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游园不值

游园不值

时间:2023-05-30 09:38: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游园不值,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改写《游园不值

作者:谭祖墨 湖北省巴东县民族实验小学五(4)班

由于昨夜下过蒙蒙细雨,今天空气显得格外清新。叶绍翁望着窗外,心想:“整整一个冬天没看见友人了,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干脆今天去拜访一下他吧。记得去年我去他家时喝酒下棋、聊天吟诗真是快活极了。还有他的小园子,景色真美啊!”想到这里,他便穿好衣衫,匆匆赶去友人家。

一路上,蜜蜂辛勤的采蜜,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叶绍翁心情高兴,步子也不由的轻快了许多。

他走着走着,忽然看到了友人的房子,他便加快了脚步,不一会就来到了门外。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小园子里的花,闻到了桌上饭菜的香味,便整了整衣冠,踩在碎石路的青苔上,轻轻地敲了敲柴门,可是过了很久也没有人来开。叶绍翁心想:“大概是友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叶绍翁想了想,便又敲了敲门,这次,他看到门上有一把大锁,叶绍翁又想到:“唉,原来友人出去了,真是太扫兴了,既然他不在家,那我也只好回去了。

一阵风袭来带花香的气息,沁人心脾。他转身定睛一看,原来是墙角一只开得正旺的红杏伸出墙外来了。瞧,这花儿是多么的漂亮啊!白里透红的花瓣娇艳欲滴,叶绍翁仿佛看见院子里一片春机盎然:有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黄色的迎春花和紫色的丁香花…这时,叶绍翁不禁诗兴大发,他脱口而出:“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他一遍又一遍的吟诵着。这时,友人正好提着一篮子鱼匆匆往回赶。他一见叶绍翁就连忙打招呼,满脸歉意地说:“家里来了客人,柴门紧锁,有失远迎,失礼失礼!”叶绍翁连忙向友人说:“我没向你约好就来了,不知者,不为罪嘛。”

叶绍翁进了友人家,向友人索要了笔和纸,写下了这一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七言绝句—《游园不值》。

指导教师:欧阳淑萍

第2篇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处处鸟语花香,生机勃勃。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决定一览春天的美景。

一路上,小鸟在欢乐的歌唱,柳条在梳理着她那碧绿的长发……青的草,绿的叶,各种鲜艳的花,都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展示出自己最美的一面,此情此景,令我十分陶醉。猛然间,我想起友人家的园子很有名,想必一定美丽无比,今日正好去欣赏欣赏这春色。想到这,我不由得加快脚步,向友人加走去。

不知不觉,我来到友人家门口。只见柴门紧闭,我走向前去,轻轻地敲了敲柴门,可过了好一会儿,友人还没来开门。我透过门缝往里瞧去,青青的苔藓一片碧绿,柔柔地俯卧在地上,中间镶嵌了一条窄窄的石子路,显得幽静又雅致。我想:哦,大概友人怕来访者的木屐把园子了的青苔踩坏吧,所以才关上门。为了一饱那诱人的春色,我决定再等一会儿。一个时辰过去了,俩个时辰过去了,却仍不见友人的踪影。我觉得非常扫兴,转身准备离去。

忽然,我眼前一亮,一支红杏探出墙头。瞧,那粉红粉红的杏花缀满枝头,它们正向我绽开笑脸,在青翠欲滴的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鲜艳娇美。一阵风吹过,杏花淡雅的清香扑鼻而来,顿时,我的心情开朗了许多。

我望着眼前这一株伸出墙头的杏花,陷入了沉思,仿佛自己已经走进了园子。瞧,园子了种着许多木棉树,在阳光下生机勃勃地生长着,那满树的木棉花远远地看去好似一片火红的云霞,好像树都燃烧起来了。园内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片花坛,高贵的月季,红如火焰,白似瑞雪,粉像朝霞……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花儿在那争奇斗艳。一阵风吹过,千姿百态的花儿跳起了优美的舞蹈,不时飘来的阵阵清香,引来了许多蜜蜂为它们伴舞。园子了还有一个椭圆形的池塘,池塘了美丽的睡莲在荷叶的衬托下,显得更加优雅。“嘎嘎……”大概有几只小鸭子正在和小鱼玩捉迷藏吧……

虽然我没有见到友人,也没能观赏他园子了的春景,但我感受到了生机勃勃地春天。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五年级:王陈铖

第3篇

前几个星期,还下着鹅毛大雪,宋朝的著名诗人——叶绍翁在一直家中呆着,现在,春暖花开,在不出去走走,对自己的身体可不大好,叶绍翁决定去他的一个老朋友家去做客。

一路上,叶绍翁感觉小树在向他点头问好;小花在向他鞠躬微笑;仿佛蝴蝶是在为他翩翩起舞;仿佛蜜蜂是在为他高声歌唱。一路上,叶绍翁感到春天是那么的活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叶绍翁漫步来到了朋友家,他轻轻地走在绿地毯似的苍苔。看到留在苍苔上的脚印,心想:大概园子的主人,十分爱惜苍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鞋印吧!叶绍翁长叹了一口气:“唉,我也太狠毒了吧!一脚下去,无数幼小的新生命都死了。唉……”

叶绍翁轻轻地敲那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但是,好久没有人来。

叶绍翁正准备回家,回头看看。直见园子里的花,开的正好,这些花所最能代表着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开得正旺得红杏,伸出院墙外。

叶绍翁顿时诗性大发,写下了《游园不值》这一首千古绝句: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第4篇

经过一段时间,我把妻子留给我的所有的钱都用光了,正想问好朋友李亿借点钱。

一路上,我边走边寻找一些奇异花草,一心想赚点钱,可走到一半路,我已经精疲力尽了,便坐下休息一下。过后,我又继续赶路了。到了门口,我用手轻轻地敲了一下柴门,怕把李亿生病的妻子惊醒。但过了好久,也不见有人来开门。正在这时,我突然想起上次来他家时,我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

我静静地做着,正当我感到烦恼的时候的时候。我看见一枝长得很鲜艳的杏花从闷热的屋子伸了出来,我看着杏花,心想:不管主人怎么受起园中的春色,也是收都收不住的。

我靠着墙旁大树的依靠,爬上树上,用剪刀把杏花剪了下来,今天虽然没有问到朋友拿钱,但买几株花,也能赚点钱,今天,可以说是满载而归。

第5篇

一天早上,我趁这天风和日丽,就出城去拜访老朋友--李四。李四从小就跟我玩到大,可是一场大雨,我俩失散了,过了好多年,才知道他住在城外的一个山明水秀的村子里。李四很喜欢种花,听说他是在卖话的呢!

我本想坐车去的。但可惜的是今天出门时没带钱,只好走路去。走着走着,看到一个村子,“村子的景色真美啊!”我不由地赞叹起来。不一会儿,我觉得口渴了,便走到了小溪旁,喝起水来。“啊!连水都那么清甜,不亏别人都说这里是世外桃源。”我连忙说道。我喝完水,就继续前进。不大一会儿,就到了李四家,站在他家门前,就闻到一阵阵花香。我轻轻地敲着柴门,没有人来看门,我再次敲,还是没有人开。我想:应该是李四怕我的木底鞋踩坏他家的青苔吧!正当我转头就想走时,却发现了一枝粉红色的红杏花伸出了墙头来。啊!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这开得正茂盛的杏花。

我走到城门是,却看见了李四拿着一盆花。他看见我,马上跟我聊起来。

第6篇

我轻轻地敲着柴门,等了好大一会儿也不见有人来给我开门,可能是朋友不在家吧!我透过柴门往里望,屋门前通往柴门这边的小路上长满了碧绿的青苔。难道是主人怕来客的木屐踩坏路上的青苔,不想让人走进园子,听见我敲门也不来开门?呵,他真爱惜这些青苔啊!

园子里已经是姹紫嫣红了。各种颜色的牡丹花在微风中摇曳,白、黄、粉红、紫、黑、蓝、绿,比朝霞、云霓的色彩还要丰富;蔷薇霓你拥我挤,竞相开放,一朵挨一朵,似乎在张开小嘴说话呢,叫人真想去碰碰它;一簇簇丁香花,紫色的显得那么华贵,白色的是那么洁白无暇,他们相互簇拥着,在微风吹拂下,多像一个花的摇篮啊!还有那吊篮在微风中频频点头,含着笑意……这里真是花的海洋,可惜我进不了园子,要是我进去闻一闻花香,能摸一下它们该是多么好啊!“唉!游园赏花进不了门,真扫兴。”我只能望园兴叹。

忽然,我眼前一亮,一枝红杏伸出了墙头。瞧,那粉红粉红的杏花缀满了枝头,在青翠欲滴的绿叶的映衬下,更显得鲜艳娇美。在春风的吹拂下,一朵朵杏花就像一只只花的蝴蝶,拍打着翅膀,翩翩起舞,叫人神迷意醉。啊!“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我不枉此行,已经感到很满足了。

第7篇

【关键词】认知;冲突;重构;平衡

苏教版语文第十册《游园不值》写出了诗人叶绍翁对永恒之美的理解--眼见耳闻都只是短暂的,唯有心中被唤起的美好想象才是永恒的。诗人游园“不值”又有什么关系?一枝红杏已经唤醒了他对春天的所有想象,心灵的满足比眼见耳闻更有意义。然而这一颇有哲学意味的解读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易理解接受,我尝试利用皮亚杰认知理论指导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唤醒记忆提出问题引发认知冲突

皮亚杰称认知结构为图式,他认为儿童在认知过程中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新生事物,如果成功,就暂时取得认知上的平衡。反之,就要做出顺应,调整原来图式或创立新图式接受新事物,达到认知平衡。要让学生理解何为永恒之美首先要唤醒学生对春光认知,继而通过提问引出新知,激起学生认知冲突。

师:你们见到的春天是怎样的?

生:满地绿草,满树的花。生:到处都是绿的草,红的花。生:红花绿树还有枝头唱着歌的小鸟。生:每年春天,我们一家总要到公园里欣赏美景,看各种各样的花,爸爸妈妈坐在长椅上看我玩乐,真是美好呀……

师:真好,你们有一颗发现美的眼睛,你们的眼里的春天到处是青的草绿的树,各色的花儿,欢畅活泼的小动物,你们是春天之美的发现者。而叶绍翁也是一个春天的发现者,但是,他与你们有一点不同,你们发现的是满眼的花红柳绿,他只发现了一枝红杏从墙头上伸了出来,欣赏到了春天的美景吗?

生:能欣赏到,红色的杏花也是春天的一部分,看到了杏花就算是看到了春天。生:(迟疑)不能。看到一枝杏花就欣赏到春天,就不用出门春游了,在家插一枝花就行了。(生笑)

师:两位同学真是针锋相对,那么诗人在诗中究竟是表达没有赏到春景的遗憾还是赏尽春景的满足呢?我们继续探讨。

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他们用词语和句子描述他们曾经见到过的春天的景色。学生旧的认知呈现在我面前,我设置的问题学生有不同的认知,课堂里形成了认知冲突。

二、引导探讨重新建构认知

两个学生不同看法必然会引发全体学生的思考,但是,如果没有深入的探讨,学生的认知仅仅是一个选择,这并不是真正的认知重构。所以,在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后,要引导他们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让他们认知不断同化与顺应,并最终达到平衡,新构认知。

师:在探讨诗人到底有没有得到赏春的满足之前,我们先讨论一个问题:你能将美好的春景永远留存吗?生:(果断)不能。

师:怎样才能留住美好的春光?生:(默然)。师:慢慢来,先说说你认为的永恒不变的东西。生:美好的理想。生:对亲人的感情。师:说得很好,你们所说的这些永恒的东西都存在哪儿呀?生:心里。师:看看你们都是小哲学家了,都知道最永恒的东西存在心里。

师:那么,这时候假如你是诗人,你见到墙外的一枝红杏,你会想到什么呢?生:我会想到朋友家的园子里一定如同公园一样,到处姹紫嫣红,莺歌燕舞,春光明媚。生:朋友的园子里有土地上长着地毯一样的青草,可能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河边长满了桃树、杏树、梨树,一团团各色的花争奇斗艳。

师:同学们,你们听着这些优美的描述,能够想象得春天是多么美呀,真希望朋友园子的大门立刻敞开,让我们欣赏一下美景。可是,真的打开了门,你们会见到你们刚才描述的美景吗?

生:不能。师:为什么?生:我们想象丰富呀。那个园子里不一定有小河,也不定有那么多的花。师:也就是说,真的打开了门,所见的美景反而不如自己想象得美,是不是?生:是。师:很好。现在你们可以再来想想作者见到墙外一枝红杏时的心理了吧。生:这一枝红杏开得如此美妙,园子里的景色一定很美。生:作者看到了这一枝杏花就想到了满园春色。

师:作者想要游园却没遇到主人,想赏春景,却只见到一枝杏花,他满足吗?他高兴吗?生:很高兴,很满足。师:为什么?生:因为他从一枝红杏想到了满园的春色。师:说得多好呀,这美好的春色应该永恒地存在于作者的心灵里。所以见到一枝红杏就可以了,他已经从这一枝红杏中想到了最美妙的春光。

师:永恒的美,只存在于人的心灵里。

第8篇

一、诙谐评价,激发学生兴趣

诙谐,即幽默与风趣,是重要的语言风格,是智慧与机智的融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述严肃的哲理,是教者的大智慧。小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浅显有趣的语言更具吸引力,更能融洽教与学的关系。同时,课堂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展开,体现出“寓教于乐”的素质教育内涵。

如在讲《游园不值》一诗时,教师请学生讲一讲诗中描述了哪些景物。有的学生答“青苔”,有的学生答“红杏”,有的学生答“柴扉”。当问起另一位学生时,他将前面学生所讲的内容复述了一遍。此时,聪明的教师不直接批评他,而是运用诙谐的语言评价:“这位同学总结得很好,但在总结的基础上,能否有一些创新呢?说说自己与他们不同的看法?”这既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又迫使学生不得不认真阅读课文,自己动脑。

还有的学生认为诗人去探访友人却扑了空,说明诗人没能与友人提前约好,应该写封书信告知行程,再去拜访,显得更有礼貌。这显然是用现代人的标准在看古人。教师诙谐地评价:“诗人那个年代还没有手机、网络这些先进的通讯工具,书信往来多靠人捎信,时间不好把握。但试想一下,如果诗人穿越到现代,他能够提前知道友人不在家,自然不会去拜访,也就失去了欣赏这满园春色的大好时机,那一份怡然自得的乐趣更无从谈起了。”学生立即明白了应当以诗论诗,不能用现代人的标准去衡量古人。

二、优雅评价,提高学生素养

优雅,是一种超越美丽的和谐,是气质禀赋的外显。当优雅用于语言时,凝聚的不仅仅是教师的智慧,还有用心。优雅的评价在于传递情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可见,抒情是优雅评价的一大特色。在评价语中,多运用修辞法,可增加抒情的分量。所谓:“心有万物斑斓,口中方能妙语连珠。”

如上面所提的《游园不值》一诗,描写了春色盎然的田园景致。教师请学生用通俗的语言,勾勒出诗中所呈现的田园景色。学生的语言朴素,充满了童真,甚至有的学生用“万绿丛中一点红”来形容一片春绿中探出的那一枝“红杏”,颇具文学气质。教师在评价中大为赞赏:“这位同学形容得太贴切了,诗中满园的青苔染绿了整个园景,正是‘万绿’的景色;而满载着春意的‘红杏’,恰似那‘一点红’,给了我们春天的希望,感谢这位同学使我们仿佛置身于‘游园’的惊喜中,给了我们一次从心灵上跨越时空的机会。”教师的评价充满了情感,激起了学生的共鸣。

诗的题目中“不值”二字,也引起了学生的疑惑。有些学生认为,园中这样的景色还没能让作者满意,作者颇有些失望,因此才用了“不值”二字为题。教师对于这一解读,并不急于否定,而是通过情感的滋润,使学生从精神上领悟到作者的寓意。如:“这位同学说得不无道理,作者确实有一些失望,却不是失望于景色,恰恰相反,作者想将这满眼景色永留心中,才会发出如此感慨。”这样一评价,学生顿时豁然开朗了。

三、智慧评价,启迪学生心灵

智慧,总是伴随着优雅。智慧在于发现,在于创新。教师的智慧通过语言传递给学生,但并非传统的灌输,而是启发解惑。先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空间,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课文的基础上,产生疑惑,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在学生想说而不知怎样表达时,教师再鼓励、引导学生直抒胸臆;在学生苦思冥想而未通之际,教师再给予正确地评价,将智慧用启迪的形式融入学生的心灵。

如《游园不值》一诗中,学生对于“红杏”一词,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解,而这一词又对解读全诗至关重要。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红杏”多用来形容女性不贞,有“红杏出墙”一词,暗合诗中最后一句之意。部分学生疑惑于此。教师一语点破:“红杏为什么会探出墙来呀?因为墙外有一位大才子。同学们知道是谁吗?”学生们恍然大悟,墙外之人不正是作者吗?关于“红杏出墙”的想法显然是歪曲了作者本意。但教师仍然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并适时给学生讲述了另一个知识点:“同学们想到‘红杏出墙’是很自然的,但此义非彼义。因为‘红杏’还有一个名字,叫‘及第花’。在古代,学子们早春二月就要赴京赶考,当时正是遍地杏花红的时候,因此也用‘红杏’来预示学子高中。作者本意是将‘红杏’喻为春之希望,是对前程的憧憬。”教师智慧的评价,使学生彻底明白了诗中的寓意,也纠正了学生对诗的曲解。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法指导 四个环节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呢?我认为学法指导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教师示范,展示学法

由于学生的认识规律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所以上课开始便向学生灌输抽象的学习方法是很难被小学生所接受的。即使接受了也只是机械地记忆,而不是理解,更谈不上应用。因此,学法指导的第一环节应先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即通过教学中的示范性指导,让学生从教师的教学中感知学法,领悟学法。这就要求教师的示范过程必须做到两点:一是教师的教应做到线条明确,层次清楚,便于学生发现和领悟学法。二是教师的教应做到难易适度,便于学生尝试和运用学法。

如在教学第十册《古诗三首》时,我将第一首诗《江畔独步寻花》作为展示学法的范例。指导学生分五步进行学习:1、初读,读准字音。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2)指名朗读,纠正春错误读音。3)教师示范朗读,读出诗句的停顿节奏,以唤起学生的注意。4)学生试读,达到能读准字音,会停顿的程度。2、细读,理解字词。1)学生自读诗句,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2)指导学生运用查字典、联系诗句等方法理解这些字词的意思。3、精读,体会诗意。1)指导学生再读诗句,一边读一边想每句讲的是什么。2)学生逐句讲述诗句意思,要说得通顺、连贯、明白。4、赏读,想象意境。1)再读《江畔独步寻花》,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2)自由朗读,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3)反复朗读,欣赏诗的韵律,感受诗的情趣。5、诵读,背诵诗句。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读书声中再次体味诗的意境,欣赏诗的美感,并能熟领略了诗的意境,同时使学生从这一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清晰完整的感性认识,为下一步发现和领悟学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回顾小结,归纳学法

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如果不及时加以指导和归纳,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他们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就不能深化,也就达不到掌握技能方法的目的。因此,当学生对学业法的感性认识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对第一部分的学习过程进行简要回顾。使其从回顾中发现和领悟学法,再用一定的方式指导学生将发现的领悟到的学法归纳出来。使他们对学法的认识更加清晰和深刻。

如在学完《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后,我就问学生:“我们刚才是分了几个步骤来学习这首诗的?每一步又是怎样做的?通过回答问题,学生对刚才的学习过程进行回忆思索,把发现和领司到的学法简明准确地归纳出来。

三、自学实践,运用学法

通过前两个步骤,学生已经领悟和归纳了学法。但学法作为一种方法和本领,不但要靠讲授,靠理解,更重要的是要靠实践活动的训练。只有通过学生的自学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学法,也才能使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得到培养。所以,领司和归纳学法并不是学法指导的最终目标,而只是一个起始。在此基础上还应给学生自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尝试过程中运用学法,把学法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进而形成能力。

如在教学第二首古诗《游园不值》时,我就把主动权留给学生,让出人头地通向旬才理解和归纳的学法自学这首诗。在学生自学之前,我用小黑板出示学法,强化学生的意识,防止自学过程的混乱性;同时我还向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这样,学生既明白了学习的方法,又弄清了自学要求,就能按部就班地进行自学。在学生自学焊,教师进行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和是否按上面的方法进行自学。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使他们也能运用学法进行自学,逐步提高自学水平。

学生在学习《游园不值》这首诗时,自己去朗读诗句,分阅读、品味、想象、诵读,在此过程中,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阅读的理解过程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理性的学习方法通过实践真正转 化为技能。理实证明,这样做,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效果很好。

四、检查效果,巩固学法

第10篇

1、一枝红杏出墙来上一句:春*满园关不住。出自:《游园不值》,作者:叶绍翁,朝代:宋。

2、原文: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译文: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可是这满园的春*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1篇

[资源开发]拓展 转化 整合

课堂教学的优化依赖于多种条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合理安排教学流程,还必须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在各种资源条件中,学生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他们的一举手、一投足,他们在课堂上的种种表现,既是课堂教学的一面镜子。也是课堂教学进一步展开的依据。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把“人”放在中心位置。依据学情的变化调整教学,注意捕捉课堂上有价值的教学信息,把它组织到教学中来。

一位教师教学《游园不值》,当提问学生“不值”是什么意思时,有位学生望文生义,对“不值”的理解是“不值得”。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教师没有否定学生的回答,而是看到这一错误的可利用之处,顺势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作者这次游园到底值不值得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对整首诗的意思有个大体的了解。通过解词析句理解古诗。学生明白了,作者这次游园,虽然没有遇到主人,但是看到一枝红杏从墙上伸了出来,由一枝红杏联想到了满园春色,虽未进门赏花,却领略到了美好的春景,最终不虚此行,尽兴而归。这次游园不是“不值得”,相反“很值得”,“不值”的意思当然不是“不值得”。而是“没有遇到主人”。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巧妙地把一位学生理解上的错误转化为教学资源,并以此为立足点展开教学,教学由此而生发出去,最终又回落到这个基点上面。在这个有意思的“来回”中学生经历了质疑、猜想、思考、求证的过程,心中的疑惑最终被解开,课堂教学获得了别样的精彩。类似这样的情况在课堂上常会出现,有预先设定的,有即时生成的,只要利用得好,什么都可以成为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学生的知识经验是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它在教学中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的。学习状态是一种无形而又无处不在的重要力量,它伴随着学习的全过程,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调整好学生的学习状态,当学生专注于学习,有了“我想学”的良好愿望,一切就会得心应手,教学自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善教者总是在努力“争取”学生,较多地在“学”上面做文章,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分析“学”的可能性、可行性,并想方设法调整好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学: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让学生信心十足地学,对学习目标的达成充满信心;让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使学习成为长久的内在需要。当学生具备了这样的良好状态,我们就获得了最大的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营建的精神家园,在为学生提供各种服务的同时,学生其实也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为课堂提供着什么。善待学生,把学生的“馈赠”纳入教学视野并当作资源来对待,课堂教学定会呈现不一样的风景。

第12篇

游园 ,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呀!它可以让我们心情放松,变得愉快。可是,这次我们游园,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游园不值。

昨天,我、表姐和妈妈一起从公园上了乌兰山,在那里照相、嬉戏,马上就要下山了,妈妈意识性地把手伸进兜里,想把照相机套拿出来,没想到,她伸出手来后,确实大惊失色。“照相机套丢了!”她的声音带着一点颤抖。我也有点纳闷。这个照相机套又不像手机那样,挺值钱的,这可是相机套,不那么值钱,不会有人偷。“那个不是我的,是别人借我的。何况它的后面还有一块电池!”妈妈有点带着哭腔说。“一定是掉到哪里了!”我有意识地说。妈妈也说是。她连忙让我和表姐从一头找,她从另一头找,在那边的亭子回合。说罢,妈妈已经开始寻找了。我们也匆匆忙忙地向另一边跑去。山路很长,我们小跑,有10多分钟才到。妈妈也刚到,我们刚一见面,就问事情进展得怎么样,妈妈要了摇头,但她从别人口中得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在台阶上别人看到过一个银灰色的照相机套。妈妈非常兴奋,忘了刚才的疲劳,立刻在台阶上苦找起来。“你们也帮我来找找!”妈妈有点疲倦地说。我们也找了起来。

我们把亭子上的所有台阶都细细地找了一遍,但就是没有发现机套。这回,妈妈又着急起来。最后,她只好坐在乌兰山的出口,希望有什么新发现。妈妈坐下了,问我上去的时候有没有人从山上下来。我那时才想起来,我上去的时候,有两个大人领着两个小孩子下来了。妈妈恍然大悟。“一定是被那两个小孩拿去了,我们看来是找不到机套了。回去洗照片去吧!”

我们只好乘着夕阳,去照相馆洗照片了。一路上,妈妈还直叨咕着“倒霉,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