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时间:2023-05-30 09:46: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音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音乐

第1篇

一、选择题

1、(

D

)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

A、唱歌

B、爱好

C、识谱

D、兴趣

2、

(A)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A、表现

B、感受

C、欣赏

D、实践

3、

音乐课程标准包括前言、(

A

)、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四部分内容。

A、课程目标

B、课程理念

C、课程思想

D、课程结构

4、

音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A

)改革已成为一个关键的环节。

A、学生评价

B、教师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5、

B

)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

A、演奏歌曲

B、演唱歌曲

C、认识简谱

D、学会五线谱

6、《音乐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示意图,应为(

C

A、课程目标—教学领域—学段划分

B、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领域

C、课程目标—学段划分—教学领域

7、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中心环节(

C

A、知识学习B、歌曲教学

C、感受音乐

D、理解音乐

8、中小学音乐教育基本目标,应是(

C

)教育

A、专业

B、职业C、育人

D、育才

9、音乐是听觉艺术,欣赏教学应以(

B

)为主

A、理解B、听赏C、分析

10、音乐教学必须强调音乐的(

A

A、情感体验B、知识学C、理性讲述

11、《国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3---6年级的学生应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A)首。

A、1—2首

B、4—5首

C、2—3首

12、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B)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A、教师 B、学生 C、教材

13、1-2年级学生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A)首。

A、4-6

B、4-5

C、2-3

D、3-5

14、3-6年级学生每学年应能背唱歌曲(C)首。

A、4-5

B、5-6

C、4-6

D、6-8

15、

(A)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

A、创造

B、想象

C、实践

D、听赏

16、1-2年级学生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创(B)小节的节奏音型。

A、2-3

B、1-2

C、3-5

D、3-4

17、3-6年级学生能够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和方法,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编创(A)小节的节奏或旋律。

A、2-4

B、2-3

C、3-5

D、1-2

18、

发展学生的音乐(C)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A、演唱

B、演奏

C、听觉

D、实践

19、

教学形式的选择应服从于(A),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与手段,都应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A、教学目标

B、教学环节

C、教案

D、教材

20、

感受与欣赏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应注意以(B)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觉为主。

A、欣赏

B、音乐

C、表现

D、演奏

21、

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其演唱的(A)。

A、自信心

B、技能

C、水平

D、方法

22、

课堂乐器应使用易于学习,易于演奏、便于集体教学的(A)。

A、乐器

B、曲目

C、方法

D、技能

23、

教师应将学生(B)的培养,贯穿于不同的教学领域。

A、想象力

B、创造力

C、表现力

24、音乐(A)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本标准所阐述的课程理念,着眼于评价的诊断、激励与改善的功能。

A、课程评价

B、教学

C、教学准备

25、

对(D)的评价是课程评价的主要方面,应经本标准中各教学领域的课程内容为基本依据。

A、教师

B、教材

C、教学

D、学生

26、

(A)是一种描述性的质的评价。

A、定性述评

B、定量测评

C、形成性评价

27、

(B)是对不同教学领域课程内容中的水平要求进行的量化评价。

A、定性述评

B定量测评

C、终结性评价。

28、

学生的(A)以描述性评价为主,重点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

A、自评

B、互评

C、他评

29、

(A)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

A、音乐

B、艺术

C、舞蹈

D、美术

30、

(B)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

A、音乐体验

B、音乐审美

C、音乐感悟

D、音乐欣赏

二、

多选题

1、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ABCD综合几个方面。

A、体验

B、模仿

C、探究

D、合作

2、音乐表现要素包括ABCD方面。

A、演唱 B、演奏 C、综合性艺术表演 D、识读乐谱

3、音乐课程的性质主要包括ABC三个方面。

A、人文性 B、审美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4、音乐课程目标可以从ABC维度表述。

A、情感态度价值观 B、过程与方法 C、知识与技能

5、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ABCD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A、感受美 B、表现美 C、鉴赏美 D、创造美

三、

判断题

1、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

2、

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

3、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 )

4、演奏教学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二是用乐器为歌曲、表演等伴奏。(√ )

5、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音乐与学生的桥梁。(√ )

6、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 )

7、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不同的教学领域中。(√ )

8、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其基本理念是指导音乐新课程实施的理论基础

。(√ )

9、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创造性表演和音乐创编等多种实践形式才得以实施。(√

第2篇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教育;音乐游戏

一、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因素自控能力相对较差,注意力的时间较为短暂,所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有着直接的关系。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将课堂内容形象、生动的表达出来,因此学生在这样的学习境况下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到游戏的趣味性,并主动参与到其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掌握了教学内容也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二)便于学生轻松掌握知识

音乐游戏教学并不是采用简单的游戏进行教学,而是需要制定相应的目标及任务。音乐游戏可以将抽象的音乐符号逐渐转化成生动形象的情绪、动作,让课堂氛围变得非常愉悦。通过创设这样的环境从而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同时使学生通过音乐游戏更好的掌握音乐知识,培养他们音乐表演、音乐欣赏等综合能力。

(三)丰富了音乐课堂教学内容

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中的应用,可以将枯燥的音乐知识变得更加有趣味,丰富教学的内容。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传授更多的音乐知识,然而小学生由于天性使然,对抽象的音乐知识很难把握与理解。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设计音乐游戏,以趣味性的游戏方式将知识呈现出来,从而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

(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可以理解与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综合素质,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如《丢手绢》这首歌曲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课内教学变成课外教学,让学生们围坐成一圈,一边唱一遍做丢手绢的游戏。通过学生的切身参与,更加能够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同时也掌握的这首歌曲。

二、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一)情景设置游戏法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游戏形式就是情景表演再现,其主要以表演的形式来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是在现实题材中来选择情景的,存在一定的情节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内容中的这一特征,对音乐内容进行不断的分析与总结,并鼓励学生结合音乐情景进行表演或者进行编创,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主动参与到其中。例如,《在农场里》这首歌曲的学习是,通过对音乐内容的分析与研究,学生可自行对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景进行表演,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想象一下自己在农场中所要扮演的动物角色,有的学生想要扮演小鸡,有的学生说扮演鹅,有的学生想扮演马,大家都积极地思考着自己该如何表演。情境设置游戏法,让学生通过参与音乐内容的表演来加深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从而以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与歌曲融入在一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也能够让学生深刻领取音乐的乐理知识,也提高了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学质量。

(二)培养学生的趣味性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得到完善的发展,所以他们对很多新鲜的事物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由此也会提高自身的参与意识。小孩子都比较喜欢游戏,并且也存在很高的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游戏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带领学生在教学中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主动地融入于课堂教学中,从而有效地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例如在学习休止符的时候,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玩红绿灯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充分理解休止符的意义。

(三)进行音准训练

音准是学生学习音阶等音乐理论知识中最基础的部分,也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通过游戏教学来帮助学生进行音准训练,让学生能够对音乐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小学生活泼好动,且年龄尚小,所以其形象思维较强,但是音准学习是一项理论性极强的学习任务,小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教学难度也相对较大,教学活动开展受到一定阻碍。音乐游戏与音准训练的结合,可以将抽象的音阶知识变得更加的具体与形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例如,音准训练的过程中的小跳音程教师可以将其比喻为小兔子,一跳一跳的,而音阶则可以比喻为小猫上台阶,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将知识形象的表达出来,让学生很渴理解音乐的内涵,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结语

第3篇

一、引流行音乐,辅助歌曲教学

流行音乐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中,它们短小通俗、活泼真挚,并被群众广泛欣赏和传唱。在其广泛被传播的背景下,教师要借与学生“朝夕相处”,且对学生身心有益的流行音乐,带学生走进传统的经典音乐殿堂,让学生对传统的经典音乐感兴趣,使其乐在其中、益在其中,最终能主动了解经典音乐。学生欣赏流行音乐最直观的感受是聆听其旋律,因为流行音乐的旋律特点就是简单易学易记。现在有许多流行音乐会借鉴古典和民族的优秀音乐作品的旋律加以重新填词,也正因为如此,给我们在进行歌曲教学时提供了拓展的空间。如,六年级第二单元学唱的国歌曲《故乡恋情》,与我国流行歌坛的经典《相思河畔》、红极一时的电视连续剧《武林外传》中李大嘴、杨慧兰演唱的插曲,三者旋律相似。熟悉《武林外传》的学生一听就非常兴奋,很快就学会了《故乡恋情》。

二、引流行音乐,深化欣赏教学

现代流行音乐,特别是流行歌曲里面融了许多不同的音乐元素。在五年级音乐教材歌曲《浏阳河》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欣赏周笔畅演唱的流行曲《浏阳河》,学生直呼“太惊喜了”“太意外了”;接着利用这首歌把学生带进《流行音乐的民族风》中,引导学生说出一些歌手的作品来对应课堂的教学,如梁静茹的《茉莉花》使我们走进《飘逸的南国风》,王力宏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带我们走进《粗狂的西部风》。通过几节课的嫁接,学生们对原本比较枯燥单调的民歌单元不再像以前那样反感了,反而重新提起了对我们国家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要向学生介绍优秀的校园歌曲网站,特别是少儿频道和文艺。

三、引流行音乐,深化欣赏教学

现代流行音乐,特别是流行歌曲里面融了许多不同的音乐元素。在五年级音乐教材歌曲《浏阳河》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欣赏周笔畅演唱的流行曲《浏阳河》,学生直呼“太惊喜了”“太意外了”;接着利用这首歌把学生带进《流行音乐的民族风》中,引导学生说出一些歌手的作品来对应课堂的教学,如梁静茹的《茉莉花》使我们走进《飘逸的南国风》,王力宏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带我们走进《粗狂的西部风》。通过几节课的嫁接,学生们对原本比较枯燥单调的民歌单元不再像以前那样反感了,反而重新提起了对我们国家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要向学生介绍优秀的校园歌曲网站,特别是少儿频道和文艺、综合频道中与音乐有关的栏目,以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高校音乐鉴赏课如何引入流行音乐元素

(一)现代流行音乐作品的选择

现代流行音乐更多的受到社会和时代的影响,沾染些浮夸和商品化气息。这就需要我们在高校音乐鉴赏课堂中有选择地应用流行音乐元素。因此,教师在引导流行音乐进入课堂之前,应仔细甄别,把健康、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作品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入到课堂中,并通过教学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和欣赏流行音乐作品,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他们对流行音乐有更全面和科学的认识,把他们从不加选择的接受引导到对流行音乐的理性认知,使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对音乐的判断力得到提升。

(二)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要求,兼顾学生的需要来选取作品

1.包含中国民族特色的传统元素的作品。这类作品一般包含了很多中国民族音乐内容,如古诗词,地方戏曲,民歌,民族器乐等,此类作品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往往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感觉到并不是那么遥远,更不是高不可攀,亲近则进,那么这类作品就可以作为教学中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去关注和了解我们本民族音乐的根,本民族音乐的美!这类作品很多,如用民族五声调式写成的《东风破》,以及《蜀绣》等作品就渗透着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它既继承了传统的诗词歌赋的文采又穿越了时空来到现代流行音乐的大舞台上,让很多年轻人也为之涌动,随之传唱。2.励志与情感作品的选择。表达感情的流行歌曲题材很多,有表达爱情、亲情、友情、爱国之情等题材的作品。如歌曲《父亲》,总能让人看到一个辛勤劳作、无私付出的父亲的伟大形象,令人感动。在欣赏和学唱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劳,能理解父母,体贴父母,从中得到情感上的激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感恩的心》等让人懂得人与人之间关爱与理解的珍贵。而一些励志的音乐作品更是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树立远大的理想方面起着重要影响,此类作品有《我相信》、《最初的梦想》等,这类作品,不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具有它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往往能从情感上引起听者的共鸣。类似以上作品的流行音乐纳入到高校音乐鉴赏课堂中务必使之增添了其现代气息以及它的通俗性,再把它与其传统音乐和古典音乐相结合更使其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从而为老师与学生、艺术与生活之间的沟通架起了美丽的桥梁。

五、用优秀作品进行思想教育

第4篇

音乐游戏与一般游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音乐游戏主要指的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游戏模式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使其能够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这种游戏不但能将音乐的灵魂体现出来,还可以改善儿童的潜在学习能力。在音乐游戏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质适当加入一些音乐要素,如节奏、速度以及节拍等,应用游戏的方式来解答音乐上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音乐知识的要点,并进行自我创新和自我发挥。

一、小学音乐课程中音乐游戏的作用

在小学课程的众多学科中,音乐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课程。音乐教师应根据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在不同程度上可完全发挥出音乐特有的魅力,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加入音乐游戏,能够把枯燥乏味的音乐理论知识转变成活泼有趣的游戏教学,将抽象的知识讲解和音乐符号简单明了化。例如在讲解“哆、来、咪、发、唆”这几个音符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的功能设计小猴子摘桃子的音乐游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作为小猴子,随后在不同的桃子上注明“哆、来、咪、发、唆”,运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操作,使五个桃子循环闪避,小猴子抓住哪个桃子,学生就唱哪个音符。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快速地掌握这五个音符,还可以有效调动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音乐游戏与传统音乐教学相比,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音乐游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给予学生一定的信任及尊重,使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真正的主人。例如,设计智慧树快快成长的音乐游戏,智慧树随着学生的成长而成长。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应从旁协助学生利用多媒体软件种植智慧树,同时设置快快成长的音乐,观察智慧树的成长过程。对于表现良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智慧树迅速地成长,反之则缓慢生长。对彼此之间的智慧树进行观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音乐游戏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教师在上课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科学地创设游戏情境,使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参与到音乐游戏中。例如,在讲解《蜗牛与黄鹂》的知识点时,教师应创设出合理的游戏情境,让学生作为蜗牛与黄鹂的扮演者,自由出演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互相配合演出中实现自我价值,懂得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二、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运用音乐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首先应学会聆听音乐的本质,方可在游戏中进一步深入了解音乐的各个要素,在音乐与游戏相互作用下,学生才能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情节和寓意,促进学生音乐涵养的提高,同时激发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在过去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大多数是教师传授理论知识,学生认真做好笔记,随后便是课堂练习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并无任何交流,使得学生无法完全吸收知识,在上课期间出现疲倦感,教师无法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若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加入游戏环节,便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兴趣,进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在音乐课程中,音乐游戏不属于必备的教学程序。讲解音乐知识时,音乐游戏有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也有可能出现繁杂混乱的课堂现象。教师应着重注意在运用音乐游戏教学中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游戏是辅助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音乐教师应充分了解音乐与游戏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游戏对于音乐教学来说仅是一种辅教学手段,切记不可本末倒置。②音乐为主导地位。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和控制好教学的局面,避免游戏成为音乐教学的主体,而音乐却变成为游戏的背景。③教师应进一步了解游戏,要比学生提前掌握好音乐游戏的规则,学生才能完全听从教师的安排。④教师应掌握好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音乐素养,根据年级的不同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游戏。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游戏与音乐均有着不同的感受,教师应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不同音乐素养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工作,才能有效地应用音乐游戏来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

笔者主要对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反复的实践证明,音乐游戏与一般游戏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别。在音乐游戏中,学生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且对音乐活动具有一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是音乐游戏的参与者与创造者。游戏是儿童快乐的源泉,同时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最佳方式,能够对儿童的道德品质进行有效地培养。在游戏里,儿童可以将自身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在儿童的世界里游戏属于本能性活动。小学音乐教师可根据此情形适当地辅导学生学习,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江苏省淮安小学)

第5篇

1、转变小学音乐教育理念

新课标改革的核心理念在于坚持“以人为本”。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努力贯彻个性化、人性化的音乐教学理念,重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帮助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扮演小学生学习伙伴的角色,加强与小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积极引导小学生学习,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并及时加以纠正和调整,以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

2、改变小学音乐教学方式

首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影响,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尤其应该注意转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现有的知识层次和生活经验,充实和完善课堂教育内容,为音乐教学塑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增加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诱导小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音乐教学中。为了创造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课堂气氛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教学,为学生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或音频内容,帮助小学生理解感知音乐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是现阶段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达人类优秀的音乐文化知识,然而由于音乐教学的实践性和技术性,使得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此,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一方面加强理论教学,帮助小学生进一步理解音乐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结合实际教学素材,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开阔学生思维,不断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将提高学生创造力的教学理念贯彻在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最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逐渐提高小学生的自学能力。音乐教学的课堂本身的实践性,通过引导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在进行与小学生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音乐教材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其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与所学音乐主题有关的素材,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小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不理解的内容,这些内容在课堂上的提出,有利于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案。因此,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不仅提高了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可以加深他们对音乐教学内容的理解,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3、开展网络音乐教学

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前进,随着现代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的引进,小学音乐教学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尤其互联网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极大的改善了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提高了小学音乐教学的效率。首先,在网络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优秀教学素材,将这些素材引进实际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课堂音乐教学的质量。其次,目前很多学校建立音乐教学信息网站,并且在网站中上传各种优秀的音乐素材和音乐教程。这样就使得小学生的音乐学习不仅局限在课堂上,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家里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加以学习。音乐教学网络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不仅帮助音乐教师开发了潜在的学习资源,而且进一步改善了小学生的学习环境。最后,教师借助于计算机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可以不必进行大量的课堂板书,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改善了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环境,增加音频和视频等教学资源,活跃了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气氛。(本文来自于《现代阅读·教育版》杂志。《现代阅读·教育版》杂志简介详见)

4、总结

综上所述,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小学音乐教学的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发挥小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

作者:陈惠 单位:四川省都江堰市奎光小学

第6篇

音乐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科之一,它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情调与情感的介入,因此它也是最能够激起学生情感波浪的。小学音乐课中的情感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须融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去践行,贯穿始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才能真正实现小学音乐课中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情感诉求;视、听、动结合

如果教师能够在实际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选用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共享“情感诉求”,就不仅能够让学生们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巧,同时更能实现音乐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教育目的。

一、音乐教学与“情感诉求”

教育中的“情感诉求教学方式”,是指从儿童的心理着手,抓住其情感需要,引导其在学习过程中,抒感,产生情感共鸣,进而使教育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与影响力,达到最佳教育效果。音乐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深受学生的喜爱。音乐教学与情感教学之间究竟有着何种关联呢?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众所周知,音乐与其他学科最为不同的就在于其优美的旋律,优美旋律为“情感诉求教学方式”提供了有力的依托。在实际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很容易通过对那些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作品的欣赏而进入一个真善美的艺术境界。以《四季歌》为例,教师在教唱这首歌曲的时候,应当通过亲切、柔和的声音去演唱,尽量去引起小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能够在优美的旋律声中真正去感受一年四季的变换。

二、小学音乐“情感诉求教学方式”的策略指要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诉求”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某一项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下来的学习和努力必定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课中的情感教育也是如此。如果教师能够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情感教育的实现也就并非难事了。为此,教师可以在音乐课中进行必要的情境创设。通常情况下,情境的创设对于小学生兴趣的提升和想象能力的培养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适当的情境设计更能够打造相应的音乐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更快融入到音乐中去,进而使其充分体会乐曲中所蕴含的各种内涵和情感,并逐步将其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比如,在欣赏《在钟表店里》这节内容时,播放音乐之后,让学生闭目想象,自己进入一个大商场,里面是各式各样的表,眼花缭乱,工人们十分忙碌地做自己的工作。这样,让学生沉浸在自己想象的氛围之中,感受音乐所展现的意境,最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品味歌词歌谱,推进“诉求”深入。

在课堂中,教师应充分利用音乐教材中的范例,通过多种方式刺激学生,促进“情感诉求”的深入。比如三年级在学唱《小乌鸦爱妈妈》歌曲时,教师可以用很自然的声音进行动情的演唱,并让学生跟唱,加强学生对旋律的记忆,配以动作和表情的变化,让学生在声音和表情的丰富变化中感受音乐之美,加深记忆。这首歌曲,也可以由学生进行分组表演,让学生在参与中学唱歌曲。通过上述几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于乐曲的记忆,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乐曲,充分体会乐曲中所蕴含的情感。

3.注重视、听、动结合,体验音乐“之美”。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教学方式就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音乐本身和音乐所传达的感情进行体会。因此,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要减少对创作者背景的讲解,强化与注重音乐欣赏,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欣赏教育注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感受音乐之美。如《阿细跳月》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旋律中的节奏,在最后两拍中融入拍手、跺脚等少数民族风格的肢体动作,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还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状态,让学生体会音乐之美。

4.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诉求”方式。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小学生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对信息技术十分热爱,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在教学中利用网络和计算机设备进行数字化教学。当代教师应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通过优美的图画或是动态图片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展现出来,摒弃语言和文字解说的局限性,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并积极参与到音乐欣赏和音乐教学中来。另外,利用PPT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情境教学,可以改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参与欲望,强化音乐欣赏教学成果。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小学音乐课中的情感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须融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去践行,贯穿始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才能真正实现小学音乐课中的情感教育。

作者:陈斌 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陈位萍.浅析小学音乐课如何让学生动起来[J].音乐时空,2014(05).

[2]周陶陶.小学音乐课中的情境教学策略[J].戏剧之家,2014(07).

第7篇

关键词:音乐游戏 音乐教学 设计

音乐游戏不同于一般的游戏,它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在根本上服从音乐的指导。它从音乐本身入手,让学习者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体验音乐艺术的内涵。

弗洛伊德认为:“游戏能帮助儿童发展自我能力,游戏是缓解心理紧张和使儿童掌握大量经验的反映。”游戏符合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能满足其需要。他们在游戏中能身心放松,能充分表现自己,实现个人的愿望。通过操纵材料,控制所处的环境,体会到自己的力量和信心,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的体验。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游戏不是在外在强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活动。当我们把音乐融入到游戏中,发展适宜的、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游戏,把音乐和游戏整合,表达他们的内心情感。

教师提供音乐让学生游戏,用语言随时提示,这样学生就把教学的任务当作“玩”一样,在玩的过程中享受快乐、感受音乐、体会音乐。但是,如何才能实现寓音乐与游戏,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呢?

一、音乐游戏的设计

1.角色游戏

在小学音乐教材之中,很多歌曲都是以动物、小朋友等角色为主题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当中描绘的角色,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角色的音乐游戏。如在学习《下蛋啰》这课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母鸡下蛋时高兴的情绪,进一步感受音乐,使学生充满激情地进入了角色,就设计了《母鸡占窝》的“舞蹈”游戏。在玩这个游戏时,提醒学生倾听音乐,并注意遵守游戏规则:在前奏部分学生两两结伴围着“窝”边走边拍手打节奏,头有节奏地摆动,开始唱歌曲的第一个字时,一个学生做立、跳的舞蹈动作,迅速跳进圈里蹲下占窝扮演母鸡,另一幼儿扮演公鸡,合作表演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对这首歌曲产生了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学唱这首歌曲表现出积极的兴趣,产生了学习的动力,很快就掌握了这首歌曲。

2.竞赛游戏

设立竞赛游戏,通过学生的竞争意思,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大家来劳动》这首歌曲时,我让学生玩了一个游戏——“劳动接龙”。让学生比赛,做劳动动作,把这个劳动表现完整,做完之后回头看下个同学,接下来的同学做其它的劳动动作,动作不能重复,看看最后停在谁那里,谁就输了。在玩的同时,播放背景音乐《大家来劳动》。在游戏结束时,学生都已经会唱这首歌曲,而且还能自己编出新的歌词了。

3.听觉游戏

康拉德·朗格是德国艺术理论家,他认为“从个体发生德角度看,听觉游戏是音乐的先导。”我们在解释音的高低、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等一些知识时,单纯的理论解释,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如果我们通过听觉游戏,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去感受、理解,就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声音的强弱》一课,让学生接触、感受自然界、生活中的声音的强弱,搜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质地、不同音色的各种材料所发出的强弱不同的声音,我们可以设计音乐游戏《一个雨天》,让学生去表现。通过不同音响引发学生不同版本的“雨天”,让学生在静中有动,动中有乐的听听、想想、打打、敲敲、玩玩、创创中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学生的兴趣浓厚,在他们玩的过程中知道了音的强弱。

4.体育游戏

体育当中的一些趣味游戏,对我们的音乐课堂很有帮助。如在感受十六分音符时值及其音响效果,我选用《捉尾巴》的游戏,每个学生身后吊一条“尾巴”,听到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开始捉,一边游戏一边体验音乐快速的节奏、紧张的情绪,这样就自然降低了学生对十六分音符时值的理解难度,让学生在“玩”当中,理解这些乐理知识。

二、音乐游戏的实践作用

1.创设音乐游戏情景,让学生感受音乐

每一种音乐、每一首歌曲都描绘了一种情绪、情景。当学生进入游戏,进入游戏中的情节时,他们也就进入了音乐之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设置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在设置的情绪及情景背景下,做相应的音乐游戏,让学生学会在音乐伴奏的形式下做游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聆听《龟兔赛跑》这首曲子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定情节活动的内容,给学生营造某种环境,并用语言说明需表达的内容情节。让学生想象如何在乌龟音乐的情境下扮演乌龟,如何在兔子音乐的情境下扮演兔子,怎样才能体现出音乐中描绘的乌龟和兔子。在聆听音乐时,可以通过游戏中的角色、情节发展,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不同乐段、不同情绪,了解并感受乐曲的结构以及在力度、速度、节奏及音程变化上所表现的表情作用。让学生在音乐变化与情节变化的过程中表现乌龟与兔子的动作和表情,愉快而有趣地聆听了这首曲子,理解了这首曲子。

2.利用音乐游戏,让学生发展音乐

学生在玩中能发现问题,通过自己探究解决问题,就能使学生在一种自发的无意识的状态下发展到自己的音乐潜能,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会自己创编音乐。如在《牧童》这首歌曲,学生在情景中,扮演角色之后,提出了置疑,“为什么牧童放羊时,牧童哼着快乐的歌,小羊怎么都不叫呢?”学生产生了疑问,我就让学生想想自己刚刚表演过的情景。于是,学生就自己编创出了新的歌词,分组来唱,一组是小羊的叫声,一组是牧童放牧的吆喝声。当歌曲唱到第三段时,学生自觉分成两组表演,当学生唱着自己编的歌曲时很是得意。

音乐游戏只是音乐课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一种手段,因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音乐”为主。音乐游戏的灵魂是音乐,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因此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音乐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音乐性”,我们设置游戏是为了更好地为我们的“音乐”学习服务,如果只是学生只是单纯地玩,那就脱离了音乐的本质。

(2)音乐游戏要围绕教材,促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要根据教材的知识及特点设计音乐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8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8-0078-01

一、引言

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方针链条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环节。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制定一些比较符合儿童口味的教学策略,把音乐教育融入学生的心灵,成为人性美的升华进一步调动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上的积极主动性。所以在新形势下,要积极落实小学音乐课中的教育教学。

二、小学音乐互动式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再生搬硬套本就准备好的教案,师生应同时处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才能相互交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促进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通过情感帮助学生启迪智慧、学习知识、相互感染和沟通交流,互动的方式也更加随意,学生能够在互动过程中实现知识储备的增加,老师同样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不足,教师鼓励每一个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引导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有的放矢有所倾向的教学,满足了学生情感、意志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认真科学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勇于对课堂教学中的内容提出疑问。

互动式教学中应充分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体现课堂中气氛的民主性,和谐的人际关系,活跃的课堂气氛,高涨的学习情绪,竞争的学习机制这样不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也能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学生可以改变以往的束缚创编出不同的接龙,使课堂别具特色。同学们在这种探究式的游戏竞争中发挥了想像,培养了创造力。

三、小学音乐情感教学

所谓情感,它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音乐课是一门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素质的综合性育人课程,它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我们必须从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来考虑。少年儿童的年龄小、阅历浅、生活经验不丰富,情感内容较单薄、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都处于形成阶段。因此,教师应根据孩子的特点,对他们进行心灵净化,培养他们具有正常健康的心理和良好完整的人格以及美好高尚情感的未来一代尽好我们教师的职责,这样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道德情感的教育。同时又大大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效果与质量。

在音乐课中,如《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学生对歌词描写的情景很有感触,也很愿意学唱这首歌。 学生的情感很容易受到教师情感的影响和感染。教师通过独特的教学手段和艺术手段,让学生领悟到音乐之美、生活之美,可以有效地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建立和谐的情感关系,在这种良好的气氛中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同时情感教育的融入可以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结果,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四、创新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创新。我们应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努力探索,寻求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以此发掘学生的潜能。

1.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艺术来源于生活,也扎根于生活。凡事多让学生去想、去做,不束缚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情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有充分发展自己个性、发挥自己才能和优势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开想像的翅膀,多给学生以鼓励,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服务,将会对创新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态度,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态度,作为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不因循守旧,不故步自封,善于突破习惯定势。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探索、思考问题。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培养真正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五、课堂评价

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优与差来区分,以免人为地给学生造成心理障碍,扼杀学生的自信心。音乐是幻想世界的载体,是创造力的“乳汁”,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地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因势利导。言为心声,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就像一剂“兴奋剂”,一下子给学生提了神,使课堂教学气氛更热烈。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努力放大学生的优点,用赏识的语言激励学生。

在课堂上, 赞美是一种教学艺术,真诚的赞赏会使我们的教学生活拥有更多的乐趣,学生也会因为有了教师的赞美与尊重而更加奋发向上。教师可通过让学生欣赏、模唱、小组比赛唱、师生接力唱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音乐教学。如学生在歌唱或表演上有很大进步,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就带头进行鼓掌以示鼓励;同组的同学共同完成了任务就彼此握一握手以示鼓励,整个教室洋溢着幸福、欢乐、喜悦的气氛。

第9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语言元素 情感教学自我表现生活自然

音乐课本质指向的是审美和鉴赏美,并在此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情趣和品味,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和心灵世界,培养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审美素养正处于关键的建构时期,因此,以激活学生天真无邪的想象力的情境教学与轻松活动且洋溢着艺术气息的音乐课结合,在提升音乐课教学效果,进而实现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的的要求和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语言元素创设情境

语言是最平凡却又最不平凡的教学手段,不同的人运用起来效果也不一样,一句平淡的句子,被赋予生命的激情后,便会发挥神奇的妙用。

这学期在学校活动的时候,我教了大家一首《颠倒歌》,上课开始的时候用图片与故事为学习歌曲做导入,为后面提问做铺垫。试上时,我声情并茂的说:“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学生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积极求知的讯息不断地从他们那一双双睁得大大的眼睛中反馈给我,仿佛他们也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真切地体验了一番似的。

而语言的情境表现不仅是生动,还包括幽默、精炼等等、、、有人把幽默比作教学语言中的盐,它可以吊出语言中的百味,可以调节学生的听课情绪,减轻学生的疲劳强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形成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兴致勃勃。

二、营造情感教学情境

小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情感教学的情境,通过情感的教学实现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小学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各种方式将学生引导进入相应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课堂气氛的营造实现学生情感的共鸣和感情的体验。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相应的小学教师应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和情感的体验方式,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实现学生对音乐教学活动的参与和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音乐的学习实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三、观看音乐纪录片,创设浓厚的历史情境

并不是说所有的小学音乐课都要学习歌曲、鉴赏歌曲,有的时候多了解一些音乐历史背景对学生的启发也是比较大的,不但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量,还加强了他们对音乐的尊重和重视。

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是很不容易的一位作曲家。因为后来失聪,听不见任何乐曲,但是他还是用心去听,同样创造出了影响世界的曲子。他的作品对音乐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被尊称为“乐圣”。相信学生看到之后肯定会对音乐更加重视,想想在那样艰难的情况下,只是因为对音乐的爱好而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通过看纪录片。了解音乐创设的浓厚历史情境,不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更能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将音乐学习进行到底。

四、鼓励学生自我表现,创设互动情境

老师要设计好课堂计划,最好在半节课之前就完成课堂任务,接下来半节课就是学生的互动时间。

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来唱刚刚学的这首歌,谁获得的掌声多,哪个小组就赢了,还会有奖品,这样同学们就会互动起来。或者从前半节课由每小组派出一位代表唱自己所擅长的儿歌,哪个小组得到的掌声多,后半节课就由这位学生来充当老师,教同学们他所唱的这首歌。学生产生了很大的成就感,会越来越喜欢上音乐课,其他的学生也会努力让自己成为小老师,会自己私下里去多学一些儿歌。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培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还可以在课上把同学的声音保存下来,让大家自己找差距、找优点,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又使课堂显得生动活泼,富有快乐感、轻松感。

五、以表演体会情境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大鹿》这首歌曲,从歌曲曲调上看比较平淡,而且音准不容易掌握的“4”多次出现,如果直接教唱,学生不易学会。根据这种情况,我先给同学们介绍了歌曲的内容,然后找两个同学分别扮成小兔和大鹿,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表演。扮演小兔的同学充分表现了兔子为了逃命的那种急切心情,扮演大鹿的同学也表现出那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游戏表演进行的顺利而愉快,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分组表演后,同学们很快掌握了歌曲的旋律,随后教师在同学们情绪高涨时进行歌词教唱,同学们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首歌。

六、走进生活自然

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课外郊游时,带领同学们在森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

在素质教学日益深入的社会背景下,小学音乐的教学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小学音乐课教学是以音乐欣赏和音乐展示为主要内容,以情境交融为手段来开展的活动,在此活动中情境创设对课堂教学能否起到实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层面,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重大作用,有利于他们日后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娜.论小学音乐教学“双课堂”中的兴趣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周志杰.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J].新课程研究,2010,02.

第10篇

关键词: 小学音乐欣赏课 音乐欣赏 教学方法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所谓情感体验,指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欣赏作品或演唱作品时引起的一系列情感反应。学生的情感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从而获得真正的心灵陶冶。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感受力、鉴赏力、分析力和审美能力,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一、注重“听”的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现代音乐家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只有不断倾听,才会感知音乐、认识音乐、理解音乐,进而产生共鸣。学生的每一次聆听都要带着不同的问题,可以辨别乐器,可以听主题出现了几次,可以感受乐曲的情绪等,还可以以“听”为主线,结合其他辅助教学手段。

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上课就能抓住学生的心,使之在一种自然、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产生主动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他们充分感知教学目标,无疑会对后面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教师在把握教材和大纲要求后,课前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调查了解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人与事。把课程资源拓展到课堂之外,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充分调动学生资源、社会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主动探求的欲望。例如,在暑假期间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对自己生活区的社团文化、文艺活动进行走访调查。同学们回校后讲了不少体会,甚至有的同学还以此为题材写了歌曲,在同学们中传唱,由此同学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更浓了。可以用游戏、课前预备、故事、多媒体等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有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教材产生共鸣,为下一阶段的体验进行情感储备。再如,上《在农场里》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故事引入展示农场里的意境图,引发学生回忆,从情绪上产生亲切感,然后迁移思考农场里还有什么动物?让学生懂得应保护大自然,善待每一种动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一个能适当进行体验的环境,既可以是真的,又可以是模仿的(如模仿不同动物的模样、声音),关键在于引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之产生兴趣,消除环境中的不相关因素,从而使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当前要学习的知识体验和探求上。

三、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

小学音乐教学首先要教学生识谱。然而,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音乐基础较差,他们除了跟老师学唱几首歌外,对简谱和五线谱等一些基本音乐知识了解极少。简谱的实用性及小学音乐教材中大部分歌都由简谱写成,决定了对学生进行简谱、五线谱(尤其是简谱)教学是音乐课的首要任务。在此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简谱中的七个基本音名和唱名掌握较快,只要通过简短认读和适当竞赛,就能激励学生牢牢记住。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学习简谱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根据它学唱歌曲,就像学习26个字母是为了能拼读音节一样,所以必须学习音符的时长知识。在进行这项教学时,我先详细说明简谱中音的长短是由横线多少决定的,如果一个音符要唱两拍,那就在这个四分音符的右边加一条短横线,如果唱三拍,就加两条横线,横线越多,时值越长,如果音符的时值变短,就在音符的下面加短线,下面的短线越多,时值就越短,再辅以具体乐句进行教学。四、五年级的学生还好接受些,但“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这样的概念对于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却是既抽象又枯燥的。因此,我努力营造一个让学生亲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首先,让学生分辨声音的长短,如,猫叫声音长,狗叫声音短;大钟的声音长,小钟的声音短等。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昕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这种以兴趣促训练,以训练促巩固,最后达到音乐基础知识的传授、音乐素质的培养的目的的方法,虽一般,但很实在、有效。

四、通过“唱”主题旋律,品味音乐内容

音乐主题旋律是一首乐曲或歌曲的核心音调,音乐的发展、变化都与主题息息相关。学生在演唱主题旋律时,往往注入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这样既了解了音乐风格与特点,又激发了他们对欣赏课的兴趣。因此,在欣赏过程中,我们应该牢牢把握主题旋律,带领学生“熟悉――学唱――感受”。

在欣赏《蜗牛与黄鹂鸟》时,我为主题旋律创编了歌词,当学生唱熟了主题音乐后,我要求他们听到乐曲中出现主题音乐时,边唱边加上蜗牛和黄鹂的动作。通过这样的活动,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器乐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是根据维吾尔族的一首儿童歌曲的旋律改编而成的,学生对这首儿歌非常熟悉,在欣赏前可让学生先唱唱这首歌曲,然后在聆听器乐曲时让学生跟着轻声哼唱,这样学生会很容易理解乐曲在情绪、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上的变化。

五、恰当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

第11篇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音乐课已不再是单一的教会学生认识“do、re、mi”,会唱一二首歌曲了。现在的音乐课更加重视丰富学生的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欣赏能力和乐器的演奏能力。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进入了课堂。通过欣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开阔音乐视野,从音乐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和理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辨别能力,使之形成良好的情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然而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知识层次有限,以及教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的理解不同,使得音乐欣赏课比起其它的课更为难上,容易上得枯燥乏味,失去欣赏的情趣。如何使音乐欣赏课上的生动、活泼、有趣起来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一些做法和粗浅的体会。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音乐欣赏兴趣。欣赏课不像唱歌、舞蹈等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和音乐想象能力。如:欣赏苏联作曲家罗科菲耶夫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从童话故事本身入手,将生动有趣的故事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利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通过看,张开想象的翅膀,引导启发学生叙述故事内容,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和动物来帮助学生理解主题。学生对童话故事主题的理解为欣赏交响童话主题的理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的技能,又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其次,我还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精选好音乐作品入课堂。人们都知道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促进人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儿童、青少年,试想在一个校风差,校风歪的学校里,学生将如何健康接受教育?这又何谈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呢?作为老师,对社会的大环境,我们难以改变,但可以在这个音乐小堂里,精心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除了要让学生欣赏分析一些好的歌曲、乐曲外,还经常播放一些富有时代气息和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如《让我们荡起双浆》、《闪闪红星》等佳品,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党的崇敬和热爱,感受欢快活泼的气氛,使学生的高尚情操等审美能力都得到培养,如:在欣赏《青春舞曲》时,我播放有关新疆风景的一些画面,还让学生欣赏新疆的一些乐器,好听的歌曲,优美的新疆舞蹈,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 以欣赏为主,将唱歌、乐理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训练融会贯通。欣赏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应该把欣赏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占有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中,我把欣赏作为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歌唱和乐器演奏对欣赏起到一个再认识的作用。同时,将基本乐理知识与基本技能技巧训练融于欣赏、唱歌练习和乐器演奏之中,这样做是对学生自身能力提高的一项重要手段。如欣赏歌曲《小白船》时,我先利用多媒体出示幽静的画面,接着我在用钢琴演奏《小白船》的旋律,最后在通过播放歌曲《小白船》的旋律,这样将视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感知歌曲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使学生更加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景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主旋律的记忆,更好地感受到作品的美。

三、“听、看、唱、想、动、说”全方位引导,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知识的飞跃。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听、看、唱、想、动、说”的参与方式。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因此“听”是参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而对比法听是听的深入,也是音乐欣赏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倾听中的对比有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风格、形式等方面的对比,可以从同一作品中进行对比,也可以对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看”是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通过视觉的结合来感受美,这一点我在平时教学中里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来实现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因此我借助多媒体,通过观看动画、绘画、剪贴画及情景表演进行直观欣赏教学。其次,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唱”主题是欣赏作品的基础,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音乐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听前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形象,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使学生的音乐思维真正调动起来,更好地获得音响体验。而“想”是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由于音乐艺术不同于文学和美术,它由情而动,由感而发是有抽象性、多样性、模糊性等特点。因此,通过音乐欣赏能开阔学生思维视野,培养学生想象的广阔性、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这也是我们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接着“动”是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与美术相结合使学生动起来。音乐与美术作为艺术的两种不同形式,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在音乐欣赏教学当中正当地添加美术成分,大胆地尝试,让学生亲自动手描绘所欣赏的音乐情景,培养他们的情趣、动手、动脑能力,有效地将美术融入音乐中,让学生从声音、图像两方面去感知美、欣赏美,并创造美。最后“说”就是让学生说出了聆听作品后的感受。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说的参与,及时引导学生说出听后感,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使我们及时了解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间的差距,使学生的欣赏过程能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步步深入,达到深刻、高级的阶段,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学生在对音乐作品的分析中领悟到音乐作品的主题,激发了想象力;在体会音乐作品内涵的同时也感受了美,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启迪了智慧。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作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能力。要让学生通过听录音、看录像等,根据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创作画,再依据自己画的画写一段简短的文字,然后再写乐句或乐段表现所画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假设一种意境,鼓励引导学生创作音乐。教师要将学生创作的作品让他们自己去鉴赏、去分析,他们就会各抒己见,相互取长补短,去修改整理,不断完善。通过做,学生明白了音乐创作需要有音乐知识作基础,更需要音乐素材和对生活的感受等。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去获取音乐知识,从生活中去寻找音乐素材。

总之,要上好音乐欣赏课,只有突破传统音乐欣赏教学的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适合学生特点、浅显易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

第12篇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大纲》规定,音乐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唱歌、唱游、器乐、欣赏、视唱和听音。而事实上有些学校仅仅以考唱歌来给学生定分数,这样做的结果至少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平时学习音乐的真实情况。而且明显不利于音乐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以后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起音乐考查的意义,充分发挥出它的功能,努力寻求出正确科学的考查方法。这样才能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有效地实施美育目标,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 让学生提起兴趣来

不论学生学生任何知识时,兴趣都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而体验是培养兴趣的基础,因为良好的情感体验总会伴随着兴趣的生成。而兴趣、好奇心才是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学生获得发展的真正动力。在教师平时设计教学方案时,一定要深入的去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比如在学习一首新歌时,可以设计出多种歌唱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在熟悉曲调之后,教师让学生一遍一遍地演唱,但每次演唱前都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位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运用歌声、表演等方法,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熟悉了歌曲,还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入了解了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在以后也能够更加准确的表达和抒发出歌曲的情感来。在这样反复的体验过程中,学生不只是依靠歌词去理解音乐,而是从歌曲的音乐旋律、速度、力度等诸多表情手段去体验、表现音乐,感受歌曲在内容上、形式上、情感上的美感,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情感。通过粗唱、细唱、精唱,使情感抒发步步深入,让学生从感性的愉悦层面上升到理性的情感共鸣、审美层面,审美情感的进一步调动、激发,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审美体验。

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之后,课堂秩序必定会格外的活跃。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都不强,学生一旦高兴的忘乎所以,场面就很容易混乱。但是如果老师太苛刻严厉,课堂气氛又会过于拘谨,学生战战兢兢,反应迟钝,教学计划不容易很好的开展。因此一定要给学生把课堂纪律列清楚。如果真的碰到令老师头疼的"淘气鬼",不妨适当地进行一下"冷处理",给学生一个严肃、信任的眼神,相信学生会明白这眼神中所包含的意思,自觉地收敛一下自己的行为。老师千万不可板着脸,高声怒斥学生,这样虽然起到了震慑的作用,但是这样做在无形中也使学生和老师产生了距离。

再有一点,让学生提起学习兴趣的关键一点就是要让学生觉得自己也是课堂上的参与者,而不仅仅是一个旁听者。也就是说在课堂上一定要跟学生有互动。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就尝试着多用一些"好不好?"、"行不行?"、"大家说怎么办?"一类的话语,这样,既尊重了孩子们的意见,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兴趣。而且针对小学生,老师要适当的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做得好的时候就要赞许的对他们讲"你真棒!";出现小错误帮他们纠正之后也要笑着告诉他们"要加油!"。学生年纪小,但是心思也是非常敏感的,有什么心情都会写在脸上,老师一定要多加注意。

除此之外,老师也要学着对症下药。比如从年级上来划分对待,即,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对简单具体的事物易于接受,易被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色彩鲜艳的活动的教具所吸引,以机械记忆为主,思维主要是根据直观形象的外在属性进行概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让他们在游戏与娱乐中学习初步的音乐知识。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则不再单纯追求主要作用于感官的感觉上的需要,这时的学生开始需要比从前更进一步的得到知觉上的满足。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运用歌(乐)曲所表现的典型的意境与情绪,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注意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到了再高年级,由于学生年龄增长和身体发育,在心理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就认识过程而言,有意注意逐渐上升到主导方面,使抽象思维有了发展的可能性。理解记忆能力越来越强,思维方式由以具体思维为主的形式逐渐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形式过渡。情感和意志方面也都有所发展。在这一时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性意学生的情绪,可适当讲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故事,如名人与音乐、音乐家轶事、名曲诞生的趣事等。

二 让学生大声唱起来

前面讲了很多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说了那么多,我们教学的目的,还是让学生真正的学懂音乐。用天真烂漫的童声唱出动人的歌曲,因为小学高年级变声之后就再也唱不出那种纯净的歌声了。在日益紧张,快节奏的生活中,应该多鼓励孩子们用嘹亮的歌声唱出只属于他们的童年。让学生在欢快的歌声中学习,成长。他们的童年中,应该有一首属于他们自己的歌,那是他们成长的音符。这也是这么多年在提倡的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让孩子全面的发展,给他们一个完整的童年。

除了有唱歌天赋的学生之外,我我们也要善于去发掘有其他音乐天赋的学生,比如手指适合弹奏乐器的学生,适当的壮大学生的乐器队伍,让学生尽早的发现自己的特长,在集体活动中脱颖而出,从而树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