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风流人物作文

风流人物作文

时间:2023-05-30 09:39: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风流人物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风流人物作文

第1篇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我看刘邦

叱咤风云,英勇善战的项羽是英雄;一心为国却不得重用的屈原是英雄;在我看来,开创汉朝,能屈能伸的刘邦也是英雄。

我欣赏他英雄的性格。他可以在项羽把他独自放在南边时欣然前往,他可以在鸿门宴中安然脱身,他也可以在占领城池时与百姓约法三章,他还可以在入关后不称王,对后来的项羽毕恭毕敬。

也许,没有几个是他心甘情愿的,但他可以为了大业着想,而把自己的本藏。他用张良而不疑,坦诚相待才会使那么多人效忠他。

人无完人,这样的刘邦也会有缺点,他好酒及色,不事生产,他的嗜酒,无赖,都让人所不喜欢,但他知错就改,知道顾全大局。

其实,英雄不一定没有缺点,也不一定都是完人。像刘邦这样的英雄,我们敬佩,我们崇拜。

高二:王晓莉

第2篇

翻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多少英雄人物,多少壮美事迹,仍熠熠生辉。畅游书海,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吟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用满腹经纶诠释了礼仪与仁义;李白眺望大好河山,满怀逸兴豪情,诵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用浪漫主义的想象给中国安静的诗坛带来了勃勃生机;苏轼笑看人世沧桑,豪言壮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用激情让自己的心声成为了指点后人迷津的北斗,光耀千年……

五千年文化的积淀,我看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我把视线转移到改革开放的二十一世纪,我看到了更多、更多……

“十、九……三、二、一,点火,起飞!”神州九号搭载着二号运载火箭,向天空呼啸而去,扶摇直上,刺破苍穹,也搭载着中华儿女飞天的梦想,飞向了太空!三位宇航员中,有一位宇航员特别引人注目,她就是中国第一位飞向太空的女宇航员——当代嫦娥——红旗渠传人刘洋,家乡的姑娘能飞上太空,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神州九号的昂首飞天和蛟龙号的深海下潜,足以证明:在中国这片富有传奇色彩的古老大地上,那些自古以来就坚忍不拔、勇于探索的黑眼睛、黄皮肤的华夏儿女,一定会以勤奋和智慧去撷取成功之果,为整个人类做出贡献。

当我再次回首那令人心碎的画面:一个巨大的金属块迎面而来,击碎汽车的挡风玻璃,击碎吴斌师傅的肝脏后,吴斌师傅强忍疼痛,用一系列娴熟的动作,把汽车平稳的停在路边,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诠释了责任的含义,确保了一车人的生命安全。或许,这就是人的本性……泪水一次又一次的打湿了我的双眼,吴斌师傅走了,他留下的却是让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那种精神……

不能忘记“当代雷锋”郭明义,不能忘记“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科技的飞速发展给社会主义祖国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中华民族的那种精神定会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年青的一代定会继续把它发扬光大!

我们可以自豪的说: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河南安阳林州市横水镇第一中学初二:牛国晓

第3篇

“不愤不悱,不启不发”,这句话也适用于写作教学中,由于初中生的年龄刚刚脱离童年,平时对生活的留意不足,理性思维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让他们生动、准确地进行书面表达,确实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老师适当引导,带领他们摸清写作的门径,从而能在小学的写作基础上增强条理,增加文采,增进深度。我觉得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激趣” 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运用“赏识”来延绵写作韧性,使他们巩固写作兴奋点进而逐渐形成写作习惯。

“激趣”,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辩论法、情境体验法、中心词加成份法等,“赏识”包括教师的作文评语要充分肯定其优点,定期举办作文诵读会,办班级优秀作文墙报,投稿发表等。

采用不同的“激趣”方法主要根据写作文体的性质来决定。描写片段等要采用观察法,比如,六年级上册“这就是我”部分,在外貌描写时,可以让一名学生到讲台前做模特,老师引导大家观察模特身体各部位,并进行描述,介绍描写这个部位时的常用词汇,并让学生当堂写作,让学生自主发言阅读。随后,让学生在镜中仔细观察自己,写出“自画像”,学会观察。

议论文采用辩论法,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话说风流人物”部分,可以让学生报出自己喜欢的“风流人物”,对于同一情境中的对立人物,如项羽和刘邦,可以组织学生先进行辩论,让学生充分说理,老师可以在一旁点拨,帮助提炼归纳,以帮助学生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情境体验法主要是写作抒情类文章的,可以设置一些课堂剧等形式,让学生在表演和观看中感同身受。比如六年级下第二单元“成长的烦恼”部分,可以事先排练一个小话剧,以“纠结的培训班”“飞来的小纸条”“我的储钱罐”等单幕剧来表现主人公的成长中的烦恼,引起同学们的共鸣,并进而联想自身经历。

中心词加成分法侧重锻炼学生的审题能力,即先找出每个话题的中心词,之后对这个中心词添加成分,如定语、补语、量词等。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说不尽的桥”,我们先提取中心词“桥”,然后再用前后加括号的形式鼓励同学开动想象,组出与“桥”有关的词语、词组等,学生知识积累的大门被打开,说出了许多。中心词加成分法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的写作题材一下子开阔了。

运用“激趣”法点燃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要想使这种热情常态化、可持续,还要采取一定措施进行强化,“赏识”法就是重要方法之一。作为评价杠杆,教师要对学生的作文充分肯定优点,让学生有成就感,容易产生继续努力的动力。每一个月左右,可以举办作文诵读会,让学生选出自己的得意之作,在讲台前朗诵,每个人在读着自己的文章时,心中都会很自豪,因此,他对写作会更上心。一个学期可以根据学生的作文情况办两三期班级优秀作文墙报,供同学们学习借鉴。对于特别优秀的作文,老师可以辅导学生修改,向当地媒体或相关刊物投稿发表,这样既是对写作优秀生的鼓励,又引导同学们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第4篇

一、套改名言名句

名言名句本身意思隽永,脍炙人口,若能稍作改动,其使课堂锦上添花、出人意料之效呼之欲出。

例(一)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在“学会选材”的作文课上,学生信心满满,总认为自己的作文文从字顺,特渴盼作文点评。然而本人素知某生的作文东拉西扯,选材不着边际。于是乎本人在讲台上煞有介事,扬扬作文本说:“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乱衔泥?”学生先沉默了片刻,接着哄堂大笑。令人惊喜的是学生听讲的专注之心空前高涨。自然,这节课的效率极高。

例(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川》)

两学生趁老师转身板书之机动手动脚,本人却对着黑板假作严肃状说:“天苍苍,野茫茫,有人底下吊啷当。”学生你看我,我看你,窃笑不已。之后教室出奇的安静,再看那两位学生在众生眼光的扫视下已是面红耳赤、一脸诚惶诚恐的神情,一节课下来认真有加。

例(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

客观事物错综复杂,因角度不同,得出的观点,结论也不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特别是在开放题的回答中,学生往往会出现“江郎才尽”的假象,本人仍在鼓励说:“看风流人物,还有几招。”言罢,学生紧张的身心得以放松,思考的欲望再度激起,后阅之,学生的切题答案异彩纷呈。

例(四)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某学生姓何,一次,老师点其回答问题,何生滔滔不绝,一气呵成。同学对其出色的回答羡慕不已,本人趁热打铁,感慨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小何!”。小何同学受宠若惊,连说:“谢谢老师,谢谢老师。”这时周围雷鸣般的掌声随即响起。

二、套改流行歌词

流行歌曲历来深受学生欢迎,但学生的是非分辨能力不强,有许多有碍身心健康的歌词学生竟能达到耳熟能详的地步。若能用套改之法,化害为利,教育的效果将远胜于苍白的说教。

例(一)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不是你的就别再勉强。(任贤齐《心太软》)

在考试中,学生审题不清便胡乱答题,越是容易的题目,越是错误百出。有的学生为了取巧,不管有用没用,认为“答案出在文身上”,所以不经思考在原文中大抄特抄,眉毛胡子一把抓!面对学生自以为是、粗心大意的不良心态,本人不动肝火,而是在试卷讲评课上不时地对“抓耳挠腮的后悔者”调侃:“答案总是简单,做对太难,不是答案就不要勉强。”再看学生的表情是让人恨又让人痛,十之八九的学生其痛改前非之心简直触手可摸。

例(二)我承认都是月亮惹的祸,样的月色太美你太温柔。(张宇《月亮惹的祸》)

课堂上分小组的朗诵比赛已到了白热化的地步。恰巧一选手朗诵时,扩音器突出故障,嗡嗡噪声震耳欲聋,这选手顿时慌了,成绩自然不理想,他听着本组同学的责备之声,想着自己的无心之过,神情沮丧万分。本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点评时刻意特别强调:该学生准备充分,但为何惨遭失败,这不是他的错,请同学们用张宇的一首老歌把此情此景唱出来。“我承认都是话筒惹的祸,原来的歌声太美你真不错……”歌声异常嘹亮,学生在哄堂大笑中予以理解,该学生也释怀笑了。

例(三)爱江山更爱美人,哪个英雄好汉宁愿孤单,好儿郎浑身是胆。(李丽芬《爱江山更爱美人》)

一学生的作业老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本人在讲评时,不无调侃地说“有人真怪,做作业时不但爱江山,而且更爱圆圈……”学生哄笑时,本人却分明发觉那学生已低下头,没想到该学生第二次交来的作业做得准确无误。真可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例(四)你去想一想,你去看一看,月亮代表我的心。(邓丽君《月亮代表我的心》)

第5篇

古语有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再好的厨艺,没有食材也只能画饼充饥;再高明的决策者,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备,也难有必胜的信心。写作即如此,没有足够的词汇储备和素材积累,断然写不出佳作。君不闻郭沫若诗云“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君不闻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语文学习的外延是生活,写作素材的积累也是如此,其起源于课内,延伸于生活。

高一下半年开始,作文开始侧重于议论文的写作,对于议论文来说,素材积累尤为重要。课堂上,师生在分析鉴赏课本上的精读文章时,分析人物形象时,就是在积累写作素材。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的爱国、正直、坦诚,蔺相如的睿智、机敏、不畏强权、顾全大局,可以用到“宽容”“知错就改”类主题的文章中。《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离骚》中屈原的“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陈情表》中李密的“纯孝感恩”,《赤壁赋》中苏轼的“旷达自知”,《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的“怡然自适”,《报任安书》中司马迁的“坚守隐忍”,等等,都是极好的素材。现代文《小狗包弟》里巴金的“真诚忏悔”,《我有一个梦想》中马丁・路德金的“坚定执著”,《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不向命运屈服”,等等,都会对写作有帮助。诗词中“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缠绵,“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萧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愁绪,等等,这些都是可以提升学生写作层次的佳例。

此外,做题时,遇到的诗歌鉴赏、仿写句子、现代文阅读,也都可以引导学生作为素材进行积累;阅读课时,自行对阅读材料进行积累、摘抄与交流;晚饭时,播放《电视诗歌散文》《百家讲坛》及新闻节目,增加积累;周末时,印发《每周文萃》,内容涉及作文范文(高考作文及评析,平时作文学生佳作及教师评语)、美文赏读(名家美文佳作)、课文相关内容补充(如,《读柳永》《坡突围》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有资料可读,读过之后有词可用,有句可仿,有例可引;定期举办读书交流活动,共享自己读过的好文好书,共享自己的读书经验和读书心得,做到博采“众家”之长,补己之短(此活动初期可指定某些喜欢阅读、文字功底好的学生做“托儿”,然后可以指定篇目,慢慢地可以逐渐放开,让学生自行选择)。

假期中,推荐学生看《子午书简》《百家讲坛》《焦点访谈》等学术性、时事性电视节目,增加知识和素材储备;结合假期作业阅读指定名著并进行探究性学习,撰写研究报告或人物评价,开学后进行评比,选出优胜者打印成册;结合研究性学习,要求进行社会百态调研等。

真正将作文素材的积累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课内延伸到生活,让学生养成观察、思考、积累的习惯。因为只有观察到了,才会引发思考,思考过的问题自然印象深刻,自然也就积累起来了。马卡连柯说:“只有正确地解决了材料的问题,才谈得到写作技术的问题。”叶老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好的素材是写作成功的保证。“胸藏万汇”,虽不能保证你“倚马可待”,但绝对能达到“思如泉涌”。

第6篇

“沉默是金。”我非常欣赏这一名言。但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出现该现象就极为不妙。课后生龙活虎的学生在课堂上鸦雀无声,上课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异彩纷呈的乐园,成为学生的最爱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三种激活语文课堂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兴趣

叶圣陶说:“教师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因为思维能够使人从朦胧走向清晰,从未知走向已知。 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厌恶静止、死板,喜欢变化。情境、问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如教授《散步》时设计如下导语:“家是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无论你去了哪里,永远在等着你。它犹如一个幸福的避风港,一直呵护着我们。家正因为有浓浓的爱,有浓浓的情而使人流连忘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莫怀戚先生,去感受那一份浓浓的亲情。”这样,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初就用抒情化的语言把学生带入对家的无限温情的感受中,激活学生的思维。

2.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如《爱莲说》设计的问题:“文章是写莲的,为什么还要写牡丹、菊?为什么说牡丹是花之富贵者,菊是花之隐逸者?为什么莲是君子?”通过这些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

3.运用多媒体手段等先进的现代化手段。在教学中,我努力创造一些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环节,丰富学生的想象世界。在教授《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一改以往的教学手段,用雄浑激昂的《命运交响曲》来叩击学生的心扉,使他们逐步走近这位遭到命运沉重打击的音乐巨人。师生在愉悦中完成了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丰富教学模式,鼓励竞争

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就是爱表现自己,有独立感,自我意识强。为此,我在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中,一直努力创造一种“自我表现”的环境和机会,使他们尽情地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去创造“自我”需要的精神财富。

1.引入比赛、表演等。针对中学生的这一特殊心理,我把竞争意识引入到教学中,有意识地在课堂中进行快速阅读、快速复述、快速作文、快速查工具书等。教学《孔乙己》时,让学生表演“排九文大钱”,看谁演得惟妙惟肖。学生们都摩拳擦掌,拿出九个大硬币,在桌上比划着,那股认真样令我倍感欣慰。这样,学生的竞争意识得到了充分表现,学生饱满的学习激情也得到了释放。

2.创造机会,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兴趣是一种感情、一种需要的延伸,是一种美的流露。当学生在感知自然和艺术美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自身的美,并能赞叹这种美的时候,就产生了不可抑制的兴趣。开展综合性活动“话说风流人物”时,学生们心目中的风流人物异彩纷呈,其中影视歌星占绝对席位。我针对学生们对明星的那份激情,把明星锁定在歌星周杰伦身上。“你为什么欣赏周杰伦?”这个问题一经提出,沉寂的课堂像炸开了锅,其中“酷、风光”占据了答案的主流。我趁机介绍了周杰伦的成长经历,评论了《七里香》的歌词,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在总结活动时,有“周杰伦迷”发表了激情洋溢的结束语:“明星是流星,我们要做恒星。我欣赏周杰伦,我更欣赏他的意志、才华,我们要努力学习,要培养坚强的毅力以及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掌声响彻整个教室。这样的教学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又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

三、改进评价方式,激励创新

强烈的好奇心、好胜心是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不满足现状,力求创新。教师只有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的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才能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1.分享成功、增强自信心。成功意识是指运用自己的才能克服障碍、完成任务,做出比别人优异的成绩的意识,是学生心理发展和培养开拓型人才的需要。它给人以自信、自豪、自尊、自立的精神力量。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即使是最微小的成功,也是生命的闪光点。每次作文批改时,我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如“你的文章写得越来越好了”“有创意、有新意”“这个句子好”等。总之,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到 “成功”的喜悦,感到学习的快乐。

2.及时引导评价,鼓励创新。进入课堂教学视野的问题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应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或亢奋或沉静的情绪中积极思考。生成的问题应该既让学生感兴趣,又有思考价值。作文评改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写作实践各抒己见、大胆评改。如写人的文章,让学生们以《背影》作为基点去评改:选材上的评价,要求真实、典型;立意上的评价,要求能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结构上的评价,好的文章要有曲折跌宕之美。

参考资料;

1.陈安福《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法国〕罗曼?罗兰著,傅雷译《名人传》,译林出版社。

第7篇

要想高考作文拟题具备准确、简明、醒目、新颖等特点,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同和首肯,则必须掌握拟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一、揭示材料中心,直言事理。

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一个好的标题应该揭示作文中心,直言事理,突出论点。这类题目往往是对写作内容的高度概括,总领全文,切合题意。这种拟题方法,明白易懂,能够揭示作文材料中心,不仅能为考生写作行文提供一个明确的中心点,同时也向阅卷老师点明自己作文的主题,使阅卷老师快速准确评分。

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材料作文,许多考生拟写《发展需要扬长避短》、《兔子学游泳不如学挖洞》等题目,直接点明材料的主旨。2009年宁夏卷作文,考生拟写《多做善事,给人温暖》、《有人欺骗,不能成为我们拒绝行善的理由》等题目,直言事理。这都准确地揭示了材料中心,直言事理,切合题意,受到阅卷老师的欢迎。

二、巧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标题应该讲究语言的锤炼,拟题要形象生动、醒目新颖,引人注意。恰当的运用对比、比喻、反问、拟人等修辞手法拟题,题目新鲜活泼,言简旨远,美不胜收,自然能够取得较好的评阅效果。

面对2009年全国卷Ⅱ材料作文,考生运用比喻手法拟写了许多好的题目,如:《信心――低谷暗影里的阳光》、《风雨过后有阳光》、《创新让他们走出沼泽地》,这些题目灵动地显示出材料的内涵:即在人生与事业遭受挫折的困难时,坚定信心,不断努力,研究市场,研究产品,不断创新,最后才能取得新的成果。

运用反问修辞手法拟题,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如:《兔子为何要下河游泳?》(2009年全国卷Ⅰ)、《安能随意弃诚信?》(2009年宁夏卷)、《为何缺少同情心?》(2009年宁夏卷)、《人怎能没有善心?》(2009年宁夏卷)等;这些反问有力地表达了材料所蕴含的主题,即做人要多做善事,要有同情心。

三、化用诗词名句,典雅含蓄。

好的标题应该优雅,有文化品位。拟题时,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化用诗词名句,也能使题目生辉。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诗词歌赋熠熠生辉,众多寓意深刻的名言警句给人启示和智慧。这些名言警句本身就具有凝练含蓄的特点,显得温韵典雅,言简意赅,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如2009年考生拟写的妙题有:《柳暗花明又一村》(2009年全国卷Ⅱ)、《诚信,直叫人生死相许》(2009年宁夏卷)、《常识――让人欢喜让人愁》(2009年广东卷)、《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009年天津卷)、《各领数百年》(2009年天津卷)、《90后,欲语泪先流》(2009年天津卷)。化用这些名句入题,不仅增添了文章的文采和文化气息,还能体现考生的较好文学素养和较高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运用数学公式,新颖别致。

巧用数字、公式、标点,出奇制胜。给题目想一个恰到好处的符号,能帮助读者理解题意,增强文题的表现力,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吸引读者等特点,起到文字难以替代的作用。

例如:《“新潮+大气+智慧=90后”》(2009年天津卷)、《伪劣产品+明星代言=巨额利润》(2009年辽宁卷)、《常识≠成功》(2009年广东卷)。

这些标题构思巧妙,醒人耳目,体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辨的特点。考生结合作文材料,用精练的语言融哲理入题,精辟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给人以辩证的思索,增加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五、巧妙设置悬念,引人深思。

第8篇

唯书有色,艳比西子;唯书有华,秀于百卉。徜徉书海,就拥有了整个宇宙。楚辞的,汉赋的酣畅,唐诗的艳丽,宋词的俊逸――观沧海,望星空,明月清风,杏花春雨,大江东去,铁马金戈,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残荷冷雨,优雅淡远。斗室之间,书香弥漫。

读书之乐,得于目而富于心也。古人日“书中日月长”,秦汉冷月,唐宋乐舞,明清绝唱,世事沧桑,人生百态,尽展眼底。在宁静的夜晚,会会曹雪芹,拜访罗贯中,聆听鲁迅深沉的教诲,瞬间完成心灵的净化。以书为伍,少一分浮躁,多一分清纯;少一分庸俗,多一分儒雅。读书之乐,似与圣贤席地而坐,聆听心声,感到灵魂充实丰盈,豁然开朗。

读书之益,增知、获趣、致雅。一部史书,犹如一幅展开的历史长卷,谛听时代脉搏,咀嚼人生甘苦;一本文学经典,诗情画意呼之欲出,深深痴醉。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读出李白的豪情壮怀,洒脱不羁;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读出杜甫天涯倦客、四处漂泊的悲凉孤独;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读出坡昂奋的激情和旷达超逸的思绪;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中读出李清照苦闷彷徨、无法解脱的百结愁肠。古贤今哲的论述,纵横万里,上下千年。读书之益,陶冶性情,益人心智,发人深省。

读书之得,渐入佳境,潜心书海,无拘无束。什么是经典?它是需要你用漫漫时光乃至一生去领悟的。一本书,年少出于猎奇,不能深味;长大后阅历丰富便能领会书中精髓,得到启迪;年老时心怀风雨,一览无余。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与书为伍,品位越来越高雅,学问越来越精深,人生渐入佳境。

快乐读书,我们的心灵得到浸润与滋养。不求能有“好读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情怀,只愿能增知致雅,韵味悠然,每天自得其乐,便也足够了罢!

所谓“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说的就是这个理了。你看小作者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满腹经纶的样子,就是得益于勤读书。他作文为什么能写得这么“溜”,首先就在于多读书――读好书了。

第9篇

古代诗词是我们的老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文字优美,内涵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品起来回味悠长,影响着我们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在家庭的影响下,我从小就与古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两岁时开始背诵“鹅、鹅、鹅”和“浣溪沙”到现在沉醉于“春江花月夜”和“水调歌头”,诗词一直陪伴着我长大。

我的父亲向来以文自负,是个可以背诵大量诗词的人,为了给我营造气氛,天天在家吟经诵典,起初我还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在潜移墨化之中,我也对诗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时间长了,我也能背诵很多,有时候,爸爸故意背错一句,我听到了,会立即指出,并为自己能指出爸爸的错误而自豪,从而更加喜欢诗词。在我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也打上了深深的诗词烙印。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让我深深地理解了母爱,幼小时就有了用“寸草心”报答父母“三春晖”的信念;“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让我知道“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会留下终生遗憾!“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桐已秋声”使我深感光阴易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让我懂得珍惜时间。

诗词让我明白友谊的重要,“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一片冰心在玉壶”代表着友情的纯洁和伟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饱含着对朋友的祝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又有着和朋友“千里共禅娟”的幸福。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游子对亲人的倾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诗人对回故乡的期盼;在外漂泊了好多年,终于可以回家时,连杜甫这样的伟大诗人也会“漫卷诗书喜欲狂”。

在诗词中也不乏一些爱国的篇章,满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岳飞写下了“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到死也没有看到祖国统一的爱国诗人陆游也只好在给儿子的遗书中安排“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

诗词还可以陶冶情操,每每背起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都有饮马长江边,看那涛涛江水,体会“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气,每每读到“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自己也仿佛身处月缺花残的小院,为春的匆匆离去黯然泪下。

诗词让我的生活更加充满乐趣,看到好的景色,即兴作诗填词,和爸爸对上几句,都能使我兴高采烈!当自己在写作文时能恰到好处地用上两句,那就是心花怒放了!

诗词,伴我从呀呀学语到小学六年,现在我已经是初中生了,接触的诗词更多了,对诗词的理解也更深刻,相信在我以后成长的道路上,诗词也一定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第10篇

"中国梦我的梦"学生作文

历史的点点滴滴如散落在偌大沙滩上的沙石贝壳,我悄悄走过,贪婪地看着这些晶莹宝贵的财富,时而拾起一两颗打动心灵的贝壳,寄出一份梦想,蹲下投放。中国梦,流淌在岁月。

沙滩上有一颗饱经沧桑的贝壳,那是中国遥遥五千年的故事。从黄帝开创历史到如今的我们诵读历史,我看到太多太多的事迹,每个中国人都拥有着同样的中国梦。富强!富强!中国梦的口号在继续。中国梦流淌过每个日日夜夜、每个中国人的内心。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地震、泥石流、洪灾,还是会有饱经沧桑后成功的微笑。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收藏岁月流淌过的每一个中国梦,战于世,立一生之梦

沙滩上有一颗闪亮的贝壳,那是中国奥运会、世博、嫦娥二号成功发射的故事。当一阵阵掌声雷鸣般响起,当世界举目投足于中国时,我知道,中国的光芒已散发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国梦还在继续,我们的视线还在执着,默默献上自己微薄的力量。这是一个梦,一个叫作中国梦,一个被每一个中国人所深呼的梦。我以心的维度仰视奖牌下每一个奋斗的身影,倾听每一声临近中国梦的足音,俯身捧起岁月流淌过的荣誉,扬手敬礼,大声喊出自己的中国梦。

沙滩上有一颗铭记的贝壳,那是羁旅在外的中国人的故事。我清楚的看到,有人客于异国,却随身带着中国的泥土,有人在奥运会直播前呐喊中国万岁,有人在参加外国记者采访时说:“我是中国人,我们都共有一个梦,她叫中国梦!”是的,那就是我们的中国梦,一份信仰,一份怀念,一份奋斗,到处都迷漫着中国梦的味道。就算在异国他乡,我们都还能轻哼着国歌的旋律,心怀着祖国,铭记着中国梦,力创美好未来。

潮起潮落,我坐在偌大的沙滩上,看着眼前正在富强的中国,阳光透过云彩照射在我身上。我站了起来,嘴角轻轻咧开,怀着一份坚强,一份荣耀,一份铭记,轻轻拾起几颗贝壳,珍藏在身,勉励自己,心中已准备好,种下中国梦,创造美好的未来。

中国梦,我的梦!

第11篇

关键词:写作;素材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96-1

一、在课本中寻找

在学校,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课本,而语文课本也是丰富的写作资源。很多学生一边在感叹素材的缺乏,一边对身边的“宝藏”(课本)却视而不见,这是很多学生常犯的毛病。教材选编的课文,或是结构清晰,或是语言优美,或是构思独特,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轶事、凡人琐事、名人名言等无所不有,对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非常有帮助。成天忙碌的学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涉猎和加工浩如烟海的作文材料,那么,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就近取材,充分利用语文课本的丰富资源。

我梳理了高中语文课本(以苏教版为例),发现了丰富写作素材。

1.理想志向。

(1)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他在青年时期就有伟大的理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他当时的写照。(《沁园春・长沙》)

(2)司马迁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完成历史巨著《史记》,他勇敢地选择了宫刑而活了下来,最后完成了使命。(司马迁《报任安书》)

2.恒心毅力(逆境成才)。

(1)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双腿瘫痪的厄运降临后,他曾彷徨,但最终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战胜了自己,成为一名著名作家。(史铁生《我与地坛》)

(2)“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遭宫刑而成《史记》。(司马迁《报任安书》)

3.热爱祖国。

(1)屈原忠心爱着自己的国家――楚国,他虽遭楚王的疏远,但他还是不忘为国尽忠而远走他国。(屈原《离骚》)

(2)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等能为中国的前途欣然前往政府请愿,最后她们英勇牺牲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崇高母爱。

(1)史铁生的母亲在儿子陷入双腿瘫痪的困境时,她承受了最大的心理压力,她凭借伟大的母爱让史铁生重获新生。(《我与地坛》)

(2)“儿寒乎?欲食乎?”母爱就表现在生活的细节中。(归有光《项脊轩志》)

5.胸怀豁达。

苏轼虽因“乌台诗案”被贬到荒凉的黄州,但他仍唱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仁义英勇。

(1)烛之武凭借他的智与勇,说退秦军。(《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2)刘邦明知去鸿门赴宴有生命之忧,但他义无反顾赴宴了,最终凭着胆识和机智得以在鸿门宴上脱身。(司马迁《鸿门宴》)

以上是我简单的对语文课本中蕴含的写作素材的梳理,还不够全面。但不可否认的是语文课本大量古今中外的名家名著,那一段段优美的文字、那一幕幕感人的情节、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那一位位各具特色的作家……多年来他们正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净化着我们的灵魂。我们何不从中选取写作素材呢?

二、在课外阅读中寻找

读书与作文的关系,古今中外都有许多名人名言。比如唐代大诗人杜甫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老一辈语文教育大家张志公先生也曾说:“读和写之间,读是写的基础,必须在多读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以上这些话,包含了他们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写作经验,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课本上的知识是毕竟是有限的,要拓展知识,课外进行阅读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老师在教授某种文体的课文时,可在教会学生独立阅读后,向学生推荐同类文体的文章,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对于高中生,应该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品味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古诗词、歇后语、格言等等,领略不同的朝代、不同地域、不同社会背景下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

三、在生活中寻找

第12篇

一、高超的提问艺术

当今的高中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已经成了广大教师共同探讨的课题,课堂提问成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手段。我们常常会精心设计一些问题情景,但如果把握不当,会陷入“满堂问”的误区。所以,我们应重视课堂提问的质量和效益,而不仅仅是追求提问的数量。

1.提问要能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内驱力。童第周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教师要想课堂高效,就必须激发学生探究的激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情境的设置,既要把握文章的主旨,又要尽量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处于怦然心动之境。

如学习《雷雨(节选)》,笔者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是有感情的,但也有人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假的、虚伪的,你们怎样看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立刻形成对立的两派,相互争辩。肯定的一方认为从周朴园修坟、家中陈设、记得鲁侍萍的生日、关窗的习惯等方面都反映出周朴园对侍萍是有感情的;否定的一方认为从侍萍被赶出周家、周朴园对她无情斥问、用钱了断恩怨等方面进行反击,课堂氛围十分热烈,大家都在冥思苦想说服对方的理由。

提出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思想波澜,点燃学生求知激情,引发学生的辩论,教学效果必然就很好。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个学生对语文的理解都有自身的独特体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提问,要有利于学生发挥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如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笔者这样提问: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或哪一个字)?为什么?学生的想象力被激活了,有说喜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因为这一句“大气磅礴”;有说喜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因为这一句把赤壁的壮丽风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有说喜欢“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因为这一句把苏轼被贬后的无奈心境展露无遗……学生激情澎湃,畅所欲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学自然事半功倍。

二、加强自身硬件建设

教师必须博览群书、关注社会热点、紧跟时代脚步。随着网络的逐步普及,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运用一些网络流行的词句,“播报”学生关注的一些最新消息。这样,既增添课堂情趣,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紧跟时代步伐的一面。此外,还要经常挑选一些富有时代气息、文质兼美、主题明确、富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文章让学生欣赏、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三、关注生活中的语文

我们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语文,针对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进行讨论。如:穿名牌是酷的表现吗?这里的“酷”字怎么理解?并趁机讨论目前一些身穿名牌搞攀比、生日铺张庆祝等不良行为,明辨是非,学会用科学的、唯物的观点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提高辨别能力,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另一个途径是指导学生课外实践,诸如给广告改错别字、名人采访、出宣传栏、手抄报、作文竞赛、演讲赛、专题讨论、小型辩论会、故事会、开展专题调查活动等。总之,运用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

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1.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写作的激情源自对生活的关注。课堂上,教师激情满怀,用自身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去,有话想说、有情要抒,孕育学生的写作冲动;常讲述作家的经历,让学生明白佳作源于社会生活,养成记录自己所见所闻的习惯,注意收集写作素材。此外,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写作激情。如用多媒体、录音、网上交流等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写作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2.重视课外阅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写出好文章,必须多读好文章。”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多推荐有益的书报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深思,理解文章内容,品味文章蕴涵,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读思结合,提高写作。

3.培养创新思维

作文能否吸引人,关键在于文章是否立意新颖,立意新颖在于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因此,除学习课本知识外,要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当前国内外的形势;要多读书报,留心身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学会发现和分析,大胆创新、反向思维,这样才能见人所未见,想别人所未想,作文的立意才会新颖、深刻。

五、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常言道:“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修改文章,是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的巩固,在修改过程中,学生巩固了汉字、标点符号、语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学生经常讲解修改作文是对自己作文的极大提高。另外,我们还要重视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