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描写冬天的词语

描写冬天的词语

时间:2023-05-30 09:39: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描写冬天的词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描写冬天的词语

第1篇

描写冬天西湖的词语:美不胜收、银装素裹、粉妆玉砌、风景秀丽、千里冰封。

描写冬天西湖的句子:

1、冬天下着蒙蒙的雪,此时的你应该去断桥残雪。从远处看,这桥铺上了一层轻纱好像一座断桥,走近一看,才看清楚不是断桥。冬天,小孩子会去西湖边堆雪人。把胡萝卜粘在脸上当鼻子,把水桶放在头上当帽子,多可爱啊!西湖边,最壮观的要数冬泳了,那么冷的天还在河里游泳;

2、冬天,西湖好像一个冰雪天地,粉妆玉砌。西湖还像一件白色的毛皮大衣,给冬爷爷当做生日礼物;

3、冬天,冬爷爷来了,他给西湖、大地、树枝穿上了厚厚的白棉袄,东北风呼呼地吹,就像冰刀一样刺在脸上,冷极了!可是,小朋友们可开心了,可以在西湖边堆雪人、打雪仗,玩得痛快极了,笑得连冷都忘了。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漓江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夏天的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江面上有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和五颜六色的游泳帽,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岸边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一香蕉,这丰收的景色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冬天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伏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阅读题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沉睡——____________        安静——____________    丰收——____________

2.读短文,补充词语。

色彩(      )(      )    颜色(      )(      )   热闹(      )(      )

生机(      )(      )    美不(      )(      )   丰硕(      )(      )

3.短文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选两句自己喜欢的抄下来。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的第1自然段与下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短文按______顺序描写了漓江的景色。

6.漓江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特点,选用文中的词语写下来。

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苏醒    热闹     欠收

2.斑斓   各异    非凡   勃勃   胜收   诱人

3.①最后一句(比喻句)  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4.总分关系

5.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

6.春天:生机勃勃

夏天:热闹非凡

第3篇

在《骆驼祥子》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更是全都运用口语。例如虎妞勾引祥子逼他喝酒时说的话:“不喝,就滚出去……要不我揪耳朵灌你!”短短的几句就勾勒出了虎妞泼辣、豪爽的性格。“滚”“揪耳朵”“灌”也都是口语常用的词语,但显然经过精心挑选,以适合虎妞的性格。

老舍先生自己曾说过:“我无论写什么,总希望能够充分地信赖大白话”,老舍先生在创作中大量地运用口语,他运用口语的特点,主要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

一、口语词汇的运用

老舍在创作中运用的词汇非常丰富,并大多是出自口语。例如《骆驼祥子》中的“白亮亮、白花花、干巴巴……”等重叠式的词语,都是口语里的。还有在后者情形下,因为还有相当的精气神,所以无论冬天夏天总是“拉晚儿”中的“精气神”,“大寿桃点着红嘴,插入八仙人,非常的大气”中的“大气”这些词,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挂在嘴边的词。当然,在《骆驼祥子》中这类词语的运用还有很多,不胜枚举。

大量使用歇后语,也是《骆驼祥子》的一个特点。例如“一条绳拴着两蚂蚱,谁也跑不了。”使用这些在口语中经常出现的歇后语,使《骆驼祥子》更加口语化了。

老舍不但在描写的词语上选用口语,就是在助动词的选用上,也注意口语化的特点,从《骆驼祥子》的用语来看,凡用到助动词时,在“应当”和“应该”的选择上,都是选用“应当”,而很少用“应该”。因为前者多用于口语,而后者常见于书面语。

二、口语句式的运用

句式简短,结构简单,是老舍口语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老舍吸收了口语上结构紧凑的优点,一切以通俗简洁为原则。短小精悍的句子,明快利落,口语化的表达使《骆驼祥子》的句式具有独特的风格。而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描写狂风暴雨的一节:

“云还没铺满了天……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语言急促有力,节奏感强,不拖泥带水,又有强烈的音响效果,有声有色,极好地表现了暴风雨中一切事物的瞬息万变,令人猝不及防。作家的笔调多变,错落有致:时而写物,时而写人,时而写雨、云、狂风、柳枝、尘土、雨柱……纷至沓来,不用再做任何加工,就可以构成一幅幅极好的电影镜头――近景: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打哆嗦了;特写:柳枝横着飞,尘土、雨道混在一起;中景:扯天扯地的雨道,射起无数箭头,汇成万千条瀑布;大全景:天地间成了灰暗昏黄的水世界,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完全勾勒出大暴风雨到来时的场景。在这种恶劣的天气里,祥子“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只能听任“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这些描写都是短句,富有口语化特点,把祥子在暴风雨中的“挣命”写得历历在目,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第4篇

首先是情景演绎式的扩写。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条件和预设的情景,通过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按要求把几个词语或短语扩展为合乎标准的长句或语段。

示例1:增加词语,使下面一段文字分别表现出清新明丽和凄清苍凉两种意境来。不少于50个字。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叫着,树下的河水流向远方。

①表达清新明丽的意境。

②表达凄清苍凉的意境。

【解析】情景的扩写,要充分调用描写的各种手段,在完全保留现有语词的前提之下,用好与意境契合的修饰语,达到字数的要求。①早晨,暖融融的太阳发出金子般的光芒。随风轻摆的树上,鸟儿婉转地唱着。树下的流水哗啦啦地笑着,流向远方。 ②早晨,太阳发出凄清而冷寂的光芒。铁一般直立着的树上的鸟儿,在讲着一个无奈的故事。树下的流水在冬日里显得分外寒瘦,屈曲着流向远方。

其次是中心阐发式的扩写。围绕一句话或一个主题词进行的扩展,要以所提供的内容为中心,再根据不同的要求将中心内容具体化或明细化。

示例2:将“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句话扩展成一段话。要求: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释;②提供的语句必须放在段尾;③不超过80个字。

【解析】要求“进行阐释”,就不能以例代论;明确了中心,扩展就必须始终围绕它进行;“提供的语句必须放在段尾”的规定,可以看做是前后分总关系的一种提示。无论正反哪方面扩写,只有能达到因果合理即可。

再就是续写补写式的扩写。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结合相应的语言环境,给所提供的句子或语段补写或续写句子。

示例3:揣摩文意,注意句式,把下面这段话补写完整。

古人对牡丹和荔枝有过这样的评论:“花之艳为牡丹,然而不实;累累结为荔枝,然花不艳。”句中贬大于褒,我很为它们鸣不平。如果我们用宽厚的态度去看待事物,应把古人的评论改为 。

【解析】先分析内容:作者主要是为了一反古人对牡丹和荔枝的评价而要表明自己的看法。再分解句式:古人的评论采用的是转折复句,前半句褒,后半句贬,语意上贬强于褒。关照表达,做到内容上反古人之意,句式上与原文相一致,语体上要采用书面语言。

改为:牡丹为(虽)不实,然而花之艳;花不艳为荔枝,然累累结。

保持原句的基本面貌,把握扩展的中心重点,是扩展语句的基本原则。要做到:以何种表达方式为主不动摇;以时、地、人、事中的哪些为核心不游离;以何种结构或关系来串联不脱节。由于扩展语句一般都会明确给出或暗示一定的情境,所以在形式和内容都符合扩展要求的同时也要讲求意蕴。努力做到:呈现的风格前后一致;采用的修辞效果清楚;调动的技巧目的明确。

示例4:根据下面句子的思路,合理联想展开叙述,扩写成80字左右的语段。

夏天和冬天,各有各的情趣。

扩展后:夏有夏的草绿花红,冬有冬的琼枝玉叶。夏天有百川灌海,漫天碧透,雨后泛舟,总能让人心旷神怡,流恋往返;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湖面溜冰,一样使人逸兴神飞,意趣盎然。

【解析】要对夏天和冬天分别进行叙述和描写,写出各自的情趣,而描写和叙述的有无意蕴则能分出高下。诸多修辞手法(对比、夸张、对偶、比喻),加强了表达效果,整齐的句式,富有色彩的形容词都增添了扩展的意蕴。

续写或补写式的扩写,扩展的部分会更多地受制于已有的语句、语段以及相关的规定、要求。

第5篇

描写冬天的成语短文天寒地冻 隆冬季节 寒冬腊月 滴水成冰 寒冬腊月 寒风怒号

雪满长空 漫天风雪 雪花飞扬冰天雪地 天寒地冻 滴水成冰

寒意肃杀 冰天雪地 寒冬腊月 冰天雪地 冰冻三尺 白雪皑皑

冰天雪地 风雪交加 傲雪凌霜 寒风刺骨 寒风呼啸 滴水成冰

寒冬腊月 呵气成霜 雪满长空 漫天风雪 雪花飞扬 寒风怒号

鹅毛大雪 冰天雪地 风雪交加 傲雪凌霜 寒风刺骨 寒风呼啸

滴水成冰 大雪纷飞 寒风凛冽 数九寒天 冻手冻脚 寒气逼人

天寒地坼 雪窖冰天 透骨奇寒 雪虐风饕 鹅毛大雪 弥天大雪

大年三十这天,我和爸爸、妈妈先去县城的华盛商场买了好多的年货,为过年做些准备。我们带着许多好东西回到老家后,我赶忙和爷爷、爸爸一起往大门、小门上贴起了红彤彤的春联。那大红的春联加上花花绿绿的萝卜钱,格外地鲜艳好看。外面“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起伏不断,此刻,我不由地想起了王安石写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到了晚上八点钟,我准时打开电视机,全家人便饶有兴致地看起了马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这台异彩纷呈的节目丰富了我们除夕夜的娱乐生活和谈笑话题。节目中优美的舞蹈让人赞叹不已;动听的歌曲让人心旷神怡;搞笑的小品让人捧腹大笑,一个接一个的节目让我们笑声不断。“当当当……”新的一年的钟声敲响了,就在这一阵儿,礼炮、礼花、鞭炮声震耳欲聋,响成一片,外面像大锅里爆豆子一样,热闹极了,于是,我也拿出鞭炮,加入了这“爆炸大军”……

第6篇

关键词:《边城》;修辞艺术;诗化特色

作为京派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小说《边城》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史地位,这不仅是由其主题、思想等内容因素决定的,也由其修辞、风格等形式方面的原因。通过《边城》,沈从文向世人展示了其在词语锤炼、句式使用等方面的才能,并以诗化特色使读者对作品印象深刻。因此,对《边城》中修辞艺术和诗化特色的探讨有利于进一步解读《边城》,也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沈从文。

一、《边城》中的修辞艺术

(一)词语的锤炼

首先,《边城》中用词恰当、传神,淡中寓奇。过分修饰、精雕细琢的用语在《边城》中较为少见,但这依然不妨碍从中读出韵味来。从沈从文对文学语言的追求看,恰当、传神、节制、亲切是其主要追求,不喜欢文字的意气浮露,这也符合以他为代表的京派作家的集体追求。细读《边城》便可发现,附加的辞藻并非作者行文的依附,同时又注意对用词的锻造和琢磨。相反,由于注重锤炼词语,《边城》在文体上独具风格,有个性、有真意、无伪饰是作品语言上的一大特色。其次,描述返璞归真,情彩兼备。从《边城》的字里行间可以体味到以水为背景的青翠的绿色,这给边城世界涂上了一层异样的光彩,体现了作者对这里的人、事、景、物的眷恋。在描写自然景物时,作者笔调平淡自然,毫无雕琢藻饰的痕迹,“以翠逼人”一词可恰当地体现其词语锤炼的效果。第三,对话极有表现力,多方言和口语化。沈从文曾经说过:“我的文字风格,假若还有值得注意处,那只因为我记得水上人的语言太多了。”《边城》中的人物对话的特色之一就是有明显的口语化倾向,这些表达看似平白简单,实则是经过作者反复推敲的结果,由此人物的心理活动,尤其是炙热情感恰到好处地渗透到了这些话语中,细细读来饶有滋味。

(二)句式的使用

首先,多用短句,有明快灵活的效果。作品的文体和形式决定了作品风格,短句读起来停顿频繁,如一行行诗句,给人明快有力的感觉,且有行云流水的美感。明快短句在《边城》中随处可见,这无疑是作者有意识的处理,同时这也是作者吸收民间歌谣和民间故事的成果。其次,政局与散句相互穿插,有韵律美和节奏感。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短句即为整句,其特点为句式整齐、意义鲜明、声音和谐、一气呵成。例如,“车是车路,马是马路,各有走法。大老走的是车路,应当由大老爹爹作主,请了媒人来正正经经同我说。走的是马路,应当自己作主,站在渡口对溪高崖上,为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该句以充满艺术感染力的方式区分了两种求婚方式。另一方面,若整句过多,则会有单调、冗杂、浮夸的弊病,因而作者选择将整句与散句配合使用,这样一来既凸显了整句的表达效果,又使作品获得了整体的和谐。

二、《边城》中的诗化特色

(一)诗化的故事情节

小说《边城》共21节,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演进,可将小说的前三节视作故事的开端,第4至19节视为故事的发展,第20节是故事的,而最后一节是故事的结尾。这21节语言优美,故事动人,如一首首散文诗搜集在一起,又彼此关联,浑然天成,诗化的情节跃然纸上。例如在最后一节中,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方式给故事情节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一方面,在祖父去世后,一家人的命运遭际充满诗意想象,伯父、翠翠、黄狗给人以亲切、祥和的感觉;另一方面,在结尾处,作者写道:“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这与雪莱《西风颂》中“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诗遥相呼应,有异曲同工之妙,沈从文将结尾安排得诗意盎然。《边城》有一股强烈的“文似看山不喜平”的意味,其表现手法明暗结合,经纬交织,多组矛盾松弛有度,极显张力,充分体现了作品故事情节的诗化特征。

(二)诗化的环境

无论是自然环境描写还是人文环境描写,沈从文都注重以抒情化的方式将它们绘声绘色地呈现出来,使读者对这一“湘西世界”风貌充满遐想,因此,《边城》中环境的诗化集中表现在自然环境的诗化和人文环境的诗化两个方面。

在沈从文的《边城》中,作者极力表现边城的山水风光之美,古朴清醇的神韵随处可见,简单叙述的表面背后蕴含着无尽情思。绿色是该小说的主色调,它是希望、宁静、和平的象征,同时它也是山水田园诗的颜色。在《边城》中,山、水、各类景物无不是绿色或具有绿的神韵与内在,由此一种朦胧的绿色意境跃然纸上。《边城》如一卷绘画集,是由一幅幅绿色的风景画和民俗画构成的,优美而又富有诗情。

无论在现实生活还是在文学创作中,沈从文始终怀有对故乡的一份痴情和眷恋,与之对应的是他对现代社会和都市文明中庸俗面貌的憎恶和厌倦。因此,他注重在作品中展现记忆中的充满诗意的“湘西世界”,在那里,尤其是《边城》中,社会政治环境波澜不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单,亲情、爱情也因此得以透彻地展示,而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相对和谐,较少有异化和分裂,在这样一个世外桃源中,肮脏腐朽的东西一扫而空,因而也“不存在什么阶级分析的东西”。这时,边城世界显示出了其文化环境原生态和健康性,并因此而充满诗意。每逢正月十五,人们耍狮子、舞龙、放烟火,“小鞭炮如落雨”;当端午节,人们到观赏龙舟竞赛,在河中捉鸭子;在中秋节,青年男女倾吐爱意,在月下参与对歌的活动。沈从文回忆、幻想的写作方式以及抒情笔调给这些描写增添了朦胧的效果,增强了诗化效果。

(三)诗化的人性

沈从文的作品注重对“人性”的探讨,展示优美、健康、不悖乎人性的人生方式是其创作的重要追求,这在《边城》中有特别的体现,并且表现出浓郁的诗化特色。《边城》描写翠翠和她的以撑渡船为业的祖父的生活,并叙述了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之间爱情纠葛。透过爱情、亲情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乡情和友爱之情,健康、优美、质朴的边城人性和民风得以诠释。在翠翠、爷爷、船总、顺顺、天保和傩送身上,这种诗化人性表现得最为突出。翠翠作为小说的主人,是沈从文审美理想的象征,并通过优美自然的语言呈现出来;从作品内部来说,翠翠是整个作品的灵魂之所在,她身上承载着“爱”与“美”,与整部作品的旨趣有内在的统一性。在风景美、风俗美的边城世界里,翠翠无疑是人性美的化身,优美的自然环境养育着她,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塑造着她,她皮肤黑黑的,有一双水晶般的眸子,她天性活泼、伶俐,既是只小兽物。又善良乖巧,残忍的事情她从来做不出,她是作者心中的自然之女。充满纯美化和理想化。长大之后,她心理有了一丝变化,深思和羞涩取代了部分乖巧和活泼,她是湘西古老生活方式孕育的少女,而边城世界里的许多人和她一样,具有纯净的人性之美,而其美主要是以诗化的方式实现的。

结束语

沈从文在现代文学中获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包括其在修辞和表达技巧方面的造诣,而《边城》是沈从文修辞艺术和诗化表达艺术的集中体现。无论词语的锤炼还是句式的选择,都展现着作者的匠心独运。为与作品的主题和思想配合,《边城》被赋予了诗化的表达方式,从故事情节到环境再到人性,无处不体现着作者多诗化效果的追求。(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刘洪涛.《边城》:牧歌与中国形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第7篇

关键词:培养;勤于查阅;敏于思考;习惯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把着眼点放到培养自学能力上,即培养学生钻研、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加强自学辅导教学,自学辅导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辅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进行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在教师指导和辅导下进行自学,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自学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

俗话说:“久练成习惯。”学生在自学辅导教学过程中,自学、自律,不断体会到自学的甜头,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

一、勤于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在阅读中难免碰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在写作中也难免碰到不会写的字或不会用的词语。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请教“案头顾问。”否则,将无法阅读或写作。

自学辅导教学要重视查工具书的训练。学生必须自备《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和《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因此,每篇课文,都要翻查工具书。不仅如此,我们还根据课后练习的要求经常开展查字比赛活动。为此,曾做过专项“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查字速度有了显著提高。在班级学生中,90%的学生一致认为,入初中时一般每分钟只能查2个字,经过练习每分钟可查4至5个。这样,不仅提高了查阅工具书的速度,而且为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奠定了基础。

班级中一位同学在“问卷调查”中如是说:“在小学里读书是粗枝大叶,浮光掠影。遇到生字新词,习惯于照抄老师的解释。不愿动手用脑,不相信自己的理解能力。如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我们自己,靠自己,记忆深刻,习惯成自然。查字典词典既丰富了我们的词汇,又改变了满足于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不良习惯。”

二、敏于思考问题的习惯

宋代朱熹说:“看人文字,不可随声迁就,我见得是处,方可信。须沉潜玩绎(潜心体会研究),方有见处。不然,人说沙可做饭,我也说沙可做饭,如何能吃?”这段话说明:对事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自学辅导非常重视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其最主要的作用应该是激发、促进、锻炼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展开自学,思维十分活跃,大脑高度运转,这就防止了过去那种一味追求表面热热闹闹的场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旁批中“为什么添上‘云雀’?为什么改‘草里’为‘草间’?为什么添上‘一带’这个词?为什么改‘如果’为‘倘若’?为什么改‘背脊’为‘脊梁’?为什么改‘剥’为‘拍’?为什么改‘后身’为‘后窍’?为什么改‘一般’为‘一阵’?”这一系列的问题,启发性强,难易适度,牵着学生走,引导学生去思考。有思考,就会有所见,有所见,就会产生交流的愿望。在“知”(自学辅导教学五环节为:启、读、练、知、结)的环节中交流思考所得。有交流又可激起新思维。就这样,同学们逐渐形成了思考的习惯。

三、乐于评点课文的习惯

评点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阅读方法,会评点是自学能力强的一种标志。

就终身应用此法。阅读鲁迅著作同读其他著作一样,常常用笔在书上圈圈画画,一边读,一边画,文章读完了,书上也画满了直线、曲线、圈圈、点点、三角、问号等等多种符号和标志;同时还留下一些简明的批语。

在评点教学中,教材本身一方面为学生做出评点示范,如《春》;另一方面提出具体评点要求:“评,要求语言准确经济;点,要恰当醒目。”几年来,我们在教材的引领下,先扶后放,由扶到放,训练了评点能力,培养了学生自学评点的习惯。

我班一同学在《我学会了评点》一文中写道;“过去,我爱一边看书,一边吃零食,这样既没有吃好,也没有看出味来。现在开展自学,我在阅读中坚持写旁批,并且把课文里与旁批有关的词语或句子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来。评点法就是好,它不仅是理解所学内容的手段。学会了评点,自然会在知识的海洋里采集珍宝,受益良多。”

四、善于比较异同的习惯

有比较就有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学生在比较中去思考它们的个性和共性,发现相同、相似和不同的地方,这样有利于理解特点,抓住重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自学辅导体现了比较教学的原则。其中有相同文体或不同文体的比较,有相关内容或人物形象的比较,有同一作者不同文体中景物描写作用的比较等等。如学习《骆驼祥子》时,要求把自然环境的描写与《济南的冬天》中的写景进行比较。教师启发点拨:①各自描写了哪些景物?②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学生即深思熟虑,分析比较,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最后归纳为:《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小说写祥子在六月十五那天的生活遭遇,在烈日和暴风雨下拉车谋生的痛苦与不幸。本文写了祥子在这一天中三段时间里的故事,文章或写暴雨,或写烈日,或写风尘,作者是渲染人物活动的环境气氛,表现出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而《济南的冬天》中描写冬天气候温和、山青水绿、美丽如画的景色,作用是表现冬天济南的可爱。如果说前者重在表现“苦”字,那么后者就着重表现“乐”字。

这种比较方法的运用,易于调动学生在理解新知识过程中思维的积极性,易于培养学生认识规律的能力。

总之,自学辅导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勤奋踏实的学风。

参考文献:

[1]李辉.怎样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J].曲靖师范学

院学报,1999(S3).

第8篇

内容摘要: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要认识语言,理解语言,并且能够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语言。优秀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非常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语言特点,找准品味语言的切入点,授之以品味语言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习 切入点

语文课标对初中学生明确提出了“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阅读要求。可见学习语文的主要任务是要认识语言,理解语言,并且能够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语言。优秀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非常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语言特点,找准品味语言的切入点,授之以品味语言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抓住关键词语,品语言之准确。一个关键词语就是这个句子的精髓所在,理解了关键词语,也就领悟了一句话之深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特别注意品味那些经过作者苦心经营、反复锤炼的关键词语,比如能一字传神的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准确运用等等。例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作者在遣词造句上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换词比较法,指导学生对文中的“奔”“灌”“载”“直砸”“浇”“横扫”“裹”“拽”等极富表现力的关键词,认真品味、仔细揣摩,理解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难以忍受的感觉以及“挣命”的形象,从而领悟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准确。又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作者在描写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时,有一段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这段文字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用词准确精练。作者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雪地捕鸟的整个过程,读来让人如临其境。其中“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九个动词用得十分准确。在组织学生欣赏这段文字时,可先让学生进行圈点批注,划出这九个动词,然后试着让学生演示捕鸟的过程。边演示边研究,如:“支”这个动词应该怎么演示?究竟是用一根细棍立在竹匾下,还是用两根?经过演示和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支”是两根细棍一长一短斜撑于竹匾,这样相对较稳;而用一根则是“顶”,难以支撑竹匾。此时同学们自然体会出准确的动词在描写景物、刻画动作、塑造形象、表达感情、点明中心等方面有着更为深刻准确的表达作用。

把握修辞手法,品语言之精妙。指导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体会和感悟作者在语句中运用了什么修辞,这些修辞有什么好处或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你会觉得它用得好等,这样来提高学生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赏析语言的水平。例如《绿》一文,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形象地描绘景物,不但形似,而且神似,把梅雨潭的绿写得脉脉含情,寄寓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教学中,教师可着重指导学生抓住文章中运用修辞的语句进行赏析。例如,品味“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一句,学生从修辞角度出发,感悟到“招引”一词语言之精妙:运用拟人修辞,化静态梅雨潭的绿色为动态,写出了“我”急于领略那可爱的绿的迫切心情,表现梅雨潭绿色的巨大吸引力。另外,对表现梅雨潭之绿的清亮、鲜嫩、纯净特征语句,可以指导学生从比喻修辞角度进行品味。

再如朱自清的散文《春》是传统的经典名篇,文章中采用了大量的拟人修辞手法。如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朱自清用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来形容。人“刚睡醒”与万物复苏的情景相似,但只用“刚睡醒的样子”似乎还不够传神,于是再加上一句“欣欣然张开了眼”,一下子就使春有了人的神态。用人们睡觉醒来、困顿全消、精力恢复的具体神态,极准确、传神、富有情趣地表现出了万物受春的温暖、滋润而生机勃发的特征,在这里可以指导学生从拟人修辞角度进行品味。

联系上下课文,品语言之深意。语言的运用不是孤立的,如果撇开具体语境理解词语含义势必不准确、不到位。在品味语言,尤其是品味那些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特殊意义的语言时,教师更要指导学生不能简单地以词典上的意义来理解其含义,要结合具体语境,善于联系上下文,理解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例如,在教学《背影》一文时,对“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中“聪明”一词的理解,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思考:“聪明”一词多用来夸赞一个人聪敏,灵敏,那么本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学生在结合语境分析思考之后,很快能得出:这里的“聪敏”表达的是对父亲临行前的细心关照中所蕴含的爱子之心不能理解的悔恨之情,读者自然感受到作者对父爱的理解的深刻透彻。最终体现了文章“父爱子,子爱父”的情感。

加强朗读指导,品语言之情感。朗读是品味语言的最基本的方法,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通过诵读可以全然悟出。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潜心品味语言,感悟语言之情感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自己融入到文章中去,读出感情,读出精神,读出美味。例如,《海燕》一文开头短短两句话就写出了大海的磅礴气势,海燕的矫健雄姿。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呢?教师可先安排一学生用快速朗读,再请另一学生放慢速度朗读。通过比较,学生发现,带着感情的慢速朗读能更好地给全文定下雄浑的感情基调。同样,在重音处理上,学生通过比较,能准确地突出“苍茫”、“卷集”、“黑色”和“高傲”等关键词语,从而初步感受到海燕的英雄气概,心灵得到感染。

调动联想想象,品语言之形象。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想像画面,再借助画面来理解语言,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就更加深切、丰满。比如,《济南的冬天》中有这样的句子:“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花衣”在风中飘动,山们有了动感之美;“山的肌肤”半遮半掩,如此之美的景象人们禁不住探头去看,山们有了羞涩之美。而“看着看着”,自然进入到虚实结合的境界中,以动写静。作者通过联想法,把山给写活了。在这里,作者还把雪后山的秀美、纯清、飘逸、典雅、娇羞的特征凸显出来了。作者描绘的济南“全景图”、“雪后图”和“水色图”等,它们都带给人无限遐想的画面,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大脑里呈现作者所描写的优美景象,感受画面所呈现的图画美、色彩美,体会文章意境之美。作者笔下的把所描述的景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语言文字的形象魅力。

教学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加强品味语言方法的指导就像一把钥匙,帮助学生开启赏析语言的大门,掌握品味语言的方法,提高对语言的领悟能力和鉴赏品味。因此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在加强指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还必须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学会语言的品味和运用,体会文章中语言所具有的表现力,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在语言的品味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使学生成为真正具有大语文素质的一代新人。

谈智慧,教师,现居江苏溧阳。

第9篇

操场一角有一位老人,戴绒线帽。穿黑色棉袄。他用红薯糖做糖塑,卖五分钱一只。一只火炉,火炉上一只铝锅,加热后的红薯糖,像柔软的琥珀,温润光泽。老人拿一只小勺。舀一勺糖,他抖动手腕,液体的糖从小勺中流出,流到铁砧上,铁砧上有一只竹片。围绕这只竹片,掌勺的手,时而浓墨重彩,时而惜墨如金。竹片拿到手里,上端的糖塑栩栩如生,晶莹剔透。要么是花脸典韦,要么是手提哨棒的武松。这是位民间高人,他稔熟四人名著里的形象,用糖一一勾勒。糖塑再好,无奈舌头贪婪,昔日英雄,几分钟后,终将在舌尖上落难。

一群孩子簇拥在周围,高举手中的五分钱。我挤在其中。突然,身后有人清晰地叫了一声:“查一路,你没有爸爸!”回身一看,竟是我的同桌,我踩了他的脚尖,没容我解释,他已经拔剑出鞘了。一下,就击中了我。

是的,这年的秋天,我父亲死了。这是我的疼痛和短处。我成绩优异。品行端正,长相清秀,老师喜欢。可是我没有父亲。我羡慕那些有父亲的同学,他们的父亲大都是农民,高大剽悍,孔武有力。扛着锄头在教室外巡视.透过破窗向教室里偷看。用目光打压他人,呵护儿子。

呆在那里,我试图抓住什么来抵御内心的疼痛。我没有哭,因为我没有哭的习惯。但无力反击,因为说不出话来。这年我才8岁。

老人做出了激烈的反应。他用小勺敲打着锅沿儿,又用小勺指着我的同桌,大声呵斥:臭小子,这么小就知道往人心窝里捅刀子,不要想吃我的糖塑,你滚一边去!他最终没有给他糖塑。

轮到我时,他递给我两只。举起其中一只,是举棒的悟空。这只很大,悟空刚劲神武,一棒冲天,横扫阴霾,是送给我的。①放学的路上,我把它举起来,对着太阳。阳光透过糖塑照过来,深红的,暖暖的。我看了很久,风很大,人并不觉得冷。

我把它插在窗台上,有时候我把它拿到屋外对着阳光扬起脖子,阳光变成了深红色,暖暖的。我想把它留很久。可是,第二年的春天,它粘住了几只飞虫。母亲说,吃了吧。②我舔了一个上午,吃下了一个冬天的心情。屋外,阳光热烈而凶猛。一切都会好起来。

(《青年文摘》2008.3文/查一路)

阅读训练

1.“昔日英雄,几分钟后,终将在舌尖上落难”。句中“落难”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文中加点的词语“击中了我”具体含义是什么?

3.写同学的父亲在窗前巡视的情景有何作用?

4.老人做出了激烈的反应。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5.老人送给“我”举棒的悟空这只糖塑,其用意是什么?

6.文中画线①、②两句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成长的路上我们需要阳光,需要关爱。读了全文,你最想对文中“我的同桌”说些什么?

参考答案:

1.对英雄消失的惋惜之情。

2.指同桌的话戳到了我的痛处和短处。

3.反衬自己因失去父亲的无助和失落感。

4.同情弱小,关爱他人、主张正义。

5.老人是在安慰我,想给我以精神上的力量,希望我也能像举棒的悟空一样刚劲神武,扫除心灵的阴影。

6.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给予温暖的感激和珍惜之情。

第10篇

关键词:动静搭配;初中生;语文课堂活动

一、动静搭配的内涵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下,初中语文课堂越来越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显著提高,学生由传统教学的被动接受向新课改的积极主动建构转换,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也走入了一个误区,片面追求教学“艺术”而滥用教学手段的现象,在一个课时的教学过程中设计学生朗读,小组讨论,词语互换,话剧表演等多种形式,以创造活跃的、生活的课堂教学,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并没有被深度的挖掘,学生的情绪的活跃并不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没有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因为只有“动”的课堂活动,使得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分析重难点时,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马上集中。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动静搭配”理念应运而生。动静搭配指的是,在课堂活动过程中通过设置与课文中心密切相关的动态活动,来激发学生关于整片内容或者关键点的静的思考,同时强调的是动态活动的设置无论是数量还是形式在一节课的实施过程中都不应过多。语文文本是经过专家研究当代中学生的知识水平精心选定的,每节课的重难点一般设置为1―2个,也就是说学生对新课文的理解难点在三处以内。动态活动的设置是围绕重难点展开的,因此一节课的动态活动设置不应超过3个,活动形式也应该在3个以下,这样才能够使语文课堂活动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开阔学生思维的情况下,不致于使学生游离于课堂内容之外,实现真正的动静搭配。

二、初中生的发展特征

(一)、初中生的思维发展特征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中学阶段,青少年处于抽象思维的快速发展时期,但具体来说初中生也就是皮亚杰理论当中的少年期表现出和高中阶段即青年期截然不同的特点。首先,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还离不开形象思维,学生的抽象思维依赖于头像中关于具体事物的表象,还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来进行抽象思考。其次,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表现为正向顺序性,逆向思维发展还比较低。

(二)、初中生的情感发展特征

对学生心理乃至认知水平的准确把握,是初中语文课堂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也是完成教学过程的手段之一。自认成熟的年纪里,初中生产生了独立的情绪,好胜心很强,但是又渴求得到接纳和肯定,对同学关系相当重视。偶尔产生迷惘情绪,感情丰富好动,具有联想力丰富的特点,他们兴趣广泛但是与成人相比持久力不强。接受力强,开始形成了自己较稳定的心理、世界观及价值观。这样就给了动静搭配理论一个施展的平台,一方面要根据课堂内容在学生理解出现障碍的情况下,通过动态的活动形式来满足学生好奇心强、好动的特征,另一方面在动的过程中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既满足学生善于表达和被接受的需要,又培养学生遇到困难坚持探索坚持思考的品质。

(三)、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是一门丰富的课程,内涵丰满,具有极强的体验性,在体验性的引导性下又有着多变性,要求教师体会到学生的需求,以防学生对课业的领悟出现片面性。教育是个动态过程,而且语文这一学科本身也是动态的,是一个发变化的过程,初中的语文课堂自然也应该是动态的、丰富的,课程应该实现从知识型的课程转向体验式的课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领悟能力,进行教学的改编,不拘泥于形式、不满足于教材,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不断思考和对文本情感的不断领悟。

三、动静搭配,追寻有效的语文课堂活动的策略

(一)、以导学问题为指引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二)语文知识的学习不同于以往的其他学科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语文知识的学习学生不是从不知到知的一个学习过程,而是从知道的少到知道的多的学习过程。动静搭配的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这就需要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思维发展水平为基础,设计导学问题,以指引学生的学习。导学问题的设计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教师对自己的学生的学业水平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这里涉及到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水平,联系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设置导学案。其次,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与以往的预习不同,可以是对生活中的某个现象的观察或设计,也可以是探索性的问题研究等,其内容和形式是没有局限性。例如,在《紫藤萝瀑布》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一下几个导学问题:第一,课文为什么称“紫滕萝瀑布”?请找出文中有关的句子找写下来;第二,文中描写作者感情变化共出现了()次,按顺序分别是()()();第三,给课文划分段落。()花()花()花,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的意思;第四,本文不是单纯写紫藤萝,而是通过描写紫藤萝发出感慨()。初中学生基本能够从表层看懂文本内容,但是关于课文内容的综合分析能力较差,通过导学问题的设计引发学生在文字表层含义下的思考,同时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三)、围绕重难点设置动态的教学活动

动静搭配的课堂活动并不是否定学生中心课堂,否定学生的积极参与,而且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情绪。因此,新课程背景下,多样化教学模式是动态搭配课堂活动要努力吸收的。动态搭配的课堂活动强调围绕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设置有效的课堂活动。例如,《济南的冬天》的教学难点是,第一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第二体会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所抒发的情感。我们以第二个重难点为例,设计语文课堂教学活动。首先,教师让学生用五个词语写下自己感受过的冬天,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济南的地理位置,思考济南的冬天,并把学生心中济南冬天的词语写在黑板上,然后组织学生展开朗读比赛(标准时谁读出了感情),读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体会作者通过对济南景色的描写表达的对济南的思念。济南是老舍的故乡,回忆起故乡老舍的心中总会泛起暖流,即使是故乡的冬天在老舍的心中也是温情的。其次是,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老舍塑造的“摇篮安睡图、雪后小山图、山村卧雪图、玲珑水晶兔”进行阅读,画出关键词,描述简单的画面。通过欣赏老舍先生塑造的故乡冬天画面的形象,进一步理解济南冬天的温情,和作者渗透在景物中的感情。

(四)、为动态教学活动开展中穿插静态思考

动态的活动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积极性,但是课堂的动态活动是为了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为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创设活动情感,引导学生在动态活动中感受文章的语言,体会文章的语境,理解文章的内容环境,然后以“静”促进学生感情的升华和内容的建构。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单元的课文《在山的那边》中,学生几乎都能够理解课文的表层意思,并且因为文章的简短,学生在5分钟左右基本都能掌握,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自读课堂的大多数时间基本在混乱的课堂中浪费。而教师如果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文章中的山和海是现实中的的山和海吗?作者童年是怎样理解山和海的,长大后对山和海的理解发生了什么不同,山和海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在追求看到海的过程中需要克服什么样的困难?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疑问,来促进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学生在进一步的阅读中,掌握深入分析文章的技能,提高语文阅读理解的能力,并在学习中掌握作者童年所理解的山和海就是现实中的高山和大海,但随着年纪的增长,对海的理解是人们的一种梦想和希望,而山是阻碍诗人通向他无比向往的“大海”的一个屏障,是一种阻碍他梦想实现的现实存在。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爬山比喻艰苦奋斗,群山比喻重重艰难险阻。所以这首诗写了诗人对人生信念和理想的追求,抒发了诗人渴望实现理想的感情。

综上所述,动静搭配是在以学生中心课堂为基础,强调在突出学生主动性,课堂活跃度,教学生动的前提下,通过静的激发,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层次思考和情感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求课堂活动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其次要求通过动态的活动设置为学生的思考和情感感受创设活动情境,再次,以静的思考促进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林小云.中学语文课堂活动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福建师范大学,2006.

第11篇

枯黄的梧桐叶在天空中摇曳,然后狠狠地了下来。秋天来了,又是一年,我感叹时光的速度。

我默默地蹲在看着秋天的来到。一片片树叶从树上匆匆落下。匆忙的似乎要遮住一个很大的秘密。我便兴高采烈的拔开树叶,寻找那个我自认为很大的秘密,可是树叶底下什么叶没有,厚厚的水泥路面似乎在嘲笑我。仰望天空,看到的依然是那个千年不变的天空。

秋天的气温也开始下降,我自己穿上了一件风衣,双手插在口袋里,以寂寞的姿势站在路口,看人们裹着厚厚的衣服从我面前匆匆走过,有时会有人对我微微一笑,我想这笑容一定会成为我生命中最美的点缀。

秋天到了吗?我仰望天空时常这样问自己。天上的浮云,千变万变,天空也异常的广阔。双眼凝视天空那寂寞的蓝色,空荡荡的,就像我那空荡荡的青春。

看来秋天真的到了。一切都有了新的气象,秋天的白天好像越来越短,坐在阳台上看太阳一点一点的向下沉,有时脑中突然浮现出白朴的《天净沙.秋》中的画面:“孤村落日孤霞,清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这样的景象恐怕唯有秋季才有吧。

秋天也将会远去。秋天来了,冬天也就不远,冬天过后又会浮现勃勃生机。秋天,树之所以会落叶,是在为明年储蓄能量。而我却不能死去,明年我的生命又是一个轮回。

秋天既带来了丰收,也带来了死亡,既带来了喜悦也带来了忧伤。秋天是多变的季节,它也做着和云一样的动作,变幻莫测……

【评析】小作者从自己的感受入笔,描写了秋天特有的景物。文中一些词语的运用很有特点:如:“跌”、“寂寞的姿势”、“寂寞的蓝色”等。

第12篇

近义词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写出句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12分)

1.钱塘江大潮逐渐恢复了平静,但我们依旧站在观潮大堤上,久久舍不得离开。(

)(

)

2.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

)

3.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

)

二、选词填空。(18分)

1.傍晚,山谷里显得格外________。

2.________的水面上,几只小船在轻轻漂荡着。

3.一阵婴儿的啼哭声打破了夜晚的________。

4.执法者对自己要求不________,怎么能公正执法?

5.狠心的宙斯给了普罗米修斯最________的惩罚。

6.对挑拨是非,破坏团结的人,必须________批评。

7.在炎热的夏天,吸热玻璃能阻挡________的阳光,像空调一样,使室内比室外凉爽。

8.风________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

9.座谈会上,人们各抒己见,讨论得十分________。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12分)

敏锐——(

) 调整——(

)

舒服——(

)

休想——(

)

假使——(

)

违抗——(

)

四、在括号里选择意思最相近的词语,打“√”。(18分)

茂盛(强盛 茂密)

故意(有意 故事)

欺骗(欺负 欺诈)

冷淡(平淡 冷漠)

屈辱(屈服 耻辱)

劝慰(安慰 规劝)

悲伤(悲痛 可悲)

响亮(明亮 洪亮)

赞叹(赞扬 感叹)

五、阅读练习。(40分)

天山美景

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蔚蓝的天空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雪白的绸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那融化的雪水从雪峰的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闪耀着银光。在那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连绵不断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小山坡上,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两岸,到处是高过马头的鲜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绚丽夺目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6分)

漂亮——(

)

洁白——(

)

特别——(

)

闪烁——(

)

绵延不绝——(

)

五彩斑斓——(

)

2.为下列词语选择意思相近的词语,画“——”。(4分)

凉爽(清凉 豪爽)

融化(消化 消融)

细碎(破碎 细小)

矫健(矫捷 矫正)

3.在文中第二自然段的框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6分)

4.在文中找出两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句子,用“——”画出来,并填空。(8分)

(1)第一句把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

(2)第二句把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

5.找出文中同诗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的《鹿柴》)情景相似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文章最后一段话,判断正误并按要求写一写。(10分)

(1)这是一个反问句。(

)

(2)春天的花园比得过天山的美丽。(

)

(3)天山的美使春天的花园逊色。(

)

(4)这句话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

我会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近义词答案

一、1.渐渐 依然 2.黑暗 启迪

3.简陋 洁净

二、1.幽静 2.平静 3.宁静

4.严格 5.严厉 6.严肃

7.强烈 8.猛烈 9.热烈

三、敏捷 调节 舒适 别想 假如 违背

四、茂密,√

有意,√ 欺诈,√

冷漠,√ 耻辱,√ 安慰,√ 悲痛,√

洪亮,√ 赞扬,√

五、1.美丽 雪白 格外 闪耀 连绵不断

五彩缤纷

2.清凉 消融 细小 矫捷

3., 、 、 、 、 …… , 。 ,

; , 。

4.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雪白的绸缎上绣了几朵银

灰色的暗花。

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

(1)雪峰、云影 绸缎、暗花

(2)塔松 巨伞

5.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6.(1)√ (2)× (3)√ (4)√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没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

2

反义词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在全都是反义词的一组后打“√”。(8分)

1.清晰——模糊

训斥——表扬

古怪——怪异(

)

2.绝望——希望

合拢——展开

增长——减少(

)

3.僵硬——柔软

宽阔——狭窄

柔和——激发(

)

4.平整——凹凸

欢快——欢迎

重叠——稀疏(

)

二、反义词连一连。(12分)

临时

敬佩

强大

明确

疑惑

保留

弱小

删除

明白

长久

鄙视

含糊

三、填写反义词。(24分)

冰凉——(

)

显示——(

)

整齐——(

)

弯曲——(

)

增长——(

)

上升——(

)

辽阔——(

)

悲惨——(

)

屈服——(

)

欺负——(

)

贫穷——(

)

胜利——(

)

四、下列词语中有四对反义词,请找一找。(8分)

漫长

推进

漫步

结果

成果

松散

空缺

非凡

一般

不幸

消失

结实

通常

出现

紧促

撤退

紧凑

正常

(

)——(

)

(

)——(

)

(

)——(

)

(

)——(

)

五、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找反义词。(14分)

1.看到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绝望地尖叫着。(

)

2.盘古醒来时,周围黑乎乎一片。他为了把天和地分开,使出浑身的劲。后来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

)(

)(

)

3.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当听西门豹说要把他们扔

下漳河,他们吓得面如土色。(

)

4.结实的金奎叔飞快地走过来,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把它摔到了半空中。(

)(

)

六、阅读练习。(34分)

蚂蚁和玻璃杯

非常不幸,两只蚂蚁误入玻璃杯中。开始,它们慌慌张张地在杯底四处触探,想寻找一个缝隙爬出去。不一会儿,它们便发觉这根本不可能。于是,它们开始沿杯壁向上攀登。看来,这是通向自由的唯一路径。然而,玻璃杯的表面实在太光滑,它们刚爬了两步,便重重地跌了下去。

它们揉揉摔疼了的身体,爬起来,再次攀登。很快,它们又重重地跌到杯底。三次、四次、五次……有一次,眼看就快爬到杯口了,可惜,最后几步却失败了。而且,这一次比哪一次都摔得重,比哪一次都摔得疼。

好半天,它们才喘过气来。一只蚂蚁对另一只蚂蚁说:“咱们不能再冒险了,否则,会摔得粉身碎骨的。”

另一只蚂蚁说:“刚才,咱们离胜利不是只差几步了吗?”说罢,它又重新开始攀登。一次又一次跌倒,一次又一次攀登,它到底摸到了杯口的边缘,用最后一点儿力气,翻过了这玻璃的围墙。

隔着透明的围墙,杯子里的蚂蚁盯着,看着,不时闪现出羡慕的目光……

1.反义词连一连。(8分)

自由

表面

失败

透明

浑浊

内部

成功

拘束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分)

光滑——(

)

唯一——(

)

羡慕——(

)

开始——(

)

3.文中的“围墙”指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想对杯外的蚂蚁说些什么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杯内的蚂蚁的命运将如何?请你展开想象写一个片段,并给这个片段拟一个题目。(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反义词答案

一、2.√

二、

三、滚烫 隐藏 杂乱 笔直 减少 下降 窄小

幸福 反抗 保护 富裕 失败

四、消失 出现

非凡 一般

松散 紧凑

推进 撤退

五、1.合拢 2.白茫茫 合拢 精神抖擞

3.高枕无忧 4.单薄 缓慢

六、1.

2.粗糙 众多 鄙视 结束

3.文中的“围墙”指的是杯壁,这样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更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4.示例:谁在困难的时候不丧失信心,谁就会获得成功。

5.示例:我想对杯外的蚂蚁说:“你真是好样的!面对困难不丧失信心,我一定要向你学习!”

6.示例:

成功往往只差一步

两只蚂蚁误入了玻璃杯中,一只蚂蚁坚持不懈爬了出去,回到了自己生活的地方,另一只蚂蚁在快爬到杯口时失败了,就没有再往外爬。看到爬出去的同伴,它心里多羡慕呀!这时,杯子的主人过来了,他想喝水,看到杯子里有一只蚂蚁,便抬起大拇指轻轻一按,这只蚂蚁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有时,我们离成功只差一步,而命运的好坏往往就在于这一步。

3

新词积累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18分)

二、填上表示动作的字。(12分)

跟头 ____边鼓 ____天荒 ____绿灯

钉子

____大梁

____上风

____头阵

脚石

____家子

____佛脚

____黑锅

三、补充四字词语。(12分)

____头____进 山____地____ 顶____立____

随____而____

____流____息

大____失____

____可____何

面____土____

提____吊____

归____结____

垂____丧____

____顾____盼

四、按要求做题。(12分)

1.熟悉的花名: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动物的家: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4.列举几种果实长在土里的农作物: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五、按要求为词语分类,填序号。(12分)

①鸦雀无声

②铁面无私

③三头六臂

④眉清目秀

⑤视死如归

⑥上天入地

⑦腾云驾雾

⑧锣鼓喧天

⑨震耳欲聋

⑩膀大腰圆

⑪英勇无畏

⑫慈眉善目

1.描写神话故事中的人物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声音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练习。(34分)

小白鹅

我爱小白鹅!

我家的小白鹅可漂亮哩,红红的小嘴巴又扁又宽,微微向上翘起。高高的额上凸起一个淡黄色的小包包。一双圆溜溜的小眼睛镶嵌在脑袋两侧,总爱东瞧瞧西望望。一身雪白的衣裳,在明媚的阳光的照耀下,还闪闪发光哩。两只翅膀像两把大扇子,一扇起来,“呼呼”作响。一双扁扁的小脚,支撑着肥胖的身子,没事的时候,摇摇摆摆踱着方步。

小白鹅生气的时候挺可爱,它摇起大翅膀,瞪起双眼,伸长脖子怪叫,连跑带飞狠狠地向你扑来,看那架势,非拧你几口不可。可是,只要你拍拍手、跺跺脚就能把它吓住了。

小白鹅戏水最有意思,它像小帆船似的浮在碧绿的河面上,一双橘红色的小脚掌轻轻地拨着水。顿时,一圈圈粼粼的波纹徐徐地向外扩散。你瞧,它玩得多开心呀。有时它伸长脖颈对天歌唱;有时它把脖子伸入水中觅食,“嘟、嘟、嘟……”水面上泛起一串串晶莹的小泡泡;有时它一边游一边甩头摆尾,向后背洒水,还时不时地翻跟头哩!

小白鹅吃饱了,玩够了,到中午就回家生下一个沉甸甸、热乎乎的大鹅蛋,足有三四个鸡蛋那么重。奶奶收鹅蛋的时候,总是笑眯眯地说:“瞧,小白鹅多能干!”

1.照样子,写词语。(6分)

例:又扁又宽

又(

)又(

)

又(

)又(

)

又(

)又(

)

2.写出三个与“徐徐”意思相近的词语。(3分)

(

)

(

)

(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8分)

(

)的小眼睛

(

)的小嘴巴

(

)的河面

(

)的小泡泡

(

)的大鹅蛋

(

)的衣裳

(

)的阳光

(

)的波纹

4.用“——”画出第三自然段中描写小白鹅生气时的动作的词语。(4分)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6分)

一(

)小眼睛

一(

)小包包

一(

)小帆船

一(

)大鹅蛋

一(

)大扇子

一(

)波纹

6.“我”爱小白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7.用文中加点的词语造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新词积累答案

一、奇观 逐渐 风俗 枯萎 血液 敏锐 掩护

疑惑 重叠

二、栽 敲 破 开 碰 挑 占 打 绊 败

抱 背

三、齐 并 崩 裂 天 地 遇 安 奔 不 惊 色 无 奈 如 色 心 胆 根 底

头 气 左 右

四、1.玫瑰 牡丹 海棠

2.猪圈 牛棚 狗窝

3.霎时 刹那间 一瞬间

4.花生 芋头 土豆

五、1.③⑥⑦ 2.①⑧⑨ 3.④⑩⑫ 4.②⑤⑪

六、1.大 圆 香 脆 快 好

2.缓缓 慢慢 冉冉

3.圆溜溜 红红 碧绿 晶莹 热乎乎

雪白 明媚 粼粼

4.摇 瞪 伸 叫 跑 飞 扑

5.双 个 只 个 把 圈

6.①小白鹅非常漂亮;②小白鹅生气时的样子很可爱;③小白鹅戏水很有意思;④小白鹅下的蛋很大

7.示例:今天晚上,我非把这项作业做完不可。

4

构词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照样子,写词语。(各写三个,18分)

例:翩翩飞舞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例:滴溜溜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例:说说话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例:调查调查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例:文质彬彬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例:歪歪斜斜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用“\”将不是同一类的词语划去。(8分)

1.观潮 采花 养蚕 霸占

2.专家

宽阔

新鲜

细小

3.舒服

沉稳

卑鄙

响亮

4.升降

开关

风雨

黑白

三、把下面的词语搭配起来。(8分)

四、观察词语的偏旁,仿写词语。(20分)

蝙蝠 蚂蚁 __________ __________

猎狗

狡猾

__________

__________

捕捉

挣扎

__________

__________

珍珠

玫瑰

__________

__________

茉莉

葡萄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五、按固定的格式仿写词语。(14分)

越来越近 越______越______ 越______越______

低声细语

______声______语

______声______语

一动不动

一______不______

一______不______

呼风唤雨

______风______雨

______风______雨

开天辟地

______天______地

______天______地

千呼万唤

千______万______

千______万______

百发百中

百______百______

百______百______

六、阅读练习。(32分)

槐乡五月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冈冈,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

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槐花饭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吃咸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吃甜的,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小朋友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大包蒸过晒干的槐花,外加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就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香喷喷的,可真有口福呢。

1.照样子,写词语。(12分)

白茫茫(表示颜色的ABB式词语)

红________

黄________

绿________

香喷喷(表示味道的ABB式词语)

甜________

酸________

臭________

山山洼洼(AABB式词语)

明明________

星星________

吞吞________

一条一条(ABAB式词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5分)

(1)上衣、袍子前面的部分。(

)

(2)相貌(好看)。(

)

3.根据文意填空。(15分)

(1)第一自然段中描写槐花饭连用了三个含“香”字的词,按表达的程度由浅到深应该是________香、________香、________香。

(2)第一自然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词语写出了槐花“白”的特点。

(3)槐花除了“白”这个特点,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 构词练习答案

一、示例:勃勃生机 彬彬有礼 默默无闻

金灿灿 胖乎乎 红彤彤

弹弹琴 跳跳舞 唱唱歌

研究研究 讨论讨论 宣传宣传

相貌堂堂 千里迢迢 白发苍苍

工工整整 平平安安 红红火火

二、1. 2. 3. 4.

三、

四、示例:蝴蝶 蜈蚣 狼狈 狰狞 抗拒 挺拔

玲珑 琳琅 芦苇 芬芳

五、飞 高 走 远 欢 笑 和 细 声 吭 窍 通 和 细 狂 暴 欢 喜 惊 动 言 语 军 马 战 胜 依 顺

六、1.彤彤 澄澄 油油 蜜蜜 溜溜 烘烘

白白 点点 吐吐

一朵一朵 一把一把 一件一件

2.(1)衣襟 (2)俊俏

3.(1)清 醇 浓

(2)白茫茫 白生生 瑞雪 玉雕

(3)香 甜 美

5

词语运用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24分)

1.大潮来时的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________起来。

2.幼小的麻雀看到凶猛的猎狗,吓得不断________。

3.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________在江边。

4.东方明珠高高地________在上海外滩。

5.这个人罪大恶极,真的不可________。

6.我们要学会________别人的小过错。

7.现在为了研究蟋蟀,我又________起它们的巢穴来。

8.我将来要当一名潜水员,去________海底的奥秘。

二、下面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6分)

A.他这个人生活非常俭朴,能随遇而安。在野外工作,从不计较条件的好坏。

B.看到普罗米修斯受尽宙斯的折磨,大力士赫拉克勒斯感到愤愤不平。

C.小红在武术老师的指导下,能上天入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真让人羡慕。

D.他无缘无故地遭到一番羞辱,心里很委屈。

E.她在街上遇到一伙劫匪在打劫,吓得面如土色。

F.哥哥戴着一副黑边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的。

三、用“然”字组成词语填空。(18分)

1.他说要下雪,________下雪了。

2.他受到了领导的邀请,________前来参加酒会。

3.1923年,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的这句话现在________适用。

4.他本来是乱说的,不想歪打正着,________被录取了。

5.一个________的机会,他结识了这位体育明星。

6.不读书看报的人,知识面________狭窄。

四、词语搭配,连线。(8分)

五、阅读练习。(44分)

______________

牛是很平凡的。它有一个强壮的身躯,一个带着角的脑袋,一条细长的尾巴和四条粗壮的腿。但是,这样平凡的牛,却给人们带来了不少好处。

春天,牛吃力地耕地,它在那一望无际的土地上行走,随着滚滚的泥浪,它的脚下出现了一片松软的土地。人们就在那里插秧。

夏天,牛吃力地拉着车,运来一车车沙子、石料,筑起那高高的河堤,使那泛黄的洪水无可奈何。

秋天,牛载着人们辛勤劳动换来的粮食,行走在那林间大道上。

冬天,牛仍然为人们劳动……而且还用它那鲜美的牛奶去滋补体弱的人们。牛为人们作出这么多的贡献,然而索取的却很少。它住的是茅棚,吃的是一堆堆的草。对人们,它是那样顺从,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它那双沉静、温和的大眼睛,永远流露着对人们的忠心和诚意。对邪恶,它是那样勇猛、不屈,它那坚硬的角就是它战斗的武器。在我国,很早就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故事。我们要学习牛勇敢、不畏的精神,还要像它那样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

1.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4分)

2.照样子,补充短语。(4分)

吃力地耕地

吃力地________

吃力地________

鲜美的牛奶

鲜美的________

鲜美的________

3.我会填写恰当的词语。(4分)

________的身躯

________的土地

________的洪水

________的角

4.用文中加点的词语造句。(8分)

一望无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可奈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画出描写牛的外形特征的句子。(2分)

6.找出描写牛在四季里为人们作出的贡献的句子,画上“——”。(8分)

7.请你写出三个含“牛”字的成语。(9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认为牛有怎样的精神或品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词语运用答案

一、1.颤动 2.颤抖 3.屹立 4.耸立

5.饶恕 6.宽恕 7.搜索 8.探索

二、C

三、1.果然 2.欣然 3.依然

4.竟然 5.偶然 6.必然

四、

五、1.示例:平凡的牛

2.拉车 举重 鱼汤 蛋糕

3.强壮 松软 泛黄 坚硬

4.示例:一望无际:翻过了这座山,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就会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无可奈何: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无可奈何的事,但我们要坦然面对。

5.它有一个强壮的身躯,一个带着角的脑袋,一条细长的尾巴和四条粗壮的腿。

6.春天,牛吃力地耕地,它在那一望无际的土地上行走,随着滚滚的泥浪,它的脚下出现了一片松软的土地。

夏天,牛吃力地拉着车,运来一车车沙子、石料,筑起那高高的河堤,使那泛黄的洪水无可奈何。

秋天,牛载着人们辛勤劳动换来的粮食,行走在那林间大道上。

冬天,牛仍然为人们劳动……而且还用它那鲜美的牛奶去滋补体弱的人们。

7.示例:九牛一毛 牛头马面 牛鬼蛇神

8.示例:牛有默默无闻地为人类奉献的精神。

6

词义理解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结合语境,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35分)

平静:A.没有动荡。 B.心情平和安静。

1.他以平静的心态参加了中队干部的改选。(

)

2.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在月光下闪着灵动的光华。(

)

成熟:A.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B.发展到完善的程度。

3.生活的磨炼,使这个孩子过早地成熟了。(

)

4.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

反复:A.一遍又一遍。 B.颠过来倒过去。C.(不利的情况)重新出现。

5.大丈夫说一不二,决不反复。(

)

6.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

7.医生告诉家属,这种病容易反复,要有思想准备。(

)

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20分)

1.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关于词语的意思,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5分)

1.词语“无缘无故”中,“缘”和“故”的意思都是“原因”,“无”的意思是“没有”,所以这个词的意思是“没有一点原因”。(

)

2.“老师安慰了没有考好的我。”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安慰”,我觉得“劝慰”和“慰问”都和它的意思相近。(

)

3.“他是个温和的父亲”和“昆明气候温和,四季如春”中的两个“温和”的意思是相同的。(

)

四、阅读练习。(30分)

白 鹭

郭沫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全 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实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秀 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字母,8分)

(1)“素”的意思有:A.素来,向来;B.白色;本色;C.颜色单纯,不艳丽;D.蔬菜、瓜果等食物(跟“荤”相对);E.本来的,原有的。

素之一忽则嫌白。(

)

他素以品行方正著称。(

)

(2)“顶”的意思有:A.人体或物体上最高的部分;B.顶撞;C.用头支撑;D.用头或角撞击;E.面对着,迎着;F.用于某些有顶的东西。

他听了姑母的话很不满意,就顶了她几句。(

)

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

)

2.划去文中括号里运用不当的词语。(6分)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4分)

悠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铿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短文内容填空。(12分)

文章生动地描写了白鹭________的精巧,以及________和________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6 词义理解答案

一、1.B 2.A 3.B 4.A 5.B 6.A

7.C

二、1.指老师和同学都被“我”逗得同时大笑起来。

2.指别的昆虫放弃自己隐蔽的处所一点都不觉得可惜。

3.指盘古精神非常疲劳,体力已经消耗完了。

4.这里指小麻雀没有办法。

三、1.√ 2.× 3.×

四、1.(1)B A (2)B A

2.安全 实惠 优秀

3.悠闲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