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38: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七夕传说,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七夕传说故事一农历“七夕”,俗谓“中国情人节”——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即与七夕密切相关。宋人秦观词云:“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千载以降,这凄婉的词句与天河中的牵牛织女双星一起在人们的心头闪耀——
超越时空的美丽传说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经过两千多年的流传、发展、演变,有各种不同的版本,主要情节是:
天上王母娘娘的孙女织女,其工作是在天上织云彩,也称云锦天衣;牛郎是人间的放牛郎,父母早亡,受兄嫂虐待,每天和一头老牛在一起生活,日子过得很苦。
有一天,老牛告诉他,天上织女要和她的姐妹到银河洗澡,叫他去“偷取”织女的羽衣,这样没有了羽衣,织女就不能飞回天上了,就会做他的妻子。
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
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
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
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就会得到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后来有一天,王母娘娘听说织女“不守天规”,“私奔”凡间,大为恼怒,就派天兵天将捉拿织女。
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
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想起老牛告诉他急难时披上牛皮会得到帮助的话,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了出去,牛郎也飞到了天上。
就在牛郎要追上织女的关键时刻,王母娘娘拔下头簪,在织女身后一划,那划痕就成了波涛汹涌的天河。牛郎再也过不去了。
从此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夜泣啼。现在牛郎星旁的两颗小星,称扁担星,人们说那是牛郎织女的一对儿女。最后,牛郎织女的真情感动了天上的喜鹊,它们每到七月七日就拔下自己美丽的羽毛,架成一道彩虹桥,让这对相思一年的夫妇在这一夜相会。
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今夜是七夕,故事365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七夕传说故事二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
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
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贸阝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又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
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奉化县)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贸阝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七夕传说故事三提到中国的爱情,就不能不提白娘子和许仙,就不能不提西湖,白娘子与许仙相会于断桥、在西湖留下了他们温情浪漫的身影,最后被分离于雷峰塔。于今,虽然我们再也看不到白娘子和许仙在西湖畔漫步的情形,但来到西湖,走在断桥上,或登上雷峰塔,又抑或是漫步于曲院风荷的荷叶间,或荡舟于西湖碧波之上,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和他们的不了情总会让你感慨万千。
关于西湖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像“断桥残雪”中的断桥,就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白娘子和许仙邂逅之处。
传说,有一条白蛇修炼了一千年,终于修成人形,化为美丽端庄的白娘子,另一条青蛇修炼了五百年,也化为富有青春活力的小青姑娘。她们二人结伴来到西湖游玩,当她们来到断桥时,白娘子在人群中看见一位清秀的白面书生,心中暗生情意。小青便悄悄地作法,降下大雨。白面书生许仙打着伞来到湖边乘船,正好看见白娘子和小青被大雨淋得很狼狈,许仙忙把自己的伞递过去让她们避雨,自己却躲得很远,任凭雨淋。白娘子看见许仙这样老实腼腆,心里更喜欢了,许仙也对美丽的白娘子产生了爱慕之情。在小青的撮合下,许仙和白娘子成了亲,并且在西湖边上开了一家药店,治病救人,乡亲们都很喜欢他们。
但是金山寺的法师法海却认为白娘子是妖精,会祸害民间。他悄悄地告诉许仙,白娘子是白蛇化身而成,还教许仙怎样识别白蛇。许仙将信将疑。转眼端午节到了,老百姓都喝雄黄酒避邪,许仙按照法海教的办法,逼迫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子这时候已经怀孕,她推却不了许仙,喝了酒后,马上现出蛇的原形,许仙立刻被吓死了。白娘子为了救活许仙,不顾自己怀孕,千里迢迢来到昆仑圣山偷盗起死回生的灵芝草。白娘子与守护灵芝草的护卫拼命恶战,护卫被白娘子感动了,将灵芝赠给她。许仙被救活以后,知道白娘子真心爱自己,夫妻更加恩爱。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当红小生遇上性感女神
友情从君子之交开始
2006年,军旅励志剧《士兵突击》在全国热播,李晨在剧中成功地饰演了吴哲,由此家喻户晓,片约纷至沓来。
随着知名度不断提高,性格豪爽的李晨在圈中也结识了很多朋友,闲暇的时候常和朋友在一起喝酒聊天。2009年末,李晨接连拍完几部戏,回到北京,终于有时间和朋友们一聚。席间大家聊起了本年度娱乐圈最火爆的人,一致认定是张馨予,她被誉为“新一代性感女神”,拥有的魔鬼身材让所有女生为之羡慕,蹿红的速度快得简直惊人。
李晨听得饶有兴趣,不禁自嘲道:“看来我回家得恶补功课,竟然不知道张馨予是谁,我这几个月光顾着拍戏,确实是落伍了。”
回到家,李晨打开电脑,查询关于张馨予的报道,对她有了一定的了解。张馨予因代言《铜雀台》、网游《穿越火线》生化宝贝、百威FIFA世界杯足球宝贝等而迅速走红,并且多次参加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等节目,人气居高不下,甚至引起了影视界知名导演的关注。看到相片中张馨予的美女形象,一双圆圆的眼睛可爱但不稚嫩,平平的粗眉硬朗但不严肃,有着标准的瓜子脸形,挺拔的鼻梁,以及玲珑火爆的完美身材,李晨心里不禁暗暗叹服:难怪她被称为性感女神,果真名不虚传,这些也是她未来做演员的资本。
时隔一年,2010年12月16日,由著名导演冯小刚执导的贺岁大片《非诚勿扰2》在北京举行全球首映礼。张馨予作为主创亮相,李晨作为出品方华谊兄弟的签约艺人也前去捧场,公司安排李晨和张馨予一起出场走红毯。李晨主动上前和张馨予礼貌地打招呼,只见张馨予穿着一身红色礼服出场,简单的盘头加上清新靓丽的外形,让他不禁眼前一亮。李晨仔细端详,发觉舞台下张馨予的脸尤其是那双闪着动人光彩的眼睛,比杂志上拍摄的更具有摄人心魄的美。
在采访环节,当主持人问张馨予拍摄《非诚勿扰2》的感受时,张馨予幽默地回答:“我羡慕舒淇用她独有的魅力和个性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嫉妒姚晨以她的演技赢得了观众的爱戴;恨冯导这次给我的戏份不够多。当然这是开玩笑啦,不过首次触电就能跟葛优老师和红雷大哥对戏,相信我也已经成为被羡慕嫉妒恨的对象了,为此我还是感到高兴和幸运的,自己也会更加努力!”
张馨予的妙语连珠不仅赢得了现场的掌声,也让李晨刮目相看,他觉得在张馨予的身上,最难能可贵的是没有一般美女的高贵冷艳,而是非常纯真直爽,她的言行和相貌大相径庭,有与生俱来的亲切感。
晚宴时,李晨主动和邻座的张馨予攀谈,由于相互比较陌生,话题很自然地从张馨予塑造的角色说起。在影片中,张馨予本色出演大明星一角,在一个保护北极冰川融化的拍卖会上作为明星嘉宾助阵,在现场深情呼吁社会都来保护环境,爱护企鹅宝宝。张馨予告诉李晨,自己在生活中就非常喜欢小动物,因此能够出演这样一个爱护小动物的公益明星很开心。李晨对张馨予说,他也常在微博中呼吁保护身边的小动物,“让慈善成为一种习惯”是自己对待公益慈善事业的态度。有了共同语言,两人逐渐聊得热火朝天。临走的时候,李晨和张馨予几乎异口同声地让对方留下手机号码。
当晚,李晨打开张馨予的微博,看到她曾多次转载流浪动物和谴责屠杀动物的信息,顿时平添了许多好感,他觉得张馨予是一个真实善良的人,值得信任做个朋友。而张馨予在李晨的微博中,看到这样一段文字:“Ta是我们的朋友,Ta是我们的伙伴,Ta是忠于你的勇士,Ta是陪伴你的毛头……呼吁别把Ta当成盘中餐,更别为此过什么节……”李晨还了一张他与小动物牵手的合影,在和煦的灯光照射下,显得特别的和谐唯美,让张馨予也感觉分外的温暖和感动。原本在她眼里,李晨是个事业正大红大紫的影视明星,有一种距离感,通过交流和看他的微博,她感到亲近了许多。
遭遇失恋用心帮助开解
你是我眼中的邻家女孩
认识了快一年,李晨和张馨予成了很好的朋友,除了在活动中见面,赶上都不拍戏在北京的时候,两人也邀请对方参加自己朋友圈子的聚会,相互对脾气秉性也更加了解。
一次在朋友生日聚会上,有个李晨的死党好奇地问起张馨予:“网上都在说你整过容,你是否真的整过啊……”李晨觉得这个问题太隐私,让人尴尬,刚想替她挡驾,想不到张馨予大大方方地回答:“有啊。”在座的人一片惊呼,李晨也惊得目瞪口呆。张馨予看了看他,接着说:“非要说我整过容的话,我承认打过瘦脸针,但并没有做过任何整容手术。如果这也算整容的话,那我就只有承认了。”李晨长出了一口气,看着张馨予对着他一脸坏笑的表情,他觉得她不但性感美丽,而且诚实幽默,还为了顾及他的面子,坦然面对朋友提出的刁钻问题,让他很感动。
虽然李晨从未和张馨予聊起过她感情的话题,但他陆续从朋友们的口中听说,张馨予的恋情并不顺利,面临着很大的问题,甚至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2010年,她和香港演员吴卓羲在内地拍摄电视剧《大丫鬟》时擦出爱的火花,两人的约会也多次被媒体拍到,但由于吴卓羲一直不肯公开她女友的身份,张馨予十分不满,加上聚少离多,感情逐渐出现了裂痕。性格直率的她曾在微博上暗示要分手,引起了吴卓羲的不快,两人的矛盾更加升级……
思念化作星座,
我们的爱,就像恒星,永远散发光和热。
在中国,七夕,是一段凄美爱情的代名词。
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遇晴日,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银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传说在每年的这一天,牛郎和织女,都会借着喜鹊搭桥在银河上相会。好奇的人们躲在瓜果架下,还能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往往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女孩们会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的姻缘巧配。
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有些地方乞巧节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近代有穿针引线、蒸巧饽饽、烙巧果子,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中国的七夕节,以其传统朴素的习俗,携带着浪漫诗意的爱情传说,漂洋过海,也在异域生根发芽。
在韩国,情侣们会把韩式糕饼等传统食品送给对方做“七夕节礼物”;在美国,受到当地华人的影响,很多美国人会在这一日向心爱的情人赠送鲜花,并在傍晚的时候,与情人相约,坐在家门口的草坪上,窃窃私语,互诉衷情;而在日本,七夕情人节是夏季传统的节日之一。自古就有纯真的少女在水边架起的高台上向神奉献织布风俗,据说七夕情人节是日本将中国的风俗和日本固有的民间风俗融合起来的,大人和孩子一起在五颜六色的长条诗笺上写下愿望和诗歌,连同用纸做的装饰品一起挂在小竹子上,然后把这支小竹子立在院子里,并将供品一起摆上,以许愿少女的手工艺技术能提高的像织女一样好。七夕情人节结束后,把这小竹子和供品一起放到河里,意味着自己的心愿能够到达天河。
七夕是极具中国传统的节日。
据天文专家介绍,牛郎与织女是民间一种叫法,其实在天文学上,牛郎的中文名为河鼓二,而织女星称为织女一,它们分别是天鹰座和天琴座的一颗亮星,由于这两颗恒星肉眼清晰可见,又容易辨别,所以在明代郑和下西洋时,就曾以织女星为航海的导航标志之一。
根据19世纪以来天文观测及测算结果,牛郎星距我们有16光年(1光年约等于10万亿公里),织女星距离我们26光年。两星之间相距16光年,即使牛郎给织女打个电话,织女也要等到16年后才能听到牛郎的声音。因此他们每年的“七七相会”,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
传说中为何要将“七月初七”这一天算做牛郎织女的相会日?
原来,古人认为“七”是吉利数字,有圆满的意思,而且“七七”之夜,是月亮接近银河的时候,月亮的光辉也恰好能照在银河上,更便于人们观星。用天文望远镜观看,会看到银河里密密麻麻的星群,而半个月亮的余晖洒向银河便成了人们想像的“鹊桥”。
七夕之夜,抬头仰望夜空,在两颗星的中间隔着一条横贯南北的白茫茫的天河(即银河),其中牛郎在河东,织女在河西,它们无言相望,颇有诗情画意。
凄婉的牛郎织女故事,在人们眼里,是唯美的爱情真谛,对比西方的情人节,七夕有成为“中国情人节”的趋势。
不过民俗专家表示,七夕不是“中国情人节”,而是“中国爱情节”。七夕节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角的节日。按照民间传说,牛郎和织女都是“已婚人士”。七夕节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忠贞不渝”的一种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不是表达婚前情人或恋人的情感,这是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两种感情。
这样说来,七夕应是爱情的纪念日,有别于西方情人节。我们都知道,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情人节,那一天,情侣们互相交换象征爱情的礼物――玫瑰和巧克力,是一年中最浪漫的日子。而中国的七夕,因一则美丽的爱情传说而让人对其充满无限遐想,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真挚心愿。
七夕,情人节也好,爱情节也罢,在这一天,善良的人们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相爱人,白头偕老。
Qixi Festival
As any Chinese grandmother will tell you, the ancient celebration of true love dates back centuries to when Zhinu (the Weaving Girl) fell in love with a young farmer named Niulang. Sadly, there was a classic complication―our heroine was the granddaughter of the Lady Queen Mother!
Even though the law strictly forbids relationships between mortals and immortals, the rebellious young couple fall in love and eventually marry anyway―when the unthinkable happens. Upon the discovery of their relationship, the Lady Queen Mother forces Zhinu to return to heaven, never to see Niulang again.
Steadfast and true, Niulang refuses to give up. He flies to Zhinu's side (with the help of a magic ox) only to have the Lady Queen Mother step in once again. She uses a hairpin to draw the Milky Way across the sky to separate the couple forever.
And there Zhinu and Niulang remain, separated for 364 days of the year―except for Chinese Lovers’ Day (the seventh day of the seventh lunar month)―when the Lady Queen Mother takes pity on them by sending a flock of magpies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the lovers and reunite them.
1、七月七是七夕节。
2、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3、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4、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文章屋网 )
七夕洗头习俗的介绍:
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在湖南、江浙一带都有此记载。例如湖南湘潭地区《攸县志》:“七月七日,妇女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而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与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发。
还有些地区的未婚女子,喜欢在节日时用皂角树等树的液浆或枝叶汁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
以前,广西靖西等地的壮族妇女于七夕日喜欢下河洗发。据民间传说,七夕日仙女下凡人间,洗澡于江河,因而这天的水特别清沽甘甜并有神奇功效。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储存在干净的水缸坛罐中,以供一年内特殊之用。
七夕洗头习俗有什么意义:
习俗认为,“七水”有神效:用来染布,布发亮并永不褪色;用来制醋,醋清酸爽口。可长期保存而不变质,名为“七醋”,以前副食商店多以“七醋”之名出售酸醋;用来酿酒,酒味香醉,可作保健饮料,名为“长寿酒”;用来洗发,发黑亮不脱落。
这项习俗,大约和七夕“圣水”的信仰有关。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
这当中除了女性祈愿仙子佑护之外,也有一定的医学道理。如皂角树枝叶煎汤沐发,能够清热化湿、祛除多余脂肪、通畅毛囊,对防脱发和乌发效果颇佳,不会刺激头皮。再如黑骨木树浆黑发功效也是极佳。
“七夕”用槿叶洗头,是江南的习俗。接了解,槿树是一种矮矮的树木,在江南的农村随处可见。用木槿花煎水洗脸,可美化容颜;用叶子汁洗头可治头皮癣,头发容易梳通,滋润秀发,能让头发自然乌黑而且能除去头皮屑。
现在,树液洗发恐怕现在不大容易,毕竟切树皮萃树液要被视为环保的反例,因此取其意摘采几片树叶放入浴汤中就可以了。
七夕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
1、香桥会,在江苏宜兴,有七夕香桥会习俗。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长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于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这香桥是由传说中的鹊桥传说衍化而来的。
2、接露水,浙江农村,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3、斗巧,七夕斗巧,判定斗巧者巧拙的“卜巧”方法,主要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对月穿针”、“输巧”、“兰夜斗巧”和“投针验巧”等几种形式。
4、兰夜斗巧,兰夜斗巧是一种游戏。七月旧时称为“兰月”,而七月初七即七夕这天晚上又叫作兰夜。将五彩线互相绊结起来,叫做“相怜爱”。女性们一起到闭襟楼上,大家学习穿七巧针乞巧。
(来源:文章屋网 )
与10年前相比,当下的七夕节有着比较乐观的生存状态。一方面,诸如广州珠河、温岭石塘、甘肃西和等地方越来越多地被发现和呈现于世人面前,这些地方的人们仍然对传统的七夕节活动抱有热情并周期性地参与其中。另一方面,七夕节已经被赋予“中国爱情节”“中国情人节”的新名称,并因此吸引了众多商家和都市男女的注意力。这不啻是新形势下对传统的一种新发明。有鉴于此,也许现在我们可以说七夕节越来越热了。
七夕节走向复兴,其实并不格外令人觉得奇怪,因为当前中国传统节日正处于普遍的复兴之中。只要稍微用心,谁都能感觉到,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还是个体,都对传统节日给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高的热情,七夕节不过是这一普遍复兴大潮中的支流罢了。但七夕节的复兴也有它的特殊之处。与其他传统节日在复兴过程中仍然基本保持既有性质不同,七夕节的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社会中的七夕节,虽不能说与爱情无关,却也的确关涉不多,“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不过是文人墨客的节日感言;对于一般的民众来说,七夕节就是乞巧节、女儿节,就是乞巧(智)、乞美、乞子的关键时刻。而如今,在许多都市青年的心里,爱情成了七夕节唯一的主题。
七夕节由乞巧节或女儿节向爱情节的变化,当然不能说是一个错误,文化的生命力本来就包含着能够因时因地被成功转换以适应新环境、新需求的能力。七夕节有美丽的牛郎织女传说相附着,传说所表现的不正是当代人所苦苦追求的忠贞爱情吗?所以当世纪之交西方情人节在某些都市大行其道、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中国爱情节”以相颉颃的时候,很自然地将这个名号赋予了七夕节。如今,七夕节已被诸多都市男女作为中国情人节接受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此时,我们就不能不承认,中国需要一个爱情节。
尽管如此,七夕节却不能以爱情作为全部的主题。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七夕节在其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中,早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而且新近不断被发现和被呈现的地方传统已经证明,这些习俗活动在当下仍然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是当地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当前七夕节的复兴,理应是在原有七夕节传统之上添加进爱情的主题,而不应是用新的发明完全取代曾经的传统。但就目前来看,爱情无疑得到了更多的宣传和关注。商家利用爱情吸引有情人购买他们的服务和商品,媒体报道着玫瑰花、巧克力的销售量,一些地方政府也利用七夕文化打造婚旅之乡、婚庆之城,并以此为契机开启做强做大地方旅游产业的宏大工程。长期这样做下去,很容易造成传统七夕活动的边缘化,而这不仅于无助于七夕节的延续和发展,对于人们节日生活的丰富性而言,也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毫无疑问,当前地方政府正深刻地卷入到发现和发明地方传统的工作之中,在七夕节复兴的过程中,是将七夕文化作为“经济唱戏”的舞台,还是搭建舞台让七夕文化唱戏?是搭建平台让民众享受自己的七夕文化生活,还是搭建舞台让民众的节日生活成为他者面前的表演?是充分尊重民间传统,还是不顾民间地方传统而率意打造?作为掌握重要资源的权力部门,地方政府对于这一系列问题的态度和选择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七夕节在当前和未来的命运。因而在作出决策之前,地方政府不可不从自己的职能出发慎思之!不可不从节日发展的既有逻辑出发慎思之!不可不从地方传统的本来面貌出发慎思之!
在一个月前,你是否已经开始苦恼买什么作为七夕情人节的礼物送给你的那个“他”,又是否想要设计一个精彩的surprise要让“她”感动不已,浓情七月,真情告白,让你们的爱变得更加真挚,在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心与心靠得更紧。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向织女星乞求智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少女节”或“女儿节”。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旧时女子们会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直至2006年,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其实大家都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正是七月初七“七夕”这天。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其中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女子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当然这一切只是传说。
正是有了这样美好的传说,让七夕情人节独具中国味道,越来越多的人看重这个浪漫的日子。国内的七夕,各地的风俗习惯都有所不同,但大都崇尚旧时“乞巧”的概念,比如说广州七夕乞巧,在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发芽,用作拜神。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7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7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其他地方又如七夕香桥会、女子洗发、接露水等。
中国幅远辽阔,七夕节的故事流传于各地,南北地区“七夕”有着别样风俗,中国台湾地区的七夕节十分有情有昧。在闽南和中国台湾的七夕节又是“七娘妈”的诞辰日。民间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妈这一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
每年七夕这天,人们三五成群到七娘妈庙供奉花果、脂粉、牲礼等。这天,中国台湾民间还流行一种“成人礼”,即孩子长到满16岁时,父母领着他带着供品到七娘妈庙酬谢,答谢“七娘妈”保护孩子度过了幼年、童年和少年时代。在这一天,台南地区要为16岁的孩子“做十六岁”,行成人礼,民众认为,小孩在未满16岁之前,都是由天上的仙乌――乌母照顾长大的。乌母则是由七娘妈所托,因此,七娘妈就成了未成年孩子的保护神。婴儿出生满周岁后,虔诚的母亲或祖母就会抱着孩子,带上丰盛的祭品,另加鸡冠花与干日红,到寺庙祭拜,祈愿七娘妈保护孩子平安长大,并用古钱或锁牌串上红包绒线,系在颈E,一直戴到16岁,才在七夕节那天拿下锁牌,并到寺庙答谢七娘妈多年的保佑。有的家长还专门为孩子举行成人礼的事而宴请亲友,庆贺一番。
中国台湾地区民间七夕虽不很看重乞巧,但很看重保健食俗。每到七夕之际,几乎家家户户要买来中药使君子和石榴。七夕这天晚餐,就用买来的使君子煮鸡蛋、瘦猪肉、猪小肠、螃蟹等,晚饭后,分食石榴。这两种食物均有一定的驱虫功能,因而很受欢迎。说来有趣,当地七夕的晚餐,民间还习惯煮食红糖干饭,这对诱虫吃药也起了辅助作用。在崇尚过新节、洋节的当今,中国台湾地区七夕节俗如此有情有味,多彩多姿,这在其他地区恐怕不多见吧。
与中国相邻近的国家也用自己的风俗来过七夕情人节,韩国和日本因为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也过七夕节,但是过七夕节的方法却和中国不同。让我们去看看日本人、韩国人是如何过七夕的。
日本:丰富多彩的七夕
七夕是日本夏季传统的节日之一。在中国有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美丽爱情故事和百姓向这两颗星许愿提高自己技能的民间风俗,而在日本,自古以来就有少女在水边架起高台向神奉献织布的风俗。
据说,七夕是由中国传到日本的风俗和日本固有的民间风俗融合起来的。七夕原是朝廷贵族的祭祀活动,但从江户时代起,成为一种民间祭祀活动。在民间,大人和孩子一起在五颜六色的长条诗笺上写下诗歌和愿望,连同用纸做的装饰品一起挂在小竹子上,然后把这只小竹子立在院子里,并将供品一起摆上,以许愿少女的手工艺技术能像织女一样好。七夕的小竹子弄得像夏季的圣诞树,七夕结束后,把小竹子和供品一起放进河里,就意味着愿望能到达天河。
日本的七夕还有一个习惯,就是人们会到商店购买粘米做的小点心来吃。吃这个小点心是有讲究的,一来是怕喜鹊搭的桥不结实,为了保障牛郎织女的人身安全,要弄些粘的东西来把桥粘得结实点儿,二来牛郎织女好久不见,难免有些情不自禁的情节,喜鹊们看在眼里,不免乱说,为了避免影响夫妻形象,也要弄些粘的东西把厮乌们的嘴巴粘起来。
同样是七夕,在日本不同地区过七夕的方式也是有所不同。比如日本北海道是点蜡烛,小孩子们一边唱着“拿出蜡烛来……”一边拿着点心围绕附近几户人家转圈这种类似万圣节的习俗,在日本长野县松元市则是装饰七夕人偶,各自的家庭在七夕前一天把托付着厄运的牛郎织女人偶挂在通风良好的屋檐下,让风把厄运吹走:而在日本岛根县大东町的大东七夕祭,是一个延续了400多年历史的七夕祭祀活动。身着浴衣或号衣(手艺人、工匠等所穿,在领上或后背印有字号的日本式短外衣)的小孩子们,把写着愿望的长条诗笺用小竹吊上,向一家一户派送护身牌。最后对在夜空中闪耀的牛郎织女星许愿放烟火,作为闭幕式。
韩国:力求多福的七夕
韩国人在七夕这天举行七夕告祀。七夕告祀主要是妇女举办的,大多数是在七夕那天早上或晚上进行的。韩国人在七夕这天似乎更喜欢动手,各个家庭都摆着传统食品麦煎饼、蒸糕和当年第一次收获的水果,女人们在酱缸台上摆着井华水祈求家人长寿,祈求家庭平安无事。而且,韩国有些地方在那天也祭拜,举行祈求丰收的田祭。在中部地方有“迎接七夕”的风俗,这是一种让巫婆祈求子女安然无恙的仪式。
另外,到了农历7月,是炎热天气逐渐消失的时期,也是农家繁忙的农活结束后等秋收的时期。所以过了阴雨季节后的这时候,农家有着把夏天阴雨季节期间的潮湿衣服和书拿出来晒干的风俗,这叫晒书曝衣,所以,这天各家各户的院子都堆满了拿出来晒的衣服和各种书籍。在《东国岁时
记》上记载着7月7日在家晒衣服,按照拿出来晒的衣服和书的数量就能看出生活得好或者不好。
在多样化的生活和价值观的变化中,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韩国,今目的七夕风俗只是演变成用牛郎和织女的传说给充满童心的世界增添一个梦想而已。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七夕关注得也并不多,大多数人只会借着这一天的机会在一起约会、吃饭、互送礼物。
甜蜜的礼物给甜蜜的你
1 .伯爵情侣腕表
18K白金表壳镶嵌78颗圆形美钻、表盘密镶735颗圆形美钻,美钻让它的高贵流露不已,稍小一些的女士款也同样独特精致。“奢华只为让你心动”这是最为贴合的心情。如果不能用言语来表达你真挚的爱,那“一表真心”可以代替你完成。黑色鳄鱼皮表带,配搭伯爵Altiplano系列独有的针式表扣,并镶有一排23颗钻石,与表圈设计互相辉映,两款伯爵Altiplano腕表巧妙融合品牌制表厂的两大精湛技艺,堪为优美高雅的典范。如果想要选择超高端的七夕情人节礼物,相信伯爵是最佳首选。
2.HANMAC私属定制手机
将另一半视为“惟一”,无可取代。送给他独一无二的私属定制手机,将内心的情谊化为实际的行动。HANMAC是第一个颠覆性地提出反流水线批量生产理念,致力于为追求不凡品味的高端人士打造私属定制手机的品牌,他的每一次设计,都从艺术中汲取灵感,把不同文化题材融入设计之中,提供钛金属、玫瑰金、陶瓷等多种材质的定制配件,供客户选择搭配,对有特殊定制需求的客户,HANMAC的设计团队可为其做一对一的定制服务。打造世界上的独有,已不再是难事。作为尊贵豪华的高端礼物,大手笔地把甜蜜送出,特殊的惊喜送给特殊的他。
3.法兰瓷一与你同翔
海鸥翱翔彩云间,穿云戏水,翩翩飞舞,天涯海角知音为伴。千山万水相随在旁,这是法兰瓷一与你同翔赋予的浪漫。那清新淡雅的颜色能够感受到纯洁的心灵,以此为礼物,更能尊显你高雅的品味与格调。它是陶瓷,但又不仅仅是陶瓷,不同于周正匀称的普通陶瓷,多了份立体感,精致但不奢华,经典又不乏时尚。在这样浓情七夕的日子,让法兰瓷带你透过大自然花草鱼兽生机盎然,感受生命的精彩与美妙,如诗如画,如画如诗的艺术风貌,这一季阳光格外灿烂,时光会让这一个七夕变成美好的回忆。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该地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而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饮茶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有的地区还组织“七姐会”,各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1、要充分挖掘情人节的各种元素。
2、要与相协调
3、要新颖独特,让人意犹未尽。
4、要能若隐若现的吸引消费者。
5、不要太长,最好要可以脍炙人口。
七夕促销广告语
七夕情人节 相约新世纪
情浓一生,真心表爱意
心相系 爱相随
爱的银河系,爱在七夕
七夕情人节,爱情总动员
驯养爱情 浪漫七夕
七夕情人,真爱无限
让七夕在生活的每一天
岁月无声、真爱永恒
酒店七夕促销广告语
浪漫七夕,相会xxx
遥远的传说由xx为您实现
缘定xxx,七夕话浪漫
为你的真心架一座鹊桥
七夕情人节浪漫情人夜
捧在手中,甜在心中!
这个xxxx,要有点不一样!
不一样(特别)的礼物,送给不一样(特别)的你!
相约xxxxx,幸福 、定格在瞬间
我们为您准备浪漫,您准备好了吗?
长久”酒店一直为您守候
台湾人习惯称织女为“七星娘”、“七娘妈”,用花、粉、香、果、酒、肉、鸭蛋七枚,干饭七碗奉祭。读书人以这一天为“魁星会”,大都在学校里备酒聚饮,求得吉利。民间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妈这一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台湾著名学者林再复所著《闽南人》中记叙,闽南人过去越峡跨洋到台湾或异国他邦经商、谋生,大都多年未能归,妇女们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了希望才有生活下去的勇气。所以,七夕这一相思传情的节日又演变成对保护孩子的“七娘妈”神的祈祷。每年这天,人们三五成群像北方人赶庙会似的,到七娘妈庙供奉花果、脂粉和牲礼。这一天,台湾民间还习惯举行“成人礼”,当子女长到16岁时,父母就会在七夕节这天领着他们带着供品到七娘妈庙,答谢“七娘妈”护佑孩子安度幼年、童年和少年时代。
台湾人认为,小孩在未满16岁前,都是由“七娘妈”照护大的。“七娘妈”俨然是未成年孩子的保护神。婴儿出生满周岁后,虔诚的母亲或祖母会抱着孩子,带上丰盛的供品,另加鸡冠花与千日红,到寺庙祭拜,祈愿七娘妈保护孩子平安长大,并用古钱或长命锁串上红包绒线,挂在颈上,一直到16岁那年的七夕节解下锁牌,并到寺庙答谢七娘妈多年的保佑。有的家长除了在七夕节这天祭谢“七娘妈”之外,还专门为孩子举行成人礼而宴请亲友。台湾七夕拜七娘妈之外,往往也另备小碗油饭到房中拜“床母”。“床母”是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床母的生日,家中有儿童的家庭,在七夕节傍晚时,在儿童睡的床边拜床母,为的是希望孩子快快长大。相传,七月七日为魁星诞。清代台湾风俗,妇女忙于拜“七娘妈”,而男子则忙于祭魁星,魁星是道教中掌管文运之神,即文昌帝君。魁星为点取状元之神,祭拜它以求科举高中。清代郑大枢《台湾竹枝词・七夕》诗云:“今宵牛女度佳期,海外曾无鹊踏枝。屠狗祭魁成底事,结缘煮豆待何时。”钱琦《台湾竹枝词・拜文昌》诗云:“五彩亭前祝七娘,三家村里拜文昌。桥填乌鹊星联斗,天上人间各自忙。”
当今台湾一些地方政府还举办“七夕16岁艺术节”,让身处现代文明下的台湾人,度过一个如同古人一般浪漫、唯美、有意境的七夕节。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这是唐代文人林杰写的《乞巧》风情诗。七夕乞巧反映了劳动人民向勤劳手巧的织女学习劳动技能的强烈愿望。但在闽南和台湾,乞巧活动并不很盛行,这是为何?据《台湾风物志》记载,台湾七夕节并不重视“乞巧”这一节俗。原来,台湾和闽南不产棉,妇女少问女红事。而七夕节前后正是夏收夏种,农事最忙的时候,没有工夫去乞巧。闽南和台湾民间七夕虽不很重乞巧,却很看重保健食俗,这在其他地区是极其少见的。每年临近七夕时,多数人家习惯购买中药“使君子”和石榴。到了七夕节这天晚餐,就用买来的使君子煮鸡蛋、瘦猪肉、猪小肠、螃蟹等。晚饭后,一家老少分食石榴,这两种食物均有驱虫功能,因而很受欢迎。说来有趣,七夕节的晚餐许多家庭习惯煮食红糖干饭,这对诱虫吃药也起了辅助作用。
因何有此独特节俗?相传出自海峡两岸同胞尊奉的北宋名医“保生大帝”吴(央视曾经热播电视连续剧《神医大道公》主人公)。相传,宋代景元年夏令,吴看到家乡闽南许多贫困百姓面黄肌瘦,知是患了虫疾之故,便劝说民众在七夕节食用使君子和石榴。使君子入脾胃经,杀虫、消积,而石榴也是驱虫消积良果,七夕期间正是石榴旺产季节,民众遵照吴的吩咐去做,竟然起到意想不到的驱虫效果,治好了虫疾。据清代《龙溪县志》中载,唐代以前,福建漳州人多嚼食槟榔,因为槟榔是一种预防虫疾的中药材,主治绦虫、蛔虫、姜滴虫及食滞腹满等症,在古代缺医少药的“瘴疠之地”,自然受到应用。但口嚼槟榔染得满嘴紫黑色,且其味苦涩,这种习惯慢慢消失。自从吴介绍吃使君子和石榴后,人们便在七夕节这天煮使君子熬肉汤吃,晚饭后食用石榴。这种有益的节俗后来相沿成俗,并随着漳州移民去台湾而沿袭至今。吴医术高超,医德高尚,上自皇家,下至贫民,都尊崇他为医神。宋代乾道年间,皇帝封他为“忠显侯”、“大道真人”。明成祖永乐十七年,又追封吴为“医灵妙道真君”、“万寿无极保生大帝”。在台湾,祭祀保生大帝的庙宇竟多达162座,可见为民救死扶伤、排忧解难的好人,人们世世代代都不会忘记他的。
在台湾和闽南民间,关于七夕的传说:一是牛郎织女的故事,一是七仙女与董永“百日缘”的故事,但后来人们把这两个传说混为一谈,说织女是天帝的第七个女儿,并尊称为“七娘妈”,并且把七月初七这天界定为七娘妈的诞辰,每年这一天民间要举行祈祥活动。传说天帝原来的旨意是允许织女每七日与牛郎相会一次,但喜鹊“报错喜”,错传为一年一度即七月七日相会,这是个不能原谅的过失。因此,过去人们在七夕这天清早把胭脂花粉用红绳子捆扎起来,抛上屋檐顶,责罚喜鹊衔送到天河边,让织女梳妆打扮,以会牛郎。传说牛郎会织女,喜鹊会纷纷飞至大河上,为之搭桥,名曰“鹊桥”。人们说,七夕过后,喜鹊头部皆秃顶,就是因为牛郎牵牛过鹊桥时,牛蹄子踩踏所致。台湾和闽南人传言,七夕这天晚上如果下小雨,人们则谓这是牛郎和织女于分手之际,彼此依恋不舍,告别时流下的泪滴。有关七夕的民间传说极富人情味,牛郎织女这对恩爱夫妻,每年须至七夕时才得以一会,是个悲喜交集的日子,台湾和闽南人却把它演化为织女的诞辰,并举行相应的祈祥活动,这就大大地冲淡了“七夕”节原来所具有的悲伤气氛。当地人还把原为天帝孙女的织女的辈份提升一级,说成是天帝的第七个女儿。台湾和闽南有一句谚语说:“父母疼尾仔。”这就缩短了天帝与织女之间的感情距离,而天帝为使女儿不因婚后而荒废生产,原意让她每七日与牛郎相会一次,尚不致于太绝情。喜鹊虽有报错喜的过失,但它那种将功补过,任劳任怨的精神,也确实令人感动。这些故事情节的安排,充分体现了两岸民俗文化中所蕴涵的“中庸”的儒家伦理思想。
在台湾和闽南,每年七夕的中午,人们习惯敬祀七娘妈,旧时人们要备瓜果菜肴七盘,胭脂花粉七件,剪刀七把,燃香七炷,酒盏七个,筷子七双,小型纸桥七乘。热情好客的台湾人和闽南人,把七娘妈的六位姐姐也全部请来了,供品以“七”为数,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数的思维模式有关,即“数七”为阳数之一,是吉祥之数。台湾和闽南人将“七”视为蒸蒸日上,奋发向上的吉利数字。如:“七上八下”、“七成八败”、“有七无八”等。
台湾人和闽南人还把七娘妈奉为护佑少年儿童茁壮成长的女神,因此在“七夕”还表现出一种关心下一代的氛围。新生婴儿在第一个“七夕”拜七娘妈为“契母”(即干妈),称“新契”,这天胸前要挂“天官锁”,到虚岁16岁解除契约时才收藏起来纪念,这个风俗也叫“洗契”,都要举行一定的仪式。
七夕是个最能撩拨情缘思绪的节日。在与台湾隔海相望的闽南东山岛,年年七夕,离人写下不少充满悲与欢、情与恨的七夕诗。去台人员蔡波先生的《离乡人》写道:“离乡人愁难归根,愁难归根自伤神。自伤神黯然无奈,黯然无奈离乡人。”到了台海涌动祥和的暖流时,两岸离人方有阔别半世纪后的拥抱,闽南艺术家黄静谷有感而发,写下一首时代气息浓烈的七夕诗,抒发了人间牛郎织女跨越天河般的台湾海峡的欣喜之情:“银河七夕情星恋,海峡放行离人欢……”
传统的七夕节俗文化是一种最具亲和力、人情味的大众文化。在同风同俗同方言的台湾和闽南,自古至今七夕节不但古风未泯,而且过得有情有味,多彩多姿,这是两岸血缘亲、俗缘深的节俗见证。
Chinese Valentine’s Day in July
By Lin Changhua
Though the big day celebrations for young people in love across China are now called Chinese Valentine’s Day by some people, it is more conventionally called Double Seven Day, for it falls on the seventh day of the seventh month on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 Though the festival has other names as different people celebrate different elements, it is all based on the same folk legend that dates back to immemorial times.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folklore, the weaving maid, a fairy from the heaven, comes to a village and gets married with the cowherd. The angry queen mother separates the couple by creating the Milk Way but allows the two to meet once a year on the seventh day of the seventh month. On that day, all the magpies in the world fly into the sky to form a bridge across the Milk Way so that the two can meet.
In southern Fujian Province in eastern China and Taiwan Province across the straits, the day is celebrated in various ways. In Taiwan, it is celebrated largely as Valentine’s Day and Daughters Day. On the day the Zhaoming Temple in Taipei and Lovers’ Temple in Danshui receive the largest groups of visiting young people in love. They make pledges of eternal love in front of gods. Those who haven’t found the other half will report their individual information such as birth data, address, name so that matchmakers in heaven know how to make appropriate arrangements. Some people come to the temples to exchange marriage rings as witnessed by divine matchmakers.
The weaving maid is considered a versatile goddess in Taiwan. On the day, sacrifices are offered to the goddess. Young scholars offer wine to the goddess for blessing their future academic tests. The goddess is also considered the guardian of all the young children. In old times, a lot of men in southern Fujian Province went overseas for opportunities. Their women placed hopes in children and they saw the need for a patron god to protect and bless their children. The tradition formed and is observed even today. On the day, people go to the temple and pray to the goddess. In Taiwan, on their first July Seventh Festival, babies will attend a ceremony designed to put them officially in the care and blessing of the goddess. They will be in the protection of the goddess until they enter the 16th year of their lives.
16-year-olds and their parents go to the temple and offer sacrifices to the goddess in gratitude for the protection all these ye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