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关于名人的手抄报

关于名人的手抄报

时间:2023-05-30 09:37: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名人的手抄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关于安全手抄报名言(精选版)

1) 安全不离口,规章不离手。安不可忘危,治不可忘乱。

2) 人人安全,家家放心。

3) 平安校园在我心,安全行动手中行,时时注意危险在,要让安全护我行。

4) 举安全之盾,防事故之患。

5)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命之舟,覆于疏忽。

6) 隐患处处有,安全时时记。

7) 道路牵着你我他,安全系着千万家。

8) 安全是生命的基石,安全是欢乐的阶梯。

9) 安全法规血写成,违章害己害亲人。

10) 用铁的纪律铁的心肠了铁的手腕抓好学校安全工作,宁听骂声,不听哭声,宁当恶人,不当罪人。

11) 小洞不堵,大洞叫苦。

12) 专心工作为首要,质量安全皆顾到。

13) 保障家庭安全,提高家庭生活水平是社会文明的首要目标,也是一切努力的最终目的。——埃利奥特

14) 生命没有回头路,事故没有后悔药。

15) 平安校园我爱它,人人平安靠大家。要想过着平安日,危险隐患处处防。

16) 无知加大意必危险,防护加警惕保安全。

17) 将安全牢牢的记在心中,平安将会伴随我们渡过美好的一生。

18) 开开心心上学,平平安安回家。平安到家,家人放心。

19) 安全是最大的节约,事故是最大的浪费。

20) 校园校园我爱你,因为你给了我们一份安全感。

关于安全手抄报名言(热门版)

1) 一人把关一处安,众人把关稳如山。

2) 责任心是安全之魂,标准化是安全之本。

3) 一个人能在这世上拥有的唯一真正安全是知识经验及能力的库存。——亨利福特

4) 劳保用品穿戴好,遇险可把生命保。

5) 作业防护好,安全跟着跑。

6) 走楼梯守秩序,进教室不喧哗。

7) 小朋友,要小心,玩火自焚从泣。小朋友,要注意,电线落地不能踢,小朋友,要牢记。安全时刻伴你行。

8) 事事落到实处,安全有备无患。

9) 止之于始萌,绝之于未形。

10) 过马路要走在马的背上——斑马线。

11) 防事故年年平安福满门,讲安全人人健康乐万家。

12) 不要致力于安全,它是世上最危险的东西。——休沃波尔

13) 事故牵动千万家,安全要靠你我他。

14) 寒霜偏打无根草。事故专找懒惰人。

15) 千忙万忙,安全不忘。

16) 安全两字很重要,不能忘记也不能丢。万一你把它忘了,灾难就降临在你身上。

17) 安全是生命之本,安全永在我身边。放学回家不要在外面逗留,直接回家。

18) 安全是天,安全是地,没有安全,就没有了天和地。

19) 上班多一份责任,下班少一份担心;作业多一点认真,安全少一点隐患。

20) 将安全牢牢的记在心中,平安将会伴随我们渡过美好的一生。

关于安全手抄报名言(经典版)

1) 安全一点,幸福十分,要挣钱保平安,要想富灭事故。

2) 危险无处不在,只有紧记安全,才能平平安安过每一天。

3) 危险时时刻刻在身边,你不只要不注意防范它。它就会马上让你死。

4) 丽水是我家,平安靠大家。

5) 过马路,不要急。红灯停,绿灯行。做个平安小市民。

6) 预防校园侵害,创建平安校园。

7) 平安校园我爱它,人人平安靠大家。要想过着平安日,危险隐患处处防。

8) 安全在心中,保护自我时时刻刻不能忘。

9) 生活中最珍贵的是什么,是平安。

10) 事故警钟时时敲,安全之弦紧紧绷。

11) 安全谨记心安全永伴你。

12) 用平安祝福校园的今天,用平安打造校园的未来。

13) 隐患处处有,安全时时记。

14) 校园校园我爱你,因为你给了我们一份安全感。

15) 平安校园我爱你。

16) 心中时刻有平安,平安永在我身边。

17) 什么事都只有活着才能干,所以平安最重要。

18) 平安校园我爱它,人人安全靠大家。

19)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都要珍惜生命,不能拿生命开玩笑,一定要随时随地都要安全意识。

20) 过马路要像孙悟空——东张西望。遇到红灯要像老虎——耐心。骑车要像海龟——慢点。

看了关于安全手抄报名言还看:

1.安全手抄报名人名言

2.安全手抄报名言警句

3.关于安全宣传的手抄报内容

第2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乐读;会读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204-01

学生的阅读包括课内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即语文阅读教学,它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但光靠课内学习往往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吕叔湘先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课外阅读能弥补课内阅读的不足,它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有利于养成学生独立读书的良好习惯,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

那么,怎样有效、高效地帮助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殿堂,并使他们心驰神往,乐此不疲呢?

一、激发兴趣,使之乐读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内容的兴趣。因此,老师应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活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体验读书的快乐,形成自觉读书的氛围。

1、利用课本所学,拓展延伸

有一段时间,班中兴起了玩卡片的游戏。卡片上全是关于梁山好汉的背景资料。一到下课,孩子们就三三两两地聚到一起玩起来。正巧我们在学《林冲棒打洪教头》,课上到尾声时,我问:“除了林冲,你们还知道《水浒传》中的哪些人物?”话音刚落,下面小手如林。一个接着一个说,我很清楚,这正是那些卡片起了大作用!于是我利用这一机会让他们收集资料,准备开展一个课外主题实践活动。

任务一布置下去,孩子们积极地忙碌起来。交流会以擂台赛的形式进行,他们对答如流,喝彩声此起彼伏。小选手们把108个梁山好汉按排名顺序一口气背到底,有些甚至能完整地说出每个好汉的“人物小传”……接下来的日子,很少再见到他们伏在地上玩卡片,而班级的“图书角”里则多了一些翻阅图书的身影。更令人欣慰的是,有十几个孩子已经捧读起《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了……

2、选讲益智、有趣的故事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中外有许多益智、有趣的故事都符合少年儿童年龄心理发展特点。因此,我常利用班队活动课或课余时间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我便顺势引导他们自己去看、自己去读;再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比一比,看谁读得多、讲得好。这样一来,学生都乐于去读这一类课外书。

3、树立榜样,激发读的兴趣

榜样能让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心理,并能让学生比较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因此,我向学生介绍、、老舍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事例,使学生以他们的行为为楷模,时时督促自己。在作文训练时,我还让写作水平较好和写作进步较大的学生谈谈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及取得的效果,借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每周一诗

我们学校根据新大纲的要求,编写了校本教材《古诗词诵读》,要求各年级段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词。于是每天的早自习、下午的课前预备时间,教室里便充满琅琅的读书声。每星期抽出一节课举行诗词朗诵会,检查学生背诗的情况,对那些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能简单介绍诗词内容、并能说出诗歌的写作特点的学生加以表扬。长此以往,古诗词那精练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韵味、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会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读诗使人聪慧”,还可以提高人的悟性,培养高雅的情趣。

二、教给方法,使之会读

1、自由阅读,做好笔记

我校在每个教室里都建立了书橱,这里摆放着由学生自己带的各种各样的图书。他们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借阅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每周做两篇读书笔记,记清所读的书(文章)名、日期、主要内容,还可以摘录重要句、段,写出自己的感悟、联想,这样把读书和生活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多读、多思。我们为它取了一个名字“采蜜本”。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可以让他们给文字配上插图。老师对学生所做的笔记,每周一次进行反馈评价,在学生之间传阅那些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笔记,借此指导阅读方法,向学生提出阅读建议,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影视欣赏,上网浏览

现代意义上的阅读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报刊书籍上,电影、电视、网络扩大了人们的阅读空间,因此,有选择地观看知识含量高的影视节目和光盘,可以迅速增加知识。当然,这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家长的监督。

3、自办手抄报

第3篇

一、开展“我是小主人”活动,激励自信心

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无穷的潜力。辅导员的工作就要循循善诱的去开发,让它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石。因此,开展“我是小主人”活动是唤醒主体意识、激励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辅导员要先发动队员进行“我是小主人”的宣传。收集中外名人、体育健儿自信、自强,做国家主人翁的事迹,用黑板报形式宣传;访问爸爸妈妈及长辈,请他们谈对小主人的希望;调查班内有小主人行为的队员,利用课前、课后、队会时间,及时表扬,树立榜样。

给每一个人展示“我是小主人”的机会,就要注重创造支持性环境。辅导员要注意发现小主人意识的萌芽。如外出游玩时,当平时很少出头的一个队员拿起相机给班里照像时,辅导员要及时发现他做事的自信,如果回来后举办“摄影作品展”,就会使这个队员的自信心倍受鼓舞,主动性大大增强。年级举行手抄报评选,一些人落选,如果辅导员能使落选的作品在班里展出,让每个人都有展示小主人能力的机会,就会促使队员的积极参与。中队内如能经常展出绘画、读后感、作文、手工制作、舰模、船模等,学生就会在一次次交流中感受到做小主人的参与快乐。

中队干部轮流当,是锻炼小主人才干的好机会。辅导员要组织队员讨论怎样当好小干部?中队小主人应有怎样的责任心?认识明确后,要鼓励队员勇敢地参与竞选,演讲当干部的打算。特别要注意调动从没当过干部队员的积极性。轮流当干部,可以给每一个队员提供均等的锻炼机会,让更多的人在为中队服务中,发挥小主人的主动性,学会动脑筋,学会团结人,学会管理方法,学会做好工作。逐渐懂得服务集体,体验到小主人的责任感。

中小队会,是展示“我是小主人”的好机会。辅导员要把说教变成一个个生动的活动,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如组织“我们爱老师”的文艺演出,组织“科技之花”的队会,开“新年联欢会”,排练课本剧,召开“救救地球妈妈”的队会,进行小队环保宣传活动,组织体育比赛、基本素质比赛等等,每次活动前,辅导员要提醒小队分工找资料,互助合作。活动后,以小队是否人人参加,是否团结合作作为讲评重点。及时表扬主动参与、积极准备的人。这些活动的开展,从准备到结束,辅导员都宜做场外指导,不断地激发学生参与,让队员们唱主角。学生在自主、积极的实践活动中会满足自我实现、个性发展的需要,创新能力在思想的相互碰撞中,在活动中会得到提高,这是单纯说教所达不到的效果。

“我是小主人”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激励与交流。每一次激励性评价,都会给孩子增加一分自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也会使孩子体验到“我是小主人”的成功。在中队日常工作中,每人轮流记“中队日志”,中队干部记“荣誉册”,各小队评比“优秀小队”,发锦旗,黑板报设“比武擂台”的方法,都是激励学生勤奋、进取切实可行的好办法。每项活动的讲评要以正面表扬为主,可给家长打祝贺电话,汇报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中队活动时邀请家长参加,当着家长的面夸奖孩子。分阶段给家长发“交流信”,表彰各方面进步的少先队员。这些一点一滴的激励性评价会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孤僻、不合群、胆小性格的人,会逐步转变。每人都可以自豪地说:“我有优点”,“我是小主人”。

二、开展做生态小主人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我们今天培养的人,不能只会学习,还应具有明天需要的各种素质。减负以后,学生关注的东西多了。怎样引导学生从关心自己到关心社会发展上来呢?这里有一个视角,就是积极扶持少先队员做生态环境的小主人。

有一个中队的辅导员在引导队员们阅读环保书籍后,发动学生做环保小调查:我们身边的环境污染有哪些?少先队员们走上街头,河边,了解污染现状;翻阅书籍、报刊,上网,查看环保动态。一张张环保手抄报、绘画很快贴满了墙。之后,辅导员又及时组织学生讨论:我们能为环保干些什么呢?讨论后,大家认为,我们就从回收废旧电池做起。一个小队干部第一个拿来自制的“环保箱”,里面装着她攒的旧电池。榜样带动了全班,大家纷纷挨家挨户去宣传、去收集,路上捡,垃圾堆里捡,不到三个星期,就回收了4855节废旧电池,全中队人人成为环保志愿军战士,在“救救地球妈妈”的队会上,报社、雏鹰网的记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队还被智慧岛环保志愿军司令部评为“环保班级”。他们还代表学校,向全国小朋友发出了回收废旧电池的倡议书。电视台播出后,连日本NHK电视台也来采访,少先队员们真的体会到了做生态小主人的责任与快乐。于是更加关心其他方面的环保,不少人写了关于大气污染、噪音、河水污染、光污染、沙尘暴的由来等小论文,中队人人都创作了环保方面的画,一些人还拍了照片。有20多人参加了为全国小朋友申请诺贝尔环保奖的“环保一日”征文,5篇登在中国儿童中心举办的《环保报》上。有23人参加了“让首都更美丽”的环保征文竞赛,4人获优秀奖。五一期间,中队代表还主动到北京风沙的源头——内蒙恩格贝沙漠植树。临行前,全体队员把自己制作的保护绿地、森林的宣传卡片画交给他们,请他们发放。过去,同学们看到喝光的饮料瓶,常常扔掉。有了环保意识后,大家积极收集起来,卖掉换钱准备买树苗植树。放暑假后,大家参加环保活动的兴趣依然不减,有人去考察垃圾处理,有人去调查河流污染现状。其中,有30多人参加了环保基金会发起的“百家企业助环保,百万布袋赠市民”的活动,少先队员们顶着烈日,手拿宣传单、布袋,在家属区挨家挨户的宣传绿色购物,发放布袋。这次活动共发出1500个布袋,受到居民的欢迎。

第4篇

那么,怎样有效、高效地帮助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殿堂,并使他们心驰神往,乐此不疲呢?

一、激发兴趣,使之乐读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内容的兴趣。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体验读书的快乐,形成自觉读书的氛围。

1.利用课本所学,拓展延伸

有一段时间,班中兴起了玩卡片的游戏。卡片上全是关于梁山好汉的背景资料。一到下课,孩子们就三三两两地聚到一起玩起来。正巧我们在学《林冲棒打洪教头》,课上到尾声时,我问:“除了林冲,你们还知道《水浒传》中的哪些人物?”话音刚落,下面小手如林。一个接着一个说,我很清楚,这正是那些卡片起了大作用!于是我利用这一机会让他们收集资料,准备开展一个课外主题实践活动。

任务一布置下去,孩子们积极地忙碌起来。交流会以擂台赛的形式进行,他们对答如流,喝彩声此起彼伏。小选手们把108个梁山好汉按排名顺序一口气背到底,有些甚至能完整地说出每个好汉的“人物小传”……

接下来的日子,很少再见到他们伏在地上玩卡片了,而班级的“图书角”里则多了一些翻阅图书的身影。更令人欣慰的是,有十几个孩子已经捧读起《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了……

2.选讲益智、有趣的故事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中外有许多益智、有趣的故事都符合少年儿童年龄心理发展的特点。因此,我常利用班会活动课或课余时间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我便顺势引导他们自己去看、自己去读;再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比一比,看谁读得多、讲得好。这样一来,学生都乐于去读这一类课外书。

3.树立榜样,激发读书兴趣

榜样能让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心理,并能让学生比较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因此,我向学生介绍、、老舍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事例,使学生以他们的行为为楷模,时时督促自己。在作文训练时,我还让写作水平较好和写作进步较大的学生谈谈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及取得的效果,借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每周一诗

我们学校根据新大纲的要求,编写了校本教材《古诗词诵读》,要求各年级段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词。于是每天的早自习、下午的课前预备时间,教室里便充满琅琅的读书声。每星期抽出一节课举行诗词朗诵会,检查学生背诗的情况,对那些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能简单介绍诗词内容、并能说出诗歌的写作特点的学生加以表扬。长此以往,古诗词那精炼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韵味、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会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读诗使人聪慧”,还可以提高人的悟性,培养高雅的情趣。

二、教给方法,使之会读

1.自由阅读,做好笔记

我校在每个教室里都建立了书橱,这里摆放着由学生自己带的各种各样的图书。他们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借阅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每周做两篇读书笔记,记清所读的书(文章)名、日期、主要内容,还可以摘录重要句、段,写出自己的感悟、联想,这样把读书和生活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多读、多思。我们为它取了一个名字,叫“采蜜本”。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可以让他们给文字配上插图。教师对学生所做的笔记,每周一次进行反馈评价,在学生之间传阅那些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笔记,借此指导阅读方法,向学生提出阅读建议,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影视欣赏,上网浏览

现代意义上的阅读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报刊书籍上,电影、电视、网络扩大了人们的阅读空间。因此,有选择地观看知识含量高的影视节目和光盘,可以迅速增加知识。当然,这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家长的监督。

如在教学《卢沟桥烽火》一课时,让学生搜集当年日本侵华的报道图片以及中国民众抗日的事迹并在课堂上展示,那么学生会对文章有更深的理解,被民众的抗日精神所感动。

3.自办手抄报

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以及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我们经常让学生出手抄报,对学生办的报纸无论好坏都张贴展览。学生在相互观摩、互相学习比较中,又会领悟到很多东西。这样的活动每学期都组织多次,使学生在办报纸的过程中,提高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其实在各科教学中,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在报刊、书籍、影视、网络上查阅有关资料,以求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所以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不只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各科教师均有义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因为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它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趋向完整。

课外阅读的指导,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学生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培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探索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能力,最终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

第5篇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就会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变“被动读”为“主动读”,“要我读”为“我要读”。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一般做法如下: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竖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叠,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戛然收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更精彩,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会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

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也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3.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

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毫无目的地在茫茫书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不大。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

2.精读法

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篇幅又不长的文章,可以采用此法。这类文章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构思的揣摩,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写作的特点,从而获得知识和受到情感的熏陶。

3.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对于那些篇幅较长或内容不是很重要,但学生又必须了解的文章,可采用此法。

4.摘录批注法

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三、阅读展示,促进阅读

一池清水,只要击拍,就会产生阵阵涟漪,孩子的课外阅读,也只有不断地寻找一个个激活点,才能产生一次次新的激励,形成一个个新的台阶。我们把定期组织各项平实而丰富的活动作为孩子们课外阅读的“激活点”,让其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欢悦,在活动中形成新的激励。

1.开展笔记展评

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的养成是很不容易的,要形成习惯,提高效果,就要定期进行展评。这既是一个鉴定,又是自我成果的一个展示,更是互相学习、互相督促的好机会。它起到互为欣赏、互为鞭策、互为激励的好作用,对阶段性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进行阅读交流

阅读交流是同学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介绍读书方法、推荐新书的重要途径。交流活动中,同学们在推荐的小主持人的主持下,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或讲或演,或办手抄报,或讲故事,或读文章说感想,这类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过程活跃,孩子们都乐于参与。

3.组织各项竞赛

以各种生动有趣的竞赛方式开展各类阅读展示活动,可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可采用讲故事、朗诵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激励孩子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外书的阅读活动中。

4.举行多项表演或游戏

孩子是最喜欢游戏和表演的,我们可以借助相声、小品、童话表演或成语接龙等这些生动的载体,加快课外阅读进程的推进。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巩固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

第6篇

著名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一生要天天看书,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当今,在急剧膨胀的知识和信息面前,传统的阅读方法显然已经很难适应这种变化。那么,如何引领学生热爱阅读呢?下面是笔者关于有效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的思考。

一、书香浓浓,乐于阅读

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比如在学生当中推广优秀读物,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本学期初,我在班级中推行“小小新芽读书工程”:首先在教室里新设了一个图书角,开学初,让学生把自己的书放进图书角,每天中午12:30开始向全班开放,学生从图书角里借走自己喜欢的图书。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每周评选五个“阅读小童星”,以此来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个月过去了,学生由原先的不喜欢阅读转变为书声琅琅,可谓是处处书香飘逸……打铁要趁热,于是我又开辟了另一个读书的“芳草地”,每天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轮流领读自己课外背诵的《唐诗三百首》,一个礼拜后评出“小小诗王”。接着我又确定了“我阅读,我快乐,我成长”的口号,在班级里贴满了学生收集的读书名言,经典名言、古诗词、精彩习作,手抄报等;让学生自己设计座右铭,自己设计图案,自己写字,并选择优秀的、制作精巧的座右铭贴在班级的墙壁上,这样的活动,无疑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个个徜徉在书的海洋中,沐浴在浓浓的书香里。

二、阅读指导,书韵润养

有效的阅读指导能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它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某一类别文体的阅读方法进行研究,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学习了语文天地后的对对子后,让学生搜集交流对联,师生共同研究对联的特点:(如词性相同,名词对名词,方位词对方位词,动词对动词等;字数要一样)。在学生掌握了对对子的诀窍后,让他们尝试对对子、编写对联。学生的兴致空前高涨,也写出了很多精彩的对联。现采撷几则:金对玉,宝对珠,白雪对红霞;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对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等。在短短的两节指导课里,学生了解了对联,激发起对传统文学形式的兴趣,课后,我让学生自己设计封面,自己画上小插图,把自己收集的对联和同学精彩的对联整理归类后,装订成一本小册子,作为班级开展阅读活动的成果集,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

三、多彩实践,打开窗扉

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扎实的文化根基,语文素养的形成讲究的是“浸润”,只有让学生“浸润”在语文的“大染缸”里,天长日久,耳濡目染,才能在学生身上留下永久的痕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要以语文教材为依托,打通教材学习与课外阅读的篱笆,让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大文化、大社会相融合。如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编绘彩色的连环画;改编、表演课本剧;根据古诗创编故事;为古诗配插图比赛;为家乡编写导游词;创建古代人物画廊;为名人设计雕像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更好地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另外开展“小记者在行动”,让学生自由组合,确定研究主题,如“家乡的地名调查报告”“天桥下的危机”,调查的形式不拘,让学生用童眼看世界,用童心感受世界。

四、经典同行,自信飞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解读课程标准,我们认识到,一个孩子的精神生命的根只有生长在传统文化的沃土里,才能培育出真正的民族气节,才具有不断发展的长远后劲。让学生从小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这将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有感于此,我在每个学期的期初家长会上,通过“致家长朋友的一封信”,先让家长明白阅读是一种好的习惯,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这种习惯,这将让自己的孩子受益一生。在与家长达成共识后,我又向家长推荐了本学期的阅读书目如必读书目:《爱的教育》《唐诗宋词精选》《365夜故事》等。由于家校配合,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渐渐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照亮学生生活的指路明灯。”让我们在教学中为学生铺就一条通往快乐阅读的阳光大道!

第7篇

关键词:师生共读;阅读;书香校园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067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孩子成长的一种方式,在经典阅读的熏陶中,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获得阅读的乐趣。由此可见,开展课外阅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笔者所在学校高二语文科组经过慎重的思考,决定对症下药地开展“师生共读”活动。记得窦桂梅老师说过:“在师生共读中,你会发现学生热爱读书兴趣持久,你给学生带来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乐园,你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的大门。”我们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师生共读”是一种双赢――学生收益,教师受益,其益无穷。

一、师生共读益处多

“师生共读”就是教师和学生同期读同一本书,教师指导、监管阅读过程,确保阅读质量;学生也督促教师,促使教师对读物做更深入的研究――师生之间真正实现“教学相长”。这看上去也许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它产生的效果却不简单:

1. 给学生创设最好的阅读环境。我们平时把课外阅读寄托在学生课余的自觉阅读上,效果是无法保证的。而师生共读就不一样了。“师生共读”营造的是一种氛围,教师的参加和介入,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暗示c引导,会让他们读起来更带劲。要知道共读的氛围才是阅读兴趣最好的催产素。

2. 让阅读成为一种固化的仪式。仪式是在指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师生共读一本书,也要像仪式一样,有指定的场合(教室)、有固定的时间(课堂、晚修),而且需要规范化。这种仪式的最后目的是让读书成为习惯,成为像呼吸一样自由的事情,最终走向“阅读生活化,学习终身化”的终极目标。

3. 师生拥有共同的话题。师生同读一本书,用教师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以教师阅读的情感激起学生阅读的情感,引导学生走进书中,感悟语言,感悟生活。师生同读一本书,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师生拥有更多更广的共同话题,使师生之间成为“书朋”“学友”――教师以伙伴的身份与学生相处,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调控学生的阅读过程,让他们通过阅读获得更多收益。

二、师生共读选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但从目前的阅读状况来看,除了教材中的课文阅读相对能得到保障,教师指导下的语文阅读基本属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指导,尤其是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在语文教育体系中缺乏应有的地位。

这“整本书”的选择也让我们颇费心思。首先确定为经典名著,为什么呢?经典名著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流传的文字作品。高中学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学校和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推荐经典名著并引导他们阅读,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审美能力。

经过反复的考虑和权衡,教师在经典名著的长河里,艰难地做出了选择:师生共读《三国演义》(原著)。因为其中蕴含了我们中华文明和炎黄精神,孩子在阅读当中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历史;也因为其中隐藏了非常多的做人的道理,学生在阅读当中能够得到心智的提升和人格的培养;还因为其故事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对于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更因为其中涵盖的人生道理居多,年轻时多读几遍,对于世道人心和做人做事,大有助益;还因为阅读这一本书对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充实文学文化常识大有裨益……

三、师生共读要注意

1. 教授多种阅读方法。专门设立设置阅读指导课,教师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基础保障。科学的阅读方法不外乎以下四种:粗读,即以感知全文为主,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在读的过程中不作过多停留;细读,就是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时,字斟句酌,仔细体会和理解;精读,在初读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了解写作意图、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及写作手法等;熟读,则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听、说、写和词、句、段的综合训练。

2. 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充足的阅读时间是“师生共读”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笔者所在学校高二年级可供学生阅读的时间如下:晨读20分钟、晚修后半段学生完成了当天作业之后、周三第9节课外活动课、每周一节阅读课专时专用、高一、高二的寒暑假布置阅读作业,完成手抄报,或者阅读小论文等。

3. 时刻不忘阅读目的。师生共读经典名著是漫长的过程,教师要时刻不忘“初衷”――带着学生,也让学生带着阅读目的。师生共读,并不是单纯地读,而应该是有感情地、有目的地读。如果没有目标地泛读,就像无头的苍蝇,阅读效果水打折扣不说,还可能会使师生共读“流产”。在共读的过程中,每一章、每一回都就有一个“小目的”,并要想方设法将学生往目的地引;每一个阅读阶段也都应该提前设立“大目标”。这样,整个阅读过程才井然有序,不至于流于空谈。

4. 开展各种展示活动。为了切实促进师生共读活动的进行,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师生搭建展示读书成果的平台,以唤起师生共读的原动力。一年多来,我们组织了如下活动:好书推介会/三国知识大赛/课外阅读手抄报比赛/人物小论文评比/读书笔记展/三国主题插画比赛/故事大赛/三国诗文硬笔书法比赛等。

四、师生共读大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写到:“要创造爱书和(上接第67页)尊重书的气氛,要对书怀有崇敬的感情――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就在于此。如果大家都不爱书,对书无动于衷,那么它就还不能成为学校”。如此看来,学校要成为学校,就得营造读书氛围。为了积极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为了配合语文科组积极推进“师生共读品经典”活动,笔者所在学校一直注重营造校园阅读文化氛围,打造适宜阅读的大环境,也取得了一些效果。

1. 校园环境促阅读。在教学楼的走廊张贴了读书标语;荷塘四周围上了“名人长廊”;新华书店的招牌挂进了图书馆的一楼;美术楼大厅的艺术长廊里记录着学生书法与绘画的成就;每一间教室都张贴着读书的名言;学校的宣传橱窗每天都贴有更新的报纸;教学区的电子屏幕更是每天滚动播放名言警句;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和校园广播站每天推送的美文……总之,几乎校园里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能闻到书香气息。

2. 图书管理有创新。学校每年投入添置图书、杂志的资金达十余万元,近年更是重新装修了阅览室,出台了阅览室开放规定。从15年起更是创造性地购进了一批集体阅读书籍,足够两个班的学生同时借阅,供师生共读使用。又从16年起放开了图书馆的借阅制度,允许班级集体借书――全校各班均可以班为单位到图书馆批量借书,用于充实班级的图书角;学校每学期都联系新华书店搞一次“好书进校园”活动,让学生足不出校就能选购到自己心仪的书籍,为浓郁校园阅读氛围注入新的元素。

3. 班班均有图书角。所有班级均建立图书角,图书角附近都贴有读书名言。各班都有自己的籍借阅制度,都安排了专门的图书管理员。每班都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画等设置一些关于阅读的标语。还有的班级设计了“书香园地”,张贴学生的“好书推荐”“读书感悟”等文章,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4. 作家讲座进校园。近两年来,高二年级语文科组的教师坚持每个学期都“走出去”,先后到顺德、东莞、中山的名校取经学习。同时,我们也坚持每个学期都“请进来”――即请专家、教授进校园作讲座。如:南京大学教授潘知常来校作“青春红楼”为主题的讲座,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安武林先生“走进世界名著殿堂”的讲座,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的李克和教授系列讲座进中学“千古奸雄曹操――《三国演义》的典型形象”,中华书局经典教育推广中心主任祝安顺先生的“礼乐人生,君子人格――从读懂论语开始”等。这些讲座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校园阅读向纵深方向发展,使书香弥漫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程资源 开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课改的宏伟目标就很难实现。因此,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在现阶段尤显重要。

众所周知,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要想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仅仅依赖课本是不够的,适当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势在必行。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对课程资源开发资源和途径来说,更是具有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作为一位初中语文老师,我们该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母语教育课程的优越性,在教学实践中适量、合理地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呢?下面,我想借此机会就我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做法与体会与广大同行做下交流。

一、校内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处处留心皆学问。”我想说的是,在初中校园学习生活中,只要你是个有心人,就会发现学校里潜在的教学资源很丰富,可谓是“处处留心皆教材”。

(一)校园环境――语文学习的沃土

美丽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校园文化长廊等等都可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来开发、利用。如我校的文化长廊里就张贴着很多名人励志故事、杰出校友事迹、名人名言等等,我经常鼓励学生去参观、去欣赏,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激励。比如某次教学描写校园风景命题作文时,我把校园当做大课堂,把操场变成了户外教室,让学生自主地徜徉在校园中,用自己敏锐的双眼去发现校园的美,学生热情高涨,从而很轻易地把写作变成了乐事。

(二)班级文化――搭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班级文化应尽显人文化、个性化、温馨的特色。我和学生一起努力,把教室的每一面墙都充分利用了起来。设有“作品角”,专门展示班上同学的优秀作文;设有“美文赏析”,鼓励同学们推荐一些优秀作品,供大家课下欣赏;设有“手抄报”专栏,让大家“我手抒我心”;还有后墙上“黑板报”,我则要求全员参加,按组别轮流策划、撰稿、誊写。这样,教室既是大家学习的地方,也成了大家提高语文能力、展现自我的一个重要阵地。

(三)班级图书角――丰富语文的桥梁。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班教室里有个图书柜,图书的来源是同学们自发捐赠的。我鼓励大家利用空余时间,多读书,多读好书,并要求人人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可摘录好词好句,可对所读的书进行点评,每周利用一节自习课让大家交流读书心得,长期坚持下来,学生获益匪浅。除了自习课交流读书感受后,我还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大家进行展示,可讲述故事,可朗诵美文等,焕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网络资源的开发

(一)借助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不仅仅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而且已成为一种巨大的课程资源库。教师要善于利用,既能为自己的课堂注入新鲜血液,也可以大大促进语文教学效率。比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我利用网络资源带领同学们一起欣赏了济南冬天风景的视频短片,让学生身临其境,融入进去,这样再进行课文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深刻体会老舍笔下济南特有的冬景。

(二)利用网络资源,开辟学生阅读新途径

《课程标准》 指出:“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网络是一座无形的图书馆,平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开拓阅读空间,有效增加课外阅读量,使学生通过阅读变得思想开明、心胸开阔、思维敏捷、热爱生活。我还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建立个人的阅读网页,延伸语文课堂,营造语文学习氛围,进行自主学习,使语文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也能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便于和志趣相投的同学交流和分享,获得新体验。

三、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蕴涵着丰富的人文资源。教师可抓住这一点让教材再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目的。

(一)充分挖掘生活资源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关联起来。比如,针对家长用车接送孩子,针对“光盘行动”等等,我曾组织学生开展”初中生该不该用车接送”、“对光盘行动你怎么看”等为辩题的辩论赛。赛前,我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分析、准备资料。语文活动课上,让正反双方展开辩论,阐明观点。这样的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充分挖掘自然资源

以我们区域为例,我们学校附近有座著名的旅游景点―――浮山,自然风光秀美,人文底蕴浓厚,这为我的语文教学提供了非常可观的课程资源。在这方面我也花了一些心思,我利用春游、秋游机会,让同学们一边欣赏风景,一边去考察浮山的旅游资源,让他们出谋划策,如何为家乡的旅游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学生们能力不可小觑,课堂交流时,他们大胆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不仅如此,他们群策群力,制定出好几份有价值的旅游规划书,获得了浮山景区管委会的认可。每次季节变换时,我便布置学生利用周末、节假日去郊外捕捉不同季节的美。通过这种途径,我就很自然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拓宽语文学习的思路,有效地开发了语文资源。

(三)及时凭借时事资源

第9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设计

在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今天,我们怎样来看待课外阅读呢?《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还明确指出“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依据新课程的理念,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单纯的教授文字章法的学科,语文世界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有语言文字的训练,有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人文情怀的陶冶,有精神世界的奠基等。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也当然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他所关注的不是一个单纯方面,而是要注重孩子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要能激发孩子一生的向往。从“终生学习”的观念来看,传统的“一张文凭,终生管用”的旧观念已经改变,人的学习过程不会只在课堂内、学校里进行,大量有效的信息,大量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都要通过人们未来的阅读来获得,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阅读的态度,对人生的信念,因此课外阅读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显得成尤为重要。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和指导课外阅读

一、 激趣阅读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困难探索科学的奥秘;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享受;有了兴趣,也就有了真正的参与。

(一)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二)畅谈读书感受激发阅读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一)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二)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

三、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我们可以把读书与活动结合在一起,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例如:课外阅读小组、好词佳句比赛、朗诵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作文、日记、读书笔记展览等。通过诸多活动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第10篇

论文关键词: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激趣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是教法之关键。许多语文学科的前辈都做了详细的研究与探讨,也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近几年来我在实践新课程的教学实际中,也探索和总结几点教学体会。

一、 活动激趣

叶圣陶曾指出:教育的目标在于“造就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引导学生由单一的语文教学步入广阔的语文空间,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在长智力的同时养成习惯,在练就终身受用的语文本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作为现代人的社会交际素质,从而促进自我人格的全面完善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以语文能力训练为核心,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编课本剧、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读书汇报会、新闻会、办墙报、手抄报、搞社会调查、书法比赛、参观学习、歌咏比赛、作文大赛等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初一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我在所教班级开展了古诗背诵比赛、成语收集比赛、小楷展览比赛、优秀作文展览、周记评比等活动,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各种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我也更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优点与缺陷,以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依据学生现状更好地因材施教。

二、 幽默激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有些概念较晦涩,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觉得难学就开始厌学,面对此种情况,教师要因势利导,深入浅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深奥难懂的知识。语文,大多数人认为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常常是铃声一响,同学们便唠叨开了,“又是老一套……”语文教师对此常常无可奈何地慨叹:“学错了学科,进错了门”。那么如何让学生由厌学到好学,想学语文呢?我认为幽默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前或者课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穿插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及故事等,可以使学生在笑声中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我认为,适当而不低俗的调侃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催化剂,在课前,我常和学生一起谈谈时事,侃侃足球,聊聊网络,说说追星,论论电视。无论是《实话实说》,还是《焦点访谈》,抑或赵本山的幽默小品都能在笑声中给学生一丝启迪,大家在笑过以后会有很多的感悟。我常在课前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有名人轶事中学英语教学论文,有幽默故事,有哲理小品等等。

记得我曾给学生讲过一则《猫和老鼠》的故事,题目和学生爱看的动画片相似,因此大家十分感兴趣。故事的内容是关于猫和老鼠为什么会成为敌人的,很有趣味,并且不乏幽默,学生听得很入神。课后一名平时基础很差的男生却很完整的将它写在周记里,内容与原文相差无几,与他平时写周记时的只言片语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此,我在班级对他大加赞扬,他的学习兴趣也有很大提高,以后他的周记也大有长进。虽然这是教学生活中的一件平常小事,但它却使我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幽默是最佳的剂。

三、 媒体激趣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学改革的不断更新,过去语文教师那种“夹着课本进教室,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形象有所改变,电子设备将取代纸和粉笔成为语文教师的备课工具,多媒体已经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以及网络更加直接更加快捷地去了解语文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因而学习兴趣也有很大的提高。

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教朱自清的《春》时,我精心选择了几幅图片,《春花图》、《荷塘景色》、《夕阳无限好》、《好大一场雪》,要求学生在总结文章写景特色的基础上用一段话描述图片的景色,并且请其他同学评价。学生们激情难抑,纷纷举手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展示自己的描写才能。又如在做《说话训练》时,我选取了希望工程的宣传画《大眼睛》,春城的一场春雪的图片以及环境污染的录象片,使学生在图、声、景的感染中,有感而发,即兴发言,侃侃而谈。小记者采访的形式更是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如此说来,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口才,并且节省了板书的时间,教学更为直观,可谓一箭三雕。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值得推而广之。

以上几种语文课堂激趣法在教学实践中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回,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归 。

第11篇

关键词:愉快教学法 寓教于乐 轻松学英语

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课就是充满欢声笑语的一台戏。愉快教学法是英语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是全世界都倡导的一种教学艺术之一。愉快教学法是指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愉快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目的在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各种艺术活动中

愉快地展现自己,在乐趣中掌握知识,开发潜能,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一、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愿学

愉快教学是一种渗透着爱的教育,教师对学生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给学生情绪上的支持,善于用真诚的赞赏、表扬和鼓励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耐心教导学生的同时,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意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任课老师有很大的关系。他们佩服喜欢任课老师,就会喜欢上他的课,就会对英语感兴趣,就会主动愿学。因此我们教师要以一颗爱心去感染学生,以满腔的激情去带动学生,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去吸引学生,使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自觉进入愿学的境界。

二、耐心辅导,夯实基础,使学生能学

现在的学生从小就开始学英语,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自觉性差,部分家长重视程度不够,加之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因素,使得有些学生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严重影响了这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我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及平时的课余时间,耐心辅导这些学生。采用小步慢跑,稳步推进的方式,帮助他们复习巩固英语基础知识,使他们能与其他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重新扬起自信的风帆,从而能满怀信心,把英语继续学下去。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使学生乐学

1.利用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这句话精辟地指出,“好学、乐学”即“喜欢学、乐于学”才是治学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愉快地学习方能取得最佳效果。游戏是初中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也是愉快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让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学习音标;猜谜游戏学习单词;接龙游戏学习对话;击鼓传花游戏学习十二星座等。同时利用游戏进行比赛,学生们都很感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既专注自己的内容,更“挑剔”别人的失误。因此教室里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学生们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记,在游戏中乐。一堂课下来,学生们一个个兴趣盎然,意犹未尽。

2.角色扮演,保持学习积极性。

英语教学需要创新,需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应该努力创造让学生从事主体活动的机会和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乐于学习的能力。如我在教授7B Unit4 Main taskA Writing Competition (Elephants); 8AUnit4 Main taskA report on wild animals(Bears)时,让两位学生戴上面具分别扮演elephant and bear ,台下的同学根据课文提示并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来一个个既围绕课文又充满趣味性的问题。如:“Would you like to work for people, Mr Elephant?” “Do you often attack people, Mr Bear ?” “You’re in danger now. What do you want people to do for you ?” 扮演大象和熊的同学回答得机智巧妙:“I hope man can take actions to protect us because man and animals are friends.”表演的同学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还配上惟妙惟肖的动作,像大象的walk on tiptoe,熊的walk upright , be good at climbing trees, swimming。台上的同学角色扮演得投入,台下的同学看得入神,教室里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一个关于人和动物和平共处,生态平衡的重要话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阐述和理解。台下的学生要问问题,台上的学生要回答问题,学生们必然都要进行充分的预习,查找资料。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轻松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中重要的四个环节,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训练学生的英语写作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了把写作课上得生动有趣,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形式。如在教授牛津英语7Aunit4Main task:Healthy eating;8B Unit5International charities时,让学生做调查报告。方法是四人为一组,各自采访三个不同的同学,每一组把十二个同学的情况汇集起来,制成表格,并写成短文,派代表向全班汇报。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到处都是学生们活动的身影,你问一句,我答一句,你说一项,我记一笔。学生们在用中学,在学中用。课堂气氛达到了。又如我在教7AUnit6 Main task “Designing fashionable clothes” “和 8B Unit3Online travel ”时,让学生分组动手做海报。学生们分工合作,写作文的写作文,画画的画画,设计的设计,着色的着色,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原本令学生讨厌害怕的写作课,由于采用了新颖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们说起来,动起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英语的能力,同时更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把课内活动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勤学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经常运用英语的环境,因此要尽可能多地创造让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搭建让学生展示自己才艺的平台。大力开展课外活动,使课内外相结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途径。如:开辟英语角,让学生把自己收集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优秀作文和手抄报定期展示在英语角,以便大家交流学习;开设英语周,要求学生在这周里尽可能多地用英语进行交谈、游戏;利用活动课教唱英语歌,排练课本剧;举行朗诵演讲比赛、阅读竞赛等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既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又能巩固课内外的知识,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勤于学习。

五、以激励为主导的评价,使学生爱学

教师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成功。因此我们教师要把让学生获得成功作为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我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加以表扬和鼓励,激励他们不断进步。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赞许,使其在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起到不断激励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获得无穷的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动力,热爱英语,轻松快乐地学习英语。

教无定法,但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教学得法,就能更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感受学习英语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达到在乐中学、乐中思、乐中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12篇

1.教学中充分联系学生的家庭生活实际。学生细心观察自己的爷爷、奶奶的生活起居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所得。

2.利用双休日,通过“与爷爷奶奶互换角色”,亲身体验老人的生活,真切感受他们的辛劳。

3.引导学生回忆平日里爷爷奶奶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老人的敬爱。

4.了解学生对爷爷奶奶的关爱程度,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利用重阳节到来之际,设计活动方案,用实际行动为爷爷奶奶庆祝节日。

二、收集资料

1.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重点收集重阳节的有关资料。

2.教师向学生推荐与老人有关的书籍、报刊,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引导他们认真阅读并将典型故事记下来,结合自己的感想,准备交流。

3.上网收集资料。利用“酷站漫游”提供的网址和利用关键词上网搜寻有关尊老敬老的资料,为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调查访问

为了全面掌握地区老人的生活状况,提高学生的尊老意识,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开展调查、访问、参观等活动。

1.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调查的目的设计调查表,开展问卷调查工作,并统计汇总百分比,进行交流反思,及时记下调查后的感受。

2.根据调查反馈情况,确定访问对象(邻里尊老敬老的先进典型),指导学生根据采访对象的不同,设计相应的问题进行采访,做好记录,认真写好采访日记。

3.各小组到社区找到自己的长期服务对象,利用双休日,组织探望,并为他们打扫卫生,跟老人聊天、谈家常,了解对方情况,深入开展体验活动。

4.学生调查访问活动结束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根据各自的特长把所见所闻及时地写下来、画下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社会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影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访问阶段,学生虽是活动的主体,但教师的指导还是不必可少的。教师要及时与相关单位、个人联系,保证学生活动得以有效开展。采访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调查采访时的态度、方法,做好活动前的物质准备和活动过程的资料收集,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各项阶段性活动给予肯定性的评价。

四、合作交流

1.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收集的尊老敬老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2.小组合作制定一份重阳节活动方案,各小组具体谈谈活动方案的实施步骤。

3.学生出示调查统计结果,交流采访后收集的信息,向同学介绍在调查采访过程中的体会。

4.展示参观访问中拍摄的照片或录像,并向同学谈谈参观后的感受。

5.在各组组长交流时,教师要和其他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活动成果,并建议学生把感兴趣和感受深的内容记录下来,认真收集资料,分类整理。

6.分为六个小组,讨论交流,根据每组要求准备节目参加班级“爱在重阳”主题队会。

五、成果展示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20*年10月7日(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又称敬老节。前段时间,我们就围绕“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这个主题,进行了调查活动,今天,我们就以生动的形式来对成果进行汇报吧!

本次活动共分为6个组,分别是重阳溯源组、重阳美食组、重阳习俗组、重阳诗文组、重阳敬老组、重阳调查组。(课件出示)

请各组认真准备,首先有请第一组——重阳溯源组。大家欢迎!

(二)自主活动,成果展示

1.重阳溯源组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们是重阳溯源组。我们收集到了有关重阳的由来和一个相关的神话故事。

(2)组员1介绍重阳节的由来1:

首先请组员1来为大家介绍吧,大家欢迎!

10月7日,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专家介绍说,九九重阳节源于西汉,今称“敬老节”“老人节”,是一个非常温馨的传统节日。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亦称“重九节”。古人认为,九为“阳数”,象征吉祥、幸福、光明。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

(3)组员2介绍重阳节的由来:

那大家知道九月初九是什么时候被定为重阳节的吗?接下来有请组员2来给大家介绍。

重阳节正式成为节日,是在西汉时期。在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中已有记载。文中提到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害后,她有个名叫贾佩兰的侍女也被驱逐出宫。贾佩兰与人闲谈时,说到在宫中每逢九月九日,就要佩插茱萸、饮酒,以辟邪延寿。可见,农历九月九日在汉代就成为节日了。

(4)组员3介绍重阳来历的神话故事: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听吗?下面请组员3来为大家介绍吧,大家欢迎!

在民间,关于九九重阳的来历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呢。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南有个叫恒景的人,拜方士费长房为师,修炼了几年后,有一天,费长房突然发现恒景脸色难看,就对恒景说:“九月九日你家有灾祸,想避开灾祸,你必须做一个红布袋,用红布袋装上茱萸,扎在手臂上,带着全家人一起登上高山向东面远望。到山上,务必喝点酒,这样灾难就会过去。”恒景照办了,在九月九日这一天,恒景带上全家登上了附近的高山,第二天,恒景一家回到家中,发现所饲养的鸡、犬、牛、羊不知何故都死去了,全家因遵循了费长房的告诫,外出登高才逃过一劫。从此,九月九日登高避邪的风俗便传开了。传说终归是传说,其实,秋天到野外登高爬山、游玩赏花本身就是一项对身心很有益的娱乐活动。

谢谢大家,我们组的介绍完了。

2.重阳美食组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民以食为天”,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都离不开吃,那你们知道,端午节吃什么吗?(粽子)对!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那重阳节呢?(吃重阳糕)对,我们这一小组就来介绍重阳节的美食。

(2)组员1: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北京特色小吃——栗子糕(课件出示)。

北京有重阳节吃花糕的习俗,花糕又称栗子糕,它是在蒸熟的江米上排满整栗子而名。还有一种栗子糕,是用栗子泥为主料制作的。它的做法是生栗子去皮蒸熟烂后捣成泥,并准备好京糕切的大片和澄沙馅,将200克栗子泥分成3份,用一份摊开为底层,接着铺一层京糕片,再用一份抹平在京糕片上,再抹一层澄沙馅后,最后一份栗泥抹在最上层,上面用切成小菱角形的京糕片和细青梅丝拼成图案,就成了上、中、下为黄色,中间夹有红、褐两色五层的栗子糕了。吃时,用白糖和糖桂花熬成的糖汁浇在上面即可。栗子糕宜秋、冬季制作与食用。因此,这种栗子糕还获得了“中华名小吃”称号呢。

(3)组员2: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上海五色糕(课件出示)。

上海五色糕一共有这样五种颜色:用麦青汁做成的绿色,用莲子汁做的白色,用松花粉的黄色,用玫瑰浆做成的红色,用可可粉做成的咖啡色。这五种芳香植物原料,分别加入相粉制成色浆。这样的菱形块状,装盒时插上象征吉祥的小旗即可。

(4)组员3: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当地重阳糕(课件出示)。

(5)组员4: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九层重阳糕(课件出示)的美丽传说:

传说那天是王母娘娘在天上做大寿,各路神仙都前来拜寿,在众仙欢庆之际,七位仙女却觉得天堂非常厌烦,便互相商量偷偷下凡,来到人间游玩。怎知,过了一会儿,这件事便被一位朝中大臣发现了,于是他动邪使了法术,让七位仙女永远不能回到天上。

七位仙女带着欢乐与好奇,在人间游啊,玩啊,等天黑下来,四处无人的时候,她们才觉得应该回天上去了,可是,她们怎样变化,也飞不上天,心中已知定是天上有哪位神仙在惩罚她们。出于无耐,她们便偷偷地溜进了一户人家,到厨房寻食。正巧这户人家准备在第二天摆酒席办婚事,于是在厨房里准备了糕点。其中有一种糕点是七层的,每层颜色都不同,是为了渲染酒席气氛的,特别好看。当她们吃得正高兴之时,突然有人进来了,这七位仙女便各自钻进七层糕中的每一层,为了保护严密,她们又使仙术在头首又变了两层糕面,加起来共九层。

到第二天酒席中,一位客人看见这种糕点很可爱,便询问主人叫什么。主人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考虑到新婚大喜日子,便随口说出“玫瑰九层糕”。从此,玫瑰九层糕便在人间传开了。大家一定没想到,美丽的九层重阳糕还有如此动听的传说吧?

3.重阳习俗组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们是重阳习俗组。在重阳节这天,我国民间有很多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酒等。下面就请我们的组员为大家一一介绍。大家欢迎!

(2)组员1介绍重阳习俗之一:登高(课件出示)。

重阳登高,是节日主要习俗。历代以来,汉族官民到九月九日全都成群结队去爬山。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干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仿制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登高"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

(3)组员2介绍重阳习俗之三:品酒赏菊(课件出示)。

,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古时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从医学角度看,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时逢佳节,清秋气爽,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写的《过故人庄》就是写了朋友邀请他品酒赏菊的情景。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4)组员3、4分别介绍重阳习俗之二:插茱萸(课件出示)。

大家好!听了前面同学的介绍,大家都知道了重阳节要插茱萸的习俗,那我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茱萸的功效吧!

重阳节身插茱萸、饮酒,其实和端午节悬艾叶、饮雄黄酒的习俗差不多。一是春夏交替,一是秋冬交替,都是疾病容易流行的时节。说茱萸可以辟邪,这也反映了古人预防疾病的科学思想。除了防虫,它还有散寒止痛、止呕止泻的功效,可用于头痛、疝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等。可见,茱萸的功效可不小啊!所以,古人不但喜欢将带果实的枝叶采下来插在头上,还喜欢单独将果实做成香囊随身佩戴。

大家好!听了我们组的介绍,同学们一定会想这种植物究竟长什么样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茱萸图片)

因为据了解,茱萸分为两种:吴茱萸和山茱萸。两种都是中药,不过前者有芳香的气味,而且可以驱虫。古人重阳节插的就是吴茱萸。不过,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盛行,到了宋元以后,就开始少见了。专家认为,大概是因为重阳节俗的重心发生潜移,重阳在早期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所以代表“延寿客”的最终盖过了“辟邪翁”――茱萸。因此,现代人知道茱萸的已经很少了。这也是我们调查之后,觉得非常遗憾的一件事。

4.重阳诗文组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大家好!我们是重阳诗文组的,根据收集的资料,我们队员分工合作,出了手抄报(课件出示)。大家看,这两张手抄报上面写到了我们组收集到的所有诗歌,其中最有名的,也是同学们都知道的一首诗,就是大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为此,我还专门写了一幅字呢,请大家一起来读一坊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吧!(出示毛笔字)

(2)当然,我们组其他的组员们也是费尽心思,准备了几张精美的贺卡,大家请看!(出示贺卡)这些贺卡可是我们诗文组专门送给在这次活动中评选出的“孝敬之星”所准备的。

(3)表彰“敬老之星”

前段时间,我们根据同学们父母所写的资料,评选出了“敬老之星”,现表彰如下:(略学生名单)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吧!希望他们一直保持这种美德,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好好向他们学习哦!

谢谢大家,我们组的介绍完了,相信大家对重阳节的诗文也有所了解了吧。下面就有请下一组为大家介绍重阳节的敬老故事

5.重阳敬老组

(1)组员1介绍古代敬老故事(《二十四孝》故事之一:亲尝汤药)(幻灯片出示)。

1989年,我国把重阳节又称为“敬老节”“老人节”。其实,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是绵延不绝啊。首先请听我为大家介绍古代孝子的故事。

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曾收集了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了《二十四孝》,现在它已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其中的一则故事,叫《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后来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孝道,将其列为二十四孝之第二孝。自古道:“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刘恒却能做到日复一日,真是不简单啊!今天,我们学习刘恒的孝道,就是要学习他“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的耐心啊!

(2)组员2介绍名人敬老故事(鲁迅、孔繁森)(课件分别出示)。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许多名人都是敬老的好榜样,接下来,请听名人敬老故事。

鲁迅一生遵母命

鲁迅平常不多喝酒。他在小时候,母亲常提到父亲酒后失态,并告诫他长大了不要多喝酒。鲁迅遵母令,一生从未喝醉过。

鲁迅的母亲爱看小说。当母亲由家乡移居北京后,鲁迅在上海买了些畅销小说给母亲浏览消遣。在《鲁迅书简》一书中,收有鲁迅写给母亲的问安信,就有50封之多,可见其拳拳赤子之心。

孔繁森情系孤老

孔繁森在拉萨当副市长期间,全市56所敬老院和社会福利院,他走访了48所,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老人和孩子们的心田。他平时自己节衣缩食,把节省下来的钱用来买茶叶、食盐、酥油、大米和棉鞋等,送给有困难的孤寡老人。他到风雪灾区慰问时,宁肯自己挨冻,却将身上的毛衣、毛裤脱下来,给穷苦的老人穿上。他还随身携带自备的药箱下乡巡诊,为老人和群众看病治病。

他不仅关心社会上的老人,也同样孝敬自己的老母亲。*年,孔繁森回到老家,就给93岁高龄的妈妈梳头、洗脚、喂饭,用轮椅推着老人出去乘凉,村里人看到了,个个都伸出大拇指夸奖。

6.重阳调查组

大家好!我们是重阳调查组。前段时间,我们小组分别调查了周围同学、邻居或亲戚,了解重阳来历、习俗和敬老的情况,发现大家对重阳节了解得并不多,敬老意识也不强。因此,我们希望同学们参加了这次活动后,能做好宣传工作,把我们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发扬光大!下面献上我们的一首诗朗诵:

《敬老歌》

人人都有悲和乐,

人人都有情和爱。

人人都有老和少,

谁的青春他也不常在。

你别笑他的腰背驼,

你别笑她的头发白。

人人都会老,

人人都会衰。

尊老敬老把老爱,

咱中华的美德要一代传一代。

老人有所养,

老人有所爱。

当儿孙的应该让老人笑口常开,

让老人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人人都会老,

人人都会衰。

尊老敬老把老爱,

咱中华的美德要一代传一代。

老人有所养,

老人有所爱。

当儿孙的应该让老人笑口常开,

让老人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尊老敬老把老爱,

咱中华的美德要一代传一代。

六、活动评价:

(一)学生评价

活动结束后,可按小组汇集活动过程的材料(包括收集的资料、设计方案、体验文章以及观察记录卡、自制贺卡、书画作品、调查报告、采访记录、活动照片、家长的评价表、队活动资料、演讲稿等)。教师引导学生队自己活动的成果进行反思,把自己的活动收获及时记下来。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可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中的团结协作精神、人际关系的协调性、与同伴的分享交流情况、活动成果的独创性、活动反思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教师评价

教师的评价要贯穿于活动的始终,要重视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评价的发展功能。评价应以激励为主,要肯定和发展每位学生身上的潜能,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努力形成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以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七、活动反思

今天是重阳节,是我们国家独有的尊老节日。尊敬老人,孝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父母养育了我们,给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是我们每个人生命和生活的源泉,孝敬老人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本分,更是天经地义的事。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我们有意无意地把对老人的孝敬淡化了,而对自己的子女却溺爱有加,家庭的重点也是在孩子身上,较少考虑自己年迈的父母。

潇湘晨报的文章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父母含辛茹苦将子女一个个抚养成人,子女们都成家立业了,父母却因年迈体衰,无人照料,生活陷入困境;有的子女自己已经成人了,不思独立,还是依赖父母生存;更有的人甚至不顾父母体质,让父母拼命劳动和工作,自己游手好闲任意挥霍。有的人自己在城里日子小康,却对在乡下的父母不管不问,还有的人为了私利,甚至和自己的父母对簿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