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民工返乡创业

农民工返乡创业

时间:2023-05-30 09:38: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民工返乡创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民工返乡创业

第1篇

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支持政策主要还是停留在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阶段,并没有做出对农民工创业的后续支持政策。这就导致农民工返乡创业后,新企业建立起来,但无法长期进行生产。

创业资金缺乏,资本集中度低:缺乏创业资金是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调查发现,在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中,有90%以上的人认为创业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资金。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资金来源主要有3个部分院家庭储蓄资金尧亲戚朋友借的资金及少量的银行借贷资金。农民工无法向金融机构获得大额贷款,也无法通过股票发行的方式向社会集资。因此,资金的缺乏导致创办企业的资本集中度低,无法进行高资本运作,企业预算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目标。

企业规模小,不能形成规模经济:调查发现,目前黑龙江省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多以小作坊的形式进行。一是绝大多数企业都是由单个家庭创办,企业规模小,厂房占地面积小,机器设备落后,工人人数少,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有17%的新企业完全是家庭式作坊,并不对外招工,工人全部由家庭成员组成,生产不稳定。二是新企业分布不集中,散落在城乡各处。此种分散建厂的创业方式,无法在各企业之间形成有效的原料尧产成品与信息的交流,上下游企业之间不能实现联动生产。

劳动者素质较低:在由农民工创办的企业中,劳动者整体素质较低。一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自身接受的教育水平较低,87%的经营管理者的受教育程度为初中或以下,所掌握的知识量较少,这必然导致管理者的思想意识程度和科技文化水平较低。二是工人结构单一。一方面,工人性别单一。在新成立的米酒生产企业中,所有员工全部为男性,而在手工艺品加工制造企业中所有员工全部为女性。另一方面,工人受教育程度单一。调查发现,只有2%的农民工建立企业中有大学生工作,9%的企业中有高中生工作,其他89%的企业中员工的受教育程度仅限于初中及以下。三是工人的身体素质较低。由于企业员工大多数是农民,他们的生活水平和营养状况都较低,而且很少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工人的整体身体素质较差。在调查中发现,有40%左右的工人患有长期慢性疾病[4]。

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内容

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内容是对政策进行研究的最核心的部分,内容的质量从根本上决定了政策实施的效果。如果能有高质量的农民工返乡创业,那么就会出现农民工创业市场的繁荣曰相反,如果政策内容质量较差,必定不会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因此,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至少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转变对农民工创业的传统观念:一是从观念上改变对农民工创业的观念。彻底改变以往认为农民工无知识尧无学问尧无技术的想法,从思想上认识到农民工创业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二是舆论上不能有偏见或歧视。通过政府文件尧公报尧新闻媒体等在舆论上宣传和支持农民工创业,宣传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对农民工创业的杰出人物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观念上的改变是促进农民工创业的必要准备。

对创业资金来源进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最大的瓶颈就是创业资金的匮乏。有了一定的资金才能建设厂房,进行投资,购买原材料,雇用劳动力。因此,在促进农民工创业上,必须降低农民工创业贷款的门槛,减少农民工创业贷款的手续尧步骤等。从中央到地方上,应降低农民工创业的贷款利率,对农民工贷款实行低息贷款,对信誉良好的创业农民工实行无息贷款政策,利率降低后能够减轻农民工的贷款成本曰延长创业农民工的还款期限,在普通贷款期限上延长1倍的时间或设定1个还款期限,在该期限内,由创业农民工自由选择还款日期曰降低对创业农民工贷款的准入门槛,适当放宽对贷款的财产抵押政策或者对创业农民工由乡镇或县级政府进行抵押担保,由原来的财产抵押转换为新型的政府信用抵押,对创业农民工进行贷款服务曰减少创业农民工贷款的办理手续和时间,对办理贷款的农民工进行核实后,规定1周内必须保证农民工能够取得全部贷款金额。

调整农村土地政策,支持农民工在农村土地建设产房: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归村民集体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农民不得在土地上建筑房屋等。为了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黑龙江省应当从土地政策上进行较大的调整,在土地集体所有的政策下,对创业农民工的厂房建设进行支持。一方面,可以由当地政府出面,建立农民工创业园区,统一规划农民工创业建设用地。所用土地先由政府出资购买,然后平价或者低价卖给创业的农民工,解决厂房建设问题曰另一方面,只要核实农民工的创业方案,也可以允许农民工按照市场价格对农村土地进行购买,由政府担保和监督。如果农民工购买土地后不是用于创业,政府有权收回土地,并对该部分农民工进行处罚。

对农民工创业进行财政政策支持:促进农民工创业的一项有效措施就是对创业农民工进行财政政策支持,减轻他们的财政负担,降低创业成本,增加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信心。一是可以对已经到政府相关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工创办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政策,降低这些企业的营业税尧公司所得税等曰二是对农民工创办企业进行财政补贴。一方面,可以按照公司经营项目尧公司利润或者公司创造就业岗位进行补贴曰另一方面,对农民工创办企业的道路交通运输费用尧水电费用等进行减免或补贴。通过对农民工创业的财政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

建立覆盖城乡一体化的农民工创业信息平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也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于这种公共品应由政府出资提供。政府应当建立覆盖城乡一体化的农民工创业平台,聘请专门人才对信息平台进行维护,让农民工创业的模式和经验野走出去冶,把关心农民工创业的资金尧信息等野引进来冶。一是政府应当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咨询办公室,从行政上确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治地位,把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服务工作纳入到正常工作中曰二是聘请专业人才建立农民工创业网站,并对网站进行维护。在网站上创业政策尧创业项目尧创业个人先进事迹和成功案例等,并在网络上开通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的预审通道,以帮助农民工及时了解创业信息和创业后的资金贷款申请办法[5]。

第2篇

深入基层摸底子:有的放矢制政策

全面调查了解返乡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分析和掌握发展趋势,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截至目前,四川、安徽、贵州、陕西、山东等劳务输出大省都建立了农民工返乡情况上报制度,采取村、乡镇、县(市)实名制登记造册,推行返乡农民工实名制动态管理,组成工作队深入各乡镇调查摸底,第一时间掌握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意愿、技能要求、生活现状等基本情况。吉林省出台返乡农民工监测报告制度,规定省内企业一次性裁员超过20人或一次性裁员超过企业职工总数10%的,要事先向相关管理部门报告;街、镇(乡)一个月内新增登记失业人员总量超过100人的,要向上级报告并说明原因。

家门口送岗位:服务促进再就业

面对悄然来袭的民工返乡潮,各地政府未雨绸缪保就业,加大对农民工的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就业援助等服务力度,促进返乡农民工重新实现转移就业。

安徽省启动“城乡就业援助百日帮扶”计划,将100个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列为首项工作,通过提供就业服务援助、就业岗位援助、创业培训援助等多种形式,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江西省开展为返乡农民工送政策、送信息、送帮扶、送温暖、补形势等“四送一补”活动,县乡村干部与返乡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民工与困难返乡农民工之间开展“1+n”帮扶活动,把支持就业创业的政策向农民工倾斜。湖南省出台“一个政策、一个工程和四项计划”的促就业“组合拳”,对吸纳返乡农民工的重点企业,给予200元的培训补贴。四川、湖北、广西、云南、湖南等地,还举办多种形式的农民工专场招聘会,使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实现再就业。昆明市在人力资源市场设立“返乡农民工就业援助”窗口,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免费职业指导、免费求职登记、免费推荐用人单位、免费查询岗位信息和免费法律及计算机培训的“六免费”服务。

政策上开绿灯:创业带动就业

创业具有就业倍增效应。经济趋冷使民工就业的空间明显变小,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一条较好的出路。

重庆市政府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见》,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构建组织保障、行政服务、政策扶持三大体系。制定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建立返乡创业项目库,以多种形式组织开展返乡创业项目推介活动。返乡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的,减半收取个体工商户登记费;外出务工农民兴办企业的,减收20%工商登记费。河南省在政策、培训、服务和维权等多个方面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扶持措施,放宽农民工回乡创业准入条件,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服务。陕西省确定21个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从省级就业专项资金中筹集2100万元扶持农民工创业。江西省提供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资金80亿元,符合条件的返乡农民工每年可获得5万元创业扶持贷款。湖南省郴州市对返乡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的全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给予免税2-3年的优惠政策。

手把手传技术:培训扶持打基础

劳动技能方面的欠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返乡农民工在本地再就业的难度。就业培训是提高农民工生存技能的重要手段。各地政府把加强农民工培训作为化解农民工返乡困局的有力“抓手”。

第3篇

关键词: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创业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0-0035-02

当前,支持中西部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对于“保增长、扩内需、保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增长速度骤降,就业压力增大,尤其是中西部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显得相当突出。截至2008年12月底,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 542万人。其中,本乡镇以外就业的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4 041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62.3%;在外出务工的14 041万农民工中,中、西部占70.3%。截至春节前,返乡农民工为7 000万人左右,约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50%。春节后,在返乡的7 000万农民工中,大约80%以上已经进城务工,其中,有4 500万已经找到工作,1 100万人仍处于寻找工作状态;近20%就地就业或创业或寻找工作。

破解返乡农民工就业压力重在“开源”,利用危机倒逼机制主动引导新一轮的创业浪潮,让更多的农民工成为创业者。返乡农民工创业不仅能解决自身的问题,而且能够带动其他农村劳动力就业,开辟了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的新空间。据统计,一名返乡创业人员每兴办一个企业平均可带动7~8个人就业,初步估计全国近500万返乡创业人员,能够安排约3 000多万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每人每年平均增收5 000元左右。

返乡农民工创业是农民工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从主观愿望上来说,大多数农民工也想留在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生活,然而东部城市的生活成本,尤其是住房和教育费用是一般农民工无法支付的。因此,绝大多数农民工就只有选择返乡生活,但返乡农民工尤其是新一代的农民工根本不愿意居住在乡村,相当一部分会选择在家乡附近的城镇居住。进入城镇的农民要想真正融入城镇过上城市生活就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经济地位,就有必要在打工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就必须创立自己的产业,筑就牢固的经济基础。返乡农民工创业是以工促农的有效载体。返乡创业者中有相当数量的人选择了农业中的规模化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业。他们不仅将农业技术带回了家乡,而且还起到了相关技术的示范、推广等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残缺不全的缺陷。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是欠发达地区低成本的小城镇快速扩张的重要途径。返乡农民工为家乡带来了新的产业和服务,对完善城镇功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返乡创业一般都在集镇和县城,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小城镇的发展最大的问题是缺少产业支撑和服务设施严重不足。返乡创业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家乡的公共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吸引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够极大地增强当地经济活力,在集镇和县城办厂、开店,既增加了集镇和县城的实际人口,又增加了经济总量,特别是扩大了地方税源,提升了当地城镇的发展能力。

返乡创业是外出劳动力对输出地和输入地的投资成本和效益进行比较后的一种理性选择。创业的动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外出的农民工中,不少人认识到,外出打工只能解决温饱,只有实现创业才能实现致富。农民工在外面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和创业资本,学到了从商和经营的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渠道,对家乡的资源、市场、商机是比较熟悉的,认为返乡创业的成功机会已经到来。其次,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是造成劳动力外出的社会成本、心理成本增加的制度因素。输入地收入下降和失业风险增加,而输出地投资环境的改善、夫妻分离、子女教育、照料老人等也形成了外出劳动力返乡的拉力。输出地投资环境的变化,从而加大了劳动力外出的机会成本,其具体表现形式是输出地市场规模的扩大,交通、通讯等创业条件的改善,输出地政府对返乡创业的重视和为其提供的优惠条件。再次,成功的返乡创业者的示范效应。返乡创业者在行业选择上与其外出就业的行业有着很高的相关性。绝大多数人选择的是适宜于个体和私营企业经营的商品零售业、服务业或小规模加工业。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制约因素:

1.自有资金普遍缺乏,阻碍了创业的进程。据有关部门测算,在农民工总量中,只有7%~10%的人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具备了创办工商企业、农业企业的能力,而大多数农民工则心有余却力不足,特别是创办生产性经营企业。如果资金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多数返乡农民工就只能空有一腔创业的热情而很难实现创业梦想。在现有的不少农民工创办的企业中,也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虽然产品销售旺和经济效益较好,发展潜力巨大,但由于资金缺乏难以扩大生产规模,严重阻碍了进一步创业的步伐。

2.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创业能力有待提高。返乡的农民工大部分人只有初中甚至是小学文化,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较小,“先天”不足导致农民工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受教育程度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农民工创业者普遍存在着经营理念、企业管理、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无法应对创业的考验。一些业已存在的企业,往往经营管理水平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企业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

3.社会环境的制约。有些地方返乡农民工创业已经形成了经济发展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但舆论导向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出来。无论是电视节目还是广播或报刊等媒体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报道仍比较少,并未营造出政府和社会各界十分关注返乡农民工创业、大力支持和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回报家乡有功的社会舆论氛围。在返乡农民工创业过程中,有些相关单位不仅不提供应该的服务和优质服务,甚至还故意设障碍。

4.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目前,中西部地区在大力招商引资和“招大商”的形势下,返乡农民工创业似乎无足轻重,再加上欠发达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从人数和比例上与东部相比都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并未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尽管一些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予以扶持,但真正落实起来却十分困难。企业从开户申请到正式投产运转,中间“审批部门多、办证时间长、收费项目多”,导致返乡农民工创业初期成本过高。不少农民工创业者的感受是“业未创、身先疲、心已死”。

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必须切实转变观念,从战略高度对待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创新体制、机制,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实行各种鼓励和优惠政策。

第一,建立一套有利于中西部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有效机制。根据各地外出务工农民就业技能和创业优势,统筹规划创业园区的建设,形成各具特色且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和创业园。产业规划要考虑到农民工的具体情况,留出一定的空间让返乡农民工创业。要把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情况纳入县、乡镇领导的考核体系。调动政府各部门的积极性,财政支农资金要有一定的比例支持中西部返乡农民工创业。

第二,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的力度,设立农民工创业培训的专项基金。要以县和乡镇为主,整合现有的培训资源,筹集专项基金和财政专项拨款,加大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能力和企业管理制度方面培训的力度。让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能够接受法律法规和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尽快具备办企业的个人素质和创业能力。鼓励各类服务和培训机构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培训、管理咨询、融资指导、企业诊断等服务,使创业者提高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组织交流活动和科技讲座,使创业者获得必要的技术支持。

第三,大力发展农村金融,让返乡创业人员能够及时筹集到发展企业的资金。政府应积极协调银行与返乡创业农民工之间的关系,创新农村金融新机制,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符合要求的农民工创业者从贷款额度、还贷时间上放宽限制,促使农村金融机构对返乡农民工创办的项目给予优先支持。要充分运用财政、扶贫、支农等转移支付资金以及财政用于扶持开发区、创业基地建设、开发性生产经营项目和扶持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设立返乡农民工创业扶持专项资金和农民工创业担保专项资金,结合返乡创业者在科技研发、产品开发、小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对农民工创业的项目给予支持。支持和引导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进行互助合作,寻找民间融资新途径。

第4篇

【关键词】农民工 返乡创业 金融支持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亿万农民工涌入东部沿海城市想摆脱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农活而谋求生计,这种“民工潮”改变了农村面貌,为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作出重大贡献。但自2010年以来,全球进入金融后危机时代,这次的危机催生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随之我国的生产和贸易格局也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去工业化特征越来越显著。城市的劳动力趋于饱和,就业难度大且收益成本差小于在农村时,于是很多农民工从最初的被动返乡变成现在的主动还乡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返乡创业活也在我国慢慢的展开了。

本文梳理农民工返乡创业金融支持体系的相关研究,为讨论出解决当前融资困难的可行方案提供理论支持,从而改善相应的金融体系,更好的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一、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创业理论的研究,国外相关文献、理论研究很成熟也很透彻,国外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创业资源的相关研究

Barney(2011)建立了资源基础观的分析框架:一方认为有企业控制的所有知识、信息和资产,以及企业属性、组织过程等促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高其运行的效率的资源;另一方面,Barney建立了资源基础观的VRIN框架,明确提出能给企业带来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应该具有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征。Baker and Aldrich(2000)首次在资源视角的创业研究中将“拼凑”的概念引入,他们提出了两种创业者克服资源约束的重要策略,分别是资源拼凑和资源搜寻,选择不同的策略就会导致创业企业后期资源配置差异。

(二)关于对农村金融的研究

Junior R.Davis、Angela Gaburici和Paul G.Hare(1998)在研究决定罗马尼亚的农户能否获得金融服务的因素时,对金融服务供给者和农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性方面的关注,对农民收入、资源和贷款的使用等影响贷款和储蓄能力的因素进行了定量方面的着重关注。在贫困国家农村金融互助组织的研究中,Korotoum ou Ouattara和Douglas H.Graham(1999)发现贫困国家农村金融互助组织有着一些优点和一些不足,在金融服务、存贷款方面有集体借贷,也方便收集客户信息,这是它的一些优点,但是也存在规模过小、产权不清等需要改进的的地方。Heywood W. Fleisig(2003)在农村金融管理体制这一邻域的研究,认为国家要有明晰的法律基础,还要与习惯、方法等非法律基础结合来支持农村金融市场运作,他还提出了一些加强法制建设的建议。

(三)关于对创业融资的研究

Bascha(2001)的研究表明:当创业企业或项目的收益能证时,可转换延迟付息股票或者可转换优先股能给予企业强烈的激励;当不能证时,含有可转换优先股或强制赎回条款的契约相较于其他契约就更胜一筹。Casamatta(2000)认为当一个创业企业所需资本额度较大时,最好的方法就是给创业资本家可转换证券,给企业家普通股;反过来说,在一个创业企业所需资本额度较小时,最好的方法是给予创业资本家普通股,给予企业家优先股。Nether(2004)关于融资策略选择的研究,提出创业企业在初期,他的实体资本具有无形性,企业家人力资本慢慢转变为创业企业的实体资本,这两个方面是促使创业资本家采取分阶段融资策略的主要因素,创业企业抵押品随着企业家人力资本的转化而逐渐增加,从而获得外源融资的能力也在增强。Kockesen和Ozerturk(2002)站在实物期权的角度,论证了在企业家与外部专业人士进行交流时,实行分阶段融资策略是很重要的。

(四)关于农民创业的研究

Pieter de Wolf(2007)等通过比较欧洲多个国家的农民创业者,发现,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对农民创业者的各方面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个人技能、识别机会能力、管理能力、化解资金风险、预测与控制市场风险、危机意识、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而农民创业者对创业所面临的环境的认知也变得复杂。Hennon(2008)认为,在农业现代化改造过程中,受传统思想和家庭价值的影响,提升农民的创业能力可以保持农业独立性以及农民生产生活相融合的习性,农村的创业策略的实施,可以促进非农产业得发展,使农村经济走多元化发展道路,还能确保农民的身份得以保留。Anne Charlotte Dockes(2008)通过调查法国两个地区的农民,发现社会大众的观点和态度对农民职业模式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定位时认为自己就是创业者。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返乡农民工创业意向的研究

程业炳,周彬,张德化(2014)认为,受城市二元体制的影响,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环境恶劣,工作状态没有保障,并且受到城市市民的歧视,对城市生活没有归属感,也是农民工最终选择返乡创业的原因之一。李荣荣(2012)认为,由于农民工长期在城市打拼,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形成了返乡创业的人力资本,可为农民工返乡创业供给基础力量,并且,由于村民关系亲密,农民祖辈都在农村生活,农民工有着强烈的返乡意愿,乡土情结浓厚,这成为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的主要精神动力。吴碧波(2013)分析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力机制,认为城市就业压力被产业结构升级调整而急剧增大,中西部地区发展环境的改变W及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进步,政府提供的许多扶持政策加剧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力。

(二)关于返乡创业农民工自身融资发展条件的研究

刘唐宇(2010)运用Logistic模型,通过调查江西赣州地区多位农民工,发现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打工年限、专业技能及技能培训、婚姻状况、管理能力、金融和亲戚借贷、自然资源的可获取性、创业动机和对待风险的态度等。李静(2010)认为,大量的资金投入,工商部口、税务部口、城建部口等都与农民工创业紧密联系着,但贷款难、贷款慢,政府间协作的不同步,使得农民工创业融资出现困难并影响创业的正常发展,导致众多企业夭折。张宏升(2010)认为,目前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资金启动量小,政府缺少对农民工创业的扶持政策,及农民工自身素质低,对金融知识的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会造成产业产品缺少竞争力,短期内也许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从长远来看,农民工返乡所创办的企业缺少发展前景,抗风险能为不能得到提高。郝朝艳等(2012)定义了能够体现农户社会关系的社会资本指数,为了测度农民的社会指本,从政治参与度、外出打工、社会关系和借贷能力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发现社会资本越多,越有利于农户选择创业,社会资本水平高的农户倾向于选择自营工商业。

(三)关于返乡农民工创业过程中所需政策环境的研究

张秀娥、王冰和张铮(2012)认为,良好的创业环境可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功率,因此,需要从改善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工创业并提高农民工创业积极性,积极为农民工寻找创业项目,降低投入门槛等多方面改善创业环境给农民工创业带来的压力,推动新农村建设。陈华彬(2011)认为,为了满足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用地要求,国家需要制定完善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将农村闲置土地、废旧厂房等非农用地整合,在保护耕地不受破坏的前提下,集约王地利用,解决农民工创业用地困难。袁永发(2010)指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应优化公共服务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政府应积极探索各种形式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特色产业基地、“返乡创业一条街”等。朱红根(2012)认为政策资源获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很重要,对初始创业的农民工影响尤为突出,对达到一定创业水平的农民工就相对影响较小;年龄、创业年数、文化程度、电话费支出等因素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有显著好的影响,性别和婚姻状况则影响不大。

(四)关于返乡农民工创业过程中相关金融支持的研究

阳立高等(2008)提出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引导与支持力度:改革农村金融体制,降低贷款门槛,扩大贷款融资渠道,改革个体经营工商登记制度,免收工商管理费用等。对返乡农民工支持的金融方面,卢林行(2010)提出在如何制定合理的政策,为农民工创业提供更完善的金融服务,为他们的创业创造便利等方面还有所欠缺。刘磊(2010)认为加大金融支持的宣传力度来提高返乡农民工的金融意识,改革现有的贷款抵押担保方式,降低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门槛,增加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经营服务主体,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水平,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返乡农民工创业金融环境。

三、述评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外对农民工创业相关的问题进行了不断探索研究,从一个理论分析的视角,对我们今天研究农民工返乡创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国内研究机构和学者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分析的层次上,但是关于农民工创业的定量分析研究却很少涉及,提到了农民工返乡创业中金融支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缺乏数据研究,没有形成金融支持方面系统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Barney J.B.,Ketchen D.J.and Wright M.The Future of 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Revitalization or Decline? [J].Journal of Management,2011,37(05):1299-1315.

[2]Junior R.Davis,Angela Gaburici,Paul G.Hare.1998.What's Wrong with Romanian Rural Finance? Understanding the Determinants of Private Farmers' Access to Credit.B RomaniaCpapers,10:1-8.

[3]Korotoum ou Ouattara,Douglas H.Graham.1999.Village banks,caisses villageoises,and credit unions:Lessons from client-owned Microfinance or Ganizations in West Africa.Occasional Paper,21(4):89-95.

[4]Heywood W.Fleisig.2003.Legal and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for effective rural financial markets. Lead Theme Paper.12:78-84.

[5]Bascha A.U Walz.2001.Convertible Securities and Optimal Exit Decisions in Venture Capital Finance.Journal of Corpore Finance,7:43-47.

[6]Casamatta C.2000.Financing and Advising:Optimal Financial Contracts with Venture Capitalists.Working Paper,5:34-42.

[7]Kockesen L,S O zerturk.2002.Staged financing and Endogenous Lock-in:A Model of Start-up Finance.Working Paper,Department of Economics, Columbia University,8:88-95.

[8]Pieter de Wolf,Gerard Mcelwee,Herman Schoorlemmer.2007.The European farm entrepreneur: acomparative perspective.Int.J.Entrepreneurship and Small Business,Vol.4.No.6:350-369.

[9]Hennon.2008.Beyond the concept of‘getting big or getting out’:entrepreneurship strategies to survive as a farm family.Int.J.Entrepreneurship and Small Business,Vol.6,No.3:479-495.

[10]Christèle Couzy,Anne-Charlotte Dockes.2008.Are farmer’s businesspeople? Highlighting David G.Blanchflower,Andrew J.Oswald.1998.What makes an Entrepreneur.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1:314-342.

[11]程业炳,周彬,张德化.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因、障碍及对策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4,28(1):84-88.

[12]李荣荣.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及对策[J].学理论,2012(19):113-114.

[13]吴碧波.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和现状及对策[J].农业现代研究,2013,34(1):59-62.

[14]刘唐宇.农民工回乡创业环境评价研究――基于江西赣州地区的调查[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3-39.

[15]李静.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综述[J].现代商业,2010,(33):160-161.

[16]郝朝艳,平新乔,张海洋,梁爽.农民的创业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来自“农村金融调查”的证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2(4):57-65.

[17]张宏升.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思考[J].理论探索,2010(6):95-98.

[18]张秀娥,王冰,张铮.农民工返乡创业影响因素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2(3):117-122.

[19]陈华彬.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与对策思考[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31(1):23-25.

[20]袁永发.基于公共服务视角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刍议[J].成都大学学报,2010(1):31-37.

[21]朱红根.政策资源获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的影响[J].财贸研究,2012(1):18-26.

[22]阳立高,廖进中,柒江艺.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29(3):56-59.

[23]卢林行.返乡农民工创业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2010,(3):34.

[24]刘磊.金融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探析[J].学术交流,2010(1):112-114.

第5篇

按照《关于进一步落实好逐乡农民工落实好退乡农民工创业补贴的通知》文件精神。我镇高度重视,及时研究部署,现将就业创业补贴中报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及时安排部署

按照县就业局相关要求,我镇庚即召开了返乡农民工创业补贴工作安排部署会,及时将文件精神传达至各村,详细安排部署了返乡农民工创业补贴中等相关工作,对补贴标准、申报条件,时间要求、年龄等明确了具体要求。

二、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各村两委通过群众大会、广播、信等宣传方式在村进行全面宣传,把党和政府鼓励支持就业创业的政策及时传达到广大群众,确保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及时知晓政策及申报流程。

三、按流程开展申报

按照政府安排的工作要求,符合条件的对象将个人创业申报材料交村两委,村两委经过3天公示无异议后报值审核把关,进一步确保符合条件的申报对象其申报材料真实可靠。截止目前,镇申报创业补贴对象共6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5户,非建档立卡55户,相关材料均经镇政府审核并经党政联席会通过。

第6篇

在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就业”指标始终是国务院总理最关心的经济指标之一。在6月1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次强调就业是发展经济的基本保障。如何促进就业?除了盘活现有工作岗位,鼓励各群体创业,以创业来推动就业无疑是重要路径。此次常务会议确定五项措施来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其中既有政策革新带来的便利,如简化登记手续,又有实实在在的资金福利,如减税降费;既为农民工搭建平台,如发展返乡创业园和孵化基地,又有技术的补给和扶持,如创业培训等。有这些务实之策的呵护、培育,更多返乡农民工将开启创业梦想之旅。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民工总量2014年已达到2.74亿,每年还有新增的600多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然而,正如总理所言,当前这部分农民工很大程度依靠外出打工增加收入,抛家别子,上不能对父母尽孝、下不能对孩子尽到教养责任,致使许多家庭被爱所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尤其是,打工之路上的农民工年老之后的权益保障等问题面临很多困境。通过打工来就业,某种程度上而言,是短期的、持续性较低的一种方式。而创业则不同。返乡创业,一方面能够帮助一代农民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提高收入,另一方面,创业所带动的就业岗位能够以几何级数量翻倍,具有强大的可持续性,解决的不仅仅是一个人或者一代人的就业问题,其辐射度可以延续几代。除此之外,农民工返乡创业还能带动东西部产业转移,推动中西部城镇化。

相对于外出就业,农民工返乡创业依然面临着创业环境不佳、创业资金不足等问题。为有的放矢解决问题,此次常务会议确定五项措施来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一是简化创业场所登记手续,推进“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改革。二是落实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措施,对创业担保贷款财政按规定给予贴息。三是在返乡创业较为集中地区探索发行中小微企业集合债券等,鼓励银行加大信贷支持和服务。四是依托现有开发区、农业产业园发展返乡创业园和孵化基地。鼓励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渠道下沉,带动网络创业。五是加强创业培训,将返乡创业农民工等纳入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运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机制,帮助返乡创业人员改善经营、开拓市场。

第7篇

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经济总量偏小,至今仍是云南省省级重点扶持贫困县,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122元。全县农业人口263383人,农村劳动力172134人,占农业人口的65.36%,其中男劳动力89509人,女劳动力82625人,农村富余劳动力83313人,占总数的 48.4%,劳动力资源丰富,同时劳动力素质偏低,文盲9295人、小学文化74586人、初中文化78292人,高中以上9961人。现累计转移 45976人,目前尚有37337人农村劳动力处于闲置中。闲置的农村劳动力渴望外出打工来增加收入,改善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外出打工农民返乡者日益增多,形成了农民外出与回流并存的局面。在回流的民工中,有一部分是为创业的目的而返乡。在历年的打工生涯中,他们经历了市场风雨的洗礼,锻炼了意志,经过滚打摸爬,学得了一定的技术,或管理经验,开阔了视野,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于是产生了回乡创业的冲动,甚至有少数人外出时就是怀着创业的目的走出农村去的。当这些人在打工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人力资本和经济基础之后,他们就会怀着干事创业,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带领乡亲走向富裕之路的良好愿望回到故乡。返乡民工创业,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的通知要求,XX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的工作人员对返乡民工创业情况作了实地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外出打工、回乡创业情况及回乡创业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意义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民工从卖苦力到拼智力,从城乡两栖到定居城市,从单向涌入城市到开始回乡创业,农民工群体正在发生着脱胎换骨般的变化。农民工经过十多年来的打拼,逐步由体力型转移向技能型转移转变,据统计,全县外出打工的农民45976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仅360人,占外出打工人数的 7.8。返乡创业人员在外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与技术,靠着他们的聪明与拼劲,返乡创业主要以从事建筑业、豆制品加工业、磷化工、种植业为主的企业占了重要的份额,不仅他们自己过上富裕的生活,还吸纳了大批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为政府排忧解难,缓解了就业压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在XX县有口皆碑的建筑老板陈学明,他是家乡共同富裕的带头人和引路人。

陈学明是石屏宝秀镇宝山街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子弟,他在七十年代开始外出帮人搞运输,跑了云南省的玉溪、景洪等多个地区及红河州的大多数县市,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奋斗和四处奔波,既磨练了身体更锻炼了意志,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在他的鼓励和带动下,回乡组建了10多个农民的马车运输队,1980年,开始初涉建筑行业,1994年,在抓好主业的同时,先后开办了汽车修理厂,汽车配件门市,建筑材料门市,红砖厂、木材经营等多种厂店,20**年,成立了学明房地厂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在他的公司就业的农民工(临时工除外)达370人,在公司打工的农民一年人均至少有一万左右的收入,他为家乡的共同富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二、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出现困难和问题的原因 返乡民工创业并非一帆风顺,在创业的过程中面临着不少仅靠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

1、资金缺乏。返乡民工在创业中资金缺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据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对外出打工返乡农民现状的调查,被调查者中85%的人认为回乡办企业最缺的是资金。在投入办企业的资金来源总额中,自我资金占52%,向私人借款占19%,银行贷款占27%,政府资金占2%。政府和银行支持的资金总计不足三分之一。虽然说,外出打工的农民在返乡时都有或多或少的积蓄,但是对于创办企业、搞生产性经营所需资金额来说,这点积蓄只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如果政府和银行不给予较大力度的支持,如果资金问题不能解决,多数返乡民工只好空有一腔返乡的热情,根本无法实施创业计划和施展自己的才能。

2、缺少优惠政策。XX县的调查说明,有50%的人认为当地政府没有鼓励返乡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有50%的人认为不知道有没有优惠政策。据调查,各级党委政府对招商引资工作十分重视,并专门成立招商局,制定了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但农民工创办的多数为作坊式小企业,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规定不明确,引导和服务不够。这种情况说明缺少鼓励返乡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即使政府制定有优惠政策,也因宣传不到位而不被返乡民工广泛了解,或者因未认真执行、未落到实处而成为一纸空文,使得返乡创业的民工感受不到政府的关心和支持。

3、形不成合力。返乡民工创业,大多数是个人行为,家庭式的创业模式,单枪匹马地干,势单力薄,形不成合力,抗风险能力差。一部分企业市场竞争力差,效益不太好,难有大的作为。

4、经营环境差。突出并普遍地表现在税费过重。XX县的调查表明,目前已停办的企业中,有50%的人回答说原因是税费过重。同时,有些相关单位不仅不提供主动服务和优质服务,而且故意卡脖子。

三、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政策需求 返乡民工创业,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然而,在创业的过程中,他们面临着许多靠自己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创业就无法成功,创业失败带来的消极后果是全方位的,不仅仅个人利益受损,而且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支持返乡民工创业,帮助他们走向成功。政府的大力支持是返乡民工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1、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

资金支持的渠道是多方面的。第一,地方政府每年都有一定的开发资金,用于开发性生产经营项目,在开发性资金的使用方面,应注意向返乡创业民工倾斜,因为这是真正的创业和开发。第二,积极协调银行与返乡创业民工之间的借贷关系,促使从事农业信贷工作的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对返乡民工创办的企业和从事的养殖业项目以及非农产业项目给予优先支持。第三,可以探索性地引导创业民工寻找民间融资的途径。现在,各地农村中都有一些先富起来的农民,手中有一些节余暂时不用,这些资金闲置起来是个浪费;而一些创业民工则等米下锅,急需资金;这是一条民间融资的新途径,政府可以给予引导,以求双方互惠互利。但必须指明的是,政府在这种融资的过程中,仅起中介作用,不负实质性责任,必须是双方自觉自愿,并签订合同,政府的责任是监督合同的执行。

2、制定各项优惠政策。

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有利于返乡民工因地制宜、创业致富的优惠政策。一般来说,在注册登记方面,要减少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优质服务,并免收各种证书费、登记费和管理费;在税收方面,免去2-3年税收,使其在创业起步阶段减轻压力;在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利用方面,提供方便并给以优惠。

3、帮助返乡创业民工获得必要的技术支持。

总体上讲,返乡民工创业,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但其中也有一些企业,需要比较专业的技术,就连从事养殖业,也离不开科学的养殖方法和专业知识。对此,一些创业者知识和技术积累不足。政府在这些方面应该有所作为,可以有针对性地从高校或科研所各类科技机构、职业学校等处聘请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对创业民工开设专题讲座,现场指导解疑答难;帮助创业者同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建立经常性联系,使创业民工遇到技术方面的难题时知道找谁咨询,小问题通过电话就可以解决,大一点的问题可以自己登门求教或者邀请现场指导。如此,创业者定会受益匪浅。

4、广开信息渠道,帮助返乡创业民工开拓市场。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市场,广泛了解和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就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扩大产品市场,以求得自身的发展。然而返乡创业的民工,大部分是在乡(镇)甚至在村从事创业活动的,地处偏僻,消息闭塞,信息来源渠道很少,这无疑对创业活动产生了消极影响。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应该急创业者之所急,在这些方面为他们办些实事。建议每个乡(镇)成立一个返乡民工创业领导小组,这个小组应同外界建立广泛的联系,多方收集市场信息和市场动态,通过多种途径(如印发简易的市场信息报,在乡镇政府设立市场信息专栏等)及时把各种信息告知创业民工,帮助他们开拓市场,把蛋糕做大。

5、把返乡民工创业纳入当地政府发展经济的规划之中统筹安排。

第8篇

要提高农业生产化水平,必须把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要求必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农业结构调到好、优、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提升农业效益的需求,也是缓解农业资源瓶颈的迫切需要,对农业发展将带来一场深刻变革。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和突出重点在于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其中,返乡创业是引领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有生力量,将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中坚力量。人力资源回流农村创业,对繁荣当地农村经济、增进社会治理、修复农村社会结构有着积极作用。因此,要将返乡创业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抓住抓好。

返乡创业悄然兴起

近年来,返乡创业的人士越来越多,返乡和下乡创业正在悄然兴起。返乡下乡的主体主要有三类人:第一类是过去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第二类是大中专毕业生,第三类是企业主。他们涉足的领域,包括有机绿色产品种植、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和物流、农村电商、休闲农业、民俗开发等。这些返乡、下乡创业的农民工、毕业生以及企业主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很多人受过市场的熏陶、工业化生产的训练,他们正在成为农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的有生力量。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三农工作的主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突出重点,当前要提升农业的产值连、价值链,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在传统农业供给体系上加上新理念、引入新元素,必须将现代科技、生产经营模式引入农业,必须优化农业全产业链的从业者的结构,要培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带头人。

谁是带头人?即返乡创业者。这些返乡创业,下乡创业者,带回资金、视野、管理经验和市场,他们更注重在品质、品位、品牌管理上下工夫,更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农业多功能的挖掘、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整合。这样,农业自然而然就嫁接上了现代的生产要素,为农业转型升级、体制增效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士到农村去创业。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富,农民必须要富,富国没有穷农民。增加农民收入,要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这是衡量三农工作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当下,农产品价格上涨乏力,农民工工资增长速度慢,支撑农民收入增长的传统力量在逐渐衰退。但随着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高级化、个性化、多元化,农民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农村文化的独特性、绿水青山的生态性,为农村新产业、新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为农民增收也带来了新的机会。

浙江绍兴有一个小村子叫险滩村,2013年全村返乡创业外出农民工有210人,这两年全村外出的农民工90%都回来了,现在村里在外头打工的只有三十几人。目前这一个村的农家乐有88家,三分之一是由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创建。这些返乡农民工创办的农家乐带动了就业,他们的收入也远远超过了在外头打工时的收入。

据有关部门对192个县的典型调查,返乡创业带动就业的效果比较明显。一个人返乡创业可以带动四个人就业。如今,农民就地就近的就业机会在增加,这为农民增收开拓了一个新的渠道。虽然农村的短处也很多,很多地方是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秸秆乱烧,典型的脏乱差,但有一些地方的农村却是绿水青山。要具备长远的眼光,依托农村的绿水青山乡村文化等独特资源,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使之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脱贫的一个坚强的依靠。

外出劳动力回流将成趋势

从1970年代末到1990年代末,二十年里中国农村在世界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乡镇企业演义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这种独具特色的工业化道路,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现在农村的返乡创业和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无疑也是中国农村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的继续。

到2030年,中国将还有4亿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保留乡村的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搞乡村投资,为农民建设美丽家园,是我们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这个农村能不能建好,关键看有没有人。以前说乡土民风守望相助,实际上都是丰富的社会交往互动的结果。农村基本单元是家庭,很多国家在现代化进程过程中,村落共同体迅速解体,原因正是劳动力持续不断地单向由农村流向城市。只鼓励劳动力单向往城里流动,鼓励农民刨根式城乡迁移,将会把农村的根断掉,使得农村越来越空心化,社会资本也会不断消失,那样将不再有传统农耕文化和地方习俗。 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村农业的投资价值不断显现,外出劳动力回流将成为一个潮流和趋势。

中国农村的一个巨大的软资源和软实力,是传统的农耕文明,新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回来了,待得住了,也能致富了。山东有一个淘宝村,宣传的口头是“在外东跑西跑,不如回家淘宝”。回家赚的钱多了,人回来了,心聚拢了,村庄的社会治理更有基础、更有底气。我们在各地调研发现,许多新产业、新业态的创业者,很多都是父子兵、夫妻店、同学店,几个同学一起种西瓜,搞观光旅游,几十万块钱就可以创业。像这样,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客观上能够缓解农村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压力,改善家庭结构,有利于修复社会结构,防止农村在社会变革大潮中边缘化。

第9篇

【关键词】 江苏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

农民工与农村、农业有着天然联系,也是“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通过相关部门积极正确地引导,他们必将成为新农村创业的强大的新兴力量。笔者认为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和城乡一起化进程均走在全国前列,但全省各地方发展并不平衡,农民工的流动方向(从苏北流向苏南)有其鲜明的特点,所以对江苏省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全国推广价值,应从战略高度和政策导向对待江苏省农民工的返乡创业问题。

一、江苏省农民工就业创业现状分析

1.农民工自身素质状况分析。首先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据调查,具有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70%,文化水平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会低下。其次农民工创业认识不足,信息闭塞,创业带有较强的自发性与盲目性。调查资料显示,仅有20%的返乡创业者对创业做过系统的分析与认识;55%的创业者对创业有过一定的认识,但是都不够深入和系统,主要表现在只分析市场行情,或者单纯依赖政府;余下的25%创业者基本上属于盲目跟风,大多以破产而告终。

2.农民单向型流动仍占主导地位。江苏省外出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苏、锡、常、上海等地,这些农民工男性占据6成以上,9成以上的农民工年龄在18~49岁,6成以上是初中及以下文化,主要从事建筑业、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大量农民工从农村涌向城市,为我国城市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这种单向流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在日益凸显:(1)造成我国城乡、区域间差距日益拉大;(2)给“三农”问题雪上加霜;(3)带来了“留守儿童”等社会新问题。对那些已经在城市中开阔了视野、积累了资金、掌握了生产技术的农民工进行合理引导,鼓励其返乡创业就成了解决以上经济和社会问题的一剂良方。

3.近两年农民工集中返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企业产品积压滞销,大量资金难以盘活,很多企业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由于生产经营状况所迫,有的企业只得进行批量裁员,以降低管理成本,缩小生产规模等手段维持现状。大多数农民工所从事的岗位是计件工资,因产量的限制,企业主将农民工的工资一降再降,这也是农民工集中返乡的局面。

4.政府政策支持为农民工创业提供了保障。江苏省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江苏省坚持就地转移、异地输出、自主创业并举,大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鼓励农村企业就地安置农民就业。”“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对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的培训,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一个新生事物,江苏省各级政府也在纷纷出台政策,保障农民工的返乡创业。

5.返乡创业的主要投资方向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返乡民工创业项目大多处于产业链条的低端或者处于单一的某一环节,往往与自己务工时从事的行业一致。经营形式主要是以个体和私营为主,企业初次投资规模大多在五万元以下,所以企业规模较小,规模效益很难得到有效的发挥,加上其部管理的不完善,其结果往往是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利润也自然会大打折扣,投资效益大大降低。

二、江苏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困难因素分析

1.创业初期融资困难。部分农民工返乡时虽然积累了一定资金,但对于创办企业所需的资金来说,这点积累无异于杯水车薪,多数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收入仅够维持生计,根本无钱创业。当前返乡创业的农民工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困难问题,很多人资金困难也不愿意去贷款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三点:一是手续麻烦;二是要去求人办事;三是利息过重。如果政府和金融部门不给予较大力度的支持,农民工的创业热情将会越来越小。

2.基本素质较差又缺少务实的培训。返乡创业者往往受教育程度较低,冒险投资,盲目创业,管理经验缺乏,短期行为较重,创业时小打小闹,高成本,低效益,甚至造成环境污染。这些都是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优势和家庭式管理模式所带来的结果。

3.城镇创业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明显。通常劳动力成本是在城镇创业的重要优势之一,近年来城镇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升,优势不再明显。由于城镇生活条件差,当地许多年轻的劳动力,即使是同样的工资,也更愿意在经济发达地区工作而不愿意回乡就业。如果以高薪引进高技术管理人才和较高工资招收普通员工,又会导致回乡创业的成本优势尽失,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使本来就小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导致企业的发展困难重重甚至趋于破产。

三、江苏省返乡农民工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模式构建

1.以返乡农民工为引领创建产业梯度转移企业。从江苏经济整体上来看,其内部各区域之间依然存在着明显的发展差距,表现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从南到北依次递减。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主要分布于苏北,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分布于苏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主要分布于苏南,三地行业发展梯度明显。因此,根据三区域的产业梯度进行合理、适时的产业转移,有利于江苏省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农民工在苏南城市打工多年,对其所从事的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一定的资金,他们回乡创业,复制原务工企业,把苏南不适合发展或不具有明显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产业或建材行业,按梯度顺序分阶段转移到苏中或苏北,不但能推动了苏南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也有助于苏中与苏北产业水平的提高。

2.以政府为主导创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当地政府可结合地方特色规划创业园区,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创业场地,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给予优惠政策和创业奖励。值得指出的是,创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当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需要系统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四、江苏省返乡农民工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策略研究

1.积极创建有利于农民创业的政策体系。各级政府宜尽快出台关于鼓励农民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主要建议措施包括:安排农民工回乡创业专项扶持资金,推行农民工回乡创业贷款贴息制度,把农民工回乡创业纳入招商引资范围,享受外地客商同样优惠政策,做好回乡创业生产经营用地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对回乡创业农民工免费开展创业培训,成立回乡创业农民工指导(服务)中心等。

2.完善城镇金融服务体系。当前,农村缺乏完善的金融服务组织,近八成回乡创业的农民工企业得不到金融机构的支持,不仅贷款渠道单一,主要是农村信用社,而且贷款的利息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工的返乡创业。建议:(1)相关部门出台适合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的优惠政策;(2)积极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主力军作用,同时加强其他银行对创业者的支持力度;(3)地方政府可通过信贷担保,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的信贷融资问题。

3.构建完善的培训系统。返乡农民工的文化素质低和信息渠道闭塞常常是影响其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为其构建完善的培训系统是显得至关重要了。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对返乡农民工参加培训给予补贴;(2)整合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创业培训。大力开展SYB创业培训,建立培训专项资金,广泛开展提高农民创业能力的专项培训等;(3)应积极为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创业服务;(4)树立创业先进典型。有意识地树立农民工的先进典型,可扩大创业示范的辐射效应。

4.抓好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要突出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使之承载创业项目的能力不断增强。可积极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农民工返乡创业一条街”等基地,降低入驻门槛,要在各种制度上凸显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与信息导向性和提高创业成功率。如果各级政府能像扶持“海归”创业那样积极扶持农民工创业,相信农民工创业之路会越走越宽。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只有几亿农民的生活有了保障,才算是真正解决了民生问题。

参考文献

[1]龚黎莹,胡锻.农民工创业问题的研究.湖南农业科学.2007(6)

[2]李含琳.对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的经济学思考.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第10篇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本身就是一种跨界式发展,要打破传统区域经济的思维,打破传统的行业思维,甚至打破经济学思维,需要从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进行综合的思考。长江经济带的经济互动中智库合作是很重要的一块。目前,内地很明显不是创业型经济,是就业型经济,是传统的以国有体制为基础的制造型经济;创业人才的缺失、创业经济的薄弱是内地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而在东部沿海地区,如浙江省,创业型经济已有了较好的发展。同时,传统劳动力区域格局由于产业分布和人口流动产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出现了农民工返乡潮,大量的农民工回到了家乡。我们做过调查,农民工70%有创业梦,但是有一半的人不想回乡创业,想留在上海、浙江创业,回乡创业的不到5%。

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能否建立一个沿海扶持内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机制?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民工返乡创业选择及其绩效明显受到沿海相关因素的影响,沿海对内地的产业转移与投资会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尤其是浙商在外地的投资项目推动了农民工返乡创业,这样的案例不少于十个),沿海与内地创业资源整合可助推农民工返乡创业,“沿海―内陆”创业环境互动可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温床”。实际上,“内地创业,沿海扶持”这种现象早已存在,比如浙江上虞案例、河南固始案例、浙江磐安案例等。但这些“点状”案例未能自发扩散,农民工返乡创业还未形成规模、形成气候。目前环境下,要真正建立起上下游之间的创业互动,我觉得需要国家、沿海和内地的政策扶持。

从国家层面讲,应将沿海扶持内地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推进内地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为沿海发达地区下达扶持内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目标任务,将沿海产业转移与创业转移联动推进;通过“沿海―内地”市县对接互助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沿海扶持内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示范园区;对沿海扶持的内地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在税收、财政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从沿海地区讲,应将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沿海反哺内地的重要机制,鼓励企业、行业协会向内地转移或投资,并将带动内地创业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为在本地区打工的农民工提供专门的创业信息及培训服务,主动与内地主要农民工来源地建立创业扶持机制,并建立基金,在内地建立与本地区产业直接相关的创业基地。从内陆地区讲,应将吸引沿海地区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本地区经济振兴的重要战略,主动与沿海地区对接,将招商引资与农民工返乡创业紧密结合,从政策上与沿海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进行对接与配套;主动输出创业型青年农民到沿海发达地区进行“创业演练”,并及早扶持其创业。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沿海地区扶持内地农民工返乡创业实践提供了一条“沿江路径”,我们在长江上下游经济协作中,从经济模式到产业供应链,要把模式变成政策。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很小的一个点,如果一个点一个点链接起来,区域经济互动将更加活跃,更有成效。

第11篇

一、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现实困难

经济发展要求良好的营商环境,而要真正实践农村经济发展,首先要考虑到农村发展中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从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农民工就业问题分析,主要的解决途径就是通过资金支持的完善、金融环境的建设。目前,由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来自多个方面,因此,以下结合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一些政策推行的具体情况与信息反馈,分别从创业者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经营管理经验、资金不足,缺乏金融支持和缺少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三个方面进行制约因素的原因探讨。

二、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现实困难的原因分析

目前,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因素众多,并且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农民工在选择是否要返乡创业的时,大多数都需要对打工的生活状态和工作条件,以及家乡的市场开发成本和消费情况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

(一)创业者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经营管理经验

外出打工或经商的农民工中,绝大部分文化素质偏低;大多处于初中文化水平或以下,具有绝对的代表性;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农民工较少。虽然这些农民工在外打工时吸取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但是因为受教育水平和知识的限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金融知识,企业缺乏民主机制、竞争机制以及激励机制,所以农民工在经营管理方面经验不足。而企业大多数以劳动密集型和手工操作为主,产物的科技含量较低,加上农民工技术水平低下,产品品种单一,产品档次较低,且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使企业难以适应市场转变,发展前景显然受到限制。从根本上讲,政府担保、关系户担保等行为,使农村金融市场环境面临诸多非市场行为,造成了非财政性运作,使农村资金的利用率、创造性受到了极大的人为干扰与冲击;加上“私借公用”、村级债务问题,给社会、农村信用情况均带来了恶劣的影响。这些年来,为解决返乡农民工绝大多数创业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各地区都进行了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但仍然普遍存在教育培训管理体系不完善、培训时间比较短、培训质量有待提升、培训方法缺乏创新以及教育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等问题。

(二)资金不足,缺乏金融支持

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缺乏资金,缺乏金融机构的扶持。对于大部分农民工来讲,他们都有返乡创业的激情,但他们不具备相应的创业条件,特别是资金和项目的缺乏问题最为严重。中国人民银行课题组经过对58位有创业积极性的返乡农民工进行调查,认为除了自有资金之外,多数农民工都存在资金缺口,调查结果显示,资金缺口在50%以下的占21%,资金缺口在50%-70%之间的占43%,资金缺口在70%以上的占36%,因此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前提条件就是帮助农民工解决创业资金的难题。目前返乡农民工贷款难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一是缺少须要的抵押担保;二是银行贷款的利率普遍较高;三是对银行的信贷政策和前提不清楚;四是所在的地方没有建立相应的金融机构。目前绝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因在外打工或经商没有较多收入,所以他??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通过是农村信用社贷款,农村信用社也很想贷款帮扶返乡农民工创业,但真正能够达到信贷要求的返乡农民工却很少,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第一,因为农民工的住房没有产权证,不能作为信贷的抵押担保,耕地也不可以作为抵押担保物,而农民工除住房和耕地之外,根本没有其他担保物可以作为担保;第二,农民工工作不稳定,银行担心万一农民工创业失败后再长时间外出打工,给回收贷款加大难度;第三,银行对农民工创业风险掌握不全面,对信贷的回收有后顾之忧。

(三)缺少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

返乡农民工在创业的过程中须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的扶持,例如银行、工商和农业等。虽然各部门进行了一些帮扶工作,但由于配套服务比较滞后,相关制度还未完善,有些政策还不够具体,可操作性较差,缺少吸引力,或因宣传不到位而未被返乡创业农民工了解等众多因素,导致农民工返乡开办企业依旧有很多困难。此外,农民工在创办企业的过程中,办理各项手续时费力费钱,甚至有的需要经过多个部门的批准才能完成,而每道手续又都要收取相关的费用,这不仅增加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难度,还严重打击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从而使部分农民工失去返乡创业的激情。

三、针对返乡创业的现实困难的解决对策

创业成功首先需要政策的支持与帮助,创业政策的作用是用来减少首创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同时激励农民工创业也要政府积极地引导,政府应把农民工就业和创业摆在工作首要位置,与此同时培养农民工的创业能力、提高文化素质、提供创业资本、加大创业服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此外,还须降低创业成本以及营造创业环境。

(一)加强创业培训服务,提高农民工创业能力

加大金融知识宣讲,提高农民工文化素质,为农民工提供免费创业培训,增强农民工创业意识是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政府因制定完善的政策扶持农民工加强创业培训教育,提高农民工创业能力。指导返乡农民工按照国家产业的政策要求,选择合法合理的创业项目,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污染较大的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此外,较落后的地区应将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生产经营场地纳入城乡的发展规划当中,这样不仅能更好地集约土地利用、共享基础设施,而且还能真正培育发展产业集群;较发达的地区可利用现有教育机构和金融机构,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创业培训、市场信息等,并按时组织开展交流活动、科技讲座和政策咨询等服务。

(二)创新金融信贷服务,解决农民工创业资本问题

创业融资是创业首要活动之一,多数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当中都会遇到创业资金筹集的困境。农村是我国金融体系中需要大力发展的地方,而农村金融的主要矛盾是农民和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需要加大政策性金融的帮扶力度,从而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融资困难、贷款利率较高等重大难题,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服务和农村社区服务的金融机构。国家商业银行应该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较为活跃的市县分支机构直接授权,按照相应的规定提供贷款;为满足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需求,相关金融机构应开设多种信贷渠道,并将贷款额度、还贷期限和抵押物的规模和要求放宽。信贷困难的解决,需要从《公司法》方面入手,具体是为农民工建立贷款担保公司;比如,可以在组建资金方面,通过政府、乡村自治组织、经济雄厚的乡村个体、金融机构等共同商定;需要将受益者直接指向农户,利用申请、股份制度等实施全面细致的构建。再如,在基金管理层面,可以将吸纳渠道进行拓展,专用专管,提高监督力度。另外,需要将重点集中在专业化层面的建设,如按照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预算制度思路,将基金资金纳入到整体的预算体系之中,利用细致化的指标设定,通过预算、量化投入、定期拨付等,在规模方面逐渐累进;也可以借助福利机构、社会众筹、减免税收等多种形式,多元化对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扶持,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格局。

(三)明确创业扶持政策,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政策支持

农村地域因自主性较差,金融知识相对缺乏,整体素质偏低,对于金融方面的概念、信用、流程等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所以,政府有必要从思维引导、观念植入、政策导向与职能履行层面做出表率;逐步推进在“党员之家”的金融知识讲座活动;积极下到基层,进入到农民工个体家庭进行实际情况的询问与调研,具体了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真正需求。政府应尊重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的权利,并为其制定完善的优惠政策,改善创业的环境,例如农民工外出打工或经商之后,返乡创办各种企业、开办各种农民互助组织的,不管其规模的大小,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的要求,并为当地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的,政府就应当给予优惠政策,从而调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在财政方面,政府可以为返乡农民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创业的贷款贴息、创业教育培训以及资金担保的相应经费;在税收方面,农民工返乡创业应该享受与外来经商者同样的待遇。对于那些为城乡低收入群体就业做出帮助的企业,可参考城市相关标准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应提高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应指定相应人员经常到企业了解企业的需求,同时为需要帮扶的企业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技术等服务。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尽量做到简化服务手续,落实提高服务水平、克服部门关卡多和办事难等问题,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奠定基础。

第12篇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呈现出可喜局面,特别是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创业成为新的潮流,创业领域越来越宽,创业起点越来越高,为活跃农村经济、创业带动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还存在着重视不够、政策不到位,创业路上缺扶持,创业风险比较高,家庭社会不理解等特殊困难和问题。为此,需要对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引导,有的放矢做好工作。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农村劳动力主要从农村转移到城镇,这是工业化、城镇化大势所趋,农民工已经成为现代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如今又出现了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的热潮,人数在迅速增加。到2015年底,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累计已超过450万,约占农民工总数的2%;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人数有70万人左右,比例达到1%。对这种现象,我们应当旗帜鲜明地加以肯定、鼓励和支持。

第一,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生力量。自两年前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已经成为一项国策,目前鼓励支持创业创新的政策仍在不断强化,政府“放管服”改革力度继续加大,舆论、文化、社会氛围正在逐步改善,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得到释放,已经有效地激发了经济活力。2015年当年新增企业443.9万户,比上年增长21.6%,注册资本金29万亿元,增长52.2%,两项数据均创历年新高。今年以来,新登记企业继续保持高位,上半年日均新登企业1.4万户。正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激发了像农民工这样草根一族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业热情,他们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主动汇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带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利用多年在城市打拼积累的市场、资本和经验,以及他们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坚韧执着、头脑灵活等突出优势,回乡创业,开辟新天地,成功率还相对比较高,发展了经济,增加了收入,成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新的动能。

第二,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是实行积极就业政策的必然选择。当前就业任务非常重。从供给看,就业总量压力大,总量矛盾仍然存在;从需求看,受经济增速换档、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等多种因素影响,去劳动、去岗位、去聘用趋势明显,劳动力需求在减少。随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逐步转移,农业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和收入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供给从无限供给阶段到了有限供给阶段,再加上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观念的变化,使农民工的就业也出现了新的变化。面对这样的就业形势,一部分农民工等人员主动返乡下乡创业,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以创业带动了就业岗位的开发和更多价值的创造。现在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已有450万人,带动就业的人数已经达到2000万人以上。

第三,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动能。当前农民这个庞大群体增收乏力,特别是粮食价格和外出打工收入上不去,导致消费不足。农业虽然连年丰收,却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对农产品丰富多元、优质安全的需求,品种结构失衡、品质不够高的问题凸现出来,导致进口大量增加。还有农村存在的“空心村、三留守”问题。所以,农业农村仍然面临着谁来种地、谁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谁来建设农村美好家园的问题,面临着衰退、凋蔽的危险。因此,既需要继续向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农民、增加市民,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和农业合理的收益;同时也需要向外吸纳各种优秀资源,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增添新动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开展创业,有利于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引入农业,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利于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工作应该怎么抓?

首先,要明确工作的着眼点。要着眼于服务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着眼于服务就业,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发挥创业创新促就业的倍增效应,创业带动就业;着眼于服务增收,促进创业创新与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更好地结合起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其次,要明确工作的着力点。一靠发展,要促进经济发展,经济的景气程度总体上决定着创业创新的活跃程度;二靠市场,要完善市场体制机制,真正让市场起到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三靠开发,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创业创新者的能力素质,开发农业农村资源,提高市场认可度和项目匹配度;四靠政策激励和帮扶,用政府有形的手,发挥助推作用,便利返乡下乡创业创新。

第三,要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创设落实政策。要制定政策文件,强化政策支持,通过抓政策创设和落实,撬动其他工作开展。要以贯彻落实支持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的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为总纲和依据,加强政策宣传,推进政策落实,通过督查、加强项目引导等多种措施,使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加强统计监测。要及时了解掌握返乡下乡创业情况,加强统计分析,为上级决策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要抓紧建立统计指标体系和工作体系,建立信息数字共享机制,畅通信息数字报告制度,加强统计数据监测分析。三是做好创业服务。设立一批返乡农民创业创新园区,建好中国农民创业创新网,搭建创业创新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开展创业相关培训,组织开展返乡下乡创业对接,开展各种面向返乡下乡人员的就业创业政策解答、信息咨询、银企对接、技能培训、农技推广等工作。树立一批先进典型,总结一批先进模式,发挥典型引导作用。开展各种大赛、论坛活动,营造创业良好氛围。四是加强自身建设。高度重视队伍体系建设,熟悉相关政策,掌握相关情况,增加工作手段,提高工作水平,主动作为,积极进取,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具有丰富工作经验、敢于开拓创新的干部队伍,发挥好农业部门的牵头作用,为促进返乡下乡创业创新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

(来源:农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