式,吸引幼儿注意力,达到激发幼儿语言兴趣的目的。

二、有效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在幼儿园设计教育课程的时候,要注意幼儿年龄心理特征,了解幼儿心里真正喜欢的行为方式,“投其所好”地选择相关的教育教学方式。电子白板的交互式语言环境的营造,可以满足这一教育方式的要求。

在课堂活动中,可以通过一些语言材料赏析,朗诵类的内容,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利用电子白板播放儿童的诗歌、儿歌,应用讲故事的教课软件,增强语言感悟能力,提高语言美的表达能力。在有声音乐的陪衬下,朗诵过程中,电子白板形成的画面,做到画面与文字融合到声音中。利用电子白板,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教学环境,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形成。电子白板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重要手段之一。

语言能力的培养,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有想说的欲望,喜欢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勇敢地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让幼儿有表达话语的机会,通过自己的说得到别人的肯定,鼓励幼儿大胆说出心里想表达的话。这一过程的培养少不了家庭教育的参与,因为每一个家庭的环境不同,幼儿本身都存在成长个性差异,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要制订符合个别幼儿特点的培训教学方案。电子白板课件,可以让幼儿用眼睛看到,教室以外的真实画面,耳朵听到真实的情境声音。在语言能力教学中,合理运用电子白板授课,辅助语言知识教学,可以使学生感觉生活中最真实的画面,营造出一个动态的语言环境。

三、有效利用电子白板提高教学质量

幼儿这一时期的日常生活实践经验积累得少,但是幼儿时期的主要特点就是想象力非常丰富。所以电子白板课件的利用,可以在学习时由某个情景或事物的图片,或者动画,或者视频,等等,激发学生想象,将知识形象化,让幼儿通过可以看到的画面和听得到的声音,感受真实的课件环境。把一切培养能力的内容,变成有声的故事、寓言故事、儿歌、动画片、微电影等多种形式。

例如在人教版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课程中,教师在设计教课方案的时候,充分利用了电子白板,掌握这个阶段幼儿喜欢的儿歌形式,播放《三字经》儿歌,教师设计节拍动作,并制作成简单易懂的小动画,将动画人物设定为幼儿喜欢的小动物,让幼儿和老师一起看,电子白板课件呈现出各种动作,配合《三字经》的儿歌,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幼儿参与进来,在蹦蹦跳跳的过程中,跟着老师一起重复说《三字经》儿歌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强化语言教学效果。

第6篇

语文教学要在夯实常规教研的基础上,科学规划“语文活动”,很好地解决校本教研“研什么”的问题,定会取得良好成效。

一、晨读活动

做到读有方向,读有指导,读有收获。

二、课前活动

建议语文教师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或五分钟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前活动。可以搞演讲,搞成语推荐,搞美文赏评。师生一同分享丰富多彩的“课前奶酪”。如我校任彩云老师安排的课前古诗文背诵活动;杨俊梅老师安排的课前三分钟展示活动(背古诗词、成语接龙、讲笑话、再辅之以评价);曹彦志老师安排的课前背《弟子规》、讲故事活动;田旭光老师的课前打节拍背三字经、散文诗活动;武希玲老师的课前古诗词背诵、讲故事、歇后语、佳句谚语展示活动;孟凡军老师的课前打快板背三字经、中华少年诗朗诵、讲故事活动;陆春荣老师的自编快板、读论语等。都是开展课前活动的好方式。

三、课中活动

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师生互动,讲练结合。语文教师在打造“魅力课堂、高效课堂”的活动中,应该以学生为本,有效开展导学活动,追求有效学习。教师要改变“独霸讲台”、剥夺学生话语权的行为,讲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我校杨俊梅、任彩云、田旭光老师的课就体现得十分突出。教师有意设计导学题,引导学生自己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深入谈自己的体会、收获。学生获得的东西是自己主动得来的,方法是自己习得的。会终身受益。

四、课后活动

课外阅读,与经典对话。教师们认真规划学生的课后活动,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为学生推荐书目,大开书单,并布置适量的课后阅读作业。这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终身受益。

五、上好语文活动课

教师要用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我校陆春荣老师的“祖国在我心中”语文活动课,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全班四个学习小组以演讲、资料展示、辉煌成就展示、诗朗诵等形式,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学习语文的兴趣。

六、开展记读书笔记、练笔活动

精心筹划,务求实效。许多学校的学生都在写读书笔记,许多教师为批阅学生的读书笔记、练笔花掉了很多时间和心血,但学生的练笔质量堪忧,问题的症结在于:教师少精心筹划,多随意分派任务。所以,读书笔记、练笔成了学生的“随意之笔”。老师们对读书笔记、练笔要做精心安排,要求一开始就高起点、严要求。利用课前活动推荐一些与话题有关的素材,最后让学生利用一些时间精妙构思、认真写作。对上交的读书笔记、小练笔要求应明确:一是规范书写(尤其是标点符号的规范书写);二是文从字顺,少病句错字;三是材料出彩;四是思想深刻(必须要有自己的个性化思考)。教师对读书笔记、小练笔的批阅是:沙中淘金,亮点说够;指出不足,暴露问题;及时讲评,让学生受益。

七、竞赛活动

大力开展语文竞赛活动,让学生展现才华,奉献智慧。教师们的教学工作虽然繁重,管理压力也十分大,但也应该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竞赛活动,旨在让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多锻炼,多展现才艺。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八、语文教师要积极参与专题研究活动

第7篇

关键词: 经典诵读 校园文化 国学课堂 多样活动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提出:“我们需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充分理解累积效应。”在幼儿阶段开展经典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激发幼儿学习诵读的兴趣,从中感受经典文化的千古之美,对幼儿陶冶性情、涵养气质和形成良好的礼仪规范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亮环境营造,融经典诵读于校园文化之中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让幼儿喜欢上经典,爱上经典,环境的营造尤为重要。我园历来重视环境的营造,努力把创设优美的环境放在首位,从建设设施、花草树木到物品色彩、排列搭配,以及幼儿园的一草一木、一个版面设计、一条长廊布局无一不体现教师的别具匠心。

1.园所环境润无声。为了让孩子们在充满浓厚国学氛围的环境中学习,潜移默化地受到经典熏陶,我园借新园搬迁之际,将国学经典内容纳入环境,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启迪:一楼墙面的国学经典故事浸润幼儿的童心,每个楼梯口的转弯处的“宽转弯、勿触棱”,让幼儿将学到的经典与生活相结合,过道长廊中一幅巨大的古朴的《弟子规》竹简画卷:“置冠服,有定位”、“衣贵洁,不贵华”、“用人物,须明求”“借人物,及时还”……这些经典原文规范着幼儿的行为。国学启蒙教室,真正让你感受到“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的意境。

2.班级区域显特色。班级阅读角的创设显得更为童趣一些,当你踏进教室会立刻被国学经典的海洋包围,满目都是飘散着墨香的优秀诗文。每个班级都根据各自年龄班的幼儿的特点,有主题鲜明的经典童话、有鼓舞人心的成语故事、有图文并茂的经典原文……这些小角落的装饰、渲染让人禁不住去看、去读。孩子们在这浓浓的经典诗文气氛中,受到感染熏陶,营造浓厚的国学氛围于细致无声中。

二、重教学渗透,融经典诵读于国学课堂

1.内容选定,激发兴趣。开展经典教学,并不是通篇进行朗读,我们在选择经典内容时,将幼儿的经典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下便是我园选择经典诵读教学内容的几条依据。

(1)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经典内容丰富多彩,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用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的经典原文,就易懂而且感兴趣。如《三字经》中的“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这段经典原文,通过幼儿熟悉的小动物的特征,培养从小爱学习的好习惯。我们采用开火车诵读、接龙诵读、拍手诵读的不同诵读方式,让幼儿学习并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2)具有教育意义。《三字经》、《弟子规》中不乏抒情、情景交融的经典原文。如《弟子规》中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通过学习这段经典原文,告诉幼儿:爱的意思就是关爱、爱护、爱心、相亲相爱。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爱,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居住在同一片土地上。幼儿从《黄香温席》中知道孝的含义;从《孔融让梨》中懂得了谦让……通过这些有教育意义的经典原文,幼儿必定会树立孝、爱的意识,并转化为行动。

2.多样诵读,提高实效。诵读是学习经典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习经典原文的基础上,我们在实践中设计、总结了很多实用、简单的游戏,如欣赏吟唱法、动作表演法、图示、图文结合法、讲述故事等,一方面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巩固学习内容。在诵读中我们总结了几种诵读方式,如开火车诵读、男女幼儿对读、分组诵读等方法有效调动幼儿诵读的积极性。同时可借助多元表现手段,丰富多彩的形式,调动幼儿诵读的积极性,比如创编韵律操、武术操、编成歌舞与游戏相结合等,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逐渐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三、勤实践感悟,融经典诵读于多样活动

一日生活皆教学,我们将经典教学活动融入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发动家长参与,通过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活动,让幼儿和家长们真正领略中华经典诗文的无穷魅力。

1.日常活动,渗透经典。在幼儿掌握了一定的经典原文过后,在一日活动中教师便组织幼儿进行自主诵读,如点心前、午餐后、午睡起床时都是诵读的好机会,同时,还可以播放一些诵读的MP3,让幼儿听诵经典,感受其韵律美。在组织形式上,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掌握程度,组织幼儿集体朗诵、分组朗诵、个人表演诵等,使幼儿徜徉于经典的海洋之中,潜移默化地积淀文化底蕴。

2.家庭参与,经典熏陶。为了让经典进校园,促进经典教学活动深入开展,我们开展了“小小读书之星”、“诵读经典小诗人”等活动,让经典走进每个幼儿的家庭。结合经典的熏陶,家长不断校正幼儿认识上的一些偏颇及行为习惯上的一些差错,家庭的参与、评价和幼儿园的评价,甚至社区的评价相结合,让经典促进幼儿知行合一,经典教学活动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学习生活有积极的作用。

经典文化久经岁月沉淀的思想精华,闪烁着民族的光辉。在开展经典教学活动的时候不仅仅是让幼儿学习朗诵,更重要的是感受经典诗文优美的意境。我们期待,有效的教学让经典之花显然绽放,让幼儿领略经典的魅力。

第8篇

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文言文的教学始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谓文言文教学中的“文”即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载体的文章,“言”即是古代书面语言的语法结构体系。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多采用串讲的方法,逐词解释,逐句翻译,完成以后,学生加强背诵,再配以词句的练习巩固。而对文章本身的欣赏与感悟,则浅尝辄止,一切以应对考试为主。可以说,这样的课堂,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授,没能深入领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文章内涵,正如练功,不能打通经脉,只能是一知半解,云雾缭绕。

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能做到“文”“言”并重,相得益彰呢。

首先,我们要重视经典的朗读及解读。

可以说,语言的学习方法,朗读为上,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代的私塾教学,就是从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开始的,稍大点,就朗诵“四书五经”,孩子并不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可就是在反复的朗诵中,渐渐有了语感,熟悉了语言环境,加之老师的指点,逐步领会了词句的含义,进而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可以说,朗诵经典绝对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那么,我们平时学习文言文,既要朗诵所学课文,还可有计划地给学生准备一些经典,比如上面提及的这些国学启蒙读物,再比如不可不读的《大学》《滕王阁序》等等。

第二,重视文言词汇的积累与运用。

学习文言文,实际上就像学习一门外语一样,当然,作为我们的母语源头,学习上更与亲近感,更有归从感。但不管怎样,都要从最根本的抓起,那就是词汇。学习的过程,就是词汇积累的过程。唯有掌握古人的词汇,方能读懂文意,领会内涵。古汉语的词汇,无外乎也是实词和虚词两大类,鉴于汉语的传承与发展,对于部分延续使用的词汇,自然无需过多讲解,我们学习的重点就是古人“专用”的词汇,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做出规律性的总结。

先是虚词的用法,应结合所学课文的具体语境讲明虚词的用法及意义,并让学生整理记录。再者是实词的含义,尤其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这四类文言现象,在每篇课文的学习中都要分类指导理解并整理。

积累的目的是运用,掌握它们,才能更好地去阅读文言经典,从而进入一个“阅读—积累—再阅读—再积累”的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的生态中去。在这一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就是学习新课时,遇到学过的词汇,要能背出它在以前所学课文中出现过的句子,并联系在一起,,触类旁通。

相信做到以上两个方面,定能让文言文教学的“文”“言”并重落到实处。

第9篇

一、创设浓郁的经典育人氛围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曾经说过:“环境决定着人的语言、宗教、修养、习惯、意识形态和行为性质。”这句话道出了环境育人的重要性。我校为开展“传承经典”活动,创设了很多经典育人的环境:

1. 利用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和读书俱乐部,每周三下午的红领巾小广播时间,经常激励全体学生“读经典,学名人”,为全体同学进行经典美文朗诵,讲述名人励志故事等,倡导全体师生参与“读经典,学名人”的活动。

2. 在校园内的走廊、教室、宣传橱窗等阵地张贴宣传标语、名人名言、诗词歌赋等,营造出一种浓郁的经典育人氛围,让学生明白读经典的益处。

3. 学校有专门的图书室,现有藏书43230册,学校藏书人均约20本,藏书有古典的也有现代的,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青少版)优秀作品集,时代性强,囊括社会和自然科学等。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有专职老师和图书管理员负责,装有图书电子管理系统,对学生借阅情况进行规范管理。

二、提供形式多样的学习经典平台

1. 利用语文课堂诵读经典

为了让孩子们更方便诵读经典,为孩子们的诵读创设有利条件,我校专门编写了一到六年级校本培训教材《经典诵读与语文学法指导》,学校印制了一到六年级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学生人手一份,每节语文课前的2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一年级背《三字经》,二年级背《弟子规》,三、四年级背名人名言和古诗,五、六年级背古诗词。学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引导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审美能力,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2. 利用音乐课堂学唱经典

经典诗词配上优美的旋律,让学生用音乐的方式来学习古诗词――这就是我校音乐课开展的古诗词传唱活动。学校要求音乐组老师编写古诗词传唱校本教材,制作教学光盘。每节音乐课上由音乐老师利用校本教材指导学生学唱古诗词歌曲,寓教于乐,让学习经典与音乐教学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

3. 利用书法课堂好经典

我校把书法教育作为“传承经典,培育新人”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每个学期,学校都开展了一系列的书法教育和培训活动。学校从一到六年级43个班级每周都开设书法课,由语文老师或外聘老师担任书法教师,并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来保证书法课教学的实施。书法课上着重培训学生书写的基本知识,抓好学生书写的基本功。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还开设了书法培优班,利用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从四、五年级挑选较有兴趣、有书法基础的学生参加培训,聘请了书法培训机构的专职老师担任培训老师,对学生进行较专业、较系统的软笔和硬笔的培训,重点书写诗词歌赋、名言佳句等。

4. 利用第二课堂学习地方经典

为了弘扬客家文化,传承客家经典,更好地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2014年9月开始,客家山歌走进了我校课堂。学校要求音乐老师每个学期教会学生一至两首客家山歌,而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也加设了山歌培训,由梅县区文化馆从各班挑选出山歌苗子进行培训。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展演活动

为了检验同学们学习经典的成果,学校每学期都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给孩子们表现自我的机会,达到通过学习经典、完善学生人格的教育目的。

1. 加强经典积累检查

每学期期末由语文教研组组织老师进行经典诵读积累检查,检查组老师到各班随机选取校本课程中的古诗词,由全班齐背再到随机指名背诵,检查结果在教研会上通报,表扬先进,指出不足,促使老师们抓好各班的经典诵读积累,让经典积累落到实处。

第10篇

因为这一次艺术节,我们是经典朗诵三字经,我们有表演,我作为表演者,有30多个人都买了服装,这是我第一次买古装,扮演的是书童。

对于这个今天朗诵加上表演,我们真的很用心,因为是第一次,我们班有一个节目上艺术节。也是最后一次,所以这段时间我们都在努力。第一次买,古代的服装,有一点激动。因为我很喜欢汉服,以后也想买很多很多好看的汉服,但是,没想到我的第一次的古装献给了书童,但是还是挺开心的。

这一周的周末我没有回去,在学校住,今天中午去吃饭的路上,看见了我们经典朗诵的管理者和他的室友们抱着很多很多的快递,我看到的是白灰色的衣服,所以那一刻我叫住了他们,因为我已经猜到了,那个就是我们演出的服装。最后的结果,如我所愿,拿到了那个,结果,今天的太阳真的是好大好大,晒得我们都好热好热,所以,今天本来走回寝室的步伐很慢,但是一想到我的服装,正在寝室等着我,我就迫不及待的,充满力气的去往了寝室。

在寝室里面,我看见他们都把服装换了起来,效果也还是不错,同时也弄懂了古代的人为什么可以在袖子里面藏东西的,而不掉的问题了。原来那里面那个袖子那里有个袋子掉不出来,终于解了我十多年的,问题了。

但因为太阳太大了,我出去走了几趟,身上出汗了,所以我没有事那一套服装,但是我想等一下晚上的时候去试一下,因为现在身上也没有汗了,到时候把衣服洗了,等待着,穿。

今天晚上如果第一次试穿的话,我一定会拍下照片的。我们寝室还有另外一个室友也参加了这个经典朗诵,我去怂恿怂恿她跟我一起尝试第一次试穿。现在是想想就让人很开心呢,关于这个节目也想想让人很开心,希望继续努力,继续加油!

因为我们已经进了决赛了,只要我们自己努力,那边看到我们的态度,我们就可以像舞台,不只可以为我们自己赢得荣誉证书,更加的可以为班里增加一张奖状,这何尝不是一种荣誉,那奖状是我们辛苦得来的,加油!

第11篇

[关键词]识字教学;低年级;原则;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1-091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字量,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师不变的目标。如何提高语文识字教学效率?如何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识字要求呢? 这就需要我们在识字教学的实践中遵循一定的原则,创新科学有效的识字策略,开拓出识字教学的新路径。

一、识字教学遵原则

(一)坚持激发兴趣原则

低年级儿童身心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注意力容易分散,而识字学习也应遵照儿童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持久性。课堂实践中,要打破识字教学原有的固定模式,注重学生识字的过程与方法,把注重学生识字的情感作为一种基本理念,贯穿于识字教学的全过程,避免学习过程中的单调与枯燥。面对低年级的教材,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丰富内涵,提炼其中蕴藏的趣味性,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二)坚持螺旋渐进原则

识字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与学生处于互相熟悉与磨合的阶段。为了让学生大量识字,教学中可能会出现填灌式识字、无意义式识字,机械式识字,导致学生滋生厌烦情绪,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学习汉字有着一定的规律,只有按照“读准字音、熟记字形、理解字意、规范书写、熟练运用”的程序,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方针,才能达到识字教学应该达到的实效。

(三)坚持自主探索原则

任何一种知识的构建与掌握,都应该是学生的个体行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掌握了识字的方法,形成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就可以去主动识字了。主动识字的途径是广泛的。在低年级时的注音读本、简单的绘本,都是极好的辅助识字的材料。而从这些材料中习得生字并不需要教师过多参与,因为学生自主探索的潜力不可估量。

(四)坚持生活实践原则

课堂永远是狭窄的,教室永远是封闭的,而一个人学习的外延是无边际的。事实上,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很多的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实践。可以这样说,社会的空间有多大,识字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家庭、街道、商店、社区、医院、学校……都是学生识字的大资源。

二、识字教学拓路径

(一)借鉴传统,丰富识字内容

新课改以来,语文教学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强调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但从教学的实际来看,自主学习虽然得到强化,但在强化横向借鉴的同时,也弱化了纵向的继承。特别在识字教学中,忽视了对传统识字教学优秀传统的传承。

在我国古代,儿童启蒙识字教学大多也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合称“三百千”)就是我国古代流传最广、最优秀的识字教材。那时的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先用大约一年的时间让儿童集中地认识2000多字,然后教他们读书。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效果,这与“三百千”的特点分不开的。

首先,“三百千”都是以韵语形式编写的,正体现出了汉字和汉语的特点,也符合儿童的阅读兴趣,读起来朗朗上口。像《百家姓》共收集507个姓(单姓446个,复姓61个),通俗常见。虽然《百家姓》是由没有意义联系的单字组成,但由采用四字一句,隔句押韵的形式,语调和谐,读来顺口,听来悦耳。《百家姓》的奇特就在此,它把没有完整意义的姓氏单字组合起来形成韵文,学生易读易记。作为姓氏,它只是一些代表符号而已,但作为识字教材,却很实用。就是在今天,读一读《百家姓》也不无裨益,比如就能避免将“仇”(qiú)读为“酬”,把“查”(zhā)读为“察”等错误。这也大概是其在古代能够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

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我尝试在早读时间让学生通过朗诵《百家姓》来识字。经过半学期的诵读,学生就能掌握了。

其次,“三百千”内容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如《三字经》三字一句,非常容易朗诵。它短小的篇幅,不仅生动有趣,还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从中还可以领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思想价值。如“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等,就讲了发奋读书的道理。这些道理对今天的学生来说也是有启迪意义的。而《三字经》作为古代识字教材,儿童很喜欢这样三字一句,前后又大致押韵,读来朗朗上口的编排形式。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也就认识了汉字。

(二)引入属对,积淀文学修养

如果认真地审视现在的学生,会发现当代的学生文学素养低,表述肤浅,而古人却在诗词歌赋、骈文等文学形式上功力深厚,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与古代私塾先生训练蒙童对对子有极大的关系。对对子又称为属对。学生在每天严谨的训练中,积淀了大量的随口就能说出的工整对仗的词句,这使得他们能够出口成章。小学语文教学的识字训练也可以从对对子入手,为学生打下深厚的文学基础。

教材编者认识到对对子的现实意义,教材中已经安排了把对对子引入到识字的环节中。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中将要认识的生字以对子的形式出现:“云对雾,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花对草,蝶对蜂,蓝天对碧野,万紫对千红。桃对李,柳对杨,山清对水秀,鸟语对花香。”在一一对应的吟诵中,学生也完成了识字任务。这种永久性的记忆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受益终身。当然,教学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不局限于教材,还可以编写很多这样的对子:“美对丑,爱对恨。真诚对虚假,冷漠对热忱,雪中送炭见真情,助人为乐献爱心。贫对富,冷对暖,饥寒对温饱,索取对奉献,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对对子的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

(三)通过语境,增强识字效果

有人说,汉字是世界上最难学习的文字;也有人说汉字这种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容易学的文字。持这样两种不同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在识字教学中,可能认识一个汉字相对容易,但理解与运用就比较复杂与困难了。一音多字、一字多音、一字多意、一意多词的现象数不胜数。那么结合词语、句子理解字义,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方法进行语境识字,就是一种必需的了。特别是用字组词,一字多组,能够拓宽学生的词汇量,使学生逐渐明晰生字的用处、范围等。在此基础上,还需进行大量的句子训练,用词造句,理解不同的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运用,体会字义、词义,品味语言的妙趣等。语言的妙趣会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和阅读冲动。阅读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别于现实世界的充满无数希冀、可能的奇幻世界,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以及认识世界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发展。

第12篇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实验学校康营分校2012年7月正式成立,由朝阳区孙河地区和崔各庄地区的多所小学合并而成,由于所处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学校又历经多次整合等诸多因素,学生的综合素养相对薄弱,个别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乃至违反校规。许多班主任也反映,在校教师们坚持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可是一回到家里,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靠学校严格的规定和教师们苦口婆心的规劝收效甚微。

为了使学生的行为回到正轨上来,我们采取了诵读经典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自纠行动中。

学校德育处经过研讨,不仅从、教育部、团中央三部委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100种优秀图书中选择,还拔出专门经费购买中国传统蒙学读物《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以及《古诗80首》等必备读物。教师精心选择其中对青少年的身心修养和行为素养形成有正面引导作用的章节,带领学生诵读、讲解。在要求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展开对其中内容的理解,并结合学生自己的日常学习及生活进行对照剖析,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学校专门聘请在国学方面有很高造诣的学者给教师们做培训,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并对如何带领学生阅读进行指导。学校规定学生每天早上进入班级的第一件事就是诵读经典,另外,每周有两个中午的部分时间用来进行诵读。学校德育处牵头开展“读千古美文 做少年君子”活动,各部门联手推进,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分别制定各读本经典诵读考级标准,聘请诵读优秀的学生做诵读小教师,开展对学生们的考级活动,鼓励大家走进经典。学生在朗朗的诵读中积累精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感悟做人、做事的人生道理。目前,学校还在制定《经典诵读评价手册》,通过“我会读”“我理解”“我展示”“我运用”四环节,使学生在记忆力的黄金阶段,内化经典内容,践行经典精髓,积淀丰厚的人生底蕴。

学校为所有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每周都有班级利用升旗仪式之后的集会时间面对全体师生进行诵读展示,台下的学生和台上展示的学生互相呼应,在展示、赛读的过程中,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

为帮助班级和学生个体养成亲近经典的良好习惯,年级组纷纷开展诵读交流、竞赛活动。每个年级定期集中到一起,由教师或是学生主持,踊跃展示诵读成果。学生们的朗诵、理解、记忆能力及集体荣誉感得到切实增强。

学校德育处与少先队将班级诵读情况进行“经典诵读优秀班”专项评比,纳入班级评优细则。干部、教师与小督察随时将情况与问题通过“文明储值卡”“值周情况反馈”等多种方式与师生进行交流。

在学校文化节暨素质教育展演活动中,“诵读经典”成为展示的一大亮点:学生邀请参加活动的领导现场点篇目并现场“点将”,一至六年级各班级学生都做好了接受现场考查的准备。活动中,多位领导兴致勃勃地分别点出《古诗八十首》《三字经》《弟子规》等书中篇目,学生们精神抖擞、声音洪亮、整齐划一的吟诵充分展示出学校学子良好的素养与风貌。

通过读经典、正言行,不少学生渐渐改掉了自身的一些不良习惯,参与课堂内外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越来越高。有的学生甚至用自身的正能量帮助父母改掉了一些不良习惯。真正践行了“小手拉大手 文明向前走”。

一个学生和家人到郊外游玩,爸爸随手把烟头丢弃到草丛中,他发现后,不是像以往那样置之不理,而是捡起烟头丢到垃圾箱里,并诚恳地给爸爸讲这样做的危害。那一刻,爸爸无言以对,感到儿子真的长大了,懂事了。

社区也反映,自从学校开展经典阅读后,学生在校外的行为举止有了很大改观,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从根本上被杜绝了。校内外拾到钱、物及时上交的现象不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