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38: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在音乐中教师描述,学生闭眼睛想象:蔚蓝的大海上,一群群白鸥在自由飞翔;茂密的森林里,鸟儿们在尽情歌唱……
2.说说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齐读课题。
4.这篇课文是写谁的呼声?他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
二、突破重点,读中感悟
1.小结后过渡:作者失去的是怎样的一位爸爸呢?轻声读课文第一到五自然段,用心体会。划出相关句子,写自己感受。
2.交流,结合学生回答体会爸爸的杰出。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我的爸爸是)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3.指导朗读,读出自豪。
4.我的爸爸还是怎样的人呢?学习“机场分别”的一幕。
5.结合学生回答,体会爸爸的自信和对妻子、孩子的爱,对和平的热爱。
“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6.指导朗读。
7小结,想象一家人平时的幸福生活。
8.过渡:我们和爸爸相约――(齐读句子)
9.想象画面:假如爸爸真的凯旋归来了,当他走下飞机,我、妈妈会怎么做,怎么说呢?
10.齐读机场分别的内容。
11.我和妈妈在思念中等待,等待与爸爸机场重逢的幸福时刻。可是―(在《假如爱有天意》中,教师深情诉说: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12.我们迎来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的心情?读出来吧。
13.此刻,机场重逢,我却不能――从此以后,我再也不能――我只能――我只能――
14.指名读,齐读。
15.回读机场离别时的情景,再次体会失去爸爸的悲痛。
16.爸爸走了,从此以后我再也听不到他亲切的话语。但是此刻,我却分明听到了他的呼唤,他呼唤的是――全世界都听到了,他呼唤的是――
17.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我的爸爸还是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同学们,现在再读这两句话,你的心中除了自豪,更多的是什么?
三、结合资料,攻破难点
1.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爸爸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爸爸用生命捍卫的和平实现了吗?轻声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看看当今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吧。
2.指名回答。
3.出示当今世界一些战争情景,学生观看。
4.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你想呼唤什么?
5.小结:1945年,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不论是51年后的1996年,还是现在,和平之神都没有永驻人间。和平之花是那样的美丽,但它又是那样的娇嫩,那么容易遭到破坏。
四、深究课题,升华情感
2.这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声,我们呼唤的是――
3.在《让世界充满爱》中,教师激情呼唤:我、你、他,大家都在呼唤,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我们能不断壮大热爱和平的力量。我们希望一起(齐读)――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五、总结全文,指导表达
在语文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几“情”。
1.以境激情
学生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由于是孩子对战争了解的太少,在他们的脑海中没有和平的概念及切身的体会,以及那种失去亲人的痛苦,所以我充分发挥了音乐的作用,让孩子们或在伤感的音乐中任泪水流淌,或在悲壮的音乐中受到心灵的震撼,或在纯净的音乐中憧憬对和平的向往……同学们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他们不仅体验了文本内容,更在这样的情境中经历了一次情感的历程。
2.用情点情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充满激情,而这种情首先要由教师来点燃,这就首先要求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充满激情,才会在课堂上激起学生的情感。在备课时,我几次停笔,因为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而在教学中,我自己做到了全程全情投入,把我体会到的骄傲、深情、幸福、悲痛、热爱……通过我的语言、我的神情、我的动作传递给学生,为学生营造浓浓的“情”的氛围。
3.生活导情
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语文教学要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而学生的情感也更是来源于他们的生活体验。所以在教学时,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后,我让学生回到生活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作者一家三口幸福生活的画面,想象机场迎接凯旋归来的爸爸的情景,让学生有了真真切切的体验,激起幸福的感觉。
4.对比生情
在同一个地方发生的事,最容易让人把它们往一起想。而人往往在失去之后才会愈加发现失去之可贵。在这节课前半部分的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体会一份骄傲,满心幸福。就在这时出示迎接父亲遗体的文字,配以伤感的歌曲,同样的机场,却物是人非,二者形成强烈的对比,怎不让人悲从中来?学生的情感从幸福的巅峰跌落谷底,再加上教师语言的推动,于是学生潸然泪下。这时对“机场迎接”这一部分的朗读是一种泣泪的宣泄,而对“机场送别”部分的朗读更是一种无言的悲痛。
5.情感升华
【关键词】品词析句;模拟现场;感情朗读;剖析形象;启发想象
审美教育是指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它反映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求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并使学生具有发现美的意识,促成学生自觉的爱美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语文教学的审美性,主要体现在揭示教学内容的内在美,教学设计的情境美,教师的语言美、教态美,师生情感融合、共鸣美等。
一、品词析句,分析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鉴赏美
“浓缩的往往都是精华”,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品味好词语、分析句式、句意中去发现美、品体美,鉴赏美。如《海上日出》文中对日出过程的描写,对不同情况下,太阳的形状、光亮、色彩、动态及周围事物的状态描写都十分准确、生动、传神,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景物的个性。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开描写。把日出的过程写得细,仪态万象。语言生动、形象。运用比喻、拟人、借代、映衬等多种修辞手法。词语选择运用都十分恰当,耐人寻味。无限情态尽在眼前。通过阅读欣赏,品词析句,引导学生了解自然所表现出令人赞叹的美,继而使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得到升华。
二、模拟现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美
“情”包蕴在课文内容中,“境”是课文内容所构成的整体画面。教学时,模拟现场,或者亲临现场,创设情境,学生通过感官,置身丰富、逼真的气氛中,可以驱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精彩的画面,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电教设备的运用,创设一种审美意境,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掌握语言艺术、领会文章意境的欲望。例如《观潮》一课可以通过播放钱江潮的电视录像,把钱塘江大潮来时那汹涌澎湃、气壮山河的宏伟气势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进而领悟大自然的奥秘与力量。
三、感情朗读,带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挥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华。例如:朗读《草原》一文,可以了解到草原的天很蓝,地很绿,是色彩美;有马牛羊在草原上吃草、嬉戏,是动态美;蒙古族人穿着各色袍子,骑马飞奔几十里外迎客,蒙古包内热情待客,以及表演歌舞、摔跤,是草原人特有的传统美。学生可以闭目遐想,自己脑海中所呈现出“美丽草原”的景象。又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通过模仿读,让学生有真切的体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听者也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教师要重视范读,范读饱含着浓缩了的个人体会和独特感受,它可以把课文准确的词语概念,生动的修辞手段,感人的描写抒情、优美的韵律节奏充分表现出来,给学生以具体的启迪。不但辅助了讲解,而且起到美育的作用。
四、剖析形象,驾驭情境,激发学生追求高尚品质精神美
一个感人的形象,可以激发起千百万人向善向上的崇高信念;一个丑恶的形象,能让千百万人痛斥丑恶,憎恨虚假。形象越鲜明,对学生思想影响就越强烈、越深刻。学生受到了美好的形象的感染,必然能诱感的产生,从而萌生一种学习人物内心美好的激情与行为。老师要在言传身教中时刻把握科学的审美标准,引导学生理解美的实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分辨美与丑、判断善与恶、识别真与伪,陶冶儿童的情操,进而追求美。例如:在出示昂首挺胸舍身炸暗堡图片时,分析品味神态的刚毅、动作的果断、目光的坚毅、话语的激昂,体现了一位杰出的战斗英雄,誓死卫国的光辉形象。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剖析,唤起学生爱国报国的美好愿望,也使学生感到真正的英雄形象的力量。因此,美的事物、人物、景物,不完全在表层,尤其是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美,其美的实质,往往是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教师必须启发、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