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37: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友情诗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谭梦琳 诗歌 意象 产生原因
在急剧的社会转型期,当社会心理普遍呈现为浮躁且急功近利时,甘肃女诗人谭梦琳,近十几年来,一直在追求自己的文学梦想,谭梦琳应该算是诗歌园地里一位坚定的追求者。阅读谭梦琳的诗集《北方有一个女孩》,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在黄土高坡用树枝写情诗的女孩,一个喜欢点一支红蜡烛写情诗的女孩,一个喜欢在雨中独自漫步的女孩,一个梦想去看大海的女孩。诗人用一种质朴纯真的艺术编码承载着丰富的生命体验。诚如北京师范大学严春友教授所说:“当这些诗句展现在我的眼前,撞击着我的心坎的时候,我心中也禁不住要喊一声:‘黄土高原上,竟有这样美丽的花!’”
谭梦琳诗歌中经常借助“星光”、“明月”、“花朵”、“树”、“黄昏”、“船”、“帆”等意象符号来传情达意。这些意象符号突显了诗歌的主题,彰显了诗歌的风格,外现了诗人的女性身份。
一、 意象的产生与诗歌的主题密切关联
诗集《北方有个女孩》当中,用歌颂友情和赞美爱情的文字谱写出来的动人乐章时刻萦绕耳畔。“朋友你在远方我临窗的祝福你能收到吗异乡的风时时吹动我思乡的泪滴也总能打湿这异地的绿草坪”(《致友人》)“你欣赏黄昏我欣赏你的背影你用目光丰富着黄昏的表情我用情感装饰着你的倩影”(《黄昏》)“血脉相连,骨肉相亲”,难以割舍的亲情时刻牵动着诗人的心。母亲像一条河,滋养着诗人的心灵花园。“母亲哭了目送弟弟的目光溢着泪水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母亲的泪更晶莹肺腑”(《来去匆匆》)这些诗句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他人的关爱。亲情、友情、爱情汇聚成涓涓暖流,注入我们的心间,像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的航船找到港湾。
谭梦琳诗歌中“花朵”、“树”、“船”、“帆”等意向,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温馨和希望。“花朵”自不用多说,每当我们看到那些五颜六色的花瓣,闻到那沁人心脾的花香,总有一种清新愉悦之感洋溢胸中;“树”所散发出的浓浓绿意,为我们在炎炎夏日送来阵阵清凉;“船”、“帆”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带给我们无限憧憬和希望。以上这些意象符号处处洋溢着爱的旋律。由此可见,谭梦琳诗歌中意象符号的产生与其诗歌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 意象的产生与诗歌风格密切关联
谭梦琳诗歌舒缓的节奏,和谐的韵律,柔美的语言,给人带来无穷的美感。她的诗歌能够把我们带入优雅迷人的世界中:“也许不该看着你的眼睛却沉默那山依旧葱绿那水依旧流淌独不见你树枯了根还在你去了相思还在”(《永远的记忆》)葱郁的山林,清澈的溪流,让一切喧嚣远离。
以意象作为切入点,我们不难发现意象与风格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正如海子的诗歌对家园土地有着一种深深的迷恋,因而他的“村庄”、“麦地”、“草原”、“河流”、“麦子”等一系列的意象都具有“家园”意识。谭梦琳诗歌的风格是优美的,她诗歌中所选取的“星光”、“明月”、“花朵”、“树”、“船”、“帆”这些意象都能让我们感到一种舒畅和愉悦,这些美好的意象构成了她优美的诗歌风格。同时无庸质疑的是,正是由于诗人追求优美的风格,她才会选用这些具有美感的意象。总之,谭梦琳诗歌意象的产生与其诗歌风格密切相关。
三、 意象的产生与诗人女性身份密切关联
女性创作的一个极为显著的风格就是阴柔美,它委婉含蓄又极富深情,给人以美的享受。冰心在1923年出版了诗集《繁星》和《春水》,共收小诗300首。诗人从抒情和哲理两个方面去描写母亲之爱、童年之真、自然之美。诗中 “星”、“月”、“花”、“树”、“水”之类的意象随处可见,无不体现出一种柔柔的情怀、深深的眷恋,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唤起人们奋发向上的激情。谭梦琳这位黄土高原上的女诗人,以其清新、质朴的语言涤荡着我们的心灵。作为一名女诗人,在谭梦琳的诗中也常常可以看到 “星光”、“明月”、“花朵”、“树”、“黄昏”、“船”、“帆”等意象符号,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女诗人们共有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因此,我们可以说,谭梦琳诗歌意象的产生与其女性身份密切关联。
综上所述,我们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谭梦琳诗歌意象产生的原因。诗歌是多种要素的集合体,每个要素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个完整的诗歌世界。我们对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分析都有利于深入解读诗歌,更好地阐释诗歌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严春友著:《生命如诗》,《〈北方有一个女孩〉序》。
每篇古诗词虽说只有短短的几十个字,但教起来却不容易。上公开课时,也极少有老师选上有关古诗词教学的课。也许是觉得一首古诗词就这么几十个字,信息量太少,不屑一教;也许是古诗词真的很难教,这样的课堂太难“出彩”了,大家都不想吃力不讨好。于是乎,在古诗词教学上,大家几乎都怀着一种“欲说还休”的无奈。观看了济南市洪家楼小学张洋老师执教的《清平乐・村居》后,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笔者对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激发诵读兴趣,把握好节奏和韵律
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具有独特的节奏美和音律美。读,无疑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法宝。古诗词教学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进,读懂,读深。个人浅见,一节古诗词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还在于读的效果,而读的效果,又在于诗情诗境的创设,而诗情诗境的创设,则依赖于教师个人古诗文素养,尤其是教师本人诵读的水平。因此,加强教师自身对诗文诵读的研究,提升诵读水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激发学生诵读兴趣的方法很多,如表演读,配乐读,想象画面读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为了让学生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教师可以采用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那就是让学生手脚并用,打着拍子来读,《毛诗序》中曾说在“咏歌之不足”时,犹须“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在指导学生诵读时,也可以让他们一边读一边手舞足蹈。当那种顺畅悦耳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和着拍子从学生们的口中流溢出来时,你一定会被深深地感染。通过学生喜欢的朗读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文的节奏和韵律,能够有效地把学生带入诗情诗境,提高教学效率。
二、 注重古诗词教学的语文味
古诗词把友情、亲情、爱情,爱国之情、民族之情、山水之情等都凝结成了千古传诵的佳句名篇,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要认真揣摩语言,体会意境,以诗传情,品诗感悟。例如,张洋老师在教学《清平乐・村居》中小儿“溪头卧剥莲蓬”一句时,是这样品味“卧”字的:看图观察,并想象小儿的神态、动作等,反复品读这句诗,让学生把“卧”换成“躺”或“趴”,想想有什么感觉。这样一来,学生都能够从中体会到“卧”的情境、“卧”的情趣。辛弃疾这首田园诗词的风格、情感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三、整合资源,拓宽视野
古诗词灿若繁星,我们要精心把相关的诗词优化组合,这样,既能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感悟,又可以丰富拓展学习内容。例如:张老师在引导学生观看插图引入《清平乐・村居》时,让学生背诵高鼎的同名诗《村居》;当学生描述到“大儿子在田间锄草”时,引导学生吟诵《锄禾》;当学生描述到“小溪里开满了荷花”时,引导学生吟咏《江南》。教学时,教师要在深入研读文本,挖掘其意境、情感的基础上,让有关诗句、诗篇,有机地融合在学习过程中,前后联系,拓宽学生视野。
四、运用多媒体,“画”中感悟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融入到诗文特定的情境氛围中,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必不可少。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易唤起同学们强烈的探索欲望。
“好。”“好。”
声音此起彼伏,看来今天大家的诗性都被激活了,谁都迫不及待想露一手,以展示自己的文采。
“这回我先来,我为大哥,带个头吧,大家以我的诗开始,接龙下去,如何?”
这可是个好主意,太新鲜了,一下激起了大家的创作热情,看朋友们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架势,我悄悄拿出纸笔,准备记下那一首首接龙诗。
” 祝福声声飘蓝天
娇艳荷花把舞献
新朋老友齐相聚
诗海欢歌共团圆
朋友们,请吧!” 老乔笑眯眯地望着大家。
“好!我来接:
诗海欢歌共团圆
皆为莲友生日宴
寿星赶路急似火
唯恐错过团圆饭”莫愁大概饿了。
“哈哈!莫愁老弟,我来接你:
唯恐错过团圆饭
风风火火奔荷园
特来祝福莲之梦
蛋糕醇酒两周全”晨星一副自得的样子。
“这回该我了,谁都别跟我抢啊,
蛋糕醇酒两周全
莲姐生日满堂欢
寿星一路奔波苦
沏杯香茗待君还”噢,原来是草木白雪朋友,我才发现她!
“我来,我来:
沏杯香茗待君还
解乏解渴暖心田
且将茶盏权搁置
吹烛许愿吃大餐
哈哈!豆汁,焦圈,辣咸菜!”我仔细看了一下这位幽默的朋友,哦,原来是醉死了算球朋友啊,怪不得呢,连名字都起得这么诙谐。
宋爽姐姐早就急红了脸,她连连摆着手:
“吹烛许愿吃大餐,
乐得寿星心里甜。
即景生情诗兴起,
相互咏唱赛神仙。哈哈!”
“相互吟唱赛神仙
缘起莲友生日宴
你来我往共庆贺
愿友生活比蜜甜”三月风朋友也露了一手。
“宋爽姐姐,我也接你一首:
相互吟唱赛神仙,
荷花池里祝福满,
诗词歌赋齐上阵,
今日寿星把福添。”春泥也即兴一赋。
“愿友生活比蜜甜,
天天快乐赛神仙,
消灾解难日日好,
添副添寿一百年!”这位朋友有点面生,好像是信天游吧?多日不见,没想到今天他也来了。
“添福添寿一百年,
增年增岁保容颜,
与君共享寿诞乐,
荷花池里祝福满。”好一首打油诗,我注意了一下,好象是雪灵朋友,哈哈!今天她也来了。
“荷花池里祝福满,
群友相会在荷园。
南山飞鹤翩然至,
不老松下乐陶然”我顾不上看一眼这位才人的脸,赶紧把这精彩的诗句记了下来,不过,听声音,我辩得出好象是李评。
“ 不老松下乐陶然,
常青之树驻心间。
纵使人生多苦难,
一笑而过也枉然。请朋友们接上!”这位文友不慌不忙,挺有文者风度,我抬眼一看,方知是石剑朋友。
“ 一笑而过也枉然,
昆仑一刀道个歉。
生日会上祝福送,
散文网里把手牵。”
“ 里把手牵。
生日宴会多非凡。
千万里内飘心语
,网海之中真情现。”冬虫夏草朋友也接了一下。
“ 网海之中真情现,
荷花池畔意更深。
热热闹闹生日宴,
快快乐乐一百年。”这位好像是大海之子朋友吧,没想到这位老师也来了。
“ 快快乐乐一百年,
太少太少还要添。
朋友情谊深似海,
天长地远说不完!”哈哈!妙笔!我看过去,原来又是老乔。
一、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
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具体方法有很多:
1、介绍作者背景。每一首古诗的作者都有他特定的生活背景和个人阅历,学生了解了这些以后,就能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想象。如教《游子吟》时,由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当时环境相差甚远,我将《孟母三迁》的故事作补充,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值得一提的是,介绍背景只是古诗教学的前奏或插曲,因此,教师教学时一定要抓住重点,言简意赅,不能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讲得太多或面面俱到。
2、联系现实生活。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距离,搭起入境桥梁。如袁枚的《所见》描绘的是骑牛高歌的牧童,忽然停歌静立捕蝉的生活画面,明白如话,浅显易懂。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想自己心情愉快时放声高歌的情景和平时捕捉蜻蜓、蝴蝶等昆虫时的体验,使他们脑子里呈现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诗中的画面美。
3、运用直观形象。在古诗教学中往往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实景实物进行观赏,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音乐等辅助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就容易理解诗意;
4、丰富情感想象。教学时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再现能力、想象能力,又帮助学生弄懂了诗意,感受古诗意境之美。
二、掌握古诗学习法,指导学生品味语言美
品味语言,首先读懂语句。古诗的语言有它自身的特点,如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等,这些都是学生学古诗的障碍。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帮助其疏通理解,教给古诗学法-分词连序法:一是分词解义,逐词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诗中的含义;二是按现代汉语规范进行连序翻译。古诗学法具体概括为七个字:扩、留、补、换、调、嚼、考。
扩:浓缩的词语要“扩”,就是把诗人本来高度浓缩了的语句加以扩展,使诗句本来的意思明显化、具体化。把词意扩展开来学生也就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留:古今通用的词语要保留。诗句中诸如时间、地点、人名等。这样也便于保留诗文原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背诵。
补:成份省略是古诗中常见的现象,碰到这种现象,只要把省略了的成份补起来,学生就会不讲自通了。如: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中“江枫渔火对愁眠”这里就省略了主语谁,谁对愁眠这样补上以后,学生就容易接受和理解了。
换:古今用法不同的词语要更换。因为古诗“古”,所以就有古今差异较大的字义、词义和古今不同的语法现象。如“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死去元知万事空”的“元”,“儿童急走追黄蝶”的 “走”, “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乡音未改鬓毛衰”的“衰”等,这些古今意思有别或读音不同的字词,学生容易望文生义,产生误解,因此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讲解。
调:就是调整句子的顺序。讲解古诗时,要把因对仗、协韵、平仄等而倒置了的语序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重新调整,调整以后再解释就容易多了。
嚼:就是咀嚼、品味,就是说我们在讲解古诗时,对于诗中一些关键的、传神的或者有哲理的字、词、句要引导学生细心地咀嚼、品味,从而把学生对于诗句的理解,引到更深一层。
考:古人写诗常常引用典故,在讲解时,对于诗句中所用的典故要给学生进行恰当的“考证”,才能使学生弄清诗句的真正含义。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遍插茱萸少一人”一句,这里的“茱萸”,是古代的一种象征物,在讲解时结合有关实例一说学生很快就懂了。
学生掌握了古诗的学习方法后,就能按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把古诗译成生动具体、有情有景、有诗有画的短文,这样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古诗学法,讲中有导,导中有练,启发学生悟法用法。另外教师还要注意点拨指导,学生运用巩固学法。
三、指导感情朗读,引导学生体会音韵美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读起来琅琅上口。古诗以它特具的音韵美和节奏美,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要指导他们反复诵读。宋代万岳说:“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仔细品味,而不以背诵为满足,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
除掌握上述教学要点外,我们还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前要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有的课文两首诗,要理解其编在一起的缘由;这篇古诗课文在本单元的作用,与古诗前后课文的联系。
一、了解诗人
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了解诗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介绍诗人的诗风。如先引导学生复习小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有了感性体验后接着板书“李白・豪迈奔放”,再教学《望天门山》。这样,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认识过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诗人、诗歌的感知在不断深化。
2、介绍诗人的评价。如讲孟浩然,可以从其他诗人或诗论入手来介绍:孟浩然是唐朝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的诗人,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他的诗,受到李白、杜甫的高度赞扬。大诗人李白在《赠孟浩然》这首诗中,不同寻常地写到:“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还发出“高山安可仰”的长叹。杜甫也称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想一想,能得到李杜高度赞扬的诗人,可见其诗歌是多么的不同凡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过故人庄》。
3、介绍诗人的创作背景。如教学杜牧《泊秦谁》,先有感情地介绍时代背景:杜牧生活在晚唐时代,当时唐朝已呈衰落迹象,风雨飘摇,然而当朝的达官贵人却不顾国家安危,夜深了仍然在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有家不归,有案不办。杜牧是一个有正义感和远见的诗人,他在秦淮河畔看到这个场面后,感到非常悲愤:那些向歌女点歌的达官贵人,怎么就不知道亡国之痛呢?奢华不除,大唐必亡!
二、解读诗题
诗题往往点出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写作对象和场景。解读诗题往往要前后延伸和拓展,从多个角度了解诗歌。举例如下:
1、《泊秦淮》:诗人杜牧什么时候停船靠在秦淮河岸?(夜泊)当时环境怎样?(夜色迷茫,“笼”)诗人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还是忧愁?为什么?
2、《春望》:诗人杜甫在什么季节眺望哪里?那里的景色是繁华还是荒芜?为什么?(诗人在春天眺望长安城,而当时长安城被安史之乱的叛军占领,一片荒芜景象,这就是战乱中的唐朝首都)。
三、创设情境
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或移情于景,得有我之境;或景中藏情,得无我之境。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所反映的思维、情感以及社会、民俗、人文、地理与学生有一定的隔膜,因此,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通过散文描述法等方法创设情境,唤起读者心中的意象。
1、散文描述法
2、音乐烘托法
3、绘画激趣法
四、理解诗句
初中所选古诗词都是名篇佳作,语言凝炼,音韵优美,含义深刻。由于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用典现象和押韵的关系,能否准确、生动地释词解句直接影响到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意象的领悟。理解诗句,通常有释、补、调、想、品五法。
1、 释 (1)商女:以卖唱为生的女子,歌伎。(2)宦游人:出门求官之人。(3)儿女共沾巾:分手时的少男少女。(4)潭影空人心:空,使……一扫而空。空人心,使人的追名逐利的世俗杂念一扫而空。
2、补(1)君问(我)归期(我)未有期(2)泊(于,在)秦淮(3)与君离别意(都是相同的),(因为我们现在)同是宦游人。
3、调 (1)风烟望五津(望五津风烟):遥望您去蜀州时将经过的五个渡口,那里关山重重,烟雾迷蒙,我实在为你担心。(2)无限河山泪(河山无限泪):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我的眼泪无穷无尽。(3)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淡淡的烟雾和朦胧的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江水和沙滩。
4、想(1)海日生残夜:黑夜尚未散尽,一轮红日就从大海中冉冉升起。[先译后联想]黑暗之中孕育着光明,光明与黑暗同时存在于一个画面当中,最后光明冲破了黑暗,放出万道霞光。这是多么令人惊奇多么令人鼓舞的一幅画呀!
5、品(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品]一个“潜字”,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而又默默无闻的美好品格,从中也折射出诗人杜甫关心天下苍生疾苦的善良情怀。
(2)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品]不说山光使诗人心情宁静愉悦,而写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这就是含蓄不露,这就是诗味。鸟的怡然自乐,正是诗人淡泊宁静的反映。这就是借物境写心境,用光和影营造了一种幽静清寂的境界。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初语第三册)[品]这句诗有三层境界,“孤帆”一层,“运影”一层,“碧空尽”又一层。①老朋友孟浩然坐船走了,渐渐地,连他的船也望不见了,只能望见孤帆一片,李白还在岸上望着。②直到孤帆也看不见了,只看见隐隐约约的帆影,李白还在岸上望着。③最后连帆影也在碧空里消失了,李白还在岸上望着,只看见长江默默无语地在天边流着。这是多么深厚多么感人的友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五、指导朗读
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呜,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朗读教学时,要防止三种不良倾向。一是为读而读,对学生的朗读不加以指导和评点,走过场而已。二是只放录音带而不亲自示范朗读。由于朗读带一般由艺术表演家录制而成,其阅历和感悟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有相当大的差距。如果不顾城乡学生的差别,不因材施教,不考虑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硬要机械模仿,无异于拔苗助长。我们主张最好老师当面范读,同时配合面部表情、动作等体态语,因材施教,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情感的桥梁,起到录音带无法替代的作用。录音带的作用适合于诗歌欣赏,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一般不适用于范读。三是朗读前缺乏感情理解的基础和忽视感情积累、酝酿的过程。
2、古诗朗读要讲究节奏,这样才能琅琅上口,音韵优美。一般来说,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四言为“二二”节奏,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晨兴/理/荒秽,带有/荷锄/归”。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3、古诗的读法有三种类型:朗读、朗诵和长吟,这三种对节奏的处理要求有所不同,应当分清类型。另外,师生对朗读的要求也不一样,应该有所区别。
4、古诗词朗读还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如壮志难酬、苍凉悲怆的《渔家傲》,豪迈奔放、想象瑰丽的《望天门山》,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委婉含蓄、缠绵绯恻的情诗《无题》,与世无争、清新自然的《归园田居》,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春望》。
中国自古以来美丽富饶,可谓是好山好水好民风。《诗经》中的《公刘》是这样描述周人的京城的:“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他们在肥沃土地上的欢声笑语仿佛就在我们耳边回荡。崔颢在《黄鹤楼》中写道:“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我们看到的是武汉周边的美丽景致。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奇思妙想写出了瀑布的雄奇瑰丽,也使我们的学子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自豪万分。而李白的好友杜甫却在《江畔独步寻花》中给了大伙这么一幅温馨的画面:“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春天图正是古代美丽中国的缩影。
二、通过古代诗歌我们可以体会优秀的传统文化
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王维在《鸟鸣涧》中写道:“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些都是写出了对大自然的尊重与热爱,足以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李白在《赠汪伦》中写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高适在《别董大》中写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些诗中表现出的朋友情谊或厚重、或支持、或洒脱,无不让学生受到良好教育。在古代诗歌中我们也能看到很多劳动的场面。如《诗经·伐檀》写道:“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如李坤在《悯农》中写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些不朽的诗篇反映了中华儿女是勤劳质朴的。
三、通过古代诗歌我们可以挖掘照耀当世的时代精神
早在先秦时代,屈原便喊出了“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理想,只有不断探索才能成功。阿里巴巴正是秉承探索之道才成就了它的传奇。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给前进中的学子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而以下诗句却反映出交通的不便及人们对便捷交通的渴望。《诗经·采薇》中写道:“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征夫所走的路是崎岖长远的,李白更是在《蜀道难》中感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世迁,如今古人的快捷出行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也正因如此,被湘黔铁路抛弃而落后数十年的邵阳才那样深切地感受到交通的重要,所以每一个邵阳人,包括青年学子一定要大力呼吁包海高铁过邵阳。
四、通过古代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名人的人格魅力
曹操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们看到的是一颗永远也不会消沉的勃勃雄心。杜甫在凄风冷雨中,表达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宏愿,也体现出诗人的伟大人格。陆游临死之前希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种对江山的魂牵梦绕,对祖国的念念不忘感人至深。于谦忧国忧民,为人坦荡,他在《咏石灰》中写道:“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他的这种两袖清风的高尚人格为后人景仰。青年学子要从这些古代诗歌中明白: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从方法上,我们可以贯彻三个“多”字。
一、多诵读
诗歌具有抒情性、音乐性、形式美等特点,不读不能感受其美,不读不能感受其意境,课内课外的诗都要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首先要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听教师范读和听录音带,总之是听规范的优秀的朗读,其次是学生在朗读时,要注意吐字发音,要注意读出感情。另外要注意朗读和背诵结合。对于重点作家的重点篇目要不折不扣地背下来。这些篇目有早期爱情诗经典《静女》,有诗人意欲建功的名篇《短歌行》,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登幽州台歌》。还有……,在此不一一列举。大量的诗歌储备是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基础。
二、多理解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它承载着中华几千年的历史变迁。每首诗歌都包含着它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我们要全方位地介入诗歌,深刻体验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如在学习杜甫的《登岳阳楼》时,一定要知晓诗人当时已届暮年,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所以作者“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百感交集就不难理解了。学习古诗词一定要有口有心,才能有效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才能让灵魂受到洗礼。
三、多运用
1、朋友就是把你看透了,还能喜欢你的人。
2、真正的朋友,在你获得成功的时候,为你高兴,而不捧场。在你遇到不幸或悲伤的时候,会给你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在你有缺点可能犯错误的时候,会给你正确的批评和帮助。——高尔基
3、真正的朋友有三种:爱你的朋友,忘你的朋友,恨你的朋友。
4、千言万语只想告诉你,我们永远是朋友,千山万水只能阻挡我的视线,却不能阻挡我心的前进。
5、我默默地摘下圆月中的那金桂新枝,编织一个相思的美梦,遥寄给远方求学的你。
6、只关心自己幸福的人,不能和他成为知己。
7、友谊就像陶器,破了可以修补;爱情好比镜子,一旦打破就难重圆。——比林斯
8、真正的朋友除了背叛出卖,什么都能原谅,释怀,关爱自己!——阿K
9、有些人对你恭维不离口,但都不是患难朋友。——莎士比亚
10、财富不是真正的朋友,而朋友却是真正的财富。——申宝峰
11、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子
12、有一种默契叫心照不宣,有一种感觉叫妙不可言,有一种幸福叫有你相伴,愿天上的每一颗流星都为你闪烁,愿地上的每一个朋友为你而挂牵。
13、无论时光如何改变,让真诚永远;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让善良永远;无论眼前还是天边,让美好永远;无论距离是近是远,让朋友永远!
14、真实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无价之宝。——高尔基
15、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我仍然看得见你那明镜般的心灵,感觉到你那柔丝般的温情。
16、有一把伞撑了很久,雨停了还不肯收;有一束花闻了许久,枯萎了还不肯丢;有一种友情希望能到永久,即使青丝变白发也能在心底深深留藏。
17、选择朋友一定要谨慎!地道的自私自利,会戴上友谊的假面具,却又设好陷阱来坑你。——克雷洛夫
18、万两千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
19、一切都将成为过去,朦朦胧胧,潦潦草草。不论是获得还是丢失,朋友都还要继续,让我们潇洒地挥挥手,不再回头。
20、忠厚是友谊的桥梁,欺骗是友谊的敌人。
21、让风吹走你的忧愁;让雨洗掉你的烦恼;让阳光带给你温暖;让月亮带给你温馨;让友情带给你快乐;让爱情带给你幸福;让我的信息带给你好运!
22、友谊之于人心其价值真有如炼金术上常常所说的他们的宝石之于人身一样。——培根
23、想你该在这暮色渐沉的秋夜,放一只小船,驶向我。尽管我知道,该来的总会来,而不该来的,虽然说只有一步的距离,也不会来。
24、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别林斯基
25、破坏水堤的是腐朽的树根,破坏友谊的是言而无信的人。
26、真正的朋友,是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躯体里。——亚里士多德
27、唯有对人慷慨大度,赞扬人家的优美,我们才能赢得朋友。——艾佛林·恩德希尔夫
28、不是每朵浪花都为沙滩而而涌,不是每颗星星都为谧夜而明,不是每次细雨都为麦苗而落,但我的信息只为你的快乐而来。
29、友谊有许多名字,然而一旦有青春和美貌介入,友谊便被称情,而且被神化为最美丽的天使。——克里索斯尔
30、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马克思
31、仁爱的话,仁爱的诺言,嘴上说起来是容易的,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看见朋友的真心。——克雷洛夫
32、涛声依旧人依旧,往事依旧情依旧,歌声依旧笑依旧,朋友依旧我依旧,咫尺天涯共依旧,天天快乐永依旧。
33、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话多么尖锐……——奥斯特洛夫斯基
34、朋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使友谊永存。——查理士
35、只有真的朋友,才会替你中弹。——牛顿
3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7、阴险的友谊虽然允许你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惠,却要剥夺掉你的珍宝独立思考和对真理纯洁的爱!——别林斯基
38、既然我们都是凡人,就不如将友谊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不要对彼此的精神生活介入得太深。——欧里庇得斯
39、友谊!世界上有多少人在说这个字的时候指的是茶余酒后愉快的谈话和相互间对弱点的宽容!可是这跟友谊有什么关系呢?——法捷耶夫
40、在怀念的季节里,请不要忘了我,就如同我时时没有忘了你一样。
41、朋友是人海难觅的苦苦相守;朋友是永远珍贵的一生拥有;朋友是默默祈祷的无言祝福;朋友是不计得失的情同手足;朋友是磨难中的永远巩固,愿朋友一生平安幸福!
42、你我虽然相隔千里,但彼此却心心相连;你牵挂着我,我牵挂着你。让我轻轻地对你说一声:“亲爱的同学,真的好想你!”
43、懈惰的马路程远,吝啬的朋友远。
44、离得越远,思念越近,这便是永恒回首的惟一理由。
45、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
46、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总叫人期待,期待一次惊喜的通话,一封意外的信件,一刻相聚的欢愉,一夕促膝的长谈,一束鲜花的清香。好友,我只期待着一丝喜悦来自于你。
47、我珍惜人生中每一次相识,天地间每一份温暖,朋友每一个知心的默契;即便是离别,也把它看成是为了重逢时加倍的欢乐。
48、友谊,以互相尊重为基础的崇高美好的友谊,深切的同情,对别人的成就决不恶意嫉妒,对自己培养一种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49、我们即将开始新的人生,不管将来遇到什么不开心的都可以告诉我这个朋友,如果你有开心的事情想告诉我,我很乐意。
50、我们不应该不惜任何代价地去保持友谊,从而使它受到玷污。如果为了那更伟大的爱,必须牺牲友谊,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过如果能够保持下去,那么,它就能真的达到完美的境界了。——泰戈尔
51、再次伫立在窗前,却发现岁月匆匆,昔日那闪动的梦境竟如同暮秋里的残叶,在心中的湖泊中孤独地飘零。
52、正义的人朋友多。()
53、我们的朋友比我们想象的少,却比我们认识的多。——霍夫曼斯塔尔
54、大量的友谊使生命坚强,爱与被爱是生活中最大幸福。——西德尼·史密斯
55、青年男女应当保持真诚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有这样一种关系:无论对任何事物,不夸大,也不低估。如果彼此不欺骗,如果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这时候,不管保持什么样的关系-友谊的、爱慕的等等关系-那都是健全的关系。——马卡连柯
56、友谊是两个平等者之间的无私交往;爱情则是暴君与奴隶之间的卑下交流。——奥立弗·哥尔斯密
57、巨大的危险有这样的妙处,它能使陌生人中间的友爱显露出来。
58、无论茶水是浓是淡,让清香永驻心间;无论距离是近是远,让记忆彼此相连;无论联系是多是少,让祝福永远不变!
59、不论是多情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谊。——普希金
60、茶用感情去品,越品越浓;酒用坦诚去喝,越喝越香;情用真诚去感,越感越深;友用理解去交,越交越好!
61、有一道彩虹,不出现在雨后,不出现在天空,它常出现在我的心头。当我思念你的时候,总是用它的这端来系你,用它的那端来系我。
62、朋友间的不和,就是敌人进攻的机会。
63、今天我在遥远的地方,把你给予我的昨天,折叠成记忆的小船,任其飘荡在思念的海洋上。
64、性情爽朗的人,身边总是有三个朋友。
65、没有信的日子,如同一堆温柴,被回忆点着,一脑子的浓烟。
66、性情大爽快的人朋友多,躯杆笔直的木材用处大。
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现,易于接受
从年龄上看,年纪偏轻的观众对青春偶像剧以及爱情悲剧、家庭伦理剧都有一定的偏爱;40-60岁的观众,倾向于家庭伦理剧。从职业来看,年轻的在校学生大多数选择集数少、内容活泼、画面灵动性强的青春偶像剧和爱情悲剧,但对前者偏爱的人居多;家庭主妇大多生活经验比较丰富,所以她们偏重于情节缓慢冗长的家庭伦理剧;职业女性包括城市白领,生活节奏相对较快,对时尚品位的要求较高,他们在娱乐休闲时选择的多是集数较少、节奏较快、充满都市时尚气息的青春偶像剧、爱情悲剧等。从性别来看,大多数女性喜欢韩剧,对大多数男性来讲,不喜欢在韩剧上浪费时间,但也有少数例外者。对于韩剧,18-25岁的年轻女性多数会认为:韩剧的画面唯美,情节虽然类似但是活泼而且贴近人心,男女主角形象时尚现代且很有礼貌修养;25-40岁之间的观众认为韩剧画面亮丽、清新、干净,男女主角造型时尚大方,并且温文有礼;40-60岁间的人大多数观念是:贴近百姓生活,好像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借此可以了解韩国的一些生活习惯和社会文化。
“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各民族人民的心理所决定的,在一定时期的艺术作品和学术著作中都表现着社会文化心理”。中韩两国不仅在地缘上临近,在历史上也有广泛的交流和友好往来--两国有着共同的传统习俗,都强调伦理道德在社会价值体系中的作用;韩国的历史文化都受到同期中国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唐朝时期,中国文字、医药、崇尚儒学的概念对韩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鉴于两国在文化内涵、价值体系和行为方式方面存在很大的相似之处,包括韩剧在内的韩国文化产品的风行也就成为了情理之内、意料之中的事情。实际上,韩剧是经过认真包装过了的东方文化,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亚文化与西方文化共同改造的结果。韩剧中的情节和人物角色在中国现实生活场景内大量存在,因此让中国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韩剧在剧中重塑并再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以中国人在在心里上更易产生共鸣,乐于接受。韩剧中在平常的社会家庭生活中诠释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内容与中国文化比较贴切、类似,展现了中国传统的日常行为。不同年龄段观众的社会心理虽然有不同,但是三大类的韩剧满足了不同人的需要,赢得了中国观众的喜爱。中国人看韩剧就和看中国电视剧一样看到了东方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像。电视剧作为影视文学作品,观众看韩剧相当于一种艺术接受。那么韩剧之所以在中国观众心里得到认同,就是因为其中的一些内容引起了中国观众的共鸣,是艺术作品中宣扬、传达出来的文化气息和文化背景唤起了接受者思想上的强烈反应。
中国儒家文化的发扬媒体
中韩两国人民有着不同的地理和社会生活环境,所创造出来的文化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然而,两国在历史上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也存在着相似的部分。韩剧中对子女婚姻大事、婆媳关系、子女教育问题的关注、对各种礼节的尊崇等是中国父母这一辈所推崇和欣赏的。剧中人物对生活的态度、对爱情的执著、面对困难的乐观精神、对待亲情和友情的传统态度等是中国青年一代所青睐和感动的。韩剧家庭伦理剧主要体现老人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年轻一代必须尊重老者,什么都不能影响他们所坚守的传统道德规范。韩剧是在琐碎的生活中传承着传统的道德规范,然而这些正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形成的严格社会规范。韩剧爱情悲剧中的主人公,面对倍受坎坷的爱情,总能不离不弃,执着的坚持,努力的寻找真爱的出路,即使最后没有一个好的结局,但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付出再大的代价也是值得的。中国古代也有相同的爱情观,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等,这些经典爱情诗句至今还被世人传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中国人传诵了千年的爱情故事,可歌可泣。青春偶像剧中主角也表现出一些优秀品质:对待艰苦的生活自强不息,面对金钱的诱惑不为所动,对待朋友诚信为先,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孝顺体贴,对待兄弟姐妹关爱有加。这些道德规范不正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所宣扬的?从上面可以看出,无论哪种类型的韩剧作品,体现出来的伦理道德规范都带有浓厚的儒家传统文化色彩。
近两千年的儒家文化思想在封建时代给东方人民打下了深深地烙印,不会因为和“”的批判所消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儒家文化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特性,而且已深深地融入到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交际中,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老百姓评判社会行为、自我反思和行为方式的准则,例如在商业文化的建构中强调儒家文化对企业外显竞争力和核心能力、企业与顾客的双赢关系的影响,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中儒家文化不可取代的作用。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儒家文化必然对包含韩国在内的“亚洲文化圈”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儒家文化是韩国文化的基盘,而其核心“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鲜明地体现在韩剧的情节和人物特征中,因此现在的韩剧及韩剧中的儒家文化被中国观众所接受认可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中国人民重新反省自己文化的途径
中韩文化同源、有相似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都有了不同的文化发展形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二十世纪遭遇了极大的变革和动荡。时期,推崇传统文化和严谨学风的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迫害,人们追求真知和防御道德底线的信心大减;改革开放之后西方文化的涌入和渗透使得国民开始追逐西洋化的理念和价值体系,故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本民族文化的继续和传承,这一点可以从“洋节日”在中国的流行中看出来。例如,圣诞节比春节更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情人节期间玫瑰花泛滥,而对七夕了解的人却越来越少。儒家文化受到了来自西方文化的极大挑战,而日常生活中的儒家风范与尺度,已变得很薄弱,几乎消失。而从韩剧中表现的世情人伦观来看,他们也经历了剧烈的动荡,受到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科技方面,而韩国文化在获得和完成现代性的同时,文化上坚持了一种延续性和保守性。这种文化特征,构成了韩剧的叙事基础,是韩剧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长幼之序、孝剃之义、夫妇之伦、儿女之道等等一系列的道德规范是韩剧故事始终围绕展开的主题,从中引出情节和人物情感的表现。韩剧所体现的道德准则和价值标准对于现代中国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因为这是我们骨子里根深蒂固、难以磨灭的一部分;同时这种文化对我们来说又是遥远的,因为我们在自身文化现实中已很难体验到相同的东西了。在韩剧面前,人们普遍有一种被唤醒的感觉;人们开始重温和思考着对本土遗失殆尽的传统文化、传统道德、传统生活方式的想念和向往,并采取措施恢复、保护并传承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结语
中国人对韩剧的喜爱,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不仅是出于和谐的家庭生活和完美的爱情故事的期待,而且是人们对于迷失或消失殆尽的文化的追逐。韩剧中体现的共同的文化精神和人们在生活中无法实现感情故事深深地吸引了中国观众,使其在虚拟的剧情中体验期待中的美好和生命的完美统一。
本文作者:刘志平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所谓夸奖,是发自内心地肯定某些人或事的一种表达。有时候适当的夸奖可以让你的生活更美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奋斗鼓励夸人的文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适宜夸奖人的说说1、你的脸,那么白净,弯弯的一双眉毛,那么修长;水汪汪的一对眼睛,那么明亮!
2、瀑布一般的长发,淡雅的连衣裙,标准的瓜子脸,聪明的杏仁眼,那稳重端庄的气质,再调皮的人见了你都会小心翼翼。
3、君不见,至古美女排排来到你面前,暗下来。
4、你柔情似水,你的微笑让我如醉如痴。
5、你是我见过的最美最善良的女人。
6、你那水灵灵的眼睛,乌黑的头发,雪白的肌肤,红润的嘴唇,你长得真漂亮啊!真是美若天仙啊!
7、他看见女孩的长发在舞厅灯光里飘飘洒洒,她的头发上有一种奇特的香味。
它们编织了一场甜蜜的梦幻,就像雨丝般发出沙沙的响声。
8、你那阳光多姿的舞蹈,让我留恋忘返。
你那天籁之音的歌声,让我痴迷如醉。你那雅致秀美的言行,让我过目难忘。
9、您是天上仙子,我是凡夫耕牛,您彩袖飘飘,游走于秀美山川,而我则躬耕南阳,做一犁地农夫。
10、我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是维纳斯,接着就是你!
11、同学们都佩服她那过人的胆识和聪明,遇到什么棘手事都喜欢找他帮忙。
12、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13、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14、你像一片轻柔的云在我眼前飘来飘去,你清丽秀雅的脸上荡漾着春天般美丽的笑容。
15、你也许没有水汪汪亮晶晶的眼睛,但你的眼神也应该顾盼多情,摄魄。
16、如果我是导演,那么你将是我心目中的最佳的女主角。
17、你的美由内而外,活血养颜,冰清玉洁,惹人怜。
18、别看她人小,心眼可灵啦,10个大人也比不上他,真是秤砣虽小能吊千斤。
19、青翠的柳丝,怎能比及你的秀发;
碧绿涟漪,怎能比及你的眸子。
20、你是那样地美,美得象一首抒情诗。
你全身充溢着少女的纯情和青春的风采。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你那双湖水般清澈的眸子,以及长长的、一闪一闪的睫毛。像是探询,像是关切,像是问候。
21、你是漂亮的女生,校园之中笑声闻。
一双美丽大眼睛,光彩熠熠真动人。性格开朗又活泼,有你之处都是春。
22、你笑起来的样子最为动人,两片薄薄的嘴唇在笑,长长的眼睛在笑,腮上两个陷得很举动的酒窝也在笑。
23、你有点像天上的月亮,也像那闪烁的星星,可惜我不是诗人,否则,当写一万首诗来形容你的美丽。
24、温柔的女人是金子,漂亮的女人是钻石,聪明的女人是宝藏,可爱的女人是名画!据考证,你是世界上最大的宝藏,里面藏满了金子、钻石和名画!
25、火炬,光耀天庭,我赞扬;
蜡烛,光照咫尺,我也称道;我的赞歌献给你,因为你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26、你的秀发被风牵引着,你的衣裙被风轻拂着,飘飘曳曳,你曲下身轻轻抹平海边的脚印,我只觉得自己是守船的梢公,在晚风中等待着你。
27、轻罗小扇白兰花,纤腰玉带舞天纱。
疑是仙女下凡来,回眸一笑胜星华。
28、你,就像是一枚青涩的梅子,在江南的雨季里散发着悠悠的清香。
29、你蹦蹦跳跳地走进来,一件红尼大衣,紧束着腰带,显得那么轻盈,那么矫健,简直就像天边飘来一朵红云。
30、你娉婷婉约的风姿,娇艳俏丽的容貌,妩媚得体的举止,优雅大方的谈吐,一开始就令我刮目相看。
31、求你不要再打扮了,给其他的女人留点自信吧。
32、你就好像是上品的西湖龙井,那种淡淡的苦涩是你的成熟,越品你越有味道。
33、遇见你之后,再看别的女人,就好象是在侮辱自己的眼睛!
34、你用甜美的微笑赶走忧伤,你用快乐的歌声驱散烦恼,你用灵动的舞姿带来欢畅,你用温柔的情丝送来温暖。
35、你的每一句话我都视为圣旨,你的每一个眼神我都当做命令,你的每一个动作我都立为典范,你的每一个身影我都奉为楷模。
你就是我心中最高贵的女生,我愿一生都做你的奴仆。
36、她话声轻柔婉转,神态娇媚,加之明眸皓齿,肤色白腻,实是个出色的美人。
37、你什么都好,唯一的缺点就是太引人注目了,容易引起交通事故。
38、你也许没有一簇樱唇两排贝齿,但你的谈吐也应该高雅脱俗,机智过人。
39、他侧头看去,见是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脸蛋微圆,相貌甚甜,一双大大的眼睛漆黑光亮,嘴角也正自带着笑意。
40、有吸引力的女人并不全靠她们的美丽,而是靠她们的漂亮,包括风度、仪态、言谈、举止以及见识。
用来夸奖人的语录1、青翠的柳丝,怎能比及你的秀发;
碧绿涟漪,怎能比及你的眸子;有时,我凝视床头你那张玉照,简直觉得整个世界都永远沉浸在明媚的春光之中。
2、她的浅红色的头发在头顶上编成一个发髻,两旁留成松散的大髻遮住耳朵。
3、最动人的是你那纯净、明亮、炽热的眼睛,恰似一泓清泉,发自心灵。
这清泉没有名利的喧嚣,没有世俗的污染;有的是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奔汇入海的向往。
4、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可你在仇人眼里也称得上是西施了!
5、行走起舞一阵风,飘来花香疾如腾。
群居哗啦发飘扬,哪像书生疯跑奔。欢声笑语大嗓门,同窗好友情谊深。潇洒大方和蔼亲,可爱可敬爱助人。
6、我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是维纳斯,接着就是你!
7、一个美丽的女人是一颗钻石,一个好的女人是一个宝库。
8、上天太偏心了!为什么要把所有的优点都集中在你一个人身上?
9、你就是花丛中的蝴蝶,就是百合花中的蓓蕾。
无论什么衣服穿到你的身上,总就是那么端庄、好看。
10、美女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11、你酣畅淋漓地大笔泼洒出自己的形象,没有丝毫粉饰和雕琢,惟留下粗犷的美、质朴的美、自然的美。
12、自从你出现后,我才知道原来有人爱是那麽的美好。
13、美女在您面前自惭形秽,帅男甘愿死于您的石榴裙下,孩子见了您亲切热烈,老人见了您感怀青春,病人见了您立即健康,甚至残疾人都会因您而断臂再生、瞎眼重明。
14、只见她一张瓜子脸,颇为俏丽,年纪似尚比他小着一两岁。
15、青翠的柳丝,怎能比及你的秀发;
碧绿涟漪,怎能比及你的眸子。
16、你是聪明乖巧的精灵,把快乐蔓延;
你是超凡脱俗的仙子,把幸福播洒;你是活泼可爱的使者,把温暖带来;你就是我心中最美的女生。
17、你的脸,那么白净,弯弯的一双眉毛,那么修长;水汪汪的一对眼睛,那么明亮!
18、你是一个漂亮的女孩,有着娇好的容颜,有着苗条的身材,有着出众的才华,你太让男人着迷了。
19、红玫瑰香紧身袍袍袖上衣,下罩翠绿烟纱散花裙,腰间用金丝软烟罗系成一个大大的蝴蝶结,鬓发低垂斜插碧玉瓒凤钗,显的体态修长妖妖艳艳勾人魂魄。
20、这时朝阳初生,只见她一张瓜子脸,清丽文秀,一双明亮清澈的大眼睛也正在瞧着她。
21、有人说女人如水,有水的坚韧,有水的清灵,有水的温柔,有水的宁静。
22、你什么都好,唯一的缺点就是太引人注目了,容易引起交通事故。
23、女孩的眼睛,是月光辉映下的大海,美丽幽深包容一切。
24、你带着一串笑声从屋外走进客厅,轻松随便地穿一套红色运动衫,那么美丽多姿,那么热情似火,又那么恬淡简朴,一种不可名状的爱慕之情,蓦然在我心中升起。
25、她那含蓄明澈的眼睛和那宽宽的前额,给人以质朴、聪慧又深沉的印象。
26、你是那样地美,美得象一首抒情诗。
你全身充溢着少女的纯情和青春的风采。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你那双湖水般清澈的眸子,以及长长的、一闪一闪的睫毛。像是探询,像是关切,像是问候。
27、五岳归来不看山,泰山归来不看岳,纵使天下多美女,看你不再看美女。
28、你笑起来的样子最为动人,两片薄薄的嘴唇在笑,长长的眼睛在笑,腮上两个陷得很深的酒窝也在笑。
29、你不仅人美而且心更美。
30、你那水灵灵的眼睛,乌黑的头发,雪白的肌肤,红润的嘴唇,你长得真漂亮啊。
真是美若天仙啊。
31、如果你是美丽的海岸,我就是你脚下起伏的潮水,雪白的浪花是为你而唱的恋歌,五色的彩贝是为你而写的诗句。
无论涨潮还是退潮,海与岸永远相连。
32、心地善良,人好,都是美女。
33、世界因为女性的诞生,显得分外美丽!只是一个小小的问候,却是一个浓浓的真意!
34、他看见女孩的长发在舞厅灯光里飘飘洒洒,她的头发上有一种奇特的香味。
它们编织了一场甜蜜的梦幻,就像雨丝般发出沙沙的响声。
35、不知有多少歌颂您的诗,我已无需再读,在您身上,我已看到了灵魂的伟大;
在您心中,我已体会到慈母般的爱。
36、君不见,至古美女排排来到你面前,暗下来。
37、但见她清秀绝俗,容色照人,实是一个绝丽的美人,她还只十六七岁年纪,身形婀娜。
38、从你的言谈话语中看见你的高贵。
39、愿你和可爱一起舞蹈,向娇俏问声你好;
约快乐一起逛街,与忧伤彻底决裂;朝幸福大步向前,走进甜蜜的花园;碰见心爱的男神,敲开爱情的心门。
关键词:长亭;木兰舟;意象;古诗;意境
“长亭兰舟”的意象在诗词中较为常见,在不同的诗词中有着不同的内涵。“长亭”与“木兰舟”作为离人送别常见的景致,往往和悲凉萧瑟的景象紧密联系而容易遭到读者的片面理解。其实,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长亭与兰舟有着自己的独特意义,凄清并不是它全部面貌和本色。在诗词中,景象特征和作者当时的心境是密切联系的,所以不能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单一的意象来解读,应该全面分析,把它作为心境的表现来审视。在思乡怀远时,兰舟是长居的处所,充满了浓郁的乡情;在爱情诗与闺怨诗中,长亭是美好爱情的象征,倾注了多情男女的相思之路;在怀友送别与酬唱诗中,长亭、兰舟是友情的象征,传递着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一、借长亭兰舟象征爱情,表达恋人间的离愁别绪
长亭外,古道边,兰舟催发处,一对恋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在《雨铃霖》中描写的“秋江别离图”可谓是恋人相别的经典场面。“一切景语,皆情语也”[1]p34,送别气氛之凄清,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画面之中。词中既有傍晚时分的长亭,又有不解风情的兰舟,使得恋人内心的缠绵悱恻呼之欲出。再加之“寒蝉凄切”的衬托和渲染,使离情别绪更显浓郁。
望君远去伤断肠,长亭送别泪千行。在众多描写恋人惜别的诗文中,王实甫《西厢记》中的《长亭送别》一折戏,可称是唱绝了离愁别恨。斜阳衰柳,凝霜不解风情,秋风下依依惜别的痴男怨女,使得这愁人的秋景更显凄迷。落叶萧萧,马随车行,只留有车碾碎叶之痕迹;遥望长亭,泪打长襟,万般离别之情已化作相思泪。千丝万缕,理不清愁绪;千言万语,诉不尽衷肠;千山万水,隔不断想念。此时此刻,十里长亭俨然成为离人无尽愁苦的来源,十里有多长,牵挂就有多长。
长亭望君去,使人悲;兰舟亦不解人情,惹人怨。例如,晏几道在《清平乐》中写到:“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起笔“留人不住”四字 ,扼要地写出了送者、行者双方不同的情态:一个曾诚意挽留,一个却去意已定。兰舟载着酒醉的男子而去,独留多情之人望江神伤。“留”而“不住”,故启末二句“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之怨思。世间的恋人往往因多情而生绝望、因绝望而生不忍割舍之情。周济评曰:“结语殊怨,然不忍割。”[2]p19实乃深透之语。
兰舟除了载恋人而去,亦可载情郎而归,只是舟不至,人未还。尤善“男子作闺音”的温庭筠就曾从女子细腻的内心出发,将对郎君的思念寄托在乘风而归的兰舟上。“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这幅看似和谐的美人凭栏远眺图,其实是“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离情正苦”。从“梳洗”到“望尽千帆”是一个漫长难耐的焦躁时光,同时也是迷离着玫瑰色梦幻的希望时期。然而,“过尽千帆皆不是”却无情地将热烈的希望之火破灭于冰冷的现实之下。兰舟未载君归,却带愁来,使诗歌整体蒙上了一层浓重的离愁别恨的色彩。
不论是对爱情的期许与些许焦虑,还是因爱绝望却不忍割舍的情感,“长亭”与“兰舟”传递的正是有情人对爱情的期待与分别时的离愁别绪。
二、借长亭兰舟寄托友情,传达友人的依依惜别情
“长亭”与“兰舟”自古被寄予“送别”的意蕴。诗人往往借长亭兰舟,寄托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李白《谢公亭》诗说:“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李频《送僧入天台》诗说:“长亭旧别路,落日独行僧。”亲友离别的场景反复不断地在亭下上演,使优美的长亭也染上了一层离愁。相形之下,司空图的《长亭》中所写的长亭则完全成为了离别的代名词,全诗四句二十个字,处处是离别,却无一个是实写长亭。“梅雨和乡泪,终年共酒衣。殷勤华表鹤,羡尔亦曾归”,“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秦观《调笑令》诗云:“始信别离情最苦,兰舟欲解春江暮”;柳永《采莲令》词云:“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相似的惜别景也在江边上演,给兰舟载上了满满的别绪。白居易的《南浦别》虽未提及“兰舟”,却亦有一番离愁在心头。“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诗歌的语言虽然清淡如水,却款款地流泻出依依惜别的深情。江浦送别,兰舟初发,诗人劝慰朋友不要频频回头,可是自己早已悲情难抑制。
此外,王勃还有反复回旋、别情深挚的七绝《秋江送别》:“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冷秋送别是万古不变的悲情,就像东逝的江水流不尽。“霜天月色,江上风烟,笼罩着别浦离亭、津树寒渚,也弥漫着客子寂寞的心头。”[3]p115目送乘舟远去的友人已让诗人不堪凄凉,遮住视线的树木又来平添烦忧。此刻,兰舟载去的不只是远行的亲友,还有王勃给予的不可承受的深情。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送魏二》)王昌龄在橘柚清香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江风引来江雨感到了夜凉后送友人上船。望着远去漂泊的兰舟,诗人好像看到了友人在远方潇湘的月照下难以成眠,愁绪里听到两岸猿啼一声一声而感到夜长难眠。清代敖英的《唐诗绝句类选》评论道:“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另有陆时庸《诗境总论》评价:“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三、借长亭兰舟代表漂泊,抒发诗人的孤独与忧愁
数不尽的长亭,是走不完的归程,也是道不尽的乡愁。“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菩萨蛮》)漂泊久未归乡,太白眼中的亭舍俨然成了隔断游子归乡路的屏障。征途上紧密相连的长亭与短亭,提供了诗人饯别之处,而无归去之期。万般愁情无法用语言说清,只好借数不尽的长短亭来含蓄道出,言尽而意无穷,愁情浓得化不开。诗人心中极为含蓄、深沉,惆怅的伤感之情尽在这亭亭相连的景物描绘之中了。
长亭有多长,游子的乡愁就有多浓。杜牧的《题齐安城楼》写到:“呜咽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不用凭阑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渔舟唱晚,夕阳西下,诗人在晚年依然流浪在外,回想故乡的点点滴滴,追忆离乡时的意气风发,对比今夕的寥落冷清,诗人不禁感受到了一丝丝的苦楚。“故乡七十五长亭”,实指诗人与故乡长安相距二千二百五十五里,驿站恰合“七十五”之数。如此遥远的距离,即使回首又岂能望尽这迢递关山?诗人的孤独与忧愁可想而知。
若说长亭隔断了游子回家的路,加重了游子的乡愁,那么一叶扁舟,天水茫茫,就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之物,更易触发无限思绪。
最善以“舟”为意象,表现漂泊之感的诗人,当属杜甫。无论是“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旅夜书怀》),还是“疏灯自照孤帆宿”(《夜》),还是“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诗句中的“舟”俨然已经成为诗人漂泊身世的象征与写照。而“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更将孤舟与诗人的身心直接联系在一起:丛菊两度开放,远在他乡的诗人见之落泪;一叶小舟承载着还乡的希望,系住了它,就如同系住了他的身心,系住了归家的梦。
说到背井离乡、漂泊无依,就不得不提及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了。在经历过一番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生活后,晚年的李清照终日浸泡在“愁”的憔悴中,所作之词亦沉潜着无尽的愁苦与孤独。然而,“她的愁再也不是莫名的闲愁,再也不是离别愁绪,而是整个人生整个社会的大悲大痛。”[4]p55例如《武陵春》,就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倾吐了她去国怀乡的内心悲苦。“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此处的“舟”成了身心疲惫的词人寄存孤独与思念的容器。移“愁”于舟,欲求浮生半日闲,无奈被太多的愁绪与感情牵绊。移愁而未解愁,这忧愁太重,只怕双溪的舟载不动,双溪的水流不走。
“长亭”与“木兰舟”在古诗词中是承载着抒情功能的自然意象,随着历史的发展,“长亭”、“木兰舟”的意象被历代文人反复使用。所以,长亭兰舟所蕴含的情感意义是很丰富,很复杂的。在对一首诗歌进行赏析的时候,必须把诗歌中的意象与作者当时的心境联系起来一起考虑,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中所包含的意蕴。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周 济.宋四家词选[Z]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3]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M] .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
[4]杜新科.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和抒情艺术[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4).
关键词:《十四行集》;民族特色;内容;形式
十四行体是起源于欧洲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被引进到中国,曾被译为“桑纳体”、“声籁体”、“索内体”等,但以闻一多先生翻译的“十四行诗”最为流行。十四行诗顾名思义每首诗有十四行,并受到严格的音律限制。这一诗体传入中国,经过几代诗人的努力,创作了数千首中国特色的十四行体诗,完成了十四行体从欧美向中国的迁徙,实现了十四行体从印欧语系向汉藏语系的移植。中国诗人移植西方的十四行体,用以探索新诗形式的革新,按照中国诗的特点进行改造,致力于民族化的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十四行诗。“引进和创造诗歌新形式,必须适合民族生活的土壤。”①由于中西诗人在逻辑思维、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差异,因而不同民族的诗人在采用同一诗体进行创作时,仍然受到本民族文化审美心态的影响而对外来的文化加以改造。冯至虽然采用了西方十四行诗的形式,却没有严格遵守这种诗体的传统格律,而在德国诗人里尔克的影响下采用了“变体”,利用十四行结构上的特点保持语调的自然。《十四行集》以成熟的中国式风格和所达到的成就为中国的十四行诗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罗伯特・培恩在《白马集》中是这样评价的:“冯至的作品几乎全都是优美的中国式的十四行诗。”
冯至的《十四行集》作为中国的第一部十四行诗集,一直是冯至研究中令人瞩目的焦点。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十四行集》就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研究者从思想艺术特点、思想来源、十四行体的民族化尝试等角度进行阐释与剖析。20世纪40年代,李广田在《沉思的诗――论冯至的》中作了肯定的评价。在认定《十四行集》诗意的同时,认为冯至同样是一位哲人,“可以在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最不平凡的诗意”,诗人通过契合的方式达到对宇宙、自然、人生的关切。同时,李广田分析了歌德、里尔克等西方诗人对冯至的影响并肯定了冯至对十四行形式借鉴。朱自清在《新诗杂话》中认为:文章从选材上来源于“日常生活”、“诗人耐人深思的理”和风格上的“中年”气质给予了评价。20世纪80年代对《十四行集》研究的重要成就有:周棉的《论冯至的》、方敬的《沉思的诗――论冯至的》、朱金顺的《冯至的》等。20世纪90年代,很多学者从中西文化背景的角度研究冯至诗歌创作与西方文学的关系,以及在西方影响下冯至形成的艺术个性,如兴万山的《冯至与东欧文学》、韩牧的《冯至诗歌中的歌德思想》、解志熙的《生命的沉思与存在的决断――论冯至的创作与存在主义的关系》等。除此之外,张宽的《试论冯至诗作的外来影响和民族传统》强调除了西方存在主义对冯至的影响外,唐诗宋词也是影响冯至创作的因素。哈迎飞的专著《现代中的传统――论冯至与佛教文化之关系》从佛教文化对冯至的影响角度探讨其诗歌的美学内容,都具有一定的开创性。
本文试图从诗歌内容和诗歌形式上探讨冯至的十四行诗的民族特色。
一、冯至诗歌内容上的民族特色
冯至是沉思的诗人,观察思考都是那么仔细,能在平凡里寻觅那不平凡的“奇迹”,犹如“慧星的出现;狂风乍起”。冯至将哲理入诗,除了受外来哲学思想影响之外,还与本民族思想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引入里尔克沉思诗风,同时又继承了中国古典诗学的诗思传统。冯至在战争阴影和残酷的黑暗笼罩的时代中,表现了一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合,体合为一”的精神。冯至十四行诗中与万物浑然融合的境界,除了对里尔克观照万物存在的方式的创造性接纳外,同时又汇入了中国自身的文化内涵,即灵魂与自然合二为一的东方式融合。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主张天人协调,天人合一,其基本含义就是充分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中国古典文学中把自然当做一个永恒的主题,而且对山水田园的歌咏之中还隐藏着把自然视为人生归宿的心理动机。与自然的默契成为生命归于大道的一种至高的和谐理想境界。冯至的《十四行集》不拘泥于抒写山水、草木的具体景象,而是把自己化作天地之间的一份子,与自然万物相融,将瞬间的诗思直接融入普遍性的天地,个体的生命一下子与永恒的宇宙融合,心灵的现实感应接通着远古和未来,这样的诗是超越时空的,是永恒的。如第十六首:我们随着风吹,随着水流/化成平原上交错蹊径/化成蹊径上行人的生命……在诗人眼里,自然界和人世间所有的存在者无一是陌生的异己,诗人与所有的存在者血肉相连,息息相通,休戚相关。如第十八首把过去、现在、将来融为一体,表现了生命的永恒:我们的生命象那窗外的原野/我们在朦胧的原野上认出来一棵树、一闪湖光、它的一望无际藏着忘却的过去、隐约的将来……诗人一方面抒唱了生命的暂住、生命的流过和生命的无常,同时又把时间、历史视为一道永远向前的流水,说出了“刹那即永恒”的观念。
“意象是诗歌生命的细胞,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及其存在的生命符号,是中国诗歌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学品格之一。”②冯至的十四行诗在意象处理上并不以繁复取胜,而是以充盈取胜。意象成为诗人深沉的人生启悟的载体,“是最清醒的意志与最虔诚的灵魂在为表里的凝合”。他描写初生的小狗,原野的小路,村童与农夫的哭声,案头摆设着的用具……这一切普通的事物透过诗人的思考,从凡俗的意象中升发出丰富的美感。诗人注意民族欣赏习惯,
因此中国的十四行体既以奇思诱人,又避免了晦涩,在浸染着丰富思想情感的普通意象群中开拓诗的世界。在冯至的十四行诗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作者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精神。诗集在第11-13首中分别赞颂了、鲁迅、杜甫等历史名人,着力张扬他们光崇高思想与伟大精神。尤其歌颂了杜甫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及“穷年忧黎元”的忧患意识。
除此之外,冯至的诗歌中还有中国传统的诗歌题材。离别是中国代代诗人乐于抒写的题材之一。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这样的题材比比皆是。古人多写离别的依依难舍和惆怅思绪,并多寓情于景中,但是离别这一题材在冯至的诗中有另一番风景。
我们招一招手,随着别离。/我们的世界便分成两个,/身边感到冷,眼前忽然辽阔,/像刚刚降生的两个婴儿。/ 啊,一次别离,一次降生,/我们担负着工作的辛苦,/ 把冷的变成暖,生的变成,/ 各自把个人的世界耘耕,/ 为了再见,好像初次相逢,/ 怀着感谢的情怀想过去,/像初晤面时忽然感到前生。
此诗不同一般的离情别绪,诗人一改离别题材惆怅的基调,而是劝友人:就把离别看做 是新生活的起点,在战乱中,此次一别,也许终生难再见,就把它看做一次再生。经历生离死别的人,备受离别之凄苦,令人感到寒冷,别离容易再聚难,可是我们的友情依然存在,挥挥手,我们的世界就被劈成两半,再见到时,我们会如初晤面时,让我们想起前世,我们曾经逢过。
二、冯至诗歌形式上的民族特色
冯至之所以采用十四行的方式,冯至是这样解释的:“我采用了十四行体 ,并没有想把这个形式移植到中国来的用意,纯然是为了自己的方便。我用这形式,只因为这形式帮助了我。正如李广田在论《十四行集》时所说的,‘由于它的层层上升而又下降,渐渐集中而又渐渐解开,以及它的错综而又整齐,它的韵法之穿来而又插去’,它正宜于表现我所要表现的事物;它不曾限制了我活动的思想,只是把我的思想接过来,给一个适当的安排。”③冯至的美学原则是“愿意在一定形式的约束下,诗句能生动活泼,舒卷自如”。他认为:“我最不喜欢有一种诗为了凑字数、凑行数、凑押韵,把诗写得呆板没有生气,或是堆砌华丽的辞藻 ,让人读了喘不过气来 。”“我写十四行,并没有严格遵守这种诗体的传统格律,而是在里尔克的影响下,采用变体 ,利用十四行结构上的特点保持语调的自然。”④采用“变体”形成一种特殊的音律节奏,使冯至的十四行讲究格律而不拘泥于格律,其节拍灵活多变,语调自然流畅,创建了一种精练清新的诗歌旋律。
中西方在诗歌节奏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西方的诗歌节奏重在声上,中国的诗歌重在韵上,这是由于两种语言文字的不同造成的。中国的汉字多是单音字,没有轻重的区别所以实践十四行诗歌只能走民族化的道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差别太大,英语单词发音的特点在重读和轻读,汉语单字发音的特点在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入声。因此要把原诗的节奏(以诗行为单位的抑扬格五音步)完全用汉语来表达很困难。一般来说,在诗歌体式的借鉴中,韵式、段式可以直接移植,但“音步”则由于语言自身的差异则不能搬用。五音步是英国诗的范式,六音步是希腊的定式,汉诗的范式是七言中的四步。“在我国汉语新格律诗里,每行不超过四音组或四顿,比较自然。”(卞之琳)如果把西方十四行诗的五音步直接移植在中国诗歌里,诗行往往就会显得冗长,读起来容易让人忽略诗行的节奏,忽视由诗歌的韵脚形成的旋律感。《十四行集》坚持每首诗基本固定每行音数和节拍数,合乎十四行体的建行原则,同时又不拘泥,在整体诗行的长度、诗内各行的长度、诗内各行的节拍数等方面都有灵活的变化。正如里尔克说的:“给十四行以变化、提高,几乎任意处理,在这情形是我的一项特殊的实验和任务。”
冯至很注意本民族的欣赏习惯,以传统民族表现手法试验十四行体,与传统诗艺相互交融。如《十四行集 》诗之第十六首,运用复沓手法营造诗歌极强的音乐感。
我们站在高高的山巅/ 化身为一望无 际的远景/ 化成面前的广漠的平原/ 化成平原 上交错的蹊径。/ 哪条路,哪道水,没有关联/哪阵风,哪片云,没有呼应……
全诗使用了四个韵脚、四组对称,诗情始终是朝上流动的,同十四行体的构思契合。但 由于借用了我国传统诗对称手法,因而更接近于民族风格,更富有民族特色。
十四行体从域外传入中国,作为诗体它已成为历史现象过去近半个世纪了。但是优美的十四行诗却永远不会成为“史”的。它以优美的诗篇展示着自己的魅力,让人无法忽视它在中国新诗领域中的地位。即使中国十四行体历经磨难 ,身处边缘境地 ,但是它在中国诗歌史上却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我们重新审视被郑敏先生称为“新诗的一个里程碑”的 《十四行集》 ,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是不为过的。冯至在中国的十四行诗创作中的哲学思考和形式的大胆尝试对于我们的新时代的新诗创作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注解
① 徐荣街:《二十世纪中国诗歌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② 吴晟:《中国意象诗探索》,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