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自我评鉴

自我评鉴

时间:2023-05-30 09:39: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自我评鉴,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一、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这一学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

我明白,工作再苦、再累,我也不能落后,应该尽力去作好本职工作,特别是教学工作。不管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外辅导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成绩与素质为目标,力求让数学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他工作。

我在工作之余,把自己在教学中反思、案例、收获等收集起来,并记录一些自己的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精选和积累了自己最为需要的信息资源,并积极与其他教师在博客上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期的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

1、对语文教学的理论学习还不够深入,需要进行反思,教学水平提高速度缓慢。

2、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五、继往开来,开创新的天地。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特别是课堂教学能力的训练。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后进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小学教师年终考核自我评鉴(二)

一年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一年来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服从上级和学校的工作安排,认真完成上级和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就一年来的工作情况自我评鉴如下:

一、工作实践:

一年来,我除了担任科任教学外,还兼任班主任工作。在常规工作中,我认真备课上课,按时批改作业,上交各种资料。在教学上,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思考能力。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导向,切实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二、班主任工作: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努力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我经常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尽力为学生解决相关的学习生活困难,重视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做好家访工作,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关心后进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受益,树立自信心。

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中,我们的班级先后获得了两个“二等奖

三、分管工作:

根据学校工作需要,分管学校的后勤、财务和食堂工作。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校长的助手,协助校长抓好学校的后勤工作、财务工作、食堂工作。

二、教学工作方面。一年来,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我主要担任六年级二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工作中,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利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工作;认真做好各项教学常规工作。在全乡组织的统考中我所任教语文课在全乡第一名。

但是,也清醒看到,自己在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学校后勤工作抓得还不够实,食堂很多制度好不健全;教学方式有待改进,教育教学成绩有待更加提高等。所有这些缺点和不足,我会在今后的教育工作努力改进,力争把学校的各项工作和教育教学成绩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小学教师年终考核自我评鉴(三)

一年来,本人在思想,热爱党,热爱人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工作中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服从领导安排,积极配合学 校各种工作,按时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任务。

在工作方面,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认真专研教材,认真备课,按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并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切实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认真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和撰写工作总结,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师德、校本教研、新课标、教育技术培训、科学发展观知识等培训学习,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

第2篇

本研究试图以文献探讨(Literature Review)、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法搜集资料,并采模糊层级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对象为全国连续三年皆参加试办教师专业发展评鉴,且经教育部征选为97年教师专业发展评鉴种子讲师之国民小学校长、主任、组长、和教师,样本选取方式系采立意取样,总计发出问卷36份,回收有效问卷24份(86%)。

本研究最后归纳研究结果,建构完成「教师专业发展评鉴指标与权重体系,此套指标体系共分成三个层级,其中包含第一层级的4个「评鉴层面、第二层级的11个「评鉴向度及第三层级的47个「评鉴指标。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评鉴;指标建构;模糊层级分析法

壹、研究背景

民国85年教育改革审议委员会经过两年审议过程并提出教育改革总咨议报告书,其揭橥的教改理念别涵括了教师专业自的维护,这也让教师专业定位的争议再度浮出台面。随后持续不断的教改方案接踵而至,其中广为大家所熟知者如民国89年教育部公布「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暂行纲要,紧接着于90学年度正式推动实施。此项前瞻性的课程改革挟着「松绑、「增权授能的理念,赋予学校单位及教师相当程度的自主与弹性空间,相对的却也带给学校及教师前所未有的冲击。教师专业发展是影响教育成效的关键,世界主要国家都将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视为重要的教育政策,我国亦于民国95年4月制定「补助试办教师专业发展评鉴实施计划,鼓励学校与教师自愿参加教师专业发展评鉴,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成果。民国98年教育部续订「补助办理教师专业发展评鉴实施要点,积极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评鉴,使评鉴持续发挥促进专业成长的功能(2009)。

再者,少子化代表着未来人口将逐渐变少,学生人数亦将逐步锐减,因而对整个教育体系而言,必将面临着严苛的市场机制考验。少子化后,教育市场中所立即反应的现象是生源减少,学校可能减班或并校,也可能招生不足,因而可预见的其将造成教师超额,「流浪教师的问题将更形恶化(黄能堂,2007);这一现象从幼儿到高等教育部将产生骨牌效应,且其中又以幼儿园与国小首当其冲。据估计,至105年台湾总人口数将呈现负成长,国小教师编制将减少三分之一(徐明珠,2006);面对师资员额的减少,教师担心饭碗不饱,如何在少子化的浪潮中,避免成为被淘汰的超额教师,此问题所产生的冲击之大,已明显的反应在当前及未来几年的教育体系变革上。

如何强化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如何全面提升师资的质量,此早已成为当前所有有志于教师工作者必须正视并深思的重要课题。为协助学校与教师了解自身教学成效、改进教学缺失、进而提升整体教育质量,本研究试图以文献探讨(Literature Review)、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法搜集资料,并采模糊层级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进行数据分析,以建构国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鉴指标与其权重及重要性排序,藉以提供学校在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评鉴时一套具系统性、客观性及有效性的参考依据。

贰、文献探讨

一、教师专业发展

专业是一种需要特殊智力来培养和完成的职业,早期的社会科学家Carr-Saunders(1933)认为「专业是指一群人在从事一种需要专门技术的职业,以提供专门性的服务。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专业有更进一步的阐释,指出专业是一种具有特定专门知能的职业,从事此一职业的人员具有专门的知能,遵守共同的规范、参与共同知识社群,以维持或提高专门素质,并具社会影响力(谢文英 &洪文芬,2007)。黄坤锦(2003)指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于1996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教师地位之政府间特别会议(Special Intergovernmental Conference on the Status of Teachers)中决议:应强调教师的专业性质,认为「教学应被视为是专业,自此,对教师的地位给予专业的确认与鼓励。而身为「专业的教师,本身应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个体,秉持对自身专业的期许,透过持续的用心与努力,以改进或提升自身的专业表现与绩效,并追求专业深度及专业自主性。

为维持「教师专业的质量,高雄市教育局在民国90年的检讨会议中指出(引自吴清山、张素侦,2002),实施教师专业评鉴之主要优点为:一、教师可体验专业素养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并勇于接受评鉴;二、教师能养成建立教学档案及经常自我检讨教学;三、教师专业评鉴工作获得社会及家长的认可与赞许,也从制度中发现缺失及需要改进之处。简茂发(2002)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教师个人专业知识及教学技能的提升与开展,还包括对所处环境的认知和自我意识与反省。黄坤锦(2003)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是奠基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之上,不断的研究改进;或者说,只有在随时的在职进修教育当中,教师的专业才能继续的有所成长发展。谢文英和洪文芬(2007)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教学生涯过程中,适应教育改革潮流、满足教学心理需求、符合教育生涯规划,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正式与非正式的研习、进修、研究等活动,以其引导自我反省与了解,促进自我成长与实现,达到增进教学质量、提升班级经营、充实辅导知能、增进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态度,表现出有效率的教学行为,做出合理的专业判断,将自己转化为具有专业权威的人。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教师专业发展乃是教师在整个职涯发展中,基于原有的专业基础,秉持专业提升的精神,持续不断的投入学习与研究,以求充实与精进其专业深度及专业成就的活动历程。

二、教师专业发展评鉴

教师乃学校中核心关键的一份子,一个教师必须具备或运用什么知识与能力,才足以胜任教师的工作?教师能否持续不断追求成长,以达自我的提升?教师能否配合各项教育改革政策的实施,不断研习进修?凡此种种,均影响教育改革的成败。当前台湾正面临少子化的冲击,教育体系首当其冲,因而如何事先规划好各项应变措施,值此之际,更呈现出探讨教师专业发展评鉴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张德锐(1992)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应包括掌握教学目标、活用教学策略、增进有效沟通、营造学习环境、和善用评量回馈。简茂发(2002)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有四个层面:1、教育信念, 2、教学态度,3、专业能力,4、专业发展。因此综合而言,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大致包含有学科专门知识,教学专业技能、学生学习与表现、与教师专业发展等几大项。

教育评鉴是评鉴在诸多领域中的一种运用,而教师专业发展评鉴则为教育评鉴的一环。教师专业发展评鉴是确实搜集评鉴资料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将评鉴结果确实的回馈给教师,协助其专业发展,以提升教师专业知能及改善教学质量(曾淑惠、徐昊杲和饶达钦,2007;翁福元和林松柏,2004)。洪国梁(2003)和张德锐(2004)认为教师专业发展评鉴是根据教师表现的规准,搜集一切有关讯息,以了解教师表现的优劣得失及其原因,提供意见和建议,以协助教师改进教学,或提供适当的在职进修课程和计划,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部(2007)指出,教师专业发展评鉴是一种透过诊断、辅导的方式,提供教师自我反省教学的机会,并辅以教学辅导教师制度,促进教师同侪合作,协助教师专业成长、增进教师专业素养,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归纳以上学者专家的观点,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发展评鉴的定义为根据事先建立之具体客观的评鉴规准,藉由系统化、多面向的资料搜集,以呈现教师各方面的专业表现,并透过诊断、辅导的方式,协助教师检视工作之优劣缺失,进而提供教师适当的在职训练课程和专业发展计划,协助教师提升专业效能与教学质量。

三、我国教师专业发展评鉴指标建构之沿革

评鉴指标的建构有助于实施教师评鉴机制,如果评鉴指标设立不当,则再好的评鉴方法、分析,也无法搜集到适当或者合用的教师评鉴资料。近十年来,我国教师专业发展评鉴指标建构之发展历程,主要情形概述如下:

吕锤卿和林生传(2001)运用德怀术研究国小教师专业成长指标;翁福元和林松柏(2004)结合了教师生涯发展的五种阶段,建构教师专业发展评鉴指标架构;且为建立一套九年一贯教改后适用于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指针系统,潘慧玲等人(2004)亦进行国民中小学教师教学专业能力指标建构之研究。

尔后,2005年台北县政府教育局鉴于社会对教育质量管理观念抬头,教师专业表现面临挑战及教师专业成长资源有待整合,乃依循草根模式之发展策略,拟订形成性导向之教学专业评鉴工作试办计划,以协助教师发展专业知能并强化整体教学质量与效能,尝试在学校现场建构教学专业评鉴之可行模式,计划透过逐步试办之经验,具体检证教学专业评鉴之推动将遭遇之困境与寻求成功之契机,以作为未来推广与应用之参考。其试办期程自94年2月至95年7月,共分三阶段实施。评鉴指标内涵以教学专业评鉴为主体,界定专业教师服务之基本面向为三大面向,共有二十五条评鉴指标,六十五条检核重点与相关检核示例。

郑进丁(2006)以高雄市国小为对象,建构国民小学教师专业评鉴指标与权重体系的研究,提出的评鉴指针共分三个层次,第一阶层的主要指标分别为「教师专业成长、「教师教学效能表现、「行政与协同工作表现。第二阶层的次级指标分别有:「教师专业成长下辖之研究能力、学习进修、教学反省、专业态度四个次级指标;「教师教学效能表现下辖之教学表现、品德行为、班级经营、学生辅导等四个次级指标;「行政与协同工作表现下辖之同侪互动、校务参与、小区互动等三个次级指标。第三阶层则是在第二阶层11个次级指标下建构出65个具体指标,而此65个具体指标则可由使用之学校单位在主要与次级指标架构不变的前提下,调整增删以符合各校之需。

潘慧玲等人(2007)为配合教育部自九十五学年度起协助推动「教育部补助试办教师专业发展评鉴实施计划,修正「国民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指针系统中的五项层面(规划能力、教学能力、管理能力、评鉴能力、专业发展能力)成为「课程设计与教学、「班级经营与辅导、「研究发展与进修、「敬业精神及态度四大主要指标。

综观上述,可发现若就评鉴指针的层面而言,一开始我国有关教师评鉴指标的研究多偏重于「教学评鉴的指标研究,且评鉴内容上明显偏向课程设计与教学;其后,教育部(2005,2007)、潘慧玲等人(2004)和郑进丁(2006)才有系统地将研究将焦点扩大至班级经营方面、教师在职进修与专业成长方面、以及教师专业态度与服务热诚方面等。本研究综合上述指标建构文献之分析,并参考教育部试办教师专业发展评鉴实施计划中公布之评鉴规准,将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归纳为四大类,分别是:「课程设计与教学、「班级经营与辅导、「研究发展与进修、「敬业精神与态度四个层面。研究者依「层面-向度-指针的体系结构,将本研究初拟的教师专业发展评鉴指针体系统整理胪列如下表1所示:

四、我国教师评鉴实施沿革

以往我国并没有明确的「教师评鉴法制,但实务上性质相似、名称相近的规定办法却是有之(方国荣,2002)。最早实施的教师评鉴政策,可追溯自1947年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根据公务人员考绩条例之内涵与精神,自行订颁行政命令据以实施的「台湾省各级学校教职员成绩考核办法。在当时的时空背景下,政府基于政策考虑,透过行政命令强制学校对教师进行年度绩效考核,是一种由上而下且具强制性的教育措施。发展至民国四十三年力时修正,将专科以上学校的教员排除,学校教师成绩考核适用对象仅限于中等以下学校教师。

此后,1971年教育部统一订颁全国适用之「公立学校教职员成绩考核办法,此为我国中央政府制订法规正式考核学校教职员绩效表现之滥觞。1996年「教育改革总咨议报告书针对「改革中小学教育的部份,提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建立教育评鉴制度的呼吁,尝试摆脱传统教师考核办法被动消极的窠臼,重新检视既有考核制度,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评鉴制度共识。1998年,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委托大桥国小组成研究小组,进行有关教师专业评鉴的规划研究,以「发展性的教师评鉴系统为蓝本,提出「发展性的教学辅导系统,并于2002年进行「教学辅导教师设置试办方案迄今。1999年高雄市政府教育局为提升高雄市高级中等以下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订定「高雄市高级中等以下学校教师专业评鉴试行要点(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0),期望透过诊断、辅导的方式提供教师自我反省教学的机会,达成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激励教师成长与发展学校特色的目的。该试行要点,已具备教师专业发展评鉴的雏形。

2003年九月十三日教育部召开全国教育发展会议,会中重要结论与建议事项之一即为推动「教育部补助试办教师专业发展评鉴实施计划。2004年1月至6月教育部针对「高级中等以下学校教师专业评鉴实施计划(草案)内容召开6次座谈会,深入交换各界意見。为了让本项工作能更切合实际需求与世界潮流,教育部一方面调整推动的脚步,一方面开始收集相关的立论依据及教育评鉴的经验,并于2005年3月至8月成立项目:调查国外教师评鉴制度,以作为推动的重要參考依据(颜国梁、洪劭品,2007)。依据此项结论与建议事项,于2005年十月二十五日通过「教育部补助试办教师专业发展评鉴实施计划(教育部,2005),计划中明定教师专业发展评鉴之目的为「协助教师专业成长,增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学质量,然而由于教师专发展评鉴尚缺乏法源依据,因此采自愿原则,鼓励学校申请试办,从九十五学年度开始办理试办教师专业发展评鉴,办理期程为二至三年。自九十五学年度至九十七学年度全国参与试办之学校数如表2所示,其中连续三个学年度皆参与试办的学校共计56所。教育部进一步从这些学校中征选培训评鉴人员与讲师,并积极投入规划相关试办计划、评鉴工具及规准、实施手册、研习课程及辅导咨询人力资源。显示我国教育改革工程有关教师评鉴制度正朝着以教师专业发展评鉴为发展主轴的目标向前迈进一大步。

参、研究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资料的搜集系采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为主,并所得数据采用模糊层级分析法(FAPH)进行统计资料的分析。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全国自愿参加教育部补助试办教师专业发展评鉴学校的校长、主任、组长与教师为研究对象。总计发出问卷36份,回收有效问卷24份(86%)。

二、研究范围

为了解教师专业发展评鉴之评鉴指标,本研究以教育部(2007)公布之「教师专业发展评鉴规准成果报告中研订之评鉴规准为主要参考依据,采取「层面-向度-指针之架构,经由归纳教师评鉴指标相关理论文献的探讨及汇整学者专家之意见,藉以建构完整的国民小学教师评鉴指标体系初稿。再透过实际参与试办教师专业发展评鉴学校的教师进行各项指标相对权重问卷调查,进一步发展指标的相对权重体系。

三、研究工具

第3篇

台湾高等教育经过50年代的奠基,60-70年代快速发展,80年代的调整改革,90年代至今转型升级,有高等学校165所(不含军警学校和远程教育学校),其中私立高等学校110所,公立高等学校55所,本专科学生110余万人,研究生近20万人。80年代末,台湾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如今已迈入普及教育阶段,200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8.6%。

二、台湾高等教育特征

(一)注重办学形式多样,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1950年,台湾只有一所大学(台湾大学)、三所独立学院(分别是工学院、农学院和师范学院)、3所专科学校、本专科学生总数仅6660人,研究生5人。根据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客观上要求设立更多的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显然单靠公立高等教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也无法满足广大民众的求学愿望。因此,开始推行公立与私立并举,以公立为主,私立开放的政策,实行正规与非正规形式,正式高校与非正式、非学历高等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方针,在发展模式上实行长期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文凭证书与学位教育相结合,正规高校与空中大学(远程教育)相结合,成人教育与全日制教育相结合,通过改制,扩建、升格高等院校来推动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使台湾在80年代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台湾高等院校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私立学校发展。把发展私立高等教育摆在突出位置,1974年,为鼓励私人捐资助学,颁布了《私人学校法》和《私立院校奖励条例》,规定私立专科以上学校为台湾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形成比较完备的私立教育体系,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据统计,1989年,私立院校发展到77所,占全部高校的66.4%,在校生占总数的72.7%,硕士,博士研究生,来自私立学校有4396人,占224%。显然,私立高等教育是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由于台湾私立学校比重大,减轻了政府负担,教育经费用于公立高等教育投入,2006年,台湾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达5496亿元台币,教育经费占GDP总值比率为5.6%,其中高等教育总额为2220亿元台币,约占整个教育经费支出的40%。一所万人大学每年的投资一般在20亿元台币左右(相当于人民币5亿元)。

(二)注重办学理念凝练和办学特色的打造

台湾的大学十分重视办学理念的确立,这集中体现在各个大学的目标、追求、校训和校歌之中。成功大学的办学理念为教学与研究并重,科技与人文均衡发展,专业与通识教育携手共进,学生与教授共荣,引领成大迈向国际顶尖大学。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强调技术务实导向,落实职业证照制度;结合地区产业特色、灵活设计专业学程;促进产学建校合作,构建多元学习组织;配合产业结构变化,弹性调整紧缺专业;加强师资专业能力,培养优秀科技人才。正修科技大学以出色的艺文环境,具国际化水准的超微量研究科技中心,先进的半导体测量环境及丰硕的产学合作成果为绩效与特色。创建于2000年的高雄大学,注重构建人文、生态、休闲、健康的大学城,有“世界绿色大学”之荣誉,以年轻师资、效率行政、新颖设施培育顶尖学生,并以坚强的学术研究为后盾,期许成为政策发展的助手。国立宜兰大学秉承“笃学力行,敬业乐群”校训之精神,教学与研究兼顾,人文与科技并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丰富的人文素养,主动的社会关怀,宏观的国际视野,成为具备全人品格的人才培育目标。实践大学秉承“勤劳是快乐”的观念,强调“科技与人文并重”,积极推动“生活与创意”全人教育,以培育更多勤劳努力同时具备创意思考及国际观的优秀人才。私立南华大学是由佛光山星云大师发起“百万人兴学”,募款创立,格外重视教学品质、教学环境与学生人格发展的提升,本着“取之社会,用之于社会,精致办学,提升研究,参与并服务社会”之办学理念,并以发扬古代书院传统,重建人文精神,结合人文与现代科技知识为主要发展目标。

台湾的大学一旦形成了自己的理念就能一以贯之,比如台湾大学作为世界一流的综合类大学,其校训一直秉承老校长傅斯年先生当年确立的8个字“敦品、力学、爱国、爱人”。办学理念是学校改革发展的灵魂,它决定着学校发展方向。台湾的大学正是有了各自的办学理念,才能打造出不同的办学特色。比如高雄餐旅学院是一所高职院校,其校训是“精训勤朴”,办学理念是多务实少理论,培养优秀餐旅人才。学习结合生活,增进学生习作经验,兼办推广教育,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建教结合,学理论与学技术相辅相成。建立国际交流,汲取先进国家经验。屏东教育大学校训是“诚爱严明”,办学目标是“崇尚学术自由,发展教育事业,注重人文关怀,丰富艺术涵养,融入科学知识。校歌为“武山苍苍,淡水泱泱;钟灵毓秀,化被八方;八德兼备,四维是张;手脑并用,六艺维扬;做中学,做中教,百炼成钢;学不厌、教不倦,以进以康;屏师之风,山高水长”。台湾的大学都十分注重办学理念凝炼和特色的建设,这个方面很值得我们思考借鉴。在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中,各高校应有不同的层次目标、功能定位,应该以先进的办学理念设计特色、创造特色、强化特色。

(三)注重通识教育,培育完善人格

台湾的大学十分重视通识教育,将通识教育融合人文与科技领域,通识教育课程的学分一般占毕业总分的20%以上,选修课科目包括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文化,社会与哲学,数学与逻辑,物理科学,生活科学,应用科学与技术等学术范畴。台湾大学黄俊杰先生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高等教育界对通识教育的看法作了如下归纳:一是通识教育目的就个人而言是培养健全的人,就团体而言是培养共识,即生命意义、历史文化、政治素养和人类前途的共识;二是通识教育的渊源是西方传统的博雅教育;三是通识教育方法是运用人所具有的特质——理性、道德、价值观念,自由意志等帮助个人充分发展潜能,发挥人性,四是通识教育在于培养一个健全的人应有的知识、技能与情意;五是通识教育着重知识的广博性、整体性,它包括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六是通识教育要培养良好技能,包括表达、沟通、综合、分析、了解与批判等能力;七是通识教育要陶冶的情操,包括追求自我实现,尊重他人价值,热心社会问题,珍视民族文化,善尽民族义务,以及关怀人类前途。因而台湾各大学在通识教育的实践中能够本着通识教育的理念,积极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开展与通识教育有关的活动,组织师资与教学资源,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为通识教育的评鉴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台湾的大学加强通识教育首先反映在各学校的培养目标中。国立台湾交通大学虽是一所理工科大学,其目标定位却是“先进

科技的摇篮,精致艺文的殿堂,台湾科技起飞的领航员。拟定通识教育的四项目标是“通天人,识古今,教博雅,育和平”,显示出文理渗透的培养要求;其次反映在大学的课程设置上。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规划为人文与艺术、社会与管理、自然与科技等三大领域,以满足学校工学院、管理学院、人文社会学院等不同主修学系之需求,引导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人文与艺术领域强调人本思想,通过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课程来陶冶学生气质,提升其人文素养。社会与管理领域包括法律、政治、心理、经济、管理等课程,旨在加强学生对于多元化社会的适应能力。自然与科技领域有两大主轴,一为思想观念之熏陶为内涵,主要范畴为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环境的精神;另一为实用知识之传授为重心的课程,涵盖生物、医学、环保、理化、资讯、应用工程等各种科学领域,带领非专长学系的学生了解科学的概要,增进其生活的技能。

南华大学自1995年办学以来,不遗余力推动通识教育,该大学大力推行兀型教育,其中兀之横线即表示通识教育,两条纵线表示双项主修或主副修专业教育,以精致办学为方针,目标是把南华大学建成一所“兼备通识精神及生命关怀的文化殿堂”。在课程设计与教师授课上都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以经典教育为主轴,来贯穿通识教育及生命关怀,透过经典本身的跨越性、创造性、整体性、反思性与多元性,达到博雅之全人教育核心。

总之,通识教育是一种建立人的主体性,并与客观情境建立互为主体性关系的教育,也就是一种完成“人之觉醒”的教育,是一种朝向完整人格的建立,促成人的自我解放的教育,这种意义下的通识教育,其实是当代中外教育学界所谓的“全人教育”。通识教育与全人教育不仅是当代中外教育工作者所共同努力的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所有教育工作值得“永恒的乡愁。”台湾的大学普遍重视通识教育,普遍开设了大量选修课供学生选修,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在当今社会带有普遍功利心理状况下,可有效地加强品性培养和思维训练,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本科阶段应大力加强通识教育,加快学分制改革与实施步伐,进一步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大量开放通识教育课程,不断优化通识教育内容,以通识教育作为文化传承和素质教育的助推器。

(四)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学历学位层次普遍较高

台湾教育之所以比较发达,教师质量之所以比较高,与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是密切相关的。台湾“2001年教育改革之检讨与改进会议”将提升大学教师水平作为重要议题之一。近年来,各大学纷纷改革教师管理制度,倡导学术自由,鼓励教师拔尖;制定教师奖励办法,鼓励开展科技创新性兼职活动和高层次合作研究;同时放宽聘用限制,鼓励吸引卓越人才,强化系所之间的学术竞争;建立健全教师评鉴制度,遴选和奖励优秀教师。这些措施,有力地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台湾各级各类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普遍较高。上世纪50年代,台湾的小学教师由中等师范毕业生担任;60年代,中小学教师全部由大专毕业生担任;80年代,小学教师则全部由本科毕业生担任,而且硕士研究生的比例高达20%以上。中学教师主要来自师范大学或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重点中学的教育队伍中研究生比例高达30%以上。大学教师的学历层次更高,多数高校博士学位教师占70%以上,重点大学多达到90%以上,比如私立南华大学的专任教师89%拥有博士学位,朝阳科技大学72%的专任教师拥有博士学位,义守大学拥有81%的博士学位教师,云林科技大学的博士学位教师达84%,高雄大学的专任教师94%拥有博士学位,大学里专任教师不仅学位高且大多有欧美留学经历。

(五)注重大学评鉴,推动自我改进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私立大学的快速发展为台湾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但办学不规范,师资、设备条件不具备,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等问题也引起了社会质疑。台湾地区教育部门为了了解私立和公立大学的办学水平及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作为各校辅导、奖励及核准备申请之依据,同时受当时美国教育界讲求绩效责任运动的影响,于是启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台湾高等教育评鉴的进程,这一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75-1990年为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学科评鉴的阶段;1991-1994年为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委托专业学术团体试办学科评鉴的阶段;1994年至今为落实大学法“建立高等教育评鉴工作体系”的阶段,1997通过大学教育评鉴计划,同年10月把62所普通大学院校和军警院校按学校性质分为综合、师范、医护教育、其他四类六组,试办大学校务综合评鉴,评鉴指标包含教学、研究、服务、行政和绩效总结五个部分。1998年6月公布了1997年度综合评鉴报告,1999年台湾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大学评鉴数量的评鉴外,更应重视质的提升,大学及其专业系所应定期接受评鉴,但以自评为主,评鉴信息要公开,评鉴结果应作为未来改善的依据,不宜与经费补助关联;落实教学评鉴,推动多元评鉴制度且与社会及产业加强互动,2003年,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提出应该强化大学评鉴机制,成立公正客观的专责评鉴机构,依学校性质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评鉴指标,指标分质化与量化两类,质化指标包括校务发展计划、课程、教学、辅导、知识推广、一般行政、会计行政等项目;量化指标包括学术声誉、学生资料、学术规模、学术成果、教学资源等。2005年台湾大学共同捐资成立了“财团法人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基金”,接受台湾地区教育部门委托办理的高等教育工作评鉴,教育评鉴中心的任务是规划大学及技专院校评鉴机制,执行大学及技专院校评鉴工作;建立大学与技专院校评鉴人才数据库,搜集先进国家高等教育评鉴信息,推动高等教育评鉴国际交流等。高等教育评鉴中心把大学评鉴分为自我评鉴和外部评鉴两部分,自我评鉴是整个评鉴机制的核心和基础;外部评鉴工作分为校务评鉴、系所评鉴和研究质量评鉴三类。

台湾大学评鉴经历了从学科到学院再到大学,从教学为主到项目多元,从注重私立学校到公私兼顾的过程,已经走出了一条既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又符合自身文化传统的创新之路,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色。特别是将大学评鉴纳入法制化轨道,重视中介机构的建立和运作,评鉴指标体系、健全大学自我评鉴机制,强调评鉴工作的国际化视野等都值得我们开展评鉴工作借鉴。尤其是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合格评估正在试点基础上,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

(六)注重大学生社团活动,着力提高 学生综合素养

多姿多彩的社团生活是学生成长的潜在课程。台湾的大学十分重视成立学生的社团组织,鼓励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以丰富大学生活体验,培养学生活动与创新的自主能力,提高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养。社团类别包括学术性、服务性、艺术性、体能性、康乐性、联谊性、探索性、校际性、自治性、综合性等。如成功大学有学生社团130多个,每一个社团皆自行组织,独树一格,蓬勃发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抱负和理想选择参与社团,自由自在地悠游在社团活动中,快乐地享受青春时光。在那里,社团活动经常热闹上演。义守大学、高雄大学及南华大学各有90多个学生社团,学生可从参与社团活动中学习如何与人交往,拓展知识视野和生活领域,激发潜能,提升个人竞争力,充分享受丰富多采的大学生活。正修科技大学有48个学生社团,各社团经常举办各类活动、晚会、展演以调剂同学身心,丰富课余生活。实践大学向来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主动投入社团干部培育工作,培养学生领导能力、自治能力及组织能力。高雄应用科技大学有55个学生社团,学校积极鼓励社团举办社区服务相关之活动,以与社会紧密相结合。同时鼓励社团向校外以计划方式争取补助经费,让社团同学可以从计划申请中学得完整的计划、执行、考核方法,以提升社团活动品质。这些做法,对我们也颇有启发。

(七)注重民族优秀文化传承,重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在台湾,公私立大学都十分重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校园中随处可见中华先哲们的至理名言,以激励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历史责任感。各大学的校训更是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使人备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受优秀文化传统的教益和陶冶。如:成功大学的校训是“穷理致知”,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的校训是“弘毅精勤”,昆山科技大学的校训是“坚毅诚朴”,云林科技大学的校训是“诚敬恒新”,朝阳科技大学的校训是“勤学、敦品、力行”,正修科技大学的校训是“止于至善”,义守大学的校训是“务实创新”,南华大学校训是“慧道中流”。这些校训蕴涵了人文精神,充盈了人格教育,体现了办学思想和教育理想。大学校训,是一所大学独特精神和办学特色的集中表述,蕴涵和体现了一所大学历久弥坚的教育追求、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台湾高校的校训简明精炼,意蕴深远,取传统文化之精华,注重教人做人,很值得我们借鉴。

(八)注重产学用合作,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台湾对职业技术教育十分重视,各高校在高科技浪潮中随时保持与社会时态的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20世纪70年代后期,台湾经济开始起飞,急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但当时的普通高中学生难以学以致用地充实工作岗位,因此台湾决定减少高中招生数扩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对初中毕业生进行合理分流,即55%进职业技校,45%进普通高中,由此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专业的技术人才。这些职业技校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强,适应岗位快,对台湾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目前,台湾的职业技术教育涵盖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三个办学层次,已形成中等教育、专科、本科以及硕士、博士多层次并存的教育体系,而且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具有和普通院校毕业生一样的继续深造的机会。台湾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在于传授、研究、发展应用科学及实用技术,培养具有职业道德与文化素养的各级专门技术人才,以促进台湾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对中高等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服务人才的需求增加,职业技术教育的结构、内容和培养目标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特别是属于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一般都以培养高新技术及管理人才为宗旨,分为大学部与研究所两个层次。大学部根据生源学制的不同分为“二技”和“四技”:“二技”是招收专科学校毕业生的二年制办学形式;“四技”是招收普高中或职业高中毕业生的四年制办学形式。“二技”和“四技”毕业生均授予学士学位。研究所分硕士一般说来和博士班,毕业时分别授予硕士与博士学位。比如高雄应用技术大学、昆山科技大学、云林科技大学、朝阳科技大学、正修科技大学,都是在短短几年间从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培养的学生从2年制的专科、4年制的本科一直到硕士、博士并存。由于中专职校的毕业生可以报考大学和研究生,调动了中专职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减轻了初中毕业生都挤入普通高中的压力。

台湾的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不同层次的技术型、技艺型、实践型人才,对提高就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其中有几点值得我们借鉴:一是职业技术教育密切关注社会时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注重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服务并引领社会发展:二是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有机会报考大学和研究生;三是职业技术教育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其科技大学有硕士班和博士班供学生深造;四是科技与人文有机融合,在专业教学和技能实训中渗透人文教育。我们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使中专、职校、技校的学生可以继续报考大学和研究生,这样既有利于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又有助于培养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应尽快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层次和专业化水平,开办硕士班和博士班供职技术教育的办学层次和专业化水平,开办硕士班和博士班供职技类学生深造,使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同样的社会认可度和专业吸引力。职业教育兼具职业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应确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进一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九)注重开放办学,着力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

推动台湾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化,提升台湾高等教育竞争力,是台湾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政策目标。为提升高等教育机构的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台湾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了10项国际化策略:1、持续推动“提升大学国际竞争力计划”,对学校提出的足以提升学生外语能力、建立优良外语环境及增进国际学术交流的计划给予经费支持;2、推动“研究型大学整合计划”,打破学校界限,成立跨校研究中心,鼓励大学聘任国际知名学者主持或参与相关研究计划,与国外优异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学术合作及人才交流;3、持续资助台湾高等教育机构与国外学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学术专题合作;4、建立大学国际化评鉴指标,奖励国际化优秀大学;5、持续资助大学教师与博士研究生出席国际会议;6、持续邀请国际文教人士到台湾访问,资助大学邀请外宾;7、逐年增加留学生奖学金名额,提高奖学金待遇,延长受奖年限,改革外国留学生普通奖学金核给办法,扩大大学自主权,使各大学得以在国际化方面形成特色;8、发挥重点大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学科,加强招收国际学生的宣导;9、改善外籍教师和留学生的生活、学习转贴于 和工作条件,以吸引优良教师和学生到台湾任教或求学;10、通过在海外举办“台湾高等教育展”或“台湾技职教育展”等形式,扩大台湾高等教育在海外的影响。

在上述政策引导下,台湾的各高等教育机构纷纷采取了加强国际化、提升竞争力的对策:1、树立国际化的办学目标和理念。“迈向世界一流大学”是台湾大学的发展目标,为此,台湾大学十分重视多元化学习环境的营造和国际水准人才的培育,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渠道,台湾大学已与全世界170所大学建立了学术合作与交流关系。中山大学的办学目标,用校长张宗仁教授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要做为南台湾国际学术的快乐领航者,带领大学面对台湾迈向21世纪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该校把“建立以国际一流水准教学与研究之精致学园”作为校务发展特色之一。东海大学把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培育优质化人才作为首要任务。该校校长程海东教授把国际化人才的特质定位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培育具有独立思考学习及语言能力人才;其二,对自我(本土)及他国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的认知与省思;其三,培育自信、活力、已立立人、感恩、关怀人文社会及利他情操的人才。高雄师范大学把“加强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缔结国内外学术合作关系,推动校园国际化”作为重要的办学目标,该校现已同美、英、澳等国家的15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暨南国际大学把“推展国际交流”作为四大办校宗旨之一,其校名冠以“国际”二字,足见其用心。该校最近提出的八项为期4年的发展计划中有一项是“提升国际竞争力”。台东大学、台北师范学院、台中师范学院和高雄应用技术大学也都提出了旨在加强和扩大国际学术交流的目标。2、营造国际化的校园氛围。台湾各所大学的校园标示牌均采用中英对照,以营造对外籍人士友善的环境。另外,各校都积极通过各种国际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提升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和国际意识,营造国际化的学习环境。3、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学术组织结构。台湾各大学均按大学-学院-系(所、中心)三级建制,建立了扁平的学术管理结构,学术权力的核心在最底层的系所或中心。学院均按大学科门类设置,以利于内部资源整合,并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做出回应。4、采取国际化的办学措施和策略。台湾大学除了鼓励教师用英语开设课程、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吸引留学生以外,还积极参加国际性大学协会,与世界著名大学开设双学位课程,并积极支持教师参与国际事务。高雄师范大学要求教师必须考虑如何引导未来的学生与国际接轨。为提升该校研究风气和成果,学校出台“研究优良奖励办法”,鼓励本校教师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提升学校国际学术地位。东海大学为促进学术及教育国际化,采取了选派优秀学生出国修习学分并进行参访学习、教授带领研究生出席国际会议、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国际论文、邀请国外有学术造诣的学者来校讲学授课、与国外学校合作开设双国际学位学程等措施。中山大学采取三项重要措施来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其一,制定学生英语考核标准,提升学生外语能力;其二,开设国际交换学程并提供校际交换生,开阔国际视野;其三,制订“鼓励招收外籍国际博士生办法”,招收外籍博士生。暨南国际大学为了提升学校的竞争力,提出要为本科生设置“入校门”和“出校门”的外语双门槛制,推出优秀学生出国养成计划和教师出国交流制,并建立外国学生双联学制等。

台湾高校的国际化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国际化被看作是院校能力建设、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而普遍受到重视;二,把国际化当作是一项具有渗透性的系统工程来抓,从目标、理念到环境,从组织结构到行动策略的有谋划和落实;三,注重发展院校国际化特色。中山大学为吸引留学生,整合学校教学力量,开设用英语授课的专业学程;暨南国际大学注重全方位外语环境的营造,除校园标示、系所简介、网站资料、课程一览表和授课大纲全面英语化以外,学校对学生外语能力还设定了入学和毕业门槛;东海大学希望加强本校教学特色来吸引留学生;四,注重国际化质量的提高。多所学校都在建立自己的国际化指标系统,以达到检视本校国际化水准的目的。

(十)注重机构设置精简,管理水平比较高

台湾高等教育竞争非常激烈,台湾人口2300万,高校数一百六十余所。面对少子化冲击,大多数大学规模都不大。从机构设置上看,台湾各大学的学术机构设置较为精简。学科齐备、历史悠久的台湾大学也只有11个学院,分别是:文学院、理学院、社会科学院、医学院、工学院、农学院、管理学院、公卫学院、电资学院、法律学院和生命科学院。暨南国际大学只有三个学院:人文学院、管理学院和科技学院,它提出的中期规划为设置社会科学院和教育学院,长期规划为设置生物资源学院、医学院和艺术学院。南华大学设置有科技学院、人文学院、管理学院、艺术学院、社会科学院5个学院。其它高校也大致如此,基本上按大学科门类设置学院,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管理学院和社会科学院最为普及与常见。在学术机构设置中,台湾各大学均设有通识教育中心,是与学院平行的教学单位,承担全校的通识教育任务,说明台湾高校对通识教育的重视。

台湾地区的高校行政组织设置相对精简,一般不超过10个部门。以下为台湾国立大学的行政组织系统,分别是:教务处、学生事务处、总务处、图书馆、网络中心、秘书室、人事室、会计室、研究发展处。其他高校行政组织构建基本相似。尽管与大陆相比行政机构设置少,但管理人员精干,一身多任,一专多能。行政人员往往不仅一身兼多职,而且还有自己的专业,包括校长,教务长、学务长、处长在内人员,都在教学一线上课,管理工作科学化、程序化、信息化。在教学行政管理方面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形成了既平稳运行又竞争向上的创新机制。

第4篇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体现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

为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我们的阅读教学就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

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让阅读成为自足的精神活动――自我计划、自我发现、自我感悟、自主建构、自己结论,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读者,回归阅读的本位。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不甚了解的文章书本,要使他们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

2.差异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学生对阅读对象的接受程度及新知识的建构质量由读者的文化、经验决定。学生是以他自己的经验、态度、情感和意志带入阅读对象而建构意义的,因此阅读的过程及结果应该体现读者的主观性和个性。我国古代学者有这样的观点:“作者以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这里的“自得”,就是指读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和创造。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性、社会性”,这就决定了课文有较大的模糊性、主观性、多解性、差异性。

3.开放性原则

表现为课堂内容的开放和学生思维的解放。教学形式上提倡“散文化”教学,形散而神不散,重视学习过程的丰富性和教学细节的灵活性。教学内容上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养成学生多角度研究问题的习惯,鼓励求疑、创新,允许学生对课文有不同的看法,向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我们教师也应当虚心采纳,形成良性互动,从而使课堂具有一种海纳百川的气象。

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式模式的建立

优化教学设计、改进课堂结构一直是阅读教学改革的重心。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许多教学范型得以建立和被尝试实践。情境学习成为了影响较大的建构主义教学典型范例。情境学习理论认为,有用的知识获得必须镶嵌在相关或“真实”的情境中;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知识是活动、情境和文化的产品,也就是说,知识的传授不可能是抽象的,而应该是在情境中获得的。

三、语文阅读能力的具体培养措施

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中学语文阅读能力在各阶段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发展阶段

1.积累阶段

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2.理解阶段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应“源”而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它们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是判断力的培养。判断力是指读者理解事物的本质,明确概念。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断旬或“限制和修饰成分、来训练,如“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这句话,如果把“常常”一词去掉,这个判断就绝对化了。因为生活中错误之后并不一定就产生“正确”。加上“常常”,对“错误”现象的本质特点揭示就准确。

二是分析、合能力的培养。分析、合能力构成了人类基本的思维过程,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将事物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能力。只有通过分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才能深入。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台起来考虑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训练离不开合的指导,合能力的训练必须以分析为基础。如必须在熟悉全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给文章分段,给段分层,给句子划分结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必须在分析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层义、段义、题旨,以训练学生的合概括能力。给文章列写内容提纲是训练学生分析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3.评鉴阶段

第5篇

(一)台湾技职教育的发展

1.台湾技职教育体系。

台湾地区形成完整的技职体系。“体系”分三个层次,四类学校满足不同层级求学者的需求。初等职业教育由高级职业学校、高级中学的技艺教育及附设职业类科组成;中等职业教育由二专和五专学校组成;高等职业教育由独立学院和科技大学组成,本科层次有二技和四技,研究所招生硕士和博士。截至2011年,台湾高级职业学校156所,专科学校15所,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77所,大学暨独立学院148所,技职教育占高等教育一半以上。

2.台湾技职教育特色。

台湾技职教育最明显的特征是办学模式灵活,升学路径多元。该教育体系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和终身学习理念。在台湾,初中毕业生可选择读高级中学、高级职业学校和专科学校(包括独立学院和科技大学专科部);高级中学和高级职业学校毕业生可选择读技术学院、科技大学和普通大学、二年制专科;技职教育大学和普通大学本科毕业生可到技术学院研究所、科技大学或普通大学研究院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台湾技职教育与普通大学教育并行,构成具同等地位的两套完整教育体系。台湾技职教育倡导“学力”教育,注重“实务”理念。台湾技职教育设置课程的特色是实施了“一贯课程改革”和“最后一哩学程”。“一贯课程”兼顾“群”的统一完整和学校的自主发展,适应了产业的转型,有利于技职院校特色的发挥。“最后一哩学程”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的基本知识;易于接受和改变挑战的态度;学会两种以上的“操作技能”和具备办公软件操作、英文表达等的基本能力。“最后一哩学程”不仅增进了校企联系,还增强了课程实务性。对企业而言,经过“最后一哩”的助推,合适的员工不仅容易招聘,并且在职前培训上节省了不少费用。台湾技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策略独树一帜。技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实行多元化的培养策略,入学方案大体有三种:一是有兴趣的学生直接申请入学;二是登记分发入学;三是推荐甄选入学。多元化的入学通道为各种类型的学生提供了多种就学渠道,值得大陆职业院校深思。2009年5月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技职教育改造计划,明确要求学生毕业前到岗位实习,并取得相关证照。这意味着毕业生的实习列入强制操作层面。台湾技职教育始终贯彻持证上岗的教育原则,毕业文凭与证照之间可建立等值互换关系,这是大陆资格证书与台湾证照的最大区别。台湾技职教育的评鉴体系目标明确、特色鲜明。一体化和自主化相结合的评鉴体系形式多样、标准弹性,既重视校内自我评鉴,又积极参入第三方评价。台湾教育评鉴模式主要采取CIPP复合式教育评鉴模式,兼具目标评鉴、受教育者导向评鉴、专家评鉴等多种评鉴模式。台湾技职教育评鉴融入社会效应取向,评审委员会通过走访、面谈、资料查阅分析等方法手段获取相关证据,形成评鉴共识。大陆从2003年开始开展高职高专院校办学水平评估,起步相对较晚,但制度建设发展还是很迅速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二)大陆现代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大陆职业教育仍还主要限定在中专、专科层次上,本科及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虽然有试点,但发展极其缓慢。本科及以上层次主要集中在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协同育人试点改革上,也有技术型应用专业硕士培养,但培养模式不确定、不系统,学生毕业后存在学术水平和技术能力发展不平衡,所以这种联合培养形式还在进一步探索中。当前政策导致高等职业教育等同专科层次教育,直接造成职业教育体系只到专科层次,进入职业教育行列的学生升到专科层次后,绝大多数学生很难再进行高层次求学深造,其上升空间十分有限,不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终身学习理念。如此状况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培养的“人才”也越来越不被社会认可。与此同时,我们国家尚未严格执行职业准入制度,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不容乐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严重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在长期办学经验、办学水平较低的状况下,为倡导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职业引领、就业导向”,中专和大专层次的职业院校都十分强调学生技能培养,但有忽视文化知识、安全教育和终身发展等方面培养的现象。如此造成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相当大部分毕业后不能直接上岗,需要接受针对性较强的专业培训,但学生的再学习能力又相当薄弱,这样就不符合199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上提出的“21世纪对人的素质要求在变化,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应变、生存、发展”的指导思想。同比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中国大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明显缺乏强有力的科研支撑。原因有四:一则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还不够全面、完善;二则职业教育研究机构数量不足、地位不高;三则职业教育科研人员严重缺乏、结构不合理;四则职业教育研究不集中,在人才需求、从业资格标准、职业教学标准等方面都缺乏基础性标准研究,人才培养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二、台湾地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特色

(一)注重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随着时展,执法、维权的意识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出不穷。审视台湾医学教育,我们逐渐意识到医学教育中人文素质的教育至关重要。每位从业医生一定要学会在了解病情时与病人友好相处,在治病过程中如何治愈“病人”,通过全方位的抚慰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让病人在病痛状况下减少不良情绪和压力,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符合“先做人,再做事”的从业准则。

(二)创新医学教育的教学方法

台湾医学院校在课程改革中充分发挥适合医学教学的多种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有机结合,以达最佳的教学效果。医学院教师除了要注重课时分配,语言表达、提问方式等技巧,课件与模型、标本的选用,案例分析及节内、章内总结等外,还必须做到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为主,教态亲切、仪表得当,重难点突出,以期学生愉快地获取知识和综合能力。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台湾医学院对医学生的考核除采用闭卷考试,还特别强调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解决突发问题能力的考量。这种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十分值得大陆医学院校借鉴。

(三)实施二阶段临床课程

台湾有关部门进一步改革基层医疗人才的培养模式,实施毕业前、后训练的“二阶段临床课程”,该课程第一阶段在毕业前的第5~6学年实施,通过“基本临床技术考试”后方可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第二阶段是毕业后的训练(PGYI),学生利用假期修完学分,第6年毕业,毕业后首年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医院从业,获得医院所有科室诊疗经验。

(四)创新多元的招考制度台湾入学招生考试制度多元化,主要招生方式有两种:考试入学和甄选入学。甄选入学主要采取学校推荐和个人自由申请相结合。目前,台湾地区挑选医学生,除了理论成绩合格外还要通过面试,面试主要考察学生心智、能力、态度以及对社会责任感等人格特质。据不完全统计各个医学院情况,面试入学的学生比考试录取的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或者担任班干部的积极性要高,但其他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

三、大陆卫生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卫生职业教育是一个特殊类型的职业教育,它不仅具备职业教育的属性,同时具有卫生行业的特性。在当前国家社会经济形势和健康转型的趋势下,大陆卫生职业教育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

(一)外环境产生的问题

1.体制机制问题。

历经几十年的传统体制,即使在当今育人体制机制上有较大力度的改革,但在管理制度、专业和课程设置、招生制度、见习实习以及人事制度等方面计划经济下的体制痕迹仍然较明显,毕业生就业存在较严重的问题。终身职业教育体系不完整,政府调控体系不完善,相关行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一整套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认可的能力培养标准。另外,卫生职业教育比一般职业教育的周期长,也制约了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

2.投入问题。

医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特点是需要成本高、投入多,卫生职业教育兼具职业教育的共性,在人才培养、学生前后状况上具有培养成本高、学生家庭收入低、就业回报率低的特点。虽然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但地方政府重视度还不够,特别是经济水平较低的地方政府对学校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使得相当多的学校师资、办学基础条件、经费、教学基地等都达不到国家标准,影响了教学质量。另外,融资渠道不通畅,学校自筹经费能力不高,学校为改善教学条件而背负沉重的债务包袱,从而限制了学校进一步的发展。

3.人才利用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城镇医疗单位所用人才大都至少需要具有本科学历,即本科生占近60%;大专生和中专生极少,所占不超过5%。在大陆,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大都是专科和中专层次,因此医疗单位在招工、用人方面轻视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一定程度阻碍了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内环境产生的问题

学校是内在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表现:一是学校办学模式不够灵活,在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配套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不能适应经济市场的变化步伐;二是优秀师资匮乏,大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临床经验及对医院服务业务不熟练,自然对技术工艺、经营管理、市场运营、劳动组织更是了解不够;三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准备不足;四是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医学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现代医学教育虽然在人文关怀上有所体现,但人文社会科学素质的培养力度还不够,医学生与病人的沟通交流能力还有待提高。

四、大陆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一)构建大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借鉴台湾地区医学教育和技职教育经验,大陆卫生职业教育应划分类别,据实际分类建立职业教育层次,并要打通各层次之间的通道,建立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融会贯通的体系,实现与普通教育体系并行的职教体系。大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将职业教育提到本科层次,卫生类专业更是需要。目前,高职卫生类专业层次低、难实现职业需求;职业院校办学定位低,学生的初次就业率和就业对口率很低。若卫生职业教育层析提至本科,除学生的技能、知识水平有所提升外,人文素质教育也可落到实处。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可通过四个途径:第一,普通本科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高技能技术型人才,将其办学类型转为应用本科,纳入职业教育体系;第二,允许一些办学水平高的国家骨干、示范高职院校升格为职业本科院校;第三,扩大高等职业院校和应用本科院校对中职毕业生招生规模,做好中高职衔接工作;第四,政府出台招收应用本科毕业生报考和录取研究生的政策,使职业教育本科生与普教本科生一样有机会接收研究生教育,打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卫生职教改革的重点:拓展国际视野,规范专业建设,制定教学标准

卫生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受国界限制,因此在教育改革中应该拓展国际视野和眼光,重视专业调研,特别是国外部分的调研和行业需求的调研。根据市场需求拓展思路,扩展领域,明确培养目标,完善专业建设规范。合理设置专业,专业设置应包括职业资格准入和岗位标准的问题。职业标准国际化,依据职业标准制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

(三)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第6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实效 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我们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得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环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

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问题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三、语文阅读能力的具体培养措施

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在各阶段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发展阶段:

1、积累阶段

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 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2、理解阶段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应“源”而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它们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评鉴阶段

第7篇

一、阅读教学要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

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得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环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

三、阅读能力培养具体措施

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中学语文阅读能力在各阶段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发展阶段:

1.积累阶段。

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2.理解阶段。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应“源”而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它们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是判断力的培养。判断力是指读者理解事物的本质,明确概念。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断旬或“限制和修饰成分、来训练,如“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这句话,如果把“常常”一词去掉,这个判断就绝对化了。因为生活中错误之后并不一定就产生“正确”。加上“常常”,对“错误”现象的本质特点揭示就准确。

二是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构成了人类基本的思维过程,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将事物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能力。只有通过分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才能深入。综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综台起来考虑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训练离不开综合的指导,综合能力的训练必须以分析为基础。如必须在熟悉全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给文章分段,给段分层,给句子划分结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必须在分析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层义、段义、题旨,以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给文章列写内容提纲是训练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是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能力指曲一事物的印象、观念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观念的能力。有了联想,可以将有形文字的意义空间拓展到最大,从而使理解更准确、合理。在阅读活动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去联想。教师还可根据联想的类型,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联想力的训练。

第8篇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

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得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环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

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问题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三、语文阅读能力的具体培养措施

1、积累阶段

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2、理解阶段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应“源”而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它们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是判断力的培养。判断力是指读者理解事物的本质,明确概念。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断旬或“限制和修饰成分、来训练,如“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这句话,如果把“常常”一词去掉,这个判断就绝对化了。因为生活中错误之后并不一定就产生“正确”。加上“常常”,对“错误”现象的本质特点揭示就准确。

二是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构成了人类基本的思维过程,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将事物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能力。只有通过分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才能深入。综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综台起来考虑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训练离不开综合的指导,综合能力的训练必须以分析为基础。如必须在熟悉全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给文章分段,给段分层,给句子划分结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必须在分析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层义、段义、题旨,以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给文章列写内容提纲是训练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3、评鉴阶段

第9篇

二、阅读教学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

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

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三、阅读能力培养措施

中学语文阅读能力在各阶段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发展阶段:

1、积累阶段

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

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2、理解阶段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应“源”而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它们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是判断力的培养。判断力是指读者理解事物的本质,明确概念。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断句或“限制和修饰成分、来训练,如“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这句话,如果把“常常”一词去掉,这个判断就绝对化了。因为生活中错误之后并不一定就产生“正确”。加上“常常”,对“错误”现象的本质特点揭示就准确。

二是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构成了人类基本的思维过程,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将事物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能力。只有通过分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才能深入。综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综合起来考虑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训练离不开综合的指导,综合能力的训练必须以分析为基础。

三是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能力指由一事物的印象、观念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观念的能力。有了联想,可以将有形文字的意义空间拓展到最大,从而使理解更准确、合理。在阅读活动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去联想。教师还可根据联想的类型,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联想力的训练。

3、评鉴阶段

即对文字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和鉴赏的阶段。只有掌握相当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语言知识,能进行抽象思维的阅读者才能评鉴作品。中学生应该而且能够具备评鉴能力。初中阶段可培养学生对具体的人物举动、故事情节、作品特点、某一观点作评价的能力,写成一点一议的小论文。讨论之后,再进行欣赏,如朗诵、品味,在评鉴欣赏中越觉其妙,学生则愈益喜爱该读物,有的学生甚至能在笔记中主动写评论文,抒发己见。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形式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在阅读中理解词义、感悟思想,提高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学会表达技巧,唤起学生的感知与想象;提高学生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把语文知识转化为使用技能,获取精华为己所用。而要达到这些教学目的,教师必然需要重视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与形式,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教学方法 

1.学生自主参与的方法。语文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只有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才能开展好语文阅读教学。具体教学实践中要重视的几个方面:一是引导自学,让学生“会”阅读。作为语文教师,可以把寻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料当作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课前搜集;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指导学生对自主阅读的成果进行自我检测,采取个别或集中指导的办法,化解自学过程中的疑难和困惑。二是引起兴趣,让学生“想”阅读。问题激趣,是阅读教学中最好的办法之一。教师可围绕课文题目,设计几个能吸引学生兴趣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富有想像力。具体启发性的问题,可提升学生思维的宽度和广度。富有想像力的问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领悟,引发丰富的联想,锻炼创新思维。三是激发热情,让学生“乐”阅读。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阅读热情的好办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立动态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分角色表演,在表演中理解课文,让学生走进课文,让他们自主挖掘感人之处,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感受参与的乐趣。 

2.师生互动的方法。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 

语文阅读教学,重心在“读”,载体是“语言”,目的是“培养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紧紧围绕“读”这一要求,创新形式,加强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训练。 

1.阅读教学“读”的形式。通过读的训练强化理解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读的重要性。语文阅读,应在读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和感悟,在读中积累知识和经验。在阅读教学中,可采用初读、默读、品读、精读、熟读、快速浏览等形式,让学生感悟和体会,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享受文章的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素养。阅读教学仅限于课内还远远不够,必须拓展时间和空间,把阅读的时空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校内,要充分利用图书角、图书室,鼓励并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同时要求做好阅读笔记。校外,引导学生自选自购图书,开展“读书沙龙”“读好书、写读后感”等活动,真正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美好愿望。 

2.阅读教学“训”的形式。训练发展语言能力。语文课堂,是语言应用的课堂。阅读教学,应突出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字词认读、句式学用、段落写作、文章读背、改写续写、口头阐释等多种语言表达实践的形式与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既读懂课文内容,又练习语言表态,综合发展语言能力。读写结合,学以致用。“读中悟写、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形式。比如,在教学《慈母情深》时,可从文章题目入手寻找题眼,知道文章重点在“情”字上,然后通过学生自读,默读课文,以问题导读法了解文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表现出浓浓的母子情。随后,指导学生及时按照本文表达方式进行适当练笔,练笔可围绕中心思想设计,引导学生对课文有整体了解;可抓住表述精彩、意义深刻的词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理解文章意思,将语文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转化为语文能力,在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第11篇

“评语”,《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评价的话”。人物评语的种类,从评价的主客体看,有“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从评价对象的特点看,一般有“学生评语(含期末评语、学科评语、家长对孩子的评语)、工作评语(鉴定)、毕业评语(鉴定)”等。“工作评语”又可根据人物的职业特点分为教师工作评语、银行职员工作评语、税务干部工作评语,等等,每个行业都可有自己行业对各类工作人员的评语。

对象不同评价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评价的角度与目的大致相同:随着一个工作阶段或者一个学习阶段的结束,对人物前一阶段的情况进行总结性的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希望,通过恰当地评价,来使被评价者扬长补短,获得更好地发展。

人物评语写作应遵循的原则:评价要中肯,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不虚美不掩恶;感情要真挚诚恳,要能体现对被评价者的尊重与关心;根据评价的目的提出合理的建议或者期望,尽量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与导向作用;用语力求简练、平实、严谨;行文思路清晰,一般按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分条陈述。

二、人物评语的写作要点例举

(一) 学生评语

(1) 学生期末评语

【例1】向全市开放的读书报告会你担任主持人,一接到任务,你就以最快的速度写出了活动方案,并且了安排一些具体事宜,比如,会场横幅的布置,桌椅的摆放,串台词的写作,等等。读书报告会顺利地进行,反响不错,但是你自己却不满意,觉得没有达到你理想的境界,你反思自己的不足,看自己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常言道,细微处见精神,这一次小小的活动可以折射出你许多可贵的特点,你工作的积极主动,你较强的组织能力,你的热情,你的责任心,你的反思精神……担任体育委员,你能尽职尽责,牺牲了许多的时间为同学服务;你人品正直、态度谦和,很爱帮助同学;学习上有主动探索的精神,敢于挑战自我,一旦发现自己的薄弱之处,便能够有计划地去钻研,并且能够主动问老师;你娟秀的字体一直是老师和同学引以骄傲的话题,你翔实清晰的笔记也常常是同学们仿效的蓝本。如果能够在课堂上更加大胆地参与,勇敢地发言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能注意吸纳他人之长以完善自己,老师敢预言,你肯定会有更大的飞跃。

【点评】这一则期末评语有几个方面的特点值得借鉴:

评语的结构:采用点面结合的思路,先通过具体事例的描述来评价学生在这个事例中所体现出来的特点,肯定其可贵之处,然后再概括地从几方面评价该生其他方面的优点,最后提出希望,委婉地指出不足之处。这样既有细节的表述又有全面的评价,具体可感,又能兼顾到多个方面,摒弃了人物评语令人生厌的套话大话的弊端,能真正起到在评价中促进学生的发展的作用。

评价角度:通过学生学习生活的细节来评价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合作交流、体育美育、思想道德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突出人物的特点,不求面面俱到。

表述形式:采用第二人称的形式,直接对话被评论对象,亲切友善,便于对方接受。现在的学生评语多采用这种表述形式,因为对学生评价目的还不同于一般的工作评价,是让学生对自己一学期来的努力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能够有更大的信心开始下一学期的学习。学生读到评语时应有与朋友促膝谈心的亲切感,又能获得聆听长者谆谆教诲的启发,感觉很温暖,觉得老师在关注他,一些小事情老师都记忆犹新,这些心理暗示将是孩子最重要的人生财富。

评价原则:期末评语其实质应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一种形式,应该本着鼓励为主的原则,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忌讳冷冰冰的大话套话式的空洞说教,忌讳没有个性的评价。

新课改后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全面细致,除了期末评语,还有任课教师写的“学生学科评语”、家长对孩子的评语、同伴对他人的评语,等等,这些评语的写作都可遵循上述原则和方法。

(2)期末家长对孩子的评语

【例2】记得你在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买的新颖别致很有意义的小礼物,爸爸妈妈很感动,不只是因为你的礼物,更是因为你这份孝顺之心,你的懂事与善解人意。其实,你就是上天送给爸爸妈妈的最好的礼物,你的阳光心态、乐观大气,你的爱心与善良,都让爸爸妈妈很骄傲。尤其是听到你对金融危机、三鹿奶粉等世界风云、国家大事的独到见解时,我们更是很欣慰地觉得你长大了,你的视野比以前更加开阔了,你的世界观人生观比以前更加成熟了。你对自己的未来有比较好的规划,我们相信你能督促好自己落实规划。我们还希望你养成更多良好的习惯,让好习惯成为你隐形的翅膀,助你扶摇直上九万里。不断超越自我,有快乐的心情,良好的心态,有良好的健身习惯,是我们对你最大的期望。

【点评】这则家长对孩子的评语,在内容上,以突出孩子在家中待人接物时体现出的思想品德个性特点为主,结尾处表明了父母的期望,尤其是在做人与立志方面的期望。在表述的语气上,以第二人称的形式,亲切平易地与孩子的交流,对孩子的关爱与欣赏溢于字里行间,严与爱的分寸把握适度。

(二)自我评鉴

【例3】本人能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能够谦虚谨慎、尊重同志。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注重身教。

不断地学习,用以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尽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一年来系统地阅读了《20世纪西方教育名著》、《爱心教育》等教育学名著,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使自己的课深受学生喜爱。

能够积极主动承担学校交给的任务,服从学校工作安排。作为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长,带领全组老师齐心协力,使学校高考语文平均分名列全地区第名。本年度上学期承担高一和高二两个班的教学任务,教学难度大,但是任劳任怨,能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一直以研究的态度务语文教学,任全国中语会批准立项的“立体教学”课题组组长,课题研究已经进行到中期阶段,并已通过市教育局的中期鉴定。能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教学心得与同仁分享。本学年度地区示范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市级公开课《过秦论》均获得一致好评。在教育教学的同时不断地思考,不辍地写作教学论文与随笔,以促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更快地成熟,这一年多来,发表于各级报刊的教学论文有35篇,因为各方面的突出表现,本人荣获“省优秀教师”称号。

但是遗憾与不足总是如影随形,如,教学技能还不太娴熟,课堂效率还不是很高,这些不足之处正是今后须努力超越的障碍,深信只要自己能时时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拥有反思与不断纠错的能力,功夫总是不负有心人的。

【点评】这则教师的自我评价,在以下方面可给我们启发:

行文思路与评价角度:采用并列结构,从思想认识、业务修养与学习力、工作态度与能力、教学与教研业绩、缺点反思与自我期望等方面评价。

表述语言:语言平实,用第一人称,叙议结合,用词有分寸。

评价原则:既实事求是又突出自己的特色,用事实、数据说话,不说假话空话。

(三)工作评鉴

【例4】某某同志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敬业爱岗,从无迟到、早退、旷工现象。服从学校分配,工作勤勤恳恳,有合作精神。任教数学学科,有很强的业务能力,教学风格独到,深受学生喜爱。曾连续多年任教高三,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讲究育人艺术,成绩突出,曾获得省级优秀班主任、市“教坛新秀”等多项荣誉称号。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获得市“教研能手”称号。笔耕不辍,已有多篇论文在各类专业杂志发表。多次在全地区上示范课,为教师开设讲座,均获得一致好评。望不断进步。

第12篇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0―0048―01

一、把阅读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阅读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协同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力求让学生在科学、高效、宽松、自主的环境中学会阅读并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充分提高学生的能动性,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兴趣,让学生不仅主动在课堂上阅读,而且把阅读的兴趣带到课外的语文学习中去。阅读时强调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让学生成为阅读实践过程中的主体,老师的课内工作重点应该放在怎样让学生活起来,坚决反对老师唱主角,更不用说独角戏。教师在阅读中给学生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来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阅读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阅读、思考、交流等方面的能动性的发挥,主张科学有效的激活。同时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读物,把语文阅读的兴趣拓展到课外去,生活中去。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这样的教学才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课堂教学效率。

二、阅读教学要有针对性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地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

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环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要 让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和热情,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

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问题解决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三、阅读能力的提高与培养要有实效性

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有过程,阅读训练必须遵循其由简单到提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中学语文阅读能力在各阶段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但都有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

1.语文课堂阅读的传承性。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2.实用性。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应“境”而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它们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是判断力的培养。二是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三是联想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