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时间:2023-05-30 09:46:38

第1篇

今年,我局深入开展“做全面发展的药监卫士”主题实践活动,结合深化学习型机关建设,要求全局人员每人精读几本书。借此活动之机,我非常有幸地阅读了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作者李开复从探索成功的奥秘、完善价值观、端正人生态度、寻求最基本的行为方式等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我们每个人都能取得成功的真谛和路径。读过这本书后,我对成功有了新的认识。人所处的位置是不相同的,社会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生活环境,只要正确找准自己位置努力去做,不盲目的比较,不管是出类拔萃,还是默默无闻,那都是一个成功者。几点感悟同大家分享:

首先,做一个快乐的自己。作者讲到“拥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乐观面对人生。”一个快乐的自己就要思想纯真,不要有太多的杂念、太多的心机、太多的心理负担。要学会放松自己,做到“我就是我,一个简单而现实的我”。快乐其实很简单,只需我们生活中保持乐观向上,工作中保持一种快乐工作,积极向上的心态,那么快乐就在我们的身边。这样就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开阔、乐观、旷达,能真正让我们的生命鲜活灵动起来,永远追求那种充满激情的人生境界。人生短短几十载,我们何不敞开胸怀去面对一切,做一个快乐的自己,并把这份快乐传达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其次,做一个优秀的自己。一个优秀的自己就要有良好的品行、不凡的气质、超强的能力。这些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实现的。学无止境,读书可以拓宽人生境界。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是不懈学习,在不断学习中反省自己、提升自己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应用到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等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中去,时时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充实,“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寻找通往成功的道路,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自己。

最后,做一个成功的自己。选择成功的道路是多样的,成功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途径,只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利弊,选择一条最理想、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不管是功成名就,还是身败名裂,那都是一个成功者。我们在追寻成功的时候,要以勇气指导自己追寻理想、以自信培养兴趣、以自省指导有效执行、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学习、以同理心指导人际交流、以宽广的胸怀促进团队合作与相互沟通。我们要善于接受不同的思想和意见,善于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陷,善于从各种不同的思潮中汲取力量。我们要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以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真正体现自我的价值。

结合当前思想工作实际,对照李开复先生提出的不断超越自我的理念,我觉得要做最好的自己,重要是做到以下三点:

做最好的自己,勤于思考、积极向上。只有勤于思考,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扬长避短;只有勤于思考,才能冲破原有的束缚,超越自我。作为一名药监战线的同志,我们的工作如药品抽样、医疗器械监督检查等都有着极强的专业性,这更要求我们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为提高药械执法能力和提升服务水平做出自己的努力。

做最好的自己,敢于进取、不断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是城市活力之源。我们作为政府的行政执法人员,要有刻苦学习,拼搏进取的锐气,做各项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要有敢于求实、刻苦实干的勇气,结合当前开展的“大家谈”系列活动,转变思想观念,积极进取,敢于争先率先领先,不遗余力地推进药械监管工作机制和方式的创新。

做最好的自己,勇于奉献、不计名利。药监工作既辛苦又清苦,我们的接触面比较窄,组建的时间也不长,跟大部分部门比较,我们没有什么优越感,但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努力做到干一行、钻一行、爱一行;不怨天尤人,不随波逐流;不比收入比贡献,不比权力比奉献;坚定理想信念,注重修身养德,时刻反躬自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最好的自己,都可以做到优秀。我们更不必为自己赶不上别人而太过自责,也不必因为境遇不好而太过感伤,怨天忧人。我们所需要做的,是追随自己心灵的选择,不求其他,但求做最好的自己。我们就会变成一个更美好、更大度、更成功的人。

第2篇

关于热门《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范文   踏上工作岗位两年了,在这期间我有过悲伤,也有过快乐,有过失败,也有过成功。学生时代,我是一个勤奋而努力的学生,踏上工作岗位,我依然是雄心壮志,想着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想着做一个优秀的老师。但是由于缺少丰富的工作管理经验,常常会有棘手的突发事件让我束手无策。什么是最好的老师?一向在寻觅答案。

  假期里读了教育名家李镇西写的《做最好的教师》,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多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必须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颇有感触。

  有这样一段话:“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书育人的动力。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能够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能够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能够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能够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日的自己和这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到达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读到那里不禁问自己,在两年的工作中,我有没有到达自己最初给自己设立的目标呢,有没有超越自己呢?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爱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教育对象的爱。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学习优秀的孩子,而忽略了后进生,他们更需要关心。只有那些“不可爱的德孩子”、“后进生”才最需要你的爱,他们就像迷途的“羔羊”,需要温暖,需要阳光。对于“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教师务必给他们一个空间,给他们更多的关怀,让这些饥渴的花朵,沐浴阳光,健康成长。

  并且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下“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给帮忙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种带有养成良好礼貌习惯的“养成教育”并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爱。

  老师也只是个普通人,也有自己普通的感情,教师要怎样拥有“师爱”呢?李镇西老师用一句话告诉了我们:“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带着儿童的兴趣去探寻学生的心灵深处的途径,怀着儿童情感去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那样才能真正走近学生的心灵世界,能理解学生的做法,从而让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持续和谐一致,这样的老师就善于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智慧之处,那他看到的学生,都是带着“可爱缺点”的可爱孩子。同时,如果想和学生相处愉快,你就不能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些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情。如果你的要求很高很严厉,这样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这点我深有体会。

  工作以来我都是担任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总是要求孩子们到达自己心目中的标准,总是觉得他们错误很多,例如上课迟到,不讲卫生,上课讲话,路队不好……常常会责怪他们,这样对改正错误并没有太大成效,反而我用鼓励的方式,用允许他犯错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孩子们的错误越来越少了。

  要做最好的老师,那就要带着“爱”这个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一项事业,爱学生,用真正的爱――师爱,去对待学生,为学生的的未来服务!

  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不禁惭愧万分。这天读李老师的书,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从此刻开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取这天比昨日做得更好,明天比这天做得更好!

  关于热门《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范文

  早就听说李镇西老师很厉害,刚拿到《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我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越看越爱不释手,也没感到倦怠,头脑中一次又一次地闪着一个念头:要多读书,多动笔!这本书介绍很全面,李镇西老师用一个个鲜活地事例把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技巧、教育情感阐述得很详细生动,读起来很亲切,深受启发。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在大会上,校长多次强调要爱学生,也许我们以前理解的爱是片面的,李老师认为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师爱,首先应是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欣喜,激动和沉思。在我们班有十几个学生,他们都被各科老师认为是“极差生”,他们的差在哪里呢?就差在成绩,各科几乎都是个位数,让所有的老师都很头疼,想放弃了。读完李镇西老师这本书,我才知道我犯了多么大的错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自己的个性,我们不可能培养出一样大度的学生,我们要因材施教,使优点得到发挥,弱点得到弥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者的明智就在于他能从似乎都“差不多”的学生中,发现每个人特有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志向。大胆地让每一个人的才能尽量得到发展,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合格的公民,每个人都在生活中找到了他的条件许可的合适的地位。教育到底是什么?我想教育就是爱,爱是教育的灵魂,简单粗暴的体罚,那不是教育;不讲方法艺术的惩罚,那也不是教育。教育需要过程,教育需要心智。最近春天来了,感觉孩子们也躁起来了,打架,不完成作业,不遵守校规,反复犯着同样的错误,我很生气,静下心来一想,他们还是孩子,他们的品格还是可塑的,他们的情感也是可以感化的,也许我该换一种方式来处理,不能伤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做一个有耐心的老师,更重要的是做一个有爱心的老师。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提高教师的素养”这一章,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师素养,就要阅读和写作。以前,除了教科书以外,很少读书,从工作以来,时间也多了,才开始阅读教育专著,慢慢地我也喜欢上了阅读,就像李老师说的,阅读已经成了我的生活方式之一,或者干脆说,“阅读欲”就是我的“生存欲”!这种“阅读欲”是源于自身的危机感,学问的功底,学识的功底,使我如饥似渴地阅读。在写作实践中,李老师也总结了自己的几点体会,每一点都是那么真诚。最让我佩服的是李老师的习惯,他的“五个一工程”,他30年的从教之路,教育教学的经验之谈,都给了我很多启迪。李老师工作繁忙,但每天坚持完成好自己的“五个一工程”,一个人下决心不难,难就难在坚持。如果我也这样做,我想我的生活会更加充实,更加丰富!

  读完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李老师告诉我们:“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一个人也许永远达不到所谓的“最好”,但我想,只要今天比昨天好,一天天不断地超越自己就一定会汇成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关于热门《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范文

  一学期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 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读后,受益匪浅。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 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折服。 同时,使我这个已经有17年教龄的老教师,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理念《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正是证明了这一点。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熔炉里, 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

  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 他所具有的这种情感魅力,使我这个与李镇西有着同样教龄的人来说,望尘莫及。

  对照李镇西的教育方法,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当之处。例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我的性子急燥,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缺少个别引导,使学生对我敬而远之, 师生之间缺乏信任感,产生代沟。学生本身有一种压抑感,快乐不起来。

  通过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对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觉得自己与一个好老师的差距太远了, 这哪是爱学生?反思后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为爱,冰雪会消融; 因为爱,枯木会逢春; 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 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

第3篇

书,能带走夏天的炎热;书,能抵挡冬天的严寒;书,是人们必要的食物;书,是每个人一生的伙伴。让我们在书的王国里自由翱翔吧!共同阅读我的读书感悟演讲稿三分钟,请您阅读!

我的读书感悟演讲稿1书是我们的好朋友,通过它可以“看”到广阔的世界,“看”到银河里的星星,“看”到中华瑰丽的五千年,“看”到风土人情和世间万象……对我们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积累、提高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我国伟大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人人拥有一好书,人人读一本好书的读书工程的号召下,我买了一本李开复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

首先吸引我的是书名,当书到手时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去读这本书。读完后不禁觉得神清气爽,以前也曾读过一些书,读后似乎感觉都是一些空话,仅仅留给我一些无谓的说教,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看了这本书后,感觉与众不同,如何才能做最好的自己?这需要我们每个人进行思考。是的,更多的时候,大家都在审评对方,研究对手,却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了解自己。李博士用平实的语言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心门。他告诉人们:做人不是只有自省才能更完美,但是不时的自省却能让自己更加的清醒;做人不是简单的树立理想就可以轻松实现,但是没有理想的人却一定无所适从;做人一定要有广阔的胸怀,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才有容天下之大量的非凡气度;做人要有勇气,真正敢于追逐自己梦想的人才能让更多的机会停留在自己身边……他不仅提出了浅显易懂的“成功同心圆”说,而且运用了发生在他身边的大量故事来阐述成功的秘诀。这些故事很值得我学习和品味,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指导我走向成功之路。

其次,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不同。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或许经常有这样的感觉: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怎样才能得到成功,搞不清真正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如何实现。现在看了李老师的“成功”学后,体会到:人和人之间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能用同一个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无论是所处地位与名望的高与低,拥有财富的多与少,只有发挥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又对社会和他人有益,同时还体验到了无穷的快乐,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世界本来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抉择,但不需要为压力过重而苦恼,更不需要为了失败而哭泣,也不要让事情来主宰我们,而是要用积极的态度来主导、推动事情往更好的方向进展。

最后李开复博士认为:成功就是不断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对此我的理解就是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形式不同,成功的意义也不同,不要去在乎世俗的模式,只要自己努力去实现理想,并且每天都在向理想靠近,就是成功。成功的标准并不是单一的,社会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只要在自己的舞台上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限,无论是令人瞩目还是平凡普通,都是成功。当然,在现实社会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我们的理想和现实永远存在着差距。而许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改变心态,调节情绪,改变思考方式,不断超越自己,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烧,做最好的自己。

读完《做最好的自己》,感到其实做好自己并不难。作为一名职业女性,工作经常陷入一种疲劳的状态,经常会被学生的问题搞得自己觉得很累,我知道这不应该是年轻老师应有的心态,但是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总是会被学生不如意的表现所影响,开始经常抱怨这,抱怨那,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教师这个职业,刚参加工作时的热情减少了,这种心情影响到我的生活和工作,受李老师的影响,“既然只能当老师,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

是啊,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天天开心呢?可是,每天出现的让人头疼的事情,让人头疼的学生,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呢?我经常想:多想孩子们可爱的地方,尽量把课上好,尽量和他们一起玩儿,这样孩子们就会越来越爱自己,每天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又怎么能不高兴呢?

多么简单多么朴素的道理,为什么我当初就没想到呢,想想我们在工作学习中难免会与人产生摩擦,如果我们只盯着别人的错误,那么只能让矛盾越来越激化,但是我们如果想别人的优点,就会使我们很快的冰释前嫌,问什么同样的问题发生在学生与老师的身上就这么不可调和呢?其实还是缘于“爱”,如果我们给学生多点,再多点的爱,对于他们的错误我们都用理解之心,包容之心,责任之心看待,而不去苛求他们像成年人那么懂事,师生关系会不会更和谐一点呢?在众多的压力与竞争下,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论遇上什么困难都不要气馁,积极心态战胜一切困难,一样可以做到优秀。

事实证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最好的自己,都可以做到优秀。我们更不必为自己赶不上别人而太过自责,也不必因为境遇不好而太过感伤,怨天忧人。我们所需要做的,是追随自己心灵的选择,不求其他,但求做最好的自己。我们就会变成一个更美好、更大度、更成功的人!

我的读书感悟演讲稿2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人生快事,莫如读书。它能让我们知天地、晓人生。它能让我们陶冶性情,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书是我们精神的巢穴,生命的源泉。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到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阅读中养成爱好读书的习惯,体会读书的乐趣,学习和掌握一些读书的方法,这不是人生的第一大快事吗?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读书的各种乐趣吧!读书的一大乐趣莫过于当你当你正为一个问题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或对某一个问题似有所闻的时候,打开书一看,你就会发现早已有人对这个问题做了充分的论述,正好骚到了你的痒处。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那么舒服,那么的自在。

读书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乐趣,对于从事体力劳动来说,读书一种休闲;对于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来说,书可能是一种灵丹妙药,烦闷时,读书可以解闷;愁苦时,读书可以忘忧;兴奋时,读书可以畅流……

读书给人恬淡、宁静、心安理得的快乐,是名利、金钱不可取代的,书就像人类的精神营养剂,缺了它,生活必缺陷。让我们别留下遗憾,拿起书吧!相信你一定也能从书中懂得人生的真谛!我还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总会碰到很多业务上的难题,非自己所拥有的知识能解决的。所以为了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向书本这个最好的教师请教,它总会为我找到解决难题的捷径。

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

通过读书扩大自己的视野,吸收一些新观念,给自己的教育教学添加一些新的方法,用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紧跟时代的要求,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不至于太落后。比如说,我就是通过读书知道了普通学校的课程改革,了解普通学校的教研教改,并用他们的教改成果来指导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记得我们参加工作时,听得比较多的一句俗话,是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但现在的说法又不同了,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的一桶水已经不够用了,教师必须象个源泉,象条生生不息的奔河,得有源源不断的水流给学生,只有这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教师想要做个源泉,做一条生生不息的奔河,只有自己不断地去学习,才能做到这点。仅仅是自己做源泉,做奔河还不够,我们还得让学生学会找源泉,让学生自己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所以现在想做个好老师是很不容易的。

读书开阔人的视野。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

在这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的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从它的经历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更能体会到书本做为人类掌握知识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读书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就能起到很积极的作用,书本就是这样的一位。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充满崇高的欢乐和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

通过读书,还可以不断地提高我的思想境界,坚定我的志向,使我有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书,是我一生的朋友,有了它,我的不足得已掩盖,我的人生也不寂寞。书可以让我拥有宽阔的胸怀,可以让我拒绝庸俗,可以让我不断的追求完美。

让我们每个人都来享受工作中的乐趣,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天,享受喧哗之中的寂寞,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让自己沉浸书中,享受读书给你带来的乐趣吧。

读书的一大乐趣莫过于当你当你正为一个问题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或对某一个问题似有所闻的时候,打开书一看,你就会发现早已有人对这个问题做了充分的论述,正好骚到了你的痒处。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那么舒服,那么的自在。

读书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乐趣,对于从事体力劳动来说,读书一种休闲;对于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来说,书可能是一种灵丹妙药,烦闷时,读书可以解闷;愁苦时,读书可以忘忧;兴奋时,读书可以畅流……

读书给人恬淡、宁静、心安理得的快乐,是名利、金钱不可取代的,书就像人类的精神营养剂,缺了它,生活必缺陷。让我们别留下遗憾,拿起书吧!相信你一定也能从书中懂得人生的真谛!

我的读书感悟演讲稿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畅游大海的轮船,书是翱翔蓝天的翅膀,书是尽职尽责的老师,书是知识的百宝箱,书也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几天我又重温四大名著。我更加喜欢《红楼梦》里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水浒传》里敢于同老虎搏斗的武松;《三国演义》里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西游记》里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

记得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在谈话。”每天写完作业,我总会留出一些时间来看书,这已成为一种习惯。令我难忘的一本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讲述了一个出生出身贫寒却坚强勇敢的少年保尔·柯察金的故事。他出生在一个战争年代,经过种种磨难和考验,他成长为一个革命战士,因为革命,他不得不忍受着残疾和失明带来的痛苦,最后他毅然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实现它勇往直前,绝不掉队的革命理想。保尔你多么伟大!即使残疾和失明也打消不了你为革命所做的贡献的念头,而有一些人却没有勇气克服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我们新时代的少年一定要以保尔为榜样,努力克服困难,为祖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我要感谢书籍,它如一个默默无闻的老师给予了我们知识;又似一个无话不谈的好友和我一同嬉戏玩耍。它是我的精神食粮,有了书我的生活不再枯燥。读书的感觉,真好!

我的读书感悟演讲稿4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每当我陶醉在书的海洋之中时,一种奇妙的感觉充溢着我的心房。我似乎听到自己从心底发出的由衷的赞叹:“读书的感觉真好!”

很小的时候,因为父母外出打工,我跟随奶奶生活,奶奶既要种地,还要忙家务,根本没有时间陪我玩。妈妈很舍得给我买书,那些花花绿绿的书,摆满了我的小书桌,所以书成了我的唯一的伙伴。

那是一个满是彩图和拼音的世界。在书中,我认识了聪明美丽的白雪公主,知道卖火柴的小女孩非常可怜,明白丑小鸭历经千辛万苦、重重磨难之后变成了白天鹅……那时我常常想:也许哪一天我也会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我时常沉浸在幸福的幻想中。

慢慢地长大,我的书变大了变厚了,我知道了猿人是人类的祖先,我们的祖先们是靠钻木取火,知道轩辕大战蚩统一华夏,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指南针、火药…我为自己是华夏子孙的自豪而骄傲。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书柜,书越来越多,越来越厚我发现世界原来是多么奇妙。读书让我变得高大起来,仿佛举目望去,我就能轻易地看到北极的冰川;看到埃及的金字塔;看到埃及的尼罗河畔有成千上万的工人在修建金字塔……直到爱不释手地合上书,我的脑海中还是不断浮现出各种画面。我有一种甜蜜的感觉:读书真好!

读书不仅拓展了我的视野,而且净化了我的心灵。

我从《论语》中,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三字经》这本书中我认识了“孔融”“小黄香”。因此,在公交车上,我能经常给老人让座;路上,主动搀扶扶老人过马路;回到乡下时,主动帮爷爷奶奶做家务活。大人们都夸我是一个孝顺的孩子。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这个学期,我作文又有了进步,老师把我的文章变成铅字,发表在学校的网站里。这一切都要感谢读书给我带来的成就感。

读书的感觉真好!

我的读书感悟演讲稿5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能让人感到美好,而这件事对我来说,那就是读书。

星期六,我去图书馆看书,但由于出门前被爸爸批评了一顿,所以心情不太好。到了那里,我随手拿了一本《怪物大师》就读了起来。

这本书的主人公叫树怜,他被一只叫奈克赛斯的怪物选中,当了他的主人,他们并肩战斗。有一次,怜在战斗中受了伤,这时,另一位怪物大师姬矢准帮助了他,他们就成了战友,共同对抗邪恶组织食尾蛇。看到这里,我感到自己似乎没有那么生气了。

但渐渐地,姬矢准发现怜在战斗中似乎从来没有想过保护自己的身体,仿佛生死与自己无关。他暗中拜访了怜的好友武藏,希望得知怜的背景,而武藏却告诉他一个惊人的事实。怜和武藏都是克隆人,他们被一个叫做TLT的组织克隆出来。怜的克隆失败了,所以他的细胞正在缓慢坏死,他的生命只剩下三个月了。

很快,两个月过去了,姬矢准很想为他做些什么,但却无能为力。终于,怜的最后一战来了,他们的敌人是拥有所有怪物能力的依组麦鲁。怜和姬矢准两人倒下了。但在这最后关头,武藏研制出了可以拯救怜的特效药,还用自己的怪物治好了姬矢准的重伤。最后,三人齐心协力将自己和怪物的能力发挥到了极点,使出了“奇迹光矢风暴”,终于取得了胜利。

第4篇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格心理学认为,人在六岁之前就已经有了人格基础,由此可见,在幼儿时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亲情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情感,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绘本直观形象性的特点,让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感受亲情的美好,萌发感恩的意识,从而促使幼儿了解亲情的重要性。

一、“我的爸爸”,认识亲人

认识亲人是感恩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能让幼儿从认识父母做起,体验亲情的重要性。父母虽然是幼儿最亲近的家人,但是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所以很多父母忙于工作,和幼儿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尤其是父子之间的接触更少,长此以往会造成幼儿对父亲的态度冷漠,教师可以利用绘本弥补这一点。

教师可以针对幼儿对父母,尤其是对父亲缺乏认识的问题,选择一些以父亲作为主人公的绘本读物,让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父亲。例如,《我爸爸》就是一本精彩的绘本读物,它讲述勇敢的爸爸不畏惧野狼,轻松地从月亮上跳过去,这个爸爸也不畏惧大力士,敢和大力士比试,同时,这个爸爸很憨厚,比如他的头发好像扫帚。教师可以让幼儿从阅读绘本入手,说说故事里的爸爸有哪些能耐,然后引发幼儿思考,想想自己的父亲又有什么本领,慢慢地引导幼儿感受父爱的伟大。如有的幼儿认为爸爸好像超人,他每天很早上班,回家又很晚,但是在自己生病的时候,他又会及时出现在自己的身边,带自己去医院。在阅读的过程中,幼儿认识了亲人,理解了爸爸的忙碌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生活,对父亲产生了感恩之情。

利用绘本能够促使幼儿认识自己的父母等亲人,对父母不能始终陪在自己身边表示理解,从而促使幼儿和父母的关系更为亲密,这样可以为感恩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幸福宝贝”,感受亲情

教师在组织幼儿阅读绘本的时候,可以安排他们阅读一些和亲子有关的绘本,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幸福和父母的关爱是分不开的。这能够促使幼儿对父母产生依恋之情,从而促使他们体会到亲情的美好。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渗透浓浓亲情的绘本故事让幼儿阅读,如《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个绘本故事就能让幼儿感受到自己作为“幸福宝贝”的美好。教师可以让幼儿在阅读后尝试讲讲这个绘本故事,感受亲情的美好。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小兔子告诉大兔子自己很爱他,大兔子回答小兔子说自己更爱他,然后他们一起回忆在一起的美好生活,小兔子最后在大兔子的怀抱中甜蜜地睡着了。在幼儿掌握了这个绘本故事的主题思想之后,教师可以让幼儿模仿小兔子的行为,回家对自己的父母说“我爱你”,然后模仿小兔子回忆自己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生活。教师还可以让幼儿进行以亲情为主题的角色扮演游戏,一个小组的成员分别扮演父母和孩子,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展现出来,这样也能促使幼儿感受到亲情的伟大。以绘本作为切入点,能让幼儿更好地感受亲情,从而促使他们对家人产生感恩之情,增强幼儿的亲情意识和感恩意识。

围绕绘本的内容和幼儿一起游戏,可以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从而促使他们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

三、“我是帮手”,尝试感恩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读书能够塑造人格”,绘本作为幼儿文学读物,对于幼儿完善人格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指导幼儿阅读绘本的时候,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参加一些和亲子互动有关的活动,例如让幼儿阅读以母亲为主题的读物,感受母亲为自己做的事情,尝试帮助母亲,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第5篇

>> 做学生阅读旅程的引路人 做阅读的引路人 做学生的引路人 做学生阅读的引路人和同行者 做经典阅读的引路人 做孩子阅读路上的引路人 做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 做中职学生的职业引路人 做学生心灵的引路人 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做学生数学思维的引路人 做学生自主交流的引路人 走进学生,做学生的“引路人” 走进学生心灵 做学生的引路人 以“导”管教,做学生的引路人 立德\正气,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做学生化学入门学习的引路人 班主任要用心做学生的引路人 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引路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做学生阅读的引路人 做学生阅读的引路人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然而,农村学校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学校图书室基本上无人问津,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因为教师们对阅读的认识不到位,学生没有阅读兴趣,没有获得审美体验。没有把学生引上路。作为语文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树立榜样。课内要把握阅读特点,注意引导,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方法和习惯。“课内悟方法,课外求发展”。推进学生的阅读量。 【关键词】认识转变方法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农村学校教育十分重视,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上都下了大力气,就边远偏僻的我校(镇中心小学)而言,专门建了图书室,配备了近万册图书,学校派专人负责,然而教师学生基本上是无人问津。这一奇怪现象笔者与教师们闲聊,得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正事都做不快,还管那些。我调查了周边学校,得出了同样的结果——摆设。

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阅读的地位和作用,课内要把握阅读特点,注意引导,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方法和习惯。课外,要做一个热爱读书的人,为学生树榜样,做好他们的引路人。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这个角色呢?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1、要正确认识阅读与学生的发展的关系

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习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课程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而积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和识记背诵。历代的文学大师,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

“读”是一把钥匙,能从“读”中开启学习语文智慧的大门,步入语言学习运用的殿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都已经在千百年前很诗意地告诉了我们这其中的奥秘。“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要想一个没有广泛的积累和视界融合的孩子做到下笔洋洋洒洒如有神,开口若滔滔江河是不可能的。

2正确认识“闲书”

“闲书”是孩子们喜欢的读物。不同认知水平和不同阅历的孩子喜欢不同的“闲书”。他们从读“闲书”中得到了快乐,得到了幸福感。然而,很多人担心这样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不让他们读,不让他们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知道,很多有名的作家就是从读闲书开始的,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季羡林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他,可是不让他看闲书,他就放学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当代小说家叶文玲最早的读物是被孩子们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后来是连环画,渐渐地连环画这类的小书已不能满足她,才找到了小镇文化站读书。作为孩子,他们的阅历浅,很多文章很难使他们产生共鸣。我们不尊重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怎么能培养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这其实就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不但要让他们看,还要为他们提供方便,提供保障。使他们从中获得审美体验,获得幸福感。

3、正确认识“读书”与语文成绩的关系

许多家长许多教师(特别是农村学校)把课本以外的书都归为闲书。他们怕影响孩子的考试成绩而不准看,更不要说买。让他们看的买的都是些教辅资料。著名的教育改革家李希贵先生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让自己上初一的儿子和上初三的侄女同时参加高三基本语文考试,并将试卷严格密封,混同在其他试卷中一起批阅,结果他儿子考了82分,侄女考了85分,这样的成绩是怎么来的呢?用李希贵的话说:“这丝毫没什么值得惊喜的,语文能力从来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主阅读、感悟出来的……知识视野狭窄,语言积累贫乏提高语文能力岂不是一句空话?”进行海量阅读实验的韩兴娥老师让学生三年学完六年的语文课本,并参加与六年级的考试,结果平均分不比六年级的差多少,事实强于雄辩,数据说明问题。这些鲜活的事例无不证明了阅读与语文教学成绩的密切关系。这与中国语言学家,近代汉语学的拓荒者和奠基人吕叔湘先生说的:“三分课内,七分课外”的观点不谋而合。

二、做一个热爱读书的人,为学生树榜样

叶圣陶先生说:“惟有教师,喜读善写,乃能引导学生善读善写,会读会写、乐读乐写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养”罗兰说:“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已心中有阳光。”过去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如果自己都不知道曹文轩,不去读《草房子》;如果自己都不读《点灯人》不去了解斯蒂文森,又如何去和学生交流讨论?又怎样去引导、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呢?教师要自觉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蒋军晶老师说:“我觉得一个语文老师,就应该是一个热情的阅读者,在不断的阅读中形成自己的兴趣与眼光,并且热衷把好的作品推荐给孩子。”

三、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1、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中,应由教师的指令性转为学生的选择性,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进行多种形式感情朗读,如比赛读、分角色读、边演边读、配乐读、师生共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等,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学生主体了,积极性也就高了。

2、课内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崔峦说得好:“课内悟方法,课外求发展”。教师不应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课堂上利用这些例子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不识的字查字典,不懂的词找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告诉他们上网百度。还要训练他们读书的方法:浏览性的泛读、品味性的精读、探求性的速读。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摘抄原文、提纲式摘录、写读后感、圈点勾画、作批注、作卡片、进行再创作、边读边思考等等。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当然,这些方法不可能一下子就教给他们,要根据学段要求,逐一进行,渐渐养成,螺旋上升。

3培养阅读兴趣

一是利用文本,教师先要作为一般读者阅读,“钻进去”“潜心会本文”“披文以入情”,喜怒哀乐,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再对课文语言来一番“虚心涵咏、切己体察”,引学生入境,使他们获得一些情感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是建立交流平台。开展“故事会”“读书交流”等活动,把学生们从书中得到的动人的故事、所记录的、能背诵的、优美的句段和诗词之类的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特别注意的是人多的班级要分成很小的组,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课外学习的兴趣,行成一种课外阅读氛围。特别是“讲故事”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因此,我们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故事迁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以此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延伸发展,激发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

三是介绍好书给学生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一般地,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

第6篇

一、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

教师如何能扮演好桥的角色呢?

首先,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否则就是桥搭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学时不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

二、在阅读上教师应做打开学生阅读视野的大门的钥匙

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识的无限的,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学生光学会教材是不行的,也是不够的,在语文教学上就是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发展课外阅读,开拓阅读视野。

语文教师要做好打开学生阅读视野大门的钥匙就要求我们不能整天围着课本转,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向课外学习。

怎样才能做好开拓学生阅读视野的钥匙呢?一、培养阅读兴趣,要给学生阅读自由,比如阅读内容,除不健康之外不管历史、科技、社会等都可以读。二、做好阅读指导,如怎样选书,怎样看书等都要做认真指导。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每天定时阅读的习惯,记读书笔记习惯,阅读中提问题的习惯等。

语文教师做好学生课外阅读工作,不仅对课堂教学有帮助,而且对学生自身发展也是个促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师的这项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三、在学生人文精神的渗透上教师要做艺术感染的天使

人文精神不能靠强行说教传给学生,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人文精神传输重在熏陶,感染。

我们语文教师不能只懂一些汉语知识或修辞等到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修养,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这们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

教师要做好艺术感染的天使,要在这几方面加强修养。首先是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在言行上要有风度。言的风度即指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这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要有艺术性。行有风度主要一点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做学生作为的表帅。最后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感受,创造这些美。

四、在创新精神上做学生的开路先锋

现代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传统教育上教师处于学生之上,其思想统治束缚着学生的思想。如:要听老师的话,要按老师要求的去做,似乎老师是真理之神,一切都是正确的,不容许学生对自己去怀疑甚至批判,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勇于担负起打破这种传统教育思想束缚的开路先锋。

第7篇

关键词:泛读 大量 快速 人文素养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7-0014-02

作者简介:史倩(1983―),女,山东滨州人,中学二级教师,山东省滨州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无论社会发展如何日新月异,生活中永远离不开语文,离不开语言。我们都想把汉语这门语言学好学精,然而每个人学习的精力毕竟有限,这就使我们在学习语言时无法时时求细,处处求精;但是如果只浮于表面,我们又不可能很好地掌握一门语言,不能在需要的时候随时随地应用自如。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将精读和泛读相结合,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更多更好的知识。

我们都知道,精读是细致地阅读学习,是我们在语文课堂上经常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那么什么是泛读呢?简单地说,泛读就是广泛地阅读,大量地阅读,快速地阅读。它的主要意义在于将阅读的广度拓宽,以达到博览群书的目的,最终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与学习中。

一个人要有广博的知识,才能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语文教育界有“大语文”的观点,就是说语文涉及的面非常广,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所以,泛读对于语文来讲,显得尤其重要。

笔者认为语文泛读课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范读,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是广泛、快速阅读的基础,教师应该在泛读过程的点点滴滴中渗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学生可以在泛读时有所收获的目标。近些年,高考语文试题也更加注重对学生阅读量的检验,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这正与我们泛读训练的目标有所重叠。因此,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学生才能在泛读中抓住重点,抓住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不必像精读那样面面俱到。

例:美国著名黑人作家兰斯顿・休斯的《初秋》。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更注重的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除了小说的基本特点之外,笔者强调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生活经历和阅读感受,不可拘泥于文字表面,要善于调动自己的知识能力,展开想象的翅膀,运用自己的个性,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比如有学生对“突然,第五街所有的灯都亮了起来”这个细节有深刻理解,她认为女主人公的心事由此彰显,男主人公仍未发觉,说明时间实在让他改变了。语段紧接着是“在暗淡的天空中”,他解释这个“暗淡”照应了女主人公的心境,又加“亮”来反衬,更是精彩。这样的解读带动了全班学生积极踊跃的个性化阅读,基本实现了有效泛读。

二、带着问题泛读以提高泛读质量

有时候学生自己阅读,不知道怎么入手,不知道文章哪些部分重要,尤其是对于长篇小说的阅读,更会显得无所适从。这个时候就是教师发挥指导作用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学生提几个问题,让他们有目的地阅读,这样训练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可能就会慢慢体会到需要把握的东西了。

例: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长的文章,我们可以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比如:“小瞎子”虽然是瞎子,但是文章中的他是不是一直很快乐?这样阅读时,学生就会特别注意到“小瞎子”的生活状态以及精神状态。比如:“老瞎子”“回来后”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个问题意在让学生理解文章的精神精华,那就是一种信念让人生之弦绷紧,让生命充满动力,而没有了这些,生命就枯瘦无力。

三、泛读时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泛读课不可忽视的价值在于“语感”,也就是对语言最直接的感悟,但更要注意渗透在文章中的人文知识。语言本来就是人们摄取人文知识的工具,文学也是其中一部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其具备高尚的情操,十分重要。

例:高尔基的《丹柯》是一个关于英雄的悲剧故事,除了感受小说悲剧的张力之外,教师更应让学生体会“勇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的伟大情感。而同时又有学生提出,丹柯在处理自己和族人的关系上也有问题,他没有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让更多的人看到希望和光明,从而理解自己,齐心协力把大家带出森林。这个问题的提出让课堂讨论气氛热烈起来,这也正好显出了文章主题的复杂性,可让学生在感受人性力量的同时,获取文章多样性主题的知识。

四、引导学生做好语言积累、有效摘抄或尝试写作读后感或笔记

只是单纯地读读文字,这是小学生也可以轻松做到的,但是要将文章的精华真正变成自己的所有,就需要在阅读后花点工夫去真正消化知识,而做笔记,就是最简捷有效的方法。泛读虽然是快速广泛的阅读,但这并不表示可以读后不做功课,如果有喜欢的东西,我们完全可以鼓励学生将感兴趣或认为重要的东西进行“再阅读”,然后将精华进行摘录,做好笔记,在以后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拿出来,或者平时随便翻一翻,多读几遍。

例:在阅读余光中先生《听听那冷雨》时,一个学生很喜欢其中的几句话,“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在,牧童遥指已不在,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在。”笔者就鼓励她将这几句话摘录下来。后来在一次话题为“回忆”的作文中,这个学生就学着化用了几句古诗,效果甚佳。

五、泛读时教师应注意选择语言标准规范的材料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流行的网络用词越来越受年轻人喜欢,并被大量使用,但是为了保持良好的社会生活秩序,规范的语言法则不可或缺,否则会造成误会甚至经济损失。所以,要鼓励学生泛读,教师就得引导学生多读经典的优秀作品,为学生学习语法知识提供最佳的学习材料,高效利用学生珍贵的学习时间,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通过泛读大量优秀作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8篇

【关键词】桥梁;钥匙;天使;先锋教师教学就像是一台戏,每位教师只要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这台戏的质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有教师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总结,这其实不是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认识,共大家交流学习。

1. 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桥梁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做为语文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因为学生与教材的理解本身就有差异性,所以,教师一定要扮演好桥的角色,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

教师如何能更好地扮演桥的角色呢?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必须要提到首位,否则就是桥搭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让学生们在高兴快乐中接收知识,吸取营养,而不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充分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

2. 拓展视野的钥匙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识的无限的,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学生光学会教材是不行的,也是不够的,在语文教学上就是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发展课外阅读,开拓阅读视野。

语文教师要做好打开学生阅读视野大门的钥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寄托于教材,而是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向课外学习。

怎样才能做好开拓学生阅读视野的钥匙呢?培养阅读兴趣,要给学生阅读自由,只要对知识有用的素材,都是我们的阅读材料。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比如说选什么样的书,看什么样的书都要做认真指导。对于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每天定时阅读的习惯,记读书笔记习惯,阅读中提问题的习惯等教师更应该从开始就做好培养。语文教师做好学生课外阅读工作,不仅对课堂教学有帮助,而且对学生自身发展也是个促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师的这项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3. 艺术感染的天使人文精神的传授不能靠强行说教传给学生,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人文精神传输重在熏陶,感染。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只懂一些汉语知识或修辞等到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修养,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这们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

教师要做好艺术感染的天使,就要在这几方面加强修养。最先要注重的是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语文教学主要是情感教学,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在言行上要有风度。言的风度即指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这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要有艺术性。行有风度主要一点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做学生作为的表帅。最后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感受,创造这些美。

4. 学生的开路先锋在传统教育上教师处于学生之上,其思想统治束缚着学生的思想,如:要听老师的话,要按老师要求的去做,似乎老师是真理之神,一切都是正确的,不容许学生对自己去怀疑甚至批判,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但现代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要勇于担负起打破这种传统教育思想束缚的开路先锋。

第9篇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致力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发展的课改新理念,赋予了语文阅读教学生命的活力。本课旨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受到为别人做有益的事,关心帮助他人是一种高尚美德的教育。

一、以多种形式的诵读贯穿始终,强调感悟

本节课教师采用自由读,小组内练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形式阅读文本,真正做到以读为本。不是把重点放在死抠语句上,不把语句嚼得过细,这就留下较多的“空白”,便于学生自己去感悟,自己去领会。这节课中,教学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安排了三次自由朗读课文,先是让学生认真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扫除,再让学生把课文读流利;然后选择没有读熟、读好的自然段自由练读;最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互读。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对于课文的难点,青蛙妈妈的话:“做对别人有用的事,就会觉得最快乐”则是加强指导,反复体会、品味,这就突出了文章最精彩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对青蛙妈妈的话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教师在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在巧妙利用学生在读熟、读透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注重语言训练,扎实到位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本课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包孕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训练因素,抓住这句话训练,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要强化语言训练,就是在这样的“要害处”“闪光处”敲重锤。著名的特级教师钱梦龙说:“除非不练,练就练的学生一辈子也忘不了。”语言训练,唯有扎实,才有实效,唯有新颖,才有特色。本课中教师在学生初步理解句意后,让学生回顾述说啄不鸟叔叔、水牛爷爷、蜜蜂妹妹都做了什么事,巧妙地进行说话训练,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又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一个说话的情景,并针对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现状,用句式的形式规范学生的语言进行训练,并让学生进入情境中,表演对话,从而使语言训练与知识巩固、情感体验相得益彰。

三、营造师生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世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并平等地将自己的体验倾诉给学生。上课伊始教师声情并茂地读出两个词“快乐”“最快乐”,并让学生怀着快乐的心情读出来,并说说自己什么时候最快乐,“有一只小青蛙,整天在想,做什么事最快乐?他都去找谁了?分别是怎么回答的,你想知道吗?”在师生平等的谈话中将学生带入学习语文的世界。将自己对教材的体验通过师生谈话,在有意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生出探究的欲望。

课堂要回归学生的经验世界,必须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学时,教师把重点放在学习2、3、4自然段上,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没读熟、读好的自然段自由读,这一段中必然有接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某一处,正因为这一处触发了学生的感受,才有可能把文中的内容和自己生活经历联系起来,把课文内容和课外内容联系起来,正是有了教师的这一举措,才有拓展延伸和说话训练的精彩。

课堂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课堂上不能做到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锻炼,还有学生沉默在角落里,怎样使每个孩子得到发展,还有待于去探究。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穆棱市民主小学)

第10篇

关键词 新课改 教师角色

教师是发生在所有各级各类学校和课堂中并通过所有教育渠道进行教育变革的关键活动者,可以说,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 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跃在教育实践第一线的广大教师。因此,调整传统的教师角色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的几点认识:

一、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

教师如何能扮演好桥的角色呢?首先,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否则就是桥搭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学时不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

二、在阅读教学上,语文教师应做打开学生阅读视野大门的钥匙

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识是无限的,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学生光学会教材是不行的,也是不够的,在语文教学上就是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发展课外阅读,开拓阅读视野。

语文教师要做好打开学生阅读视野大门的钥匙,就要求我们不能整天围着课本转,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向课外学习。

怎样才能做好开拓学生阅读视野的钥匙呢?①培养阅读兴趣,要给学生阅读自由。②做好阅读指导,如怎样选书,怎样看书等都要做认真指导。③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每天定时阅读的习惯,记读书笔记习惯,阅读中提问题的习惯等。

三、在创新精神上,做学生的开路先锋

现代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传统教育上教师处于学生之上,其思想统治束缚着学生的思想。如:要听老师的话,要按老师要求的去做,老师的话就是圣旨,似乎老师是真理之神,一切都是正确的,不容许学生对自己去怀疑甚至批判,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勇于担负起打破这种传统教育思想束缚的开路先锋。

其一要培养学生怀疑、批判精神,教师要超越自我,敢让学生向自己挑战,为培养学生批判精神,我曾经给学生抄过这样一首童谣:现代教师武艺高,个个都会扔“飞镖”,教学更是有法宝,不是作业就是考,班里纪律真是妙,不能说话不能笑,学生胆敢大声叫,马上把他父母找。这首童谣表现了学生对一些老师的讽刺和批判。一般老师是不会抄给学生看的。我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从我做起,做好自我批评,为学生做好示范。另外,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想法,出题时多出些主观性试题,在评价时不要求统一,尊重个性差异。只有这样学生主体性才会得到体现,学生才敢想敢做。

四、在学生人文精神的渗透上,教师要做艺术感染的天使

人文精神不能靠强行说教传给学生,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人文精神传输重在熏陶,感染。

我们语文教师不能只懂一些汉语知识或修辞等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修养,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这们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

教师要做好艺术感染的天使,要在这几方面加强修养。首先是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在言行上要有风度。言的风度即指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这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要有艺术性。行有风度主要一点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做学生作为的表帅。最后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感受,创造这些美。

五、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扮演“主演+导演”的角色

教师在上好一堂课甚至于是一生的教学工作中,始终应有“主演+导演”的角色出现,让学生成为自己的实在观众。上好一堂课就好比是演好一场电影,使学生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剧情中。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每一个动作示范眼神都能扣人心弦,让学生有一种求知的冲动和蓄意。把这种蓄意和冲动转变成勇气和信心,最后投入到实践,让学生有自己想做主演和导演的心理心态,更好的完成教学。

六、语文教师应当扮演学生的“朋友和知己”的角色

教师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成功的充当这一角色才能走进学生中间,洞悉他们的奥妙,学生才能把自己的困难、苦恼、高兴、过失尽情的倾泻出来。从而得到情绪的宣泄。教师只有掌握了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内心活动,才能及时而有效的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和教育,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消除对教师的害怕心态。有一个愉快、放松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要做好这一点,教师必须平易近人,认真虚心的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以十分真诚的态度与他们友好相处,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使师生之间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

随着语文教学的发展,我们语文教师对自己角色不断有了新的认识,不管自己扮演什么角色,我们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最后我呼吁我们的语文教师,别让分数统治我们的思想,别让“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束缚我们的教学,在教改深入的今天,把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良好语文习惯培养起来吧,这才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第11篇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做一个幸福教师的心得发言稿合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一个幸福教师的心得发言稿合集1《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是陶继新老师的教育演讲录,读后感触很深。也曾经亲耳聆听过他的演讲,被作者的高尚人格和好学的习惯以及他敬业的精神所感动。在这本书中他讲了三个话题:一是读书与教师成长的关系;二是幸福人生的打点;三是品读孔子的精神境界。

他告诉我们:"这种持久的快乐,就是一种最好的美容佳品。大家想想,经典诵读之后,男士更有风度,女士更加美丽,何乐而不为呢?"因此我们要在以后教育教学生活不断地学习诵读,在经典中寻找自己的幸福人生。陶老师在书中还给我们讲述了很多和我们一样奋斗在教学一线的平凡却不平庸的同行们。

不论是中小学教师,还是大学博导,他们出色的课堂驾驭能力与平和博大的心境,均由读书写作为基础。陶老将他们由于诵读经典所以快乐所以成功的幸福历程展现出来,充分证明了"经典"的妙用,并且让我们能从中悟出:在经典阅读中使自己充实、丰厚,在写作实践中使自己升华、提高。若没有大海般浩瀚的知识容量,他们怎能将课文讲解得如此简练、精到?只有坚持诵读,并形成习惯,性格才能变得平和,心灵才能渐渐澄澈,才能在幸福与快乐中徜徉。

陶老师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他主张大量的经典诵读,则是另一种存款,称之为文化存款。只是没有存到银行里,而是存到自己的心灵了,而文化一旦在心灵里安顿,就成为人一生幸福的储蓄。读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是坚持。真要改变自己,就必须从经典诵读开始,且一定要坚持下去。第二个层次是形成习惯。如果有一个读书的良好习惯,就会日有收获,天天进步。第三个层次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就在审美层面。陶老师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因为有书在丰盈着他的精神世界。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就是"在49岁的时候,我从《论语》选出85%以上的篇章背诵。"多么聪明好学的陶老师,时刻为自己储蓄文化,为心灵增加营养。让我深感惭愧!陶老师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书中的每一个事例都让我心潮澎湃,每一个人物的故事都给了我深刻的启迪。的确,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师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塑造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我们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让我们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教育更加美丽。

陶老师告诉我们,读与写是教师生命成长的翅膀,没有经典文本的大量阅读,甚至是背诵,就不可能有文采斐然的佳作纷涌迭出,但同时只读不写也不不行,大量的写,对读书又是一个促进,而且多写多练才能熟能生巧。写作也一样,你如果天天写,就会越来越从容。如果把写作和读书一样,当作自己生命历程中一种精神文本收藏的话,写作就不会成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与幸福。读得多了,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而写的多了,因为有精神文化的成果,也就越来越快乐。

通过读书我知道了,要人生幸福,就要"内在和谐""宽容大度"。陶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对冲撞自己的人谅解,对批评自己的人感恩,对嫉妒自己的人宽恕。"从批斗到为官时被诬蔑,从人生的低谷到事业的兴盛,陶老师始终以平和的心态,宽容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如果我们能做到陶老师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话,那我们就找到了幸福的真谛。

陶先生说:"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如果只有知识,那你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看到一粒沙子仅是一粒沙子而已。但是一旦拥有了智慧,就可以从一块石头里发现一道风景,从一粒沙子中感悟灵魂的律动。"

"看庭前花开花落,见天上云卷云舒","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真的是我喜欢的境界,现实生活总会有很多无奈,怎样在日常教育生活的琐碎与平庸中找到幸福更多的是一种心态,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举起心灯照亮自己,走出伤感的自我,走向阳光的自我。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用阳光的人性来启迪阳光的人性。不管我们个人遭遇如何,一旦我们与孩子相遇,我们就要把内心的阳光传达给他们,从而启发他们阳光一样的心灵世界,给他们奠定阳光人生的基础。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懂得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学生是在不断错误中成长的。张爱玲说: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在学生犯错时,教师学会宽容的等等。从而拾捡到那份家有儿女般的幸福。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不是一个带病上课,起早贪黑,不顾家人,一心工作的殉道者。是一个懂得享受生活的平凡者。享受健康,享受业余生活,享受家庭的美满,享受孩子的欢乐,享受父母的唠叨,享受节假日一家人其乐融融。

我一直记得安南说过一句话"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光明"。我们在抱怨周遭世界的同时,更应该释放自我人性的力量。今天我们的教育需要的不是诅咒,而是建设。好比田里的禾苗,不是骂杂草长得多么茂盛,而是让苗长起来。点燃我们的心灯,点燃我们人性的力量,我们就能在,当我们这么做时,感受到这种幸福时,更别人的评价没有任何关系,我们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我们每天辛勤劳作,也许没有谁会在意我们,但我们自己在意,我们生命的力量来自我们的内心。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用温润的心灵交融稚嫩的心灵。文化素养也许就是那滋润心灵的甘泉。

做一个幸福教师的心得发言稿合集2信手翻阅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时时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做一个教师真的很幸福,而这种幸福的感受从何而来,来源于那一种长期的修身养性,来源于精神上不断超越,超越自我,逐渐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不断打造幸福的人生,陶老师将这种高尚的追求化为一种行动就是不断地读书,读古人圣贤书,读经典的文本,在古人经典的思想里遨游,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体会,泰然自若。

这本书是陶老师的讲演录,共分三部分,分别是《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

第一、教师为什么要读书?

陶老师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我们都知道人的生命形式有两种,即常态的肉体形式和内化的精神和心灵维度。大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就很好地诠释了生命的这两种形态。对于常态的生命来说,空气、阳光、食物和水是必需的养料;而对于精神和心灵维度的生命来说,它需要的养料来自于读书。

以前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水”。我想现在这句话恐怕就很不恰当了。一则现在的孩子知识面之广甚至已经超过我们老师了,也就是说人家的碗比你的桶还大呢,你说这怎么行?二则社会的发展要求孩子越来越全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两碗水,甚至更多的水,你说光有一桶水够吗?三则世界越来越小,都成为一个地球村了,知识的需求日新月异,你桶里的水都臭了,还怎么给学生?所以,当代的教师你得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行,而这活水从何而来?从书中来。你说我们教师怎么能离开读书?

我们常常发现,我们周围那些退休的老教师一旦离开学校,便形容枯槁,精神憔悴,甚至郁郁而终。我们只当是他们离不开学校,离不开学生之故,岂不知是他们精神生命的终结使然。退休前,他们教的是教科书,看的是教参书,改的是教辅题,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好像很充实。可退休后,没有了题可改,没有了书可教,生命中好像一下子没有了阳光,失去了意义。运气好的抱抱孙子外甥,运气不好的连孩子都没得抱,终日无所事事,你说怎能不生病?陶老师建议大家“在精神世界中为自己搭建一座辉煌的宫殿”,要“提前为60岁作准备”,与书为友,同书结伴,不断地丰盈自己的精神,滋润自己的心灵。

每两年一次的评聘是大家特别关注的,一不留神就落聘了,丢人现眼外加经济损失,没办法只得求爷爷告奶奶。再例如进城这件事,也是脱关系走门路,耗神费力。如果我们能潜心读书,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让“文化不断为你增值”,那你就会成为你所在单位的优秀分子,甚至是更大范围的教育名人,不但不用再去考虑那些职称啊,职务啊,调动啊等乱七八糟的事,还会有“更上一层楼”的快乐体悟,心得体会《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体会》。更为重要的是“你的生命深层有了经典滋养,就有了一生幸福的本钱,就会永远快乐。”这是从教师的生存必需来说的,教师离不开读书。

第二、教师应该读什么书?

既然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那么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呢?陶老师的回答很清楚,那就是“取法乎上,读古今中外经典”。读书应有所选择,经典能不断滋养人的精神和心灵;而非经典的书不但不能滋养生命,反而会损害和破坏已有的文化积淀,产生负面作用。所以读书要“有舍有得”。舍弃那些三流的“下品”,选择那些一流的“上品”。大家都知道犹太人很了不起,可你知道吗,以色列这个犹太国家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他们的孩子一出生就舔舐涂着蜂蜜的《圣经》,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这个民族能历经磨难而不垮,处身包围而不败,与热爱读书至关重要。是经典滋养了爱因斯坦,马克思这些犹太伟人,成就了以色列这个特殊的国度。俄罗斯也是一个爱好读书的国家,人均年读书55册。在俄罗斯的车站码头机场,俄罗斯人捧着名著等车候机的场景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恐怕俄罗斯的崛起于此不无关系吧?我们也偶尔看见国人候车(机)时手拿书刊,可全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之作。据统计我国人均年读书不够5册,这就是现状。如果教师还不喜欢读书,或读下乘之作,则何益之有?我们常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想这好书就应该是经典。

那么什么是经典?陶老师认为经典就是“经由时间的流逝,大浪淘沙,仍然定格在有文化品格者的心灵层面的、他所挥之不去的、能不断引领人的生命成长的精神产品”。经典无国界:不管是中国的《四大名著》还是外国的《莎士比亚全集》;经典无年代,不管是现代的《茅盾文学奖作品》还是古代的《古文观止》;经典无新旧,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等经典名言至今仍光芒万丈。经典不会过时,因为他们的“思想是永恒的,他们的思想可以穿越时空,慰藉不同时代的天下苍生”。当我们每天都用经典来滋养我们的精神和心灵,那我们的生命将是何等灿烂。

第三、教师怎样读书?

简单地说,怎样读书就是读书的方法和原则。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读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知道怎样读书。有的人会说读书谁不会?我也曾这样想,但现在看来,我们的读书还真的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否则你也读了不少的书,怎么效果并不明显呢?并没有从根本提高你的生命质量呢?恐怕与读书方法和原则把握不准不无关系吧。

首先读书得与教学联系在一起。古人云“教学相长”,这学就包括读书。我们很多教师在备课上花了很多时间,可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是教师只关注教材文本与教参文本,“没有超越教材和教参的属于自己精神文化的东西”。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经验,特级教师的教案我们原封不动地拿来,可课堂上却往往捉襟见肘,破绽百出。什么原因?就是我们本身的文化素养不够,不能尽得其妙矣。而一个文化积淀很厚的教师,他也会看教材和教参,但“他更关注课外更大范围的文化”。由于读书他有了属于自己的话语和思想,就能够“旁征博引,纵横捭阖,进入教学如有神”的境界。无论是特级教师沈红旗,于漪,还是教坛新星韩兴娥,苏静都是把读书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用深厚的文化素养来滋养教学,从而使他们的教学也登堂入室。

其次读书要和写作结合起来。用陶老师的话说就是“让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写是相互促进的。大量的阅读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而时常练笔则能更快更好更多地内化阅读的内容,二者相互作用,使阅读更有品位,使写作更有思想和深度。

第三教师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就是要提醒大家读书不能看热闹,要学会思考。陶老师认为,“深度思想的介入,是阅读主体和作者的心灵对话”。只有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让阅读深入我们的内心,渗入我们的灵魂和血液,这样的阅读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阅读。

有句古话叫作“尽信书不如无书”。人云亦云只能算得上是鹦鹉学舌,邯郸学步,只能算得上是传话筒录音机。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有的人做报告我们屏息凝神,生怕错过一句话,而有的人做报告,对于我们的耳朵和神经来说都是一种折磨,为什么?因为有的人只会“把别人的东西罗列了一下”而已,由于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创造,所以显得死气沉沉,没有色彩。假期中我们听了几十场报告,这种感受一定很深吧?所以教师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这样书中的内容因为有了我们的参与和酝酿而散发出更加迷人的芬芳。

另外书中的有些内容受时代和作者经历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就需要我们得有清醒的头脑和睿智的目光去判断,去选择,从这方面来说思考也很重要。鲁迅先生曾提到过“拿来主义”,就是要我们审慎地对待书中的内容,有用的我们吸收消化,最后内化为我们自己的思想和精神,没用的甚至有害的我们要毫不惋惜地抛弃,从这个角度讲,光读是不行的,还必须有自己的思考,甚至是“深入的思考”。因为“没有思考或很少思考的阅读,仅仅是在表面行走,难以抵达心灵的深处”,也就难以融入我们的灵魂和血脉之中。

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深深地启发和激励着我,坚定了我与书终生为伴的信念。我将在“流淌着智慧的光华,摇曳着思想的要义”的经典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拓宽生命的维度,寻找生活的幸福。

做一个幸福教师的心得发言稿合集3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感。幸福的教师就是有幸福感的教师,那么怎么拥有这种幸福的感觉呢,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

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满足,知足常乐,这就是幸福;有人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心情舒畅这就是幸福;还有人说幸福就是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有一份舒心的工作,有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再有人说平平淡淡就是福。不同的人,生活阅历不同,对幸福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我读了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后,觉得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境界。

读了陶老师的'教育讲演录之后,让我对如何拥有幸福感,有了更全新的认识。深知自己做了十几年的教师,拥有的只是那么丁点专业知识,不仅术业无专攻,文化也不曾有啊,自己读的书太少了。说实话自己非常清楚读书的好处,也一度下过决心要读好书,总是觉得没有时间,静不下心来读书,自从读完陶老师的书后,被陶老的读书精神所感染,陶老师能够在四十六岁时开始背论语,每天早上起床后都能坚持背古诗,所以我也能够使读书成为我的生活习惯。忙碌过后静下心读上一本书,进入书中境界,体会书中内涵,确实是一种幸福。多读好书,会让自己拥有好的心境!经典为伴,“取法乎上”就是一种幸福。

“大自然有风和日丽,也有狂风暴雨,人之生命历程也是如此”,在既有波折又有成功,既有平坦又有曲折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应该如何打点自己的幸福人生呢?读了陶老师的书后,深知幸福的人生首先应该拥有健康,拥有了健康就有了幸福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再拥有爱情、成功的事业、财富等等,这样我们的幸福指数才不会是零。

幸福的人生要有生命的内在和谐,要有宠辱不惊的境界,遇到挫折把它看成是锻炼自己的机会,取得成功也把他当作绚丽生命历程中的一朵小花。构建内心和谐还要有宽容大度的情怀,谅解冲撞自己的人,宽恕伤害自己的人,感恩批评自己的人。生命的内在和谐还要淡泊名利,学会舍得,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全力以赴的去做,不管结果如何都不要后悔,得到了不要喜形于色,失去了也不要怨天尤人。幸福的人生要懂得孝敬老人,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人生中有很多事情可以等待,等以后有机会有时间再去做,而孝敬老人不能等,无论是懵懂顽童、青春少年还是事业有成的而立之年,随时都可以尽孝道。幸福的人生中与人为善是不可缺少的,心性的至善,使人性回归最自然的状态,这时就会感觉世界大了,天地也宽了,幸福的感觉自然就有了。

走进学生的心灵是一个幸福的老师,用平和的心态面对所有的一切就是幸福,用笨拙的文字记录人生,抒发工作中的思考与感悟也是一种幸福,幸福就是一种感觉,只要自己认为是幸福的,再苦再累的工作也会其乐无穷。让我们把读书养成一种习惯,背起幸福的行囊上路,打点自己幸福的平凡人生。

做一个幸福教师的心得发言稿合集4陶老师在《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中提到的宗旨就是要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看了以后,我的感受很大,我对读书有了新的认识—态度决定一切。经常阅读,经常思考。

虽然也经常看一些书,但都是散碎的,看到什么就读什么,很杂,不成系统的。读书能修身养性,但是要做到陶先生所提及的“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是不容易的;进入‘教学如有神’的境界更是不容易的。

我深深的体会到,幸福就是一种感觉,只要自己认为是幸福的,再苦再累的工作也会其乐无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给予学生更多真诚的鼓励;亲密地教,扎实地学……

其实,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和状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教师是精神的“传道士”,必须拥有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社会,心态决定状态,有了好心态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传递的,教师是爱的事业,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对生活,就能爱每一个学生,同他们“打成一片”,非常专一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礼、引导和激励。况且,有了好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少些狭隘多些豁达,就会视教师为一种艺术,在忙碌之中、创造之中收获更多的幸福,乐此不疲虽苦犹甜。我认为,当我们教师的劳动被他人、社会认可时,必然会带来无比的快乐,会被幸福紧紧“包裹”。

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来源于平凡、忙碌而又充实的每一天。这也许正是所谓天长地久的幸福吧!那么,我也会说我爱教师这个职业,我也会为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贡献毕生的精力。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让我们怀着一颗平常之心,宽容之心,感恩之心,背起幸福的行囊上路,去享受课堂、享受学生、享受生活,使我们的人生充满幸福,做一个幸福的人民教师。

从教短短的几年,深感做一名老师肩负的重任和压力,这份压力来自于家长和社会对老师的期望值,所以很多老师和我一样,工作着、累着、沉重着,缺乏幸福感。做为一名教师,幸福感在哪里?带着这样的困惑,我拜读了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值得一读,它给了我很多启示,向我阐释了做个幸福的教师并不难。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做个幸福的教师,一定要学会真诚做人,善待亲朋同事。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首先要学会编织一张洒满阳光的人际网。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梦想,有多高的能力,如果没有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他的绩效与感受必然会受影响。因此,我们无论朴素地教书,还是勇敢地教改,都须赢得、同事的理解、家长的支持和学生的肯定。做教育、做研究先做人,在合群中成就你自己,发展壮大你自己。做一个热情的人、真诚的人、善良的人、宽容的人,一个受人欢迎的教师,应该成为我每天的努力与一生的追求。善待同事,与同事和睦相处,只有同事间,情感交融,关系和谐,才能保证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下去生活,去工作!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寻几位导师。导师不只在教育经验上多于自己,更重要的是人生阅历长于自己,与导师保持联系,聆听他们的教诲,让教育的火炬在自己的手中传递,无疑是温情而温暖的。

做个幸福的教师,一定要培养自身良好的心态。

正如教育专 家袁卫星老师所说:“对于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

做个幸福的教师,一定要学会享受学生

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在教学中通常我们最头痛这两种学生:一种是调皮捣蛋,行为有偏差的学生,一种是怎么教也教不会的学生,面对这两种学生一定要学会宽容和耐心,原本我一直对学生很严厉,对他们所犯错误有时会忍不住重罚,自从我儿子降生之后,我发现我的儿子和所有调皮捣蛋的孩子一样,我对他说不的事他偏偏去做,我要求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听,儿子让我学会耐心和慢教育,所以现在我面对学生时,就会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俗话说:教师的活儿是良心活儿,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培养,这是对我的极大信任。我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孩子的心是未经雕琢的璞玉,美丽而又稚嫩。当我们肯俯下身来,走进他们的世界,就会发现,原来许多成人眼中的错误缘于我们对孩子的误解。教育是技术,更是艺术,只有师生心灵相通,才能共同奏响教育的和弦之音。

做个幸福的教师,一定要学会享受课堂

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做个幸福的教师,一定要学会学会自我调节。

教师工作性质决定了每天的忙忙碌碌,很多时候在办公室忙不完,还得回家接着继续忙,比如很多老师回家还得写教案、批改作业等,有时遇到班上出了点事连睡觉也不安宁,做梦都在想着怎样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或者怎样开展班上的活动。长期的超负荷运转使得很多老师都心力交瘁、未老先衰,和同龄人比起来显得那么的憔悴和苍老。老师也是人,也得吃饭、睡觉、享受生活,老师更应该好好地活着、幸福的活着,让自己每天都精力充沛、活力十足,这样的老师才能教出活蹦乱跳、天真可爱的学生。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因过度的操劳导致自己经常生病,上班时经常都面带土色,说话也有气无力的,这样的老师怎能教出乐观向上、健康美丽的学生呢?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让自己时刻都是健康的、快乐的、幸福的,因为我们的幸福快乐,我们的学生也一定会幸福快乐的。

总之,读了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在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幸福是教育追求的终极价值。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有幸福的教育;只有幸福的教育,才能有幸福的学生。那就让我们所有从事教育的老师们,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身边的幸福,用美好的心灵去感悟身边的幸福,用无私的爱与奉献创造教育的幸福,坚守教育的崇高理想,享受教育的职业幸福,使学校成为学生幸福学习的乐园,成为老师幸福工作的精神乐园!

做一个幸福教师的心得发言稿合集5一场没有演讲稿、没有PPT的激情演讲震撼了会场的300多位教师们。崔跃松老师的演讲以他艺术的掌握、心理学的学习、知识的渊博、独到的见解、人格的魅力、超强的记忆力等,使得老师们佩服、折服,获得现场全体教师多次热烈的掌声,我们每位教师受到了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深刻的师德教育。

崔老师围绕《做有幸福感的一流教师》为主题谈论了一系列有关师德师风的独到见解。怎样做有幸福感的一流教师,崔老师送给大家三个字,分别是:“品”、“爱”、“能”。

“品”:教师的一流体现在品,尊严、自由、名声。

崔老师例举了很多实例指出作为一名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孩子,不能伤害孩子的尊严,做一个有品的教师,同时教育孩子从小做一个有品的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最重要的是传道,要让孩子知道人生最重要的是自由,不可在小时候养成品行问题,长大了会丢了自由。而名声就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上,自律和他律的结合才是师德师风的保证。

“爱”:爱自己、爱别人、爱事业。

正如崔老师的一句话:“吃不饱的时候只有一个烦恼,吃饱饭时却有无数烦恼”,这是一个浮躁、急躁、甚至暴躁的社会。我们不能掌握我们的命,但是能掌握我们的运。“希望是火,失望是烟,人生路上一直是一边点火一边冒烟”,人生虽有不如意,但也要爱自己、爱生命。当然也要做到爱别人:爱别人的孩子、爱别人的父母、爱同事,爱身边每一个人。崔老师向我们传授了为人处事的“四二二”定律。四项基本原则:当面尊重、背后赞扬、好事想着、坏事帮忙;练就两样本领:做事让人感动、说话让人高兴;吃下两样东西:吃苦、吃亏。爱别人要从身边做起,作为教师更要从对学生的点滴关爱做起,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能做到爱别人的孩子是伟大的。人生就一万多天,有人只是过了一天而重复了一万次而已。有的人一辈子暗淡无光,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让我们的生活精彩就要爱我们的事业,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能”:比实力、比才干、比能力。

教育工作者如何体现自己的“能”,崔老师说:“班主任就是领袖,而不是领导”,什么叫“领袖”?我想就是做学生的偶像吧,你不用扯着嗓子喊,你不用大发雷霆,学生就会跟着你走,因为他崇拜你。当然,我们也要培养学生做一个有“能”的人,让学生全面发展。成功人的标志是具有“三头”:笔头、口头、领头,而成为成功人的途径是读书、拜师、见世面。我们每位老师都应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文学、业务水平,要身体力行地学习。不登泰山怎么知道泰山的雄奇、险峻,教师应有丰富而广博的学识和开阔的视野。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了崔老师的报告,带给我很多生活和工作上的启示。现在的教育要交给孩子什么?是知识吗?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我们应教育学生做有品的人,做有爱的人,做有能的人,这不就是有学问的人吗?做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对,绝对的好,这就是学问。我们在教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育人,这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成为真正有学问的人。

第12篇

素质教育强调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的确,通过大量阅读,能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农村学生中,由于学校、社会、家庭条件的限制,加之电视机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阅读水平不高,口语交际能力和作文能力都较低,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我们教师要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首先,课堂教学要做足准备

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里提出了“感悟”这一概念,我认为所谓阅读中的“感悟”,是指学生凭借对语言和语境的直觉,获得一定印象和意义的心理过程。学生个体由于认知的差异、兴趣爱好的不同等,便有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整体性感悟是把语言文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感受,是对言语进行全方面的整体把握,往往是模糊不清的,因此感悟要落实在具体细节中。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的训练之一。

朗读是一种读出声音的阅读方式,就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既是目标,也是手段。我们语文阅读教学要立足文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成长。充满感情的教师范读能使学生在听读时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还能为学生提供仿读的对象,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上新课之前,先让学生自己预习,看准字形,查找字音。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不添字,不减字,不颠倒重复字词,严格要求自己反复诵读。多开展朗读比赛的活动,在开展的活动中,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能力。熟读以后,可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想像,并相互探究由此而获得的真切感受。读来的东西感受最深,掌握最牢,是教师讲解分析永远得不到的。只有这样,才是教学生,带给学生内心的震撼。

第二, 课外还要指导正确阅读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文章中的突破点,深深地吸引学生——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存在疑惑或者好奇之处。问题一旦解决,又能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语文教师要塑造较完美的自身形象,让学生从教师的良好修养中感受美,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要让学生完全处于主动支配的地位,通过阅读思考,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肤浅的认识深刻化。通过联想和想像,使文字传达的信息形象化,从而对作品的内容得以真切的理解。我们不仅要领会文章的思想,还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切身体验,从中受到启迪,这才算是真正地读懂了。阅读时最好能把书中的精彩片断摘录下来,把自己的体会感受写出来。这样的阅读既能积累丰富的知识,也能提高自己的辨析能力。

在阅读时难免有些字不认识,如果手头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就可以及时地查一下,以扫除阅读中的障碍。如果工具书齐备,查找熟练,阅读起来就会顺利得多。又可以使自己的知识进一步丰富起来。

做笔记的过程,就是一个加深理解、加强记忆的过程。就是做最简单的摘录,也需要动动脑筋,以摘录最精彩的地方,至于写体会,那就更要动脑筋了。再加上与书籍相比,笔记自然要简明、深刻和概括得多,不仅利于理解,也利于记忆。经过长期阅读之后,就可以通过笔记积累起符合自己需要的大量资料,弥补头脑记忆的不足。可有的学生笔记记了不少,整理保存不妥善,成了为了记而记。 如此坚持下去,不仅可以促进课内的学习,还能帮助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