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46: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最后的常青藤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夕阳老去,西风渐紧。
望着窗外渐暗的天,眼前的这棵树在风中瑟瑟而动,枝上的树叶也迎着风儿的低声呼唤簌簌而落。凄凉的天色下,这树显得越发的孤独?无助。
院落里堆着一片片落叶,像一个个沉睡的精灵,也像一只只耳朵,俯身聆听大地最深处的声音。风与空气亲密地低语,时不时地掠过,撩拨起一片片落叶。那叶子突然间失去了归宿,惊慌、彷徨地打着旋儿,急切地想扑向大地。轻盈地舞动,成就着归心似箭般灵动的美。土地就是落叶的家,也许落叶想远走他乡,随处沦落。但一番漂泊之后,累了、倦了,没有力气再去看人世繁华。花红柳绿了,于是,落叶归根。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树叶终究是懂得感恩的,殊不知所有挣扎之后,树叶依旧回归土地,成为铺在平地上的落叶,渐渐地深入泥土让身躯腐烂,化作春泥,等待下一个花季的盛开。
唯那片树叶依旧依附在树上,风假装安静的吻过,却是有意的在欺凌这树叶。这是最后一片树叶了。它与风顽强的斗争着。它就是欧·亨利笔下那最后的常青藤叶,在秋风中摇曳着,他载着诗人那摇摇欲坠的希望。秋风依然安静的吹过,掩盖着一切的喧嚣,最后一片树叶奋力挣扎着。然而,季节的舞蹈,潜藏着某种不可改变的力量,最后一片树叶决绝的如枯叶蝶似的坠落。树只剩下光秃秃的躯干,这叶子带着树最后的希望一起坠落了。树枯了。大地也归拢了怀抱,专心未来年蓄积养料。
最后一抹残阳被吞噬在沉寂的夜空中。风还是安静的吹过,却凌乱了这个季节……
高一:寒秋瑾木
时间刚进入2012年2月份,就接连爆出两个17岁男孩的残忍故事,令人发指且困惑。一个是合肥某中学的学生陶某,求爱不成便疯狂地将油泼向16岁女生,将一个清秀的女孩烧得面目全非;另一个是郑州某校高二的优秀生,因为母亲对他学习要求严、压力大,竟然残忍弑母,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上学,直到被捕受审还说“不后悔,我可以不用学习了,不用压力那么大了”。有预谋地伤害身边人,手段残忍的行为,与17岁年龄形成了巨大反差。他们不可能天生残忍的基因,注定要成为罪犯,那么是什么使青少年如此暴力,我们的教育又能从中反思些什么?做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找回缺失的爱心,凸显对学生的“爱心”培养?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给学生以爱的熏陶
1、教师首先要充分熟悉教材,从中挖掘爱心教育素材
中职语文教材具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其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教材中许多篇目表达的是人类丰富的思想情感,如亲情、爱情、友情,这些情感应深受人们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把这些情感充分挖掘出来,以情激情,才能引导我们的学生做个内心丰满、善良、正义、勇敢的人,长此以往也会使学生滋长出对祖辈父辈的感恩之情,对同辈对他人的深厚情义。笔者认为对中职生的情商教育比智商教育更难能可贵。我们可通过文本的教学让学生懂得如何去爱别人、爱自己、爱生活。例如《我与地坛》是史铁生以自己的亲生经历谱写的一曲母爱的赞歌,本文作者深切追思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同时还告诉我们生命需要关爱,生活需要自知和自强。讲读完这篇课文,针对“母爱”这个话题再联系到“5.12”四川大地震中一位母亲在手机中留下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见证了母爱的真情,这种绝境中热烈、直白的呼喊使当时在场的见惯了生离死别的医护人员热泪盈眶。母爱让每个人品来都是沉甸甸的,母爱是人间大爱,它的伟大毋庸置疑,不管我们怎样去表达都不为过。
欧·亨利的《最后的常青藤叶》会让学生触摸到风雨中的老画家贝尔曼耗尽生命,给年轻女画家琼珊留下的希望绿叶,仰视老画家富有爱心的高贵灵魂。在学习《提醒幸福》《为你自己而高兴》等课文时,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和工作,爱岗敬业,为社会做贡献。
生活在这多元的信息化社会中,孩子成熟早,早恋似乎成了一种风气。我们的教育如果不能与时俱进,把爱情教育引入课堂那将是缺憾的教育。做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我们要利用好教材中的这类文章。通过文本的学习,一方面指导学生对优秀的爱情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艺术鉴赏,另一方面还要借机引导学生从中认识到爱情的美好和崇高,懂得其真谛与责任。例如教学《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这篇文章时,我既向学生讲明红玫瑰与情人节的来历,使学生认识到爱情的美好和崇高;同时也不失时机,意味深长地告诉学生:“玫瑰花很美,不过,玫瑰的枝条上有刺,拿的时候要小心喔!”话音刚落,学生们都会意地笑了。我的“意味深长”是要告诉学生,处于青春期这样一个并不适合爱情开花结果的日子里,一定要谨慎地对待“爱情”。希望有一天在你们能承担爱情的责任时,才尽情地去享受爱情,享受它带给我们的快乐。讲读完舒婷的《致橡树》,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对爱情的认识。学生甲说:“爱人是美好的,被人爱也是幸福的,但我们思想未定型,心理未成熟,经济未独立,事业未确定方向,所以我们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学生乙说:“我们首先要学好文化知识,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棵努力向上,根基牢固的大树,只有这样才能热爱生活、拥有生活,才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学生的发言很积极,也显成熟。我也趁热打铁进行小结:“一个人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生活、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我相信,同学们沐浴在爱的阳光里,必定能长成参天大树。”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学生在学习这些精美的文本作品中,既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又接受了爱的熏陶,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
2.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延伸爱的熏陶
中职生的课业负担不重,课余时间很多,我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图书资源进行借阅,如《读者》、《青年文摘》》、《海外文摘》、《演讲与口才》等这些都是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我也充分利用作文课或课余时间和学生一起对其中的优秀作品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共同讨论和点评。比如《感恩的庄稼》讲述了以色列庄稼人,每当庄稼成熟之时,他们不收割近路边的庄稼地四个角。他们用这样的方式来报答上帝,为那些路过此地而没有饭吃的贫苦的路人提供方便。他们认为生活在幸福中的人就应该留些麦子给那些处在困苦中的人。阅读此文,学生明白了要懂得留一些感恩的庄稼在心里,要向有困难的人伸出援手。同时我还把《感恩的心》这首歌曲引入课堂,让学生学唱这首歌,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爱的教育,爱的引导。
3.积极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生活,强化爱的熏陶
学习语文不应成为一种单纯的知识消化,其外延应该与生活相同。笔者平时很注意收看新闻联播,关注社会百态,并注意搜集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人和事。在教学中我也积极引导学生要多关注社会生活中富有爱心的人和事,并搜集与此相关的资料。这样师生之间可定期进行交流,这样的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思想意识,而且还有助于促使其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通过交流,同学们认识了“最美妈妈”吴菊萍;烤羊肉串的“慈善家”阿里木,他从2006年起,用烤羊肉串挣来的钱在毕节学院设立“阿里木奖学金”,专门资助贫困学生;暴走妈妈陈玉蓉…...同学们不仅认识了他们,而且还积极探讨他们这样做的意义和价值,并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例如在一次教学中我向学生介绍了“雷锋式”的工程师卢新杰的故事。卢新杰不是党员,不是劳模,凭本事当上工程师,待遇优厚,但生活清苦,无房无车,44岁英年早逝,他没有留下一分钱存款,留给人们的只有20年的捐款单据和让人难以忘怀的一段话:“我没有大作为,但有一颗位卑未敢忘国忧的心。现在普天之下还有那么多穷苦人家,我们理应伸手去拉他们一把。如果我的这点心意能让他们中的一些人感到一丝温暖,我将无限快慰。”他用短暂的一生给了他们无私的爱,无限的爱。听完这故事,一个同学在周记中这样写到:“你是一个纯粹高尚的人,在世默默如草,以精湛的技术立身,以高尚的人格立命,以救助施爱为信仰,践行助人为乐的美德,大爱无言,精神不朽,卢大哥,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