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46: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无忧无虑影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自从欧阳老师走马上任以后,五(1)班的那群淘气的学生驯服多了。
放学铃声一响,可爱的Q蛋们冲出教室,踏上回家的路,一路“哈哈,一路“喳喳”。“哎,你们的偶像都是谁?”马虎蛋艾跑跑边蹦边突然从嘴里冒出这样一个问题,‘我的偶像是马小跳,因为他活泼、聪明。
“那么垃圾的家伙是你的偶像,真是臭味相同。你看,我的偶像是大名鼎鼎的周杰伦!他不仅歌儿唱得好,而且专辑和广告也做得好。他发,我也发啊。”宝贝蛋丁太克翘起大拇指说。艾跑跑撇撇嘴生气地“哼”了一声。
“我爱武术,我的偶像就是世界当红影视武打明星——成龙,怎么样,够酷吧?”倒霉蛋宇天佑高傲地说。“哎呀呀,你臭美吧,边儿都不沾。” 丁太克挤眉弄眼地批他。
笨蛋安琪笑着说:“我的偶像可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谁”“谁?”大家抢着问。“就是……就是……就是咱们班的单凯文和伊菲尔。” 单凯文受宠若惊地说:“安琪,哪有把自己的同学当偶像的?”“你单凯文品学兼优,文质彬彬,怎么不可以?难道法西斯应该成为人们的偶像?”话音刚落,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丁太克很是嫉妒,他没想到安琪竟然提了单凯文,而没有说自己。于是他戏言:“安琪,你太太老土了吧,弱不禁风的单凯文也能成为你的偶像,看来小狗、小猫也准能成为你的偶像。”
“哈哈,哈哈……”同学们笑着,跑着。跑累了停下来,又继续同一个话题。“大家,别吵了,听我说。我,欢喜蛋,乐观开朗,无忧无虑,我才是你们的偶像。”伊菲尔说完,甜蜜蜜地笑了。“我吐”“我晕”……同学仍旧笑着,追逐着。忽然,欧阳老师从半路中杀了出来。“哎,你们在闹什么?” 单凯文用手顶了顶自己的眼镜说:“老师,我们在说自己的偶像。您的偶像是谁?”欧阳老师摸摸单凯文的头,拍拍丁太克的肩膀,拂拭拂拭安琪的秀发,捋捋伊菲尔的小辫,拉拉宇天佑的小手,羡慕地说:“我的偶像就是你们这群可爱的坏小子!”
同学们笑了,欧阳老师也快乐地笑了,她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
当一个女孩意识到自己需要注意形象,每天要考虑穿什么更合适、梳什么样的发型更漂亮的时候,可能青春就已经悄悄的开始了。
如今,虽然不再像十几岁的小姑娘那样每时每刻充满活力,但是我想岁月带给每个人的都是一笔财富,现在的我学会了更全面地思考问题,更多地去体谅别人、理解别人,更好地与别人沟通。但是,我并不觉得经过岁月洗练的人就不再青春,我现在依旧“童心未泯”,朋友们都说我有时候还像个小孩子。
印象最深刻的青春往事
应该是一次很懵懂的暗恋吧。我想每个女孩刚刚步入青春期的时候都会有一段很酸涩的暗恋故事。当时的自己也不懂什么叫做“恋爱”,只是每次在学校碰见这个男孩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很紧张的感觉,脸红心跳。还会拽上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在下课后去操场,悄悄地看他打球,然后会留心注意他的一举一动。现在想起来,那时候只是单纯的一种崇拜吧,算不上是喜欢。
青春关键词
明媚,疯狂,忧伤,艰辛。
明媚:青春总是给人一种很阳光,很明媚的感觉。那时候无忧无虑,没什么烦恼,可以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每天很开心。
疯狂呢,每个人年轻的时候可能不分性别,都会有这么一段叛逆期,跟父母作对,跟老师作对,觉得自己什么都是对的,现在想起来确实很可笑。
忧伤:青春期的时候总喜欢看一些言情小说,琼瑶啊、张小娴、亦舒,这些作家写的这些情感故事总是充满淡淡的忧伤,当时可是赚足了的眼泪啊。
我自小开始学戏,这段经历对我来说很宝贵,却也很艰辛。那时候每天都要练功,练唱段,不停的流汗。那段时间很漫长,但是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我很感激那段经历,它在我现在的演艺道路上给了我不少的帮助,就比如:我最近的一部新作品《巾帼大将军》,我在里边演一个歌舞伎华玉荷,在戏中我有着不少唱歌、跳舞的戏份,因为有着戏曲功底,所以剧组在唱歌和舞蹈上对我的超高要求我都可以达到,并且可以尽可能做的很完美。当我看到当初的辛苦转变为现在的成果时,真的特别开心,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关键词:快乐学习 情景创设 兴趣
快乐可以促进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工作,学习让人懂得真正的快乐。也许你会说,音乐课你还不快乐啊?天天唱唱跳跳,多开心开心不就是快乐吗?我说:“不!”正如钱钟书先生说的:“发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人类的文化又进了一步。”开心只是一种心情,而快乐是一种精神。精神是人类最高追求境界。例如你看完一个搞笑的影视节目,你不会说,好快乐啊,你只会说好开心,因为这种愉悦感只是很短暂的,稍纵即逝。但如果你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了困难,你历尽艰难,终于得以解决,你会觉得无比的快乐,所经历的艰难与你得到的快乐成正比,成功的愉悦感会让你下次再去品尝困难从而得到更大的快乐。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快乐地学习,但并不等同于“无忧无虑,没有负担”的学习。
既然我们要快乐地学习,又不可以无忧无虑、没有负担地学习,又不可以不要教科书,想学什么就学什么,那么我们怎么才可以真正快乐地学习呢?
一、为人师者要学会“自我定位”。
为什么要定位々近代教育史上,人们总是喜欢把师者定位在“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副“恨铁不成钢,为自己的学生操劳一生,不求任何回报”的样子。泪都干了。蜡也成灰了,自己都不快乐了,如何让学子快乐々如何把自己满腹才学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呢?所以我认为把教师定位为一个指挥官的角色更台适。只有在课堂上精于调配,善于指挥,才能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去碰到困难,然后得到知识和快乐。别让学生还没有开始学习已经害怕甚至厌倦了学习。国家总督学柳斌说过:教育是最需要科学的领域,传授科学的过程不科学,学习科学的人就只能收获痛苦。所以,我们要想让学生爱学习,快乐地学习,我们首先要给自己一个定位,是做一名快乐的指挥官还是做一只会燃尽的蜡烛呢?教改给了我们一个选择的机会。教师是课堂教学中教的主体,学生是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体,这是两个互不干扰却又互相联系的主体。为什么说互不干扰呢,因为教师是为了教,学生是为了学。现代战场上,聪明的指挥官是不会让自己和士兵一样冲锋陷阵,暴露在敌人的视野内指挥的。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去当排头兵,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这两个主体如果互相干扰那什么都做不成,只有互相联系,互相配合才能成功地学习,从而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授人以渔的快乐。那么,低年级的小学生在音乐课中,我们该如何去指挥他们快乐地学习呢?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在八十年代就提出了多元职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结构是多元的,至少具有语言、逻辑――数学、视觉空间、音乐、运动、交际、自省和认识自然等多种基本智能,其形成既有先天的基础,又有赖于后天的开发。音乐课的学习占据了许多项,而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倾向都不同,要把不同的学生聚到一起学一样的东西不是件容易的事,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从易到难,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一年级的学生刚上小学,很多基本的教学常规都还不是很懂,正如一张白纸,我们画什么他们就会出现什么。我通常在教学中,侧重对学生的节奏训l练,因为节奏出现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用他们看得到、听得着的音乐节奏来训练他们对音乐的感觉,用节奏去调配他们,把孩子的东西拿来,加上我需要的音乐元素,让孩子们和我在教学相长中去玩音乐,在玩中去学。
二、要大胆利用各种教材,优化教学。
俗话说”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都是好猫”。这句话同样适用干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要做这只好猫,音乐教师要做很多的准备,音乐教材是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但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我在开学时会通读教材,把可一起利用的教材放在一起,不论课题先后,不管哪个版本,甚至有时我还会加入流行音乐,例如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课,我在正常课题学习前加学了《上学歌》,通过歌曲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自己上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意义,每次我都表扬能做到的学生,哪怕是一点闪光点,很快学生就进入教学常规。
通常教材配套的音乐素材具有局限性,甚至有些地方性太强了,学生较难把握的,我会做些添加。例如《螃蟹歌》,地方特色太浓,小学生很难接受,脆让学生按歌曲节奏念熟歌词,让学生自己找首合适的童谣套用进去,进行了无意识的二度创作。有位学生就硬生生的把《学做》套进去,变成螃蟹军歌,把《学做》里的“哒哒哒哒哒嘀-\嘀嘀嘀嘀嘀哒一”换成了螃蟹打斗时的声和动作,同学们一下子喜欢上了,表演的非常非常生动,一节课快活而难忘,第二节课时我才给他们听原味的《螃蟹歌》。虽然他们没有学到湘昧浓郁的《螃蟹歌》的旋律,但他们却无意中学到了更多。所幸音乐课教学相比其他科目有很多自身优势,我们甚至还可以利用语文课本里的诗,数学里的数字,大自然中的风、雨等等,总之一切为我所用,达到快乐的教学目的。
三、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学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彩的心理活动,是让学生快乐学的根本,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再不致于成为沉重的负担,而是轻松快乐的。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小青蛙找妈妈》这一课时,我运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动画:在一个美丽的大树林里,有只小青蛙住在一口水井里。成天嚷着说要找妈妈。看了动画以后,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于是我就引导:“小青蛙会找到妈妈吗?后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沿着树林的小路去帮小青蛙找妈妈吧!”有了兴趣这位好老师,学生学习起来就投入多了,学习效率提高了,学生学的就快乐了。
“5. 12”护士节又来到了。我的心情格外激动。因为我也曾经是一位身着白衣的护士,对护士这个职业有着特殊的感情。
提起护士,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白衣飘飘、温婉可人的女性形象。影视作品里的护士形象也个个年轻漂亮。高翘的燕尾帽,挺刮的束腰白大褂,洁白的护士鞋,容光焕发,身轻如燕的地穿梭在病房里。美得不得了。人们把护士誉为“白衣天使”,然而“天使”的现实却不像称谓那么美好,又有多少人知道这背后的艰难、辛苦,谁能真正体会到从事过护理工作的苦与乐呢?为此,我有着切身体验和感受。
从小觉得护士是圣洁而美丽的。20岁那年,我缘了护士梦。当穿上护士服第一次踏进病房,看见那一个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身影,看见那一双双乞求的眼睛,从那时起我就有了一种使命:我明白了护士的价值和“天使”背后的无私的奉献。每天我都以微笑、愉快的心情投入工作,在病房区不停地穿梭忙碌,为病人测量体温、打针送药,当给病人穿刺,一针见血时,心里是快活的;当病人被粘痰阻塞呼吸道,为其疏通,心里是舒畅的;当病人高烧,耐心地为其做酒精擦浴,病人的高热终于退下去的那一刻,内心是惬意的;当看到自己护理的病人康复时,心情真是无比的舒畅。当看到那一张张由陌生到熟悉的脸,由入院时的痛不欲生到出院时的神采飞扬,我感到一种欣慰。记得有位患者出院时对我说:你笑起来很漂亮,很好看。虽然只是很平常的一句话,却让我很感动。作为一名平凡的护士,我不求感谢,不求回报,更不求鲜花和掌声,我只希望在我们付出宽容和爱心的同时,能收获一份尊重、理解和支持。
难道护士真的是无忧无虑的吗?不,护士有自己的愁与自己的苦。当病人不理解时,我也会伤心落泪;工作操作失误时,我也会懊悔不已。年青时我是个爱美的女孩,也像普通的花季少女一样,追求时尚,想把自己打扮成天使。喜爱飘逸的长发,爱好那晶莹剔透的首饰。可是,作为一名和传染病打交道的护士,为了遵守护士礼仪规范,为了自身防护,不得不将自己长长的秀发高高盘起,将精美的首饰深藏闺中留于欣赏。往往是里三层、外三层,被裹得严严实实,大圆帽一戴,双层口罩一捂,只剩 下两只眼睛眨巴,甭说别人不认识你,连自己都认不得自个儿。在护士这个特殊的职业中,频繁的三倒班,尤其是漫长的夜班让人身心疲惫。初来医院时,我脸蛋长红扑扑、水灵灵的,可几年晚夜班倒下来,又黄又蔫。由于生物钟的颠倒,饭吃不香,觉睡不好,个中滋味,只有自己心里知晓。节假日更没有时间陪伴在家人身边,丈夫本来是个从小就被父母娇生惯养的宠儿,我俩恋爱时,他曾窃喜,找了个护士,以后的日子里可以继续过他 “少爷”生活。婚后,当我忙完一天的工作,总是筋疲力尽,经常是回到家就不想再做任何事了。他不得不挑起家务活的重担,洗衣,做饭,哄孩子睡觉。在家中,我不是好儿媳、好妻子、好女儿、好母亲。为此,我也会痛心难忍,暗自落泪...
真实护士的生活就是这样,苦乐参半。护士是一个平凡的岗位。既然.你选择了护理工作,就是选择了奉献。记得一首诗里写道:既然选择了远方,就注定要去流浪;我想用我的一生,来抹平你心头的创伤。
由于工作需要,我离开了护士这个光荣的岗位,但我一直珍惜这段难以忘却时光。对护士工作和护士这个职业,仍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此,祝所有的护士姐妹们节日快乐! 向你们道声,辛苦了!
“5. 12”护士节又来到了。我的心情格外激动。因为我也曾经是一位身着白衣的护士,对护士这个职业有着特殊的感情。
提起护士,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白衣飘飘、温婉可人的女性形象。影视作品里的护士形象也个个年轻漂亮。高翘的燕尾帽,挺刮的束腰白大褂,洁白的护士鞋,容光焕发,身轻如燕的地穿梭在病房里。美得不得了。人们把护士誉为“白衣天使”,然而“天使”的现实却不像称谓那么美好,又有多少人知道这背后的艰难、辛苦,谁能真正体会到从事过护理工作的苦与乐呢?为此,我有着切身体验和感受。
从小觉得护士是圣洁而美丽的。20岁那年,我缘了护士梦。当穿上护士服第一次踏进病房,看见那一个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身影,看见那一双双乞求的眼睛,从那时起我就有了一种使命:我明白了护士的价值和“天使”背后的无私的奉献。每天我都以微笑、愉快的心情投入工作,在病房区不停地穿梭忙碌,为病人测量体温、打针送药,当给病人穿刺,一针见血时,心里是快活的;当病人被粘痰阻塞呼吸道,为其疏通。
心里是舒畅的;当病人高烧,耐心地为其做酒精擦浴,病人的高热终于退下去的那一刻,内心是惬意的;当看到自己护理的病人康复时,心情真是无比的舒畅。当看到那一张张由陌生到熟悉的脸,由入院时的痛不欲生到出院时的神采飞扬,我感到一种欣慰。记得有位患者出院时对我说:你笑起来很漂亮,很好看。虽然只是很平常的一句话,却让我很感动。最新xx年5.12十佳护士演讲稿开场白
作为一名平凡的护士,我不求感谢,不求回报,更不求鲜花和掌声,我只希望在我们付出宽容和爱心的同时,能收获一份尊重、理解和支持。
难道护士真的是无忧无虑的吗?不,护士有自己的愁与自己的苦。当病人不理解时,我也会伤心落泪;工作操作失误时,我也会懊悔不已。年青时我是个爱美的女孩,也像普通的花季少女一样,追求时尚,想把自己打扮成天使。喜爱飘逸的长发,爱好那晶莹剔透的首饰。可是,作为一名和传染病打交道的护士,为了遵守护士礼仪规范,为了自身防护,不得不将自己长长的秀发高高盘起,将精美的首饰深藏闺中留于欣赏。
往往是里三层、外三层,被裹得严严实实,大圆帽一戴,双层口罩一捂,只剩下两只眼睛眨巴,甭说别人不认识你,连自己都认不得自个儿。在护士这个特殊的职业中,频繁的三倒班,尤其是漫长的夜班让人身心疲惫。初来医院时,我脸蛋长红扑扑、水灵灵的,可几年晚夜班倒下来,又黄又蔫。由于生物钟的颠倒,饭吃不香,觉睡不好,个中滋味,只有自己心里知晓。
节假日更没有时间陪伴在家人身边,丈夫本来是个从小就被父母娇生惯养的宠儿,我俩恋爱时,他曾窃喜,找了个护士,以后的日子里可以继续过他 “少爷”生活。婚后,当我忙完一天的工作,总是筋疲力尽,经常是回到家就不想再做任何事了。他不得不挑起家务活的重担,洗衣,做饭,哄孩子睡觉。在家中,我不是好儿媳、好妻子、好女儿、好母亲。为此,我也会痛心难忍,暗自落泪...
真实护士的生活就是这样,苦乐参半。护士是一个平凡的岗位。既然.你选择了护理工作,就是选择了奉献。记得一首诗里写道:既然选择了远方,就注定要去流浪;我想用我的一生,来抹平你心头的创伤。
由于工作需要,我离开了护士这个光荣的岗位,但我一直珍惜这段难以忘却时光。对护士工作和护士这个职业,仍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此,祝所有的护士姐妹们节日快乐! 向你们道声,辛苦了。
身高:169cm
籍贯:成都
身份:演员
星座:白羊座
业绩:2005年的《红拂女》是杨渝渝事业上的第一个转折点。剧中,她饰演的绿羽是一名武功高强、杀人不眨眼的美女杀手,与“红拂”舒淇并肩作战。作为新人,渝渝对演技的精雕细琢和领悟能力,让资深艺人们很看好这个“小妹妹”。两年后,禁毒大戏《国家形象》又向渝渝伸出“橄榄枝”,这次,她饰演了一位现代警察。从“杀手”到“警察”,角色差异上的转变让渝渝的演技又经历了一次挑战。
这段时间,随着央视的《牛郎织女》在各地热播,杨渝渝又成了观众们注意的焦点,火了一把。渝渝在剧中扮演了织女的姐姐旱拔,生性活泼,单纯可爱,身为天神原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却因为一场错爱断送了自己的幸福。杨渝渝不仅把这情悲欢离合表现的淋漓尽致,还把那种特渴望爱情,对方又无动于衷的热情与伤感特细腻的表达出来,让人看后无不为她有这样的悲喜人生感到无限的伤心。同样,作为天庭里的二公主,集三千宠爱于一身,那种作威作福的大小姐性格演驿的相关极致,而这于她在最终的沉默寡言,性情大变也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令人敬佩。
出道:俏丽的容颜和掩藏不住的灵性,这些天资都让杨渝渝的演艺之路顺理成章。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在绿茵场上,一个漂亮的投篮动作决定了杨渝渝未来的命运。不久,杨渝渝因此当选为中国第一位“篮球宝贝”。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杨渝渝乐呵呵地走进娱乐圈。
最初,大大咧咧的杨渝渝没有任何刻意的规划,甚至有些盲目,经历了一段艰苦的“跑组”生涯后。她凭着靓丽的外形代言了20多个广告,成为“广告宝贝”。2004年5月,电视连续剧《一梦千寻之风雨西关》的导演徐耿看中了杨渝渝,让她在剧中扮演陈坤的第一个女朋友,和孙俪、谢娜等人飚戏。杨渝渝在戏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使得她对今后的演艺事业充满信心。杨渝渝的戏运也由此一发不可收拾,运气躲都躲不掉。就连有一次搭电梯的时候,她也遇到了“伯乐”,人家特意邀她出演《我要结婚》。
自信随着一次次的邀约而日益强壮,后来杨渝渝拍摄了《人生大事》、《红拂女》、《诉讼风暴》等影视作品,终于在影视圈里崭露头角,成为新生代演员中的佼佼者。
初恋:那是一段无法抹去的记忆。青春懵懂,隔壁教室的“万人迷”男生穿越那么多女生炙热的目光,径直走向杨渝渝,并且牵起了她的手。渝渝至今还记得那些青春浪漫的片段,他们曾经骑着自行车在郊外的树林里洒下最纯情的欢声笑语。没有山盟海誓,没有缠绵悱恻,捧着书本的时候,感觉到对方在自己脸上投下的爱意越来越浓,两个人谁都不说话,任凭心里的小鹿乱撞,这就是最初的爱恋啦。可惜,这段缘分并没有长久。当两人的人生轨迹再也无法交集时,渝渝轻轻挥手作别,“生命里曾经的那一段,他的位置无法取代。”
致谢一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论文写到致谢了.
首先要感谢上帝,感谢佛祖释迦牟尼,感谢真主阿拉,感谢宇宙之间所有的神,冥冥之中,有你们的帮助,我才能顺利毕业.
其次要感谢我的导师某某教授,感谢你给我选择了如此垃圾的课题,让我差点毕业不了.毕业论文上我真的不想写你有严谨治学的态度,良好的科研素质,优秀的科研水平,一丝不苟的为师之道,没办法面子上的事情.三年里你没有给我任何有意义的指导,还差点让我走进死胡同.每当我有问题想你请教时,你总告诉我去图书馆.感谢你锻炼了我自学的能力,提高了我的忍耐能力.毕业了,真心的想对你说,以后别在带学生了.
感谢我的同学张三,李四,王五,赵六.....陪伴我度过了美好的三年时光.没办法你们的论文提到了我的名字,礼尚往来,只好写上你们的名字.
感谢某某编辑部的混蛋编辑,虽然你们让我9易其稿,使我饱受摧残和折磨,最后还是接收了我的文章,让我得以顺利毕业.
感谢我年届花甲的父母,三年来他们虽在期待中备受煎熬,仍不忘给我以支持和鼓励,感谢他们的理解与支持,这才是我想写的.呵呵
致谢二
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在经历了找工作的焦灼、写论文的煎熬之后,感觉好像一切都尘埃落定,想起了那句伤感的歌词:“Timetosaygoodbye.”即将给自己的学生时代和校园生活划上一个分号,之所以说它是分号,是因为我对无忧无虑的学生生活还有无比的怀念,对单纯美好的校园生活还有无比的向往。这只是我生命中的一个路口,并不是终点,我始终相信青春不会散场,坚信有一天会重返校园,以学生或老师的身份去延续这种快乐和幸福。
??感谢我的母校北师大尤其是艺术与传媒学院所有的老师们,在这片净土读书七载,无形中塑造了我生命的气质、生活的方式,也练就了我乐观的心态和一颗感恩的心。尊敬的导师周星先生无论是为人还是为学都是我生活上和学术上的引路人,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只能在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踏实做人、勤奋做事,做出一番成绩来回报他对我的恩惠。在导师周星先生的带领下,十二钗燃烧的那些友情岁月将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珍贵礼物。宿舍同学的互帮互助和深厚友谊更是赐予了我研究生生活不可磨灭的记忆,毕业前夕的寝室夜谈更是成为了研究生宿舍生活的美好回忆。在这三年中,我收获快乐并且成长:中间夹杂的参与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累并快乐着”,那段忙碌的岁月在最后关头虽然我是以在工作中不幸摔伤而收场,但那些日子,与各地评委老师们和学生评委们结识的情谊成为了我人生路上的美丽点缀。当然,还有在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组委会的实习,更是让我感受在高压的工作下团队合作的力量,以及工作被认可和受到赞赏的成就感。
??这个论文选题对于我的意义在于它引导我用研究生期间所学的研究方法对一个我喜欢的行业进行摸索和研究,透过现象去挖掘和探讨现象背后的原因。本科时候酷爱电影但阴差阳错的撰写了电视栏目生存策略研究的论文,研究生期间攻读电影学影视文化传播专业却选择了社会学领域的休闲文化空间研究,我的大胆尝试和决定还在于导师周星先生对我在学术上的鼓励与宽容,再次对他深表感谢。
??在毕业前最后的时光,仍旧要感谢我生命中出现的那些十分重要的师姐师兄、师弟师妹们,以及我结识的朋友们。他们不仅在学术上给予我指点,同时也是我生活中一起同行的人,在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建立信任、彼此鼓励、互相支持与帮助。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带您重温甜美又苦涩的青春
■穆齐
电视连续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正在上海电视台热播,这是一部我国反映上世纪50年代末出生的那一代人的影视作品。该剧讲述了高洋、方言、李白玲、冯裤子、汪若海等一群50年代末出生在北京部队大院的孩子的青春期成长故事。
故事编得并不复杂,年代跨度也不长,但是该剧抓住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特点,他们刚出生就遇到了,接着就碰上了“”。到真正遇上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时,他们却没有过多的文化。这群孩子在那特殊的年代中迷茫并无忧无虑、无所事事地痛苦并快乐着……
对白是构成该剧精彩的很重要部分,主人公们的语言充满着调侃、嘲弄和挖苦,把北京人善侃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电视剧的音乐很简单,但处理得很完美,《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的音乐就始终伴随着主人公的每一次快乐,也使我们这个年龄阶段的观众陶醉在那一次次“美好的童年”的回忆中。
《爱情二十年》:细节取胜
■许然
一部反映上世纪70年代末国营工厂几名青年工人的生活和爱情的电视剧从播出的第一集开始,就把我们全家人都吸引住了。
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剧,剧本编得好,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每一集都充满了戏剧冲突,如在第一集中,年年评上先进的工人靳勇在要被提拔为车间副主任之际,偏偏误闯女澡堂,成了“流氓”,提拔的事当然也黄了,让人啼笑皆非。剧中人物也都个性鲜明,各具特色。姜武演的靳勇和王志飞演的陆志明是两大看点,但姜武的憨态和嬉皮笑脸的作风更让人喜欢。
开始几集,反映70年代的事情,画面上的人清一色的绿军装,个个朴实无华,伴着郑绪岚的《太阳岛上》集体骑自行车上班;到了80年代,背景音乐变成了当时十分流行的《军港之夜》,人们的服装也发生了变化,从细节中让人体会社会在进步,真实而淳朴。年轻人的恋爱戏也带有那个时代的特点,特别单纯可爱。靳勇追求林悦,给她一个印有“奖”字的超大搪瓷杯代替现代人的鲜花,打开一看,满满一杯红烧肉;而王志飞和女友冯新柳的亲密关系,也多半是用吃饭时相互夹菜来表现。
看到这些情节,让从那个时代过来的父母备感亲切。
《继父》:回归传统家庭伦理剧
■意达
由李幼斌主演的《继父》中,上个世纪60年代,护士高秀兰的丈夫去世了,为了让孩子们不缺乏父爱和管教,高秀兰和丧妻的锅炉工关吉栋结婚,孩子们不能接受关吉栋,更不能接受他的教育方式,直到关吉栋去世,当儿女们整理他的遗物时,才发现其良苦用心和对他们深深的爱。
这部作品比较真实地还原了六七十年代的社会。只有那个时代的继父和母亲才会为了孩子做出如此的牺牲。几个孩子的刻画也大致是真实的。宝银的工作、上大学,都是那时的产物,宝晶更是符合时代特色,想起那个时代把当兵看得如此重要。最让人感到可敬可喜的一个人物还是小秋,喜欢他那副憨厚老实的样子,有点结巴的神情。
一、童心
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的童年,处于童年的他们,有点天真,幼稚,会犯错误,但也是性格塑造的最佳时间,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保持一份童心,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保持一颗童心,可以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和孩子们一起看漫画书,看孩子们感兴趣的动画片,和孩子们讨论他们喜欢的话题,大课间和他们一起打篮球,踢毽子,跳绳等,让孩子们不觉得教师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自己的姐姐或者妈妈。童心不仅仅让学生们喜欢你,自己也会幸福起来,每天像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一样,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真好,真幸福。
二、耐心
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比较调皮、注意力不太集中,所以对孩子多点耐心。当他们写错一道题时,不要责备,多给他们讲一遍。当他们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时,不要气冲冲的,了解他们不写作业的原因,多多地教育。当孩子们之间吵架了,打架了,不要上来就批评一顿,耐心地听完他们各自的解释,给他们讲团结友善道理。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给我很大的启示,让我知道了新的学生观和智力观。遇到一些后进生,不能放弃对他们的教育,要因材而教,针对他们的性格特点和知识程度,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耐心地去找出每个学生的特长,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潜力,让每个孩子们知道自己也有令人羡慕的长处。当你看到每个学生都洋溢着快乐,自己何尝不幸福啊!
三、爱心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关爱学生是教师处理其与学生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存有偏心,要关心爱护每个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全体学生。关爱学生不是宠爱,不是溺爱,要对学生严慈相济,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爱。我们要经常关心学生健康和安全。经常开班会告诉学生一些安全常识。上下学路上注意车辆,不要沿着河边或者渠边走,在学校上下楼梯靠右走,不许在楼道上追逐打闹。当学生犯错误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讽刺、挖苦孩子们,更不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他们,让孩子们在读书中长大,在爱中长大,自己也在幸福中成长。
四、责任心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一名教师的责任心很重要,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要对学生负起责任。首先要备好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要把很大一部分时间放在备课上,去认真钻研教材,查阅一些背景资料,下载相关的影视视频供学生观看,做好课件。还要去钻研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程度去设计教学方法,争取让学生喜欢。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上课时,要维持好课堂纪律,上每个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关注比较内向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对于一些后进生孩子或者请假的孩子们,应该抽出时间为他们补课。认真检查学生的作业,详细批改,对及时进行反馈,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做出评价并提出进一步学习的建议。当你的教学成绩很好的时候,受到领导同事和家长一致好评时,幸福感油然而生。
五、反省之心
[关键词] 戏曲电视剧 运动摄像 移动镜头 跟拍镜头 摇摄镜头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8.035
戏曲电视剧是融入戏曲与电视两种不同艺术门类的联姻逐渐形成的中国式的(音乐)电视剧,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及艺术魅力耸立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之中,然而在戏曲电视剧创作中如何运用电视特有的造型手段之一“运动摄像”,来较好的表现戏曲样式进行叙事,一直是我们电视研究和探索的一个话题。
在当代的影视作品中运动摄像已被广泛地运用了,运动摄像不仅给画面增添动感,而且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造型特性。在电影理论里常常把摄影机比做“一只悬浮在空中的眼睛”,它可以从任何的位置,任何的角度来注视运动过程中的动作行为。因此动作发生的空间和时间得到完整的和连续的表现,不仅使屏幕获得立体的空间感,也使动作的表现获得更大的如实再现。运动摄像通过摄像机进行画面外部的运动,它不仅突破画面固定的画幅界限扩展了视野范围,而且在运动过程中使的画面景别、角度、构图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画面层次更加丰富,是一种独特的电视造型语言。
一、 运用移动镜头增加画面的感染力
移动是将摄像机搭载在移动设备上(移动轨道、摇臂等)在拍摄过程中改变摄像机与被物的距离、背景、透视等关系,犹如人在现实生活中观看对象的方式一样,它再现了人的眼睛在观看事物中的运动形态。或走近看,或走远看,或边走边看在拍摄时由于位置转移构成移步换景的效果,移动镜头有直移动、横移动、斜移动、圆型移动等多种方式。移动镜头“有助于描绘事件发生、发展的真实过程,既有利于表现人物在动态中的精神面貌也可为演员表现的连贯性提供有利条件,”(电影电视词典)如戏曲电视剧《初定中原》讲述清朝入关逐步统一了中原后,为避免战乱再起,使初定的江山得以安定,面对亲情、友情、爱情,宫庭内部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冲突,揭示了人性的另一面。影片一开始孝庄太后在宫庭等待摄政王多尔衮胜仗凯旋,他们相恋20多年,因大清江山社稷却只能够以叔嫂相处。此时孝庄太后的心情可想而知。在戏曲表演中通常在抒发人物情感或情绪时往往采用大段唱腔来表现人物的心里活动,因观看方式的不同,在电视画面上如用固定镜头拍摄如实再现下来也未尝不可,但往往因唱段较长使得电视观众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初定中原》创作者们充分发挥了电视移动镜头的特性,在缓缓的镜头移动中随着音乐的节奏和背景的变化,把此时此刻孝庄太后通过唱腔表演对思念亲人,盼望归来的急切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再如戏曲电视剧《梨花情》讲了四位男女主人公――花乡绣女梨花、豪门千金冷艳、春江秀才孟云天和钱塘商贾钱友良,他们在追求幸福婚姻的人生途中,陷入了情与钱两难兼得的尴尬窘境,遂各以自己的为人之道,作出了各自不同的抉择取舍。由此而演绎出一曲恩恩怨怨、悲欢离合的人间世态传奇。在剧中冷艳初次拜访梨花那场戏中,两人见面后相互猜疑并运用唱腔的形式把各自内心的独白表达了出来。而镜头则通过圆形的移动方式对二人的唱腔进行了拍摄较好的表现出人物心理活动的轨迹,进而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移动镜头拍摄容易把观众带入情境之中,缩小观众与电视中人物的距离,能使观众注意力不断转移,并保持较长时间的观看兴趣。
二 、伴随跟拍镜头的多变性
跟拍镜头顾名思义就是摄像机伴随被摄体而运动的一种方式。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一切设想都有可能实现。 斯坦尼康(一种拍摄用的减震设备)的出现颠覆了我们传统的拍摄方式,大量伴随跟拍镜头的运用已改变了我们的观赏方式和美学观念,随着摄像机的跟拍将我们带入了画面的空间深处,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带入感实际上是让观众自己忘记自己是观众,而是作为参与者亲临其境,进入直接体验过程。如戏曲电视剧《屠夫状元》讲述已故吏部尚书之子党金龙,为报父仇进京赶考,途中昏倒在庙里,幸遇好人屠夫胡山所救后两人结为异姓兄弟。党金龙的父亲党秉忠被企图篡夺王位的杨猎设计陷害,党秉忠之妻朱氏带着党金龙和女儿党凤英逃走。党金龙高中状元后,竟然认杨猎为义父,卖身求荣。党母携女进京时巧遇党金龙,党将生母逼得投河自尽却被胡山救起认作干娘,认党凤英为妹。胡山错揭皇上寻访玉珠的皇榜,招来杀身之祸,朱氏深明大义将传位珠宝赠与胡山,胡山献宝立下奇功,被皇上册封为献宝状元。在胡山的带领下,最后将奸臣杨猎,忘恩负义的党金龙绳之以法,胡山与党凤英喜结良缘。影片一开始屠夫胡山走村窜乡打短工归来,一路兴高采烈,正如他在片中所唱靠手艺、凭力气、苦点累点也不怕,杀猪胜过皇家、管家、财主家。悠扬的歌声,欢快的步伐以及伴随跟拍镜头一会儿在青纱帐,一会儿在田间地头的拍摄把胡山奔走在麦田乡间的无忧无虑的淳朴神态表现的惟妙惟肖。跟拍镜头为我们展示了人物在不同环境背景中的运动过程。极大地丰富了画面的视觉吸引力。
三 、摇摄镜头的拓展力
即摄影摄像机放在固定位置,在原地转动,摇摄全景,或者跟着拍摄对象的移动进行摇摄。(电影电视辞典)摇摄是模拟人在不改变观看位置,转动眼球或脖子观察事物的一种拍摄方式。它可伴随人物主体的运动进行摇摄,而注意中心不变,并不断变换新的环境空间。正如匈牙利著名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言“镜头内表现一个人在某一个空间内的全部活动情况,以及他眼中所见的一切。摇拍比剪辑更富有主观性和抒情性”。如戏曲电视剧《哥哥你走西口》讲的是康熙年间,一伙儿走西口的哥哥,奔赴“口外”创业经商,称雄商界五百年的晋商奋斗史。故事人物爱恨交织,情节惊心动魄。片中有场戏,忠义商号商队运往库仑的一批物品被雨淋湿,忠义商号面临货物损失和索赔,此时商号大掌柜在院中心情非常复杂,进退两难,左右彷徨。大掌柜在戏中采用戏曲特有的方式边走边唱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而摄像镜头充分发挥了它的运动优势,画面先从宅院的房顶摇下进而摇到人物身上进行拍摄,镜头连续一气呵成,既叙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又表现了环境空间的立体形态。
运动摄像是创作者发挥自身创造性的重要表现手段,也是创作者主观介入的一种方式,运动摄像把观众带入到特有的情景中去,它缩短了观众与剧中人物的距离,在空间与人物的变化过程中,使其能较长时间保持人物的兴趣点,真实和客观地表现了被摄对象。运动镜头的运用作为影视造型艺术独特的表现手段已成为当代戏曲电视剧创作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影视美学的不断发展,影视技术的不断革新,运动摄像既能完成叙事,又诠释出主题思想,并形成旗帜鲜明的视觉风格,将是我们创作者共同追求的重要目标。
参考书目
[1]《电影摄影画面创作》 张会军
[2]《影视摄影艺术赏析》郑国恩
[3]《电影美学》贝拉.巴拉兹
[4]《电影电视辞典》
[关键词] 文学翻译;《仙境之桥》;字幕翻译;情感移植
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褒贬挞伐,付诸笔端,便有了文章中的“情”。因此说,文学是含情的文字,是作者挥洒于字里行间的“情”,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与内心世界。这部改编自文学作品的影视作品《仙境之桥》可以说是感人至深,字里行间情深意切。有人评论影片,“一小时零五分,莱斯利的回眸一笑,是值得用一辈子去回忆的!”如此触动人心的一部英文电影,在其字幕翻译是必然有其独到之处。否则怎会让众多中国观众挥泪不止、唏嘘哀哉、伤感数日。那么,接下来本文将探讨影片汉语翻译时如何保留原作的情感,完成这项“文学翻译最根本的任务”的。(张成柱,2005:124)
一、翻译中的情感移植
(一)什么是情感移植
张成柱教授在谈论傅雷先生的翻译时曾指出:“文学翻译最根本的问题是情感移植问题。”就翻译中情感移植的过程来看,情感移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译者的“同感理解”,核心意思是处于交际中的一方能够设身处地体验到对方此时此地的感觉和想法,能用对方的眼光看问题和评价世界。(王宏印,2006:82)这一阶段,译者要做到的即“情动”,要抛开译者的身份,去体察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作品的氛围情调,将文章中的描述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形象思维。之后,译者进入第二阶段,把由原作中体味到的情感,通过翻译过程的加工和再创造,重新融入译文当中,以求将作者抒发的情感尽量真实、贴切地移植给译文受众。
(二)“有情”影片Bridge to Terabithia(《仙境之桥》)
《仙境之桥》(Bridge to Terabithia)改编自出生在中国的女作家凯瑟琳•佩特琳的获得纽伯瑞奖的同名小说。她的儿子最好的朋友Lisa(莱斯莉的原型)8岁时在海滩上被闪电击中不幸死去,她由此写了Bridge To Terabithia来宽慰自己的儿子。因此影片被原文作者赋予了多重的情感:快乐―悲伤―振奋的这样一条情感主线可以说是清晰可见。
文中对快乐无忧的友谊、深切悲痛的真情流露与悲伤过后的那种崛起振奋或调侃、或思辨,用词贴切,描述生动。影片将褒贬毁誉蕴含于台词的字里行间。如若观众不能捕捉到这种情感,则很难深入理解文章主旨。下文,我们将主要截取影片中较为典型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看看译者是如何成功进行情感移植的。
二、《仙境之桥》字幕翻译中的情感移植
那么,具体到翻译实践中,译者又是怎样做到情感移植的呢?作为一部打动众多观影人的内心的优秀影片,译者在处理凯瑟琳•佩特琳的这部情趣盎然、动人心弦的作品时,为我们解答这一问题提供了参照范例。
(一)情感移植必须善于运用形象思维
影片的编剧将感情倾注于作品,文章中景象的美丑、人物的举动便通过文字与影像将这种感情传达出来。因此译者要与原作产生感情契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激发自己的形象思维,与原作在喜、怒、哀、乐中求得共鸣。具体到译文中,就在于译者能用生动的形象、准确的语言捕捉原文细节,融情于景,以言感人,使中文译语观众获得与源语观众同样的感情体验。
例如在影片中间,莱斯莉与杰斯发现了一处隐蔽的神秘森林后,欣喜不已。莱斯莉更是调动最活跃的想象力,给这片沉寂的森林赋予了生命。原文与字幕翻译如下:
1.This is the ruins of a once great fortress,(这是无敌堡垒的遗迹,)Whose people have been imprisoned.(堡垒里的人被囚禁着。)Jess,you and I have been sent to free them.(杰斯,我们俩是被派来解救他们的。)Prisoners of the Dark Master,hear me.(黑暗魔王的囚犯们,听着。)Weve come to free you.(我们是来解救你们的。)Do you hear us?(听见了吗?)Show me that you hear us.(告诉我你们听见了。)
英文表达的连贯体现在连词的应用、从句的使用等,这势必会让英文句子过长。译者翻译时,就必须采取必要的策略。该剧的译者,采用断句的方式来处理英文长句子的翻译。但是,译者没有忘记汉语的连贯,采用重复的策略,保证字幕翻译的衔接。如,“这是无敌堡垒的遗迹,堡垒里的人被囚禁着”。另外,短小的英文在汉语字幕中也得到较好的维持。其实,这种形式对等是影视字幕翻译中最常采用的策略之一。
2.Have you ever heard of the story about the trolls under the bridges who collect tolls from unlucky travelers?
(你们有听过一个故事吗?关于桥下的怪物,他们搜集旅行者的指头。)
再如,影片中女主人翁Leslie是一位天资聪颖的女孩。受作家父母耳熏目染的影响,她的言辞也是文采盎然。上例Leslie提到的那个传说其实是在讽刺欺凌同学、向同学收取如厕费的Janice。翻译时对语气词的适度把握同样依靠译者调动形象思维,从而巧妙传达文中人物的情绪。影片中莱斯莉见到贾尼斯的那双大脚,忍俊不禁,想要调侃一番。但迫于压力,不敢直言。于是便说了如此一句台词。较长,不太易懂,属于字幕翻译中较难把握的一处。译者选择将此长句进行断句,“你们有听过一个故事吗?”直接点出主要内容,接着说出故事的内容,桥下怪物搜集旅行者的指头,借此来讽刺贾尼斯的大脚趾。译者通过形象思维,达到对原文情感的准确把握,又通过翻译将汉语字幕再现于观众眼前,形象得到了传递,文章的感情也自然而然得形象之依托而被读者感知。
(二)翻译再创造对情感移植至关重要
影视文学作品是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神产物。因此,一部文学作品的翻译要是仅限于字面意思对应,就会像肖乾所说“非砸锅不可”。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使得源语观众、译者和译语观众对同样的表达可能各自持有不同的情感联想。因此在影视翻译过程中,要成功移植源语表达的思想感情,译者是不能亦步亦趋的,必须调动自己所储备目标语的文化含义,同时考虑译语观众的观影感受,对原作进行加工和再创造,以化平庸为不凡。影视字幕翻译也必须进行再创造。
例如下面的一段,老师让莱斯莉在课堂上朗读自己的作文,莱斯莉描绘的美妙海底世界让人感到欣喜不已。可看完整部影片,对这段的回忆也真是让人痛心不已。
1.Leslie:“Im moving gently forward,over the wild and beautiful,unexplored world below me.Im floating in silence ,and breaking it up with the sound of my breath…but that is what makes it so special.”
(我缓慢地往前移动,向着这个狂野美丽而又神秘的世界。在寂静中潜游,用我的呼吸声打破这片寂静……而正是这个原因,这段旅行才显得如此特别。)
观影至此,观众定会发出感叹“太美了”。是的,英文的描述可以说是尽善尽美:细腻的笔触、恰当的措辞与完整的结构。而汉语字幕的翻译可以说是毫不逊色。当然,此时译者调动自己母语的优势,尽可能地将这段文字在保证“信”的基础上,达到“达”甚至“雅”。相信,看字幕的观众定会对译者的翻译拍手叫绝的。“在我的上面,只有微亮的光,而那正是我来的地方,也正是我结束了这段旅行要回去的地方。”这句话的英文,可以说是让人遐想连篇。尤其是在通观全片之后,我们会猜想“这个地方是哪里呢?是水面?还是天堂?”而译者,在翻译字幕时,也仅仅是利用形式对等的策略,直接翻译。其实,这种直译不失为一种优秀的影视翻译策略,因为它能保证原文既存的神秘与悬念。
2.Dear Janice,(亲爱的贾尼斯,)You are the most amazing and beautiful person Ive even known.(你是我见过的最完美最漂亮的女生。)Lets find out if what I think we have is real.(让我们看看,我俩是否真的天造地设。)Meet me by the bus after school today.We can ride home together and talk about US.(咱们一起骑车回家,然后谈谈咱俩的事儿。)Underline and capitalize “US”.(大写“咱俩”并加下划线。) All my love,Williard.(献给你我所有的爱,维勒。)
莱斯莉与杰斯决心教训一下嚣张跋扈、恃强凌弱的贾尼斯。于是,机灵的莱斯莉心生此计,要伪造一封情书给贾尼斯。其实,这段文字的描写对中国的观众并不陌生。不管语言与文化差异多大,孩提时代的快乐与无忧无虑总是有相通之处。当然,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以表达说话者特点作为翻译准绳,意在表现莱斯莉的调皮与其对语言的驾驭能力。译者在翻译莱斯莉的用词时,采用了四字成语“天造地设”以及词组排比“最完美最美丽”。这样可以与原文的语言达到功能上的一致。“天造地设”用在此处,传神达意,以熟悉的意象唤起读者的同感,对他们的顽皮与搞笑哑然失笑,也将源语表达的情感融入译语受众心中。对译文进行再加工,这样得来的译文或可比原文更胜一筹了。
三、结 语
通过对影片《仙境之桥》字幕翻译中传情文字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好的译者在翻译时一定不会忽视文章情感的传达。而翻译过程中要做到情感移植,首先要求译者在理解原文时能充分调动形象思维,站在原作者的角度体味作品中描述的场景和氛围,以此做到“情动而辞发”;另一方面,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译者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也应发挥翻译作为一种文学再创造手段的功用,充分考虑到译文读者对原作中个别意象或表达手法可能存在不同的情感联想,通过翻译再创造弥补这种差异,最终能“披文以入情”,将源语中的情感成功移植给译语的观众。
[参考文献]
[1] 王宏印.文学翻译批评论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 王正仁.简谈刘炳善的散文翻译风格[J].山西大学学报,1992(02).
[3] 许渊冲.文学翻译:等值还是再创[N].中国教育报,2001-08-30.
[4] 张成柱.文学翻译中的情感移植[A].傅敏.傅雷谈翻译[C].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
[关键词]自私伦理学;理性的自私;个人主义;美国影视角色
一、安・兰德和她的自私伦理学
安・兰德是俄裔美国著名的理性自私伦理学和客观主义哲学的倡导者,她的作品强调理性的自私和彻底的自由。她将“自私”作为其哲学观点的根基,并旗帜鲜明地为理性的自私做辩护,她为理性的自私带来了正面品质。兰德鼓励人们通过诚实的个人劳动,从而获得相应的价值。她认为人的自私包含:有权自我维护生命,有权自由决定,有权自我寻爱,有权自我信仰,有权自我生存和发展,等等。兰德借助尊严赋予“自私”深刻的道德内涵,放弃自私就是放弃自尊,攻击自私就是攻击人的自尊。年少时代在俄国的生活经历,使得安・兰德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和认可,显得非常强烈和迫切,她的《阿特拉斯耸耸肩》成为继《圣经》之后对美国人影响最大的著作。[1]
二、美国民族的“本我”意识
(一)“本我”意识的源流
英国的清教徒们乘坐“五月花”号商船踏上美洲大地,他们带来的不只是先进的工业文明,更为重要的是清教徒们寻求自主的。清教徒们之所以被迫离开英国就是因为他们不认同过于形式化和统治化的英国国教,他们的自我意识更强烈,信奉信仰自由和靠自我劳动获得生存和财富。在他们踏上美洲大地之前就在“五月花”号商船上拟定了《五月花号公约》,以此约束清教徒们在北美大陆上的生存秩序。残酷的生存环境条件下靠自我劳动收获的劳动果实,更加坚定了清教徒们的,坚定了他们对“自我”“自由”“勇气”的追求,这种追求经过美国独立战争、民权运动、女权运动等各种民族意识的激变后,逐渐形成美国人的人生价值观和民族内涵。
(二)安・兰德自私伦理学为“本我”内涵的理论支撑
美国人对生命哲学的理解近乎“以命为本”的境界,个人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甚至有“活命哲学”的说法。这是出自于个人主义的“本我意识”,这种意识为主流的美国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它渗透到美国人的思想深处,造就了美国社会以个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文化,强调个体的价值和个性需求。兰德的自私伦理学将美国人以自我为中心的诉求上升到哲学和道德的角度上,全面阐释了“个人选择”的哲学意义和重要性,并且形成了系统理论,为美国人的“个人选择”找到了理论支撑,这样的“本我意识”和“个人选择”已经发展成为民族内涵。
三、自私伦理学与美国影视角色的文化承载
自私伦理学认为:理性的自私和彻底的自由是一种道德美德,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大众不能以集体主义或利他主义的名义侵占“自私”存在的空间。安・兰德赋予“自私”的外衣仅仅是一种姿态而已,理性才是她要表达的真实含义。
(一)理性的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词语,它使人们瞬即联想到“自私”“自利”“贪欲”等,社会大众给予了“个人主义”更多的贬义意义。但是在美国,个人主义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特征,这种特征更多地表现为:个人奋斗、冒险精神和勇敢探索,以及对个人尊严、权利和自由的追求。兰德的自私伦理学认为个人主义是人们正常生存的客观要求,这种客观要求包含人们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或社会需求。当然,这样的需求是在理性意识的支配下完成的,非理性的需求就会走向极端,成为利他主义的另外一种形式。美国动画电影《花木兰》中木兰替父从军的行为,人们更多的主观定义是,木兰对父爱所体现出的孝心和感恩。而美国文化定义下的木兰则是个人主义的典型表现,她需要借助替父从军走出世俗的约束,从而做一个独立的、有个人希望和梦想的人生追求者。兰德哲学强调,人在世间的存在必须是独立的个体,这就意味着人不能轻易接受他人强加的信念和观点,人不得为了他人的希望、欲望而牺牲自己的信念,她赞誉这是正直的美德。[1]似乎每一个美剧中的主要角色都是个人主义者,他们忘情地向前走去,尽力促成其个人的自我成长和完善。在其成长和完善的过程中,个人主义不断地挑战权威和集体意识,不断地挑战利他主义的霸权势力,犹如木兰雨夜中骑马奔驰而去的身影,那一刻木兰心中的“个人主义”梦想划破了多少经世俗折射出来的异样眼光。在兰德看来,人首先要做一个自私的人,人关心自己的利益,并为实现其利益而采取行动,最后成为道德行为的受益者,这是道德生存的根基。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熊猫阿波肥硕的身体和慵懒的生活状态与功夫侠客之间的心理差距,以及这种心理差距带来的世俗约束力。创作者在设计阿波的造型和生活状态,以及设计阿波的梦想时,一定是有所考量的。因为阿波象征了普通美国人的个人主义精神、独立进取、勇敢冒险等价值信条,艺术创作需要从现实到艺术再到现实的照射。自私伦理学认为:“由于自然界没有给人们提供可以顺其自然生存下去的条件,人们只能依靠自我力量寻求生存的空间。如果说,为了自我生存而产生的欲望也是罪恶,无形中否定了人们活着的必要性,因为这种必要性被集体主义或利他主义定位为罪恶。这种必要性就否定了阿波的梦想、阿甘的坚持和卡尔的勇气,兰德的理论有力地支撑了理性的自私和自由,并成就了很多人的梦想。
(二)创造性“真我”与“二手货”
自私伦理学认为:人不得不过下去的生活就是他自己的生活。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诱导人因循守旧的接受宿命,而是鼓励人们理性地创造“真我”。《飞屋环游记》中的气球推销员卡尔,在老屋被拆迁自己即将被送入老人院的时刻,他选择带着爱人的心愿伴随无数个五颜六色的气球一起实现年轻的梦想。卡尔身上燃烧着无数美国人同样的冒险精神和“真我”需求,这种精神和需求是符合美国文化内涵的。兰德的自私伦理学在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具有特殊的警世意义,她的《阿特拉斯耸耸肩》成为继《圣经》之后对美国人影响最大的著作。同样承载美国人“真我”需求内涵的动画角色。如《马达加斯加》中的斑马马蒂,马蒂很厌烦因循守旧、无忧无虑的动物园生活,她非常向往野外世界的自由和宽广,最终马蒂做出了一生中最伟大的决定,舍弃无忧无味的“好生活”,继而奔向富有挑战性的野外世界。马蒂的选择符合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兰德的自私伦理学认为人们敢于超脱世俗、勇于探索,才能拥有由内而外的自足,自己即是幸福的本身。这种由内而外的自足不只是满足于财富、权利、声誉等,更重要的是激情的生命力和探索精神。[2]而剧中另外一个角色狮子亚利克斯则非常满足于现实中富足美味的食物和安静舒适的睡房,他极力反对马蒂放弃现实的优越条件,选择野外未知的凶险和艰难。
兰德在自私伦理学中将狮子亚利克斯的思想和行为定义为:非“真我”的存在,因为这种存在是缺乏生命力和激情,缺乏对自身意义探索的成就感,因而他活得不真实。兰德认为这种人的一生最大的价值就是满足大多数人的期望,这样的世俗期望毁灭了他自身的创造力,兰德将这种人称为“二手货”,是缺乏原创力、失去自我、只会模仿他人、在精神上依附他人的人。《阿甘正传》被评为男人必看的十部影片之首,在阿甘身上我们看到的不是退缩、欺压、阴谋,而是一个低智商的儿童如何永不放弃地展现对“友情”“爱情”“亲情”“诺言”的真我需要,不是针对他人的掠夺和祈求,是勇于探索自身的成就感。尽管他自身缺乏高智商的控制意识,但他最终成长为优秀的棒球运动员,获得大学学位,参军远赴越南战场并在战场上勇救数个战友的生命,对付诺言让战友的家人获得了好生活,参与国家的乒乓外交,不知疲倦地奔跑感染大众对于生命的追求。自私伦理学认为:爱、友谊、尊重和崇拜是人们对他人的美德所做出的情感反应,是人们为交换个人的、自私的愉悦而给予的精神支出。最重要的是阿甘成为一个创造性的生命体,他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生活,他勇于探索生命的激情,感染了身边很多自认为高智商的生命体对于生命意义的感悟,尽管大多数人视他为异类。阿甘幼年时的好友珍妮,如同芸芸众生的大众,她舍弃真我需求通过攀附权势和自我堕落妄图获得个人名利,其实她活得很空虚,缺乏对生命探索的勇气,最终她枯萎的消失了,珍妮就是兰德在自私伦理学中所指的“二手货”――一个缺乏原创力、并失去自我的角色。
(三)“我”与“我们”
人类社会以集体的组织形式不断地更替生产关系,不断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体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始终离不开集体,但是不可否认集体总是以牺牲个体从而达到某个目的。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市场经济的驱使下的社会关系,促使个体开始思考自由、自立和人生自我责任感。“我”与“我们”代表了两种不同价值观,即“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兰德的自私伦理学认为,人们的所有行动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生命发展,而不是允许自己成为献祭的动物。兰德的自私伦理学极力否定“集体主义”形式,这样的伦理学观念深刻影响了美国人对“集体”概念的认知。如同超人可以随时出现在美国人的面前,帮助他们解决烦恼和危险。超人是美国艺术家们创造的超级大英雄,这个角色承载了美国人大“我”存在感,这种存在感强调“我”在做什么,“我”绝对不能成为“我们”的献祭品。《拯救大兵瑞恩》与其说是生命的意义高于一切,不如说个体的价值必须得到全美民族的尊重。类似的情节在《黑鹰坠落》中也有明显的体现,为了拯救两个被反美武装控制的飞行员,美国大兵前赴后继地为此做出了牺牲,此时的军事损失是“集体主义”者们难以接受的,但是影片的真正目的在于向所有的美国人传递“个体至上”的价值观。在影片《深入敌后》中美国飞行员克里斯深陷敌占区,他的生命随时都可能被敌军终结,美国总统亲命40架战斗机寻找机会将克里斯救回。这部影片宣示停战协定只是一张白纸,任何一个美国生命才是最珍贵的。自私伦理学认为:对于一个人来说,个人的生命是最真实、最珍贵的。
四、结语
安・兰德的自私伦理学在美国历史上有非同一般的地位,它引导了美国人的主流意识,特别是“个人主义”与理性的关系、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关系、人性的本真需求等。这样的伦理价值观深刻影响了美国的艺术创作,我们总能在许多影视角色中找到自私伦理学赋予的身影。
[参考文献]
[1] 梁燕.“自私的美德”:安・兰德伦理学思想述评[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11.
[2] 安・兰德.阿特拉斯耸耸肩[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