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硫酸铜的化学式

硫酸铜的化学式

时间:2023-05-30 09:39: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硫酸铜的化学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硫酸铜的化学式

第1篇

硫酸铜是由带正电的铜离子(Cu2+)和带负电的硫酸根离子(SO42-)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硫酸铜(化学式:CuSO4),无水硫酸铜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其水溶液呈弱酸性,显蓝色。

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硫酸铜常用于炼制精铜,与熟石灰混合可制农药波尔多液。硫酸铜属于重金属盐,有毒,成人致死剂量0.9g/kg。若误食,应立即大量食用牛奶、鸡蛋清等富含蛋白质食品,或者使用EDTA钙钠盐解毒。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①有四种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碱,其他的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

na2o+h2o=2naoh

cao+h2o=ca(oh)2

k2o+h2o=2koh

bao+h2o=ba(oh)2

②酸性氧化物: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化合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co2 +h2o=h2co3

so2 +h2o=h2so3

so3 +h2o=h2so4

27.盐酸和硫酸用途:硫酸和盐酸可除去金属表面的锈,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盐酸(氢氯酸,hcl气体的水溶液,无色液体)浓盐酸有挥发性,会挥发出hcl

硫酸(h2so4) 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气体的干燥剂

28.浓硫酸的稀释:稀释浓硫酸时,必须把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盐酸(或氯化物)和硫酸(硫酸盐)的不同方法:最好用可溶性钡的化合物氯化钡(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硫酸盐),无现象的是盐酸不可以用硝酸银溶液,因硝酸银跟硫酸反应有硫酸银白色沉淀生成。

29.硝酸(hno3 )有酸的通性,但跟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  磷酸h3po4

30.氢氧化钠(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 化学式:naoh)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热,有吸水性,易潮解氢氧化钠易潮解,称量时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naoh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又会跟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必须密封保存用途:作中性或碱性气体的干燥剂,不可以干燥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氯化氢,可干燥h2、o2、n2、co、nh3 、ch4等;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等工业化学性质:(koh的化学性质跟naoh相同)

①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分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里(无明显现象)

co2 +2naoh=na2co3 +h2o

so2 +2naoh=na2so3+h2o

so3 +2naoh=na2so4 +h2o

②硫酸和硝酸分别跟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无明显现象)

③氢氧化钠跟盐反应 a. 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溶液的现象和方程式: 现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6naoh +fe2(so4)3=3na2so4 +2fe(oh)3↓

b. 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铜、硫酸铜、硝酸铜溶液的现象和方程式: 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2naoh cuso4=na2so4 +cu(oh)2↓

c. 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铝溶液的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方程式:2naoh+mgso4=na2so4 +mg(oh)2↓

31.氢氧化钙(俗名:消石灰、熟石灰 化学式ca(oh)2 )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用生石灰跟水反应制得。用途:与硫酸铜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可用来降低土壤酸性,制建筑业的三合土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不同点: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钾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氢氧化钠则无沉淀生成。

co2 +ca(oh)2=caco3↓ +h2o

na2co3 +ca(oh)2 =caco3↓ +2naoh

32.常看见的盐

a.氯化钠(nacl 食盐的主要成分) nacl+agno3 =nano3 +agcl↓

粗盐提纯的步骤:1.溶解 2.过滤 3.蒸发 4.结晶

实验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蒸发皿、漏斗、量筒、酒精灯

b.碳酸钠(俗名:纯碱,na2co3 类别:盐, 不是碱)碳酸钠+酸→盐+h2o + co2 ↑

例: na2co3 +2hno3 =2nano3 +h2 o+co2 ↑

2agno3 +na2 co3 =2nano3 +ag2co3 ↓

cacl2 +na2co3 =2nacl+caco3 ↓

bacl2 +na2co3 =2nacl+ baco3 ↓

③ ca(oh)2 +na2co3 =2naoh+caco3 ↓

c.硫酸铜(硫酸铜晶体俗名:蓝矾、胆矾)

①加热蓝色硫酸铜晶变为白色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遇水变蓝色

cuso4·5h2o=cuso4 +5h2o

cuso4 +5h2o= cuso4·5h2o

硫酸铜溶液跟可溶性碱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物: cuso4+2naoh=cu(oh)2↓+na2so4

第3篇

例1在FeSO4和Fe2(SO4)3的混合物中,已知氧的质量分数为42%,则混合物中Fe的质量分数为()

A. 21% B. 32%

C. 37% D. 无法确定

解析混合物由三种元素组成,只知一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从数学角度似乎无法求解。分析FeSO4和Fe2(SO4)3的组成,可以发现各物质中S、O元素原子个数之比均为1:4,故混合物中S、O元素原子个数之比也为1:4,则S、O元素质量之比1:2,所以S的质量分数为21%,因而Fe的质量分数为1-42%-21%=37%,正确选项是C。

二、 分析化学式,挖掘物质组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间的关系

例2由NaHS、MgSO4、NaHSO3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S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O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1.75a% B. 1.25a%

C. 1-1.75a% D.无法计算

解析混合物由五种元素组成,利用例2的方法难以求解。分析组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难发现“NaH”相当于“Mg”,这样混合物就相当于由MgS、MgSO4、MgSO3所组成:

MgS――S

56 32

a%

MgS%=56a%/32=1.75a%

O%=1-1.75a%

正确选项是C。

三、 分析化学式,将化学式变异迂回求解

例3某技术员在分析醋酸溶液中溶质的含量时,测得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则该醋酸溶液中醋酸的质量分数为()

A. 5% B. 14%

C. 20% D. 25%

解析将醋酸化学式加以变异:CH3COOH C2・(H2O)2,这样就相当于醋酸溶液中存在H2O和C2・(H2O)2两种物质,氧元素全部来自“H2O”。

H2O% O%

100% 16/18

80%

H2O%=100%×80%÷(16/18)=90%

C%=1-90%=10%

碳元素完全来自CH3COOH ,所以

CH3COOH % C%

100% 24/60

10%

CH3COOH%=100%×10%÷(24/60)=25%

正确选项是D。

四、 挖掘反应前后质量信息求解

例450g镁、锌、铁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得到混合溶液,蒸发后得到218g固体(已换算成无水硫酸盐)。则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是()

A. 2g B. 3g

C. 3.5g D. 4.5g

解析镁、锌、铁分别与稀硫酸反应都产生氢气,生成相应的硫酸盐,抓住镁、锌、铁单质的质量与相应的硫酸盐的质量间的关系,本题的解答就方便了,218g-50g=168g增加的质量就是来自硫酸的硫酸根离子的质量,而产生的氢气与硫酸又存在关系。

H2SO4 SO42- H2

96 2

168

产生氢气的质量为:168×2/96=3.5g,所以正确选项是C。

五、 分析组成,赋以数值,化繁为简

例5醋酸的化学式为 CH3COOH,某醋酸溶液中醋酸所含氢原子数与水中所含氢原子数相等,则该醋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50% B. 62.5%

C. 33.3% D. 25%

解析醋酸所含氢原子数与水中所含氢原子数相等,即 CH3COOH与H2O分子数之比为1:2。赋予醋酸的质量为其相对分子质量,即可方便求解:

解设醋酸的质量为60g

CH3COOH 2H2O

60 36

CH3COOH%=60÷(60+36)×100%=62.5%

正确选项为B。

碳原子、氧原子个数之比为:

(1/44×44+1/28×153)/(2/44×44+1/28×153)

=181:209

六、 分析反应,赋以数值,快速求解

例6在一定质量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与加入的硝酸银溶液的质量相等,求原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析发生的反应为:KCl+AgNO3=AgCl +KNO3,从题意知

WKCl溶液+W硝酸银溶液=WAgCl+W滤液

W硝酸银溶液=W滤液

WKCl溶液=WAgCl

赋予AgCl沉淀质量以数值即可求解

解设反应生成AgCl沉淀质量为143.5g,则KCl溶液的质量也为143.5g

KCl+AgNO3=AgCl+KNO3

74.5 143.5

KCl溶液中溶质质量为74.5g

KCl%=74.5/143.5×100%=51.92%

答(略)

例7将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到硫酸铜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充分搅拌恰好完全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滤液的质量与原混合液的质量相等,则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和与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之比是 。

解析题中发生反应为:

2NaOH+H2SO4=Na2SO4+2H2O

2NaOH+CuSO4=Na2SO4+Cu(OH)2?邬

据题意可得:WNaOH+W混合溶液=W滤液+WCu(OH)2,

又W混合溶液=W滤液,

WNaOH=WCu(OH)2,

结合化学方程式赋予Cu(OH)2质量以一定的数值解答快速又方便。

解设反应生成Cu(OH)2为98g,则氢氧化钠固体也为98g

2NaOH+CuSO4=Na2SO4+Cu(OH)2?邬

8098

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80g

与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98-80=18g

所求质量之比为:80∶18=40∶9。

例8取一定质量的CO、CO2 的混合气体,将其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生成的沉淀的质量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相等,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原子、氧原子个数之比。

解析CO、CO2的混合气体通入氢氧化钡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CO2+Ba(OH)2=BaCO3+H2O,而W混合气=WBaCO3,

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赋予BaCO3沉淀 的质量以一定的数值求解就显得方便。B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97,赋予BaCO3沉淀的质量为197g,则CO、CO2的混合气体的质量也为197g。

解设反应生成的沉淀的质量为197g

CO2 BaCO3

44 197

混合气体中CO2为44g,CO为197-44=153g

碳原子、氧原子个数之比为

(1/44×44+1/28×153)/(2/44×44+1/28×153)

=181:209 答:(略)

第4篇

一、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类图像题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分子由原子构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

例1.(苏州)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 ℃时仅有0.1%的氮分子分裂成原子。在0 ℃、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0 ℃,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

A. B. C. D.

解析:从图中知,M中的粒子“ ”表示氮原子,则粒子“ ”表示氮分子。构成物质的分子、各种元素的原子的大小和质量是一定的,不可能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只能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从而使物质的体积发生变化,不可能是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A图中氮原子、氮分子变大了,不合理;B图中氮原子、氮分子的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一定量的氮气体积变大了,合理;由题意知,在3000 ℃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压强不变、温度升高(不超过3000 ℃)的条件下,氮分子基本上不会解离成原子,且氮原子也不可能变大,C、D两图不合理。

答案:B

点评:本题以图示的形式形象地考查学生对粒子特性的认识,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解答时,不仅要正确地识图,还必须明确:构成物质的每种粒子的大小是一定的,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一定量的物质体积大小的变化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造成的。

二、粒子结构示意图类图像题

在宏观物质与微观构成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有思维方式,粒子结构示意图可以从微观上形象、清晰地表示粒子的结构。利用粒子结构示意图进行解题,必须理解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正确认识粒子结构示意图。

例2. 下图为六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用对应的序号填空。

A B C [+x]

D E F

(1)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

(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

(3)属于阳离子的粒子是 。

(4)某元素R形成的碱的化学式为 R(OH)3,则此化学式中R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为 。

解析:(1)粒子结构示意图中的小圆圈及小圆圈中的数字,分别表示原子核及核电荷数,同种元素的粒子(包括原子和离子)所带的核电荷数相同。C、F两种粒子的核电荷数都是13,属于同一种元素。D粒子属于原子,核外有三层电子,有11个电子,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D粒子的核电荷数是11;E粒子是阳离子,核电荷数是11。D、E两种粒子的核电荷数都是11,属于同一种元素。(2)粒子结构中最外电子层达到8电子时,粒子就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符合这个条件的粒子是A、E、F。(3)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原子,这种粒子的核电荷数多于核外电子数,E、F两种粒子的核电荷数都多于核外电子数,它们都是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4)在R(OH)3中,R为显+3价的粒子,这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比核电荷数少3个,符合这个条件的粒子结构示意图是F。

答案:(1)C与F,D与E (2)A、E、F

(3)E、F (4)F

点评: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粒子结构示意图,并能熟练结合有关原子、离子的相关知识。

三、坐标类图像题

例3.(呼和浩特)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镁在氧气中燃烧

B.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D.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解析:A项表示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过程中氧化镁、氧气、镁的质量变化关系,随着反应的进行,镁和氧气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 48∶32,镁消耗的质量比氧气多,由坐标图可知,反应开始时镁和氧气的质量相同,随着反应进行,剩余镁的质量应该比剩余氧气的质量少,错误;B项表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关系,随着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质量的增加,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由“O”开始逐渐增加,正确;C项表示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铁与硫酸铜反应(Fe+ CuSO4=Cu+FeSO4,相对原子质量铜为64、铁为56)固体物质的质量逐渐增加,同时铁和铜都是固体,因此反应开始时固体的质量不是零,其曲线不应该从“O”点开始,错误;D项是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Mg+H2SO4= MgSO4+H2,2Al+3H2SO4=Al2(SO4)3+3H2,可知,相同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镁生成的氢气质量应比铝少,错误。

答案:B

点评:学生遇到这类题时,首先必须明确纵坐标、横坐标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再看图像是否从原点开始,及图像中的转折点是否合理;最后结合备选答案进行解答。

四、生产流程及物质推断类图像题

例4.(泰安)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金属,高科技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也需要金属。硅钢可用于制造变压器的铁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硅钢(主要含有Fe、C、Si),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有些反应的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省略):

查阅资料发现:常温下,单质硅(Si)不能与盐酸反应,但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A的成分为 ,E的化学式为 。

(2)滤液B中的金属阳离子为 。

(3)在过滤操作时,若发现滤液浑浊,应 。

(4)步骤⑤中发生的是化合反应,尝试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

解析:硅钢中的铁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滤液B是氯化亚铁溶液,固体A中含有碳、硅;硅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硅酸钠和氢气,所以黑色固体D是碳;氢氧化铁加热生成氧化铁和水,所以E是氧化铁(Fe2O3);氧化铁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1)固体A的成分为碳、硅;E的化学式为Fe2O3。(2)硅钢中主要含有铁、碳、硅,只有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所以滤液B中的金属阳离子为Fe2+。(3)在过滤操作时,若发现滤液浑浊,应查找原因,处理后重新过滤。(4)步骤⑤中发生的是化合反应,反应物是 Fe(OH)2、O2和H2O,生成物是Fe(OH)3,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答案:(1)碳、硅(或Si、C) Fe2O3 (2)Fe2+

第5篇

摘 要: 新课改形势下,初中化学教学要重视探究性教学开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激起学生的探究意识,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小组合作 化学实验 创新能力 问题情境

新课改形势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要重视探究性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开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下面我结合初中化学教学谈谈如何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小组学习,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自己掌握的化学知识应用到具体解决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达到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启发,对问题探究很有帮助。教师是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布置的探究任务要明确,精心设计问题,为学生提供活动空间,为学生独立思考提供更多时间,引导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同学之间能清楚彼此的想法,这样相互学习、相互提示有利于合作探究开展。让学生围绕问题开展探究活动,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完成探究任务。讨论时出现不同的观点,教师要把握问题的关键加强指导,教会学生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操作学习是他们合作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互动合作中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积极性得到提高,学习能力、创造精神得到培养。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小组讨论多加鼓励,根据各小组成员存在的差异,采用差别化管理,提出不同要求。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化学实验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很好地培养。实验是未知化学知识探究的基础,特别是探究性实验。实验探究性过程中可以先提出假设可能的实验结果,接着在实验操作中对问题进行探究,把实验假设与实验结果做对照,是否一致。在这种探究教学模式下,教会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因此产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探究实验不多,在规范学生操作技能和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尽可能挖掘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学会思索、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设计实验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列出下面四个实验方案,分别所选的试剂是:①铜、银、硫酸亚铁溶液,②铁、银、硫酸铜溶液,③银、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④铜、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上述四个实验方案所选试剂正确的是()A.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我让学生分析:方案①铜、银与硫酸亚铁都不反应,故铜与银的活动性无法确定,方案①不正确;方案②铁与硫酸铜能反应,说明铁比铜活泼,银与硫酸铜不能反应,说明银不如铜活泼,方案②正确;方案③银与硫酸亚铁、硫酸铜都不反应,故铁与铜的活动性无法比较,方案③不正确;方案④铜与硫酸亚铁不反应,说明铜不如铁活泼,铜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铜比银活泼,方案④正确,所以选A。要提高学生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能力,教师就要先掌握探究性教学理论,帮助学生学会探究性试验的操作模式,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探究意识。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发现化学问题,让学生对自己身边的化学产生兴趣。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有机结合化学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初中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从日常生活可以接触到很多化学知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可以运用掌握的化学知识有效地加以解决,教师把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融入教学案例,深入挖掘和分析化学教材,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不局限于课本内容教学,创造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使学生有信心参与自主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教完二氧化碳这部分知识时,让学生完成下面练习。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干冰可用作环保制冷剂,B医用酒精可用于杀菌消毒,C.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室内洒水可防止煤气中毒。从这道题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常用盐的用途,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等。我引导学生思考:A干冰升华时吸热,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升华后无残留,所以干冰可用作环保制冷剂,故A正确;B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失去生理活性,所以医用酒精可用于杀菌消毒,故B正确;C根据小苏打的化学式为NaHCO■,它的水溶液呈碱性,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并且小苏打无毒、无害,故C正确;D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分析,室内洒水不可以防止煤气中毒,故D错误。本题是一道化学和生活相结合的题目,教师在引导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探究性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过程亲身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感受身边的化学。

化学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掌握化学的学习方法。而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有利于目标任务完成的问题情境进行教学的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教学,学生能在情境中思考和探索,激发探究新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提出问题的角度、难度、形式,预设问题教学能实现的任务目标。化学教师传授化学知识的时候,要关注学生的实践性和探究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发表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看法。学生对教师上课时的叙述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探究过程,重视学生获得探究结论的同时,重视探究过程和方法指导。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学目的任务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灵活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兴趣,由此深度关注这个问题,积极思考、探究。这样大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合作学习、共同探索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探究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总之,初中化学教学中,大力开展探究性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和科学实践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发挥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主动性,提高探究的有效性,从而不断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第6篇

一、推断题的类型

1.框图型

框图型推断是推断考查中最多的一种类型,它题目美观、简洁,能较好地将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分析思考。

例1下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其中,A、E为固体氧化物,且A为黑色粉末;B、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B具有消毒杀菌作用;C、Y、Z为无色气体,其中Y有毒;X是最常见的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中A物质的作用是。

(2)写出反应③、④的化学方程式:③,④。

(3)在日常生活中为防止反应②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写一点即可)。

(4)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反应⑤,其名称为。

答案:(1)催化(2)Fe2O3+6HCl=2FeCl3+3H2O3CO+Fe2O3高温2Fe+3CO2(3)刷油漆(合理即可)(4)光合作用

2.文字叙述型

此类题型是用文字描述物质的范围和实验现象等信息,根据所给信息按要求作出正确的推断。

例2现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uSO4、Na2SO4、CaCO3、BaCl2、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得固体和无色溶液。

②向所得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体产生。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

(1)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一定含有,可能含有。

(2)写出②中固体部分溶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答案:(1)CuSO4CaCO3、Na2SO4、BaCl2

KCl(2)CaCO3+2HCl=CaCl2+H2O+CO2

3.密码型

此类题型一般不给出物质范围,而是给出几个用代号表示的化学方程式(一般不配平),要求推断未知物质。

例3已知A、B、I均为单质,其中A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C,物质A、C、F、G中都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B、D、I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这些物质间的部分反应见下面的反应表达式(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①A+BC②A+HF+I③C+HF+E④G+HF+E+D⑤B+IE⑥EB+I

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的化学式为。

(2)写出与E物质组成元素相同的另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3)写出D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

(4)A与D在高温条件下能发生置换反应,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Mg(2)H2O2(3)6CO2+6H2O光照叶绿体C6H12O6+6O2(4)2Mg+CO2高温2MgO+C

4.流程图型

此类题目往往借助工业生产流程,对物质的转化等相关知识进行考查。这类题型在近年中考中出现的越来越多,它对学生综合分析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例4下图为某化工企业生产流程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钛酸亚铁(FeTiO3)中钛元素为+3价

B.①中反应为:2FeTiO3+6C+7Cl2一定条件2X+2TiCl4+6CO,则X为FeCl3

C.③中氩气(Ar)作保护气,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D.②中为使原料全部转化为甲醇,理论上CO和H2投料的质量比为1∶2

答案:BC

二、推断题的解题步骤

1.审题

认真审读原题,弄清文意和图意,充分运用题目中所给信息,反复推敲。

2.分析

抓住关键,找准解题的突破口,并从突破口出发,先推断出一种或几种物质,再据此推断其他物质。推断过程中要联系信息及所学知识,应用逆向思维、发散收敛思维、横向纵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进行综合分析、推理。有时要敢于猜想,然后运用相关知识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3.解答

根据题目的要求,按照分析和推理的结果,认真而全面地解答。有图或框架的试题,要把已推断出的物质及时标注在图的相应位置上,便于分析和检查。

4.检验

得出结论后要验证。其方法是将所得答案放回原题中检验,若完全符合,则说明答案正确;若出现不符,则说明答案有误,需要另行思考,推出正确答案。

三、推断题的解题技巧

1.从物质用途着手

例5右图表示的是物质A~H相互间的关系(“”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G都是单质,气体C常用于灭火,F是一种蓝色溶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请你回答:

(1)C的化学式为,H可能是。

(2)写出标号①、②、③、④的化学方程式: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解题突破口为C和F,根据其用途可以确定C是二氧化碳,F是硫酸铜;然后根据其他信息和所学转化关系进一步推断其他物质。可以作为此类题目解题题眼的有:(1)干燥剂:生石灰、氢氧化钠、浓硫酸等;(2)建筑材料:石灰石、熟石灰等;(3)存在于人体的胃液中的酸:盐酸;(4)农业上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熟石灰;(5)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蓝色溶液:硫酸铜;(6)经常用作内燃机、火锅的燃料:酒精;(7)使用最广泛的金属:铁。

答案:(1)CO2酸(2)2C+O2点燃2CO

2NaOH+CO2=H2O+Na2CO3Na2CO3+Ca(OH)2=CaCO3+2NaOHFe+CuSO4=FeSO4+Cu

2.从物质组成着手

例6下图是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图(个别产物可能略去)。其中,A、B常温下均为液态,且组成元素相同;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Y为氧化物,Z是紫红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①中,物质X起作用。

(2)A是(填化学式)。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①~⑥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种。

解析:本题根据题干中“A、B常温下均为液态,且组成元素相同;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可以推断A为过氧化氢、B为水、F为碳酸钙,然后进一步推断其他物质。可以作为此类题目解题题眼的有:(1)常温下是液态且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H2O、H2O2;(2)常温下是气态且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CO、CO2;(3)常温下是固态且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KMnO4、K2MnO4,Fe2O3、Fe3O4、FeO;(4)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物质:CaCO3;(5)组成元素质量比为1∶1的化合物:SO2。

答案:(1)催化(2)H2O2(3)Na2CO3+Ca(OH)2=CaCO3+2NaOH(4)3

3.从化学反应特征着手(包括反应条件、反应类型、反应现象、生成物状态等)

例7以下是一些常见物质间互相转化的关系图(有些反应条件已省略):已知高温下CO能与多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和CO2。下列关系图中,A、B、X、Y均为无色气体,E、F为常见金属。

(1)根据上图判断:B的化学式为,Y的化学式为。

(2)写出蓝色溶液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X除了与黑色固体甲、乙反应外,请再举一例说明X还能发生化合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本题可根据通电这个特殊反应条件,联系初中阶段学过的唯一的反应“电解水”,推断出无色液体为水。根据蓝色溶液与E反应得到浅绿色溶液的实验现象,联系初中化学中铁与硫酸铜的反应,推断出E为铁、F为铜。可以作为此类题目解题题眼的有:(1)反应条件为通电的反应:电解水;(2)反应条件为高温的反应:C的还原性、碳与二氧化碳反应;(3)炼铁的原理: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4)煅烧石灰石:碳酸钙高温分解;(5)反应涉及催化剂的反应: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氯酸钾分解制氧气;(6)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7)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O2;(8)具有可燃性的气体:H2、CO、CH4;(9)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气体:CO2、HCl;(10)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气体:NH3;(11)能使红色Fe2O3变黑(或黑色CuO变红)的物质:C、CO、H2;(12)遇酸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盐:碳酸盐;(13)遇碱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或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的盐:铵盐。

答案:(1)O2CO2(2)Fe+CuSO4=FeSO4+Cu(3)2CO+O2点燃2CO2

4.从特殊的转化关系着手

例8图中A~H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圈i中的转化均是分解反应,圈ii中的转化均是化合反应。D和F是常见的非金属单质,组成化合物C和G的元素种类相同。组成化合物E和H的元素种类也相同,A常用来中和土壤的酸性。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B,D。

(2)写出GC+F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FH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本题结合题目中的信息和两个重要“三角”转化关系:和,可以推断出G为H2O2,F为O2,D为C,E为CO2,H为CO,进而推断出其他物质。可以作为此类题目解题题眼的有:

(1)

;(2);

(3)。

答案:(1)Ca(OH)2CaCO3C(2)2H2O2MnO22H2O+O2(3)2C+O2点燃2CO

5.从原料和产品着手

例9某科研小组利用工业废酸(10%H2SO4)来浸泡含有氧化铜、氧化锌的废料,实现废物的综合利用。流程如下图所示:

(1)写出氧化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Cu的化学方程式为。

(2)物质X可用作氮肥,化学式为,该化肥不能与混合使用。

(3)请推出物质Y的化学式:。

解析:此类题要特别注意投入的原料和出来的产品以及反应条件。推断X时,根据进入的溶液为ZnSO4、NH4HCO3,产品为X和Zn2(OH)2CO3,结合题目中X可用作氮肥,可推断出X是(NH4)2SO4。Y则可以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出是H2O。解此类题目关键是看清流程中的箭头指向,弄清那些物质是原料,那些物质是产品。流程中往往会有一些循环使用的物质,要特别注意,它往往是解题的题眼。另外,解题中要注意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1)ZnO+H2SO4=ZnSO4+H2O

第7篇

关键词:质量守恒定律;分组实验;教学设计;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11-0024-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的第一个课题就是“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课题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一课题的学习将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从“质”开始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作了必要的理论铺垫,所以这一课题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从教材设计来看,本课题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系列探究性实验方案,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可以说,本课题的关键就是做好活动与探究实验。

从组成内容来看,本课题由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两大知识点构成。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问题:

(1)关于课时的问题

因为有学生探究活动,所以往往―节课不够用,两节课又过剩。

(2)关于实验设计的问题

课本上的白磷燃烧实验因为有一定的危险性,操作较复杂,所以不适合学生分组实验。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较慢。在学生看来没有代表性,而且缺少悬念。

另外一个镁带燃烧实验。一方面无法称量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另―方面无法完全收集氧化镁。于是实验结果也是有多种可能,作为验证实验没有说服力。

(3)其他同仁的设计

鉴于上面两条,大多数教师会对本课题实验进行拓展延伸。目前提到较多的有两个:铁的生锈、蜡烛燃烧。

这两个实验的优点在于通过质量变大、变小的假象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要将所有的反应物、生成物考虑进去,甚至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回收燃烧生成物。

同时,这两个实验最大的缺点在于,只能纸上谈兵。在生活中学生往往对铁生锈后的质量变大没有认识,甚至因为铁锈疏松掉落反而会有质量变小的错觉。该反应又比较慢不可能当堂完成,于是变成了“说实验”。蜡烛燃烧和和镁带燃烧实验效果接近,完全回收燃烧生成物难度很大,设想再好也很难在当堂课上通过实验验证。

2教学设计思路

面对新课程、新教材,如何将新的教学理念真正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开展教学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本课题的教学中,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改进设计:

2.1课时安排

课时不是按照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两大知识点来划分。而是,将第―课时主要用于实验探究活动;第二课时用于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和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教学。这样一来,就解决了两课时一紧一松的课时分布不均的问题。同时也给学生留够了充足的活动时间,将课堂上的问题思考延伸到课后,并且有利于两个知识点的过渡衔接。

2.2实验设计

改进课本实验,并添加补充实验,将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穿插。

(1)实验内容

实验1: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全班分组)见图1。

实验2: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

实验3:四个大组分别开展不同的分组实验。

第1大组――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开放)见图2。

第2大组――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封闭)见图3。

第3大组――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开放)见图4。

第4大组――在空气中加热铜粉(开放)见图5。

实验4:镁带的燃烧(演示实验)。

(2)实验及装置说明

图l(实验1):用稀一点的硫酸铜溶液很快就可以观察到溶液的变色。

图2(实验3):氢氧化钠溶液应配稀一点,量多一点,硫酸铜溶液可配浓一点,量少点。这样生成的氢氧化铜可以快速沉淀。

图3(实验3):气球应选最小号的,套在试管上刚好合适,并事先确定不漏气,再装入锌粒。稀硫酸可以适当配浓一点,这样才可以快速“吹”大气球。

图4(实验3):碳酸钠盛在表面皿中,不要太多。稀盐酸越稀越好,浓度大,反应过快容易溅出。

图5(实验3):铜槽用铜皮折成,其中加人一匙铜粉。加热时,用坩埚钳夹住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透,冷却后称量。反应只需1~2分钟,质量变化明显,效果很好。

(3)设计意图

实验一耗时较长,在等待的过程中穿插演示实验2。

实验3:4个大组同时分别进行不同实验,其中有的质量不变、有的变大、有的变小;实验现象包括生成气体、生成沉淀、变色,有的反应吸热、有的放热。实验后通过反馈交流,达到共享的目的。

实验4:根据现象先预测结果再称量,可以达到对实验3活动的延伸、巩固。

2.3课堂实验组织教学形式

第一课时,活动1:

3课后反思

面对新课程、新教材,如何将新的教学理念真正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开展教学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本课题的实验的设计和改进教学效果很好,学生一方面对自己组的实验印象非常深刻,另―方面又对其他组的实验非常好奇,聆听、参观时格外认真,组间交流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回想一下,以前设计实验,总想让学生把每个实验都做做,结果往往是学生做起实验来走马观花,过后连实验现象都记不住,更别提什么思考、交流了。

还有课堂上,发现学生对其他组的实验缺ST解,临时加了讨论、共享这一内容。通过讨论和交流的确取得很好的效果,―方面各组可以相互了解实验内容,另一方面相互出谋划策,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三个班36个组只有一个组因为气球松开实验失败,其余全部成功。实验分析是因为时间不够,被迫留到了第二课时。经过一夜“沉淀”,第二天,学生给了我很多的惊喜,就连许多平时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分析起来也是头头是道、有理有据。原以为因为学生对反应实质的不了解,这里的分析要消耗很长时间。没想到,学生已经在课后的讨论中达成了共识所以在这一时段我完全插不上嘴,变成了“观众”只有听的份了,不过这就足够。

这两节课,实验都是由学生自己通过讨论、交流来分析。虽然他们的分析对错参半,但只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探究活动才会体现其真正的价值。我想,大约这就是课程改革所追求的吧。

参考文献:

[1]史其武.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http://省略/peixun/xkpx/peixun_6_2/ls/anlyj/201010/t20101012_928556.htm.人教网.

第8篇

一、文字叙述型

例1(2011年无锡市)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2)取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3)根据上述实验可推断: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种可能。

(4)为进一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取实验(1)得到的滤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则可推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

思路点拨:白色粉末溶解后得到无色溶液,可以排除硫酸铜。第一步得到的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说明沉淀一定是碳酸钙,而不是硫酸钡,即硫酸钠和氯化钡不能同时含有。粉末只可能含两种物质或三种物质,含两种物质时,可能是CaCO3和BaCl2、CaCO3和Na2SO4、CaCO3和NaOH三种情况;含三种物质时,可能是CaCO3、BaCl2、NaOH或CaCO3、Na2SO4、NaOH两种情况。取实验(1)得到的滤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一定是碳酸钡,粉末中一定含氯化钡。如果只含氯化钡,二氧化碳与氯化钡则不反应,所以必含氢氧化钠。产生碳酸钡沉淀的原因可能有两个途径,一个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另一个是氯化钡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中存在氢氧化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反应也可生成碳酸钡沉淀。

答案:(1)CuSO4(2)CaCO3(3)5 (4)BaCl2、NaOH

评析:这类题型以酸碱盐知识居多,一般是以一包白色粉末或一瓶无色溶液的形式给出。解题时,先看清给定物质的成分;然后根据每步中反应的特殊现象,如产生气泡、产生的白色沉淀是否溶于酸等,排除一些物质;最后再作出综合判断。

二、相互转化型

例2(2011年宜昌市)下图是几种常见物质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物质B是一种红色固体粉末,该图体现了化合物F的四种不同化学性质,我能依据此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E,G。

(2)物质B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思路点拨:物质B是红色固体粉末,且与A能在高温下反应,可知B是氧化铁,A是还原剂碳、氢气和一氧化碳三者之一。C、D中D一定是金属铁,则C可能是二氧化碳或水。由于F体现了四点化学性质,且都有化学反应发生,可知F一定是酸(常见的三酸),D、B分别属于金属、金属氧化物,则E、G一定是碱和盐中的一种。若C是二氧化碳,则E一定是碳酸盐且溶于水,G一定是碱且溶于水,否则E、G无法转化,所以,E可以是 Na2CO3(或K2CO3),则G可能是NaOH(或KOH);若C是水,则E一定是碱,且不可能是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钡,G一定是可溶于水的碳酸盐,故E只能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之一,G是碳酸钠或碳酸钾之一。

答案:(1)CO2Na2CO3(或K2CO3)NaOH(或KOH)[或H2ONaOH(或KOH)Na2CO3(或K2CO3)](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Fe2O3+6HCl=2FeCl3+3H2O(若将HCl换成H2SO4、HNO3等均可得分)

评析:这种试题以框图形式(通常含字母)出现,一般以物质之间相互转化关系为命题结构。解题时,先对转化关系认真分析,找出一个或几个特征反应,特别是有些反应的条件如高温、通电、加热等,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突破口。

三、性质关联型

例3(2011年孝感市)由C、H、O、Fe四种元素组成的初中常见物质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其中甲、乙、丙是单质,A、B是化合物。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可制得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甲,丙,A。

(2)写出B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路点拨:C、H、O、Fe四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有C、H2、O2、Fe,丙单质既能与甲单质反应,又能与乙单质反应,说明丙单质一定是氧气。化合物A能转化成两种单质,说明A是水。由于甲(氢气)无法转化成单质碳,但可转化成单质铁,所以,乙是铁,化合物B能转化成铁,说明B一定是一氧化碳。

答案:(1)H2O2H2O(2)3CO+Fe2O3高温2Fe+3CO2

评析:这类试题的特点是多个物质之间的性质相互交叉。解题时,需要对给定的物质的类别和性质进行认真分析,然后再找出一个关键的反应,最后达到破解的目的。

四、离子反应型

例4(2010年恩施州)在我州经济大开发的进程中,要坚持开发与环保并重。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调查一化工厂时发现该厂有甲、乙两个车间,排出的废水澄清透明,经分析分别含有三种不同的离子,共有K+、Ba2+、Cu2+、OH-、NO-3、CO2-3六种离子。经查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见下表:

(1)将甲、乙两车间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变废为宝,既能使废水中的Ba2+、Cu2+、OH-、CO2- 3等离子转化为沉淀除去,又可以用上层清液来浇灌农田。清液中含有的溶质主要是(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2)已知甲车间废水明显呈碱性,则乙车间废水中含有的阴离子是。

(3)根据以上溶解性表判断,Cu(NO3)2和Ba(OH)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填“能”或“不能”)。若能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若不能反应写出理由:。

思路点拨:甲、乙两个车间共有K+、Ba2+、Cu2+、OH-、NO-3、CO2-3六种离子,要将Ba2+、Cu2+、OH-、CO2- 3等四种离子转化为沉淀除去,则剩余的两种离子是K+、NO-3。甲车间的废水显碱性,说明甲车间含有大量的OH-,OH-与Cu2+不能共存,故Cu2+只能在乙车间,Cu2+与CO2-3不能共存,故CO2-3只能在甲车间。甲车间中已经含有OH-、CO2-3两种阴离子,故乙车间一定含NO-3。

答案:(1)KNO3(2)NO-3(3)能 Cu(NO3)2+Ba(OH)2=Cu(OH)2+Ba(NO3)2

评析:这类试题通常是以阴阳离子的形式给出,让其判断不同的离子是否共存,也可以确定阴阳离子组成的物质。在解题时,首先要识别离子的种类,其次要分析题中提供的信息,最后根据离子间是否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等规律作出明确的判断。

五、连锁反应型

例5(2010年沈阳市)在做完盐的性质实验后,某实验小组欲对废液成分进行研究。根据实验所用药品,他们初步分析该废液中可能含有HCl、NaCl、Na2SO4、Na2CO3、KNO3中的几种。为确定废液成分,他们设计了如下过程进行实验。

请仔细分析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③、⑥的操作方法是。

(2)白色固体A的化学式为。

(3)步骤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废液中除了水以外,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5)溶液D中一定含有溶质。

思路点拨:废液样品加入锌无现象,说明废液中不含稀盐酸。加入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A,说明含有碳酸根或硫酸根之一或二者均有,白色固体A不溶于稀硝酸,说明A是硫酸钡,废液中一定含硫酸钠、不含碳酸钠。溶液B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B中含氯离子,废液中一定含氯化钠。最后,滤液D中的成分是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后的生成物硝酸钠,以及加入的稀硝酸。

答案:(1)过滤(2)BaSO4 (3)NaCl+AgNO3=NaNO3+AgCl (4)Na2SO4、NaClKNO3(5)HNO3、NaNO3

评析:这类题型是以一种物质(或混合物)为起始反应物,通过加入另一种物质后,对生成的物质继续进行实验,来判断原来物质的成分或反应后某一物质的成分以及加入的试剂等。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解题时,首先要顺势而下,从头看到尾,再抓住薄弱之处,也就是题眼,顺水推舟,不攻自破。

六、流程分析型

例6(2011年济宁市)某校课题研究小组到电镀厂考察,了解到铁件镀铜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结合流程中提供的信息回答:

(1)流程Ⅱ的废水中含有物质。

(2)经测定:流程Ⅳ中废水的pH为4,废水中一定没有。

(3)流程Ⅳ的废水中除流程Ⅰ、Ⅱ引入的物质外,还含有。请设计简单的方案来证明你的推断:。

思路点拨:流程Ⅱ加入过量的酸清洗后,硫酸有剩余,硫酸与铁锈反应生成硫酸铁,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流程Ⅳ中废水的pH为4,说明废水不含碱。由于流程Ⅲ加入的硫酸铜过量,所以流程Ⅳ的废水中引入了硫酸铜,可用金属铁、碱的性质等加以检验。

第9篇

一、等量法

等量法就是根据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等概念所包含的各种比例关系,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式,直接列比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等量法抓住元素质量或物质质量不变,建立关系式,化繁为简,减少计算误差,是化学计算常用方法之一。

例1:(2012年广州)将mg氧化铜加入稀硫酸中完全溶解后,再加入铁粉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滤渣A和滤液B。再将滤渣A加入足量稀硫酸中,有气泡冒出,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3.2g。

(1)滤渣的成分是______,滤液B的成分是______。

(2)原氧化铜的质量m=_______g。

解析:滤渣中加酸有气体,说明成分为Fe、Cu,Cu已全部置换出来,为3.2g,依据铜元素质量不变,可求出氧化铜为4g,如果写三个化学方程式,计算求解,将花费大量时间且易算错。

二、差量法

化学反应在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同时,会出现固体、液体、气体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所改变的现象,根据该变化的差值与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可求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这一方法叫差量法。此法解题的关键是分析物质变化的原因及规律,建立差量与所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例2:(2013年佛山)为了分析生铁中铁的含量,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实验研究,即取6g生铁与10%的盐酸反应,并绘制了加入盐酸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图(见右图)。

(1)铁完全反应用去盐酸的质量为______g。

(2)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某同学列出了如下计算式:生铁与盐酸刚好反应完全时所得溶液质量=(73+6-a)g,小明对该计算式提出了质疑,请指出其中的错误_______。

(4)小华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即用6g生铁粉与20%的硫酸铜溶液反应来分析生铁中铁的含量。请你画出加入硫酸铜溶液质量与固体质量变化关系的曲线。

解析:(4)硫酸铜溶液中的硫酸铜质量为80×20%=16g。

最后的结果就是6.8g。

三、特殊值法

在所给题目中缺少实例,无数据,仅有字母或仅有比值,在解答该类题设未知数之前,先假设一个题目中缺少的关键量为假设量,即一个已知量,补充解题的条件。然后,此假设量可参与整个化学计算,使计算过程简单、清晰。但该假设的已知量只帮助解题,不会影响最终结果,这种解题方法叫特殊值法。

例3:(2013年盐城)在CH4和H2混合气体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混合气体充分燃烧生成CO2和H2O质量比为________,把CO2和H2按分子比1:1混合,可合成多种有机化合物产品:如__________。

解析:设混合气体的质量为100g,这样各个量就有了真实可推的数据。

四、对比法

解题时对题目给定的已知条件或数据,结合有关知识进行全面、仔细地分析、比较,然后确定正确答案。此法解计算型选择题时可避免对各备选答案一一进行计算。

例4:(2004年郑州)已知完全中和一定量的某盐酸,需100g80%的氢氧化钾溶液,若改用100g80%的氢氧化钠溶液,则反应后溶液的pH( )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确定

解析:比较相同质量的NaOH和KOH(Na=23K=39),碱性更强的是NaOH,故选A。

在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采用对比法教学,效果很好,笔者也作了归纳。如:分子和原子原子与元素化学性质和元素种类的决定因素等。

五、近似平均值法

混合物中确定各组分的有关计算是初中化学计算中难度较大的一种题型。如混合物中各组分均能与某一物质反应且得到的产物中有同一种物质或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均含有同一种元素,要确定其成分的有关计算可用近似平均值法求解。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要先找出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平均值(如金属与酸反应生成H2平均质量、平均质量分数等),此平均值总是介于组分中对应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例5:(2010年荆州)小明用6.5g不纯的锌与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收集到的H2质量为0.205g,已知其中含有另一种金属杂质,这种金属杂质不可能是( )

A.铁 B.铝 C.铜 D.镁

解析:用极限法,如果6.5g全部为锌,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了0.2g氢气,近似平均值法为0.205g,则另一金属产生的氢气比锌多,所以这种金属杂质不可能是Cu。

六、流程图法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化学试题,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试题有所增加,此类试题能很好地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守恒的计算及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融合在一起,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几个方面的最为基础的计算能力,综合程度较高。在教学时,我总是画出流程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析,能很好地突破难点。

例6:(2002年辽宁)将氯化钙和氯化钠的混合物30g加入227g水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53g20%的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试求:

(1)原混合物中含氯化钙多少克?

(2)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七、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化学探究实验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近几年的中考化学试卷及市质量分析卷、各区县模拟试卷中经常出现考查控制变量法的题目,初中化学中用到控制变量的地方很多,如: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物质燃烧的条件、比较金属活动性、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等。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读题,确定变量和控制量是关键,最终能正确表述和书写。

第10篇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 下列说法中,你认为不科学的是( )。

A. 食用含碘食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B. 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

C. 绿色食品是指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D. 84消毒液可用于餐具、瓜果等的消毒,且具有使有色衣服脱色的作用

3. 在日常生活中常会用到铝制器皿,在清洗铝制器皿表面的污垢时,不能使用烧碱溶液,因为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作用而被腐蚀,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 国外有专家开发出了一种高效的水果长期保鲜技术:在3℃且有水汽存在的条件下,通过低压水银灯的照射,在光的作用下,使在水果储存过程中,释放出乙烯(化学式为C2H4,它能催熟水果),然后乙烯转变为乙醇。试写出乙烯变为乙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5. 左图是3支高低不同、燃着的蜡烛,当用一个透明的大玻璃罩扣罩住3支燃着的蜡烛时,最先熄灭的蜡烛是:_____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基于同样的原因,在室内发生火灾时会产生不少有害气体,人应采取______姿势迅速逃离火灾区域。

6. 在左图的烧杯中盛有85℃的热水,杯底放有一粒足够量的白磷,然后将一支有刻度的空大试管垂直插入烧杯中,试管口罩住白磷(已知白磷熔点为44℃,着火点为40℃)。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现象是______;

(2)该实验说明了燃烧除了要有可燃物,还需要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某课外兴趣小组设计用锌粒和下图装置来制取干燥纯净的氢气,并验证气体中的杂质。

A C D E

另有下列物品供选用:NaOH溶液、浓硫酸、醋酸溶液(醋酸易挥发)、石蕊溶液。

(1)装置A中的物质应是_______和______。

(2)实验制气时看到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这说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杂质______(填化学式)。除此以外,还可能含有的杂质气体是________(填名称),为了检验该杂质,可将E装置连接到上述装置中的____(填序号)之间,气体从______(填a或b)进入装置E,E中所放试剂为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

(3)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收集氢气的下列方法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 向上排空气法

B. 用干瘪气球收集法

C. 排水法

8. 石灰厂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4g石灰石样品,把20g稀盐酸分4次加人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的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

(2)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______________。

(适合初中学生)

9. 将a %的某物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掉m g水(溶质不挥发,且蒸发过程中无溶质析出),所得溶液体积为V 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蒸发前的2倍。设溶质的式量为M,则蒸发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mol/L B. mol/L

C. mol/L D. mol/L

10. 朱砂又称辰砂、丹砂、赤丹、汞沙,主要化学成分为硫化汞,硫化汞化学式是HgS。汞与蛋白质中的巯基有较强的亲合力,高浓度时,可抑制多种酶的活性,所以朱砂有解毒防腐作用;外用能抑制或杀灭皮肤细菌和寄生虫。汞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上有广泛用途。朱砂炼汞的反应包括以下两个:

反应Ⅰ HgS + O2 = Hg + SO2

反应Ⅱ 4HgS + 4CaO = 4Hg + 3CaS + CaSO4

试完成下列填空:

(1)HgS与氧气反应,氧化剂是_________。

(2)请标出反应Ⅱ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

(3)得到的汞中含有铜等杂质,工业上常用5%的硝酸洗涤,写出除去少量铜杂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Hg(NO3)2溶液中加入Hg,存在如下平衡:Hg + Hg2+ Hg22+,提高Hg22+浓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 将一块铜板浸泡在一定浓度的FeCl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得到一混合溶液,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分析该混合溶液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1:取50.0mL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白色沉淀,过滤、干燥、称量,沉淀质量为86.1g;

操作2:另取50.0mL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1.40g铁粉,结果铁粉全部溶解但未见固体析出;

操作3:再取50.0mL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20.0mL稀硝酸,得到一种无色气体,其体积按标准状况时换算为0.448L。

请根据以上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分析计算:

(1)原FeCl3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

(2)所得混合溶液中c(Cu2+)的取值范围;

(3)若要进一步求得混合溶液中c(Cu2+)的具体数值,在只单独使用AgNO3溶液、铁粉或稀硝酸的前题下,还需要测出哪些数据?必须进行哪些实验?

第11篇

1.已知:2CO2+2Na2O2=2Na2CO3+O2。在密闭容器中,将6.6gCO2与一定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气体变为3.8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8g气体全部是O2

B.3.8g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后,气体减少2.2g

C.反应后的固体是混合物

D.生成Na2CO3的质量为15.9g

2.在化学反应A+B2=AB2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8gA和5g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2的质量是()

A.10g B. 13g C. 16g D. 18g

3.已确定某可燃性气体含有甲烷(CH4)和乙炔(C2H2),为进一步确定其组成,现取5.8g混合气体充分燃烧,测得生成CO2为17.6g,H2O为9g,则混合气体中CH4和乙炔C2H2的质量比为

A.13:23 B.16:13 C.3:8 D.13:8

4.有一包“铁”的粉末,可能含有Fe 、Fe2O3 Fe3O4 中的一种或几种,现称取23.2g放在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一氧化碳并加热充分反应,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共得到40g的碳酸钙固体。关于这包“铁” 的粉末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有Fe 、Fe2O3 Fe3O4三种

C.如果有Fe ,就一定有Fe2O3 D.如果有Fe2O3 ,就一定有Fe3O4

5.—定量某Fe203样品(含有少量的Fe0、CuO),与100g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该Fe2O3 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A. 0.8 g B. 1.6g C. 3.2 g D. 6.4 g

6.下列实验过程与图象描述相符合的一组是

7.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在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时往往引入模型,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型,有关该模型的途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C. 和 化学性质相似

D. 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

8.锌粉、铝粉、镁粉的混合物3.8g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克,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水分,则得固体硫酸锌、硫酸铝、硫酸镁的混合物的质量为

A.13.6g B.13.4 g C.12 g D.11g

9.在反应A+B=C+D中,20g A和10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 C,若要制得5g D,则需要B的质量为()

A.5g B. 4g C.2g D.3g

10.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发生反应3Mg+N2 Mg3N2,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A. B. C. D.

11.已知某反映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是5:2

C.该反应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D.该反应前后的分子种类改变

12.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质量(g) 5.2 X 7.2 2.8

A.a和c是反应物 B. d一定是催化剂

C.X=2.0g D.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13.已知5gA与2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gC和若干克D。若制取8gD,则需__________gA。

14.用锌、氧化铜、稀硫酸作原料制取铜,有下列两种途径:

(1)Zn H2 Cu; (2)CuO CuSO4 Cu

若用这两种方法制得相同质量的铜时,下列叙述符合实验结果的是 ( )

A.消耗相同质量的氧化铜 B.消耗相同质量的锌

C.消耗相同质量的硫酸 D.生成的硫酸锌质量相同二、填空题

15.已知5gA与2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gC和若干克D。若制取8gD,则需__________gA。

16.(7分)使用密度小、强度大的镁合金能减轻汽车自重,从而减少汽油消耗和废气排放。

(1)镁元素在自然界中是以 (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2)工业制镁的一种原理是2MgO+Si+2CaO ====== 2Mg+Ca2SiO4,抽走容器中的空气对反应有促进作用,且能防止空气中的物质与Mg反应使产品混有 (填化学式)。

(3)制镁的原料MgO可从海水中获得。小华利用镁与盐酸反应后的废液,模拟从海水中获取MgO的过程,实验如下:

步骤1:向上述废液中,边搅拌边分批加入CaO,至MgCl2完全沉淀为止,过滤得Mg(OH)2固体。共消耗8.4g CaO。

步骤2:将Mg(OH)2固体加热分解为MgO和水,所得MgO的质量为4.0g 。

①步骤2中Mg(OH)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通过所得MgO的质量计算上述废液中含MgCl2的质量m= g。

③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步骤Ⅰ中反生的化学反应有:

CaO+H2O==Ca(OH)2;Ca(OH)2+MgCl2==CaCl2+Mg(OH)2; 。

17.实验室有一瓶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请回答:

(1)配置200g这种溶液需 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

(2)现取10g配置好的稀硫酸,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是多少?

三、简答题

18.(7分)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研究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2)若收集一瓶氧气,进行F的实验使用,选择气体收集装置中的___________(填装置

序号),理由是 。

(3)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实验室制取O2、H2和CO2的发生装置都可以选B,试写出满足选择B装置的一般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称取了10g含杂质20%的石灰石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理论上可以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精确到0.1g)。

19.(2013广西南宁)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材料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和 直接接触。

(2)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自行车支架采取的防锈措施是 。

(3)某同学为了验证镁、铁、铜的活动性顺序,他选择了打磨过的铁丝,你认为他还需要选的另外两种溶液是 溶液和 溶液.请根据选定的试剂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20.(13分)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配制石灰水时,因发现烧杯底部有固体未溶解,对熟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针对该熟石灰样品的成分,同学们展开了讨论,小明认为溶解后剩余固体为变质后的难溶性物质,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华同学不同意他的判断,你认为小华同学的理由是 。

【进行猜想】猜想一:熟石灰样品成分是Ca(OH)2;

猜想二:熟石灰样品成分是CaCO3;

猜想三:你认为熟石灰样品成分还可能是 。

【实验与结论】请你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小烧杯中的物质进行 (填操作名称),得到固体和液体。 猜想三正确

②向①所得液体中加入适量 溶液; 溶液变红

③向①所得固体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拓展与应用】

(1)小组同学反思了熟石灰变质的原因,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 (举一例)等也具有这样的性质,认识到这两种物质都应 保存。

(2)小明想测定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称取上述0.5g样品,加足量水使之充分溶解,搅拌过滤后,在实验室用pH试纸和配制好的10%盐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

加入盐酸溶液的质量/g 0 2.5 3.65 6

样品的pH 12 11 7 2

①当pH=2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②求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

四、推断题

21.(6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它成分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 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做如下实验:

反应①结束后,所加盐酸刚好反应了一半,反应②恰好完全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碳酸钙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_______;

(3)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4)所加氢氧化钙的质量为_______;

(5)溶液b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6)用36.5%的浓盐酸配制80g上述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

22.(3分)“热分解法”是金属冶炼的方法之一,金属银可以用这种方法冶炼,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2O 4Ag + O2。用此方法冶炼108吨金属银,需要氧化银多少吨。

23.下图是某钙片的说明书,请阅读解答下列问题。

X X 钙 片

主要成分:葡萄糖酸钙C6H11O72Ca

药品规格:2.5g每片含C6H11O72Ca 0.2g

用 量:每日2次,每次一片

①葡萄糖酸钙中含有_________种元素。

②葡萄糖酸钙中碳与钙的质量比是_______;

③按说明书服用此钙片,每天补充钙的为: 。(只写算式,不算结果)。

友情告知:C6H11O72C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30

(2)现有废硫酸 4.9t。废硫酸中 H2SO4 的质量分数为20%与足量的废铁屑反应,可生产FeSO4的质量是多少?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设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反应的过氧化钠质量为y,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z,生成氧气的质量为m,则:

2CO2+2Na2O2=2Na2CO3+O2

88 156 212 32 88-32=56

x y z m 6.6g-3.8g=2.8g

88/ x=156/ y=212/ z=32/ m=56/2.8g

解得:x=4.4g,y=7.8g,z=10.6g,m=1.6g

由计算结果可知,3.8g气体有二氧化碳2.2g,氧气1.6g,A错;将该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后,二氧化碳被吸收,气体减少2.2g,B正确;反应中二氧化碳过量,即反应后的固体只有碳酸钠,C错误;反应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D错。故选B

考点:差量法计算

2. A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 由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可知,A与B2反应的质量比是1:1,将8gA和5gB2充分反应时,A过量,参加反应的A和B2都是5g,因此生成AB2的质量是10g.故选: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3.B

【解析】

试题分析:A、CO2和HCl,通过澄清石灰水,两者都会发生反应,错误,B、除去CuO中的炭粉,滴加稀盐酸,碳粉不会反应,氧化铜会与盐酸反应,把氧化铜除去了,错误,C、除去NaCl溶液中CaCl2,滴加适量碳酸钠,发生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再过滤,即可得到纯净的NaCl溶液,正确,D、除去NaOH溶液中Na2CO3,滴加适量氯化钙溶液,发生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虽然能除去Na2CO3,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NaCl,错误,故选B

考点:物质的除杂

4.C

【解析】

试题分析:假设这一包白色粉末是一种物质(铁的氧化物),设铁元素在氧化物中的化合价是X,则铁的氧化物是Fe2OX,根据两个方程式可以找到如下关系:

Fe2OX~XCO2~XCaCO3

(112+16X) 100X

23.2g 40g

112+16X/100x=23.2g/40g

得:X=+8/3

单质中铁的化合价为零,四氧化三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8/3价,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又0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FeSO4+Cu;故答案为:氯化镁、硫酸铜;Fe+CuSO4=FeSO4+Cu

考点:考査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书写、文字表达式

20. 【提出问题】CO2+ Ca(OH)2=CaCO3+H2O;固体还可能是微溶的氢氧化钙饱和后析出的晶体;

【进行猜想】Ca(OH)2和CaCO3(缺少或有错误不得分)【实验与结论】过滤 酚酞 有气泡产生;

【拓展与应用】(1)NaOH 密封(2)①CaCl2、HCl(缺少或有错误不得分);② 74%

【解析】

试题分析:【提出问题】小明认为溶解后剩余固体为变质后的难溶性物质,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Ca(OH)2=CaCO3+H2O;小华同学不同意他的判断,小华同学的理由是固体还可能是微溶的氢氧化钙饱和后析出的晶体;【进行猜想】根据氢氧化钙的性质及反应的程度可知,猜想三:熟石灰样品成分还可能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实验与结论】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三:依据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性质可操作如下; ①取小烧杯中的物质进行过滤,得到固体和液体,②向①所得液体中加入适量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色,说明氢氧化钙存在,③向①所得固体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混有碳酸钙,证明了猜想三正确;【拓展与应用】(1)小组同学反思了熟石灰变质的原因,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氢氧化钠,因为二者都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故这两种物质都应密封保存;(2)测定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称取上述0.5g样品,加足量水使之充分溶解,搅拌过滤后,在实验室用pH试纸和配制好的10%盐酸溶液进行实验①当pH=2时,说明盐酸过量,故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钙和剩余的盐酸;②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 设:样品中Ca(OH)2的质量为x

Ca(OH)2 + 2HCl = CaCl2+2H2O (1分)

74 73

x 3.65g×10%

74:x=73:0.365g 解得,x=0.37g

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为: ×100%=74% (1分)

答: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为74%。 (设答正确1分)

考点:实验探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1.(1)CaCO3+2HCl====CaCl2+H2O+CO2(1分);(2) (或 或 或 );(3)80%(1分);(4)7.4g(1分);(5)11.1%(1分);(6)40g(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鸡蛋壳含有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反应①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5g+80g-88.1g=4.4g,再结合化学方程式即可列出求解碳酸钙质量(X)的比例式: ;(3)由(2)计算可得碳酸钙的X质量为10g,故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00%=80%;(4)由(2)化学方程式计算可得反应的氯化氢质量为7.3g,因为反应①结束后,所加盐酸刚好反应了一半,则滤液a中氯化氢的质量也为7.3g,设所加氢氧化钙的质量为Y,结合化学方程式2HCl+Ca(OH)2==CaCl2+2H2O利用氯化氢的质量即可计算出氢氧化钙的质量: ,y=7.4g;(5)溶液b中溶质为氯化钙,反应①和反应②均生成氯化钙;利用(2)中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反应①生成的氯化钙质量为11.1g;利用(4)中的化学方程式及氯化氢的质量可以计算出氯化钙的质量z: ,z=11.1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所得溶液质量为80g+10g-4.4g+107g+7.4g=200g,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0%=11.1%;(6)反应①盐酸刚好反应了一半,即80g盐酸中含有氯化氢质量为7.3g×2=14.6g,设需加水的质量为m,利用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得:(80g-m)×36.5%=14.6g,计算得出m=40g。

考点: 化学方程式计算;质量守恒定律;稀释溶液

22.设需氧化银的质量为x

2Ag2O 4Ag + O2

464 432

X 108t

X =116t

答:略

【解析】

试题分析:已知生成物中银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即可求得氧化银的质量.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3. (1)(1)①四(1分) ②72∶40 或 9∶5( 1分)(结果化简也可) ③2×0.2g×(40/430×100%)1 分合理即可得分(2)1.52t

【解析】

试题分析:(1)①根据葡萄糖酸钙的化学式可知其含有 四种元素;

②葡萄糖酸钙中碳与钙的质量比是:6×12:40=72∶40 或 9∶5( 1分)(结果化简也可)

③按说明书服用此钙片,每天补充钙的为:2×0.2g×(40/430×100%)1 分合理即可得分

(2)解: 设生产 FeSO4 的质量为 x则

Fe +H2SO4 FeSO4+ H2 …………………………1 分

98 152

4.9t×20% x

98∶152= 4.9t×20%∶x …………………………1 分

x =1.52t …………………………1 分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质量;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1. 课前策略的分析

1.1 教学目标的明确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确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而初中化学习题课的课堂教学内容要安排合理,教师应该对习题的内容和功能进行挖掘与归类,在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强化与提高,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使教学真正落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上。

例如《金属与金属矿物的复习》这一节习题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②知道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③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④设计实验探究铁制品诱蚀的条件,讨论防止诱蚀的方法;⑤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⑥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用实验方法将氧化铁中的铁还原出来;⑦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①能用文字、图表等不同形式总结知识;②学习能主动交流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发展善于独立自主、勤于观察、求实创新和积极实践的科学精神;②温故知新,使学生在也理上得到愉悦的体验。

1.2习题内容的精选

“题海战术”会使学生感到厌烦,而且大都是在做无用功,因此初中化学教师一定要精选习题,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或已有的知识基础入手,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选择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综合性的习题,有计划地进行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

2. 课中策略的分析

2.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设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究过程中,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探索能力。

例如:用实验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这类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来巧计验,是初中化学层次较高的要求,也是试卷中得分率偏低的题目。在这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先设计出多个实验方案,再自己动手实验,讨论方案的可行性。最后综合学生的四种答案:

(1)先把铁片、铜片、银片放入稀盐酸中,再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2)先把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再把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3)把铁片、银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4)把铜片分别放入硫酸亚铁和硝酸银溶液中。

这四种答案现象都比较明显,教师可以对结论作出评价,看哪种方法在操作上更为简单。习题课通过创造这样的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2 加强解题的学法指导

在习题课教学中,初中化学教师不能只告诉学生正确答案是什么,而是要重点分析解题过程,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对题目类型、解题步骤进行归纳小结,同时总结解题常用方法、解题的一般规律,使学生学会根据问题情境选择、运用具体的解题技巧,快速而有效地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初中化学教师较强解题的学法指导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着手:

(1)例题示范,归类讲评。例题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掌握解题思路和明确解题规范,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制订教学内容时,教师应精选典型的、有针对性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作例题,设计好如何向学生作解题示范或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讲解题方法和技巧,要从审题、分析题意、寻找解题突破口,指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弄清条件和要求,提取有效知识,找出例题所h及的知识点,从而抓住解题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剖析,总结出相对固定的解题规律,使学生听懂一道例题,会解一类题型。

(2)一题多变,深化思维。教师在讲题时不能把思路局限于一个题目之内,在习题课讲评中不能就题论题,应该借题发挥,善于将原题进行变形,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在遇到新题型时应付自如。

2.3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第一,帮助学生学会审题。不少学生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干扰,面对题目时不加思索,认为与以前的题目相同,不认真看题而导致答题错误(例如习题要求回答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名称--甲烷,不少学生却写化学式CH4)。为此教师在上习题课时必须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审题训练,例如要求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标记试题中关键词,一个题目中的关键词最好不要超过3个,以此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第二,帮助学生学会规范答题。部分学生化学基础不错,但考试时总是拿不到高分,究其原因就是解题不规范,例如高猛酸钟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应该是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但经常有同学写成试管口向下或试管向下倾斜。针对此种现象,教师在日常的习题课教学中要时时刻刻注重示范如何规范答题,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加以纠正,例如专有名词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语言表达要完整,计算题解题步骤要完整等等。

3. 课后策略的分析

教师在完成一节化学习题课的教学任务后,要引导学生作出小结,适时地对本节习题课中的练习和讲评中的重点进行概括总结,指导他们总结习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并使之系统化;对题目类型、解题步骤、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归纳小结,总结一般规律、应注意的事项、容易出现的问题等,让学生明确或记忆。

4. 结语

本文从初中化学习题课教学的现状分析入手,围绕明确教学目标、精选习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加强课堂小结等几个方面,探究出一系列提高初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性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元灿.如何进行初中化学习题课的有效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2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