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子电路基础

电子电路基础

时间:2023-05-30 09:39: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子电路基础,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子电路基础

第1篇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自主探究;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0-0058-01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如何使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开展的有声有色,并且能获得让人满意的教学成果,就变的尤为重要。笔者认为电子技术专业课教学中探究性教学实施的策略可以是:

一、充分认识中职学生的特点

1.基础知识薄弱,对学习缺乏信心

职业学校学生文化素质普遍不理想,基本上属于考不上普高,而上职业学校又是出于无奈的选择。加上他们当中绝大部分是在上初中时很少被老师关注的“差生”,很少体会到学习成功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上职业学校就是来学技术,不愿意接受文化课的进一步充实和深造。

2.爱心缺失、集体观念模糊

现在的家庭子女少,家长对孩子包办过多,娇生惯养是普遍现象,学生所需的物质精神所求,无论合理与否,家长都给予充分满足,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促使学生从小就养成以个人为中心自私自利,缺乏爱心和劳动观念,集体意识差,骄横跋扈,就更谈不上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3.对所学专业不了解,学习目标不明确

很多学生对所学专业不了解,课程设置概念不清楚,专业目的不明确,盲目性很大,因此出现学习无目标,从而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4.态度不端正,缺乏内在学习动力

目前多数企业在用人学历上都提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要求,并实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并且高中生和初中生在工资收入上也有一定的差距,加上部分家长考虑到学生年龄尚小上不了高中在家也无所事事,从而造成学生对学习缺乏内在动力,出现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睡觉、不愿学习,甚至打架斗殴等现象。

5.就业观念模糊

通过我校近些年来对毕业生就业后的追踪调查表明,就业后70%不稳定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对目标和期望值过高,不知道工作的重要性,有急功近利之心;怕苦怕累怕脏,过于娇气,缺乏团队精神和责任心,企业纪律观念淡漠,职业修养缺失,价值观念模糊不清,不能清醒认识自我,难以把握自己的职业方向,忽视个人的内在因素和发展潜力,给就业带来局限性,更不利于个人的发展。

二、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基于中职学生的以上特点,实施开放课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掘他们的自主探究潜能,是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这就需要对学生的教学方法给以改正。我所教授的《电子电路基础》课程,是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书中有一部分内容有一些复杂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分析,及一些复杂的推理计算。这些分析与计算对于了解、安装、调试和维修由集成电路组成的电子设备没有多大帮助,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产生畏惧情绪,认为本学科很难学习与掌握。针对中职学生理论基础薄弱的情况,尽可能的对教材改革,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注意深入浅出如在介绍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时,这一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我们只需要要求学生知道放大器只能对某一范围内的频率信号具有相同的放大效果。而对其它信号可能就不具备放大作用,很自然地又可以引出通频带的概念。

在具体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电子的相关概念比较抽象,电路组成比较复杂,相关电路工作原理也比较难理解,这些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述与演示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导致学科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发生。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声、像、文字、动画等效果,可以把结构细微的电子电路的微观过程,通过动画模拟或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决,可以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每一步产生过程,从而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将抽象难懂的知识与过程变得现象具体、易感知。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借助开关的通断,形象地演示PN结加正向电压导通、加反向电压截止的现象,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三、开放式教学,发掘自主探究潜能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重要的改变,从严格的师生关系变成了合作者的关系。那么,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呢?首先,教师要为课堂上的探究与发现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途径,通过阅读、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问题的答案。再次,学生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或不甚理解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并通过实验作进一步的探究。最后,在以上三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探索的问题,把初探和交流中获得的知识、结论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这个过程中,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中,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学生以积极主动态度参与探究。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可能一下子获得整个系统知识,也不可能在探究知识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每次都是科学的,为此,在每节课结束后,都要问一问: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最成功的探究方法是什么?通过反思,让学生把思维过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找到科学的探究方法,探究规律,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就教师的教学而言,通过学生的反馈,反思本节课的探究方法是否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帮助。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总结经验比检讨错误更加重要,所以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们应首先指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得意之处、成功之处、感动自我之处,然后才是我怎样做得更好。然后把探究教学反思成果及时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多样化教学方式相互融合

实训教学是技工学校整个教学活动的重点。学生专业技能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其专业素质和走上社会的适应能力。所以电子实训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当前的生产实际,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实训教学中。学生的操作技能是一个逐步熟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逐人、逐题、逐项地进行操作训练的指导,以保证学生完整和准确地掌握技能技巧。

面对新一轮课改,我们还应树立如下全新的工作方式:教师之间要紧密合作,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利用开发课程资源。我们要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对课程的整合能力,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的能力。终身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广大教师要掌握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切实改变落后的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遵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有效提高,力争做一位新世纪合格的人民教师。

参考方献:

[1] 潘松,黄继业.EDA技术实用教程[M].科学出版社,2002.

[2] 寇戈,蒋立平.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第2篇

《电子电路基础》是电子专业学生必须接触的一门课程,而它的绪论,是学生接触这门课知识的第一堂课,如何上好这门课,对以后的教学相当重要。教师具有创意的新课导入,可以激起学生的注意力,诱导他们积极思考,而且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一旦学生对该门学科感兴趣,他们就会兴致勃勃地学习这门课的知识。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和动力就成为"绪论"的首要任务。

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可结合当代电子产品的发展,如: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和生产过程,介绍电子技术的发展概况,让学生体会到电子技术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科学技术。其次,也可介绍生活里琳琅满目不断出现的电子新产品,如:液晶电视机、MP4、MP5等,让学生感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子技术,让他们的思想由"要我学"自然过渡到"我要学"。再者,还应介绍《电子电路基础》与所学专业的关系,明确它的重要地位,使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最后,从身边入手,找一些电子小产品,如:充电器、U盘、收音机等,让学生先观察它们的内部结构,从中让他们认识接触到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和变压器等元件,知道它们通过组合就构成一个实用电路,从而引出学习这门课的目的,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望。

二、教学过程中善于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

职业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职业中学的各种专业教材,内容上科学性和逻辑性很强,但定律、法则、原理等内容冗长,不便于记忆与理解,学生难以接受。第二、职业中学的生源不够理想,学生的总体素质下降,不少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第三、一般教师教学,教材怎么说,就怎么讲,照本宣科。平时让学生死背概念,机械地记忆一些原理,根本上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兼于上述几个方面的原因,本人认为在不影响专业理论的科学性与逻辑性的前提下,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风趣幽默的表达向学生进行讲授,指导其练习与自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课堂教学中通俗语言的运用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以启发诱导学生,否则课堂就像一潭死水,激不起一点涟漪。专业课尤其需要,而且必须使用与专业理论切相关的通俗语言和事例,这样才能使学生易于接受有关理论知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融为一体。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从而逐步实现三个转变:1、从以教师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如何"教会"自己转变;2、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3、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为中心的转变。

电子专业的基础课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验练习当中去,并在实验练习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实验去巩固学生的知识。不仅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验项目中,还能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连贯起来,真正达到应用的目的。

比如说,我们在讲授到二极管知识这一章,其中有个重要特性,那就是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即加正向电压,二极管导通;加反向电压,二极管截至。那么教师在教授完基础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以证实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这时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二极管的特性以及在电路中的具体应用。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让同学们自己来设计简单电路了。

又比如,在讲授到直流电源知识点时,考虑到在直流电源的实验过程中要用到的知识点较多:二极管、三极管、电容、电阻、放大电路、焊接知识等。那么教师可以把知识点分为几个部分:基本电子元器件、放大电路、焊接知识等,让学生分别进行完之后,最后把这些知识综合起来,就可以做出直流电源,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在具体的实验制作阶段,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可以把课堂搬到电子实训室,让学生把手脑并用起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加上动手练习这样使知识更加直观,容易理解,助于记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负责把知识点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实验,消化知识。在电子电路基础课中都可以采用上述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因为有了前面的理论知识做准备,在实验室里让同学们自己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或焊接电路。这样让同学们自己摸索着逐渐掌一些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而同学们也有一种成就感并且自己设计的过程也是知识的迁移与应用的过程。

这种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但适合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尤其适用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职业技能教学。

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电子电路基础》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既需要掌握牢固的理论基础,又需要学会分析电子电路。要使我们的学生能尽快适应电子技术的学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应提倡学生先预习后听课,在课前通过自学把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找出来,并且对学生的预习要检查和评估预习效果。凡是能通过自学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就不再需要重点讲解。其次,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首先有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新知识,其次学生如果养成做笔记的习惯,那么在整节课的学习中,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不容易开小差。对笔记的要求是:主要记教师讲课的提纲、重点、难点、概念,记关键词,难点问题应划上着重号,以便课后集中力量去解决。再者要求学生课后复习,心理学中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通过"尽早"与"及时"的复习,防止遗忘是至关重要的。课后让学生重温讲课内容,整理笔记,以便对所学知识理解更深,掌握得更牢固。

总之,要使学生能顺利学好电子基础课程,其实是教与学的一个互动的过程,既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又要求我们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专业课程;模拟电子技术

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又称为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与数字电子技术一起统称为电子技术基础。是面向电子信息学科的专业基础必修课。该课程的特点包括:重要性,模拟电子技术是现代化重中之重的技术;非线性,电子放大器是一种非线性元件,需要用非线性分析方法(图解法、微变等效近似等);工程性,在足够精确的情况下,为了计算方便,常用近似来化简;微观性,深入到原子电子级分析问题;实践性很强,动手性很强,需要很好的实践,不实践学不好;复杂性,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随机性,光照等等影响,参数宜变,参数分散等增加了该课程内容的复杂程度;基础性,是后续电子类课程的基础,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考研的课程之一;主干性,是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本课核心是电子放大器,该课程主要就是讲放大。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包括广播通信:发射机、接收机、扩音、录音、程控交换机、电话、手机等;互联网络:路由器、ATM交换机、收发器、调制解调器等;工业领域:钢铁、石油化工、机加工、数控机床等;交通方面:飞机、火车、轮船、汽车等;军事领域:雷达、电子导航等;航空航天领域:卫星定位、监测;医学领域:γ刀、CT、B超、微创手术等;消费类电子领域:家电(空调、冰箱、电视、音响、摄像机、照相机、电子表)、电子玩具、各类报警器、保安系统等。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之“无孔不入”,应用广泛。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系统的分析能力和集成电路的创新设计能力,掌握模拟电子信号和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深入理解模拟电子电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掌握应用所学典型模拟电子系统解决信号分析问题的方法,掌握集成电路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信息、通信方面的课程和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2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先修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和《电路分析基础》,其中最重要的也是衔接最紧密的一门课程就是――《电路分析基础》。简单来说可以将电路分析基础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归为同一类专业课程,从内容上看,《电路分析基础》主要让学生掌握电子电路分析的基本能力,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则是学习对模拟信号的处理分析,从模拟电子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出发,分别学习各种典型的模拟电子电路,给学生建立起模拟系统的基本构架,为后续深入学习信号与系统的分析能力打好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在《电路分析基础》学习的基础上,分别从微观和宏观探讨模拟电子电路系统的各个方面。微观深入到电子原子级,讨论半导体材料的神奇,进而分析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管在微观领域,内部载流子运动的情况,从而让学生深入体会半导体器件的奇妙之处。宏观上从集成电路出发,理解集成电路的奥妙,小到微观电子原子级,大到模拟系统及大型集成电路的设计。学习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之后,学生有了系统的概念,信号处理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数字电子技术的学习,学生更能理解和接受,电路分析基础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两门课虽然内容不同,各有侧重点,但很多分析方法、理论公式都环环相扣,所以可以进行对比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置知识要求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子信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主干必修课程,它具有自身的体系,是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是学习很多后续专业课的基础。为今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例如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与系统》、《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理论及实践》等后续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打好基础,为学生建立系统分析的概念,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成功的从中学阶段对电压电流的具体求解,过渡到本科阶段自主进行信号与系统的分析能力的培养。

4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置能力要求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置能力要求以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既保证严谨的理论体系,又结合工程实践的特点。通过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应能具备模拟电子电路的系统分析能力、大型集成电路系统的分析计算能力、简单的集成电路设计能力,以及电子技术系统相关专业知识的自学能力。

5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达成目标要求

通过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模拟电子系统的各个部分,包括电子电路系统与信号、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及其应用、功率放大电路、集成电路的组成原则、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反馈放大电路、信号的运算与处理电路、信号产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典型模拟电子电路系统的分析计算能力及基本集成电路系统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用所学的典型模拟电子电路系统自主创新设计完整的模拟集成电路系统,辅助实现模拟电子电路系统的各种基本功能;能借助实际电子电路实验箱和软件模拟仿真,实现不同类型模拟电路系统的功能,通过实验环节操作训练具备处理实际工作问题的相关专业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理解模拟电子技术这门学科的专业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6 教学方法建议

和众多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一样,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以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理论部分也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课程内容繁多,有时候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全部的课程内容讲授,很多教师会全程进行讲授,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犹如过眼云烟,没有足够的消化理解相关知识点的时间,真正理解领会的知识点非常有限,不懂的内容还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来反复讲解,其实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辛苦不说,教学效果还会极差。理论部分的讲授应该着重抓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上课前十分钟用来对前一次课的内容及要求预习的内容做提问,以这种方式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对知识点进行巩固。

综上所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本科生非常重要,另外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基础课程还有很多,不仅仅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每门不同的专业课程都有其特点和用途,学生只要从宏观的角度,理解其中的关联性和衔接性,教师也可适当让学生了解每门课程设置的知识要求、课程设置的能力要求,以及课程的达成目标要求等,只为每一位学生能学好每一门专业课,真正具备电子信息的相关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4篇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CDIO;教学改革;差动变压器

0 引言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类专业重要的具有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实践能力对于电类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电子电路大行其道,使一部分学生产生了模拟电子电路不再重要的错误认识。加上课程的学时数越来越少,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如教材重分析轻设计,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实验少,单一强调理论知识的考核方式等,严重影响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效果。本文以我校自动化专业进行的卓越工程师计划为契机,以CDIO教育理念为指导,全面改革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并在各种学生参加的电子大赛中得到了检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教学效果显著。

1 以CDIO教育理念优化教学内容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内容繁多,模拟电子电路经典教材篇幅都很大,特别是在教学学时数大量压缩的情况,如何优化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首要任务。同时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与数学、物理、甚至电路课程的学习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即它的工程性和实践性,因此如何将模拟电子技术学习有机地融合到工程背景中,是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为此我们以CDIO教育理念为指导,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做了积极的探索。

1.1 CDIO教育理念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CDIO教育模式是90年代末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航天系首先创立的,在2000 年联合3 家瑞典大学完善了这一模式,并建立了12 条标准,于2004 年正式成立了国际组织。CDIO 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行(Operate)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它涵盖了产品开发的完整过程[1-4]。

CDIO教育模式以产品开发的全过程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方式进行工程开发学习,建立起完整的课程体系,并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终身学习能力、团队交流协作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CDIO教育模式的关健是如何根据学习内容确定一个实际的开发案例,通过这个案例的开发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以及其他能力。

1.2 确定工程开发实例

如何把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内容完美地融合到一个工程开发实例中,是个不小的挑战。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模拟电子技术应用领域绝大多数都集中在传感器信号调整电路中。通过对大量传感器调理电路的研究,发现用传感器调理电路作为开发实例可以很好包含模拟电子电路绝大部分核心教学内容。实际教学过程中,选择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螺管式)的调理电路设计和制作作为模拟电子电路学习的工程案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效果显著。

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是用来检测物件移动的位移量,在工业中应用非常广泛。其调理电路原理框图可以用图1表示。其中正弦波或方波产生电路的功能是产生一定频率的正弦波或方波激励传感器的初级线圈;检波电路的功能是将差动变压器次级线圈输出的电压,转换成一个既能反映位移的大小,又能反映位移的方向的电压信号;放大电路的功能是将检波电路得到的小信号放大成合适的大信号;滤波电路的功能是将放大信号的高频分量滤掉,获得一个纯净的直流电压信号;转换电路的功能是将电压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以便适应信号的远距离传输;直流电源电路的功能是对整个电路进行供电,一般情况下供电电压为24VDC。

整个调理电路基本上包括了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的所有内容。下面以我校选用的童诗白主编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5]教材为例,将调理电路的各组成电路对应教材相应章节整理成图2。需要说明的是,设计调理电路必须有两个重要的基础,即熟悉运算放大器内部结构和外部特性,以及反馈的概念。从图中可以看出,调理电路中的各组成电路基本上包含《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材的所有章节,也就是说选择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螺管式)的调理电路研发作为工程案例是恰当的。

1.3 优化教学内容

图2已经非常清楚地概括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其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个器件,即集成运算放大器;一个概念,即反馈;六种电路,即信号产生、检波、放大、滤波、转换和直流电源电路。

1.3.1 一个器件――集成运算放大器

调理电路中的核心器件是集成运算放大器,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如何认识和正确使用集成运算放大器。为此可以将教材的前5章整合成一个模块,即集成运算放大器模块。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学习可以再细化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学习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外部电压传输特性。运放作为调理电路中的核心器件,必须要掌握它的作用和功能,即放大作用。

第二是学习集成运算放大器内部组成电路。首先要弄清楚二极管和三极管的特性;其次以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为基础学习运放的中间级;再次差分放大电路为基础学习运放的输入级;最后以单管共集放大电路为基础学习运放的输出级。

第三是学习集成运算放大器性能参数。不同的运放其性能指标差异较大,在理解这些参数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运放。

1.3.2 一个概念――反馈

\算放大器在电路中一般有三种状态,即开环、正反馈和负反馈,根据需要正确选择不同的反馈类型。学习反馈概念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根据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电压传输特性,理解开环、正反馈和负反馈的作用。

第二,理解负反馈的四种组态,以及引入负反馈后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第三,根据电路需要,要能够正确选择合适的负反馈组态,以满足电路设计要求。

1.3.3 六种基本单元电路

学习了集成运算放大器和反馈这两个重要内容以后,就可以分析和制作实际电路了。但是实际电路多如牛毛,功能和电路结构各不相同,那又如何学习呢?分析传感器调理电路的组成,可以归纳为六种基本的单元电路,即信号的产生电路、信号的检波电路、信号的放大电路、信号的滤波电路、信号转换电路和直流电源电路。

熟悉了这六种基本单元电路后,就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具体的电路了。

2 更新教学手段

在确定了学习的工程案例和相应的教学内容以后,接下来的任务就寻找更好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2.1 善于吸收最新研究成果

在模拟电子电路的教学过程中,前人做了大量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提高教学效果,下面以实用的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为例加以说明,图3(a)为该电路的原理图。

国内教材在分析这个电路时,都是首先把三极管用微变等效模型替代,然后求解放大电路的各项指标。这种方式应该说是比较繁琐的,学生对三极管的微变等效模型也不易掌握,求解电路的性能指标时费时费力。日本作者铃木雅臣的《晶体管电路设计》[6]一书中已经提出了另外一种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简单明了,易于掌握。这种分析方法是将三极管的发射结等效成二极管的交流小信号模型,该部分内容在康华光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7]一书中已经作了详细的分析。再利用图3(b)中的交流通路分析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

由于发射结可以等效为一个小的动态电阻,所以输入电压能够顺利达到三极管的发射极上,所以,而,则输出电压,因此放大倍数。相比传统的微变等效法,该方法概念清晰,直观明了,因此善于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2.2 采用软件仿真计算手段

仿真计算已经与理论分析和科学实验一道,成为当代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目前,学生基本上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因此仿真计算也为教学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完美平台。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应当把仿真计算提到突出的地位上,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理论分析仿真计算实验验证”的完整流程。仿真计算可以不受实验室条件的影响,对电路的分析更加的直观、形象,同时也可以节省大量的实验经费。利用Cadence软件的PSpice A/D组件对上述实用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进行时域和频域仿真计算,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

从图4(a)中可以计算出(时域分析时输入激励信号源振幅为0.5V)。从图5(b)中可以计算出(频域分析时输入激励信号源幅值为1V)。

仿真计算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结果,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能力,以及故障诊断和排除能力。

2.3 拓宽课外学习渠道

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科学,要想真正对所学电路融会贯通,必须动手制作电路,如制作差动变压器调理电路。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提供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以满足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个性发展。我校自动化专业为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专门创建了创新实验室,并整合学校原有的电子协会资源,为我校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拓宽了学生的课外学习渠道。

3 教学效果

以CDIO教育理念为指导,优化了模拟电子电路课程的教学内容,并采用最新的教学手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3.1 学生理论基础明显扎实

以前学生在学习模拟电子电路时,很多概念学的不是很扎实,自从课堂教学中使用了仿真计算后,特别是我校自动化专门开设Cadence软件的PSpice A/D组件的学习课程,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利用仿真软件可以对学习的每一个电路都进行仿真计算,这样可以很好地检验理论学习效果。

3.2 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自从教学改革以来,学生参加各类电子设计大赛的人数大幅度提高,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截止2016年4月,我校电气学院学生参加的各类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国家级特等将1个,国家级一等级3个,国家级二等奖18个,国家级三等奖3个,省级将项100多项的好成绩。特别是在2015年全国电子大赛,一举获得2个全国二等奖,3个全国三等奖。

4 结论

以CDIO教育理念为指导,对模拟电子技术教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结合实际的开发项目,优化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手段,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系。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该体系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教学效果显著,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桂芝.CDIO12个标准本土化应用专题之1-背景环境[J].计算机教育,2012(5):106-109.

[2]丁桂芝.CDIO12个标准本土化应用专题之2-学习的目标效果[J].计算机教育,2012(7):100-105.

[3]丁桂芝.17、CDIO12个标准本土化应用专题之4-工程导论[J].计算机教育,2012(15):104-106.

[4]丁桂芝.19、CDIO12个标准本土化应用专题之6-工程实践场所[J].计算机教育,2012(19):107-110.

[5]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5篇

关键词:Multisim;虚拟仿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1.9;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706(2020)07-0183-04

ApplicationofVirtualSimulationSoftwareintheTeaching

ofElectronicTechnologyinUniversities

CAOHaiyan1,ZHANGDawei2

(1.SchoolofCommunicationTechnology,CommunicationUniversityofChina,NanguangCollege,Nanjing211172,China;

2.AcademicDepartmentofCommunicationUniversityofChina,NanguangCollege,Nanjing211172,China)

Abstract:Conformtothetrans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themainelementsofteaching,teachingresourcesandteachingmediainthe“internetplus”era,mostteachersareexploringonlineandofflinehybridteachingmethodsthatmeettheneedsoftheirownuniversities.Inviewofthecurrentteachingsituationandproblemsofelectronictechnologycoursesinourschool,thispaperpresentsamethodologytoapplyMultisimvirtualsimulationsoftwareintoexperimentalteaching.TheapplicationandadvantagesofMultisimvirtualsimulationsoftwareinpracticalteachingareillustratedbyspecificexamples.Itisappliedinthenetworkteachingprocessof“nostopteaching,nostoplearning”,Italsoprovidesakindofteachingthoughtandmethodforthefollowingteachingreform.

Keywords:Multisim;virtualsimulation;electronictechnology;experimentalteaching

0引言

我校現有电子信息类广播电视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共计6个专业,电子技术课程是上述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学生硬件类课程的基础,为学生后续专业课学习、毕业设计、创新创业大赛、各类计算机设计竞赛以及从事硬件类工作、科研提供了重要的保障。长期以来,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强调电路的分析方法与设计研究,尤其是注重学生掌握电子电路器件的外部特性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紧跟电子技术的发展,搞好课程教育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师一直研究的内容文章文结合学校的实际,提出在电子电路课程的教学中引入虚拟仿真软件,辅助理论教学、补充实验设备不足,进一步引导学生应用到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电子设计竞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1虚拟仿真软件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可行及必要性

在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由于该课程工程实践性强,需要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教师既需要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点,也需要让学生课后实际动手实验实践。因此,在工科教学过程中实验环境或不可缺。传统的课程教学采取课程实验定制电子技术实验箱,并需要配备相应的信号源和测量仪器等多个仪器。但是定制实验箱的电路元器件参数被限定了,更换不同参数的元器件不方便,对于一些扩展实验,综合设计类实验实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且由于我校为传媒类院校,对工科专业实验室的投入资金有限,不可能购买所有能用到的实验箱和仪器仪表;而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能够完全掌握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在实验验证过程中会发生元件参数错误、电路连线错误、仪器仪表使用错误等,导致仪器仪表损坏;由于不可避免的情况,无法正常线下授课学习,只能网络学习的情况下,师生均采购实验设备是不切实际的事情。综合上面几点考虑,如果能有一种虚拟仿真软件,有丰富的元器件库和仪表资源、能够方便修改元器件参数进行电路分析等相关功能的软件,可以针对性地解决上述问题。而Multisim软件能够满足以上实验教学和实验设计需求。

2Multisim软件主要功能和优点

Multisim是美国国家仪器(NI)公司推出的电子电路仿真软件,它用软件的方法虚拟电子元器件以及各类电子电工仪表,通过软件将元器件和仪器融为一体,能满足中小规模的模拟、数字逻辑以及混合电路的仿真需要,软件的主要特点如下。

2.1图形界面直观易用

该软件的操作界面延续了EWB软件的实验工作台的特点,可以像在纸上绘制电路图一样,利用鼠标直接拖拽电路元件和测试仪器放置在界面上,并可以直接用鼠标划线构成导线连接元件。

2.2丰富的元器件和测试仪器

该软件元件和仪表资源非常齐全,提供了当前国际主流元件商提供的一万多种元件,并且可以通过设置修改元件的基本参数,甚至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创建自己需要的新的元器件。测试仪器库的测试仪器也很齐全,涵盖目前市面常用的测量仪器,并且面板设置跟真实仪器非常相似,使用方法一样。

2.3强大的仿真和电路分析功能

该软件具有较强的电路仿真和分析功能,可以提供电路的瞬态分析和稳态分析、时域和频域分析、线性和非线性分析等多种电路分析方法;还可以设计、测试和演示各类电子电路,包括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高频电子电路及部分微机接口电路等。

基于该软件的上述特点,在高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可以利用仿真软件检测设计电路的正确与否,及时排查错误。相对于利用实际硬件验证,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时间,避免了实际原材料的消耗和浪费,节约成本。并且在仿真的过程中,可以快速修改参数,及时观察出电路的输出情况,理解不同元件、不同参数对整个电路的影响,加深对实验实训内容的理解,掌握理论知识。[2]

3Multisim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Multisim软件在电子技术课程中采用虚拟仿真教学法,不仅可以及时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还可以将一些学习方法等以动态方式体现出来,降低了学生学习理解的难度,拉近了课程教学目标与市场需求的距离;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意控制,使實验结果反复重现,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动手得到实验结果,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和提高。

3.1基于Multisim软件的实验方法

学生在电子技术的学习和实验过程中,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来验证和设计实验实训,需要遵循如下的步骤,如图1所示。

首先分析实验目的和实验任务需求,根据电路功能确定实验方案并选合适的元件,设计电路原理图。然后在Multisim仿真软件中搭建好电路模型,设置好元件参数并仿真。如果仿真结果不正确,则需要分析错误结果,找出电路设计的问题,修改设计电路图重新仿真完善。如果结果正确,则可以记录实验结果、分析数据、整理实验报告册。同时还可以通过修改电路中元件的参数,来分析总结参数的变化对电路的影响。

3.2Multisim软件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负反馈放大电路是模拟电子技术中比较典型的基础验证性实验,在实验室中,需要进行基本放大电路和负反馈放大电路两种电路的连接和改接。学生在连线和仪器使用方面还比较生疏,很难在有限的实验时间熟练达到实验并验证的目的。可先用Multisim仿真该实验,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内容,有条件的情况下再进行实验箱实物操作连接验证。既保护了实验仪器,也提高了学生电路设计的能力,也在特殊情况下解决了没有实验设备的缺点。

本例中建立的负反馈放大电路是一个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极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如图2所示。

将图2电路图改接,将Rf断开后分别并在Rf1和RL上,其他连接不动,构成不含负反馈的基本放大电路,如图3所示。

3.2.1放大电路输出失真的观察

将上述电路图的输入信号的幅度提高10倍,使负反馈放大电路Ui=100mV,基本放大电路Ui=10mV。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如图4、图5所示。由输出波形图可以看出,如果输入信号的幅度设置过大,超出了放大器的放大区,输出波形将产生失真。图5的基本放大电路产生了饱和(削底)失真,图4的负反馈放大电路顶部和底部都产生了失真。

3.2.2放大电路动态参数的测量

调整输入信号幅度,在保证示波器监视下的输出波形Uo不失真的情况下,分别测量上述两幅图的中频电压放大倍数AV、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o。

计算公式为AV=Uo/Ui;Ri=R1*Ui/(Us-Ui);Ro=(Uo/UL-1)RL,其中R1=5.1kΩ,RL=2.4kΩ。测量及计算后的数据如表1所示。

根据表1的计算数据分析,可以验证到:

(1)与无任何反馈的基本放大电路相比较,此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极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动态性能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输入电阻,降低了输出电阻,降低了放大倍数。

(2)将输入信号幅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放大后的输出波形均保持为不失真的状态,如图6、图7所示。

在实验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直流电压表测量三极管三个极的静态电压参数;试着改变一些元器件的参数,看看输出和静态工作点有什么变化;分别增大两个电路信号源的输出幅度至产生输出失真,观察反馈对非线性失真的改善情况等等。而这些在没有电路箱的时候也很容易实现,甚至操作上比有电路箱更方便实现。学生亲自动手画图,改动电路,亲眼看到示波器值的变化,然后启发他们用理论知识去解释所发生的现象,就能引起他们对理论学习的兴趣,激发动手实验的乐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自行设计电路的信心。[3]

4结论

总而言之,在高校电子技术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虚拟仿真Multisim软件到理论和实验的教学中去。Multisim软件界面清晰,使用简单,元器件和仪器等电子资源丰富,且可以定期更新下载较新的元器件库和仪器仪表。在线上、线下的理论、实验教学过程中均可以进行使用,并可以先进行预先仿真设计和分析,排查问题后再结合硬件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俞志英.Multisim仿真软件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9(4):113-114+117. 

[2] 豆玉杰,张霞.Ewb在电子电路教学中的作用 [J].农业网络信息,2007(2):109-110. 

[3] 刘景艳,李玉东.Multisim仿真软件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19):36-39. 

第6篇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理论课教学基本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

要求程度

熟练掌握

正确理解

一般了解

1

普通二极管,稳压管

外特性,主要参数

PN结

2

双极型、单极型三极管

外特性,主要参数

工作原理

3

基本放大电路

共射(共源)、共集(共漏)和共基组态放大电路工作原理;静态工作点;用微变等效电路法分析增益、输入和输出电阻

图解分析法

4

电流源

工作原理

5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含有一个时间常数的单级放大电路的fH和fL

Bode图

频率失真和增益带宽积

6

差动放大电路

工作原理,输入和输出方式,差模增益,差模输入和输出电阻

共模抑制

7

多级放大电路

直接耦合式多级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增益的计算

零点漂移

其它耦合方式

8

运算放大器

理想运放,实际运放的主要参数

不同类型运放的的特点

一种典型运放电路的工作原理

9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用集成运放组成的反馈放大电路类型和极性判断,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深度负反馈下的闭环增益

虚短和虚断,公式的含义,根据要求引入反馈

10

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

自激的条件

消振原理

11

正弦波发生电路

产生正弦振荡的条件,RC正弦波发生电路

LC正弦波产生电路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12

集成运放组成的基本运算电路

比例、求和、积分运算电路

其它运算电路

13

有源滤波电路

二价低通滤波电路

14

比较电路和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比较电路基本特性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15

单相整流滤波电路

电容滤波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整流电压的估算

电感滤波电路的特点

16

稳压电路

线性稳压电路

开关稳压电路

17

功率放大电路

工作原理、输出功率和和效率的估算

非线性失真

18

噪声与干扰

来源与抑制

19

20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理论课教学基本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

要求程度

熟练掌握

正确理解

一般了解

1

数制、码制

二、十六进制及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8421码

其它常用编码

2

逻辑代数

逻辑代数基本定律与定理,逻辑问题的描述方法,逻辑函数的化简与变换

3

逻辑门电路

TTL和CMOS门的逻辑功能、特性、参数和使用方法

TTL和CMOS门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推拉、三态、OC)

其它逻辑门电路

4

组合逻辑电路

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

竞争冒险

5

常用集成组合逻辑器件

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工作原理

6

触发器

逻辑功能、触发方式、特性和参数

工作原理

电路结构

7

时序逻辑电路

基本分析方法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

8

常用集成时序逻辑器件

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工作原理

动态MOS移位寄存器

9

半导体存储器(RAM、ROM)

功能和使用方法

工作原理

10

可编程逻辑器件

GAL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其它PLD器件

11

脉冲的产生与整形

555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集成单稳、石英晶体多谐振荡器

压控振荡器

12

A/D、D/A转换器和采样保持电路

典型的A/D、D/A转换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及使用方法

A/D、D/A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常用集成采样/保持器件

13

硬件描述语言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基本教学要求

1.实验内容

应覆盖基本要求中的主要内容

2.能力要求

正确使用常用电子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数字繁用表、交流毫伏表和稳压电源等。

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测试技术,如电压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频率特性,脉冲波形参数的测量以及逻辑功能的测试等等。

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分析误差的能力。

具有查阅电子器件手册的能力。

根据技术要求能选用合适的元器件,初步具有设计电子小系统并进行组装和调试的能力。

初步具有分析、寻找和排除电子电路中常见故障的能力。

能独立写出严谨的、有理论分析的、实事求是的、文理通顺的、字迹端正的实验报告。

第7篇

这次烟机设备维修电工技师鉴定是国家实行技师资格鉴定后昆明卷烟厂第一次组织的通用工种类技师鉴定,鉴定工作由云南省第155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负责实施。参加鉴定人员自愿申报,然后由部门推荐经昆明卷烟厂技师(高级技师)资格审查推荐领导小组严格按照申报条件进行审核。考生先经过集中培训,然后由云南省第155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根据维修电工技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对考生分别进行基础理论、模拟电子电路、电路故障排除、变频调速、plc编程、教案编写及授课技能、论文写作与答辩等项目的考核,全部考核项目都及格者,才能取得烟机设备维修电工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现就维修电工职业技师资格鉴定的申报条件、鉴定程序和鉴定内容摘抄如下:

鉴定对象和申报条件:

从事维修电工职业的专业人员,经过规定学时技师资格培训合格,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维修电工技师资格鉴定:

1.取得本职业三级(高级)资格证书后在本职业连续工作4年以上;

2.高级技工学校毕业,并取得本职业三级(高级)资格证书后,在本职业连续工作2年以上;

3.本专业大专以上毕业,并取得本职业三级(高级)资格证书后,在本职业连续工作3年以上;

4.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5年以上,并取得三级(高级)资格证书。

知识考试范围:

电子技术:晶体管多级放大电路分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典型线路分析及参数设定;典型逻辑组合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及设计方法;综合性电子电路的分析及设计方法。

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器件、晶闸管整流电路、逆变电路基本概念。

电气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控制基本原理;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工作原理和参数设定;常用传感器工作原理及检测电路分析;复杂设备电气系统安装、调试知识及电气检测与诊断技术。

可编程控制器:用plc基本指令、常用功能指令,进行程序设计;用plc控制生产工艺流程的步骤及设计方法;将继电气线路改造成用plc控制的流程图、程序表。

新技术:数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微机应用及接口-技术基本概念;网络通讯基本概念;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基本概念;交流电机矢量控制调速系统基本概念;专业发展方向。

熟悉气动控制、液压控制的基本原理以及识图、分析及排除故障的方法。

检修工艺编制:能够制定电气系统与电气设备检修、大修工艺,了解电气设计基本方法。

第8篇

关键词:EWB;EDA;仿真技术;中职教育;电工电子教学;现代教育技术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在电工电子课程教学中,特别是实验实践教学中仍主要采用实物元器件进行硬件连线测试,大多数采用各种现成的实验箱或者面包板,这种传统的实验方式由于受实验室条件的限制,同时硬件上的资金投入也使学校深感压力,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理论课程中总是感到困惑和不理解,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而把电子工作台(EWB)仿真软件引进电工电子技术课堂教学,可以看到明显的效果。

1 EWB软件简介

EWB(虚拟电子工作台)软件,全称为Electronics Workbench EDA,是加拿大交互图像技术有限公司公司于八、九十年代推出的电路分析和设计EDA软件。EWB软件提供有上万种真实精度的电子元器件模型、标准的电子元器件,更提供了与实际电子仪器十分相似的虚拟仪器,它包括有万用表、示波器、数字信号发生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等,以及噪声分析、瞬态分析、傅立叶分析和静态分析等多种对电路进行仿真分析的手段,易学易用。它与常见的电工电子实验箱相比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功能全、使用方便(采用直观的图形界面,抓取选用元器件、创建电路及连接测量仪器),可以实时显示测量结果,并可直接打印出实验数据、测试曲线和电路原理图。

2 基于EWB辅助教学的优越性

电工电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直以来老师们都试图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然而它们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教师只能按预先课件设计的程式去教,学生按固定程式去学,远远不能满互教学的需要。然而基于EWB(虚拟电子工作台)的电子电路课堂教学,是在EWB虚拟电子工作台中,可方便地进行仿真,并设计电路,通过改变电子电路数据参数,方便观察不同电路数据参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用虚拟仪器可以观察到每次实验时的波形及整个电路的实验结果,一个设计方案不理想可重新来设计,反复多次验证后选择出最合理的设计方案。

3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静态值的测量

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是电流反馈工作点稳定电路。它的放大能力可达到几十到几百倍,其中关键的问题在于静态工作点的选择,它直接影响到放大器的波形失真、工作稳定性及放大倍数等。一般情况下调整静态工作点关键就是要调整电路基极电阻Rb使UCEQ达到合适的值,因此根据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原理图,打开软件从基本元器件库中调出相应的元件,然后进行模拟连线,在三极管的基极b和集电极c分别串联接入一个电流表,在集电极c和发射极之间并联一个电压表,接线效果如下图所示。

分别设置不同的Rb电阻参数,然后记录下基极电流静态值IBQ、集电极电流静态值ICQ和UCEQ的值,并与课本上的理论值进行比较,将测试结果和理论计算值分别填入数据表中。

从上表可以分析出,IBQ、ICQ和UCEQ在软件中的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这充分说明了EWB仿真软件的可操作性以及准确性。

4 结束语

电工电子是机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边学边做,实践中学,我们把EWB引入中职课堂中合理运用,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降低了更新实验设备所需的资金,更使抽象、乏味、难理解的理论教学变得直观生动,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是一种很好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第9篇

引言:单片机作为一门实际操作要求很高的课程,在我们进行教学时,应根据此门课程的特点进行适当的教学,单片机课程的特点:1、单片机是从数字电路发展起来的,属于电子电路的运用,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必须明白最基本的一些逻辑关系及基本的电子电路、接口等,在学习上必须有电子电路的基础,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基础,那么在学习时,应该从最基本的电路基础入手,一步步的引入门来进行教学。2、单片机是程序的与电子电路的结合,必须在学习时有基本的英文基础及程度编写的基础,最好能熟悉最基本的C语言基础或汇编基础,只有在这些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的学好单片机。3、单纯进行理论的讲解被证明是行不通的,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大量的训练来学习单片机的程序开发及运用。

存在问题:

1、单片机死板的单纯理论教学,未见任何实物。在学校中常见的问题是,学习单片机的时候,一个大教室的老师在进行教学,但是学生很努力的去听还是听不懂,学生再努力去听也一样没法听懂,久而久之,学生厌学啦。所以,如果一个老师不能很好的传授自己的知识给学生,算不上一个好的老师,如果只进行单纯的理论学习,那么这个课程将会变成一个单纯的灌输式教育,这个不是一个好的教学。很多工科学生上完一个课程竟然没见过一个实物,这是很可辈的教学。

2、教学的顺序错误导致学生更加不懂得如何去学习这门课程。通常进行一门课程的教学时候会先进行理论讲解,但单片机的教学完全可以先从实物的认识开始,很多教学的错误在于一味的进行单片机的理论的学习,这样的理论打头,学完后再涉及实物的做法很多的效果达不到。

3、个别教师的教学水平远未达到入门的水平,进行教学则会加大教学的难度。这个是存在的一个比较严肃的问题,单纯的理论教学连最基本的入门水平都没达到,或者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课是对教学和对整体学生的水平没有好处的,必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分析才能更好的学习才能达到为人师的水平,才能很好的进行整个课程的指导。

解决方法:

1、学习的方法可以从不同的方法进行。应该先从实物开始进行分析,总的来说就是先找到相关的实物,从实物开始,从做一个小的例子开始,通过进行一系列的教学实践证明,对于毫无经验的的一群学生,但我们试着先把一个做好的效果的单片机实验展示给学生,然后学生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从而强烈的想学习时如何做的,通过对相关的程序进行一一的讲解,并对如何完全的进行分析,当学生遇到相关的问题时,会有很多的疑问,那么这个时候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将相关的理论知识直接进行传授,从而达到了学习了理论知识,也提高了动手的能力,那么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单纯的理论好多啦。

2、正确的教学顺序应该是符合人的学习过程。关于如何才能正确的学到有关的顺序呢,按人的认识规律来进行,当我们学习一个新的事物的时候是先通过感知,然后再慢慢进行探讨的,那么我们怎么样来进行教学呢,先从基础的使用工具知识开始,然后再到深入,如果一味的从理论入手那么最终将得到正好相反的效果。

3、关于教师的水平问题,可以多培训,多重视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因为在进行教学时会有很多学生会问到很多的问题,如果不及时的进行解决的话,那么将导致有很多的教学会有很多问题从而解决不了,那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先对所教授的教师进行检验,采用那些可以正确开展的教学进行教学,然后让他们的理论相结合,最终达到能完成相关的培训和教学任务。

可能产生的问题:

1、学生因为受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的影响,从而可能会对这一新型教法会有新的疑问,从而导致很多学生有部分不了解,教师应做好解释的工作,从而为教学的进行打好一个良好的基础,进而很好的开展工作。

2、学生有可能因为花费大量的时间再实验室上从而理论知识不扎实,那么这个时候就要安排好顺序,让学生返回理论教学,进行学习相关的知识,然后再到实验室进行验证和学习,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总结:

在单片机的教学中可以有很多种方法进行运用,可以有很多种手段运用,能达到目的就是一个好的方法,如果还像以前那样一味的只进行理论的教学那么,不管学生的理论知识有多么的强大,到了运用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地方想不通,打不通,最终沦为一个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结果,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必须很好的进行研究,进行观察,不断的改进方法,不断的对相关的教学做出总结性的报告等,从而为更好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电路课程;教学改革;开放实验教学;考核方式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电子器件层出不穷,微机结构的板块化、集成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低频分立元件电路还要不要学,计算机的一些相关基础课程要不要被淘汰?这一疑问让很多师生感到困惑。我们认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电子器件可以不断更新,但电路拓扑结构、电路的思想不变,基本电子线路仍然是进行电子设计的依据。所以基础的电路知识不但要学,而且应该精通,应抓住主线,领悟其思想和精髓[1]。但是,由于电路课程本身概念多、理论性强,涉及很多微观方面的知识,因此很多学生产生厌学情学,教学效果普遍不好。真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工程实践和教学经验,谈一谈关于计算机专业电路课程(电路基础和模拟电子技术部分)教学改革的建议和体会。

1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1.1从实际出发,突出应用,合理调整与梳理课程体系

早前,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过分强调全面性和理论深度,连续开出“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逻辑设计基础”等3门电路课程,其难度不亚于相关电子专业课程,而且计算机硬件方面的课程也有烦杂重复的现象,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计算机硬件课程,特别是电路课程产生畏惧心里和厌学情绪。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根据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适当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梳理,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把“电路基础”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合并为“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将计算机专业电路课程简化为两门,而为突出实践将两门电路实验单独开课、单独考核;注意“组成原理”与“微机原理”的衔接处理,适当削减理论学时,而突出实践,增加“单片机及应用”的教学课时;在原“电装实习”的基础上增开“嵌入式系统综合课程设计”,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和工程实践能力。

1.2以“必用、够用”为度,精心安排和选择课程内容

以往课程教材多是跟名校走,没有考虑学院学生的学习素养,不切实际的选择理论性很强的一些经典著名教材。改革之后,我们更加注重学生的基础和需求,选择教材或者自编讲义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目前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玉良的《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并自编仿真实验与实物实验相结合的电路实验指导教材。理论教材的建议学时为80学时,而我们的计划学时为64学时。所以,选定教材之后,还应以“必用,够用”为度,精心选择授课内容,特别是电路的基本理论和经典内容。电路的基本理论是电路设计的基础,经典内容更不会在很短时间内发生大的变化,结合计算机专业特点恰当的介绍这些内容,有助于打牢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但应注意基本内容的精简与深度,应以“必用、够用”为度,切忌繁杂和过于深入[2]。“必用”是指对于课程后继内容的学习必然要用到的和必需要掌握的内容,如电阻电路分析、电路的暂态分析、三极管及晶体管的基本原理、信号的运算与处理电路等,舍弃正弦交流电路和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分析的大部分内容。“够用”是指基本内容的份量和深入程度应适当控制,如半导体三极管、场效应管等的物理结构和内部原理应简要通俗讲解,不宜过于深入。这样做,一方面是考虑到课程学时有限,而内容较多,必须保证基本理论和经典内容;另一方面是考虑到计算机专业的特殊需求,电子元件的学习应侧重于其功能和应用。

1.3突出应用,密切跟踪电子技术新发展,适当增加课程内容

当今电子技术发展迅速,新的电子器件层出不穷,电路的集成度也越来越高。就计算机专业而言,深入学习各种器件的物理结构和内部原理不现实,也没有必要。在掌握电路的基础理论,常用分立元件电路的分析设计之后,功能级器件的正确、灵活和创新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信号的运算与处理章节,讲清楚基本的比例、加法、减法运算电路之后,引入基于集成运放的电压调理电路、恒流源电路的设计等实用内容。在直流电压源章节,讲清楚直流稳压电路的基本原理之后,引入流行的集成稳压器件稳压电路分析与设计等内容。另外,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EDA技术已成为电子工程设计的重要手段。EDA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电子技术向着更高、更新的层次飞速发展。而EDA技术,特别是电子电路的仿真技术在电路课程教学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电路课程中引入Multisim进行电路仿真。这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电路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之后,学生对学科的专业认同度大大提高,有更多的同学主动积极投入到专业的学习中,更多的同学计划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并对前景有一个好的预期。

2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

2.1课堂教学结合实践,以新颖的实例培养学生兴趣

上好绪论课,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注意力非常重要。课程开始,教师应结合实践,讲明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例如,在绪论课堂上,笔者走进教室先指着天花板上的日光灯问同学其中镇流器的作用是什么、问为什么电风扇通电会转动等等一些同学们身边生活中的电路问题。接着告诉同学们,将要学习的晶体管、场效应管、运算放大器、稳压电源等等是后继“数字电路”、“组成原理”、“微机原理”的重要基础以及在其中的重要应用。通过绪论课,使学生有了要学好该课程的热情和兴趣,后面的关键是如何利用这种热情和兴趣,并使之保持下去。这首先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教材,融汇贯通,将相对“孤立”和枯燥的内容讲得符合逻辑推理、讲得生动、引人入胜。例如,在讲到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时,笔者引入对偶性原理,告诉同学们对偶原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引导学生以对偶性原理理解、分析问题[2]。这样以来,在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使问题在合乎逻辑推理的情况下层层深入,并引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在整个学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电路课程的兴趣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

2.2板书结合多媒体教学

使用多媒体教学,能扩大课时容量,更为生动形象的传播知识,帮助学生更快的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但是,应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恰当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而不能为了省事滥用多媒体。曾看到不少教师在数学、电路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中,上课时一页一页地翻讲PPT,而学生一脸茫然,其授课效果可想而知。PPT课件由于其页页之间显示的间断性,不能给学生把握全局和理解问题的时间缓冲,而这一点对学生学习逻辑性较强的新理论尤为重要,如果稍不留神听讲,后面的课程内容就像听天书了。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认为,电路课程多媒体授课时间应该严格控制在30%以内。而且,多媒体授课不应是简单的播放PPT,而应该是适时利用即时演示和动画技术进行的形象教学。这可以使许多抽象和难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一目了然,既节约了课时,又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时,可借助形象的动画,方便学生理解。还有,使用EDA软件进行电路仿真分析,可以简化理论推导,突出知识点的实用性,并且通过仿真软件的仪器仪表显示,使电路的物理过程更为形象直观。例如,在讲到一阶电路的暂态分析时,要分析电容的充放电过程,使用仿真软件可以当即取得波形图,并且通过图形使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及各个关键点的函数值。

要说明的的是,以上观点并不是否定课件的重要性。内容丰富生动的高水平课件可以作为学生课后预习、复习、自学的重要资料,对于教学工作也起着非常重的要作用。

2.3 “互动式”教学

教师应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课堂上营造师生共同参与、积极讨论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2]。课堂上应鼓励学生提出与教材及老师意见不一致的想法,哪伯是错误的观点(当然老师不能放弃引导的责任),应激励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相互渗透,前后贯通、综合运用,让学生坚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笔者在每节课前五分钟总让学生来归纳讲解上节课的知识点,并根据讲解情况予以一定的加分。在几次尝试、鼓励之后便出现了争抢上台讲解、相互点评的热烈场面。另外,根据电路课程的特点,笔者在电路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了“提问、讨论、归纳”的教学方法。对一个具体电路的分析求解,常常可以有多种方法。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后给出各种各样的思路和方法,然后通过比较和归纳来确定所分析的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在这个过程中,每当学生以自己的方法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就会觉得有成就感,这种感觉又会促进继续学习,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增强其学习主动性。而且,这一过程也培养了学生追求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合理运用对偶性原理

对偶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一种特殊规律。在电路理论中,元件、参数、电路、定律、定理、分析方法之间都存在明显的对偶关系。因此,在电路教学中及早建立对偶概念并加以合理应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3]。例如,在电路课程开始介绍电流、电压概念时,可从物理学中的对偶现象出发,提出对偶概念,说明电流、电压是一对对偶的电路变量,并指出对偶现象在电路理论中普遍存在,使学生有一个初步印象;在介绍基尔霍夫定律时,指出节点与网孔为对偶,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与基尔霍夫电压定律为对偶;在介绍电阻元件时,指出电阻与电导为对偶,电容和电感为对偶。经反复强化,学生建立起对偶的概念后,教师就应适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对偶性原理。例如,学生对电压源较易理解,对电流源则感到抽象。学习电压源后,学生已经明确电压源是一种其两端总能保持一定的电压而不论流过的电流为多少的理想元件。这时,运用对偶概念指出,一定存在电压源的对偶元件,该元件应当是一种从其端钮上总能向外提供一定的电流而不论其两端的电压为多少的理想元件。这样引入电流源,学生觉得顺理成章,不会感到突然[3]。另外,在教学中,对于具有对偶关系的两个知识点,只须讲清、讲透其中一个,另一个则利用对偶性讲授,可缩短讲课时间,提高讲课效率。

3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

课程考核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评价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课程建设起着引导和约束的作用 [4]。实践中,我们改变以往传统单一的期末考试考核方式,确定了把课程教学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结果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的考核目标,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方案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的项目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占总分10%)、平时课堂表现,包括回答问题、课堂演讲等(占总分10%)、平时作业(占总分20%)、期中测评(占总分20%)和期末测评(占总分40%)。按时出勤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遵守纪律的习惯,也是课程教学得以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笔者的做法是全勤记10分,缺席一次扣2分,缺席五次取消该门课程考核资格。电路课程理论性较强,不通过大量的练习难以融会贯通、真正掌握基本内容,所以适当加重对平时作业的考核是否必要的。笔者的做法是学期总共批改五次作业,每次4分,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分四个档次,每个档次分别给为1分、2分、3分和4分。另外,为防止相互抄袭,限制作业必须按时完成,不得补交。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同他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表现考核显得十分重要。笔者的做法是主动回答问题、主动上台做题或演讲正确一次记2分,错误不扣分。笔试是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集中体现,占课程考核的比重大。通过以上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学期课程的平均出勤率达到98%以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课堂教学秩序良好,气氛活跃,课后师生交流频繁,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另外,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以提高,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思维、沟通协作、工程实践能力和敢于表现自我的勇气和信心。

4结论

以上是笔者针对计算机专业“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教改工作的一些看法和实践。表1是我院计算机系未实施改革前07级与实施改革后08级的学生课程调查及考核结果对比。

从表中可以看出,实施教学改革后,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评价,课程考核及格率也明显提升。当然,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电路课程的教学工作仍有大量有待探讨的问题,作者期待能进一步与同行切磋和交流。

参考文献:

[1] 马良花,刘晓亮. 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方法刍议[J].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45-47.

[2] 夏百战. 计算机专业“数字电路”教学探讨[J].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68-70.

[3] 赵万明. 电路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2008(9):124-125.

[4] 陈洪亮,田社平. 基本电路理论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09(2):40-41.

Reform of Circuit Course in Computer Science

XIA Bai-zhan, SHI Shi-guang, LV Yi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Zhongshan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ongshan 528402,China)

第11篇

关键词:电子技术;研究型教学模式;教学考核

作者简介:丁国强(1974-),男,河南南阳人,郑州轻工业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郭凌云(1981-),女,河南驻马店人,郑州轻工业学院外语系,助教。(河南郑州45000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4-0073-02

根据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技术发展现状,“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理论性逐渐弱化,实践性不断增强,由此对现代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依据大学本科教育以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根本培养任务,适应郑州轻工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对于技术基础课程的基础理论够用、强化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突出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兼顾理论性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原则来组织课程结构体系,适应现代电子技术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的工科专业教学要求,本文总结了研究性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的一些实践研究成果。

研究性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探索研究的教学情境或者途径,在教师精心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实践和学习过程,发现规律,总结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并能够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在研究性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学会对课堂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进而在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中发现更多的创新机会,在创造中体验成功和学习乐趣。

研究性教学模式立足于教材,具有明确的课堂研究目标、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以教材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为核心,注重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性探索能力和情感体验,要求学生根据个人实际能力制定研究课题和研究计划,并且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研究过程,进而培养学生间的科研协作精神与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在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式;研究性教学模式同时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素质要求,教师必须能够根据教学内容、收集大量的资料、提供精心设计的问题与研究课题,能够帮助学生设计制定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案,建立科学的研究性学习步骤和方法。

一、“电子技术”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

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专业基础及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电子技术”课程作为工科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程,它必须以学科专业教学为基础,结合该课程教学专业对象和研究性教学特点,总结电子技术研究性教学模式实施方案。从专业应用角度看电子技术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实施大致分为研究与选用教材、专题调研、确立教学内容的研究课题、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步骤、课题研究报告与教师的总结评价等几个阶段。首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对选用教材进行深层次解读,充分备课,收集配备能够反映教学内容的电子电路设计原理图、电子器材,并尽可能充分地根据学生专业方向以及学生个人发展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层次分类,选择具有启发性、思辨性、趣味性的能够激发学生研究欲望的方法和问题,引导学生研究学习,课后安排学生利用网络手段收集阅读课堂相关的扩展性材料,学习课堂教学内容的具体应用性问题,以及如何对课堂教授的一些概念、观点等存疑。针对各学生现有的知识、思维等个体差异以及学生学习状态和进度不同,教师能够深入学生当中,及时了解其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对于比较复杂、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专门的问题调研,收集相关资料,最后确立一个比较有深度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

研究性教学实质是学生主体的研究性学习和教师的科学指导。首先拟订研究性学习方案时,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制订学习策略、内容及方法,教师能够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一些工具书籍、必备的实验器材或者提示网络查找的范围,为学生创造多种学习环境,如多媒体和网络化资源环境,指导学生注重电子技术理论与电子电路新技术及应用的紧密结合。学生主体进行自主学习中,要经历观察、调查、阅读、查询、归纳分析和整理等环节,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资料,获取实验数据及模型,获得感性认识。在研究性学习达到一定阶段后写出阶段性总结报告,最终形成学习成果,包括课题研究报告、相关电路图等。课题研究报告以电子电路图、模型和电子文件为载体,将前面阶段学习过程、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方案一一写出来,并标明相关电路参数的计算过程。这一环节中学生应该及时将研究性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分析,实现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研究成果。这些环节训练可以强化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激励学生再研究,并使其在探索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达到其自我价值发现的目的。

在总结评价阶段,师生共为评价主体,对学生知识、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本次研究成果给予肯定,将学生个体的成果提高到理性认识,每一个课题学生都会得出多种结果,尽管有些结果不是很完善,但只要有道理,在评价时均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后比较哪些方法较完善,哪些方案最优秀,哪些学生设计电子电路参数设置合理,并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不完善的设计方案以及不正确的参数设置会带来什么问题,都在师生共同评价过程中给予合理的解释和解答,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地进入实验室进行试验研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实践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在实验中获得实际动手的机会和能力。

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不同,具体教学实践中可以不必遵循上述的研究性教学阶段,可以在其基础上进行具体的整合、添加和删除。

二、“电子技术”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在正确定位讲授内容基础上才可能获得比较好的授课效果。“电子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强调电学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以及实际电子技术应用学习,为后续专业课程应用电子技术打好基础。我校信息通信类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要求是启发和培养学生在信息通信专业领域内设计应用电子技术的能力和素质,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切实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学会使用电子仪器,调试、测量电子电路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电子技术应用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子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涉及基本电学概念和知识较多且分散,不同于电路等基础课“电子技术”课程中电子元器件参数分散性较大,分析计算电子电路时常用到近似计算,学生很不容易掌握正确的电子元件分析方法和技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若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抓住重点、举一反三。模拟电子技术以研究信号放大控制等基本单元电路和多级集成电路应用为主线展开,其中基本放大电路是重点,学生应该掌握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组态的静态、动态分析和电路特点及应用场合,在此基础上逐步深入掌握负反馈放大电路、集成运放电路、正弦振荡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和稳压电源等内容。数字电子技术部分教学内容包含逻辑数学、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电路、存储器、触发器、A/D与D/A转换器电路等内容。在学习放大电路诸如静态工作点、放大增益等概念之前,可以让学生直接面对各种不同参数的实际电路,引导学生改变电路元件参数,在电路连接调试出不同的现象,学生在观察输入输出信号波形中会猜测电路功能和作用,进而产生各种思考,如信号为什么会放大、为什么要加直流电源、直流电流改变后会对信号波形产生什么影响、放大增益由什么决定的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会引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从而达到从实践中去感性认识的目的。

在研究型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如学极管和三极管原理及外特性时,课堂上通过日常生活应用实例介绍其基本原理,如光控开关、音频放大器等,从而学生能够知道所学内容的实际用途,引导学生如何查阅相关的技术资料,如何设计制作这些电子装置,如何形成技术实施方案等课题研究环节;课后指导学生完成课题研究,在研究设计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电子技术原理计算相关元器件的参数,在实践中强化其对课堂教授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其他诸如多波形信号发生器设计制作、立体声调音控制器设计制作、音频功放装置设计制作、直流稳压电源设计制作等等研究课题,这些研究课题基本上覆盖了模拟电子技术部分的全部讲授内容,具有趣味性、生动性和应用性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在研究制作中学生能够体会到研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随着新技术发展数字电子技术部分更强调集成器件应用性学习,在保证基本知识和理论前提下,减少分立元件电路及小规模集成电路内容,淡化中小规模器件的内部具体电路,加重可编程逻辑器件内容部分,并积极引入EDA技术到课程教学中去,如门电路中只介绍晶体管的开关作用而避开其工作机理,重点介绍CMOS门电路的电气特性、逻辑功能;对于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电路及可编程逻辑器件部分,在强调数字电路的一般分析、设计方法基础上系统介绍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集成器件实现方法,突出常用集成组合逻辑电路的外特性,加强PLD器件电路特点、编程技术介绍。在研究性课题设计中,积极引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字电子芯片应用例子,指导学生进行数字电子钟表系统设计、交通灯控制逻辑设计、汽车尾灯控制电路设计、数字温度计设计、电动车防盗报警器设计、电梯控制逻辑电路设计和出租车计费装置设计等等课题研究。

三、“电子技术”课程研究型教学考核

考核方式作为教学活动的指挥棒,能够有效地推动研究性教学的顺利开展,探索建立科学的电子技术课程研究性教学考核体系是成功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关键部分。研究型教学模式考核特点是从记忆型、模仿型学习向思考型、创新型学习转变,注重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的有机结合、教学过程考核与教学结果考核的有机结合、知识掌握程度考核与问题研究能力考核有机结合、理论水平与工程实践能力考核有机结合等各个方面。

结合电子技术课程特点,研究性教学考核按照平时研究性学习、基础知识考核、知识运用能力等三个方面考核,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它们在最终考核中所占的权重。在考核形式上,主要有研究性报告、闭卷知识测试和开卷运用知识能力测试等。在每一个学期期中,应该进行常规期中闭卷考试,以检测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考试成绩突出的学生,可以不参加期末考试,但是需要在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基础上不断完善课题报告,形成论文,进行答辩。学生最终成绩由期中考试成绩、实验成绩、论文成绩和平时成绩四大部分组成。由于每个学生的研究课题都不一样,其考核的具体内容也应各不相同,这样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控制考试作弊现象;这种考核方式可以增强“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灵活性,对学生的考核也更全面,可以有力地推动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

表1至表3列出了研究性教学班级(实验组I)和常规教学班级(对照组II)在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考试成绩比对、教学满意度调查的比较数据。其中实验组53人,对照组103人。表1是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掌握情况调查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研究性教学班级对大部分知识点掌握情况要好于对照组;表2是学生对不同教学方式满意度调查统计数据,满意程度分为四个档次,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等,分别从授课方式、学习方式和考核方式等三个方面进行调查比较,可以看出学生对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教学情况满意度要优于对照班级;表3是学生考试成绩统计数据,不论是从平均成绩、高分还是及格率来看都是研究性教学班级要高。综合来看,在“电子技术”课程中推广研究性教学模式,学习效果较好。

四、结论

研究性教学模式本质上是一种以科学研究主导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该方法能够通过科学研究的知识应用过程,让学生在科学探索中获得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检验并重的教学理念,达到高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电子技术”课程中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实施,能够有效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为电学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

70-75.

[2]周光礼,朱家德.重建教学:我国“研究性学习”三十年述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39-49.

[3]孙继胜.如何在全面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改进《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J].职业,2010,(30):137.

[4]严启英.关注高校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国高等院校研究性教学研究回瞻及展望[J].高教论坛,2009,(3):72-77.

[5]谢秉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06,(2):21-23.

[6]张建林.大学本科教学过程完整性与研究性学习[J].高等教育研究,

第12篇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二三分段 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C-0111-03

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沟通,是当前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14]43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县级中等职业学校综合改革计划的通知》(桂政发[2014]64号)文件精神,为了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搭建中高职教育相互衔接的“立交桥”,提升县级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动手能力强、技艺精湛操作娴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与蒙山县职业技术学校在2015年2月份签订协议,开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模式。协议规定双方共同制定和实施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双方共同开展校企合作、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招生就业等方面的工作。下面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介绍中高职衔接“二三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方法。

一、“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目标的衔接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是有差异的。中职教育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需要的初、中级人才;而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目前的中职教育仍然是以基础教育为主,而高职教育是在高中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把科学技术转换为产品的能力。经过市场调研,并且根据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和蒙山县职业技术学校情况,我们确定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为:中职阶段(前两年)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电子电路基本原理,具有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维修和销售等技能,能熟练使用电路基本测试仪器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阶段(后三年)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信息网络的网络结构和电路的基本知识,具有电路设计和调试能力,具有通信网施工、监理及通信网维护、优化网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既要保证没有意愿升到高职继续教育的学生具备就业的能力,也要保证有意愿升入到高职继续进修的学生掌握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衔接

要实施中高职教育的相互衔接,如果没有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必将会严重影响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难以保证各层次的职业教育质量。因此,由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和蒙山县职业技术学校组成的团队进行市场调研,走访行业专家,根据企业相关典型工作岗位的调研材料,进行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转换为相对应的学习领域,多次召开研讨会,制定中高职层次相应的职业能力标准,设置课程,选择课程内容和制定课程标准,进而制定出了一套能指导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图1 “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团队老师充分把握中、高职教育不同层次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同阶段的要求,注意理论深度的前后递进和有效衔接,扩展专业知识内容的同时又要保证避免交叉重叠。把中职电信类专业的课程和高职电信类专业的课程内容进行充分整合,从而形成了中、高职衔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我们把体系中的课程分为:专业基础及素质拓展、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专业拓展能力培养以及综合能力培养四个模块,如图1所示。把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课程分为中职开设课程、中职高职衔接课程和高职开设课程3类,如表1所示。

表1 “二三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表

基本素质课 德育课 防艾、爱国、环境教育(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礼仪规范课程(1)、法律常识(2)、演讲与口才(1)、职业健康与道德(2)、职业生涯规划(2)、就业与创业指导(2)、军事训练及入学教育(2)、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安全教育(2)

文化课 语文(1)、数学(2)、英语(2)、计算机应用基础(2)

专业学习领域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 实用电子技术工艺(1)、电子线路(1)、电子技能实训(2)、电工作业(2)、电类专业应用数学(3)、电子电路测量技术(3)、电路分析基础(2)、专业综合辅导课(3)、数字电子技术(3)、模拟电子技术(3)、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2)、电子电路综合技能(3)、C语言程序设计(3)、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3)、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3)、物联网应用技术(3)

综合实训项目 专业综合设计(2)、暑期专业顶岗实践(2)、毕业顶岗实习(2)、职业资格培训及考试(2)

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含毕业教育)(3)

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3)

专业拓展领域课程 电子领域方向 办公设备(1)、动画设计(1)、家用电器(1)、电工技能实训(2)高频电子技术(3)、VB程序设计(3)、单片机综合项目开发与实训(3)

通信领域方向 计算机组网与维护(2)、办公巩固与网络(1)、高频电子技术(3)、通信电源技术(3)、数字通信技术(3)、计算机网络技术(3)、光通信技术(3)、三网融合技术(3)、通信基站维护与管理(3)、通信工程制图(3)、通信工程设计与概预算(3)、网络规划与优化(3)、LTE组网与维护(3)

其他类教育活动 技能比赛 国家级(2)、省部级(2)、院级技能比赛(2)等

备注:括号内阿拉伯数字1为中职开设课程,2为中职高职衔接课程,3为高职开设课程

三、“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职业资格证的衔接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实行双(多)证书教育,将实践性教学安排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在取得中、高职毕业证书的同时,取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学生经培训并通过社会化考核取得与提升职业能力相关的其他技术等级证书。

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毕业生必须在中职毕业或者高职毕业时取得计算机操作员、电工操作证、通信设备维护中级证、单片机设计员中级证、AutoCAD操作中级证、通信工程监理工程师、华为工程师认证的一种。中职阶段考取相关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如计算机操作员、电工上岗证),在高职阶段考取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如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级证、通信工程监理师等),并鼓励多考取不同的职业资格证书。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二三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学生可以考取的职业资格证如表2所示。

表2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二三分段”培养

可选考的职业资格证书一览表

序号 职业资格(职业技能)证书名称 颁证单位

1 计算机操作员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2 电工操作证 南宁市安监局

3 通信设备维护初、中级证 南宁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4 程序设计员初、中级证 南宁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5 AutoCAD制图员(1-4级) 南宁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6 通信工程监理工程师 工信部

7 华为工程师认证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四、“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学生管理的衔接

“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从中职教育阶段就开始实施。大部分刚刚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初中以前的基础教育中学习能力都比较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往往都比较难以管理。为了在学生管理方面做到无缝对接,我们成立“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学生管理团队(以下简称团队老师)。团队老师由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老师和蒙山县职业技术学校电子专业的老师组成,主要成员由专任教师、班主任以及学生辅导员组成。团队老师主要任务除了共同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之外,仍需承担共同管理学生的任务。具体管理措施为:

(一)团队老师共同做好中职新生入学教育。中职新生入学教育由团队老师共同完成,充分让学生理解“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人才培养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个人要进行中高职衔接培养的必须性。从今年的实施情况开看,中职学生的入学教育我们做得比较好,大部分学生表示会在两年之后选择升入高职继续进修。

(二)团队老师组织学生参观高职院校校区。在2015级中职新生入学之际,团队老师已经组织学生到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参观,主要是校园环境、教学环境和校内实训环境的参观。大部分学生对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表示认可。

(三)团队老师每年组织学生进行技能比赛。团队老师计划每年在中职举行技能比赛。比赛期间,评委由团队老师以及企业代表组成。在高职技能比赛期间,团队老师组织中职的学生进行观摩,以树立对自己专业的兴趣。

(四)团队老师每年召开一次表彰大会。在一年一度的学生表彰大会上,组织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优秀学生和优秀毕业生到中职学校进行成功典型案例教育,与中职学生分享学习经验及工作经验,帮助中职学生制定职业规划,明确学习目标。

五、“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的衔接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由于中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所以中高职的实训基地建设应该根据中高职培养目标和作用出发,建设不同层次的实训室。我们主张蒙山县职业技术学校建设的实训基地应该是具有实用性、基础性、操作性和技能性的,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的实训基地建设要体现高技能性、应用性以及管理性。校内实训基地分为中职校内实训基地、中高职共用校内实训基地以及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其中中高职共用基地设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主要承担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综合类实训项目,中职教学阶段需要进行的综合实训项目以实训专周的形式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具体校内实训室如表3所示。

表3 “ 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

校内实训基地一览表

层次 实训室名称 实训室作用及主要承担课程实训

中职 电路基础实训室 开设电子元器件的识读、选用及检测,电子产品装配工艺知识、焊接技术,安装与连接工艺,整机安装技术和装配实例。主要承担电子技能实训、实用电子工艺、电子线路等课程教学。

电脑设计实训室 开设计算机系统结构认识、常用办公软件的实训,主要承担课程办公设备、动画设计等课程教学。

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 开设计算机网络网络安装、布线与测试等基础技能型的实训项目,主要承担计算机组网与维护等课程教学。

电子设备维修实训室 开设常用电子设备的维修与维护工作,主要承担家用电器课程教学。

高职 电路设计实训室 主要承担电路设计以及制作电路板的实训,只要承担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单片机综合项目开发与实训等课程教学。

电气控制实训室 承担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触电急救模拟等实训项目,主要承担电工作业等课程教学以及电工操作证、电工上岗证等职业证的考试培训。

计算机网络实训室 开设计算机组网、网络开通和网络安全维护的实训项目,主要承担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等课程教学。

移动通信实训室 主要开设3G系统结构组成、3G无线侧的BSC和基站的建设与日常维护项目,主要承担通信基站维护与管理、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通信电源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课程教学。

网络优化仿真实训室 开设无线网络优化软件的安装与使用;无线网络数据采集与测试、通信工程设计与概预算等实训项目,主要承担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通信工程设计与概预算等课程教学。

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室 开设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等实训项目,主要承担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课程教学。

中高职共用 专业综合实训室 主要承担中职、高职中专业综合实训项目。主要承担专业综合设计、电子技能等课程教学。

电子电路综合技能实训 主要承担综合电路的实训项目,如基于TTL电路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 ;数字音量控制电路设计与制作等项目,主要承担电子技能实训、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综合项目开发与实训等课程教学。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承担暑假顶岗实习及毕业顶岗实习。目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已经有15家以上校外实训基地。可以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在第二学年和第四学年以及第五学年进行集中的暑假顶岗实习以及毕业顶岗实习。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和蒙山县职业技术学校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已经得到了合作双方院校的通过。2015年8月已经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共102人,3个教学班,按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正在实施培养。合作双方将会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李玉珠.中高职发展踏上“和谐号”[J].教学与职业,2011(16)

[2]殷侠,孙丽霞.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3]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广东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研制:调查与分析[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项目基金】2014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