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

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

时间:2023-05-30 09:38: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

第1篇

另辟蹊径――以循环农业为纲

金旭农牧成立于2007年11月,注册资金500万元,现有员工238人,8年期间先后投资5600余万元,建成了120hm2蔬菜基地,其中40 hm2标准设施蔬菜,年出栏生猪2万余头的标准化养猪场,600 m3的大型沼气池,以及年产1.2万t的生物有机肥厂和年生产1600万株的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

与传统农企相异,金旭农牧走的是一条别具一格的发展之路――循环农业,一种以节能减排与增收为目的、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的农业生产方式。公司以生态健康养殖为基础,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为主线,环保节能沼气工程为纽带,生产有机生物肥为延伸、绿色果蔬种植于一体,形成了“猪―沼(肥)―菜”的生态循环种植模式。其中,生产出的沼气除供周边农户生活使用外,还用于仔猪保育供暖和温室冬季加热补光需要:沼渣用来生产生物有机肥;蔬菜基地全面使用生物有机肥。

这样的农业发展模式刷新了循环农业的具体运作方式,使养殖业、沼气工程、生物有机肥、种植业四者之间形成了有机的产业循环链,上一级废弃物成为下一级生产环节的原料,周而复始,有序循环,提高了进入生产阶段物质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形成了高效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循环体系,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有着深刻的意义。

锐意进取――以产业运作为本

以循环农业为发展大方向,秉承“因为绿色,所以出色”的新思维,金旭农牧对产业园区进行了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囊括了基础设施、生产过程、质量管理以及市场销售等产业链的每一环节,以打造出高产、高效、高端、高新、高辐射的设施蔬菜核心示范区。

金旭农牧大有可为的发展态势,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与关注。乘着政策这股东风,金旭农牧的园区建设更是顺风顺水。2011年公司所在地掇刀区以金旭农牧公司产业园区为核心编制了“荆门市掇刀区双碑现代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园规划(2011-2015年)”;2013、2014年省农业厅又下达了“湖北省设施蔬菜核心示范区”、“掇刀区设施蔬菜标准化创建”任务。公司在政府总规划的引领下结合园区实际情况,制定方案分步实施,最终形成了“路相通、渠相连、田成方、棚成群”的基地格局。

为完善配套产业链,严格落实蔬菜标准化生产与经营,公司还争取到国家级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新建温室8960 m2,育苗车间420 m2,以及供暖、供电、给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同时改善水肥供应设施,实施水肥一体化。将园区大棚灌溉设施由原来的裸(沟)灌全部改为管道输送和棚内滴灌,并配备水肥一体化系统,节约水、肥30%以上;此外,新建了净菜加工车间2000 m2,年加工能力达到3000 t以上。

发展循环农业,生产过程中实行减量化、集约化、工厂化自是应有之义,金旭农牧为此谋求了众多技术支持,与华中农业大学园林学院、荆门市禾润蔬菜科学研究所专门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在此基础上还争取到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蔬菜育种学家方智远将院士专家工作站落户于公司基地,园区的产业化发展获得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15年公司又承担了荆门市重点科研项目“设施蔬菜高效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进行了设施蔬菜新品种筛选、棚型结构评价与优化、设施蔬菜周年种植模式、机械化耕整技术、集约化育苗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等集成研究和应用,有效规范与推动了园区设施蔬菜的绿色集约生产。

产品的安全性于循环农业中得到着重强调,为了加强蔬菜产品的质量监管,金旭农牧制定了一系列监管制度:一是建立准出制度,健全蔬菜产品自检、送检制度,建立蔬菜安全检测室,配备专门检验员,产品定期检测或送检,不合格的产品不得销售,绿色产品合格率达到了100%;二是建立生产档案,建立“二维码”产品可追溯制度,针对不同品种、不同茬口编印生产档案,全面记录农事操作管理,实现产品质量可查询,确保责任可追究:三是建立生产投入品管理制度,投入品实行专人负责采购与管理,建立进出库台账。

为提升产业化水平,推进蔬菜产、加、销一体化经营,金旭农牧投资了50余万元在荆门中心城区建设了16家蔬菜平价直销店,实行产销直供,即保证产品新鲜优质,又减少中间环节让利惠民,也通过销售网点宣传培育了市场品牌。“春篮”牌同类蔬菜价格普遍低于市场价格的15%,年销量在13000 t以上。因其质优价廉,市内的学校、大型企业纷纷与公司对接。目前公司又在武汉、广州等城市的大型农贸市场设立销售窗口,建立了信息平台,不断开拓市场,唱响“春篮”品牌,实现产业化经营。

多赢甚欢――以反哺当地为馈

金旭农牧,定位循环生态,立足产业集约,不断输入技术、信息、资金,将园区打造成充满活力的系统工程,同时按“有机、高效、生态、循环”原则严格规范设施蔬菜产品产出的每一环节。在持续建设创新下,公司在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上皆有所获,成为了多方赢家。

由于全面施用生物有机肥,全部使用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治、产品自检准出等农业新技术,园区生产的蔬菜不仅安全无虞,而且口感鲜美。诸如番茄、辣椒、苦瓜、小南瓜等众多品种已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春篮”牌蔬菜因此以其质优价廉持续市场紧俏态势,深受广大市民的好评,在荆门市家喻户晓。而且,“春篮”牌蔬菜从2012年以来已连续3年参展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并荣获金奖农产品称号。

第2篇

关键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乡村振兴;土地利用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现有成绩

1.1 以“小组微生”为特色的成都模式。

成都市结合当地美丽乡村建设实际,提出了以“聚居适度、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在具体实施中,成都市探索出了“小组微生”土地整治新模式。这种模式充分考虑了乡村居住空间、配套设施辐射半径、乡村景观及生态要素重组等因素,使土地整治成为多要素、多目标、多方位的美丽乡村建设载体。

1.2 以郊野公园建设为特色的上海模式。

早在2014 年,上海市就相继确定建设浦江、嘉北、青西、松南、长兴、廊下和广富林等7 个试点郊野公园。这些郊野公园在规划时坚持了农地农用,同时兼顾生态、生产和生活,实现空间农业地的复合利用。在进行乡村景观风貌专项调查基础上,整合了乡村资源要素,形成了“聚焦生态功能、优化空间结构、尊重自然本底、兼顾游憩需求”的郊野公园规划理念。

1.3 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为特色的浙江模式

浙江省率先在2003 年开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浙江省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城乡一体编制村庄布局规划,确立了重点建设中心村、全面整治保留村、科学保护特色村、控制搬迁小型村整治建设思路,充分挖掘乡村人文特色,保护历史文化遗迹,形成了中心城镇为连接和辐射的村域布局体系。

2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总体策略

1 )提升农用地利用效能,突出产业支撑优势。作为乡村空间重构的主要基础,资源禀赋和产业机制将通过以土地为载体的空间重构支撑乡村社会经济的重构。一是实现产业转型,使整治范围拓展到全产业链条。进一步优化农用地种植结构,激励农户发展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发挥特色产业对上下游周边产业链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乡村经济产业可持续发展。

2 )优化居民点整体布局,构建宜居生活空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探索建立宅基地退出补偿激励机制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储备制度,盘活农村建设用地,为美丽乡村建设畅通用地渠道;

3 )改善跨区域生态环境,促成生态要素重组。土地综合整治是人地关系的再调适,是土地利用方式的再组织和再优化过程,需要从跨区域层面树立正确的生态观,综合权衡和提升区域生态服务功能一方面,构建基础生态网络和绿色发展体系,构建合理的区域生态空间布局,增强区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3 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

3.1 规划引领,注重顶层设计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应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全力维护农民权益、盘活集体土地资产价值,统筹全域资源的整合利用,科学拟定整治的目标和方案,确保整治项目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就要求在整治任务实施前,做好区域性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的衔接和编制工作。土地整治项目规划选址应以问题为导向,切实从耕地破碎化、土地利用效能低下、相关配套设施缺乏、乡村风貌退化等问题中寻找突破点,科学安排整治项目和时序。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全域土地整治是对原有利益格局的调整,需要从整体上统筹协调,落实和保障好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决策权和参与权。

3.2 精准施策,提供制度保障

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应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强化政策供给,有效激活农村沉睡的土地资产。

一是探索构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从总体规划、立项、设计、实施、验收等政策体系出发,加强过程监督和资金管理,为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二是拓宽公众参与土地综合整治的渠道,创新土地整治收益分配机制。社会资金的引入不仅可以减轻土地整治项目的筹资压力,还能使群众真正成为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者、监督者、获益者。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决定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最终成效,因此,应明确土地整治收益分配方式;

三是创新规划用地指标使用制度,进一步挖掘存量指标,实行宅基地退出奖励机制。对零散耕地、零星建设用地进行及时整治后纳入后备资源库,通过提升质量和完善基础设施,形成与周边耕地或建设用地连片使用。

3.3 资源整合,实现多元目标

一是针对土地破碎化问题,做好通盘谋划,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以政策干预促进农用地规模经营。建立政府、企业、群众等多来源投资体系,实现统收统支,破除限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壁垒,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使土地流转真正成为农民长效增收的新动能;

二是结合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做好村庄整治工作。村庄整治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关键,也是城乡增减挂钩项目实施的重点。通过撤并、保留、更新等手段,坚持有序推进农村居民点改造,消除脏乱差等现象,引导农村聚落形成和规模结构合理化,开辟乡村发展空间,对实现乡村振兴意义重大。同时,通过改造节点中心城镇,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真正实现以城带乡、城乡共荣的新局面;

三是按照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将生态修复工作纳入全域土地整治范围,使生态型土地还原其自然属性,有序推进盐碱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等治理工作。同时,着力打造清洁田园,发展乡村旅游,使生态修复工作成为践行乡村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3.4 精心设计,创新整治体系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体系有别于传统土地整治模式,通过打破单一目标的局限,加强乡村生态治理和乡土文化培育,实现土地整治工程目标多元化、环境友好化和景观生态化。在土地平整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项目区地形、土壤等要素,避免干扰原生土壤理化性质而导致的土地退化及乡村景观风貌的破坏。土壤修复需要在土壤专业调查基础上进行,对土壤回填时机和客土的特性进行充分的研判,避免土壤养分二次流失导致的改良效果不佳问题;在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应本着系统规划、连片治理原则,结合各地区水资源供水能力、作物需水特性等确定输水、排水方式,积极推进老田向标准化条田转变,切实提高用水效率,增强滞蓄能力,使整治区域保持畅通且连续生产生活空间,提升土地的利用价值;在田间道路工程设计中,考虑方便乡村生产生活需要,注意生境避让,并做好道路防护,避免对乡村景观产生影响;在生态防护设计中,农田林网应注重树种搭配和季相变化,以及林带方向、宽度、间距等方面设置。同时做好污染处理工程,对乡村垃圾、污水、废气等进行有效及时治理,提高农田景观异质性,促进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多尺度效应。

4 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内涵,从功能实现、实施内容、作用机制等方面与传统土地整治进行比较,并总结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成都、上海和浙江的具体实践。基于此,提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应坚持突出产业支撑优势、构建宜居生活空间、优化生态网络体系的总体策略,并从规划引领、制度供给、资源整合、工程设计等方面予以保障实施,以期为构建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理论和实践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 ]贺涌源.对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思考[J].浙江国土资源,2018 (4 ):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