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39: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边城电影,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20世纪80年代的电影作品走过了“政治先于艺术”的时期,能“更忠实地反映”原著中的社会生活,正如所说电影艺术“不单单在于从一种艺术形式改编成另种艺术形式,它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忠实于原著,但也要力求比原著有所提高,有所革新,有所丰富”[1],其理想性、艺术性、反思性、民俗性等多样化的风格在此熔铸,其本体得到了张扬。电影《边城》堪称80年代电影改编中的精品,让我们再次观看时,仍能感受到编导独具的匠心与神韵。
一、主线突出,化繁为简力求本色
电影艺术作为20世纪新型的艺术类别,是以影像为媒介,以蒙太奇为主要手段,在一定的时空中塑造人物形象,以反映和表现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其因受到时空和审美方式的制约,必须化繁为简,主线突出,设置悬念,强化和塑造形象,极力吸引受众者的注意力。然而,任何艺术作品,我们在审美的过程中,总会涉及形式与内容的有效结合。一个相同的母题,在长久的时间里被反复吟诵、描摹和叙述,但观众之评价总有高下优劣之分,其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主线及主题显露技巧之高下。对于电影改编者而言,这种电影镜头组接的技巧必然要在顾及原著、观众和一定语境的基础上,采用恰当的艺术策略,才能对文本进行有效的分解和重组。传统的电影叙事结构,其通常是按照时间的线性逐一展开,直至故事或结局的出现,一方面会根据作品本身的特点,一方面又遵从观众审美的关注度,对原故事的时间顺序进行分解、选择、重组和控制。影片《边城》在整体结构上采用倒叙的方式,中间用旁白进行起承转合。作品原本叙述的是今年即将进行的端午节,影片为了突出翠翠难忘的是那个前年的端午,将前年端午的镜头插入,引出去年的端午,再回到今年的端午,最后归为一个对将来的悠长的等待……在一个个分镜头推进演绎的同时,通过画外音进行提示和交代,贯穿起翠翠生命中三个重要的端午节。
与此同时,剪去原作品冗长繁复之处,每一处尽显编导对《边城》理解和创意,使翠翠与二老的爱情主线明晰突出。如影片开头,在介绍对翠翠父母的回忆时,只用了几句画外音轻轻带过,编导有意地弱化了原故事的宿命思想;翠翠拦住卖皮纸的小伙子一事,被提前至影片开始部分,使得线索更清晰,人物更鲜明,让观众领悟到这样的山、这样的水,孕育如此精灵纯粹的人是如此自然而然;而对于吊脚楼中妇女的介绍,是叙述的湘西旧俗,但就主线来讲与翠翠的爱情主题并无直接联系,所以只用了一两个嬉笑的窗影来表现即止;杨马兵的探口风在影片中被简为一次;还有其他关于翠翠还愿迎神唱民歌、老船夫自制丹方、翠翠屋内熏蒿艾草等镜头多被剪切……情节的化繁为简,其依据是电影的主题线索。文本叙事当中还有有关湘西民俗、祭祀文化等部分应该是作品分量较重的部分,这在表现“乡下人”徘徊于原始民风和都市浮华之间的内心冲突,有着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但是由于电影的篇幅有限,只能选取当中的一两个镜头去表现,否则就会给人以散乱不明的印象。
二、“落实”艺术,细节增删尽显创意
张艺谋曾经说过:“老百姓看电影,当然还是首先是看故事,所以我们也力图把这个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让它尽量紧凑一点。”[2]影像叙事对文本哪怕一个简单的勾勒白描或是作者一个小小的点评,都必须转换为一段段行为言语的演绎,故事情节的精彩与否,人物形象的饱满与否,全要靠“运动着”的细节来呈现,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观众接受。这里就涉及呈现什么、怎样呈现、呈现给谁等问题。“当我们理解了形式的含义,尤其是认知到内容不是简单地决定着形式,形式也有资格向内容展示自己的意义时,形式就变得丰富起来,复杂起来,多样化起来,使艺术家产生一种想不断对它进行创新改革,或者想了解它,探究它的冲动。”[3]
《边城》充满诗性地描摹了湘西边城灵秀精美的山水和朴实善良的民情,也隐含了人类神性(善良)和非神性(现实)之间的悖论,对于这样的一部充满民俗风情,表达深刻的悲剧性命题的文本,影像艺术叙事方式并不具备明显的优势。电影《边城》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却能获得成功并非偶然。电影再现了原著中的主要情节线索(以翠翠和傩送二老的爱情为主线)和主要人物(翠翠、老船夫、傩送二老等),体现出其特有的湘西民俗特色:赛龙舟、裹角粽、陶片刮痧、唱山歌,其出场人物的心理、言行、服饰、饮食、生活习惯都保持着土苗人家的习惯……影片于细微间,将片段落到实处,其间处处彰显了编导的创意:在杨马兵和老船夫一同观看碾坊这个片场,杨以笑话方式说媒,分镜头中的一瞬间老船夫神色悲悯,更能突出其想起可怜的女儿,想起往事如烟,更显心事重重;后来祖父从顺顺家回,得知天保已死,拿起酒葫芦对江祭酒及至老船夫回屋时跌跌撞撞并唱着民歌,影片将老船夫内心的焦虑、悲怆、不安又极力掩盖等情绪发挥到极致;影片快结束时,那个雷雨交加的晚上,出现了婴儿的啼哭声,此时,雷声、箫声、风雨声、啼哭声交鸣,让人们一下子在现实与回忆、过去和此刻的交织中回转――“大雨冲刷着一切,大雨也冲刷不了一切”,老船夫带着回忆、带着遗憾、带着牵挂走了,只留下了翠翠一个孤独的侧影,她坐于大雪弥漫的船头在等待着什么,那个人无论回来抑或不回,没有人能够回答,影片在这里有意地造成一种空白,一方面给观众留下延展故事情节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不自觉流露出创作者意图,无论什么结局都改变不了过去的曾经,其悲情也就显而易见了。
三、去英雄化,人物形象更显真实
20世纪80年代前的电影以其剧情“冲突”为核心,其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也往往是敌我双方的先抑后扬,先进人物最终战胜了落后分子,革命的豪情激荡着观众的灵魂,对人性中的情感话题充满禁忌和隐晦。80年代以后,电影创作人纷纷把目光投向一些小人物,现实主义精神、浪漫主义情怀也得到恢复和发扬。他们向名著汲取营养,这个时期的影视界,改编热潮如火如荼。第三代导演凌子风,从1948年开始就执导影片,从处女作《中华儿女》(1949年)开始,到《春风吹到诺敏河》(1954年),从《红旗谱》(1960年)到《李四光》(1979年),演绎了一曲曲英雄赞歌。从80年代开始,凌子风转入了对名著的改编,有对悲剧性小人物祥子(《骆驼祥子》1982年)的描写,以及一批女性形象的塑造,其中有泼辣能干的虎妞(《骆驼祥子》1982年),有底层劳动妇女春桃对命运的不懈抗争(《春桃》1986年),有敢爱敢恨、性格复杂矛盾的蔡大嫂(《狂》1991年),凌导由对时代的宏大叙事转为对小人物悲剧性叙事,去英雄化,改变了以往雄浑粗放的拍摄风格,转而清新温婉。
电影的元素是由光、影、色、声以及蒙太奇,其手法用直观的镜头、画面、音乐、动作、言语等来表现主题,体现的是一种视觉再现。所以电影艺术和文学艺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美学形态。“视觉形象所造成的视像与思想形象所造成的概念两者间的差异,就反映了小说与电影这两种艺术手段之间最根本的差异。”[4]电影人则是在两者之间力求达成对话,“既是与已经成为历史的原作的对话,也是与正在发展的现实的对话;既是与原作者的拟对话,也是与未来影片的潜在着的对话。”[5]最终实现艺术形式的转化。其编导的过程其实也是艺术再创造的过程。比如文本叙事中可以多角度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更能准确地表达出心灵世界的微妙波动,而影像叙事则要通过动作神态的缓急、音乐烘托、场景处理等来辅助,通过演员出色的言行表演才能表达出来。电影《边城》中翠翠对傩送二老的感情含蓄不发,她潜藏的下意识,用躲、避、隐藏表现出来,这非常符合十四五岁少女的青涩情怀,稚气、素淡、朦胧、矜持、顽皮……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被演绎得如此清纯和干净,也正是这种懵懂,引发了观众对翠翠的审美喜爱。当年15岁的演员戴呐是一个并没有多少表演经验的女孩,“额头高高的,眼睛凹进去”,凌导跑遍全国最终选定她,后来影片的成功证明了他选择的正确。
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感悟与解读,因其表现手法不同,叙事方式不同,创作者不同等,其所获得的心理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以文本艺术与影像艺术为例,前者更贴近文本作者的原意,而后者更接近电影编导的意图。如在塑造老船夫形象时,文本叙事中的老船夫是一个畏畏缩缩、言辞闪烁的形象,也是一个配角,在影视作品中则给予了老船夫很多的戏份,其发窘、无奈,抑或是兴奋、欣慰的表情,被冯汉元老师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对外孙女未来担心和焦虑,使他在走每一步的时候,都显得非常谨慎,强作微笑的脸上,看出了他内心的隐痛……观众很容易就被老船夫的殷殷之情所感染和震撼,片中人物的有声语言加上这种表情情态,其具有的表现力,是文本叙事方式所不能企及的。影片《边城》最后是一个大雪弥漫的船头和翠翠期盼的侧影,这样的结局,向来仁者见仁,不管怎样,其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命运的悲情,更是性格的悲情和时代的悲情,因你找不到任何一个为“恶”的人,一切都是在“善”念中慢慢进行,在线性叙事的过程中,最终都走向了无奈之境,这给观众留下了进一步思考和回味的空间:设想翠翠稍微表露一点对傩送二老的感情,设想老船夫若是个在儿女婚事上能“擅作主张”的人,设想天保或二老能当面表白沟通,其结局是否会有所不同。
《边城》在不紧不慢的叙述过程中透露出创作者对于善恶人性的思索、对悲情人生的喟叹,其所揭示的湘西清幽俊秀之美只能是一种悠长的回忆,翠翠、翠翠父母、老船夫、顺顺、天保、傩送二老、杨马兵,甚至吊脚楼上的女子都是如此淳厚质朴,但他们都逃不出悲剧的命运,当然作品在恬淡间又让人体会到一种自然的生存方式,但电影毕竟是电影,想要在短短的两小时中传达出原著所有的神韵和意图,就不可能不分主次、面面俱到,影片对于翠翠的父母形象、吊脚楼上妇女的形象、老友杨马兵等人的形象塑造就显得单薄和一带而过。
[参考文献]
[1] .电影论文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
[2] 陈彦.张艺谋说《有话好好说》[J].电影艺术,1997(05).
[3] 李丽芳.影像叙事对文学叙事的承接与超越[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02).
[4] [美]乔治・布鲁斯东.从小说到电影[M].高骏千,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1、朱一龙的《叛逆者》拍摄地点:是在上海。
2、朱一龙个人简介:
朱一龙,1988年4月16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国内地男演员、歌手,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2006级表演系本科。
2009年出演首部电影《再生缘》,后参演多部《周末王刚讲故事》(又名《儿女传奇》)数字电影。2014年在民国剧《情定三生》中饰演男主角迟瑞。2015年在《芈月传》中饰演秦昭襄王嬴稷而受到广泛关注。2016年2月,在武侠剧《新萧十一郎》中饰演连城璧;7月,在武侠剧《新边城浪子》中饰演傅红雪。2017年主演都市剧《御姐归来》。2018年6月在《镇魂》中分饰沈巍、夜尊、黑袍使三角;12月,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饰演小公爷齐衡。2019年,主演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2020年7月,在冒险题材剧《重启之极海听雷》中饰演小三爷吴邪;9月,在电视剧《亲爱的自己》中饰演男主角陈一鸣。2021年1月,主演的灾难电影《无限深度》开机,在片中饰演男主角洪翼舟。
(来源:文章屋网 )
在电影这种综合性艺术令人瞩目地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发展状态的今天,大学生,这一社会较高层次观众群是如何看待电影作品的呢?为此,我们对复旦大学文理各系的数百名学生进行了书面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对新的艺术观念的赞赏
同学们对“探索电影”所表现出的热情着实让人吃惊。只要某部影片在售票海报上被冠以“探索片”,票子就会被抢购一空,大家争购电影《黄土地》入场券的盛况就远远超出了任何一部欧美惊险片和香港功夫片。我们在调查表中列出了八部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优秀影片:《人生》、《青春祭》、《边城》、《高山下的花环》、《黄土地》、《日出》、《霹雳情》、《少林寺》,让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结果《人生》和《青春祭》分别以46.1%和44.2%名列榜首,而曾获“百花奖”,引起极大轰动的《高山下的花环》仅以36.4%的比例名列第四。有个同学这样填写:“我喜欢《人生》,是因为它所展示的矛盾已经涉及到了人的深层意识,而不仅仅停留在表层现象上,主人公的困惑是一个现代人的困惑。《人生》所表达的深度是国产片中前所未有的。”与此相比,他们认为《高山下的花环》主要是以情动人,它向人们展示的只是人情的天地,而不是人性的天地,看的时候感动得热泪盈眶,时间一长也就淡忘了。对于《青春祭》,有的同学这样写道:“这部影片的美妙绝伦的情致展示了古老文化的现代意义,初具新时期‘寻根’文学的规模。”有77.1%的同学认为“探索片”是中国电影的希望所在,对“探索片”所达到的思想艺术成就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他们认为探索片的成功根本上是由于创作者观念的变化。上述看法也许过于偏激,却真实地反映了大学生观众的审美观念,更重要的是它表现出这一较高层次观众群并没有对中国电影失望。
二、对现实主义传统的尊重
大学生们在赞赏新的艺术观念的同时,也并不排斥现实主义这一传统的创作方法。去年10至11月,上海市高校影联举办了一次“中外文学名著改编影片汇展”,共展出了《苔丝》、《悲惨世界》、《寒夜》、《边城》等28部影片。这一活动在大学生中间形成了一股电影热。尽管这些影片中的大多数大家早已看过,但他们还是争着再看一遍,因为它们是那么优秀,让人回味、思考。为了满足同学们的要求,学校不得不几次三番地加映,有几次一直搞到深夜十二点多。
除此之外,我们同样也发现同是以现代观念拍摄的影片,《人生》受欢迎的比例是46.1%,《青春祭》为44.2%,《黄土地》为36.1%。这三部影片中,《人生》的表现手法还是比较传统的,它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有众多的个性鲜明人物,创作方法还是现实主义的;而《青春祭》、《黄土地》在艺术手法上则更接近于现代主义,更为抽象。《人生》之所以最受欢迎,说明大学生们在评判一部影片的优劣时,并不迷信现代手法,他们的标准是这部影片是否达到了较高的思想艺术水平,并引起他们的思考和共鸣。当谈到《黄土地》时,有个同学抱歉地说,“说实话,我在感觉上比较喜欢这部影片,可似乎又有点儿看不懂,影片没有鲜明的故事和人物个性,完全用意境传达一种意念化的东西。大多数人没有这种体验,看起来很吃力。相比之下,我们更喜欢《良家妇女》、《野山》这样的传统手法运用得较多的影片。”
由此可见,同学们并没有把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现代观念完全对立起来。相反,他们还是把现实主义作为沟通创作者与欣赏者的最佳媒介。然而他们所欣赏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又是以作品的现代观念为前提的。他们对于一些被舆论界认为比较好的、具有现实主义传统的片子,如《秦川情》、《野妈妈》、《相思女子客店》等,显得较为冷淡。去年年底,上影厂《秦川情》摄制组送片上门,并召开座谈会,许多同学私下认为这部影片观念陈旧,几场感情戏让人“哭笑不得”。可见,离开了他们所认为的深邃的主题,现实主义也好,现代主义也好,都不能受到他们的青睐。
三、对艺术社会性问题的思考
在整个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始料未及的现象,那就是相当一部分同学,尤其是中文系的同学,已经注意到了电影艺术的社会性,而不仅仅是从个人的喜好出发。
《高山下的花环》在全校同学中受欢迎的程度只排在第四位,然而在中文系同学中却跃居第二位,仅次于《人生》。有个同学这样写道:“《高山下的花环》在深度上虽然还欠缺些,但很好地抓住了社会各层次观众的欣赏习惯,做到了雅俗共赏。”在全校被调查的同学中仅有21%的人认为“探索片”有唯美主义的倾向,而中文系被调查的同学中有34.9%持这一观点,他们似乎对这一问题特别敏感。在座谈会上,中文系同学一再指出,“探索片”的导演们在创作过程中主观意念过于强烈,往往把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强烈的形象感受直接地传达给观众,而没有考虑大部分观众的欣赏能力。当然,我国影坛是需要这些艺术观念新颖独特的高格调的影片,但是如果“探索片”带给影坛仅仅是“高格调”的影片的话,那末它的前途将是令人担忧的。他们认为“探索片”的探索应带动整个电影观念(包括创作观念和欣赏观念)的更新。
西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国家“211工程”和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学校位于风景名胜区缙云山下,风景秀丽的嘉陵江畔,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府、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园。
学校依山傍水,风景如画,森林覆盖率达80%,是治学读书之圣地。学校占地9600余亩,校舍面积约183万平方米。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文、史、教、理、工、农、医、管、艺等12个学科门类,55个一级学科。学校下设32个学院(部),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37个省部(市)一级重点学科;2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19个专业硕士学位,112个本科专业。
二、文学院及专业简介
西南大学文学院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学风优良,享有盛誉,是西南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实力最突出的学院之一。文学院下设汉语言文学系、汉语国际教育系和影视艺术系,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美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师资力量:西南大学文学院影视艺术系是我国西南地区第一个拥有电影学硕士授权点的院系,并于2011年首批获批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此外,本专业还依托文学院的学科优势,招收中国电影史论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本专业汇集了一批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日本东京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业教师;其中教授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8名,并常年聘请海内外电影艺术家、电影事业家和学界专家莅临授课。
教学设施:本专业紧随当下产业实践的步伐,配备了一整套现代化的影视实验教学设备,其中包括专业影视观摩厅、传媒实验室、非线性编辑机房、录音棚、大洋非线性音频剪辑工作站、苹果非线性剪辑台、高清数字摄像机、影像教学片库等教学设施;购置了美国“RED ONE”高清数字电影摄影机、现场视频导播系统等摄影摄像设备,整体设备价值近500万元,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教学硬件保障。
培养目标:使学生在掌握戏剧影视文学的基本理论与技能的基础之上,更加注重影视节目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努力培养出适应电视台、电影机构、编辑部、传媒公司等媒体部门从事创意与策划、节目制作、影视编导和理论研究工作,适应国家机关和文教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就业情况:本专业就业状况良好,毕业生在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四川电视台、湖南电视台、贵州电视台、成都电视台、西影集团、峨眉电影制片厂以及各大报刊编辑部、传媒公司、广告公司、国家机关、文教事业单位等部门广泛就业并发展良好。
学生成果:
1. 纪录片《边城》荣获第二十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原创影片大赛“纪录长片”、纪录片单元“摄影”,第十一届北京国际大学生影视展“评委会特别奖”,第三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大学生作品”提名奖。
2. 纪录片《医院里的中国》在继《边城》获奖之后,再次蝉联第二十一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纪录长片”。
3. 故事片《江小迪的夏天》荣获第二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
4. 故事片《川剧往事》荣获首届华语大学生视觉影像艺术节 “组委会特别大奖”。
三、招生计划
层次
学制
招生计划
生源省
本科
4年
65
重庆、四川、贵州、内蒙古、山东、湖南、陕西、山西、河北
四、报考条件
1.符合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年度招生工作规定中的报名条件;
2.考生所在地组织省级统考的省份,考生需通过省级统考合格后,方能参加校考。
五、校考考点安排及考试时间(具体地点请留意当地招办的最新通知)
生源地
报名考试地点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湖南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沙市)
2015年1月28日-29日
2015年1月30日-31日
陕西
西安美术学院(西安市)
2015年1月31日-2月1日
2015年2月2日-3日
河北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石家庄市)
2015年2月24日-25日
2015年2月26日-27日
山东
潍坊
以山东规定的报名时间为准
2015年2月28日-3月1日
山西
内蒙古
山西传媒学院(晋中市榆次区)
2015年3月2日-3日
2015年3月5日-6日
四川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市武侯区)
2015年3月2日-3日
2015年3月4日-5日
重庆
贵州
西南大学文学院
2015年3月13日-14日
2015年3月14日-15日
注:考生只能在我校规定的生源地考试地点进行校考,跨点考试的成绩我校将不予认可。
六、考试内容(笔试加面试,总分300分)
笔试:A.文史百科知识(60分) B.叙事性作文(120分)
面试:A.现场编讲小故事(60分) B.现场对答(40分) C.朗读(20分)
(注:面试科目均为现场抽题,考生不用自备材料。)
七、录取办法
1. 我校戏剧影视文学类专业文理兼收。考生的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均应达到所在省(自治区、市)划定的合格线。高考文化考试各科中凡有一科为零分者,我校不予录取。
2. 依高考文化成绩×50%,与我校校考专业考试成绩相加的综合分,按照综合分排序,从高到低,择优录取。计算公式:高考文化成绩×50% + 校考专业成绩= 综合分
3. 对于艺术类招生计划不分文理科的省市,我校将对理科考生的文化成绩按一定公式折算后和文科考生一同按录取规则,按照综合分排序,择优录取。理科生文化折合分= 理科生文化总分 ×(普通文科二本批次线 / 普通理科二本批次线)
八、学费标准
2014年学费标准为每生10000元/年,2015年的学费最终以重庆市物价局核定为准。
九、成绩公布
学校将在4月中旬前公布考生专业成绩,考生可在西南大学本科招生网上查询成绩。
网址:bknzsw.swu.edu.cn/。
十、专业复查
新生入学后,学校将组织专业复查。复查合格者方予以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取消入学资格。
十一、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邮编:400715
咨询热线:023-68253360 监督电话:023-68252504
高中语文的学习是较为综合而全面的语文学习,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括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几乎涵盖了语文学习的所有科目与课程。由于一些学生在完成了高中的学习之后就不会再继续深造,因此综合而全面的语文知识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继续学习和深造的学生来说,学好语文是他们走向未来的不可或缺的桥梁,所以,语文知识掌握的好坏关乎学生的整体和未来发展。因此,高中语文的教育教学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被广泛地应用于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多媒体运用于教学活动中不仅促进了传统教学与研究观念的转变,而且还改善了教学与教研方式,促进了教研方法的更新,推进了教学体系和内容方面的改革进程,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科研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在高中的语文学习过程中,适当引进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1 引进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知识
我国的语文综合知识种类繁多,博大精深。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语文可以使人气质优雅、谈吐自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引进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学到很多的综合知识,增强自身的修养。比如在学习《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时,同学们就可以对红楼梦中所包含的饮食养生知识有所领悟。红楼梦是一本大百科全书,其中所包含的民俗学、养生学、植物学等多学科知识都可以让学生们受用无穷。甚至,一些学生还有可能因为学习红楼梦中的百科知识而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方向。这样不仅减少了以后填报志愿时的忧虑,增长了自己的学科知识,还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可谓一举多得。
2 引进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地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便于识记
高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期,青少年期的学生在心理上的最大特色是表现在情绪情感上。从这点上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当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情绪感染上狠下功夫,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在相关教学情境中掌握住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学习沈从文的《边城》时,就可以利用视频进行教学。国家曾将一些著名文学家所写的优秀作品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而《边城》就是其中优秀的代表。在学习课文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看看电影,在电影的烘托下,再对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在感受到凤凰古城优美、超然的生存环境后,体味作者对于家乡人民的赞美。小说虽然是一个悲剧,但是《边城》中的悲剧却与众不同,它是指向人性善,它通过爱情的悲剧反应了一种美好的人性。同时,通过边城的学习,教师还可以进行阅读的拓展学习。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沈从文的写作风格一般是由两种风格组合而成,一种是类似于《边城》这样的乡土作品,一种是反映城市生活的作品,乡土作品一般是持赞扬态度,城市作品一般反映批判态度,明白了这一点,则学生们在以后再碰到沈从文的作品时就不会手足无措了。
传播专家研究发现,影视可以调动一大部分人的阅读兴趣,而同时图书的阅读也会使人们有观看影视剧的冲动。但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促使受众形成很深的印象,不易忘记。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将影视与课文教学相结合,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使学生更易于识记。
3 引进多媒体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语文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能力的综合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的学习可以陶冶情操,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灿烂的文化,另外也可以在饱览祖国大好河山之余领略到国外优秀的文化,观瞻异域风情。视野开阔了,学生们在以后道路的发展过程中,也可以走得更加从容与自然。
诗歌是语文教学过程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古诗词,占据了高考试卷的不少分数,重视对诗歌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批判性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继承这些文化精品,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重铸民族精神具有其他任何形式所无法替代的作用。视频教学在诗歌教学中可以有更加突出的表现。比如在学白的《将进酒》、杜甫《兵车行》等唐朝诗人的诗歌时,为使学生对于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作家的生平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教师们可以播放优秀视频《唐之韵》。这部被誉为“诗的纪录片”的视频制作非常精致,它为电视诠释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名著创造了新的空间。《唐之韵》系统介绍了唐诗的发展脉络,对各个著名诗人做出了准确的描述,使学生在欣赏唐诗的同时,又可以欣赏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学生们在视觉、听觉中可以感受到大唐文化的气势恢弘。从飞沙走石的大漠到诗情画意的江南,无不有诗人的踪迹,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陶冶了性情。事实证明,《唐之韵》独特的角度、绝美的画面、高雅的品味在一届一届的学生中均获得了出人意料的热烈反响。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新世纪的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进步。因此,我们一定要掌握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拓宽学生想问题处理问题的思路,这样,不管学生以后是继续求学还是直接就业,都会对他们产生良性的教导作用,社会也会向着更和谐的方向发展。
若电影完全脱离文学因素对其的辅助,则其会变得像没有灵魂的躯体。该论文主要从文学和电影的关系、电影在文学创作技巧中的借鉴作用、电影深层和表层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最终阐明了文学在成功的电影塑造中的重要作用。若从文学和电影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则文学可看作是电影发源的源头,而电影又会帮助文学产生较多的新型样式,然而,文学和电影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关系,即存在载体、生产方式以及商业运作等方面的差异。文学和电影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形成的攀比性能够促进文学媚俗之态的发展。
一、 文学对电影产生的影响作用
电影的创作需要借助文学作品才能完成,电影这种新兴的艺术形态,其在形成的过程中曾从文学母体中吸取了大量的营养。从中外电影的发展史能够发现,较多的优秀影视作品均来自于文学作品的改编。我国早期改编为电影的文学作品有:鲁迅先生的《祝福》和《阿Q正传》、茅盾的《林家铺子》和《子夜》等;而新时期改编成电影的文学作品就更多了,如著名作家莫言的《红高梁》系列、余华的文学作品《活着》等。[1]从世界影坛来看,电影和文学的合作更加广泛。电影的制作需要借用较多的文学素材以及资源,从而决定了电影的制作过程会受到文学审美观的深刻影响,这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故事情节的铺陈方面,电影和文学作品多会利用讲故事的形式表达。作为第五代导演代表的张艺谋,就擅长于在电影画面上讲述故事。从第五代导演所拍摄电影的取材和选项来看,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先导作用,通过文学作品就能够洞察到电影的具体走势、发展以及未来的变化。由于当代电影多数属于文学作品的改编,因此在对当代电影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先对我国现代文学进行研究,如《红高粱》《活着》以及《妻妾成群》等。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充满了我国传统审美的特点,从而使电影的情节收放自如,电影语言风趣幽默,使得电影中的文学特点得到充分展现。进行人物塑造时,文学作品中偏重于特定环境定人物的塑造,而这一点正好为电影中典型人物的塑造创造了条件。较多的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如骆驼祥子、阿Q等均得到改编而成为银幕上的人物形象,通过银幕将人物的矛盾冲突以及峙哀乐表现的活灵活现,从而使的人物形象成为电影作品中的艺术结晶。在进行情感表达中,文学和电影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均要求将对人生意义的探寻这一永久不变的主体表现出来。[2]文学作品通常渗透着作者对人生价值的看法,其中蕴含着作者独特的人生理解以及与众不同的情感;从而在改变的电影作品中也表现出自我观照的成分,此通过电影形式又作用到人的精神世界,由此使人们对理想、命运以及现实产生深思。
(二)文学对电影产生的定位作用。较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杰出电影作品产生的前提条件。文学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其自身所具有的丰富审美性以及充满诗意的人文关怀,其重点在于凸显个体对现实产生的感悟和超越,以此寻求人类总体的生存状态以及生存价值。如国外某导演执导的影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其所呈现的是发生在西西里岛上的传说故事。该影片的原作品名为《玛琳娜》,影片内容主要从少年雷纳多的视角进行展现,叙述了二战中失去丈夫的玛琳娜的不平凡经历。在影片中虽然剧情较为平淡,然而,在这平淡的基调中却能够展示出人性的丑恶以及光辉。在国内电影中较为浓烈的文学性也有一定的体现。通过沈从文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边城》不难看出,文学作品能够带给人们情感的安慰以及心灵的启发。由于文学具有丰富性以及深刻性,因此经过改编之后的电影带有较为强烈的文化底蕴以及文化关怀。
(三)电影中很多表现形式均借鉴与文学作品,如比喻、夸张以及象征等。在电影情节的伸展和人物的对白中能够清楚地发现文学方式的呈现。此外,文学作品一般可以表现出人物所处的不同的时代背景以及时代风貌,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有益于电影历史感的表达,如老舍作品中所呈现的某一时期北京城的社会风貌。该作品若能改编成电影形式时,则能够将原时代的真实还原出来,从而获得人们的认同以及感知,由此更能让较多的目光被吸引,从而产生最佳的艺术感染效果。
二、 电影对文学产生的影响
客观的讲,电影对文学具有一定的依赖性。然而,由于其属于一门较为独立的影像艺术,其依靠的是声音和图像等多种资源整合而成的视觉艺术,利用这种艺术,能够让人们得到最大程度的视觉体验以及娱乐享受。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的出现,极大地冲击了文学这种古老传统业态。在同一主题下,文学表现出来的是多义性与虚构性,而电影则以具象性与真实性再现。所以,在现阶段快速发展的文化消费年代,由于电影产业化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由此对文学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在这种形势下,文学开始放下高傲的身段,继而主动寻求和电影进行合作,这种倾向的具体体现是针对文学的逆向性创作。[3]作者在进行文学作品创作时,刻意根据影片标准而改变写作内容以及方法,在进行作品主题、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节的刻画中均根据电影的实际需要给予观照,让某些电影的表现技巧渗透到作品中,如快速场景变化等均被文学作品的创作所采用,从而便于改编为电影形式。
电影对文学的影响还表现在能够促进“立体读者”的出现。由于电影本身具有一定的通俗性以及娱乐性特点,从而有效降低了大众进行审美的门槛,缩短了大众和艺术之间的距离。很多电影均来自于较为经典文学作品的改编,具有传播优势的电影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消除了对较为严肃文学的敬畏感,由此使得部分观众在观影结束之后能够进行原著的阅读。所以,在电影的传播之下,能够获得较多的“立体读者”大军,由此使得文学又回归到大众化的阅读。在当前的消费形式下,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消费的商品。广大的民众一般会通过电影和电视等非文字形式进行文学作品的了解,然后进行原著的阅读。在这种形式下,较多的文学作品会由于同名电影的播放而收获新的关注度以及生命力。
三、 将文学作品改变为电影
从我国的电影发展史来看,将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分为两个主要的阶段:即20世纪的初期和末期。在20世纪的初期,成功改编为电影的作品有从法国文学作品《保险党十姐妹》改编而来的电影《红粉骷髅》、作家徐沈亚的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电影《玉梨魂》等。但到了上个世纪末,用文学作品改编电影的风气进一步升温。对此,张艺谋等导演不但将较多的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而且已经将文学作品改编电影定位各自创作的基本路线。张艺谋改编的电影《红高粱》等均来自于文学作品的改编。从莫言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红高粱》到由网络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山楂树之恋》,使得作者由当代较为知名作家提升为网络作家,而且由此也将文学作品向电影改编的事业提升到较高的水准。从这里可以看出,电影跟随文学作品的发展也在逐渐扩大素材基地。
关键词:影视业;民族地区旅游业;影响研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民众更加追求“新奇、神秘”的异质文化,以获取精神上的满足和体验,文化需求的增长促进了旅游业的飞速发展,而民族地区由于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而倍受青徕,我国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较快,取得了极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这其中与以民族地区为题材的影视业促销和推广分不开的。
一、影视业对旅游的影响研究综述
国外专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影视业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Riley认为电影作为一种旅游促销手段的特性和优势,以美国影片和澳大利亚影片为例说明了电影对旅游者到访拍摄地的推动作用[1]。Morgan和Prit-chard提出,电视中的描述甚至会被认为是一个地方真实发生的事情,并且对于那些休闲地区来讲,电视节目成为它们转变为度假区和旅游地的催化剂[2]。Kim和Richard通过案例研究,认为电影作为自发的形象构成因素可以在很短的时期内极为显著地改变目的地的形象[3]。Mordue进行了一个案例研究,总结出影视给拍摄地居民所带来的影响,其实是一种更宽泛的、局部的、在文化和经济上的冲击[4]。
国内学者二十一世纪初才开始关注影视业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因此现有的研究成果并不丰富,而且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明显弱于国外学者。学者潘丽丽认为影视拍摄不仅能够增强外景地的旅游感知形象,增游客数量,促进旅游景区和旅游接待业发展,能够为当地居民增加就业的机会[5]。吴丽云和侯晓丽通过对铁岭龙泉山庄旅游者的实证分析,研究了旅游者到影视剧拍摄地旅游动机,认为影视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形成大多受影视剧的影响,对影视剧的热爱使他们选择了到拍摄地旅游[6]。吴普等分析了影视旅游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指出影视旅游中值得乡村旅游、体验旅游和旅游宣传借鉴的元素[7]。王丽波、刘华认为影视文化是旅游目的地促销的重要媒介平台,并对促销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8]。周慧颖,黄远水分析了影视作品对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9]。
影视业对旅游业的影响的研究还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影视旅游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对影视城的研究这一层面上,没有涉及对区域旅游经济的影响研究,特别是对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影响研究尚处空白。故分析影视业对民族旅游的影响,并对民族地区借助影视业的影响发展民族旅游业的对策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影视业对旅游业的影响
影视作品的推出或是带动了一个景区的迅速繁荣,或是更加固化了已有知名旅游资源景观的美誉度,无论其主观上是否有意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一)促使产生旅游动机
影视业是创意产业,借助灯光、音响等现代传媒技术艺术化地展现拍摄地传统文化,将剧情、人物融入到拍摄地优美的环境中,共筑一个和谐理想的世界,让观众情感移入影视之中,从而触发到拍摄地去亲身体验影视作品中熟悉的场景和画面,这是影视旅游者最主要的动机。影视作品中有很多场景取自文化神秘、或风光秀丽、或幽深险绝,从而激发了观赏者的兴趣,去这些地方旅游。
(二)树立旅游形象
影视具有声像合一、声画结合的特点,任何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即便是广告、纪录片、专题片等也少不了音乐、美术等传统艺术元素的搭配。通过特效的加工和处理,使得作为影片拍摄地的景点或景区透过影视来看时,更加漂亮,更具有美感和吸引力。特别是镜头画面的独特视角对景物美的发掘,能够启发人们对拍摄地真实景物的审美感受。同时,影视剧的故事内容也会给拍摄地增添一层梦幻般的文化色彩,无形中加强人们对拍摄地的一种心理美感。这种完美的艺术效果很好地树立了拍摄地的旅游形象。
(三)展销、推广旅游地文化
影视作品总是根据主题、人物、风格的要求,调动影视艺术特殊的表现手段,通过挖掘拍摄地的独特的传统文化创造出真实可信的典型环境。这种典型是经过特效加工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随着影视的播放在一定程度上展销、推广了旅游地传统文化,影响消费者的审美感觉,异质文化的神秘深深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从而传承了拍摄地传统文化。
(四)广告宣传效应
影视文化作为当代大众娱乐消费的主要文化产品,其自身包含着大量的“注意力资源”。影视所传递的信息往往呈立体状态,这种立体的信息在时间的流动中持续不断地涌来,形成容量大、信息直接的特征。大多数影视作品从拍摄前开始就开始进行造势宣传,在影视剧放映的时候,宣传的渠道和形式就更加多样化,媒体的宣传、影视剧拍摄的花絮、明星的参与等。在这个过程中影视外景地信息不断出现,可以不断地增强潜在旅游者的注意力,诱发他们的兴趣,强化旅游宣传效应。
(五)形成影视明星旅游吸引物
今天,对于明星偶像的崇拜越来越体现着“从众”的趋势,明星偶像吸引已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潮流。崇拜明星从而“爱屋及乌”式地喜欢与明星有关的东西,如明星拍戏的地方或去过的地方等,这些东西在公众的眼中都成了明星本身的象征。影视与明星本身就是一个集合体,一方面影视作品造就大量明星,另一方面明星又使影视作品影响力大增。对明星的崇拜使得影视外景地旅游业成为一种时尚,并产生影视景点。近年来由“韩流”现象带来韩国影视外景地旅游火爆就是极好的证明[9]。
三、案例分析——影视业对湘西旅游发展的影响
(一)湘西概况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南省西北部,与湖北、贵州、重庆三省市接壤,素为“湘、鄂、渝、黔咽喉”之地。全州总面积15462平方公里,2006年底人口27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00.86万人,占74.85%,土家族110.59万人,苗族88.61万人。湘西素以美丽神奇著称,她与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毗邻,境内景观密布,异彩纷呈。有一座蜿蜓近200公里的中国南方长城;有景色溶漓江之秀丽,集三峡之雄伟的猛洞河;有由212洞组成的洞的世界-龙山火岩溶洞群;有历史悠久,被称为我国南方最美的两座小城之一的凤凰古城等。它以独特的土家族、苗族文化和风景名胜吸引着中外游客,永顺溪州铜柱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永顺老司城、明代建筑祖司殿等堪称湘西旅游的风水宝地;云蒸霞蔚的武陵群峰、河水汤汤的沅江酉水、景色迷人的森林峡谷、浓郁醉人的民族风情,构成了美丽的湘西风光。“天下第一漂”猛洞河、青山似黛,碧水如诗的“栖凤湖”、吉首“德夯”、龙山“火岩溶洞群”、“凤凰古城”、里耶“秦简”、“小溪国家自然保护区”、“红石林”、“坐龙大峡谷”等都是镶嵌在湘西的风景明珠。特别让人叫绝的是土家族、苗族等民族传统文化和神秘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成为最具旅游开发价值的资源,因而成为许多影视剧、MTV的拍摄首选外景地。
(二)影视文化领域中耐人寻味的“湘西题材”
湘西由于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神秘的民族文化,在中国文化领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湘西题材”现象。文化领域的“湘西题材”包括这么几个部分:一是以湘西为题材的影视立体文化现象;二是以湘西为题材的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绘画等平面文化现象;三是湘西文化人或称“湘西文化名人”现象。以“湘西题材”为核心,无论是立体文化现象,还是平面文化现象或文化名人现象,都十分引人注目。
笔者现仅就“湘西题材”影视业发展对旅游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湘西为题材的影视目前已积累了《边城》、《芙蓉镇》、《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匪事》、《武陵山剿匪记》等,现在正在湖南卫视热播的《血色湘西》给这个题材再添力作。上述影视按内容分四大类。
第一类,是根据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改编的同名电影。毫无疑问,这部小说,是用电影手法,表现沈从文小说中所营造的湘西的那种田园牧歌式的氛围。与其说《边城》电影很成功,不如说是沈从文小说很成功。
第二类,则是由名导谢晋执导的《芙蓉镇》。严格来说,这部电影并没有表现太多“湘西内容”的人情世故,是反映对人生的扭曲的沉重主题,但全是用湘西永顺王村镇的景象作环境背景——吊角楼、石板街、河码头、瀑布、背篓、米豆腐……《芙蓉镇》的巨大成功,不仅是谢晋导演的里程碑式的作品,也使刘晓庆的演艺成就达到了巅峰,同时开创了以永顺王村镇为核心湘西早期旅游事业,那时,现在火得流油的凤凰古城,远没有永顺王村镇名气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电影《芙蓉镇》吹响了湘西旅游的号角。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旅游业还没有现在这么火,而王村镇的旅游业已做得如火如荼,日接待旅游客量在3000人次左右,最高峰达5000多人次,对这个当时人口不足5万的小镇来说,《芙蓉镇》最直接的收益就是旅客带给小镇居民那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一时间,王村镇成为猛峒河沿岸最富裕的古镇。电影《芙蓉镇》让全国人民第一次领略到湘西古镇的古朴魅力。
第三类作品是最惹湘西人争议的“剿匪”题材系列。这个题材系列拍得最多,计有《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匪事》、《武陵山剿匪记》。最给人深刻印象的是《湘西剿匪记》和《乌龙山剿匪记》,特别是土匪“田大榜”的形象极为深入人心。再加上20世纪解放初期,湘西历史上确实匪患猖獗,外地人谈匪色变,“剿匪”题材系列作品出台之后,客观上给湘西带来了负的外部影响,湘西人被视为“湘西土匪”,湘西地区则被看作是贫困、愚昧、落后;湘西多姿的民族文化和强悍的血性精神被人误解;湘西人自强不息、浴血抵御外侮的丰功伟绩并不为人所知。几乎是从湘西地方政府到普通的公民,都深感有为湘西“正名”的要求。“剿匪”题材的影视无疑有夸大战功、过度渲染湘西土匪的倾向。湘西人越来越感到有必要重新评价土匪、重新树立湘西良好的正面形象的必要性,“剿匪”题材影视在湘西已走到了绝路。《湘西匪事》就是明证,这部电视剧刚开始取名叫《湘西往事》,后来仍然落不了俗套改为《湘西匪事》,整部戏延续以前“剿匪”老调,没看到什么新奇之处。
第四类湘西题材——由湖南卫视的拍摄的电视连续剧《血色湘西》应运而生。《血色湘西》在以往的以湘西题材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创新与文化拓展,从目前已播出的效果来看,《血色湘西》在尽力做以下几点:第一、以刻画湘西人性的积极因素为主旋律,着力突出“强悍、直率、擅武、真实”的湘西血性精神。强悍则由石三怒、龙耀武、田大有等人诠释得非常充分;直率表现为田龙二人对田穗穗追求是直来真去的,毫不掩饰的(直露的民歌),这一切让人感到真切而不造作。虽然抗日的战火没有烧到湘西,但湘西人一听说国家有难,则奋勇当先,并不退缩。第二、对湘西土匪进行了重新定义和评价。众所周知,湘西匪患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简单地把湘西地方武装一概斥之以“匪”是极为不妥的,也是难以令湘西人心服的。电视剧借田大有之口,对匪帮进行客观评价,让我们看到了电视剧在这方面的努力。第三、以现有的艺术成果为启发,展开另一番别具一格的情节。石三怒和龙耀武两人对田穗穗的爱情追求,让人依稀看到沈从文《边城》故事里的翠翠与天保、傩送的影子。虽然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完全不同,但人物却是一一对应,如穗穗的阿爹田大有则对应翠翠那个撑渡老人,而且石三怒和龙耀武两人也象天保、傩送一样,向所爱的女人唱山歌。第四、着力把湘西风俗文化、民俗文化和语言文化融入剧情中,并推动剧情的发展。这是以往湘西题材电视剧所没有的。如湘西风俗端午节赛龙舟引出穗穗与两个追求她的汉子聚会出场;再如天坑赌命上的“椎牛”、“上刀梯”等都是湘西苗族特有的民俗表演,引进电视剧中,层层推进、惊险刺激。特别是龙耀武提出以女婿的身份替田大有出场时,显得自然真切,最后由穗穗代父出战把“天坑赌命”这场戏推向。值得注意的是全剧中,一直有个关键字“逮”字,这是湘西标准的方言,含义极为丰富且湘西韵味十足。真是一个“逮”字了得,逮出了湘西人的血性;另外,精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粗而不俗的服装,处处显出本剧是湘西题材的经典之作。
(三)影视业对湘西旅游业的影响
湘西题材的屡屡成功,根源于湘西本土深厚的民族文化,这是让湘西人自己沉醉,也让外乡人沉醉的神秘文化,所谓“吊角楼中歌伴酒、小背篓里梦醉人”。具有醉人的文化,才有醉人的艺术,也才会生产醉人的作品。
首先,影视作品塑造湘西人的纯真、善良。在沈从文笔下展现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电影《边城》借助音响、美术等科技手段营造的湘西的那种田园牧歌式的氛围,歌颂了湘西民族同胞的人性美,向观众展现人物美的同时,展演了湘西优美的自然风光,从而让人与自然之美和谐,宣扬了湘西美好形象,让观众产生共鸣,触发旅游动机。
其次,开启了旅游业的先河。20世纪80年代初,著名导演谢晋执导,刘晓庆、姜文等主演的电影《芙蓉镇》在湘西千年古镇王村拍摄。这部反映建国以来多次政治运动中小人物悲欢离合的一部耐人寻味的电影,反映了“”前后十几年人物命运的升沉变迁,是“电影泰斗”谢晋的扛鼎之作。随着《芙蓉镇》扬名海内外,王村传统文化、民俗风情、民间小吃等得到了广泛宣扬,加上名人效应,王村便又叫芙蓉镇,游客不断增加,从而让湘西一个难以忘怀的小镇——成为游人向往的地方,开启了湘西旅游业的先河。借助名人效应,诞生了“刘晓庆米豆腐”这个旅游产品,二十年来,凡是到芙蓉镇的游客都必偿一碗“刘晓庆米豆腐”。
第三,展示了湘西优美的自然风光,推动了湘西旅游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开始,湘西“剿匪”题材影视不断拍摄,先后拍摄了《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匪事》、《武陵山剿匪记》、《湘西匪事》等。该类题材的系列作品,主题是歌颂人民的剿匪业绩,表现湘西土匪的狡猾凶残。“剿匪”题材系列作品出台之后,湘西人被视为“湘西土匪”,湘西地区则被看作是贫困、愚昧、落后;湘西多姿的民族文化和强悍的血性精神被人误解;湘西人自强不息、浴血抵御外侮的丰功伟绩并不为人所知,虽然客观上给湘西带来了负面影响,令湘西人反感,但是由于了选择永顺“不二门”国家森林公园、猛洞河“天下第一漂”、吉首“德夯”、碧水如诗的“栖凤湖”、龙山“乌龙山”、“凤凰古城”等风光优美的地方作为外景拍摄地,宣扬了湘西风光,推动了湘西旅游业的发展。20世纪末、21世纪初湘西旅游业的发展与湘西“剿匪”题材影视业的推动是分不开的。
最后,挖掘民族传统文化,助飞湘西民族文化旅游。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者知识水平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传统的观光旅游不能再满足现代旅游者“求奇、求异”的需要,更加追求精神享受的文化旅游、体验旅游等新的旅游形式不断推出,促使传统旅游地对当地的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和开发,利用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进行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核心竞争力,开始了旅游业第二次创业。湘西土家族、苗族传统文化底蕴浓厚,传统艺术繁多,而且大多保存完好,但是文化产业发展刚刚起步,以往的影视作品对民族文化发掘力度不够。当前湖南各电视台热播的《血色湘西》改变了以往的方式,除发扬以前湘西题材影视的优点外,更加注重民族文化的挖掘。《血色湘西》拍摄地选择在湘西古丈的“红石林”、“栖凤湖”、“凤凰古城”等风景区,属土家族、苗族杂居地区,影片中根据剧情充分演绎了土家族“山歌”、“打镏子”、“土家族哭嫁歌”和苗族“情歌对唱”、“苗族鼓舞”、“椎牛”、“上刀梯”等民间文化,充分展示了湘西各民族(土家族、苗族)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为湘西正在兴起的“神秘湘西”文化旅游注入了新的动力,应该有理由相信,随着《血色湘西》的热播,湘西必然迎来一轮文化旅游的。
四、民族地区借助影视业发展民族旅游的对策
(一)借势
借势,就是借助影视剧来民族地区拍摄影片的时机,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每年都要吸引许多影视剧来民族地区拍摄外景,加之大多选择的地方多为民族地区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旅游区,当地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开发主体要借助影视拍摄的最佳时机,做好旅游的宣传推介工作。国内有些方已经开始借助影视剧的影响来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如广西柳州充分利用《刘三姐》的深入人心和少数民族的能歌善舞举办民歌节,发展民族旅游,打造“刘三姐”文化旅游品牌,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谐发展;《乔家大院》借助电视在全国的播放发展了旅游等,其旅游知名度得到很大提升,这都是借势的成功案例。总之要有主动借势意识,主动借势自我宣传,地方政府和旅游开发主体应以影视剧的拍摄场地为依托,借鉴国外成功的开发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旅游者的心理,丰富影视旅游产品,开辟旅游区或开展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借助影视剧的推动强势,组织旅游线路,推出以体验影视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当地媒体要主动地报道影视剧拍摄活动,并形成一定的报道数量,达到传播扩散的效果,并多参与或配合影视剧组自身的宣传活动,使影视剧和民族地区一起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
(二)引势
引势,就是民族地区当地政府或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开发主体积极主动利用当地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引导各种拍摄组或潜在的拍摄组来当地参观,拍摄外景,借助影视业的影响,宣传推介民族地区旅游形象,吸引游客来观光旅游,从而推动民族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民族地区政府和旅游部门应加强与影视部门的联系,进一步加大景区的宣传力度,推出一些优惠的政策,激发更多影视剧的投资商和制作单位到独具特色和有潜在旅游者的外景地拍摄影视剧;另一方面,民族地区旅游部门或宣传部门要适时邀请知名导演、编剧、制片人和策划人等影视传媒人士来民族地区旅游访问,充分向他们展现当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族习俗,激发他们的创作和拍摄热情,为成为下一部影视拍摄地埋下伏笔。
(三)造势
造势,就是民族地区当地政府或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开发主体主动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资源,改编适合当地的影视剧本,挖掘影视主题,自行或引资拍摄反映民族地区的影视剧,借助影视业的影响,宣传推介民族地区旅游形象,从而推动民族旅游业的发展。
拍摄影视剧需要具备一定经济、技术和人才实力,当前大部分民族地区还处在发展之中,虽拥有文化资源和一定人才,但还不具备自己拍摄影视剧的实力,这就要求当地政府认真做好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引进工作,为我所用,开创民族地区影视业的辉煌。首先,当地政府或旅游开发主体要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发掘民族影视主题,组织人员经编辑或改编当地的影视剧本。其次,有条件的地区可自行选择在当已开发的旅游区或潜在旅游区组织拍摄;没有条件的民族地区,就应采取引进人才的方式,聘请导演及其它摄制人才来当地拍摄影视剧;最后,加强拍摄好的影视剧的宣传推介和各地的播放工作。在做好民族地区影视业的“造势”时,应该注意本地影视业创意人才(编剧、策划人等)的培养和引进工作,这是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
五、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确信,影视作品对旅游地的宣传促销作用是显著而卓有成效的。影视业是先进的科技技术和文化创意结合的创意产业,具有强大的发展前景,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无可估量,而民族在地区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文化旅游是低能耗、高效益、高就业、关联度极强的产业,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谐文化构建的必然选择。必须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特别是充分利用影视作品对旅游业的推动作用,积极做好对影视业的“借势”、“引势”、“造势”,挖掘民族文化,宣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旅游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Riley,R.,&VanDoren,C.S.Moviesastourismpro-motion:A“Pull”factorina“Push”location[J].Tou-rismManagement,1992,13(3):267-274.
[2]Morgan,N.&A.Pritchard.TourismPromotionandPower:CreatingImages,CreatingIdentities[M].Chi-chester:Wiley,1998.
[3]Kim,T&Richardson,S.L.Motionpictureimpactsondestinationimages[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3,30(1):216-237.
[4]Mordue,T.Performinganddirectingresident/touristcul-turesinHeartbeatCountry[J].TouristStudies,2001,1
[5]潘丽丽.影视拍摄地对外景地旅游发展的影响分析——以浙江新昌、横店为例[J].经济地理,2005,25(6):928-932.
[6]吴丽云,侯晓丽.影视旅游者旅游动机研究[J].人文地理,2006,(2):24-27.
[7]吴普,葛全胜,席建超,刘浩龙.影视旅游形成、发展机制研究——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J].旅游学刊,2007,(7):53-57.
朱一龙在做客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时,有网友发现朱一龙腰身不是很灵敏,之前朱一龙参加一些访谈时需要人来搀扶,网友开始关心朱一龙腰伤怎么来的。朱一龙粉丝曾问起过他腰伤的问题,当时朱一龙对粉丝说:“这是多年前的旧伤了!以前拍戏时候,吊着威亚没注意就落下了腰伤”但是具体是哪部剧中受的伤,朱一龙没有透露。有知情人曝出,是朱一龙在拍摄电视剧《新萧十一郎》时落下的腰伤,当时就被医生诊定位永久性腰伤,一到阴天下雨就容易复发。
朱一龙1988年出生于湖北武汉,中国内地男演员。2009年通过出演电视剧《再生缘》出道,2016年,朱一龙与张馨予合作电视剧《新边城浪子》受到关注,2018年出演电视剧《镇魂》圈粉无数,跻身国内一线男星行列。朱一龙出道至今10多年了,颜值高演技精湛,在娱乐圈一直很低调,从不见有什么绯闻,一直踏踏实实拍戏,拍摄很多口碑较好的电影电视剧,如《胡杨的夏天》、《新萧十一郎》、《镇魂》等,也创作了一些歌曲,如《恒星》《我会等》《永恒的爱》等。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白狗秋千架》《暖》改编
中图分类号:I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小说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已经成为了当代文坛越来越普遍的现象,莫言的小说“触电”率颇高,张艺谋基于《红高粱家族》改编的电影《红高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后霍建起将莫言的另一部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为了电影《暖》,该片连续斩获了第十六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第二十三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编剧奖,成为了当年国内影视界的一大话题。《暖》的成功是否可以理解为《白狗秋千架》的成功,抑或是说《白狗秋千架》与《暖》之间究竟有多大程度的联系,是什么因素促使《白狗秋千架》变为了《暖》,这些问题实质上蕴含着文学与电影两种艺术形式背后受众群体的差异性。
一、《白狗秋千架》与《暖》的貌合神离
《暖》与原著中的人物、情节大体相似,都是一个包含着忏悔的故事。但如果仔细考察,不难发现每个人物都有了改动,最后的结局更是迥异,因此,《白狗秋千架》与《暖》只能是从故事设置上看有些类似,而所要表达的感情的却大相径庭。
首先,二者的情感基调相对立[1],影片改名为《暖》已经预示了这种变化。《白狗秋千架》里的人和故事都是冰冷的,《暖》中的情节散发着人性美的光辉,氛围颇似去掉结尾的《边城》。基于此,《暖》的背景设置由高密换成了江西的小城婺源,力图以唯美的画面来铺垫片尾大团圆式的结局,就如同片名一样给人一股浓浓的暖意[2]。与情感基调变化相关的是《暖》对《白狗秋千架》中人物形象的改编,《白狗秋千架》中暖给人第一印象是“丑”与“恶”的结合,她失去一只眼睛,话里话外透露着毒辣和抱怨。电影中的暖首先在外形上只是摔坏了右腿,保持了容貌的美丽,而且她对生活有着良好的心态,武生离去、井河进城、嫁给哑巴这些都没有使她怨天尤人,接受自己命运的同时还能宽容他人,就连她的孩子也不再是哑巴,而变成了一个漂亮的小姑娘。此外,《白狗秋千架》中的哑巴是一个粗糙、蛮横的形象,《暖》中的哑巴善解人意,居然能亲自送走暖,这与原著中不允许暖和别的男人接触的哑巴判若两人。
其次,《暖》与原著在主题表达上也大不相同,《白狗秋千架》呈现出的是农村中青年在城与乡之间的矛盾,而《暖》歌颂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白狗秋千架》在深层上是一个怀揣理想的青年在进城寻梦与坚守故乡之间的矛盾,如果在十多年娶了暖,井河以自己当时的经济条件几乎不可能在城里养活一家人,娶了暖就意味着井河可能要在农村待上一辈子。坚守暖就要坚守故乡,而破了相的暖就也如同故乡在井河心中一样,与城里相比或许显得破落,却是自己的根之所在,一方面渴望进城摆脱破败的故乡,而又不能完全割断与故乡的精神来往。对暖的感情也是井河乡情中的一部分,他心底不能彻底忘记暖就像他无法忘记故乡。井河和暖当年都有走出乡关的理想,由于种种原因,井河在城市里成功立足而暖被迫留守乡村,进了城的井河对故乡仍有眷恋,城里优越的物质生活并不能完全压住他心底的乡情,而进不了城的暖的内心中则是不甘于留守而又不得不留守的绝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对于有过进城梦的乡土青年而言,无论他们最后圆梦与否,城里的人永远不能彻底放下故乡,城外的人也不可能对乡间贫穷破败泰然处之,乡关摆在面前,无论是走是留都不能让自己的内心彻底安顿下来。《白狗秋千架》结尾井河如果不答应暖,他无法减轻背负在自己身上十多年的忏悔,如果答应了暖,对自己的未婚妻和哑巴都无法交代,这样两难的处境是当初井河决定进城后注定的。电影《暖》的主题就显得开朗了许多,暖不会不甘心于在乡下与哑巴结婚,而哑巴能战胜私欲主动为暖寻找更幸福的生活,井河不会再像《白狗秋千架》中面对那样面对无法抉择的境遇,就连暖和哑巴的女儿都参与促动了暖跟井河回城。《暖》有一个不幸的开头却获得了相对团圆的结尾,主要在于这里的人物有一种相互成全的精神,尽管哑巴偷过信、井河需要忏悔,但是最后他们身上都迸发出了人性美的光辉,影片也想以此来感染观众,不是去渲染人物生存的矛盾,而是要展示化解矛盾的高尚力量。
二、受众群体差异性对改编过程的影响
将《暖》与《白狗秋千架》作比较并不是为了说明电影对原著主题的浅化[3],更不能由此简单地断定导演霍建起、编剧秋实的水准一定低于莫言,因为文学与影视的受众群体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由原著到电影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是对人物形象的改动,原著中暖失去了一只眼睛,面容令很多人不敢直视,而且语言粗俗,到了电影中暖除了腿病外与美人无二致,言谈举止也是通情达理,原著中暖的三个哑巴孩子在电影中成立一个正常的小姑娘。哑巴在原著中只有在井河回乡去暖家时有所提及,而在电影中成主要人物之一,被赋予了更多的感情。总体上来说,《暖》中的人物无论是在外貌还是内心都比原著更容易令观众接受,文学作品的读者感知形象是通过文字,“美”与“丑”的差别不是那么直观,而如果把原著中形貌丑陋、举止粗俗的人物直接搬上荧幕,视觉冲击可能太过强烈,不少习惯了荧幕上俊男靓女的观众势必会难以接受,这也会影响影片的商业化运作。
其次,关于主题的调整。就表达意义而言,《白狗秋千架》要比《暖》更难容易理解一些,读者阅读作品有很大回味空间,而本着娱乐目的走入影院的观众不太可能在观影后用太多时间去思考影片内涵。从近几年来看相对“古奥”的影片不太容易成功,例如陈凯歌曾放言短时间内没人能看得懂《无极》,结果上映后确实没让观众们看懂,并且招来了如潮的恶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观众多数不会用太长时间去思考电影,既然短时间内看不懂了,那么流水账一样的剧情就被诟病为“无聊至极”。由此设想霍建起如果高度忠实于原著,把一个主题不是很明确的几个小人物的故事在荧幕上展现一遍,观众很有可能也会看得云里雾里。而且凄凉的主题也不利于影片的运作机制,很多试图愉悦身心的观众不一定愿意在自己闲暇的观影时间里也要感受沉重的主题。《白狗秋千架》的主题相对于《暖》显得残酷很多,特别是结尾的设置对传统伦理有着很大的挑战性,因此霍建起在对原著的各处改编上力图将主题朝向明确化、积极化引导,并且为最后大团圆式的结尾做铺垫,这些努力都是为了迎合观众普遍的欣赏口味。
参考文献
[1] 李钦彤.乡村的两副面孔――互文性下的《白狗秋千架》和《暖》[M].名作欣赏.
一、强调合作的探究式阅读教学
新的阅读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自我解决,这完全尊重了学生的能动自主意识,积极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因此,在学生基本熟悉课文后,老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好课文的几个探究主题,再分组研讨,让学生课后查资料,讨论,整理探究成果。可由于学生手中资料、个人文化的积累程度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个人的力量往往难以解决复杂的问题。同时,由于时间的限制,每个(或每组)探究的课题有限,因此,学生之间必须合作――充分交流、切磋,将自己的信息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地占有资料,相互启发,相互争论,老师再相机给以点拔和补充,从而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探索出未知的知识。然后组织学生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再讨论。教师根据情况再予以补充。如在教学《边城》时,请几位女生朗读课文,在学生基本熟悉课文后,设计以下几个问题给学生分组思考,课文中体F出来的“祖孙情”,“兄弟情”,“爱情”以及“无处不在的孤独感”,在分组合作中,让学生体会到湘西那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自然,和谐,健康”的人性之美。
二、读写结合的创新式阅读教学
“创新性阅读”是指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泳、体味、思考来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如学习《荷花淀》可采取让学生改写对话;学习《祝福》,可采用为祥林嫂编年谱、写死因调查报告、为祥林嫂作传记等;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可采取为别里科夫写死因调查报告;学习《项链》,可采取让学生表演课本剧等形式。达到以读,以写促读的目的,从而达到阅读与写作的良性循环。
三、对照比较式阅读教学
比较欣赏,是培养鉴别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选入教材的小说,多为经典著作,多数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如果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收看这些电影电视,然后引导学生对小说与演视作品进行比较鉴赏。在比较鉴赏中进一步了解小说,提高自己的阅读鉴赏力。因为小说在改编成电影电视时,改编者要受到当时时代背景的影响,也要受到改编者本身的文学素养和对原作的理解的影响,因此电影电视所展现的内容是经过了演员,导演、美工的再创作,它与原作有时有着很大的区别。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实际上又让学生进行了一次文本阅读。如教《祝福》时,组织学生看电影《祝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方面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陈奂生上城》,可组织学生看电影,影片中陈奂生的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就对陈奂生身上那种农民的狭隘以及在物质生活解决后对精神生活的强烈追求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四、开放的对话式阅读教学
“对话式阅读教学”让学生,教师,课本三者皆到场且皆有话语权,它让三者交流、碰撞、沟通。学生可以挑战权威,教师也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阅读教学课堂成了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也成了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多向互动的过程。在这种交流中,可悲可怜可憎的套中人别里科夫,深受封建礼教思想侵蚀的善女人柳妈,具有阿Q精神的现代农民陈奂生就会深深地印入学生的脑海之中。
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含蓄性,隐喻性,多义性和开放性,作品往往有许多未定点。鉴赏文学作品就是对这些未定点进行自我确认,然而,读者的身份,观念,趣味和经验的不同,获得的结果往往表现出个性的差异。
马天宇近日来到上海,成功挤掉仔仔以7位数的天价成为“喔喔奶糖”的新代言人,而在会之后进行的专辑《宇光十色》的签售会更是让附近交通着实中断了一段时间,大帮从周边城市赶来的“羽毛”早上七点不到就来排队,长龙一直排出3条街,在短短2小时便签出了三千多张CD,拿到CD的歌迷无比喜悦,记者问“羽毛”喜欢马天宇什么,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天宇台上台下一个样!”
记者问天宇平时喜欢做什么,他笑说:“逛街喽!”那要是被人认出来索要签名合影怎么办?“没什么啊,这会让我感到好亲切!”天宇兴致勃勃地说他最喜欢收集牛仔裤,现在的收藏品早已突破200大关,看着眼前这个献宝一样与人分享自己快乐的大男孩,去掉明星的身份,他跟同龄的男孩没什么区别。
目前天宇正在北京电影学院就读,虽然到现在还没拍过戏,但他特别向往励志类的作品,“就想演那种非常积极向上的,因为平时我也很喜欢看这样的电影!”记者问他有没有英雄情结,比如超人、蜘蛛侠什么的,他一本正经地冒出一句:“比起外国漫画英雄,我喜欢的是咱们中国的葫芦娃。小时候就特别喜欢看那个动画片!”那如果有人要拍真人版的“葫芦兄弟”怎么办?他笑说:“那我就是求也要去求一个角色!”
记者请他用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的性格,他想了想说:“固执,还有淡定,我有双重性格!”这个答案很让人意外,无论外表还是谈吐都非常阳光的天宇,哪里有固执的一面?“对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我会非常坚持,一定要按照自己设定的路去走,别人的意见一般情况我不会接受!这就是我的固执!”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要批判自己的?他大大方方地说:“我有大男子主义!”这也是生活赐予他的,从很小的时候,他就一个人在陌生的北京生活,对他来说,他早已习惯了凡事自己拿主意,有了什么困难,他也会选择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这种生活会不会感觉很苦?他又是一笑:“你不记得刚才问我的问题了吗?我的性格里还有淡定的一面,所以这些苦对我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307-01
所谓的探究性阅读是指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使用学术研究的情景对语文教学文本展开研究性阅读,获取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过程,和自觉接受阅读活动有一定区别。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设计要针对探究性教学,以此作为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探究的课题,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塑造学生的学习素养。
一、探究性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高中时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性阅读是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探究性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领悟作品的深刻内涵。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应用探究性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获得亲自探究的体验,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挖掘学生的潜能。
二、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化严重,没有把探究性学习落到实处
为了达到课改的要求,很多教师在没有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就开始探究性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的方式就是让学生自主进行阅读,之后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再进行分组讨论,最后选派小组成员进行课堂发言,这种教学方式确实很热闹,但是学生并没有学到一些本质的知识。一些高中语文教师缺乏对探究性教学的本质认识,只是追求一些表面现象,没有深入研究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课应该如何开展。
(二)现代教学手段的滥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了教育的进步。现代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高科技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效的扩展了教学的容量,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科技教育的背后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播放一些具有观赏性的电影片段,这种方式降低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降低,高中教师在讲解《长江三峡》时,很多教师都会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映长江三峡的一些美丽的图片,这样做虽然有一定的好处,可以调动学生的学校热情,但抹杀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字词了解三峡的美景,但是一系列展示图片沾满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还用一些教师利用多媒体放映的影像和语文课本有很大出入,在课堂中通过观看影片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但是也会导致学生对课本产生误解。教师在讲解《边城》这篇文章,教师在播放影片时会播放《边城》改编之后的电影,这部电影的放映使学生对课本产生了误解,沈从文优美的文笔,通过观看电影是无法领悟作者表达的内涵的。
三、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的教学方法
(一)创立优越的探究性阅读教学环境
创立优越的探究性阅读教学环境主要有以下几点表现:首先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实施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要做好宣传工作,就要使教师甚至整个教育界对探究式教学活动有深入的了解。其次,有关部门和学校要向教师提供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硬件设施。学校还要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使教师对探究性学习有深入了解帮助学生掌握探究性阅读教学方法,通过培训使教师掌握探究性的学习的能力。另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帮助下展开探究活动。
(二)在探究性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在探究性阅读教学实施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其一,要创立和谐的课堂的气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的课堂气氛可以减轻学生的紧张心理,尽快的投入到学习中。其二,创设教学情景,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调动学生的热情。教师在讲解《氓》这篇课文时,可以以现实中的爱情为例,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引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思考。其三,教师要深入了解课本,谨慎的选取探究课题。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在讲解《项羽本纪》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选取这样的问题:如果再给项羽一次符合的机会,他可以获得胜利吗?这个问题时开放问题,但是学生也不可以胡乱回答,学生要掌握很多知识才能够做出评价,学生要深入了解项羽的性格特点,学生在查找资料过程中可以掌握很多课外知识。
(三)提供资料,深入探究
为了更好的开展探究性阅读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因为探究性阅读教学源于教材,要使学生吸取大量课外知识,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是很重要的,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使探究性教学方式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薛艳.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的有效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