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1 01:57: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综合实践活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真实的课题,让研究主题从随意走向规范
不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活动的课题随意性很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系统性,有的研究主题是信手拈来,有的是直接拿来,有的是迎合时尚。二是缺乏序列性,内容单一,同一主题多次反复。三是缺乏自主性,表现在研究问题全是老师预设,距学生生活遥远,学生不感兴趣。
要改变以上现象,必须规范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项目课题。学校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统筹规划本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主题。
各年级既相互独立又形成序列,做到全校一盘棋。学期初,学校教导处要召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进行集体备课,拿出学校的整体活动方案,避免各自为政。如运城市人民路小学围绕主题“家乡文化知多少”建构的主题框架就是很好的范例:
(二)学校要有机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注重开发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尽管各校也编制了一些活动资料包,但是由于理念上的差异,水平参差不一,难以统一实施。各校在实践过程中可探索一些好的做法,比如浙江余姚实验小学将学校的传统活动进行提炼,形成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
二、真实的活动,让活动过程从盲目走向系统
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在于实践。但是由于课程自身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完整的活动过程在教学研究中难以展示,造成一些教师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上好开题课。
误区二: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上好课表中安排的每一节课。
要走出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必须加强课程研究的系统性。
目前各地的教学研讨多集中于开题指导课,因为这是“展示教师”的最有利的课型,却不是这门学科最核心的展示,所以造成一些教师认识上的不足,过程性的指导肤浅,或者随意盲目。所以在开展教学研究时要根据本课程的特点,进行“长线”的全程展示,让教师们对课程的完整实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三、真实的成果,让实践成果从虚假走向真实
有些教师为了应付检查,准备了“丰硕”的活动成果,但成果形式单一,主要是手抄报、资料集;内容单一,主要是网络下载的文本;来源不清,有些是老师和家长代劳。其实,只要真实的开展活动,就一定会留下精彩的活动成果。这里的成果可以是有形的,如文章资料、图片资料、调查问卷等;也可以是无形的,比如活动的感受体验、观念的改变、勇气的增加等情感方面的收获。教师在结题总结阶段,要引导学生认真梳理,对于有形的资料要做归档整理,以资料汇编、图片展览、结题报告等形式展示;对于无形的收获,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反思,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以“我是打假小卫士”为题,让学生走进商场调查走访,识别假货。既提高了认识,提升了能力,又为后续活动的开展,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假实践”现象种种
蜻蜓点水,浅尝即止 笔者多次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评评委工作,发现学生的研究性主题活动前期方案设计和后期成果展示浓墨重彩,而中间实践活动环节却轻描淡写。比如《本地区小麦种植情况研究》,在具体实践环节,学生只是到麦田参观了一下,简答询问了农民几个问题,而没有做小麦的整个种植实验,也没有种植过程的观察记录。再比如《本地区大棚草莓种植情况调查》,学生对草莓农药残留情况的调查研究,只是咨询了政府有关部门,而没有自己动手做实验;进大棚了解草莓的种植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情况时,没有亲自动手测量,而是口头询问别人。他们的这些研究性主题活动,由于具体实践活动环节做得不扎实,既得不到全面、真实的研究数据,也得不到真正的实践体验,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过度保护,包办代替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家长怕孩子活动中发生意外,就在具体实践环节完全包办代替。如有一个关于《学校食堂浪费情况的调查》活动,活动设计要求学生对食堂每天吃剩下的饭菜称重。由于泔水捅剩余的饭菜较多,老师怕学生抬不动,就请人代替学生抬到磅秤上,就连磅秤如何称重,也是顺便包办了,学生只是在旁边袖手旁观。其实,学生抬不动大泔水桶,可以自己想办法,把剩饭、剩菜舀到小的桶里称重。这样,学生就对剩饭剩菜的数量有了更深的体会。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其中,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体验。教师和家长过度保护,剥夺了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剥夺了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经验和感悟的权利。
弄虚作假,敷衍了事 学生们在暑假过后返校时,会向老师上交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但这些盖有社区或者企事业单位公章的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相当一部分是虚假的。有些学生根本没去参加实践活动,只是在开学前为了交差,胡乱填好表,家长托人去盖个章。这种走过场的实践活动,不但没有让孩子近距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反而助长了弄虚作假、形式主义之风,影响了孩子优良道德品质的养成。
“假实践”现象原因浅析
学校没有自己的综合实践基地 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时,需要相应的场所和环境。现在学校没有自己的综合实践基地,学生在学校没有亲自动手的机会,所谓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也就无从谈起。
社区没有学生的体验生活场所 虽然每到暑假,社区居委会也会为小朋友组织一些活动,但由于没有适合体验生活的场所,这些活动往往吸引不了小朋友,他们的参与程度不高。还有社会上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同程度较低,小朋友的实践活动得不到社会各界和家长的支持,出现“假实践”现象在所难免。
教师指导不到位 目前,多数教师都是知识型的,实践型的教师则十分稀缺。于是,不少教师在指导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都是口头讲要怎样做,而不是动手示范怎样做。这样,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是不到位的,也没有让学生形成强烈的动手实践意识。
学生没有基本的实践技能 要走向社会开展实践活动必须具有以下基本实践技能:生活自理、自我保护能力;沟通交往能力;劳动技能;观察、调查和实验技能。如果学生从小缺乏锻炼,乃至储备不足,这样一到具体的实践环节就会手忙脚乱,无从着手。
缺乏严格评价和监督 出现“假实践”现象,还有个原因就是教师缺乏对整个活动的严格监督和评价。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在为学生创造参与实践活动的环境和平台的同时,要关注学生活动中实践了没有,经历了没有;要关注学生在实践中与他人交往和合作了没有;要关注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什么体验,而并不是关注最后的成果如何。
“假实践”现象解决策略
宣传综合实践课程的必要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宣传,要从校内扩展到校外,让全社会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认识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全社会认同了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社会上的各种资源才可以充分调动起来。
建设“没有围墙的学校” 学校可以和附近工厂、农场合作,建设综合实践基地,让这些实践基地成为“没有围墙的学校”。对单个学校来说,建一个功能齐全的综合实践基地是很困难的,但可以几个学校采用互通有无的方式来解决。比如,农村学校建立种植养殖基地比较容易,而城市学校也有其资源优势,学校之间完全可以互相合作。学校有了比较固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资源得到了保障,组织学生活动也比较容易,比较安全。
招聘有综合素质的“大教师” 从目前看,从现有的教师队伍中培训一批合格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向社会“招贤榜”,聘请既有文化修养、又有专门实践技能的“大教师”担任课程指导教师。这样,可以改变目前学校教师队伍有知识无技能的“小格局”现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培训,也要从校内扩展到校外;如果对广大家长进行培训,让每一位家长都成为自己孩子的指导教师。如此,学生的许多活动就可以由家长带孩子到社会上去开展,学生也就有了更多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机会。
【关键词】中职 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87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新形式,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它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重在知识和能力的整合,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中职语文在改革中,也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尝试。以现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高一语文教材为例,共两册,要求开展十二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即每单元后都配备了和单元内容相关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一、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1.中职语文课时偏少,教学地位尴尬。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劳动人才,课程安排上以专业课为主,文化课为辅。北京市中职语文高一周课时5节,高二每周只有2课时。每学期还要去掉专业实习、德育活动的影响,所剩课时往往不足以开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材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形同虚设。
2.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较差,相比于普高学生,他们的文化课非常薄弱,学习能力和意愿不强。就语文学科而言,往往语言表述能力弱,言不成文、错字连篇,对古诗词、文言文缺乏学习兴趣,缺乏比较分析与鉴赏能力,并且不愿阅读而使知识面狭窄。所以,学生对语文课兴趣不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更是受到冷遇。
3.教师观念不强,活动设计偏德育化。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和目标很模糊,加上缺乏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方法,故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避而不谈、敬而远之,或以德育课班会的形式开展。内容的设计也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并没有真正参与,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例呈现
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呢?笔者结合自己参加第二届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教学设计二等奖的“中华古诗诵读比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例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高教社中职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六单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第六单元“阅读与欣赏”部分学习重点是古诗文诵读。通过本单元选取的多篇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古诗文进行诵读方法学习。“表达与交流”部分是通过介绍事物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在本单元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发现古代诗文的韵味,运用初步掌握的诵读方法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水平。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受,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作者情感,陶冶情操,感受诗歌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对象是软件专业一年级的学生。
心理特征:个性鲜明,敢于求新,不爱阅读,重专业课轻文化课,对古诗学习有排斥感。
已有知识: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已经对古诗诵读的节奏、语音语调、朗诵者的仪表形象要求等注意事项有所了解和掌握。
不足:认识古诗比较表面化,诵读还停留在泛读上。学生或不能读诵,或不敢当众诵读,或不爱诵读。诵读中对作者情感和作品内涵缺乏掌握,不能从整体上梳理诗歌的诵读方法,对古诗学习和诵读缺乏激情与热爱。
(三)教学目标
依据大纲要求、教学活动内容和学生实际,制订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掌握古典诗词诵读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诵读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四)活动过程设计:本次活动计划为2课时。
1.教学资源准备。
教师从大量的古诗中筛选出适合本节课的相关内容,选定唐宋诗词诵读为活动载体。按照活动设计的思路予以整合,完成活动课件。教师预测学生情况,制作“预习作业评分表”及标准,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实现有效课堂。
2.活动准备。
请结合学生专业课平面设计选择自己喜欢的唐诗制作插画,共分四组。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每人一个作品,并组内交流推荐展示2首最佳作品。小组分工过程中,遵从学生自愿和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要求为诵读展示环节制作的图片背景插图、文字的选择符合诗歌意境。每组在语文综合实践课上结合作品配乐朗诵,解说诗人、诗歌意境和创作意图等,每组限时5-7分钟。
(1)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讨论。(5分钟)
a.情境导入。
教师深情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千百年来,灿若星辰的诗歌把中国文坛照耀得分外明亮。诗人们用诗歌诉说的一个个故事,至今为人们传唱;他们抒写的缕缕情怀,感动了代代的中国人;他们创设的种种意境,迷醉了古今多少读者。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今天,就让我们漫步在这个风光旖旎的唐宋诗词苑,去吟唱,去感动,去陶醉吧!
b.激趣讨论。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需要创设迷人的氛围,为此,活动开始播放歌曲《读唐诗》,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的意境,把学生带入一定的审美情境。
设计意图:教师的深情导入与听音乐讨论的效果相互弥补,更能吸引学生。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调动学生活动的热情。
(2)环节(二)唐诗诵读赛(自选项目展示)。
活动前,教师简要交待活动步骤、要求及评分办法。每组派学生代表进行现场讲解和诵读展示。
a.活动一、唐诗诵读赛
b.自选唐诗展示(20分钟)
比赛要求:活动组同学代表到讲台上展示并讲解本组的作品,并说明作品作者、作品情感、制作思路、分工情况,再进行诵读展示。
评比结果:评审团派代表汇报评审意见和结果,公布比赛结果。
设计意图:把诗歌诵读活动与平面设计课有机结合,发挥职校语文课的作用。通过解说既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考察了学生对所选诗歌的掌握程度。
d.大众超级评判团(10分钟)
评判标准:大众评审结合记录的评价意见表,组间交流互评。
预设问题:结合评价标准诵读表演者的诵读如何,请点评并提出建议?
某组选的诗歌中诗人蕴含了怎样的情感?某组制作的诗歌背景插画能否表现诗歌的意境及情感,你的建议是什么?
设计意图:结合评判标准参赛小组自评,组间互评,获得朗诵方法与技巧的的提升。
e.师生总结归纳(5分钟)。
预设问题:小组交流活动准备及作品制作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诵读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呢?
明确:从诵读要求、诵读技巧等多方面归纳。
设计意图:了解并掌握诵读的技巧与要求,鼓励学生们在交流与互评中扩充思维,互相学习,促进提高。
f.诵读《声声慢》(5分钟)。
学生初读基础上在,初步感知情感。教师范读《声声慢》。
【设计意图】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更好的诠释如何在诵读中表达诗人的情感。
(3)环节三“宋词擂台赛”。
a.合作学习辛弃疾的《破阵子》(5分钟)
小组可以浏览学习资源库教师准备的学习资源,也可以运用电脑、手机等移动中端在线学习,
“我是辛弃疾”为吟诵主题,诵读词人心声。
设计意图:对陌生的宋词如何通过对字面的第一印象,抓住关键词把握情感,也是本节课的一个尝试。
2.组内pk推优(10分钟)。
通过组内个人展示交流pk,选出1名代表本组最高水平者参加“宋词擂台赛”。
设计意图:为了集体荣誉活动中人人得以展示,组内交流互促提高,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活动积极性。
b.宋词擂台赛(15分钟)。
展开组间擂台赛,再度分组展示。含情诵读《破阵子》。全班投票选出谁读出了词中的意境和词人的情感,成为最终擂主。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通过竞赛的形式使学生更加注重朗诵技巧与要求,把握词中蕴含的情感,走近宋词,走近词人。
c.师生共同吟唱《破阵子》(5分钟)
设计意图:进一步感悟古典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中华诗词的情感。
(4)环节四、活动总结,提炼收获:(8分钟)。
a.通过本次活动你有何收获?教师引领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本次活动的收获,推选一名学生代表,用三句话进行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本节活动课,我们理解了,我们明白了,我们收获了。
各组讨论并由代表发言。
b.师生共同回顾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肯定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对学生提出期望。
c.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知识点,在落实活动重点,突破活动难点的过程中完成自我梳理诵读方法和技巧的过程。通过谈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环节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2分钟)
(a)基础作业:根据师生的评点,通过书写周记形式从个人角度总结活动的收获与体会。
(b)拓展作业:完善平面设计作品,以班级为单位制作唐宋诗词鉴赏电子诗集,在校电子阅览图书馆展示。
d.设计意图:通过周记从个人角度谈收获,说体会或反思不足,使学生巩固提高课上所学,反思的过程就是一个总结提升的过程。
三、如何有效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一)重视综合学科,体现职业性
众所周知中职学校,语文课要服务于学生所学专业。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上所产生的重要作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和学生的专业情景相融通,结合学生专业课程,模拟学生未来职业情境。这样不仅可以服务学生的专业学习,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技能。。可以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适当添加专业课知识,从而实现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的目标。同时,通过活动实现由课堂到社会的有效对接与整合,为学生将来顺利进入企业就业做准备。
(二)重视学生活动,体现主体性
中职语文课堂的主体是老师,久而久之,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则给学生提供了“用武之地”,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激发学生参与为出发点和归宿,强调学生整体参与,使全体学生在全程参与中获得体验与提升。而教师在活动中主要采取引导式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每位学生通过全程参与此项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的基本能力,如筛选信息、交流表达等,更可以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习兴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三)培养探究精神,增强实践性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充足的学科资源和丰富的活动形式,学生也有参与活动的时间。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开展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应力戒重形式轻内容,重表面轻实质的现象,始终把握住活动的本质特征――语文特色。可以开展课前课后分组探究、课上展示梳理探究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语文的应用能力,从而增强学生探究精神。
(四)坚持多元评价,强调有效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考察三个方面。一是考察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听、说、读、写、思等语文基本应用能力;二是考察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意志力、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等;三是考察学生设计活动、组织活动、独立思考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在活动中进行多元评价,在激励中追求师生的共同进步。坚持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相结合,使学生在评价中获得探究体验。及时的过程性评价和有效的终结性评价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有效动力。
(五)信息化手段,辅助语文教学
当今语文教学中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和活动的兴趣。可以利用音乐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可以在活动课上展示学生作品,这样既能锻炼学生技能又可以使学习在过程中获得知识。教师和学生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习的空间,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开设师生交互平台如微信群、微博、qq群、信息化交互平台等多种手段,拓展交流展示的渠道,更能共享资源,获得深度学习的机会。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会为学生打开学习语文的另一扇窗。教师要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精心设计语文活动,开辟多种成果呈现方式让学生展现自我,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语文; 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深刻体验,从而深入语文; 使学生在搭设的各种舞台上唱语言的戏,从而更加重视语文; 倡导从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学生会更加热爱语文。
参考文献
[1] 张莉.谈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J].职教通讯, 2015年(第12期).
[2] 杨晓燕.“学习材料”是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效的关键[J].江苏教育, 2012年(第10期).
[3] 许敬惜.对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新认识[J].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第11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习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主题的选择又堪称为重中之重,一个活动主题的确立, 便确立了一个活动的”方向盘”。在主题的选择上,很多教师感觉无题可立亦或立题无味。对此,将我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几年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点不成熟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
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不等同于我们教师的生活实际,不能错误的认为你感兴趣的事情就一定是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而是要去倾听来自学生那里的声音。这时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老师应该是从讲台走下来,与学生零距离的朋友。只有这样,你才会知道学生真正在关心什么,烦恼什么,以及怎样去帮助他们。例如,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路标》的确立,主题确立的背景就是很多学生抱怨,由于家长练车考驾照而忽略了自己。与学生交谈之后,发现学生与家长之间已经存在了矛盾,并且将矛盾演化成了不良情绪带到了学校,影响正常的学习。因而,我确立了《路标》这样一个主题活动。通过活动,学生知道了道路上有那么多的学问,并且路标还存在与商场、医院等很多公共场所,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在生成性的后续问题中还涉及了许多交通安全方面的子课题,学生了解到了很多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懂得了学习驾照是保证机械车辆安全的最基本的程序。学生通过对这一主题活动的深入调查研究后,充分理解了考驾照的父母的不容易,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那些正在考驾照的和已经考过驾照的家长成了当之无愧的好顾问,耐心的讲解,甚至还将孩子们带到了驾驶学校进行实地的讲解、操练。让学生真正的领会为什么要学驾照。通过活动,学生深刻的体会到驾驶执照的重要性,在道路上的一丝疏忽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的导火线。学生还从家长的角度认识到了自己以往的错误,家长也通过本次活动与孩子取得了很好的沟通。这一课题的确立,成为了沟通家长和孩子的桥梁,增进了彼此的感情。
二、 从学生学过的已有知识入手
学生在刚开始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时,也很茫然,对老师口中的调查,查找资料等一些名词都很陌生。这时,如何培养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兴趣?已成为综合实践活动挑战老师能力与方法的一个难题。所以,对刚接触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来讲,让他们从已有的知识中确立一个主题,利用已有知识来做原始资料来开拓,既是对已有知识的变换方式的复习,又是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模式的适应,消除陌生感的过渡过程。这样,每名同学都成为了可以采访的对象,以往学过的教材便成为了一个可以随手翻阅的资料,消除学生对一门新课程、新术语的陌生感,搭建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向下延伸的平台。例如,在综合实践第一次以全新面目的课堂模式走进我的课堂时,我确立了一个主题,《我学过的平舌音》。它以学过的语文教材为资料,培养学生一种做事认真的习惯。我校地处城乡交界处,校外有很多商业区,因而务工子女很多,每班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学生属外地务工子弟。普通话是他们与他人交流的必备武器。但平翘舌不准却经常成为学生笑话的对象,以至于小小年纪怕人笑而不张口说话。在平时的语文考试中,也经常出现有关平翘舌区分的题目。抓住这样一个契机,以《学过的平舌音》来立题,让学生感到原来综合实践也不陌生,只是将语文课堂开放了,走向了课外。每名同学在调查过程中,还总结了许多小经验。例如,两个平舌音的词组、前平后翘的词组等。通过活动,全校兴起了一股普通话热。许多老师也参与在其内,部分班级还举办了阅读比赛。这次活动,让我深有感触,其实,综合实践就在我们身边,没有必要必须怎样,或许,学生通过多样的活动而获得知识、感受自己努力而达到成功的体验就是综合实践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立本身就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固定的教材,学习中活动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而非知识和技能。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使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同时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参与社会、走进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局限在书本里、课堂里、学校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学会和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与他人合作、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并通过实践活动在政治思想、社会公德意识与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培养。选择合适的主题,就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已有知识、学生的生活中不断去发现。只有真正的走进学生才会为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活动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灵魂,应该如何设计呢?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开发和实施的,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对学科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在选择和设计活动主题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以学生为本,面向他们的生活实际,从他们感兴趣的、与他们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生活素材中去提炼。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将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位置,为其创造兴趣满足、个性张扬的发展空间。
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来源于生活
源于生活的原则是指确立的课题应来源于他们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这里的主题是总主题的确定,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的问题或课题,或者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到真实的世界中进行各种体验,灵活地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只有着眼于生活,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活动、体验和创造,才能享受探究的乐趣、活动的愉悦,才能获得并增强社会责任感。在选题时教师应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小题大做,从实际生活中获得适合学生自己特点、能力的探究题目。
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适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
在主题选择时应尊重学生的自利,与孩子的生理、心理协调,具有新奇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使孩子感到自由、民主和宽松,因此,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引导孩子设计与自己生活、年龄和兴趣相关的主题。
三、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要充分体现学校特色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文化的有机构成,集中体现了学校的特色,要求活动主题在选择时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学校的特色,反映学校所在地区的特色。作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与开发主体的教师,在学生、家长、社区力量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下,挖掘学校资源,选择有学校自身特色的主题。
在选择活动主题时,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帮助学生完善自主选择意识、自主设计解决问题策略意识,而不是代替学生去选择、去设计;同时帮助学生热爱生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核心是学生的实践与活动,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才能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主题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不能越俎代庖。
(作者单位 辽宁省瓦房店市永宁镇中心小学)
等价性与互补性的新课程。它的设置与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生成对自然、对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实施
的过程中,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我将这些不足概括为“八个不到位”:
其一,课程地位落实不到位;其二,教学内容整合不到位;其三,教师队伍配备
不到位;其四,仪器设备场地不到位;其五,课程资源开发不到位;其六,实践
生成不到位;其七,考核评价不到位;其八,特色成果孕育不到位。
要解决这些问题,当然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调运作,但就我们学校
本身来说,笔者始终认为应该坚持面向综合化,立足实践性,开展好以下工作:
一、树立“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观”
一是应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学习、研讨、讲座、辅导、展示等活动,引领领导、
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国家课程体系
中的确立,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主要的是标志着综合化、探
究化、实践化已经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标志着一系列体现时
代精神的新的课程理念的生成、孕育和成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最短的时间
内,使更多的人接受、认同、理解、内化这些新理念,研讨这项新工作,肯定既
得新成果。二是要努力实现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内部的紧密结合,要把“社区服务
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研究性学习”探究的
重要内容,实现这四大指定领域的融合互生。三是努力实现与学科类课程的有效
整合,充分挖掘有关的探究性、实践性内容,全面开展跨课程、跨学科的主题探
究和实践创新活动。四是努力实现与学校各项日常活动的互动配合。班团队活动
、科技文体活动、同学之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及全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蕴
涵着丰富的探究性和实践性课程资源,应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五是
实现与学生个人生活、自然世界和社会生活的不断融合,应该立足学生的实际、
地域实际和校本实际,设计开发并组织实施校本化、特色化气息浓郁的探究实践
活动,引领学生在与自我、与自然、与社会的互动交往中,实现和谐发展,实现
学校的校本化和特色化发展。
二、整合队伍、设备及其他资源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上,可以采取“一改、二录、三兼、四聘、五
培”的办法。“一改”就是把具有一定特长的学科课教师改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
师。“二录”就是择优录用高等职业院校、高等师范院校或其他高等学校的毕业
生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三兼”就是让富有专长的学科课教师兼任综合实
践活动课教师。“四聘”就是面向社会及农业、科技、服务等相关部门招聘专业
技术人员或各类能人到学校任兼职教师或校外辅导员。“五培”就是在县一级的
教师进修学校或职业教育中心等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培训基地,利用寒、暑
假,定期对专、兼职教师进行主题式、滚动性的培训。
在仪器设备场地器材的建设上,一是可以整合优化和利用校内既有的资源,学校
的新、老“三室”,体音美及劳技课设备器材,实习、实践场地等都应该成为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硬件支持和实施保证。二是可以开发、利用、租借广泛的社区
(乡村)基础设施,使当地的文化、体育、科技、农业、工厂、矿山、自然景观
、人文环境等都成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的场所和对象。三是进一步加快学校
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利用网络和其他信息资源开展跨学科
、跨班级、跨年级、跨学校、跨地区、跨国界的学习、研讨、探究与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奇思妙想与多姿多彩的世界互动起来,在互动与交流中走向合
作、走向成功。
三、促进学生个性的多元化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是生成性,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都是人与
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催生的过程
。所以在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中,一是坚持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整合,
随时随地地把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各种表现、活动结果、经验教
训等作为评价的内容和对象,以引导师生更多地关注活动的过程和体验。二是全
面开展多元性的评价,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案、不同的思路、不同的途径、不同
的结论和不同的成果,努力用激励、赏识、推进的眼光去关注学生的探究和实践
,特别是要赏识学生的困惑和失败。三是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进程中
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并建立起文本的、实物的、电子的、网络的等
多种“综合时间活动档案”,广泛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全员化、个性化的
评定与鉴赏,并通过定期举办全校性的展览、评比、交流、演说、网上论坛等方
式,实现过程与成果的共享,收获着同思、同想、同研、同生的喜悦。四是教育
行政部门在有关学生毕业、升学考试及督导评估学校工作的进程中,应该逐步提
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占的权重,不断开展过程性、形成性的督导评估和检查评
比,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越来越好。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的综合
【关键词】语文 综合实践 探究
综合性学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追求由学生自由地将生活中的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直观的感受建构起来,达成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的融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然而,对于教师而言,这种学习却是一项最难把握的内容。尤其是在我们初中,所面临的困难更大。如何培养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谈谈几点看法。
一 、提高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
初中语文新教材中首次设置了“综合性实践活动”,在语文教材改革发展史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为体现“课程标准”精神、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教材中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但我们认为: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只是“砖”,真正的“玉”要靠老师来“引”,老师应将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理念渗透于日常教学中,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综合性活动,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从而培养学生能力。
二、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综合性学习作为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等重的一个项目,把它列入语文课程标准之中,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这一基本目标,努力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当然,语文综合性学了学习内容、课程目的综合之外,还包括学习方式的整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面向生活,不局限于课堂,不拘泥于教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重视综合性学习是增强语文教学吸引力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放开手脚,相信学生,给他们自由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实践证明,让他们自己分工、收集材料、编写材料、主持活动,他们往往会给教师一个惊喜。如:“探索月球奥秘”,其目标定位是多方面的,涉及天文、地理等学科内容,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但应当注意,教师应努力指导学生在月亮文化上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如搜集带“月”的成语、有关“月”的古诗词、故事等。通过这次学习活动,一方面培养收集、筛选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科学奥秘的精神。这样就自然兼顾了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其综合性目标的实现就不言而喻。
三、注重活动过程
在综合性学习中,内容比形式重要,过程比结果重要。每次综合性学习,学生都要经历一个学习活动过程。因此,教师认真指导,安排好其过程是十分重要的。通常情况下,每次综合性学习都要提前一个星期或更久的时间布置,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合作、探究有关的课题。具体活动大致可以这样安排:1、自由组合4—6人为一组,组内有分工,明确个人职责,提出搜集有关资料的任务;2、个人完成后组内交流、展示、互相讨论切磋;3、充实补充;4、上课交流、展示;5、活动评价。
第四、认识烦恼,化解烦恼
你如何看待这些烦恼?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认识烦恼对成长的影响,寻求化解烦恼的方法。比如:你战胜它的亲身经历、从父母或其他长辈处得到的经验、从别人那里受到的借鉴、从书上或电视上得到的启示……
第五、格言表达,高声诵读
让学生用名言警句的形式写出对烦恼的认识和感悟。如:
“如果所有的人都把自己的烦恼拿到市场上去交易,任何人在看到了别人的烦恼之后,都宁可把自己的烦恼重新搬回家。”——西方哲理
最后、总结存储,体验拓展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过程中感受、体验。
注重学生的活动过程就是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及参与程度、态度。学生有了强烈的参与认识和合作意识,每个学生都主动、积极地投入其中,就为提高综合性学习效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这就要求语文老师重视学生的调查、访问、查阅和收集资料等活动过程与策略,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收集资料,使学生逐步掌握互联网、图书阅览室、人际交流等获取资料的方法与途径。
四、探求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
摘 要:进入新一轮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新的课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无可避免地百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何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挖掘教育资源,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我们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它充满生命活力。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新生的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案,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也没有专业的师资。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上好综合实践课,需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实践证明,要让综合实践课上出成效,活动是最好的载体。
关键词:活动;课堂;精彩纷呈
一、巧妙利用资源,在体验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1.劳动基地的实践探索。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让他们了解平时所吃的蔬菜是怎样来的。我们学校在生物园里_辟了一大片乐农基地,分配给三年级以上的班级,孩子们都把这块基地称为“开心农场”。2004届1班的同学充分利用这一块实践基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到实践基地松土、播种,然后分小组每天轮流给蔬菜浇水,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观察到的蔬菜生长情况记在日记本上。就三年级那一年,他们已经成功收获了白菜、菜心、白萝卜、红萝卜、冬瓜等蔬菜,看着收获的果实,他们都开心地笑了,还把收获到的白萝卜腌制成酸萝卜全班一起享用,将收获的大冬瓜送给他们最敬爱的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但锻炼了动手能力,掌握了种植蔬菜的相关知识,还体会了劳动的苦与收获的甜。
2.厨艺大比拼,让家庭和学校形成教育的合力。现在的孩子生活都很富足,常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有的孩子甚至说不出十种蔬菜的名称,更不会动手煮饭菜。然而会煮简单的饭菜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这方面的综合能力,我们学校很多班级都会利用学校的家政室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举行厨艺大比拼活动。在进行活动的前一个月,我们一般先布置学生回家练习厨艺,有目标地向家长学习煮一些有特色的家乡小菜。活动的前一天,教师将全班分成六个大组,确定组长。然后由组长召开小组会议,商量确定参赛的菜式,分工,自制精美的评分表。每小组还设立了厨师、服务员和推销员等职位。厨师负责煮菜,服务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配合厨师和招呼客人,推销员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推销本组的菜式。菜煮好后,邀请学校的老师试吃并打分,最后评出十道得分最高的菜式作为该届厨艺大比拼的名菜,并在班上表彰十大名菜的厨师。活动结束后,老师还要求学生将在“厨艺大比拼”活动中学到的菜式介绍给家人,并找机会煮给家人吃。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不仅认识很多蔬菜的名称,还懂得了营养搭配的原则,更体会到父母每天的辛劳,毕竟张罗一桌饭菜真的不容易。更让人欣慰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动手、与人合作、交际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还将学校和家庭形成教育的合力,给学生提供更广阔展示成功的舞台。
二、积极搭建展示成功的舞台,在活动中增长学生的知识
1.将一些枯燥、抽象的知识化为有趣、具体的活动。我们常根据教学内容,把一些枯燥、抽象的知识化为有趣、生动的活动,让孩子们更易于理解与接受。在五年级下册的教材第一单元“茶”的学习中,我们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平台,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学习成果的机会。课堂上,各小组根据学习内容选择学习伙伴,组成学习小组,定好研究的主题,分工合作完成一份研究小报告,并且展示本小组的研究内容。有的小组研究茶的来历,有的小组研究茶的种类,有的小组研究茶与健康,还有的小组研究茶具和茶道艺术……研究的主题丰富多彩,孩子们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上台展示,可以说“一课多得”。
又如有一个单元专门研究“花”的。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活跃同学们的创意思维,提高同学们的艺术品位,我们把重点定为一个主题――插花。本次活动以“花语”为主题,分成12个小组进行,设有最佳创意奖、最佳层次奖、最佳花语奖、辛勤奖和花王这五个奖项。活动开始前,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插花的技巧,无论是基本道具、器皿的选择,还是色彩搭配、插花的基本造型等都作了深入的了解。整个比赛过程气氛活跃,同学参与面广,做到人人动手,合作互动,每个小组都能把自己小组的精神融入到插花艺术当中,13份作品各有特色:有的能体现“大爱”,有的风格简洁、感觉清爽,还有的创意十足。最后经过评委老师的评选,五个奖项都尘埃落定。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明白了插花艺术既陶冶了情操,又展示了班级的风采,真的是收获颇丰。
2.通过调查研究,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有些内容适合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去获取知识,我们就放手让学生去做。例如在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环保调查”的学习中,我们让学生当“我是小小调查员”,组成小小调查团,仔细观察校门口的污染情况,并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最后,学生经过观察调查所得,学校门口的污染主要有噪音污染、空气污染和食品污染。而污染的来源主要来自公路上的汽车、学校对面的小食店和学校附近的工厂。接着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污染,通过上网查资料和采访专业人士,对其危害性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最后获得污染的危害性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调查研究,自主去获取知识,培养了他们主动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这种能力会让他们受益一辈子。
三、优化评价手段,巩固学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兴趣
1.评价要及时。在每一个活动过程中,或者活动结束时,我们都要及时给学生一个评价。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有新意、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的。使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做到自我发现、自我认识以及自我完善。
2.开展自我评价。一切教育活动应该着眼于学生生长的内在动力的唤醒。开展自我评价,使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的全过程,强化感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及自律,从而获得较真实的自我认识及努力方向。
3.开展生生互评。由于每个人条件的不同,每个人的经验和教训都是不一样的,因而要尽可能将每个人的收获变成大家共同的精神财富。生生互评,不仅可以让学生吸收到别人的有益经验,而且可以促使大家对问题加深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并发表个人见解的优良品质。
综上所述,有效的课堂就应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有所发现,有所领悟,甚至有所创造。活动,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摘 要:进入新一轮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新的课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无可避免地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坚持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关键词: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创新能力;学生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85-01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围绕实际行动的活动任务进行方法实践的过程,是发展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学力”的内驱力。当然,放手让学生去干,可不是让他们去“自生自灭”,老师作为一个指导者,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是很有必要的,只不过有的时候作用显著些,例如帮助解决立项后的操作上的难题;有的时候作用则显得弱些,如当学生进人资料采集点后就是他们展示自我能力、丰富人生阅历储备的阶段,这时的老师,则起辅助作用。
脱离“动”的“说”,容易让学生走过场,造成眼高手低,“动”的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力所在,否则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是难以真正体现的,何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与教学回到学生“说”与“动”的统一中,将学生想的付诸于实际行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和生活融为一体,并且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理念。
综合实践以活动为形式,以实践为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密切联系学校与社会,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坚持以人为本,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时注重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搜集和加工信息的方法、表现和创造的方法、交流与合作的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活动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发展了学生个性,并注重培养学生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及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例如我们要组织一个有关垃圾的调查活动,那么课前我们要组织组织搜集有关垃圾的一切资料,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组成小组,选一个责任心强的同学作为组长,落实组员的任务。每个小组给自己取了个响亮的名字,并制定简单的小组计划,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搜集资料,统筹安排,提高效率。同时对学生外出进行了安全教育等。通过活动,以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让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环境,说出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并通过写观察日记、心得体会、调查报告,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整理提练的能力还要让学生感受垃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保护美丽的地球。通过活动以达到锻炼学生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并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实践探究等生活情境,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主动去探索、体验、交往、重演、亲身亲为获取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过设计、创作、想象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只有真正做到了实践加活动,让学生走出去,亲身体会,亲自动手,亲自动脑,逐步形成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让课程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将学生的学习体验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作为重心,把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作为目的的一种语文综合性学习形式。虽然新课标推行多年,但在教学一线,开展情况却不容乐观。
(一)重视程度不够――形同虚设
面临中考压力,许多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而过分注重知识传授,认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点缀而已。由于未能充分意识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所以就更不可能将其与语文课堂教学放在同等的天平之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随意性很大;另外,也有一些学校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等检查风头一过,就偃旗息鼓了,很难有持续性发展。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想要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二)认知程度不够――语文味缺失
也有一些教师积极追求综合性,但对于综合却缺少深入了解,认为所谓综合就应该是课堂内容越丰富越好,课堂形式越多样越好,课堂气氛越热闹越好,以至于语文课堂变得像是大杂烩,一锅煮,学生热闹过后,不知其味,收获寥寥。语文课堂已然丧失了语文味。
二、实施设计原则
根据现状,笔者认为在活动设计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语文性
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出现了两个极端的现象。一种现象是把中考当成指挥棒,使得原本鲜活灵动的语文课堂变成了应试的工具,语文学习也变得枯燥机械,这是对语文严重地漠视;而另一种现象,一些教师认为语文是包罗万象的。这又是过于夸大语文的内涵,导致语文课堂有时像是历史课,有时又像政治课。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回到语文教学本身,以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笔者认为要保有活动语文味,最根本还是要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开始。
(1)教学目标条理清晰
语文课程总体目标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这是为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基础。作为语文教师,就需要从中挖掘可以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切入点,将每一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制定得细致,层次分明,便于操作。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目标时既要摸清学生的学情,又要有所预设,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加以设置。这样的教学目标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有利于达到理想的效果。
(2)教学目标详尽可操作
教学目标的细致,不是套话,要具有可操作性,以此保证学生在活动中能切实达成;同时每一次活动设计的教学目标都必须要有具体指向性,不可含糊不清;最后教学目标的设置一定要成为活动设计的指向标,步步落实,而不能使得教学目标与活动脱节,成为虚设。
(二)综合性
综合不是大杂糅。教师在设计时就需要明确清楚综合的主体是语文。语文味是首要原则,在这个基础上,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综合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文学科内的综合
现如今的初中生个性鲜明,好于表现,但是缺少倾听别人话语的耐心。通过活动的组织,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方面的习惯,让学生在不断的碰撞磨合中形成倾听他人的习惯,养成尊重他人话语权的品行;同时,在倾听他人发言的过程中,本身对于学生自身的专注力、识记感知能力的提升都是有很大帮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会刺激自身思维,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会想方设法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自我观点想法的表达这就离不开说、读、写,主要就是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语言文字的这四个方面能够得以最大化的综合。当然在活动设计时应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哪几方面的综合。
(2)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
语文学科包罗万象,与其他学科系非常密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可以设计将这两者进行综合。只是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往往会过于注重其他学科的内容,而淡化了语文味,这尤其在非语文主题的活动中较为明显。因此,在这个方面综合的时候,就必须找到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共同点,这样才能确保语文课堂不失语文味。
一、“趣”字为先 未成曲调先有情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最大的不同就是:课程应根植于学生的兴趣,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这门课程。因此,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开题,让学生在乐学的前提下趣味盎然地进入到主动探究、合作进步的学习活动中来,实为不可多得的一大手笔。
好玩乃儿童的天性,教师只有顺着走,才能为活动畅快淋漓地开展奠定基础。
案例一《独一无二的我》
在“认识自己”的主题中,教师让学生做了个小游戏:搜集一些树叶,比一比,找一找,哪两片树叶是相同的。在学生兴奋的游戏中,教师水到渠成地揭示了“人也是独一无二”的主题。
案例二《一起来玩方向盘》
“认识方向”是一个比较理性而枯燥的活动主题,如果教师设计一个好玩的游戏来开题,既能化解“理性”“枯燥”,让活动尽显“生动”“活泼”,又使能力与快乐并存。
游戏名称:夺宝大行动
游戏方法:在教室的不同地点藏三张纸条,上面都写着方向,合并这3个方向,就能找到宝贝。
如此,孩子们进入活动主题的动力有了,展开活动的基础有了,参与活动的热情有了,还怕活动不成功吗?
二、“联”字当头 大珠小珠落玉盘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基本原则。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更是活动开题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开课前引导学生说说身边的人、事、物,说说自己的生活,从他们的生活境遇和想法入手,让他们充分发表意见,寻求生活中的话题。如此,在人人积极参与的氛围中,在活跃跳动的气氛下,主题也就渐趋出炉,活动也就渐入佳境。
1.从生存中的吃、穿、住、行开题
孩子的世界是广阔的,孩子的世界也是狭小的,他们基本上都被框定在学校与家庭之间,所接触的很多事都是吃什么穿什么的小事。而教师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活动主题,很多次都是“蓦然回首,主题就在生活小事”中。
案例三《走进水果的世界》
小学生都爱带些水果到学校,以便中餐后食用。正在大家津津有味地吃着五花八门的水果时,有人突然叹息:“唉,记不住,总记不住!”正在吃水果的同学插了一句:“赶紧吃苹果!”“有用吗?”“我妈妈说,苹果是记忆果。多吃水果多健康!”的确,水果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食物,它给人体补充许多营养素。水果里的奥妙有不少呢。于是,以此为契机,与“水果”有关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就介入了。
2.从体验中的感性事件开题
除了日常的平凡小事,在学生的生活中,也总会有一些让他们为之触动的事,并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教师可以由此开题。
案例四《我是小导游》
在新学期刚揭开序幕时,教师结合刚刚过去的暑假,让学生谈谈暑假中的快乐事情。一时间大家各抒己见,众说纷纭,连平常沉默的同学都忍不住在小组中侃侃而谈。教师立刻见缝插针,引导学生从暑假外出旅游这项令人喜爱的活动入手,试想假如有外地小朋友来本地旅游,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由此引出活动主题——《一日游》,学生兴致勃勃,意气风发,活动也迭起。
3.从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角度开题
生活的万花筒不断地演绎出精彩的主题,同时也折射出了一些理性的思索。比如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习惯,一些喜好,一些细节,它们是否适合,是否健康,是否可行,这便是我们活动开题的又一角度。
案例五《走进饮料的世界》
从孩子们熟悉的“饮料”入手,在调查他们平时生活中喝的饮料的品牌、类别、每日饮用量的基础上,再试着开出一些高于生活的主题:饮料的成分与人体的健康,饮料受欢迎的程度与原因,不同年龄的人选择饮料的特点,如何辨别劣质饮料……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思考,在学习中领略探究,在活动中提升能力。
三、“疑”字出马 直挂云帆济沧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的高标准,仅凭孩子在暂时性兴趣驱使下开展的主题活动,估计悬。因此,在教师不断地引导、点拨、启发下,使之处于“愤”“悱”之境,从而不断地做大主题,做深主题,开出合理细化的子课题,这才是上上之策。
1.“疑”出课题的宽度
当学生对一个活动主题的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此为端点向周围辐射,在疑问中牵连出许多相关的子课题。
案例六《家乡的茶》
这个活动主题,学生一开始就直奔“茶”,把目光只聚焦在“茶”这个单体上,如研究茶的种类,茶的功能,茶的生长。在活动接近尾声时,启发学生再想想:还想知道茶的哪些知识?(如果学生有困难,还可以出示茶具或采茶画面等进行引导)马上,“家里来客人了,你如何泡茶?”“你家一般用什么茶具泡茶?”“你帮父母采过茶吗?感觉怎样?”等问题唾手得来。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话题便被打开,子课题也一个个接踵而出。
2.“疑”出课题的深度
综合实践活动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防止浅尝辄止,致使课程实施存在“纯文化研究”和研究的“半截子”状态,学生只是在准体验学习上徘徊。可教师又应如何引导学生拓宽研究思路,深入研究,充分挖掘出课题的社会意义呢?唯一个“疑”字可得。
案例七《找春天》
关键词 探究;课外生活;边缘化
语文实践活动,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动手制作、社会调查等形式开展实践活动来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它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因此我们必须在抓好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认真上好语文实践活动课,使语文实践活动真正地“活”起来、“动”起来。
一、利用生活素材,拓宽学生视野
“社会即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同于日常生活,但又不能与日常生活完全割裂开来,我们应该充分挖掘身边的资源,要求学生留意生活,观察生活。在讲授《济南的冬天》一课时,为帮助学生加深对冬天的印象,课前我组织学生观察冬天,带学生走进多姿多彩的大自然,让学生对冬天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回到课堂后,先让学生们谈谈自己看到的冬天,然后再学习课文,并让学生们用笔写出自己心目中冬天,不经意间,学生已将感性的认识与抽象的文字联系在一起,将具体形象的事物与生动丰富的语言融为一体,并将冬天映在了脑海里。
二、转化教师角色,体现学生价值
在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师具体指导好活动的各个环节,设计科学合理的活动程序后,放手让学生“活动“。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元旦春节晚会我做主”的综合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参观访问。活动筹备阶段,可以到小饰品店看一看,问一问,了解丰富多彩的饰品的价格及其制作方法;询问一下长辈有关春节的风俗习惯,经过学生三天的努力,搜集到很多本地的民风民俗。活动实施阶段,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和筹备元旦、春节联欢晚会,先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设想,在交流中互相启迪,开阔思路。给足学生时间让其制作饰品,并要求学生写出简洁的设计说明,写清设计的饰品名称、制作方式、象征意义等。最后,用丰富多彩的饰品装饰教室,布置晚会现场。整个活动过程井然有序,充满乐趣。这一系列活动促进了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既增加了社会历练,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量。
三、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几个步骤
1.明确探究主题
以七年级学生为例,由于他们刚进入初中学习,对于问题意识淡薄,教师有必要精心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引发学生思考问题,以利探究主题的形成。主题探究有很多种方式:可根据学生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却熟视无睹的问题引导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可以通过组织参观访问或引导观察、实验,使学生发现问题,形成探究的主题,还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思考,从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等等。
2.组织学生自主探究
这一阶段的活动大多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自主性学习。增强学生自我意识,勇于参与活动,积极动手动口动脑,体现出“动”的特点,并将“动”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能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例如《网上读写与交流》综合实践活动,首先是班级活动。在引导学生正确的网络观念后,学生共同搜集有关网络交流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探究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和方法来对待网络,对待网络交流。通过这样的讨论,很多新颖的想法应运而生,比如怎样有效地开展在网络中的自我保护,怎样有效地避免网络诈骗,怎样避开不良网站,同学们都进行了交流。
3.感受体验价值
结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必须遵循“亲历体验、自主合作、深度探究”的原则,学生自主参与问题探究与解决的全过程,亲身体验探究的艰辛、收获的喜悦。如《保护野生动物》这一主题活动,学生经历了:确定主题,制定计划――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自行设计活动方式――完成活动的自主评价这样一个过程。在上述特定的过程中,学生积极进取,实实在在的收集、处理各种信息,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主动与人交往、合作、分享在活动中获取的宝贵情感体验。有位学生写道:“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在我们周围对小动物的虐待行为还时有发生,我们应该保护小动物,和他们很好的相处。因为他们很可爱,是我们这个世界不可缺少的美丽。这次活动也让我认识到动物的保护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不是一个人就能做到的,它需要我们全社会的人行动起来,共同关注,共同保护我们人类的朋友。”这种独特的体验,正是学生自己亲历所得,这是任何说教形式都无法企及的教育效果。
4.构建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