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免煎中药

免煎中药

时间:2023-05-30 09:37:44

免煎中药

第1篇

中药饮片,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直接用于调配或制剂的中药材及中药材的加工炮制品,以辩证为基础,随证加减,疗效确切、快速。近年来http://,中药饮片越来越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建好后生活的需要,改革提高势在必行,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免煎颗粒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新的中药饮片使用形式,有效地弥补了中药饮片质量稳定性差、携带不方便、煎煮不稳定等不足。

中药配方颗粒,也称全成分中药配方颗粒,是近些年来对传统中药饮片应用形式的突破。它以中药饮片为原料,采用现代化制药技术,以中药汤剂为标准,将单味中药进行系统提取、浓缩制成颗粒制剂,供中医临床调剂中药汤剂的产品。

中药免煎颗粒,也称为中药免煎饮片,是在保持中药汤剂疗效基础上,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取药材的有效成分,经低温浓缩、干燥而成的粉末。

1 二者的具备优点

1.1改善了传统中药配方环境中药过去散装存放在格斗里,每个格斗之间容易互相造成掺混,格斗底部灰尘和散屑较多,影响饮片的质量。调剂人员手拿戮称,用递减法分配每味药的剂量,往返频繁走动,劳动负荷重,尤其是面对窗口大量配药者等侯,焦急之下难免会产生操作急躁,造成配方计量误差增加。调剂人员用手抓药,既影响药物的洁净度,也使调剂人员的手、脸、衣服上布满尘土,易使药剂人员的身心健康长时间受到损害。同时,药尘飞扬,导致室内“脏、乱、差”。

而与中药传统相比,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免煎颗粒避免了上述瑕疵,大大的改善中药房的工作环境,减少污染,室内环境清洁明亮,工作人员衣着整洁、卫生,并且防止大量药品的浪费,也避免了经济损失。

1.2有利于中药标准化中药饮片的内在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药材产地生长环境、自然条件、仓储保管、饮片加工炮制工艺等。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免煎颗粒是将炮制符合要求的中药饮片经提取、浓缩、干燥、制粒等工艺制成的,其生产工艺标准化,并制定了产品质量控制标准、生产工艺的技术参数,使配方颗粒内在质量稳定。

1.3保证煎煮质量,确保临床疗效传统中药煎煮分先煎、后下、包煎、烊化等煎煮方法,过程繁琐,且火候分文火、武火等难以把握,煎药器具、用水等也十分讲究,往往患者煎药不当则影响疗效。相比之下,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免煎颗粒不用煎煮,一冲即服,避免了煎煮不当所致疗效降低。

1.4 批号管理,易于追溯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免煎颗粒都是工厂化生产,每批次生产量大,药品质量更稳定,且都施行批号管理,一旦发现质量问题能够按照批号进行处理,易于质量追溯。

1.5 携带、使用方便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免煎颗粒是中药提取后的制剂,体积小,携带更方便;二者皆经科学处理,服用时不需煎煮,只需按医师处方以开水冲服即可,从而减少人力,节省了时间,方便病人服用,最适于旅途服用和工作繁忙、无时间煎煮的病人服用。急诊病人也可随取随服[1]。

1.6 利于改善地方用药习惯。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地方习惯使用地方用药,如:威灵仙、青葙子、金钱草等等。地方用药习惯的存在一直阻碍着中药的发展,当进行学术交流,参考他地用药先进经验时,常常发现效果非常明显的处方,在自己运用的时候效果大大降低,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地方用药习惯不同。虽然处方中药名完全相同,但是由于地方用药差异,配成处方也就有所差异了。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免煎颗粒按照药典规范选药、提取、制成颗粒,质量稳定,从而避免因地方用药习惯而使用药心得交流出现偏差。

2 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免煎颗粒差异

转贴于 http://

2.1 中药配方颗粒更能适应中医辩证施治特点中药免煎颗粒,每种中药剂量规格大致有2、3种,有些相当于3g、5g原药材,有些是相当于10g、15g原药材,临床医师可以根据辩证情况酌定剂量组合。由于患者病种各不同,又有年龄、性别、体质等方面上的差别,医师在开方时很受局限。而中药配方颗粒则不受此限制,完全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酌定用量,不论剂量大小,即便小至1g以下,均可配伍,不受剂量限制,因此也更能体现中医辩证论治的特点。

2.2 中药配方颗粒配方更准确、安全中药免煎颗粒是完全人工检查处方禁忌、进行配方及复核,加之中药是按照一定剂量包装,因此存在用药禁忌检查不全、配方或复核出现误差可能。

中药配方颗粒电子配药系统的推出,使中药配方颗粒的调配更加安全、准确。电脑首先进行中药处方分析,检查配伍禁忌、毒性药物剂量以及处方中有无重复用药,一旦发现异常,系统立即进行提醒,并拒绝进一步运行。只有异常情况消除,系统才正常继续运行下一步。调配时,根据处方中中药情况,系统会亮灯进行提示需要调配的中药,避免来回找中药浪费时间。调配时,要先扫描条形码以核对方剂中是否含有该中药,如果含有即可调配,如果方剂中没有该中药则报警,并拒绝调配。

2.3 中药配方颗粒配方基础需求较高中药免煎颗粒由于采用小剂量包装,配方需求比较低,与传统中药饮片类似,场地需求小。中药配方颗粒则要求较高,需要计算机联网,以便核查配伍禁忌、药物用量、重复用药以及调配信息的传递;再者,中药配方颗粒药架与配方机器占据一定地方,故所需场地较中药免煎颗粒大许多。

2.4 中药配方颗粒使用更方便由于中药免煎颗粒采用小剂量包装,调剂好的每剂处方往往由十几包或高达几十包小包药物组成,使用时需患者一包一包剪开,混合一起使用,使用比较麻烦。相对于中药免煎颗粒,中药配方颗粒则相对方便,由于配方系统根据临床使用习惯将每日中药处方调配并平均分成2份,因此患者早、晚使更加方便,免却打开众多小包装的烦恼。

2.5 中药免煎颗粒配方更透明中药配方颗粒由系统进行配方,药物颗粒混合一起,加之配方是按照药物的相当剂量进行,患者难以辨别配方药物是否齐全以及剂量是否正常。而中药免煎颗粒包装上都清楚标明药品名称、生产厂家、剂量规格、生产日期,患者可以就包装上的药名与病历上的药方进行核对,做到明白、放心地服药,同时对药剂人员也起到监督的作用,加强了药剂人员的责任心。

3 存在问题

3.1价格偏高,阻碍推广应用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免煎颗粒价格偏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推广应用。与传统中药饮片相比,他们的生产工艺较复杂,生产技术含量高。除了在提取过程中根据不同饮片活性成分的性质选用不同的溶剂外,还需设计合理的提取工艺,并对提取的活性成分进行浓缩、干燥、成型等。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中药配方颗粒或中药免煎颗粒就相当了一个新的中成药,这样成本比中药饮片高出不少。故目前市场上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免煎颗粒的价格较中药饮片高许多。

3.2 质量标准未统一目前,药厂根据各自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药厂间的标准差异较大,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免煎颗粒没有纳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范围之内,不属于国家保护药物,这些妨碍了进一步推广使用。

4 结论

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免煎颗粒是对传统汤剂的改革,由于包装、配方形式的差异同导致名称的混乱。

4.1 建议尽快统一名称,既http://方便医学工作者学术交流,也方便患者认知药物,尽快接收使用。

4.2对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免煎颗粒的应用剂量和原饮片剂量有一科学折算,不能简单地把颗粒换算成多少中药原药材。

第2篇

【关键词】 中药免煎颗粒 传统水煎剂 银翘散 温热病

中药免煎颗粒又称单味中药配方颗粒简称中药免煎剂,近年来它作为中药现代化研究进步的一种形式,其主要特点是不必煎煮,携带方便。银翘散作为治疗温病初期的代表方,虽曰“散”临床常根据病情增减作汤剂煎服,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等症状,笔者与老师应用中药免煎颗粒与传统水煎剂分别组方银翘散对典型的出现上述症状患者进行治疗,旨在对中药免煎颗粒这种新的中药形式作一些研究,希望能对推进中药现代化尽绵薄之力。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近2年来所治疗病例80例,年龄15~65岁,男性37例,女性43例,均具有典型的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等症状,舌红、苔薄白、脉浮数且无其他病史。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中药免煎颗粒治疗组40例,男性1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1.23岁。对照组40例,男性1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41.1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症状无显著差异,经统计学检验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药方组成:金银花10克(1包)、连翘10克(1包)、桔梗10克(1包)、薄荷12克(2包)、淡竹叶10克(1包)、甘草3克(1包)、荆芥10克(1包)、淡豆豉10克(1包)、牛蒡子10克(1包)。以上中药配方颗粒混合均匀后用300至500ml开水冲调,药水分3次服用,每日3次,每次100至150ml。

对照组采用由四川省祥云中药饮片进出口有限公司生产的传统中药饮片水煎剂治疗,药方组成: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桔梗10克、薄荷12克、淡竹叶10克、甘草3克、荆芥10克、淡豆豉10克、牛蒡子10克。以上药物加水500ml,浸泡1h,大火煮开后,中火煎煮10min,过滤取汁,再加水重复上述步骤,合并两次煎液,分3次服用,每天3次,每日1剂。

两组均用药2天复诊,用药4天后回访,期间无合并用药。

3 临床疗效

疗效标准:治愈:发热、头痛、咽痛、咳嗽、口渴等各种临床症状消失;好转:体温降低,头痛、咽痛等症状好转,咳嗽次数减少,各项体征相对好转;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

统计学方法:采用epicalc200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用药2天后临床疗效比较

注:两组比较p<0.05。

表2 两组患者用药4天后临床疗效比较

注:两组比较p>0.05。

不良反应:用药期间,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患者各项指标均无异常变化。

5 讨论

银翘散为治疗温病初起的基础方之一,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具有解热抗炎、抗过敏、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促进免疫功能、抑制流感病毒等作用。笔者临床选取典型病例分别采用中药免煎颗粒与传统煎剂对症进行治疗,4天后均收到满意的疗效,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治疗2天后的疗效比较中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免煎颗粒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水煎剂。笔者分析中药免煎颗粒对单味药采用不同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对一些具有特殊成分采用特定的提取工艺进行生产,直接将挥发性成分混入颗粒中,可最大程度的发挥药效,而水煎剂则使部分有效成分丧失,因而药效发挥较免煎颗粒慢一些。笔者认为:中药免煎颗粒既保持了中药饮片的全部特征,又能让医生辨证施治、随症加减,药性强、药效高,同时直接冲服,不需煎煮,计量准确,携带方便,安全卫生,较传统中药饮片具有更多优越性,只是在降低成本方面还有待提高。

第3篇

【关键词】高脂血症;固本调脂;免煎颗粒;传统汤剂;临床疗效中药免煎颗粒是指按照中药制剂浸提法、选用适当的溶媒和程序、将中药饮片中的可溶性有效成分浸出, 经浓缩干燥, 按一定比例精制成的散剂或颗粒剂[1], 既保持了汤剂吸收快、显效迅速等优点, 又克服了汤剂需要临时煎煮、耗时耗能、时间长易酸败变质等缺点, 剂量准确、质量稳定可控、快捷方便, 是对传统中药汤剂改革的一种尝试和有效的补充[2]。固本调脂汤是由本院多位名中医参与研制, 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的院内制剂, 疗效显著。本课题旨在研究固本调脂汤中药免煎颗粒和传统汤剂在治疗高脂血症时的临床疗效比较,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8月~2013年10月本院门诊患者120例, 随机分为免煎颗粒组与传统汤剂组各60例。免煎颗粒组男46例, 女14例;年龄29~78岁, 平均37.4岁;血清胆固醇(TC)增高33例, 三酰甘油(TG)增高53例,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23例,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13例。传统汤剂组男43例, 女17例;年龄33~76岁, 平均36.8岁;TC增高36例, TG增高51例, LDL-C增高17例, HDL-C降低14例。两组间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依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及《血脂异常防治建议》[4]制定:①TC≥5.7 mmol/L。②≥1.7 mmol/L。③LDL-C≥3.6 mmol/L或≤1.0 mmol/L。符合其中1项或1项以上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依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痰湿内阻型、肝胆郁滞型、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

1. 3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按以上诊断标准, 符合高血脂症患者, 有合并其他疾病的, 在不影响本项目的治疗及观察的前提下可以入组。自愿接受本试验,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5] :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6个月内曾患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严重创伤或重大手术后患者。③继发性高脂血症。④由药物引起的高脂血症及纯合子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⑤正在使用肝素、甲状腺素和其他影响血脂代谢药物的患者, 及近2周曾采用其他降脂措施的患者。⑥合并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1. 4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标准确定。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TC下降20%以上, 或TG下降40%以上, 或HDL-C水平上升0.26 mmol/L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改善, TC下降10%~20%, 或TG下降20%~40%, 或HDL-C水平上升0.1 ~0.2 mmol/L。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或改善不明显, TG、LDL-C、HDL-C水平未恢复正常。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治疗方法固本调脂汤组方:黄芪20 g、淫羊藿10 g、丹参10 g、泽泻10 g、山楂10 g。免煎颗粒组服用由免煎颗粒配成的固定剂量固本调脂汤, 1剂/d, 分2次服用, 10 d为1个疗程, 共3个疗程。传统汤剂组服用固本调脂汤的水煎剂, 水煎服, 1剂/d, 分2次服用, 共3个疗程。

1. 6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TC、TG、HDL-C、LDL-C)的变化。

1. 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自身对照用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2结果

2. 1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两组治疗后TC、TG、HDL-C、LDL-C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33%, 对照组为76.67%,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高脂血症多与肥胖及气、痰等有关。固本调脂汤中黄芪补中益气、固表敛汗、利水消肿, 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机体代谢、利尿、强心、降压等作用;淫羊藿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具有降血脂、降血糖、降压、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冠脉流量等作用;泽泻利水渗湿、泄热通淋, 具有降血脂、利尿、抗脂肪肝等作用;丹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养血安神, 具有改善冠脉血流量、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等作用;山楂消食导滞, 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诸药合用, 健运脾胃, 复其升清降浊之功, 且祛瘀化痰, 除其血脉中浊脂凝痰, 因而用于高脂血症效果显著。

本研究显示, 固本调脂汤对于治疗高脂血症效果显著,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体现了传统中医重要独特的疗效。免煎颗粒剂型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汤剂, 质量稳定, 易于携带保存, 服用方便快捷, 适合临床大量推广。

参考文献

[1] 钟瑞坤.中药免煎颗粒优劣浅谈.北方药学, 2011, 8(6):73-74.

[2] 王永慧, 叶方, 杜士明, 等.中药免煎剂的研究进展.医药导报, 2011, 30(6):773-775.

[3]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85-89.

[4] 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l997, 25(3):169-172.

第4篇

中药(Chinese material medica)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并具有康复和保健作用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中药除传统的丸、散、膏、丹、酒、露、饮、汤、胶、茶、膏、锭、条等剂型外,还有片、胶囊、颗粒、气雾、注射、膜剂等现代剂型。中药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药物剂型。自伊尹创制汤剂以来,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其能随临床需要加减药物,具有易吸收、发挥疗效迅速、制备简单等特点,备受历代医家的推崇。现代汤剂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汤剂的疗效与其煎煮质量密切相关,徐灵胎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李时珍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说明古人已认识到煎煮过程中有诸多因素影响煎煮质量。现代研究更证明了这一点,并用科学的方法对此加以改进。

1煎煮方法及注意事项

1.1煎药器具。煎煮器具的选择对药液质量有重大影响。煎煮中药最好用砂锅、陶器、瓦罐,因其导热均匀,热力缓和,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量少,不易发生化学变化且价格低廉。也可用搪瓷器皿、不锈钢锅、耐热玻璃器皿。但不宜使用铁锅、铜锅、铝锅等煎煮药物。因其化学活性强,在煎煮过程中容易形成一种不溶于水的膜。有的药物如地黄(生地、熟地)、玄参、五倍子、地榆、白芍等含鞣酸的药物与铁发生反应,生成一种不溶于水的鞣酸铁成分,影响药物疗效。

1.2粉碎度。将药材饮片直接入煎或将其粉碎后入煎,对煎煮率有很大影响。适当将药材粉碎,不论是粗末还是颗粒,均能增大药材与溶媒的接触面,从而有利于活性成分的煎出。研究表明,半量颗粒药材的煎出率高于全剂量饮片。

1.3浸泡。一般待煎的药物宜用冷水浸泡,其中花、茎、叶宜浸20~30min,根、根茎、种子、果实宜浸50min左右。故一般的复方药剂以40~50min为宜。夏日可酌减,冬日可酌加。王氏指出,含挥发油、含苷类药物及维生素类的药物如薄荷、羌活、解表药等以冷浸煎为宜,以免长时间煎煮有效成分随着水蒸汽而挥发;含淀粉、蛋白质等一些高分子成分丰富的药物如天花粉、山药、茯苓等温浸比冷浸更易浸润和膨胀。

1.4煎药用水的选择及用水量:煎药用水以洁净为原则,井水、纯净水、蒸馏水均可,但以不过夜的凉开水为好。切忌使用60℃以上的热水浸泡药材,以免使药材组织细胞内的淀粉糊化、蛋白质遇热凝固,不利于药物成分的溶出。加水量受饮片的重量、质地等影响,一般以高出药面2—3cm为宜。质地坚硬的白芍、三棱等加水可多些,蒲公英、夏枯草等质地疏松的药材淹过药面1cm左右即可。第二煎加水酌减。依法合并煎液,混匀,依医嘱服用。

1.5煎药火候:煎药火候分“武火”、“文火”。武火指火势急,火力猛,温度上升快,水分蒸发多的一种煎法。文火指火势缓,火力弱,温度变化不大,水分蒸发慢的一种煎法。一般煎药先用武火煎沸,后改用文火再煎10-15min即可。但有些方剂如解表剂、清热剂、芳香药为主的方剂只用武火,取其宣发之性,不宜文火久煎。而厚味滋补类方药宜文火久煎,以使药味尽出。

1.6需要特殊煎煮的。

1.6.1先煎。先煎是为了延长药物的煎煮时间,使药物难溶性成分充分煎出或减轻毒性。如磁石、钟乳石、赭石等矿物药及生蛤壳、生牡蛎等贝壳类药物,应打碎让病人放入锅中先煎约20min后与其他药物同煎。附子、狼毒、乌头等有毒药物宜慢火久煎,先煎1—2h左右,以减低其毒性。

1.6.2后下。后下是为了缩短药物的煎煮时间,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一般情况下,在其他群药煎煮10—15min后,放入气味芳香的药物,如砂仁、白寇、薄荷、荆芥、紫苏、沉香、降香等。还有的如钩藤、徐长卿、生大黄、番泻叶等也应后下,以避免久煎后有效成分被破坏。

1.6.3包煎。含黏液质较多的车前仁、葶苈子包煎后避免粘糊锅底;含绒毛的旋覆花、辛夷、枇杷叶等容易刺激喉咙引起咳嗽;蒲黄、海金沙、六一散等药物,疏水性强,总表面积大,也需用棉纱包煎。

1.6.4烊化。胶类中药不宜与群药同煎,以免因煎液黏稠而影响其他药物成分的煎出结底糊化。如阿胶、鳖甲胶、鹿角胶、龟鹿二仙胶等加入已经煎好的药液中加热一起服用;或加适量水,置适宜容器中加热熔化或隔水炖化服。

1.6.5另煎。一些贵重的如:羚羊角、人参、西洋参等,为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出而不被其他药吸附,造成损失,需另煎。

1.6.6对服。对于有的液体中药,放置其他药中煎煮,往往影响其成分,常与其他药对入服用,如鲜竹沥、生姜汁等。

1.6.7冲服。一些用量少,贵细中药宜先研成粉末再用群药煎液冲服,如三七、鹿茸、川贝、穿山甲等。另外,朱砂因其不宜高温煎煮,常将其“水飞”后分次冲服。

2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2.1服用时间。于饭前或饭后1小时服用汤药,以免影响药物与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药效的发挥。补益药和泻下药宜饭前空腹服,驱虫药在睡前服;健胃消食药或对胃肠有刺激的饭后服。煎好的中药汤剂一般应温服,但如果是寒证时宜热服,热证时应凉服。

2.2服用方法。将煎好的“一煎”、“二煎”对匀后,分数次服用,一日服用2-3次。成人一次100—150ml,小孩视年龄、体质等情况酌减。如果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少量频服,可减少对胃部的刺激,不致药入即吐。如果病情急重者,可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一次,使药效持久;病情轻缓的可以煎汤代茶饮,如治疗结石的汤剂等。发汗药、泻下药,药力较强的一般以得汗得下为度,不必尽剂,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

2.3饮食禁忌。服药食忌是有很多讲究的,总的来说,服中药煎剂及丸药时,忌生冷和油腻食物。因为生冷食物刺激胃肠,影响药物的吸收;而油腻食物本身就不易消化吸收,而且还能与药物混合,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像湿热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食品,而寒凉证就应该忌食生冷、寒凉食物。热性病症患者服清热凉血或滋阴降火的中药时,不宜吃辣椒。服用含有人参的汤剂忌食萝卜;服含常山忌生葱;鳖甲忌苋菜;地黄、何首乌忌葱、蒜和萝卜;土茯苓、使君子忌茶,含荆芥的忌服鱼、虾、蟹;服天冬时忌食鲤鱼;含白术时忌服大蒜等。

病人正确煎服中药,对治疗疾病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这正是医生、药师、病人及家属共同的愿望。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其能为社会服务的能力是否被人民群众所认可,也是社会之所需求。同时,中医药行业能否被大家普遍接受,关键在于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能力。我在努力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同时感到作为一名执业药师任重而道远!

第5篇

中图分类号:R283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6-0104-01

中药配方颗粒剂是将传统的中药饮片经单味提取、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的一种剂型,又称中药浸膏颗粒、中药免煎颗粒[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各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中医院必须走中、西并重之路才能不断发展。本院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在2013年7月引进了中药免煎颗粒剂,目前实行传统饮片和免煎颗粒双轨运行方式。

1中药免煎颗粒剂临床应用的优点

表1中药配方颗粒剂优点

各项指标1中药饮片1中药配方颗粒剂服用方法1药效因煎煮方法不同而不同。1不需煎煮,直接开水冲服,安全有效。质量控制1产地不统一,无统一含量标准。1质量控制严格。临床疗效1饮片加工方法不规范、质量不一、调配误差等现象影响疗效。1药理实验证实[2],单味疗效等于或优于传统饮片,调配误差较小。药材利用率1只有部分有效成分被煎出。1有效成分提取率高于患者自煎,因其有保证药品质量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和现代分析仪器等。特殊应用

及其他11、就诊后不能马上服用。

2、有些患者无法接受煎煮的异味11、即冲即服。

2、适合协定处方。

3、为传统中医药走出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携带储藏1汤剂难以携带。1体积小,密封好,服用方便。取药速度1较慢1处方通过电子系统传输,取药速度较快调配审核1调配人员逐一进行审核1智能机设有电子处方配伍禁忌审查提示、最大用药量提示、医嘱处方自动打印等,减少审核时间。储存面积1传统药房占地面积大1智能药房占地面积小从上表可看出,与传统中药饮片相比,中药配方颗粒剂具有方便、安全、有效、效益高等特点,可让广大患者不再为煎煮中药而烦恼,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依从性,不仅可以为医院带来经济效益也可以带来长远的社会效益,更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中药配方颗粒剂临床应用的局限性

2.1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含量无统一标准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我国地域辽阔,由于气候、土壤等存在差异,不同产地的药材质量相差很大,含量也不一致。在炮制过程中,具体操作者的技术水准良莠不齐,导致成品的质量不尽相同,目前尚无含量统一标准。

2.2与合煎成分的差异性单味中药以水为溶媒,煎煮提取,但事实上单味中药采用水煎提取、干燥,再混合而成的复方药剂所含成分并不等同于中药饮片共同煎煮后的成分。因为中药在煎煮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配方颗粒未经酸碱度、温度、不同性质的成分共处等物理、化学环境影响,不会有“群药共煎”的所有有效成分。中药复方成分间的比例关系与药效密切相关性已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和证实,因此,单煎合并后用药效果无法完全代替合煎用药效果。

2.3费用免煎中药配方颗粒的价格比普通中药饮片价格高2~3倍,与其复杂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使用现代分析仪器等密切相关。现阶段我国公民的经济承受能力不利于免煎中药颗粒的推广使用。

2.4调配误差①中药配方颗粒属于中草药提取出来的干浸膏,极易吸潮,对空气湿度和温度要求很高。②发药人员发药操作不规范(即发药的时候,发药位的发药转盘上下齿口未对齐),不仅会带来药品损耗造成浪费,也影响调配准确率。③本院通过控制空气温度、湿度和加强对发药人员的培训,可将药品误差控制在2%以内。

3结论

中药配方颗粒剂作为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成果,与中药饮片互为补充,在临床应用中满足了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同时也应当看到中药配方颗粒剂的局限性,积极推进其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标准,做好与中药饮片的等量性研究、药效学对比研究,让患者对中药免煎颗粒剂的使用更加放心。

参考文献:

[1]陈天朝.中药配方颗粒制备工艺研究思路[J].中国药业,2003,12(7):23-25.

第6篇

1.煎器:煎煮中药时,最好选用专用的药罐。如果没有,也可选用陶罐、砂锅或不锈钢器皿等。但一定不要用铁锅或者铝锅等易腐蚀的器皿煎药,以免发生化学反应。

2.浸泡:如同打豆浆前需要浸泡黄豆一样,煎煮中药前,也应先用冷水将中药浸泡至少20分钟。用水量以浸没药物或浸过药材表面1-3厘米为宜。如果药材种类过多,或者药材易吸水,可以适当增加水量。

3.用水:煎药时所用的水一定要洁净,一般自来水即可,而井水则一定要选择水质较好的。

4.顺序:煎药时,放入药材的顺序也是有讲究的。如果一个处方中的药材在性质和质地上存在明显区别,那就要分先后进行煎煮。比如芳香性药物需要在矿物、贝壳等药物煮沸10分钟后再放入,以免药性挥发,减轻药力。

5.火候:煎药的火候主要取决于不同药物的性质和质地。通常发散药及芳香性药物都应避免久煎,应该先用武火(即大火)煮沸药液数分钟后,再改用文火(即小火)慢煎。而补益类药物则大多需要长时间的煎煮,火候也多用文火。

6. 操作:煎药时需要搅拌药料,让药液充分煎透。每剂中药一般煎两次,第二次时间可略短。为了保证药力,最好将前后两次煎好的药液混合,再分成两份分别服用。

7.盖子:通常刚开始煎药时要盖紧锅盖,等到水沸腾之后,可以用两根筷子撑起锅盖,留些缝隙让蒸汽排出。不过像薄荷、藿香等芳香性解表类药物以及西洋参等贵重药材,煎煮过程中其有效成分极易发散到空气中,所以需要盖着盖子煎药。

8.时间:熬药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药效。中药煎煮时间从药液煮沸之后开始计时,一般煎煮20-25分钟即可。而像治疗感冒等外感疾病的方剂,煎上10-15分钟就行,补益类的药则需煎煮1小时左右,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9.加热:为节约时间,很多人会一次煎制出几天的药量,药液再加热时一般不需要煮沸,只要达到饮用温水的温度即可。通常采用文火,药液刚有沸腾即可。需要提醒的是,加热中药一般不建议用微波炉。中药的成分非常复杂,用微波炉加热中药时,产热的过程可能使药材的分子遭到破坏,失去部分药效。如果是医院所煎的用塑料袋密封的汤剂,最好将其放到器皿里,再倒入热水进行加热。

10.保存:汤剂在保存时要放到密闭的容器里,置于阴凉的地方(可存放两天左右)或冰箱的冷藏室(一般可存放5天左右)。

第7篇

【关键词】煎煮原则;中药质量;中药炮制

煎药是中药汤剂在使用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中药煎煮对药物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到临床效果。历代医家对中药的煎煮非常重视,李时珍曰:“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煮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也无功也。”清代徐灵胎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此乎”。作为在医院从事基层中药工作的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就如何做好煎药工作,寻求比较有操作性的质量标准,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1基本原则

1.1煎药人员要求煎药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中药专业知识,具有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还必须是身体健康,严格遵守煎药操作规程。

1.2煎药器具的选择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历代医家对煎药器具均有论述。梁代陶弘景说:“温汤勿用铁器”。明代李时珍说:“煎药并忌铜、铁器,宜银器瓦罐”。现代一般选用陶器砂锅、不锈钢或搪瓷器皿,避免直接接触铁、铅和有害塑料制品等,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或污染药液。

1.3煎药用水量的控制煎药用水目前常用的是自来水、井水或洁净的河水。加水量的控制常用的有3种方法:(1)将饮片置煎锅内,加水至超过药物表面3~5cm为度,第二煎可超过药渣表面1~2cm;(2)按每克中药加水约10ml计算,然后按总药量计算总加水量,将其中70%用于第一煎,余下的30%留作第二煎;(3)根据中药的吸水性大小、煎药时间长短、水分蒸发的多少以及所需药液的多少来具体掌握加水量。

1.4煎煮次数一般药物煎煮2次,补益药或质地坚硬的药物可煎3次。

1.5煎煮火候和时间根据各类药剂的不同特点应用不同的火候和时间,可最大程度地煎出有效成分和保留有效成分。解表药应用武火速煎,头煎煮沸后煎10~15min,二煎煮沸后10min。一般药应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武火交叉煎煮。头煎煮沸后20~25min,二煎煮沸后15~20min。滋补调理药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慢煎,使药汁浓厚,药力持久。头煎煮沸后30~35min,二煎煮沸后20~25min,如需三煎,煮沸后15min。

2注意事项

2.1浸泡煎药前中药饮片一定要浸泡,因为中药大多数是植物类干品,有一定的体积和厚度。因此,在煎煮前必须用冷水在室温下浸泡,使中药饮片湿润变软,细胞膨胀,产生一定的渗透压,使有效成分渗透扩散到细胞组织外部的水中,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浸泡时间应根据药材的性质而定,一般花、茎、全草为主的药材浸泡30min,根、根茎、种子、果实等为主的药材可浸泡1h。但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药物有效成分酶解或药品的霉败。

2.2煎药前是否要清洗有的病人以为中药很脏,用清水洗后再浸泡、煎煮。这是不对的。因为中药中有很多药是粉末的,如滑石粉等,会被洗掉。还有中药饮片中的水溶性成分在洗的过程中会与水一起流失掉。蜜炙、麸炒的中药饮片也会被洗掉。因此煎煮前不要清洗,否则有效成分将有所损失,影响中药疗效。

2.3药渣是否挤压药煎好后即将药液滤出,末煎应将药渣挤压,使药渣内药液残留量减至最少。实际操作证明,药渣挤压后有效成分增加10%,这点自动煎压机做的很好。

2.4儿科用药煎煮注意小儿内服药要求少而浓,以便喂服。头煎、二煎药液合并静置澄清,取上清液再加热浓缩至合适量。

2.5外用药的煎煮外用熏洗药一般用药量大,且多含药性猛烈或毒性的中药,煎煮时加水量要适当增加,采用武火、文火交替煎煮,煎出液要比内服药多2~3倍。外搽药要少而浓,加水量适当减少。凡外用药一般均要趁热使用,以利有效成分透皮吸收。

3特殊药物的煎煮

需特殊处理药物按常规难于煎煮、煎透,必须采用特殊的煎法,以保证汤剂的质量。矿石、贝壳、角甲类、有毒药均需先煎,以增加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增加安全性和有效性。一般矿石、贝壳、角甲类要打碎成颗粒或粗粉先煎至少30min,有毒药材必须先煎1~2h。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或久煎易破坏有效成分的中药饮片需后下。在头煎煎好前5~10min内加入煎煮。花粉类、细小种子类、中药粉散剂、霜散剂不易与水完全接触而易漂浮于水面,要用布袋包煎;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种子类药物,易粘锅、糊化、粘底的亦要包煎;附生绒毛的药剂,为避免绒毛脱落混入药液刺激咽喉引起咳嗽也要包煎。

4含大剂量草药或剂量特别大的中药的煎煮法

某些处方中有大剂量的草药,或者每剂的用药量特别大,如按常规煎煮,煎出的药液量很多,患者无法服用;如加水太少,药材无法浸透,大部分有效成分不能煎出,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对这类中药应采用的煎煮方法有:煎汁代水法,分煎合汁法,浓缩法,目的是能最大程度地煎出有效成分,保证中药质量,发挥最佳疗效。

5毒性、烈性中药地煎煮

毒性、烈性中药除了先煎外,煎药器具使用后应反复擦洗,必要时煮过后再用,以免毒性、串味、串色而影响药物疗效和煎剂质量。

徐央丽:中药煎煮基本原则及操作规程

6煎药机煎煮的优缺点

目前大多数医院使用煎药机煎药。煎药机煎药有很多优点,如煎煮效率高,药汁均匀,灭菌不易变质,携带方便;可根据药量和类别设定煎煮温度和时间;药渣经过压榨可使药液残留量减少;自动过滤分装省时省力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多数煎药机的煎药装置是密封系统,呈压力锅状态,在较高压力下,温度为100℃时水不易呈沸腾流动状态,不利于有效成分溶出;超过100℃达到115~120℃,有效成分易破坏,且由于密封,煎煮过程中水分没有蒸发或较少蒸发,按常规加水量,煎煮完毕后药液得量较多,如果不加浓缩,药液清淡量多,按每服100~200ml定量包装,势必多出大量药液,造成浪费,并且严重影响疗效。建议煎药机再增加个浓缩装置,使其达到所需的量。煎药机还不能做到先煎后下等特殊煎法,特别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需后下的,最好不要用煎药机煎;病人反映药汁不如传统煎煮浓;使一些不耐高温高压物质发生变化。

第8篇

【关键词】 煎药原则;注意事项;特殊药物的煎煮

煎药是中药汤剂在使用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中药的煎药方法十分重要。明代医家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 ,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医家徐灵胎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可见,方法不可忽视。作为在医院从事基层中药工作的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就如何做好煎药工作,寻求比较有操作性的质量标准,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1 煎药原则

1.1 煎药人员要求 煎药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中药专业知识,具有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还必须是身体健康,严格遵守煎药操作规程。

1.2 煎药器具的选择 最好用砂锅或搪瓷锅 ,以耐火的砂罐或陶罐为最理想,因其受热均匀,性质稳定,煎汁浓,质量高,搪瓷烧锅也可选用。不宜使用铝锅或铜锅。因为铝、铁、铜的金属活性较强,很可能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这种化学反应,轻者使药物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发生沉淀,药液中有效含量降低,重则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产生毒性。现在一般通用的是有盖的陶瓷砂锅。此外,煎具的容量宜稍大,以利煮沸时药液不断翻滚。锅盖应稍高一些,可使水分和挥发性成分产生“回流”。煎锅要经常保持清洁,每次煎完药后最好立即去掉药渣,以免影响下次煎药效果。

1.3 煎药用水量的控制 煎药用水目前常用的是自来水、井水或洁净的河水。但最好用凉开水,因为现在的自来水经常要消毒,含有一些化学成分,也许会和药物发生反应。 加水量应根据药量的多少、吸水程度及需要煎煮时间的长短而定。一般头煎加水量多一些,以浸没药材超过药2~3cm为度,第二煎加水量可酌减。确定汤剂加水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经验估量法:加水量解表剂、一般药剂、滋补剂头煎 400~600ml、500~700ml、700~900ml,二煎分别为280~300ml、300~350ml、400~500ml,另一种计量加水法,公式如下:

头煎加水量=药品总重量×3+煎煮时间×10+服用量,二煎加水量=煎煮时间×10+服用量,对于吸水性较强的草药,可选用:(1)煎药代水法,即将一剂药中剂量大的草药另行煎熬,弃渣取汤,然后用其汁煎熬其他药;(2)分煎合汁法,即将需水量大的与小的药物分煎,各滤出其汁,再混合煎熬浓缩。(3)多汁浓缩法,即将药合在一起煎,煎上两三次,将每次煎取的300ml左右的药汁滤掉杂质混合在一起续煎,浓缩至300ml左右服用。前两种方法适用于一个处方中只有少数几味大剂量药的情况;第三种方法适用于普遍都是大剂量药物的方剂。还需注意的是,煎药时不宜频频加水, 这不利于药物的分解。如果药物吸水膨胀、水被吸尽,可酌情加点开水 。

1.4 煎煮次数 一般药物煎煮2次,补益药或质地坚硬的药物可煎3次。对煎煮次数的研究大体一致,一煎煎出率大约为30%,二煎为40%~50%,两次合并可得70%~80%。而三煎、四煎仅占20%。从中药煎煮机煎煮中药的角度来讲,煎煮次数过多,一不利于节约能源,二煎煮时成分可能发生变化。因而中药煎煮机一般采用一次煎煮。

1.5 煎煮火候和时间 根据各类药剂的不同特点应用不同的火候和时间,可最大限度地煎出有效成分和保留有效成分。解表药应用武火速煎,头煎煮沸后煎10~15min,二煎煮沸后10min。一般药应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武火交叉煎煮。头煎煮沸后20~25min,二煎煮沸后15~20min。滋补调理药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慢煎,使药汁浓厚,药力持久。头煎煮沸后30~35min,二煎煮沸后20~25min,如需三煎,煮沸后15min[1]。从药汤开算起,一般100g左右的药,有15~20min则可,如药量大可适当增加3、5分钟,如小可缩短一点,比如儿科用药有时就是20g左右,这时煎到水开后2、3分钟则可。煎药时间太长,药的味道难以下咽,而且变成了过沸水,水分子集团增大,影响水分子对细胞壁的渗透性。如果是花或叶为主的药,煎药时间应再缩短。

2 注意事项

2.1 浸泡 煎药前中药饮片一定要浸泡,因为中药大多数是植物类干品,有一定的体积和厚度。因此,在煎煮前必须浸泡,使中药饮片湿润变软,细胞膨胀,产生一定的渗透压,使有效成分渗透扩散到细胞组织外部的水中,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冬天若用20℃~30℃的温水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坚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有效成分浸出。

浸泡时间应根据药材的性质而定,一般花、茎、全草为主的药材浸泡30min,根、根茎、种子、果实等为主的药材可浸泡1h。但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药物有效成分酶解或药品的霉败。

2.2 煎药前是否要清洗 有的病人以为中药很脏,用清水洗后再浸泡、煎煮。这是不对的。因为中药中有很多药是粉末的,如滑石粉等,会被洗掉。还有中药饮片中的水溶性成分在洗的过程中会与水一起流失掉。蜜炙、麸炒的中药饮片也会被洗掉。因此煎煮前不要清洗,否则有效成分将有所损失,影响中药疗效。

2.3 药渣是否挤压 药煎好后即将药液滤出,末煎应将药渣挤压,使药渣内药液残留量减至最少。实际操作证明,药渣挤压后有效成分增加10%,这点自动煎压机做的很好。

2.4 儿科用药煎煮注意 小儿内服药要求少而浓,以便喂服。头煎、二煎药液合并静置澄清,取上清液再加热浓缩至合适量。

2.5 外用药的煎煮 外用熏洗药一般用药量大,且多含药性猛烈或毒性的中药,煎煮时加水量要适当增加,采用武火、文火交替煎煮,煎出液要比内服药多2~3倍。外搽药要少而浓,加水量适当减少。凡外用药一般均要趁热使用,以利有效成分透皮吸收。

3 特殊药物的煎煮

需特殊处理药物按常规难于煎煮、煎透,必须采用特殊的煎法,以保证汤剂的质量。矿石、贝壳、角甲类、有毒药均需先煎,以增加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增加安全性和有效性。一般矿石、贝壳、角甲类要打碎成颗粒或粗粉先煎至少30min,有毒药材必须先煎1~2h。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或久煎易破坏有效成分的中药饮片需后下。在头煎煎好前5~10min内加入煎煮。花粉类、细小种子类、中药粉散剂、霜散剂不易与水完全接触而易漂浮于水面,要用布袋包煎;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种子类药物,易粘锅、糊化、粘底的亦要包煎;附生绒毛的药剂,为避免绒毛脱落混入药液刺激咽喉引起咳嗽也要包煎[2]。

4 含大剂量草药或剂量特别大的中药的煎煮法

某些处方中有大剂量的草药,或者每剂的用药量特别大,如按常规煎煮,煎出的药液量很多,患者无法服用;如加水太少,药材无法浸透,大部分有效成分不能煎出,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对这类中药应采用的煎煮方法有煎汁代水法、分煎合汁法、多汁浓缩法,目的是能最大程度地煎出有效成分,保证中药质量,发挥最佳疗效。

5 毒性、烈性中药的煎煮

毒性、烈性中药除了先煎外,煎药器具使用后应反复擦洗,必要时煮过后再用,以免毒性、串味、串色而影响药物疗效和煎剂质量。

6 煎药机煎煮的优缺点

目前大多数医院使用煎药机煎药。煎药机煎药有很多优点,如煎煮效率高,药汁均匀,灭菌不易变质,携带方便;可根据药量和类别设定煎煮温度和时间;药渣经过压榨可使药液残留量减少;自动过滤分装省时省力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多数煎药机的煎药装置是密封系统,呈压力锅状态,在较高压力下,温度为100℃时水不易呈沸腾流动状态,不利于有效成分溶出;超过100℃达到115℃~120℃,有效成分易破坏,且由于密封,煎煮过程中水分没有蒸发或较少蒸发,按常规加水量,煎煮完毕后药液得量较多,如果不加浓缩,药液清淡量多,按每服100~200ml定量包装,势必多出大量药液,造成浪费,并且严重影响疗效。因此,小儿中药最好自己煎煮。建议煎药机再增加个浓缩装置,使其达到所需的量。煎药机只煎一次,还不能做到先煎后下等特殊煎法,特别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需后下的,最好不要用煎药机煎;病人反映药汁不如传统煎煮浓;使一些不耐高温高压物质发生变化[3]。

总之,中药的煎煮与中药的疗效息息相关,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中药煎煮的规范化操作有待推广和宣传,更大的提高中药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王秀英,丛江,刘玉爱.中药煎服方法浅谈.齐鲁医学杂志,2004,19(2):101.

2 徐央丽.中药煎煮基本原则及操作规程.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5):624.

第9篇

金属器皿当属最忌

煎药最忌使用铁、铝、铜等金属器皿,因为金属元素容易与中药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使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铝和铁属于活泼元素,容易与中药化学成分发生反应,从而降低药效,而且每种中药都含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化合物,铝、铁与之结合后可能发生多种化学反应,甚至导致中毒。如使用铁锅,会与中药中普遍存在的鞣质反应生成鞣酸铁,与黄酮类成分反应生成难溶性化合物,与有机酸反应生成盐类物质等,从而影响中药汤剂的质量和疗效;又如铝锅,特别是新的铝锅,表面还没有形成化学性质较稳定的氧化铝层,铝离子易进入到药液中去,人体长期过多地摄入铝,有可能导致老年性痴呆。少数人家中可能备有铜锅,也不宜煎药,因为铜制器具中的铜离子对人体也有害。

塑料材质有害,不锈钢控温难

大家都知道塑料是不适合长时间高温煎煮的,会释放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家用电热水壶内胆多为不锈钢,不锈钢传热太快,煎药时要经常搅拌,否则药材粘在锅壁,稍不留神就容易糊锅。另外,电热水壶的温度档控制不方便,如果只是简单地像开水一样烧开,会大大减少中药煎煮得到的有效成分,降低药效。

钢化玻璃易爆裂

钢化玻璃的耐热冲击性有限,在高温下容易爆裂,所以不适合放进微波炉或者烤箱中加热,需避免可能因为不耐高温而出现碎裂,甚至爆破的危险。目前,国内市场尚不存在所谓耐热钢化玻璃产品。

微波炉破坏药效

微波炉煮中药会使药材变性。微波炉的加热原理是通过微波作用于食物,使其内部分子产生震动而产热。利用微波炉煎中药时,药材内部分子在震动产热的过程中,易被破坏变质,失去原有效能。

健康煎药锅具,首选砂锅

砂锅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化学性质稳定,受热均匀,传热缓慢,煎药时水分不容易蒸发,是煎药的首选。需要注意的是,因为硅酸盐砂锅骤然受热或受冷会形成裂纹。因此,刚用过的砂锅不要立即用凉水清洗,可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凉后再把药垢清洗干净;砂锅上的油污不能用洗洁精浸泡,以防污水渗入细孔中,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热,再用刷子刷洗。

煎药过程中的小常识

1.煎药容器选择全部由陶瓷制成,不宜选择金属容器或金属与陶瓷混合一体的容器,以免影响药效。

第10篇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药师 徐德生

煎中药前,有个程序是将中药浸泡20-30分钟,好让药物充分地吸收水分,让煎出的药液疗效更好。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浸泡药材的水最好是冷水,60℃以上的热水浸泡,会使药材组织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不利于药物成分溶出。

煎药时的用水量一般需要高出药面3-5厘米。在煎煮过程中不要随意加水或抛弃药液。在煎药过程中要经常搅动,并随时观察煎液量,使饮片充分煎煮,避免出现煎干或煎煳现象。中药煎煮一般分为一煎、二煎,有些滋补药也可煎三次,一煎药沸后煎15-20分钟为宜,二煎药沸后煎10-15分钟为宜,滋补药可适当时间长些。

煎煮用火应遵循“先武后文”的原则。即沸前宜用武火(大火),使水很快沸腾,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减少水分蒸发,以利于药物成分的煎出。

每剂药煎好后,应趁热及时滤出煎液,以免因温度降低而影响滤出及有效成分的再吸附。滤药时应尽量“压干”滤净。每剂药的总煎出量在500-600毫升左右,可分两三次服用。

汤药煎煮完毕,一般应在温而不冷时服用。但热性病者应冷服,而寒性病者应热服,如冬天受寒引起的感冒服用的发散风寒药最好热服,服后避风寒,遍身微微出汗为宜。

骨折病人不宜服用哪些药

文/曾文

解热镇痛类 如消炎痛、阿司匹林、扶他林等药物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起到止痛的作用。但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不利于骨折断端血管的再生。而且,此类药物在减轻炎症的同时,使血管扩张作用受到抑制,局部血流减少,组织缺氧,长期服用会造成骨折愈合延迟。

四环素类 迟缓骨骼生长,导致儿童骨骺和干骺端的骨小梁变形、断裂,发生局部的微细骨折。

皮质激素类 强的松龙、地塞米松等皮质激素类药物会直接影响骨骼的生长及损伤后的修复。长期服用,还可能导致全身性骨质疏松,甚至引起病理性骨折。在骨折愈合初期,如使用上述药物将使骨折断端的血肿吸收缓慢,血管再生、骨化等受到抑制,还可诱发血肿感染。

抗凝类 各种止血剂可降低凝血活酶浓度,使骨折端纤维蛋白合成减少,局部多糖降低,延缓骨折愈合。

环磷酰胺 该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引起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具有细胞毒性,可使骨骺软骨板的成骨细胞损伤,使其纵向生长受到限制,骨干抗弯强度减弱。

保和丸 脾胃好朋友

河南 医学博士 武月萍 李尤佳

保和丸是一味经典方药,用途非常广泛,主要有消食、导滞、和胃等功效。无论成人、孩子都可能会食积。成人主要因为暴饮暴食、过食油腻、饮食不节造成。孩子主要是因为消化功能弱,或偏食过度,或家长一味猛塞,出现食欲减退、咳嗽、咯痰、大便费力或干结,甚至胃腹胀痛、恶心呕吐、舌苔厚腻等现象。

第11篇

【摘要】:中医社区护理采取的健康教育的形式是在诊疗过程中针对不同患者及家属的需求而进行的。主要是慢性病人的饮食护理、服药护理,尤其重点介绍各类中草药的不同煎法,以上内容主要是通过口头及书面讲解,让病人根据自己的病情进行掌握,通过上述形式,吸引了广大患者,把握了中医的特色,满足了不同病人的不同需求,起到了很好的健康教育效果。

【关键词】:中医 社区护理 健康教育 饮食方法 服药方法

中医治疗是慢性病人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之一,中医护理也在医疗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医社区护理也是为了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扩大医院的影响,保持中医原有的特色,实行的中医社区护理。为了保证病人的基本需要,提高生活质量。尤其对慢性病人如肺系病症、心系病症、脾胃系病症、肝胆系病症、肾系病症等,作了较为细致的护理工作,告知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地进行服药,可以达到健身强体和治疗疾病的目的。现将具体的做法介绍如下:

1 饮食方面的护理

祖国医学非常重视饮食,在治疗疾病时,除了给予服药外,更重视饮食调养。病人如在饮食上配合治疗,可以达到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早日恢复健康的目的[1]。中医社区护理主要抓住病人在候诊及随诊两个环节,针对不同疾病的患者,为病人提供服务咨询,开健康教育处方,以饮食调护为主。

1.1 肺系病症,临床多以咳嗽、咯痰为主症。饮食宜清淡素食,忌烟酒、油腻、辛辣食物。咳嗽痰黄,肺热盛者,宜选萝卜、橘子、梨子、枇杷等清热化痰。病久可适当进食瘦肉、鸡、蛋类等营养食物,哮喘患者禁忌发物类,如鱼、吓、蛋、奶。

1.2 心系病症,以心悸为主症。一般营养食品均适宜,血脂增高者,以清谈素食为主,少进瘦肉、鱼类食品,忌动物脂肪、腰子、猪肝及烟酒辛辣,浓茶、咖啡等刺激饮品。

1.3 脾胃系病症,指胃脘痛、呕吐、泄泻、便秘等病症。均属脾胃运纳功能失调所致,宜进食营养丰富,软、烂、热、易消化食物,忌生冷、煎炸硬固类食物。胃酸过多,吃些含碱面食,胃酸缺乏,饭后宜进食醋或山楂片。

1.4 肝胆系病症,包括黄疸,症积。饮食宜清淡及营养丰富的瘦肉,鸡、鱼类,忌辛辣、烟、酒类,少进动物脂肪。肝硬化腹水宜低盐或无盐饮食,控制动物蛋白类食物。

1.5 肾系病症,包括水肿、消渴、遗精等病症,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及多种动物性补养类食物,忌盐、碱过多和酸辣刺激食物。肾虚者可选猪、牛、羊、鸡等补养食物,补肾填精可选甲鱼、乌龟等滋补品。肾炎宜给予低盐或无盐食物。

2 服药方面的护理

中医社区门诊主要突出中医特色,以中草药为主。根据病人所患疾病不同和药物性能不同,要求掌握中药的不同煎煮方法及煎煮时间,才能提高疗效,有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2.1 煎药容器以砂锅,瓦罐为宜,可用搪瓷缸,忌用铁器,以免发生化学反应,降低疗效。

2.2 煎药前先将药浸泡30~60分钟,水量以高出药面为度,第二煎加水量为第一煎1/3~1/2。

2.3 煎煮时间和火力,发汗解表药须用急火煎煮,时间宜短,煮沸后再煎3~5分钟即可,补养药需用文火慢煎,时间宜长,待药煮沸后再继续煎30~60分钟,每次药汁量成人150~200毫升,小儿减半。

2.4 根据药物性能的不同,采取各种煎药法。

2.4.1 芳香辛散类药物宜后下,如薄荷、钩藤、肉桂等,需在其它药物煎沸5~10分钟后放入,再煎4~5分钟即可。

2.4.2 贝壳类和矿物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20~30分钟后,再下其它药物同煎。如牡蛎、生石膏、生龟板等。

2.4.3 胶类药物宜烊化后用药汁冲服,如阿胶、鹿角胶等

2.4.4 粉末类、粘性以及伴有绒毛的药物,如车前子、滑石粉、旋覆花等均用纱布包好再放入药中同煎,以防止药汁浑浊和刺激咽喉引起呛咳。

2.4.5 质轻而体积大的药物,如糯稻根须、玉米须等,先将该药加水煎煮,然后去渣,再用此水煎其它药物。

2.4.6 某些贵重药物,为了减少损耗,可另外单药煎煮,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片等,煎好后另服或冲入汤药内同服。

2.5 服药时间,一般每日一剂,两次分服,两次服药时间间隔4~6小时。

2.6 服药方法

2.6.1 汤剂一般均以温服为宜,但解表发汗药要偏热服,以助汗出。清热剂,凉血止血剂宜偏凉服。

2.6.2 散剂、粉剂药物可用蜂蜜加水调和送服,或装入胶囊吞服。切勿倒入口中吞咽,以免粉末引起呛咳。

2.6.3 丸剂,颗粒小者,直接用开水吞服,颗粒大者,可以分成数粒吞服。

2.6.4 膏剂,根据服药剂量,用开水冲服。避免直接倒入口中吞咽,以免粘住咽喉作呕或不易消化吸收,影响疗效。

中医社区护理也成为了健康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了中医在护理方面原有的特色,发挥了中医的特长,充分体现了中医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和有效性,保证了中医事业的持续发展。

第12篇

[关键词]蒙药汤剂;中药汤剂(汤药);共同点;区别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144-01

1 蒙药汤剂

1.1 蒙药汤剂是指一种或数种药物,经分别挑选,粉碎成粗粉,过筛、均匀混合制成的粉状物制剂,从水煎煮后,供内服。根据医疗用途不同,汤剂可分为内服汤剂、外用汤剂两种。内服汤剂指供内服用汤剂,外用汤剂主要用在外伤。

1.2 蒙药汤剂是汤剂中的药物均应粉碎。粉碎的方法,根据处方中的药材性质的不同,采用共研、分研等办法。共研法:又称混合粉碎法。做法是将处方中的药材混合后,用机械或人工粉碎成粗粉。分研法:又称分别粉碎法。其作法是,凡处方中有贵重和剧毒药物,分别粉碎成(或研成)粗粉,然后再用套研法与处方中其它药物混合配研。混合法:共研取得的药物,一般应过筛,搅拌。如处方中有贵重药物及剧毒药物等用分研法,研细后必须进行混合配制。即应用机械或人工搅拌混匀过筛,使色泽一致。

2 中药汤剂(汤药)

2.1 中药汤剂,也称煎剂,是由一种或多种药物,混合加水,煎煮一定时间后,去渣取汁而得到的一种液体制剂。其优点是:能根据辩证论治的要求,随病情的变化加减药物,增减药量,灵活性大;内服容易吸收,疗效迅速;汤剂以水为溶媒,刺激性与副作用少,制备也方便。但也存在有不易携带,服用量打,不能贮存等缺点。

2.2 中药汤剂制备,煎药容器的选择:煎煮药物最好用砂锅,其次为玻璃、塘瓷、不锈钢、铝制的容器等。不宜用铁器,铜器等。以免铁器离子和铜离子与药物中某些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影响质量。水的选择和加水量:煎药时,加水量约为药量的5~10倍。一般可选用无杂质的井水、泉水、自来水、纯净水等。火力和煎煮时间:一般在药液末沸腾前用武火(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小火)。需特殊处理的药物:中药在煎煮时,有时要根据药物性质及治疗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先煎:对质地坚硬的矿物或贝壳类药物,滋补药和需久煎去毒药物,应先放在锅内煎煮15~40min后。再加其它药物,共煎至规定时间。后下:对含芳香挥发性成分及遇热易损失药效的药物,应后下锅10~15min,以减少有效成分的挥发和破坏。包煎:有的药物具有毛茸、或细小种子,在煎煮时,容易混悬于煎液中,服用后引起刺激性咳嗽。粘性大及粉末壮的药,煎煮时易沉淀于锅底引起焦化、糊化,且不易过滤。因此,应装进纱布袋内,再与其它药物共煎。另煎:一些贵重药物,一般多采用单独煎煮,过滤取汁、然后,再与煎液兑服。烊化:将胶类、蜜、糖及某些矿物药等,放入药液内加热溶化,或另行溶化后,再加入药液中服用,以免影响其它药物的有效成分的煎出或结底、焦化。冲服:将一些细料、量少、挥发性、有效成分不溶于水,或不宜加热煎煮的药物,磨成细粉,用药液冲服,以发挥更大的疗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