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37: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习惯成自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这个星期真累呀!终于撑到了星期五,好开心,因为可以休息了。
吃过晚饭,我向爸爸妈妈宣布:“太累了,我现在就要睡觉,把这星期来不及睡的觉都补回来。”“傻小子,现在才六点能睡着吗?”爸爸笑着说,“能睡着,我两眼都打醉拳了能睡不着吗?”说完就走进了自己房间。
睡在床上闭上眼睛心想快点睡着,可是我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这时妈妈走进我的房间,看见我还在翻身就问:“你怎么还没睡?”我说:“哎,也不知道怎么搞的,想睡就是睡不着,真烦。”妈妈笑我这几天都太晚睡,已经习惯成自然了。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因此,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实施新课标的题中要义,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非常重要的任务。那么,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
抓好一个阵地:课堂教学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一是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使学生了解培养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社会意义,进而产生自愿练习的意向。二是通过营造氛围,运用机制,激发学生按规定的方式实施良好的习惯行为,尽可能地不给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三是通过认识、执行、反馈、强化,使学生了解行为的结果和练习的进展情况,不断地在头脑中再现对这一行为的认识,及时并经常给予强化,促使学生长久地坚持下去,逐步培养、形成良好的习惯。学生一旦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成为学习的主人,就会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思考,主动地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相应地得到提高。
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阵地的作用,通过有意识的引导、点拨、训练、培养,让学生学会认真听教师讲课、听同学们的发言;通过多给学生创设表达的平台和时间,多用赏识的眼光和赞扬的语言去激励他们大胆发言,让学生学会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通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自己查阅工具书,加强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复述、背诵、运用,让学生学会自己读,不仅要读通、读懂,还要读熟、读活,学以致用。通过利用教师范写的作用,重视书写指导,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感染学生,让学生学会书写,做到姿势正确,书写规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突出一个核心:自主学习
小学阶段是培养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按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可把诸多习惯细化为具体内容,逐学年分布安排,循序渐进。低段可安排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认真写好铅笔字,自主学会倾听,勇于发言,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爱护图书,勤查字典,主动识字;中段可安排认真写钢笔字和铅笔字,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要学会有选择性地读书,读书要做记号,留心观察事物,坚持写日记;高段可安排读书要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自主修改作文,多渠道学语文,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知识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智慧性习惯,如提出问题习惯,敢于质疑、发散性思维的习惯等,应在各个学段加以培养。从根本上讲,教师应把自主学习作为新课程理念下培养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核心内容,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环境,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形成一套方法:多方训导
诸多语文学习学习习惯,是语文学科习惯培养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点滴做起,示范诱导,多渠道、全方位地加强培养。
指导训练。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强化训练。教师要制订习惯培养计划,明确习惯培养的目标、内容、进度、措施、方法,并按照计划对学生进行系统地、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由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在具体操作上应结合教学内容和阶段教学目标以及学习要求,既进行某方面的单项训练,也进行几方面的综合训练。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习习惯、能力和知识背景,在整个学年度,以单项训练为主,辅以综合训练。课后以单项训练为主,课内采用综合训练方式。在具体方法上,从抓好各训练点开始,由单项到综合,由局部到整体,一步一个脚印地训练下去,逐步形成习惯。
注重细节。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具体的、微观的,像读书姿势、握笔、听讲、发言中的一些问题,表面看是“小问题“,却是学习习惯形成的基础所在。培养良好习惯,需要教师不但要细心、耐心和恒心,而且从小处着眼,从点滴做起,从课堂教学中的细枝末节上抓起。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机会,不失时机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如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在朗读背诵时,比一比哪位同学诵读得既快又准;在书写作业时,比一比哪位同学书写得仔细认真,工整规范;在老师讲课时,看谁精力集中,回答问题积极主动、正确,对做得好的要及时表扬、鼓励。通过这种方式,把平日里稍纵即逝的好的表现都如实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容易忽视的而又很重要的行为得以不断加强、规范,营造比学赶帮的良好学习氛围,促进“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等好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 习惯 实践 训练 生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培养是国内外教育者们都非常重视的问题,习惯贯穿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他十分注重学生的养成训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往往自己的成功和幸福都归于有良好的习惯。习惯具体体现为道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及社交习惯等。叶圣陶先生指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在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处事和工作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叶老这一育人思想对如何在新时期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实践中,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
叶圣陶先生说:“运用种种方法,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东西化为自身的东西,能够‘躬行实践’,才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家,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叶圣陶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写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去做。”这样“所知”的才能逐渐化为习惯,成为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为此,我校在平时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尽量避免空洞说教,通过安排各种形式的活动,让他们实践、体验。传统方式更多的是父母教师教授孩子应做什么、如何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孩子们所接受的信息量非常大,身体、心理都较前辈发育成长得更好,在很多方面已经成了父母的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采取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方式对待孩子,单纯说教只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孩子未必会听。所以要开展一些实践行动,在体验中培养孩子们的习惯行为,培养孩子们健康的人格。
二、在训练中,慢慢养成自然的习惯
叶圣陶提倡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具有的内涵是深刻的,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其目的是让学生“习惯成自然”,从而达到“不教”的效果。他举例说:“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形成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成自然’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免勉强强地做一做,就说明我们还不具有那种能力。”
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强越好。那么,习惯要成自然就得反复训练和强化,直到这些行为习惯成为一种稳定的自动化行为,而且训练要讲究内容和形式、方法和态度和机会和场合。叶圣陶认为:“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也用不尽。”可见教育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任何习惯必定是行为,行为必定需要训练乃至强化,对于孩子尤其需要规范其行为,持之以恒地培养,内化为自动的行为习惯,从而培养出良好习惯。
三、在生活中,注意矫正细小行为的错误
叶圣陶认为,习惯不嫌多,但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除此之外,其他习惯多多益善。这两种习惯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和妨害他人的习惯。叶圣陶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习惯的养成说明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的害处。
叶圣陶说: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要洗脸漱口,每事要有头有尾,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起码习惯。有了这些习惯,身体和精神就能保持起码的健康,但这些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就形成的,要逐渐养成。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多少需要一些强制功夫,自己得随时警觉,直到习惯成自然,就成为终身受用的习惯。
幼儿年龄较小,他们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幼儿脾气不好,会拼命用两只小脚踩地板,大哭大叫;有些幼儿要其他人无条件地给他玩他喜欢的玩具……对这些行为可不能姑息、任其发展。比如刚上小班幼儿习惯较差,吃饭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慢慢地吃饭时讲话的现象多起来,教师的提醒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调动幼儿的内在因素,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才能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纪律,于是我想到评选“小组长”的方法。怎样才能成为“小组长”呢?经过商量我们列出标准,即吃饭吃得认真,不讲话、吃得较快、不挑食,评出以后分别得到小红花。现在不再像以前那样处处让教师提醒,吃饭讲话、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等坏习惯减少很多,吃饭不再成为孩子们的难题。
习惯是人生之基,而基础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水平。大量事实证明,习惯优劣常常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可决定事业的成败。好习惯是最重要的,但好习惯是最难建立的。总之,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几代人共同的课题,需要几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
从教16载,不知翻阅过多少本教育教学理论的书籍,观摩过多少名师的公开课,撰写过多少篇教育教学的论文和经验总结。忽然发现,那被大家引用最多的,最返璞归真的教育箴言和教学规律、方法,竟然全都出自叶老朴实虔诚的实践。“教是为了不教”“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老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影响了整整一个世纪的中国教育,点亮了一个世纪中国教育教学的灯塔。
教师的品德就是最好的教育
叶老说:“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教育的真谛永远是:身教重于言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楼林立,不如大师云集,我想就是这个道理。学校这一文化场所,提供给学生最为直观的教育教学资源就是教师的一言一行。文化兴校,就要先培养一批有着优秀品质和素养的教师,大鱼带小鱼,自然会蔚然成风。而教师的大爱和敬业精神也是重中之重。叶老说:“ 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得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抽腔滑调地喊一声;而是出于忠诚,真心认他们做朋友,真心要他们做朋友的亲切表示。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赢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对朋友的忠诚本该如此,不然,我就够不上做他们的朋友,我只好辞职。”这就是我敬重的叶老,这就是深深震撼着我的一段文字,也是时刻激励我的一段话。教师无私的爱与付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默默地、静静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纯净的教育,圣洁的心。这是我从叶老那里学来的一份虔诚和坚守。
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
“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要熟练地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也用不尽。要文章写得像个样儿,应该在拿起笔之前多做准备功夫。准备功夫不仅是写作方面的纯技术的准备,急躁是不成的,秘诀是没有的。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地流淌了。”
叶老在对孩子成长的问题上非常看重习惯的培养。为此,叶圣陶专门写过《“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 等文章。这些文章虽然写于20世纪40年代,但至今读来倍感亲切,文中所阐述的主要思想对当今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仍不乏启示意义。
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 。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家,叶老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他以常见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他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写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去做。 ”这样,我们“所知”的才能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成为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习惯成自然”就是能力 。因此,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
朴素的道理往往生命力最长。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是每一名教师终身都在践行的。习惯的养成说来容易,却是无时无刻不需要教师去关注和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心血的。所以,在每一个优秀学生的背后,在帮助学生形成某种能力的背后是多少老师默默的耕耘和付出啊。难怪叶老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
第30个教师节刚刚过去,看到一条条学生发来的短信和微信,看到讲台前一群群纯真好学的学生,不禁双眼温热,忽又想起写在教案扉页上叶老的那一句句教育箴言和教育良方:
“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教师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
“教育之要点,当在于养成儿童正确精神之思想能力。”
“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
生观。”
坏习惯导致我们慢慢变成了坏小孩。好习惯让我们渐渐成长。
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养成坏习惯很容易,养成好习惯十分难。有些孩童以为一两个小毛病没啥大不了,但是,这些小毛病会成为慢性杀手。
一天,我的同学在和我玩,他的妈妈打电话问:“孩子啊,你在哪?”“我在家呢!”他回答道。“你在家干什么呢?”“我在温习工课呢!”“乖!”我听了大吃一惊,问:“你怎么了?你怎么撒谎了?”“撒谎?撒谎有什么大不了?不就一次嘛!下次不犯就好了!”
就这样,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撒谎,养成了一种坏习惯。
好习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拥有。大家一定要躲避坏习惯,努力养成好习惯。
上海上海市闵行区江川路小学(北校区)四年级:陈思诺
1、如果把看的书换成有意思的或者自己感兴趣的书,会好很多。
2、如果是专业书或者课本这些不得不看的书,可以逼自己养成好习惯,自律者自由,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就不会困了。
3、看书时有目标地去看,带着问题去看,也会缓解瞌睡。
4、或者看一部分休息一下,去做下笔记,总结一下思路,给自己留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
(来源:文章屋网 )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这么一句话:“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什么是习惯?所谓习惯,《辞海》上解释为:在长时期逐渐形成的行为方式。我把人生比喻为飞驰的列车,惯性使人无法停步而冲向前方。前方有可能是天堂,有可能是深谷,习惯就是你的方向盘。习惯是潜意识的活动,就像人体各种软件的编程,一旦启动就按既定的程序演绎。
习惯的力量是一种巨大而顽固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其一生也无法改变。
正常的习惯,大都由自制和自我练习养成;而坏习惯呢,则如野草一般,每当我们疏忽时,就蓬勃地蔓延起来。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
人们常讲“性格决定命运”。谁不想拥有能攀上辉煌巅峰的性格呢?怎样才能拥有?印度谚语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了命运。原来命运的基石就是养成习惯的行为。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无为的人生哲学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同时也被许多人严重歪曲。很多人以歪曲的“顺其自然,随心所欲”为生活哲学,任自己的恶习成为自然,放任自流。实际上,老子是最重反省悟道、修身体悟的,一生苦苦探索道的真谛。老子之人生之道,应该做“习惯”解,自然之道是自然界的习惯,人生之道是人的习惯。习惯成自然,道法之。
讲文明,树新风,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多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但从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出,一些地方不文明的现象随处可见,如随地吐痰、乱扔杂物、不爱护公共设施等等。因此,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人心,以促进每个人自觉养成文明习惯,在全社会形成文明风气。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应该在群众中形成一种共识: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而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道德修养。
优秀是一种习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文明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从点滴做起。因为习惯文明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要做的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让习惯成为文明。
9月23日,学校出现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通知各位家长放假,一共放15天,正好半个月,这让我非常高兴,跟放个大假似的。可是妈妈说了一句话,让我不知应该做什么。
“儿子??”“有什么事吗,妈妈?”“我这就出去买点粮食,再买点水果,多给你备点牛奶,对,还得买点蔬菜,这个假期别出去了,还是好好在家呆着吧!”听了这些话,我痛不欲生。
一般的假期都会过得很快乐,可这个假期却注定让我过得哭笑不得。
得病还高兴
9月24日,我多次量体温,都在37度以上,所以妈妈带我来到离家最近的三医院看病。
在三医院,我验了血,很快被医生确定为不是甲型H1N1流感,我和妈妈顺利走出三医院。在回家的路上,妈妈看我是那么高兴,一脸疑惑地问我:“你为什么生病了还高兴?”“你觉得呢?”“这是因为你说别出去了,可我生病了,你得带我来医院。假如不生这次病,我就要憋死了。”“你说我能不高兴吗?”说完这句话,雷死一片人……
离你远点好
9月25日,我因生病所以有了“特殊待遇”,可以去江边玩。玩时,看见我的同学杨鹏,我说我刚抽完血化验是否得了甲流,但化验结果只是一个小感冒。
我开始玩健身器材。我看杨鹏离我至少有五米远,很奇怪:“咦?这个健身器材离开两米远就不会伤着,他离我那么远干啥?”我忙问:“离我那么远干啥儿?一起来玩呀!”“不了,离你远点好。”“为啥?”“医生不是说我没得吗?”“我可不敢肯定医生说得对不对,还是离你远比离近好呀!”
习惯成自然
性子急的人适合从事的执业有很多,可以从事技术性也可以是管理岗位,雷厉风行的风格。
从业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首先要通过学习,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社会经验,不断提高个人修养。
2、遇事理智冷静沉着,能够充分认识到急性子会造成“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
3、平时多锻炼自己的自律性,自制能力,从小事做起,习惯成自然。相信随着各方面素质的不断提高,一定会很快成熟起来。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中学生;良好;习惯
良好的习惯,不仅对中学生学习、生活产生现实深远的影响,还对中学生未来成长方向产生标杆作用。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正常顺利的保证,也是提高学习质量的诸多重要条件之一,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少数学生学习成绩提不高的困惑现象
现象一:为什么有的学生每天学习到很晚,看着很认真的,学得也很累,为什么成绩总是提不高?
现象二、为什么都是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上着一样的课,学习同样的知识,为什么成绩相差那么大呢?
通过同一个班级对比,就可找出诸多影响学生成绩提不高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措施
一是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能真正做到从心底感恩老师,同时从日常观察并欣赏自己的老师,适应老师,自然对老师的每一堂课产生兴趣。
二是主动学习。自始自终培养一心向学的习惯,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巧妙地利用时间,高效率投入学习。
三是自学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问题,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四是上课专心的习惯。教与学始终要保持同步,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
五是认真思考与观察的习惯。学与思是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有利于增强人的创新能力。
六是上课善于提问的习惯。学生要积极带着知识疑点常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七是课后善于总结的习惯。课后总结是对前段知识的温故知新,对所学知识进行认真的梳理,归纳知识要点,在脑海中形成知识结构或者是提要式知识结构,从而补上课上没有学好的内容。
八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老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
九是及时复习归纳的习惯。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
还要养成整理错题集的习惯。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下次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同时对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三、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知道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意义,并了解哪些学习习惯是好习惯、哪些学习习惯是不良习惯以后,就应该自觉地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让好习惯伴随终生,让坏习惯尽快剔除掉。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一是循序渐进。良好的学习习惯既非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在短时间内一下子统统形成,要有耐心地付诸行动。在区分主次、难易之后,从实际出发,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有计划地逐步扩展,然后按部就班地贯彻落实自己的计划,久而久之,便习惯成自然了。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键是说到做到,坚定不移。
二是自我控制。在培养学习习惯的初期,在自制力还不够的情况下,应该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以达到约束自己行为的目的。因为人的行为本身,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响。如果发现自己实在很难抵制某些活动的诱惑,可以请求父母或老师、同学帮忙,让他们监督约束。
三是及时调整。中学生多数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的过程中,或者在克服坏习惯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这就要求自己要严格约束自己,对自己易犯的错误时时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偏差,及时做出调整。
1、乐观:事物都有两面性,但如果要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就得多往好的方面去想去做,习惯成自然,慢慢也就变得乐观。励志故事能激励人向前,培养一个好的心态,通过成功人士的奋斗经历,也能促进自身向前发展,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2、微笑面对挫折:挫折和失败都是成功的向导。挫折能使人学会如何做人,自己将学会独立思考。对挫折的体验,能培养人从容应付风险的能力,一旦发现自己能在风险中挺过来,对失败的恐惧就更少了,从而更好直面失败,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人要学会感恩、同情、宽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