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37: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免煎中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中药免煎配方颗粒;优点;不足之处
中图分类号:R9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4-077-01
中药免煎配方颗粒又称中药颗粒饮片,是指按照中药制剂浸提法,选用适当的溶媒和程序, 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将中药饮片中的可溶性有效成分浸出,经浓缩干燥,按一定比例制成的散剂或颗粒剂。单味定量包装,供药剂人员遵临床医嘱随证处方,按规定剂量调配给病人直接服用[1]。目前我国已有30多个省市400多家知名中医院使用中药免煎颗粒。临床对于免煎颗粒的需求正呈现明显增长态势[2]。现将免煎颗粒的一些特点论述如下。
1. 在临床应用中发现有诸多优点:
1.1 疗效确切 中药免煎配方颗粒能最大限度地保留中药水溶性的有效成分[3]。因为其对药材浸泡、煎煮时间,火候及干燥、制粒具有单味独特的生产工艺,故有效成分含量高,疗效确切[4]。近年来有许多临床和实验研究报道,均表明免煎颗粒的临床治疗作用和实验研究结果均可与传统中药饮片相媲美,有些方面疗效优于传统饮片[5]。
1.2 质量保证 免煎颗粒中的原材料一般均购自地道药材产地,药材的种植、运输、储运等过程有严格管理。
1.3安全性能高 免煎颗粒在出厂前要经过严格的检查,各项指标均需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较传统的中药饮片更卫生安全。
1.4 实际应用优势 中药配方颗粒具备西药口服制剂的优势特点,服用方便、易于携带。急诊病人也可即冲即服,提高了中医药治疗的及时性、
1.5绿色环保 免煎中药颗粒生产是根据单味中药的性质,设计出不同提取温度、时间、PH值等条件,使有效成分的溶出率提高,从而节约了药材,减少了自然损耗,有利于保护中药资源[6]。
1.6口感较好 大部分患者均反映,与传统中药汤剂相比,颗粒剂口感相对较好,降低了家长喂药的困难,家长和患儿易于接受,故儿科使用颗粒剂较多。现在部分医院配合配方颗粒一起使用的“颗粒伴侣”。使用时将其与配方颗粒混匀,一起冲服,可使本来浓烈苦涩的药汤,变得甜美可口,让儿童服药由惧怕变成喜爱。这一探索如果成功无疑会给医院带来很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8]。
1.7 临床可随证组方 颗粒剂与中药汤剂一样,可灵活组方,同时重视个体差异,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
1.8多途径给药 颗粒剂还可多途径用药,如冲服、冲洗、调成糊外敷、药浴等,能满足临床治疗各种病证的需要。
1.9 有利于中医药走向世界 颗粒剂方便快捷、质量保证等优点顺应了中医药现代化的需要,更有利于中药走向世界[9]。
2.仍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共煎与分煎的问题 传统中药汤剂的合煎与分煎绝不是简单的数学关系[10]。共煎要比分煎药效作用强,经过这样充分煎煮所得的汤液,对人体产生特定的治疗作用。而免煎中药汤药只是各种单味中药配方颗粒的混合物用开水冲泡而成,这样形成的汤液与中药饮片煎熬而成的汤液是否具有相同的疗效,还有待进一步实践观察和研究[7]。
2.2价格高 从生产的工艺流程可以看出,生产环节多,生产、控制人员的素质要求高,仪器设备档次要求高,包装材料要求严等是造成“免煎颗粒”成本价高的主要原因[1]。
2.3 免煎颗粒的规格比较单一。中药配方颗粒的规格是指每袋颗粒含量相当于中药饮片的克数。我们使用的很多颗粒剂仅一种规格。且包装规格偏大,多为6g,10g,15g,据了解国内其他厂家也多为这3种规格,有的药用量宜小,对于年龄小、体重轻的儿童1剂只能服用1/2或1/3包,甚至更少,剩下的就只能扔掉或加入另一剂药中服用,扔掉会造成浪费,留下的话易吸潮变质,不易保管。[8]如要用杜仲颗粒(10g)只能用一包或数包,也就是10g或数十克,而少于10g或10g多点就没办法做到,缺乏适合儿童的剂量规格,儿童患者使用时受到很大限制。不符合儿科临床的实际情况。
综上所述,免煎颗粒剂能为患者提供更科学、更安全、更方便的医疗保健服务,是对中医中药的现代化及对人类健康事业的一大贡献,有利于中医药走向世界,值得进一步推广。但在其应用和推广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和完善,需要专家、学者、及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使免煎中药颗粒的应用做到规范、有序,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毅,李齐玉.“免煎中药颗粒”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2):1909―1910.
[2]中国食品科技网.中药配方颗粒国外受宠或进医保范围. http: //tech-food. com2009-6-2913: 47: 22.
[3]张凌云,王玉涛.免煎中药的利与弊探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6):498-499.
[4]高艳.浅谈中药免煎颗粒[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1):217-218.
[5]魏孟玲,陈恒雯.中药免煎饮片和传统饮片药效学对比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概述[J].中医药研究,2002,18(5):50.
[6]肖小河,黄璐琦,马小军,等. 中药配方颗粒在儿科使用的利弊分析与思考[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3):12-13.
[7] 朱静,刘兴文.浅议中药配方颗粒[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3):7转59.
[8] 秦利芬,陈永凤,李仁秋,等.中药配方颗粒在儿科使用的利弊分析与思考[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2):81-82.
[9]陈坤全,陈益强.中药饮片颗粒剂与中药汤剂的比较[J].河北医药,2003,25(10):775.
[10]胡义飞,刘根凡,舒朝晖,等.超微粉碎设备及其在中药加工中的应用[J].湖北中医杂志,2004,26(1) :314-315.
【关键词】 免煎中药饮片;掌跖脓疱病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70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69-01
掌跖脓疱病是一种病因不明,仅发于掌跖的慢性复发性疾病。以在红斑的基础上周期性发生簇集性无菌性小脓疱,伴角化、脱屑为临床特征,文献所载“瘟疮”相符。《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瘟疮》云:“此证生于指掌之中,形如茱萸,两手相对而生,亦有成攒者,起黄白脓疱,痒痛无时,破津黄汁水,时好时发,极其疲顽,由风湿客于肌腠而成。若日久不愈,其痒倍增。”其症状描述与掌跖脓疱病非常相似,而且强调指出此病“极其疲顽”。
笔者于2012年来对掌跖脓疱病患者给予不同饮片组成的自拟清热解毒方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8例均为本院皮肤科门诊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男11例,女24例,年龄31-64岁,平均42.59±8.35岁。病程4个月-13年,平均3.57±1.39年,皮损仅累及手掌6例,仅累及足跖5例,掌跖均累及24例;对照组33例,男10例,女23例,年龄33-65岁,平均44.28±8.73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4.28±1.49年,皮损仅累及手掌4例,仅累及足跖3例,掌跖均累及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入选患者均符合《临床皮肤病学》[1]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手掌和足跖部红斑基础上反复发生的针头至米粒大小无菌性小脓疱,稍高出皮面,伴角化、结痂、脱屑和不同程度的瘙痒。皮损处皮屑真菌镜检及脓疱细菌培养均阴性。所有患者治疗前1周内停用一切治疗性药物。排除标准: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计划6个月内怀孕的女性;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对自拟清热解毒方中药组成成分过敏或不能耐受者。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给予自拟清热解毒免煎中药饮片(深圳三九医药股份有效公司生产)。方药:丹皮、白术、苦参、黄连、秦艽、漏芦、乌蛇各10g,大黄、防风各6g,土茯苓30g(以上药量均为相当于饮片计量)。开水冲服,每剂冲水150ml,分2次饭前服,4周为1个疗程。
1.2.2 对照组 用传统饮片,用药组成及剂量等同于治疗组,每日1剂,煎服2次。4周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与方法 观察用药前和用药后第2、4周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红斑、鳞屑、脓疱和瘙痒)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脓疱、红斑、结痴、鳞屑和瘙痒)按O-3级程度进行评分。0级为无皮损,无瘙痒;1级为脓疱总数≤1O个,淡红斑,少许结痴、鳞屑,轻度瘙痒,不影响睡眠或日常活动;2级为脓疱总数≤3O个,红斑、结痴、鳞屑较明显,瘙痒有时影响睡眠和日常活动;3级为脓疱总数≥3O个,明显红斑、结痴、鳞屑,瘙痒剧烈,严重影响睡眠和日常活动。
1.4 疗效标准 临床疗效根据症状和体征(疗效指数)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级。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为皮疹基本消退,瘙痒等自觉症状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为皮疹明显消退,痒感等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疗效指数为60-89%;有效为皮疹有所消退,痒感等自觉症状有所减轻,疗效指数为20%-59%;无效为皮疹消退不明显,甚至症状和体征加重。总有效率为痊愈率加显效率。
2 治疗结果
2.1 治疗组35例,痊愈24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1%;对照组33例,痊愈22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0%。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见表1,显示两种饮片治疗疗效相似,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掌跖脓疱病是一种病因不明,仅发于掌跖,以在红斑基础上发生成簇无菌性表皮内脓疱为特征的慢性复发性疾病。有人认为本病可能是一种局限性脓疱性银屑病,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由此导致角阮细胞膜的异常,表皮过快增殖。目前治疗掌跖脓疱病的内服药物有四环素类、维甲酸类、昆明山海棠、雷公藤多甙片、沙利度胺、氨苯砜等药物[2],疗程较长,且有不同程度副作用。
中医学认为,掌跖脓疱病多因素体湿热,又情志内伤,气机壅滞,郁久化火,热伏营血;或因饮食失节,脾胃失运,湿热内生,复感风热毒邪,以至经脉阻滞,湿热与气血凝结于手足肌肤而发病,故湿、热、瘀三邪合犯,是掌跖脓疱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方中土茯苓甘平,功用解毒除湿;秦艽味苦微寒,功能祛风湿,清湿热;乌蛇,药性甘平,功效祛风通络、解毒消肿;漏芦性寒味苦,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丹皮、槐花味寒性苦,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黄连性寒味苦,功用清热解毒。诸药合用,既能够清热利湿解毒,又具有凉血、活血化瘀功效。该方从立法到组方均与掌跖脓疱病病因病机相合,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的优势,避免了激素长期应用带来的副作用。本研究证明自拟清热解毒方是治疗掌跖脓疱病有效的方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免煎中药饮片与传统中药治疗对比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应用传统中药饮片经粉碎后局部熏洗患处治疗各种痔疮嵌顿水肿疗效确切,已有报道[1]。为了验证免煎中药配方颗粒的疗效,我们自2004年1月开始,应用深圳三九现代中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免煎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对各种痔疮嵌顿水肿局部熏洗,进行了疗效对比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以内痔、混合痔、血栓外痔嵌顿水肿病程在2日以内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照组(传统中药饮片组)的病例资料取自1998年3月以前的存档病例,共128例;观察组(免煎配方颗粒组)为2004年1月以后的门诊和住院病例,共98例。两组病例中,内痔嵌顿水肿37例,混合痔嵌顿水肿89例,血栓外痔嵌顿水肿100例。年龄最大为75岁,最小为16岁,平均41.7岁;患病时间最长2天,最短0.5天,平均1.17天。两组病例中,患者的性别、年龄、患病天数及病种分布相似,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组成:五倍子12g,丹参、生明矾各7.5g,生乳香、生没药、生大黄、当归尾、赤芍、黄连、黄柏各5g,冰片2.5g。以上为1次熏洗剂量。对照组按处方取普通中药饮片粉碎成粗末,过40目筛,混匀,用茶叶滤纸包装即成;观察组按免煎配方颗粒外包装标示量,取与对照组相同剂量药物混匀即可。
2.2 用法:按文献法[1]取药物置适宜容器中,加沸水约1500ml冲泡,密闭保温约10分钟,趁热利用蒸气对患部熏蒸15~20分钟,然后再加热水至42℃左右,坐浴30~45分钟,两组均不再使用其它药物,每日1次,共治疗3日,统计疗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治愈:肛周局部疼痛消失,水肿消退,血栓全部吸收或机化,痔核恢复原状;好转:肛周局部疼痛减轻,水肿基本消退,血栓未完全吸收或机化,痔核基本恢复原状;无效:治疗前后肛周局部水肿等变化不大。
3.2 结果:经过上述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见表1。表1 两组对各种痔疮水肿的疗效
病名组别n治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内痔嵌观察组1511 2286.67%顿水肿对照组2219 2195.46%混合嵌观察组4033 4392.50%顿水肿对照组4939 8295.92%血栓外痔观察组4332 7490.70%嵌顿水肿对照组574312296.49%
4 体会
多种痔疮嵌顿水肿,应用传统中药饮片粉碎后熏洗患处疗效确切,为了客观地评价深圳三九现代中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免煎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临床疗效的差别,我们仍选择了多种痔疮嵌顿水肿患者作为对比。两组以相同处方、剂量、疗程,进行临床观察。本文观察结果表明,在各种痔疮嵌顿水肿中,观察组98例,其中治愈76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90.82%:对照组128例,其中治愈101例,好转22例,总有效率96.09%。经统计分析表明,两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本熏洗剂的免煎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的总体疗效相近。
免煎中药配方颗粒为工厂化生产,剂量准确,加工规范,质量稳定,技术指标比传统中药饮片易于控制,值得推广应用。
5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千金苇茎汤;急性鼻窦炎;中药免煎颗粒;中药饮片
笔者运用自拟加味千金苇茎汤治疗急性鼻窦炎及慢性鼻窦炎急性发作患者获较好疗效。中药免煎颗粒即单味中药配方颗粒,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将单味原药材经过现代制药技术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包装而成的单味中药浓缩颗粒,无须煎煮,即冲即服。笔者以中药配方颗粒组方,发现与传统中药饮片煎剂临床疗效相同,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65例患者为2007年2月-2008年12月本院门诊就诊病例,符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1]中急性鼻窦炎(包括慢性鼻窦炎急性发作者)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鼻渊胆经郁热型者[2]。急性病程5 d以内,年龄16~45岁。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平均年龄(29.9±7.2)岁;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29.8±7.7)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予加味千金苇茎汤治疗。基本方药物组成:苇茎30 g,冬瓜仁20 g,薏苡仁30 g,桔梗10 g,桃仁10 g,龙胆草10~15 g,鱼腥草20 g,蝉蜕20 g,白芷10 g,金银花20 g,黄芩10 g,辛夷10 g,甘草3 g。治疗组采用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剂(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对照组采用传统中药饮片煎剂。治疗7 d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
3 疗效评价
3.1 临床表现量化标准
①鼻塞:0分,无鼻阻塞;1分,间歇性鼻阻塞;2分,持续性鼻阻塞;3分,持续性严重鼻阻塞。②流涕:0分,无流涕;1分,量少,擤鼻涕<5次/d;2分,量较多,擤鼻涕5~10次/d;3分,量多,擤鼻涕>10次/d。③头痛:0分,无头痛;1分,轻度头痛;2分,明显头痛;3分,头痛难忍。④鼻黏膜充血:0分,无充血;1分,轻度充血肿胀;2分,中度充血肿胀,黏膜尚光滑;3分,明显充血肿胀,黏膜表面凹凸不平。治疗组轻度6例,中度15例,重度14例;对照组轻度5例,中度14例,重度11例。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痊愈:临床症状消失,X线鼻窦摄片无异常;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鼻腔检查见充血、黏膜肿胀等表现减轻,X线鼻窦摄片有明显改善,或症状体征总积分减少1/3以上;无效:症状体征总积分不足1/3以上。
4 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35例中痊愈17例,好转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30例中痊愈16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 体会
鼻窦炎属中医“鼻渊”范畴。临床表现有流腥臭脓浊涕,病机多为肺热壅滞,与肺痈之肺热壅盛咳吐脓臭痰病机相同,故用千金苇茎汤治之每每取得良效。笔者体会,治疗本病除清热排脓,还应注意清散肝胆之热。胆脉起于目内毗,布于脑后,其气上通于脑,脑之上为额,故胆热可移热于脑;胆为中精之府,其性刚烈,失于疏泄,气郁化火,或肺热壅盛,内传肝胆,胆火循经上犯,移热于脑,蕴结于鼻窍,热炼津液而为涕;胆经火热,上攻头目,清窍不利,可见头痛剧烈、耳鸣耳聋等症。加味千金苇茎汤方中苇茎清肺热而生津;桔梗、薏苡仁、冬瓜仁、鱼腥草清热利湿排脓;桃仁化瘀排脓;黄芩清泻肺热;辛夷、白芷宣肺通窍;金银花、蝉蜕清热解毒,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全方共奏清热解毒、祛瘀排脓之功。龙胆草既能清肝胆郁火,又能泻肝胆湿热,该方疗效显著,龙胆草功不可没。中药免煎颗粒的开发应用,改变了中药汤剂以原形实物直接入药的传统方法,不需要煎煮,临用时温开水配成冲剂,即可服用,方便快捷、安全卫生,体积小,携带方便,服药量可控。本观察结果显示,加味千金苇茎汤免煎颗粒治疗急性鼻窦炎疗效与传统饮片煎剂无明显差别,并且免煎颗粒剂由于免煎煮,冲服浓度可自行调节,故患者依从性较好。
参考文献
[1] 孙爱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90-94.
【关键词】 大黄免煎颗粒组方;急性重症胰腺炎;胃动素;胃泌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Dahuang granule on the level of motilin in plasma and gastrin in serum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 Methods Sixty-four patients with SAP were pided into Dahuang granule group (32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2 cases), treated with Dahuang granule and routine therapy respectively. The level of motilin in plasma and gastrin in serum of the two groups were detected by radioimmunoassay method. Results After treated for one week, the level of motilin in Dahuang granul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level of gastri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Conclusion Dahuang granule can increase motilin and decrease gastrin of patients with SAP.
Key words:Dahuang granule prescription;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otilin;gastrin
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常见的急腹症,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并发症多。国内外学者虽做了大量实验与临床研究,但仍缺乏特异的有效防治措施,病死率很高[1]。中西医结合治疗SAP是目前发展趋势[2]。大黄等中药防治SAP效果肯定,但其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目前多侧重于胰腺微循环障碍及消除内毒素方面的研究。对于是否能通过影响胃肠激素分泌及抑制炎性介质来控制SAP恶化及减轻SAP症状,尚不明确。本研究在大黄免煎颗粒能有效防治SAP继发感染的基础上[3],进一步揭示其防治SAP的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中药筛选及组方
大黄、黄芩、木香、栀子等免煎颗粒由三九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组方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由药剂师完成。
1.2 病例选择与分组
选择2006年2月-2008年2月佳木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就诊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CT分级和相关生化检查结果,以Ranson标准[4]中≥3项及APACHE-Ⅱ≥8分,在48 h内出现者作为观察对象。共64例,其中男46例,女18例,平均年龄46岁。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及指标检测
治疗组在胃肠减压后胃管给予大黄免煎颗粒组方,对照组仅给予33%硫酸镁50 mL,均每日3次。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各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及2周后,清晨空腹采静脉血4 mL,分装两管,采用放射免疫计数仪测定,胃泌素和胃动素放免药盒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提供。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x±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见表1)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素水平比较(略)注:与对照组同一时点比较,*P<0.05,**P<0.01
3 讨论
表1显示,2组患者治疗前后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有明显变化,治疗组于治疗1周后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变化最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胃动素明显升高,而胃泌素水平明显下降。说明大黄免煎颗粒组方能够对SAP患者血中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有明显影响。由此可以缩短患者腹胀和腹痛的持续时间,减少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引起继发感染的细菌是来源于肠道以大肠杆菌为主的G-杆菌。SAP患者可出现肠道细菌易位,脂多糖释放,内毒素使大量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作用于全身脏器,引起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5]。以往的研究已初步表明,早期应用大黄能使SAP患者血清内毒素和细胞因子及一些炎性介质水平明显降低或抑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促炎细胞因子,降低了炎性反应程度[3],减轻或消除SAP继发感染临床表现,缩短了感染的持续时间。其原因有可能与大黄等通里攻下的中药能够增加肠蠕动,在减轻腹胀的同时促进肠内容的排除,同时抑制细菌生长繁殖,加强了肠道屏障而减少了细菌移位有关,但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多方面的,对于是否能通过调节激素分泌,如生长抑素、胆囊收缩素、胃泌素、胰泌素、胰高血糖素等,以及通过抑制炎性介质来控制SAP病理生理变化,减轻SAP患者的症状,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高德明,马庆久.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处理和手术时机[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5,14(5):323.
[2] 王崇文.重症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J].中华消化杂志,1999,19(6):367.
[3] 王绍山,齐清会.大承气汤肠道预洁对腹部外科患者血清炎性介质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9,5(6):385-387.
[关键词]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运用;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中图分类号] R2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6(a)-0070-04
[Abstract]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MM) formula granule on clinical status, quality controllability and good stability (compounding and dispensing ), price, reasonable useage and so on,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liable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national standards or policie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teriamedica formula granule is a great reform on CMM.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herbal pieces, CMM formula granule is not only convenient and rapid-acting as boiling-free, but also advanced in producing techniques, and easily handled in storage. It can perfectly meet the basic reqirement on modern drugs and have a broad market prospec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yet is also hindered by several problems regarding equivalence, and security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etc. Respect the regular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compared with the standard water decoction 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and practice, adopt complementary and existence of CMM and CMM formula granule, mainly for Classical prescription granules, supplemented by single formula granule, CMM formula granule will have broad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prospects on Clinic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eld.
[Key words] Chinese materia medica formula granule; Clinical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Status; Future trends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人们生活越来越追求便捷式的服务理念。传统中药煎煮时间长,不易保存,携带不便等诸多不足不断暴露,已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使得患者对于中药的依从性差[1]。研究表明:全国中药饮片产量正以每年14%~28%的速度递减,这说明最具中医特色的辨证论治、随证加减的汤剂用量正在减少,中医临床治疗的领域也正在缩小[2]。因此如何在提高传统饮片质量的基础上发展中药饮片剂型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成为促进中医药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改革方向[3]。
中药配方颗粒作为21世纪中药饮片剂型改革的与时俱进的产物,逐渐受到医生和患者们的认可。它以传统中药饮片为原材料,采取现代化工艺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包装,组成“全成分”提取物[4],既保留了中药饮片的四气、无味和功效,又易于现场调剂发放、携带服用方便、质量基本可控,符合现代消费与生活需求,故为国内外消费者认可和接受,并为临床医生治疗疾病提供了一种安全、可控、高效、方便的现代化中药制剂[5]。其改变了水煎剂大包抓药、大锅煮药、大碗喝药的特点,但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中药饮片的改良剂型,目前仍面临以下问题:质量可控性、与饮片相比安全等效性、价格偏高、包装规格及服用方法等临床合理使用情况等[6]。
1 中药配方颗粒在国内外的使用情况
20世纪70年代,日本率先在中药颗粒制剂上取得成功,此后韩国、中国台湾纷纷效仿。因技术工艺和医疗环境限制,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各企业间对于配方颗粒的应用情况及标准规定不尽相同。
在日本,按照“汉方认定医制度”,只有已取得西医师资格者才有权开具汉方制剂处方[7]。中药颗粒制剂被称为“汉方药”,现有汉方药厂40多家,主要生产210种中药经典方剂,单味中药浓缩颗粒200多种[8]。因日本掌握中医的精髓,即辨证论治理论的医生不多,故主要生产以经方为主的复方配方颗粒,并以传统经方命名组方而成。费用上,中药配方颗粒被列为国民健康保险基金的使用范围之内,规定使用配方颗粒的患者,其费用可由国民健康保险基金支付,因此减少了中药饮片的数量[9]。然而,缺少辨证论治的整体观念,应用汉方药治疗疾病,对病不对证,也是日本在汉方药使用上的不可取性,早年发生的“小柴胡事件”充分暴露了此点。
韩国主要生产单味中药颗粒,在单味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90年代初,其共生产出供临床配方使用的单味中药配方颗粒约68种,至1996年发展到300多个品种,并列入国民健康保险用药范围[9]。
在我国台湾,中药配方颗粒剂被称为“科学中药”,受到大多数民众的欢迎。因其注册要求较低,现有中药生产厂家30多个,复方生产300余种,单味中药400余种。在美国市场上应用的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基本上都是台湾产品。台湾研制的单味中药配方颗粒,采取电子机器调配,临时包装,有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固定式包装[10];在新加坡等国,配方颗粒已经完全取代中药饮片[11]。
我国国内中药配方颗粒制剂研究相对较晚,从1992年江苏江阴天江药业研制出的中药颗粒制剂到2001年中药配方颗粒正式纳入中药饮片管理范畴、实行批准文号管理历经10年。直到现在,我国国内对于配方颗粒的生产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国家对生产企业采取试点生产、从严管控的政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先后只批准了6家试点生产企业[12]。目前,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准许的6家试点企业主要生产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在1200余种商品中药材中,超过一半的药味品种已经实现单味制剂的工业化生产。国内配方颗粒制剂不但在内地30个省的1000多家中医院使用,部分厂家的产品还远销国外其他地区[13]。从2002年至今,国内6家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企业均按照国家颁布的《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规定,对常用的数百种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及提取分离技术工艺进行了研究开发,同时为每味药物的颗粒制剂制订了质量控制标准[14]。中药配方颗粒在部分医院应用快速增长,正逐步为医生和患者接受[15],同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有良好发展[16]。
2 中药配方颗粒剂与中药饮片的疗效比较
与传统中药饮片相比,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应用、药品供应、管理方面体现出诸多优点,因而保证了较好的临床疗效:①保持了中药汤剂的特点,药物作用快,疗效好,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特色,使中药治疗效果得到充分发挥;②可以单味药灵活组方或作为营养、保健品等,在慢性病、老年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17],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③急症可急用,提高了中医的应急能力;④便于运输、贮存、管理、不易虫蛀及霉变,减少剂量损失,一定程度上保证药品质量,减轻药房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6]。
在肯定颗粒剂临床疗效的同时,历来有关“单煎”“共煎”的分歧仍存在。传统的中药汤剂在煎煮过程中,不同中药饮片中的化学成份之间会出现“相互吸附”“相互沉淀”“相互助溶”,从而影响了单味中药成分的溶出率[18-19]。现今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从表面上看被视为各味药物之间的简单混合物,因此被质疑其临床治疗疾病的有效性有别于传统的中药水煎剂。尤其矿物类、动物类及胶类药,如生龙骨、生牡砺及贝壳类药物,由于其有效成分均为小分子有机物,因其含量较低提取出的稠膏极少;同时,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胶类药材,由于制成颗粒状需加入大量的辅料,其含胶元性有效成分和高分子赋形剂,故制成颗粒剂有一定的难度,且容易吸潮结块。
传统中药汤剂的复方合煎是药物之间的复杂的动态过程,多味药物在煎煮过程中可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如酸碱性中和、成盐、重排、酯水解、苷类糖链水解、聚合、氧化、消除、变性等,因此中药汤剂是各味中药之间配伍合煎,水溶出的多种复杂成分使各种药味化学成分达到增强疗效、缓和药性之目的,从而改变某些饮片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及改善口感,甚或降低细菌的抗药性[20],因而可充分发挥中药汤剂中各药物之间的相互配伍作用。研究表明,单味提取物合并与合煎并不等效[21]。依据动物药理模型实验和临床疗效验证试验,无论是对于传统中药汤剂的水煎剂与中药配方颗粒剂疗效的对比研究,还是“单煎”与“合煎”的药效、药理学分析比较,均表明二者的临床疗效并不等效,有些无显著差异,有些传统中药汤优于中药配方颗粒,有些配方颗粒优于传统饮片,因此对中药配方颗粒剂与饮片制剂的临床疗效的等效性研究仍任重道远[22-23]。然而,从临床的使用来看,推广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加强对经方复方配方颗粒的研究和生产,既考虑到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需要,又避免了大量中药饮片临床运用时现场调剂时存在的慢、脏、乱、剂量差异等缺点,促进了中医药的市场发展。
3 中药配方颗粒的价格分析
中药配方颗粒的价格历来为临床关注点,依据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生产的要求,由于中药饮片性状鉴别、含量测定、浸出及可溶性成分等多个项目的检测,以及检验原料、控制生产过程及成品检验等步骤,以保证中药质量整体提高。因此,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对中药材的品种、生产设备和技术工艺、以及辅料和包装提出严格的要求,故而其价格一般比传统的中药饮片高[24]。有数据表明,中药配方颗粒价格相对于饮片高出30%以上[25]。
从临床整体来看,仅以颗粒剂与中药饮片的单味药物的价格对比,并不能反映使用中药配方颗粒防治疾病的医疗成本的真实变化。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评价分析其结果,不以所需药物价格而定,还应考虑加入其他方面的成本,如煎药所需的煎具、燃料、煎药耗费的时间和患者用药的依从性等,即不仅考虑药物制剂造成的直接成本,还考虑其临床诊治疾病所耗费的间接成本。同时,中药配方颗粒价格偏高还因其生产标准高,所需的投入成本也较高,因此使其药品的价格平均比传统中药饮片偏高[26]。据调查表明,与传统中药饮片的水煎剂相比,颗粒制剂的每个处方的平均金额远低于单价之间及加权价格的比较,这说明中药配方颗粒的价格并不像公众认为的那样高,而随着药味数的多少与处方复杂的程度,临床中的大型组方与患者对价格的敏感度成正比[27]。另外,由于中药材来源不同,成本各异,因采购渠道不同各地价格不一,甚至出现部分中药品种的“倒挂”现象,因此增加了中药配方颗粒市场的管理及监控难度,从而造成市场价格的混乱,加重患者的负担,影响了医疗市场的正常运行[28]。
4 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使用中的问题
虽然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中已广泛应用,尤其表现在小儿科和生殖科的使用率,但仍有众多医生及患者在临床中选择中药配方颗粒时对以下问题产生质疑:部分中药材同品种规格不全且剂量标准不统一,炮制产品的品种不全,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所用辅料的品种、规格、用量有所差异,给临床应用带来不便[29];中药复方配伍药味较多,有些配方颗粒制剂由于溶解度差,其经现代化工艺提取的有效成分为难溶于水或不溶于水的物质,因其絮结成块或黏附性使口感不佳,不便于患者服用[23]。同时,传统中药汤剂大多以水为溶媒,而部分药物的因其难溶性和脂溶性的成分,使以水为溶媒煎出的成份含量高,药渣中沉淀较多的有效成分,造成药品资源的浪费。
对于就诊于医院不同科室的普通患者,各味药物的主要成分、功效、使用方法、剂量多少、造成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等成为普遍关注点,特别是药物中所含的毒性成分及引发不良反应的成分。对于制成配方颗粒的矿物质药物,由于其炮制和基源的不同,其LD50可有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成分或溶解性的不同。因此,我国药政法规定:临床药物应有LD50参数,以为矿物药生产和鉴定方面提供依据[30],仅靠外观和部分元素的鉴定是无法从根本上保障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得。
5 中药配方颗粒的未来发展趋势
现如今,中药配方颗粒剂作为传统中药饮片汤剂的发展与补充,其具有安全性好、疗效确定、质量可控、便捷携带,便于厂家、医疗机构规模化生产及调剂,从而实现中药生产产业化,更加有利于医院药房现代化管理,因此受到广大中医药人士及患者的认可与关注[31];但仍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①药材质量标准尚未统一;②对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共煎汤药的临床药效比较不明确,尚未有科学的实验证据考证;③对中药配方颗粒和原饮片的应用剂量折算无统一规定;④生产工艺等需不断改进,提高中药配方颗粒包装及质量[32-33]。
就目前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状况来看,在一段时期内,它仍然会与传统的中药饮片并存,临床中由医生和患者共同协商选择。例如与传统的中药汤剂混合组方使用,将处方中一些需要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的特殊药物采用中药配方颗粒制剂,配合无需特殊煎煮方式的中药饮片水煎剂,既简化患者服用传统中药汤剂的繁杂过程又避免因患者操作不当而影响药物疗效,二者在临床中互补共存[34];同时可与中成药联用,作为复方制剂的加味配伍,体现中医临床辨证论治运用方药的精华[35]。据调查,在日本、韩国和台湾等地区,单味中药配方颗粒作为经方复方颗粒的辅助形式已广泛应用,其经验值得我们思考借鉴。由此看来,中药配方颗粒制剂依据其便捷性、相对的质量可控及疗效稳定性等优势,将为中医药的国内外市场发展提供方向和动力[36]。
6 小结
中药配方颗粒剂作为传统中药饮片的改良剂型,具有用量小,毒性小,不良反应小;高效,速效,长效及服用、携带、储藏、生产、运输方便等特点[26],在临床中的广泛使用是对传统中药饮片的一次突破,它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指导,结合现代技术进行提取配制,虽然现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但与传统煎煮饮片相比,其优势也比较明显。目前,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按照辨证论治单味组方,与传统饮片共煎剂的疗效差异仍存在着争议,因此,开展相须(相使)药对的对比,从而考察药物两两发生协同(增效)作用时两者的差异,是最简单的“单煎”和“共煎”问题的体现;以单味药及相须(相使)药对的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对“药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而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开展研制多方位的经方复方中药配方颗粒,在以复方配方颗粒为主的基础上,辅以单味中药及临床中经过验证的经典药对,辨证论治,随证加减,如此必将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传统医学走向世界开创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魏顺利,吴文博.调配中药汤剂时需向患者说明的问题[J].河北中医,2011,33(9):1380
[2] 仇法新,高福君.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J].中国药房,2007,18(3):163-165.
[3] 褚建宏.中药汤剂剂型改革研究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0):360,361.
[4] 高世荣,李玉华.免煎中药颗粒的优缺点浅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7):9.
[5] 涂瑶生,谭登平.中药配方颗粒研究[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11.
[6] 孙源源,施萍.借助中药配方颗粒推进中药国际化的对策研究[J].中草药,2013,44(8):929-934.
[7] 赵佩婕.日本中医药标准化发展研究[C]//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2014.
[8] 董丽丽,李野,刘春波.日本汉方药发展概况及借鉴意义[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5):66-68
[9] 张保国,王学礼,刘庆芳.中药配方颗粒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动态[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7):487-489.
[10] 姜伟.单味中药配方颗粒替代传统中药饮片[J].中外健康文摘,2010,7(34):433.
[11] 刘克敬.浅谈传统中药汤剂与中药配方颗粒[J].医院药学,2008,15(11):106.
[12] 张旭鹏,曹学礼,白仲梅.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J].甘肃医药,2010,29(5):577.
[13] 王永慧,叶方,杜士明.中药免煎剂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1,30(6):773.
[14] 钟可芬,陈国东.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待统一[J].医药经济报,2006,5(10):2.
[15] 朱静,刘兴文.浅议中药配方颗粒[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3):57,59.
[16] 雷玲.中药配方颗粒在社区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12):108.
[17] 韦海宁.中药配方颗粒剂与汤剂的对比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5C):180-181.
[18] 朱明刚,陈关键,杨金兵,等.中药免煎颗粒与传统中药的对比研究概述 [J].光明中医,2013,22(8):1728-1729.
[19] 徐汉明.我院2010―2011年中药配方颗粒剂使用情况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203-204.
[20] 朱桂花,徐秀丽.浅谈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劣势与发展前景[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132-133.
[21] 张兆旺,孙秀梅.中药饮片改革的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2,4(2):34.
[22] 赵明敬.疏肝理气类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25):178-179.
[23] 徐宏伟.中药配方颗粒优劣势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5):103-104.
[24] 鹿岩,李妮,段梦雅,等.2010―2013年357种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使用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9):1050-1053.
[25] 刘晖晖,李盛青,詹若挺,等.中药配方颗粒发展现状与临床推广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13(1):9-17.
[26] 纪昌青.中药配方颗粒剂临床应用的优势和局限性[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3):44.
[27] 谭伯森,谭大刚.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的成本及效果分析[J].中国民间疗法,2010,18(5):59-60.
[28] 张洁,简华杰.对“免煎中药饮片”难以推广的原因分析[J].中国药师,2002,5(5):281.
[29] 陈捷,吴伟深,毛丹丹.单味免煎中药颗粒剂的使用体会[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11):661.
[30] 岳旺.中国矿物药的急性毒性(LD50)测定[J].中国中药杂志,1989,14(2):42-45,63.
[31] 戎玲勤,徐鲑.中药配方颗粒临床使用评价[J].中医临床杂志,2007,19(1):57.
[32] 周嘉琳.试论发展中药配方颗粒的重要意义[J].中医杂志,2007,48(2):177.
[33] 刘丽娜,邱家学.对中药配方颗粒发展的思考[J].上海医药,2006,27(10):444.
[34] 史惠,黄蓓.HPLC对戊己丸传统汤剂与其复方、配方颗粒汤剂的特征图谱比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 17(21):86.
[35] 邓轶渊,高文远,陈海霞,等.中药复方合煎与分煎的差异性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5,36(12):1909.
[36] 王智民,叶祖光,肖诗鹰,等.对中药配方颗粒发展的几点建议和应用前景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1-3.
临床应用
基本情况:我院自引进中药颗粒剂后,通过邀请专家对中药颗粒剂及现代制药工艺药物提取知识的广泛宣传,使临床医生逐渐了解,并为大部分临床医生所接受,现在已广泛应用于我院内科、中医科、妇产科等临床科室。尤其是妇产科,其使用率达85%以上,用于住院分娩产妇的催奶,具有免煎煮又不易变质等优点。
疗效分析:通过对各科室使用中药颗粒剂和传统汤药治疗不同疾病的疗效统计,发现中药颗粒剂疗效稳定,快捷。汤药饮片中质地坚硬难煎出有效矿物类、贝壳类、动物类,需先煎10~15分钟再与其他药煎煮才能发挥药效;而一些有毒的药,如川乌、黑附子等则先煎1~2小时使其毒性成分充分转化后安全用药;包煎对于饮片有绒毛易浑浊易黏容器所做的处理,胶质类及吸水性强的饮片都会阻碍群药有效成分溶出,且减少药渣吸附量提高有效指标浓度[1];处方中含有挥发性成分,气味芳香,质地疏松的药物如金银花、桑叶、、薄荷等,经高温煎煮致有效成分散失。而中药颗粒剂遵循中医药理论知识,符合中药饮片炮制要求,不添加糖、防腐剂及其他赋形剂,保持传统中药处方饮片的原汁原味并使中药治疗效果得到充分发挥。
反馈分析
笔者对医生和服用中药颗粒剂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抽取资料等形式,反馈如下。
便于药物储存和患者携带使用:中药颗粒剂采用铝箔袋包装不易受潮,避免了在夏季中药储存、保管不当带来的走油、变色、虫蛀、霉变等质量问题。患者在使用上免去了煎煮的麻烦并易于携带,剂量准确,服用时只需开水溶化冲服,省时省工,即使出差、旅游也不会中断治疗。克服了中药饮片用水量不好掌握,汤剂浑浊、杂质、沉淀及对煎服法等特殊要求不好掌握的缺点。
口感好:患者一致反映中药颗粒剂口感好、无杂质、无沉淀,特别是对于小儿患者不再为喂药感到为难,患儿极易接受。另外,当药味多、药量大时,药液就会稠厚,有时有沉着,适当加水后搅拌溶化,患者易于接受。
安全性和疗效有保证:免煎中药在半成品和成品的质量控制方面比较严格,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微生物、化学污染等指标检测非常严格,所以安全性比较高,同样疗效也更加有保证。
保证医生对病情处置方便合理:可多途径用药,急症急病,专科专病使用灵活方便可以坚持中医的个体化诊疗[2],在条件困难的条件下随时能服用到中药,可冲服、冲洗、外敷、药浴和美容,可任意灵活组方,单方、复方既可临床配方,又可营养保健,用药范围广,从而保证了治疗中的高度针对性和疗效的准确度[3]。
再次就诊时仍选择:对服用过中药颗粒剂的患者调查显示,当他们再次就诊时仍愿意选择中药颗粒剂,这主要是中药颗粒剂具有方便、快捷和可信赖的疗效。对于小儿患者病情单一、一剂药可见效并且中药颗粒剂易于喂,所以选择中药颗粒剂的比较多见。
中药颗粒剂的临床不足: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法则,临床辨证须结合病人的病情,体质,年龄,临床用药量亦有差别,中药颗粒剂每味药物规格剂量包装只有1种,在临床辨证应用中,用量很难准确掌握,如干姜包装规格每包3g,临床随证用药剂量常为10g;砂仁包装规格每包3g,临床随证用药剂量常为5g,10g,这样在分药上就会有误差,导致用药剂量不精确。建议干姜、砂仁制成1g,3g两种包装规格,以便于临床辨证用药,更好的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讨 论
中药配方颗粒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广泛采用现代制药工艺和质量控制手段,将炮制规范的中药饮片制成颗粒,标明克数及有效期限的独立小包装。中药配方颗粒作为饮片剂型改革的产物,发展速度比较缓慢,能否替代传统的中药汤剂,还需要临床实践的检验。从概念上讲,所谓单味中药配方颗粒是用符合炮制规范的传统中药饮片作为原料,经现代制药技术提取、浓缩、分离、干燥、制粒、包装精制而成的纯中药产品系列。它保证了原中药饮片的全部特征,能够满足医师进行辩证论治,随证加减,药性强、药效高、同时又具有不需要煎煮、直接冲服、服用量少、作用迅速、成分完全、疗效确切、安全卫生、携带保存方便、易于调制和适合工业化生产等许多优点。近年来中药配方颗粒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发展极快。韩国、日本、台湾、香港除满足本地区外还大量出口。我国的中药现代化发展严重滞后,中药配方颗粒推广极慢。其有效成分、性味、归经、主治、功效和传统中药饮片完全一致,保持了传统中药饮片的全部特征,既能保证中医传统的君、臣、佐、使和辩证施治、灵活加减的特点,优于中成药,又免去了患者传统煎煮的麻烦,同时还可灵活地单味颗粒冲服,卫生有效。
中药颗粒剂作为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成果,与中药饮片互相补充,满足了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为需要服用中药而又不愿煎煮者提供了一条便利的途径,还为中药的储存减少了难度,既保留了中医基本理论的精髓,辩证施治,又可随证加减。中医遣方用药讲究的是君、臣、佐、使,而中药化学成分比较复杂,是否在一起产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成分,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建议进一步开展研究,制定出中药颗粒剂的规范。
参考文献
1 潘敏求,杨永华.参苏复方颗粒剂与参苏丸的临床对比观察和实验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1994,10(5):7-9.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补肺平喘汤;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10-0040-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毒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患病率及病死率高,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四位。本病属于祖国医学“咳嗽”、“肺胀”、“哮证”、“喘证”等范畴。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积极降低COPD急性加重频次,延缓肺功能恶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是COPD防治的关键。笔者自拟补肺平喘汤治疗证属肺脾两虚,肺肾两虚型的COPD稳定期患者效果肯定,可延缓肺功能减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COPD急性加重频次,临床应用安全。现将随机对照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2013年在本科门诊及住院部COPD稳定期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补肺平喘汤组80例,男6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48岁;平均病程1632 a;Ⅰ级0例,Ⅱ级27例,Ⅲ级38例,Ⅳ15例。西药对照组80例,男6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68岁;平均病程1549年;Ⅰ级0例,Ⅱ级25例,Ⅲ级40例,Ⅳ15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基本相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2007年修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1]:①有危险因素接触史,如吸烟、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蒸汽、刺激物和烟雾)的大量接触以及室内和户外的空气污染。②有慢性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难症状,呼吸困难表现为渐进性(随时间而恶化)、持续性(每天有)、运动时或呼吸道感染时加重。③肺功能:使用支气管舒张剂FEV1/FVC
13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
14临床分级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1]及第7版《内科学》[4],将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分为Ⅰ-Ⅳ。Ⅰ级:轻度COPD,FEV1/FVC
15纳入标准符合COPD诊断标准且处于稳定期,并自愿接受临床观察者。
16排除标准①合并有结核、肿瘤等及其他肺部原发性疾病;②合并有其它系统疾病,如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代谢系统等;③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精神病患者;④对本药过敏者;⑤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或安全判断者;⑥不愿意接受临床观察者。
2治疗方法
21治疗方法2组均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推荐的COPD稳定期治疗方案。对照组:使用丙酸氟替卡松/沙美特粉剂(50ug/500ug),1吸/次,2次/日。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补肺平喘汤治疗,其组方为:人参10 g(免煎剂),生黄芪40 g,白术10 g,防风6 g,茯苓12 g,麦冬10 g,鱼腥草20 g,沉香3 g(免煎细粉),蛤蚧3 g(免煎细粉),紫河车9 g(免煎剂),丹参15 g,陈皮10 g。水煎3次,浓缩为450 mL左右后再冲入免煎剂均匀溶化,每次150 mL,每日3次,饭后2 h温服,连用12周。在观察期间急性加重者均在原治疗方案上给与抗感染、祛痰、平喘等常规治疗。
22观察指标⑴疗效评价指标:临床症状:咳嗽、咳痰、气短、喘息、食欲减退。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指脉氧饱和度(间断咳嗽、痰少、胸闷不明显)为1分,重度(咳嗽、咳痰、胸闷明显)为3分,介于二者之间为2分。⑶安全性评价指标: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
23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Ridit分析。
3疗效判定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喘息及其它症状完全或基本缓解,客观指标恢复正常,治疗前后总积分减少90%以上,即(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下同);好转:喘息及其它症状好转,客观指标有改善,治疗前后总积分减少30%~89%以上;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变化,客观指标无改善或恶化,治疗前后总积分低于30%。
32治疗结果
4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是指患者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对于COPD的治疗,COPD指南建议长期吸入舒利迭作为第1选择,因为它针对COPD的发病机制具有解痉和消炎的双重作用,既可以舒张支气管,改善肺功能,又可以抑制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在临床使用中发现其症状控制差,满意时间不长,副反应较大,长期应用耐受性差。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为久病肺虚,痰瘀阻肺,肺虚及脾,子盗母气,久病及肾,肾不纳气,咳喘日甚,故肺脾肾虚是本病稳定期的主要证型。治疗上应以补肺气,益脾,补肾纳气为主,兼以活血化瘀,化痰止咳等,自拟方中人参大补元气,益肺脾之气,黄芪补气固护卫外,防风散表邪,白术、陈皮、茯苓健脾行气,麦冬、鱼腥草滋阴清肺,丹参活血化瘀,沉香纳气平喘,蛤蚧温肾阳,纳气归肾,紫河车补益肾中精气,诸药合用可补肺脾肾三脏,活血化瘀等,通过临床观察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提高耐受力。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2]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4-58
【摘要】 目的评价良附丸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汤剂治疗胃脘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将入选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以良附丸中药配方颗粒、良附丸饮片汤剂 、安慰剂治疗7 d,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及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结果治疗组52例,对照组51例,安慰剂组50例。治疗7 d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2.31%,愈显率为50%;对照组有效率为90.20%,愈显率为52.94%。两者与安慰剂组进行优效性比较,均优于安慰剂;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非劣性比较,两者疗效相当;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生命体征及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尽管有所变化,但均在正常值范围。 结论良附丸免煎配方颗粒对胃脘痛具有治疗作用,与传统中药饮片汤剂疗效相当,并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 胃脘痛 良附丸 中药配方颗粒 传统中药饮片汤剂
良附丸最早记载于宋代《百一选方》和《医说》中,由高良姜、香附共同组方,其功用行气疏肝,祛寒止痛,常用于治疗胃脘痛。临床应用至今有近千年历史,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传统中药饮片汤剂应用过程十分繁琐,质量可控性差,中药配方颗粒虽十分便利,但其疗效是否与传统中药饮片汤剂存在差异,我们因此进行了良附丸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汤剂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观察良附丸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汤剂的优效性或非劣效性及安全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 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痞满证(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设计的方法研究良附丸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汤剂治疗胃脘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按照研究方案筛选、选择符合要求的自愿者153例进行随机对照实验,进行7 d的临床观察。所有受试者分别在用药前及用药后进行有关指标的评价。
1.2 病例选择 选择诊断为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1.2.1 诊断标准、辨证标准及其依据
1.2.1.1 西医诊断标准
慢性胃炎诊断标准:根据2000-05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有关标准[2],通过胃镜与病理组织学结果结合临床表现诊断筛选慢性胃炎患者。
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3]:参考功能性胃肠疾病的诊断标准—RomeⅡ标准(Gut 1999,45:SupplⅡ)。持续性或反复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如慢性上腹痛或不适、腹胀、易饱、嗳气、泛酸、恶心等,病程超过4周;不存在有可能解释这些的器质病症,如内镜检查未发现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实验室、B超、X线等检查排除肝胆胰及肠道器质性病变等;消化不良症状在排便后没有缓解,或消化不良的发作与大便次数或性状的改变无关,即排除肠易激综合征。
1.2.1.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GB《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1997²03²04及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胃痛较剧,喜按喜暖,每遇冷或劳累易发作或加重,食后腹胀。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迟。
在证候诊断时,具有胃痛较剧、喜按喜暖、遇寒加剧、得温则减主症,其他症状具有2项及舌脉支持者,即可诊断。
1.2.2 病例入选标准符合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并具备以下条件者,列为受试对象。①年龄在18~70岁之间(男女不限);②纳入试验前1个月内检查证实诊断;③受试者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 病例排除标准①经检查证实合并消化性溃疡、胃黏膜有重度异型增生或病理诊断疑有恶变者。②合并重度高血压病,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1.2.4 受试者退出的条件①纳入病例出现并发症、合并症不宜继续接受试验。②盲法试验中破盲的病例。③受试者依从性差。④纳入病例发生不良事件或严重不良事件不宜继续接受试验。⑤受试者自行退出试验。
1.2.5 剔除、脱落及中止试验标准
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纳入后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或未按试验方案规定用药的病例,需予剔除;纳入病例发现同时服用其他药物,而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需予剔除。
中止试验标准:临床试验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应中止试验;在试验中发现临床试验方案有重大失误,难以评价药物效应应中止试验。
1.3 实验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方法进行试验。
1.3.1 病例来源为各中心的门诊和住院病例,门诊病例严格控制可变因素,保证严格按试验计划用药和观察。
1.3.2 随机方法入选病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借助SAS统计分析系统PROCPLAN过程给定种子数产生随机化方案,确定每一中心病人的用药分配。为方便实施,对药品进行统一编制顺序码,第1~180号。各中心根据任务分配接受不同编码的药品。每一中心病人按就诊入选的顺序使用由小至大的编码药品。
1.3.3 给药方案
治疗组:良附丸中药配方颗粒剂(每次冲服1个小包装,2次/d)+良附丸饮片汤剂安慰剂(1袋/次,2次/d)。
对照组:良附丸饮片汤剂(1袋/次,2次/d)+良附丸配方颗粒剂安慰剂(每次冲服1个小包装,2次/d)。
安慰剂对照组:良附丸配方颗粒剂安慰剂(每次冲服1个小包装,2次/d)+良附丸饮片汤剂安慰剂(1袋/次,2次/d)。
3组患者均服药7 d,观察8 d。
由江阴天江药业公司提供良附丸中药配方颗粒,每天量1个小包装,每个小包装内每味配方颗粒分袋包装;并将良附丸中药汤剂饮片分袋包装;同时提供良附丸颗粒剂安慰剂及饮片汤剂安慰剂色、形、味、包装规格相同。颗粒剂安慰剂,每天量1个小包装,每个小包装中每味分袋包装。
病人按先后顺序,到煎药房领取相应序号药物。登记发放病人,专人负责。
1.4 观察项目
1.4.1 安全性指标观察服药后受试者新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如皮疹、发热、腹泻、恶心、食欲不振等)。血液、尿液常规、便常规检查及肝、肾功能(ALT、BUN、Cr)均于治疗前后各检查1次。
1.4.2 疗效指标胃脘部不适:胃脘部不适发作的诱发因素,发作的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及相关症状。应治疗前后及治疗第4天各记录1次。相关体征:如腹部压痛、舌质、舌苔、脉象等,应治疗前后及治疗第4天各记录1次。
1.5 观察与记录要求①在临床研究开始前,组织参加临床研究的临床医师统一培训,认真学习临床研究方案,落实各项技术指标。②临床实验过程中参加临床研究的医生相对固定。③病人应按观察方案的要求复诊,如病人未能按时复诊,医生应及时通知其复诊或进行随访。④临床实验过程中将由监查员定期到研究医院现场对资料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处理的过程进行检查、监督,以保证研究方案的所有内容都得到严格遵守,并对原始资料进行检查以确保与临床病例观察表上的内容一致。设计方案中应包括有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如多中心临床试验,参加人员应统一培训;当主要指标可能受主观影响时,需进行一致性检验;当各中心实验室的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或与正常参考值范围不同时,应采取一些有效措施进行校正,如统一由中心实验室检验,或进行检验方法和步骤的统一培训、一致性测定等。⑤临床研究中,为保证受试者的依从性,应使受试者充分理解研究的意义及按时服药的重要性。住院病人,每次服药由护士送药到口;门诊病人要严格按规定服药。受试者要将服药情况记录于记录表上。对未完全按照要求服药的原因要详细记录。
1.6 资料总结 试验结束后,所有原始资料和数据交由统计学专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完成统计分析报告。
1.6.1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中医证候疗效指数=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95%为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为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为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
1.6.2 主要症状疗效判定标准疗程结束后,症状消失为临床控制;疗程结束后,症状分级减少2级为显效;疗程结束后,症状分级减少1级为有效;疗程结束后,症状分级达不到上述标准者为无效。
1.6.3 统计分析数据管理采用EpiData3.0采用双份独立输入,核对无误后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采用SAS9.13软件编程分析。统计分析:由生物统计学家和研究者按研究方案制订统计分析计划,进行统计分析。①可比性分析:对3组资料的人口学特征、一般情况以及基线情况(疗前))进行可比性分析。其中,定量资料用F检验,等级资料用Kruskal-Wallis检验,定性资料用精确概率法。②有效性评价:疗效指数的等级比较:3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多重比较用Bonferroni法校正P值。有效率、愈显率比较:3组间比较用χ2检验,多重比较用Bonferroni法校正P值;试验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有效率、愈显率的比较进行非劣效性检验,用单侧可信区间法,非劣效界值定为-0.1,即率差的单侧95%可信区间下限>-0.1时,认为非劣效;试验组和安慰剂、阳性药物对照组和安慰剂有效率、愈显率的比较进行优效性检验,用单侧可信区间法,优效界值定为0.1,即率差的单侧95%可信区间下限>0.1时,认为优效。③安全性评价:对3组的心率、血压等进行描述和比较。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改变值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观察病例的一般情况
2.1.1 病例入选与临床试验完成情况按照试验方案,入组病例153例,无脱落病例;有6病例剔除,剔除率为3.92%。
2.1.2 剔除病例情况153例中有6例剔除,治疗后复查超出时间窗,未列入疗效统计。
2.1.3 治疗前3组病例的比较3组病例在人口学特征、生命体征、用药前临床症状轻重分级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3组具有可比性(见表1~3)。
表1 3组病人一般资料的比较(略)
3组比较用方差分析,统计量为F
表2 3组病人治疗前生命体征的比较(略)
三组比较用方差分析,统计量为F;1 mmHg≈0.133kPa
表3 3组病人用药前临床症状轻重分级的比较(略)
3组比较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统计量为H
2.2 临床疗效分析
2.2.1 受试者用药第4天及第8天疾病疗效指数等级比较(表4,5)。
表4 受试者用药后第4天疗效指数等级比较(略)
有效率的比较用考虑中心效应的CMH方法,统计量为X2CMH=2.935 9,P=0.230 4;愈显率的比较用考虑中心效应的CMH方法,统计量为X2CMH=3.178 8,P=0.204 0
表5 受试者用药后第8天疗效指数等级比较(略)
有效率的比较用考虑中心效应的CMH方法,统计量为X2CMH=0.144 0,P=0.930 5;愈显率的比较用考虑中心效应的CMH方法,统计量为X2CMH=0.236 6,P=0.888 4
2.2.2 与安慰剂疗效优效性比较用药后第4天的疗效优效性比较,见表6~7。
表6 颗粒和安慰剂治疗第4天疗效优效性比较(略)
愈显率、有效率的比较均采用优效性检验,优效界值定为0.1;*表示优效
表7 汤剂和安慰剂治疗第4天疗效优效性比较(略)
愈显率、有效率的比较均采用优效性检验,优效界值定为0.1;*表示优效
用药后第8天的疗效优效性比较:见表8~9。
表8 颗粒和安慰剂治疗第8天疗效优效性比较(略)
愈显率、有效率的比较均采用优效性检验,优效界值定为0.1;*表示优效
表9 汤剂和安慰剂治疗第8天疗效优效性比较(略)
愈显率、有效率的比较均采用优效性检验,优效界值定为0.1;*表示优效
2.2.3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非劣效性比较用药后第4天的疗效非劣效性比较:见表10。
表10 颗粒和汤剂治疗第4天疗效非劣效性比较(略)
愈显率和有效率的比较均采用非劣效性检验,非劣效界值为-0.1;*表示非劣效
用药后第8天的疗效非劣效性比较:见表11。
表11 颗粒和汤剂治疗第8天疗效非劣效性比较(略)
愈显率和有效率的比较均采用非劣效性检验,非劣效界值为-0.1;*表示非劣效
2.3 安全性指标变化
2.3.1 3组病例用药前后生命体征改变量的比较治疗后随访2次,3组病例生命体征有变化,但改变的差值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2 3组病例用药前后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与肝、肾功能变化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与肝、肾功能与治疗前后均有一定变化,但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变化,无临床意义。
2.3.3 不良反应试验过程中3组病例均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3 讨论
良附丸为一古代验方、成方,是古人多少年经验的凝聚,具有疗效确切、药味少的优点。有临床报道,以此方为基础组成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胃炎、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肋间神经痛、痛经等取得一定的疗效[4,5]。但由于传统中药饮片汤剂在煎煮时费时费力,服用量大,难以掌握和建立统一的规范标准,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同时原始中药饮片的药效受到药材的品种、产地、采集季节、煎煮容器、炮制方法、仓储条件、运输周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性[6]。中药免煎颗粒又称中药颗粒饮片,它是根据中药制剂理论,选用适当的溶媒,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提取有效成分而制成的饮片颗粒,具有“三小”(即用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效”(即高效、速效、长效)、“五方便”(服用方便、携带方便、贮藏方便、生产方便、运输方便)的优点,还具有中药汤剂随证加减,即冲即服,加水多少自行掌握等优点,为中药剂型改革和中药应用现代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我们为了观察良附丸免煎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是否存在的差异,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设计的方法研究良附丸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汤剂治疗胃脘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临床观察证实,良附丸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汤剂在治疗胃脘痛的疗效等级上并无差异,说明复方煎煮过程中药物之间复杂的化学反应可提高疗效等说法只能存疑。两者之间进行非劣性比较,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汤剂疗效相当;但两者与安慰剂进行优效性比较,在用药第4天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汤剂疗效均优于安慰剂。在观察过程中,3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出现,且3组患者在用药前后生命体征、血液化验等尽管有所变化,但都在正常范围,说明免煎配方颗粒安全。因此,良附丸中药配方颗粒对胃脘痛具有治疗作用,与传统中药饮片汤剂疗效相当,并且没有不良反应,临床上可放心使用。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方法,经5个中心153例受试者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良附丸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汤剂在治疗胃脘痛的疗效等级上并无差异,进行非劣性比较,两者疗效相当;与安慰剂进行优效性比较,在用药第4天两者疗效均优于安慰剂;并且在观察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出现,3组患者在用药前后生命体征、血液化验等尽管有所变化,但都在正常范围。因此,说明良附丸免煎配方颗粒对胃脘痛具有治疗作用,并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8.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J]. 中华消化杂志,2000,20(3):199.
[3] Drossman D A. 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Ⅱ process[J].Gut,1999,45(suppl Ⅱ):1.
[4] 夏军权,贾晓斌,奚肇宏,等 .胃痛立应软胶囊治疗寒凝气滞型胃脘痛的研究[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6,8(1):11.
方法:从在河北省中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分别选定基本情况基本相同的病例,作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比较两组的用药情况。
结果:两组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值>0.05),两组的成本有显著性差异(P值
结论: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成本效果上有显著性差异(P值
关键词:中药配方颗粒胃炎成本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002-01
药物经济学是指经济学在药物治疗评价中的应用科学。具体地说是将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用于临床治疗中,以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为目的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是确定哪一种方案投入的单位成本产生的结果更为理想的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1]。本研究就是对比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的成本,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CEA)中的一种特例-最小成本分析法,对治疗方案作出评价,为合理使用中药配方颗粒提供依据。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从2011年1月到2011年12月在河北省中医院确诊并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选出300例,其中,服用免煎颗粒的为治疗组,服用传统中药的对照组。治疗组中160例,男76例,女84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7.5岁;病程2-11年,平均6年。对照组140例,其中男69例,女72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49.5岁;病程1.5—10年;平均5.5年。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2],根据症状、胃镜、活体组织病理确诊。中医辨证标准: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3]: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均选用统一标准,并由同一位主任医师选择、判断。
2方法
2.1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广东一方制药厂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胃安汤(组成:柴胡、陈皮、青皮、香附、石菖蒲、茯苓、枳实颗粒各2袋,郁金、白术、佩兰,黄芩、生薏苡仁、广木香、白梅花、白豆蔻、茵陈颗粒各1袋),并随症加减。每位均被告知:①将一剂药中的每一小袋配方颗粒分别剪开,倒入杯中。②先加少量开水湿润,患者搅拌。③再倒入250ml(约2/3杯)沸水。用勺子搅拌使颗粒溶解。④药液分早晚两次服用。每次各服1/2。
对照组:服用传统中药的胃安汤(处方:柴胡、陈皮、郁金、白术、佩兰各12g,黄芩9g,青皮、香附、石菖蒲、生薏苡仁各20g,广木香、白梅花、白豆蔻各6g,茵陈、枳实、茯苓各15g),随症加减。每付药嘱其由患者或其家人自己煎煮,煎二遍,再将二次煎煮的药液倒在一起,混匀后分早、晚二次服完。每次各1/2。或在医院用中药煎药机煎制而成,每剂煎制300ml,每袋装150ml。分早、晚二次服用。
两组病人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中西医治疗药物,3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服药期间按传统要求:禁喝茶叶水、绿豆汤;忌食辛辣、肥甘及烟酒。
2.2疗效评定。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3]相关标准,疗效评定标准和观察指标也有同一位主任医师或检验师检查判断,进行评定。结果显示治疗前后两组病人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提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2.3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计数资料用X2检验。
3结果
4讨论
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方面,虽然相同,但成本却有很大的区别。对于病人来说,中药配方颗粒:①体积小,携带方便,尤其适用于上学、出差和外地患者。②铝箔袋包装,便于保存,不易生虫。③因为是大规模生产,且可储存,价格相对稳定,不像中药饮片,随行就市,随时调价。④不用花费精力自己熬药,一冲就可以喝。但就目前的成本来说,中药配方颗粒远远大于传统中药,病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条件和主治大夫沟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药品。
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中药配方颗粒还是值得推广的。
参考文献
[1]李大魁.张石革.药物经济学方法在药品临床评价中的应用[M].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2011,1(1):297
关键词 大剂量黄芪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临床观察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以心室扩大和心力衰竭为主要特征,5年病死率可高达50%。本病死亡原因主要是顽固性心力衰竭。近年来我们采取大剂量黄芪加常规抗心衰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56例均系本院住院患者,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39~80岁,平均63±17岁;病程4~26年,平均11.8±5.1年。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工作组制定的有关扩张型心肌病的分类标准。心功能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均为Ⅲ一Ⅳ级。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心功能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予以休息、吸氧,应用利尿剂、洋地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等治疗。
2.2 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黄芪免煎颗粒60~120g。
两组均治疗4周。
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心功能评定,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EF),动态心电图观察心率及测定肾素、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Ⅱ。治疗结束后行6min步行试验。治疗期间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及血糖等检查。
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l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z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y2检验,P
5 治疗结果
5.1 疗效标准:按NYHA进行心功能分级,记录治疗前后分级变化;按临床症状体征记分法,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口’判定疗效:显效: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症状积分值下降大于2/3;有效:心功能改善I级,症状体征有所改善或症状积分值下降2/3~1/3;无效:心功能无明显改善,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症状积分值下降小于1/3。
5.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28例中,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对照组28例中,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8.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5.3 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比较:详见表1。两组治疗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治疗前缩小(P
5,4 两组治疗前后心率、6min步行试验比较:详见表2。两组治疗后心率较治疗前明显减慢(P
5.5 两组治疗前后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变化比较:详见表3。两组治疗后肾素、血管紧张素Ⅱ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
6 体会
扩张型心肌病至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预后极差。尽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力衰竭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这些药物有许多局限性。中医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阳虚为主,标实以瘀血、水饮居多。黄芪有补气升阳、利尿消肿、益气固表、活血化瘀之功。现代心血管药理研究认为,黄芪具有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尤其对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有较好疗效。我们探索使用大剂量黄芪免煎颗粒取得满意效果。笔者认为可能是通过以下机制起作用:①增强心肌收缩力。黄芪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及其激活剂钙调蛋白的活性,减少环磷酸腺苷(CAMP)分解,增加Ca2+内流和肌浆网内Ca2+释放,加强心肌细胞兴奋一收缩偶联,产生强心作用,而且作用强度与剂量呈正相关,发挥类似非洋地黄正性肌力药物作用;还可通过增加心肌环磷酸腺苷含量,抑制心肌细胞膜Na+-K+-ATP酶及抑制自由基生成与清除氧自由基作用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②减轻心脏负荷。通过血管平滑肌细胞诱导一氧化氮(NO)合成酶的产生,促进NO产生,激活血管NO鸟苷酸环化酶途径,导致血管扩张。黄芪还具有利尿作用。③降低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分泌。有研究表明黄芪注射液能降低心衰患者体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脑利钠肽等因子。本研究发现,使用大剂量黄芪使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明显降低。④减慢心率。本次观察发现,大剂量黄芪免煎颗粒能改善心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缩小心室容积,减慢心率,降低神经内分泌因子分泌,延长6min步行距离,提高运动耐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因本次观察时间较短,病例数较少,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故大剂量黄芪能否延缓本病的进展、提高患者成活率、改善预后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7 参考文献
[1]Limas CJ, Cariac autoantibodies in dilated cardiomyopqthy[J],Circulation,1997,95:1975 1980.
[2]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和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6):405-4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3-84.
[4]曾群英,黄芪注射液治疗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9,15(6):36,
[5]秦腊梅,牛福林,徐西,等,党参黄芪补益心气作用的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87,3(3):31.
[6]周吉燕,樊懿,孔建龙,等,黄芪中不同提取成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心功能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5):300 302.
关键词:指纹图谱;续断饮片;续断水煎剂;续断配方颗粒;川m断皂苷Ⅵ;绿原酸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07.019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7)07-0081-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d compare HPLC fingerprint chromatograms of Dipsaci Radix decoction pieces, aqueous decoction and formula granules. Methods The HPLC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in Wondasil C18 column (4.6 mm × 250 mm, 5 ?m) with a mobile phase of acetonitrile-0.1% phosphoric acid by gradient elution. The flow rate was 1.0 mL/min; 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set at 212 nm; 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kept at 30 ℃. Results The fingerprint chromatograms from 12 batches of Dipsaci Radix decoction pieces, aqueous decoction and formula granules were established respectively. 14 common peaks in the fingerprint chromatogram in the formula granules could be tracked in the aqueous decoction, and 13 common peaks in the fingerprint chromatogram could be tracked in the decoction pieces. 2 chemical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such as asperosaponin Ⅵ and chlorogenic acid. Conclusion The method of HPLC fingerprint chromatograms is stable and with good repeatability. Dipsaci Radix decoction pieces, aqueous decoction and formula granules are basically the same chemical composition.
Key words: fingerprint chromatogram; Dipsaci Radix decoction pieces; Dipsaci Radix aqueous decoction; Dipsaci Radix formula granules; asperosaponin Ⅵ; chlorogenic acid
续断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 asper Wall. ex Henry的干燥根,《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续断性微温,味苦、辛,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功效,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风湿痹痛、跌仆损伤、筋伤骨折、崩漏、胎漏等,是妇科和骨伤科常用中药,主要含有三萜皂苷、生物碱、
环烯醚萜类、挥发油类等成分[1-2]。
续断配方颗粒是以符合炮制规范的续断饮片为原料,经现代提取、浓缩、干燥、制粒等制剂工艺加工而成。配方颗粒突破了传统中药饮片煎煮的应用形式,具有免煎易服、作用迅速、成分完全、安全卫生、携带方便等优点,可成为替代传统中药饮片在临床上使用的新剂型,并越来越被广大患者所接受[3-4]。由于续断在传统方剂中多以汤剂入药,因此,有必要对续断饮片、水煎剂、配方颗粒三者之间化学成分组成进行比较。目前仅见关于续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报道,以及对2个厂家配方颗粒中川续断皂苷Ⅵ含量进行比较的研究[5-8]。本试验采用HPLC分别建立续断饮片、水煎剂和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并对三者HPLC指纹图谱进行比较研究,为续断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1 仪器与试药
Ultimate 3000高效液相色谱仪(低压三元梯度泵,自动进样器,DAD检测器),美国赛默飞公司;变色龙色谱工作站,美国赛默飞公司;Wond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m),日本岛津;TB-215D电子天平(十万分之一),德国赛多利斯。
川续断皂苷Ⅵ对照品(批号111685-201305,纯度91.3%),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绿原酸对照品(批号20121117,纯度≥98.0%),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2批续断配方颗粒(9批中试小样,编号01~09;3批中试成品,批号分别为15012711、15010411、15020811),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12批续断饮片(S1~S10,四川;S11、S12,云南),经河北省药品检验研究院孙宝惠鉴定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 asper Wall. ex Henry的干燥根;12批续断水煎剂(K1~K10,四川;K11、K12,云南),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药材煎煮方法相关要求制备。乙腈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Wond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m),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B),梯度洗脱(0~5 min,10%~13%A;5~15 min,13%~20% A;15~30 min,20%~25%A;30~38 min,25%~45%A;38~45 min,45%~85%A),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12 nm,柱温30 ℃,进样量10 ?L。
2.2 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川续断皂苷Ⅵ 5.15 mg、绿原酸5.50 mg分别置5 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川续断皂苷Ⅵ、绿原酸对照品溶液。
2.3 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12批m断配方颗粒适量,研细,取约0.1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甲醇25 mL,称定质量,超声提取(功率250 W,频率35 kHz)10 min,放冷,再称定质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过滤,取续滤液,即得续断配方颗粒供试品溶液;取12批续断饮片,粉碎,过4号筛,各取约1.0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按配方颗粒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续断饮片供试品溶液;称取上述12批续断饮片各10 g,加水浸过药面2~5 cm,浸泡30 min,煎煮,保持微沸60 min,倒出煎液,药渣加水再煎煮40 min,合并2次煎液,过滤,真空减压浓缩至浸膏,真空干燥,得干浸膏,按配方颗粒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得续断水煎剂供试品溶液。
2.4 方法学考察
2.4.1 精密度试验 精密称取同一批配方颗粒样品(批号15012711)约0.1 g,按“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连续测定6次。以14号峰为参照峰,计算各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结果RSD均小于3%,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4.2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分别于制备后0、2、4、8、12、18 h注入液相色谱仪,以14号峰为参照峰,计算各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结果RSD均小于3%,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8 h内稳定。
2.4.3 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同一批配方颗粒样品(批号15012711)各约0.1 g,按“2.3”项下方法平行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进样分析,以14号峰为参照峰,计算各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结果RSD均小于3%,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2.5 续断饮片、水煎剂、配方颗粒指纹图谱的建立
按“2.3”项下方法分别制备12批续断饮片、水煎剂、配方颗粒的供试品溶液,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软件,分别对12批续断饮片、水煎剂、配方颗粒色谱图进行匹配,得到指纹图谱(见图1~图3)。其中,14个色谱峰为12批续断配方颗粒所共有,通过与对照品色谱图对照,指认出5号峰和14号峰分别为绿原酸和川续断皂苷Ⅵ。因14号峰在续断饮片、水煎剂、配方颗粒中分离度均较好且含量高、稳定,故选择该峰为参照峰(S),见图4。
2.6 相似度评价与比较研究
对续断饮片、水煎剂、配方颗粒HPLC对照指纹图谱进行比较,见图5。同时,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软件,比较各12批续断饮片、水煎剂、配方颗粒图谱的相似度,结果见表1~表3。结果不同批续断饮片、水煎剂、配方颗粒之间相似度较高,均在0.9以上。续断饮片、水煎剂、配方颗粒HPLC指纹图谱的主要色谱峰基本一致,说明三者所含化学成分组成基本相同。
3 讨论
本试验以乙腈-水、乙腈-0.1%磷酸、甲醇-水作为流动相进行了梯度洗脱,结果显示,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基线不稳,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色谱峰分离度不高、峰形较差,而以乙腈-0.1%磷酸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所得色谱峰的基线平稳、分离度良好并且峰形对称,故选择乙腈-0.1%磷酸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供试品溶液制备时,本试验对提取溶剂(50%甲醇、70%甲醇、甲醇)、超声时间(10、20、30 min)等进行了研究,通过考察分离度、色谱峰形、出峰数目及各主要共有峰面积大小,最终确定了以甲醇超声10 min作为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本试验采用DAD检测器对续断配方颗粒供试品溶液进行紫外全波长扫描,结果显示,波长在212 nm与220 nm处大多数色谱峰具有较大吸收且色谱峰数量较多,而212 nm为参照峰川续断皂苷Ⅵ的最大吸收波长,故选择212 nm作为检测波长。
本试验采用HPLC对12批续断饮片、水煎剂、配方颗粒指纹图谱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方法学考察中,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项下各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3%,表明此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良好。比较续断饮片、水煎剂、配方颗粒HPLC指纹图谱发现,在续断饮片中未发现3号色谱峰,然而此成分在续断水煎剂和配方颗粒中均存在,可能是续断饮片经一系列制剂工艺(如高温提取、浓缩等)后产生的,该成分是在制剂过程中其他成分受热相互作用产生还是由其他成分转化,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本试验与已发表的续断药材指纹图谱文献[9-10]相比,具有方法简便、分析时间较快、分离度良好、色谱峰清晰及峰形对称等优点,更能准确反映出续断饮片与水煎剂、配方颗粒之间化学组成的异同,为续断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329-330.
[2] 刘永,卫莹芳,朱俊平,等.续断HPLC指纹图谱研究[J].中药材,2010, 33(3):359-361.
[3] 孟凡辰,郭兆安.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汤剂的对比[J].中国医药科学,2015,5(3):89-90,105.
[4] 宋红梅.中药配方颗粒应用前景评估[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 9(20):269-270.
[5] 谭洪根,林生,张启伟,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续断药材中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9):726-727,739.
[6] 李敬芝,张春凤,杨中林.HPLC法测定续断药材中常春藤皂苷元的含量[J].中医药学报,2011,39(6):62-64.
[7] 杨紫刚,丁鲲,许刚,等.续断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12,35(11):1789-1792.
[8] 章怀奋,方既明,阎红,等.续断配方颗粒中川续断皂苷Ⅵ含量比较[J].中国药师,2012,15(8):1205-1206.
[9] 刘二伟,吴帅,王家龙.川续断HPLC指纹图谱研究[J].药物评价研究, 2010,33(6):432-435.
[10] 曹越,彭维,苏薇薇,等.续断药材指纹图谱的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0,21(1):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