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火烧云作文

火烧云作文

时间:2023-05-30 09:46: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火烧云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火烧云作文

第1篇

我见过许多有趣的自然现象,比如圆月残阳,朝霞落日,春雷细雨等等,但记忆最深刻的就要数那鲜为人知的烧云了。晚饭过后,我通常都去散步,运气好时,就会碰见火烧云。火烧云们总是喜欢“手拉着手”十分整齐地排列在天空中,在夕阳的映衬下,如同一条精美绝伦的项链。

其实火烧云并不是顾名思义因为它的颜色并不只是火红色。有时是淡绿,有时是浅灰,有时绛紫。但最好看的还是火红色了,不过那顽皮的霞光会来乘机捣乱,它快速地拿起画笔,在你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刷刷刷”把原本火红的云尽可能涂上金色,这下可好了,活蹦乱跳的小白狗变成了小黄狗,老爷爷花白的胡子也变成了耀眼的金色。

火烧云和正常的云一样,都是会变化的,不过它却没有其它云那么有耐心,让人一下子欣赏个够。它是说变就变,丝毫不等人的。看!刚才还是一只柔软舒适的大枕头,现在又变成了一个香甜可口的棉花糖了,这棉花糖变呀变,原本蓬松的外形逐渐收缩到了一起,成了一个外边稍微圆滑一点的三角形,噢!它多么像一个小巧可爱的铃铛啊!不过还没等我看够,那淘气的风又把它吹散了,它被分散的七零八落,毫无保留,找不到一点刚才的痕迹。风儿轻盈地掠过一片树林,“沙沙”的声音在我耳边来回飘荡,难道这是它向我致来的歉意么?

过了一会儿,天空上出现了一只红色的小猫,这小猫四肢舒展,夕阳从一朵镂空的云中透过来,照到它身上,这小猫仿佛在懒洋洋地晒太阳。但是,还等它晒够,它那细小的身体也慢慢地膨胀起来,又尖又扁的耳朵向上伸延,好像和长出了一只漫顺的小羊。

渐渐的,那些急性了的火烧云等不及人们来和它道别,都纷纷消失在了蓝天的尽头,最后一缕霞光照着小朋友红通通的脸庞。不一会儿,天色便沉了下去。

火烧云实在是太有趣了!

第2篇

在一个晴朗的傍晚,我吃过晚饭,站在阳台上,仰望着天空,只见红红的火烧云映红了半边天,过了一会,火烧云的颜色开始变化:一会灿烂,一会红彤彤....火烧云的形状也是在变化.....有时象盛开的花朵;有时象海面上的波浪;有时象顽皮的小狗。他们的变化是那么的迅速,那么的自然,那么的神奇。

突然,一道橙红色的光直射大地,有如天幕拉开,一个“小天使”登场了,红的脸,金黄色的头发批在腰间,穿着白色的连衣裙,上面系了个大大的蝴蝶结,还长着一双洁白的翅膀,那翅膀比美玉还要没几分呢!

接下来登场的是一只只大肚皮的“青蛙”他们的嘴一缩一伸的,好象要吃掉所有的害虫。

接着一披“枣红色的马”上场了,它跪着好象等待主人骑它,过了几秒钟,它猛的站起来,跑的无影无踪了。

过了一会,天空上的所有颜色都不可调和的形成一条奔涌的“河”,太阳正渐渐地接近地平线,这条“河”忽明忽暗,好象在和谁捉迷藏呢!片刻太阳也只剩下半边脸了,它好象在说:“小朋友,明天见!”说完便消失在云层里。随后万物的轮廓模糊了,火烧云消失了。

我傻傻的站在阳台上,久久不愿离去。

啊!大自然你真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创作家啊!是您创造了人类、创造了鱼禽鸟兽......这火烧云也是你的杰作。您创造的美是数不剩数的。

啊!大自然我爱您!更热爱您创造这迷人的美。

第3篇

美丽的火烧云

快乐的星期日,是小朋友活蹦乱跳的日子,这一天傍晚,爸爸带着我们一家人去海边看火烧云。

我们来到了鼓浪屿的海边,昂头一望,看见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一会儿黑乎乎,一会儿半紫半红,一会儿半红半紫,葡萄紫、叶子绿、苹果红、黄瓜绿等等,它们都纷纷的赶来了,好像天空在举行“华丽比赛呢!”

一会儿,来了一条鳄鱼和一匹白狼。鳄鱼凶巴巴的看着那匹白狼,白狼也很生气的看着那只鳄鱼。好像是为了那鲜美的食物吧?为了食物,鳄鱼和白狼打起来了,白狼右脚把鳄鱼一踢,鳄鱼生气了,它用牙齿咬着白狼的耳朵不放,白狼又趁机,用脚把鳄鱼踢飞了。白狼抢到了食物,就回家了。鳄鱼和白狼的战争结束了。

白狼走了,又来了一只大狗熊,它好像是一个拳击手,左右一击,右手又来了一拳,好像大地都被它的拳头给打裂了。那只大熊走了,来了一只大狮子。

那只大狮子凶猛的走来,真不愧是森林中的大王啊!叫了两声,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震动起来。

火烧云的颜色真多呀,形态也真多呀!

福建省厦门市东渡二小四年三班 冷淑慧

指导老师:“邱梅燕”

第4篇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为学生呈现极强感染力的画面,为学生提供了最佳的视听效果,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无穷魅力,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供极为广阔的空间。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视频资料创设情景。如教学《海底世界》一文时,学生对“海底世界”非常感兴趣,但教材中介绍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物产的图片只有一小部分。带孩子到海洋水族馆去上现场课,组织不方便,有的条件也不允许。但是如果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象,一定会大大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利用PowerPoint幻灯片激发兴趣。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用幻灯片出示漓江山水的图片,然后再提问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标注功能突出重点。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了多种性能的书写笔,方便了教师教学时对关键词句进行圈、点、画和一些简要的书写。这样既能对学生进行重点词句的教学指导,又能示范如何进行边读边圈画或批注,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读书的方法。运用Flas演示可以突破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减轻学生记忆理解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火烧云》一课时,文中主要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但是大多数学生没有留意过火烧云颜色的纷繁艳丽,与无穷变化。学生也没有那么丰富的想象力,无论是火烧云的颜色变换,还是形态的变化,很难在学生脑海中显现当时的情景,为了解决这个难点,老师在多媒体上用事先制作好的Flas演示火烧云的万千姿态,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启发思维,拓展视野

利用“按按按”互动技术反馈功能启发学生思维。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表达思想感情的空间,活跃学生思维,激发想象,使学生迅速与作者和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可设计是非题:陶罐和铁罐谁做的对?你认为陶罐和铁罐哪一个好?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用“按按按”功能及时反馈了答案,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说明了理由。这样,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了培养。不仅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学生手脑并用,让思维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从而认知主体作用得以体现,学生逻辑思维得以强化。

利用Internet搜集信息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由于语文教材课本篇幅的限制,每篇课文除内容外,一般都比较简略,没有很多可以参考的资料。尤其是对于中外名人、历史事件、科学知识等,教参上的补充资料很有限,对此,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来解决。互联网上丰富的资料,使用快捷,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积累各种相关资源如网页、图片、视频等或鼓励学生自己上网浏览搜索相关资料,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如教《香港,璀璨的明珠》这一课时,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了解更多的关于香港的历史、过去,香港的繁华和风土人情等,课后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网络平台,拓宽交流渠道

编辑电子小报,搭建网络平台,促进交流。引导学生广泛收集信息,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材与社会生活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如创办电子校报、电子班报,开办语文园地,语文之窗,作文处女地等电子小报,开办“教学信息”“语文通讯”“作文快讯”等,为学生交流经验,展示才艺提供机会。创办校级“作文选”“班级作文选”对于学生写得好的作文、日记和小练笔,可以打印出来或上传到班级博客网或学校局域网上,供同学们交流学习。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学生之间交流评价,师生相互评阅,视野更开阔了,语文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要积极引导学生课下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心里话,用电子邮件等方式,发送给同学、亲友,或者直接发送给老师,引导学生健康聊天,这样既锻炼了写作能力,又培养了沟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5篇

                           

教学实践证明,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适当地选用电教媒体,使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效果更好。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突出训练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效地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学效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   选用教学效果最优的现代化教学技术

所谓最优,是指在某一知识内容的教学中,几种教学媒体都可用的情况下,选用教学效果最好的媒体。如《火烧云》一课,火烧云颜色和形状是文章的重点、难点。我利用CAI设计了9种颜色的投影,将书上所描写的颜色都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对于葡萄灰、茄子紫、半灰半百合色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加喜爱火烧云绚丽多彩的景色。而形状方面,我根据文中所提供的材料制作了马、狗、狮子等形状的火烧云,并配以声音。学生通过逼真的画面,了解了火烧云变化多端,形态各异。这样突破了重点,解决了难点。

将CAI技术引用课堂教学以后,电化教学的效果大为改观。它具有特殊的魅力,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古诗教学中,一般都强调通过学习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现在运用计算机教学,我们将诗上的画面制作成一些动画片,通过生动的画面来取代教师枯燥的讲解,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概念。如教《小池》这首诗,我先让学生自己想象一下小池那美丽的景色。然后打开计算机请学生欣赏一个小动画: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从池塘那小小的泉眼中缓缓涌出细细的泉水,绿树那茂密的枝叶遮住阳光,形成的树荫映在清清的水面上,荷叶刚刚冒出小小的尖角。这时飞来了一只小小的蜻蜓落在上面。为更深入地理解古诗内容,进行情感朗读打下了基础。

二、  现代教育技术也要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要为现代教学服务,其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具有发展的功能。所谓发展,是指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其智力同时得到开发。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指导。不能是教师拉着学生走一条固定的路,为了学生的智能发展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要认真思考,设计计算机软件时充分考虑学生思考的余地,按照各自的思维路线去发展、鼓励创新,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这样的教学媒体的使用就具备和发挥了发展学生思维的功能。

如教《那片绿色的爬山虎》时,将文中“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余晖下的爬山虎”设计成小动画,让学生进行对比思考、递进思考、换位思考、总结思考,来深入地理解课文,明白了“绿绿的爬山虎”就是“我”在叶老的教导下,不仅懂得了怎样作文,怎样充实自己,而且懂得了要认真地、一丝不苟地做人。本文教学目标也得以全面实现。

三、  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现代教学把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地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在更换与变化上,无论多么优良的教学媒体单调而重复的使用,也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和厌烦,因为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除了发挥自身的优势需要交替和变化外,还要不断刺激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基础训练的教学中,我在计算机课件中设计了“基础篇”这部分内容,利用多媒体交互作用的这一功能,让学生在友好的交互作用的环境中,通过人机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减轻了学生和老师抄写批改的负担。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主动参与并拓宽了知识面,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6篇

从作文教学的角度看,片断训练是一种分格训练,所谓的“格”是指单一的写作基本训练单位,主要是写作中的常用片断,如开头、结尾、总分段式,借物喻人的方法等。着力于“格”的理解和运用,并努力使之序列化。

从阅读教学角度看,片断训练是读写结合的基本形式。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得益彰。主要是阅读材料中的典型片断,如《三味书屋》中介绍书屋一段,方位清楚,有模仿价值。注重阅读与写作间对应要素的理解和迁移。

片断训练需要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等智力的综合参与;同时又是学生说话、听话和阅读写作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种学生内部智力技能和语言文字的外部操作技能的综合训练;是一种学生作文知识技能和心理活动辩证统一的训练形式。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特别是写作能力的阶梯和桥梁。

片断训练根据训练内容和训练目的,可以分成:观察素描型片断训练、课文素材型片断训练、形式仿效型片断训练和语言积累型片断训练四类。

(一)观察素描型片断训练

小学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教会学生虚构,而是教会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因此,观察素描型片断训练成为学生作文训练的最佳形式。所谓观察素描型片断训练就是以片断或简短的篇章为形式,将描写与叙述结合起来,反映周围生活的记叙文训练。通过观察素描类片断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典型表象的技能。

在具体训练中要做到:

1.让学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观察是获得感性表象的唯一途径。观察的对象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图画或录像,它们生动具体,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鲜明而牢固的表象。使语言训练具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帮助学生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驯出典型表象。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对丰富而完整的观察对象或过程获得感性表象;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有重点的观察,帮助他们把握事物本质特性,筛选典型表象;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鲜明、生动的文字去强化典型表象。

3.让学生通过想象,生动地表现典型表象,使中心的表现更为有力、深刻。

(二)课文素材型片断训练

课文素材型片断训练,就是指导学生以课文为素材练习写作的片断训练。它不是简单地重复课文内容,而是对课文有所创造,或改变课文容量,或转换表现角度,或别出新意,或驰骋想象,既依据课文又超越课文。课文素材型片断训练是读写结合的一种形式,将阅读和写作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上融合起来,使读和写既互为手段又互为目的,促进学生读写的同步发展。在实施训练时,教师要做到:

1.帮助学生发现可创作的课文素材。一般教师在这几方面引导学生着力寻找:

(1)课文留给读者回味思索的空白点。教师可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进行片断训练。如:《忆铁人》中铁人的语言“哦?……咳!”可引导学生把铁人此时丰富的内心世界写出来。

(2)改变课文原来的表现角度,进行片断训练。如《再见了亲人》写志愿军叔叔向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话语,可让学生以小金花的口气写她向志愿军叔叔道别的话语。

(3)改变课文的容量,缩写或扩写其中的某个部分,进行片断训练。

(4)改变课文的文体进行片断的训练,如把古诗改写成写景或记事的记叙文。

2.向学生提供准确进行语言表达的帮助;或向学生介绍某些背景情况;或向学生提供关键的词汇、句式;或告诉学生基本的写作常识和技巧,如诗歌改成记叙文应注意的问题;或帮助学生理清表达的思路。使学生能顺利地把内心所感外化为文字。

(三)形式仿效型片断训练

形式仿效型片断训练是模仿范文的写作思路、写作方法和观察方法进行片断练写的写作训练形式。是将在阅读范文时感知、理解的表达方式及时进行迁移运用。根据学生形成语言表达能力的需要,模仿某些片断章句,如:开关、结尾、对话、炼字、修辞方法、句群段式结构等。使学生在借鉴范文的过程中加深对作者的各种表达方式的理解和记忆,在实际的操作中初步形成写作的思维组块,以形成一定的写作能力。针对形式仿效型片断训练的特点和目标,在指导时要注意:

1.加强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展示理解、积累、鉴赏的过程,以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方法。特别要讲清范文片断的特点。如:《火烧云》中写火烧云变化的部分写作方法是:①按出现—变化—消失顺序写;②描写变化的动词各不相同。

2.向学生提供与范文情况相关的写作素材。两者间的相关度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水平,以及写作方法的难易程度做恰当的调节,也可分层提供或分步提供。还可以设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由学生自己寻找写作素材,如:在仿效《火烧云》中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部分的写作方法进行训练时,让学生想象火烧云还可能会有什么变化?可以想象成动物,也可以想象成其他事物。

3.重视片断讲评,并把讲评的重点放在要求仿效的写作方法上,而对学生的练写片断中其他的优缺点,暂时不讲。同时,要引导学生互相讲评,自我批评,在讲评中巩固写作方法。

(四)语言积累型片断训练

语言积累型片断训练就是运作用学习到的部分语言文字进行片断写作的一种训练形式。促进学生对书面语言的内化,加速将消极语言转化成积极语言,丰富学生头脑的语汇储备,使学生的写作不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而且能“言之有文”、“妙语连珠”。能够进行语言文字包括词语(成语)、句式、警句、格言,甚至部分自然段的有意识地积累。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型片断训练时,教师要注意:

1.恰当选择需要积累、运用的语言文字。这些语言文字一般应具有连缀能力强,使用范围广,富有表现力等特点;或者是微言大义,或者是意境深远……衡量的标准是在学生的语言交往中能经常运用或对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有切实帮助的。

第7篇

一、巧解课题,指导审题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借揭题时机,巧妙进行审题训练。如教学《草船借箭》时设问:课题中关键词是什么?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通过审题让学生明白,本文写的是利用草船借箭的事,是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这样,学生了解了文章的体裁和主要内容。通过审题训练,逐步教给学生在写作时有关审题的方法,提高审题能力,避免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

二、以文为例,仿照写作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作文的熟练技巧。”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篇篇锦绣、字字珠玑,教师教学时要趁热打铁,指导学生仿照写作。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训练。

1.仿写开头。教材中一些文章开头颇具代表性,巧妙利用它们导写是一种好办法。如《燕子》开头写道:“一身乌黑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可以让学生仿写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2.抓住特点仿写。《桂林山水》一课,作者描写漓江的水抓住静、清、绿三个特点,描写桂林的山抓住奇、秀、险三个特点,分别把它们写得很具体,文章结构整齐。可以让学生仿照这种句式和描法,写一写其他的事物。如:写出公园里的花多、香、美的特点;菜市场里的蔬菜多、鲜、齐的特点;妈妈的手糙、巧、勤的特点。《火烧云》一课的作者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描写了火烧云的千姿百态,同时展开想象,生动地描写了火烧云的形态。可以让学生仿照这种描写方法,观察开水冲泡茶叶时,茶叶在水中的变化,学习课文展开想象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

3.仿写结尾。有些课文的结尾恰到好处,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桂林山水》一文的结尾:“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让人仿佛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又如《珍珠鸟》一文的结尾:“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样的结尾巧妙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着运用模仿的方法写结尾。

三、凭借教材,展开想象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借助于想象和幻想来理解他们生活的世界,研究和解释这个世界。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依据教材,引导学生写想象作文。写作方式可采用改写、续写、缩写、补写等。如古诗教学后可让学生进行改写,例如在《清平乐·村居》一词改写时,我提示了两种方法:一是先写人物的活动,再描写景物;二是先描写景物再写人物的活动。这样既让学生巩固了诗意,感受了诗的意境,又培养了写作能力。又如学完《凡卡》一文写“凡卡寄出信后”,要求续写故事的结局。

四、确定重点,提高层次

《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写作训练要求。因此,语文教学中进行写作训练时要注意把握“梯度”,训练“适度”,体现层次性。针对教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特点以及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学段提出写作要求。如写“记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对三年级学生只要求把经过写清楚,四年级则要求有重点、要分段,五、六年级则需适当提高要求,如对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进行描写。防止出现高年级学生笔下的“猫”跟中年级学生写的一模一样的现象,没有层次,年级升高,写作水平并未提高。

第8篇

我爱语文课本

我爱书,尤其对语文课本更是情有独钟。

语文课本就像一位老师,让我足不出户就游览了祖国壮丽的千山万水、众多的名胜古迹。是它带我领略了风景优美如画的《桂林山水》,到了气势非凡的《长城》,从长城的潦望口里,我看到了一片苍翠的草原,这里“天空多么明朗,空气多么清新”,我感受到了草原的宽广美丽。我有欣赏了《可爱的草塘》。草塘上空是 一片《火烧云》,晚霞的光辉映红了祖国的山山水水……

语文课本回教会了我混多道理。它教我“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叫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它使我知道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它还教我了许多写作文的方法,“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而且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语文课本就像是你的一个益友,如果没有着个益友,你就不回有着么多的知识。同时它也是一个开启你指挥的进钥匙,只要你掌握住使用它的方法,智慧的大门就会让你开启。

第9篇

关键词: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

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我对《大纲》的认识归纳起来是三句话:培养能力是重点;搞好自学是关键;狠抓作文破难关。

一、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

过去的语文教学老师只看着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我感到:语文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车间”;语言文字是车间加工产品的“零件”。为了确保“产品”的合格,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教学原则:上每节课前一定根据教材特点和单元重点明确:给学生为什么知识,训练什么能力及怎样训练。我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的路子是:教师引导,提示规律、辅导探索、放手实践、抓住不放、反复训练。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为了走出长期以来老师“扶一扶”学生“走一走”,老师“不扶”学生“不走”的识字教学误区。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训练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让学生取得识字的主动权:首先我让同学们过汉语拼音关;然后在新学期伊始专门上好两至三节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理论课。讲汉字的特点规律,讲自学汉字的方法,并进行具体辅导。我把识字方法归纳为六个字:点(点出生字)、读(读准字音)、记(记住音、形特点)、查(利用工具书查字义)、写(连词端正书写)、默(自己默出所学生字)。经过一段独立性学习。学生完全养成习惯,不仅每篇课文中的生字学生完全掌握,就连课外阅读中发现的生字,学生也主动学习掌握。学生掌握了识字能力,学习兴趣高了,看书、作文的能力也相应提高。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项细致、复杂而艰巨的教学任务。这里仅就在课堂教学中,怎样阅读能力浅谈一些做法。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的画面。“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又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于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用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的实践,使我尝到了重视培养学生能力的甜头,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从一堂课中增长知识:识字能力、阅读的能力、写作的能力。慢慢“入了门”、“上了路”有了自己皖,独立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语文是工具,亲自使用工具,才能掌握好工具。所以,语文教学要提高效果,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的能力从何而来?不是当“观众”看来的,也不是当“听众”听来的。同任何事件一样,能力是从实践中来的。勤于实践,能力必强。我常想:几个月能培养出一名熟练的汽车司机,二、三年能培养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就在于他们学了知识后天天实践。小学生学好语文必须勤于实践,这个“实践”就是“自学”。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不要总是“抱”着学生走,生怕学生摔倒了;也不要把课文“嚼”得太烂,尽让学生吃米糊,久而久之消化能力就会逐步退化了。我给自己订了一个教学原则:给自学让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决不独霸课堂教学时间,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具体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的路子是:

第一步:读文、点字、查字、认字、写字。

第二步:读文、思考、分层分段、写大意。

第三步:读文、划重点的字、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写出文章中心。

第四步:读文、背好词好句好段至全文,抄写好的句、节、段、创造性讲述课文内容;最后运用课文中所学的写作方法,写自己生活中可写的事情。自学的四个步骤,二十字的自学方法,开学初主教给学生,以便学生按法自学。

由于开展了自学,不仅提高了学习语文的能力,而且逐渐形成了:“主动学、动脑思、学踏实、学方法、勤实践、好又精”的良好学风。

第10篇

一、教学生积累资料

语文课文中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地名、方位、周边环境、历史背景等。课前可以让学生查阅地理图册、历史教材等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介绍,为学习、理解课好准备。如《五彩池》一文中提到五彩池位于藏龙山,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对“藏龙山”中“藏”字的读音产生了疑问,认为应该读“”的“藏”,理由是四川是藏族聚居的地方,因此藏龙山是取之意。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藏龙山的地理位置、海拔等具体情况,知道藏龙山海拔4300多米,云雾缭绕、深林密布,如同一条巨龙藏于山中,由此得名“藏龙山”。通过这样的学习,也对后来学习五彩池的形成原因,以及理解五彩池的神奇起到了帮助作用。在这种信息集成式作业完成过程中,学生处于大语文的学习状态,视野得到了开拓,信息处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注重思想感染

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阅读教材的内容都富有思想性,语文教师犹如一个播种者,一个耕耘者,应该在儿童的心田里及早地撒下闪烁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种子,让它们开放出美好的情操之花,结出丰硕的道德行为之果。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应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尤其是语文教学。从“文以载道”的关系来说,“文”是“道”的形式,“道”是“文”的内容,而爱国主义教育,则是“道”的重要部分。而祖国语言又反映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生活的全部历史,是民族智慧的结晶。祖国语言的美好、伟大和表现力,对儿童的影响,似涓涓细流,隽永而深长。通过祖国语言的学习,儿童的情感、思想和境界会变得高尚起来,所以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语言是“伟大的人民导师”。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顺理成章的,更何况,通用小语教材本身,又编排了那么多内容丰富的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呢!应该说,通过语文教学,满怀激情地对儿童进行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小学语文老师责无旁贷的义不容辞的使命。

三、让学生动手实践

课文中介绍了许多自然科学知识,但抽象的解释再多,学生却不一定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时,不妨让学生做个实验,将自然学科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

如《赵州桥》一文有这样一个问题:“50多米长的桥面,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那么是什么支着这么长的桥面呢?”这时,我就让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准备一张长方形的图画纸,用两个长方形的文具盒作桥墩。再让学生将图画纸平放在桥墩上,然后把橡皮轻轻地放在纸中间。结果只放一小块,纸就凹陷下去了。接着,把纸握成拱形,嵌入两个桥墩之间,再将橡皮放在纸桥上面,纸桥却没有凹陷,连放橡皮两三块照样也能承受。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白拱形桥面比平面形桥面能承受更大的重量。这样学生即使不明白力学的原理,也能在实验中获得直观印象,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四、结合想象画课文内容

《火烧云》一课,在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过读书自悟火烧云的绮丽多变,再让学生拿起彩笔,把这种景色画出来,从而进一步领会课文的内容。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再想一想火烧云还像什么,进行创造想象力的培养。这样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得到了发展。

《五彩池》一课,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读书,自己感悟五彩池的形态玲珑多姿、池水鲜艳多彩,再让学生拿起彩笔,画一画奇异、美丽的五彩池,从而进一步领会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谴词造句之妙。与此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展开想象,画一画五彩池还可能有哪些形状,池水还会有哪些颜色。这样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得到了发展。

五、让学生动笔算一算

学习《飞夺泸定桥》一文时,可以围绕课文内容,让学生这样算一算:红四团完成任务的时间:从28日早晨到29日早晨,顶多20多个小时。完成的任务:步行240里,抢在援兵的前面,赶到并夺下泸定桥。红四团克服的困难:翻山越岭,击溃阻敌;顾不上吃饭;晚上下大雨时,还要冒雨前进;准时赶到泸定桥,夺下这个天险。通过计算比较,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六、让学生倾心听一听

《月光曲》一文叙述贝多芬被热爱音乐的穷兄妹俩的真情所感动,即兴创作了《月光曲》。教学时,可以配合课文的朗读放《月光曲》音乐的录音,随着优美的旋律,让学生感受贝多芬的内心变化,领悟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样,在领悟音乐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让学生真切写一写

第11篇

在学生习作过程中,观察是为了获取信息和材料,是一种手段;表达是学习的目标。学习观察是为了更好地获取信息,为了更好地表达。习作言之无物,表达不具体,是四年级学生习作常见的通病。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帮助学生解决习作言之无物的难题呢?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就教师的实际教学而言,从语文教科书提供的范文中,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和表达,不失为一种务实有效的方法,这也应成为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

一、在阅读中学习观察

观:看,察看,视觉;察,观察,仔细看。观察,是指细察看事物的现象、动向,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它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观察中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观察:人观察主要用到人的感官,包括眼、耳、心、口、手、脚、鼻等;会分辨各种感官作用,如眼睛是视觉器官,看到的外貌样子、行动、神态、景物、数目形态等是人的反应,而手、口、鼻等其他器官作用各不相同。

1.在阅读中学习用眼睛看

用眼睛看,是人观察周围世界最重要的方法。所有的文章基本离不开这一种感官感知的描述,哪怕是知名盲聋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也离不开。指导学生阅读,要学习作者是怎样用眼睛看事物的。

(1)看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等

人教版四下课文《全神贯注》一课中的描写: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这段话重点描述罗丹工作时的情景,指导学生读文章,要明白作者用眼睛先后看到了罗丹的脚步、嘴巴、眼睛、手等变化。为什么只写看到了罗丹的这么变化呀?原来,作者并没有把看到的全写出来,只写看到罗丹修改作品时的情绪变化,突出表现了罗丹如痴如醉的工作状态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切合课文重点表达的“全神贯注”这个主题。

再如人教版四下课文《普罗米修斯》一课中的描写:

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这一段话写的是用眼睛看到的“戴、锁”的动作,和“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神态,这个让人夺目的动作神态,传神地描述了普罗米修斯这位不畏强权、勇于牺牲的英雄所遭受的痛苦折磨,把人物写活了。

(2)看景物的动作、变化等

人教版四上课文《爬山虎的脚》一课中的描写: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这段话写爬山虎脚是怎样爬上墙的。要指导学生明白,文字中可看出作者用眼睛仔细观察了爬山虎脚的变化,看到“触、变、巴、拉、贴”等变化。用了这些动作细致描写了爬山虎怎样用脚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情形。通过这些动作描写,读者就好像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让人印象深刻。

2.在阅读中学习用耳朵听

声音是文章描写离不开的内容,包括人物的语言、发出的各种声音以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人物语言是人物在活动中说的话。语言既指别人的话,也指自己说的话。要把人物写活,离不开记叙的语言。如人教版四上课文《去年的树》一课中的描写: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这片段是树和鸟说的话,指导学生阅读这段对话描写,让他们明白这对话体现了朋友之间的这份不舍的依恋和深情。

再如这篇课文中多次出现鸟儿的语言: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

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这些是鸟儿一次一次地不厌其烦地去寻找朋友的语言描写。指导学生阅读这些语言,要明白鸟儿三次说话,都是鸟在寻找树,询问不同的对象,当它一次又一次地找不着时,心里是越来越焦急,深情地体现了对朋友的关心和自己信守诺言的诚心。语言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往往能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习作时要思考人物是怎么说的,说了什么,在记叙时要把人物的语言认真地记下来。

当然,在记叙的过程中,还可以把各种对文章表达的中心有关的声音描写出来。如四下课文《麦哨》一课中的声音描写:

文章的开头:

“呜卟,呜卟,呜……”

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文章的结尾:

“呜卟,呜卟,呜……”

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

课文开头和结尾部分对麦哨声音进行了反复描写,指导学生阅读,要引导发现声音首尾呼应、意蕴悠长的妙处,暗示着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麦哨的声响,欢快、柔美,悠远、绵长,细细读来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

3.在阅读中学习用心去想

“想到的”是指人物的心里想法——思维和心理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想像等。人的思想活动是无声的语言,在阅读中,要学会感受人物的内心想法。

(1)看景物时的心里想法

四上课文《观潮》一课中的描写: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段话是潮来时的写景描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和“那声音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两句有声有色的比喻联想描写,是作者亲眼目睹钱塘江大潮后产生的想法,使人如临其境地感受到钱江大潮的壮观。景物描写中夹杂着人的心理活动描写,使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

(2)揣摩人物内心的思考

四下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的描写: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这一大段话主要描写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所说话的质疑时的心里想法。由两句话组成,前一句是分析推理的过程,后一句是分析推理的结论。通过“如果……那么……就……”“但是,如果……就……”“这样……”一连串关联词语的运用,使得整段话思维清晰,逻辑严密。指导学生阅读这段话,引导学生理解通过写人物内心想法,体会伽利略科学严谨的品质。描写人物时,写人物有关的内心想法,有助于突出人物的品质。尤其是刻画重点人物时,把人物的思想活动着力描述,文章会更生动具体形象,能有效避免干巴巴的嚼蜡味道。

二、在阅读中学习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目标中提出:“观察周围的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的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要把“新奇的有趣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写清楚”,需要教师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1.写人、写物要抓住主要的特点

身边的人,是常见的习作对象。但学生往往却写不好。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写人的课文,领悟抓住主要特点来描写的写法。

如人教版四下课文《尊严》一课的描写:

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杰克逊大叔心想,给逃难的人一顿饭吃,每个善良的人都会这么做。于是他回答:“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做。”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杰克逊大叔想了想,说:“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您帮忙。不过,等您吃过饭,我再给您派活儿。”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杰克逊大叔十分赞赏地望着这位年轻人,他知道如果不让他干活儿,他是不会吃东西的。思量片刻后,杰克逊大叔说:“小伙子,你愿意为我捶捶背吗?”说着就蹲在这个年轻人跟前。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

这几段话是课文的重心所在,描写了哈默要求杰克逊大叔给他活干,如果不让他干活,就不吃不劳而获的食物。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全文紧紧抓住哈默有“尊严”的这一特点,通过对他的外貌、动作和语言的细致的描写,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自尊自爱的与众不同的人物。“石油大王哈默”这个人物肯定有很多特点,但课文没有胡子眉毛一把抓,只是紧扣“富有人格尊严”的这个最与众不同的特点来进行描绘,突出重点,画龙点睛。

写景物也是这样,如人教版四上课文《火烧云》一课中的描写: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这一段话描述的是作者亲眼目睹的火烧云颜色的奇异变化,反映出大自然的瑰丽,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指导学生阅读这段话,要明白作者紧紧抓住火烧云颜色变化奇异的这一特征,用富有特色的简练明快的词句进行表达:用“红彤彤、金灿灿”重叠式的词语,写出色彩的浓、深;用并列式的词语“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写出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形容火烧云变化的一刹那间美景;用比喻式的词语“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写出火烧云的颜色像某些实物的颜色一样。这是最具学习意义的。

2.写印象最深的要有重点

印象最深的,必定是这个情景非常突出,让人难以忘怀。四年级上册课文《白鹅》,作者重点描写了白鹅“高傲”的性格特点。为了表现出白鹅的高傲,又从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三个方面的来描写。在这三个方面中又重点突出了第三方面——白鹅得吃相: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地吃饭来表现。这样的描写,入木三分,读来让人对白鹅高傲的特点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组织学习这篇课文时,突出重点的表达方法是必须要让学生领悟的。

再如课文《观潮》,重点突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的特点。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描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潮水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潮水景象从“一条白线”到“千匹战马齐头并进”……语言形象优美,富有感染力,表达有声有色,使人感受到大潮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受震撼。

像这样的课文在四年级的教科书中还有很多。

3.写清内容要抓顺序

习作有材料,如何把内容介绍清楚、有条理呢?这需要指导学生从阅读课文中掌握写作的顺序。顺序,顺理而有序,和谐而不紊乱。对习作来说,就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常见的顺序有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远近顺序等等。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七月的天山》,作者用移步换景(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相结合)的方法,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课文从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描写:先是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接着描绘了天山的原始森林;最后描写五彩缤纷的野花。课文的三个重点段的第一句分别是: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可抓住三个句子,明显发现课文的表达顺序。可让学生借鉴这种写法:移步换景法适合写游记或参观记,步走景移,随着观察地点的变换,观察到的画面也不断变换,写时要把地点的变换写清楚,让读者清楚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再把步移后见到的景物具体描绘出来。

第12篇

【关键词】班级,农民工子女,课外阅读,习惯,培养

1.现状分析

叶老曾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可见养成习惯是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方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吸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段共提出了11项阅读标准,从阅读的质到量都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在阅读方面更是要求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由此可见,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孩子学会阅读,并积累相当的阅读量已成为一项重大的教学任务。

就我所教班级占65%以上的农民工子女而言,要完成上述目标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根据我调查的情况表明,农民工子女由于其在生活体验、学习条件、基础知识等方面存在的诸多不利的因素,在阅读能力和阅读量方面均存在较大的问题:①家庭阅读的环境普遍不好;②阅读量普遍较低;③学科作业多,使得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④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因此,指导农民工子女完成新课标规定的课外阅读量,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不是一件易事。那么,如何指导农民工子女进行阅读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谈谈做法。

2.实践策略

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调整实施的策略,并且持之以恒,最终形成学生的自觉行为。

2.1 激发兴趣是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前提。

众所周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课外阅读习惯必须先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体会阅读的愉悦,形成阅读的内取动力,有了兴趣,自然事半功倍。

2.1.1 结合课堂学习,引发阅读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语文知识,拓展眼界,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例如教学《穷人》一文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对话,想象人物内心的感受,体会渔夫和妻子桑娜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学习他们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又如,在《第一场雪》一课教学伊始,我在课件展示一组北方某山村雪景的图片。让学生置身处地想象一下,如果咱们就是北方某山村的孩子,雪后我们的活动主要有哪些?活动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1.2 好书推荐。课余我常常到学校图书室收集一些优秀的童话、小说以及科普读物,在相关课文教学后推荐给孩子们去借阅。如学习《精卫填海》后,同学们纷纷借读了《中国神话故事》;《草船借箭》教学后,学生们自主阅读了《三国演义》,更多了解三国的故事;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这样一来,学生兴趣很浓,与老师共攀书山了。

2.2 指导读法是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重点。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的引导、点拨、朗读、渗透、讲解等对学生正确、个性化地解读课外阅读文本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2.1 利用课堂指导阅读。课堂是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的基本阵地,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因此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例如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火烧云颜色多且变化快的句子,学生反复品读,小组讨论交流: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描写得那么生动具体?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抓住作者对事物的具体生动形象的描写,让学生学会观察周围事物,并抓住其特点,在文本学习中构建更多的知识体系,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像类似的事例很多,教师可以随时以教材丰富的词汇入手,下功夫“读”教材,千方百计地“钻”到教材中去,看出词语的形象,品位词语的韵味,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使文本中丰富的词语及时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让学生把所有的词语扎根在心里。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且为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奠定了基础。

2.2.2 鼓励学生读书动笔。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读书动笔的重要性。为了养成学生认真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成果,结合本班学生情况,我鼓励边读书边动笔,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划圈、摘录、填写读书卡等等。我们班每人一本摘录本,各自取名、美化,如《海滩拾贝》、《寻宝记》、《采蜜本》等。老师统一设计好读书卡便于记录:(1)________月________日,我读了《________》书。(2)积累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好词;摘抄了________、________两个佳句。(3)读懂了文章主要讲一件________事;或明白了文章告诉我们________的道理。长此以往,既能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积累,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习惯。

2.3 营造氛围是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保障。

农民工子女生活圈子小,见识面窄,造成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等能力差心理素质不强等普遍现象,每个孩子书包里除了教本外,没有别的书籍。为了保证孩子们足够的课外阅读,我立即行动:

2.3.1 成立班级图书角。鼓励有条件的学生献书,老师也订了些《小学生学习报》、《小学生创新作文》等投放班里,还自购了一个书柜存书,由学习委员负责管理,要求每个学生每天中午休息时间进行阅读,也可以借回家看。这样形成了人人都看课外书的良好氛围。

2.3.2 利用图书室,广泛阅读。学校图书室不仅是供应图书的地方,也是学校的文化中心。它是开展课外阅读的物质基础。我常常利用班级黑板报这阵地,及时向学生们作新书介绍和推荐,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还充分利用好学校统一安排的阅读课,带学生到阅览室畅游书海,并严格要求保持阅览室的宁静,营造较好的读书氛围。

2.3.3 开展竞赛活动,带动学生课外阅读。竞赛活动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促进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我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了手抄报、讲故事、美文朗读、阅读能力测试等比赛。以活动来带动学生的阅读,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培养了阅读兴趣和爱好,以形成良好的素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