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美丽风景

美丽风景

时间:2023-05-30 09:38: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美丽风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美丽风景

第1篇

关爱并非营造美丽风景

成长中的我们需要关爱,爱使我们懂得这个世界还有真情存在,它使我们更加勇敢、坚定的走向辉煌和完美,但关爱并非为了营造美丽的风景。

从我们咿咿呀呀地学语时起,来自各方面的爱就一涌而来。从我们的幼儿食品,再到我们的学习用品,无不是我们的家人、老师、社会精心挑选的打造的。铺天盖地的温暖和没完没了的辅导,使我们失去了自我,只学会了盲目的附和,如影随形。张扬的个性不见了,温顺的面孔增多了,数十年如一日的问寒嘘暖,使我们无所适从。渐渐地,我们有一天走上社会时才会发觉,过分的关爱所营造的美丽风景是多么苍白无力。人生中,最欣喜看到风雨之后的绚丽彩虹消失了。

直到我们慢慢理解社会时,我们才知道,过分的关爱是溺爱。它能培育出“凌寒独自开”的梅花吗?它能彰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苍劲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是时候该反思这种关爱了。

人生其实如植树一般。种植在荒凉大戈壁滩上的树苗中,过分被呵护、照料的树苗最先被呼啸的大风拔取了稚嫩的根系。陶行知先生说:“走自己的路,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靠天,靠地,靠祖宗,靠父母,不算英雄好汉。”走自己的路,可能要备受艰难的煎熬,但前人已为我们走出了光明大道。孔子困厄于周游列国的大道上,仍讲学布道;司马迁饱受凌辱歧视,仍修史不断;曹雪芹独守茅庐的清贫之中,仍笔耕不辍。他们没有温情脉脉的关爱,伴随他们的只有刀剑风霜严相逼的艰难与险阻,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沉沦,而是愈挫愈奋,尽力在人生大浪中拼搏着。

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那道用关爱筑起的美丽风景线,在绚丽夺目之下,我们的少年多了几分骄横和与弱不禁风。网吧里沉溺于游戏虚幻空间的中学生,因工作无着落而轻率结束生命的北大学子。造成这些的难道是关爱不够吗?不,是因为爱已经超出了它的极限范围。

艾青说:“光荣的桂冠从来都是用荆棘编成的。”成长的道路上,红尘有爱,我们才更加充实、进取,只是别让爱沉重而华丽的负担。

初一:四季的雨

第2篇

有人说,情感是心灵深处的花儿。如何才能让这朵花开得璀璨绚丽,开得芬芳四溢呢?从2012年中考满分作文里精选出的这些片断,便是学习的典范。这些文字,或是开门见山地直接表达情感,或是情景交融地巧妙抒情。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情感极为充沛动人,语言犹如散文诗般亮光闪烁。

满分片断

直抒胸臆

1.她终于站起身来,悄悄地将泡脚桶撤去,雾气也慢慢地消散了。她如往常一样,用柔和而安详的语调叮嘱着:“别写太晚了,早点睡吧!”然而,此刻脚下有这样幸福的温度,身上燃烧着这样的激情,我又怎能安安静静地进入梦乡。回味着脚底的温度,体验着身上的温暖,嗅着空气中残留的味道……母爱早已拨动了我的心弦。(荆州考生《因为有爱》)

2.原来,她每天站在窗口只是为了看到我安全地去上学;原来,那双眼中流露的是担忧;原来,她一直都在注视中爱我……我突然跑过去紧紧抱住妈妈,想用现在的相拥为纸,写她读她。碾磨时,她是我一纸书香;沉睡时,她是我一帘幽梦。妈妈只是微微一笑,轻轻地拍着我,一切尽在不言中。爱,就是没有理由的担忧和不设前提的宽容,这爱如水,柔似白云,绵绵不退。这爱如光,暖似晨曦,未曾更变。(牡丹江考生《我喜欢她无声的注视》)

3.放眼窗外,魅力岂不更加鲜活?看那孩童尽情嬉戏,那是纯真的魅力;看那青年奋力奔跑,那是拼搏的魅力;看那父辈辛勤劳作,那是成熟的魅力;看那老人惬意交谈,那是闲适的魅力……魅力,就是如此,无需艳丽的装束,无需华贵的妆容,可是,它馨香四溢……(山西考生《魅力飘香》)

4.泪水一滴一滴地流,我的心情也一点一点恢复了平静。泪水浸湿了我的衣袖,也洗涤了我的心灵。慢慢地,一种歉疚之情由心底升起!我错了!我不应该恨任何人!要恨,也应该是我自己。不是吗?都怪自己不争气,在课堂上乱说话,辜负了老师的期望。(吉林考生《歉疚》)

5.看着熟睡中的太姥姥,心中的影像,像电影一般,在脑海里放映。从小时候不懂事的我嘲笑裹着三寸金莲的太姥姥,到偎依在太姥姥的怀里撒娇:“太姥,我要吃那个糖”;从太姥姥背着我外出到我搀扶着太姥姥回家;再从太姥姥给我讲故事,到我给太姥姥唱歌,我越来越觉得我们是不可分离的一个家庭整体。想到这里,我泪如雨下,再也忍不住哭出了声。太姥姥醒了,她慈爱地拉着我的手,声音微弱,却让我感觉到温暖:“小若,等我好了,你陪我坐在屋檐下,给我唱歌。”我用手抹着泪,重重地点头。(河南考生《同在一个屋檐下》)

借景抒情

6.在这柳絮飘飞的活力六月,我正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转折,我相信我会用柳絮带来的希望划破迷茫,伴我迎接下一轮太阳!我相信我会用柳絮带来的信念给我的人生一份满意的答卷。(牡丹江考生《我喜欢柳絮飘飞的日子》)

7.上林湖啊,原来你才是我心里那本书名为江南的书啊,这书里的剪影,并不是白墙黛瓦,小桥流水,而是你湖中那抔能洗尽铅华的湖水,是这冬天里看不厌的湖光山色,是青瓷堆砌起来的文明碎片,这样不经尘染的你,竟如此轻而易举而完整地书写了我心中的江南。(宁波考生《你是我的一本书》)

8.朦朦胧胧中,是他们——我亲爱的朋友们。草儿为我铺上了软软的榻,花儿为我献上悠悠的香,莺儿为我吟起动人的曲。是啊,“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要趁这春光,活出自己一季的精彩。晚春四月,天很蓝,蓝得像海;风很轻,轻得一触即破。我在成长,长高,长大,变坚强。烦烦忧忧或许不会休止,可我的体魄也一天天变得强健起来。昂首向上,仿佛已嗅到了山间桃花的芬芳。(泰安考生《成长的烦恼与快乐》)

9.晴雨不定的六月里,你陪着我数天空中膨胀的云朵,你陪我在梧桐树下一起唱一支短短的歌。我们约好一同上学、放学,走过一个小小的拐角,就会看见你站在那里等我,星星般明亮的眼睛里有微微的笑意。于是,那个六月成为我记忆中最温柔的海,涌动着最美丽的浪花。我想我应该是幸运的,因为走过那个拐角,我遇见了你,明媚如阳光的你,足以温暖我的心。(成都考生《走过那个拐角》)

10.月亮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从云层中渐渐挣脱出来。刹那间,银色的月光从空中流泻而下,包裹在我身上,轻轻地,柔柔地。恍惚中,我仿佛听到了月亮给我的答话:“不要为我担心了。即使没有人陪,我仍然会做我该做的事,照亮黑夜,就是我的梦想。虽然有乌云遮挡,虽然有尘埃阻隔,但这又算得了什么?其实你也一样,少有人理解有什么要紧?少有人安慰又有什么可悲?只要心中有梦,只要执着向前,眼前就会一片光明。”我心里顿时亮了起来。再看时,月光流转,悄悄从我身上滑落,铺展到地上。此刻,在我的眼前,月亮似乎为我铺设出一条光明大道,一直伸向远方。(河北考生《我与月光的亲密接触》)

读了上面这些中考精彩片断,同学们也许明白,情感的表达并非简单直白的抒发,有时是需要一些技巧的。至于运用何种技巧,要看内容的需要,没有一定之规。

现场练笔

第3篇

也许是我出生于教育世家的原因,我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老师。对文学的喜爱,对认为是自己优势学科的自信,让我对“语文”这门学科情有独钟,想教“语文”的信念从我踏进师范开始一直没有动摇过,也一直幻想有朝一日能拥有像李吉林老师那般诗意的课堂境界。1992年8月,我和师范里的另外4位同学一起被分配至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令人大感意外的是,校长并没有如我所愿,而是在我们五人中唯独挑选我来任教数学。我一时难以接受,中午回家,痛哭了整整两个小时,满怀的希望和理想似乎化为泡影,一想到我未来的教学生涯可能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从此将与枯燥的数字和符号相伴,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往下流。

校长并没有因为我的情绪而改变他的主意,他微笑着对我说:“我来做你的师傅,明天开始听你的数学课。”眼前这位在苏州市教育界享有盛名的校长竟然主动提出做我的师傅,我有些惊讶,但是和我没能如愿以偿当上语文老师的失落相比,我并没有感到非常的高兴,相反,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很好的数学功底更多的是感到压力和紧张。

我们的师徒二人行便在这样的一种局面下开始了。每天的第一节数学课,我的教室里就多了一位认真听课的长者,评课和磨课是我和师傅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如果说师傅的坚持听课让我心生敬意的话,那么师傅的听课笔记着实让我感动。翻开听课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着我上课每个环节处理的得失与建议,有时要写上三、四页。评课时,师傅就根据听课笔记中的内容逐一与我分析,一说就是一两节课,就是这样的看似普通的“说一说”,让我跨出了站稳讲台的第一步。在师傅的引导下,在我最初的教学阶段,“理清教学思路,把握课堂节奏”成为了我首要关注的问题。在师傅点评以后,每天回家,我都用红色的笔在原来的备课本上进行修改,相当于把原先备课的思路重新整理了一遍。这种整理的过程,当时自己并没有感觉到它的重要性,然而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就是一个“内化”和“反思”的过程。尽管因为整理当天上课的内容和备第二天的课需要花上很长的时间,常常要写到半夜,但是我明显地感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备新课所花的时间在缩短,自己独立备课的能力在提高。我渐渐地发现,数学课其实并不枯燥,上好课是一种挑战。一个月后,我拿下了全区数学新教师评优课的第一名。我那本写满红色注解的备课本,得到了我区数学教研员的高度赞扬,在全区的教师培训中进行了展示。

现在回想起来,从教后的第一个月是我教学生涯至关重要的一段时期,非常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个好师傅,一般的资深教师都有自己固定的一套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排斥他人的方法、模式。但师傅不是,他是一个很容易接受别人观点、站在别人立场上思考的人,特别理解和容易接受新事物,他鼓励我对教材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鼓励我用自己感觉适合的方法去尝试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因此,这种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也潜移默化地成为了我如今和年轻教师共同探讨教学的主要方式,因为我深深地感受到对一个新教师来说,被“欣赏”和“激励”是何等的重要啊!这一个月的小小成功也给我自己注入了很大的自信,我突然发现自己似乎也有教好数学的潜能,没能当上语文老师的遗憾渐渐消退,对数学教学的喜爱逐渐升温。

一语惊醒梦中人

1995年4月,我被学校推荐参加了在淮阴举行的“江苏省现代小学数学评优课”的展示活动。为了参加这次比赛,学校专门成立了教研小组,精心选题,反复地试教与磨课,还专门制做了精美的课件。由于当时计算机辅助教学才刚刚起步,主办方没有播放课件的投影和大屏幕等设备,校长硬是派了大面包车将这些器材从苏州运到淮阴,并亲自动手指挥安装。作为一个教龄不满3年的青年教师,面对学校如此重视这样大规模的赛课活动,我心里的紧张和压力不言而喻。因此我也全身心投入,对着镜子反复“排练”,把教案背了一遍又一遍,生怕自己说错哪一句话或者漏了哪一个环节。清晰地记得比赛那天,观摩的老师坐满了整个大礼堂,当我按教学流程逐一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能明显地感觉到下面听课老师对这堂课“滴水不漏”的教学设计的良好评价和对“课件”这个新鲜事物的好奇和赞叹。一堂课顺利地结束了,似乎完全符合原先设计的流程,从许多听课老师都要求购买上课录像的反响来看,这堂课应该上得还不错,我暗暗高兴。课结束后不久,舞台后面的评委席上一位气质优雅的女士对陪同我上课的资深数学老师卢骅说了这样一段话:“这个小姑娘的素质特别好,可以好好培养,但是有一点一定要提醒她,上课不要带有表演的痕迹,不能急着走完预定的教学流程而忽略学生的掌握情况。”这番话,卢骅老师毫无保留地转告给了我,并且还告诉我,这位给我中肯建议的就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烈,她也将在这次的评优课上为大家上示范课:《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透过李老师的课堂,我真切地感受到李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没有复杂的媒体,只有简洁的点拨,没有新奇的活动,只有朴素的训练,一支粉笔一本书照样可以将数学课堂演绎得如此有深度,“实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教学风格在她的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证。正是这堂课,激发了我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的认真思考。

我终于发现,原来这就是最能引起我心里深处共鸣的理想的教学境界。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短短的瞬间会被李老师所淡忘,但是,对我来说,这番语重心长的话犹如醍醐灌顶,将我对数学教学的理解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正如著名特级教师徐斌在回忆起他的成长历程所说的那样:“课堂不是舞台,学生不是道具,教案不是剧本,教学不是表演。”淮阴之行,我不仅仅得到了江苏省评优课的一等奖,更重要的是我清晰地感受到了自己在专业发展上的首次“觉醒”,我终于找到了我所追求的理想的数学课堂应该是“以人为本,返璞归真”的,于是,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的教学,“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的策略”成为了我研究的重点。学习,模仿,比较,反思,我不断寻找着与名师的差距。

科研灌溉教育生命

从1999年开始,我走上了学校的领导岗位,分管学校的数学教学。最初的阶段,听课与评课成为了我带领大家进行校本教研的主要方式。通常是听完一节课后立刻利用下一节空课的时间和几个听课的老师围坐在一起说一说,议一议。老师们也很认可这个方式,因为对上课老师来讲,由于事先有了充分的准备,对教学的思路有自己的观点,对别人的意见或建议能迅速地回应;而对听课老师来讲,由于旁观者清,能比较客观地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因此,这种互动的讨论对双方都有收获。但是一段时间下来,我却发现了这种方式有着它的局限,因为完全是以随堂课的上课内容为讨论的对象,听课老师们事先没有参与教学设计,因此讲得最多的是就某一个环节自己的感受,而缺乏整体上的把握和理论上的支撑,显得比较零散,而从参与教研活动的主体意识来讲,似乎上课的老师比较投入,而听课的老师或多或少有些“做客”的感觉,反思的意识不强。怎样才能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怎样的教研方式才能让每一位教师积极投入?非常凑巧的是,那一阶段我参加了苏州市小学数学教师高级研修班的进修,给我们作讲座的是在国内教育界享有盛名的顾泠沅、鲍建生教授,他们正在着手进行“视频案例”制作的消息,让我振奋不已,而鲍建生教授邀请我参与的视频案例拍摄的全过程让我对这种方式的教学科研活动非常感兴趣。于是,在我的带领下,我们学校成立了中心教研组,以课例为载体,结合省级数学课题《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开展了类似于视频案例制作与分析的教研活动。借助于对鲍建生老师主编的《聚焦课堂——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研究与制作》一书的学习,围绕实际的课堂教学,经历了“课前准备——课堂观察——案例讨论——行动反思——研究拓展”这五个环节的过程,全体参与培训与研讨,尝试从以往的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向理论与实践的整合转变。在视频案例的分析中,我们充分感受到理论以多种方式嵌入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之中给教研活动所注入的活力,也正因为有着这些先进理论的引领,深入浅出地诠释了一线教师关于教学行为的困惑,案例讨论与实践反思的深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用科研的视角来审视一线的教学所带来的优越性也被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充分认可和接受。

正是因为尝到了教科研的甜头,也看到了教科研在发展教师群体专业能力方面的重大影响,尽管近年来我的工作岗位也经历了不少变动,但我始终将课题研究与学校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与教师专业成长紧密结合,根在课堂,浸润其中,收获颇多。2009年至2012年期间,基于《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我成功申报了省教研室第七期课题《小学数学从“双基”走向“四基”的探索与实践》,在研究过程中,我组建了“名师工作室”,围绕数学“四基”及其关系,聚集“探寻更有数学味的课堂,研究更贴近儿童的教学方式”,围绕这一课题撰写的多篇文章在《人民教育》、《江苏教育》、《小学数学》等刊物发表,还被苏州市教科院评选为为数不多的“精品课题”之一。

我深深地感到,以课题为载体的教科研活动,不仅能让老师寻找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点,从而使教师群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发生质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团队中每一位成员对专业发展的需求感,这种需求感,也点燃了大家对教学研究的激情,“研修一体”的教研活动格局正逐步形成。2007年和2012年,我校的数学教研组两次被光荣地评为苏州市小学数学优秀教研组,作为这个团队的组织者,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收获成长的喜悦

自2010年起,我区推出“名师、名校、名校长”的“三名工程”,构建了“教师发展、校长发展、学校发展”的专业化阶梯,全区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在这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同时,也为每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老师寻找下一个发展的目标。在这样一个立足教师专业发展而打造的规划合理、措施得当的平台中,每一位老师都把学习作为自己内在的需要而珍惜每一次培训的机会,驱使自己走出平时工作的狭小天地来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也是由于置身这样一种宽松又积极的氛围,我不断地呼吸着外面“新鲜的空气”:在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上,我与省数学教研员王林老师、苏教版国标本数学教材的编辑李继海老师零距离接触,了解课改前沿的最新信息;在暑期参与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活动中,我往返于镇江和苏州两地,接受了省数学教育专家陈今晨、聂艳军老师面对面的指导,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磨课、修改、光盘录制工作,担任主讲教师的经历,再一次拓宽了我的视野,激发了我对数学教学更深入的思考……高层面的学习与交流,加速了我成长的步伐,不断地学习,不停地积累,丰富了我的理论素养,也不知不觉地指导了我的教学行为,“大气而灵动”成了我教学的一大特色,我所教的班级,学生作业量不多,但是成绩却总是处于领先水平,许多家长都指明要孩子进我教的班级,社会知名度也渐渐打响。2010年4月,在局领导的精心安排之下,我召开了个人教学特色研讨会,省内外知名数学教育专家纷纷前来听课指导,对我的教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年九月,我被光荣地评选为江苏省第十一批小学数学特级教师。

正是在这个最容易迷失自己的阶段,我区的教育局局长陆丽瑾与我有了一番促膝谈心:“你的目标不是做苏州市的知名教师,而是要做江苏省内、甚至全国的名教师。做名师是辛苦的,一定要沉下心来,多学习,多上课,有了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现在回想起来,是这番话,及时阻止了我走向“职业倦怠”漩涡,促使我又一次加快前进的脚步。2010年,苏州市教育局着手进行第二轮名师名校长例会,此次例会率先推出了“主持人”和“基地”负责制,召集学科名师定期策划和开展活动,这一举措为名师的高位发展又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在我区领导的积极举荐下,经过申报和审批,我被命名为“苏州市小学数学名师发展共同体Ⅱ组”的主持人。在最初接受任务的时候,我倍感压力和惶恐,因为在我的组内,有吴金根、徐斌等14位省内外享誉盛名的数学名师,和他们相比,无论是在资历上还是能力上我都略显稚嫩,需要学习的方面都有很多,但经过一年的思考和实践,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我发现我这个主持人在大家的支持下做得还是挺有滋味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到最为受益的便是自己。记得有位哲人说过:“有饥饿感的人,一定消化好;有紧迫感的人,一定效率高;有危机感的人,一定进步快。”正是因为名师共同体是以主持人为中心的一个具有一定水平的学术团体,所以我被选为主持人以后,这种无形的压力逼着自己给自己施压,个人成长意识被充分地唤醒;另一方面,我所在团队的另外十几位名师本身就是资源,我在组织他们学习的过程中,能直接观察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一次次地互动与学习使自己的提速发展成为了现实。2011年5月,我又光荣地成为了“江苏省小学数学领军人物培训班”的一员,与省内最知名的数学名师为友,共同聆听大师的讲学,成为了我专业成长过程又一段重要的历程。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成长,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是更离不开培育的环境与土壤,集体的智慧与团队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我们永远都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第4篇

小乡镇教育建设实现大手笔

地处偏僻的喻家坳乡,人口不足3万,在宁乡是一个小乡镇。办学基础差,底子薄,在2008年以前,全乡没一所合格学校。2010年,乡中心学校新领导班子走马上任,立足喻家坳的实际,提出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启动教育强乡建设的发展思路。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11年,先后投入1200多万元,开工建设15个项目,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学校建设要实现大手笔建设,关键是解决建设资金。喻家坳乡中心学校校长李长江一帮人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筹措建设经费。2011年3月,听说温州商会有意在宁乡投资社会公益事业,李长江便马不停蹄赶到长沙,呈上学校建设的方案,并邀请商会负责人来校考察,他的一片诚心深深打动了温州商会负责人,爽快签约,为涌泉山完小建设投资320万元。首战告捷,李长江劲头更足了,4月份,他三上省城,找到省相关部门反映学校现状,汇报建设资金困难,请求给予支持。他的真诚与蛮劲为喻家坳中学争取到了中央投资项目资金200万元。

中心学校对教育的这种热情也得到了喻家坳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党委书记陈永胜千方百计筹措了200多万元,投入学校建设。

资金到位后,学校建设项目相继开工。2011年4月28日,喻家坳中学学生公寓开工;6月12日,涌泉山中学教学楼开工;8月18日,苦竹学校综合楼开工……全乡15个学校建设项目相继在年底前开工。

截至2012年9月,全乡共竣工项目12个,建筑面积8348m2,其中涌泉山中学教学楼800m2,苦竹学校综合大楼600m2,喻家坳中学教学大楼2160m2……配套工程有中小学班级装备、中学实验室装备、一校一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小课堂联系社会大课堂

喻家坳乡是典型的乡村,青山绿水,环境优美,全乡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外出打工,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为了使数量众多的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喻家坳乡中心校确立了“学校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的课程观。李长江先后在沩山、煤炭坝等乡镇工作,他深谙乡镇留守儿童教育的真谛。在其看来,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必须紧中有松,松中有紧,要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如果学校把一个孩子的心裹得紧紧的,那么他的心灵就会失去弹性。”为此,乡中心学校制定了《喻家坳乡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要求各学校充分挖掘乡村文化的教育资源,构建课外“三型活动乐园”,开展主题德育活动,立足于农,服务于农,让散发浓郁乡村泥土气息的活动,陶冶学生情操。

一是充分利用乡农校的生产基地,构建学生活动乐园。2009年以来,喻家坳乡农校充分利用三民村西瓜种植基地,作为中小学生实践基地,先后三年组织学生走向田野,走进瓜棚,开展“我是种瓜小能手”活动,向劳动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孩子们手上沾满了新鲜泥土,围着瓜农问这问那;看示范嫁接、掐尖、插签、割苗、插接,一个个瞪圆了双眼,聚精会神,一丝不苟;看着自己亲手嫁接的绿油油的充满生机的瓜苗,个个欢呼雀跃。喻家坳中学初二年级的李文芳同学在《西瓜嫁接后感》中写道:这次西瓜嫁接实践让我懂得,“阳光总在风雨后,甘甜背后是汗水。劳动创造财富,活动锤炼品格,勤劳创造人生”。走进田野大课堂,这种教育没有说教,劳动的艰辛,心灵的感悟,却点点滴滴浸润在学生心中,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是挖掘乡村文化的力量,构建学生校外学习乐园。喻家坳乡中心学校动员离退休教师和民间艺人,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协会,在节假日义务为附近中小学生辅导传艺,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灿烂的天空。还有一些离退休教师义务办起了剪纸、舞蹈、书法等兴趣培训班,既让留守儿童享受到家的温暖,又提高了综合素质,仅2011年全乡学生参加各级文艺汇演、书法比赛,获县级以上奖励达30余项。

三是借助新农村建设,构建服务社会乐园。活动育人,重在参与。喻家坳乡中心学校借助乡新农村建设平台,积极组织中心小学参与到乡村的各项活动中,先后参加了全乡的“美化乡村环境”大清扫活动、学雷锋义务服务活动、为孤寡老人送温暖活动、为金醇烟叶合作社服务等主题实践活动。学生深入社会,与人交往,在活动中历练成长,付出劳动,收获感悟,锤炼品格。这些活动既教育了学生,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让学生产生了热爱劳动,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强大内驱力,促进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辛苦换得花如海,血汗浇来果满园。”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纯洁了学生心灵,全乡各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学风、校风。全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全面提升,2011年、2012年在全县学生素质监测中,喻家坳乡学生素质总评进入全县前列;连续两年中考,喻家坳中学、涌泉山中学平均分在全县70多所中学中进入全县前15名,分别获得了县教育局颁发的教育教学质量优胜单位奖牌。

做好服务新农村的大文章

“喻家坳乡教育要和谐发展,就要使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农民文化技术教育‘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在谈到全乡教育时,校长李长江充满了自信。

第5篇

我们的祖国有很多风景名胜,黄河、长江、长城、黄山、天坛……,很多很多都是祖国的文化。

暑假到了我们全家要去旅行,我说去长城,爸爸妈妈一口同声的说好。第二我们全家去飞机场坐飞机没有多久飞机就到北京了我们下车又马上去坐公交车到长城脚下那气势是多么壮观我们慢慢的走我突然停了下来我看到了风景很好的地方我又想起了课本上的一句话;那时后没有机器长城是人们一砖一瓦的建起的,长城的古砖当不住洋炮的弹片是多少人用血保护了中国。

长城的风景是多么美丽是我们民族的美丽风景。

六年级:1002985754

第6篇

人生路上延绵无尽头,一路上会有许多美丽的风景,不能一味的向前走,也不能一味的停留在路上。而是边走,边停,边欣赏身边的风景。

只走不停,会让生活毫无意义,枯燥无味。只知道我要向前走,我要向前走,而失去了向前走的意义,向前走的原因。你会渐渐累垮,渐渐失去对生活的信心,而忘记了周边的美好事物。

只停不走,只顾得去欣赏美丽的事物,而忘记了生存的目的。会使生活毫无看头,生命毫无意义。没有准确的生活目标,只知道停在原路,使人看不到远方的路,远方的美好。

人生不是只停留在原处,也不是一直向前走,而是走走停停。把握人生的冲劲,勇敢地往前走。当走累时,停下来歇歇脚,欣赏周边的美丽风景,亦是一种生活,一种美丽的享受。

河南宏力学校初中部初二:杨怡鑫

第7篇

世界上处处都是风景,而它却总是在你不经意间绽放出一个地方的美丽风情,这种风景往往莫名的从眼角中丢去,却无时无刻的影响这我们每一个人的气质性格。当你远离他乡,漂泊在外时,总会有意无意间想起家乡那些曾经不为注意的角落,久而久之,你最终发现以前司空见惯的风景现在已经融入你的血肉之中,烙印在你深深的梦里,但现在的你只能在他乡来找回你梦中那些家乡的风景。

当泪水将梦里的故乡风景洗涤,红眼醒来时却只能在异国他乡寻找梦的影子。

早已经习惯时代的进步,不如在那些地方改变之前把它们永远刻拓在心中。

高山,原野,嘶叫着的野马,深厚绵长的吆喝。粼水,行船,高低起伏的飞鸟,厚重汽笛的游轮。人来人往的小镇,渺无人烟的沙漠, 行走在这里,不如说行走在历史的风尘里。

愿意行走历史中

用手轻抚古人留下的痕迹

曾望着无尽的尘埃曾将他们掩盖

却遮挡不住他们的光芒

在心中留下一抹晨曦

叹息着他们的躯体

被风沙轻轻的磨蚀

和家乡的房屋般

只留下曾经的记忆和美丽

一梦过后

枯瓦野草

只能在曾经的照片上

赞赏他的辉煌

叹息历史的无情

只能在曾经的废墟上

修建曾经心中的美丽

浏览万水,踏遍千山

第8篇

人们总是喜欢向前,总以为前面的风景会更美丽。但一个不经意地转身后,你或许发现,最美的风景原来竟在身后。

奥德交界的小镇里的一次漫步,留下了如此的体验。早晨9点就要离开小镇了,不会有机会再来。为了不错过每一处难忘的风景,在曾经走过的路上紧跑慢颠,一边向前赶路,一边拍下高耸的教堂、漂亮的民居、美丽的花园、弯曲的街道和不远处的雪山。

陶醉于向前追逐之余,一个转身后竟发现了一幅比前面看过的还要美的图画。连绵起伏的阿尔卑斯山,山顶覆盖着白白的积雪,比雪还白的云缠绕在山腰。刚刚路过的教堂、漂亮的民居、美丽的花园尽收眼底,集中了小镇最精华的景观。拍下照片之后,不再那么匆忙地向前赶路,而开始走走停停,时不时地有意转身回头看看。因为,我知道身后也会有美丽的风景,应该静静地感受和体验那意料之外的风景带给自己的激动。

坐在回维也纳的车上,还在琢磨着为什么身后会有美丽风景。或许是在向前的路上,我们已经经历过了许多,对风景是否美丽有了参照系和更为客观的分析和判断。于是,当我们转身的时候,就会有新的发现。或许是观察景物的时间和空间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而不同的时空,自然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景。刚才的浓雾缭绕,现在的风和日丽,都会使景物呈现不同的魅力、赋予不同的内涵。而站在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角度看同样的风景,也肯定会有不同的体验,或许是美丽的风景总是不可复制的。今天和明天、早晨和晚上、下雨和晴日、这样看或者那样看,原本就有着很大区别。一味地向前看,不知会错过多少美丽的风景。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总是步履匆匆,总是为了这个那个忙着,很少能找到一个停下来总结、思考、回望的理由和机会。我们总是以为,明天会更好,却不知许多美好的时光并没有好好把握而永远离我们而去。

学习是这样,仅仅是一本书接一本书地读,一门课接一门课地听,而没有时间停留下来归纳、总结和思考,知识一定不会记得很牢,体会一定不会很深,收获一定不会很多;工作是这样,一天到晚泡在大事小情之中,总觉得有什么在后面追着、赶着,而很少静下心来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既没有时间总结经验,也没有工夫剖析教训,看起来似乎很充实,但自己的成长一定很慢;生活何尝不是如此,整天为生计忙碌,一个目标接着一个目标,却很少品味一下生活的快乐,甚至忘记了奋斗的初衷原本就是为了生活的美好。

时不时地停下前行的脚步,不要急着赶路!给自己留下充足的时间,回首、回味之后,我们会发现,前后左右的风景都更美了。因为,我们学会了欣赏、学会了珍惜、学会了把握生活的节奏。

一次远足之后,同样也需要拿出点儿时间,清点一下自己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这或许比旅行本身更有意义。

(天山水摘自《北京晚报》2008年10月17日)

第9篇

眺望巴黎,埃菲尔铁塔是独特的风景,探索埃及,金字塔是神秘的风景,聆听悉尼,歌剧院是优美的风景。——题记

人生如旅程一般,沿途的一道道风景感动着心灵。

夕阳西下,公园中,老爷爷老奶奶携手散步,银白色的发丝飘到老奶奶的额头前,她用手向后轻轻一拨:“老了头发都白了。”说完莞尔一笑,“不会,很漂亮。”老爷爷深情地望着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婆。用手轻轻的抚摸着老奶奶眼角的那一条条的皱纹,似乎想把它抚平,眼神里透露出怜惜与深情。余辉拉长他们的身影,映照着他们永恒的爱。

老爷爷老奶奶的深情关爱是余辉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繁忙的步调推动着这个城市,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推的远远的。超市间收银台前,一位妇女正尴尬的站在过道,“没有钱,逛什么商场。”拥有美丽外表的收银员,说出了尖酸刻薄的话。“对不起,我真的是忘带钱,我回家去取。”妇女的脸红的像辣椒。眼神中带着不知所措,这时旁边的一位叔叔拿出钱包,“我先付吧!”妇女的眼睛红了起来:“太谢谢了,您给我个地址,我回家取钱还你。”“不用着急。”叔叔又笑了笑,这个笑让收银员的美丽外表顿失光彩。

人生的旅程中,微笑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公交车上,一位老奶奶提着包包站在过道上摇摇晃晃,广播中反复播放着:“为需要帮助的乘客让座。”但是座位上那些抹唇彩的女郎依旧持续手中的动作,那些耳朵塞耳机的青少年依旧摇头晃脑。这时一位小学生站起身:“老奶奶您坐”老奶奶笑了。沿途中,红领巾的让座是一道风景。

在这个漫长的旅程,风景总是无处不在的,它是爱的传承,是爱的体现,是爱的接力棒,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点缀着这条路,让这个旅程更加精彩,让各个角落弥漫芳香。

河南许昌襄城县汾陈乡第一初级中学初三:刘林

第10篇

人这一生要走很长很长的路,沿途必定要经过很多风景其中当然不乏让你怦然心动的美丽风景但你要清楚,不是所有你喜欢的风景都能属于你有些风景,你只能是路过,只能是欣赏。然后,要毅然决然地继续向前,走自己的路。

也许,这是你第一次遇到这么美丽的风景这里的鸟语花香、风和日丽让你产生了错觉以为这就是你寻寻觅觅终于找到了的港湾,你想在这里放松身心、休养生息。是的,这里曾给了你那么多的阳光,那么多的美好那么多的快乐,那么多的梦但是,你没有想到,这里,也会有季节的变化,春天终究抵不过时间最残酷的脚步。萧瑟的秋风终于还是来了,它吹落了红的花,绿的叶吹走了歌唱的鸟飞舞的蝶,也吹走了你心中的阳光。温暖渐渐离你远去。

也许,即使这样,你也不忍离去,你舍不得那曾经的美好,那曾经的梦。你幻想着,春风能再次吹开那爱的花朵,让爱的阳光再次温暖你的心房。但你知道不知道,这只是你的一厢情愿,你再怎么努力,也唤不回春天的,因为,这里的风景原本就不是属于你的,你不可能拥有它,你只是路人,是过客,这里只是你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驿站,不是港湾。

不要心生怨恨,这里的风景没有错,是你的错觉误导了你,对于这里的风景,你应该心存感激。感激它曾带给你的快乐和美好,感激它曾让你的生命长河中泛起一朵浪花,感激它让你的记忆里多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请把它珍藏好吧,珍藏在你心灵的一个角落也许,在以后某个闲遐的午后,当你惬意地品着香茶的时候,会突然想起这段经历,想着这曾经的风景,一个微笑会浮现在你的嘴角。走吧,走吧。整理好行囊,收拾好心情,向前走,走过这美丽的但不属于你的风景。不要留恋,不要回头,前面一定还有更美丽的风景在等着你。

如果你试过在宁静的夜里沉思,这个世界在转了一天之后想对自己说些什么,那么你该会有我一样的感受,这首《初雪》会将你的思绪慢慢编织成,淡淡的愁绪,绵绵的思恋,点点的向往,与这琴声一同存在于空气中……

曾经常常提醒自己,我应该去放松,去努力,或者让心飞翔,而不是带着沧桑的心回忆感叹,一直在想,为什么天真无邪的面容下,藏着一颗世故麻木的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只知道,我要好好的爱自己,是的,因为前方会有你,为我看路。。。。。

第11篇

汶河

我的家乡莱芜具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美誉,那美景自然少不了,如莲花山、雪野水库等等,但今天咱们一不说莲花山,二不说雪野水库,咱们来说一说莱芜的母亲河——汶河。

汶河是山东境内唯一没有污染且不断流的河流,水质清澈见底,两岸风景如画,仿佛置身于画中。河中的鹅卵石上长着翠绿的青苔,而且鱼虾、螃蟹较多,是孩子们的“旅游胜地”。老人们在岸上垂钓,鱼虾玩耍嬉戏,村姑谈笑洗衣,牛羊成群吃草,小鸟在一旁歌唱,如同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汶河是莱芜的母亲河,她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孕育了无数的莱芜人民,给了莱芜人民多少慈母般的温暖。一直以来,她总是在默默奉献着,不图回报。她,不愧为莱芜的母亲河!

俗话说“汶河倒流”,这话该从何说起呢?原来别的河流都是向东流的,只有汶河“别具个性”向西流,所以才有了“汶河倒流”的说法。“汶河倒流”的“个性”不也正是莱芜人民与众不同的象征吗?

我爱汶河,爱汶河的美丽风景,更爱汶河“个性”!

第12篇

秋天的一切都使人感到清爽,舒适。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人们在经过一整年的忙碌后得到了回报。秋天的人们是充满喜悦的,他们的辛勤耕耘有了丰收的硕果。

我喜欢秋日的阳光,秋日的风景。看着那白色的蜻蜓,在空中忘了前行,它似乎也被这美丽的景色给迷住了,沉醉在这火红的枫树林美景中。枫叶确实很美,凉爽的秋风吹来,沙沙沙,像是在诉说那沉寂已久的心情。每片枫叶,都是组成秋日美丽风景的线条。

风在山路吹,过往的画面全都是春天的播种,夏天的辛勤。我们在学习、生活上也要这样。播下一粒希望的种子,努力培育,好好酝酿,就必然会收获许多硕果。

远方的风车,也在远距离诉说,那幸福是在深秋,满满的被收割。这蜿蜒的微笑拥抱山丘,溪流跟风常起了歌,唱的是秋的赞歌,赞美秋的美丽。而美丽的时刻是短暂的。枫叶的美,是象征着秋的,在秋天温暖的岁末,枫叶缓缓飘落,像思念与不舍。在山腰间飘逸的红雨,也随着北风将要凋零。我轻轻摇曳着风铃,想唤回秋天,想找回那分美妙的感觉。

雪花已铺满了地,深怕窗外枫叶已结成冰。我们要重新播下希望的种子,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加勇敢地去追索成功,等到下一次枫叶成红海时,我们必定会收获更多的喜悦,让硕果结满生命之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