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4 06:32: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德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基于开放大学的办学对象和办学性质,开放大学的教学模式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学科性质、办学目标和学员自身的情况等多种因素而综合考虑,往往要把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与远程辅导及面授辅导相结合,分为以下两种有效教学模式。
1.WebQuest教学模式WebQuest教学模式指网络主题探究的教学模式,是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的伯尼•道奇和汤姆•马奇于1995年提出的,是众多网络主题探究学习模式的代表。WebQuest教学模式主要是在教师设计的网页中为学习者构建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学习者确定主题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WebQuest模式一般由导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和结论六个模块组成。导言提供背景信息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任务是对学生需要完成工作的正式详细描述;过程是学生完成WebQuest任务经历的步骤;资源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需的各种网上信息资源;评价是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估;结论是对探究学习进行总结。WebQuest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中可分为前期准备、情境导人、明确任务、分组分工、网络探究、作品创作、展示评价和总结反思八个步骤。
2.PBL教学模式PBL(Proble-BasedLearning)指问题式学习,是一种在20世纪后半期的西方学校教育中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在其得到普遍认可的过程中有很多教育界人士给出了定义,我们对问题式学习可以理解为: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习者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问题式教学的效果在医学教学领域中首先得到了认可,采用问题式教学比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具有以下优点:
(1)在临床科学的测试中成绩较好;
(2)思维品质得到提升;
(3)研究行为得到增强:学生采用多样化的和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更注重概念化学习、更高的图书馆使用率;
(4)学习氛围得到改善:更为积极的学习、更高的满意度、更低的紧张度、更低的弃学率。
问题式教学模式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要素就是问题的把握,问题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其度的把握主要取决于学习对象的知识和年龄层次以及实施的教学目标等因素。其有效实施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技能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
二、开放大学资源的建设
开放大学的有效办学离不开一个有效的网络平台,其包括充足的学习资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进度的记录,学习效果的及时和有效的评价等。其中资源的建设是有效平台的基础,这要集成广大从事开放大学教育工作者的集体智慧。正如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连莲教授在她的《国外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述评》一文中所提到的:要组织教师开发问题资源库,要引导教师充分用好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当开放大学的教育工作者都能把自己作为开放大学平台的建设者,而非使用者时,相信我们的资源会更多、更好、更能辅助学习者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对已有资源应充分了解,合理利用避免资源的重复开发和浪费。
三、开放大学评价体系的特点
1.立志。
在先秦儒家看来,一个人如果要成为高尚的人,首先要立志。有了成己达人的志向,就有了向善而生的道德追求。因此,立志除了其本身就是修养的方法外,还是其他修养的前提。孔子说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也是从志的重要性上讲的。立志的指向是什么呢?孔、孟、荀等人认为,立志是为了追求为人之道,而不是为了名利权利、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在《孟子》中曾有这样的一段对话。王子垫曾问孟子:“士何事?”孟子说:“尚志。”王子垫继续又问道,“什么是尚志呢?”孟子说:“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可见,尚志也是有很深的内容的。荀子认为,如果有志于道,则可超然物外,能到达到内心的自由,他说:“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
2.为学。
学习是明道达仁的重要手段,“志学然后可与适道”。在先秦乃至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能够参与学习活动的人是不多的,学习的首要目的起初并不是为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是为了学为人之道,识记圣贤之言,荀子在《劝学篇》中说,“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这里先王之遗言指的是教化之言。通过向他们学习,领悟做人的道理。从中华文明轴心时代开始,中西方为学之道就有了很大的差异。孔子的学生子夏认为学习是了解仁的途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孟子认为,“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人们做学问并没有别的事情,而是把放逐出去的善心追求回来,恢复善的本性。荀子则更为直接地指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3.存养。
“存养的内容是指以不同的方式保养个人善的本心、本性,培养自己道德、精神的品格。”在存养的论述中,孟子言说较多。他说:“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这里,“存心”存的是其固有的善良之心。这和孟子人性本善的人心论的前提是相吻合的。对本来的善心放逐不予追求,则是非常悲哀的事情,是人的异化。如何才能做到存心养性呢?孟子认为:“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荀子则言:“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
4.慎独。
“慎独”本身需要很高的意志力和道德自律感,它是人的主体性的主要体现之一。《礼记•中庸》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句话的前提是天命和道始终伴随人的左右,须臾不离。那么道是什么?这需要人的感知,道德低下的人无所畏惧,君子则敬乎天命,独处时,也谨慎从事,时刻检点自己,“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人是群体性的生命存在,但总有独处的时候。当没有别人的监督的时候,更彰显其操守。因此慎独成为儒家极为重视的休养方法。后儒王通、李翱、柳宗元、张载、朱熹对此都有过深刻的论述。
5.内省。
自省作为修养的功夫,是一个人最为常见的自我省察,是作为道德个体的人的主体性的体现。《论语•学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内省反思因外部事情引起,触发了个人的智性思考,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就是这个道理。内省的方法,孟子把之表述为“反求诸己”。他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这种自我审视的态度和精神成为个人不断成长的重要方法,体现了传统的忠恕之道,极为难能可贵。荀子也把自我反省作为达善的重要途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践行。
如果说上述五种修养方法主要是从内在来进行自我反思和提高的话,那么践行则是更具有终极价值的道德实践和修养方法。《中庸》上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即是强调应广博地学习,审慎问辩思考,最终是为了笃实的实践。实践是检验和改进个人道德水平的标准。一个人对道德理解反思得再多,如果只是坐而论道,不去实践,就不会有新的体悟。《论语•里仁》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有德之人应谨慎地说话,勤勉地实践。孟子认为“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荀子认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二、先秦儒家修养方法的主要特点
1.凸显主体意识。
先秦儒家的修养学说以“内圣外王”为目标,以人性为基本出发点来建构自己的学说。众所周知,孟子提倡“性善论”、荀子提倡“性恶论”,孔子虽然没有明确其对人性的看法,但根据其表述来看,其持性善论的倾向。在判定了教化主体的本性善恶之后,他们依据这个根据,进行论述修养的方法。不管他们怎么论述,他们所强调的都是要从单个的个体出发,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孟子的“反身而诚”都是从主体性讲。凸显了人的主体地位,就明确了教育所实施的对象,就有了目标。同时,在道德教育方法上,自孔子开始就提倡因材施教、个性发展。
2.注重内在超越。
先秦儒家的修养方法,主要是强调个人的内在超越。人为什么向善而生?在面对众多的社会诱惑,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值得弘扬的?什么是需要贬斥的?作为君子,不能人云亦云,更重要的是要自我反思、谨慎判断。坚持社会所提倡的价值观念,养成个人习惯,需要一个人后天养成的克治自身的道德定力。梦培元先生在《中国哲学主体思维》一书中,指出“自我反思型内向思维”是中国哲学和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的一种。确实如此,这种思维方式符合了人的成长发展规律,显示了人的智性,特别是从孟子所阐释的心性之学开始,对道德生成的内在机制的弘扬就一直为传统儒家所提倡,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宋明理学。这种省修方法后来又得到升华提高,即“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3.强调知行合一。
知是已有知识的学习,学的是间接经验;行是把知应用于实践,过程中会有很多新情况。《左传》讲到“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意为知易行难。为了避免学一套说一套做一套的情况,先秦儒家的道德修养方法,并不强调“躲进小楼成一统”、单纯地对道德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观其言,看其行”,即要把学到的道德知识转化成自己的德性意识,并在现实生活中实践它。《论语•颜渊》中司马牛问仁,孔子说仁者说话谨慎。司马牛又问,说话谨慎就是仁了吗?孔子说,仁做起来困难。因此,要实现仁德只知道知识不行,更重要的是实践。这种思想发展到明代王阳明那里就是“知行合一”的概念。
三、先秦儒家修养方法的当代意义
1.大学德育应引导学生树立志向。
德育最终涉及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儒家的道德修养方法,从根本上是为了培养“内圣外王”的君子。这样的目标有两个互动的因素,即内在个体和外向事功的协调发展。其中,“内圣”是“外王”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一个人没有道德上的修养,要想成就一番事功,在伦理主导的封建社会中,即便能投机一个时期,甚至位居高位,但最终会被钉在历史的屈辱柱上。因此,这些修养方法为一个人所采纳的时候,这个人必定有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志向。有了这种志向,才有毅力进行道德修养。千百年来,孔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之所以具有跨越时空的感染力,正是因为它是古之学者的志向凝练。今天,我们的德育,首要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志向。并且,这种志向需要具有恒久的引导力。“古之学者为人,今之学者为己”也许是今天大学生道德状况的一种反映,但也正是高校德育面临的困境。大学德育要保持个人志向和国家宏观目标的逻辑一致性,有了恰当的逻辑衔接,就会使得大学生的志向有了宽度的拓展,既具有现实色彩,又有历史担当。
2.大学德育应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意识。
先秦儒家道德修养方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凸显修养中的个人主体精神,不管是立志、为学,还是存养、慎独和内省都是从自我做起。这种自小而大、自内而外、自下而上的修养方法形成了社会道德的根基。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形成显著的伦理特征,就与这种重视个人修养的做法密不可分。“道德教育在本质上是内发和生成或建构的过程。”主体因为年龄、学识、环境、实践等多个条件的不同,道德感知力也不尽相同。高校德育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通过激发大学生的道德自觉意识,形成个体认同基础上的“知、情、信、义、行”的统一才是避免道德教育空洞化、教条化、单一化的根本。当众多的个体通过对社会所倡导的价值体系达到自我认同和内心确信时,和谐的社会秩序才有了运行的根本。
3.大学德育应加强道德生活实践。
在先秦儒家看来,所有内在心性提高的方法固然重要,但在实践中尊德性而道问学更具有实际意义。因为这不仅是提高道德认识的方法,而且也是检验一个人是否是仁人志士的重要手段。并且,通过实践事件来探讨道德更有针对性。孔子对管仲事二主(公子小白和齐桓公)的看法,孟子对“嫂溺,援之以手”的讨论皆是在生活实践中深化对道德的认识。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实现人的社会化的目的。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虽然主要在课堂进行,但要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觉悟就不能局限于课本,结合青年人的特点,更应该鼓励他们走出教室、走出宿舍、走向社会,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对社会道德事件的观察,来增强自身对道德的理解和感知。现在的校园日常生活、暑期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道德实践的途径,我们应以此为抓手,形成有效地道德实践机制。
四、结语
在高校长期发展的变革中校园文化逐渐诞生,关于校园文化的内涵,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没有统一的定论。多数学者认为校园文化可分为: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环境建设的一部份,它是指校园硬件环境的配备与展示;制度文化一般指在长期办学活动中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内容主要为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校风学风等规章制度方面的文化;精神文化则是由历届师生传承,是对师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真实写照。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第一层次,是表象层次;精神文化是第二层次,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主旨,全体师生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
二、校园文化与高校德育教育的关系
校园文化与高校德育教育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美好品质的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传播途径,是进行高校德育教学的有效课外资源,更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关于高校德育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学术界一致认为,高校德育对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指向标。具体来说,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播,是校园文化进行选择导向的有力手段,是创造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渠道。德育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在更高层次上保证了校园文化的建设,是校园文化向更高目标前进的可靠保证。总之,校园文化与高校德育教育都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三、校园文化构建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要在其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包括大学环境、大学风气、大学秩序等方面的建设。当前我国大学校园文化现状大都是积极正面的,如大学生自主观念和法制观念大大增强,进取开拓和拼搏精神得到激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课外活动增多,人际交往能力有所提高等。但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还是有比较消极的风气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如生活格调的低俗化,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等。总的来说当前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是:第一,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校园文化的发展满足了一系列的物质要求,对发展校园文化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外部条件和物质保障;第二,市场经济是个双刃剑,在带来丰富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也附带了一系列的影响,例如过度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过分看中发展建设中的成绩而忽略了校园文化的核心主旨和自我发展创新特色。如何尽快完成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性质、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正确处理好教育性和娱乐性的关系,是建设和发展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所遵守的核心主旨。由此我们可以指定以下策略:第一,巩固和加强校园文化的硬件设施建设,打造出舒适的校园环境。第二,重视精神文化建设,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奉献主义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校训,强化校风、学风等人文环境。第三,完善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包括倡导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第四,坚持弘扬以时代为主旋律的校园文化,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创新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内涵。第五,强化核心层次,培育学校精神,致力于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人格;着眼于发掘人文精神;着力于完善考核与评估机制等。
四、以校园文化构建推进大学生德育创新
关于如何通过校园文化推进高校德育创新的研究,可以从德育的内容、手段、原则、队伍建设等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重视高校校园文化的德育育人功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健康高尚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德育教育功能的重要性认识;把高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相结合,积极为大学生德育功能发挥创新条件。
第二,坚持用指导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繁荣和发展主题文化,引导校园文化。
第三,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的管理。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活动管理、做好社团工作规划和培训社团干部等措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加强网络文化教育,引导学生从互联网中趋利避害。
五、结语
从感恩意识的缺失可以看出大学生德育任重道远,提升德育水平、提高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还需进一步分析其内在原因,以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
1.社会发展大环境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社会转型是最大的时代特点,也是各种问题和矛盾的凸显期。这一时期人们的道德意识最容易产生负面变化,导致社会道德层面断裂。西方思想不断侵蚀和影响人们的思想,拜金主义、极端自由主义涌入社会主义阵营。大学生在价值观的形成阶段面临众多的价值选择。他们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极容易走上偏路,甚至是错误的道路。而此时学校教育恰巧没有及时跟进,由此导致了大学生德育建设的不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入学以来一直专注知识的学习,以提升成绩为己任,以能考上重点中学或者名牌大学为荣耀。而这些重点中学和名牌大学选择学生的标准只有成绩。这种教育上对思想道德的极端不重视导致当代大学生没有受到过正规的启发式道德教育,出现这些感恩缺失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2.学生压力过大,无暇顾及感恩教育
自1999年高校实施扩招以后,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屡创新高,说明高等教育已经由原来的精英教育变为现在的大众教育。人数的激增需要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与高等教育发展并不同步。当我国的经济增长点还主要依靠简单的加工制造业拉动的时候,大批大学生已经接受完教育进入就业阶段。众所周知,在一个以简单的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环境里,低素质、低学历的人才就可以胜任大部分工作。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形成“人才过剩”的奇怪现象。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与庞大的就业大军之间极不平衡,这就导致大学生之间竞争激烈。同时,千军万马考公务员的社会现象,也导致家庭教育的投入无法收回。总而言之,生存压力、就业压力成为大学生最大的困扰,他们已经无暇再顾及德育和感恩了。
3.德育中对感恩教育的疏忽
德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感恩教育。然而,当前的德育主要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又过多地体现为形势政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感恩教育在整个高校德育中被一笔带过,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仅用一节课,甚至几分钟的时间就将这一内容介绍完毕,导致德育中感恩教育的缺失。
二、提升大学生德育建设水平的对策
1.培养知恩意识
德育中应将培养大学生的知恩意识列为教学目标。意识对行为的指导作用应当在感恩教育中有所体现。马克思认为,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会产生重大影响。感恩首先得知恩,所以,通过德育应当让学生意识到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并非理所当然,当接受别人的帮助时应当心存感恩。只有内心体会到感恩的温情,他们才会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感恩之手,这样也才能在大学生中间和社会中形成良性循环。感恩意识的来源是多渠道的,大学生获得感恩意识的主要渠道便是课堂,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科学知识。但是在目前高校没有设置感恩教育课程对大学生进行专门的感恩教育。同时由于评估和测试上的不可操作性也使得众多高校不得不放弃这一内容的教育。针对这种不足,政府教育部门首先应制定大学生德育纲要,要突出感恩意识的重要性,明确要求各高校应当设置并具体实施专门的感恩教育。编制相关的教材或者添加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中的章节对大学生进行专门的感恩教育,并探索相关的评估手段。评估应当延长时间范围,不限定在在校期间,即使大学生毕业之后出现违背诚信的行为也应当追究毕业院校的责任。在这种约束下高校感恩教育方可形成动力。
2.设置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应设置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开展中尤其要注重针对特殊人群,例如接受社会帮助的人,享受国家助学贷款和各类补贴、补助的学生群体等。我国高校中对贫困学生的感恩教育已有开展的先例,并且越来越普遍。但是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还没有走上规范化道路。据中国新闻网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有高达527万的贫困学生,他们大多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对这一人群的感恩教育是需要格外加强的。但这并不是说针对其他学生的感恩教育就可以放松,每一名大学生都应当懂得感恩。为此在校园系列文化活动中可以举办演讲、讲座、文艺晚会等形式的活动,让曾经接受过帮助的学生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以便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氛围,增强学校感恩教育的效果。
3.感恩教育要从细节入手
加强感恩教育可依托制度载体。制度的能动性是规范和提升感恩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执行制度同时也是遵守道德准则的一个准绳。战略决策往往需要好的执行权支撑,若执行权滞后也容易导致战略决策的失效。以制度体系为支撑,营造一个充满感恩教育的环境,是大学生德育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具体而言,在大学校园内可以悬挂感恩标语、制作新颖的条幅、设计宣传栏、校园人文景观等,突出全方位的“感恩”主题,营造良好的校园感恩文化。这些细节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也可以很好地体现出高校对感恩教育的重视。
三、总结
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全面考核,检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完善学生德育的评价体系,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开展了德育答辩活动。实践表明,德育答辩不失为构建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重要平台,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
一、德育答辩的实施过程
德育答辩是指应届本科毕业生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同学和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表现作出评价。
(一)精心组织、严格要求,确保德育答辩教育效果
为了上好德育答辩这堂“课”,理工学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德育答辩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院领导、学工部(团委)负责同志、学部书记、辅导员、“两课”教师为成员的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按照学院的总体部署,德育答辩分为撰写论文、审核评阅、现场答辩三个阶段。
撰写论文阶段。学院要求每个毕业生认真回顾自己四年的学习、生活,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全面总结,寻找并弥补不足,调整发展方向,达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
2010届2196名毕业生全部撰写了德育论文。
论文评阅阶段。学院专门安排了德育答辩论文导师,对毕业生德育论文进行指导、审核、评阅,并写出评阅意见。大部分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从思想认识、道德品质、人际关系、未来发展等方面做了认真总结,写出了有质量的论文。
现场答辩阶段。在德育答辩会上既有毕业生们的真情告白,也有献给学校建设发展的合理建议。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成员分组深入各学部,听取学生陈述,进行现场提问,根据德育答辩评分标准评定现场答辩成绩。
(二)根据学生在校思想政治表现,评定德育答辩教育成绩
学生德育答辩的成绩由现实表现、书面总结、现场答辩、毕业离校期间表现四部分成绩组成。其中,现实表现的成绩占50%(辅导员打分)、德育论文的成绩占20%(指导教师打分)、现场答辩的成绩占30%(答辩评委打分)。
德育答辩的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90分以上)、良(75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和待考察(60分以下)。对于成绩评定为待考察的学生,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及格的,按结业处理。
2010届有2196名毕业生,其中有248名毕业生因工作需要(顶岗实习)不能回校答辩(但均提交了德育论文),在校答辩194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9%;有81名学生第一次答辩成绩不合格,进行了二次答辩。
(三)发动低年级学生参与,延伸德育答辩教育效果现场答辩阶段,学院鼓励低年级学生旁听。对于毕业生本人来说,这是对自己大学四年的总结和人生的升华,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最好的心灵鸡汤,为他们的大学之路指明了方向。答辩结束之后,德育答辩委员会评选出优秀德育论文,将其集结成册,提供给在校学生阅读,进一步扩大德育答辩的影响力。同时,学院围绕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把优秀毕业生在德育答辩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感悟传递给新生,进一步促进了学院优良学风、校风在高低年级间的传承。
二、德育答辩的实际成效
实践证明,德育答辩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是对大学德育实施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对毕业生在高校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总结性的考核评价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的全面考核,是大学毕业生德育状况评价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德育答辩成为加强毕业生离校教育工作的有力方式
相对于专业答辩,德育答辩形式更加灵活,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更具吸引力。这种新颖的毕业教育方式在毕业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毕业生的感触颇具代表性:“在离校前夕,能有这么一个机会与教育、帮助、关心我们四年的老师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实在是很难得。老师们不仅帮我分析了优缺点,还给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对我走向社会大有益处。”
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全面考核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进一步掌握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全面检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德育答辩工作还吸引了其他专业课教师和“两课”教师,德育答辩的过程成为师生真情话别共叙情谊的过程,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及时疏导了离校前学生中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2010届毕业生成为历年来毕业离校期间表现最好的一届毕业生。
(二)德育答辩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为学生提供一个量身定做的教育环境是德育答辩工作的出发点之一。按照教育规律,大学教育是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相互作用,最终以学生自我教育来实现的。而毕业生德育答辩活动的形式特点是,它从毕业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出发,充分反映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答辩会的时机、内容及形式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一个个性互动的教育环境。学生有机会自我总结、交流、答辩、阐述,使学生在浓郁的人文氛围中自觉地投入。经过学生入脑、入心的理智思考获得的心灵体验、思想升华的效果是任何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学校注重将德育答辩理念加以推广,发动低年级学生现场旁听毕业生德育答辩,以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德育答辩成为贯穿所有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纽带,成为学校德育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的载体,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有效途径。
(二)德育答辩成为构建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载体
如果说专业答辩是学生完成学业的检验,那么德育答辩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综合考核,是学习期间思想状况的展示和总结。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增加了一道“出口”检验关,改变了以往学生重专业、轻德育的思想。与专业答辩相比,德育答辩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与实践的总结和展示。通过这种“出关”,更增强了大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更增添了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信心。
按照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的安排,在2010年毕业生德育答辩的基础上,已组织新生结合入校以来的所感所想,在辅导员和个人成长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自己4年的大学生活打下基础,也为学习4年后的德育论文答辩积累资料。从入学教育时的“德育论文开题”到毕业教育时的“德育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同时辅以二、三年级德育论文的阶段答辩,一个完整的本科生德育工作体系正在该校逐步形成。
事实表明,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以德育答辩为载体,以学校德育理论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活动为核心,以学校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为支撑的模式,成为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平台,“下得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成为学院毕业生的普遍特点。学院201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4%,受到社会、同行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广泛肯定。
三、德育答辩的实践启示
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对于高校优化育人过程、提高育人效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然而,目前不少高校的德育评价缺少人性化、动态化和多元化,影响了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正性,进而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高校德育评价体系亟待改革。河北科技大学德育答辩工作的实践表明,德育答辩正是实现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要平台。
(一)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人性化
重视人的差异性,突出人的主体性,这是人性化评价理念的基本要求。德育答辩认可了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德育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答辩、毕业答辩组成一个完整的道德评价过程。这个过程立足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的全过程跟踪管理,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学生由对德育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动力,促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有效载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启动功能和激励功能,实现德育评价育人育才的真正意义。
(二)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动态化
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评价注重静态取向,重视的是评价的判断和鉴定功能,并进一步异化为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作用,以终结性评价结论来区分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还处于成长的动态过程中。因此,教育者必须以发展的目光、前进的观念来看待每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行为表现,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最终结果,而应关注其成长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指引他们看到自己发展过程中的成功方向。通过对学生阶段的、单元的和局部的道德发展水平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全面发展,也能对德育工作进行不断调整,改进德育体系及其手段方法,甚至重新构建。这样,在学生自我发展和学校德育评价的互动中,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德育工作目标也能够最终实现。
(三)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多元化
[关键词]德育答辩;医科院校;人才培养;价值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6-0023-03
多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并把德育作为学校办学育人的首要根本任务。作为培养医药人才重要基地的医科院校,其培养的人才关乎人民生命健康。要提高医药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做人操守,必须抓住其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即学校教育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和改进医科院校德育工作,无疑具有极端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和改进医科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性
目前,多数学者肯定德育的功能。中国教育学会德育学术委员会理事长檀传宝教授从多方面论述了德育的教育功能,社会性功能以及个体性功能。他指出德育功能认识对德育实际的意义和影响不仅是一种理论分析,也是我国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线索之一。德育答辩是高校德育的一种形式,其功能和意义也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和肯定。高博从道德认知的尝试与解读中探讨德育答辩的理论和意义,他认为“道德认知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需要认知主体的参与,也需要制度化的程序设计,高校德育答辩是道德认知新的尝试。它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有效系统地参与道德认知过程”。也有不少学者认为高校开展的德育工作以及整个德育体系缺少人性化、动态化和多元化,影响了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正性,进而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无论是其形式和内容,还是体系和定位都有待逐步完善,深入拓展。实践证明,德育答辩是实现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平台。
2003年,北京理工大学首次开展德育答辩,这次新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者魏俊兴认为德育答辩是毕业生走向成熟的良方,是引导教育学生将被动接受教育转化为主动进行自我教育的方式”,这种教书与育人同步运行的教育方式,不仅符合教书育人的主旨,且收到了良好效果。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全面考核,检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完善学生德育的评价体系,2013年云南中医学院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工作,经过三年的实践,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当前,我国医疗行业现状,存在医患关系持续恶化,究其原因,有医疗体制不健全、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医院过于功利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患者维权意识高等因素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部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和做人操守较低。
医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作为培养医药人才重要基地的医科院校,其培养的人才关乎人民生命健康。要提高医药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做人操守,必须抓住其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即学校教育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和改进医科院校德育工作,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云南中医学院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工作实践
为确保德育答辩教育效果,更好的提升德育水平,云南中医学院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德育答辩具体实施细则,成立了由校党政领导牵头,学工部、团委、宣传部、思政部、教务处等部门组成的毕业生德育答辩指导委员会,全面负责毕业生的德育答辩工作,并投入专项工作经费为德育答辩的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障,同时按照学院德育答辩的具体工作安排,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实施,分为宣传准备、撰写论文、审核评阅、现场答辩、总结整理五个阶段。
在宣传准备阶段,云南中医学院要求各学院结合实际制订周密、详尽、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并通过各种途经,向本科毕业生阐述德育答辩的目的、意义以及撰写答辩论文的基本要求及答辩方式。引导毕业生妥善处理好求职就业、毕业综合考试、实践技能考试、职业资格考试与德育答辩的关系,集中必要的时间精力做好德育答辩准备。落实好每名毕业生德育论文指导教师。
在撰写论文阶段,要求每位毕业生回顾大学历程,认真梳理生活、学习思想成长过程及对人生的感悟,全面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挫折的教训,找准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撰写符合本人实际情况、个性化的德育总结答辩论文。
学生在撰写德育论文前,先与指导教师充分交换意见基础上,拟订德育总结的论文提纲,成稿后先在班级内部互评修改,再根据指导教师审阅意见反复修改完善,经指导教师审核签字通过后,按规定格式打印装订,经本院“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审委员会”审核同意,方可提交答辩。
在现场答辩阶段,各二级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审委员会”组织毕业生以班级为单位,严格按照学校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规程组织答辩,要求每位毕业生必须参加,并安排低年级学生代表现场观摩。毕业班级的答辩由“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审委员会”指定评审小组具体负责,答辩评委应不少于3人,要求严格按照学校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成绩评分细则进行评分,并指定专人负责记录。
现场答辩结束后,各学院综合每名毕业生平时成绩、论文成绩、答辩成绩,计算最终成绩,填写《云南中医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审登记表》。按答辩人数5%的比例推荐“德育优秀论文”报学工部,同时在对撰写毕业生鉴定中使用好德育答辩评审意见。
整个德育答辩过程中,云南中医学院坚持德育与专业教育并重、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又切实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强化毕业生对自身思想道德的内省和行为的自律。
通过三年的实践,云南中医学院在本科生中推行的德育答辩,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目标。2013年、2014年、2015年全校分别有1288名、1415名、1445本科毕业生参加德育答辩,且全部都通过德育答辩,其中综合优秀的比例达到90%以上。从实施过程以及最后结果看,云南中医学院德育答辩从制度上确保了德育论文答辩的强力推行。事实也有力证明,德育答辩制度不仅较好地丰富完善了德育工作体系,而且还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效。
三、云南中医学院德育答辩成效和经验
通过三年来的实践证明,实行德育答辩对把德育落到实处、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德育答辩有效引导学生德育知行合一
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确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将一定的思想理论、社会道德传递给受教育的青年一代,以促使大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使青年学生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的系统活动过程。”德育答辩是德育过程中的一个有机部分,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以及论文的撰写影响学生的思想,其过程的基本要素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手段构成的。德育答辩其实质是通过制度设计,由学生完成建构内心道德境界、发展道德知识直至指导自身行为、激发道德情感的过程,使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动之以情,由外在的强制内化为内心信念及准则,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二)德育答辩有效把握人才培养薄弱环节
德育答辩正值毕业生毕业之际,他们渴望理解与沟通,希望心灵得到关切,渴望困惑的问题得到明确的答案。德育答辩通过对大学生活的回顾,总结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其思想动态,是大学生心路历程的反应,能很好地呈现大学生内心世界与心灵成长的轨迹。高校德育工作的主题之一就是研究和回答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帮助他们解疑释惑,提高认识,其过程实际上是“德育对象在道德等方面的建构的过程,是环境与成长的统一,价值引导与个人价值建构的统一。”
通过德育答辩,教师能了解到个体成长中的困惑问题以及学生内心世界成长轨迹,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引导激励学生走向至善。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观念是德育目标之一,同时还要改造学生已经形成的错误观念并建构学生内在的良好思想道德境界及行为习惯。德育答辩通过论文的撰写,德育指导教师一对一的引导,促使毕业生感情、意志、智力和能力得到完善。
德育答辩过程可以说是毕业生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无论对个体还是对学校、老师都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就德育主体而言,开展德育答辩可以引导其回顾在校成长、成才历程,总结收获,找准缺失,增强学生主体自觉意识。就学校办学育人实践而言,通过德育答辩,可以全面深入地掌握学生成长轨迹,检验人才培养和德育实施效果,总结得失,改进工作。
(三)通过德育答辨,充实毕业教育内容
德育答辩正值毕业生进入实习求职阶段,群体分化明显,班集体难以统一组织活动,毕业生处于松散状态,极易诱发事端。“德育不是“回归”生活,而是“建构”生活;德育不是建构“所有生活”,而是建构“道德生活”。德育不仅关注道德“生活内容”,而且关注“道德生活方式”。开展德育答辩,旨在激发“潜藏的自我意识,使毕业生更为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养成德性,而非脱离现实生活,在虚无缥缈的世界中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同时,增强毕业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密切师生、同学关系,疏导离校前的各种不良情绪,引导毕业生珍惜时光,顺利度过大学的最后宝贵时光。
(四)通过德育答辨,促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通过德育答辩系统工作,一是加强毕业生教育管理,既考核其思想道德素质,又依据学生个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指导和帮助,强化学生对其自身思想道德的内省和行为的自律;二是要求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发挥主导作用,从与学生充分交流思想,到指导论文选题、撰写审改,强化对学生成才的理性指导,有效弥合高校新校区显示存在的师生时空距离疏远的不足。三是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和鼓励在校生学习成长,传承优良校风学风。
(五)通过德育答辩,全面衡量人才培养质量
云南中医学院对本科毕业生知识能力和学术水准的评判,已经有成熟完整的考查、考试、答辩制度,但对于其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的评判,尚未形成和建立一套系统性、痕迹化、规范化和总结性评价体系。通过开展德育答辩,为云南中医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创新、新生教育、全面衡量和改进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实证材料。
德育答辩是云南中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种新颖而积极的尝试,旨在加强毕业生教育与管理,既考核其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又依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强化学生对自身思想道德的内省和行为的自律。旨在增强毕业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密切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疏导离校前学生中的不良情绪,增强毕业生的爱校情绪。旨在深入掌握学生成长轨迹,检验学生在校期间人才培养和德育工作的实施效果,总结得失,改进工作,进一步提高育人工作的实效性。旨在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和鼓励在校学生学习成长,传承优良校风学习。它需要认知主体的参与,也需要制度化程序的设计,其形式与内容,体系与定位都需要逐步的完善,深入和拓展。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法治为保障、以改革为动力、以育人为根本、以师生为主体、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树形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提升本校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条件、环境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营造浓厚的育人环境和育人氛围,实现学校办学效益和办学声誉的最优化,为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知识和素质支持、智力和人才支撑。
二、主要工作目标:
1、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师生精神动力。
2、切实提高教师各方面的素质内涵。
3、严格考核,强化过程管理。
4、大力实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学习型师资队伍。
5、认真做好校务公开工作,增大学校工作的透明度。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能力。
1、、强化领导队伍建设,民主决策,细化分工,狠抓落实。
2、抓好行风建设,提高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内涵。
3、健全教师培养制度,抓好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职员工素质,努力营造一支真诚奉献、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健全学校制度,科学管理,推进民主办校,进一步完善导师制度、听课制度、考试制度、外出培训制度、备课工作检查制度、绩效考核奖励制度。
(二)、树立“育人是根本”的教育观念,强化预防为主的德育过程管理,进一步提高德育实效。
1、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教务处、团支部、学生会、班主任队伍育人功能。
2、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牢固确立思想素质是最重要素质的观念,明确学校德育目标。
3、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重视班主任的培养,逐步提高更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4、进一步规范住校生管理,强化住校生教育。
5、重视学校德育的科学研究。组织德育工作者学习相关的德育文章、书籍,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活动,研讨主题班会课及典型德育事例,“走出去、请进来”听德育讲座;鼓励德育工作者认真总结德育经验,积极撰写德育论文,并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不断提高德育水平。
6、强化预防为主的德育过程管理,积极有效地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以班会课为主阵地,通过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重视构建校外德育队伍,定期召开各年级学生家长会,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重视家访、电访、约见家长等德育形式,密切联系学生家庭;重视学生安全教育和养成性教育。
7、团支部继续做好组织发展和建设工作。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帮助生活贫困或遭受意外事故的学生继续学习,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三)、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推进素质教育,突出教学实绩。
1、确立教学质量目标管理体制,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切实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争取明年中考综合评估继续跃上新台阶;各年级、各班级、各学科明确教学质量目标,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
2、学校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加大教学过程检查的力度。
3、切实抓好毕业班工作。全体教职工都要关心、支持毕业班的工作;教师要重视个别指导,要采取“低起点、多层次”的辅导方式,争取大面积质量的提高。
论文关键词:护理专业,大学生,手机使用,影响因素
1 方法
1.1 调查方法
该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北省某高校护理学院的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该学院在校生主要为2013级至2015级大一至大三的学生,考虑到调查的可实施性和样本的代表性,该次调查从该学院的每个年级中均随机抽取一个班级进调查,共纳入研究对象251人。
1.2 统计方法
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筛检,对无效问卷进行校正后逐一录入。使用SPSS19.0软件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χ2检验,规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
护理专业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为3小时以下、3~5小时、5小时以上的人数及比例分别为70(27.9%)、83(33.1%)、98(39.0%)。
2.2 上课使用手机的目的
护理专业的大学生课使用手机的目的分别为聊天、看时间、刷朋友圈或微博等、看视频或直播以及其他,其人数及比例分别是64(25.5%)、58(23.1%)、55(21.9%)、18(7.2%)、56(22.3%)。
2.3 每天使用手机时间的影响因素
通过统计学检验发现,护理专业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时间的影响因素主要为生源地、每周体育锻炼次数和是否担任学生干部,而与性别、年级、月平均花费、是否获得过奖学金、是否挂科等其它因素未存在关联。(见表1)
3 讨论
护理专业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为3小时以下的仅为27.9%,可见大部分护理专业大学生将过多的时间投入到了手机上。另外,该研究还对护理专业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目的进行了调查,小学德育论文发现大部分学生上课使用手机是为了聊天、刷朋友圈或微博等与学习完全无关的活动。众所周知,护理专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任务一般都比较繁重[4],因此,这一不容乐观的校园现象很有可能会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应当引起高校相关教育、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可以发现生源地为城镇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为<3小时和3~5小时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来自农村地区的同学,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在大学校园中会比城镇学生更有可能远离亲人,也就更易感受到陌生的环境与生活方式变化带来的压力,由此而来的不适应和孤独等状态[5]可能是导致他们将过多的时间投入到手机中的原因。护理专业大学生每周体育锻炼次数越少,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5小时者所占的比例越高,这一结果与胡吴进等[6]得出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其他研究者[7]也得出相似结论:手机依赖与体育锻炼相关,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明显改善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情况。体育锻炼可以有效缓解学习与生活压力,良好的体育锻炼兴趣与主动性可以有效避免大学生的手机成瘾现象,防止他们过度沉迷于手机娱乐等活动中。该调查还发现,未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5小时者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学生干部。这也从另一角度体现了担任学生干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促使他们将精力投入到学生干部工作中,而不是将业余时间过多地投入到手机娱乐中。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应当重点关注护理专业大学生中来自农村地区的同学,同时加强体育锻炼的宣教工作以鼓励更多地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采取灵活的学生干部换届措施鼓励更多地学生在校期间担任学生干部。除此之外,还可加强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8],以尽力减少护理专业大学生群体中手机依赖现象。
参考文献
[1] 吴含,金天星,王斐然,等.某医学院大学生网络成瘾对学习状况的影响[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4,31(1):57-60.
[2] 姜庆佳,孙楠,金刚.90后大学生手机媒体依赖心理的实证研究[J].科技资讯,2015(14):192.
一、讲评构成要素
1.讲评目的:锻炼自身能力,培养信念坚定、品德高尚、素质优秀的大学生。
2.讲评时间:每周一次,一次45分钟左右。
3.讲评原则: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确保讲评内容的及时性、普遍性、鼓励性、启发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前沿性。
4.讲评内容:总结一周内学生学习、生活、活动、工作情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部署下周学生工作,明确工作重点,使学生合理安排学习、生活,提高效率;对国内、国际重要新闻及身边重要事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5.讲评项目: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态教育、人文关怀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生涯教育等。
6.讲评方法: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等。
7.讲评效果:对讲评效果的检验可采用随机抽查、问卷调查或德育论文答辩等方式。
二、讲评需具备的四项职业素质
1.高尚的职业操守。职业操守就是从事某项职业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作为高校辅导员,首先要讲师德: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教育技能,才能实现育人目的。其次,学术研究无,课堂传授有纪律,公开宣传有要求。违法的内容是蛊惑人心,攻击性的语言以及不利于社会稳定和人们安居乐业的话等都不能讲。
2.令人尊重的职业威望。因为学习是一件必须下苦功的事情,要有外力的约束。严师出高徒。教是真爱,严是酷爱。要想让学生信服,辅导员首先要严于律己。用“有道德、讲诚信、负责任”的价值观影响学生,用“经验、智慧、沟通能力”来彰显讲评中“度”的把握,努力做到言行如一、言出必践,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3.精湛的职业技能。讲评是辅导员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辅导员讲评如同上课,需要学校设计讲评大纲,对全校辅导员的讲评进行规范、指导、检查、评比和评估。辅导员每次讲评前都要收集国内外重要新闻,周密思考,精心准备,完美表达。通过对重要事件的解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和自我素养,用自己的学识魅力启迪学生。
4.独具一格的职业风范。拥有良好的、与众不同的职业风范,可在举手投足间表现出自己的内涵。因此,辅导员要塑造自己的职业形象、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服饰代表一种职业态度,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对自身权威形象的塑造;微笑的表情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可拉近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停顿、语调使辅导员的言语入耳入脑入心并见行动。
三、讲评必备的三种职业能力
辅导员讲评可分为后台设计、现场组织和现场表达三部分,与这三部分相对应的三种能力分别相当于编、导、演。
1.编:讲评设计能力。教育思路设计要务实、独特、有层次。辅导员对低年级学生可着重讲评适应性教育、大学生涯规划,对高年级学生可着重讲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安全教育、心理教育、法律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可贯穿于始终。可用设疑、引言、事例、数据和演示开场,突出讲评重点,可用综述、呼应、激励或设置悬念的方式来结尾。
2.导:现场组织能力。每次开会前,对参会学生进行考勤,对缺勤学生要了解其去向,问明原因(看是否需要关注),并指定专人会后向缺勤学生传达讲评精神。每次讲评要有专人记录,以便日后备查;讲评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鼓励互动交流,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挖掘学生潜力,使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探索、敢于质疑,从而使讲评价值最大化。
3.演:现场表达能力。语言表达是辅导员讲评的基本功。语言表达要用词准确,语意明白,结构合理,语句简洁,文理贯通,合乎规范,能将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文字表达简洁明快,尽量做到系统化、条理化;数据表达要有可比性,百分比是常用方法;用肢体语言表达情绪与心境;用实物演示,可使学生印象深刻。
四、精彩事件点评五部曲
对学生身边的事进行点评,为学生树立标杆,使学生引以为戒,是辅导员讲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要想使辅导员的点评让学生心服口服,需遵循三项原则:针对性,只有命中要害才能有的放矢;综合性,要全面概况,善于提炼;超越性,高屋建瓴。辅导员精彩点评一般模式如下:
1.总体概括:“总的来看……”先在总体上概括过去一周时间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情况。
2.说出价值点:“值得欣赏的是……”用赞美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把学生上一周做得最好的部分点出来。鼓励要讲时效性,要让被鼓励者在最需要的时候,获得最大的心理满足和前进动力,争取做到“点亮一盏灯,照亮身边人;立起一标杆,影响一大批;树立一面旗,带动一大片”的作用。
3.指出薄弱点:“遗憾的是……”在肯定的基础上指出问题,用委婉客观的语言告诫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
4.准确解剖盲点:“……会更好些。”有时指出学生的不足,学生会很不服气。为使点评更具完整性,辅导员要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
5.小结:“希望今后……”辅导员通过示范,对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工作、生活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五、讲评效果要遵循“四阶段、三转化”规律
辅导员讲评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应该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四阶段规律。
第一阶段:社会要求主体化阶段。辅导员应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与趋势以及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状况,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
第二阶段:教育要求内化阶段。辅导员在与学生共同参与、双向互动的教育性活动和交往中,将教育目标要求和教育内容转化为学生的个体意识和动机。
第三阶段:思想认识外化阶段。辅导员要解决学生思想政治道德认识与行动实践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将个体意识和动机转化为良好行为和行动习惯。
第四阶段:效果评估和反馈调整阶段。学生按照社会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经过反复操练,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
根据以上规律,辅导员可通过讲评和学生日常实践,使学生实现三方面的转化。
第一个转化:将外在的学习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根据社会、行业、职业和个人发展要求,转化为学生为了适应工作和个人发展需要,应掌握的特定的知识、能力、品格、观念和方法。
第二个转化:将外在的知识、能力、品格、观念和方法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综合素质。为此,辅导员要做好五件事——传授知识、转变观念、训练技能、砥砺品格、掌握方法,学会科学的自主学习。
第三个转化:将内在的综合素质转化为外在的行为。这是辅导员讲评产生效果的最为关键的转化。在从内向外转化过程中,需要依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辅导员的监督指导和考核,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转变为外在的生产力。
六、讲评应处理好几种关系
1.课堂讲评与学生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外学习和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应在辅导员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发展个性,提倡人人参与;活动应以课堂讲评的内容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寻职业理想,不仅培养知识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可迁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主动建立人脉支持系统;要有培育典型,文化自觉,发挥品牌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的意识。以评比表彰、文化育人为契机,相互学习,彼此借鉴,不懈探索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2.讲评方法与讲评手段相结合。辅导员讲评方法和手段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辅导员讲评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活动形式多样的讲评,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讲评过程中,辅导员应积极采用现代化的、多元化的和全方位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光盘资料中心以及多媒体自修中心,及时更新讲评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和实践空间。
3.测评与反馈相结合。测评是一根指挥棒,测评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既影响着教育的目标、方向、内容、方式、方法和技能,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目标、方向、内容、方式、方法和技能。因此,要实施好辅导员讲评,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生自评、辅导员问卷调查、随机抽查或德育论文答辩制度。通过测评,分类了解学生情况。比如,作为普通学生必备的责任心、学习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作为优秀大学生必备的主动性、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解决问题能力,作为用人单位卓越人才必备的敬业精神、元认知、影响力和卓越绩效等。同时,了解辅导员在讲评过程中的职业操守和专业程度,可为进一步推动辅导员讲评大纲的制定以及做好讲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以人为本,育服务社会的新人
江苏省张家港第二职业高级中学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非常感谢各位在百忙中光临我校检查和指导德育工作。各位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着系统的思考和总结,也必将极大地鞭策和鼓舞我们在新形势下,更加坚定、更加努力、更有方向地做好德育工作。创建苏州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并不断向更高的层次迈进,是我们从未停止过的追求。现在,我从三个方面汇报我校德育工作特别是近五年来德育工作的主要情况:
一、学校发展与德育工作概况。
与现在一些新建的学校起点高、设施好、规模大、环境优等优势所完全不同的是,我们学校的发展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则是苦孩子出身。1983年创办时,是借用原中兴中学的几间教室办学的,其后的十余年间,则是借用原港区香山中学、中兴中心小学的校舍办学的。尽管条件相当艰苦、位置十分偏僻,但我校的师生总是凭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敢争先的精神,不断地创造出令人振奋的成绩。尤其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地方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大胆改革、长远规划,确立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树品牌,以德兴校、易地建校”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当时全市有大大小小的职业学校近30家,全市职业教育正进行着大规模的布局调整。我校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凭借过硬的办学质量抓住了发展的机遇,不但没有在结构重组中被撤销或兼并,反而在竞争中越做越大、越做越强:1998年顺利完成了易地新建任务并于同年9月正式迁址到位于原港区镇黄金地段、占地102亩的新校办学,同时正式更名为“张家港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从而完成了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次飞跃。1998年以来的五年间,是我校历史上最为快速、最为全面的发展时期。此间的1999年和2000年,我们先后完成了江苏省重点职业中学、江苏省职业教育中心校的两次创建工作,以这两次成功创建为标志,我校的办学层次跃上了新的更高的平台,这是我校发展史上第二次大的飞跃。2002年8月,我校顺利地从港区搬迁到市区,实现了从农村办学到城市办学的又一次历史性跨越。学校得以快速发展的支撑是教育、教学、实训和科研等各个条线工作的齐头并进。近五年间,我们多次为全市德育工作提供观摩现场、连年在全市的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不同专题的经验交流,1999年被评为“张家港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2001年被评为首批“张家港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之一,我校的德育管理制度特别是市内首创的“校园常规十项评比制度”、“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等在很多学校得到了推广。“德育先行”催生了“五育并举、共进共荣”的喜人局面。教学上连年获得张家港市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学生技能也稳步发展,连续三年荣获技能大赛银杯奖;学校连年被评为“张家港市文明单位”。
二、近几年德育工作实况。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把德育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在管理理念、机构设置、制度建设、队伍培养和特色打造等涉及到德育领域的各个方面,都坚持了与时俱进的工作思路,使学校德育工作在面上不断拓展,在点上不断深化。这五年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组织网络,狠抓队伍建设。
为了有效地挖掘和整合学校德育工作力量,形成全员育人的“大德育”体系,我校不但成立了以梅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而且还配套组建了德育科研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舍务管理工作、实习学生管理工作等多个工作小组。把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党团负责人、教研组长、班主任、政治教师、校外辅导员等力量整合于领导小组中,并明确内部成员分工,使他们人人有事、有权、有责。现在,我校德育工作在网络构建上已经基本形成了“两轨并行”、“三方参与”的格局。“两轨并行”指的是“校长室--德育处--班主任--学生--家长”的管理链和“党支部--工会--妇委会--团委--社会德育基地”的教育链的有机配合;“三方参与”指的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齐抓共管。我们每年还根据新的情况适度调整并公开领导小组的最新成员,使他们在接受工作考验时又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从而使整个小组的领导力和战斗力得到了不断增强。
在注重德育领导机构力量配备的同时,我们也十分重视德育基础力量和一线管理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加强了“三支队伍”建设:即在过程管理中始终紧紧依靠并不断强化班主任队伍、学生会干部队伍和舍务管理队伍的力量和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深切地认识到,只有充分调动并全面激活这三支队伍的积极性,持久地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才能赢得平稳、和谐的德育工作局面;反之,则负责德育工作的领导和老师很有可能成天忙于“救火”,疲于应付。为了长期保持队伍的活力、持久发挥它们的作用,我们在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研究制定了以星期为单位,按月份为阶段的新考核方案。这个方案着眼常规,侧重过程,尊重事实,很具体,易操作;考核结果既与报酬直接挂钩又与评先紧密相连,极大地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地保持了这支队伍作用的持久发挥。我们还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了学生会干部和舍务管理人员定期汇报交流岗位工作情况的例会制度。每一个月内,学生会必须召开一次会员大会,舍务处必须召开一次全体室长会议,学生干部和舍务处总室长要在大会上总结交流工作,只有在日常工作中“有所为”,才会在阶段总结时“有所言”。每一次这样的会议学校分管德育的领导都要去参加,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和鼓励。例会制度的促动和领导的鼓励,是激发学生会、舍务处的活力、持续发挥它们作用的有效动力。
2.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过程管理。
近五年间,我校在尊重和遵循《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原则下,根据本校学生和所处的环境实际,相继制定了《市二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十条细则》、《后进学生行政结队帮教制度》、《市二职中校园常规管理十项评比制度》、《文明班级奖励及评选制度》、《市二职中爱心基金会章程》和《市二职中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等一系列重要的管理制度。不同的管理制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有重点地或对广大学生、或对班主任老师、或对学校行政人员赋予了具体的常规性的工作,从而有效地严密了管理的环节、规范了管理要求。比如在对学生的一日常规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我们制定了能够与之基本全面配套的《十项评比制度》。它包括“勤学、清卫、公物、排车、两操、板报、舍务、就餐、胸卡、礼仪”十项内容。每一项内容的下面还进一步细化,形成四至八条管理细则。仅就“公物”一项为例,我们的管理细则就包含1.桌凳门窗玻璃三机一幕的保管;2.卫生保管区公物、生活区设施设备、绿化护理区植被的管护;3.教室、宿舍电源、门窗的按时关锁;4.“无人灯”、“晴日灯”、“长流水”等浪费财物问题;5.期末总评公物零损坏、财物零浪费班级的加分规定。再如,为了改变当代不少青少年生活不拘小节,言行随便的不良习惯。我们从学生日常生活的点滴之处着手,主要以“卫生”和“物品”两项内容为载体,以“教室”和“宿舍”两个基地为重点,强化了内务管理:卫生方面,无论教室宿舍还是包干区,必须全天候保洁,做到室外无漂浮物,室内地面无纸屑、墙壁无污渍;无论是玻璃窗台阳台面砖还是扶手栏杆,必须做到一尘不染。在我校,这些细微的工作天天有人做,天天有人查,天天有通报;物品方面,教室内,桌凳要求按地面划定的直线横向排平竖向排直;学生课本要求整齐排放于课桌的左、右上角;卫生工具要求统一排列在室内的指定角落。宿舍内,物品有三点要求:全,齐,净。“全”即个人的生活用品要配全,如脸巾脚布牙膏牙刷口杯必须人手一份,禁止共用;“齐”即物品摆放要统一标准整齐一致,如牙膏牙刷必须摆放在指定位置且各自的方向必须一致;“净”即要求保持物品干净整洁。我们每学期都分阶段开展卫生宿舍、文化宿舍和星级宿舍的评比活动,活动对衣服被子等物品甚至宿舍地面的清洗都有明确的要求。这样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从宏观着想,从微观入手,体现了我校德育工作上“把虚事做实、把实事做细、把细事做勤”的传统。各项常规制度有机结合、互益互补,有力地将各项管理纳入了规范运行的轨道。
3.突出管理重点,构筑优势领域。
德育工作能否抓好关键不在于能否面面俱到,而在于能否抓住重点、能否善于发现并填补“德育真空”。我们很早就发现,在学生管理中客观地存在着一些管理的真空地带和管理的重点对象:比如从时间上讲,课间十分钟、自修课时间、课余饭后,夜间以及双休日、节假日等特殊的时间段都不容忽视和放任,因为纪律上的松懈甚至出格现象往往会在此时发生。从对象上讲,后进学生、女生、寄宿生、实习生、特困生、特殊家庭学生等这些群体的管理已经越来越成为德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确立新观念,研究新方法,把特别的爱心献给特别的他们。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了对特殊时间段和特殊对象群的管理,用“非常”的措施努力填补管理的真空:比如我校把课间文明休息的要求和自修课纪律纳入了学生会日常检查的范围,现在,即便是没有教师巡视,我校也达到了休息文明、自修安静的良好境界。我们在全校的寄宿学生中全面执行了《出门证制度》,还通过家长学校、班主任家访、《家校联系卡》等多种形式提醒和指导所有家长,强化对子女离校后的教育和管理。我校在特殊对象的管理上特别花力气、下功夫,比如在后进生的管理上,坚持沿用行之有效的行政人员与后进学生《结对帮教制度》。目前我校的每一位行政人员都与三名同学结成对子,每一个星期都要与他们各至少谈一次心,而且每周都要把谈话的专用书面记录交学校德育处查阅留存。通过对特殊时间的严格管理和对重点学生的爱心教育,我校近十年中未出现一起违法犯罪事件,从而使特殊学生管理成为我校的一个具有比较优势的工作领域。
此外,我们还积极在同类学校中构筑其他方面的比较优势。行家们可以透过某些直观的现象看见学校管理的水平。在学校众多直观可感的人、事、物中,堪称校园“风景线”的莫过于卫生状况、自行车管理,广播操水平,就餐秩序和宿舍内务等方面。这些管理领域中所表现的形态,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语言,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形象工程”。我校一贯重视打造这些形象工程的“景观效果”。就广播操一个方面而言,我们就下了很多的功夫:每一个学年之初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广播操训练和比赛活动;每一天的出操做操和收操,我校都有学生干部分布在不同的地点对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检查评比,检查的内容包括行进时队伍的整齐性,行进过程中各班的安静程度,行进过程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做操动作的整齐性和到位情况等。另外还有专人负责检查班主任的到位情况,每一天的课间操,班主任全部能够自觉地到位,分管校长和德育主任也从不缺席。严格的管理使我校的广播操一直在全市保持了领先水平,成了又一个具有优势的管理领域,不少学校慕名前来观摩。
4.开展主题活动,繁荣校园文化。
有意义的德育活动特别是竞赛类、评比类活动不但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而且能凝聚班级人心、推进班集体建设。定期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条主线。我们把每一周的升旗仪式、每一天的广播操、眼保健操都当作德育活动来抓并进行检查评比。在坚持不懈地抓好这两项常规性活动的同时,我们还特别注重利用重大纪念日、节假日的契机开展各类专题教育活动。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传统的活动有:学雷锋为民服务、五四艺术周、科普宣传周、法制宣传周、读书节、体育节、运动会、家长会、纪念“一二·九”等活动。此外我们还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电教片、参观展览、聘请校外辅导员和邀请有关专家开设讲座等形式,加强了法制教育、青春期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等专题教育。在开展这些活动时,很多情况下我们都坚持“学校掌舵、学生划桨”的工作思路,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组织活动、管理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长才干、增进团结。这些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也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繁荣了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们起步较早。搬迁到本校址办学后,我们争取上级支持,投巨资大力改造陈旧的基础设施,精心规划新建和改建项目,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得到了根本改观。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了的校园新环境发挥了潜在的育人功能。在精神领域上,我们加强了“三风”的教育和渗透。“团结、务实、文明、创新”的校风、“严谨、求实、敬业、争先”的教风、“勤学、守纪、实践、成才”的学风被印制到校园各类宣传广告、学生手册、奖励证书甚至校歌歌词中;“教风”还经过专门制作,“走进”了每一间教师办公室;每一个教室都精心布置,黑板正上方悬挂标准国旗,国旗两侧张贴根据专业特点制订的班风奋斗目标,墙壁内外则悬挂催人奋进的名人名言。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图书阅览室、国旗下讲话、宣传橱窗、黑板报和校史陈列室等宣传阵地加强教育,宣传上做到了全覆盖,弘扬了先进、树立了正气浓郁了文化气息。
5.强化德育科研,坚持理念创新。
学校德育工作既要“反复抓、抓反复”,又要力求抓活、抓新、抓深。这就需要我们正确把握“在继承中创新”和“在创新中继承”的关系。把握这二者的关系则要求我们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时代触觉和前瞻眼光。为此,我校确立了“以德育科研兴德育队伍、促理念创新、求德育实效”的工作思路。设立了德育处、教科室、成立了德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省级和苏州市级等两个德育科研课题,并分别组建了课题研究组,定期举行课题研究“沙龙”活动。此外我们还坚持德育工作例会制度,每个月至少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每个学期至少举办一次校内的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每个学年至少开展一次德育论文评比活动并选编结集。通过这些活动,我校德育科研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近几年间,我校先后6次被邀请在全市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不同专题的交流发言;先后3次为全市并先后10多次为兄弟学校提供德育观摩现场;已经有近十篇德育研究文章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职教通讯》等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有十余篇德育论文在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奖;有数十位老师获得了苏州市和张家港市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伴随着学校德育科研的进步,我们的工作理念得到了不断创新。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并适应形势发展的德育工作新思维。我们积极转变观念,逐步把教育行为转变成了一种服务行为。我们感到:一所学校能够服务于所有的学生,并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立足和服务于社会,才是教育质量的根本体现,才能真正体现党的教育事业中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种认识,就是我们汇报的标题所概括的“以德为先,办体现宗旨的教育;以人为本,育服务社会的新人”。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我们还认识到:只有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以德为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明辨是非能力,才能使学校和学生都能顺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只有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提高青少年的行为品质,营造健康文明的精神氛围和文化环境,把学校建设成为地方精神文明的窗口,才能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只有不折不扣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向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劳动者和毕业生,向人民提供优质的教育成果,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是有了上述的正确认识并在具体工作中认真地加以实践,我校的德育工作才得以充分融入和适应新的形势,才得以能够多次抓住机遇,才得以与时代的发展协调同步。
三、未来德育工作思路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虽然我们尽心竭力,在德育工作上下了大功夫,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人民群众、社会发展和上级领导对优质教育的期望值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我们也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比如德育队伍虽然整体水平较高,但内部存在能力不平衡、外围面临后续力量不足和不强的问题;在德育方式方法上,虽然组织学习了当前先进的教育思想,但在实际工作中真正掌握并忠实实践的还不是全部,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手段尚没有在根本上消除;心理教育和健康教育等工作目前还不是我们的优势,有待在进一步的实践中积累经验。新形势让我们感到:在富裕了的经济条件下,在更加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德育工作所承载的社会压力将更大、社会责任也将更大。我们一定以这次检查验收为新的起点,一方面要努力巩固和不断放大业已取得的经验和成果,一方面更要花大力气把“短腿”补长、补强。同时我们决心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素质教育的思想统领德育工作。把社会对我们的学生接纳不接纳、满意不满意、欢迎不欢迎,把我们的学生在社会上适应不适应、作为不作为、成才不成才作为最重要的质量标准,为培育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有用人才作出不懈的努力。
最后,我代表校行政和党支部向各位领导和专家庄重承诺:我们将始终坚持以德为先,办体现宗旨的教育,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培养服务社会的新人。
关键词 心理健康 转化 学困生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通过言传身教,以自身健康的心理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心理发展进行着影响,激发学生道德意志,强化学生道德行为,以心理疏导的方式,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直到学生从情感上愉快接受为止。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从而促进其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我以去年所教五年级班级的一个案例来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记得上学期,数学老师告诉我,中午放学时,大部分学生已走出教室,张春龙拿衣服时被桌子挤了一下,手弄疼了,在旁边的王蕴绮、田原竞拍手叫好。这3个人不仅是学习学困生,还是班里爱“惹是生非”的学生。我听说这件事,知道绝不能听之任之,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消除这种喝倒彩的不良现象。也以此为契机,让学困生自省自悟、主动进步。我的心理疏导过程分为三步:
一、个别谈心,找到问题的根源
我找到王蕴绮、田原两位同学,先以平和的态度与他们谈心、聊天。从我刚接班时谈起,从老师咽炎发作,班里学生给老师买药这些感人的事谈起,当我说到:“我非常爱班里的每一个同学,他们都是那么诚实、善良、有爱心,都有一颗像金子一样的心……”我的心理暗示起了作用,他们俩都惭愧地低下了头。
我适时进入主题,心平气和地问他们:“为什么同学被挤伤,还拍手叫好呢?这里面一定有缘故,能和老师谈一谈吗?”他们很委屈地告诉我,王蕴绮的自动笔曾被张春龙弄坏过。田原曾被张春龙用橡皮砸到过头,所以认为张春龙被挤伤是“罪有应得”,也给他们解了气,报了仇。我当时反问他们:“如果咱们换位思考,被挤伤的是你们,而拍手叫好的是张春龙或其他同学,你心里会好受吗?”他们俩都低头不语。看到这种情况,我没有往下说,而是让他们好好想这个问题。
他们走后,我陷入深思:孩子们存在的这种报复心理如果郁结于胸,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会造成很多不利影响。怎样解决这个喝倒彩的问题呢?为了使班内的同学自醒自悟,我觉得应该进行心理疏导,也就是第二步。
二、创设情境,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
首先,我把这件事编成短剧,分了3个情境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上表演出来。然后,围绕几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学生们有的认为不应弄坏别人的东西,有的认为同学摔倒时,最希望有人雪中送炭,而不是雪上加霜,有的认为同学之间不该记仇,应该多宽容别人。他们还引用了雨果曾经说过的话:“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还有包尔生的话:“宽宏是这样一种德性:它不为个人所受的伤害进行回报,而且,不看重这些伤害,它不抓住报复的机会,即使这种机会已经提供给它的时候。”
听着这些感人的话语,我从内心里感到震撼,这样的心理活动课使学生学会了分辨是非,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当我看到王蕴绮、田原两位同学都羞愧地低下了头时候,我觉得是时候进行心理疏导的第三步了。
三、心灵撞击,自我教育
学生讨论交流后,我安排了一个延伸活动,那就是“说说班内有没有类似的现象,你是否也做过类似的事,你应该怎么做?”学生纷纷发言。出乎我意料的是田原、王蕴绮第一个站起来说:“刚才的短剧表演和同学们的话语使我们醒悟了,张春龙同学的手被挤伤,我们应该去帮助他,而不应喝倒彩,我们真心地向张春龙同学道歉,也请同学们原谅我们吧。”看到他们从这次活动中自省、自悟,我真是由衷地高兴。
接着,有的同学说:“中午,王晓辰出去打水,我因她不让我抄作业趁机绊了她一跤,然后哈哈大笑,我当时觉得特别解气,可现在想起来自己抄作业本来就不对,还因此记恨报复她,太不应该了。在这里我向她道歉,并且真心希望她以后在学习上多帮助我。”还有的说:“上次老师批评方晨,下面很多同学在暗自发笑,这其中也包括我。今后,方晨有错误,我们应该帮助他改正错误,共同进步。”班内大部分学生把班内许多不良的现象指出来并决心一定要学会分辨是非,改正缺点,把五年一班建设成一个“团结、向上、奋进”的“三好”班集体。
从此以后,当班内出现好人好事或不良现象时,我让学生自己发表看法,用这种心理疏导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会分辨是非。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发挥榜样引路的作用,树正气、正班风,逐渐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的良好班风。
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心理上变化。如有不健康心理产生,大多带有共性因素,进行心理疏导使之健康发展最主要的还是找到问题的根源,运用团体心理辅导课,也就是心理健康活动课,精心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做活动的主人,在自主活动中得到体验与感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从而进行自我教育。这种心理疏导方式远比简单说服教育有效得多。学生自觉改掉不良习惯,学习成绩也就跟上来了。
学校政教处管理工作总结范文一
20__年上学期的学校工作已经结束,政教处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以及学校行政会和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安排和正确指导下,在全体班主任的共同努力下,在有关部门和人员积极支持下,在广大学生的积极配合下顺利地完成了学校年初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落实完成了政教处年度工作计划中的各项任务。在此,将20__年春政教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取得的成绩:
(一)、构建德育平台,全面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重视德育工作是我校领导班子的一贯做法。学校的行政会成员,既是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又是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还是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学校每月定期召开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班主任工作会议。会议内容是总结前段时间工作,安排后期任务,对政教工作提供指导,研究政教工作中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与对策。
学校要抓好德育工作,必须先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年级德育工作的中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为了加强对班主任队伍的管理,提高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渗透“明理博学,求实创新”的育人理念,政教处在本学期定于每月底召开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
围绕月主题开展教育,各班除了学校集会教育外,在班级内部召开主题班会,办专题黑板报。本学期全校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共计18个班次,办专题黑板报共计4期次。
(二)、以人为本,平安为先,强化安全意识,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安全工作历来都被视为学校的重要工作。为了使我校的安全工作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学校安全办于去年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将学校安全制度汇编成册,印发了《大伦初级中学安全工作管理制度》,每个教职员工人手一册。
我校在抓学生的安全教育方面有四大特点,一是舍得投入时间;二是有固定的教育形式;三是教育方式多样化;四是教育的目的性强。在时间的投入上,我校每周有学生集会进行安全教育,课外各班办黑板报进行安全教育。在教育形式上,我校有国旗下讲话、演讲;有交通安全讲座,安全事故图片展、安全逃生演练、主题班会和专题黑板报等形式。由于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对于学生来说,喜闻乐见,容易接受。教育的目的性很强,旨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为了创建和谐校园,我校让学生参与管理,让学生管理学生。让学生干部在管理中学习和锻炼。学生干部在监督学生的安全与纪律上,弥补了学校安全管理中的不足,为学校安全增强了保障。
(三)、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印制了《大伦初级中学生手册》,《手册》对学生的衣着发式,行走坐立姿势、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礼貌礼仪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政教处每月开展“文明寝室”评比,及时通报各班在卫生、纪律等方面的情况,在各班主任的积极配合下,学校的卫生也得到很好的保持。通过以上规则的学习,全校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政教处分阶段对学生的违纪现象进行抓查整治。开展“文明伴我行”系列活动,首先是抓学生的仪容仪表。由于长期抓查,我校学生的发式、衣着都达到《规范》要求。良好的大伦初级中学学生形象已显现出来。其次,专项整治的内容还有打架、骂人、大喊怪叫、逃课出走等,都有了明显的成效。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寓教于乐
为了激发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兴趣,增强德育教育效果,学校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为学生搭建平台,寓教于乐。“五·四”期间学校召开了“班班有歌声,快乐我成长”歌咏比赛暨大型表彰会,表扬优秀班集体3个,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50人次,给广大学生树立了身边的榜样,在校园内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热潮。
学校政教处管理工作总结范文二
本学期,政教处紧紧围绕学校工作重点,在学校领导正确指导下,努力与各部门密切合作,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更加舒适、温馨、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吃在学校解食忧,住在学校受关爱,学在学校长知识,乐在学校感幸福,开展道德讲堂。
一、政教工作放首位
本学期学校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本学期开展了《感恩教育》、《消防安全知识》、《道路交通知识》和《学法、用法》等主题班会;宣传道德教育及“9+3”等主题黑板报评比;普法宣传手抄表等活动;“道德故事、道德感悟、道德格言”等心得体会或征文活动,并结合时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奉献爱心、责任、安全等专题教育;
开展“五、四”运动、“爱护校园环境卫生”、‘6、26’禁毒.普法宣传,开展“道德讲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讲座,开展“三字经“,经典诵读及英文朗读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意识及朗读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崇尚文学的生活氛围;开展“三生”教育,组织参加各种安全宣传、教育及演练,进行乘车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
二、学生养成教育常抓不懈
1、本学期加强对学生迟到现象和课间纪律的管理。学期开学初,协助值班领导,政教处工作人员每天早自习(早晨7:30)之前便到教学楼前进行监督,对经常迟到的一小部分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其明白上课迟到对自己学习的影响,有些学生向政教处保证自己今后不再迟到,并且其在今后的学习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利用课间,政教处人员经常在走廊、校园内检查和督促,使学生在走廊、校园大声喧哗、打闹的现象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保证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本学期加大了对学生违规违纪现象的管理,对于经常爱打架,翻围墙,抽烟酗酒,赌博及违法课堂、违法宿舍,违法学校管理规定的一小部分学生,严要求,严批评,严教育,严处理。通过政教处、班主任作思想工作,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进行多方教育,使本学期学生违规违纪现象逐步减少,从源头杜绝学生犯罪,学校教学工作得于正常开展得于保障。
3、本学期对校园清洁卫生下大功夫。一所学校,其校园日常清洁卫生直接影响到一个学校的整体风貌,为此,学校特派专人进行卫生管理监督。值班领导、政教处,卫生管理监督员,班主任形成一条管理流。强化惩罚力度,学生与学生,老师与老师,学生与老师相互监督,每天一大扫一小扫,狠抓落实,切实管理,使我校校园清洁卫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4、继续充分利用“大课间操”的作用。政教处协同值班领导积极组织体育教师配合班主任,使学生整队集合做到快、静、齐,做操动作标准、整齐、优美,通过上好“大课间操”,使学生身体得到锻炼。并且本学期将原来的两次“第三套广播体操”的第二次更换成了“百人兔子舞”,这给我校大课间注入了新的特色,也增强了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使大课间操成为了学校的一个亮点。
5、加强行为规范教育。为了改掉我校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切实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开展“日行一善,日集一语”活动。班主任每天利用多余的时间检查学生的学习、生活完成情况,并做好监督工作。
三、加强了班主任、班干部及学生会干部的培养和管理。
1、我们继续根据学校制定的《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和《班级评比量化细则》,对班级进行评比。每学期考评优秀的班级直接对班主任进行奖励,考核结果向全校公示,以鼓励先进,督促不足,同时让全校师生监督,真正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期末,根据每个班级本学期的总分进行学校文明班级的评选,使评比工作有据可查,真正地让事实说话。
2、本学期继续对班主任进行了培训,尤其对特岗班主任教师,分别从师德修养、班主任工作艺术、个别问题学生的转化、班干部的使用、青春期的教育、管理的艺术等方面进行知识培训,切实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
3、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加强领导与班主任之间的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班主任会既解决了实际问题,总结了前段工作,同进又及时安排部署下一步的工作,使班主任工作更加的富有成效。
四、加强后进生转化工作。
开展家长会,家访,和家长随时沟通,加强学校与家庭间的联系,共同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
今后,政教处将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学校政教处管理工作总结范文三
本学期,政教处在校长的领导下带领班主任一方面致力于教育理念的探索,另一方面致力于通过扎实的常规管理和颇具导向性的主题教育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温馨校园、书香学院、品味校园,让校园成为学生们的亮丽家园。
一、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班主任育人水平。
1、进一步完善和下大力气推动班主任工作常规。一方面强化班主任在班级教育、班级管理和班级风尚养成以及班级学习发展中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另一方面,制定并实施《中学班主任
量化考核细则》,使班主任在日常教育和管理中思路清晰,常规明确,管理具体,实效显著。锻炼、促使年轻教师在工作中体会到了班主任的酸、辣、苦、甜,熟悉了班主任工作的日常模式,尤其是通过对学生的深入了解,让年轻教师们触摸到了教育规律,为班主任队伍储备了丰厚的后备人才。
2、坚持班主任例会制度,通过班主任例会,明确了学校政教工作动态,安排班主任工作事务,把握班主任工作重点,明确班主任工作方向,提高班主任工作效果。
3、组织班主任撰写德育论文,推动班主任努力摸索教育规律,不断将自己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考,逐渐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的教育风格。
二、狠抓学生养成教育,认真落实一日常规
继续织学生学习了《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大桥镇中学六好要求》,对学生纪律、学习、两操、卫生、安全等一日常规,从严管理,精细管理。在常规落实上,由学校领导、政教处、团委、学生参与管理,实行一日一反馈,一周一总结,一月一公布,使常规工作落到实处。
三、多渠道开辟育人阵地,提高学生文明道德修养
本学期学校通过开展不同式的活动,促进学生逐步形成了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主题班会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本学期,充分利用了班会这个主要教育阵地,要求各班主任老师对班会课认真组织、精心设计,并确保班会课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形式活泼,从而进一步提高班会课的质量,起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2、利用每周一次升旗仪式,结合时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每次国旗下讲话内容更注重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和学校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理想、前途教育及良好行为进行教育培养。
3、本学期初期,在学生中积极开展“文明、美德伴我行”系列教育活动,民防知识系列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针对学生安全意识薄弱、法制观念不强的具体情况,本学期学校利用班会课和国旗下讲话观看相关专题片以及告家长书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了预防学生溺水等安全教育,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本学期未发生任何的安全事故和学生违法违纪的案件。
5、充分利用各种节日活动等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文明意识、节约意识、荣校意识等,使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从而进一步形成良好的校风。
四、组织家校联谊活动,给家长出谋划策,形成教育合力。通过期中家长会、教师家访或用电话和家长沟通交流,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架设起了畅通的桥梁。为家长们提供家庭教育的现念和家庭教育具体启示,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五、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增强学校教育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