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1 12:09: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风险管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1一般资料
1.1.1患者情况选取2012年8月~12月实施风险管理前于我科接受手术治疗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1月开始实施风险管理1年后,于2014年1月~5月于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1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1.1.2护理人员情况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者20例,其中男4例,女16例,年龄19~37岁,平均年龄(27.6±2.3)岁;其中护士10例,护师8例,主管护师2例。
1.2方法
以科室为组成单位,推举护士长为组长,建立风险管理小组,护士长、小组长、小组成员构成三层管理体系,形成对临床护理风险的管理及管控,风险管理小组负责及时掌握各类护理信息,召开会议,管理日常工作和总结,提出改进举措,护士长则对总结之后的护理风险信息及时上报,采取实际对策;在工作中,将风险教育以及法律意识都纳入到护理工作者的培训教育中,加强对护理人员护理安全责任的教育,通过邀请相关专家来我院讲座,促进护理人员对有关案例的讨论,深入了解风险事故,提高风险意识;对我科室近些年来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深入剖析,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使护理工作者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可以精准判断风险因素,并能够自主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根据本科室日常工作特点以及常见风险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要求人人必须掌握,并能实际操作,遇到风险事件的发生可以及时、有效处理;构建不以责任追究为目的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工作人员对发生的不良事件上报并针对问题制定相应、可的对策,进一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①患者护理质量各项指标;
②患者对护理工作者工作质量评分,内容包括责任心、服务态度、沟通能力以及操作熟练情况,每项25分,共计100分;
③护理工作者风险意识评分,内容包括风险管理、风险因素的认识,风险管理态度以及应急能力,每项25分,共计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处理应用SPSS17.0软件。
2结果
①护理质量:患者投诉情况、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满意情况应用后均优于应用前,组间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工作质量:护理工作人员在责任心、沟通能力、服务态度以及操作熟练程度方面评分应用后均显著高于应用前,P<0.05。
③风险意识:护理工作者对于风险管理、风险因素的认识,风险管理态度以及应急能力应用后均较之于应用前显著提高。
3讨论
1.1方法:对实验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对其进行传统的护理管理,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则在此基础上加入风险管理,即进行护理中风险因素的评估、实施相应管理措施等。内科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如下:
1.1.1对患者的管理:首先,在患者入住我院后,要保证其不发生意外伤害。可以通过在医院洗手间或走廊设统一扶手、保证地面干燥、安装夜间照明灯等措施来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其次,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初入我院的患者介绍我院的具体情况以及其病情状况,让其摆正心态,增强自信心,缓解甚至消除焦虑、悲观的情绪,进而提高在治疗过程中的积极配合度。
1.1.2对疾病的评估:护理人员每日进行病房巡视,对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和记录,对于潜在的风险因素事先制定相应的对策,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平稳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对于那些存在安全隐患的患者(疯癫症、智障、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等)要进行重点监控。
1.1.3对医护人员的管理:首先,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使护理人员了解相关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日常操作程序(无菌消毒、静脉采血等),提高心理素质及对意外事件的处理能力。对于那些刚进入医院,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新护士,就采取“老带新”的制度,让有多年丰富实践经验的护理人员指导新护士工作,帮助新护士成长。
1.1.4对相关护理制度的管理:完善内科护理人员日常工作准则,对内科护理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要求护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使其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提高风险意识,提升自身护理水平,避免风险的发生。
1.1.5对医疗器械、环境的管理:对于治疗药物和医疗用品要进行定期检查,及时补给,确保资料设备运行正常、急救药物准备充分。同时,还要保持病房内的整洁卫生,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打扫,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降低疾病的感染率。
1.2观察指标:此次两组对比的指标有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投诉率等。
1.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P<0.05即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常规护理管理的实验组的风险事件发生例数为15例,发生概率为30%,而经过常规护理和风险管理后,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的例数为4例,发生的概率为8%;实验组中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的有38例,满意度为76%,对照组中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的有患者48例,满意度高达96%;实验组患者中进行投诉的有10例,投诉率为20%,对照组中进行投诉的有1例,投诉率为2%。以上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关键词:变更索赔管理风险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中的工程变更与索赔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变更与索赔管理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变更和索赔的成功管理直接有益于工程项目的工期和最终成本。无论是业主还是承包商,作为一名风险管理者,必须做到:
(1)知道任何一种施工方法或风险转移合同条款都不能完全避免施工风险;
(2)了解所采用的合同条款可能产生的风险种类和大小;
(3)考虑好出现风险时进行挽救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1业主的作用
1.1选择恰当的建设管理方式
建设管理方法可以由业主自主选择。通常情况下,业主或项目经理经营管理工程项目是必要的。有的业主对建设工程管理并不精通,他们可以寻找一个总承包能力的机构,采用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模式,并且要求其提供履约保证金。大部分业主愿意参与设计、施工过程,他们可选用传统的建设管理方法。传统的建没管理方法不仅可以对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进行有效控制,而且便于对大型工程进行分解。
1.2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
任何施工方案都不能保证没有变更和索赔。每一个施工方案,无论它是传统的还是新创的,都有自身独特的优点和局限。业主必须对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考虑和评估。当采用新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时,工程变更与索赔的风险会大大增加,所以必须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合的施工方案。
1.3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预防争议的出现
在业主选择了最适合的承包商后,就要协商、形成施工合同。当考虑到风险和不确定性事件可能发生时,业主往往将风险转移合同条款强加给承包商,而其中某些风险不应该由承包商承担。
对于在合同中指定的风险,承包商可以在合同谈判时要求增加相应的条款。但在投标时,激烈的竞争往往使承包商忽略或低估了合同条款的风险。一旦风险发生,承包商最基本的手段是根据合同条件提出索赔。但当承包商对发生的重大风险估计不足时,承包商可能会因此失去继续施工的能力。
所以在谈判起草合同时,成功地预见不确定事件是必要和有可能的。完善的合同可以防止或减少争议,从而减少费用,并鼓励承包商提交准确的标书。工程变更和索赔管理必须从初预测争议并为防止、解决争议做准备。
1.4组建争议解决机构
出现争议并不可怕,只要能妥善地进行处理,合同双方仍可愉快地合作。防止争议的技巧包括合作和激励两方面。最好的解决方式是在争议还不重要或还不大的时候就及时、公平、低廉地解决它。一些常用的争议解决方法有:
·监理工程师调解:一旦出现争议,由监理工程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凋解。
·组建争议评审委员会:该委员会对出现的争议进行评审,提出解决办法。
·仲裁:对通过调解仍不能解决的争议,由仲裁机构进行最终仲裁处理。
成功的工程变更和索赔管理从工程开工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并且直到最后一个合同结束为止,它对缩短工期和降低最终工程成本是非常有益的。
2承包商的作用
2.1在投标时考虑可能遇到的变更风险
承包商在招标阶段应意识到他面临的风险已经存在,这些风险在合同履行期间继续存在。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在投标前就应熟悉所有的合同条款,了解可能遇到的风险。承包商可能遇到的风险很多,有些在合同条款中已经列出,有些并未列出。有些风险业主承担了,有些风险业主通过风险转移条款转嫁了承包商。
风险转移条款应用的增加,极大地改变了工程建设各方对风险的认识。转移传统风险的合同条款很多,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职责、能力、义务三者是互相独立的。承包商必须在投标前就了解风险转移条款,并依据情况协商合同外的补偿,如通过保险转嫁给保险公司等。
2.2工程变更的种类
工程变更是承包商遇到的主要风险之一。变更条款非常重要,承包商和分包商经常利用这一条款来增加弥补费用,这也往往引起工程争议。因此,承包商必须充分理解典型变更条款的内容及其范围。
2.2.1正规变更
业主颁发了“变更指令”,“指令”在某种程度上修改了合同条款、计划、或规划。“变更指令”必须经业主签署,否则会成为无效“指令”,导致索赔时得不到补偿。
2.2.2建设性变更
这种变更或者遵照业主的口头或暗示指令,或者是起因于业主应负责的问题而进行的合同外工程的施工。比较常见的有:
(1)在不完全的或不确切的合同文件之外增加的工程;
(2)起源于合同中没有要求的工程(额外工程)的非正式批准或口头指示。
2.2.3主体变更
在最初合同范围以外要求做大量的工作时,就是“主体变更”。作为一个总体规则,主体变更通常由业主变更指令来落实。主体变更不是指单一的变更,而是指极大的偏离原项目的一系列变更。多而频繁的变更并不能认为是主体变更。
2.3工程变更处理
如果业主发出正规的变更指令,索赔时较易处理,当业主通过口头或暗示方式下达变更指令时,承包商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发出书面信函要求业主对其口头或暗示指令予以确认。当由于工程变更导致工期延长或费用增加时,应及时提出索赔要求,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工期延长或费用增加的数量,保证承包商在各个环节上符合合同要求。这样,一旦出现合同争议,在进行争议评审或仲裁时,承包商可以处于有利地位,可以得到应得的补偿。而主体变更将赋于承包商取消合同而不受惩罚的权力。
3索赔
3.1索赔资料的收集
额外费用和工期延长索赔是由建设项目中的各种事件引起的,业主、总包商或项目的任何分包商、供货商都可索赔。为了增加索赔成功的机会,索赔者必须有足够的证据,相应的文件,确定额外的费用和工期的数量和原因。因此,合同各方必须以事件和文件为依据,辨别、记录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件对工期施工费用的影响。
很多事件能够引起工期和费用的增加,其中有些是可索赔的,但必须证明事件的存在及引起事件的原因。成功的索赔者必须以事件和文件为依据、记录可能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影响工期费用的事件,并以记录为依据来跟踪索赔的影响费用。
为了了解并汜录索赔事件(包括给业主的通知),有经验的承包商往往跟踪索赔事件的履行时间和费用,承包商通过及时通知和处理的文件来保护他索赔的权利。
3.2按索赔程序进行索赔
合同中规定了提出索赔的程序及时间要求,承包商一定要及时地提交有关报告,如果承包商没有按合同要求及时出示书面索赔通知,可能会导致失败。因此,承包商必须意识到及时准确的通知和合理的文件证明对索赔成功的重要性。它可能成功地阻止业主拒绝索赔,最终解决索赔问题。
为了成功,工程变更的索赔必须在工程建设之前开始进行管理,直到最后一个合同的终止为止,成功的工程变更和索赔管理要求项目业主和项目承包商都要重视它,并做好准备工作。
没有工程变更和索赔的工程是没有的,如果工程变更和索赔得到及时解决,对建设各方和建设项目本身都是非常有益的。
参考文献
[1]水利部小浪底枢纽建设管理局.黄河小浪底建设管理文集[M].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7.
在中国的海外投资中,并购占到70%的比重。这表明中国目前海外投资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获取一些先进的技术、资源、管理经验,来扩张本国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渠道,也传播本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和价值影响力。
中国有三大热点并购区域,欧盟国家、北美和亚洲。其中最受追捧的是欧盟,目前中国在欧盟的并购数量排名第一,远超其它国家在欧盟的并购项目。海外并购区域以发达国家为主,有利于我们更快、更好地来学习外来先进的管理经验,获取高端生产技术。不利的是并购为风险最高、最集中,交易环节最复杂的对外投资项目,而且大型的并购往往会牵扯到多达十几个国家的众多企业,这些国家的经济、政治、法律环境都各不相同,在并购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棘手的问题。
由于风险很高,商务部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超过65%的中国的企业海外并购都是亏损状态,而且这种亏损状态至今难以扭转,这种情况需要得企业家的重视。
对超过30个国家的490位企业高管进行的相应的调查和咨询,这些高管们认为,海外企业并购失败或者亏损最重要原囚有:一是整合管理不当。中国企业在并购时往往是重前端轻后端,对管理者方面关注不够。很多中国企业,都把并购决策作为管理的重心,对并购之后该如何整合管理,如何吸引当地核心的团队,如何进行相应的文化的融合,如何带着一种正确的视角来快速地进行了解和融入当地的政治、文化、经济各方面的环境等,都缺乏严密的管理整合方案。二是对并购交易的准一备不足,州是还有并购的战略失误。四是中国企业对并购企业的驾驭能力不足。目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最集中的区域在欧洲、北美和亚洲发达国家相对集中的区域。然而中国企业对当地的国家复杂的法律、政治等的体系还缺乏全面、清醒的认识和了解,往往在并购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挑战。中国企业的管理经验、管理能力和专业团队在驾驭这些被并购企业上还有相对的难度。我们做了横向对比研究,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开始大规模地进行海外投资,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的海外并购主要是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对于日本而言,它的管理技能、管理经验存在相对的优势,囚此具有足够的能力掌控并购企业,也囚此成功扩展了海外资源市场。五是并购资金规模有限,难以产生实质性影响。根据商务部的统计,中国企业海外的并购和投资的中笔金额有限,超过60%的对外投资的中笔金额是在500万美金以下。这么小的投资金额,使投资企业对地方政府或被投资企业都缺乏足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它的一些投资的策略不能够很好地融入被投资企业,也很难对这个企业的重要的经营管理的策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并购涉及到非常复杂的交易程序,牵扯到方方面面的法律,包括劳工、环境保护、国家安全、养老,医疗、解聘等等的要求,对此企业要逐渐做好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准一备,需要引入一个全面的风险管理的框架,将风险进行事先识另i1、事后评估和有效的管理,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海外并购达到既定的战略要求。
风险管理框架是以战略为导向的,在战略的导向之下,一个并购的企业需要将并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前期的策划、立项、调研,中期的并购实施阶段及后期的整合中所存在的一些挑战、困难、)双险,充分地运用风险管理的程序和工具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
在这种风险管理的框架里面有两个核心部分:
第一,要有清晰的对外投资战略和风险管理战略。据我们了解,很多企业,特别是中资企业,进行海外并购之前并没有非常清晰的对外投资的长期战略,往往是囚为海外金融危机才认为这是一个进行海外投资获利的好时机,仓促地进行了海外的投资,这样的企业不在少数。而风险管理战略就是帮助企业来逐步地了解、掌握、识别投资的机会,将对外投资做成一个长期的有序的工作。具体而言,在投资过程中,可以分两步走,首先在目标投资区域建立一家合资企业,通过合资企业来执行相应的收购程序,这样的话可以大大地减少或者是规避一些政治的、法律方面的风险。接下来再进行并购。当然,这也只能在外投资战略的指导下进行长期的安排,企业并购不能操之过急。
第二,识别阶段性风险,准一备应对策略。企业要充分地识别在对外投资的各个阶段会有哪些主要的风险事项。海外投资可以简化为州个主要的实施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策划和立项阶段。主要的工作程序包括投资项目的筛选,合作意向书的签订,投资项目的立项,方案设计,可行性研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与目标公司管理层进行多轮次的、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尽可能地获取信息,了解目标公司的目前的经营状况,获取相应的数据报表。第二个阶段是实施阶段,包括对投资项目的方案审批,投资合同的签订、交割过户、投资款项的支付,尤其要注意到实施的操作过程中两国文化的差异,是否要聘请专业的公关公司加强形象管理等。最后一个阶段是整合阶段,也是挑战最多的一个阶段,主要的工作包括工资、组织架构的设立,核心人员团队的管理,企业、财务、税务、法规、合规体系的建设等。我建议采用重组计划,即将海外资源与中国国内资源相结合,将优秀人才和重要岗位相匹配,对公司的漏洞和滞后环节重新梳理,进行改造升级,重组计划需要明确各阶段的目标。当然,重组计划往往会涉及到当地企业的用工,需要把这个进行相应的政策的透明化,使当地的工会、雇工、雇员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你的重组计划,建立一个激励机制,挽留住核心人员。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有哪些需要改进
在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框架时,我认为有四点是需要中国企业特别注意改进:
第一,尽职调查的完整性。尽职调查过程包括商业尽职调查、人力资源尽职调查、财务风险尽职调查、税务尽职调查等。每个方面的尽职调查都需要不同的专业人士来开展,每个方面的尽职调查对于企业来说都十分重要,都可以帮助企业事先对大量的严重风险进行识别,进行有效的防范。比如人力资源尽职调查,每个国家的劳工法律不同,很多公司需要承担被并购公司员工的养老金、医疗保险,如果这个信息没有得到揭示,会极大地增加公司并购成本。对于中方企业,尤其是并购的公司在l0多个国家拥有几十家工厂、甚至是几百家工厂,需要了解的信0、就越多,尽职调查就越复杂,面对的挑战就越大。对于财务调查和税务调查,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这家企业是否还有未付的税款。
第二,对不可抗力的规定必须细致严密研究。对于并购来说,要对合同条款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规范,这需要专业的海外法律人士的协助。任何一份合作协议文件里,即便出现小小的问题都有可能带来损失。不可抗力要严格地罗列所有可能产生的影响,除了战争、自然风险、海上风险以外,还应包括一些罢工、劳动争议、停工、冲突、恐怖行为等。每一种可能情况都要将它尽量细致地规定在合同中,从而对己方产生足够的保护。比如中资企业在非洲国家进行投资,就很有可能遭到当地反政府暴力的影响,项目在目的地被劫掠,被烧毁。但是如果在合同中只把战争、自然灾害规定为不可抗力,而当地政府如果没有将这一次的反政府暴力宣布为内战,整个事件是否能被划为不可抗力的范围就面临不确定性。
第三,是重视海外法律的多样性和适用性。很多并购的策略、并购的操作要满足到各个不同国家的法律要求,特别是涉及到劳务用工,如是否要聘请当地劳工、外汇管制、对境外收益汇回国内的限制等等。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局麻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男45例,女35例,年龄20~60岁。其中,硬膜外阻滞32例,局部阻滞19例,颈丛神经阻滞7例,臂丛神经阻滞9例,骶前神经阻滞13例。患者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心率加快、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等症状,经检查,确定为局麻药中毒。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局麻药常规风险防范,并予以一般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提前将注意事项和配合事项告知患者,同时辅助麻醉师对患者进行麻醉。观察组针对中毒患者采取针对性风险管理及护理干预:(1)提前对护理人员展开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培养良好的心态和习惯。护理人员要熟知整个流程和中毒解决措施,发现有中毒迹象后及时予以治疗(;2)术前干预。各项工具、抢救药品等准备齐全,且设备要能够正常使用;麻醉前适当使用巴比妥类药物,以防出现不良反应,苯巴比妥钠、阿托品、异丙嗪、氯丙嗪等药物均有预防麻醉中毒的功能;为防止患者有过敏反应,术前需对其局麻药皮试结果进行认真核对;此外还需建立静脉通道,确保药物能够快速进入患者体内发挥效用;(3)术中干预。麻醉时需结合患者病情、手术预估时间等因素合理确定药物浓度和使用剂量,保证既能麻醉患者,又不会出现不良反应。为延长药效、降低毒性,麻药中常会适量掺加肾上腺素;对患者予以心理疏导,使其明白其中利弊,消除负性情绪和内心压力,密切观察麻醉中的反应;术中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患者有嗜睡、头晕等迹象,立即停止用药,并维持患者正常呼吸。若反应较为严重应做好抢救准备;(4)配合医生抢救。发现有患者局麻药中毒后,需保证有效供氧,然后严格遵照医嘱给予相关药物治疗,严重惊厥者可静脉注射硫喷妥钠,较为兴奋者可肌注苯巴比妥钠;若患者反应比较强烈,需约束四肢,以防坠床摔伤;若心跳骤停,应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整个过程中需注意患者不要被电源等物伤害到;(5)术后干预。将患者送回病房,实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及其他反应,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持续供氧,确保患者不会缺氧;患者清醒后进行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在局麻后的中毒情况,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现;(2)护理人员综合评价。综合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责任心、工作态度、健康宣教各方面给出评分,最高分10分,8.5~10分为优秀,6~8.5分为良好,3~6分为一般,3分以下为差。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以(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局麻药中毒率比较
经比较,观察组局麻药中毒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对护理人员综合评价情况对比
观察组平均护理质量评分为(17.56±2.43)分,高于对照组的(11.45±3.87)分(P<0.05),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现代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其它风险,其中最主要的是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对这些风险的控制主要是通过以下三大基本因素实现的:(1)董事会确定总体的风险管理原则和基本的控制战略;(2)确定风险管理的组织构架和体系;(3)指定风险管理的一整套政策和程序;(4)运用风险管理的技术监测工具。因为风险管理技术的专门性,我们将不在此进行讨论。
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现代金融机构控制风险的基本措施是:分散化、交易限额、信贷限额,即通过对其产品、交易伙伴、业务活动领域的分散化降低风险;通过为每种产品、每一交易单位设置交易限额,为每一交易伙伴制定信贷限额以规避各种风险。金融机构根据各项业务的获利能力、市场机会、公司的长期战略定期调整各业务、各部门间的资本配置,力图使获取给定收益的风险最小化。
一董事会对总体风险管理理念和基本风险管战略的确定
总体上说,董事会对金融机构承受的风险承担最终责任和义务,因此应负起监控职能。公司整体的风险管理及控制政策应由董事会审批,为保证战略和政策得到遵守并保持适应性,决策机构应通过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和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实施和评估。
(一)风险管理基本原则的确定
一般来说,金融机构的董事会首先要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确定风险管理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并要求风险管理委员会和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积极予以落实。
我们可以简要地比较美林和摩根等公司的风险管理原则。
1美林公司的风险管理原则
在美林公司,尽管风险管理的方法和策略一变再变,但以下述6个原则为基础的基本理念却几乎没变。这主要包括:任何风险规避方案中,最重要的工具是经验、判断和不断的沟通;必须不断地在整个公司内部强化纪律和风险意识;管理人员必须以清晰和简洁的语句告诫下属:在资本运营中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风险管理必须考虑非预期的事件,探索潜在的问题,检测不足之处,协助识别可能的损失;风险管理策略必须具备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必须是减少难以承受的损失的可能性。这样的损失通常源自无法预计的事件,大部分的统计和模型式的风险管理方法无法预计。
在过去几年,用数学模型来测量市场风险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众多风险管理的要点,风险管理几乎成了风险测量的同义词。美林公司认为,数学风险模型的使用只能增加可靠性,但不能提供保证,因此,对这些数学模型的依赖是有限的。
事实上,由于数学风险模型不能精确地量化重大的金融事件,所以,美林公司只将其作为其他风险管理工作的补充。
总的来讲,美林公司认为,一个产品的主要风险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管理的方式。违反纪律或在监管上的失误可导致损失,而不论产品为何或使用何种数学模型。
2摩根公司的风险管理原则
摩根斯坦利则认为,风险是金融机构业务固有特性,与金融机构相伴而生。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会涉及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何恰当而有效地识别、评价、检测和控制每一种风险,对其经营业绩和长期发展关系重大。公司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多方面的问题,是一个与有关的专业产品和市场不断地进行信息交流,并作出评价的独立监管过程。
应当说,这些基本的风险管理原则既是其长期进行风险管理的经验的总结,也是其实施风险管理的基本知指导原则,在整个风险管理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确定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董事会制定风险管理及控制战略的第一步是,根据预定的风险管理原则,并根据风险对资本比例情况,对公司业务活动及其带来的风险进行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要规定每一种主要业务或产品的风险数量限额,批准业务的具体范围,并应有充足的资本加以支持。此后,应对业务和风险不断进行常规检查,并根据业务和市场的变化对战略进行定期重新评估,并将结论应直接报告决策层。
在识别风险和确定了抵御风险的总体战略后,公司就可以制定用于日常和长期业务操作的详细而具体的指引。为此,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程序中应包括,风险管理及控制过程中的权力及遵守风险政策的责任,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内部和外部审计等。如果公司较大较复杂,则需要建立集中、自主的风险管理部门。就风险管理和控制部门而言,最重要的是配备适当的专业人员、并独立于产生风险的部门。
因为控制结构的有效性取决于运用它的人,因此,有效控制的前提是机构内所有员工都具有高度的责任。在确定风险管理及控制过程的权力和责任时,一个重要的因素应是将风险的衡量、监督和控制与产生风险的交易部门分开。高级管理层应保证职责适当分开,员工的责任不应互相冲突。
二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架构的比较
(一)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基本架构
现代金融机构因其业务的偏重点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风险管理体系,但其基本构架都大同小异。一般来说,金融机构设有"风险管理委员会"集中统一管理和控制公司的总体风险及其结构。"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隶属于公司董事会,其成员包括:执行总裁、全球股票部主任、全球固定收入证券部主任、各地区高级经理、财务总监、信贷部主任、全球风险经理以及一些熟悉、精通风险管理的专家等,下面直属不同形式的风险管理部门来实施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战略和要求。
同时,金融机构应具备风险管理及控制的报告和评估程序,包括检查现行政策和程序执行报告和发现例外情况的制度。一般来说,风险暴露以及盈亏情况应每日向负责监控风险的管理层报告,后者应简要向负责公司日常业务的高级管理层汇报。另外,金融机构要对风险战略、政策和程序的评估应该定期开展,评估应考虑到现行政策的结果、业务以及市场的变化。风险管理及控制政策的方法、模型和假设的变更应由决策层审核。政策和程序应要求风险管理及控制部门参与对新产品和业务的考察。
"风险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设计或修正公司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签发风险管理准则;规划各部门的风险限额,审批限额豁免;评估并监控各种风险暴露,使总体风险水平、结构与公司总体方针相一致;在必要时调整公司的总体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向董事会报告,它每周开一次例会(需要时可随时召集)讨论主要市场的风险暴露、信贷暴露与其它各种头寸,研究潜在的新交易、新头寸以及风险豁免等问题。
"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不同形式的、分离或者整合的风险管理部门(如分别设立市场风险管理部门、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等,或者整合为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部),他们均独立于公司的其它业务部门。市场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监管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风险结构(包括各地区、各部门、各产品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监管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各业务伙伴的暴露额度;审计部通过定期检查公司有关业务和经营状况,评估公司的经营和控制环境。
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采用多层制,除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其市场风险管理部门、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审计部外,其它如融资部、财务部、信息技术部以及各业务部的部门风险经理均参与风险的确认、评估和控制,并接受风险管理部的监督和评估、考核。这些部门的经理及代表每隔一周开一次例会(需要时可随时召集)以求沟通信息、交流经验、正确评估风险、调险管理政策。
以下是对美林等几家公司的比较。
(一)美林公司的风险管理架构
为了在基层交易部门强化风险管理机制,美林公司制定了公司风险控制策略和操作规程,要求相关的区域机构和单位在识别、评价和控制风险时予以遵循。
这些策略和操作规程的实施涉及许多部门,包括全球风险管理部、公司信贷部和其他的控制部门(比如财务、审计、经营以及法律和协调部门)。为了协调上述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公司还成立了由风险管理部、公司信贷部和控制部门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风险控制和储备委员会,该委员会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监督作用。
风险控制委员会和风险管理部对所有的机构交易活动进行总的风险监督。风险控制委员会独立于美林的交易部门,定期向公司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和财务委员会汇报风险管理的状况。
储备委员会监测与资产和负债有关的价值和风险。美林公司针对那些可能导致现存资产价值损失或带来新的负债的事件,确定在目前形势下使公司资产和负债保持平衡的储备水平。储备委员会通常由主要的财务官员任主席,主要负责考察和批准整个公司的储备水平和储备方法的变化。储备委员会每月开会一次,考察当时的市场状况,并对某些问题采取行动。美林公司在决定储备水平时会考虑管理层在下述方面的意见(Ⅰ)风险和暴露的识别;(Ⅱ)风险管理原则;(Ⅲ)时效、集中度和流动性。
(二)摩根斯坦利的风险管理架构
摩根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通过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规程予以保障,以便在对各种各样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过程中,提供管理和业务方面的支持。随着对不断变化的和复杂化的全球金融服务业务认识的提高,公司不断地检讨风险管理策略和操作规程,以使其不断完善。
公司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由公司大部分高级管理人员组成,负责制定整个公司风险管理的策略及考察与这些策略相关的公司业绩。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几个专门风险管理委员会,以帮助其实施对公司风险活动的检测和考察。除此之外,这些风险管理委员会还考察与公司的市场和信用风险状况、总的销售策略、消费贷款定价、储备充足度和合法实施能力以及经营和系统风险有关的总体框架、层次和检测规程。会计主任、司库、法律、协调和政府事务部门及市场风险部门,都独立于公司业务部门,协助高级管理人员和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公司风险状况进行检测和控制。另外,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也向高级管理人员汇报,并通过对业务运营领域的考察,对公司的经营和控制环境进行评价。公司经常在每一个管理和业务领域,聘用具有适当经验的专家,以有效地实施公司的风险管理监测系统和操作规程。
三对主要类型的风险的管理战略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主要涉及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其他风险的管理,同时针对不同的风险的特点,确定不同的实施方案和管理战略。
(一)主要的风险类型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波动而使得投资者不能获得预期收益的风险,包括价格或利率、汇率因经济原因而产生的不利波动。除股票、利率、汇率和商品价格的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外,市场风险还包括融券成本风险、股息风险和关联风险。
美国奥兰治县(ORANGECOUNTRY)的破产突出说明了市场风险的危害。该县司库将"奥兰治县投资组合"大量投资于所谓"结构性债券"和"逆浮动利率产品"等衍生性证券,在利率上升时,衍生产品的收益和这些证券的市场价值随之下降,从而导致奥兰治县投资组合出现17亿美元的亏损。GIBSON公司由于预计利率下降,购买了大量利率衍生产品而面临类似的市场风险。当利率上浮时,该公司因此损失了2000万美元。同样,宝洁公司(Procter&Gamble)参与了与德国和美国利率相连的利率衍生工具交易,当两国的利率上升高于合约规定的跨栏利率时(要求宝洁公司按高于商业票据利率1412基点的利率支付),这些杠杆式衍生工具成为公司承重的负担。在冲抵这些合约后,该公司亏损1.57亿美元。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合同的一方不履行义务的可能性,包括贷款、掉期、期权及在结算过程中的交易对手违约带来损失的风险。金融机构签定贷款协议、场外交易合同和授信时,将面临信用风险。通过风险管理控制以及要求对手保持足够的抵押品、支付保证金和在合同中规定净额结算条款等程序,可以最大限度降低信用风险。
近来,信用风险问题在许多美国银行中开始突出起来,根据1998年1月的报告,其季度财务状况已因环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危机而受影响。例如,由于亚洲金融风暴,JP摩根(JPMORGEN)将其约6亿美元的贷款划为不良贷款,该行97年第四季度的每股盈利为1.33美元,比上年的2.04美元下降35%,低于市场预期的每股收益1.57美元。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因交易或管理系统操作不当引致损失的风险,包括因公司内部失控而产生的风险。公司内部失控的表现包括,超过风险限额而未经察觉、越权交易、交易或后台部门的欺诈(包括帐簿和交易记录不完整,缺乏基本的内部会计控制)、职员的不熟练以及不稳定并易于进入的电脑系统等。
1995年2月巴林银行的倒闭突出说明了操作风险管理及控制的重要性。英国银行监管委员会认为,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是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一名职员越权、隐瞒的衍生工具交易带来的巨额亏损,而管理层对此却无丝毫察觉。该交易员同时兼任不受监督的期货交易、结算负责人的双重角色。巴林银行未能对该交易员的业务进行独立监督,以及未将前台和后台职能分离等,正是这些操作风险导致了巨大损失并最终毁灭了巴林银行。
类似的管理不善导致日本大和银行在债券市场上遭受了更大损失。1995年人们发现,大和银行的一名债券交易员因能接触公司会计帐簿而隐瞒了约1亿美元的亏损。与巴林银行一样,大和的这名交易员同时负责交易和会计。这两家银行都均违背了风险管理的一条基本准则,即将交易职能和支持性职能分开。
操作风险的另一案例是Kidder,Peabody公司的虚假利润案。1994年春,KIDDER确认,该公司一名交易员买卖政府债券获得的约3.5亿美元"利润"源于对公司交易和会计系统的操纵,是根本不存在的。这一事件迫使Kidder公司将资产售予竞争对手并最终清盘。
操作风险可以通过正确的管理程序得到控制,如:完整的帐簿和交易记录,基本的内部控制和独立的风险管理,强有力的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交易和收益产生部门〕,清晰的人事限制和风险管理及控制政策。如果管理层监控得当,并采取分离后台和交易职能的基本风险控制措施,巴林和大和银行的损失也许不会发生,至少损失可以大大减少。这些财务失败说明了维持适当风险管理及控制的重要性。
(二)对市场风险的管理策略
金融机构维持合适的头寸,利用利率敏感性金融工具进行交易,都要面对利率风险(比如:利率水平或波动率的变化、抵押贷款预付期长短和公司债券和新兴市场资信差异都可带来风险);在外汇和外汇期权市场做市商或维持一定外汇头寸,要面对外汇风险,等等。在整个风险管理框架中,市场风险管理部门作为风险管理委员会下属的一个执行部门,全面负责整个公司的市场风险管理及控制并直接向执行总裁报告工作。该部在重点业务地区设有多个国际办公室,这些办公室均实行矩阵负责制。它们除了向全球风险经理报告工作外,还要向当地上一级非交易管理部门报告工作。
市场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撰写和报送风险报告,制定和实施全公司的市场风险管理大纲。风险管理大纲向各业务单位、交易柜台经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的风险限额,并以此为参照对执行状况进行评估、监督和管理;同时报告风险限制例外的特殊豁免,确认和公布管理当局的有关监管规定。这一风险管理大纲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
市场风险管理部门定期对各业务单位进行风险评估。整个风险评估的过程是在全球风险经理领导下由市场风险管理部门、各业务单位的高级交易员和风险经理共同合作完成的。由于其他高级交易员的参与,风险评估本身为公司的风险管理模式和方法提供了指引方向。
为了正确评估各种市场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部门需要确认和计量各种市场风险暴露。金融机构的市场风险测量是从确认相关市场风险因素开始的,这些风险因素随不同地区、不同市场而异。例如,在固定收入证券市场,风险因素包括利率、收益曲线斜率、信贷差和利率波动;在股票市场,风险因素则包括股票指数暴露、股价波动和股票指数差;在外汇市场,风险因素主要是汇率和汇率波动;对于商品市场,风险因素则包括价格水平、价格差和价格波动。金融机构既需要确认某一具体交易的风险因素,也要确定其作为一个整体的有关风险因素。
市场风险管理部门不仅负责对各种市场风险暴露进行计量和评估,而且要负责制定风险确认、评估的标准和方法并报全球风险经理审批。确认和计量风险的方法有:VAR分析法、应力分析法、场景分析法。
根据所确认和计量的风险暴露,市场风险管理部门分别为其制定风险限额,该风险限额随交易水平变化而变化。同时,市场风险管理部门与财务部合作为各业务单位制定适量的限额。通过与高级风险经理协商交流,市场风险管理部门力求使这些限额与公司总体风险管理目标一致。
1美林公司的市场风险管理策略
美林公司市场风险管理过程包含了下述三个要素:(i)沟通;(ii)控制和指导;(iii)风险技术。
风险管理按地理区域和产品线组织,以确保某一特定的区域或某一产品交易范围内的风险管理人员能进行经常和直接的沟通。同时,风险管理部门应与高级的交易经理进行定期和正式的风险研讨。
为了弥补基层交易部门风险规避技术的不足,公司风险管理部门制定了一些规范和准则,包括交易限额,超过限额必须提前得到批准。另外,作为新的金融产品检测过程的一部分,新的金融产品交易要由风险管理部门和来自其他控制单位的代表批准。某些业务,比如高收益证券和新兴市场的证券承销、不动产融资、临时贷款等,在向客户作出承诺前,需要事先得到风险管理和其他控制部门的批准。风险管理部门有权要求减少某一特定的柜台交易风险暴露头寸或取消计划的交易。
风险管理使用几种风险技术工具,包括风险数据库、交易限额监视系统、交易系统通道和敏感性模拟系统。风险数据库每日按产品、资信度和国别等提供库存证券风险暴露头寸的合计数和总数。交易限额检测系统使风险管理部门能及时检查交易行为是否符合已建立的交易限额。交易系统通道允许风险管理部门去检测交易头寸,并进行计算机分析。
敏感性模拟系统用来估算市场波动不大和剧烈波动两种情形下的损益。每一次测算时仅考虑一个重要风险因素,比如利率、汇率、证券和商品价格、信贷利差等,同时假设其他因素不变。以此为基础,风险管理部门可以检测到整个公司的市场风险,并根据需要调整投资组合。
2摩根斯坦利的市场风险管理策略
公司利用各种各样的风险规避方法来管理它的头寸,包括风险暴露头寸分散化、对有关证券和金融工具头寸的买卖、种类繁多的金融衍生品(包括互换、期货、期权和远期交易)的运用。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按交易部门和产品单位来管理与整个公司交易活动有关的市场风险。公司按如下方式管理和检测其市场风险:建立一个交易组合,使其足以将市场风险因素分散;整个公司和每一个交易部门均有交易指南和限额,并按交易区域分配到该区域交易部门和交易柜台;交易部门风险经理、柜台风险经理和市场风险部门都检测市场风险相对于限额的大小,并将主要的市场和头寸变化报告给高级管理人员。
市场风险部门使用Value-at-Risk和其他定量和定性测量和分析工具,根据市场风险规律,独立地检查公司的交易组合。公司使用利率敏感性、波动率和时间滞后测量等工具,来估测市场风险,评估头寸对市场形势变化的敏感性。交易部门风险经理、柜台风险经理和市场风险部门定期地使用敏感性模拟系统,检测某一市场因素变化对现存的产品组合值的影响。
(三)信用风险的管理策略
信用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整体风险管理构架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由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全面负责。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直接向全球风险经理负责,全球风险经理再依次向执行总裁报告。信用风险管理部门通过专业化的评估、限额审批、监督等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信贷调节和管理。在考察信用风险时,信用风险管理部门要对风险和收益间的关系进行平衡,对实际和潜在的信贷暴露进行预测。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对信用风险进行优化管理,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建立有各种信用风险管理政策和控制程序,这些政策和程序包括:
(1)对最主要的潜在信贷暴露建立内部指引,由信用风险管理部门总经理监督。
(2)实行初始信贷审批制,不合规定的交易要由信用风险管理部门指定成员审批才能执行。
(3)实行信贷限额制,每天对各种交易进行监控以免超过限额。
(4)针对抵押、交叉违约、抵消权、担保、突发事件风险合约等订立特定的协议条款。
(5)为融资活动和担保合约承诺建立抵押标准。
(6)对潜在暴露(尤其是衍生品交易的)进行定期分析。
(7)对各种信贷组合进行场景分析以评估市场变量的灵敏性。
(8)通过经济、政治发展的有关分析对风险进行定期评估。
(9)和全球风险经理一起对储存时间较长、规模庞大的库存头寸进行专门评估和监督。
美林公司通过制定策略和操作规程以避免信用风险损失,包括确立和检测信用风险暴露限额及与某一订约方或客户交易额限额、在信用危机中取得收缴和保留抵押品或终止交易以及对订约另一方和客户不断地进行信用评价的权利。业务部门有责任与公司制定的策略和操作规程保持一致,并受到公司信贷部门的监督。公司信贷部门实行集中分区管理。信贷负责人分析和确定订约另一方或客户的资信状况,按订约方或客户设立初始或当前的信贷限额,提议信用储备,管理信用风险暴露头寸和参与新的金融产品的检测过程。
许多类型交易包括衍生品和辛迪加贷款要提前报请公司信贷部门批准。公司信贷部门所能审批的交易数量是有限的,限额视该项交易的风险程度和相关客户的资信度确定,超过此限额,须上报公司信贷委员会批准。
借助信用系统手工和自动记录的信息,公司信贷部门能检测信用风险暴露头寸在订约另一方/客户、产品和国别的集中度。这一系统能按订约另一方或客户累计信用风险暴露头寸,维持整个订约方/客户和某一产品的风险暴露限额,并按订约另一方或客户识别限额检测数据。整个公司库存头寸和已执行交易的详细信息,包括现在和潜在的信用风险暴露头寸信息会不断地更新,并不断地与限额相比较。如果需要,可增加抵押贷款数额,以减少信用风险暴露头寸,并记录在信用系统中。
公司信贷部门与业务部门一起设计和完善信用风险测度模型,并且分析复杂的衍生品交易的信用风险暴露头寸。公司信贷部门还检测与公司零售客户业务有关的信用风险暴露头寸,包括抵押品和住宅证券化额度、客户保证金帐户资金数额等。
集中度风险可以视为信用风险中的一个重要类型。集中度风险,即金融机构业务对单一收入、产品和市场的依赖风险。美林公司定期检测集中度风险,并通过实施其分散化的经营战略和计划来减少此风险。最近,美林公司已将其全球的收入来源分散化,从而减少了公司收入对单一金融产品、客户群或市场的依赖。
雷曼兄弟公司通过产品、客户分散化和交易活动在地区分布的分散化,以图实现减少风险的目标。为此,公司合理地分配每类业务资金的使用额,为每类产品和交易者制定交易限额,并对上述额度做地域上的合理分配。公司根据每一类业务的风险特性,寻求相应的回报。根据与公司指南相一致的收益获得能力、市场机会和公司的长期战略,公司定期地重新分配每一业务的资金用量。
(四)操作风险的管理策略
作为金融服务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直接面临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暴露,它们均产生于正常的活动过程中。除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外,金融机构还将面临非直接的与营运、事务、后勤有关的风险,这些风险可归于操作风险。
在一个飞速发展和愈来愈全球化的环境中,当市场中的交易量、产品数目扩大、复杂程度提高时,发生这种风险的可能性呈上升趋势。这些风险包括:经营/结算风险、技术风险、法律/文件风险、财务控制风险等。它们大多是彼此相关的,所以金融机构监控这些风险的行动、措施也是综合性的。金融机构一般由行政总监负责监察公司的全球性操作和技术风险。行政总监通过优化全球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实施各种长期性的战略措施以加强操作风险的监控。一般的防范措施包括:支持公司业务向多实体化、多货币化、多时区化发展;改善复杂的跨实体交易的控制。促进技术、操作程序的标准化,提高资源的替代性利用;消除多余的地区请求原则;降低技术、操作成本,有效地满足市场和监管变动的需要,使公司总体操作风险控制在最合适的范围。
美林公司采取多种方式管理它的操作风险,包括一个维持支持系统、使用相关技术和雇佣有经验的专家。美林公司借助信息系统提供的对主要市场操作风险的评价信息,能对世界范围内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立即作出反应。内部管理信息报告使得高级管理人员能有效地识别潜在的风险,控制风险暴露头寸,并促使众多的内部管理策略和规章彼此相协调。有经验的业务人员应对交易、结算和清算业务提供支持和控制,对客户及其资产行使监管,并且单独向高级管理人员报告。
因此,在现代金融市场的竞争中,西方主要的金融机构之所以能够获得良好的经营成果,其相对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有效运行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这主要包括:董事会确立了恰当的风险管理原则和战略;具有独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框架;拥有全面系统、严格而又灵活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并积极开发强调的风险管理技术工具,而且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这既是一个良好的风险管理体系的主要环节,也是值得当前我国的金融机构借鉴的重要内容。
主要参考文献
AnthonySaunders,CreditRiskMeasurement,JohnWileyandSons,1999.
许建华,《国外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模式和方法》,载《证券市场导报》2000年。
证监会国际组织技术委员会报告,《金融机构及其监管当局风险管理与控制指引》(征求意见稿),中国证监会网站。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风险管理;金融业务;金融产品
Abstract:TheChinesefinanceopensoutwardcompletelyalready,winningthebankofforeigncapitalandlaunchingtheoverallcooperationandcompetitionswiththeforeigncapitalbank,financialindustrymustfinancialcreativestrengthofenlargement.Thecurrentfinancialinnovationpresentsanewtrendandcharacteristicses:theliberalismthatfinancetakechargeofandinternationalization,financialbusinessdiversification,thefinancetradestheelectronicalandfinancialproductcomplication,financeservicecharacteristicandthefinancinginstitutionturnwithquality.Creativeinthefinanceatthesametime,alsoproducedthelatelyfinancialrisk,tostrengthenthemanagementtothefinancialrisk,guaranteethefinancestability,promotethefinancecreative,raiseinternationalcompetitionabilityoftheChinesefinancialindustry.
Keywords:financecreative;financialrisk;financialriskofmanagement
一前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金融自由化改革浪潮和金融创新的实践,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以及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形成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金融创新在世界范围内正形成一股世界性的强大浪潮,冲击着各国传统的金融制度和金融业务,给世界金融业的发展与改革经营与管理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金融创新也被人们赋予了越来越丰富的内涵而中国的金融创新是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金融体制改革而开始的,在金融不断突破传统旧体制,不断推进金融市场化,促进金融发展的改革过程中,每一步都离不开金融的创新,所以,中国金融改革的过程实际是一个金融不断创新的过程
在过去十年中,中国金融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显著进展:一是汇率并轨,实现人民币经营项目的可兑换,并不断采取更宽松和更对称的资本管制措施;二是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情况不断好转,目前已经进入相对良性的稳健状态;三是金融机构改制取得突破性进展,中资银行的治理结构在加速完善之中;四是资本市场经历各种波折,重新步入健康发展轨道;五是伴随中国加入WTO承诺的到位,中国金融体系将全面对外开放,中国金融体系日益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以上改革成绩的取得毫无疑问是伴随着一系列的金融创新成果的情况下取得的,但是,在这些成果背后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金融风险,如汇率机制改革后的今天稍有不慎就会可能带来灾难性的金融危机,股权分置改革同样也面临着潜在的风险所以说,金融创新的过程虽然规避了风险,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这是不能忽视的
特别是在2006年12月11日,随着中国加入WTO五周年后,金融业全面开放的形势下,这意味着中国将更加融入全球化的金融市场,中国经济金融将全面融入世界经济金融体系,中资银行将与外资银行展开全面的合作与竞争,外资银行将给中资银行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市场竞争将日益加剧加入WTO对中国金融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创新对于政府金融机构金融资产管理者以及个人投资者来说有着更重大的意义
二当前中国金融创新活动的特点
创新,通俗地讲就是创造与更新,过去没有的东西被创造出来,过去已有的东西被不断的更新和完善广义的金融创新就是为了提高和改善金融资源分配效率,将金融领域内部的各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和创造性的变革所创造和引进的新事物,主要是指新的金融制度金融体制金融产品金融技术金融管理金融业务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的创新和变革狭义的金融创新主要是指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等业务创新,包括:表外业务,主要是金融衍生交易;技术风险性较强的业务,主要是电子银行和银行卡,以及理财业务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投资设立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业务活动
当前中国金融业已全面对外开放,金融业加大了金融创新的力度,创新业务发展迅速,金融创新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
第一,金融监管的自由化与国际化由于金融创新,使当前的全球金融监管出现自由化倾向,同样由于金融创新,金融风险在不断加大,各国政府的金融监管更注重国际间的协调与合作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加快了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外资金融机构广泛介入我国金融市场,将直接带来创新业务,由此带来竞争的加剧也将迫使国内金融机构加快创新步伐同时,受国际金融发展趋势的影响,我国金融管制必将趋于放松,宽松的外部环境也将推进金融创新的发展毋庸置疑,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金融创新将进入一个发展期,并将成为推动我国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二,金融业务多元化随着2006年金融产品创新的开展以及金融机构业务多元化,主要表现为银证银保等业务领域的交叉销售,混业经营的潮流已经显现出来当前世界各国金融业普遍呈现出业务多元化的趋势据统计,全球有50多个国家允许银行经营证券业务,30多个国家允许银行经营保险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通过组建金融集团设立基金公司以及探索设立保险公司,尝试着银行资金的跨业流动从2006年以来,工农中建交5家银行相继提出了设立保险公司的意向2005年,开发银行和建设银行开展了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工作,开发银行已经发行了100亿元以公司贷款为支持资产的证券化债券;建行发行了30.16亿元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为支持资产的证券化债券银行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稳健探索跨业经营,拓展了业务领域,增强了资金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探索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综合经营已成为许多银行的发展需求
第三,金融活动国际化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已超过1万亿美元,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也高达16.66万亿元由于国内投资渠道相对狭窄,同时面临流动性过剩且人民币资本项目尚未实现完全可兑换,如何为巨额的外汇储备和居民储蓄存款寻求投资机会以分散风险,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难点在这种情况下,中资银行开展了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引导国内资金投向国外安全稳定的金融产品截至目前已有8家中资商业银行5家外资银行内地分行获准开办了代客境外理财业务,这使我国资本进入了国际市场,优化了中资银行的业务结构,同时,还锻炼了队伍积累了境外投资经验随着我国银行业全面融入国际金融体系,资本的跨境流动必将更加活跃
第四,金融交易电子化现代金融具有时效性和迅捷性的特点,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必须开发高效安全稳定的电子金融服务平台目前,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电子银行和银行卡业务迅猛发展,我国几乎所有大中型商业银行都开办了电子银行业务,2005年交易额达到了100万亿元,已初步形成了以互联网电话和手机为渠道,包含信息查询支付结算和投资交易等多种功能,覆盖企业个人用户的电子银行网络银行卡作为方便快捷的支付结算工具,受到金融消费者的青睐银行卡的发卡量成倍增长,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卡量已经超过10亿张,信用卡在这几年也快速增加,已达5000万张金融服务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不仅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便利信息交流与资金融通,更将为金融领域的技术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第五,金融产品复杂化为了规避自身风险以及满足客户投资与避险需求,商业银行开展了自营和代客的衍生品交易业务目前,已有62家中外资银行获得了衍生品交易资格,2005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衍生产品交易额达到了14万亿元近年来,商业银行不断推出形式多样的衍生产品,不仅包括期权期货和掉期等衍生品工具,还推出了与利率汇率商品价格和股票指数挂钩的结构性票据,以及其他复合型金融工具这些产品的推出,提升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但是,由于产品结构日益复杂,潜在风险也不断增大,这就对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价和风险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六,金融服务个性化改革开放28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GDP高达20万亿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个人财富积累,为商业银行开展财富管理提供了广阔空间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开始提供针对特定客户“量身定做”的财务规划投资分析和私人银行等个性化服务可见,金融个性化服务将成为未来金融创新的重要内容
第七,金融机构同质化由于金融机构在业务形式和组织机构上的不断创新,使得银行与保险信托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职能分工界限逐渐变得越来越不清楚,各国的金融机构正由分业经营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三金融创新活动中金融风险的表现
金融创新具有转移和分散金融风险的功能,例如,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以及当前正在实行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撑的证券化就是为了更好的规避风险的需要,提高资本的运营效率但是,金融创新却无法消除整体风险,而只是分散和转移了个别风险,所以,金融创新只是在微观上降低了风险,在宏观上却是将风险从风险回避者转移给风险偏好者,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金融体系的总体风险并未因此而减少而且在当前的金融创新活动中还产生了新的金融风险,以前的金融风险还是初级的幼稚的,但是,随着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和金融创新的发展,未来的风险会是集成的相互作用的更加复杂的风险具体表现为:
第一,金融创新增加了金融业的系统风险金融创新之后,各机构间交往越来越密切,形成了以资金联系为基础的伙伴关系,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这样,任何一个部门出现问题都将迅速波及其伙伴,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从而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1997年,从泰国开始的金融风暴迅速席卷东南亚国家,连日本韩国也未能幸免于难,这充分显示了“伙伴风险”巨大的危害同时,大规模的金融电子创新,在提高金融活动效率的同时,也伴生出新型的电子风险,如计算机病毒电子犯罪网络安全问题等电子风险具有明显的系统性特征,随着金融电子化的推进不断增加,这种新型的风险具有巨大的破坏力最后,在当代金融创新中,一大批高收益和高风险并存的新型金融工具和金融交易应运而生,如股票指数交易期权期货交易等衍生工具的虚拟性特性使金融市场成为一个充满不确定的市场根据现资理论,衍生市场其价格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投资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当一种金融产品价格发生波动时,价格越是上涨,越是有人由于价格上涨的预期而入市投机,从而产生所谓的“羊群”效应,出现虚拟资本市场价格数倍数十倍于原生资本市场价格而膨胀的现象这种泡沫膨胀和过度投机造成金融资产价格失真,一旦消肿必然导致价格狂跌,引起金融动荡,增大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也是金融危机发生的直接诱因
第二,金融创新增加了金融业的表外风险即没有在资金平衡表中得到反映而又可能转化为银行真实负债的业务或交易行为可能带来的风险随着表外业务的开展及规模的增大,金融企业的表外风险随时都可能转化成真实风险金融创新中涌现出诸多新型表外业务,如贷款承诺借款担保备用信用证等这些经营项目都不表现在资产负债表内,业务发生时银行并无资金外借,但银行承担了潜在风险,这些潜在风险一旦转变为现实风险,将给金融机构造成巨大损失所以,表外业务的风险也成为金融机构风险的主要来源
第三,金融创新增加了金融业的脆弱性金融市场国际化和自由化进程加深后,外资可能大量流入该国银行体系,促使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快速扩张,尤其是银行的对外负债增长更为显著在一些国家,以银行对外负债形式流入的资金绝大多数投资于国内市场,导致银行体系外币净负债上升特别是当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时,大规模资本流入使银行的流动性出现大幅度摆动,银行贷款膨胀和收缩时期交替出现,引起影响全局的风险,甚至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大幅度上升
第四,金融创新增加了金融业的经营风险金融创新使金融机构同质化,加剧了金融机构间的竞争,银行传统的存贷利差缩小激烈的竞争迫使各金融机构不得不从事高风险的业务,这又导致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增加,信用等级下降近年来,国际上发生的大银行倒闭事件无不与金融创新有关
第五,金融创新为金融投机活动提供了新的手段金融创新是一柄“双刃剑”,既增强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提供了新的金融产品,由此也为更大的投机创造了可能性比如,我国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虽然为股市良性发展有了促进作用,但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机手段,如果运用不当也有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四加强金融风险管理,促进当前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在给金融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使金融业面临一些新的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在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要提升风险识别与管理能力,特别要注重防范创新过程中新的风险,保证金融稳定,提高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具体措施为:
第一,加强政府部门的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一国政府为保证宏观经济平稳有序进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通过一定的金融主管机关,依照法律法规和一定程序,对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实行检查组织协调的过程按照国际惯例,从市场准入市场运营市场退出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性监管中国金融业已全面对外开放,中资银行要尽快提升市场竞争力,那么就要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监管部门要积极鼓励和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创新,有效地规范金融机构的创新活动,提高风险监管水平同时,还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法规和部门规章,创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法制环境对于目前正处于成长阶段的金融创新活动,应在控制好风险的前提下简化准入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基本原则应该是“区分风险,允许探索,加强协调,逐步理顺”要区分不同新产品的风险状况,鼓励商业银行探索新业务,开发新领域,给予他们试验的机会监管部门的风险监管要体现到新业务开展的具体流程中去,通过不断的沟通与协调,揭示业务风险,及时纠偏和纠错,促进新业务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如果创新业务尚未出现就将其扼杀,就永远不会有创新的存在;没有创新的出现也就无法发展和探索新的监管思路和方法,无法总结相关的经验和教训,也就没有更高的目标引导我们去学习和提高
第二,加强银行业市场风险管理控制能力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市场风险正日益成为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现阶段,我国银行业衍生产品风险定价能力还不高,风险转移和对冲手段还较少,大部分银行缺乏有效的市场风险管理模型,具有现代金融工程知识的专门人才更是凤毛麟角特别是面对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风险的管理意识及经验更是缺乏因此,如何提高市场风险管控能力是摆在监管部门和银行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加强信息技术风险管理随着我国银行业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银行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信息科技手段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直接关系到银行业的安全稳定和健康发展在此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目前,许多创新业务和产品都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如电子银行和银行卡业务应该说,目前在电子银行和银行卡业务上,信息技术风险防范工作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是,信息技术风险的防范绝不仅仅局限于特定的业务部门,而是涉及到科技服务部门科技风险管理部门科技风险审计部门以及任何信息数据使用部门所以,银行要像重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那样重视信息技术风险
第四,加强金融业的国际间合作在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中,一国控制金融风险已经显得势单力薄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和金融衍生业务的开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比如,我国可以与国外金融衍生交易自律组织签订关于金融衍生市场信息互享的谅解备忘录,或者与国外政府签订相关合作监管的协议,还可以参与国际监管组织并且参照其标准制定我国开展金融衍生业务的相关规则,从而达到全面有效监管的目的
第五,加强银行业的内部治理首先,建立由董事会高层管理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组成的风险管理系统包括要有健全的组织结构恰当的职责分离,明确划分机构内部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建立起对业务经营活动计划执行和控制的适当机构,在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间设定明确的辖属和报告关系,建立严格的授权和审批制度,对越权行为予以严厉处罚;通过机构的各个有机组成部分实现内部控制,督促稳健的经营方针的贯彻实施其次,要加强内部信息的透明度,强化信息公开制度,主动接受外界的监督通过建立独立的会计及核算体系,对所有的业务活动进行及时完整准确的记录,会计报表一经生成,不得更改;杜绝信息独占,任何会计统计信息都应做到分层共有,并在不损害商业利益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公开
第六,加强银行业资产的管理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良贷款率一直居高不下,已成为中国金融风险的代名词这几年通过清收剥离盘活核呆等各种办法,不良贷款率由以前的50%已降至今天的不足10%,为中资银行和国际接轨奠定了基础,为金融创新的更好进行创造了条件2007年,随着农行股改上市即将完成,四大商业银行即将全部完成股改上市,银行的公司治理又上一个台阶,将为推动金融业务创新提供体制制度保障
总之,金融创新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它的成长需要商业银行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共同推动银行是金融创新的主体,对创新活动及其风险承担第一责任,银行要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包括建立争议处理的解决机制;投资者在享受现代金融服务的同时,也要遵循“买者自负”的原则,承担决策风险;监管机构要履行服务于公共利益的职责,督促商业银行向金融投资者充分披露信息,揭示风险,保护金融投资者合法权益,同时,建立公平的市场交易规则,完善法律法规;另外,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还共同承担对投资者教育的责任,向社会公众普及金融知识,增进投资者对金融产品,尤其是对创新产品收益和风险状况的了解,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小锋,黄嵩.投资银行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邓长春.关于金融创新内容的新思考[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0(1).
(一)地方公债的初期尝试
我国早在建国之初就尝试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950年首先由东北人民政府发行了“东北生产建设折实公债”。此后国家逐步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地方公债的发行被叫停。1958年4月,我国《关于发行地方公债的决定》,该决定提出在必要时允许发行地方建设公债,并规定了发债的条件。1985年在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强烈的情况下,为避免盲目扩大投资规模带来的金融风险,中央再次叫停了地方债的发行。
(二)地方融资平台的是与非
受《预算法》的限制,地方政府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无法以直接发行债务的方式融资。然而在分税制背景下,地方财政收支缺口不断扩大,地方政府为了规避《预算法》的限制,另辟蹊径,通过设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融资。1992年7月22日,第一家地方融资平台———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在上海成立。此后,地方政府纷纷成立城司,地方融资平台以城投债形式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务不断增加。地方融资平台在为地方政府融资的同时,也聚集了大量地方债务风险。2004年以后,城投债规模平均每年增加50%以上。特别是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和筹措中央刺激经济计划需要的配套资金,地方政府开始大规模筹建融资平台,通过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手段,筹措了大量平台贷款,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风险剧增。
(三)地方政府债券的正式发行
2009年,财政部地方政府发行了2000亿地方政府债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9年政府债券(一期)成为我国第一支正式上市交易的地方政府债券。从2011年起,上海、浙江、广东和深圳、江苏、山东成为自行发债的试点城市。2014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券正式进入自发自还阶段。上海、浙江、广东、深圳、江苏、山东、北京、江西、宁夏、青岛几个地方试点自发自还地方政府债券,在国家批准的发债规模限额以内,自行组织本地区政府债券发行、支付利息以及债务本金偿还事宜。
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现状
在地方融资平台大量发行城投债的时期,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一度成为可能引发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最粗引线。在此背景下,2009年中央出台了《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预算管理办法》《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项目安排管理办法》和《财政部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办法》等一系列办法,规定由财政部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取代和置换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发行的城投债,以直接显性债务取代地方政府的隐形债务。2014年,为了进一步管理和控制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避免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我国政府颁布了很多法律法规。其中最具标志意义的风险管理手段是出台了新修订的《预算法》。2014年新修订的《预算法》规定,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一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以内,以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筹措。这从法律层面上建立了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新修订的《预算法》对于地方政府发债作了很多规定,限制了发债主体、用途、规模、方式。在控制风险方面,新《预算法》规定举借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新修订《预算法》后,2014年国发43号文《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为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管理作出了更为明确的规定。43号文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融资的权限,提出了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并严格限定政府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43号文把地方政府债务分门别类地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实现“借、用、还”相统一的管理模式。在规避地方融资平台聚集的风险方面,43号文剥离了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由此,融资平台公司不得再新增政府债务。此举为地方融资平台退出地方政府债务历史舞台作出了明确规定,有效管理和控制了地方政府债务多年来通过地方融资平台积聚的风险。此后,我国又通过一系列办法循序渐进地剥离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首先,财预[2014]351号文《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方法》对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剥离进行了具体区分,分为不纳入的债务、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三种。2015年财政部《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做好2015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2015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预算管理办法》《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做好2015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对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进行了进一步明确。近两年来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为规范地方政府债务、完善财政体制、发挥地方政府债务在政府治理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积极的政策准备和实践。2014年上半年,我国审计署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变化情况跟踪审计显示,抽审地区的政府性债务余额增长3.79%,比2013年同期平均增速下降了7%,地方政府债务增速有所放缓。这说明我国政府针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管理措施效果显著。
三、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从总体而言,近几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发展较为平稳,风险可控。但是,地方政府通过资本市场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如果风险管理不到位,在发行、使用、偿还等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问题,引起金融领域的波动。在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出现债务危机将导致金融体系甚至国家经济出现风险。因此构建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意义重大。本文尝试从三个角度提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方面的建议:
(一)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的信用评级制度
按照国际上的通常做法,穆迪、惠誉、标普等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应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率形成很强的指导性。然而目前我国自发自还试点地方政府债的信用等级均为AAA级,对不同的地方政府的债务偿还能力没有任何区别作用,对其发行利率没有任何指导作用。究其原因,在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还很低,投资者、评级机构及政府普遍认为,地方政府的风险就是中央政府的风险,地方政府债券基本是中央政府兜底的,没有风险。但是,今天的情况已经不同往日。《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地方政府对自己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这意味着中央政府的确有可能不会为地方政府债务买单,地方政府债务“刚兑”的打破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地方政府债务存在一定风险。在此背景下,各地方政府借债的风险和利率必然不一样,需要信用评级机构对其进行评判,为投资者的投资提供参考。完善现有的信用评级制度将是有效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方法。
(二)建全地方政府债务的信息披露制度
以前,地方政府并未编制资产负债表,只是通过财政预决算提供信息。财政预决算表只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地方政府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情况,只能为投资者提供流量信息,不能提供存量信息。只有健全了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等信息的披露,投资者才能得到地方政府资产负债率等偿债能力存量的指标,才能够充分、准确地估计地方债券的风险,理性投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编制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新的《预算法》要求地方政府公布资产负债表,这比“要求编制资产负债表”又进了一大步。经过一段时间的完善,地方政府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负债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到期债务比、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比率、利息保障倍数、权益债务比率、负债结构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等信息真实而全面地进行披露,就能实质性地提升地方政府的财政透明度,约束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冲动,并且让投资者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和利率作出正确判断,从源头上控制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
(三)建立地方政府债券保险制度
[摘要]旅游饭店财务风险是指在饭店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为了搞好财务风险管理,宏观上应优化外部环境,建立行业预警机制;微观上可从机构设立、风险机制完善、信息化建设、风险控制技术和加强信用管理等方面采取对策。
在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市场竞争加剧和经营活动日益国际化,旅游饭店作为独立自主的经济主体,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始终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风险管理日益受到管理者重视。资金是旅游饭店的血液,资金的运动即财务活动贯穿于饭店经济活动全过程,是资金筹集、投放、使用、收回和分配各环节的有机统一。而财务活动各环节由于受内外多种因素的,都有可能使饭店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产生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和所有者利益。因此,必须加强旅游饭店的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管理就是运用风险管理的基本和,以最小的成本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预测、控制和处理的一种管理行为。财务风险管理是旅游饭店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饭店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其他风险提供条件和可能性。财务风险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机会和损失扩大的可能性,提高饭店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减少收益的波动性,为饭店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财务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财务风险机制的建立,有利于饭店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促进饭店与客户、供应商、债权人、投资人之间互信合作,减少外部因素对财务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为饭店提供相对安全、稳定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环境,增强自身决策的性,提高决策质量。
一、旅游饭店财务风险
造成旅游饭店的财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类。外部因素是指外部宏观环境(如、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变动对旅游饭店理财活动造成不利影响。内部因素主要是指由于旅游饭店自身经营不善、理财不当、决策失误而产生风险。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饭店财务风险就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指由于负债筹资使饭店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可能性。我国饭店既存在现金性风险,又存在收支性风险。现金性风险是由理财不当和资本结构不合理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筹资成本费用过大、负债比例高(许多饭店超过50%)、从资本市场上筹资能力差、筹资渠道单一(过分依赖银行贷款,资金结构、期限结构和债务规模不合理)等。收支性风险主要是源于经营不善。主要表现为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亏损严重,如不加强管理,就会给饭店再筹资和经营带来困难。
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投资不能达到预期效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投资风险源于旅游饭店缺乏信息以及经营效率低下。饭店固定资产投资标准高,资金占用量大,回收期长,经济效益的季节性和波动性强,再加上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投资的风险性不言而喻。我国的饭店业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缺乏全面、准确的决策信息,造成市场预期不正确,投资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为饭店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旅游饭店经营具有经营范围广、营业项目多、提供的产品时间性和季节性强的特点。我国大多数旅游饭店管理水平低、经营不善,竞争力弱,再加上债务负担沉重,经营风险大,而经营风险最终会表现为财务风险。另外,缺乏回避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也是导致旅游饭店实际投资收益与预期相比相差甚远的重要原因。
资金回收风险。旅游饭店资金的回收风险主要表现为应收账款风险。从实质看,应收账款是饭店流动资金的投放,其风险主要是收回时间及金额不确定所导致的现金流量风险。它的拖欠将会严重影响饭店的获现能力和收益质量。应收账款风险的产生与信用政策和信用环境有关。目前,由于竞争的压力,我国旅游饭店的业务销售中赊销比重大,而不合理的信用政策常使饭店对应收账款缺乏应有的控制和管理,造成追讨欠款工作困难重重。宏观上,我国信用环境差,缺乏社会化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信用风险大,再加上结算方式落后,使得旅游企业间拖欠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饭店的实际收益。
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收益分配而可能给饭店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这种风险有两个来源。一方面是收益确认的风险,即由于方法的不当,虚增当期利润,导致提前纳税,大量资金提前流出饭店而引起财务风险;或者虚减当期利润,影响饭店声誉。另一方面是对投资者分配收益的形式、时间和金额的把握不当而产生风险。对饭店而言,如果过多的以货币资金的形式对外分配收益,会大大降低自身的偿债能力;但如果饭店投资者得不到一定的投资回报,又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降低饭店的信誉。因此,饭店无论是否进行收益分配,也不论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进行,都具有一定的风险。
二、旅游饭店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宏观对策
政府有关部门应为饭店的财务风险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具体而言,必须进一步深化旅游饭店改革,通过建立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旅游饭店的财务风险机制。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政府应继续深化、投资、外汇、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相应的法规,优化信用环境,为饭店的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针对目前的信用状况,政府应从税收和政策上鼓励社会化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建立,完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饭店行业协会应加强行业监管,规范企业的信用行为,反对不正当竞争,为饭店的经营和理财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使其尽量规避外部风险。
建立旅游行业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旅游业是一个敏感性行业,易受外部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建立旅游行业风险防范机制。行业主管部门应设立专业机构,建立和完善行业的预警、监测和管理信息系统,对全行业进行不间断的景气监测,保证信息收集、分析、公布渠道通畅,及时向旅游饭店和其他旅游企业传递市场信息和环境信息,提高全行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另外,政府应从财政上引导和支持建立旅游行业风险基金。设立风险基金既可以减少危机发生时政府的财政负担,又可以帮助旅游饭店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使其一旦发生经营危机和财务危机就能够通过风险基金的发放渡过难关。
(二)微观策略
强化风险意识,设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构。在饭店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各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饭店的所有员工都应有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就是既要重视风险的存在又不畏惧风险,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经营管理工作的始终,寻求最优的管理,减少财务风险给饭店带来的损失。饭店内部应成立一个专门从事风险管理的机构,从组织上保证风险管理的顺利进行。大中型饭店可设立风险经理一职,或由财务总监兼任;中小型饭店可以在财务部门设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对饭店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实施有效监督和控制;合理运用风险管理技术,促使风险管理制度化;认真理财环境及其变化情况,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提高饭店对理财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另外,风险管理部门的人员应加强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人事部门和各个服务部门的协调。
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对风险的预测和监测。第一,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加强饭店财务风险监测。风险预警系统是对风险进行识别、监测、评价和预测的信息系统,其包括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的相关信息,可分为内部报告子系统、市场信息子系统、风险分析子系统和风险预警子系统。前三个系统主要负责有关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分析;预警子系统则通过建立预警模型,监测反映财务状况的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类型及其危害程度作出评价、预测,并在必要时发出警报。正是通过这种不间断的跟踪监测,饭店可以随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财务风险情况。饭店内部的预警系统在建立和运行过程中,要保持与行业预警系统的协调、沟通,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第二,应完善风险防范机制。首先,饭店应规范和完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基础工作,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推行全面的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事前、事中资金支出,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以现金流量监控为切入点,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财务风险。其次,建立决策程序,对有风险的财务活动明确风险的责任者,加强对财务活动的各环节风险的防范。饭店业务部门众多,实行的是集中领导、分级归口管理的财务制度。因此,饭店应建立健全必要的原始记录,加强定额管理制度,加强计量工作,理顺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财务风险。
运用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强化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和处理。风险控制的实质,就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饭店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采取控制技术减少或消除风险损失。饭店控制和处理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选择。一是回避法。这种方法是指设法避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从根本上远离风险源,从而消除风险损失。饭店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二是分散法。即通过饭店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投资风险。同时企业可以通过改变资金结构、负债期限等以达到降低债务风险的目的。三是转移法。风险转移就是饭店以某种方式将所面临的某些风险转移给他方。具体的方法包括购买保险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通过契约的形式将风险损失转移给他人、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将风险横向转移。采用转移风险的方式可以大大降低饭店的财务风险。四是自留法。这种方法是指饭店自己承担风险,风险损害后果自负。饭店可根据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按照稳健性原则,在饭店内部建立风险基金,如偿债基金、坏账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预防风险损失,增强对风险的抵抗力。
重视饭店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管理信息化是指饭店广泛信息技术,不断改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水平,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竞争力的过程。管理信息化可实现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保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置于严密监控之下,尽量减少内部因素对财务活动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是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使饭店随时汇集财务会计信息,通过对财务信息高效有序的管理和应用,保障财务会计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提高财务管理决策的水平;管理信息化可使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速度,节约占用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饭店可以考虑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把财务信息化作为突破口,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加强对饭店信用风险的管理。,我国饭店业由于赊销业务而产生的信用风险巨大。为了防范信用风险,饭店应制定科学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是饭店财务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期限和收账政策等内容。饭店应根据自己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客户的不同信誉情况制定信用政策,加强信贷管理。可考虑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设立信贷部,认真作好赊销对象的资信调查。针对会议、旅游团队、旅游人和个人的不同信用情况,制订合理的赊销方针,实行分级管理,建立科学的赊销审批制度,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二是强化应收账款的单个客户管理和总额管理。饭店应对与自己有经常业务往来的客户进行单独管理,通过付款记录、账龄分析表及平均收款期判断个别账户是否存在账款拖欠。信用管理人员应定期应收账款周转率,编制账龄分析表,按账龄分类估计潜在的风险损失,以便正确估量应收账款价值,并相应地调整信用政策。三是建立销售—回款责任制,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根据客户按约付款的可能性,选择不同的销售方式和结算方式;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对应收账款实行严格的监控,及时催收货款,并把回款情况与相关责任人的经济收入挂钩,从而把应收账款风险降至最低限度;在已有应收账款档案的基础上,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正确核算坏账损失。
风险管理最终的目的是提高饭店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资金运行和业务经营是饭店经营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良好的资金运行能促进业务经营活动向实现高效益的方向,高效益的经营活动能使资金运行向着有效循环的方面转化。因此,饭店应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和改善内部经营管理,强化风险管理职能,通过信息化建设将饭店建设成型组织,构筑科学的内部组织机构,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
[]
[1]谭国平,于丽慧。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统计与咨询,2003,(2)。
风险管理计划(PlanRiskManagement)一般是在项目的规划阶段,由项目团队举行项目风险管理计划会议制定,确定在项目中如何进行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包括风险管理的活动、方法、职责、时间和预算等,是一个项目风险管理的行动纲领。
2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RiskIdentification)的内容包括3个部分。(1)识别并确定项目有哪些潜在的风险。(2)识别引起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3)识别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项目团队成员均应参与到风险识别的过程,以便增加成员对于风险的应对能力和责任感,也均应认识到风险识别是一项不断重复的过程,因为在项目的进展中可能会有新的风险出现,旧的风险也可能会消失。风险分解结构(RiskBreakdownStructure)是风险识别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有助于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发现引起潜在风险的多种原因,具有多种分类结构,企业可以选择以往项目总结下来的结构或者引用新的结构。
3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RiskAnalysis)包括定性风险分析和定量风险分析,后者一般在前者完成后进行。3.1定性风险分析定性风险分析(QualitativeRiskAnalysis)对已识别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排列出优先级,以便进行定量分析和风险应对计划。风险的发生概率分为客观概率和主观概率,客观概率是通过历史数据统计或大量的试验进行推测的,主观概率是通过专家经验或讨论进行推测的。客观概率比主观概率的准确性高,但在实际项目中有时很难收集到足够的历史数据或做进行大量的实验,所以主观概率不可或缺。概率影响矩阵(ProbabilityandImpactMatrix)是定性风险分析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已识别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对项目造成的影响的组合,划分出风险的高、中、低级别,并以不同的颜色标识优先级(见表1)。3.2定量风险分析定量风险分析(QuantitativeRiskAnalysis)是对定性风险分析中排出优先级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的过程,但有时会因为缺少足够的数据建立模型,而无法实施定量风险分析。预期货币值(ExpertedMonetaryValue)是定量风险分析常用的方法之一,把方案中每个可能性的价值与其发生的概率相乘,再将所有乘积加在一起得出该方案的预期货币值EMV,从而辅助项目决策,通常在决策树中使用。
险应对计划
风险应对计划(PlanRiskResponse)是按照已识别风险的优先级来制定应对策略的过程。风险的应对策略包括回避、转移、减轻和接受4种,等级较高的风险通常采用回避和减轻策略,等级较低的风险则采用转移和接受策略。项目经理应该为每种风险选择至少一种应对策略(高优先级的风险可能需要备用策略,以防当前策略失去效用),得到全部项目关系人认可后为其指定一个明确的应对负责人。风险应对计划的对象是已识别的风险,但项目过程中存在着未知风险,无法进行主动管理,项目经理除了可以定期进行风险识别外,还可以通过分配一定的管理储备来应急。
5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RiskMonitoringandControl)是在项目中跟踪已识别的风险,监测残余风险,识别新的风险,实施风险应对计划并评估其效用的过程。偏差与趋势分析(VarianceandTrendAnalysis)是风险监控常用的方法之一,例如:可以通过分析项目当前阶段的挣值和计划价值、实际成本的差别,分析出项目的进度与成本是否出现偏差,从而判断是否需要实施风险应对策略或使用管理储备应急。
6结语
在信息系统项目中,风险管理既是一项管理流程,保证企业决策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实现项目的按时按质完成,同时风险管理也是一项投资,不仅涉及人员的投入,还有资金和物资等的投入,因此其成本不应超过项目的预期收益,当一个项目完成后,企业应该对项目的风险管理进行总结,建立主要风险清单,作为组织过程资产为下一个项目的风险管理做参考。
作者:李文彬 单位:韶关供电局
参考文献
[1]柳纯录.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M].5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杨俊芳.怎样做好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J].中国信息界,2007(5):39-41.
所谓的风险管理,其实就是管理可能发生的危险,以及危险发生时可能带来的各项损失。风险管理的宗旨在于将可能发生的危险扼杀在摇篮里,同时将已经发生了的危险的破坏性降到最低。从电力调度安全管理的角度上来说,电力调度工作的核心其实就是一个安全性、稳定性的管理。
既然电力调度安全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指的是对可能对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产生危害的易变性因素的管理,风险管理工作中就需要至少经过以下三个步骤:首先是风险辨认。风险辨认的对象是不确定因素。对电力系统自身中诸如对外界影响的抵抗力、外界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干扰性因素等内容进行辨认。并最终形成风险辨认的条目表。其次是风险评估。在通过风险辨认工作获取到风险种类的目录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不同的风险种类所可能产生的破坏性影响进行评估。这种评估工作应该重视量的衡定。比如某一台特定发电机组在发生故障时,可能对整个电力系统和供电区域造成的巨大的损害,但是这种损害必须是用经济单位来衡量的。最后是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风险控制工作是在经过了形成风险种类目录、初步掌握风险性因素带来的破坏性影响之后,借助相关的制度、设备等形成完善的预警系统和应急机制,将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2 我国电力调度安全管理中风险管理的现状
2.1 我国电力调度安全管理中风险管理工作成果斐然
电力调度的安全管理作为电力系统正常运作的基础和支撑,历来被电力行业各个部门高度重视,并通过及时对电力系统的关键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借鉴先进电力调度技术提高电力调度工作安全性、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建成各级统一的调度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度等方式对调度工作中的风险性因素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并最终取得了显著地实绩:我国电力运行系统日渐稳定,供电和输电机组设备先进,效率,调度工作的安全性被极大巩固和完善。
2.2 我国电力调度安全管理中风险管理工作仍存上升空间
电力调度工作中安全管理的最大威胁就是调度工作本身的瞬时性和不可逆转性。这种特定的工作特质注定了电力调度工作的风险管理是一项永无止境,必须时刻关注的重大课题。从当前我国电力调度风险管理工作现状来看,在以下两个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上升空间:首先是我国电力调度工作中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电力调度工作虽然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获取极大便利,但是人工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同时也是关键性因素。然而当前我国电力调度工作人员由于习惯了日常倒闸、供电、放电等常规工作内容,而往往忽略了对电力系统的认真钻研,降低了自己发现危险和应对危机的素质与能力。其次是电力系统本身也存在问题。当前我国电力系统中仍然存在着电力运输通道单一,甚至造假的现象,这种单通道的存在造成了电力调度工作难度的倍增。此外,电力系统中预警信号灯过多,一些无用的灯光信号往往混淆了安全管理人员对危险性信号的判断。此外,我国基本建设完成了对电力调度安全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但是当前电力调度信息网络使用的是三层桥式分段网络或者是MIS网络,这些技术短板容易造成信息系统较为脆弱,进而产生威胁性因素。
3 关于强化电力调度安全管理中风险管理工作的对策性建议
3.1 建设高度统一的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
前文提到,电力调度工作的特征是突发性和瞬间性。往往危机在刹那间产生并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扩散到整个电力系统,产生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完善的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十分必要。当可能导致风险的易变性因素出现时,能够通过严密的防护措施进行规避和报警。即使无法避免,危机爆发,也能够通过严格、高效的应急机制将损失控制到最小。比如建立微机防误闭锁、电力机组实时监控系统、各层级统一的电力调度信息平台等都是极为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手段。
3.2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电力调度工作团队
风险管理是一项体系性工程和课题,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执行者。这样一支人才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在诸如华北电力大学等知名学府中选拨专业人才、对既有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建立严谨的企业文化,将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借助文化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等方式来建立。此外,组织定期的危机、事故处理和应对演练也是极为有效的风险管理方式之一。
3.3 对当前的电力市场进行充分的预估
电力系统必须服务于特定的电力市场,因此,电力市场的发展趋势同样对电力系统的运作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考察电力市场情况时,不能片面重视市场可能对供电系统提出的最大要求,而同时要注意电力系统可能产生的电量饱和情况。毕竟,特定区域内电量太多或者太少都可能对服务与这个地区的特定的电力系统产生破坏性影响。这就要求风险管理工作提前做好电力市场的预估工作。
4 结语
1.1农业小额信贷概念及原则
农业小额信贷指的是农村信用社为了加大支农信贷投入力度,简化信贷办理手续,提高信贷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自身在支持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而进行开办的核定期限及额度内、建立在农户信誉度基础上、不需要担保和抵押的小额贷款,主要适用于从事农村土地作种或者与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民、个体经营业主等人群。农业小额信贷应该遵循偿还性、信用性、投向性、方便性、自主性、“三公性”以及量力性等基本原则。
1.2农业小额信贷风险内涵和特点
农业小额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交易对手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偿还贷款本息或者其信用水平发生变化,导致影响金融产品的价值,从而给农村信用社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有地区风险集聚性、道德风险显著、风险协变性、风险数据“软信息”性、贷款对象特殊性以及风险评估难度大等特点。
2农业小额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风险内控文化缺失
信贷风险内控文化作为银行业的一种行业文化,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的理念和认同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现如今,农村信用社的农业小额信贷业务发展较快,员工的收入不断增长,便滋生了其自满自大的心理,以致于对农业小额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懈怠放松。同时,由于目前农村信用社的农业小额信贷业务开展时间较短,内部管理层缺乏建立风险内控文化的意识,对于信贷风险的管理不够重视,未能形成健康的、良好的信贷风险内控文化,便导致农村信用社没有形成健全的农业小额信贷风险管理制度、结构和理念,不能做到有效地控制和防范农业小额信贷风险,风险管理水平自然较差。
2.2小额信贷业务流程不规范
首先,由于农村信用社的农业小额信贷业务办理人员法律知识较浅薄,没有准确审查相关质押物、抵押物的合法性及有效性,未依照法律规定办理抵押登记,容易造成抵押行为的无效;其次,对于农业小额信贷的审贷分离制度执行不到位,审贷分离机构设置滞后,且部分审贷分离机构流于形式;再次,在农村信用社的农业小额信贷管理制度上存在着漏洞,缺少完善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某些管理人员权力过大、、乱批贷款等行为时有发生,甚至部分农业小额信贷责任缺乏落实,导致最后找不到相关负责人;最后,对于贷款人取得农业小额信贷之后使用情况的调查跟踪浮于表面,忽视了贷款人的资信情况、抵押物及质押物的变化情况。
2.3对小额信贷责任人约束不力
农村信用社在办理农业小额信贷的过程中,没有建立合理的、严谨的信贷项目责任机制,未能将信贷风险管理的责任明确到具体部门、落实到个人,容易出现在农业小额信贷风险发生时互相推诿现象,造成信贷项目的失败。目前农业小额信贷网点数量、人员数量及素质均难以达到要求,在无形当中便增加了农业小额信贷的风险发生机率,而且,在农村信用社对农业小额信贷产品的市场营销过程中,没有构建高标准的风险防控机制,仅顾贷款发放数量,对于贷款质量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贷款结构不合理的同时,对于贷款风险的防控不力。同时,在信贷审查审批的关键环节上,审批人员只检查信贷资料的数量齐全与否,缺少对于信贷风险的深入分析,在贷后管理环节上,跟踪检查力度不够,对于潜在的风险未能做到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管理效果不佳。
3改善农业小额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对策
3.1重视风险内控文化建设
首先,农村信用社在从事农业小额信贷业务的过程中,要树立统一的科学的信贷风险内控文化,并且认真贯彻执行,从整体出发,构建多层次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以风险内控文化为依据,重视信贷风险的识别和量化,以便较快地吸纳各种先进风险管理理念,真正对敏感的信贷风险分析模型和系统加以运用;其次,按照全面风险管理原则设置合理有效的农业小额信贷管理组织,构筑垂直化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使其能够准确地执行上级的信贷风险防控指示,加强上下级对信贷风险识别和防范的沟通,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同时,为防范农业小额信贷风险的发生,在健全经营管理制度的同时,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主体多元化、产权明晰的发展格局,结合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引入前沿的信贷风险管理手段和技术,完善内部评级体系,使贷前、贷中及贷后的各项操作进一步规范化,针对信贷风险能够做出切实的预测和防范,从而加强农业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提高应对信贷风险的能力。
3.2优化小额信贷业务流程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冒名贷款、骗贷现象的频繁发生,农业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难度和要求也在提高,农村信用社为保障在新形势下科学有效地进行农业小额信贷风险管理,就必须改变过去陈旧的信贷风险防范措施,优化农业小额信贷业务流程。因此,农村信用社必须重视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及时发现信贷业务操作和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隐患和漏洞,进而提高农业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有效衡量信贷风险管理成果。一方面,农村信用社要加强信贷风险分析的软件、硬件系统建设,软件系统建设指的是充分运用各种高级的信贷分析软件实现实时数据分析,硬件系统建设则指其内部要构建信贷风险量化部门,并且具备足够数量的计算机来完成数据分析工作;另一方面,加快数据库建设步伐,为农业小额信贷风险评级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源,同时,要完善贷款人信用档案,详细记录每个贷款人的贷款时间、还款时间、贷款金额及还款金额等信用历史情况,并且对违约贷款人的数量、违约次数、违约金额等相关数据给予统计,进而计算出一系列衡量信贷风险的指标,对于农业小额信贷而言,只有做好最基本的数据统计工作,才能为信贷风险量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3.3构建小额信贷责任人的约束机制
首先,农村信用社要注重对于农业小额信贷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和风险评估,确认其风险水平合理后才予以发放;其次,明确农业小额信贷发放、使用及回收过程的相关负责人,将信贷风险管理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并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从而加强相关责任人对于农业小额信贷的管理与关注;再次,强化对信贷申报、审批、执行等每个步骤的监督,在整个流程中,要把风险防范作为工作重点;最后,构建严格的农业小额信贷责任人约束机制和考核体系,合理考评其工作业绩,采取恰当的规范条例,并对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责任人给予奖励,对出现问题的责任人要追究相应的责任,以期有效地约束责任人积极参与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可能引发的各种信贷风险。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