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38: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亲爱的西部小朋友们:
你们大家好!
我是宇宙太阳系地球中国浙江丽水遂昌新世纪实验学校五一班的刘昊晗。
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关于你们西部的文章,知道了你们那儿是那么美丽,又是那么的荒凉;知道了你们那儿是多么的贫困。
现在,全国都开始了捐献出自己的零花钱、书、衣、裤、玩具等等的东西。象我们学校,就开展过这样的活动。还有西部大开发工程也还在建造当中。
要是你们还有什么困难,也可以来找我们。
我在电脑上看到了你们那的教室设备简单,一块石头和几根木头,绑起来就成了一张凳子。
我们这儿的条件可比你们要好多了。我们的学校名叫“新世纪实验学校”,在去年刚造好,里面的设施都是崭新的,蓝瓦红墙,相当的美丽。学校一共分为3幢大楼:一幢教学楼,一幢办公楼,还有一幢是餐厅、音乐室、电脑房等教室所在的大楼。我们的教室设备也不错,都用上了多媒体。
我们的活动丰富多彩。虽然操场还没建成,不过还有体育室、乒乓球室和舞蹈室顶着。而且我在家里的活动更丰富。我家有一台乒乓球台、一台液晶电视、二台纯平电视,还有一台电脑。要是你来了,我家的红色警戒、梦幻西游、大话西游、罪恶都市、小斗士……不把你给玩疯了,那这事就可以进入《天方夜谈》了!
哦,对了,我要睡觉了,拜拜!
最后祝你们:
迅速发达、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你好!
近来学习好吗?你们那儿的天气热不热?
很高兴写信给你,虽然我们还不认识,但我似乎想象到你们那儿学习环境和条件。这次我们班主任老师为了让大家了解你们那儿的情况,十分动情地介绍了你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让我们很受感动,十分钦佩你们克服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我是一个比较活泼开朗的女孩,在家里我是爸爸妈妈眼中的小公主,也是家里的开心宝。家里再有不开心的事,只要我一出马,立刻就会阴转多云,多云转晴。我的眼睛比较大,又是双眼皮,妈妈经常自豪地向别人介绍我的眼睛像她,可惜因为自己用眼不注意,如今已经戴上了眼镜。我可喜欢看书了,从最初的童话,到现在的各种名着……当然电影、电视也是我必不可少的爱好。
最近我有一些苦恼:我们班的一些同学总是叫我的外号,虽然他们并不是恶意的,但我还是很伤心。告诉老师,告诉家长,都没有奏效。唉!我该怎么办才好呢?你能不能给我出出主意?
我们芜湖很美。赭山公园是我常去的一所公园,赭山公园的山上到处都是一棵棵翠绿的树。镜湖真得像一面镜子一般,倒映着天上的朵朵白云,一阵风吹来,镜湖的湖面上碧波荡漾,湖边垂柳的也仿佛在舞蹈着,一根根枝条垂在了湖面上……镜湖很美吧?有机会一定要来哦!
今天我写信给你,还有一个主要任务,我们小组商量了一下,希望我们能够长期地保持联系,并且能够开展一些手拉手活动。比如我们可以一个月通一次信,在重大节日进行自制贺卡交流活动,如果有条件我们还可以一个学期开展一次互访活动,你们可以到我们学校参观,还可以到我们家里做客,我会把我最喜欢的玩具给你玩,把最喜欢的书给你看。不知道这样的活动你是否喜欢?
就写到这儿吧,我还要做作业呢,你一定要回信哦!
祝你
你好!
接到我的来信,你一定很惊奇,我与你素不相识,怎么会给你写信呢?看了下面的内容,你就明白了。
我无意中在网易论坛上认识了你。看到那一张张你和你的同学居住的草房和房屋里的摆设的真实写照时,才使我真正理解了“家徒四壁”这个词描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很多茅草房顶都长出了绿色的野草,都很厚重。看得出来是旧的一层漏水了,又再把新的一层茅草盖上去的。墙壁是用破开的竹子围成的,四处通风。仅有的家产就是一口锅,几个碗,一床破烂的被子。你们每天的粮食就只有学校里种的青菜和米饭,而且青菜里连一点油腥子都看不到。尽管如此,你们吃得仍然很香。而我们虽然是想吃什么就能吃到什么,但是还在不停地抱怨饭菜不合口味。
你们的学校里没有专用的学生宿舍,寄宿的学生只能住在教室里,中间是上课用的桌椅,教室两边就是学生晚上睡觉的高低床。因为空间有限,一张床往往是两三个孩子一起挤着睡的,有的班级寄宿的学生多,白天就把被子放在别人的床上,晚上就把几张课桌合并在一起当床铺睡觉。你们的被子都很单薄破烂,而深山里的晚上是很冷的,我真的无法想象在寒冷的夜里你们是怎样在企盼中睡去的。相比之下,我们的生活环境实在是太优越了。我们都有自己的房间,冬天来了,桌上放着电热玻璃板,手中抱着“暖宝宝”,身边烤着电暖气。尽管这样,我们还直喊冷,目的就是为了借学习来骗父母开空调。我们所处的优越环境和你们所处的环境相比,让我觉得跟你们相比我们身上缺了点什么。缺什么呢?我想,应该是一种精神,一种锲而不舍、渴求上进的精神。
说了这么多了,你一定还是很纳闷,网上还有那么多你的同学的资料,我为什么偏偏选中了给你写信呢?这是因为,我的学习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这一点与你很相似。同时,我也是一个爱好广泛、乐于助人的学生。看了资料中对你作出的“读书很用功,学习成绩相当不错”的评价,望着你那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坚信,我们一定会有许多相同的兴趣爱好,当然就会有许多共同语言,所以我决定选择你作为我的“手拉手”伙伴。不过,我选择你还有一个比较自私的理由,知道吗?我们是同年同月出生的,说不定我们的生日还是同一天呢!
写这封信,本来是为了完成一次作业,但是在准备作业的过程中,我无意中发现了你,所以我决定,和你建立永久的友谊,希望你能接受远方的我的这个真挚的请求。
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希望有一天,你能来我们家作客,我会带你去看我的学校,把我的朋友介绍给你,教你学电脑,听你讲你和你的朋友的故事。当然了,我也希望能去看看你的家乡,听说,那里的景色特别美,欢迎我吗?
期待着你的回信,希望这封信会成为我们友谊的起点,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借助书信搭起友谊的桥梁,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通过仔细地研读1—6年级各年级各个单元的训练题,我觉得有如下特点:
1.充分体现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新课标中的“乐意写—自由写—学会写”的写作训练理念,在各个年级的具体训练题目之中得以充分体现。比如:由1—2年级(低年级)过渡到3—4年级(中年级),那么,训练题的设计就是从先进行看图说话、说出自己喜欢的实物,然后过渡到训练用词造句、写一句话、写一段话等训练,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培养学生乐意写话的学习品质。又如:从五年级到六年级的训练中,从介绍课本中的某个人物,到介绍古代作品中的一个人物;从学会写读后感到写读书的调查报告;从写我喜欢的一处风景到学写游记等,都体现了写作训练要求的不断提高,从而达到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升。又如:在一、二年级的作文训练中重在画一画,写一写,并没有提到作文“题目”,这说明低年级的重点在句子的训练。我觉得此时老师们重点在训练孩子们把句子写通顺,适当地写具体,能用“谁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干什么,干得怎么样”这类语句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说写完整话,说写通顺话。但是到了三年级,我们就会发现,作文开始有题目了,而且一直到十二册,很少给你题目的,都是“题目自拟”,所以就给我们一个讯息:中年级起步作文时,一定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学生能比较中肯地自己命题,老师要教会学生命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二是要教会学生写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至少要让学生知道文章有哪几种开头和结尾;其三就是比较真实的通顺的把要写的内容写出来,做到“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学着使用修改符号简单地修改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这样中年级的作文训练我认为就应该说完成了任务。在高年级的时候,重点在于,利用各种写作技法教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得有文采,告诉学生怎样取材,怎样构思、怎样起草、怎样加工等,这样学生才会有能力对于考场作文应付自如。
2.注重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能力培养。纵观十二册语文每个“语文乐园”中的习作训练,不难发现,作文训练的主旨不再停留在表达、交流的层面上,不再是禁锢在老师说学生写的模式上,而是重在学生在作文课堂中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就其训练内容来看,新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有“语文生活”这个环节。其实这个环节是一个习作材料酝酿的过程。这些“语文生活”涉及到丰富的课程资源、写作资源,这些资源已经不再是课堂内简单的游戏、活动等所能达到的,其内涵已经大大增加,即使是课堂内的活动、游戏,学生也不再被动地参加,而是以主人翁的姿态组织、策划与参与。具体来说,“语文生活”涉及到这样一些写作内容:①家庭生活,如一年级 上册一单元(家里来了客人,安安会说些什么呢?)、五单元(介绍自己的家庭,让大家分享幸福);二年级上册二单元(在组内说说家庭发生的趣事);三年级下册七单元(写一写自己过生日的经过);五年级下册七单元(把你和家庭中亲人的故事写下来);六年级上册三单元(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如:第一次做饭、第一次受爸爸、妈妈的批评)。②活动策划,二年级下册八单元策划暑假活动,三年级上册七单元策划新年联欢,五年级下册五单元策划故事展示。六年级的“读书调查报告”等。③课外阅读,其中包括一、二年级听故事然后展开想象更具体地讲故事,做名著读书卡;三年级下册的讲爱国人物的故事、听故事续编故事,“好书共分享”汇报活动等;四年级下册的写读书报告;五年级上册的介绍一位你喜欢的作家,《三国演义》中人物的简介;五年级下册的故事、诗歌的搜集,六年级介绍“七子之歌”中的一子、神话故事的搜集以及《西游记》等古代作品人物简介,读后感的写作等都是在告诉我们,学生应该有比较宽泛的课外阅读面,这样才能完成相应的作文练习。④动手小制作,如一年级的“吹泡泡”,二年级上册的“我的小制作”、“我们来办手抄报”,三年级三单元的做树叶贴画,五年级的“我喜欢的一项活动”等。⑤人际交往,如一年级的第一单元“怎样待客”;一年级下册的“小记者”,二年级的“我是小导游”以及“环保小调查”,三年级上册“小小新闻会”,“学习访问”;四年级下册水资源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两个社会小调查,“学会真诚地赞美他人”;六年级“课外阅读调查报告”等都得让学生和他人合作,与他人真诚有效地沟通,这样才能获得第一手材料,作文才有“话”可写。⑥社会与科学;如三年级上册“身边的科学”,下册的“走进动物的世界”,四年级上册的“漫谈星空”、“我喜欢的花”,“学会读广告”,下册的“学会读商品说明书”,“搜集生活中的小窍门”。⑦风土人情,如二年级上册的“春联”,三年级的“策划新年联欢”,四年级上册“元宵灯谜”,五年级上册的“中秋”,六年级上册的“话新年”等。⑧励志自信,这方面的内容每册都有,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的能力的同时,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在“语文生活”中还有自然风光和文物古迹以及国内外重要事件等的写作安排,写学生的亲眼所见,真情体验之感。
再者,每个学期的作文训练都遵循这样的规律,写自己发现的生活,写自己了解的事情,写自己参与甚至策划的活动,写自己读过的书,写自己想说的故事,写自己关心过的人,写自己真实感受与情感。具体来说,在一年级一学期,作文训练的重点是让学生开口说,围绕上面的内容多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并且同时训练学生的说话听话的良好习惯。在下学期,一年级开始写话,要求写一两句就行,但一定是自己想说的话。二年级一学期作文训练已经开始段的训练,也可以是简单的篇的训练,但是说的分量依然比较大,都是由说再到写。其内容已经从课堂走向了社会,目的就是触发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有话想说,这样才能有话可写。三年级已经明确地提出写作文的概念了,写人,写景,写活动,写自己的生活,写故事,写自己和同学的交往等,说的分量相对少了很多。四年级的作文训练的写作内容相对就宽泛了很多,有科学知识的探索,有不同观点的辩论,有广告和商品说明书的理解,有人情风俗感受,有课外阅读的体会,也有想象故事的编写。
3.充分发挥“金钥匙”的习作指导作用。五年级和六年级的作文训练与低中年级大不相同。细看看每次作文训练,不难发现,在每次“语文生活”之前都有“金钥匙”这个环节,这是一个很容易让人忽视的一个环节。因为经过这么多次“为分而教”后,我们得出一个“经验”:没有哪次语文测试考到了“金钥匙”里面的内容,以前老教材还时不时考考类似于“金钥匙”的“读写例话”中的内容,逼得我们不得不细看“读写例话”,现在“金钥匙”成了考试遗忘的角落,有些人认为大可不必在这上花心思。其实细心的人就会发现,在五、六年级的每单元的“金钥匙”中,已经给我们提出了写作文的很多的技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多年的教学,发现孩子们要么就是没话写,要么就是有话写但不吸引人。细看看这些“金钥匙”,它是我们打开写作之门的“钥匙”,其中包括了写人作文必须利用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等;写景的文章得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或者游览顺序;写文章可以用“倒叙”的方法可以是文章显得曲折生动;写文章要合理利用拟人、比喻等修辞;写文章中合理的想象会给文章增色不少;说道理是可以试着用正反两个方面来说;说明文要注意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的使用……每一位语文教师只有纵向了解了新教材的作文训练阶梯目标,才能宏观的调控自己的作文课堂,否则,作文大不了写人、叙事、状物、写景以及想象作文,每册都涉及,每册的教学方法就会雷同,学生也不会有很大的提高;每个高年级的语文老师只有重视了“金钥匙”,才会教会学生作文的技法,学生才会让中年级就写过的内容更加的“锦上添花”,从而“繁花似锦”。
当然,语文A 版教材也还存在着教材编写等方面的问题,如存在单元的示范课文与习作指导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单元设置的课文对习作缺乏指导作用,教师教学难以与习作结合起来。如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所学课文为:《为三月谱曲》《天安门广场升旗》《桂林山水》《古诗二首》,教学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从作品中领悟到作者细致观察,写出景物特点的训练。而本单元设置的是《节约用水》的看图作文,这样使得教材与训练内容出现脱节现象。又如四年级八册四单元是以《地球只有一个》《老人和海的故事》《长通话的深林》等为主的以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为主题的记叙文;而习作训练则是写一商品的说明书或介绍自己喜欢的一个玩具。
又如中年级要求重点训练片断,而文章的开头、结尾的写作技巧应该列入训练内容,而教材未列入,致使老师要用更多的时间弥补,不然,学生到高年级就感到患难。
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去改进,去探索。
新课标指出:学生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和重要标志。语文教师要培养好学生的习作能力,就得先从钻研教材开始,只有把握住了教材特点,才能设置更优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就会因此而大大增加。
一、设定多元目标,实现综合性
新版框定了“三维”目标,它包括: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考虑更多的是德育目标,不自觉中窄化了课程目标,忽视了综合性的内涵。所以,多元性目标的设定,应该成为悬在任课教师头上的一柄利剑,需要随时关注它、敬畏它。比如,《伟大的先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可以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为了方便说明,在每小点后面注明了目标指向,下同):(1)了解孔子的生平及孔子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影响(知识);(2)简单了解《论语》(知识);(3)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及纪念孔子的意义(德育);(4)学习收集、处理、归纳、运用信息的基本方法(能力、方法);(5)尝试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方法、过程)。再如,《学做小雄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可以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了解《飞翔的小雄鹰》的故事内涵,知道面对困难时,不胆怯,想办法解决(知识);(2)有能力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能力);(3)愿意做勇敢、坚强的孩子,不娇气,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品质(情感、态度等)。上面两课的目标设定呈现了多元化状态,体现了“三维”课程标准,显现了教材应有的价值,如果任教者循着这样的目标思路,在教学实践中一以贯之,逐环落实,综合性就能发挥最大效应,就能培养完整的“人”。
当然,“三维”目标是对整体而言的(包括整册教材、单元教材等),并非每一个主题、话题教学都要死抠“三维”目标,应该因文而异,因班级学生实际而异而有所侧重,否则就有矫枉过正之嫌了。
二、实行跨学科整合(融合),实现综合性
借鉴清华附小主题教学经验,可以在实现小学品德学科综合性方面实行跨学科整合(融合),从而达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的目的。
1. 与学校的行为习惯教育相融合。现行的小学品德教材,有许多行为习惯教育的内容,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又是学校传统教育项目,二者可以有机融合。比如《我和规则交朋友》(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主要是教育学生规则很重要,无处不在,人人都要遵守规则。这些教学内容可以与学校的排路队要求、做操要求、课间活动要求等行为习惯教育相结合。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里找一找学校在这方面制定的规则,让他们说一说应当如何去做,大家都做到了没有。由此,让学生明白,课内学习与学校的生活是融为一体,是学校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在课内学,更要在课外做。
2. 与家庭教育相融合。只有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才能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否则,“5+2=0”的惨状就可能出现。德育如此,品德学科教学也不例外。比如教学《我爱我家》(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可以让学生回去问问家里人,他们出差或外出做事,想不想家,为什么想家;请家里长辈给他们讲一讲“家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明白,家是温馨的地方,家是避风的港湾,家里的灯火永远是最明亮的,我爱我家。再如教学《我的责任》(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不妨请家长给孩子说一说家里每位成员的不同责任、不同担当;说一说他们为这个家都做了些什么。家长的现身说法,更容易让学生领悟到,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的责任,每个人都要有作为,有担当。
3. 与语文学科教学相整合。(1)与口语交际课相结合。现行的品德教材,都会选择编辑一些体现“家庭”“学校”“社区”主题的教学内容。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就是以“家庭、学校和社区”为标题,下设三个主题,即“我爱我的家”“我们的学校”“我生活的社区”。这些教学内容完全可以与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课“介绍一个你喜欢的地方”相整合。尽管二者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有别,但通过口语交际的形式,呈现“我”眼中的家庭、学校、社区,再通过教师、同学的点评与指导,既能培养“爱”之情感,又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2)与作文课、语文实践活动课相结合。《寻路与行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漫游世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等教学内容,本身就是要通过走出校门开展活动才能达成教学目标,如果能与作文课、语文实践活动课相结合,既可以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之炊”的顽症,又可以让品德学科的生活性得到很好的落实,可谓双赢。
4. 与班队活动相整合。“我们的民主生活”(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与“再见,我的小学生活”(六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等教学内容就可以与班队干部选举和班级毕业典礼等活动相结合。前者可以为后者提供丰富的活动内容,后者则可以为前者增添活动方式,可谓相得益彰。“不屈的中国人”(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等教学内容可以与少先队“祭扫烈士墓”“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等活动相结合。
三、利用多元资源,实现综合性
品德课程开放性的特征,决定了本课程的资源是多元的、开放的。正如一位德育教育家所说“过去我们把课程当作整个世界,现在我们要把整个世界当作课程”。
1. 关注热点新闻。通过培养学生收看新闻的习惯,从而收集热点新闻,充实教学内容,更让学生感受生活处处是德育。比如:雾霾、河流污染、堵车……都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有效资源。
2. 收集身旁真事。班级、学校、家庭、社区时常会有一些事情发生,其中的部分事情,非常有教育意义,可作为教学资源充实到教学活动中,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比如,学生课间摔伤、上体育课骨折、家长自愿者行动等,这些事情就发生在学生身边,非常鲜活,学生感受深刻,教育效果也会很明显。
3. 利用文学资源。丰富的文学资源,品德学科教学时,大都可以“拿”来用之。比如,教学《祖国的宝岛台湾》(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尾可以这样安排:
[摘 要]同伴交往是激发学生写作的有效手段。在同伴交往中,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作文的语言就有了个性,有了生活,有了生命。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同伴交往,树立师生交往意识,营造交往的情境,搭建交往的平台,这样儿童习作就有了生命的意味。
[关键词]同伴交往 作文教学 心灵互动 情感互动 网络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7-079
《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和各个学段作文教学的要求,但无论怎样变化,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轻轻松松爱上作文,轻轻松松作文,才是不变的宗旨。让学生进行同伴交往,通过多元的交流,可以让学生轻松爱上作文。
一、心灵互动
作文是一种交流,是一种用书面语言来进行思想交流的方式。要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师生应树立明确的交往意识。儿童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在成人以前应该有儿童的情趣,也许他们的习作还很稚嫩,还很单纯,但是他们所描写的事物,都反映了儿童世界中的童真童趣,记载了自己生命成长中的喜怒哀乐和爱憎分明的情感。
如在进行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的作文教学的时候,按照常规教学,本应该给学生教授书信的格式以及撰写的内容要求。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写信已经被人们慢慢淡化,许多时候根本不需要写信。为了让学生能很好地完成这个习作,我策划了一次“同伴交往,书信传递”活动,让班级每一位学生与梅子铺九年制学校的五年级学生进行一对一结对书信交往,每一位学生都会和五年级的一名学生取得联系。他们在书信中交流自己学校的情况,在写信、寄信中体验写作的乐趣。
教师只有注重给他们创设真实交往的生活情境,把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作为课程资源,重视他们的体验,他们才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心灵互动,而不必担心受到嘲笑和排斥。同伴交往,让作文的天地充满神奇的魔力,让学生在同伴交往中获得认同感。
二、情感互动
情感互动,让学生通过同伴交往有了情感上的交流,真情实感溢于言表,这是其他形式所不能达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学生以一个“忠实朋友”的身份进入同伴的内心世界,根据儿童的不同情况,和同伴进行平等的对话,情感互动,在同伴交往中获得自尊感。
如在“记一次体验生活”的小练笔中,我先设计三个小活动:“当盲人走回教室”“当聋哑人问路”“用一只手穿衣服”,分为三大组进行体验,其余的组进行观察。千奇百怪的表现让学生有了说的欲望,学生交流自己体验和感受:“五彩斑斓的世界霎时变得漆黑一片,我更加害怕,我不知道该怎样活下去,仿佛掉进了万丈深渊。”“当我用手语去问路,看见了一双热情的眼睛,他帮我找到了自信,让我不再惊慌和无助。”如果不是体验,学生就不会有这样深刻的体会。
儿童的眼中,有无穷无尽的故事,有趣味盎然的情节。我们只有用心感悟儿童在文字中流露着的真情、真事、真感受,让他们在同伴交往中得到认可,获得自尊感,获得鼓励,萌发感情,让学生爱上作文并不是难事。
三、网络互动
学生满怀着童心参与同伴交往,愿意将自己感兴趣的、好奇的、不解的、悲伤的内容在习作的自由王国里畅所欲言。网络互动就是一个完善的自我修改过程,创设民主、平等、和谐、激励的交往氛围,让学生敞开童心,和同伴说真话,谈实事,从科学的角度了解学生,为学生开启童心,开掘童真打下了基础。
如举办“习作论坛”,让学生通过同伴交往的形式,与同学一起分享创造的过程和愉悦;给学生搭建作文会的平台,展示自己的成果;班级成立《萌荷》班级日报编委,并根据稿件在班级日报刊登的情况,让学生得到相应的称号;构建“萌荷溢彩”班级博客,随时公布作文会、习作排行榜的情况,让学生得到认可和肯定,积极进取,不断进步。
利用这个开放的网络平台,学生进行同伴交往,激活了思维,在班级博客中互相鼓励,相互交流,从想写到乐于表达,体验到了表达的乐趣。班级博客成为学生言说的自由乐园,同伴之间说着他们这个年龄该说的话,说着他们觉得有意思的话,说着他们的小秘密,说着他们的小故事,说着他们感觉有意思的话。
一、以教材为蓝本,提升教材的使用价值
现行的语文教材,无论是选文的质量还是每个单元的组合安排都很讲究,我们要认真领会编者意图,拟订好教学目标。遇见美文、可读性较强的文章,笔者更重视发挥读的作用。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生命生命》一文时,笔者先让学生通过自读,从杏林子的故事中初步感受作者的坚强和对生命的珍视;接着笔者配乐范读了课文,让学生从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悟到生命的可贵;最后引导学生品析课文中的三个事例:飞蛾在险境中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静听自己的心跳,让学生再一次领悟了生命的顽强,体会到我们必须热爱生命、珍视生命。
笔者经常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仿写课文里的语段。例如,在《秋天的雨》这篇课文中,作者的丰富想象是一大特色,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作者这样连续地运用比喻,写出了秋雨的特点,表达了自己喜爱秋雨的情感。品读之后,笔者让学生也学着以这样的思路去写春、夏、冬各季节的雨。在反馈时,笔者欣喜地看见,学生写出的句子让人惊叹。“春天的雨是妈妈的怀抱。”“春天的雨是快乐的小伙伴。”……谁说三年级的学生太小,当他们摇摇晃晃跟上你的步伐、你的要求时,精彩的一幕幕已然不断涌现。
二、贯通课内外,让学生在阅读中遇见好书
不光是我们教育者,凡是爱读书者都知道,所有的好书都在告诉我们,诗歌是美好的,童话是美丽的,故事是有趣的。课本里的所有文字更是至诚至美的。笔者前些年在教五年级时,印象极深的开篇第一组文章就是告诉学生“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窃读记》中最后一句话是一位教师影响孩子一生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我的长生果》更明确告诉学生:“作文练习,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呕心沥血的创造。”笔者无论接手哪一年级的教学任务,第一件事就是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首先,要在课内进行引导。课堂内,我们带领学生读美好的诗文;课堂外,他们会热爱生活,知道友情、亲情、师生情……都是那么美好,他们由此逐步知道生活、生命的美与奇妙。三年级有一优美的古诗――叶绍翁的《夜书所见》,里面有“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的诗句。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作者在经历了人生的坎坷和不顺时还能有如此的童心和情趣,这是来自他对美对生活的至真情趣。还有王维的《忆山东兄弟》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对亲情友情的眷念,是对生活抱有浓郁的爱意。在学习这些诗文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让学生去寻找自己喜欢的诗,去读,去背,在适当的时候,开一场唐诗背诵比赛。
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同时,笔者还很重视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去看看同龄人都是怎么阅读的,向他人学习。有一次,县里召开小学生读书演讲比赛,笔者带着班里的学生也参加了。他们异常激动,认真准备,可比赛的结果也可想而知,我们的学生不如城里的学生优秀,只获得鼓励奖。但这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的学生看见了城里的同龄人都在干什么,是怎样阅读的,知道了城里的学生从小就开始阅读了,上小学三四年级时已经读了好多的书!他们的见识、表达、气质是大不同的!使学生认识到了阅读神奇的魔力,阅读竟如此快乐和幸福!接下来,笔者逐步向学生推荐那些经典的作品,比如适合小学生看的名著《安徒生童话》《小鹌鹑》《小王子》《草房子》等等。就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之路越走越宽广。
三、打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乐于表达
要打开学生的心扉,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说。在教学中,笔者经常鼓励那些特别安静的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让他们说说自己的事,比如家里的事和邻居的事,甚至在野外玩耍时的趣事;也放任那些爱说话的学生,让他们多说些别人不知道的事。所有的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都能得到肯定和鼓励。当学生养成积极发言的习惯后,笔者会要求他们复述课外阅读的文本。于是,他们的故事开始多了起来。在学生复述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小小的他们,也开始模仿童话、故事等的表达方式来叙述一些事物了,他们的心跟那些课内外的文本契合了。这时,笔者就告诉自己:学生知道阅读的乐趣之际,就是开启自己的心智之时。
要打开学生的心扉,还要创造机会让他们爱说,争先恐后地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是:“春天砹耍小草纷纷探出头来,柳枝抽出点点嫩芽――面对这样的景色,我们会不约而同地说:‘走,我们去春游。’”教学这一课之前,笔者就在想,最美的花开在生活里,最壮丽的描绘也在于生活的创造之中,要让学生爱说,一定要让他们走进生活。该单元的课文已经让学生徜徉在奇特、优美的景色中,此时我们何不引领学生游览于美丽的自然之中,让学生与自然来个亲密接触?于是课前,笔者布置学生制订春游方案,各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上交流春游方案,哪组说得好,方法可行,就采纳这组的春游方案。因为学生对春游的迫切,第二天春游方案就出来了,有去写生去摄影的,有去玩惊险游戏的,有去草地上做有益游戏的,有带好吃的零食并搞一次野餐活动的……课堂上学生乐此不疲,畅所欲言,都能用流利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是要带他们去春游,他们爱春游,所以他们爱说,也能争先恐后地说。因为喜欢,春游回来学生写的作文更是让笔者惊喜连连,他们都把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满满地融进了作文中。后来有个学生参加作文竞赛,写了题为《春天,我们来了》的作文,还得了一等奖。谁说我们农村的学生不会说,不会写?走进了生活,他们一样思维活跃,文思泉涌。
关键词:习作教学 整合 有效
小学语文课标中指出:“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习作教学不太乐观,教师最不愿意教,学生最不愿意上的就是习作课。一提起习作,师生都感到头痛。因此,我校将语文学科的研究就放在了习作教学上,教研组的集备活动也紧紧围绕着习作教学展开。几个学期下来,我深感习作教学不能是孤立的,它必须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紧密融合,才能实现习作教学的目标,切实有效地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一、单元整合,整体备课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的习作准备不能在习作课的前一天才做,需要一段时间地观察和酝酿。教材的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整体,每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和习作往往是相统一的,是一个训练点的持续学习。因此,在教学每单元前,教师要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整体的分析,明确单元的设计目的,训练的重点,以及怎样通过一个单元的教学来实现目标,而不是教一课备一课,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不仅教师在教之前要对整个单元有整体的了解,学生也是一样。在教学一个单元的第一课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习作是什么,并开始进行观察等准备,四篇课文学完,就有了近两个星期的观察,学生心中都有可写的内容,自然不会再为写什么而发愁了。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阅读”,教材选编了四篇课文,分别是《窃读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走遍天下书为侣》和《我的长生果》。学生自识字以来一直在阅读,本组教材将其作为一个专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并在阅读中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本单元的习作,教材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角度:写自己在读书经历中的故事;交流采访经过和体会,整理采访记录;围绕“开卷有益”展开辩论,写下经过或自己的看法。对于这三个题目,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个题目“写自己在读书经历中的故事”,属于写人写事的纪实性习作,是学生习作的重点,因此,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都进行了读写迁移的练习,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窃读记》中,作者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特别的生动形象,于是我设计读写迁移的练习:“写一段自己读书时的情景,运用动作描写或心理描写,体现出当时的心情。”学生在练笔中,将习得的表达方法,在习作中尝试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季老讲述了自己童年读书时的故事,生动有趣。于是,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读书的经历中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或难忘的故事,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学生在交流中,打开了记忆的闸门,为习作的选材,做好了准备。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进行引导点拨,进行了选材的指导。
《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文章的作者特别善于运用比喻、拟人、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来表达对书的喜爱。于是,我借助书后的小练笔来引导学生学习写法:“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呢?仿照课文,写一写你自己的想法”。
《我的长生果》这篇文章,语言生动优美,词汇丰富,又善用比喻,使得作者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因此,我引导学生仿写比喻句,使自己的表达更加生动。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将习作的选材指导、写法指导进行分解,结合课文的阅读进行练习,学生循序渐进,等到习作的时候就不觉得困难了。
第二个题目“交流采访经过和体会,整理采访记录”,我引导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进行,学习第二篇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引导学生学习访谈的方法,然后确立访谈的对象,设计要访谈的问题,开展实践活动,并及时整理记录。
第三个题目“围绕‘开卷有益’展开辩论,写下经过或自己的看法”,利用口语交际课上进行辩论,引导学生经历过程。而习作课,则将一个单元学习过程中的成果进行整理,选择三个题目中的一个进行习作。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有关于“童年”的,习作的题目是“写童年趣事”。在教学第二单元的课文时,每一课的课前或课后几分钟,我都引导两三名学生讲讲自己童年的趣事,大部分学生在将近两周的学习中,完全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回想起了许多童年的趣事。由于学生写的都是真事,不仅表达了真情实感,而且以往学生经常出现的雷同现象也不见了。
二、读写结合,指导写法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也曾说过:“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
学生习作材料的选择不是一朝一夕,同样,写法的习得也不应该是公式化的。若问学生怎样将人物的特点写具体,学生都会说:“要运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等描写方法。”可在实际习作中却不会运用这些描写方法。被选入课本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是最好的范例,因此开展扎实的读写迁移训练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
《小嘎子和胖墩比赛摔跤》一课,通过对小嘎子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刻画了一个争强好胜,负有心计,机灵活泼的小嘎子。本课中运用的一系列的、连贯的动作描写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我在课堂中设计了观察“放鞭炮”,并运用动作描写,表现放鞭炮的同学的性格的小练笔。学生仔细观察,运用了“轻轻地拿起香、小心翼翼地移到鞭炮前、慢慢地伸出手、点引线、扔了香、紧紧地捂住耳朵、跑出两三米远”等一系列连贯的动作,充分体会了如何将人物的动作写具体,如何运用恰当的修饰词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这次成功的训练后,我又在《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引导学生观察我喝中药时的样子,进一步训练学生学习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将老师喝汤药难以下咽的表情写得惟妙惟肖。
三、用好口语交际课,分散习作难点
记得第一次上区级阅读课评优时,因上课铃声还没响,我和同学静静地坐在主席台上等待着,整个教室显得很压抑。一个同学说想上卫生间,我点头同意。接着陆陆续续有同学提出要上卫生间,台上没剩几人,而出去的同学好一会儿也没回来。是怎么回事?我走到教室门口一看,好多同学都站在门口,说是太紧张,不敢进去。我突然意识到,台下那么多听课的老师,孩子们也是第一次坐在这样的大教室上课,课前的沉默无疑增加了同学们的紧张。而刚毕业的我,在乡下教书的的我在备课时完全没想到这一点。怎么办?我硬着头皮说:“同学们,别怕,我带你们进去。”同学们一坐下来,我本想让班级的文艺委员来领唱,可文艺委员摇了摇头。怎么办?歌唱不了,就背古诗吧。我带头读“床前明月光”,然后让孩子接着读。学生读着读着,似乎回到了平时上课的状态。此时,铃声响起,我长长地舒了口气。课后,我强烈地意识到课前师生的互动是多么的重要,他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那如何让课前的互动最大限度地为后面的课堂教学铺路搭桥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几种课前互动的方法。
一、讲故事――消除紧张心理
心理学告诉我们,消除紧张心理的最好办法是转移注意力。在去年的区级习作评优课上,我执教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我的小伙伴》的习作指导课。当时,我根据“一课一得”的理念,把教学重点定为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来体现人物的特点,通过例文引路,再指导如何分解动作,把内容写具体。在自己班级上课,师生配合默契,效果挺不错。能否在比赛中取得一样的效果?考虑到借班上课,必须先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喜欢上自己,或是对自己产生兴趣,才有兴致听自己的课。小学阶段的孩子对故事都有很强的兴趣。于是,我有声有色地讲一个《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精彩动作描写片段。通过我抑扬顿挫的解说,夸张的肢体动作表演,学生一下子被故事吸引住了,也被我的表演吸引住了。然后我让学生评价我的表演,评价故事中人物的性格,自然地引出“抓动作描写可以把人物写生动”这一教学目标。整堂课,学生都听得兴致盎然,写起作文来也是得心应手,丝毫没有对习作的畏惧。
二、播视频――激发学习兴趣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在上课伊始应用启发性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必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强烈探求。苏联文豪高尔基在谈到他的创作经历时也曾说过这样的话:“最难的是开始,就是第一句话。如用在音乐上一样,全曲的声调,都是它给予的。”所以课堂教学的导入也同样必须有“未成曲调先有情”的韵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一夜的工作》讲述的是何其芳亲眼目睹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体现了总理工作是多么劳苦,生活是多么简朴,表达了作者对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因学生对的了解比较少,如何激起学生学文的兴趣。课前,我播放了郭兰英老师在“纪念诞辰100周年”晚会上动情演唱的《绣金匾》这一视频,当时画面还穿插了一些名人、艺术家、普通百姓对的评价。看着那感人的画面,听着那动情的话语和歌声,班上好些同学都已泪眼朦胧。这时,我再用深情的语言描述:为什么那么多人一说到会如此泣不成声,会如此动容?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夜的工作》,你一定能从中找到答案。在老师的挑拨下,同学们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迫切地想从文中一探究竟。
三、做铺垫――帮助理解课文
语文教材里,编排了不少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文章,如何缩短时空的距离,收集资料,增加知识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课标也指出:要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本学期,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我执教了《难忘的一课》。课文讲的是后,作者在一所台湾的乡村小学见到老师认真地教孩子们学国语言文字的动人情景及参观学校礼堂后的感受。故事发生的年代离学生较远,根据单元导读中的建议――收集资料,了解背景,理解课文,但因执教的是乡下的孩子,收集资料的途径比较有限。所以在备课时,我提前布置孩子从课外书中收集台湾当年被日本侵略的资料及的资料,自己一边上网收集图片、文字等资料。如何让学生从“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几个简单的字中深入体会台湾师生的情感,让同学们感同身受。我利用当前大家普遍关注的“”事件,通过“王蓉、老猫演绎的MTV,激起学生对日本一些势力强盗行径的愤慨,激起同学们保家卫国的决心,再展示收集到的日本侵略台湾时犯下的滔天罪行,让同学们说说在电视、课外书中看到的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的一面,为理解台湾师生为什么一光复就学祖国的语言文字?为什么吃力地写?不熟练地读?……做个情感和知识的铺垫。因为有了课前充分的铺垫准备,所以课堂上,学生的情感都被调动了起来,很容易地从9个简单的字中感受到了台湾师生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深厚的民族情意。
总之,教师在课前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拉近师生的距离,彼此敞开心扉,从而为后面的精彩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作者单位:福建龙岩市新罗区凤凰小学)
(责任编校:蓉莞)
一、教学常规执行情况
在县教育局的领导和关心下,小学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充分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深入学习,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省规范办学行为相关文件精神和《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意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谨治学,以“实”和“严”的工作作风,切实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一)规范教学行为,落实教学常规制度
学校根据校情制定了课堂教学常规及作业布置和批改要求等制度,细化教学工作各环节的要求,以指导教师的日常教学。
1、细化备课要求。新学期第一周必须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由备课组长组织研讨,教导处审查确定。备课要切实落实教学计划,课时计划中要包含目标设定、重难点分析、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后反思,不仅要求过程要完整、具体,还要求充分备生情,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学的落实。
2、强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落实课时计划,达成设定目标,目标意识要强烈鲜明。教学内容要准确,抓重点破难点,关注内容的多重性、多样性、疑问性、启发性和开放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主题意识。重视课堂练习,以多种方式在课堂中穿插必要的训练,巩固所学,让学生“一课一得”,树立训练意识。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了解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内化、生成知识,加强教学互动。
3、实化作业布置和批改。作业的布置要以目标和生情为依据,及时、适量、适度,既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推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反对简单机械、过度的抄抄写写。作业的批改要求严格,要统一批改和订正符号,明确批改内容和方法,各学科作业分类要求。作业是体现学生掌握知识过程和效果的重要衡量依据,我校对作业的常规要求是比较细的,如作业类别明确,像数学作业有口算本、课堂作业本、基础训练册等;作业书写规范,像数学课堂作业,每次作业前写清日期、次数、作业内容,每小题空一行,每次作业相隔三行,订正要写“订正”,中高年级统一用蓝色钢笔;作业批改细致,像语文作业小作文的简批要求做到:对好词好句进行标记、对错别字病句错误标点要标记明显并及时订正、不打大钩打等级,对大作文要求精批,有仅做到以上几点,还要有针对性和激励性的评语,写眉批和旁批。
4、量化质量评价和检测。书面测试每学期举行两次,易中难按6:3:1比例进行安排。年级组和班内还可进行小型的单项内容的书面或口头检测。每次检测要进行严格分析,以各题的得分率等数据的分析明确对后续教学的调整或加强。
我校每学期各学科还组织一次学生的小型竞赛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或数学口算、数学综合能力,或拼音、演讲、美文诵读、语文综合能力,或英语歌曲、英文朗读,小竞赛旨在提高学生兴趣,拓展学生知识,延伸学习评价。
(二)加强常规检查,严把教学质量关
全体教师严格执行课表,临时调课需经教务处审查同意。加强对教学各环节的检查,严格教学规范性,鼓励教学创新性。
1、平时检查与阶段检查相结合。开学初重点检查教学计划的制定;期中重点检查教案设计和作业布置和批改、推门听课看课堂教学常规;期末重点检查评比优秀作业、优秀教案。平时教学常规执行情况则由年级分管段行政领导总负责,各年级备课组长参与督导。平时检查内容有相互听评课、作业交流、课堂教学常规等。
2、单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的检查,主要是听随堂课和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在期末阶段检查时,对每个教师的各项教学、分工等进行全面检查。教导处组织人员进行检查情况的记录。
3、组织检查与教师互查相结合。阶段性检查,主要由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对每位教师的每项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平时的随堂听课、教案、作业抽查主要以学校领导为主。平时的交流活动,主要以年级组教师间相互检查交流为主。
4、明确常规与倡导创新相结合。在检查过程中,既以各项教学常规为标准进行评价,也提倡老师们创新方法,如作业订正、补缺补差、教案设计等,老师们在工作实践可有更实用更科学的方法,这种方法一旦得到认可,则成为一种教学常规要求得以推广。
(三)狠抓校本研修,提高教师教研教学水平
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体,实施新课程,“成在教师”,显而易见。在提升教师教学素养方面,学校采取多种举措,形成开放、深入、求实效的教研体制。
1、实行年级组集体备课制度。我校以年级组为单位,大家同在一个办公室,集体备课,定时召开备课研讨会,随时开展教材研讨活动。
2、实行大小教研组单双周活动制度。学校成立了三大教研组,语文、数学、综合,下设各年级语数教研组、英语教研组、非英语综合学科组。单周年组教研组(小组)开展教研活动,双周大教研组分别于周一、周二开展学习研讨活动。
3、实行全员上课听课评课制度。每学期初制定公开课安排表,分别于每周二、周三、周四上午第一、二节课开课,除年级组内教师必须到位听评课,凡空课教师均参加听评课。
4、实行学期主题研讨制度。每学期召开一次主题研讨活动,或就课堂教学有效性观摩研讨、或专题讲座、或为教师专题展评,如说课竞赛、教学设计现场赛等。
5、实行城乡携手、异地联谊、送教下乡制度。我校与北岸中心校、金川学校、小川学校、森村学校、雄村学校为手拉手结对学校,我们常年开展教学交流、送教下乡、校际各项工作交流活动。自2008年秋季,我校与上海爱国学校结对,两校开展了几次有影响的教学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校还与黟县实验小学常常有相互的交流。
6、实行个人研修与集体研讨相结合制度。
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情况
“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的改革与实施强调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加强课程与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视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我校总结出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的三种策略。
(一)自主学习,体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
语文教学要实现主体性教学,或要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首先须把握住以下一些问题:第一,教学活动中角色的定位。为此,教师首先要进行角色转换或让位,应从“前台”“退隐”到“导演”(导引)、策划、组织的角色地位。同时,要帮助学生确立主角地位,要教育、培养并放手使学生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为自己,主动而自主学习,充分表现出主人翁、“主演”的角色形象。第二,衡量自主学习的一大量标:教学时空占有量。学生学习活动时间与空间占整个教学活动时空之比,愈大则愈趋于主体性教学与自主性学习。要实现导引着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大胆实施一些“转移”,观念是教师不要做学生能做之事,变教师之说而学生能说的为学生之说,变教师之写而学生能写的为学生之写,变教师之做(说写之外的)而学生能做的为学生之做。第三,从何着手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课标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这段话包含这几个着力点:(1)学习兴趣,(2)学习态度,(3)学习习惯,(4)学习方法。第四,实施利于主体性发展和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1)主动参与策略:教师要力求使课堂形成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注重创设学习情境;少而精地设疑引趣,促思,并顺应排阻和追问;鼓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感。(2)迁移为本策略:教师要善于利用背景资料,教给学习思路方法,培养学习元认知,从而促进迁移提高迁移水平。(3)活动促学策略。(4)合作学习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增强对合作学习目的性认识,确保合作学习时空,培养合作学习的技能。这样,学生的真正自主学习才能得以实现。
(二)有序组合,体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
无论哪一套版本的教材,学生作为一种学习材料,或多或少地存在某种局限性。因此,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系统分析教材,详细掌握整册、甚至整套教材的编排体系及教学内容,在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学生的不同要求,保证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及教学实际情况,适时、灵活地对教学知识点、教学进度进行合理调整,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同时开展更为有效的教学活动。
1、重组教学知识点。
例如,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我的发现”中的句子:a.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b.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他们的头。c.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安闲地欣赏着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发现句子中带点的词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并不难,因为在四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中就已经出现过,比如,“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伺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等,而且让学生在说话和作文时运用这种方法,既然四年级上册就让学生学以致用,那么下册仅仅是“发现”是否有些简单?因此,教师就应该在“发现”的基础上再加以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习作中加以运用。这一教学内容在四年级习作教学和习作点评中要加以凸显。教学内容的改变及深入并没有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相反,避免了四年级上下册内容重复出现所带来的枯燥、乏味,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口语不仅得到了培养,学生在习作中还得以运用,使习作内容更形象、生动。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通常是一个单元围绕某一主题,由几个相关联的教学内容按照一定顺序组合成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单元目标,按照教学意图,重新组合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的安排做到前后衔接、连贯。
重组后的教学,紧紧围绕主题层层深入,达到了读写结合,较好地实施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3、有机调整教学主题。
语文教材是编者依据整册任务布局编排的,但在操作过程中我们教师应根据当地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地调整。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五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我把这组内容调整到九月份的第三周,与“语言文字的推普周”同时进行。学生第一步,了解了祖国汉字的文化,也明白从哪些方面去了解汉字,并制定一个详细的活动计划;第二步,学生分别开展各项活动:有搜集资料的,他们了解汉字的演变,汉字的起源,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等;有上街查找不规范汉字并深入了解为什么要写不规范汉字,经过调查,有的是找商业广告(衣衣不舍),有的是简化字(山里氿店)等;第三步,每人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份调查报告或谈谈个人看法或制作小报办成果展示。调整后的教学,与推普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而不空,有序而不乱,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兴趣学,学中乐。
(三)有机整合,体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性
教材中所呈现的教学内容更多的是语言框架,是静态的文字、简单的情景。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给学生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使教学呈现出鲜活的生命状态,给学生呈现丰富灵活的生活语言,让他们在生活化的课堂上充分内化语言。这样,教学过程就会变得生动、活泼、有效,同时也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1、将生活场景引入课堂教学。
将生活实际引入教学,能够激活静态的语言,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提升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促进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看——议——说等活动,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热烈讨论,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形式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和充分发挥。
2、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实际生活。
语文课堂教学还要让学生获得的学习成果延伸到生活中,让课堂教学在生活中延续,让课堂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精彩篇章。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课文《乡下人家》古诗《乡村四月》和略读课文《麦哨》,一个县城长大的孩子对农村的生活现象一无所知,老家在乡下也仅仅是逢年过节去一次。上完《乡下人家》后,让学生的父母带着真正走入乡下农村,看农民耕田插秧,看农民收割菜籽、养蚕,看农村的人家养鸡、养猪、养鸭等情景,特别是麦子收割的时候,让学生摘其麦杆做麦哨吹吹,到桑园地里去摘桑葚吃吃,感受田园风光带来的无限乐趣,同时,也明白作者写文作诗的喜悦,让课本内容在实际生活中动起来,舞起来,而不是想象中的农村形象,让农村也有声有色,有苦有乐。
3、捕捉生活气息完成课堂教学。
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只要善于发现并捕捉生活相关联的信息,就能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例如,五年级下册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本组的难点是让学生学写研究报告。如果学生对各方面的信息都不是很了解,又怎样引导学生写研究报告呢?有心的语文老师都不难发现。上此组内容时,正逢“端午节”前后,于是,“端午前”让学生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上街看看端午的气息,做端午鞋、买绿豆糕,准备端午用的材料,插艾叶等,同时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民俗文化的寓意。“端午时”让学生吃吃粽子,再看周围人的行为举止,喝黄酒、吃蚕豆,墙角洒石灰等,问其因说是辟邪。“端午后”让学生把亲身看到的、感受到的、搜集到的都写在研究报告中。这样,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还进一步了解了我国民风民俗,学生的情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四)语感积淀,体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素养
一、围绕科学概念进行设计
对于缤纷繁杂的生命世界,我们需要将它们进行类比、分类、归纳,推理,找寻其规律和联系,组织成为系统的知识。生命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我们围绕科学概念进行探究活动设计,而且这样做符合人类认知发展的特点,近几十年来关于儿童概念发展的研究表明儿童具有形成概念和学习概念的能力。概念是儿童构建更复杂能力的基石,学生可以运用掌握的主要概念,扩大到探究其他问题上,触类旁通地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围绕科学概念组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他们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以科学概念为中心和基础,围绕它进行探究活动的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怎样的探究活动设计才算是围绕科学概念进行的呢?以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蚕的一生》为例,探究活动设计围绕科学概念“蚕的生命周期”展开,在组织学生养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蚕经历卵、幼虫、蛹、蛾四个形态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并对四个阶段的外形特征、行动、食物、时间进行观察和记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蚕的一生: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学生以后看到其他的生命体时,也可以用这个概念去解释观察到的一些现象。
我校语文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也组织学生养蚕。但在养蚕的过程中,老师主要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以便写作文时能更详尽地描述,所以问题比较分散,比如蚕什么时候吐丝?吐出什么颜色的丝?(进行技术处理后,现在的蚕可以吐不同颜色的丝)蚕脱了几次皮?每次相隔多少时间?用什么材料的架子结茧的?学生写作文时也常会引用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其实从生物的生命周期来看,当春蚕把丝吐尽之时,它并没有死去,只是走完了生命周期中的幼虫阶段,即将进入下一个阶段成为蚕蛹。科学课应该和语文课有很大的不同,应该要有科学课的味道,而围绕科学概念进行探究活动设计才可以营造出科学课的味道。
二、注重前概念,发现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
学生在真正学习科学概念之前,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已经有了一些概念的朴素的、不完整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这种理解称为前概念。维果茨基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形成概念必须经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混合思维,在此阶段儿童把不相关的事物都胡乱联系起来,甚至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当成因果联系;第二阶段――复合思维,这是小学儿童所特有的思维阶段,此阶段的儿童喜爱根据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功能等普通性质来把物体进行分类;第三阶段――前概念思维,此阶段的儿童开始学习抽象的专用名词,但对这些名词往往夹杂着具体事物做参照物,表述不够准确或不完整;第四阶段――概念思维,一般要到青春期才能很好发展,具有把两个抽象概念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概念的水平。从这个过程可以发现,概念的发展总是从前概念开始的。奥苏贝尔认为,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即学习者新旧知识之间相互作用产生联系,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吸收并固定新知识的过程,所以科学课上要想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就要和学生原有的真实想法相互作用建立联系,找到概念的生长点。
1. 通过前概念,确定探究主题。比如在教学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单元时,通过带领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植物,暴露前概念,即学生已有的对植物的理解,发现学生对植物的理解是片面的、琐碎的,兴趣主要集中在鸡蛋花的清香、榕树的气生根等,没有对植物整体形成认识,于是确定探究主题为:“认识一株完整的植物”。为了帮助学生对植物形成整体的认识,我去花市上购买了一批金弹珠(该植物同时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果实由绿色变为红色,而且特别容易生长,即使把它从泥土中一段时间,再种回去也会生长得比较好)并从泥土中,四人小组一株进行观察,并引导学生给金弹珠“画全身像”和身体的各个部分取名字。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到了一株植物上,而且要“画全身像”就得观察植物的所有部分,这样就会有完整的观察。通过“画全身像”和取名字,在学生交流汇报时,再一次暴露前概念,比如很多学生把“茎”称为“树干”,把“果实”称为“果子”,分不清“果实”和“种子”,认为绿色的弹珠是果实,红色的弹珠是种子,其实绿色的弹珠和红色的弹珠都同时包含果实和种子。于是再一次确定细化的探究内容:“认识茎、果实、种子”,通过解剖绿色和红色的弹珠让种子“原形毕露”,进而帮助学生对植株整体形成科学的概念。
2. 根据前概念,调整探究内容。比如在学习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9课《鲫鱼与青蛙》时,通过前概念调查,发现很多学生以前是没听说过标本的,不知道标本有什么用,也不知道该怎样看标本,学生的问题集中在标本是真的还是假的上。当得知标本中的动物其实已经死亡时,学生都认为制作标本的人太残忍。所以课上看标本前特意介绍:科学家是为了研究小蝌蚪、为人类服务才制作标本的,也指出标本是真实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标本也是有顺序的。这应该是学生在接受正规教育过程中第一次见到标本,这次对标本的正确认识可以帮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正确使用标本。
三、准备有结构的材料
科学探究活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与材料之间的互动,活动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选取,没有材料就没有动手做的对象,就没有思维的基础;没有充足的材料,活动将无法全面并深入开展;而没有结构性的材料,科学活动就无法典型、深刻与精致。科学教育中材料的“结构”是指材料在被使用时能揭示自然事物间的某种关系。所谓结构性材料,指的就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典型教学材料的组合。由于生命的复杂性、多样性、变化性,植物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通常需要较长时间,还未必能够正常生长,而且能够作为标本的资料只能展示生命过程中的某一阶段,不能全面展示,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和开发各种资源进行材料的准备。
1. 客座小老师。对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认真钻研,有整体把握后,挑选出一些活动供孩子们选择,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时间安排等情况进行选择,成为某个活动的“小老师”。比如在“认识花”的活动中,提前商量好的多位“小老师”带来了不同种类的鲜花,先由 “小老师”们轮流在实物投影处展示和介绍自己的那支鲜花,然后“小老师”们分别到不同的小组中让同学们闻一闻、摸一摸,近距离观察花朵,并回答同学们现场提出的问题,不知道答案的就记录下来全班一起讨论。孩子们通过对多种花的观察,总结出花的特点,对花有了较科学、全面的认识。
2. 家庭实验室。由于饲养和种植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仅靠课堂上的时间是不够的,所以课内的活动要向课外延伸,而家庭是个不错的选择。学生在家里饲养和种植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他们及时地收集能解决问题的证据,包括做观察记录、拍照片、录像等。比如学生领养小蝌蚪后,隔一段时间给蝌蚪拍照、录像,做观察记录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作文技巧;写作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2-0070-01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教师对学生作文能力培养尤为重要,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思维创造能力。高效的作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要达到高质量的作文教学水平,教师就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创新和灵活,注意结合学生的写作兴趣,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
一、淡化作文技巧,开启学生作文灵性
作文是学生表达自身想法的一个重要载体,小学作文训练不同于初中和高中的作文训练,不需要学生表现思想深度。小学作文仅仅是练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让学生通过自己所见、所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目前,有的教师过度强调写作技巧的培养,使学生的写作框定在教师所传授的技巧中,思维僵化,降低了学生的写作兴趣,阻碍了学生灵性的发挥、精神的升华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写作水平几乎得不到提高。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应该淡化写作技巧的传授,提高学生的感情投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不是刻意在文章结尾处升华中心和感情。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写作方式进行创新,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在思考和创新的过程中,产生多种多样的立意。在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关于“开卷”的作文训练中,学生的思维往往都局限在“开卷有益”这个立意上,只会围绕开卷的益处去考虑,并没有什么新鲜的想法,这不利于学生写作思路的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立意,发散学生的思维。可提出“开卷未必有益”的新思想,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产生新的立意。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给予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还应该适时鼓励学生,让学生充满成就感,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热爱写作。
二、深入生活实际,拓展学生写作思路
小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有新鲜感的年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把作文的命题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只有接触生活,深入生活,才能在写作的过程中产生情感的碰撞,心灵的释放,才能更流畅地进行情感的表达。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拟定的作文题目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多角度地书写生活,感悟生活,给学生一个大的发挥空间。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娱乐活动,给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激发学生想要表达的欲望,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写作,自主提高,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利用生活的多元性,拓宽学生写作思路,积累写作素材。例如,教师可以在上课时提出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为什么冬天的时候南方室内和室外几乎是一个温度,而北方即使室内没有开暖气和室外的温度也有巨大的差别?学生可以对此展开讨论,对于不懂的问题可以查阅资料或利用网络来解决,然后在班上进行集体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北方由于多风和严寒,在修建墙体的时候增加了墙体的宽度,而南方的墙体宽度小于北方。经过探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三、设计多种练习,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新课程标准在全国实施后,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那就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愿意学习了,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学到知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应该从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入手。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除了给学生布置有趣的命题作文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片段写作,即每天让学生写一段话,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写作兴趣,就会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训练中,教师要告诉学生,一段话的篇幅可以不长,但一定要有中心思想。这样的练习简单易行,灵活机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一个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写作。例如,给开头:学校的杨柳开始发芽了……今天是学校举行运动会的日子……早上的雾是多么浓啊……给结尾:我真喜欢春天;我的爸爸就是我的榜样;我想象中的百宝箱真的好神奇。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根据教材的插图进行写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又给了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喜欢上写作。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注重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充分扩展学生的写作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打开学生的创作之路,让学生爱上表达,爱上写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