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现代教育管理

现代教育管理

时间:2023-01-24 23:35: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现代教育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现代教育管理

第1篇

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的内涵

“以人为本”是西方近代以来最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是14~16世纪兴起的人文主义思潮的核心,是针对中世纪“一切为了上帝”的“以神为本”思想的批判与扬弃。纵观近300年人文主义的发展可以看到,以人为目的、重视人的自然本性和现实的生活、追求完满的人的理想是人文主义的本质的特征,既贯穿在关于人的本性的理论中,也贯穿在他们的自然、宗教、教育、政治、历史、道德等理论中。它要求以人为价值核心和社会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价值目标,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和人的作用的重视。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要体现人性、要考虑人情、要尊重人权,不能超越人的发展阶段,不能忽视人的需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

其次,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教育和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机械的教育。以现代人的视野培养现代人,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通过以人为本的教育实现人的价值,懂得如何保障自己的自由和尊严。

再次,以人为本要体现在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上。学生教育管理是做人的工作,人是有理性的,也是有感情的,感情决定着思考的方向,理性决定着思考的结果。只有以情感人,才能以理服人,从思想认识到理想信念、道德人格、伦理规范都应当融入情感。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人是有丰富感情和复杂情感需求的,人文关怀是做好教育管理的前提,缺少人文关怀的教育只能是冷漠的教唆和管教。

“西方文明的一个伟大假设,即可以用教育来塑造人的个性发展。”人文主义思想改变了中世纪神本思想的主宰,认为教育是一切的基础,人的本性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教养形成的,这是人与动物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动植物只具有自然的天赋,并满足于此。人则不同,上帝造人时给人以理性,人靠理性能够改变其原来的属性,这是通过教育来完成的。所以,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要自觉地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现行教育管理存在的弊端

我国学术界通常将教育管理看成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对教育事业及学校的组织、领导和管理”,从范围上看,教育管理就是教育行政加学校管理,是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的统称。目前,有关教育管理的解释主要存在着四类观点:一种认为教育管理就是教育事业及其学校工作所开展的计划、组织、领导、监督、检查等活动;一种认为教育管理是以国家教育行政机关为主体的整个国家对教育事务所实施的领导和管理;一种认为教育管理是整个社会管理的一部分,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种复杂运作;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管理就是教育管理人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形式。实际上,现代教育管理更多的是一种教育服务,学校变成了提供教育服务的场所;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转变为教育服务产品的提供者和消费者、服务者和被服务者,这种服务的关系深刻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本质含义。但实际上,我国教育管理中还存在诸多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悖之处:

首先,教育管理者思想僵化,认识落后和管理制度老化,体制残缺。少数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认识水平严重滞后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严重脱离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体现出思想保守、观念老化、教条主义严重。习惯用老方式、老办法和老经验对待学生,思考问题和处理工作习惯凭主观意志办事,随意性和片面性严重。同时,我国的教育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侵犯学生权益、强迫学生意愿的不合法之处,存在死板、硬性的不科学条文,人性化、科学化、法制化体现的不充分。在体制方面,有执行纪律、管理学生的部门,而无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的机构,没有学生申诉的渠道。

其次,教育管理中注重人情世故。教育管理者的工作都是与“人”相关的,他们既希望通过建立与上级的良好人际关系扫除工作障碍,又希望通过建立与教师的良好人际关系顺畅地落实计划,展现自己的管理理念,使学校得到发展。这种现状使教育管理者不得不周旋在不同背景、不同职位、不同性格的人群中。管理工作不能完全按照规定行事,很多时候要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关系。这样,管理工作中的人情世故是难以避免的,并往往以人情换人情,屡试不爽。久而久之,教育管理者就很难施展手脚,真正地把自己的教育理念付诸于实践之中了。

再次,家长制传统在教育管理影响仍然广泛。家长制是家长拥有统治权力的家庭制度。在家长制家庭里,家长握有经济大权,居于支配地位,掌握全家人的命运。在宗法制度下,以封建的法律、礼教、习惯,束缚家庭成员,巩固封建统治。学校管理中的家长制:一是表现为教育管理者非常注重自己的威严,容不得半点的质疑和反抗。一旦触犯了自己的威严,他们往往会采用严厉的惩戒手段;二是表现为教育管理者往往把自己看成是学校的一家之长,推崇“一言堂”,凡事都是他说了算,不顾教师的个性思维和主观能动性,这在那些权力比较集中的管理者身上体现得更明显。

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管理的实现途径

现代教育管理不仅要强调“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是管理的核心和动力”,而且应该基于中国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依托于以人为本这个根本出发点来探求和构建现代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新途径。

首先,坚持四个原则。高校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从根本上决定高校在教育管理学生时,必须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指导工作和教育管理学生;必须坚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依法治校、科学管理和增强服务意识;必须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学生教育管理原则。

其次,转变教育管理理念。观念决定思维方法,思维方法主导着工作思路,工作思路直接决定着工作绩效。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管理观念严重影响到以人为本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构建和实施。这就要求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要把计划经济时代下的教育管理观念转变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管理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中管理便意味着“威胁、监督、命令、禁止、惩罚、权威和爱”的思想。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要求现代教育管理应体现出以学生为本、以教育为本和以服务为本三者相互结合的层面。彻底清除陈旧、老化、落后的教育管理观念,从而树立以学生为本,依法治校的教育管理理念。

第2篇

一、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全力打造一支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可以说是每一位中学校长共同的愿景。教师是学生的楷模,要使学生真正成为我们事业的接班人,要在思想上、行为上和方法上教育、培养和指导他们。而一支思想硬、素质高、业务精的教师队伍需要不遗余力地打造。在我看来,关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是两个关键点:一是培训机制,一是岗位管理,而核心则指向人本化。

1.建立互动合作学习型组织

当前,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是比较盛行的话题,但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学习型组织的效能,则是我们必须根据各校实际灵活操作的关键。在全校建立学习型组织,提高全体教师思想业务素质。

2.建立新的教师评价体系

教师评价:一是奖惩性教师评价,二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奖惩性教师评价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做出解聘、晋升、调动等决定。这种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改革,但这种评价指向教师过去的工作表现,说到底是一种终结性评价,不利于教师未来发展。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开放性的、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它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它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为最终目的。

二、丰富多元的德育举措

以德育为首,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1.建立学生品德档案

建立学生个人品德档案。由班干部、任课教师、班主任共同关注每个学生每时每刻的表现,并在教育过程中及时地记录,总结、评比和交流。品德档案也包括学生过去的资料记录和家庭、社区情况调查,便于体现学生品德阶段变化情况。定期总结,使同学们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己为鉴,以人为鉴,达成自我鞭策。品德档案注重正面激励为主。

2.建立规范划定岗位

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点依然是规范。从基础文明抓起,紧抓常规教育,将教室卫生、食堂及进活动室、出校门的秩序作为重点、难点,每个学生划定服务岗位,每天在自己岗位上定时服务,学校有专人进行指导检查并量化公布,让学生及时补救,由他律逐步走向自律。

3.积极倡导民主教学

要求教师与学生交朋友,以自身高尚的师德来影响学生们的成长。积极变革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变革教学方式,切实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合作者。要求教师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不仅关心学生学习进步,更关心学生的生活状况、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不仅关注优生,更要关注后进生。在班级管理中贯彻民主管理思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均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4.建立家、校联谊制度

最大限度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使学生能在家、校双方共同关注下健康成长,是我们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主要形式为:定期召开家长会,不定期约见家长,发告家长书,教师家访等。

三、着力推进研究性教学

因材施教,教无定法。一个学校课堂品位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学校品位的高低,而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劣显然决定着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面对新课改和不断变化的学生,我们必须把主要精力投人到课堂教学研究上,以教科研为先导,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课题引领。我们以课题研究引领全校教师参与课堂教改,学校通过申报课题,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多元互动的研究,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有利于每一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操作策略。2、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在群体动力学研究中首创的方法。他将个人行为的“场理论”应用于群体行为的研究,提出了“群体动力学”的理论。在他看来,行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弄清某种教育作用对实际的教育过程产生的效果,并对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评价,用以改进实践活动。这可以看出其着眼点在于改善实践活动。带领全体教师积极投人行动研究,在共同参与的前提下,共同组成课题组,共同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在实践活动的进程中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评价或有新的发现、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或发现的方式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四、坚持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优化课堂教学相结合

第3篇

【论文摘要】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专业人员,是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校的管理者对教师的管理与评价,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新理念,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通过科学评价,实现中小学教育可持续发展。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强调指出,要把人作为发展中心,“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发展、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近年来,不少教育管理中都提出了要“以人为本”,明确指出了人的作用乃是管理的根本。“以人为本”所说的“人”是多元的,既包括管理者,也包括被管理者,还包括管理的人文环境。就学校而言,“以人为本”涉及到的“人”有学校领导、教职工、学生、还有家长、社会群众等,在这儿笔者要提到的是作为学校领导者,如何才能做到人性化管理,让教师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呢?

一、对教师的日常管理要体现灵活性特点

教师的劳动是高智力的,需要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及创造力,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要有“临时处置权”。首先应赋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较大自主权,教师可以自由地选择研究课题和讲授内容而不必受制度框架的限制;让教师有权力决定课程的基本进度,决定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学基本内容的设定、教材的选择、考核的标准和方式及安排教学时间甚至教学场所的自由。其次,要保障教师有充分的学术自由。有了学术自由才有真正的教学自由。

二、在教师管理的过程中要体现参与性特点

当前的教师管理中,管理者与管理对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权力失衡,教师没有充分的决策、监督与参与的权力。为了使学校更加良性和高效运行,学校应该营造一种和谐的民主氛围,让管理者从过去的“大包大揽”转变为加强服务和引导。其次,应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营造重视教学和教书育人的氛围。教师在人才培养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教学管理一定要注重发挥教师的民主参与作用,应积极征求广大教师对教学质量工作及领导干部的意见和建议。

三、赋予教师挑战性工作

与一般工作人员相比,教师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强烈期望得到学校和社会的认可。他们并不满足于被动地完成一般性事务,而是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因此,他们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把克服难关看作一种乐趣,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要使工作富有挑战性,除了下放决策权外,还可以通过工作轮换和工作丰富化来实现。

当教师觉得现有工作已不再具有挑战性时,学校领导就可以把他轮换到同一水平、技术相近的另一个更具挑战性的岗位上去。在实施充实工作内容过程中,应遵从下列五个原则:

1.增加工作的责任和难度;2.赋予教师更多的责任;3.赋予教师自主权;4.将有关工作业绩及时反馈给教师;5.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

四、构建柔性的评价机制

尽管当前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有些学校却毫不迟疑地将评价结果记入教师教学档案,与教师的实际利益挂钩。这样不但损害了评价的公正原则,也严重挫伤了教师认真教学的积极性。要使教学评价相对公正,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在教师的绩效评价上,既要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但又不能仅仅以此作为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评判依据,还应听取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其他教师的意见,将几个方面的意见结合起来考虑。第二,在评价的标准上,不能仅仅强调教学形式是否具有多样化的手段,还应考虑教师教学是否具有前瞻意识,是否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教师的教学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发散性思维,是否尊重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第三,评价体系应避免主观因素的误导。不要出现是否平易近人、是否关心学生之类的评价项目,尽可能使评价体系客观公正。第四,要将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相结合,客观全面地体现教师的水平,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五、关心教师,让教师忠诚于教育事业

首先,学校应该关心教师的健康状况。由于教师从事的是脑力劳动,缺乏应有的锻炼和娱乐,因此,长期下来健康状况就会受到威胁。

其次,学校应关心教师的家庭生活状况,要尽力帮助教师达到工作和家庭相互平衡。这样,学校教师就可以在工作之前、当中或者之后高效率地干完自己的“私事”,从而有更多的时间、更集中的精力从事工作。还需在教代会上向教师解释教师工作的艰辛,并希望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这样可以促进教师个人及其整个家庭对学校的忠诚,对教育事业的追求。

此外,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特别快,教师的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老化。学校应加大对教师培训和开发的投资,为教师提供受教育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我们应该从校本出发,开发好教师资源,真正做到对教师的人性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徐联仓.管理心理学及其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86-89.

[2]李水山.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观[OL].

[3]论人本管理[OL].

第4篇

班主任自身应具有先进的教育管理

以往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对学生的管理非常严格,这样是培养出来一批守纪律的学生,但是于此同时造成了学生们对班主任产生依赖性,使学生的独立行为与思维能力较差,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现代教育体系对教育教学工作方面的要求。新时期的班主任,主要就是指班主任应该适应现代社会教育的需求,满足对于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方面的创新,不断的钻研先进有效的科学教育方法,不断的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观念,力求创造出具有现代化的教育管理观念。

在教育的这个全新时期人们在注重的是思想道德观念教育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对于班主任应根据这种情况加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及责任感,培养独立精神等方面的新人才。班主任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教育管理工作对学生的重要性。因此,班主任在职业道德及思想上应坚持新的发展观念,使自己的教育管理观念进行不断更新,加强把现代教育思想与管理工作相结合,树立起新的教育管理观念,做学生心中的好教师并时刻以学生为主要核心,不断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为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

班主任教育工作创新的思考

在以往的教育管理中,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都觉得自己就应该受到学生的尊敬,那样所传授的知识技能才会被尊重,这样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本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为此,班主任应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方法。

现代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比较复杂,因此,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之前,应事先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分析、尊重学生,进而推动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因此,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师生之间共同参与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体现出学生与老师之间共同参与的精神,带动学生学习的上进心,将来他们能够有良好的发展。建立完善的班主任教育管理制度。班主任要想在教育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效果,就必须加强学生思想德育方面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德育管理制度,把教育管理制度贯彻到德育教育工作中,这样才能进一步的使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班主任在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时,应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良好的班风能有利于教育管理制度的建立;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的时候,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使学生走向正确发展道路。综上所述,班主任作为学生学习乃至工作的榜样,他们直接影响学生日后的发展。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快速发展以及不断创新,班主任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应积极的创新教育管理工作,时刻的跟随时代的步伐。总之,教育根本目是全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性人才,所以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工作创新要根据时代的需求,遵照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法,在教育管理上制定完善的制度,不断的探究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方法。

作者:张宏 单位:吉林省柳河县柳南中学

第5篇

(一)领导不够重视,资金投入少

普通高等学校,都是把有限的学校资源,主要投入到普通高等教育中去,对成人教育不够重视,虽说成人教育的办学规模在日益的扩大,有些高校的成人教育学生和普通教育的学生人数基本持平,办学效益也颇有成效,但绝大多数的高校领导却把成人教育的办学视为创收的有利渠道,投入少,产出多的错误办学思想层出不穷,资金在成人教育基础信息化建设的方面投入过少,成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状况令人担忧。

(二)管理者思想落后,缺乏信息化的教育管理手段

成人教育信息化必须覆盖教学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管理者过于依赖传统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管理理念和方法没有更新。目前的成人教育管理狭隘,缺乏整体系统的管理和规划;硬件设施建设投入大量资金,而在管理软件上却投入不足;对专业人才培训方面,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数据库的建设方面不重视;教师教学的信息也没有通过网络备案,信息数据没有更新,无法第一时间了解教学的动态。以上种种,就导致教学管理信息不健全,信息化发展停滞不前。

(三)教育管理信息化含量和程度有待加强

现在很多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育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效率低。对排课、考试等进行单机系统的编制,系统灵活的整理信息资料,使得数据信息得不到完全的共享互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更有个别函授站没有计算机和健全的网络系统,根本无法实现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二、怎样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

(一)加强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认识

教育管理观点的转变包括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转变,信息化的管理对教育过程的系统分析、统计还有决策,都有很大的帮助。要解放思想,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推动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推动传统教育思想的变革,在教育管理上不断创新。加强建设教学管理的信息化,不仅在人力、财力、物力上都要做出良好的保证,也要均衡组织管理的发展。

(二)领导对教学能管理信息化的要加以重视

领导是学校运作的核心,只有加大领导对成教管理信息化事业发展的关注度,对其发展至关重要。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不仅要成教部门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更需要领导在宏观掌控上以现代教育理念出发,彻底根除“投入少产出多”的诟病,对现代信息技术加大投入力度,以行政手段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增强管理人员对计算机的操作和管理能力,管理层次、部门各环节还有人员之间都相互联系、相互协调,认真分析成人教育管理在现代信息技术上的应用,解决管理中的问题,在教学管理上不断创新,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以健康的发展教学管理信息化。

(三)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教学信息化管理的队伍

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团队,需要管理硬件、软件、还有教学方面,推动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就要求教学管理者对现代信息技术有着熟练的操作技巧。教育管理工作者更要争取学校的支持,加大对成人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在硬件方面要加以建设,更要在人员的培训上多加重视,培养教育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在硬件软件方面和管理队伍的建设方面都要加强,创造良好团队,优化教育管理人员的配置,明确个人职责,灵活的管理教育机构,高效地完成工作目标。

三、结语

第6篇

关键词:教学管理;改革;基本思路

没有管理,就没有规矩,就没有秩序。没有管理,也就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高素质的教学力量,现代化的教学条件和设施,只有高水平的教学管理,才能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一、转变管理理念,创新教学管理模式

第一,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管理实践。目前,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继续教育、开放教育等现代教育观念,对士官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深化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开放教育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具体体现的研究,加快由士官院校教学的理论层面向部队训练的实践层面转变,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真正形成按照现代教育观念抓管理、按照现代教育观念搞教学的良好局面。

第二,管理模式要体现素质教育。未来的战争,是信息化的战争,是一体化的联合作战,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士官学员在校期间,不仅要学知识、学技术,还要练思想、练作风,练身体,使自己在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军事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都要过硬,才能适应部队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士官人才,就必须适应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从管理观念到教学过程设计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转变,实现灌输式教学模式逐步向启发式、研究式为主的素质型教育模式的转变。

二、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提高士官人才培养质量

第一,健全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定期对教员的教学质量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对考核排名落后的教员实行末位淘汰制,对不适宜教学工作的人员坚决调离教员岗位,实行能者上、庸者下,打破论资排辈的现象,鼓励具有较强教学和科研能力的人才快速成长,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第二,深化奖励分配制度。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定与教员切身利益密切挂钩的系列制度,如把教员的课堂授课质量、教学科研成果和论文等方面教学工作情况与晋升职务挂钩,同时不断加大教学成果、教学先进的奖励力度,引导教员投身教学,真正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

三、依托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管理手段

第一,提高管理人员的现代管理意识。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改变了工作方式,更重要的是冲击和改变了传统的管理理念。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新的信息技术条件下管理模式的研究,力求使管理更加适应形势发展。

第二,加强“基于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利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教学信息监控和反馈网络,推广网上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管理软件在实际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要广泛借助现代教育管理系统进行决策方案优选,开展网络评估,建立具有院校特色的教学管理监控体系,使教育训练管理进一步科学化,组织更加周密,切实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第三,完善学籍管理、考试管理、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实行各种管理制度的网上电子注册、登记、统计制度,规范教员、学员的各种教学行为,实现教学管理的正规化。

四、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管理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必须有综合素质高、结构合理、懂教学、会管理的教学管理队伍。

第一,提高管理队伍的教育科学理论水平和综合能力。作为新世纪的院校教育管理者,无论是科学谋划院校改革与发展,还是正确筹划各项教学工作,都需要以管理和教育方面深厚的知识底蕴为支撑,既要精通管理和教育学,又要精通某个学科领域,做到整体知识优化。因此,教学管理干部要注重业务知识学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具备现代教育理论及现代院校管理知识,具备一定的与本院校专业相关的知识和能力;要有较强的驾驭教育管理信息的能力,由于院校教育管理活动所需信息数量急剧增加,信息处理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同时,教学管理对信息的收集处理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所以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驾驭教育管理信息的能力,以便及时准确地掌握情况,指导和改进教学工作。

第二,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结构。一方面由于教学管理人员流动性大,在一个岗位连续工作四年以上的人员很少,然而,这些岗位却要求管理人员具有非常丰富的管理经验,因此必须建立一整套岗位任用制度,确保这些岗位工作的连续性;另一方面,教学管理队伍中各类人员的来源比例构成情况也不尽合理,来自教员队伍或有过教学工作经历的管理干部所占比例低,管理干部是教育或教育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人数微乎其微。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结构,逐渐提高管理队伍整体学历层次。

第三,建立教学管理队伍的培养和奖励机制。要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学管理干部队伍,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法规作保障。要创造一种公平竞争、择优使用的机制;规范管理队伍补充制度,明确学历、专业及管理实践要求和任职条件;强化管理人员奖惩制度,健全考核指标体系,通过脱产培训等形式有计划的培养高素质管理人员,使教学管理干部队伍建设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同时,要注意完善对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用正确评价标准引导其工作方向,从而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董会瑜.现代军校教育学教程[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

第7篇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成人高等教育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成人高等教育,是通过各大学校的中的成人教育部等部门来对其进行管理。随着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办学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成千上万的成人学员使得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也越来越繁重。由于学员之间的素质高低不一、且地域分布较广,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因此,在组织生源、做学员的思想工作等对招生院校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这就使得很多管理工作难以做到整齐划一。再加上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点分布的比较广,这就间接的加大了管理的难度。为了解决学生的生源问题,扩大教学的规模,高校通常会在生源比较集中的地方开办学校。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长途奔波的困难,但是也直接的增加了学校教学的成本,师资紧张、教学设施简陋导致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大大降低,给管理者也带来了较大的困扰。

尽管我国各大高校都在不同的程度上采取了计算机教学,但是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现今,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一般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的教学模式相结合,且以传统的管理模式为主。传统的手工操作由于各部门的信息不能及时共享,重复劳动的现象经常发生,浪费大量的劳动力,进而降低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效率,不能满足社会对成人教育的发展需要。虽然有时使用一些现代手段,却大都以学校自己编织的小软件,在管理运行中仍然存在的一定的问题。比如:不能进行评价与系统分析,不能与电子注册和网上录取系统相结合,不能与银行的收费相衔接等等。针对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对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体系进行完善,才能够促进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科学发展。

2网络环境下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策略

2.1转变对成人高等教育的观念,加大投入

网络系统给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带来了强大的物质基础,随着当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要越来越多的引入信息化技术,构建以信息化为主体的成人高等教育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论严重的制约了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实现成人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是当今时展的需要。成人高等教育如果跟不上网络时代的发展,那么就必将被社会所淘汰。所以,高校管理层一定要重视对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视,积极的转变对成人高等教育的观念,加大对管理模式的投入,不仅是人力和物力还有财力。同时,要认清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要舍得投入,要敢于创新,进而确保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模式从理想向现实迈进。

2.2开发、维护以及完善成人高等教育的网络管理系统

一个好的网络管理系统,是保证教育管理模式的基础。高校要做好入学注册系统、网上录取系统以及课程表管理系统、规章制度管理以及考勤制度系统等,形成一整套的相互协调、统筹兼顾的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与各个招生办的网上录入系统,以及各个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做好电子档案系统、电子信息系统以及对各大银行的收费系统相连接,实现资源更加广泛的共享。同时,还要加强对学校综合信息的数据库的建立,充分发挥网络的教学管理、信息传递与现代化办公等方面的优势,进而实现对学校网络化管理模式的发展。而且,还要加强对网络系统的维护工作,确保网络管理系统能够正常运转,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科学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管理新模式。

2.3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培养出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官人队伍

随着我国科技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对教育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教育工作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期的成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具备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在网络化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与计算机专业的技术人员一起来开发和设计出既要符合当今成人教育的实际状况,同时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成人学员现有的知识的水平为主要线索的成人高等教育的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再先进的管理体系,如果没有人能够真正的运用,那么也不能真正的发挥出管理模式的作用。因此,成人教育工作者也要学会掌握和运用当今先进的信息技术,真正的发挥信心技术在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中的作用,提高管理者的整体素质,创建出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3结语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网络的大潮推向了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尤其是在我国的现代化教育管理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实现管理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在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中加入信息化,能够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水平,节约办学的成本,同时有利于学校资源的整合,做到更广泛的资源共享,及时的对信息进行反馈,更好的对成人高等教育进行管理,提高教学的质量,满足广大学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郝克明.抓住历史机遇,实现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历史性跨越[J].中国远程教育,2011(05):10.

第8篇

【关键词】网络信息环境 家校互动 高职院校 育人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C-0111-02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教育水平的提升,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新的内容及要求,如何有效加强学校教育管理水平,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技术的专业的培训基地,基于现代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质量提升,对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更好服务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现代教育内涵、结合实际,积极拓展网络教育渠道及紧跟时代,努力提升育人效率等方面展开论述,希望对以后高职院校的网络环境下家校协同教育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新型教育内涵

学校与家庭是影响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它对一个人知识水平、个性观念、习惯养成及综合能力的养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与教育作用。由于受长期传统教育的影响,许多人的思想停留在传统教育层面上,看不到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作用,也不了解学校与家庭结合教育的重要意义,看不到现代信息发展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观念造成的冲击力,对学生教育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能用新的举措来对待,严重制约着教育水平提升。要从多方面转变思想,促进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一)转变管理者层面的思想意识

教育管理者的意识及水平直接决定者学校管理整体状况,是学校管理中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领导层面要充分认识到新的形势下学生教育管理的变化,尤其是网络信息发展对社会、学校及学生的管理所带来的新挑战,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环境下家校联手教育重要意义,积极采用新的教育管理手段,努力转变思想观念,结合实际加强分析研究,多方论证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促进自身提升的管理措施,如加强现代网络环境的基础建设,制订基于网络环境中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相关制度,并在实践中加强落实,为促进学生新型教育管理保驾护航。

(二)转变教师层面的思想意识

学生的思想教育随着社会、科技水平提升等影响发生变化,作为教育管理的直接责任人,一方面,要充分到现代教育对高职学生管理产生新的变化,通过培训学习或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等提升教师管理水平,尤其是现代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学生的思想随之发生相应转变,要有针对性加强多向教育管理,如家校联手等方式。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现代网络环境对教育的有利因素,积极结合网络强大的资源优势,积极与家长、学校有机结合,积极开拓新的教育渠道,注重双向教育,真正将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高效落到实处。

(三)转变家长层面的思想观念

家长的思想观念直接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水平,要采取多种形式学习,从根本上转变学校教育的唯一性观念,认识到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也是学生教育的有力要素,积极与学校做好配合,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尤其要加强现代网络环境中学生教育的方法,主动与学校加强联系沟通,二者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结合实际,积极开拓网络教育渠道

现代科技水平的提升,促进了网络信息化的普及,也让现代网络科技走进千家万户,一方面较好加强信息的沟通交流,提升了学习、工作及生活的效率,w现了现代网络资源的高效、快捷、丰富等优势。在看到网络资源带来新的便利同时,也要看到网络资源中存在许多不利于学生发展因素,如涉黄、涉暴等不良内容严重威胁着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不当极易让学生发生思想滑坡,甚至走向歧途。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优势,结合学生实际积极进行多向有效管理。

(一)积极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

在学校、教师、家长思想观念充分发生转变后,积极建立高职院校学生协同管理措施,首先通过网络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利用学校网站、教育管理平台、家庭网页设置等,创建一种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思想文化氛围,让学生无论在教室、宿舍、校园还是假期家庭中,都能置身于一种良好的育人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为学生健康成长及下一步教育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其次是开展网络主题教育活动,分层辅导,学校结合学生实际及个性特长,通过设置兴趣小组将学生进行分组教育,如网络阅读、网络绘画、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小组等,为学生开设第二课堂,积极进行相关活动,定期将学生活动情况通过网络发送给家长,让家长给以评价。同时也能对个别出现不良倾向学生及时发现与处理。还可以利用网络让家长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不要简单问学生学习,通过加强家长培训,提升家长与学生沟通的水平,让学生无论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交流中都能感受到生活的温馨及学习的快乐,增强内心愉悦感。

(二)采用多种网络沟通形式

现代网络资源以其丰富的内容、强大的功能及多样的形式,为家校联手教育提供了保障,要积极利用资源优势加大协同教育管理力度。

1.利用微信网络通信技术。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提供免费即时通信服务的免费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教师可以建立家长微信交流群与学生微信群,及时将一些相关的教育活动信息传送到家长或学生手中,无需用再多付费,非常方便实用。

2.利用QQ通信。QQ通信软件大家一定比较熟悉,它具有强大的文本、图像及视频传输功能,还具有免费的语音、视频交流功能,在生活中人们使用率比较高,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具体实际加强资源优势运用。如进行家长、学生、老师之间的视频通话,通过视频效果增强教育的力度,还可以将相关的学生视频、家长视频等等进行多向传递,促进教育力量的整体提升。

三、紧跟时代,充分利用综合性教育平台

现代网络教育资源中,除了用上述独立交流软件进行家校合作,还有一些综合性教育平台,它不仅具有独立软件的功能,还集成了它不具备的其他综合教育性优势,如互动板块、空间功能及综合等,教育平台作为一种功能大、任务多大及兼容性强的集体化网络,在家校联手方面具有较强的整体优势,为综合性教育水平提升奠定的基础。如教育一体化平台、家校互动平台、现代教育平台、橙果果教育平台等,在教育管理实践中要结合具体实际,有针对性选择恰当的方式,努力提升教育管理的育人效率。下面以橙果果家校教育平台为例作简要说明。橙果果教育平台不仅具有以上的信息传输功能,还具的强大的资源保存、展示等优势,要结合平台中的家长互动、学习展台、特色资源、综合活动等板块功能,积极开展家校网络育人功用。通过家长互动功能,将学校的相关教育活动及时向家长汇报,并听取家长的意见与建议,家长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与学校教师加强联系,共同进行开展相关教育活动。通过学习展台进行教学任务的开展,将学生的作业放置于板块空间中,学生可不定时进行查阅,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巩固训练,将学习成果通过网络提交,教师将学生作业进行网络批阅并及时,让学生根据反馈情况进行总结与提升。还可以利用其中的特色资源,让学生从中结合优秀课堂视频、优秀试题、案例、学习指导及作业展示等,根据自身需求有选择性学习,克服传统课堂学习的固定化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培养,更好促进学生全面能力的练与提升。

现代网络技术为新型教育提供技术保障,教育实践中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采取家校协同教育等多向教育方式,共同促进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及综合素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子贵.“三全育人”体系下高校部门协同机制的建立[J].法制与社会,2015(5)

[2]黄国华.网络环境下的家校联系初探[J].师道・教研,2013(6)

[3]徐文转.教育新常态下推进家校协同教育发展研究[J].皖台基础教育论坛交流,2015(11)

第9篇

关键词:和谐理念视阈;高校教育管理;和谐校园

0、引言

在和谐理念视阈下如何构建高校教育管理体系是当代教育者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结合和谐理念构建高校教育管理体现了和谐社会对现代教育管理的需求,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通过对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进行改革创新,使得教育管理能够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的同时,又能弘扬和谐文化,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在和谐理念视阈下构建高校教育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和谐高校教育管理理念

1.1高校教育管理体现出的关爱尊重和谐理念

高校管理者应借助关爱尊重的和谐理念对高校所有成员进行教育,并倡导这些成员弘扬关爱尊重和谐理念[1]。弘扬关爱尊重和谐理念既要注重成员的综合素质教育,通过从旁辅导,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又要发扬高校成员之间互帮互助的团结精神,使每个成员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实现所有成员的全面发展,以及促进高校健康蓬勃发展,最终使得现代高校教育水平得以提高。

1.2高校教育管理体现出的民主平等和谐理念

高校环境具有高教学水准、高文化素质、浓厚的民主氛围、等特点。建设基于和谐理念视阈下的高校教育管理,有助于弘扬民主和平意识,能够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主动性。高校成员在民主平等的校园环境中能够得到应由的尊重[2]。

1.3高校教育管理体现出的以人为本和谐理念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实现高校成员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党的十报告指出的科学发展观。人的发展能够促进高校乃至全社会的发展。通过对人进行潜力的挖掘并激发起创造力,使得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充分发挥出来。通过构建和谐高校环境,使得各个成员在高校不仅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还能培养自己的思想感情[3]。由此可见,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高校有助于促进成员全面发展。

1.4高校教育管理体现出的服务和谐理念

现代高等教育管理要求管理者提供各种资源以及展现平台,以实现高校成员的人生理想。高校教育管理体现的是服务和谐理念,使得高校的教育工作更具实效性以及针对性。

2、和谐理念视阈下构建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2.1和谐校园有助于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为实现学校的长远发展目标,就必须营造适合发展的学习环境,良好的校园氛围能够使得学校得到惊人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如果校园处在管理懈怠、心生浮躁的氛围中,势必将阻碍学校长远目标的实现。因此,构建和谐理念视阈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2和谐校园有助于促进建设和谐社会

高校成员在和谐校园中培养自身积极主动性,并不断提高自我知识[4]。高校成员用自身丰富的知识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2.3和谐校园有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有助于促进校园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因此高等教育机构应以和谐理念为基础,努力构建和谐高校教育管理,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2.4和谐校园有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高等教育管理主要是对师生进行管理。高校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是住过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只有重视对师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才呢过确保社会乃至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高校应以人为本,努力营造适合师生身心愉悦、和谐共处的教育环境。

3、和谐理念视阈下构建高等教育管理的主要措施

3.1建设和谐人际关系

校园中为建设和谐人际关系,无非是正确处理校园中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管理者应对员工以及师生采取人性化的暖心行动,比如做人处事上不端架子,与员工和蔼坦诚相对;在薪水待遇方面可以酌情补给等。教师方面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以及专业知识,做到同事之间互帮互助,对学生应采取关怀行动等。学生应做到尊师重教,积极进去,不断完善自己。三方共同营造和谐高校教育环境。

3.2营造和谐校园环境

学校是学生受教的主要场所,和谐校园的建设有助于学生培养健康人格,从而实现全面发展目标。高校应加大对校园和谐环境建设工作的重视,努力营造和谐校园环境。比如倡导学生保护校园环境的卫生等。与此同时,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对能力。

3.3结合丰富的课外活动来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高校教育管理应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因为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通过营造适合他们发展的和谐环境,努力提高其整体素质。和谐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得他们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比如学校通过组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等,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丰富的课外活动使得校园的教育管理更加和谐,有助于和谐理念视阈下建设高校教育管理。

5、结语

综上所述,和谐社会要求建设高校教育管理时应以和谐理念为基础,努力构建全面和谐发展的校园。高校负责人应重视和谐校园的建设工作,正确理解关爱尊重、民主平等以人为本等的内涵,确保能够及时解决高校教育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不断改善校园管

理环境,才能确保高校所有成员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实现所有成员的全面发展,以及促进高校健康蓬勃发展,最终使得现代高校教育水平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玉庆,徐敏强,胡响楠.与时俱进 创建和谐的高校教育管理环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0(12):13-14.

[2]张海国,黄竹胜,李延明.发挥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制的作用,促进广西高等教育事业和谐发展[J].长春大学学报,2013,9(05):63.

[3]胡世华,杨德龙,刘大春.试论学校和谐管理的构建[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13,15(5):24.

第10篇

1. 教育管理主体的良好素养

教育管理者即是教育管理主体, 其自身拥有足够的管理智慧, 基础知识丰富且广博, 在对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以及管理方式进行不断的学习中, 能将其牢固的掌握, 并且能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管理策略来开展工作。同时, 教育管理者也拥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 能对全局有宏观掌控, 善于沟通协调, 拥有较为开阔的思维和敏捷的反应。另外, 教育管理者应该具备较为高尚的情操, 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思想境界, 能肩负教育事业的振兴责任, 保证自身的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 提高自身的政治责任感, 有着宽容坦荡, 光明正直的品德。审美素养也是教育管理者必备的素质, 并且能正确理解任性的本质, 对主题自由的生命活动价值有自身的见解, 还能站在一个较高的层次来对审美追求进行诠释, 并且以此延伸自身的情感体验, 来使教育管理主体以及客体相互作用中人所表现出来的状态进行理解, 让人能从平凡普通的生活中得到释放, 能对蜕变、扭曲的异化管理有所突破, 将生活真正的意义嵌入人心, 以此来使人的生命境界得到提高, 进而创造一个走向未来的教育管理。

2. 教育管理活动和谐有序的运行

教育管理职能可以维持教育管理的协调行为, 而教育管理职能可以通过政策、领导以及组织等基本环节来组成。各个基本环节都需要按照相关的教育管理规定来保证自身的顺利运行, 依次逐渐深入, 教育管理者通过运用有效的教育管理艺术以及策略, 使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圆满的完成, 进而开始下一轮的循环。而这一循环需要将有序运行作为主要的运行核心, 因为教育管理工作机制本身的内部循环过程能反映出自身的有序运行, 同时能充分发挥出教育管理过程中各种资源和各种因素的结构组织作用。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中都存在着有序运行, 不管是任何事物的发展, 在其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着有序性, 而写教育管理本质内涵也体现了有序运行。所以, 有序运行能将结合真与善, 同时也能对教育管理合规律性以及合目的性进行整合, 其能创造教育管理主体性产物, 也能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将人的自由精神体现出来。

3. 实现教育管理结果的目标

促进人类生产是教育管理的目标, 让教育能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维持社会协调活动, 使社会效益提高。教育管理审美理想现实能通过有效的教育管理体现出来, 还能展示和解放教育管理过程中人的自由性。因为人类总是因为对效益的追求来进行积极活动, 所以人类的进步也体现出效率提高。从最终意义上来将, 对效率的追求, 是为了对人类生存目的的追求, 能体现效率的追求以及对美的创造。教育管理最终的目标就是为了对管理者的人性进行塑造, 能使管理者有一个更加健全以及和谐的人格魅力。

二、教育管理审美主体的需求

1. 审美需要的具体体现

审美需求使人的一种正常追求, 而人具备丰富的意识, 是一种社会存在物, 其能表现出人为了自己有更好的发展, 可对自己的表现有全面的肯定和认识, 能将自有自觉的生命活动需要进行表现。人类对自有的追求, 是一种根植于人类心灵的本质力量, 人只要活着, 就希望自己能表现出有尊严有个性的生存方式, 而人在活动过程中, 也总是希望自己能将自身所拥有的所有能量和本质都充分体现出来。也就是说, 人既能通过对象化活动使自己得到体现, 也能通过自身所创造的社会环境来发现和展示自己的美, 并且给予自己肯定, 这也是人之所以是人的本质表现。

2. 教育管理活动的目的

在教育管理活动中, 教育管理主体需要采用有规律且有目的的方式来开展教育管理对象化活动, 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在这样的理性活动中能表现出一种感性的、超越功利的以及和理想化的状态, 并且以此为基础是自己的品质得到提高, 这体现了教育管理审美主体对审美的追求, 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在教育管理活动过程中, 管理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者需要追求自有, 所以这是释放被压抑的主体, 解放被禁锢的情感, 享受生命乐趣的体现。

3. 教育管理审美主体追求

人在教育管理过程中, 其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能得到有效的满足, 同时, 教育管理能也是教育管理审美主体追求自由的基础。共性以及个性的协调活动, 是教育管理的本质内涵。这种活动能通过决策、组织、领导以及创新这样的秩序来进行有序的运行, 以此来对教育组织和个人的关系进行协调。遵循教育管理本身的规律, 是其共有的特性, 较为注重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方法的运用, 并且以此来促进人类自身的再生产, 能对人类的发展需求提供最大化服务。主体性教育管理体现的是人类的主体性活动, 其实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具有自主能动性以及创造性的活动。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 并不会被外物或者其他人的作用牵制, 但是能根据物种的尺度来对某种活动目的进行积极的创造。这就是人的活动能与其他动物活动进行区别的标志。所以, 为了能促进人类自身的再生产服务, 促进社会发展服务, 需要对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自由进行实现, 并且使教育管理得到全面的丰富, 这也体现了教育管理审美主体的追求。

三、在教育管理审美实践中实现教育管理审美价值

1. 将教育管理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作为依托

在教育管理主体中, 应该融入教育管理客体审美属性, 对其以主体的角度来进行体悟, 这就需要将教育管理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作为依托, 这样教育管理才能对人的自由本性以及审美价值意义进行肯定。不管是怎样的教育管理活动, 如果人不进行审美关照, 也不亲自体验情感, 就不能将这一管理活动看作是美的教育管理。在现代社会中, 普遍注重人的生存模式, 也强调人心灵自由的审美形式, 其主要是人的基本人生经验, 其以审美活动为主体为基础, 其能创造一个有个性有生命价值的人类世界。在教育管理审美世界中, 所有参与到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人, 因为其自身本就应该是的, 以及本真的东西去活着。在精神上, 用全面的方式来将对象占有, 也可以去超越对象, 在管理和被管理的过程中能投入自身的切实体验, 能进行生命内涵的感悟。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 人才能对教育活动中没有拥有的自由感以及解放切实体验。

2. 教育管理实践活动的产物分析

教育管理能对教育、科研以及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提高, 也能创造美, 同时还能保证教育系统能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得到较快的发展, 进而使技术美学原理得到运用, 进而形成一种能对社会需求进行满足的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产品。在教育管理过程中, 可以产生美的需要, 这一需要能帮助管理者站在美学角度, 来对学校、教育行政机关等进行相关的管理教育。在一个美的教学环境以及工作学习环境中, 审美属性需要教育管理作为基础。教育系统内部的教育者以及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关系, 能对受教育者的人性以及人格进行完善和健全。另外, 教育管理实践活动也能创造出人的审美能力。在创造美的教育管理实践活动中, 美需要推动教育管理者, 并且能根据美的要求来创造美的事物, 这一过程能使人的审美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孙玉丽.理解和诠释教育管理审美价值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实践诠释学美学思想和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同构理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4 (2) :33-36.

[2]孙玉丽.教育管理审美价值缺失的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5 (3) :88-90.

[3]孙玉丽.教育管理审美价值再论[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4 (4) :17-20.

[4]孙玉丽.审美价值教育管理的最高价值[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 28 (6) :3-7.

[5]孙玉丽, 孙绵涛.对教育管理审美价值本质内涵的再认识[J].当代教育论坛, 2016 (11) :30-33.

第11篇

关键词:经营理念;成人高等教育管理;问题;对策

收稿日期:2007―03―14

作者简介:杨成利(1963―),男,汉族,山东烟台人,曲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务科科长、副教授,主要从事成人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一、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引入经营理念必要性分析

树立经营管理理念,是成人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在一些国内外著名大学的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中,市场营销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到成人教育招生、就业等活动之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规范管理为基础,以综合效益为驱动力的市场运行机制已普遍存在于各大学的成人教育管理体制之中。经营理念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教育特别是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核心理念。经营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的。成人高等教育有主观的、客观的和实际可能的需求,这些需求既受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行为的影响,也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办学部门的软硬件设施条件等的影响,因此,成人高等教育的实际需求完全是市场化的。也就是说,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计划应充分体现成人教育生源市场化的特点,详细调查成人高等教育需求指向、生源流向以及受教育者家庭教育经费支付能力,加大在政府宏观调控下根据人才市场及学习者的需求进行调节的力度。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进一步确立,我国的企业和政府在体制上发生了变革,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已经日益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高效率成为我国企业和政府的一个共同追求。与企业、政府的改革力度相比,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落后于社会的变革,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政府管理职能的一种延伸,在招生、教学、科研、人事制度、资源分配等方面与目前的市场经济很不相适应。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需求不断扩大,但我们的成人高等教育供给却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二者未能实现充分的对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自身未能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等、靠、要”的办学模式,不能利用自身优势结合市场环境获得要素支持。成人高等教育身处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因而,成人高等教育应对传统办学理念进行反省,在管理中引入经营理念,设法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竞争力。

二、经营理念视域下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经营理念即是系统的、根本的管理思想。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引入经营理念,并不像企业一样以赢利为最终目的,而是要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一个适应市场需求的、动态的人才培养体制和管理机制,使成人学员、成人教育教师、办学条件这三个基本要素以最佳状态结合在一起,提高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成人高校在价值形态发展的基础上获得全面发展,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然而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中由计划经济体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缺陷日益凸显出来,特别是管理体制上的弊端,更使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发展态势和现代教育发展规律,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1.生源不足,竞争无序

从生存质量上来看,成人高校大都处在专业陈旧、生源缺乏、资金不足、找米下锅的饥饿半饥饿状态。最近几年出现的乱招生、乱许诺、乱开口、乱发文凭等严重问题,多发生在成人高校。为了生存而淡忘国家政策甚至铤而走险,为了创造经济效益而忽视国家利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发展而不惜弄虚作假,欺骗学生及其家长,破坏有序竞争,破坏教育形象等等。

2.专业单一,课程陈旧

专业设置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单调、陈旧、脱离实际,缺乏现代教育意识和素质教育理念,不是社会需要什么就培养什么,而是“生产”什么“卖”什么,并且故步自封,调整改革不及时、不到位,因而缺乏吸引力。同时,大多数成人高等学校是单一学科型的,专门性极强,行业特色非常鲜明,人才输送一对一,本系统自产自销,而对教育改革和专业调整,又很难施行大手术以突破传统,超越自我。行业的社会性变迁对其影响也很大,成人高等学校总是随盛衰涨落而动荡起伏,生存根基不牢。另外,课程体系老化,计划呆板,教材陈旧粗糙,缺乏新知识、新信息、远离素质教育,抓不着社会发展态势,抓不着学生,反过来自然要影响生源,招不来学生,因此生存和发展更是大问题。

3.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体制,仍然占据一定位置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从办学思想到办学模式,在许多方面都显示出了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弊端,注重学历而不讲求真才实学、盲目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强调规模而忽视效益的现象普遍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定额招生、划片招生的情势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这不仅限制了成人高校的生源,而且给成人学员的学习造成不便;各成人高校之间壁垒森严、互不沟通的局面仍未打破,从而使得重复建设严重,造成人力、物力和其他资源的巨大浪费。

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问题日益增多且日益严重化,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症结还在于管理体制的不合理和管理理念的陈旧落后,因而,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引入经营理念,形成经营型的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思路,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求得生存和迎接挑战的必然选择。

三、经营理念在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中运用的基本思路

1.加强质量观念

随着成人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生源质量整体有所下降,学生基础变得参差不齐,加之教育资源的短缺,这些都威胁到教育质量的保证和提高。但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时代还是在市场经济时代,办学质量都是决定成人高等教育兴衰存亡的关键问题。加入WTO后,我国的科技发展将更为迅速,知识、技能的更替将更加频繁,对劳动者素质、能力的要求将日益提高。为此,成人高等教育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所培养的学生既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要具有实践动手能力。要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能胜任本专业工作,也能适应“学非所用”的环境。

“质量第一”是一项重大政策,质量是成人高等教育的“生命”和“灵魂”,因而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必须牢固树立质量观念。成人高等教育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变化不断进行质量改进,及时调整教育目标和管理策略,从而实现更高的质量标准和顾客满意率。人才质量不同于产品质量。人才质量建立在现代人才观基础上,同时又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紧密相连。因此,用户的用人需求不同,质量标准也会不同。在现代市场经济和人才供求的买方市场条件下,成人高校必须按照用户要求,培养出大量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际技能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2.增强竞争意识

竞争意识就是指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意识。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对WTO所带来的激烈的成人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成人高校一方面要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实力,另一方面将自身的办学行为、育人质量及学术成就转化为自身形象,并通过形象宣传和媒体造势以形成社会认同。随着办学自的逐步落实,成人高校将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成人高校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对自身形象漠然处之,必须注重自身形象设计和宣传,在办学竞争市场中塑造良好的办学形象,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主体的认知,从而增强学校的办学竞争优势。

当前成人高校面临的竞争对手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国办各成人高校之间,二是民办成人高校更多地参与,三是国际上发达国家同我们的竞争。随着成人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和日益大众化,人才的买方市场已经实现,教育市场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因而,成人高等教育管理者必须抓住机遇,更新理念,增强竞争意识。

3.确立用户第一的思想

用户就是使用人才的单位。在成人高等教育的卖方市场已转向买方市场以后,成人高校培养的人才到底合不合格,培养的质量高不高,都要用户说了算,用户成为最终全面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权威。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成人高校要确立“用户第一”的思想,按照用户的需要来安排办学活动,为用户提供完善的人才供给服务。

成人高校培养的人才要面向市场,但最终要落实到人才需求的用户身上。在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和国际化大背景下,许多国家的成人高等教育管理者和当局提出改进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结合本国政治、经济、文化实际,以适应成人学习者的主体需要,适应经济增长的实际需要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为出发点构建成人高等教育内容,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为出发点进行专业调整和课程设计,以满足不同用人单位对不同人才的需求。重建人才能力结构,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行课程模块化组合,使得新型专业的知识结构具有灵活性、复合性和衔接性。

4.强化效益意识

效益意识就是成人高等教育管理者以人才培养成本为核心的投入产出意识。它包括四个方面:(1)人才培养的成本意识;(2)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3)按照用户要求培养出的人才的质量及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4)成人高校的盈利水平和资本价值增值水平。目前,要进一步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就必须对办学规模进行调整,科学界定合理的办学规模,避免由于不切实际地扩招而产生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及由此而引发的社会负面影响。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代科技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升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向管理要效益,是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手段应该体现时代特征,应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于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中去,不断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水平、质量和效益。另外,成人高等教育应本着“服务社会、服务学校、服务用户、服务学员”的宗旨,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师资优势、设施优势,举办各类面向全社会、各阶层、各年龄段的社区服务教育培训,包括外语培训、计算机培训、心理培训,艺术培训、影视培训等等,拓宽服务范围、端正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以优质的社会服务求得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

正是由于成人高校追求经济效益,才促使成人高等教育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努力增加投入产出比,保持学校资产的价值形态的增值,为学校发展获得资本积累,使学校发展得以良性循环。

5.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必须脱离行政指导的套路,真正落实办学自,成为真正的人才培养主体。从市场需求出发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成人高校必须了解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形势,认真研究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产业结构调整信息、国民消费结构和教育需求,以及地方和区域经济的各方面情况;了解经济增长状况、产业结构与政策导向,特别是要联系本校的重点学科、专业进行行业经济的分析与研究,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和发展趋势培养人才,保持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先导性,前瞻地调整专业结构,拓宽培养口径,制定培养计划。根据市场需求设计“产品”,开办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方向的学历、非学历、全日制、非全日制的教育;办好特色专业,改革学制,使学制更为机动灵活,更适合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人们进修、学习。

因而,成人高校必须对人才市场进行认真的了解和调研,离开了市场,成人高校就会失去办学方向,对学校定位不明确,在人才市场上就会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因此,成人高校必须牢固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树立为市场服务的思想,真正按人才市场需求来安排自己的人才培养活动,使人才培养和需求在动态中实现平衡。

参考文献:

〔1〕夏家夫,焦峰.成人教育管理概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

〔2〕叶立群.成人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3〕陈中永,郭永昌,刘彦.当代大学管理中的经营理念〔M〕.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1).

第12篇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将“教学管理队伍”定义为,学校主管教学的校长、教务处专职管理人员、院(系、部)主任、教学秘书等。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胜任教学管理岗位的能力和素质,即具有与岗位相适应的教育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指针对以上人员,根据教育规律、针对学科专业的新特点、新要求进行的知识更新、能力提升的教育活动。

2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2.1是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办学形式多元化、国际化的趋势。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管理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挑战,面临由于产业升级步伐的加快,使大量新专业不断涌现;多校区办学高校越来越多;教学管理重心开始逐步下移,院(系)教学管理任务增加,自主性增强;教学管理手段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等等,使各层次教学管理的任务、内容、标准要求和方式方法都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教学管理必须要有针对性的改革创新,要求不断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为此必须通过继续教育对教学管理人员的理念更新、知识更新、管理更新,以适应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2.2提高教学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需要

当前,我国教学管理人员专门化培养的学科体系还不够完善。教学管理队伍学历层次不高,教育管理专门知识缺乏,能力水平迥异,而多数高校没有针对教学管理人员发展的统筹规划,教学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力量不足,同时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致使一方面,教学管理人员由于疲于日常教学管理事务,而无暇顾及教育管理研究,管理能力提升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教学管理人员职级晋升较困难,多数高等学校缺乏调动教学管理人员主动开展教学管理研究的措施和办法,致使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强化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有效改善教学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学历层次,更新管理理念,使教学管理人员充分胜任工作岗位而实现自身发展和价值追求。

3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内容

3.1职业道德教育

教学管理是高校教学工作有序高效的保障,必须强化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增强沟通协调能力,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质量第一的思想。通过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协调能力,加强学校与二级学院,以及二级学院与二级学院之间的协调与联系,从而不断开拓视野,创新管理。总之,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为高校的生命线——人才培养质量筑起又一坚实的堤坝。

3.2文化知识教育

(1)现代教育管理专业知识的加强。教学管理人员多数没有经历过教育管理的专门教育,而教学管理工作是系统性。规律性的工作,只有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尊重教学规律,深入洞察了解师生的心理变化,具备现代教育管理知识,才能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管理,以提升教育管理水平,从而极大提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2)技术知识教育。计算机网络使得现代教育管理呈现出办公自动化、信息化、远程化。由于其方便、快捷和高效的特点,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强化教学管理人员网络知识是克服高校因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多校区管理、国际化办学使教学管理工作量大幅增加而带来的教学管理队伍严重不足的有效途径。(3)人文知识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学管理人员必须与个性迥异的师生打交道,为广大师生服务,适度强化以儒道精髓为核心传统文化及国外先进文化教育,增强教学管理人员的文化知识,从而提升他们与广大师生和谐共处的包容能力,以增强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能力。

4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途径

由于每个教学管理人员学历层次、知识层次不同,所以接受继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应有较强的针对性。学校应加大对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金费投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构建形式多样的培训体系,让教学管理人员有规划、有步骤地接受培训。

4.1校内培训与交流

高等院校具有人才集中、知识密集、设备完善、师资力量雄厚等先天优势。继续教育要充分利用好校内资源。举办培训班,组织辅导讲座,召开经验交流会;也可邀请教学管理、学科专业、人文素养等方面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组织外出调研、考察,积累经验,提高业务素质。

4.2进修和学历提高培训

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参加针对性强的进修班和培训班,进行脱产或半脱产学习;鼓励和支持他们参加各类学历教育,从而提高学历层次。

4.3自学

学校应鼓励教学管理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勤读书多钻研,教学管理人员也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结合自身实际,加强自主学习,研究相关业务,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