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上下五千年读后感

上下五千年读后感

时间:2023-05-30 09:38: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上下五千年读后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读后感网权威《上下五千年读后感800字的范文,更多《上下五千年》读后感800字的范文相关信息请访问读后感网。 【导语】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800字范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发生了许多历史事件,涌现过许多优秀的人物。而《中华五千年》这本书则把这些事和人描写得更加的淋漓尽致。它概括了中国远古至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让我们更加了解祖国的历史,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上个月,我读完了《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在此之前还读了《探索历史》、《历史探秘》、《马小跳——左手历史,右手地理》等一系列历史书籍,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上下五千年》这本书里面有许多小故事都深深地吸引了我:有的故事惊心动魄,有的故事感人肺腑,有的故事回味无穷。在那么多的小故事中,有几个故事我印象最深。

打开这本书读着读着,我的视线里突然溜进一个人物----诸葛亮。诸葛亮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他神机妙算、聪明绝顶。《草船借箭》是个很着名的故事,其中有一个章节,内容讲的是周瑜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打造十万枝箭。诸葛亮动用了他的智慧,算出三天后必有大雾,所以马上回答:“都督不用十天三天就给造好。”三天后大雾来临,在曹操的军营前敲锣打鼓。曹操以为是敌军乘大雾来袭,于是下令放箭,不一会儿功夫草人身上长满了箭。等大雾散去,曹操方知上当,诸葛亮满载而归。读到这里我不由得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所折服,他的聪明令人难以想象,他的智慧怎不能让人感到惊讶?

这本书让我读到了许多历史的知识,甚至以前不了解的知识。我敬佩诸葛亮的智慧,痛恨清政府的腐败、懦弱!

中华五千年,让我们以历史为镜,审视自己,改变自己。

第2篇

正所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这个小书虫前不久刚刚阅读了《中国上下五千年》这本书。

我国已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了,这本书追随历史发展轨迹,触摸五千年文明脉搏,讲述了我国五千年的巨大变化……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到封建文明极度繁荣的明清时代,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名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与成就,也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与挫折,数不清的英雄豪杰、文人志士在历史的长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在《上下五千年》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千百多个生动的小故事,和一张张精美的小插图。

全书用严谨、简洁的文字勾勒时代背景,介绍历史常识,使我们更了解那历史。不仅如此,书中的小插图也惟妙惟肖。那些精彩的彩色插图和文物图片,全面而直观地展现社会风俗和历史面貌,让我们又进一步地了解了那源远流长的中国文明史了!

在暑假中,书不仅是我的好伙伴,还是我的好老师,它陪我开心、伤心、动脑筋、做游戏……又使我在学习方面更上一层楼!

第3篇

女中真豪杰

——《一代女皇武则天》读后感

水南小学  三(4)班  潘佳怡

在悠远的中国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很多值得我们了解的丰富和博大的古代文化。《中华上下五千年》就是一本值得我们好好阅读的历史性文集。

第一次接触武则天是从电视中了解的:一个遭受别人处处陷害却勇敢坚强面对,善良的武则天。从那时起,我就对武则天这位“女中豪杰”充满了好奇。《中华上下五千年》书中的《一代女皇武则天》则让我真正了解了她。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今山西文县人,武则天从小性格强直,不习女红,唯喜读书,故知书达礼,深谙政事。童年时代,曾随父母遍游名山大川,阅历丰富,拓宽了她的眼界,增长了才干。公元655年,武则天当上了皇后。因为高宗经常有病,百官奏事,多令她处理。武则天提出了包括减轻赋税、提拔低级官僚以及改变行政作风和提倡孝道的每个十二条建议,表现了非凡的政治才能。在科举制度,武则天广泛罗致人才。隋朝和唐朝初期,单人答卷时容易营私舞弊。武则天上台后,改革科举中试卷管理办法,采用糊名制度,使评卷人不能了解答卷人的姓名,有利于人才的选拔。不可否认,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虽然武则天不折手段强权夺位,但她的执政能力的确让人无话可说。

指导老师

黄锦虹

第4篇

孔融让梨读后感

前几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上下五千年》,我兴致勃勃地读了《孔融让梨》一章节,让我深受启发。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孔融在六岁那年,他的妈妈买回来了一些大大的、甜津津的、水淋淋的黄梨,洗得一干二净后,让孔融来分发给他的五个哥哥和他的姐妹们,而却留下了一个最小的黄梨给自己,妈妈十分不明白:"孔融,你为什么留下一个最小的黄梨给自己,小的不好吃,大的好吃极了。"孔融笑了一笑说:"老师说过,要尊老爱幼,所以大的你们吃吧!"妈妈听后,连忙点了点头,说:"你是一个礼让的好孩子。"

孔融小小年纪就知道尊老爱幼,把好的东西让给别人,令我万分敬佩。现在有不少小孩子被父母称为心肝宝贝,十分地溺爱,所以孩子们把懂礼貌这三个字忘记得一干二净,认为自己吃的、穿的是最好的,只以我为中心。 仔细想一想,其实我也有不足的地方。一次,在过年的时候,我明知妈妈刚下班回家,已经口干舌燥了;虽然家中还有一瓶果汁,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果汁就一饮而尽了,完全不理爸爸、妈妈,喝完还要他们再去买。想想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我不由惭愧了。

这个故事,使我深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所以,我希望,像我一样的孩子们能改正自己自私的缺点,多向孔融学习。

第5篇

艾青在其创作中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其独特的审美意象,忧郁和崇高之情,反映民族杯具性境遇。那么关于艾青诗选的读后感范文都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1艾青诗选读后感心得作文600字左右,欢迎大家查阅!

艾青诗选读后感范文1我很喜欢艾青的现代诗,总觉得那些充满沧桑的文字让人读起来热血沸腾,任时光荏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诗在记忆的隧道里永存。

读着《北方》,仿佛已经置身于苍茫的北地,厚重黄土地给我带来的一种浓烈的沉重感,我站在那无垠的荒漠上,望着远处从塞外吹来的无情的沙漠风肆虐地蹂躏着北方的生命,十月的寒风并不刺骨,却给人带来寒彻心扉的冰凉,远处的村庄,上坡,河岸,颓垣等都在,感叹着这个时代的悲哀。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北方人民脸上的无奈,那种从心底深处流露出的悲痛和对光明的热切的渴望。作者的笔尖带我见到了北方人民的不幸与灾难,见到了在敌军铁骑的践踏下奄奄一息的民众,也让我看见了他的浓郁的爱国情,尽管这片北地上到处都是抱怨与痛苦,可是这是我们祖先经过五千年的时间的历练给我们留下的,这片土地上不仅仅有他们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并且有他们那无私的博大的爱,“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啊,这国土养育了,那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虽然只是简短的文字,可却也深深震撼着我,这片土地为我所爱,因为它承载的是中国千万民众的信念,承载的远方的未知的却必须会出现的曙光。

读完《艾青诗选》,我真正认识到了一个“用生命为祖国颂唱”的艾青,“一生关心劳动者生活”的艾青,最重要的是我想我得到的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悲惨生活的写照,更多的是关于那个时代的思考以及我此刻生活的思考,我会深思,就算少了艾青所说的那清晰的“盼望”,我也会找寻近期的“盼望”,盼望着我以后梦想生活的到达。

艾青诗选读后感范文2《艾青诗选》是我国现代的诗词的选集。暑假过半,今日最终把它啃完了。

TOP1《礁石》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被浪花怕打得脸面不堪的礁石,伤痕累累。表面上写水浪的无情,实际上却象征着被困难困扰的人。

人,应对坎坷,总是会摔得不成不成样貌,容易放弃的人会立刻倒下;坚持到底的人会依然站着,带着一种乐观,微笑地应对生活,这才是一个人应有的魄力。

TOP2《光的赞歌》

“只是因为有了光,

我们的大千世界

才显得绚丽多彩

人间也显得可爱”

“可是有人惧怕光,

有人对光明充满仇视”

“愚昧就是黑暗

智慧就是光明”

世上的人总有明暗两分,我们都崇尚光明,但仍有一些人却把心中的暗念放大。他们想活得权利,有着巨大的野心。

历史上,那些愚昧的皇帝,各个朝代的奸臣,他们把光明的人一个个剥削去,为了不被推翻;把黑暗的人一个个重用起来,为了巩固自我的统治。他们无端地压迫别人,为所欲为。

可是,他们错了,因为世界上光明的人多了去了,在一次次的压迫之下,他们只好选择反抗,决定经过自我的努力,捅破黑暗的统治,虽然他们的力量很渺小,但公正和光明定会眷顾他们的,他们会为国家的英勇斗争,一向到底。

……

看似普通的叙述中含着深刻的哲理,我也并不是能看懂每一首诗,也许还需要联系当时的背景。

敬佩艾青,用笔这个犀利的武器,把一个个需要讽刺的社会现象,写成了优美的诗歌,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们为国家奋斗。

向艾青致敬……

艾青诗选读后感范文3早就听说爱情是著名的诗,阅读这本《艾青诗选》时还猜想,他的诗豪迈?还是像徐志摩的一样委婉?都无从得知。这次就以一种未知的心态看完了这本书,心中不惊奇琪艺朵朵涟漪。

爱情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艾青的是既有古风又有现韵。把中华上下几千年的语言文化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化成一种蓝色的忧郁,虽说我可能喜欢乐观话得豁达的诗,可艾青的一生经过很多波折,可艾青的诗更多的是对祖国的热爱与报效之心。从中提炼出诗人忧国忧民大情怀。

我很喜欢艾青的现代诗总觉得那些充满沧桑的文字。让人读起来热血沸腾,任时光荏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是在记忆里永存。

读完《艾青诗选》这一本书让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我爱这土地》。艾青写这首诗时正难国内当头,这首诗写出了艾青的忧郁。他的忧郁源自于农民的苦难,这里有浓烈的爱国之情。

作者用一只鸟的形象开头,在个体上面的渺小,短暂与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恒之间,是为表达自己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象成是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永远不停歇的为祖国大地而歌唱。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也要像爱情那样爱祖国,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而我们目前能够做到的,唯有努力学习,树立信心,坚信自己的力量,要保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

一生关心劳动者生活的爱情是重要的事,我想我得到的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悲惨生活照,更多的是关于那个时代的思考,以及我现在生活的思考,会深思,就算少了盼望,我也会努力盼望我以后的理想生活。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努力,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艾青诗选读后感范文4艾青作为中国现代代表诗人之一,对我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和贡献。他曾任第三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艾青的诗歌创作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幼年时被父母视为克星的他被寄养至“大堰河”保姆家中。由于在父母那里感受不到作为儿子的疼爱,反而得到大堰河浓浓的爱意和关心,从小感染农民的纯朴和忧郁,在他以后的创作生涯中烙下了深深的烙印。所以他将自己作为儿子的深情寄托到大叶荷身上。于是在他创作的初期,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表达了对大叶荷的深深的怀念以及对她不幸身世的描写。

艾青创作还受西方哲学和文学影响。在诗歌中,他将现实主义主义手法和象征手法结合起来,吸收世界诗艺的营养,大大提高了其丰富性。同时他又深植于民族的土壤,感情炽热,结合了革命浪漫主义诗风和现实主义本色,极富革命战斗精神。

艾青在其创作中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其独特的审美意象,忧郁和崇高之情,反映民族悲剧性境遇。追求感受力的统一,善于捕捉意象、色彩渲染增加形象鲜明性,具有散文美,融汇光彩和音乐的律动。递进排比句式,首尾呼应的手法。“太阳”和“土地”是艾青诗歌中两大中心意象,是其创作的核心和支柱。在他的创作生涯中,艾青把自己对于祖国和广大农民的深切关心赋予在诸多作品中,他与劳苦大众一齐同呼吸共命运,可谓忧国忧民。他的忧郁就是农民的忧郁,他的愤懑就是农民的愤懑。而他对“太阳”的不懈追求和向往,也表现了他对这一个时代的忧虑,他希望光明、春天的到来,能够带领深陷黑暗中的人民走向黎明。两个意象互相映衬,完美融合,达到现实与理想的交汇,民族与世界进步思潮的统一。

艾青融合个人悲欢于时代悲欢中,反映自己名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对旧社会的仇恨和诅咒,这是艾青创作的思想主旨。

艾青诗选读后感范文5《艾青诗选》用了两天时间就翻完了,抄录了几首诗。整体感觉他的诗歌本身与人们对他的评价(或者说他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二者之间是十分不相称的,他的大多数诗歌都不是十分出色,仅有少数的一些还不错。说他不应当在诗歌史上占那么高的地位,是因为他的诗歌的个人特色不够鲜明,他的诗的风格是那种十分多见、一般的诗,他没有为中国的新诗供给多少新的东西,所以贡献也就有限。

我看完穆旦的诗后说他的诗与杜甫的相类似,能够说是“诗史”,那么与艾青的诗比较起来,艾青的诗更应当享有“诗史”这个名词,他的诗的特色之能够说是题材十分广泛,但相对又集中,概括起来能够说是写出了那个年代贫穷落后中国土地上的欢乐与痛苦,他从国统区到大后方,从农村至前线,从树林到旷野,一一都在他的笔下得到展现,所以说他记录下了那样一个时代是可是分的。但遗憾的是他的记录缺少个性,或者说诗性还不太足,至少在许多诗歌那里是如此,所以这些诗的认识价值、历史价值是不低的,但诗的价值却相对较低。即使是他的《向太阳》、《火把》、《光的赞歌》等有名的长诗,在我看来也并非异常出色。

艾青的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人喜欢用程度副词,“那么”、“十分”等,而在对事物进行描绘时,声、色、形俱全,从各个方面进行描绘,列举东西时同样如此,所以这就造成他的诗歌的第三个特点,铺张。他喜用排比句,有时甚至是六七个相同的句式,如《大堰河――我的保姆》。可是他的描绘、比喻有个缺点,就是新颖的不多,常常采用的是一些大家经常很熟悉的东西,这样就使得他的诗缺少个人的东西,但这也许正是他的诗广泛传播的原因,因为这样的诗是大众化的,不是贵族的,更容易为大众理解、欣赏,也更容易得到官方的认可。

不可否认,艾青的有些诗是十分优秀的,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他写道,“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礁石》,“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多么动人的形象!

第6篇

我在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要想搞好阅读,首先就是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提高思想道德水准,从而拓展知识视野,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进而提升学生们的语文基本素质。上阅读课时,教师应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阅读,内向的学生喜欢默读,外向的学生喜欢朗读,那就满足他们。在阅读成果展示时,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比如“有情朗诵”,用自己的诗句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或者用画画的形式去描绘……

同时,还要培养阅读习惯。教师一定要做好引路人,主要是乐读、有效读、享受读。途径有两种:一是强制,二是暗示。只要能坚持下去,阅读慢慢地就会变成每个学生的左右手而不能忘怀。

二、针对学生能力选择不同的读物

一个班级的学生,阅读能力因智力因素、能力水平等原因,存在一定的差异。老师应认真掌握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平,为他们选择不同的读物。阅读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指导他们选读篇幅较短、内容连贯、内涵适当的作品,如《上下五千年》、《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步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以及《汤姆?索娅历险记》、《羊脂球》等等;而对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则推荐他们读篇幅较长、历史背景复杂、内涵丰富、隐含哲理、手法新颖独特的读物,如《寂静的顿河》、《白鹿原》、《家》、《春》、《秋》、《边城》、《雷雨》、《人间喜剧》、《哈姆雷特》、《百年孤独》等。这些读物的内容既有思想深度又有艺术特色,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课外阅读才能真正收到实效,如果只是走马观花、隔河观柳,是收不到良好效果的。常见的阅读方法,教学中已经讲过,学生可以运用到课外阅读中。但在课外阅读中,还应补充一些,如:把好词佳句、精彩的段落摘录下来,注明出自哪一本书,有条件的制作成卡片;默读和朗读有机结合,好的段落可以大声朗读,有的段落要细心品味;一般的课外读物,要求学生通过泛读、略读、快速浏览,以达到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长知识的目的。短而精的书,要多读几遍;有助于扩大知识面的书,要多读若干遍,以增加知识积累;篇幅比较长或者内容复杂的课外读物,可指导学生写阅读提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要求学生在读完整本书后,必须写出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做到“雁过留声”,把自己读书受到的教育和启发、产生的感想和见解整理出来,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四、家长多鼓励学生阅读

好多家长认为提高孩子成绩的唯一条件就是做题,大量做题,有的甚至把课外书籍当成“闲书”,不准孩子摸,不准孩子碰,一经发现就惩罚、就没收等等。其实这样做大错特错,他们把读书的目的搞错了。他们认为,读书就是为了挣大钱、发大财,或者过上更好的生活等等,却不知“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原理”。处世行事时,知识意味着才干。懂得事务因果的人是幸运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处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学识方能办到。所以家长不仅要鼓励孩子读书,还要要求孩子读书,切不可妨碍阻挠。

五、尽量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条件

1.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保证学生精神食粮的供应。

2.动员学生捐书,成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订阅报刊。

3.时间要充分保证,既集中读又分散读,每天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广泛阅读报刊,每周抽出两节课给学生阅读课外书。给学生的课外阅读以充沛的时间,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六、周期性地对学生阅读效果进行检查

第7篇

《祖国是我家》读后感作文

淮安市徐杨中学 刘雅欣

读了《祖国是我家》,我更加体会到了保卫祖国的责任是多么的艰巨。正如爱国的顾炎武所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中“责”是责任的意思,所以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更要做到保家卫国的责任。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在外国留学期间,受到了帝国主义者的威胁和嘲笑,他毅然回到祖国,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在通往张家口的路上全都是高山深谷,修筑这条铁路是一项大工程。可是詹天佑并没有退缩,他带领工人们一起在深山里工作他白天攀山越岭,测试铁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他勇于开拓,想到了各种方法开凿隧道还建设了“人”字形铁路。他设计的“人”字形线路让火车不费力地上山。他并不是像常人一样改变山势而是利用这里的地形解决了问题,由此可见,詹天佑是如此的聪明,有才干!在他的带领下全长200公里的京张铁路仅仅在四年之间就全线竣工了。但是,詹天佑积劳成疾,在1919年不幸逝世当时他只有58岁。他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谱写了我国铁路开拓了华彩的篇章,为祖国赢得了尊严!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伟大的爱国工程师!

像这样爱国的人士还有很多。

邓世昌是一位执事惟谨、治事精勤的人,在生活中他是一位“西学湛深”,平素爱护士卒,俭朴的人。在1894年中日中,邓世昌与将士们相约,奋勇杀敌,决不独生如果到了紧急关头,誓与日舰一同沉没,就在9月17日邓世昌所在的“致远”舰船不幸触碰鱼雷,军舰沉没,“致远”舰全舰250名官兵,除了二十余人遇救外,全部壮烈殉国。邓世昌落水后他的随从刘忠游近他给邓世昌救生圈邓世昌却摆手说:“全船俱没,义不独生”就连他的爱犬也被邓世昌咬咬牙,毅然摁住犬首一同沉入海底。邓世昌的逝世,全国上下一片悲愤。他用生命践行保家卫国的责任,他用生命见证中国人不屈的脊梁,他用生命诠释中国人对祖国的热爱!这样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先辈的精神铭刻在心!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热爱祖国的大好江山,要积极维护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我们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要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一次次的翻阅这些民族英雄们的经历,仿佛亲眼目睹了中华民族历经艰辛和苦难,又渐渐走向辉煌,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如今,我们的祖国,国富民强;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我们可以骄傲的告慰先烈:这盛世,如您所愿!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新一代的少年必将好好学习,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众志成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指导老师:薛凤年

第8篇

要搞好学生的课外阅读,须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三年级至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50万字以上,但课外阅读不是放任自由,而应加强教师的指导。

一、加强课外阅读意义指导,明确阅读目的

(1)课外阅读是当前语文学习的必然要求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想切实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只靠一本教材、一本练习册已经远远不行了。从近几年省内各市的语文中考题来看,考查的重点不再是靠死记硬背能解决的基础知识,而更多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其中阅读题目包括诗文鉴赏、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约占总分的45%,表达题的40%就是对文学常识的考查也不是只学书本就能解决的。从这些方面来看,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势在必行。

(2)课外阅读是开拓视野、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才须学也,非学无以文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就强调“要大量阅读”,“一学期读它80到100万字不为多”。书读得多了,就能使我们广泛地接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宽我们的知识领域。通过阅读,我们既可以在浩瀚的知识信息海洋里汲取所需要的信息知识和智慧,也可以冲破时空的局限而看到世界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还可以透过信息海洋清晰地感受到当今世界脉搏的跳动,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此外,开展课外阅读,有利于积累词汇和提高模仿能力。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词是语言精华的浓缩,书读得多了,不仅有助于提高赏析能力、写作能力,还能够陶冶性情、培养情操。

二、加强课外阅读计划指导,确定阅读内容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盲目会使你万事不成。”具体可行的阅读计划,是克服盲目性,实现阅读目标的根本保证。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制定好一周、一学期、一学年乃至三年级至六年级的阅读计划。课外阅读计划应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培养阅读能力;二是培养写作能力;三确定阅读内容。

指导学生选择阅读内容,一要正确,二要合适。学生阅读必须对现行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生必读书目为基础,还要注意在古今中外作品中 精选学生可读之书。当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作品有《新编唐诗三百首》、《上下五千年》、《自古英雄出少年》、《西游记》等,外国作品有《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故事选》等,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逐渐介绍贴近学生生活、深受好评的书籍有《花季雨季》、《男生贾里》、《草房子》等,另外,还应推荐一些精彩的时文和自然科学类书籍。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的阅读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要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权利。

三、加强课外阅读方法指导,提高阅读实效

(1)精略结合

略读不仅可以快速获取知识,扩大知识视野,而且可以使学生从浩瀚的资料中筛选出相关的篇目或章节,有信息检索的作用。精读就是细致读、圈点读、吟诵读、研究读,不仅了解作品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还应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深刻哲理。

(2)读思结合

思考能深化对作品的认识,阅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读思结合,一要注意发散思维,由此及彼。如读《狼来了》,从那说谎孩子的身上,应该深刻认识到诚实是多么美好的品格,它是每个人在生活中应该具备的美德。从中还可以想到古今许多与众不同的孩子的做人表现。二要比较阅读。对内容相近体裁不同和体裁一样而内容不同的作品,以及同一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都可以进行比较阅读,由此促使学生研究作品价值,思考作品意义,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3)读写结合

写读后感、心得体会、仿写、改写、缩写等都不失为好的阅读方法。我们要给学生讲清读写结合的好处,强调读写结合,再典型示范,榜样引路。

四、加强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养成阅读习惯

1.开设阅读指导课

对于高年级学生,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很有必要,并且课外阅读指导也应像语文课一样精心备课,认真上课。按一般的认识规律,指导课上应先让学生阅读典型材料,教师再点拨材料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讨论,从而总结出一些阅读或写作的规律,最后出一至两个实践题目训练学生的思维,以将其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要注意的是:典型材料要精,可阅读材料要广,点拨要适可而止。

2.开展读书交流

第9篇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敬父母不在明日,就在今天。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孝心无价毕淑敏读后感《孝心无价》这篇文章出自著名作家毕淑敏之手,作者在文章开始举得两个关于“孝”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比比皆是。一种求学的苦孩子,一种离家的游子,作者并不认可他们的“孝”,由此引发出行孝这一平常而又深刻的话题。作者相信天下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但作者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时间的流逝,将会带走行孝的机会。因为人生是短暂的,父母可能在我们想行孝之时已离开人世。

的确,子女对待父母的“孝”,无论什么方式,无论这种方式是丰厚还是微薄,只要是向父母献上一份孝心,这种感情都是无比珍贵和美好的。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自己做了妈妈后对“父母”有了更深的认识,父母为儿女全心全意,尽管深知儿女对父母的爱会大打折扣,但没有哪一个父母会因此控制自己的“爱心”。有了做父母的体会,和妈妈之间的交流也多了这方面的内容。村里谁家的儿女孝顺了,谁家的孩子对老人不好了,家长里短成了妈妈的世界的主要内容之一。大致听上去,孝各有各的“孝”法,而不孝之子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儿子妻管严,想孝不敢孝。我一直片面的认为这种情况责任还是在儿子身上,归根到底,是儿子不孝顺。

二、啃老族,父母不断给予,在儿女看来是理所应当,除了伸手要,其他的就没什么事了。在父母需要儿女的时候,儿女则很默然。

三、上梁不正下梁歪,用妈的话来说是——像“根”;

四、天生不孝之子,对待父母的行径令人发指……

反思一下现实中这些活生生的例子,我感觉许多“不孝”的行为是由于缺乏家教,父母溺爱、纵容造成的。这样的孩子不懂得爱,体会不到爱,更不懂得感恩,在他们眼里,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他们应该做的,而儿女的义务呢,则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不过,从妈妈的唠叨中,我也听出来了,与过去的穷日子相比,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有了经济条件的支撑,不孝的人或事都少了许多。但“孝”的界定仅仅与“金钱”有关吗?由此,又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什么是“孝”?

曾经读过《子游问孝》的典故。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游问老师什么是“孝”?孔子说:“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孝仅仅是能够赡养父母罢了,但是像猫狗这样的宠物尚且被人们饲养喜爱。如果对待父母没有顺从恭敬的心态,那么用什么来区分孝顺与饲养呢?”孔子的话虽然有些逆耳,不过我们不得不称道圣人的教训实在是金玉良言。父母和子女所处的时代不同,思想观念和文化水平不同,看待事情的角度自然也不一样,这一点是做子女应该体谅的。我们不能因此不屑于倾听父母“浅薄”的谈论,剥夺他们倾听儿女“高深”理论的权利。我们讲求的快乐包括物质和精神的共同享受,现在大多数子女都能够满足父母的物质消费,所以“孝”的要求也就相应提高。如果不顺从父母的意愿做事使他们开心,又怎么满足他们的精神享受呢?喂饱小猫小狗之后,还知道给它们一些线团皮球之类的东西让它们自得其乐,难道“生我够劳”的“哀哀父母”还不如它们吗?其实父母会对子女提出什么非分要求吗?只不过是子女因为各种各样的意愿不愿意去做罢了。只要稍微用一点自制力,我们就可以做到“孝”了。孝心是实实在在的,但它又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一款珠宝是孝心,一双袜子也是孝心。孝心不在于物质的高低,而在于你的心。

凭心而论,要说“孝”,我远不如对象。他的心思细,两头的老人需要什么,他都会想到。但我也感到他的“孝”有些变化。结婚前几年,每次回公婆家(对象家在外地),老公第一个晚上都会通宵达旦地和父母秉烛夜谈。我很是奇怪地问他:说什么说一个晚上?是啊,无非就是说工作,说生活,说鸡毛蒜皮的琐事。可慢慢的,老公自己也奇怪:几个月回一次家,和父母也没什么说的了,可能是老婆孩子现在已经成了生活的全部?我呢,自小妈就比较惯我,有了孩子后,妈妈也一直照顾着我们全家。但不善交流的我却很少和妈妈沟通,可能物质上我比姐姐付出的多点,但我深知,精神上的慰藉,我给妈妈的很少。自己一直在拒绝长大,很少陪母亲说说话,宽慰母亲的一些心结。因为在我眼里,有时候和妈妈简直是无法沟通,她说的我不感兴趣,我说的妈妈又听不明白。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真是个“不孝子”啊!

年轻的朋友们,我们经常谈要孝顺父母,请问你准备什么时间去孝敬你的父母呢?有人说要等到长大了、做事了、有收入了就有能力孝敬父母了,你有没有想过,你做事了以后,每天忙忙碌碌,面对比竞争的压力,你那有时间去孝敬父母?等你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孩子,你把父母接到身边,说可以孝敬父母了,其实不如说你是让父母帮你养孩子,帮你整理烦乱的生活,是你孝敬父母,还是父母用无私的爱再次为你支撑起一片安静的天空?等你的孩子长大了,你终于有了时间可以给自己的父母,可是你想过吗,此时的父母是70还是80了,有多少父母可以坚持到80多岁,90多岁,即使坚持到八、九十岁父母又能吃的下多少你做的饭——朋友们,孝敬父母是没有时间和能力的限定的,人生不是总有是守侯在父母身边,趁我们现在可以经常守在父母身边的时候,敞开心扉告诉父母你应该说的话,对父母说你深深的爱着他们,也感谢他们深深的爱着你;做现在有能力为父母做的事情,为父母沏一杯茶,多用心听听父母好象很烦人的要求,不要等到明天——时间是一条单行道啊……

人都会有老的一天,但不到老谁都不会知道老人心里想些什么,老人心里有什么需求。但我想我们能做的尽力去做:给他们买件喜欢的衣服,买些可口的食品,耐心地听他们絮絮叨叨地告诉你一些“新闻”,尽管你对此丝毫没有兴趣。把生活中,工作上的事跟他们说说,尽管他们可能并不能体会你的艰辛……这样,才不会在老人离开我们的时候,留下遗憾或者懊悔。

“孝心无价”,从自己做起吧!

孝心无价毕淑敏读后感孝,这个字仓颉造得很好,也很特殊。

孝,包涵了很多,有时候它只是几个字组成的一句朴实的话语,有时候它只是几个简单的动作构成的一件事情,但,这就是孝。实实在在,情真意切。

俗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这句话一定没有人会否认。但一个人如果连孝都没有了,又何谈善呢?一个人连自己家里的事都懒得管,而整天跑到外面去做那些所谓的善事,请问这还能叫善吗?

孝,不需要理由,你不能随随便便找个借口来敷衍了事,那其实是在忽悠你自己;孝,也没有界线,无论对谁,家里家外,都有职责尽孝;孝,不分地位高低,不管贫富贵贱,都有义务尽孝,一辆宝马叫尽孝,一辆自行车难道就不叫尽孝了吗?孝,其实对每个人都是一份义务和责任。

孝,虽然只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却不能让她成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一旦这条生命与生命交接的链条断裂,留下的将是终生的遗憾与悔恨。

朋友,不要让孝成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憾事,行孝,请马上行动,趁现在还为时不晚哟!

论语师生专题读后感从前,我之所以读一本书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手边,而书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气或分几天读完它。后来,知道了有公共图书馆这等读书的好地方,我也懒得去翻书目卡片,只是在开放阅览室书架上随手抓一本我能读得进去的书。再后来,通过网络,也约略知道近来新出的哪几本书是值得一读的,可我也往往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偶尔在浏览的网页上碰到一两本好书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时间和心情静下心来看,相逢或相违全凭运气。所以,我读《论语》也只是因为选了《中西经典选读》这门课,于是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__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论语师生专题读后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9日上午,孔子故里山东省曲阜市的杏坛剧场内传出朗朗的诵读声。2000多名少年儿童齐声诵读《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和中国历代名篇佳作明月高悬,孤灯一盏。橙黄色的灯光笼罩着周遭的一切。我正襟危坐于桌旁,在这样一个宁静而又安详的初春的夜晚,仔细背诵着一本蓝色仿线装的,薄薄的小书——论语。

说它是薄薄的一本小书,实在不假。虽然字印的斗大,再加上注释,翻译,总共也不过220页。想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此的一本小书。若是摆在那些厚似馒头,重似砖头,印刷精美似绣花枕头的大部头巨著之中。实在是不起眼之极了。何以想象,就是如此的一个薄薄的小书,却统治了中国近二十个世纪,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呢?

从辩论的角度看,孔子肯定是输了,而且输得心服口服。可是如果从生活的角度看。孔子又是赢家,是大赢家。这是历史证明了的,不是我说的。也许,真理本不是辩出的,而是做出的。

孔子何以获胜,辩论为何不出这样的道理,我不知道,天资太差,脑子太笨。但我知道孔子说了些什么,他说的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学!如果你是人,你生活在一个群体中,不论你做什么:你去干革命,做领导,开公司,或是你去当土匪,做强盗,当恶霸。如果你想做强,作大,你就必须相信孔子说的,从这个角度说,孔子的道理,是永恒的真理!

说起生活的道理,生存哲学。我们中国人可是不会陌生。因为我们有五千年的等级社会的生活经验,世界上哪个国家也比不上。比如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争权夺利,互相倾扎,落井下石,背后捅刀,见利忘义,过河拆桥,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的一套,做的一套,损人利己,假公济私,猜疑嫉妒,暗地造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还有什么,大家补充。

总之,我们中国人最不缺的就是智慧,尤其是生存智慧。中国人是适应力最强的生物,在任何的环境里都可以生存。并且还有一整套自我娱乐的方式,我们是最喜欢内耗,窝里斗,最容易忘记过去,最经常变得麻木不仁,最喜欢隔岸观火,充当看客的民族。好了,不说了,鲁迅先生比我说的强多了,不敢班门弄斧。

论语师生专题《论语》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国学经典,许多人崇尚它“和为贵”的处世哲学,而我,则更迷恋它对理想的追随。

确实,整部《论语》都隐约的从礼仪、为政、学习等方面体现着对理想的追求。在《论语》里,有一大段还特别描述了它。子路、曾皙、冉求、公西华和老师——孔子在谈理想。子路抢先一步,急忙道出了自己的理想:给我一个很大的国家,但兵荒马乱、礼乐崩坏,我用三五年的时间,就能把敌人赶走,而且人人都举止高尚,成为一个礼仪之邦。冉求在老师叫他之后慢慢地说道:给我三五十里地,那里也有战争,给我三年时间,我就能把国家重归和平,但我可不敢把它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变成礼仪之邦。他们的态度可谓一个比一个谦逊,到了公西华,他说他只想做一个帮助实行礼仪的道士。最后,孔子叫到了一直在专心弹琴的曾皙,只听琴声渐轻,“当”一声,乐曲结束,曾皙坐了起来,说道:在万物复苏的春季,我带上朋友、妻子还有一群孩子,到刚开冻的河里去洗澡,然后去唱歌跳舞,之后,就唱着歌回家。这时,一直不发话的老师说:“我同意曾皙的观点。”老师私下里又对曾皙说:“他们三个人的理想太不切实际:子路如此性急,肯定治理不好一个礼仪之邦;冉求虽说是三五十里地,但也是一个国家,有人民群众,有政府;公西华只是想做一个道士,但礼仪的事太大太重要了,非君子不能做呀。而曾皙的理想,不宏大但最接近人生的起点,最重要的是,他倾听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第10篇

摘要: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丰富知识拓宽视野的主要环节。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 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小学的阅读主要是课内教材的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种,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阅读。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读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为此,笔者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激发阅读兴趣

以兴趣为先导,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要时时处处、多层面、多角度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新教材中有关中外名著的内容是很多的,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做一些内容的拓展和情节的延伸,就会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这篇课文时,笔者为学生播放了展现课文内容的视频资料。学生对野人、荒岛充满了好奇,顺势向学生推荐《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学生的阅读热情被点燃,下课后马上向学校图书室借了这本书,争着阅读。

二、创建浓郁的阅读氛围

首先,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情况家长调查的基础上.召开家长会,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取得家长的帮助,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课外阅读有监督。有条件的家庭,提倡亲子阅读,这对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其次,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布置班级读书角,图书来源一是学校图书馆,二是学生家中藏书。同学之间可交换阅读书籍,提高读物利用率,减轻家长经济负担。“读书小屋”每周推荐一本好书。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最后,教师以身垂范,与学生共读。特级教师支玉恒说:“教师不读书,对学生是灾难性的。”阅读可以让我们的文化底蕴渐渐地丰厚起来,思维逐渐地活跃起来。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上就会带有某种特殊的精神气韵和文化归属感,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与教师共同阅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引导。

三、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其一,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其二,指导学生用好读书方法。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的读,一句一句的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其三,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四、推荐课外阅读内容

鲁迅先生曾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因此,在平时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以及文章的篇幅长短、内容深浅等方面的情况,着力为其推荐一些正确合适的课外阅读内容。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少儿版,还有像《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安徒生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儿童作品《西游记》,历史读物《上下五千年》,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战斗故事《烈火金刚》、《野火春风斗古城》,人文地理书籍《海底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等。另外,还可向学生推荐与教材同类的课外读物,如:学习了课文《黄果树瀑布》,可推荐学生阅读《迷人的张家界》一书;学习了《早》这篇课文可推荐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学习了课文《莫泊桑拜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小说《项链》或《羊脂球》等,以此作为课内课文学习的补充。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五、语言积累,培养思辨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极有利于学生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围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主题开展扩散性阅读,让学生阅读更新、更活的大教材。在扩散性阅读中,学生的精神空间不断扩大 ,精神探索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相统一的语言感知量、积累量也不断增加,领悟力也不断增强。如:对于低段的学生,重在激趣,要求他们认真阅读 以便讲给别人听;不求深度和广度 ,以学生愿读 、爱读并乐于表达为目的。对于中段的学生,则引导他们有 目的地读整篇的故事。主动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并在课堂上交流,互相补充 ,以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 。对高段的学生,除了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开展阅读活动并交流外,还要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作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只要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就应该得到教师的肯定和提倡。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浅谈 培养 学生 历史 兴趣 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可分为课外培养学史兴趣和课内调动学史兴趣两个方面。由于学生在学校的上课时间相对较少,所以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重点应放在课外。以下就课外、课内培养学生学史兴趣的方法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课外培养学生学史兴趣的方法

1、明确学史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所要学习的课程有十几门,每门课都有丰富的内容。特别是历史这门课,学生们不仅要接触大量的时间、人物、事件,而且难写难背、枯燥无味,于是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失去学习信心。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当从学习历史的目的上去引导,让学生认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如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的理解,让学生懂得以后如果再有此类危机爆发应该如何避免灾难。通过对不同历史事件的比较和分析,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等。通过这样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增强了求知欲。

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发挥情感作用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地关心,给予充分的信任和鼓励,就能给学生提供无形、巨大的学习动力,这就是教育界经常提到的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发挥非智力因素中情感因素的作用。 实践表明,教师多与学生沟通,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其兴趣爱好,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和情感的力量去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上自己所授的科目,是十分重要的。

3、通过历史记忆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

历史知识千头万绪、包罗万象,因此,记忆成为学习中一个必须面对的艰巨任务。注重记忆方法的引导是迅速提高历史知识和培养历史兴趣的有效手段,我在此谈谈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第一,数字记忆法,即依据一些数字的特点,记忆相关知识点的方法。如可根据数字差记忆,1874、1884、1894、1904、1914、1924、1934、1944、1954、1964等,这些数字以“十”为差排列,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变枯燥为有趣。

第二,对比记忆法。历史中的很多人物和事件既有个性又有共性,采用对比记忆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两次世界大战的比效、和的比较等。

第三,归纳法。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各有不同,但不管怎样,大都可以将根本原因归纳为经济方面或生产关系方面。如世界三次工业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引起的。

4、利用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

教师可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阅读《上下五千年》、《中华历史名人传》等一些历史小读物,并且摘抄读书笔记或撰写读后感,然后贴在教室后面让同学们共享,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也可开展猜历史谜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史兴趣。

二、课内调动学生学史兴趣的方法

1、课前导入时,精设“悬念”,引发兴趣

经过课间活动,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因此刚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相当不集中,而且历史课又都安排在下午或上午的第三、四节,这就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尤为严重。所以,如何在上课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45分钟教学效率的重要一环。 由于历史学科天生具有与其它学科及现实社会紧密联系的特点,这就使历史课的课前导入方法很多。这时可精设“悬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在上课过程中巧设“悬念”并注意改变教学方式,调动兴趣

首先,在教材过渡时设置“悬念”。如在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这一课时,在讲完“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后,讲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时,可提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这就使学生的注意力能牢牢的集中在学习上。 其次,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精设悬念。要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是很难的,因此,悬念设在重点、难点处,既可引起学生的重视,又可消除因被动思维带来的疲劳感觉。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适时变换教学方式,调节课堂气氛。

3、在一堂课结束前设置“悬念”,保留兴趣

教材内容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有了上一课的因,才有这一课的果。因此,在一堂课快上完之前,教师应找出与下节课知识相联系的地方,认真设置悬念,使学生自觉地产生解开这个问题的需要。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是离不开这个前提。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因此,要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必须高度认识兴趣在学生学史过程中的动力作用,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地、持久地、主动学习历史。

三、创设情境、巧妙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求知欲

第12篇

[关键字]阅读;语文素养;阅读策略;阅读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必须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语感的锤炼、方法的获得、品位的提升、能力的培养和视野的拓宽。钱理群先生认为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是“阅读”。语文素养的养成是渐进的过程,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它的习得需要在广泛、海量的阅读中提高。通过开展阅读,创建良好的阅读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让学生接触大量高品位的经典书籍,将阅读变成习惯,在海量阅读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而良好的阅读效果,以一定的阅读策略作支撑。阅读策略是指读者依据自己的阅读目的和任务,根据具体的阅读情境选择、组合的阅读方法。阅读策略的形成和运用需要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体验、感受、联系和创造,从而认真开展阅读实践的过程,锻造出过硬的阅读能力。

一、掌握阅读形式

阅读的形式有很多种,如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精读、略读和浏览这三种形式。《语文课程标准》对这三种阅读形式提出相应的评价标准:精读,应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略读,重点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浏览,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三种方式在阅读中各有其用,缺一不可。在阅读中教会学生略读和浏览,提升精读的速度,阅读能力才有提升与发展的可能。

二、提高阅读速度

闫国利先生在《阅读发展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这样的公式:阅读效率=阅读速度×阅读理解率。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这就需要教师抓住每个学段的关键期。为此,教师要做到:

1.平时经常带领学生做阅读训练,在为学生提供与文本有关的信息、资料的同时,限定一定的时间,并对阅读结果进行检测。

2.每堂课都提供练习默读的机会,同时估算字数,提出时间要求。

3.开设静读课,全班同一时间进行整本书的阅读。

三、学做阅读批注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第二学段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因此,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教学生学会做批注、自读自悟等方法,提高语文阅读实践活动的效果。例如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为例,教师教学生做批注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教师出示幻灯,给出阅读提示

1.默读课文7、8两个自然段。

2.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中华不振”,请做好批注。

步骤二:教师示范做批注

1.阅读提炼

如当读到文中的“衣衫褴褛”一词时,学生内心可能会产生“饱受欺凌”的感受,这时可在段落空白处写下这四个字。

2.想象体会

把这种感受带到句子中再读,让眼前浮现出一个穿着破烂、面容憔悴的中国妇女正在哭诉的画面。

3.再读联想

此时此刻,心里感受到的是当时租界里中国人所受的屈辱,那种悲哀――这样边读边想边批注,就是自己最真切的读书感受。

步骤三:学生尝试做批注

1.教师提供参考词语

第一组:无奈 愤怒 伤感

第二组:屈辱 悲哀 痛苦

第三组:有苦难言 义愤填膺 心如刀绞

2.学生自主练习(略)

3.师生互动交流感受(略)

4.鼓励学生诉说感受

这种诉说又称感想式批注,目的是培B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动脑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全部文章后,即刻记录下自己阅读后的相关感想。这种感想式的批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阅读文本,从而掌握文章的主旨,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会做批注,将提高阅读的效果。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批注的方法加以分解,一步步地将批注的实施步骤呈现出来。更重要的是,教师强调阅读的体验,让学生带着思考去读,融思考、体验、评析于一体,通过学做批注、潜心阅读,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解读文本,由此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本片段教学中,教师示范指导“如何做好批注”,继而让学生当堂练习,马上实践,立刻体验,这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所决定的。批注方法的运用,有效地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口味文字的美韵,品评文字的意味。

除了用“关键词”做批注外,批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而且也必须多样化。批注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一个词,或者一个短语,一句短小的话,总之,只要能概括出自己阅读这段话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意思就可以。教师必须要有这样的全局视野,让学生在接触“批注”之初,就喜欢上即刻表达自己感受的方法,从而想对批注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帮助自己进行自主阅读。

通过系统的教授,学生了解到批注笔记的文字形式有三种:一是“眉批”,即批在书头上;二是“旁批”,即批在句子旁;三是“尾批”,即批在一段之后。批注笔记可记载的内容非常广泛,大体可以归纳为四类:一是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概念,立刻查字典、找参考书弄清楚,然后写在该书的空白处加以注释说明,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字词,又有利于记忆,特别是为下次阅读扫清了障碍;二是在读书中边看边思考,然后用精炼的语言把某段的中心意思记在书的天头或地脚上作提要示说明,这样便于把握文章的脉络,在复习浏览时可一目了然;三是在读书中可能产生各种感想、见解或疑问,这时可随手写在书的空白处作批语式的提示;四是在读书时发现重要段落或主要论点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时,为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等字样的警语,可以提醒自己在下次阅读时要特别注意。

阅读是纯粹自由的精神活动,它不是体操里的“规定动作”,而相当于“自选动作”。阅读别人的作品要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善于从别人的作品中读出自己。从这个角度上来讲,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旅行和探险活动,而批注式阅读就是把这种旅游和探险的收获记录下来。

四、阅读拓展延伸

阅读拓展延伸活动,教师可以通过三个阶段来完成:

第一阶段的课后延伸称为“书海拾贝”。随着阅读的层次的深入,学生会把阅读的心得体会做个记录,每天百字,既不会耽误时间,又能及时把阅读的心得梳理归纳。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水平选择一种记录方式,每日百字,每周作五次记录。有的选择摘抄“美词佳句”;有的选择续写故事,根据当天阅读的故事情节挑战作家,来个“故事新篇”;有的摘抄“精彩片断”;有的记录“阅读有感”;有的用百字提炼“内容提要”;有的用百字进行“人物评价”或“人物分析”;有的在阅读后,提三个问题自问自答。这种类型的课后延伸,根据难易程度分成四个梯队,以半个月为周期,每个学生完成一次积累延伸。

第二阶段的拓展延伸形式更多样,教师可以把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摆在第一位,因此,教师要增加整体理解的延伸拓展的阅读活动。如换一种文体浓缩小说内容,如将小说改写为图画书或短篇故事;给小说写前言;给小说写后记;改变小说的结局;给小说再增加一章;设计小说的封面、封底;设计小说的书签;绘制海报推广这本小说;从某一个角色的角度写故事发展的日记;表演喜欢的场景;给作者写信表达你的想法;给书中角色写信,说说你对他言行表现的建议和感想;上网查查其他读者对本书的评论,写份读者评论的总结报告;写出你对这本书的评论;写份读者评论的总结报告。

第三阶段的拓展延伸主要为罗列一本书的纲要。海量阅读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为首要目标,为了保证学生阅读兴趣的不断增长,教师可以安排他们每月从所读的书中挑选一本记录读书心得。为了避免他们把心得写成空泛的读后感,教师可以把读书心得分解为若干个部分,让学生为每个部分写一段或几段心得,以提高他们真实的写作能力。读书心得的主要内容可以围绕主角、配角或反派、冲突、故事背景、故事情节发展、、结局、主题等几个内容展开。对于学生写出的读书心得,教师要以正面的鼓励和评价为主,督促他们加大阅读,在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例如阅读《查理和大玻璃升降机》时,可将其分解为如下部分展开阅读:

1.主角

贫穷执着的小男孩查理?巴克特以及充满奇思妙想的旺卡先生。

2.故事背景

20世纪末的一家神奇的巧克力工厂中发生的各种奇异的故事。

3.故事情节发展

查理进入巧克力工厂后,他娇生惯养的同伴都被淘汰,而老实听话的他留到了最后,坐着大玻璃升降机进入太空,见识了太空蠕虫克尼德;又来到了负数国,救出了乔治娜姥姥。

4.

“一切都恢复正常了,查理。”旺卡先生看着这番情景说,“他们干得很好。这里不再需要我们了。走吧!我们去找乔治娜姥姥!”他抓住查理的一个手臂,蹦跳着,把他拉到大玻璃升降机开着的门里去。“快点,我的好孩子,快点!”他叫道,“如果我们想抢先赶到那里,我们就得赶紧一点!”

“抢先赶在什么事情之前啊,旺卡先生?”

“当然是在她被减掉之前!所有负数都要被减掉!你连这么简单的算术也不懂吗?”

他们现在已经在升降机里,旺卡先生正在几百个按钮中找出他要的那个。“有了,在这里!”他说。他用一个手指轻快地按下一个象牙色小按钮。按钮上面写着:负数人地带。

5.结局

旺卡先生治好了约瑟芬奶奶的腿,她可以下床走路了,还带着查理一家去白宫面见总统。

6.主题

孩子所幻想的世界是精彩绝伦的。

五、实施阅读评价

阅读评价是对阅读方法、策略、能力、效果等方法的评价。海量阅读的开展让大部分学生感觉在阅读中提高了写作和阅读的能力,获取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并从中感受到阅读的愉悦和快乐。学生在阅读中,逐步学会做批注、圈点等阅读方法,阅读面大大增加。最可喜的是他们的阅读量大大增加,一学期5个月,68%的学生阅读的书籍超过30本,72%的学生阅读字数超过200万字,大大超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第三学段5-6年级“两年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建议。量变会引起质变,在海量阅读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文字的碰撞中得到有效提升。

海量阅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阅读热情空前高涨,教师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体验阅读的快乐,在阅读中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广泛博览群书,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广泛涉猎,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有利于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理解、吸收、创新和发展。

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在于培育人的气质、情操和境界等情感能力。古人云:感人心,莫先乎情。情感的感染力对人有重要的影响。学生在广泛、海量的阅读中,与古今中外的智慧生命对话,感其情,禀其气,使得个人的情操得到全面升华,精神世界变得广阔而高远。海量阅读,让学生变成一个个阅读小达人,将阅读视为陪伴自己童年的好伙伴,进而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习作能力和组织能力,语文综合素养得以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新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J].香港:香港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