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39: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古诗苑漫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我是一个亡国之君,我对不起大唐!”李煜这样想着,自己罪孽的历史又涌上心头。由于自己的昏庸无道,使有着几百年辉煌历史的唐朝盛世断送在自己手里。由于贪生怕死,自己投降了宋朝,成为世人的笑柄。而今,虽然能够苟活于世,但自己的良心却受到了极大的谴责。此时,李煜心底泛起了一种莫名的哀伤。
远处,一声凄厉的鸦鸣打破了夜晚的宁静。李煜迈着沉重的步伐,踏上每一层台阶,来到了西楼。此时已经是秋天,而李煜仍然穿着一件薄薄的衣衫。他的目光里,充满着向往与悔恨——望向长安。头上的月亮像一把镰刀,又细又长,发出清冷的光,照的人不觉寒气透骨。李煜不由得打了个冷颤,一回头,看到院子中一棵梧桐树,树叶已经泛黄,有的正随风飘落,在空中飞舞,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美丽极了,但是却被锁在这深墙大院之中,忍受着孤独的折磨,对自己的美丽,也只能孤芳自赏,何其悲哉?回头想想,自己的处境不也是这样的吗?被锁在宋朝这个“金笼子”里,欲出不得,是怎样的一种苦,怎样的一种痛啊?!
李煜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目光又望向长安,悠悠的乡愁,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但,家在哪里?国在哪里?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一切都是一场梦,一场被自己亲手打破的美梦!李煜靠在栏杆上,呆呆的看着,就这样看着,周围的一切都很平静,然而,他的心里早已波澜起伏!对自己的痛恨,对国民的愧疚,对故乡的怀念,紧紧地揪住了他的心。他忘不掉,也不想忘掉,即使那一双双充满怨恨的眼睛让他心惊胆战,让他万分痛苦,他仍然选择了记住,因为那一段充满血腥,充满污秽的肮脏往事正是激励他改过自新的最大的动力!由于那触景而生的思国之情,他立志要重新做人,然而,他并不知道,上天并没有给他机会......
那声鸦啼,否定了他的一切......李煜的身影,亦在那声鸦啼中,变得越来越远......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渊源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诗,以它精练的语言,优美的文字抒发了作者的感受。
打开记忆闸门,我寻觅到了一首我最喜爱的诗。那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山行》。全诗共四句,是这样写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描写诗人深秋时节在山中行走时所见到的美丽景色。诗人巧妙地捕捉了山行途中所见的几副景观:远望一条山石铺成的山路蜿蜒曲折,伸向高山之颠近看山间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显现出几户人家,四周枫叶如火般,更显得红艳娇美,远远胜过早春二月的花。在这里,有白云、有红叶,色彩明丽;山路、枫林、人家,和谐温馨;还有因爱这枫林晚景而停车观赏的诗人也在这幅画中,使画面更显得有情有意。写秋景,全诗却无半点悲凉萧瑟的气氛。特别是最后一句,把枫叶与花相比,十分新颖。二月的鲜花固然美丽迷人,但春风一吹,春雨一淋,就零落成泥,随流水而去。而枫叶却是在同秋风、秋雨、秋霜的搏击中,变成火红,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诗人之所以特别喜爱枫林的原因。也是这首诗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魅力之所在。
漫步在古诗苑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的古诗。古诗中的离情别绪、春夏秋冬,古诗中的风花雪月、山水风光、名胜古迹,这些都是古代诗人为我们后代人留下的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藏。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3―0085―01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学生主体的发展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努力在组织、指导上狠下功夫的同时,还应构建一种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策略,才能确保语文综合性学习得以有效开展,进而促进每位学生健康发展。
一、关注个体差异,评价分层分类
在评价时对那些聪明好学、活动积极的学生可以在更高层次上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激发其更上一层楼;对那些别出心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学生可以多加鼓励和引导,以激发其创新意识;对平时性格内向、自卑缺乏自信的学生应特别关注其点滴进步,让他们在活动中拥有参与的机会,得到尊重,拥有自信,让弱势群体中的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其自信心和上进心;对活动中虎头蛇尾、敷衍了事的同学,教师应及时关注和跟踪指导,培养其主观能动性。这样,每一个学生才更容易看到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更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不断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明确评价内容,评价重视过程
在评价中教师应明确,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课程理念,不是语文学习的某项内容和能力。因此,它富有课程的开放性和丰富性。它的活动效果不仅体现在学习成果方面,更多体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如在开展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苑漫步”这一活动时,我安排了“分门别类辑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声情并茂诵古诗”活动,经过三个周的活动时间后,在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前,我先让每位同学说说自己是如何完成创作的,如:你是从哪些渠道搜集资料,又是如何筛选整理资料的,期间的困惑与反思有哪些,你对此活动的设置有何建议等。通过大家的畅谈与师生的点评,全班同学分享了每个同学在整个活动中的收获与愉悦,也丰富了学生的活动经历。因此,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不要只看重学生的活动结果,而应把评价贯穿于活动的整个过程。
三、角色重新定位,评价方式多样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结合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我课题组总结了以下评价方式:1.评价的主体是多元化的,可以是教师评、家长评、社会评(被访问者、校外指导、建议者),也可以是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2.评价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是书面考查,如绘画摄影、诗集的编写、仿古诗文创作、阅读名著心得体会、活动资料的编写、情景测验等,也可以是口试,如经典诗文背诵、名人故事大家讲、曲苑杂谈、小组对联接龙赛、小组辩论赛、课后访谈、配乐诗文朗诵等;3.评价的结果呈现形式也是多样的,如语言文字的描述、分数评定、等级评定等;4.以激励评价为主线,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的闪光点,不断鼓励学生,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多元化地评价学生,既让学生在中肯的评价中感受到分享成果的喜悦,又让他们找到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进而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开展。
四、在评价标准上,强化自我参照
周慧,杭州市青春中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教师,下城区首届初中骨干教师。
不知何时,我已习惯了在空闲时沏上一壶清茶,挑选一本诗词,细细地品味;亦不知何时,我已习惯了漫步于字里行间,体会那些难以遗忘的情怀。
依稀可见,屈原跳入汨罗江时,眼角的泪珠与那抹难言的释然。透过那颗晶莹的泪珠,却是少司命轻抚秋罗吟唱小曲时如花的笑靥;却是湘夫人静立湘江边,望着清澈的江面寄托哀思;却是山鬼站在山崖上,美丽的眼波掠过郁郁葱葱的森林,呢喃心语;却是屹立于天地间,凛然不惧的亢长《天问》;却是传唱千古、震慑人心的《离骚》一曲。轻轻走到江边,拾起早已破碎一地的心灵,所有的一切都证明,在不久的将来,楚国将会和那些在战火中消失的国家一样,湮灭在历史的烟海中,万劫不复。“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虽然曾不止一次地告诉自己,放弃是最好的选择,只是哪怕再坚定的语气,又如何比得上自己心底的那片山河呢?去矣,去矣,犹见江山幻影。人生不过南柯一梦,但得此情常驻,死亦何惧?闭目,前倾,星殒,袍袖挥拂间,浮华散尽。
依稀可见,李煜漫看一地落花,忆起早已远去的家国时,唇边的苦涩和深沉的哀伤。李煜的词自是极好的,我之爱他的词,却是惊艳于那婉约与花间的相融。香艳的词句掩不住清丽的风骨,悲伤的片语仍荡漾着丝丝的风流婉转。只是每当看到“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之类的词句时,还是忍不住感叹他投错了胎。以他这般性子,便当做个悠闲放荡的文人墨客,如何又成了高高在上的君王?这个柔弱的“男孩”又如何能撑得起南唐的江山,“后主”二字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但历史终究是容不下“如果”的。若李煜当真离了这位子,也就遇不到娥皇和小周后,也就写不出这些千古名篇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曾经的人和事早已灰飞烟灭,唯有这抹哀愁仍流连于天地间,不愿离去。李重光呵,不知在你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否忆起了那些繁华与快乐,是否忆起了你与娥皇、小周后的美丽邂逅?
依稀可见,纳兰容若手执书卷,独坐窗前,眼光掠过喧嚣的尘世时,孩子般的眼眸和难掩的寂寥。容若是康熙时的权相明珠的长子,标准的翩翩贵公子,但他笔下的文字却如那些落魄文人一般,凄美到了极点。也曾想过他或因爱妻之亡,好友知己之离而郁积成疾,终撒手于世,但却渐渐觉得容若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生活过于美好,而导致对遗憾久久不能忘怀。正如容若的好友顾贞观所说的那样:“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若不是他不知“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若不是他作茧自缚,对已经失去的无法释怀,他又怎会在三十一岁那年去世?我至今仍惋惜于容若的未经磨砺,但他的词总能让人把满腔遗憾化为淡淡的惆怅,流淌开去。“相看好处却无言”背后是他对旧时情人的深深怀念,“当时只道是寻常”背后是他对亡妻卢氏的无尽思念,“人生若只如初见”背后是他对人间悲剧的哀叹悲戚。容若就像一个小孩,因为失去了心爱的玩具而难以释怀。有时候,执念太深,就会看不清现在。
轻嘬一口茶,那些笼罩在烟海中的情思渐渐清晰。我之爱诗词,是因为每当真正读懂它们时,就能看到那些埋葬在岁月中的往事。寥寥数行字,却如那杯茶,千百年来,还是香。
何以攻玉
面对一位初二学生写的《漫游古诗苑》,作为老师不由得赞叹和欣喜。
赞叹的是从作文的字里行间,充分感受到作者对古诗词的热爱以及宽广的阅读面和令人惊喜的鉴赏能力。仔细回味这篇文章,依稀可见作者那孜孜不倦、遨游中国的古诗词文海的身影。有人把阅读古诗词当做完成学校、家长的任务,有人只不过是走马观花般“到此一游”,在书林里留下一抹脚印,而本文作者显然在古诗词中悠然自得,融入主人公的意境,加上作者的“真知灼见”,可见作者对古诗词方面的爱好一览无遗。无论屈原还是李煜,那种忧国忧民的豪迈,和人生烟花的凄美与无奈,都充分体现了作者一路阅读过来的历史长河人物心境的呈现,既有同情又有欣赏,既有悲愤又有惋惜,这是赞叹。
欣喜的是作者此文宛若一曲高山流水,跌宕起伏的江南春曲,整体流畅,一气呵成,不可不谓具备了一定的文笔功底,用词自然而丰富,尽显了一定的历史功底和文字的驾驭能力。
关键词:“柳”;意象;春天;士子情怀
一、以“柳”来蕴含一种欣喜之情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便是典型代表。陆游在游山西村时,自己正处于仕途的低谷,诗人因无奈归隐故里而内心愤愤不平,抑郁烦闷。这次出游,农人们热情质朴的家宴,让他享受到了最朴实的乡情;在充满民风民俗的游览中,诗人漫步于山峦间,穿行在曲折回环的溪流中,浓茂的草木,蜿蜒的山径,依稀难辨,正在迷惘间,突然看到前面柳枝丛丛,花团簇簇,茅舍几间,鸡鸣狗叫。诗人心情为之豁然开朗,在扑朔迷离之际,忽然兴奋地发现了属于自己的新天地,而这正是通过“柳”的意象表现出来的。“柳”的出现,洋溢着诗人的欣喜之情。
二、以“柳”来表现思乡之情
《诗经?小雅》的《采薇》中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本诗歌写的是出征士兵保家卫国怀念亲人和乡土的情思,其大意是:当初我们出征啊,杨柳飘拂依依;如今我们归来啊,却是雨雪漫天纷飞。这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以杨柳作为意象的最早的一首诗,用杨柳来表现思乡思亲之情。
在乐曲中,古代有《折杨柳》的曲子,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惜别的情感。诗人们也往往运用这种意象,以听到折柳曲来表现思乡之情。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写道:“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在洛阳城的灯火阑珊的春夜 ,不知谁家玉笛吹奏《折柳曲》,随着春风飘荡在洛阳城上,在这样的夜晚,听到这样的乐曲,自然唤起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三、以“柳”来表现离别之情
在唐代,因“柳”与“留”谐音,因此诗人往往以“柳”来表现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王维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为证,“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朝雨拂轻尘,客舍杨柳青的氛围中送别友人,朋友间的深情厚意、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前路珍重的祝愿,一切尽在不言中。此诗一出,众人传诵,由乐工谱成《阳关三叠》,成为离别筵席上的千古绝唱。
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斛。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以柳的意象表达出一种依依惜别之情。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首句“杨柳渡头行客稀”,“渡头”是送客之地,杨柳是渡头之景,这里写杨柳,不仅是写现成之景,更是烘托送别气氛。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惹恨牵愁,不胜留恋;还有柳树枝头的黄莺,别情依依,鸣声悠悠,使人久久不能平静。
四、用“柳”来表现忠贞不渝的爱情
陆游在《钗头凤》中开篇写道:“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与表妹唐婉深深相爱,但陆游在母亲的逼迫下,不得已给深爱的妻子下了休书。十年后,陆游在游沈园时与唐婉不期而遇,墙内的宫柳,尽管春色依旧,但往日的欢乐时光已不复存在,伊人已消瘦,令人痛心。词人通过景与人的对比,表现出了对唐婉的深情,同时又表现出欲罢不能的抑郁与欲说不语的无奈。
另外,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采用谐音双关,写出天气阴晴变幻无常,又暗喻“郎”的无情实有情。表现在岸边杨柳依依,远望平静的江面,少女闻郎江上唱歌的喜出望外,既迷惘顾虑又眷念期盼的忐忑不安的复杂微妙的心理。
五、用“柳”来表现怨情
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诗中,诗人写戍守边疆之怨,但不直言戍边的苦与怨,却“怨杨柳”“不度玉门关”,那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调哀怨,似在怨杨柳,怨离别,又似在抱怨塞外荒寒,柳色不青,春风不到,更似在怨朝廷恩泽不及边关士卒。其乡愁、戍边、征怨,尽在“怨杨柳”中曲折表现,令人深思。
六、用柳来表现愤懑伤痛之情
唐彦谦的《垂柳》:“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婀娜多姿,别具柔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讽刺矛头直指皇帝及其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柔情中见犀利,含蓄中露锋芒,托物寄兴,寄托自己愤世嫉俗之情。
一、建立直角坐标系法
直角坐标系不仅解决生活中的许多数学问题,而且对我们中学语文综合实践图表题的阅读和理解也很简便。例如:班级最近开展了“娱乐与青少年成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对青少年的娱乐形式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搜集到多方面的材料。调查显示如下表:
根据直角坐标系的交点表示的意义,你就能很清晰地领悟该图标所表达的含义。得出上述材料的结论是:当代的青少年常常花大量的时间在网吧进行电脑游戏,以寻求快乐的感觉。
二、对比法
例如:长沙市某中学对该校300名高一学生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和“超级女声”两大电视节目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它将中学生对“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与“超级女声”的关注程度从原因、人数、以及所占的比例进行三方面的比较,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学生不太关注,相反于“超级女声”却受到学生的喜欢。再如:下面是一份对400名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
我们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分析,发现出卷者给考生设计了三大对比:1.主动回答与被动回答对比;2.各阶段学生主动回答的人数和百分比的对比;3.各阶段学生被动回答的人数和百分比的对比。根据以上三组对比得出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高,主动回答问题的同学越来越少,被动回答问题的人越来越多。
三、法
在语文综合实践中一些表面看来很不相同的互不相容的材料,如果采用的方法来分析就能更清楚地说明问题的本质。所以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在语文综合实践题的探究中还是值得提倡的。
(1)求同法
例如: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给诗集命名。(2010年江苏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春望》……杜甫;《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诗集名称:《_______________》
《次北固山下》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作者借“乡书、残夜、归雁”,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真挚自然地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渔家傲•秋思》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无归计”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寓情于景,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综上所述,这几首诗在抒感和思乡之情有着共同之处,给该诗集命名为《思乡》。
(2)存异综合法
例如阅读下列关于“中国制造”的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1]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出口形势异常严峻。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制造”设置障碍,更加剧了中国出口面临的困境。
[2]一些美欧企业动辄以保护知识产权为由,对中国出口企业提出诉讼。一方面抓住了部分中国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漏洞,如有的产品确实存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产品缺乏科技创新,未能实现“中国创造”;另一方面是将诉讼作为手段用以阻止中国出口企业对其市场地位产生的竞争威胁。
[3]调查表明,中日韩三国国民对本国产品和品牌的信赖度,由高至低依次为日本、韩国和中国。回答称信赖本国产品的日本人比例为90.8%,韩国人比例为87.5%,而中国人只有50%。就“最先想到的本国企业是哪一家”一项,回答“海尔”的中国人最多,回答“三星”的韩国人最多,回答“索尼”的日本人最多。(2009年镇江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这三则材料,要探究“中国制造”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我们采用存异综合法,概括每一材料表达的意思,然后进行综合,那么这一难题自然会迎刃而解。材料[1]表示:中国制造的产品面临出口困境;[2]表示:由于知识产权的影响,中国出口产品受阻;[3]表示:较之日、韩两国,中国的产品和品牌的信赖度低。从三份材料表达的意思看,似乎三者之间没有联系,但仔细的推敲后,可以分辨,三份材料有着内在不可分割的联系:一是都在讲“中国制造”,它成为三材料的纽带;二是三个材料表达的意思发生的大背景相同:都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三是材料[2][3]其实都在阐述材料[1]的原因。由此在存异综合的基础上我们完成了探究。结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制造的产品由于受到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信赖度不高的影响,面临出口困境,因此我们要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和品牌的信赖度,才能赢得更多的国际市场。
1、世界上许多国家过母亲节,但母亲节的日期不尽相同:美国、意大利等国都在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法国的母亲节是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泰国的母亲节是8月12日。有人提议我国也应该设立自己的母亲节,以提醒人们不忘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1)假如我国的母亲节已经确立,请仿照示例(200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句式,为我国首届母亲节拟定一个宣传主题。示例: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如:弘扬孝道热爱母亲
(2)假如从下面的候选人中推举—人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你推举谁?写出理由。
候选人:孟母(孟子的母亲)岳母(岳飞的母亲)冰心
推举岳母;理由:她教育孩子要精忠报国,将孩子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材,是位善教的母亲,应该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
(3)假如你在母亲节这一天给母亲洗一次脚,请写出给母亲洗脚前想说的话。
亲爱的妈妈,您给予我太多太多无私的爱,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方式来感谢您。请让我为您洗一次脚吧,当作我对您的一点点回报。
2、《献给母亲的歌》
(1)请写出有关母爱的俗语和古诗各一句。
儿行千里母担忧;养儿方知父母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请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句感谢母亲的话。
妈妈,你的爱像阳光,给了我一生的温暖,谢谢您,妈妈。
为了让天底下的母爱得到最理智的回报,请你为母亲在子女的教育上提出一条建议。
请不要溺爱孩子,须知娇子如杀子。
3、5月11日是母亲节,班里准备在这天召开班会,班会的主题是“感谢母亲”。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这样一份调查结果统计表: 项目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祝福母亲生日的 54% 66% 91% 祝福同学生日的 56% 86% 92% 差值 2% 20% 1%
①用简要的文字概述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随着年龄的增长关注母亲生日和关注同学生日的学生越来越多,但初中生对母亲生日的关注率远远小于对同学生日的关注率。
②作为初中生的我们,请根据表格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我们重视与同学的友谊,更要重视我们自己的母亲。
(2)主持人要求每位同学说一句祝福母亲的话,并准备编辑成册,请你为这个册子设计一个好听的名字。
母爱如水;妈妈,我爱你。
二、《寻觅春天的踪迹》
1、请写出24节气中春季的6个节气,并解释“惊蛰”的含义。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我省盆地东部和凉山州南部,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盆地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省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
2、请写出有关春天的农谚。
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日若下雨,则病人少。 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
3、请写学习过的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孟浩然《咏柳》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绝句》
4、请写出表现春天的成语。(三个以上)
春暖花开、春色满园、花香鸟语、万紫千红。
三、《科海泛舟》
1、 阅读下面材料后请写出你的观点,要求言之有理。
(1) 现代科技正在飞速的发展之中,人类用科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登上月球,克隆羊,信息时代,人类总是在不断尝试着新的东西。
(2)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不断深入,有关克隆的话题不断升温,还出现了相关的影片如《侏罗纪公元》、《勇闯克隆岛》等。
观点:科技是把双刃剑,人们要合理利用,才能使其造福人类。
2、仔细观察下列标识,填写说明内容。
为了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回应2004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海洋存亡,匹夫有责”,国家环保总局首次推出世界环境日中国标识。标识采用代表海洋的大面积蓝色,主体部分由四个图形组成。其中A酷似 ,象征海洋;B似鱼又似鸟,象征;C像;D像,象征海洋资源的珍贵。
四、《到民间采风去》
1、请写出你搜集的也是你最喜欢的民间谚语2则。
2、请在课文《吆喝》、《俗世奇人》中找出带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并说一说写作中使用方言的好处。
①北京方言:如描写吆喝的语句。
②天津方言:如“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
③好处:体现地方色彩,增强语言真实感。更突出人物性格。
3、中国的节日蕴藏着许多的文化内涵,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节日,感受其中的丰富多彩。某班准备就“节日文化”为话题,组织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全班都积极参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具体工作。
(1)你的任务是写一条富有感染力的鲜活标语:了解节日文化,生活绚丽多彩
(2)活动中有一个调查的环节,你的调查专题是:端午节的节日文化
(3)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某一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4)活动中因喜欢什么节日文化发生了矛盾,于是展开了一场辩论。
①喜欢西洋节日文化。理由是:西洋文化新颖.有趣。
②喜欢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理由是: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作为中国人,有义务喜欢与了解民族传统文化。
五、《古诗苑漫步》
1、班上准备举行一次古代风流人物诗歌朗诵会,要求每位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文,认真准备,力求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诵,从中感受风流人物的情怀。
(1)假如你是节目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精彩的开场白。
(2)你一定也精心准备了自己要朗诵的诗文,请你把它推荐给大家,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我推荐的诗文:我推荐的理由:
六、《背起行囊走四方》
1、请写出河南一处旅游胜地、名胜古迹的名称,并指出其出名之处。
少林寺。天下武术的发源地。
诵读声声传美文,经典字字润人心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精髓就蕴含在经典古诗文之中。要想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无比丰厚的民族文化,背诵是最好的途径。在背诵中能够让学生从中汲取民族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增强审美情趣,陶冶精神情操。
为此,语文组每周指派一名语文老师,从古诗词中搜集一首经典的诗或词,并对其进行简要的赏析,要求学生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背诵这首古诗词。背诵前先把此诗词连同简析打印出来,每班一份,让语文课代表将诗词抄在黑板上,并作简要地提示,要求在升旗仪式之前背熟。在升旗仪式上,就由原指派的老师对要背的诗词进行简要地解读,让学生在理解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及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先由老师范背,最后再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背诵:齐背,轮背,分班背,比赛背……在背诵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劲头十足,积极热情。升旗仪式上,五星红旗在蓝天白云下迎风飘扬,校园里诗词诵读声悠扬飘荡。这样每学期每个学生都能背会近二十首诗词,再加上课本上的十几首古诗词,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背会三十多首古诗词。为了提高学生背诵古诗词的兴趣,我们语文组在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经典诗词诵读比赛,学生都是积极踊跃的参加,收到很好的效果。在县级、市级举办的诗歌诵读比赛中,我校学生多次多人获一等奖、特等奖。2012年,我校语文教师亓坤、马勇、郭国峰、李冬梅在“安徽省中华经典诵读”文艺晚会上声情并茂的朗诵和演唱赢得了省市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通过对经典诗词的背诵和积累,磨炼了意志,陶冶了审美情操,增强了自信心,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诗词鉴赏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程改革勇创新,集体备课收成效
伴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的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各地的教学改革异军突起,各具特色。“三人行必有我师”。为了探索适合我们阜南第一初级中学的语文课程改革之路,我们语文组走出去,请进来。全体语文老师在高波校长的带领下,先后南下江苏洋思中学,东去马鞍山市中加双语学校,北上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兄弟学校的教学改革经验,“择其善者而从之”,终于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们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改革之路。
一.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先把全册书上的课文平均分给每位语文老师,每位老师就是所分课文的主备课人,他要认真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写出每课的导学案,在导学案中要明确指出每课的学习目标;作者、作品、背景;学法指导;字词积累;整体感悟(包括内容、结构、主题、合作探究的问题等)。然后编写出详细的教案草案,再分年级备课组集体讨论,大家畅所欲言,指出教案的优缺点,再由主备课人修改后定稿。最后把定稿的教案编订成册,每人一份,电子教案资源共享。在共享的基础上,每位老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本班级的具体情况对原有的教案进行修改和订正,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特色。
二.课堂改革,成效显著
1.课堂教学模式
阜南第一初级中学语文组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本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三段渐进式教学模式:
课堂第一阶段:学生自主学习;第二阶段:师生互动;第三阶段:学生训练,堂堂清。
2.课堂教学流程
(1)教师简评检查学生大预习(课外预习)情况,引入新课,明确教学目标。(2)学生按导学案预习(小预习)教材,解决导学案提出的具体问题,有3分钟的讨论时间。(3)学生分组展示成果,质疑,教师点拨,师生互动。(4)学生训练,堂堂清。
3.教学相关要求
(1)教师提前一天指导,要求学生预习第二天新课的内容。(2)教师按备课组分配的任务,提前一周向教导处提交导学案,备课组审查通过,上课通过班班通展示导学案。(3)学生分组:每八人一组,四好四差,有核心,有帮助,结对子帮扶,课桌按常规排法不动。(4)学生成果展示可以是板演,也可以是口答。(5)教师点拨。三不讲:学生没有预习的不讲;学生预习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三讲:讲思路;讲规范;讲科学。(6)学生训练。以同步作业为主,堂堂清,教师全批全改;完成教师用书每一课过关题,课课清,教师全批全改;每一章进行一次综合检测,章章清,教师全批全改。
我们语文组所推行的课程改革,充分显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教学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与沟通,使学生在体验性、探索性的框架下进行自主性学习,并且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重视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又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海量阅读拓知识,筹办校报显风采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我们语文组除了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让学生背诵古诗文外,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海量阅读。要求学生,每周要读一本对学习有益的杂志,比如《读写天地》《读者》《意林》等,每月要读一本名著,寒假读两本名著,暑假读三到四本名著。同时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做好读书笔记,精彩的场面、名言警句要摘抄并背诵。老师一周一检查,一月一评比。
书的来源除了让学生到学校阅览室、图书室借阅外,每班都办了图书之角。学生私人的藏书都放在自己班图书之角的书橱中,由语文课代表统一管理,统一借阅,实现学生的资源共享。
“胸有诗书气自华”。海量阅读,使学生的眼界、胸怀、志气、修养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厚积而薄发,在写作上,学生还愁将来不会文思泉涌、出口成章吗?
除了让学生课余阅读杂志、名著外,还要学生读我们自己办的校报――《阜南一初报》。
党报是,校报是彰显学校特色的阵地。为了办出高水平的校报,学校领导把校报的编辑工作交给了我们语文组来承办,为此我们动员全校师生积极行动起来,采集信息,踊跃供稿。为了得到高质量的稿件,我们语文组每学期都组织开展作文比赛、书法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编辑们对所供的稿件进行整理、筛选、讨论,最后定稿登报。在我们语文组的共同努力、通力合作下,每一期的报纸都办得效果斐然,得到了领导和兄弟学校的高度赞扬。
送教下乡结对子,互学互帮兄弟情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 学案导学 引导 主动 评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151-01
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活动。这种活动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那么,教师如何运用“学案导学”来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呢?
1 在活动之前,要发挥教师“导”的作用
教师是整个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综合性活动的成与败与教师的引导、学案的设计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必须充分重视活动课前的准备工作,力求准备的充分、周全。既要考虑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又要考虑活动主题的特点,还要注意活动的策划、组织、落实等环节。使活动课能够开展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增加学生在不同场合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这期间都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导”的作用。
例如,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寻觅春天的足迹”,为了使活动开展的有意义,还要考虑学生的安全,教师针对这个活动,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在“学案导学”上精心设计了活动环节,提前两周分小组安排了任务,让学生搜集以下八个方面的资料:(1)成语中寻觅“春天”。收集能够描写春天成语的,不少于10个,请选择其中6~8个写一段话,描绘春天。(2)农谚中寻觅“春天”。有条件的学生,到民间采撷春天的农谚,展示给大家。(3)诗文中寻觅“春天”。收集古诗词中写“春天”的名句,并能写一段赏析的文字。(4)绘画中的“春天”。有绘画能力的学生,作一幅有关春天的画题诗或者为诗配画,展示给同学们来欣赏。(5)现实生活中的“春天”。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利用周末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公园、社区、乡村等感受春天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讲述看到的春天的风景画和人情画。(6)节气中的“春天”。要诵出二十四节气歌,还能说出与春天有关的节气,并说说意思。(7)歌曲中的“春天”。搜集歌唱春天的歌曲名称,并学唱,一展歌喉,和大家共享。(8)我心目中的“春天”。春天到了,一定会引发很多思绪和感触,用优美的语句抒写出来,展示给大家。
教师通过这样的“学案导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又让学生明白如何去实践,在这个“寻觅”的过程中,积极参与了活动。正因为有了这些课前的准备工作,在活动课上,学生各显其能,但整体课堂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很自然地将学生引领到了想象的境地,畅谈自己心目中的“春天”,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 在活动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主”的地位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因此,这个活动的主人公应该是每个学生,而不是一部分学生。为了真正凸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就要根据活动主题,在活动过程中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全员分工,适当整合。
比如,“这就是我、成长的烦恼、走上辩论台”等这些语文活动课,本身活动主题就跟每个学生的生活都很贴近,活动内容也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有话可说,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讲故事、表演、演讲,辩论等形式,来训练学生说话的生动性、灵活性。如,“探索月球奥秘、黄河,母亲河、莲文化的魅力”等内容的语文综合性活动,需要学生查阅相关书籍,广泛搜集资料,同时再进行概括提炼最主要的内容,因此,可以通过让每一个学生设计手抄报、报刊书籍剪摘注评等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如,“漫游语文世界、感受自然”等的活动课,随意性较强,要体现“语文来自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的原则,需要学生走出小课堂,走进生活的大课堂,感受自然。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通过“错别字门诊”游戏活动、“大显身手”词语接力赛活动、“大自然中找朋友”活动等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意识与创造精神。如,“戏曲大舞台、到民间采风去、我也追星”等主题的活动课,可以通过表演、唱歌、跳舞等形式来开展,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让电脑房、网络空间等都能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也可借助多媒体手段来丰富课堂。如,组织学生开展“献给母亲的歌”这一活动课时,教师可让每个学生回到家里仔细留意观察、全身心感受自己的母亲的一言一行,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谈谈自己所感受到的母爱。然后小组分工合作,搜集描写母爱的诗歌、歌曲、故事、感人事迹等在班内选代表交流发言。最后,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献给自己的母亲。在这个活动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去体验、感受,把听、说、读、写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他们自己感悟和形成学习的综合性方法,以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不同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虽然形式不一,但只要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活动,体验了活动,从活动中有所收获,有所启迪,就是大有所益的。
3 在活动环节中,要重视师生“评”的全面性
综合性学习强调的是过程,并不仅仅是结果,所以,要重在过程性评价。因为,这种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综合评价,也是一次得与失的总结。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收获,找到自信。在评价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集体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力求使评价成为激发学生参加活动兴趣和调动积极性的手段,同时,成为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的过程。
比如,在开展“古诗苑漫步”的活动课评价中,教师本着应实事求是、鼓励为主的原则,针对学生的三个活动环节即“分门别类集古诗、声情并茂诵古诗、醉月听花唱古诗”给予了全面、客观的评价,更多地对学生搜集古诗全面,朗诵声情并茂,歌唱如痴如醉进行了肯定、表扬,没有对学生责备求全。即使一些小小的瑕疵,教师也是委婉指出。之后,教师又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大胆谈认识,谈体会,谈收获,谈活动过程中自己的不足,谈今后努力的方向等,课堂上几乎每一个学生都表现的大胆、积极、主动,学生的思维很是活跃,课堂气氛和谐。最后,学生自然而然进行了自我评价,由点到面,既发现了自己的优点,又找到了自己的缺点。
每一次活动,都要注重评价的全面性,既要全面评价,又要分层评价。在评价中,让学生找到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协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发展学生语文素养也大有裨益。教师在教学中,只要很好地利用“学案导学”,指导方法到位,调整好自己的角色位置,多思考,多探索,不断总结完善,就一定能让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新课题成为语文教学中的新亮点。
参考文献
[1] 温儒敏,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34-240.
[2] 朱良才.课堂教学实用艺术[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165.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放开;收拢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6-0108-01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课程标准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综合性学习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项语文学习内容,这与活动内容新颖开放、活动方式的灵活有着密切关系。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理智的看到,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由于没有多少可供借鉴的经验,在探索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对于教师而言,综合性学习却成了一项难把握的内容。尽管广大语文老师在思想意识上高度重视,然而面对全新的课程、新型的学习形式、空间广阔的学习内容,不少老师都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如何放开,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学习方式的放开:走出课堂,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机结合
在综合性学习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每学期的综合性学习应该在开学初级开始着手准备,分阶段完成六次学习,让学生根据生活环境和兴趣爱好,自愿组合活动小组,让学生自行设计活动方案,分工合作搜集与活动主题有关的资料,注重探究和研究的过程。这种设计,既可以调动每个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尝试探究的方法,经历了研究的过程,探究精神与研究能力得到了锻炼。
2、实施模式放开
可以根据综合性学习主题、类型的不同可以采取适宜的模式:活动组织、观察体验、调查分析、问题解决、研究学习等多种模式。我们可以将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归为以下几个专题:自然风情类如《感受自然》、《寻觅春天的踪迹》等;体验成长类,如《这就是我》、《成长的烦恼》等;语言文学类如《漫游语文世界》、《古诗苑漫步》等;历史文化类如《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等;时事热点专题类:《世界何时铸剑为犁》、《关注我们的社区》等;科技生活类:《探索月球的奥秘》、《科海泛舟》等;学习技巧类:如《怎样搜集资料》等。
3、教学资源从封闭走向开放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历史文化等教育资源,拓宽语文课程视野,培养发现语文课程资源的敏锐眼力。以发现美的眼睛,从自然中获取资源。
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开放性,给教学提供了广阔空间,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都成为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最佳材料。如 “海湾战争”,“日本的核泄漏事件”“利比亚硝烟不断”“伊朗核问题”等热点问题,都成为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资源。用心去感悟。从生活中获取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涉猎教材以外的广阔领域,从现实生活中捕捉语文学习的契机,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基本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听、想、感悟、内化,从而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4、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的放开
展示语文综合性学习成果的方式有很多,如:课堂交流展示图片式展示,课件式展示,写作心得式展示,演讲式展示,也可以编册子,出墙报,编剧本,录制成音像作品等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进一步促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师要善主导、巧收拢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体现在学习过程始终围绕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放开;收拢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课程标准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综合性学习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项语文学习内容,这与活动内容新颖开放、活动方式的灵活有着密切关系。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理智的看到,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由于没有多少可供借鉴的经验,在探索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对于教师而言,综合性学习却成了一项难把握的内容。尽管广大语文老师在思想意识上高度重视,然而面对全新的课程、新型的学习形式、空间广阔的学习内容,不少老师都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解决好放开与收拢这对矛盾是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如何放开,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学习方式的放开:走出课堂,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机结合
在综合性学习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每学期的综合性学习应该在开学初级开始着手准备,分阶段完成六次学习,让学生根据生活环境和兴趣爱好,自愿组合活动小组,让学生自行设计活动方案,分工合作搜集与活动主题有关的资料,注重探究和研究的过程。这种设计,既可以调动每个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尝试探究的方法,经历了研究的过程,探究精神与研究能力得到了锻炼。
2、实施模式放开
可以根据综合性学习主题、类型的不同可以采取适宜的模式:活动组织、观察体验、调查分析、问题解决、研究学习等多种模式。我们可以将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归为以下几个专题:自然风情类如《感受自然》、《寻觅春天的踪迹》等;体验成长类:如《这就是我》、《成长的烦恼》、等;语言文学类如《漫游语文世界》、《古诗苑漫步》等;历史文化类如《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等;时事热点专题类:《世界何时铸剑为犁》、《关注我们的社区》等;科技生活类:《探索月球的奥秘》、《科海泛舟》等;学习技巧类:如《怎样搜集资料》等。
3、教学资源从封闭走向开放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历史文化等教育资源,拓宽语文课程视野,培养发现语文课程资源的敏锐眼力。以发现美的眼睛,从自然中获取资源。
生活中的语文无处不在,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走进自然,《寻觅春天的足迹》:花草树木,风云雨雪,亭台楼阁,山川湖海,鱼虫飞鸟等进入我们实现的时候,素材随之而来。以机敏的触觉,从社会中获取资源。
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开放性,给教学提供了广阔空间,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都成为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最佳材料。如 “海湾战争”,“日本的核泄漏事件”“利比亚硝烟不断”“伊朗核问题”等热点问题,都成为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资源。用心去感悟。从生活中获取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涉猎教材以外的广阔领域,从现实生活中捕捉语文学习的契机,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基本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听、想、感悟、内化,从而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4、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的放开
展示语文综合性学习成果的方式有很多,如:课堂交流展示图片式展示,课件式展示,写作心得式展示,演讲式展示,也可以编册子,出墙报,编剧本,录制成音像作品等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进一步促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师要善主导、巧收拢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体现在学习过程始终围绕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
主持词的写作需要将主题贯穿于所有节目之中。在各种集会、活动不断增多的社会,很多晚会、集会都通过主持人来活跃气氛,主持词怎么写才更有新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关于端午演出主持词精彩范文,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端午演出主持词精彩范文1(一)开场
女: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女: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男: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女:本届经典诵读活动有来自初一到初三师生的6个节目在这里集中展演。
男:是啊,我们营造书香校园,诵读经典美文,以传承华夏文明。中华经典诵读展演活动。
合:现在开始!
(二)串词
女:端午浴芳兰,流香满晴川,岁岁端午,今又端午,就在这一天,历史赋予了你特殊的内涵,在炎黄子孙的血脉里流淌了千年,一个伟大的名字——屈原。下面请欣赏初三年级组教师带来的朗诵《颂屈原》
男:感谢各位老师的精彩朗诵,《颂屈原》表达了对祖国江河的热爱,是啊,长江黄河像东方巨龙奔腾向海,他们的步伐始终如一,尽管有时激越,有时铿锵;有时徘徊,有时忧伤。但他们一直没有改变前进的方向。接下来请您欣赏初一年级学生朗诵《长江之歌》《黄河颂》。
女:在长江黄河的哺育下,中国知识分子历来就有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下面我们有请初一年级组教师为大家朗诵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的《红烛》。
男:经典的文化培养了我们民族的精英,你是否还记得那些带给我们启蒙的国学经典呢?
女:“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让我们知道该如何认真学习。
“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让我们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
接下来请您欣赏初二年级学生朗诵《三字经》《弟子规》
男:《三字经》《弟子规》让我们再次回味了国学启蒙经典的魅力,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古代诗词也是不朽的篇章,诵读古诗词,如同与古代先贤对话,体味其中的至纯至美。在这里既有气吞万里如虎的阳刚之气,也有浅笑低回的阴柔之美,请欣赏初二年级组教师经典诗词连诵。
男:我们是传统文化的后来人,文化香火的传递者。弘扬美德,传承文明,我们重任在肩。
女:在座的各位都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让我们用炽情与信念铸就不朽的民族长城,接下来请欣赏初三年级朗诵《少年中国说》。
(三)结束语
男: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女: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男: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女: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男:愿五千年文化瑰宝大放异彩,
女:愿中华儿女豪情满怀,再谱新的乐章。
男:今天,诵读的师生展示了自己的非凡风采。从中可以看出师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女:同学们,让经典伴随我们的中学时光,伴随我们成长,让我们在经典的海洋中直挂云帆,乘风破浪。
合:“中华经典诵读”汇演到此结束。
端午演出主持词精彩范文2一、活动序幕
女:今天真高兴,爸爸妈妈来到学校和我们一起活动。
男: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爸爸妈妈!(鼓掌)
女:(面对着男主持问)陈隽旸,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男:这可难不倒我!我国的传统节日有(边说边扳手指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立夏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传统节日都有一些习俗,要吃一些特殊的食品,举行一些特殊的活动。比如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立夏节吃鸡蛋,清明节全家踏青扫墓,元宵节闹花灯
女:看来你知道的还不少嘛。
男:先别夸我。我也来考考你:你知道哪个传统节日要吃粽子吗?
女:这个问题太简单了,让小朋友回答你吧!大家说什么节吃粽子?
(全班同学齐回答:端午节)
男:那么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在端午节里还有些什么习俗和活动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端午节去了解一下吧。
女、男(齐说):话说“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女: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叫“端阳”、“龙日”、“夏节”、“五月节”、“诗人节”“女儿节”、“小儿节”等等。
男: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大多相同的。
二、端午故事
女: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下面就请大家听听故事大王陈皓烨讲讲端午节的故事。
1、《屈原与端午节》
男:谢谢陈皓烨给我们讲的精彩故事!(鼓掌)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不过我还听说一个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孝女曹娥舍身救父》,请沈超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大家欢迎!(鼓掌)
端午演出主持词精彩范文3一、开场
女: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女: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男: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女:本届经典诵读活动有来自初一到初三师生的6个节目在这里集中展演。
男:是啊,我们营造书香校园,诵读经典美文,以传承华夏文明。中华经典诵读展演活动。
合:现在开始!
二、串词
女:端午浴芳兰,流香满晴川,岁岁端午,今又端午,就在这一天,历史赋予了你特殊的内涵,在炎黄子孙的血脉里流淌了千年,一个伟大的名字——屈原。下面请欣赏初三年级组教师带来的朗诵《颂屈原》
男:感谢各位老师的精彩朗诵,《颂屈原》表达了对祖国江河的热爱,是啊,长江黄河像东方巨龙奔腾向海,他们的步伐始终如一,尽管有时激越,有时铿锵;有时徘徊,有时忧伤。但他们一直没有改变前进的方向。接下来请您欣赏初一年级学生朗诵《长江之歌》《黄河颂》。
女:在长江黄河的哺育下,中国知识分子历来就有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下面我们有请初一年级组教师为大家朗诵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的《红烛》。
男:经典的文化培养了我们民族的精英,你是否还记得那些带给我们启蒙的国学经典呢?
女:“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让我们知道该如何认真学习。“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让我们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接下来请您欣赏初二年级学生朗诵《三字经》《弟子规》
男:《三字经》《弟子规》让我们再次回味了国学启蒙经典的魅力,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古代诗词也是不朽的篇章,诵读古诗词,如同与古代先贤对话,体味其中的至纯至美。
女:在这里既有气吞万里如虎的阳刚之气,也有浅笑低回的阴柔之美,请欣赏初二年级组教师经典诗词连诵。
男:我们是传统文化的后来人,文化香火的传递者。弘扬美德,传承文明,我们重任在肩。
女:在座的各位都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让我们用炽情与信念铸就不朽的民族长城,接下来请欣赏初三年级朗诵《少年中国说》。
三、结束语
男: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女: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男: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女: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男:愿五千年文化瑰宝大放异彩。
女:愿中华儿女豪情满怀,再谱新的乐章。
男:今天,诵读的师生展示了自己的非凡风采。从中可以看出师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女:同学们,让经典伴随我们的中学时光,伴随我们成长,让我们在经典的海洋中直挂云帆,乘风破浪。
合:“中华经典诵读”汇演到此结束。
端午演出主持词精彩范文4A:尊敬的老师。
B:亲爱的朋友们。
合:大家上午好!
B:这里是共同开展的传承民族文化精神“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文化活动现场。
A:两千多年来,飘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诗人屈原一路相伴。
B:他那种爱国情怀,深深的刻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
A:经过岁月的洗礼,端午有了新的意义,那就是亲戚来相聚,情深意更浓。今天,让我们一起过一个温馨欢乐的端午节。
B: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每个人心中都想表达自己对亲人的祝福,但是我们传统的中国人总是羞涩于表达,其实爱很简单,只需要常回家看看,下面请欣赏带来的独唱《常回家看看》
A:一曲《常回家看看》不仅带给了我们温馨,也带给了我们温暖。
B:说话办事要通气,自己的梦想不放弃。接下来有请我们曲艺队为大家表演金钱板——《莲花闹》。
B: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带来的精彩表演。
A:万水千山“粽”是情,千秋犹怜屈子心,诗人仰天出门去,世间难觅离骚人!
B: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诗人节、浴兰节等。
A:既然是五月五端午节,吃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习俗,粽子的味道不用说了,是十分美味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包粽子的,下面我们将进行一个包粽子比赛。
B:接下来我们将简短介绍本次比赛规则,本次比赛一共16人,分为两组。时间为5分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最多和最好者为优胜者,下面请第一组选手上场。
A:吃粽子大家都是行家,那包粽子可就不一定了。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介绍怎样包粽子?首先是准备工作,如辅料用到的肉类需提前腌制,将糯米提前浸泡3-4个小时,将粽叶提前浸泡12个小时或用沸水煮软泡发。
B:紧接着是包粽子。
第一步将两张粽叶叠加,折叠成漏斗状,
第二步放入少量的糯米,
第三步放入辅料如豆类、肉类等,
第四步在辅料上加盖一层糯米,
第五步将粽叶裹紧,呈三角形,
第六步用绳将粽子绑紧。
A:最后是煮粽子,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放清水,水要没过粽子。旺火煮1小时后,改小火煮30分钟即好,如果用高压锅煮25分钟,关火焖5分钟即好。
B:比赛进入倒计时环节,大家一起倒计时。
(评委统计评分,穿插知识问答)
A:下面请第二组选手上场。
(内容待定)
比赛结束宣布结果,颁奖、领奖。
A:接下来是抬粽仪式,奏乐,诗朗诵。
B:开粽仪式,有请---开粽。
A:请大家品尝工作人员分发的粽子。
B: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过节的风俗各有不同,而我们本地主要是挂艾叶菖蒲,佩香囊。
A:大家知道为什么要挂艾叶菖蒲、佩香囊吗?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却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而端午节佩香囊是因为古人认为人是吃五谷杂粮生百病的,而病从口入,多为邪杂之气,经口鼻吸入。
B:香囊内有雄黄、艾叶、熏草等,不但有驱邪避瘟之意,而且有点缀的作用。在这佳节之际,我们将为大家送上我们的节日祝福,请工作人员向大家分发艾叶和香囊。
A:五月初五是我们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度佳节,在这里向大家表示节日的祝福,并通过你们向你们的家人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B:感谢各位居民为建设和谐社区做出的努力与贡献,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合:祝大家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端午佳节!
端午演出主持词精彩范文5(甲)又是一年端午至,心中犹念屈原子。今天的--小学,每个班门口都插了菖蒲和艾叶。
(乙)我看见很多同学都佩戴了香袋,这边还有端午节手抄报展呢。
(甲)漫步校园,处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端午氛围。
(乙)正所谓: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甲)今天,我们大家欢聚一堂,用欢乐的歌舞,悠扬的古筝,有趣的民俗活动,
(乙)来纪念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
(甲)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到场的嘉宾。他们是:
(乙)再过两天就是五月初五,值此佳节来临之际,先请我们的少先队员们向各位尊贵的客人送上最诚挚的端午节祝福。
(音乐起:礼仪队员赠送香袋)(主持人退场)
(甲)下面有请-校长致欢迎词,大家欢迎。(退一边)
(乙)谢谢-校长。接下来用热烈的掌声有请--宣布活动开始。
(领导)下面我宣布,“红领巾相约中国梦,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活动现在开始。
1.古筝《洞庭新歌》
(丙)琴声悠扬,铮铮作响。古筝被誉为是群声之祖,万乐之师。
(丁)轻柔而典雅的旋律,华丽而委婉的音符,常常动人心魄。
(丙)下面有请--为大家带来一曲《洞庭新歌》。
(丁)掌声有请!
2.舞蹈《春的变奏曲》
(丙)鞋——多普通的字眼儿。却是山里孩子不可得的奢望。
(丁)冬——光着脚丫多冷啊!有一双温暖的棉鞋多好啊
(丙)来啦,来啦,志愿者们满载着暖暖的爱心来啦!
(丁)瞧,孩子们穿上红红的棉鞋多神气!瞧,他们穿着棉鞋多调皮!
(丙)有爱的童年,如春!
(丁)下面请欣赏舞蹈《春的变奏曲》。
3.歌舞剧《你是我的眼睛》
(丙)军军和毛毛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他们见证着彼此的喜怒哀乐,他们亲如兄弟。
(丁)“你是我最明亮的眼睛,你是我最信赖的朋友,我们永远不分开。”
(丙)一位盲童,一条导盲犬,演绎了一段人与动物相亲相爱、生死与共的感人场景。
(丁)接下来让我们静静地欣赏歌舞剧《你是我的眼睛》。
4.拉丁舞《拉丁小精灵》
(丙)拉丁舞起源于拉丁美洲,其音乐强烈洋溢,节奏快捷强烈,动作流畅舒展,舞姿动感迷人。
(丁)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拉丁小精灵》。
5.粽子达人赛
(甲)我想请你猜个谜语,好吗?
(乙)你说。
(甲)一个白胖子,裹个绿毯子,腰里扎根细绳子。打一什么食物呢?
(乙)这个谜底我想请大家说,是什么呀?(粽子)
(甲)糯米饭外面裹上翠绿的粽叶,看着,绿莹莹的;闻着,香喷喷的;吃着,甜滋滋的。
(乙)接下来,我们的“粽子达人赛”马上就要开始,请3到6年级的参赛队员准备。
(甲)一片粽叶一片情,一个粽子一思念。
(乙)今天,我们相聚在一起,共同欢度传统节日——端午节。
(合)感谢各位的光临!“红领巾相约中国梦,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活动到此结束。
(甲)队员们,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送领导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