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38: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现代农业园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现代农业创业园区是在农业智力资源密集、具有一定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和农村划出一定地域范围,以工商资本、科教机构、专家团队和犬学生等为创业主体,以现代农业设施和高技术及先进管理、营销理念为支撑,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为目标,集农业种养、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农业休闲、生态教育和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是农业和休闲旅游业有机统一的农业功能园区的新模式。
目前国内出现较多的现代农业创业园多是以“台湾农民创业园”、“现代农业创业园”“农业创业园”等命名的园区,其规划大多沿用原农业科技园区的两种主要思路:以产业为核心的园区规划和以土地利用为核心的园区规划。现代农业创业园区规划目前还没有技术规范,加之园区本身的综合性,导致规划编制单位和成果内容五花八门。对于学科交叉性较强的现代农业创业园区规划,出现不同风格的规划成果本也正常,但打上了明显学科壁垒烙印的规划。其人为造成的局限性必然会影响园区的竞争力。本文结合笔者参与的临山现代农业创业园区总体规划项目,重点对现代农业创业园区规划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和遵循的规划思路进行研究。
1 临山现代农业刨业园区总体规划
浙江余姚市临山镇位于杭州湾南岸,不但具备良好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开发的基础条件,也具备创建农业品牌占领市场的实战经验。有着近千年历史的临山镇。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较为优越的旅游资源条件,也积累了休闲观光农业开发的成功经验。良好的地理区位和交通区位为接受资金、技术的辐射,农副产品的集散和游客的进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1 项目建设意义与开发建设条件分析
为解决园区发展中产业选择不当、重复建设、布局散乱等问题,规划首先从全国、浙江、园区三个层面分析园区建设的意义与作用,并对园区建设的环境与条件进行评价,对其开发优势与劣势进行SWOT分析。经过研究,笔者认为:
园区建设的主要意义是为我国解决农业结构单一、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低下等问题提供技术和产业示范;促使浙江省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产业和经济优势,带动传统农业“改造、拓展、提升”,引导现代农业发展;项目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农业功能园区,而且利用工商资本和大学生、专家团队等创业主体。以农业创业为切入点,打造一个集农业种养、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农业休闲(生态酒店、农事体验、乡村度假、生态浴场、水上休闲、旅游观光)、生态教育和农业技术推广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使之成为杭州湾南岸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和新农村发展有机统一的农业功能园区的大范本与新模式。
1.2 规划思路与发展目标
在充分认识建设意义、开发建设优劣势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园区规划思路为:充分利用现有葡萄、畜牧业、养殖业基础,重点进行产业规划及旅游资源规划并进行创业区块的划分;吸引技术、人才、资金、信息、政策等投入要素和工商资本、科教机构、专家团队、大学生等创业主体;聚集园区内外的技术、产业和经济资源;按照六个原则分阶段建核心区及辐射区;逐步建成实现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明确规划思路的基础上,确定园区发展总体目标未来五年内(2009~2013年)项目将建成集科技研发、产业孵化、生态保护以及农业生产、休闲观光、旅游度假等多重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创业园区,是以规模化、科技化、生态化、标准化绿色无公害果蔬种植为其主导产业,农产品加工配送、技术集成示范、都市居民旅游接待和现代新农民培训等内容为辅助产业,具有一定规模效益的余姚农业功能园区,引进农业创业企业15家以上,实现年农业产值8000万元以上,年接待游客量15万人次以上,旅游收人1000万元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辐射面积2万亩以上,真正实现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3 功能定位与园区性质
根据项目建设条件、规划思路和发展目标,坚持综合性、系统性、开放性、因地制宜、发挥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原则,高起点、多角度对园区进行功能定位。为了解决园区产品结构雷同、区域产业带动能力差等问题,运用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理论,以区域资源禀赋为基础,以发挥比较优势为原则,分层次对园区功能定位、分区域和时序对产业发展定位进行研究。
园区以临山的农业产业和农村发展现状为背景,以创新强镇、创业富民为目标,以滨海滩涂现代农业多功能综合发展与集约发展为特色。以农业创业、企业孵化、农业科技示范、品牌农产品生产、农业休闲观光为主要内容,以现代农业技术和工商资本为依托,通过土地流转、集约经营、现代化管理等手段,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农业生态系统,打造融科技研发、技术示范、园艺产品生产、休闲观光、新技术培训和新兴农业孵化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创业园区。
1.4 总体布局、功能分区、景观构架
为了解决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差和各级农业科技园区功能定位不清的问题。,以农业区位、中心地、新经济区、增长极和技术转移等理论为指导,根据地理位置、产业基础、影响能力等条件,采用多核结构和点轴式结构…。整个园区分为核心区和辐射区两大板块,以一条南北向快速通道将城镇(临山)、村庄(兰海、梅园、临海等村)、园区及杭州湾进行了有机串联(图1)。以“一核(核心板块)、二翼(辐射板块)”为基本功能区块,以2纵4横为基本路网。以1海、3江、多渠为基本水系形成功能明确、网络清晰的空间结构布局。以“衔接三次产业(一、二、三产),融合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为基本特色,形成内容丰富、循环发展的内部层次构架。两者结合,综合形成以“2大板块、18景区、72景点、3次产业、3生功能”为中心内容的总体结构布局形式。
功能分区及旅游景点策划:根据以上结构框架及土地利用可能性,规划在本地块的两大板块里设置综合服务区、核心创业区、湿地农业区、乡村田园区和滨水生态景观带等5大功能区,并根据休闲旅游需要,组织建设乡村广场、生态度假、实验农庄、大浦江生态养生园、江南葡萄大观园等18个景区。
景观构架:基于更好的开发休闲观光产业考虑,专门对园区的景观构架进行较详细的规划。园区的景观主轴沿南北方向的抢险路(园区主路)伸展,总长1860米,景观副轴沿2条环形闭合车行道和2条水上游览线展开,总长25000米。重要景观节点共18处;规划2条水上景观带,主要承担水上交通和水上游览功能;在综合服务区的会展中心屋顶、葡萄大观园内葡萄酒城堡和七八丘观潮塔3处设鸟瞰点。
1.5 分区规划、支撑体系与保障措施
为了建设和组织管理需要,规划还从分区规划、技术支撑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资源环境平衡和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专项研究。特别要提出的是,现代农业创业园区的管理和运作上应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度,更加符合市场化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各类创业团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园区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探索农村改革发展的新体制机制,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出特色,显亮点,见成效”,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转型升级目标,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农业产业特色突出、基础设施配套、生产设施先进、科技水平领先、经营机制完善、经济效益和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现代农业园区,使之成为全区现代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现代职业农民的创业区,推动全区现代农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现代农业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城乡差距缩小到2:1,把我区建设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全区建成5个以上产业特色突出、基础设施完善、循环清洁生产、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现代农业园区。在现代农业园区内建成5万亩商品蔬菜基地,其中:瓜-菜、莲藕、苕尖等相对成片万亩基地3个,建成商品鱼基地2万亩,建成5个年出栏生猪上万头的循环农业示范园,建成5个农民集中居住的居民新村示范点,建成十里荷香、圣水桃花、生态垂钓、科普农趣等观光农业基地。
三、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发展
(一)加快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基地建设
2012年新建商品蔬菜基地1万亩,其中:瓜-菜轮作3000亩、苕尖基地3000亩、藕-鳅共生基地2000亩、生姜基地1000亩、食用菌基地1000亩,新建商品鱼基地2000亩,新建10000头以上生态循环生猪养殖场3个。到2015年,建成瓜-菜轮作基地15000亩、特色苕尖基地15000亩、藕-鳅共生基地10000亩、生姜基地5000亩、食用菌基地5000亩,建成商品鱼基地20000亩;建成年出栏万头以上生猪循环农业示范基地5个。
(二)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现代农业园区道路网络体系建设。对园区主干道泥石路面进行改造升级,合理布局次干道、耕作道和生产便道,形成完善的网络体系。2012年完成圣水湖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循环道新建改建硬油化14公里,新建耕作道10公里,新建生产及人行便道13公里;在八角寺十里荷香生态农业园区新建改造硬油化主干道5公里,耕作便道5公里,生产及人行便道7公里。到2015年,全面完成园区道路体系建设,实现干道硬油化通达率达到100%,重点区域机械耕作道通达率达100%,生产人行便道户户通达。
2.加快现代农业园区水利设施建设。2012年建设圣水湖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八角寺十里荷香生态农业园区电力提灌站4处,配套建设灌溉管渠设施,到2015年实现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旱涝保收。
3.加快现代农业园区蔬菜设施建设。2012年新建圣水湖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温室大棚2亩,高标准连栋大棚60亩,普通钢架大棚2800亩。到2015年建成相对集中连片设施蔬菜基地50000亩。
4.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土地整治。按照现代农业园区标准化生产、机械化耕作的要求,对园区重点区域进行土地整治,实现机械化程度达85%以上。2012年完成园区核心区土地整治20000亩,实现机械化程度65%以上。
5.加快园区科普设施及产地市场建设。一个园区原则配套建设一个集科研、示范、繁育、推广为一体的专家大院和一个产地市场,提供园区技术保障,建立农产品产销链。2012年完成圣水湖现代农业园区产地市场建设。
(三)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农民新村建设
按照“六通”(即通道路、供电、给水、排水、广播电视和通信)、“六有”(有1个村民活动和健身广场、1个便民商业网点、1个医务室、1个垃圾收运站点、1个农家书屋、1个幼儿园)的标准建设农民新村,让农民新村享有城市社区同等的公共资源和社会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居民生活环境一体化。2012年与土地流转、土地复垦、土地增减挂钩、新型股份合作社建设相结合,在园区内启动建设3个农民新村,在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实施农房风貌改造,绿化美化环境,打造农民新村示范区。
(四)加快现代农业园区旅游资源开发
以产业为基础,设施为载体,积极开发拓展现代农业园区生态旅游功能,建设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农业科普教育、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恢复八角寺,建设八角寺莲花博览园;挖掘圣水恐龙文化、农耕文化,建设圣水桃花博览园、养身垂钓园、QQ农场体验园,促进园区休闲旅游业发展。
(五)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先进生产力运用
1.加快先进生产技术推广运用。园区内农作制度合理,种养模式先进,做到园场配套、农牧结合、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优良,生产过程无污染,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高,良种覆盖率达100%,科技贡献率达70%以上。
2.加快“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培育。园区内全面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段完善,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质量可追溯制度。农产品无公害认证率达到100%,培育3-5个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
3.加快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发展壮大。园区内产业要素集聚,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高,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达80%以上,农业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休闲观光等协调发展。
(六)加快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1.大胆探索土地制度改革。一是积极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项目试点,整村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充分挖掘存量农村建设用地的潜力和价值。二是采取先拆旧后建新的方式对分散、零星利用不合理、不充分、闲置的农村居民点、户改转户农村居民退出的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等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复垦,置换建设用地指标。
2.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组建农村互助经济组织,大力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林权、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即“三权”融资。到2015年实现融资5亿元以上。加大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的扶持力度。
3.建立新型股份合作社。按照“要素入股、按股分红、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原则,引导广大农民和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市场主体,联合新办各种类型的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实行股份合作,实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营销。鼓励农民以土地等农业生产要素入股组建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到2015年园区新组建新型股份合作社20个以上。
四、扶持政策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对园区内的休闲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土地出让收入,按规定计提相关规费、基金后经审批全额补助园区建设单位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二)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产业项目政策。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500万元以上,项目建成后前三年税收留成部分采用先征后返形式,全额补助给投资企业,第四年、第五年补助50%。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规模流转政策。从2012年起,单个业主受让流转土地在300亩以上,给予一次性奖励,每亩奖励50元。
(四)培育创建特色农业品牌政策。创建一件国家级驰名商标,区政府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创建一件市级著名商标,区政府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创建一件知名商标,区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成功注册一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区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成功申报一件农产品商标,区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1000元。
(五)发展新型股份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在园区内组建新型股份制合作社每个补助5万元;创建成为国家示范合作社的,每个奖励20万元;创建成为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每个给予10万元补助。
(六)园区土地利用政策。在现代农业园区内规划的农民新村纳入《农民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单独编制土地增减挂钩和土地复垦方案。利用集体土地建设的生产管理用房,办理集体土地房产证,旅游接待设施用房通过土地增减挂钩解决用地指标。
(七)农村交通建设投资政策。把园区内的道路纳入全区的农村道路建设的总体规划。现代农业园区内道路列入农村道路建设“以奖代补”计划。
(八)科技项目投资政策。园区内主导产业研发、科研示范基地的建设,纳入科研发展规划,争取科技项目投入。
(九)水利设施投入政策。园区内的水利、灌溉设施纳入区水利设施总体规划,优先安排投资建设。
(十)“三权”融资政策。园区内的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农村股份合作社、农村专业合作社、规模种养大户、农户等利用“三权”抵押贷款,由国有担保公司担保,财政给予贷款贴息支持。
(十一)基础设施投资政策。从2012年开始,区财政整合市、区两级农发资金以及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环保、科委等部门相关项目资金,重点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五、组织保障
1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建设取得的成效
1.1林下养鸡成为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助民增收产业的新亮点从2010年开始,都匀市在坝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探索发展林下养鸡产业,规划大力打造以坝固村为窗口、甲登村为基地的林下养鸡产业基地。目前全镇发展林下养鸡大户32户,年出栏林下土鸡10.0余万只,年产值750.0万元以上,按平均每户年出栏林下土鸡3000.0只,户均年养鸡毛收入可达22.5万元,户年养鸡纯收入9.0万元以上。
1.2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设施农业和经济型农业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园区建设小水窖110口、沼液输送管道超过2000m。为了加快科技农业发展进程,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都匀市坝固镇以大棚蔬菜、大棚西瓜、辣椒地膜覆盖种植、烤烟规范化种植等重点内容,推进设施农业和科技农业发展。全镇发展大棚西瓜种植20hm2、钢架结构大棚蔬菜3hm2、地膜覆盖露天西瓜313hm2、地膜辣椒示范种植33hm2,蔬菜种植面积达533hm2,种植中药材53hm2。1.5合作社带动了产业发展目前,坝固农业示范园区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各类专业合作社7家,社员140余人,其中养殖专业合作社2家、种植专业合作社4家、农业生产服务专业合作社1家,
2存在问题
2.1农业生产、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没有形成从产前、产中、产后及产品深加工等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的标准体系,并且标准体系完善的方向不明确,不完整的标准体系已不能满足市场流通、产品贸易、质量监控和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
2.2生产者对生态农业认识不清生产者只顾眼前利益,盲目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和使用国家禁止在某些作物上使用的高毒农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生产者缺乏科学田间管理经验,在病虫害发生较大年份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大面积经济作物病害发生严重,发生无收现象。难以形成产业优势和抵御自然风险能力;2)生产者对生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不清,没有按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流程进行生产,造成生产农产品农残超标,销售问题难以解决。
3建议与对策
按照坝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布局,整合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努力建设园区农业配套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精品葡萄、生猪、优质土鸡三大农产品基地建设。提升科技含量,加强产业生产管理,打造无公害农产品乃至绿色食品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市场价格,增加产业经济效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工业带动农业,利用农产品加工企业拉动农业生产。引导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外联市场、内联农户和基地的桥梁作用,加大农产品的宣传与批发销售力度,通过市场拉动产业发展。加强农村懂技术、懂管理的能人和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和培养,建立农村人才库,强化人才储备,为园区农业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性技术保障。
作者:秦典兰单位:贵州省都匀市坝固镇农业服务中心
【关键词】农业园区 现代农业 农业产业化
1 几个国内外现代农业园模式及特点
1.1以德国代表的生态农业园区
德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走在世界前列,根据自然禀赋特点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突出发展生态农业。
充分发挥本国的山地资源、劳动力素质优势来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选择和相关贸易政策调整,培育了如畜牧养殖业和葡萄、玉米、牧草等种植业等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产业链。
对农产品标准化有严格的控制和规定,上升到法律的高度。竭力倡导生态农业,减少并逐渐淘汰化肥、农药的使用,积极推广无公害有机肥耕作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农产品加工的添加剂使用标准,以及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安全要求。
1.2以荷兰、以色列为代表的集约型设施农业
荷兰的农业以家庭式农场经营为主,各农户彼此之间视为具有共同利益的集体,而不是竞争对手。
特点:(1)高度组织化的生产方式, 合作社与中介组织是两国农业的共同特点,扮演了提供商品生产信息及产品质量标准,调节市场供需,控制市场进程的重要角色。(2)职业教育直接面对农民。两国有着发达农业科研、教育体系。把农民作为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农民可以了解各种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市场需求,培养较高的商业素养和信息能力。
1.3以上海为代表的我国都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我国有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范区等。
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园区是全国第一个综合性的现代农业开发区,初步形成了以工厂化农业为代表,以先进农业技术组装集成为重点,以休闲观光、农业科普等为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初具雏形。
特点:(1)温室设施新。上海孙桥引进的荷兰全套玻璃温室和工厂化农业生产技术,这个农场通过全套引进国外的温室设施、优良品种、高效栽培技术和计算机管理等技术并进行示范,使国人看到了世界现代农业的崭新风貌,引出跟风热潮。(2)重视产业立园,品牌靓园。形成六大产业(种子种苗、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农产品加工、生物技术、旅游观光农业),成立专家咨询团、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对园区进行体制创新、培训交流持续不断。
1.4以陕西杨凌为代表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
杨凌农业高科技示范园是以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开发为主,可以在园区内进行招商引资,兴办各类开发企业,承担高科技农业企业的孵化与培育作用。布局 “一轴一心八园”。园区主要进行现代农业新品种展示和产业化示范,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的中心。
特点:(1)形成了集现代农业高新科技的自主研究、开发、转化和生产经营为一体,以龙头企业的吸引或培育、中小企业的孵化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园区,具有技术密集、人才密集、企业密集的特点。(2)农业标准化建设。即生产规范化、产品安全化、营销品牌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专业化。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标准体系;建立了标准化专家咨询系统。
2 国内外现代农业园区对我市农业园区的启示
2.1高起点规划
农业园区化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聚集的载体,通过拓展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功能,实现集观光休闲、科普体验和购物于一体,不仅可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也拓展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把创意农产品、创意农业主题园、创意节庆活动、创意农食文化多种元素纳入其中。设立品牌农业、数字农业、经济农业、感知农业、生活休闲农业等特色农业展厅和功能区域划分,直观感受无处不在的农业创意,触摸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我市南北过度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大米、特色瓜果蔬菜的发展潜力,不缺品质缺品牌。应该尽快引入专业人士制造特定效果进行事件营销,在园区建立农产品展示馆,突出创意生产过程与特色品种,达到让品牌带动产业发展的目的。
2.2健全农业服务支撑体系
突出配套服务。一是建立覆盖农业生产经营全方位的专家数据库,收录国内省内院所高校从事土壤,种子,农水到创意包装,品牌推广等专家信息,提供优惠条件吸引其进行横向合作,进而搭建能解决问题的科技服务平台,打造集农业规划、品牌策划、农产品网络销售一整套农业科技服务平台。二是完善市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和农产品检验检测。三是科技培训入园区。加大就业农民培训,加快新品种、新经验、新农机推广应用,加强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技术的推广普及,使园区生产、经营管理保持技术领先。
2.3多元化投资
现代农业园区集种养贸工农于一体,是资本富集型产业,在土地、劳动力、资本、科技四大农业生产要素构成的农业生产力中,资本的比重已占主导地位。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加大财政扶持,加大金融支持,吸纳和引进社会各类资本投资园区,构建多元投入格局,是解决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1)把政府项目聚合到园区。整合涉农资源,形成推进合力,是加快园区建设的关键。在整合涉农资源上,按照 “三个优先( 项目申报园区优先、资金分配园区优先、政策支持园区优先)”的原则,积极帮助园区包装项目、争取项目、实施项目,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争取更多涉农项目在园区实施,促进园区水、电、路、土地整理等配套设施落实到位。(2)工商资本投资农业产业。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构成多元化投入格局,带来工业化经营理念和企业化管理模式。
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精品园区
1、本着“政府引导、标准引领、多元投入、市场运作、品牌带动、产业兴园”的原则,按照“精准化、精细化、精良化”的生产要求,规划建设“三条经济带”:一是沿泰薛路两侧,发展现代烟草核心园区中草药种植园区;二是沿官何路两侧,打造优质桃、大樱桃等精品果园;三是沿何孟路两侧,以露地瓜菜和大棚蔬菜为重点,打造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深挖农业发展潜力,着力培育发展精品园区,逐步实现农业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
2、大力抓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优种养结构,大力发展“现代烟草、环保养殖、特色瓜菜、地产中药材、精品果园、苗木花卉”等主导产业;调强种养品种,由种养传统品种为主调整为种养适销对路、高附加值的名优特品种为主;调整种养方式,由粗放型为主调整为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为主。
3、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园区经营机制。转变种养主体,由家庭经营为主体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转变。转变营销方式,由分散营销为主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营销为主转变。转变营销策略,由无牌无标销售为主向标准化、品牌化销售为主转变,提升产品档次,提高市场占有率。
4、抓好基础建设,完善产业功能配套。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重点是借助烟草公司的优惠政策,把现代烟草生产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配套工程。2012年争取烟草公司扶持资金516万余元,建了蓄水池,修了灌渠,维修了道路、修建了高标准烟房。争取上级一事一议等扶持资金45万元,整修园区内机井1处,水渠1800米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促进产业快速发展。二是强化扶持政策。按照“培植新的、改造老的、补助大的、推广优的”的总体要求,突出现代农业园区和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建设这一重点,对达到镇级现代农业园区或优质农产品基地标准的,每处补助发展户5000元;达到县级现代农业园区标准的,每处补助发展户10000元,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带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现代农业园区集中。
二、强化引导,注重规范,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园区规模开发
土地流转难是制约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一大瓶颈。只有做好土地流转,才能打造精品现代农业园区。我们采取四项措施,建立土地流转新机制,规范流转土地。
1、加大土地流转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土地流转的认识。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印发明白纸、会议、宣传车等形式,让农民了解国家有关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真正了解生产规模化、园区化的好处。同时,组织干部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谈心,通过算账、对比和成功经验示范,大力宣传土地流转后的增产增收,破除农民的僵化思想和“恋土”情结。
2、开展土地流转信息化建设。依托镇经管站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安排专人负责土地流转政策的咨询、供求信息的登记、土地流转价格的评估和档案管理工作。
关键词:现代农业;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219
引言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是顺应农业发展趋势,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举措。国家在《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明确提出, 要在全国建立一批符合21世纪农业发展方向、对不同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与示范作用的农业科技园区。
如何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是经营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泰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情况为例,得出一系列思考和启示。
1 园区概况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是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标杆”。为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2009年11月,农业部启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2013年,泰州市启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工作。
泰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地级泰州市全境,范围涵盖兴化、姜堰、泰兴、靖江4个县级市和海陵区、高港区。示范区先后建成稻麦良种、花卉园艺、设施果蔬、健康畜禽等示范基地十多个,建有国家级水禽基因库、国家级姜曲海猪保种场,建成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各1个,企业研发平台21个。2014年,在国家农业部等6部门开展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工作绩效评估中,姜堰区在全国25个试点中排名第2,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工作水平保持全国领先。2015年,省委省政府将泰州作为全省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为泰州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2 优势分析
2.1 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基础优势
泰州位于全省中部,南部区域受上海和苏南经济圈影响,北部区域辐射苏北地区,在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有较强的示范作用。泰州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热同期,土壤肥沃,四季分明。水交通便捷,苏中入江达海的5条重要航道在此交汇,以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泰州港为主体的内河港口群初具规模,宁靖盐高速、京沪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在泰州境内纵横交错。
2.2 符合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战略
中央对于现代农业发展十分重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现代纲要》提出“要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江苏省“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组织实施优质粮油高产创建工程、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泰州市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持续推进农业改革创新,发展各农业产业品牌。泰州市下辖的4个县级市均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的整体认证,属于 发展优质粮油、蔬菜、畜禽、水产品的自然生态区。泰州市拥有国家级生态大闸蟹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长江靖江段中华绒螯蟹、鳜鱼种质资源国家级保护区。兴化和姜堰是全国生态示范县,姜堰市的沈高镇河横村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在环境保护与改良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全球500佳”称号。
3 劣势及制约因素分析
3.1 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有待进一步转变
分散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依旧占据主导,从泰州市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看,规模小,且多为兼业农户,从龙头组织来看,数量不少,但规模大,实力不强。农业龙头企业辐射拉动力还不够强劲,以龙头企业带动生产基地,基地联结农户的经营机制尚有待完善。从产业规模看,集中连片生产经营的比重较低,由于生产经营主体、行政区域等的分割,区域主导产业往往形不成产业规模。
3.2 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有待提高,农业科技投入不集中,缺乏关键技术,科技服务体系较为薄弱。农业的产、学、研、推等部门技术力量未能形成整体优势,资源浪费严重。据初步测算,泰州市农业科技贡献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队伍科技力量薄弱,不利于现代农业发展。
3.3 农业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农村工业发展极大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2015年,泰州市耕地面积29.85万hm2,较10a前减少了2万hm2,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受雨水冲淋造成水体污染,农药化肥的不正确使用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甚至影响地下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较低,露天秸秆焚烧现象依然存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重产量、轻质量,这些都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建设发展。
4 优势产业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布局
产业园区布局规划应以前瞻性、示范性、市场性、特色性为原则,从园区功能定位、总体发展方向等全面衡量,统一规划、综合配套、因地制宜、科学定位,着重规划全区的优势产业,达到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整体效益最优。
泰州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根据现有的产业基础、城市发展需求,确定了优质粮食、高效蔬菜、规模畜禽、特色水产、银杏5大主导特色产业。在现有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基础上,泰州培植一批带动性强,有一定成长潜力,对现代农业发展有引领作用的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并形成以下几个领域的布局:依托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加工企业密集区、大企业大市场大项目的带动,建设粮食加工、果蔬食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银杏产品加工等8个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在里下河地区重点建设粮食、水产品和蔬菜批发市场,在通南地区重点建设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海陵区重点建设以蔬菜为主的综合性大型批发市场,以进一步发挥主城区及长江水运优势,建设大宗农产品物流中心;依托区位优势,精心打造一批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线路,完善旅游休闲服务设施建设,集中扶持一批生态观光园、生态主题农庄、农家乐,科学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
5 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5.1 创新园区经营模式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6年,泰州市积极探索“合作社+家庭农场”服务模式,组建了全国首家地市级家庭农场专业服务团体――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姜堰全区主推“集中流转型、合作经营型、统一服务型”等多种模式创新,对社会化服务的提高、合作社经营实力的增强具有明显的效果。
5.2 强化园区功能定位
要逐步实现特色产业化发展经营,实现主导产业特色化发展,利用规模化、信息化、产业化实现经济效益发展,增强服务性基础设施建设,准确把握功能定位,完善园区功能体系。要突出区域发展重点,实现“提质增效”,引导园区聚焦特色、优化结构、提升水平、形成规模,通过一批重点工程和项目的实施,加快建设一批高效农业核心产业基地和农业特色园区。泰州通过实施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片)项目、稻麦科技展示基地等项目,结合区位优势,形成了优质粮食、高效蔬菜、规模畜禽等多种特色产业基地。
5.3 实施农业品牌战略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必须重视品牌的作用。重c培养一批以农业龙头企业与合作组织为主的经营主体,用现代化产业经营模式的理念和组织发展农业,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紧密的衔接在一起,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的综合体,增强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升辐射带动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在打造农业品牌的过程中,要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创建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完善农产品安全检测和质量认证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4 推进可持续发展模式
要建立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机制。切实增加对农业环保的投入,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整治力度,通过实施农药减量增效工程、农业废弃物肥料化利用、农业污染监测预警、自然湿地保护恢复等项目,加强土地、植被、水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以科技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引导农民科学使用生物有机肥料和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节约型技术手段,加大秸秆原料化、燃料化和饲料化应用推广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加快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步伐,推进大中型畜禽场有机废弃物治理及综合利用,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参考文献
[1]蒋和平.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2]杨正辉,陈勇.泰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140-141.
[3]马立勇,霍长勋.生态绿色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基于泰州市的调查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0):29-30.
[4]姚於康.江苏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与对策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7):178-181.
[5]季祖平,刁春宏,陆仁峥,张双林.现代农业产业园引领农业新发展[J].农村工作通讯,2012(6):34-35.
乡镇申请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的报告
乡镇申请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的报告县**局:我乡申请的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规划水泥路修建项目现正在实施中,工程总投资149.65万元,现由农户投资55万元,县交通局补助80万元,还剩下14.65万元的资金缺口,现请统战部给予补助。望批准为荷!附:桂花井乡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为进一步加强我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改善我乡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民增收,保证我乡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我乡拟将秧草村、长田村、糖边村公路列入现代农业园区乡级项目上报,新修社道5公里。一、项目的基本情况及立项的必要性我乡位于隆昌县城西南部,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4公里,现有人口16430人,其中农业人口14900人,幅员面积17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1个社区,70个农业合作社,现有乡村水泥路20公里,油结石路10公里,泥结石路5公里。拟建项目区包括秧草村、长田村、糖边村,现有农业人口6156人,田面积2260亩,其现有乡村油结石路3公里,泥结石路25公里。现规划修建乡村社道水泥路5公里。我乡是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乡,农业基础实施脆弱,人多地少矛盾较为突出。拟建项目区内公路设施极差,交通极其不便,为老百姓增添了不少交通负担,农户所需的产品运不进来,生产的产品运不出去。使得片区内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较低且增收难度大。因此,只有加强交通交通设施建设,坚持走“以园区促发展,以园区强经济”的道路,建立良好的交通环境,有效的提高农户经济收入,才能保障农村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二、规划项目的可行性(一)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党委、政府把此项目的建设作为我乡产业调整的重中之重,决定由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这就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二)群众修路的意愿强烈:我乡有95%以上的农户自愿筹资,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群众支持。(三)干部战斗力强,群众积极性高。项目规划区内三个村的班子干部素质好,责任心强,有很强的发展意识和开拓精神,具有很强战斗力。规划区内的干部群众积极性很高。且有充足的劳动力可参加项目建设。(四)资金效益明显。规划区位于离县城偏远的丘陵地区,通路后对本地区的经济有很大的拉动作用。根据上述有利条件,在我乡规划片区内实施乡级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是可行的,是能够取得成功的。三、项目规划及工程预算(一)项目规划:修路面5公里,填方1000m3,凼洞15个。(二)工程预算1、路基1.16万,2、水泥土路面134.98万,3、防护工程及其它沿线设施1.78万元共计149.65万元,群众总共投劳6.2万个。四、项目效益预测(一)通过道路的修建,各村的中稻9.5万公斤可以外运,生猪可外运5000头,增加产值28.5万元,增加纯收入11.4万元,砖砌化囤水田坎完工后,发展稻鱼工程,每年平均产成鱼7.6万公斤,产值38万元的,纯收入28.5万元。(二)经过改造后种植优质果树12万株,产出水果可以外运。以上合计能增加纯收入159.9万元,人均纯收入增加259.75元。(三)道路修建好后,可以对外招商引资,带动乡村经济,扩大园区规模。五、项目实施措施1、乡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分管交通建设的副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经发办、国土办、财政所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以加强对项目工程建设的领导,同时抽调人员专职负责建设工程。2、与参与工程建设的相关部门、人员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奖惩逗硬,以保证工程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3、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从财政所和经发办抽调人负责资金管理,做到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严格审批,乡里不截留一分钱。4、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群众投工投劳制度。5、工程完工后,要把工程的管护落实到人,建立相应的管护制度,以保证工程的长期效益。6、引进创新机制,发展产业化经营,实行业主开发,使项目工程发挥最大的效益。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抓手,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是“十二五”时期我县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扎实有效推进我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现主体企业化、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和经营产业化,使现代农业园区真正成为高效生态农业的示范样板、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平台、新型农民的培训场所、农业经营主体的创业创新平台,促进全县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二、建设目标
实施“135”工程。“1”——争取用3年时间,在全县建成1个集中连片面积42900亩,辐射带动10万亩以上,产业布局合理、要素高度集聚、多功能有机融合、循环清洁生产、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3”——建成3个以上突出某一主导产业、布局集中连片、生产设施先进、产品优质安全的主导产业示范区;“5”——建成5个以上产品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品牌效应突出、经济效益领先的特色农业精品园。
三、建设要求
设施装备优良。园区内基础设施完善,道路畅通、排灌方便、用电便捷,农田(地)有效灌溉率基本达到100%、旱涝保收率90%以上。先进农业设施和机械装备应用广泛,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率80%以上。
技术模式先进。园区内农作制度合理,种养模式先进,土壤基本无障碍因子,生态环境优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技术广泛应用,生产过程基本无污染,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高,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普及率高,良种覆盖率达100%,农业科技贡献率70%以上。
产品优质安全。园区内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段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质量可追溯制度全面推行。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率达到100%,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和主导产业示范区至少争创1个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称号。
经营机制创新。园区内经营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为主导,产业要素集聚,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较高,经营机制灵活高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达80%以上。产业布局合理,经营方式创新,农业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休闲观光等协调发展。
管理服务到位。园区建设管理责任落实,管理运行制度完善。园区内水利设施产权明晰,管理到位。园区所在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农技推广、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人员落实;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良好,农资经营、农机作业、病虫防治、动物诊疗、产品营销等基本实行专业化服务。生产经营主体普及应用“农民信箱”。推行首席农技专家对口联系,农技指导员和责任农技员任务明确、职责到位。
四、建设方式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市场运作”的要求,逐步建立“经营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运行机制。成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指挥部,负责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统筹,协调管理;组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限公司,作为国有独资的法人,负责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建设和产业开发的投资管理,承担国家无偿投入资金的规范使用和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有偿使用资金的按期回收责任,积极探索公司与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户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尤其是“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主导产业生产、加工、品牌营销一体化的科技推广经营机制,使现代农业园区真正成为现代农业的生产基地、优质品牌的集聚基地。
五、政策措施
1、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的资金,主要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持;安排500万元作为贴息资金,主要用于园区内各经营主体的贷款贴息,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以上两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由园区指挥部会同财政部门另行制订。
2、积极推进规模经营。园区内土地流转工作由所在地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落实,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指挥部做好土地流转计划及业务指导工作。土地流转实行农户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给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指挥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指挥部流转给园区内各生产经营主体的三级流转模式,发展规模经营,提高园区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
3、落实农业用地政策。因农业规模生产经营、农产品加工、
农贸流通、农业休闲观光等项目所需的农业生产用地,由农业园区建设指挥部根据园区建设总体规划统一安排。园区内的各生产经营主体所需的农业生产管理用房、仓储用房、休闲观光等所需用地由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指挥部根据农业生产实际需要确定,所需用地视为设施农业用地,农业、国土、建设、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按设施农用地政策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园区内安排200亩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农产品加工企业等,由园区组织实施,土地出让金参照工业园区政策执行。
4、加大项目整合力度。根据园区功能规划,实行相关部门项目及资金整合,县农业、林业、水利、农办、国土、农发办、交通、科技、财政、发改、气象等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和原有资金渠道,优先申报园区内项目,积极为园区争取中央、省级项目资金。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按照园区规划要求,积极为园区招商引资。凡为园区成功引进重大项目的,将给予一定奖励,具体奖励政策另行制订。
六、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组织协调、规划审核和政策制定,解决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问题,督查考核现代农业园区工作。
2、加强协调配合。农业、林业部门要加强对园区建设指导、
关键词:现代农业文化;建设;思考;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C912.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9-09-02
农业文化是与农业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1],是以农业为载体,以农民为主体。随着社会的进步,农业、农村、农民内涵得到进一步充实,以农耕文化为标志的原始农业文化随之向传统农业文化和现代农业文化过渡与发展。现代农业文化是现代农业与传统文化、新兴文化有机结合形成的,它融入了资本、技术和市场,具有教育、示范、观光、旅游、生态、文明、园林、艺术和科技等多种文化内涵。目前,现代农业文化按空间地域可分为乡村农业文化与都市农业文化;按农业及其产业与文化结合形成的作用与功能可分为旅游农业文化、生态农业文化、创意农业文化等[2]。
目前,安徽省现代农业文化对社会主义农村的建设及地方经济发展、农民的增收乃至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但通过对安徽省部分地区现代农业文化建设的境况了解来看,目前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人们对其重要性认识不清,农业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农业文化产业规模小,效益不高等。如何把安徽现代农业文化建设好,下面就此提出几点看法。
1 大力开发与利用优质文化资源
文化资源是现代文化建设的基础。文化资源指具有文化特征和人类进步痕迹的,人文和传统价值的资源,包括历史遗迹、民俗文化、乡土风情、文化历史、民族曲艺、宗教文化等[3]。2012年,农业部下发《农业部关于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地把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丰富休闲农业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资源来开发利用,实现农业文化遗产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
1.1 发掘保护已有的文化资源 历史文化资源有皖南的徽文化等;历史文化名城有安庆、亳州、池州、黟县、寿县、绩溪等;历史名人文化有寿春楚文化、帝王文化、三国文化、三子(管子、老子、庄子)文化、曹魏文化等、还有皖西的文化、巢湖的淮军文化、有长江文化、淮河文化;地方曲艺文化资源有黄梅戏、花鼓灯、庐剧、徽剧等;旅游文化资源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3大名山、皖南古村落、巢湖等;宗教文化资源有九华山佛教圣地与齐云山道教圣地等;农业园区与文化园区资源有南陵大浦农业园、宿州农业科技园区和芜湖方特文化园等;农业特产文化资源有淮南豆腐文化、砀山梨文化、怀远石榴文化、合肥大圩葡萄文化、长丰草莓文化、旌德灵芝文化,还有徽菜饮食文化、亳州药文化、徽茶文化、宣州酒文化等。
1.2 充分利用和开发现有文化资源 对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合肥源泉徽文化博物馆,应发挥其已有的资源功能。积极发掘文化资源,拓展利用徽文化旅游元素功能,把徽文化产业做强,如依托“铜”元素,铜陵将矿山公园建成彰显文化创意的世界铜文化旅游的制高点;芜湖镜湖区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建筑风貌积极打造“雨耕山文化创意产业园”,皖北地区正在积极挖掘形成道家文化园。着力拓展文化资源的影响力,如合肥三河古镇把历史文化、名人文化与农业特产文化结合起来,使其影响力不断提升。淮南豆腐文化节,融招商推介,文化传承、民俗风情、休闲旅游于一体,其影响力越来越强。
2 积极发展农业园区与文化园区建设
2.1 现代农业园区与文化产业园区中农业与文化元素有机结合 现代农业园区与文化产业园区是现代农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要形成完善有效的现代农业文化园区,必须使现代农业园区与文化产业园区中农业与文化元素有机结合。目前,我省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有安徽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芜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铜陵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颖上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涡阳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庐江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6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12-2013年度省农委授予148个,这些示范园区都展示了现代农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但不少农业示范园缺少了文化元素,影响了其休闲观光、旅游的功能。文化产业园区是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的重要载体。《安徽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着眼错位发展、提升品位、有序竞争,进一步优化了文化产业布局,目前,全省已有40多家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4]。重点扶持的10大文化产业园区有芜湖方特非遗文化游乐园、九华山大愿文化园、黄山徽文化艺术长廊、宣城中国宣纸文化产业园、亳州老子文化生态园、安徽出版集团数字印刷文化产业园、蚌埠星宇文化创意产业园、滁州中国文具产业示范园、合肥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以及芜湖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这些园区整体呈现出地域文化元素,注重文化科技创新,注重文化与生态、旅游、教育等领域融合发展等特点。但这10大文化产业园区很多与现代农业结合不紧密。因此,现代农业文化的建设,必须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中更多文化内涵的融入,在文化产业园区中融入更多的农业元素。目前,农业园区和文化园区结合的比较好的是芜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该示范园大浦乡村世界属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国家首个自然灾害体验主题公园。该示范园以“政府引导、企业运作、村企共建、政策创新、产业推动”的思路为指导;以打造农业生产、旅游度假、生态人居3大功能为核心,集农业科技展示、农产品生产、农业观光、农业休闲、亲水休闲、户外运动、商务会议、养生居住为一体的复合型生态休闲旅游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已建成的项目有农业自然灾害教育主题公园、农业驯化中心、农业文化广场、生态美食园、葡萄广场、科普植物园等,在现代农业园区中融入了自然灾害体验文化,农业文化和饮食文化的元素,使其观光旅游的作用大大增加。
2.2 发挥科技引领作用 一是大力引进农业新技术,包括园林技术,生态保护技术、相关作物栽培技术等。如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自办宿州种苗研究所、宿州市农业生物工程开发中心,承担国家、黄淮海和省玉米、小麦、油菜、旱稻等品种区试,参试品种300多个,已筛选出一大批优新品种。合肥大圩葡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推广引进农业新技术20多项,引进了农业新品种100多个,为园区发展注入了活力;二是大力发展信息化技术,如农业物联网技术,文化产业网络技术等;三是积极引入国家级科技项目,加强科技创新。
3 强力扩大现代农业文化品牌效应
总的来说,当前现代农业文化发展还处在初步阶段,各地区发展均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比经济相对落后或欠发达地区发展要好一些,如合肥地区发展速度较快。现代农业文化发展有益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农民增收和社会进步,因此首要任务是要进行科学规划,做好顶层设计。要做强做大休闲旅游农业文化和创意农业文化必须实施农业文化品牌战略。
3.1 通过“文化节”大力推介 如淮南豆腐文化节、砀山梨花节、怀远石榴文化节、大圩葡萄旅游文化节;长丰草莓文化节等。长丰草莓目前已形成了特色草莓品牌,2012年全县草莓种植面积已突破1.23万hm2,均产值1.5万元/667m2以上,拥有7万多种植户,从业人员12.6万人,总产值超过25亿元,受益人员30万人,“长丰草莓”品牌价值已超过10亿元。“长丰草莓”已经成为长丰的农业产业名片。长丰草莓文化节已举办了11届,对外推介长丰草莓起到巨大的作用。淮南豆腐文化节已举办了20届,把淮南豆腐推介到全国各地,享誉全球。
3.2 政府着力打造 农业文化产业是一个投入大见效慢的产业,政府支持尤为重要。如合肥大圩葡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集中流转、产业升级转型等方面经过多年的打造,探索出了一条从传统农业向城郊农业,进而向现代农业跨越转型的科学发展之路。2012年争取农发项目、水利建设、绿化造林资金1 670万元,积极引导农民和种植小户将土地进一步向种植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集中和流转,促进农业生产区域化和规模化。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形成“万亩菜园”、“万亩果园”、“万亩荷园”和“万亩林园”“四个万亩”的特色农业产业。经过多年努力成功实现了农业一产与旅游三产的有效结合,还被国家旅游评审委员会评定为“国家生态农业AAAA级旅游景区”。
3.3 加强创意农业文化建设 创意农业文化是创意农业与文化的融合产物。创意农业是指对农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形式、工具、方法与产品进行创意和设计,从而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机会的活动的总称[5]。发展创意农业,对于促进农业资源再生、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特色鲜明的新型农产品、旅游产品,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结合当地生产、生活、生态资源的文化特色,突出文化品牌的民族特征和区域特色进行创意和设计,营造出更多的“雨耕山文化创意产业园”。
4 结语
现代农业文化是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文化传承的融入而赋予活力。现代农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但需要大力开发与利用优质文化资源、积极加强农业园区与文化园区建设、强力扩大农业文化品牌效应,而且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投入,需要培养一支专业队伍,更需要引入市场体制和竞争激励机制等。目前,安徽省现代农业文化发展还是在起步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做强做大现代农业产业与文化产业,把安徽省从农业大省、文化大省发展成农业强省、文化强省。只有如此,现代农业文化才能得到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白露,朱启臻.农业文化的价值及继承和保护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1(1):54-58.
[2]方玲燕.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阈下的现代农业文化建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2-15.
[3]陈永金,刘加珍,张重阳,等.聊城市优秀传统资源的开发利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1(31):139-143.
[4]孙语圣.皖北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建设[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0-12.
一、*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和开发建设现状
*现代农业园区是年底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第二批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之一。园区总体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模式运行,立足于国内、国际市场,以高科技、高起点、高效益为宗旨,致力于种源种苗繁育、优质粮食和天然药物生产、出口创汇和都市观光农业的功能建设,逐步建设成为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和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都市型高效生态农业园区。
园区通过分期实施综合开办项目、园区办项目,对北六滧、北七滧、北八滧三大区域投入了总额16100万元的建设资金,其中政府扶持资金13090万元,银行贷款1300万元,自筹资金1710万元。经过七年多的开发建设,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园区内的农田基础设施和沟、渠、田、林、路、库、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园区路桥畅通,绿化成荫,初步形成了“五通一平一绿”的现代化大农业格局。2004年8月,农业园区中的农产品加工区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国家级绿色食品加工示范基地。通过二期开发建设,园区共引进投资项目10个,投资金额12286万元,分别为农业项目2个、林业项目1个、牧业项目3个、渔业项目1个、农产品加工项目3个,其中入驻企业有老杜鸭鸭鸭业养殖公司等4家企业。
二、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经过多年努力,园区已初具规模,但由于诸多原因,园区还没有真正发挥引领全县农业发展的作用,较“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总体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认识尚未统一,规划无法落地。长期以来对园区发展的定位始终不明确,甚至对园区是否需要继续存在产生怀疑。由于在认识上未能统一,尽管长期以来园区形成了不少发展规划,但至今未能落地,园区大量的土地先后被抵押,导致园区发展的体制机制难以理顺,这是园区发展受到囿限的主因。
(二)建设资金缺乏,可持续发展困难。一是政府投入力度不足。农业园区建设周期长、投入大、周转慢、回报率低,但近年来财政扶持明显不足,导致资金缺口较大,影响了科研、生产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农产品加工区的建设规模和进度也遭受很大影响。二是园区缺乏正常运作资金。目前加工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园区贷款,政府贴息解决。园区已为加工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变生产条件投入1400万元,但目前仍很不完善,最为突出的是水、电和污水处理三个方面,资金缺口3000万元。而对于引进优良品种、新技术,发展新农产品,进行农产品加工研发等正常生产运作的资金更是无从筹措,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融资渠道不畅通。尚未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如贷款、保险、外资、成立有限公司上市等,影响了资金的筹措。
(三)发展缺乏特色,辐射带动作用弱。一是在产业结构上,园区所展示的项目及品种缺乏特色。如部分智能化大棚引进的项目及品种十分普通,并且与其他市级农业园区的建设项目雷同,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理解为钢架大棚种植蔬菜或是育苗基地,缺乏推广价值,造成资源浪费。二是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薄弱,因而园区对本县农村地区的农业科技转化、推广普及和信息传播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
(四)扶持政策不完善,难以形成发展合力。我县对农业园区建设缺乏统一的宏观指导,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不完善,影响了园区的发展。一是在园区开发方面,没有完善配套的吸引企业和社会资金入园的政策措施,无法形成各部门支持园区建设的合力。二是在科技创新方面,缺乏对新技术、新品种引进以及风险性科技创新项目的资金扶持的优惠政策。三是在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方面,促进现代农业园区与科研单位、推广单位和生产单位结成利益共同体,充分调动其积极性缺乏政策支持。四是在土地流转方面,用地指标僧多粥少的现状与加快加工区发展的要求相矛盾,阻碍了许多优秀企业入驻园区的进程。
(五)科技人才缺乏,科技支撑薄弱。科技人才短缺,科研能力不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农艺的示范效应不明显。农业园区在引智入园、引智创业、成果转化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缺乏与科研院校的有效合作,科技对农业园区的支撑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
三、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若干建议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模式。我县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思路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利用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和地方有关“三农”的政策,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大力发展农业园区,促进农业现代化,利用园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努力增强园区发展活力,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其在*现代化生态岛建设中切实发挥示范窗口作用。
(一)充分认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现代农业是在现代化生态岛建设中重要的主导产业。根据市委的要求,*现代农业应该走高效生态的发展道路,依托农业科技,促进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而现代农业园区则是我县目前阶段少之又少的能够承载高效生态农业的理想地区之一。与此同时,*产业发展的方向是三次产业融合协调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是一、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而园区不仅直接经营种植业和养殖业,而且园区内的农产品加工区是国家级的绿色食品加工示范基地,有着*其他农业基地所不具备的有利条件。同时,园区还具有科研及其它服务功能,其模式已在*率先具备了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雏形。目前,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不是其发展取向上存在偏差,可以说,园区的存在与发展,不仅符合*现代化生态岛建设的功能定位,而且完全能够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必须从科学发展及*高效生态农业战略发展的高度重新审视、定位园区的重要地位,提高认识,并通过及早确定其规划,强化其功能,促进园区的加快发展。
(二)强化园区农业招商引资功能。
实践证明,龙头企业在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把农业规模企业,特别是高科技龙头企业的引进作为园区工作的重点,像前阶段抓工商企业招商引资一样抓好农业的招商引资。政府应研究制订完善有关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国内外大公司、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到园区投资创业,积极吸引国外资金、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投资园区建设,引导社会资金在园区统一规划的指导下,参与园区科技开发。而园区功能应由目前的自主经营为主转向以服务、指导、协调管理为主。
(三)完善园区发展政策。
1、财政、税收与金融扶持政策。一是把所有涉及农业部门计划投入到园区发展的资金进行捆绑使用,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在不断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时,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园区投资机制。二是建议县财政设立农业园区发展专项基金、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基金等,集中力量扶持园区进行基础性、公益性、试验性的项目建设,增强园区对全县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县财政支农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种子种苗工程资金要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倾斜,县科技部门在条件相同的前提下让园区优先承担相关科技项目。三是享受农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进口自用的农业生产资料、科研设备设施、种子种苗等,适用国家有关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出口退税政策的,可以按国家有关政策给予一定的减免税优惠。水电费用一律按照农用标准收取。四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县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应帮助洽商国有商业银行特别是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加大对园区内科技和加工型企业的贷款扶持力度,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信贷支农重点,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简化审批手续,并给予适当贷款利率和时间上的优惠。
2、园区建设用地与土地流转政策。建议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对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体,少部分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农业园区项目,按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用地规定执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所需的非农建设用地指标由县政府单列直接安排到项目,免收级差地租和土地出让金。鼓励发展规模种养业,对发展农产品加工、兴办农产品市场的用地,要优先予以保证。针对园区现有土地资源零碎,不成区域化布局的现状,建议县政府对园区土地资源作必要的规划调整,同时通过鼓励园区周边农民将土地入股、出租等形式,集中土地,以便成片开发。建议国土管理部门简化土地征用办理手续,征用费用按农用地标准。
3、鼓励科技人员进入园区创业政策。允许科技人员通过承包和入股的方式参与园区建设与管理,县政府每年拿出一定的奖励资金对技术成果研究、推广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专家、企业家给予奖励,鼓励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到现代农业园区企业、发展。
(四)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化经营。
要以现代高效生态及农业服务产业链理念开发园区,形成以国内国际合作、农业开放为标志的*农业新型发展模式,使园区建设成为规模大、范围广、效益高的农产品基地,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产业带、产业链、产业群。
1、培育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掘*资源优势、市场优势、文化优势、区位优势,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立足地方特色,注重名、优、稀、特产品的挖掘和开发,从而形成特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密集带,避免与其他市级农业园区产业雷同。大力培育园区名牌产品,增强园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建设园区标准化生产基地。一是加强基地建设,推动园区现代农业发展。按照园区现有的自然、人文环境以及市场环境特点,以提高特色农业带动能力和扩展科技推广深度为目标,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科技研发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科技培训基地,通过基地建设,为园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平台。二是在园区内实施标准化生产战略。标准化生产是建设现代农业和市场农业的基本要求。园区必须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在生产、加工农产品和质量、环境管理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推行标准化生产,鼓励企业制定生产技术标准和进行国际认证,建立从土壤环境质量到种养生产过程,从生产、加工到包装、储运等环节的质量监控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推进园区产业集群建设。要注重培育园区企业集团。一是重点引进种子种苗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物流配送、畜禽规模化养殖等具有市场竞争力、效益较好的农业龙头企业进入园区。二是培育园区内科技型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结合*产业特点和优势,积极发展一些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业科技型企业,重点发展产前、产后领域的龙头企业,通过引导和扶持,不断扩大科技型企业的生产规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培育一批主导产业明确、市场竞争力强的科技型企业,使之成为园区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三是组建企业集团。在兼顾科技优势、区域战略布局、主导产业培育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集团化和国际化,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园区内的产业布局要坚持以分工协作、本地联网形成产业集群来安排项目,对园区内原有的产业发展要重视相关产业的网络体系的建立,对新进园区的企业明确以产业集群为导向,努力形成大中小企业密切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的产业集群,提升园区的产业竞争力。
4、建设农业文化展示馆,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发展农业旅游是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途径。农业文化展示馆是农业观光活动的载体,以农业活动为基础,结合旅游、休闲、教育、科研等多种功能,近年来在其他地区得到了蓬勃发展。建设农业文化展示馆,一方面符合*生态岛的功能定位,开发了新的旅游景点,展示*地方农业特色,以期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等多方面效益的综合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拓宽*农产品的销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
(五)构建现代农业园区科技创新体系。
米易县农业农村
关于草场镇龙华村入选全国亿元村和白马镇黄草村
荣获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工作总结
根据农业农村部对前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监测通知,我局精心组织包装,经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审核和专家复核,我县丙谷镇和草场镇龙华村通过监测并保留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且草场镇龙华村获“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称号(全国仅136个村、四川省13个村、攀枝花市唯一1个村获此殊荣),农业农村部将在全国进行宣传推介。根据农业农村部对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认定结果,我县白马镇黄草回族村获“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全国423个、四川25个村镇,攀枝花2个村)。这是我县实施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又增添的两块全国性金字招牌。
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一城三区三基地”目标,聚焦加快建设安宁河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打造安宁河流域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省现代农业“10+3”和全市现代农业“7+3”产业体系,坚持“三带产业”布局,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一村一品”优势产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阳光米易”区域公用品牌市场化运作。“阳光米易”获四川省首批十大区域公用品牌,第七届四川农博会最受欢迎最受欢迎区域公用品牌。全县“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草场镇龙华村独特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枇杷生长,我局因势利导,指导发展枇杷特色主导产业,积极选育优良品种,推广控时成熟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绿色防控技术,枇杷果大、味甜、皮薄、肉厚,品质优、上市早,享誉省内外,成功举办“中国园艺学会枇杷分会第九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暨产业发展论坛”。注册“多美龙华”“蜀果匠”“金攀壹果”等11个商标,已获枇杷有机转换产品1个,“米易枇杷”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搭建“益农信息社”1个,区域内4家龙头企业、7家合作社开展枇杷网销业务,指导开设网店、微店20余家,枇杷电子销售额0.52亿元,占比44%。全村种植枇杷7000亩,平均单产达820公斤/亩,亩均收益达16912元,枇杷年销售收入达1.18亿元。
白马镇黄草回族村是省级贫困村,其独特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樱桃的生长,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我局指导大力发展樱桃特色产业,打造“老高山”“黄草樱桃”“敞开整”3个商标。已获樱桃绿色食品认证1个、有机产品认证1个,樱桃出口备案基地认证1个。搭建1个益农信息社,区域内3家龙头企业、5家合作社、2家家庭农场开展樱桃网销业务,指导开设“多彩攀枝花”等10余家网商、微商店铺,电商销售额3478万元,占比47%。推进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全村种植樱桃11000亩,产量达3500吨,主导产业年销售收入740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802万元,提前实现了脱贫奔康目标。
下一步,我局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建基地、育园区、创品牌、搞加工、推康养,接二连三融合发展上狠下功夫,在“三带产业”布局下,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以产业为依托、以园区为抓手、以科技为支撑、以加工延产业、以品牌拓市场、以效益惠民生,努力打造“四环十园区”,规划形成“三带四环十园区”的总体布局。即建成“三个产业带”:10万亩安宁河谷特色优势粮经复合产业带,低中山区25万亩特色水果产业带,高山20万亩林果、5万亩烤烟、180个畜牧养殖场干果烤烟畜牧产业带。建成“四条农康融合观光环线”:南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环线、北部产业融合环线、西北部百里果香产业环线、西南部生态旅游环线,形成一条环线一种发展模式、一条环线一种实践探索、一条环线一幅富春山居图,条条环线都展示农业农村新面貌的百花齐放、竞相发展态势。建成十大现代农业园区:争创国家级园区1个、省级园区3个、市级园区6个,认定县级园区10个(①丙谷小河流域2.5万亩稻菜轮作现代农业园区,②草场3万亩枇杷现代农业园区,③撒莲2.2万亩稻菜轮作现代农业园区,④新山1.7万亩芒果现代农业园区,⑤白马2.2万亩樱桃现代农业产业园区,⑥普威雪2.5万亩雪梨现代农业园区,⑦湾丘1.5万亩芒果现代农业园区,⑧得石5万亩芒果现代农业园区,⑨湾丘—白马1000亩现代渔业+康养融合园区,⑩撒莲海塔6000亩世外桃源产业融合园区),通过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建设和完善,争创更多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国家级金字招牌,让“阳光米易”品牌在全国更加耀目。
一.江苏绿港公司简介
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本1.756亿元,是以科研为主,集生产、流通、技术服务、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高科技服务企业。
公司总部位于其自主规划建设的高科技示范园--绿港现代农业科技园内,园区占地1606亩,总投资2.52亿元,建设有各类现代农业设施23.5万平方米,科研生产设施2万平方米,是集现代农业设施与光伏生态发电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科技园。园区内设有四个研究中心:蔬菜新品种研发中心、设施农业装备研究中心、自动化与工程研究中心、电子商务与信息化研究中心
江苏绿港致力于打造中国一流的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现代蔬菜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商!
第一家在中国大规模推广椰糠无土栽培的公司;
第一家在中国从事无土栽培蔬菜新品种育种的公司;
第一家在中国引进和推广建造荷兰新型智能温室并全套国产化的公司;
第一家设立园区运营管理团队并管理运营多家农业园区的公司;
第一家开发出园区生产、人工管理和销售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公司;
第一家创造了“1+X”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项目模式,并得到政府认可和推广的公司。
江苏绿港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江苏省民营高科技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
二、项目定位
项目打造标准:双鸭山市农业重点龙头企业
建设一个规模化的高标准蔬菜生产销售、现代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的现代农业科园。旨在以科技、高效、安全生产及推广优质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带领当地农民及种植大户按照现代农业技术要求进行种植管理,以实现优质高产、增收致富的目的。为广大的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优质蔬菜。
1、营造精品的原则
园区建设必须在创新思维引领下,充分发挥前瞻性和先导性,满足“高起点、高标准、高档次、高效益”的要求,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和服务为先导,以引进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园区整体科技含量,促进园区的发展,营造“绿色、安全、生态”的主题形象,达到品种最新、品质最优、技术最精、功能最全、结构最佳、效益最好的现代农业标准。
2、引进创新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核心区创新需要深入贯彻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强农业技术缺陷的攻克,新技术的引进,集成创新、展示和推广,提高生产的科技含量,提升核心区的农业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增加科技推广应用的力度,创新和完善金融模式,把核心区现代农民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创新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因地制宜原则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在科学配置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韶关市区域资源和资本等生产要素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韶关市特色,优化配置农业资源、工业资源等现状要素,调整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按照区域特点,围绕现代农业特点,使产业向高产、高效区域转移,并合理配置相关配套区域,实现韶关市现代农业持续有效的发展。
4、以人为本的原则
把握地方农户种植的传统习俗,结合现代农业的建设,有效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进农业生产手段,提高核心区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而促进园区及周边地区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同时促进园区的农业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农民就业,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
5、生态保护原则
规划区建设在对自然环境充分保护的前提下,立足生态优势,发展生态农业、科技农业、循环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使传统高消耗、高投入的发展模式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方向转变。
6、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园区规划建设遵照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己任,充分利用资源,合理开发,促进和改善园区的生态环境,并且通过园区内的农业建设、土地改良,改善周边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布局上,保证功能区建设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将加工、流通、服务配套。科学合理布局,并发挥各自特色,做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即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利用自然景观要素及农业生产等特色景观要素建设各具特色的农业发展环境,并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建设内容
宝清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总规划面积600亩。其中建设用地约40亩。
该核心园区将按照江苏绿港的统一规划要求,建设五大内容:
1、高科技蔬菜瓜果蔬菜生产区:建设15万平方米双模大拱棚温室;20万平方米双膜双拱日光温室,满足周年生产需求
2、分拣、包装、冷藏冷链加工物流区:建设6000平方米的冷链物流加工区,实现就地生产,就地加工,就地配送
3、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和都市园艺观赏区20000平方米,引进和展示各种世界上最先进的栽培技术和优良品种
4、工厂化种苗生产中心40000平方米,为带动农民发展提供种苗生产的同时,提供技术服务和管理培训
5、研学、观光、旅游、休闲、采摘体验及农耕文化体验区20000平方米
由此做到产业为主,三产融合,生态发展。园区建设完成后,可成为双鸭山市现代农业的一个标杆企业,为当地城乡融合、美丽乡村建设做贡献,同时也起到了农业现代化、管理科学化的示范带头作用。
该核心园区同时将吸引合作社和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加盟或入股经营带动X个小园区的发展,旨在为家庭农场、合作社、小企业提供现代农业生产设施。核心园区无偿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带动当地农民,合作社和生产企业共同发展,按照江苏绿港提供的标准化技术服务,统一园区规划建设,统一管理制度,统一蔬菜销售,品牌化运作理念,实现生产方式革新,实现合作社和农户增收创收。
小园区每个面积50亩到200亩不等,由核心园区设立发展基金,提供部分资金支持,建设专业化生产温室20000 - 100000平方米的双膜保温温室,投资500-2000万元,每年可生产优质蔬菜60-300万公斤,产值150-1200万元,利润30-200万元。X园区产品定位为绿色有机蔬菜,统一品牌化销售,发展订单销售模式。
四.合作模式
方案一
甲方:
乙方: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双方均本着“发展地方现代农业、长期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原则确定投资合作关系。就乙方在韶关市内投资合作事宜达成以下条款:
1、甲方同意乙方在韶关市韶关市合作投资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产业园项目,项目概算总投资额约为15000万元人民币,设计规划面积约600亩,建设期为11个月。
2、甲乙双方在双鸭山市宝清县成立项目公司,项目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为总投资的20%即3000万元,乙方资金投入1200万,占项目公司40%的股份,甲方资金投入1800万,占项目公司60%的股份。
3、分红比例:园区每年盈利部分优先偿还融资贷款本息,其余部分按所占股份制比例分红。
4、合作期限:合作期限为20年
甲方义务
1、鉴于该项目具有科技推广、三产融合、辐射带动、示范展示和精准扶贫等准公益性性质,甲方确定该项目合作模式为成立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合作模式。
2、甲方应积极协助合资公司做好项目立项、申报和财政补贴争取等工作。依托本项目争取的各级财政补贴,归属于合资公司所有。
3、协助“合资公司”进行土地租赁使用手续工作。
4、负责落实“合资公司”60%注册资本金的货币投入。
5、协助“合资公司”的项目总投资除注册资本金以外的融资,实际以融资到位资金为准。
6、负责协调“合资公司”项目建设所需建设用地及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为项目公司运营提供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乙方义务
鉴于该项目具有科技推广、三产融合、辐射带动、示范展示和精准扶贫等准公益性性质,乙方接受该项目合作模式为成立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合作模式。
1、积极协助“合资公司”提供关于本项目建设内容的投资概算和收入概算等财务预测数据。
2、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3、负责该项目的生产运营,做好成本控制,使该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负责落实“合资公司”40%注册资本金的货币投入。
5、积极提供相关材料,协助“合资公司”办理所需的工商注册手续以及其他相关手续。
6、负责本项目的负责本项目的建设,且建设内容应符合总体规划。
方案二
甲方:
乙方: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双方均本着“发展地方现代农业、长期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原则确定投资合作关系。就乙方在宝清县市内投资合作事宜达成以下条款:
一、甲方在宝清县市投资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产业园项目,项目概算总投资额约为15000万元人民币,设计规划面积约600亩,建设期为11个月。
二、双方合作的基本权利义务
1、项目规模:甲方规划并提供土地约600亩,作为项目的运营土地。
2、项目投资:甲方提供项目的建设资金约为15000万元人民币。项目建成后,该项目的产权归属甲方所有。
3、规划设计:项目建设由甲方组织提出初步设计规划,由乙方负责组织协调本项目前期规划设计,经甲方审査确认后方可实施。
4、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按照乙方设计要求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乙方不中标该协议作废。
5、项目运营:该项目框架形成的前提是乙方具有现代农业“1+X”标准生产方式的运营技术能力和市场运营能力。项目建成后,乙方通过租赁方式接管经营该项目,租赁期限不低于15年,项目经营前五年,乙方每年付给甲方租金额为甲方投资额(约15000万元)的6%;项目经营的六至十年期间,乙方每年付给甲方租金额为甲方投资额(约15000万元)的7%;项目经营十ー年以后,乙方每年付给甲方租金额为甲方投资额(约15000万元)的8%;届时正式的租赁运营合同另行签订。
6、运营保障:为保证合作项目运营目的的实现,乙方应向甲方交纳运营保证金,保证金的数额为本项目甲方投资额(约15000万元)的8%。
7、项目奖补:双方利用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各项政策性补贴。
8、补贴归属:建设类奖补归甲方所有,运营及种植技术类奖补归乙方所有。
9、支持保障:需甲乙双方共同努力,甲方发挥地方优势优化地方经营环境,促使合作项目的顺利运行;乙方发挥技术、市场优势促使合作项目良性发展。
三、其它事项
1、如甲方投资不到位或者投资不足,双方可进一步协商减小规模、或者更改设计、或者终止合作,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由甲方负责。
2、项目建成后,如乙方不按照本协议要求通过租赁方式接管该项目,乙方承担建设费用(约15000万元)的50%赔偿给甲方。
3、在正式运营协议签订后十个工作日内,乙方应将运营保证金全部打入甲方指定的账户。
4、甲方于双方签订本框架协议后,立即启动合作项目的土地征用及地上附着物的赔偿等前期工作,双方共同争取年内合作项目投入运营。
5、租赁期内,合作项目资产维护、维修费用、土地租金由乙方承担,乙方对合作项目建设的资产做到整体完好;租賃期间运营所需的生产经营设备、原料、人工及易损耗物品的配置等一切所需资金由乙方自魚;租赁期内乙方所添置的设备机械、车辆等资产所有权归乙妨。
6、本框架协议订立后,双方不得擅自终止本协议,如方无故终止本协议给对方造成的损失负有赔偿的义务,不可抗因素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