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38: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点亮心灵的灯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花儿有自己的灵魂,有自己心中的灯,将灯点亮,它就会快乐地绽放;溪水有自己的轨道,有自己心中的灯,将灯点亮,它便会泛起几点浪花,勇敢地向前奔流。
点亮心灵的灯,它会告诉你正确的方向;点亮心灵的灯,它会告诉你前进方向上的路;点亮心灵的灯,它还会告诉你路上有很多的荆棘…。。
点亮心灵的灯,我仿佛看到贝多芬渴求听觉的眼神,仿佛看到海伦。凯勒失意的身躯,尽管一切的不幸落在了他们的肩膀沙锅内,但他们却没有像世人一般摒弃凌云壮志,而是积极地去点亮心灵的灯,从此贝多芬有了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命运》。海伦。凯勒有了震撼人心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期盼。他们成功的背后,无不在奋斗,奋斗是点亮心灵的灯啊!
点亮心灵的灯,不就是点亮希望吗?
月光总在有希望的夜晚朦胧,太阳总在有希望的早晨升起,人也总在有希望的地方开始自己的奋斗历程。
如果孔子在断粮缺米的情况下,熄灭了心灵的灯,那么《春秋》也不会流传于世;如果西伯媚在楚王的下,放弃点亮心灵的灯的机会,那么《周易》也许不为人所知;如果孙膑在没有膝盖骨的情况下,吹灭心灵的灯,那么如今在商界叱咤风云的《孙子兵法》也许早就入土为安了。
点亮心灵的灯,也并不是要生出千古兴亡的感叹,我们点亮心灵的灯,就是要学习花儿那种“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就是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的信念;更要有泰戈尔“生如春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的节操。
伟大乐章休止符后,便是力的积蓄与汹涌, 在这短暂的停顿之后,便会全章精髓的爆发。生命犹如乐章,休止符并不代表穷途末路后的无底黑暗,而是黎明前的阴霾,让我们亮起心灵的灯,照散阴霾,勇敢地前行。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点亮心灵》。
午后的阳光轻轻抚摸着大地,青的草,绿的树,勾勒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依。湖水旁,树荫下,一位少年手捧书卷,静若止水,心中,却分明有泉水叮咚……
望着这幅美丽的画卷,我的心中又一次回响起这句话:读书点亮心灵。
是啊,读书点亮心灵。世纪老人冰心说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确,读书可以拓展人的视野,可以点亮心灵的灯。
我们伴随着母亲的谆谆教诲在无声无息地成长,而书,又像一盏盏明灯,指引我们开启一扇又一扇知识的大门。我们在书海中遨游,我们从书中品味和思索,我们从书中感悟人生的道理……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本书,一个叫小树的作者,写下了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肺腑的故事:
他的爸爸曾经很穷,35岁了取不起媳妇;他的妈妈曾经是一个流浪到他们村的疯子,奶奶看疯子模样还好,就领回家做了媳妇。于是便有了小树。生下小树的第二年,奶奶因疯娘接二连三出去闯祸,更主要的是她已经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便破例让她抱了抱孩子,给她吃了一顿饱饭之后将其赶出家门。5年中,疯娘在哪儿流浪,如何流浪,没有人能说得清,只知道,5年后,疯娘又出现在他们的村头,她依然蓬头垢面但手里拿着一只气球望着一群孩子傻笑,嘴里喃喃地叫着:小树,小树……她不知道哪个是她的孩子,但一直记着她的孩子叫小树!5年了,她又回来了,回来看小树!回来看她的孩子!!一个疯子,她是如何走过离乡5年的路,她又是如何找到了回乡的路!读到这里,我为母爱而深深感动!
疯娘的行为感动了已经年迈的奶奶,她被留了下来。然而,儿子小树却从来没有给妈妈好脸色看。因为她疯,因为她让他在同学中间抬不起头来。于是,儿子面前,她总是怯怯的,而当别人欺负她的儿子的时候,疯娘却爆发出不可思议的力量,她把欺负她儿子的孩子扔到水塘里,为此,她也遭到丈夫的毒打……
小树长大了,然而,当小树读懂了母爱,当小树知道感恩母爱,当小树蘸着泪水写下那篇文章的时候,疯娘却已经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疯娘之死,是为读高中的儿子去摘峭壁上的鲜野桃而跌下了深深的悬崖……
疯娘被找到的时候,静静地躺在谷底,周边是一些散落的桃子,她手里还紧紧攥着一个,身上的血早就凝固成了沉重的黑色……
2003年8月7日,在母亲下葬后的第100天,大学烫金的录取通知书穿过疯疯娘所走过的路,穿过那几株野桃树,穿过村前的稻场,径直“飞”进了家门。儿子把这份迟到的书信插在母亲冷寂的坟头,一遍又一遍地呼喊着:“娘啊,我苦命的娘……”
作者蘸着泪水写下这篇文章,以朴实的文字表达了感人至深的母爱。作者的妈妈只是一个疯子,但是,把作者生下以后,她不单单是疯子,她是母亲。一个深爱着自己的儿子的母亲,一个普普通通的母亲。在被婆家赶出之后的5年来,她始终没忘记自己的孩子,没忘记在5年后相遇的第一天把找到的气球送给她只抱过不到三分钟的孩子!而疯娘之死,最终还是为了儿子!……母爱,是何等的伟大!何等的感人至深!
曾经,我和我的许多同龄人一样,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不知道理解父母,不知道感恩父母之爱,把一切都看做是理所当然的拥有。
【关键词】倾听,欣赏,赞美
蓦然回首,在班主任这一岗位上已默默耕耘了整整二十多个春秋。二十多年与孩子朝夕相处,历经风雨和坎坷,品尝甜蜜与苦涩。然而,我义无反顾、无怨无悔地书写着班主任这一生命的华章。在奋斗中,在跋涉下,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班主任工作责任的重大,职责的光荣。渐渐地,爱如琼浆流淌在我的生命中,责任如泰山雄据在我的灵魂里。于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倾听、欣赏、赞美是班主任工作的主旋律,她们能点亮孩子心中的明灯。
1.学会倾听,感化每个学生的心田
面对个性化的一个个孩子,唯有用心去温暖他们,给他们带来浓浓的师爱、真挚的友爱,让爱一路伴随,才能让孩子快乐成长。
爱孩子,首先要学会倾听,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展现教师的亲和力,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1.1 “利用学科优势,倾听学生心声”是方法之一。作为班主任,要随时随地学会倾听,这就要利用自己学科的优势。作为一名高段语文教师,就要发挥日记的功效。因为学生写日记不仅能锻练习作能力,还能反映自己的思想动态。在批阅日记的过程中,老师不仅要为学生指出写作上的问题,还要与他们进行心灵沟通、情感交流。这样,慢慢地学生就能敞开心扉,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在日记中告诉老师,求得老师的关怀和尊重、宽容和理解、帮助和解释。
如小陈同学对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意见很大,常常不做数学作业,成绩也直线下降。数学老师越批评他,他越反感。怎么办?作为班主任,我有责任教育好他。于是,我发挥日记的作用。在日记中,我们交换意见,我在肯定他的看法的同时,指出他这样做不利的方面,因为你学不到知识,长期以往,给自己的人生带来遗憾。告诉他意见可提,脾气可发,但学习不能丢。同时向他指出,他的行为不仅害了自己,也将给班级带来不好的后果,请他以集体利益为重。最后他赞同了我的意见:认为数学老师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作为学生要理解老师、体谅老师。
这样,日记架起了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生之间出现了心与心的碰撞,灵魂与灵魂的激荡,教育也有了成效。
1.2 “利用各种活动,倾听学生心声”是方法之二。作为班主任,要随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而参与学生的活动是很好的良方。比如:早锻练与他们一起跳绳;大扫除与他们一起打扫;春游时与他们一起赏景;下雪时与他们一起玩雪……就这样,在学生眼里,你不再威严得让人害怕,高高得无法让人亲近,师生关系自然融洽了,交流也增多了,自然能了解到学生许多真实的心声。好学生愿意为班级出谋划策;中等生愿意为集体出力;困难生不愿拖班级的后退;更有甚者,家中父母吵了架,学生也要向老师诉说。老师成了学生最信任的人,良好的班风自然形成了。
这就是倾听的力量,她能感化学生的心田。
2.学会欣赏,拉近师生心灵的间隙
《学习的革命》中有这样两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是啊,欣赏孩子,能拉近师生心灵的间隙,因为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温馨,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它一旦被教师、家长所运用,魅力是无穷的。
小韦,一个来自广西的男孩,长期一个人在家,二年级开始就要自己准备晚餐,父母每晚都要到九点多才能回家。这样的生活,使他养成了孤僻的性格。他不会与同学沟通,更不愿与老师交流。他就像一只失群的孤雁,既缺乏生命的活力,又缺乏学习的信心。
如何才能改变他那颗冷漠的心呢?我觉得责任重大。于是,我首先与他妈妈谈心。原来在妈妈的心里觉得只要给孩子吃饱、穿暖就足够了。我明白,要改变小韦,先要改变其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我谈了小韦的现状,分析了这种心理的危害,使小韦妈妈懂得平时要与孩子多交流,学会欣赏孩子,多给孩子以鼓励,让他感受到生活的乐趣,这样才能对生活充满信心。不久后,妈妈改成上白天的班,使小韦每天放学回家就能看到她。妈妈还经常检查他的作业,阅读他的作文,表扬他的优点。渐渐地,小韦的脸上有了笑容。其次,我利用班会课,让大家帮助同学找优点,学会互相欣赏。对小韦,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看法:他的手特别巧,还乐于助人(同学的修整带坏了,他都帮他们修);数学成绩较好;语文基础知识也掌握得不错,就是作文水平欠缺些。正班长还主动提出要与小韦同桌,并表示愿意帮助小韦提高写作水平。
从此后,小韦变了,变得愿意与同学交流,变得愿意参与课堂讨论;小韦变了,变得爱看课外书了,星期天,到新华书店一去就是一整天;小韦变了,不久,他的语文成绩提高了。
小韦的事告诉我们:要改变孩子,先要欣赏孩子。
3.学会赞美,点亮每个学生的心灯
林肯曾说过:“人人都喜欢表扬,人类本质里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人肯定。”表扬就是酷暑里的一缕凉风,吹走心头的自卑与烦恼;表扬就是干旱时的一场甘霖,滋润学生干渴的心田;表扬是一种神奇的催化剂,能让一个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刚认识小姚时,她给我的印象是:头发蓬乱,浑身脏兮兮的,眼神中流露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二只手特别不干净(前任老师告诉我,她喜欢偷窃)。听了她母亲的一席话,我明白了这是个缺少关爱的孩子(因为不是亲生,再加上又生了个儿子,小姚一直得不到父母的宠爱,所以吃不到好吃的东西。谗嘴的她养成了偷窃的习惯,父母更不爱她了)。
我知道要改变她,就应该帮她树立做个好学生的信念。首先我带着欣赏的目光找到了她的两大优点:字迹公正、声音甜美。我在全班展示她的作业本,还让她领读课文。这样,从未得到过表扬的她,两眼放出了幸福的光芒,脸上泛起了一片红云,学习的自信心足了。然后我把她带到了镜子面前,让她自我欣赏镜子中自己的容貌,使她懂得外表整洁的重要性。我告诉她:衣服不用新,关键是干净;一个四年级的学生,要学会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学会整理。每天她到校后,我就检查她的穿戴。不久,一个穿着大方,干净漂亮的小姑娘出现在了大家面前。接着我告诉她人不仅要外表美,内心美更重要。于是,我与她一起分析了偷窃对她带来的危害,并与她一起想象如果继续偷窃,那么20岁时的她会成为的模样(可能……可能……),让她知道偷窃的可怕。同时告诉她自己原来有个学生,也有过她犯的错误,现在成长成了一名人民教师了。听了这席话,我在她发亮的眼神中看到了坚定改错的决心。最后,我教会她如何赢得父母和同学对她的赞赏。渐渐地,一个干净、好学、助人、懂得感恩的小姚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认识她的人没有一个不夸她的。下面是即将毕业时她留给老师的话:
师爱无价
冯老师:三年慈母般的关爱,造就了今天大家眼里的我——阳光、快乐的女孩。
初到你门下,我是一个不懂事、不听话、行为习惯非常不好的女孩。特别是我的手,很不听话,常干些如今想起来就悔之莫及的事。
之后,我每次犯错,你就找我谈话。你还专门为我建立了一本观察日记。我一犯错,你就记下我当天的事。渐渐地,我把你的话从耳朵里传输进去,印入大脑。一次、二次……我对这些话熟记于心,渐渐懂得如何去做一个令人喜爱的学生。然后,我努力地朝着“做一个好学生”的方向前进着。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两年的努力,终于不负老师你对我的期望,我变了,我变成了一个全新的我,让所有以前教过我的老师刮目相看。
我要感谢你——冯老师,是你用爱心和耐心改变了我。师爱无价。我只能用优异的成绩报答你。
放心吧,老师,我一定会变得更好,让你为我自豪的。
小姚的转变告诉我们:老师不要吝惜给予孩子赞美。赞赏是激励教育的一种语言形式,是一种取之不尽、行之有效的“动力资源”,是培养学生自信的一种好方法。
在浩如烟海的知识国度里,我划着一叶扁舟,畅游于古今中外,迷醉于芳草书香,遥望于湛蓝天空。
说起读书的故事,至今还觉得有许些好笑,讲的话,可不准笑我。
小时候读过的第一本书,说起来还真的有蛮幼稚——第一本书是《小兔子乖乖》,不过那时候特别喜欢,拉着爸爸妈妈,撒娇啊,哭哭闹闹啊,什么招都用,爸爸妈妈觉得还算便宜就给我买了,心里还欢喜得不得了!捧着就看,这还是爸爸妈妈告诉我的。
长大了,看的书越来越多,从童话,到文艺书籍,后是大部小说。刚开始我是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之意,后来我自己为了写出优秀,抒情的作文,就制定了一个计划,挂在书架的右侧方,写的歪歪扭扭,不过现在看来也不怎样,倒还是怀恋那份写好之后的喜悦。只见上面写着俩条小字:一,好词好句要摘抄。二,不认识的字要问爸爸妈妈,给它标上拼音。
说起读书要谨慎呢,我鼻梁上的眼镜就是最好的证据。爱读书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不过我不小心画蛇添足了,又养成了一个不好的习惯了:爱躺着看书,妈妈叫了我不记数次,我呢就是爱理不理,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纯属应付,哪次都是点个头,说声好。带了那厚厚的眼镜后,老是后悔莫及,悔恨当初,经不住叹口气啊……
妈妈说我从小爱看书,吃饭的时候捧着看。有一次啊,妈妈摆好了一桌子的丰盛大餐,鱼啊,虾啊,排骨啊,都是我爱的菜,爸爸为了我快点长高给我夹了好多。我呢,捧着一本《没头脑和不高兴》津津有味的读着,一不注意,喉咙卡了一根刺,好不舒服!爸爸妈妈急得团团转,还是灌点水才不卡了,幸亏是根小刺,要不然还要去医院“逛逛”。
长大了,我自然是没有去处玩耍--那便泡上一杯牛奶,从书架上抽出书来。开始品味、品书、品人生。思绪便飘入书中,贪婪吸食。脑中顿然升起对着文字的敬畏。那一段时空--心灵的洗礼,灵魂的碰撞,精神的会餐……也可以泡上一杯香茗,“点亮”台灯,把抽屉里的书拿出,来伴随着夜的洗礼……
也许吧,书可以让你走人生路途唱出春花秋月,落英缤纷;书可以让你在浩瀚海洋中尽情畅游;书点燃希望,可以让你在无穷无尽的人生漫漫路上永远不会迷失方向,一直像帆一样将你这一叶扁舟送至道路的终点,这都需要你的探究……
五年级:亭亭玉立
找回自信作文篇【一】
进入初一以后,面对着升学,学习负担日益加重,我从心底里暗暗告诉自己要考一个满意的成绩,然而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我曾一度自信地告诉自己:“没关系,这只是意外罢了,作文我找回了自信。”可是,许多的“意外”过后,我的梦冰冷了,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风唆使着枯叶坠落,自信也随之摇坠,徘徊在落叶之中的我,将自己与悲观紧紧相联。我感觉自己已经站到了灿烂四季的边沿,四周一片黑暗,我觉得自己是那么的孤寂、冷漠。于是我将自己紧紧封锁、隐藏,像蚕一般作茧自缚,久而,便忘记了自信长什么样,自信也便成了自己的陌生人。
直到有一天,我去公园里散步,散去我心中的失落。
这时,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在草坪上锻炼身体,他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他向我摇摇手,他带着我来到一片枯草丛中,四周草都死了,显得很苍凉,这时老人把一块压在枯草上面的大石头搬开。啊,那是一抹闪亮的绿色。老人对我说:“你看,身边的草都死了,唯有那一抹唯有那一抹草被大石压着,但仍生长。它们虽然被压弯了腰,但还是坚挺着,你说是不是?所以说,做人也是这样!”
老人的一番话渗透到了我的心头,我舒展了那硬硬的眉头,我笑了,从内心笑了,从那一刻起,我找回了自信。我全身心地投入进了学习,努力着,我努力着一点一点进步,有时间就看一点书。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成绩一点一点提高了我仍旧埋头苦读,因为我的心中永远存在那一抹绿,是它让我找回了自信……
找回自信作文篇【二】
以前的我,胆子很小很小,身为男子汉,胆子却小的像女生,没有路灯的路看也不敢看;站在高处往下一看,就脚软头晕,惊慌失措。直到那一天,我才找回了属于我自己的勇敢。
还记得那是在海边实践基地。我们上了体育拓展课信任背投。这需要拿出相当的勇气才能完成。有的同学不敢跳,畏畏缩缩地往后躲,引来同学们的嘲笑。有的同学则勇敢的跳下去了,迎来了热烈的掌声。终于轮到我了,我既兴奋又紧张地上了登陆台,我站在高高的登陆台上,往下一看,只觉得心跳加速,浑身冒冷汗,两腿发软。我胆怯地转过头,用颤抖的声音说:老老师,能不跳吗?
老师注视着我,目光里含着期望,含着鼓励。他说:不用怕,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的。嗯。我点点头,咬咬牙,闭上眼睛风从耳边擦过,身子忽悠一下。只听见啪的一声,我躺下去了我成功了!
同学们为我鼓掌,而我还觉得意犹未尽,想再玩一次。
勇敢一点,勇敢的尝试一下,就不会被眼前的一点挫折困难所吓倒。原来真的不是我不会,只是曾经我一直都是告诉自己,我不行,我做不到。勇敢一点,勇敢的尝试一下,做事时不要想自己有什麽没做好,要想自己已经成功的形象,你会发现原来自己完全可以做好,原来,我也可以很勇敢!
这次活动非常有趣,重要的是,它让我找回自信,让我知道:原来,我也很勇敢。
找回自信作文篇【三】
人生犹如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需要面对无数困难挫折,最终将会走到路的尽头。但是如果你拥有了自信和勇气,学会大胆尝试,那么,你就有一个十分精彩的、趣味无穷的人生之路。
紧张忙碌的数学考试过去了,一切暂时都回到了往日的平静,而我那颗心却依然跳个不停,还没有忘记考试时的紧张。
几天过去了,数学老师拿着试卷,静静的走进教室,坐在讲台桌前,等着上课铃声的响过。我坐在位置上心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紧张急了。就好像十八个吊桶----七上八下。
终于,上课铃声响了,数学老师一个一个的报分,直至报道我的名字“王森”,56分。我一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想:是不是弄错了。当拿到试卷时,我傻了,这可怎么办,要怎么想爸妈交代呀!放学时,我的脚步很慢,仿佛背着18吨的石头。
吴浩浩好像明白了我的心思,跑到我的面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虽然你这次考砸了,但还有下次,下次再努力嘛!”说完,便跑向校门口。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才恍然大悟;一次考砸了,要树立新风,争取下次考好一点。
从此,我便认真起来,每一次数学作业都仔仔细细的对待;每一节数学课都认认真真地听讲;每一句老师的话都铭记在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肩负着国家兴亡与民族荣辱的重任,培养学生高尚的价值观、人生观,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厚的知识技能为学生树立典范,使知识增长的同时,思想道德素养也得到提升,寓德育教育于无形之中,使学生真正全面发展。英语课怎样才能让青少年在道德教育的雨露阳光中成长呢?
一、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
有这样一个广告节目:一位妈妈为年迈的母亲洗脚,母亲慈祥的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年幼的儿子看到此情此景,也跌跌撞撞地端来一盆水,让妈妈洗脚。我很佩服这位知性母亲,这就是感染的力量。教师的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灵世界,教师平时的言行举止,像一张生动形象的图画展示在学生面前,我们怎么做要比我们说什么更有力量。教师做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必须先做到。例如,规定学生要认真完成作业,我们首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规定学生不迟到,我们首先要守时;规定学生讲文明、讲礼貌,我们首先对学生以礼相待。课上教师要经常使用goodmorning,thankyou,I’msorry,please,excuseme等礼貌用语,在让学生了解外国人的礼貌用语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讲文明、懂礼貌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因而要杜绝打架、骂人等不文明行为。课下勤到班级走动,勤和学生沟通,对学困生课外勤辅导,对家境困难的学生及时帮助,对犯错的学生不讽刺挖苦。教师是一面镜子,时刻影响着学生。潜移默化中,学生不知不觉就会养成守时、遵纪、乐于助人、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二、深挖教材,捕捉教学中的德育契机
想要对学生的“灵魂”负责,应先对学生的学习负责。现在的英语教材富有时代气息,贴近现实生活,其中不少对话、日常用语、阅读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德育修养知识,教师在传授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可以自然地融入德育教育。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巧妙地设计任务,并结合任务,引导学生从中学会自我教育,学会做人,把德育自然地有机地融入到教育之中,完成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务。例如,七年级课本Unit3Whydoyoulikekoalas?教师在完成教材的内容时,让学生了解到动物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无价之宝,是人类的好朋友,教育学生从我做起,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培养他们的爱心。
三、结合课外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英语的课外活动形式丰富多彩,范围很广。诸如英语角,收集英语谚语,发E-mail,节日发贺卡,英语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是学习知识的途径,又是陶冶情操、洗涤心灵的桥梁。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他们往往不懂得关心、爱护别人。教师可以有目的地结合英语的课外活动加以引导,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如在母亲节时,让学生亲手做一张给母亲的贺卡,并写上祝福语。有位学生如此写道:HappyMother’sDay,Onthisdaywehonoryou,dearmother,Iloveyou.I’llprovideyouwithbestlifebymyworkinghard.Bestwishesforyou.这充满深情的语言不但表达了对母亲的爱,更是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谢。通过此类活动,学生学会了感恩,真正懂得尊敬、孝敬、理解父母,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
四、树立榜样,让榜样的力量鼓励学生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大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基础不扎实,随着知识的增加,内容的加深,有些学生感觉吃力,自控力弱的学生会出现退缩、畏难情绪;也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怕读错而不敢开口,怕说错而羞于举手。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讲一些名人名家立志成才的英文故事。让学生明白在学习过程中人人都会遇到困难,关键是要有顽强的毅力,不怕失败,才能战胜自我。也可以讲讲本班内某些学生是如何刻苦学习,克服困难而名列前茅的。利用黑板墙报张贴优秀的作品:学生优秀的英文作文、隽永的英文书法、英语活动中获奖的奖状等。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些榜样,通过具体、直观的形象,让他们知道如何面对困难,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努力拼搏、勇往直前坚强的意志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贯穿于学生成长过程的始终,抓住生活中的点滴,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指挥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努力培养具有高尚人格、丰富知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以积极的、辩证的眼光看待社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在身心发展方面有所进步。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尤其是在新材料作文成为高考作文的主导时,拟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近十年全国高考优秀作文的典型拟题为例,由浅入深,介绍作文拟题的三重技法,力图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有效地指导。
一、优秀高考作文拟题的第一重境界:直接“入”题
直接“入”题,一般采用:“小议×××”、“浅论×××”、“×××之我见”、“×××之感悟”、“我看×××”、“从×××说开去”、“从×××说起”、“对×××的思考”、“对×××的反思”、“×××引发的感想”的拟题形式,如《“弯道超越”之感悟》(2009安徽)、《“小议”浅阅读》(2010新课标)、《包揽后的反思》(2011北京)、《<功夫熊猫>引发的感想》(2011新课标)、《从蔡伟博士说起》(2011重庆)、《从船主的封口费说开去》(2012新课标)。
二、优秀高考作文拟题的第二重境界:掌握“常”题
(一)并列式
它既可以围绕着材料中的主要对象来拟题,如《探险者与蝴蝶》(2013江苏);也可以围绕着材料中所揭示的深刻主旨来拟题,如《做事与做人》(2012课标卷);还可以围绕着材料中所揭示的相反的对象和主旨来立意,如《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2007安徽)、《镜里与境外》(2011天津);有时还可以是三个义项的叠加,如《那手,那人,那心》(2012湖南)、《所向,所爱,所愿》(2013广东)。
(二)偏正式
一般采用“××的××”的形式,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光荣的荆棘路》(2012浙江)、《人生的容器》(2013浙江)、《不可惊扰的寂静》(2013江苏)。
(三)动宾式
一种是开宗明义,直接点明论点的简单动宾式结构,如《走出自我》(2011湖南)、《学会舍弃》(2012全国大纲卷);还有一种是动词加上偏正式宾语的结构,如《找到自己的位置》(2006海南)、《点亮万家灯火》(2013广东)。
(四)主谓式
一种是主谓式,如《天使就在我们身边》(2008北京)、《弯道艰险勇超越》(2009安徽)等,一种是主谓宾式,如《我的杯中需要沙》(2008北京)、《举手之劳也是一种美德》(2012)等。
(五)由表及里式
由题目中的现象写起,联想到其中或背后蕴含的深刻的道理,一般采用“从……到……”、“由……到……”、“在……的背后”的结构,如《从举手之劳到知恩图报》(2012新课标)、《由沙子到珍珠》(2013辽宁),《在怕的背后》(2013江西)。
(六)意愿式
一般采用“愿……”、“惟愿……”的结构,如2013广东卷的几个高分作文题:《愿从本心》、《愿赤心长留》、《惟愿此心无怨尤》。
(七)祈请式
祈使句一般用“让……”的结构,如《让未来记住今天》(2012年广东)、《让爱双向流动》(2013广东);请求式一般用“请……”,或“对象+请……”的结构,如《请问你自己》(2006四川)、《思维,请守住幸福》(2004海南)。
(八)对比式
可以直接形成对比,如《国语失落症猛于虎》(2007湖北)、《比学习更重要的事——学会做人》(2013浙江);也可以用题目中的词语形成对比,如2011湖南卷的两个优秀作文题:《低姿态的高贵》、《寒风吹暖我的心》。
(九)两个词汇或短语组合式
不用逗号隔开的如《拣尽空白 终见空白》(2006福建)、《接受改变不负青云之志》(2013山东);形式整齐的拟题,三字的如《感受爱,感恩爱》(2012天津),四字的如《不断追求,不断进取》(2012江西);五字的如《美丽的流行,永恒的经典》(2005),六字的如《重塑全面文化,实现全面崛起》(2011新课标),甚至还有八字的如《诚心补漏手有余香,知恩图报懂得感恩》(2012新课标);形式错落有致的拟题,如《莫惊扰,让生命安宁》(2013江苏)、《正视批评,成就谦谦君子之风》(2013山东)。
三、优秀高考作文拟题的第三重境界:打造“靓”题
(一)比喻式
一种是明显的比喻,如《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2004四川)、《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2007全国卷Ⅱ)、《梦想为帆,踏实为桨》(2011福建);一种是题目中的相关词语有比喻义,如《滋养文化的“活鱼”》(2010上海)、《平凡中的“珍珠”》(2013四川)。
(二)拟人式
运用拟人的如《梦想在现实中起舞》(2006山东)、《与品读相拥》(2010全国卷Ⅱ)、《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2011福建)。
(三)谐音式
谐音的运用也能让文题增色不少,如《国有殇,爱无伤!》(2008全国Ⅰ卷)、《背上“悦读”的行囊》(2010新课标),“殇”与“伤”谐音,“悦读”与“阅读”谐音,让人印象深刻。
(四)活用成语
可以颠倒成语中个别语素的顺序来表达材料的主旨,如《寓教于乐》(2011江西);也可以突出成语中的个别语素来表达材料的主旨,如2013江苏卷:《谨“小”慎“微”》、《一“石”激起千层浪》。
(五)妙用标点式
1.感叹式
通过题目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你好,中国!》(2011全国新课标卷)、向社会的“补漏者”致敬!(2012课标卷)。
2.疑问反问式
一种是不用问号,具有疑问反问的语气,如《没有付出哪有硕果累累》(2007安徽)、《善行,我该如何安放你》(2013广东);另一种则使用问号,如《绕树三匝,何枝可依?》(2006河南)、《大同世界,焉能忘本?》(2010全国卷)。
3.间隔号式
运用间隔号“﹒”把相关内容隔开,形成一种整饬之美,如《坚守?绽放生命之花》(2011辽宁)、《朝阳?流水?梦》(2013安徽)。
(六)诗题式
可以是一句,多为七字,如《青山一道同风雨》(2008全国)、《满身花雨又归来》(2010全国卷Ⅰ卷)、《守得云开见月明》(2012浙江);也有两句十字的,如《草木得常理 共生唱和谐》(2010安徽)、《知足云天淡,进取风雨行》(2012江西);还有两句十四字的,如2007北京卷的文题《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
(七)引用式
有引用古代诗句的,如《晓看红湿处》(2005全国Ⅰ卷)、《此时无声胜有声》(2007北京);有引用现代诗词中名句的,如《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2006山东)、《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2007甘肃);有引用古今名言的,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2012安徽)、《千学万学学做真人》(2011辽宁);有引用社会上的俗语流行语的,如《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2010新课标)、《细节决定成败》(2012全国新课标);有引用歌词的,如《该出手时就出手》(2011北京)。
(八)化用式
有化用诗词名句的,如《一蓑烟草任江平》(2008福建)、《腹有雅量气自华》(2013山东);有化用古代名句的,如《大隐隐于“乐”》(2012辽宁);有化用名著的,如《高考,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2007重庆);有化用电影名称的,如《致我们已逝去的童真》(2013浙江)。
(九)虚实结合式
可以化实为虚,如《在自己的天地里收获秋天》(2006福建)、《栽种你的最爱》(2006福建);更多的是化虚为实,如《别让雨下进灵魂里》(2006河北)、《拥紧自己的灵魂》(2007安徽)、《慢尝书香》(2010新课标)、《守住心灵的绿茵》(2011课标卷)、《最是那初放的安详》(2013浙江)。
(十)妙用其它学科词语式
用数学词语的如《美,人生的不对称》(2007全国卷Ⅱ);用化学词语的如《特色是成功的催化剂(2009上海);用计算机术语的如《爱,更需要“复制—粘贴”》(2007全国卷Ⅱ);用地理术语的如《心中的乡情不会随时间风化》(2007山东);用游戏术语的如《生活中的俄罗斯方块》(2005山东);用佛教术语的如《芥子纳须弥》(2011湖南)。
一、立足课堂强化智育,潜移默化升华德育
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把课堂作为教授学生知识、学习文本内容的载体,却淡化了德育教育,抑或在课堂中丧失德育的本真,无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这样,既无益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又错失了德育的良机。
教师的教学行为时刻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教师若课前借助诗词赏析、时事点评、主题演讲、字谜文化、阅读心得、成长感悟、趣味知识积累等为内容的三分钟课时演讲活动,让学生从多方面感受大课堂的魅力,吸纳知识,亲历实践,张扬个性,参与竞争,体验为学的快乐与成就感,也就真正做到了教书并育人。精彩的课堂教学设计,精炼人文的教学语言,恰到好处的教学评价,会让学生明白为学做人的基本道理,真、善、美在辨析与倾听中自然的渗透到学生的心灵。老师鼓励的神情、期许的目光,能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互动,学生认真思考、乐观上进的好品质会逐渐养成。精心设计、思路清晰的教学环节,是一种有序的艺术活动,与人合作、干练做事的品质在耳濡目染间成为一种习惯,学生严谨规范的人格就会在不自觉中形成。多彩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培养学生分享思想、融入社会的很好渠道,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做事的态度和感受成功的体验。课堂教学内容更是开展爱国、诚信、感恩、安全、理想、孝亲、勤学、责任意识、待人接物等方面教育的载体,深入挖掘文本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在生动、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让课堂成为学生产生道德需求、养成良好习惯、促进个性成长的重要渠道,德育就会水到渠成。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元互动的育人活动,只有在课堂中适时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走进文本跟古代贤哲交游对话,领悟文化的魅力,才能使学生性情得以陶冶,人格得以塑造,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得以升华。如学习苏轼的豁达乐观;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忧后乐的远大抱负;司马迁直面人生,忍辱负重;陶渊明清贫乐道,高风亮节;杜甫忧国忧民,疾呼人道;李白前途艰难却自信异常;鲁滨逊遭遇困境,自强不息;桑提亚哥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海伦凯勒淡定坚强,笑对人生……另外,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帮学生形成严谨、周密的思维品质。创设生活情景,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性认识,不知不觉地提升着自己的素养。这样,课堂也就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教学将是一种与人为善、净化心灵的艺术,学习便成了学生的一种担当和责任,听说读写、言谈举止间,学生的道德品质便可得以升华。
二、爱心温暖育德入心,真情呵护点亮心灯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爱的港湾,德育教育也不例外,需要构建心灵归宿的港湾。班级管理中更要有“家”的观念。作为老师,留心班里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你便会找到德育教育的突破口,取得最佳的育人效果。有些学生无父母监管,由他爷爷或奶奶监护,家庭教育薄弱;有些学生父母常年在外,由他的亲戚看管,缺少爱的温暖;还有的学生家庭离异,属单亲孩,性格古怪孤僻。他们只有在心理和情感上得到“家”的安慰、呵护,才能形成健康、向上、不自卑的人格。
我班有位同学由于父母离异,家在他乡,她平时不愿和家里联系,节假日寄宿在她舅舅家,性格孤僻,学习习惯又差,常是老师批评的对象,作为住宿生,说实在话,毛病不少,平素我苦口婆心,她屡教不改。我冷静思考,分析原因,侧面了解,原来她非常憎恨父亲,渴望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得知她心中的想法后,我给她讲了好多宽心的话,鼓励她努力学习,生活上给予关照,节假日传递父母对她的牵挂,平时帮他克服困难,课间耐心辅导,悉心的关怀,她在班里的表现好多了,上课能认真听讲,在打扫卫生方面很认真。一次我发现她用手搓拧着拖把,用毛巾擦拭着溅在别人书包上污迹,我感触很深。有时,她也会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即使答案并不正确,但我能理解她柔弱的内心,一句善意的鼓励,足以让她坚定学习的方向。平素,班里有好多活动,她都争着参加,我总能忍痛割爱,让她参与其中,渐渐地,她变得宽容、善解人意了,她似乎明白我的初衷,做事也谨慎细心,能向先进学习。其实,内心脆弱、有心结的学生,他们在默默的消沉中更多的是期许老师的呵护与相知,希望有人能消融他们心中的坚冰,抚慰受伤的心灵。我时常告诫自己,对学生心中的那份纯真别漠然视之,更不能冷酷无情,构建让孩子孤独、恐惧的心灵停靠的港湾,德育教育便不再苍白。
三、创新载体活动育人,激发兴趣开启心智
喜闻乐见、贴近生活的德育教育载体,既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又让德育教育不脱离实际,教育便会沁入心脾。德育教育要善于依托班级或学校举办的诸如“朗诵赛”、“辩论会”、“故事会”、“读书作文大赛”、“感恩演讲比赛”、“我的梦征文比赛”、“达人秀”、“会操比赛”、“最炫民族风”、“元旦晚会”、“知识竞赛”等活动,寓德育于活动之中,鼓励学生比拼才情,角逐能力,让其体验竞争的乐趣,感悟人生的喜怒哀乐,拼搏中便磨练了意志,增长了见识,学生在快乐地参与中享受着比赛,挥洒着汗水,飞扬着激情,上演着感动,能力的提升便不言而喻。高效利用大课间,让学生拟广告语、演情景剧、读唐诗宋词、听古今评论、写随笔小品,开展读《论语》、《正气歌》、《朱子治家格言》、《诗经》等内容的走进经典活动,依托兴趣小组活动展演、国学大讲堂等寄寓丰富文化特质的德育教育阵地,弘扬正气,尚贤自励,立德树人,传递教育正能量,从而培养学生见贤思齐、择善而从的自觉意识。系列化的德育活动能够增长学生见识,启迪学生智慧,锻炼实践能力,增强集体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综合素养,寓教于乐,便能奠基学生幸福的未来。
四、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公平正义催发奋进
肯定差异,因材施教,才能找到德育教育的完美境地。学生的知识基础、性格、智商等存在着差距,教学中,要因材而教,育人时也要因人而异,不然会适得其反,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有些学生学习习惯差,生活习惯也没有养成,若强求与好学生“齐头并进”,那等于赶着鸭子上架――硬逼。如若教育方式不当,便会让其与你站在道德的对立面,甚至酿成责任事故。在班级管理或日常德育工作中,我察言观色想法弄懂学生的内心世界,避免出现“其实你不懂我的心”的尴尬局面,循循善诱,爱心抚慰,真情感化,建立问题学生信息库和学生成长记录薄等管理档案,有针对性地教导、感化学生,抓住良机让其返璞归真,让学生有差异而不失个性,有问题而不出问题,有缺点又能不断增加优点,达到教育的非零和效应。
另外,只有将公平、正义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让德育正能量输送到孩子心灵的港湾。尊重个性,尊重人格,民主管理,对事不对人,严明班纪,一视同仁,大胆尝试自主化管理,充分发挥班级骨干灵活解决问题的优势,针对学生思想动态随时调整好管理策略,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就会形成公正、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这样,育人的思路便开阔了、明朗了,学生就会尊师重道,团结进取,产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并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五、精神引领提升境界,文化熏染塑造人格
关键词:诗意;大学教育;诗性;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12)04-0000-0
近年来,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界一个重要议题。人们期待高等学校“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1]。大学,在面对这种期待的同时,还面对“钱学森之问”。在这种情形下,“诗意地栖居”成为不少大学人的关注。
一、诗意地生活让人向往
2007年湖南省高考作文题为《“诗意地生活”让我们向往》。在与新生交流中我们得知,绝大多数人上大学前压根儿就没有过诗意的生活。面对“黑色六月”,只能天马行空般地想象“诗意地生活”。倘若人生的四季被颠倒、本该狂的季节却是双眼“在最深邃的时刻,也不过是些模糊哀愁的镜子”[2]。不知这是谁的悲哀?
进而,想到学者兼诗人沈宝基先生的组诗《毛驴》:“学校里的学究是些捕鸟者|如何对待游戏与幻想|扼杀了孩子的天真烂漫|剪掉了童年的翅膀”[3]174。沈先生是诗人,同时又是学者、教育家,自1934年留法归国后,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把诗带进大学讲堂。上世纪70年代末来到长沙铁道学院,又把诗带到这所工科气息浓厚的大学。“我是宇宙的一粒细沙,宇宙却在我心底幽暗里……”[3]32,诗为沈先生,也为年轻学子们提供一个通达内心与外面的世界的途径。沈先生说,“天心、地心、人心”[4],是真正的艺术之心。沈先生的课堂,他的诗里,展现一个新的世界。这正印证“教育不在于给予什么,在于打开,就像诗,给我们第三只眼”[5]。
沈先生回忆留法学习生涯时,把居住过七年之久的里昂称为“发着神秘纯粹之光的诗与思之园地”[6]23。“诗意地生活”,是一种“虽然隔了多少年月,在多少年月的黑暗中,永远散布着珠玉之光”[6]23的回忆,这种回忆荡涤社会加诸人的种种世俗观念,从而使人的心灵净化、升华。没有心灵的照射,生活是不美的,也就没有快乐与梦想了。
只是,我们现在的教育,从中学到大学,还有诗吗?
二、诗性教育是大学迈向一流的开始
想起两部探讨教育问题的影片,美国的《死亡诗社》和法国的《放牛班的春天》。在《死亡诗社》中,一群充满热望的学生,步入一所以“传统、荣誉、纪律、优秀”自许的预备学校,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古板守旧的教师,他们鲜活的生命日益被窒息。在《放牛班的春天》里,一些犯过错误的、难管制的问题学生,在一所男子寄宿学校,面对残暴高压的管理,如同生活在黑暗、痛苦的地狱中,愈发叛逆。庆幸地是,他们都遇上一个充满激情和梦想的老师:基汀和克莱门特。一个用诗歌启迪封闭的心灵,一个用音乐点亮前行的灯塔,使得学生们在枯燥的学习生活中感到一分诗性与诗意。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是无法统一,基汀和克莱门特均不得不离开学校。
这是诗被正统教育扼杀的悲剧,让人感到诗性教育的可贵。《死亡诗社》因“诗歌启迪心灵”而获当年度奥斯卡提名,《放牛班的春天》则成为当年度法国人的“心灵鸡汤”。
我们的教育,也似乎在不断地复制符合特定规范的专才,而这些专才,往往空有出身与资格,由于素养缺失,投入社会后常常学不能致用。2005年,钱学森在总理看望时发出这样的感慨:“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7]
“钱学森之问”提出后,舆论纷纷拷问现行高等教育体制。“钱学森之问”是中国大学之痛。于是,人们又开始怀起旧来。西南联大最让人津津乐道。西南联大,在国家危难重重,生活极其困窘之时,让人感到一份难得的自在与诗意。联大的师生们,在“泡茶馆”中读书,在“跑警报”中体现出“不在乎”的精神,真是诗意盎然啊!连枯燥的逻辑学研究,动力都是因为“好玩”,在“好玩的游戏”中展开诗之思。这就是学术的一种境界。西南联大的大家们,很多都是“一身诗意”,这既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在一个内忧外患、硝烟弥漫的动荡时代对操守和人格的内省和坚持,同时也昭示了一种诗化的教育的可贵。诗是非功利的,自由的,审美的,个性化的,充满想象与创造力的,当教育也有了这些诗性,也许就是中国大学向世界一流迈进的开始。
其实,我们的大学,曾经有过开始,只不过这种开始停留在人们的怀想之中。
三、诗性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大师云集的西南联大,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时期,凭“刚毅坚卓”和“自由诗性”精神创造了一个无法复制的教育传奇。创新的思想火花往往是“从不同事物的大跨度联想激活开始的”[8]35,而大跨度联想是诗性的联想,是文学艺术的联想。这就是为什么古今中外但凡有成就的大科学家都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造诣: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能拉一手好的小提琴,进化论科学家古尔德是一流的科学散文作家,为我国原子弹氢弹做出重大贡献的汪德熙教授是一位钢琴家,著名建筑学家陈从周又是一位诗人[8]35-36;…… 这提示一点:诗性的大学教育对培养大师级人才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诗性思维使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呈开放性、多元性、逆向性发展,使大学各学科、特别是科学技术各学科的学习成为人的一种“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9]74的自然需要。诗性教育,集认识、教育、审美功能于一身,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想象力、观察力、自身人格操守的有效途径之一[10]。
我们姑且改动一下梅贻琦先生的名言,用“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诗之谓也”,来表明以“明明德”、“新民”[9]1为主旨的大学教育应该是怎样的诗化教育。大诗之大,是诗的内容和意象宽广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容是多元性,大是生命力”[11]。大诗之诗,本质在于激活自然生命的本来灵性与本能追求。诗性教育之于大学,犹如水之于鱼、空气之于生命一样重要。《死亡诗社》中,基汀尊重生命本能,用诗性教育“改变着和重塑着这些长期被压抑和规训的年轻人,使他们逐渐懂得了生命的意义,拥有了青春的梦想和激情”。[12]专业知识与技能,是维持生存的方式;而梦想,却是让人们活着的理由。诗性教育给学生的梦想装上翅膀,从而使他们未来的生活更有意义、活得更深刻。
大学,如何直面“钱学森之问”,如何解决“钱学森之问”?首先,需要有充满诗性的教师,既要有汪德熙、陈从周、沈宝基这样的大师,又要有基汀和克莱门特这样的“另类”,让大学充满诗意。其次,需要有充满诗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教育教学活动关涉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诗性教育,既是人格教育,又是自由教育。现如今功利化的科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内容,导致人格教育只有形式而无内容;其实,诗性的人格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应占据中心地位[13],因为人的心智陶冶的价值大于实用知识的价值。另外,自由教育是现代大学的使命与高等教育的目的。诗性教育,是培育“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14]的最有效途径;而“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创新本身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最后,需要充满诗性的教育教学过程。要尽可能多地让诗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与各个层面,用诗意开启灵性,激发创造意识,培育创造能力。勇于大声宣称“大地之上可有尺规?绝无!”[15]42,在这个功利至上、工具理性盛行的时代,大学才有可能培养出真正的有诗性的人或者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人,大学才有可能“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15]42。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R].中国高等教育,1999(6):4.
[2]波德莱尔,C.恶之花[M].郭宏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12.
[3]沈宝基.沈宝基诗集[M].罗选民,选编.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
[4]沈宝基.谈诗[J].文艺世纪,1944(2):70.
[5]何云波.第三只眼[J].现代大学教育,2006(1):47.
[6]沈宝基.摩里斯?赛孚[J].法文研究,1940(3).
[7]周恒.从“钱学森之问”说起[J].科学与社会,2011(2):1.
[8]涂元济.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一位科学家的独特见解[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9]孔子.论语[M] //佚名.大学?中庸?论语.朱熹,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10]陆彦文,张晚云.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几点看法[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11):70.
[11]张少雄.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中国高等教育施化力培育[J].现代大学教育,2004(5):21.
[12]武立红.从福柯的权力观论《死亡诗社》中的权力斗争[J].外国文学评论,2012(1):221.
[13]林崇德,俞国良.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过程和道路[J].心理科学, 1996(4):89.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健康不仅包括生理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人的心理是微妙的、细腻的,而且是个性化的,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由于立场不同、情感的差别、人生经历的差异、气质禀性的差别等等会产生大相径庭的人生思考,迥然不同的心理涟漪;即便是一个人对于同一件事情,由于人生阅历的变化、思想感情的嬗变等,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与认识。因此人们常说:“人心叵测”“百人百心”“境异则心异”“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明日之情非今日之情”。
其实莫说我们难以了解别人的内心,别人也难以忖度我的心理,就连我们自己也很难做到了解自己的心灵世界。正所谓“人贵有自知之明”“得失寸心知”,一个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人同样是难能可贵的。
今天,外在的物质世界日趋斑斓,使人目迷五色;相反,很多人的内心世界却日渐荒芜沙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考作文的方向也逐渐由过去的重视考查学生的道德情操转向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精神的审视与反思,以期引领学生实现自我灵魂的救赎与提升――实现真正的“人的教育”。
【美文展示一】
算计者永远不快乐
星竹
美国心理专家威廉经过多年研究,以铁的事实证明,凡是对金钱、利益太能算计的人,都是很不幸的人,甚至是多病和短命的。他们90%以上都患有心理疾病。这些人感觉痛苦的时间和深度比不善于算计的人多出许多倍。换句话说,他们虽会算计,却没有好日子过。
威廉根据多年的实践,列出了500道测试题,测试你是否是一个“太能算计者”。这些题颇有意思,比如:你是否同意把一分钱再分成几份花?你是否认为银行应当和你分利才算公平?你是否梦想别人的钱变成你的?出门在外你是否常想搭个不花钱的顺路车?你是否经常后悔,感到自己买来的东西根本不值?你是否常常觉得在生活中总是在上当受骗?你是否因为给别人花了钱而变得闷闷不乐?你买东西的时候,是否会为了节省一块钱而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有时你自己都认为,跑的冤枉路太多了……
只要如实地回答这些问题,就能确定你是否是一个“太能算计者”。
凡是对金钱、利益太能算计的人,都活得相当辛苦,且总是感到不快乐。在这些方面,威廉认为:
第一,一个太能算计的人,通常也是一个事事计较的人。无论表面上多么大方,他的内心深处都不会坦然。算计本身已经使人失掉了平静,掉在一事一物的纠缠里。而一个经常失去平和心态的人,往往会患上较严重的焦虑症。常处在焦虑状态中的人,谈不上快乐,更多的是痛苦。
第二,爱算计的人在生活中,很难得到平衡和满足,反而会由于过多的算计引起对人对事的不满和愤恨。常与别人闹意见,分歧不断,内心充满了冲突。
第三,爱算计的人,心胸常被堵塞,每天生活在具体的事物中不能自拔,只看眼前而不顾长远。更严重的是,世上千千万万的事,爱算计者并不是只对某一件事情算计,而是对所有的事都算计。太多的算计埋在心里,便积累成忧患。忧患中的人怎么会快乐呢?
第四,太能算计的人,也是太想得到的人,很难轻松地生活。这样的人往往会因为过分算计引来祸患,平添麻烦。
第五,太能算计的人,必然是经常注重阴暗面的人。他总在发现问题,发现错误,处处担心,事事设防,内心总是灰色的。
威廉的研究还表明:太能算计的人,心率的跳动一般都较快,睡眠不好,常常失眠。消化系统遭到破坏,气血不调,免疫力下降,容易患神经性、皮肤性疾病。最可怕的是,太能算计的人,目光总是怀疑的,常常把自己摆在世界的对立面。这实在是一种莫大的不幸。太能算计的人骨子里还贪婪,“拥有更多”的想法像山一样沉重地压在他们心上,使他们的生命变得没有色彩。
(选自《晚报文萃》)
【赏析】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生短暂,本该简单快乐。那些纷繁的人世烦恼,除了外界强加给人的,其余的恰恰都是自己造成的。应该“风物长宜放眼量”,为心灵松绑,少一些算计与计较,多一些宽容与大度,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
条理清晰是议论文成功的关键。文章从一项有趣的调查写起,先说什么样的人属于“算计者”,然后指出算计的“恶果”,最后水到渠成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条分缕析。
【美文展示二】
有一些感觉,正离我们远去
王周生
曾经在《美国中学生获奖作文选》中读到《先人们的快乐》。该文说的是2155年, 也就是100多年后的某日,有个叫汤米的男孩,在家中阁楼上惊奇地发现了“一本真正的书”,字是印在纸上的,纸已泛黄。他赶忙叫来妹妹,妹妹也觉得不可思议,这字怎么“一动不动地停在纸上”,怎么不是在屏幕上移动的那种?汤米告诉妹妹,一个世纪前,也就是爷爷的爷爷从前读的书都是印在纸上的,那时上课不是分散在家中,而是集中起来,去一个叫学校的地方,每天早上“上学”,傍晚“放学”,学校的老师不是电脑里那几个模拟人像,而是真正的人。他俩交谈着,想象着:爷爷的爷爷和左邻右舍的孩子怎样一路欢笑着走在上学的路上;爷爷的爷爷怎样美滋滋地坐在教室里,和一个真正的人――老师,面对面说话,那声音是从老师的喉咙里发出,不是扬声器里的那种;爷爷的爷爷怎样和同学一起玩耍,一起学习,大家的笑声也是真实的,能感受到同学嘴里呼出的气息……多么令人神往! 可是如今,对着家中的电脑上课,妹妹只能叹气,觉得爷爷的爷爷真是幸福极了。
读那篇作文的时候,大约是1989年,我觉得像是天方夜谭,但我佩服美国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编故事的能力。
弹指一挥间,10多年过去了,电脑、网络的飞速发展令人眼花缭乱。每过一阵,一项新的电脑和网络技术就会出现。用手写作的人越来越少,用电脑写作的人越来越多。长年累月地用键盘打字,连字都忘记怎么写了。如今有人已经不用每天上班下班,而是坐在家里的电脑前办公;有人已经不去学校,在网上选修喜欢的课并参加考试;全世界名医可以在同一时间为某个患者会诊;一张光盘里可以装1000多本中外名著。网上读书,网上聊天,网上购物,网上可视通讯,手机短信,手机小说……美国中学生的那篇文章中的某些情景,已经提前到来。
我儿子前几年出国读书,许多人问我,你儿子出国多年,你想他吗?我说,我并不觉得他离开了我啊,几乎每天我们都在说话聊天,不是在网上就是在电话里,只要愿意,接上摄像头,就可以看见对方,看见各自房间的陈设,各自烧的菜。除了不能将儿子喜欢的饭菜从网上传过去,别的和他在家没什么两样。因此,作为母亲,对儿子的那份思念自然淡了,甚至没了。可是80年代,我先生出国读书,一封信起码走半个月以上,等信等得望眼欲穿,越是等不到越是心焦,好不容易收到信的那一刻,喜悦自然不用说,那一封封信,也就成了珍品。
如今这个年代,信息传递便捷、迅速,压缩了时间和空间,减轻了亲人间思念的痛苦,却使我们品味不到某些细微的感觉。我们无暇欣赏周围的风景,我们的感情正在变得迟钝和粗糙。作为下一世纪的“先人们”,某些“快乐”正在离我们远去。
如今的男男女女,走在路上,坐在车里,进入电梯,一个个在手机上不停地按,信息以光速传递。相亲相爱的少男少女,只要发出一条消息,就能在几秒钟后迅速得到爱的回馈。
什么是“望眼欲穿”?什么是“地老天荒”?
“家书抵万金”是一种怎样的喜悦?“久别重逢”是一种怎样的幸福?
将来的人们,大约不会有太深切的体验。
有一些感觉,正在离我们远去;有一些快乐,正变得越来越淡。这两年,我渐渐发现,表现这种细腻和震颤心灵的文字越来越少人问津,人们忙于编造粗俗的笑话,离奇的故事,疯狂的欲望。
这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历史拐了个小小的弯儿?我不得而知。
(选自《读者》)
【赏析】
有时候幸福就在身边我们却没有发现,直到它从身边滑过才蓦地觉得“那竟是幸福”。这是因为我们的情感过分粗糙,还是因为我们的心理感受已经被世俗钝化?请记住,幸福不都是轰轰烈烈的,有时候它只是一个眼神、一碗热粥、一个微笑……不要等到它与我们失之交臂时才枉自慨叹……
写文章从讲故事起笔往往能吸引读者的目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写议论文并不一定要板着面孔说教,把多种表达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时可以使文章充满灵性与情趣。
【美文展示三】
快乐是一种能力
澜涛
一家跨国公司招聘策划总监。层层筛选后,只剩下3个佼佼者。最后一次考核前,考核者让3个应聘者被分别封闭在装有监控设备的房间内。房间内各种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但没有电话,不能上网。考核者没有告知3个人具体要做什么,只是说,让几个人耐心等待考题。
最初的一天,3个人都是在兴奋中度过的,看看书报,看看电视,听听音乐。
第二天,因为迟迟等不到考题,有人变得焦躁起来,有人不断地更换着电视频道,把书翻来翻去,只有一个人,依然随着电视节目里的情节快乐地笑着,津津有味地看书做饭吃饭,踏踏实实地睡觉……
5天后,考核者将3个人请出了房间,主考官宣布了最终结果:那个始终快乐生活的人被聘用了。主考官解释说:“快乐是一种能力,能够在任何环境中保持快乐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摘自《快乐是一种能力》)
【赏析】
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世界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这一近乎完美的杰作是由一群快乐的人完成的,而非苦难的奴隶。这印证了文中主考官“快乐是一种能力”的说法。要出色地完成一项工作需要的心理条件很多,如毅力、梦想、决心、信心等,但还有一点不能忽视,那就是快乐。充满乐趣才能有干好工作的内驱力!
“有人变得焦躁起来,有人不断地更换着电视频道,把书翻来翻去,只有一个人,依然随着电视节目里的情节快乐地笑着,津津有味地看书做饭吃饭,踏踏实实地睡觉……”这些生动的细节描写使得人物具体可感,富有画面感,成功的细节描写是记叙类文章成功的保障!
【美文展示四】
法国梧桐
胡展奋
上海的法国梧桐学名叫“悬铃木”,因其叶子和中国的梧桐树的叶子很像,且曾经广植于旧上海的法租界,故长时期被叫做“法国梧桐”。其实,验其真身,究其谱系,乃是“英国梧桐”,其老家在英国。
但是,我知道再也不会有人叫它“英国梧桐”了。就像当年哥伦布将他发现的新大陆误认为是“印度”而误冠的地名一样,再也改不过来了,人类本质上是喜欢约定俗成的。
集体的错认有时候是可怕的。一如假冒的“主义”,曾经有人指着物资高度短缺的“社会主义”对我们说,这就是“社会主义”,我们居然也信了。
集体的错认有时候却是美好的。一如窗外的“梧桐”,被错认的“法国梧桐”已经与我们无数的往事和梦想、无数的离愁和欢聚交织在一起了,以至于我们宁可相信真正的法国梧桐就是这样的……
(选自《青年报》)
【赏析】
思想家荣格将意识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体无意识,另一类是集体无意识。集体的错认属于后者,它虽意味着盲从与集体失误,却蕴涵着美好的情愫。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两点启示,一是对真理的追寻与探索原本不适用于“少数服从多数”,二是一切事物都不能用“好”和“坏”简单粗暴地予以区分。看来我们应学会点亮一盏智慧的心灯去反思生活中类似的故事……
此文的成功在于具有思辨色彩,所谓思辨就是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不说“一头话”“过头话”“到头话”,客观公正地看待事物。
【美文展示五】
最重要的角色
晓荷
邻居家的孩子一直央求妈妈给他买新衣服:白色衬衣,黑色短裤。他的妈妈说:“老师怎么会这样啊?”我问:“怎么了?”她说学校组织拔河比赛,要求统一着装,男孩一律要穿白衬衣黑短裤,她的孩子因长得瘦小没有被选上,用不着这样一套新衣服啊。
她不想买。孩子有很多旧衣服,况且她的家境也不好。“我想这小孩子虚荣心也太强了,看见别人穿新衣服自己也要。当然,这是孩子的天性吧,我也能理解。”
孩子哭了,边哭边说:“虽然我没有被选上,但老师说我是最重要的角色,没有我的鼓励,他们会没有力气的。”
我一下被感动了。这是一位多么聪明而善良的老师啊,他没有打击孩子的自信,还让他认为自己是很重要的角色,我相信这句话会影响这个孩子的一生。
其实,每个人都是很重要的角色啊。我有一个朋友,不幸失明,觉得人生再也没有意思,自杀过好几次。后来,他父亲的一句话让他放弃了这个念头:“无论你变成什么样子,在我心中,你始终是我最好最棒最重要的儿子。”
我们有时会觉得自己是个可有可无的人,有时会对生活感到厌倦。殊不知,我们是生活中很重要的角色。我们忙碌着、创造着,是父母最疼爱的女儿,是丈夫相濡以沫的妻子,是同事的合作者,是朋友的倾听者……甚至,对于陌生人,我们无意间的一个微笑,会使他对生活充满希望。
每个人都是重要的角色,因此无论在什么位置上,都要演好自己的角色。
(选自《生活与健康》)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