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我不是药神评价

我不是药神评价

时间:2023-05-30 09:39:29

我不是药神评价

第1篇

关键词:药理学 考试评价 专业需求

中图分类号:G424.7

文献标识码:A

在国际医学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快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培养专业也越分越细,但是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医学领域对不同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药理学是医学类学生的必修课,是基础与临床间的桥梁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合理用药、科学研究等工作所必需的药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增强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而传统药理学考试评价模式无法满足新的人才培养需求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我们针对传统考试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对药理学考试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完善。

1 研究背景与现状

考试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实现教学目的重要途径之一。传统的考试评价体系体现了医学科学的系统性、基础性、完整性、逻辑性、循序渐进性等特点,使学生在完成正规的医学培训后具有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宽泛和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较强的专业能力、良好的科学医学思维能力,并且方便教学实施和管理。但是随着专业的细化,医学领域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业者需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工作中要深入钻研,善于沟通、表达和协作,而传统的考试评价体系不能很好体现专业特色,远不能适应当前新技术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学生长期被动的、缺乏沟通与合作的,完全接受的学习方式,易生成惰性,缺乏创造力。要培养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提高高等学校教学水平,必须摒弃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考试评价体系的改革迫在眉睫。新的药理学考试评价系统的开发应用,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一,针对传统考试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开展针对师生的问卷调查,从具体的操作层面上探讨并构建不同医学专业药理学考试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临床、护理、口腔、麻醉、影像等各医学专业的专业特色,根据新的教学大纲要求,适当缩减部分考试内容,加强专业相关药理学教学内容的试题,增加病例讨论在考试中占的比例,增强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药理学考试评价的准确性。

第二,药理学考试评价体系的开发应用,有助于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认识到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药理学评价体系建立

3.1问卷调查

分别以2009级、2010级、2011级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麻醉学、药学、专科等不同专业层次师生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总结现行的药理学考试评价体系的不足和改进建议。

3.2药理学试题库现状

目前,我校药理学试题库包括药理学总论、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药物、作用与血液系统和内脏系统药物、作用于内分泌系统药物、化学治疗药物、作用于免疫系统的药物和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药物,共8部分,48章。

3.3构建不同专业药理学试题库

根据新的教学大纲要求,考虑到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特色,针对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护理、口腔、麻醉、药学、专科9个专业,分别构建相应的药理学题库。例如:临床医学专业题库删减章节包括:局麻药、全麻药、子宫平滑肌兴奋和抑制药、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抗寄生虫药;重点强化章节有: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抗菌药物等部分。并加强专业相关病例分析试题。

口腔专业药理学试题库的删减章节有:抗癫痫与抗惊厥药、抗帕金森病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抗精神失常药、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子宫平滑肌兴奋和抑制药、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抗寄生虫药、抗恶性肿瘤药;重点强化章节:局麻药、全麻药、镇静催眠药、解热镇痛抗炎药、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药物、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抗菌药物等部分。并加强专业相关病例分析试题。

麻醉专业药理学题库删减章节包括:抗癫痫与抗惊厥药、抗帕金森病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抗精神失常药、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子宫平滑肌兴奋和抑制药、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抗寄生虫药、抗恶性肿瘤药;重点强化章节:镇静催眠药与安定药、阿片类镇痛药及其拮抗药、吸入、静脉、局部、骨骼肌松弛药及其拮抗药、作用于胆碱受体的药物、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抗心力衰竭药、抗心律失常药、控制性降压药、血浆容量扩充药、抗菌药物等部分。并加强专业相关病例分析试题。

3.4反馈与完善

药理学试题库的构建与应用成为师生之间的桥梁。在试题库构建、应用过程中,不断收集师生意见反馈,进一步修订、完善药理学考试评价体系。

第2篇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综合护理;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3-0143-03

Study on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medication compli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U Liyuan LIU Wenguang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Wenzhou Kangning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Wenzhou 32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medication compli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Methods 76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with 38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care,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give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drug guidance, training of social skills, health education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medication complianc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changes of the scores of physical function, psychological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and material life statu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compliance rat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92.1%,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76.3%).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Schizophrenia; Comprehensive nursing; Medication compliance; Quality of life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情感、思维、行为等不协调而出现的精神障碍,患者需长期服药[1]。精神分裂症病程迁延、需要长期服药治疗,部分患者进入康复期后易中断治疗,服药依从性差,使得病情反复,难以控制。服药依从性是药物治疗评价指标之一,良好的服药依从性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复发[2,3],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服药依从性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啾曜迹排除合并心肝肺、肾脏功能不全和代谢系统疾病者。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男43例、女33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60岁,平均(40.2±8.3)岁;病程5~11年,平均(6.2±1.1)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及中专30例,大专及以上34例。所有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对照组,每组各38例。两组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精神分裂症的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 心理干预 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以及各种制度。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积极与患者沟通,生活上主动关心、帮助患者,及时阻止并疏导患者在幻听、妄想支配下的过激行为,鼓励他们通过正常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感[4]。入睡前遵医嘱,注射治疗后,协助患者卧床(必要时可以采用约束的方法,待患者睡着后解开约束带),减少各种环境刺激,尽可能使患者情绪安定。

1.2.2 药物指导 向患者解释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及主要药物的名称、用法、作用、不良反应、药物的注意事项等。因其自身缺乏自知力,多数不配合服药或对药物表现排斥,要进行劝导和有效监督,以提高其用药依从性,确保药物治疗效果[5]。

1.2.3 社会技能训练 对患者进行针对矫正,实施生活自理能力、良好行为、社会交往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培训[6-9],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等。加强对患者生活技能的训练,着重训练其日常生活的主动性和规律性,通过定时起床、穿衣、洗漱与着装整洁、按时服药等方面的训练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鼓励其积极参与多种社会娱乐活动,激发和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兴趣爱好,定期组织进行音乐、健身等方面的训练活动,充分树立患者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消除其压力和自卑感。

1.2.4 健康教育 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播放 VCD教育视频等形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知识、服药维持治疗的重要性,从多方面、多种形式使患者接受治疗及护理干预。组织患者户外活动时,应根据病情选择对象。做到“三防”(防消极、防冲动、防逃跑)患者重点看护或另行组织,严重者暂不予户外活动。

1.3 观察指标

1.3.1 依从性 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其中80 分以上为依从性良好,60~80分为依从性一般,低于60分为依从性差[10]。

1.3.2 生活质量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al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I)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问卷包括躯体功能(条目F11~F30)、心理功能(条目F31~F50)、社会功能(条目F51~F70)、物质生活状态(条目F1~F10)四个维度。前三个维度各有5个因子,物质生活维度4个因子,以及1个总体生活质量因子(条目G1~G4),共20个因子。统计分析指标包括总分、维度分、因子分,均以正向计分的结果参与分析,即评分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1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服药依从率达9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服药依从率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al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I)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表3数据分析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生活质量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各项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思维、行为、情感等多方面障碍与精神活动不协调,其病程长,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影响生活质量,给患者的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巨大压力[12]。另一方面,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应用药物治疗易使其对治疗丧失信心,使得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降低,导致疾病容易复发。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是成功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改善服药依从性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13,14]。

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心理干预、用药指导及社会康复训练、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干预,掌握患者的心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密切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与需求,使其体会到人们的关心、温暖而安心住院。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自我管理能力,同时提供较好的社会和家庭支持,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治疗信心,从而提高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5-20]。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服药依从率达9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服药依从率76.3%,与李峰等[21]报道的观点是相符的,说明综合性护理干预能使精神分裂症患者正确理解药物治疗的作用,真正认识到维持服药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服药依从性。

良好的护理工作对患者病情的缓解和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本研究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al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I)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说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认识到坚持服药和维持治疗的重要性,重建恰当的人际关系,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22,23]。

[参考文献]

[1] 许艳红,郝苏怡,张亚东,等. 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及临床效果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2, 18(12):21-22.

[2] 葛霞平. 回访式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5):107-108.

[3] 梁可美. 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2):153.

[4] 王延杰,胡桂贤. 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护理效果评估[J]. 中国实用医药,2012,1(7):218-219.

[5] 刘付敏,李丽. 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评价[J]. 当代护士,2012,20(6):149-150.

[6] 李凌江. 精神科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2-84.

[7] 汤利红,雷球英,彭汝春. 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 当代护士,2014,22(8):106-107.

[8] 邵志梅,李乃萍,李浒,等. 对精神疾病病人进行社区干预和防治的应用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32-33.

[9] 李波.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J].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6):532-534.

[10] 王坚,叶银珍. 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性[J].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2001,2(4):221.

[11] 康兴芹. 综合护理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43-44.

[12] 张玲. 综合健康教育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3):353-354.

[13] 徐凤梅,李志. 综合护理干预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应用[J]. 山西医药杂志,2013,42(9):1071-1072.

[14] 杨云秀. 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3):2963-2964.

[15] 杨贵梅,张国玲,刁继红,等. 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1):3139-3140.

[16] 谭玉洁,颜清. 优质护理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J]. 临床合理用药,2012,5(30):107-108.

[17] 刘佳丽. 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3,13(5):527-528.

[18] 付萍萍,王锋锐,傅文霞,等.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33):124-125.

[19] 秦虹云,王振萍,张洁. 浦东新区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4年随访结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3):14-17.

[20] 杨开波,王彬. 随访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1):2642-2643.

[21] 李峰,张欢. 认知治疗对5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依从性影响的研究[J].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5):1921-1922.

[22] 李志云,陈燕琴,覃志云,等. 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情绪和预后的影响[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2):244-246.

第3篇

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40名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20例,对照组20例,研究组采用针灸疗法+药物治疗,对照组只给予百忧解每日1次,每次20mg,早餐后服用。疗程6周。

结果:两组HAMD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D评分在治疗的第2,4,6周比较P

结论:针灸与药物联合治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与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更佳,不良反应亦少而轻。

关键词:针灸卒中后抑郁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72-01

卒中后抑郁(PSD)是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成为困扰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的主要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其出现种种不良的心境体验和躯体功能障碍[1],同时还影响患者神经及肢体活动功能的康复,且PSD患者的死亡率高于非PSD患者。张长青[2]等报道,国内卒中后1年内抑郁的累计发病率在40%左右;卒中后1个月内是PSD的发病高峰期,发病率在20%左右。卒中后3~4个月是PSD的患病高峰期,患病率在20%~60%之间,其中重度抑郁的患病率多为20%~30%;卒中后1年时PSD患病率多在20%~50%之间,其中重度抑郁的患病率多为10%~20%。目前PSD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中又以抗抑郁药为主,如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四环类(如马普替林),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吗氯贝胺),以及新型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等。但抗抑郁药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和撤药综合征[3],尤其让脑血管病患者增加治疗的障碍和痛苦。针灸疗法不良反应少,目前有不少利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报道,本文对针灸和西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40名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20例,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脑卒中类型、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4]并且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排除:①脑卒中合并严重精神症状者;②脑卒中前患有严重抑郁障碍者;合并癫痫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造血系统、胃肠疾病者;③哺乳期或妊娠妇女;④酒精、药物依赖者;⑤精神活性物质及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或者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

1.2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针灸疗法+药物治疗,针灸疗法主穴:额中线,四神聪,百会,配穴:心脾两虚型灸双侧心俞、脾俞,肝气郁结型加灸双侧肝俞,药物治疗给予百忧解每日1次,每次20mg,早餐后服用。对照组只给予百忧解每日1次,每次20mg,早餐后服用。疗程6周。

1.3疗效评价。采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评价疗效:痊愈:HAMD最后积分降至7分以下,HAMD减分率≥75%;显效:HAMD减分率≥50%;有效:HAMD减分率≥30%;无效:HAMD减分率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X±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用t检验。P

2结果

2.1HAMD量表评分结果比较。见表1。两组HAMD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D评分在治疗的第2,4,6周比较P

2.3两组治疗6周TESS比较。研究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显著较好(P

3讨论

中医中的“郁病”确定如下: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者,属肝气郁结型;多思善疑、纳差神疲、失眠健忘者,为心脾两虚型。脑卒中后抑郁属于中医中的“郁病”,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在于调节脑神的功能,只有脑神正常,才能使躯体症状得到改善。

聂容荣[5]等对针灸与西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进行了系统评价,涉及的针刺方法有毫针、穴位注射、电针和穴位埋线等,对照的西药有3种:盐酸氟西汀,阿米替林及安定,Meta分析显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与这些西药比较疗效优势尚不能确定,但是不良反应少。

本研究采用针灸与药物联合治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与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更佳,不良反应亦少而轻。但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蔡焯基,主编.抑郁症——基础与临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20~125

[2]张长青,方向华.卒中后抑郁流行病学研究现况.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1):63~65

[3]申鹏飞,孔莉,石学敏.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研究.中国针灸,2005,25(1):11

第4篇

【关题词】精神分裂症;女性闭经;齐拉西酮。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女性闭经作为继发性闭经,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1],是导致女性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尝试利用齐拉西酮替换舒必利或利培酮治疗青年女性精神分裂症闭经患者,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8月~2009年9月长期在我院门诊诊疗的36例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年龄18~50岁,平均(33±5)岁;学生8例,职工18例,农民10例;首发22例,复发14例;病程1~18个月,平均(8.5±3.6)个月。有12例闭经3~6个月后自行停药月经恢复,但精神疾病复发,重新服药后又闭经。

1.2 方法

换药方法:有14例患者服用舒必利或利培酮的剂量为维持量,较小,直接停用进行等药物效价替换;其余22例进行递减原抗精神病药物时递增齐拉西酮的剂量,当齐拉西酮的剂量加至与原抗精神病药物的效价相当时停用原抗精神病药物,2周内完成替换。齐拉西酮剂量为80~160mg/d,平均(120±30)mg/d。有13例患者出现失眠,短期给阿普唑仑口服;6例患者出现焦虑,短期给丁螺环酮口服。观察对象都能遵医嘱。

评定方法:严密观察和记录月经情况。应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2], 临床疗效总评病情严重程度量表(CGI-SI) 于换药前、换药第二周、换药第四周、换药第八周各评定一次。记录换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2 结果

36例均完成换药治疗8周,并在完全停用舒必利或利培酮后4~12周恢复月经,4例溢乳不良反应消失,10例体重增加患者体重明显减轻。BPRS评分和CGI-SI评分在换药前后无明显变化。见表1

出现的不良反应为口干、恶心、头晕、便秘等,患者均能耐受。换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

3讨论

齐拉西酮属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为5-羟色胺2A(5-HT 2A)和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它影响脑内多种受体,对5-HT 2A 齐拉西酮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对多巴胺(D2)受体的亲和力,稍低于5-HT 2A对5-HT 2C. a1和H1受体也有亲和力。对精神分裂症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效,尤其对阴性症状效果更好[3],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齐拉西酮40mg/d不引起催乳素升高,160mg/d则引起一过性催乳素升高,继续服药则恢复正常。很少增加体重[4]。本研究利用齐拉西酮治疗治疗闭经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有效,可恢复闭经患者的月经。

参考文献

[1] 马玮亮,陆明康.抗精神病药引起女性闭经的调查[J].上海精神医学,2007,19(4):224-226.

[2] 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J].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第5篇

【关键词】 老年;情感障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186-01

年情感障碍是指首发于老年期,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精神障碍。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情感障碍也越来越引起老年学科学者的重视,老年情感障碍也成为影响老年人精神健康及家庭重要的疾病之一[1,2]。通过对我科2012年-2013年2月收治的73名老年情感障碍患者的心理干预,结合规律的用药,使老年情感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先将其总结如下。

老年情感障碍常以躯体症状为主到内科就诊表现为:头痛、腹痛、烧心、睡眠障碍、心慌等,常伴有焦虑。60岁以上的男性65.7%伴有疑病症状,而女性也高达62%,严重者因反复就医不能改善症状,可伴有自杀倾向。 通过对相关因素的总结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1.1情感障碍和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体的主观和客观影响力。良好的社会支持对健康具有保护性作用,老年人随着社会地位及人际关系的改变,社会支持减少,自能力下降,独居、空巢老人的增多,使情感障碍的老人逐渐增高。

1.2情感障碍和主观评价:主观的健康评价是老人自己对健康的自我评价,健康评价较高的老人乐观,情感障碍老人对负面情绪多,多疑,主观健康评价较低。

2.1护理措施:

2.1.1正确的评估:

2.1.1.1我院住院患者风险评估表,对跌倒,坠床,自伤等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给予焦虑抑郁量表评估,对高危患者给予识别,挂警示标示 。

2.1.1.2对评分达到分值的患者,进行观察,倾听,引导其诉说,分析患者的情感状态。结合病人家庭支持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2.1.2药物治疗:协助病人正确按时服药,是治疗计划第一阶段是否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老年情感障碍患者多疑,易激惹或情绪低落,怀疑药物是否有效,或是不能接受自己的情感障碍问题,常常拒绝服药或故意漏服药。做到发药到口,并给予友好的支持,使病人能够自觉服药。

2.1.3人性化护理:护士要尊重、理解、支持老年人,保护隐私,使病人愿意交流其内心真实想法。部分独居空巢老人当他觉得被重视尊重时,可以使其心境开阔,配合治疗。

2.1.4家庭支持:取得家属配合,使病人的家庭支持系统能够有效的发挥作用。社会的发展使中青年的压力增大,对老人的照顾和关怀减少,当老人出现情感障碍时,家人会忽视甚至表现出不耐烦、抗拒等心理,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疾病的现象,使老人的情感障碍症状加重。要告知家属病人的系列情况属于疾病现象,需要治疗,并使其多陪伴开导老人,使病人得到关怀与重视,促进疾病的恢复。情感障碍需长期服药,家庭成员的监督也是治疗能否顺利延续的重要环节。

2.1.5心理护理:协助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减除患者紧张悲观情绪;护理人员要尽可能为患者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身状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表达真实感情[3-6]。建议患者参加自己以前曾经喜爱的社会活动或娱乐活动,转移其注意力。将病员安排在自我健康评价较高的乐观患者病室,使其受到积极因素的影响。避免将自我评价低的患者安排在同一病室。

参考文献

[1] 丁冬红, 何海, 吴殿龙. 认知行为疗法对老年抑郁症的治疗作用[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4, 14(5): 298.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4版.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83- 91.

[3]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16-40.

[4]蒋红, 吕海燕, 洪震, 等. 普外科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抑郁症状及其相关性研究[J]. 护理学杂志, 2005, 20(6): 57.

第6篇

1 驻马店军分区干休所 河南省驻马店市 463000 2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河南省驻马店市 463000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痴呆症患者精神行为症状治疗的方案和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 年10 月-2013 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痴呆症患者88 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3 例,观察组患者45 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抗精神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奈哌齐进行治疗,使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副反应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情况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9.07%;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78%。在痴呆病理行为评分方面,和副反应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奈哌齐与抗精神药物连用在治疗老年痴呆症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较小,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老年痴呆症;精神行为症状;治疗方案;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

为了探讨老年痴呆症患者精神行为症状治疗的方案和临床治疗的效果,我院特进行了一次研究,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 年10 月-2013 年12 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痴呆症患者88 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3 例,观察组患者45 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3 例,女性20 例,年龄范围在60~90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24±7.15)岁,病程为4~6 年,平均病程为(4.4±3.5)年;观察组患者男性24 例,女性21 例,年龄范围在63~87 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72.14±7.61) 岁, 病程为3~7 年, 平均病程为(4.8±3.7) 年。患者均符合阿尔兹海默症关于老年痴呆症的相关标准,并且临床均表现出情感障碍、行为障碍、出现幻觉等症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抗精神药物进行治疗,抗精神药物为奥氮平,生产自江苏豪森药业,初始时使用药物的剂量为3.5mg,服用三天之后将剂量增加到15mg/d。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奈哌齐进行治疗,多奈哌齐商品的名称为安理申,是由卫材药业生产的,每天患者口服的最大剂量为10mg。

1.3 观察指标

使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副反应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情况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

1.4 评价指标

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有效: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朝着更加严重的趋势发展发生不良反应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 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显效14 例,有效20 例,无效9 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9.07%;观察组患者显效24 例,有效20 例,无效1 例, 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78%,X2=7.64,P=0.006,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在痴呆病理行为评分方面好副反应评分方面,详细情况见表1。

3 讨论

老年痴呆症又被称为阿尔茨海默病,简称为AD,是一种较为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执行功能障碍、行为改变等。医学技术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各种能够改善认知的药物也被不断地开发,给控制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提供了治疗的基础。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老年痴呆症的早期阶段,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表现的不够明显,临床上很容易与其他病症混淆,因此会单纯使用抗精神药物,虽然这种治疗的方式也能够起到缓解病情的效果,但是却没有从根本上扼制病情。多奈哌齐的使用能够弥补这一不足。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了抗精神药物+ 多奈哌齐进行联合治疗,取得了较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78%,痴呆病理行为评分为(68.14±0.14)分,副反应评分为(60.14±0.69)分的良好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证明了上述观点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多奈哌齐与抗精神药物连用不但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还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是治疗老年痴呆症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特效药物,临床推广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春刚. 老年痴呆症患者精神行为症状治疗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3:234-235.

[2] 李冉冉, 高静芳, 侯群. 喹硫平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观察[J]. 上海精神医学,2009,06:355-357+362.

作者简介

第7篇

【关键词】西酞普兰;慢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490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729(2007)02-0132-03

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欠佳,有人试用SSRIs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取得效果[1-3]。作者在临床实践中用SSRIs时也发现其对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为证实此类药中的西酞普兰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是否有效, 作者设计了该项针对女性患者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2003年6月~2005年9月在我院(精神专科医院)门诊就诊,能保证按时服药的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病程超过5年,呈连续性病程;(3)排除有器质性精神障碍和其它精神障碍。在自愿的原则下,对符合标准的对象依就诊顺序以“1、2”随机分组,1 组在原药物治疗基础上同时加用西酞普兰(10-20mg/d)作为研究组,2组在原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安慰剂作为对照组。疗程12周。当研究组收录30例时, 同期收录对照组22例。研究组平均年龄42±13岁,平均病程14±7年;对照组平均年龄43±12岁,平均病程14±7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涉及本研究用药的平均剂量:利培酮3.3±0.8mg/d,喹硫平308±66 mg /d,舒必利395±139 mg /d,氯氮平232±99mg/d。

1.2 评定方法用PANSS[4]量表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评定疗效;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5]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GQOLI74含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四个维度,共74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研究开始对参加研究人员(包括作者)进行量表培训,取得较好一致性(Kappa值>0.82)。采用PANSS、GQOLI74、 CGISI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周各评定一次。按PANSS减分率判定疗效,减分率≥75%痊愈,≥50%且

1.3 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第12周, 两组痊愈均为0,研究组显进2例,进步21例,无效7例,有效率76.7%;对照组进步6例,无效6例,有效率27.3%。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 = 12.55,P<0.01)。治疗前两组CGI-SI评分、PANSS总分及各量表分、因子分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经12周治疗后,研究组PANSS阴性因子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总分及反应缺乏因子、抑郁因子分、CGI-SI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

2.2 生活质量比较治疗前两组GQOLI总分及各维度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后,研究组GQOLI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大于对照组(见表1)。

3讨论

Goldman等报导加用SSRIs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开放性研究,结果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均有改善[1];王立伟对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发现氟西汀合并氯氮平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并能提高氯氮平及其代谢产物N去甲基氯氮平血浓度[6];王定省的研究也支持其观点[7];徐俊冕等用舍曲林联合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29例,对阴性症状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3]。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西酞普兰对阴性症状有改善作用。Carpenter认为有些阴性症状并非精神病理的直接结果,而是继发的,因素之一可能是抑郁的心境烦闷作用(缺失、动力减少)[8] ;杨永信等认为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与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9]。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0%~70%[10],疾病本身和药物及心理社会因素等都会引发抑郁,使患者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降低、对自身能力消极的评价、主动性下降,加重患者的阴性症状,严重影响认知功能,加用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西酞普兰可能有助于改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内动力、增加思维活性,改善认知,这可能是西酞普兰进一步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改善生活质量的原因之一。有认为SSRIs加不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病性抑郁特别有效[11]。本文可见西酞普兰对反应缺乏和抑郁同样有效。SSRIs和某些抗精神病药合用会升高其血药浓度,在治疗上已证明有一定的应用价值[12]。有人认为阴性症状与5HT功能不足有关,直接服用5HT前体L色胺酸能增加脑内5HT合成,并可能改善阴性症状[13],西酞普兰可能通过调节5HT起效。多研究证明西酞普兰有不损害认知功能和精神运动的优点[14]。本研究对象均为女性,较为局限,且样本量较小,是本文欠缺之处;在临床实践中,有时对阴性症状、抑郁症状和严重锥体外系反应很难区分,它们彼此之间也有一定程度的重叠,在评价工具方面,未作抑郁症状和EPS的量表评定,也是本文的不足之处,上述可能影响结果,故仅作临床参考。

第8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被普遍认为终生患病的慢性疾病,尽管各类抗精神病药能有效的控制其精神症状,但对其受损的社会功能及精神残疾却无能为力,严重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干预和技能训练作为精神康复的有效手段,目前倍受人们的关注。我们按程式训练方法,对本区农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干预随访一年,对患者的身心康复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5月至2011年11月从精神病院治疗出院居住在湘东区各乡镇的患者88例。均符合CCMD―Ⅲ精神文分裂症诊断标准,年龄18―55岁,目前在家休病假或无业者,至少有1位监护人与患者生活在一起。排除的标准是1.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躯体疾病。2.对酒精及药物有依赖者。3.对研究不合作或资料不全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训练组和对照组各44 例,后因动迁、搬家、拒绝等原因失访4 例,最终完成84 例。其中,对照组43 例,男19例,女24 例,平均年龄(40.81±9.66)岁;训练组41 例,男23例,女18 例,平均年龄(42.02±8.57)岁。训练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学历、婚姻、工作状况、家庭状况、工作状况、性格、家族史、起病形式、总病程和发病次数等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训练方法

训练组根据居住地分为4组,每组由1名全科医师和1名护师负责,上门评估患者的服药情况、独立生活和人际交往能力、职业技能与患者共同制定训练计划,使患者和家属了解训练的内容与意义。对患者的程式训练每两周1次,每次2小时,召集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完成,训练过程中要求完成家庭作业,结合正性强化训练。每两个月举行1次家庭干预讲座,有针对性的对家属实行相应的知识训练。每季度进行1次回顾性训练,复习强化学习过的知识。

(1)独立生活程式训练:制定作息时间表,训练料理个人卫生、饮食、衣着、个人物品管理、日常家务料理、日用品的采购,学会应对生活中的压力。

(2)人际交往程式训练:讲解人际交往中的一般礼仪,语言表达方法、与人沟通的技巧。学会与家庭成员、邻居、同事相处。

(3)职业培训 遵循因地制宜、由易到难、由轻到重由机械性到复杂性等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进行,主要是手工制作训练,如插花、盆景制作、纺织等。

(4)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讲解药物的品种、作用、不良反应、用法、注意事项,教会患者自我管理方法,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疾病的发病征兆。指导家属帮助患者保管药品,督促服药,提高患者对药品的依从性。

1.2.2 评价方法

医护人员每两周上门随访,并完成定期的量表测评。患者出院后第6、第12个月进行BRRS测评,评价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1]评价患者出院后1年的各种社会功能缺陷程度,统计总分和单项分并进行比较。

服药依从性及病情复发性情况:按顺序从服药和被动执行两级评价患者院外服药依从情况,对症状出现和影响社会功能 ,再次住院视为复发。

1.2.3统计学方法 样本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用t检验,计数用X2检验。

2 结果

2.1

出院时两组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出院6个月、12个月BPRS评分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训练组(P

2.2

1年后SDSS第1.5.6.9.10项及总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表明程式训练可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

2.3

出院后第6、12个月,训练组患者顺从服药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出院12个月对照组顺从服药明显减少,训练组服从服药者没有减少。表明做好精神分裂症患者程式训练能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2.4

在出院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无显著差别;在出院12个月后,训练组的复发明显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3.1 程式训练有助于增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信心及减轻病耻感

病耻感是患者对所患疾病的羞耻感和社会公众对他们采取的歧视和排斥态度。有关资料表明[2],积极应对与总体希望水平呈正相关,消极应对与总体希望水平呈负相关。鼓励和帮助患者应用积极应对方式可作为提升希望水平的策略,同时也可理解为较高的希望水平,能促进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它们之间可以说是一种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复杂关系。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程式训练病耻感减轻。

3.2 程式训练可以提高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重性精神病,病程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许多研究证明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是维持治疗和社会功能的康复(2)目前,大多数患者经过短期的住院治疗后回家,院外治疗和功能康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的重点。程式训练提高了患者和家属对疾病及用药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副作用监测、复发先兆症状的自我识别处理以及持续症状的应对等内容,使其坚持规律服药,维持治疗,有效减少疾病的复发,促进康复。特别是农村地区因为信息不畅,导致病人及其家属不能正确地认识此类疾病。通过乡镇卫生院程式训练,不断提高家属和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进了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关系,减少不良应激,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医务人员在患者易于中断治疗的环节及时帮助、指导、在其病情巩固和心理康复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3.3 程式训练可以缓解患者社会功能衰退,提高再就业率

回归社会的准备工作、人际交往等内容,则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整体康复起促进作用:1、技能训练通过观看录像,角色扮演、问答互动等方式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有利于病情整体状况的康复;2、技能程式训练本身作为一种心理社会干预,训练全过程注重康复者的心理变化和情感交流,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训练对象有被关心、被尊重的体验。通过两组SDSS地比照,表明通过规范的、系统的程式训练,提高患者的独立生活和人际交往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职业技能,提高了患者的自尊和自信心。通过生活程式的训练和职业程式训练,增强了体魄,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分散其对自身的注意力,并从劳动中体验到了快乐。同时对人际交往程式的训练,教会患者如何礼貌待人,与人交流和沟通。融洽了他们与家人、邻居的关系。通过程式训练在保持社会功能方面有明显效果。

我区诊断明确的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有1000余人,本区的精神卫生资源相对不足。程式训练可以在患者短期住院治疗回归社会继续正规系统、科学的专业指导,有利于消除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因素。本研究在实施过程中强调个性化特征,整个方案内容贴近患者现实,针对性强,患者和家属乐于接受。同时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费用支出,节约医疗资源,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研究由于样本量不足,训练时间短不能全面反映康复的长期效果;对患者康复的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62―165.

[2] 章秋萍,鲍文卿,练亚芬.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希望水平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0,9(5):376-378.

第9篇

1.1中医护理诊断

中医护理诊断是以中医辨证分析作依据,通过中医护理评估,确立护理对象生理、心理、精神、情志方面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一种临床判断[4]。如知识缺乏与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有关,便秘与胃肠积热有关;或与气虚传导无力有关;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有关等。

1.2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时,对收集到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进行全面辨证分析,确立其病因、病性、病位,“急则护标,缓则护本”,根据不同体质、疾病不同阶段制定计划。如急性胰腺炎(胰瘅),中医辨证分为急性期、缓解期。急性期以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卧床休息、使用通腑泄热法为宜;缓解期以畅情志、防外感时邪、适当下床活动、清淡饮食、补气健脾为主。

1.3中医健康教育措施

1.3.1情志护理:中医学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情志与人的健康关系极大。《黄帝内经》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讲的就是要保持内心平静,排除杂念,真气通畅,精神不外泄,如此,疾病就不会发生。反之,情志刺激过大过久,超越机体的调节力度,就要伤人体正气,干扰气血运行,损伤脏腑功能,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5]。如慢性胃炎患者,因长期胃脘部疼痛,涨满不适,常情绪激动,焦虑不安。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帮助消除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使其保持乐观心态,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如此使气机条达,营卫调和,经脉通利,心神安和,有利于健康。1.3.2生活起居护理: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要想获得健康,必须“顺四时调阴阳”,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要求我们在生活起居方面做适当的节制和调整。在春季,虽气温开始回升,但早晚温差较大,寒气尚存,宜早睡早起,告知患者注意肩部、颈部、头顶保暖,防寒邪。外出可踏青以达到调节目的。1.3.3饮食护理:饮食是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是人体血津液的来源,也是中医非常重视的环节,如对食管瘅患者,告知低脂饮食,少食多餐,饮食结构合理,做到荤素兼顾,粗细搭配,不偏食挑食,夜间睡前4h不得进食等,如此利于康复。1.3.4用药护理:有效的用药护理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疗效。药物的煎煮及给药时间是最重要的两个部分。煎药器具以砂锅、瓦罐、陶瓷品为佳;药物煎煮根据药量、药质决定。矿石类、贝壳类等质地坚硬,宜先煎;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中药如薄荷、木香等宜后下;大黄、番泻叶、钩藤不宜久煎;花粉类中药宜包煎等。《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之,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说明不同疾病给药方法差异很大。如滋补药、开胃药宜饭前服;解表发汗药可随时服用。

1.4中医健康教育评价

成立专门的中医护理评价小组,按中医护理特色评价内容对病区120例病例进行效果评价。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并深入临床:一看,护理病历书写内容及质量;二知,患者症状、感受及对自身疾病健康指导掌握情况;三问,责任护士对患者九掌握;四征求,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征求。护士长组织召开评价结果分析会,研究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小结

第10篇

[关键词] 中药;帕罗西丁;门诊;眩晕;抑郁症

【中图分类号】 R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8-316-1

抑郁症可由多种原因所诱发,本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五羟色胺或去甲肾上腺素的不足相关。本病患者常可出现多种临床表现,极易因临床症状而掩盖中的抑郁症病情,而延误病情。目前临床治疗本病常以促进及激活去甲肾上腺素或五羟色胺活性为治疗效果,所用药物可取的一定的治疗效果。我院近年来在西医治疗本病的同时,联合中药治疗,取的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对在我院门诊治疗的眩晕合并抑郁症患者接受联合中药及帕罗西丁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将80例我科门诊于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治疗的眩晕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接受帕罗西丁治疗的对照组和联合接受中药及帕罗西丁治疗的观察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符合眩晕及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并同意接受本观察,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31-51岁,平均(39.71±7.56)岁;抑郁症病程1.3-2年,平均(1.16±0.67)年。观察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32-52岁,平均(40.17±7.89)岁;抑郁症病程1-2.1年,平均(1.21±0.58)年。两组性别、年龄及抑郁症病程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

(二)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给予20mg帕罗西丁治疗,日一次于每日清晨空腹服药。观察组在帕罗西丁治疗的同时给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中药汤剂为日一剂,水煎后分早中晚温服。中药汤剂组方如下:当归20g、白芍15g、柴胡15g、茯苓10g、白术15g、甘草5g、薄荷5g。两组患者均服药治疗4周。

(三)观察指标

所有入选观察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前及接受药物治疗4周后对患者的抑郁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DS评分改善情况。同时根据患者治疗前后SDS评分改善程度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进行评价,以治疗前后SDS评分改善超过75%者为显效,以治疗前后SDS评分改善50-75%者为有效,以评分为达到50%者为无效。将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作为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情况。

(四)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分析,SDS评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总有效率以百分率表示,分析方法应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当P

二、结果

(一)SD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t=-0.308,P=0.379),两组治疗接受治疗后SDS评分均明显改善(t=11.559,P=0.000;t=17.753,P=0.000),以观察组改善明显(t=6.257,P=0.000)。

表1 SDS评分比较(分)

*P

(二)治疗总有效率分析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0%(X2=4.500,P=0.033)。

表2 治疗总有效率分析[(n)%]

*P

三、讨论

帕罗西丁其为可通过抑制五羟色胺在中枢神经的再摄取,从而达到增加五羟色胺含量的作用,临床已将本药作为治疗抑郁症的主要药物之一。而我科治疗抑郁症时在应用帕罗西丁治疗的同时,根据中医学认为抑郁症为“肝气郁结”的病因病机,加用以中药逍遥散为主方化裁而成的中药汤剂治疗。逍遥散诸药合用可达疏肝解郁之效,故将之应用于抑郁症的治疗,以期从中西医两方面共同达到治疗效果,以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SD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接受治疗后SDS评分均明显改善,以观察组改善明显。本文将可表示患者抑郁程度的SDS评分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虽然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的改善患者SDS评分,但是以联合应用中药及帕罗西丁治疗的观察组对患者SDS评分改善更为明显。同时通过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总有效率对比结果可见,联合应用中药及帕罗西丁治疗的观察组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联合中药及帕罗西丁治疗可显著提高门诊治疗眩晕并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张艳萍,李献云,王志青,等.北京市50家综合医院门诊患者抑郁障碍的调查[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0;39(3):161-164.

第11篇

关键字:中药学 人才 模式改革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何继承我国优秀传统的中医药学遗产,并不断发扬光大,使之更好地为现代社会服务,是我国医药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中药学专业是最具我国特色的本科生专业之一,也是当前备受社会欢迎的本科生专业。培养应用型中药学人才成为中药学专业培养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应用及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关键。中药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综合素质、人文关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适应现代中药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1、应用型中药学人才具备的素质

1. 1知识结构多样化中药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中药学应用型人才不仅应具备中医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科专业技术知识,还应具有较宽广的相关学科专业知识体系。由于其作用的对象是有生命的人及动物,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很多突发状况,遇到的问题也是多方而的、涉及诸多因素。尽管中药学人才供不应求,但社会对其要求也日益严厉,应用型中药学人才必须具备宽广的学科专业知识。

1. 2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想要在竟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取得立足之地,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创新和创造是各种不同人才都应具备的核心特征。社会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极强实践能力的人才,更需要那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中医药发展,既要继承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又要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不断创新,与世界接轨,与日俱进。

1. 3练合索质和团队精神。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有一定的非专业素养综合素质。这些综合素质包括:责任心、道德感、心理素质、人文关怀、身体条件等。技术研发、生产管理,专业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等都与综合素质密切相关,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更直接影响专业工作完成的效果和质量。应用型中药学人才所从事的大都是第一线的工作,很多工作需要集体协作才能完成的,需要团队的创造、合作完成的。因此,避免“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养”是应用型中药学人才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2、建立应用型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

2. 1建立应用型中药专业才培养模式是中药学发展的一门应用性科学,它服务的核心对象是人,中药现代化、国际化需要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中药人才,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医药经济也要融入世界经济中,这就需要我们培养与之相适应的中药学人才,以适应中药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建立专业基础扎实,知识而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性强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我们应从发展中药事业、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战略高度认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增强培养合格人才的紧迫感和责仟感

2. 2建立应用型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一,随着中药的研制、制药技术及设备的发展,需要培养与之相适应的、具有创新能力、能够从事中药基础性研究和药物研制的研究型人才。第二,随着药学服务的领域和范围的不断扩大,除了药品的生产、经营、管理之外,还包括培养与之相适应的中药生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流通、药材的质量、药品的安全、合理使用等,更需临床应用的中药学应用型人才。在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形势下,确立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是中药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和目标。

3、构建应用型中药学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3. 1落实产学研结合,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研究药物的最终目的是为人及动物服务,倘若研究与生产脱离,研究便没有意义,生产也会滞留不前。学校应该利用名优中药开发企业对科研技术的需求,将学校教育功能、社会服务功能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整合优势资源,建立一个优化创新平台。这个平台以中成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关键技术为切入点,融入最新的科学技术,设有提取工艺优化研究、中药组效关系评价研究、中药处方配伍优化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药组分配伍作用模式研究、中药制剂新技术研究等研究方向,学生根据自己志向、兴趣,自主选择研究方向。研究中心、实验教学部共建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建立行业、企业与学校三位一体深度合作机制,校企合作造就基础扎实,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俱佳,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中药学专业人才。

3. 2实施学分管理、完善教学评价人才培养模式应把重视学生及其需要作为核心,实施学分制管理。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给学生选择余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改变过于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现状,尊重学生的兴趣,保护学生的个性。虽然大部分高校已对学生实行学分制管理,但其课程的选择度与开放度远远不够,选修等于必修,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及创新精神的培养。灵活的教学管理体制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方式和个性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科学的教学评价制度是发现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重要方而,学校要合理制订人才评价的标准,采用多种考核评价方式,转变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要更加注重综合性的评价。考核内容要更加注重学生利用知识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过去再现知识的记忆型考试。

总之,中医药作为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了更好地造福于人类,中医药还要不断创新,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并走向世界。要实现这个目标,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关键;而一个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

参考文献:

[1] 时维静,俞浩,周国梁,方艳夕. 中药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0(06)

[2] 徐晓媛,吴晓明. 中国高等药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展望[J]. 中国大学教学. 2008(01)

第12篇

【关键词】 舍曲林;喹硫平;强迫症;疗效;安全性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88-02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行为与强迫观念为症状的精神性疾病,发病率在1%左右。强迫症患者多在25岁之前发病,男性多于女性。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治疗强迫症的一线药物,但也有一半左右的强迫症患者对该类药物反应不佳[1]。有研究表明,在抗抑郁药物的基础上联用抗精神病药物能有效改善强迫症疗效。我院采用舍曲林合并喹硫平治疗强迫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现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强迫症患者80例,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21-34岁,平均24.5±3.7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7个月±1.2个月。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临床资料完整,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给予舍曲林合并喹硫平的组合治疗。舍曲林起始剂量50mg/d,2周内根据病情增加至100-200mg/d,喹硫平起始剂量50mg/d,2周内根据病情增加至100-200mg/d。具体用药量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加减。治疗过程中不使用其它抗精神、抗抑郁药物,治疗期间若发生不良反应,则根据症状做酌情处理,持续治疗8周。

1.2.2 对照组 单纯给予舍曲林治疗,用法用量同观察组。

1.3 疗效评价 采用耶鲁一布朗强迫症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疗效。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各评定1次。得分越高则症状越重。疗效评价:痊愈:Y―BOCS减分率≥75%;显效:Y―BOCS减分率50%-74%;有效:Y―BOCS减分率25%-49%;无效:Y―BOCS减分率

1.4 安全性评价 采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评定安全性,分别于治疗第2、4、6、8周评价不良反应。得分越高则不良反应越重。于治疗前后检查两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各1次。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以x2进行检验,组间差异以P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的痊愈12例,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4例,显效率72.1%;对照组的痊愈7例,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显效率45%,观察组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70%vs45%,P

3 讨 论

在临床医学中,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类障碍性疾病。一般认为,强迫症的发生于脑内5-羟色胺功能低下与多巴胺功能紊乱有关,这一观点已经被临床应用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治疗有效证实[2-3]。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虽然也能抑制神经元对5-HT的再摄取,但也有一半左右的强迫症患者对该类药物反应不佳。喹硫平是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其对脑内5-HT受体与DA受体均有亲和力,既能增强SSRIs对5-HT的提高作用,又能抑制DA功能,从而改善强迫症状[4]。由于强迫症症状并不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一般认为非典型抗精神药物用于强迫症治疗增效时,使用剂量应少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应使用过多。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采用舍曲林合并喹硫平组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单纯使用舍曲林的对照组,且不良反应较少。因此,我们认为,舍曲林合并喹硫平治疗强迫症可提高疗效,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崔永华,仲崇丽.舍曲林合并奎硫平治疗难治性强迫症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16(04):270-272.

[2] 马筠,谢俊,王晶,王继中.喹硫平合并氟伏沙明治疗儿童强迫症的临床初步观察[J].上海精神医学,2009,21(03):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