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滑翔纸飞机

滑翔纸飞机

时间:2023-05-30 09:46: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滑翔纸飞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滑翔纸飞机

第1篇

5月中旬,全世界各地的纸飞机爱好者纷纷聚集到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在那儿,每三年会举办一次“红牛杯世界纸翅膀大赛”,就是我刚才说的纸飞机世界锦标赛。要想参加总决赛,得过五关斩六将,在自己国家或者地区的纸飞机选拔赛上脱颖而出才行。中国现在只有香港地区举办这样的选拔赛。

纸飞机比赛要产生三项世界冠军——最远飞行距离冠军、最长飞行时间冠军和飞行特技冠军。其中比拼最远飞行距离和最长飞行时间这两项比赛的纸飞机只能用一张A4纸来制作,纸的重量不能超过100克,只能折叠,不能撕、剪、粘贴、订或者加载重物,而且必须要用大赛提供的专门用纸进行现场制作。进行飞行特技比赛的纸飞机,制作时才允许使用剪刀、胶水和其他材料,纸飞机的构造、设计创意、飞行表现等各方面都很优秀,才能得高分。

最经典的纸飞机

把一张纸折叠几次,改变它的形状,就能像飞机一样在空中翱翔,简单又容易掌握,很多人从娃娃开始就学会了用纸“造飞机”。后来,纸飞机的外形、速度、空气浮力得到了不少改进。有一种经典的纸飞机,相信你也折得不赖,它只要6步就能折出一架纸飞机。原本,它只是一种用来进行测试的模型,是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约翰·诺斯罗普1930年制作出来的,没想到一直到现在它仍然十分受欢迎。

“造”出好纸飞机

为什么折出来的飞机一松手,就头朝下扎向地面,总也飞不远?就算是最经典的飞机,“战斗力”也十分有限。一架好的纸飞机可是有特点的。首先,飞机前端要对称,不然难以平稳地飞行。其次,整架纸飞机的结构要紧凑,重心位置应该靠前,防止纸飞机在飞行中摇摆,影响表现。第三,机翼角度应该向上,从前面看飞机成“Y”型。如果可以在机翼的尖端加上小翼,能有效地减少飞行遇到的阻力。要当一个优秀的纸飞机“制造师”,得有耐性,同时还要有超棒的眼力,该折什么地方才能让纸飞机拥有更好的性能,心里统统有数。

掷飞机是个技术活儿

千万别认为有好的纸飞机就万事大吉了呀!使蛮力、瞎用劲,纸飞机也飞不出好成绩。这时候,怎么掷纸飞机就特别重要啦!

第一步:准确找到纸飞机的重心,捏住!

第二步:根据飞行的特性选择出手角度、力度和方向。有人说,想要飞出最大高度和较好地进入滑翔状态,可以采用在水平方向向上10度的角度掷出。不过,这纯属个人经验,到底怎么掷还得看情况而定。

第2篇

关键词:航模; 创造力;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66-001

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中常会存在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压抑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做法,忽视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种教育现状,我们如何在学校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呢?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重点要让我们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力,必须把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对儿童的创造力予以适当之培养。这种创造教育的思想,就是把行和知、手和脑统一起来,培养儿童“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航模活动自身的特点正好能很好的把陶行知先生的六解放落到实处,对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很好的引领和激发作用。下面笔者就如何结合航模活动的特点培养儿童的创造性的思维和能力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以科技模型自身特点为引领

航空模型运动中蕴涵着启迪性和创造性,儿童在科技辅导员的指导下,依靠自己的努力,能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智慧在一个个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中得到启发和升华。解放双手,动手做是航空模型运动的基础。参加航模活动的儿童要亲自制作和装配模型飞机,亲自检查和调整,亲自放飞和维修模型飞机,做好这些需要开动脑筋,手脚勤快,从而有利于培养人的独立工作能力,养成一切从实际出发和注重实际效果的创新思维方式。

通过航模运动的全过程,即设计--制作--飞行,尤其是通过飞行训练和对飞行性能的反馈,不断提高人的“心智技能”。在你追我赶的竞争性环境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模型能够飞出好成绩,创造新记录,这就使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激发,从而做到不是你让,而是我自己想干的一个崭新境界。通过外场的飞行,对模型飞机的操纵、放飞、回收,能提高参与者的灵敏度、耐力、臂力、腰部和腿部的力量,尤其是在外场的放飞活动(训练)和比赛,是运动量很大的综合运动,对提高孩子的体质也有很大的益处。

二、以儿童自身特点为基石

小学是儿童在校学习知识的基础阶段,儿童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以及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差,同时由于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又存在着许多的不良习惯。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和长时间开展航模科技活动的经验,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特点,采取如下办法:针对低年级儿童入学时间短,可塑性大、好奇心重、又好动的特点。首先在学生中开展学生比较爱好又简单易行的折纸飞机,进行折纸飞机的制作和放飞比赛。由最简单的折纸飞机到相对复杂的折纸飞机逐步提高。折纸飞机的难点在飞机的折叠上,折叠不好或不规范,往往飞机就飞不好,而放飞对学生来讲要相对容易得多。通过这样活动,可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放飞比赛提高学生对航模科技活动的兴趣,同时选拔出对航模科技活动兴趣旺盛、动手能力强、家庭支持的同学进入航模科技小组进一步的集中训练和培养。对经过选拔出进入航模科技小组的儿童,继续进行折纸飞机的制作和放飞活动,目的是提高学生相应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同时在活动中根据放飞中出现的问题,逐步进行航模基础知识的讲授和相关技能技巧的培养。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进行橡皮筋弹射纸飞机模型的制作和放飞活动。目的是通过弹射纸飞机的制作和放飞活动,掌握与飞机飞行有关的空气动力学的知识和简单的模型飞机的调整技巧,如飞机重心如何调整、如何根据飞机的飞行状态调整上反角和调整机翼等知识等,尤其是对弹射飞机配重的调整。这些都是纸飞机活动的重要技能。

为进一步提高儿童的动手能力和相应的技能、技巧,为提高儿童的航模科技活动的水平。在有一定经济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弹射木飞机的制作和放飞活动。因为纸弹射飞机制作调整简单,只需要简单的粘结和简单的调整。弹射木飞机则需要绘图、桐木条的裁剪、打磨以及相关零部件的组装和粘接。这些都是弹射木飞机制作中的关键措施,都会影响到飞机正常的组装、正常飞行和放飞的完成。并且由于材料是木材,在调整和粘接等方面要相对难的多。

第3篇

【关键词】古生物 飞行动物 风神翼龙 生物学

1 有翼物体为什么会飞

有翼物体(火箭和导弹除外)飞行的原理基本就是以翅膀为载体,靠速度换升力。最常见的例子就是风筝和纸飞机。飞行理论依据主要是伯努利原理和牛顿第三定律。

以飞机为例,对飞机整机做受力分析可以看出,飞机受到四个外力的作用,分别是向上的升力,乡下的重力,向前的推力和向后的阻力。从受力分析可知,只有当升力大于等于重力的时候,才能保证飞机不会掉下来。升力主要是由机翼提供。

升力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第一,气流在翼型前缘点被分为上下两部分,最后在翼型后缘汇合。但因翼型上下表面形状不对称,气流沿翼型上表面运动的距离长,自然流速快,根据伯努利定理,速度快的气压小,这样就形成下翼面压强大于上翼面压强,从而产生升力。如下图1所示。

不过,这个理论肯定不是物体飞行的唯一解释。这个理论的一个错误在于,认为“机翼上下表面不对称”是升力之源。然而上下对称的机翼并不罕见,最常见的例子就是纸飞机,纸飞机在滑翔过程中一样可以产生升力。此外,现代飞机广泛采用的超临界翼型,出于减阻目的,其下表面的长度实际上是比上表面长度还长的。同时,这个理论也完全无法解释战斗机是如何倒飞的。

第二就是来源于空气对翼型下翼面的反作用力,就像打水漂一样,石子在快速滑过水面时,会排开水体从而获得反向的作用力重新离开水体,飞机在飞行时不断向下推开空气,从而依靠反作用力获取升力。如下图2所示。

这个理论的显著错误在于,它认为产生升力的主要是机翼下表面,机翼上表面的贡献可以忽略。这也就引申出一个结论:机翼下表面不变,则上表面的形状改变不会导致升力改变――这显然是不对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扰流板,当机翼上表面的扰流板打开时,下表面毫无变化,上表面可以说形状改变不大,但是Y果却非常显著――某些飞机着陆时仅打开扰流板就可以减少一半以上的升力。

所以,物体飞行的条件是,至少这两种力在为提供升力做贡献。

2 风神翼龙的起飞的身体条件

300kg的翼龙,他的翼载负荷大概在600牛顿每平方米左右。扑翼时最大会受到两倍重力过载,翼面积至少要90平方米以上。单翼面积约为45平方米。风神翼龙飞行形象估计为为4米的体长,13米多的翼展,3米多的翼宽,翅膀振幅3米,以滑翔为主。这个和生物学家发现的风神翼龙化石十分类似。

所以,从理论上讲,300kg体重的翼龙是能飞的。

3 食物来源

300kg的体重在休息状态下,一天大概需要8000大卡,差不多也就是吃下十斤牛肉。这些食物来源在远古时期的环境下获取,应该不算困难。因为当时地球上还有很多体重超过50kg的大型哺乳类动物和鱼类。

综上所述,从飞行、食物和身体结构方面考虑,风神翼龙的体重可以达到300kg。

参考文献:

第4篇

七月的蒲城内府机场骄阳似火,近300余名中小学生、航模爱好者以及教练员们却不畏酷暑,在2016陕西省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的赛场上奋力拼搏。本次大赛由陕西省体育局和教育厅主办,陕西省航空无线电汽车摩托车运动管理中心、陕西省航空运动协会承办,是多年来省内举办的规格最高的省级航模赛事,被列为省体育局2016年度十大赛事之一。

陕西的航模运动曾有过辉煌的过去,涌现过不少世界冠军、全国冠军。但随着全国航模运动陷入低谷,陕西省航模运动也经历了起伏波折,曾长期在低位徘徊。近年来,航模运动在各地的蓬勃发展,带动了陕西省航模运动的回升。民间航模爱好者群体不断扩大,航模培训机构发展迅猛。作为航空工业和高等教育大省,各航空企业院所及高校大都建立了专业的航模队伍。中小学生、在校大学生以及社会上的模型爱好者参与航模运动的热情高涨。而随着参与地区和人数的增多,大家缺乏一个交流沟通和相互学习的平台,也没有为“飞北”及全国青少年航模锦标赛进行队员选拔的省级赛事,严重制约了陕西省航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为此,2015年底,重组之后的陕西省航空运动协会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举办省航空模型教练员辅导班、裁判员培训班,组织两个批次遥控航空模型飞行员培训考核,成立陕西省航空模型运动裁判委员会等,对陕西省航模运动的正规化、有序化以及安全、快速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重组伊始,陕西省航空运动协会就将举办省级航模赛事作为协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历经半年的策划筹备,2016陕西省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终于顺利举行,除商洛外,西安、汉中、榆林、渭南等8个地市均派出代表队参赛。在大赛的组织工作中,阎良航空产业园、陕西中天火箭技术有限公司、陕西梦想飞行俱乐部及陕西金色科技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航空航天单位企业以及民间团体响应积极,纷纷参与到大赛的各项工作中。

由于陕西省航空运动协会已多年未曾举办过如此规格的省级大赛,因此特将面向青少年的“飞北”项目、全国青少年航模锦标赛项目及面向普通爱好者的公开组项目整合在一起。自7月10日开始,历时4天的大赛共设电动自由飞、飞翼冲刺赛、手掷直线距离、模型火箭伞降、火箭助推模型滑翔机、电动线操纵、电动四轴障碍飞行、电动模型滑翔机定点(P5B)、遥控固定翼障碍(穿龙门)、遥控电动空战(公开组)、遥控固定翼特技(P3A-2公开组)、电动遥控纸飞机竞速(公开组)、四轴飞行器定点竞速(公开组)等13个项目。其中,公开组项目不设置年龄组别,接受普通模型爱好者公开报名,其他项目则全部为“飞北”及全国青少年航模比赛项目。

7月10日上午,随着陕西省体育局局长姚金荣等领导按下发射按钮,一枚枚模型火箭在“嗖嗖”声中直刺蓝天,拉开了2016陕西省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的序幕。紧接着,精彩纷呈的滑翔伞、动力三角翼、遥控纸飞机、线操纵双机编队、大型固定翼花式、涡喷特技、像真机双机编队以及模型直升机花式飞行等表演依次进行。参与表演的既有参赛的小选手,也有捧场助阵的普通爱好者。

当天下午,各项比赛在相应的场地陆续开始。为了保证比赛公平、公正、顺利地进行,裁判队伍由大会组委会委托陕西省航空模型运动裁判委员会指定,选择具有航空模型裁判员资格及现场执裁经验的裁判担任,并由国家级裁判现场监督执裁过程。

7月13日,伴随最后一项比赛顺利结束,本次大赛也圆满落幕。相信,经过各级比赛活动的历,陕西省将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高水平选手,陕西省的航模运动也将重新启程,再现辉煌!

第5篇

一、何为动手能力

所谓动手能力就是实践的能力。一方面,我们要敢于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动手操作、制作等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曾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也就是说,单凭思维的碰撞、博弈只能让我们认识世界,而我们学习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就需要实际的行动,即实践。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会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与理论,从而达到认识的新高度。

动手能力或实践能力在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都有哪些体现呢?

首先,体现在学生的课程中。小学生年龄较小,知识面较窄,对于老师的权威无条件服从,老师说的话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真理,所以老师在课上讲什么,学生就相信什么,哪怕是老师出现明显的错误时,学生也只会怀疑自己,而不会质疑老师。

举个简单的例子,小学中的数学应用题,经常会出现一些计算速度的应用题,假如一道题的计算结果是一个人正常每小时可以步行15千米,这是一个明显的常识性错误。但老师如果单纯地认为这是学生应该知道的常识而没有明确指正该错误时,学生就会比较迷惑,因为人应该不会走这么快,但老师就是这么讲的,老师是不会错的。那该怎么办?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学生自己步行走一走试试,这样就可以明确知道老师讲得对不对了。经过自我尝试,知道了一个正常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每小时4~6千米,即使是快步走也不会超过8千米。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疑惑,自己亲自尝试后学到了真正的知识。

其次,学生在学习“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知识时,虽然老师是这样讲解的,教材上也是这么说的,老师在课上也亲自进行了实验。但是学生还是要发挥动手能力,自行用木板和钉子等制作一个三角形,施以一定的压力测试其稳定性,也可以制作几个矩形、平行四边形等分别测试进行比较,看看三角形的稳定性是否强于其他四边形。通过动手制作可获得长时间的记忆,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与动手的兴趣。

二、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动手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为小学生并没有认识世界的确切方法,而老师所教授的方法会成为小学生日后学习以及与外界互动的基础,而且一旦形成就具有稳定性,难以撼动。如果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和动手能力,那么学生在日后遇到问题时就会倾向于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完成,从而培养习惯性动手思维,练就熟练的动手能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全世界最好的,而缺乏必要的动手能力,只是过分注重书本上的计算与知识的掌握。欧美国家的学生通常更加注重个人的感觉,比如,在“纸飞机大赛”中,选手们在起点抛出自己的纸飞机,滑翔距离最远者取胜,中国的选手在设计飞机时通常是先画草图,然后分析材料、抛出瞬间的方向以及空气动力学等方面,综合考虑后再按照草图制作飞机;而美国的选手是如何做的呢?拿到纸之后又要了更多纸,然后开始折,折完一个试飞,从飞行姿态、落地滑行距离以及自己抛出飞机时的姿态等要素不断感觉、不断调整,到最后,用最后一张纸折出的飞机一定是飞得最远的。事实也证明,在这场比赛中,经验的确比理论更有效。

以上实例说明,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很好地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各种活动,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感觉动手练习,不用局限于教材或老师的讲解。对于有些东西,尽管不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但依旧可以通过动手或实践来学习、来感知。我国的学生对于未知普遍是恐惧的,不掌握相关的知识似乎就没法研究,这就缺乏一种探索性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在理科学科中,所以学校和老师需要做的就是为小学生创造更多的综合实践活动,如科技大赛、模型建构比赛等,让学生有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明白,理论并不是绝对的,动手能力同样不可或缺。

总之,学校和老师对于小学生的教育,一定要重视动手能力和实践思维的培养,掌握了实践的思维才能练就动手的能力,而动手能力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经验,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理论无法解决或解释的问题,为日后的学习或研究提供便利。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要多组织各种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第6篇

幼儿手工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他们把手工活动当作游戏。在手工活动中获得自信和成功感。幼儿手工造型活动需要由粗糙、稚拙、不准确的阶段逐渐发展到一个比较细致、生动、准确的过程。手工活动必须依靠物质材料,并进行合理性的加工制作才能将物质材料变形,成为理想的作品。我们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中,汲取营养,把他的教育思想应用到幼儿手工活动中,让幼儿在手工活动中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幼儿对手工活动是十分感兴趣的。他们对自己动手制作一件东西,并从这种游戏性的活动中获得一种能力十分投入。他们对待手工活动是同游戏一样看待的,一只纸飞机,只要能滑翔飞行,他们会津津有味地去做,并从中得到创造的愉快。陶行知先生曾激情地指出:学习一定要唤起兴味。孩子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

关键词

手工活动 游戏 自信 基础体验 “学”和“乐”

幼儿手工活动是一种游戏性的幼儿造型活动,它深受幼儿的喜爱,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发展幼儿手、眼、脑的协调性,手的灵活性以及形象思维能力、空间知觉能力都具有良好的作用。在动手又动脑的玩玩、做做中,幼儿可以学到很多造型知识,又能开发智力,还可以形成耐心、细致的习惯。

陶行知先生也指出,小孩只有在动手中才能获得成功,让小孩有动手的机会,小孩的好奇心才能得到满足。因此,手工教学活动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在从事幼儿美术教学的十多年中,一直注重幼儿手工活动的训练和培养,对手工活动的特点、意义及孩子对手工活动的兴趣所在等方面有一些自己的积累:

一、把手工活动作为一种游戏活动

幼儿对手工活动是十分感兴趣的。他们对自己动手制作一件东西,并从这种游戏性的活动中获得一种做什么东西的能力十分投入。他们对待手工活动是同游戏一样看待的,一只纸飞机,只要能滑翔飞行好,他们会津津有味地去做,并从中得到创造的愉快。陶行知先生曾激情地指出:学习一定要唤起兴味。孩子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

幼儿喜欢手工活动是因为他们觉得手工好玩,如果把手工教学变成枯燥的技能学习,幼儿就不会有积极性了。从幼儿爱玩和不爱玩的玩具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特征:他们对于能够把他们自己的意图参与进去,借助玩具实现自己游戏目的的玩具,普遍很喜欢。例如,一个漂亮的但不能活动的玩具和一个外观简单但可以根据需要变形的玩具,幼儿更喜欢后者。有些利用这种特点而设计的玩具如插塑积木、七巧板、拼图、变形金刚(现在孩子玩的那种)等自然受到孩子的欢迎。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各种材料也是如此。橡皮泥、彩色纸只有使幼儿觉得好玩,觉得根据自己的意图或通过学习可以使这些东西变成玩具或美的形象时,他们才会感兴趣。陶先生就倡导“学”和“乐”不可分,教师要关注儿童知情意行的统一,我们的手工活动要一改传统的机械、沉闷和烦琐,要充满生机和活力,充满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让孩子把手工活动当作游戏,认为自己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做一件有趣的事。所以教师要经常做这样的思考:这节手工课上,我的孩子快乐吗?他们在我的课中享受到了什么,我自己得到了享受了吗?因此,手工教学活动要充分考虑活动内容的游戏性、趣味性、美观性。在这方面,手工活动有广阔的天地有待开发。

值得一提的是,在充满创意的手工教学中,有些材料的使用、操作的技能是不必跟老师学的,孩子在自我探索中就能获得。我们都知道,“模仿”是幼儿的特点。幼儿要通过模仿才能学会操作性的技能。因此,教育者应该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直接做给孩子看,使幼儿从直观的体验中获得造型的基础知识和简单的技能技巧。但陶行知先生的主体创新式教学理论认为: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自己主体发挥而获得的,它重视孩子的独立探索。陶行知先生强调:创造教育是“活”的教育,“行动”的教育,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自觉投入到具体行动中去。所以作为教师,其主导作用就是在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驾驭教学手段时,尽可能地发挥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多让孩子独立思考,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提供一些简单的图示,启发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解决制作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性造型能力。

二、在手工活动中获得自信和成功感

“要把教育化为‘春风风人,夏雨雨人’一样,人人有得沾湿的机会。学以厚生则可,学以伤生是断断乎不可的。” 陶行知先生的铮铮教导时刻响在耳侧。

在实施“愉快的节日”主题活动中,有“制作灯笼”这样一个手工活动,实施这个活动时,本来想让孩子们在作品中挑一些好的用来打扮活动室的,给孩子们一个评价性的肯定,再一个用意是给孩子们一个节日的气氛。可当孩子们作品完成时,孩子们很激动,一副很舍不得的样子,几个胆大的孩子来到我身边央求我说:“钱老师,让我们带回家吧,我要给爸爸妈妈看呢”,看得出孩子此时对自己作品的满足感和成功感,他们很想再次获得父母的肯定,由此,我想到不管孩子的作品完成得怎么样,“肯定”他们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孩子进步的最大的动力。即使面对粗糙的作品,成人也要用欣赏的眼光发现闪光点,舍得给孩子表扬的词语,以保护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体会到成功,享受到尊重。一个亮点就是一次成功,就是一份自信,就是一回期待。所以,我们的活动室虽然少了点他们的布置,但是比起那一句句肯定的话语,我想是值得的。他们的自信和成功感动着我。

三、手工活动应遵循幼儿年龄特点

幼儿手工造型活动同绘画一样,需要由粗糙、稚拙、不准确的阶段逐渐发展到一个比较细致、生动、准确的过程,他们不可能做较为复杂的手工活动。例如,在泥工中,小班的幼儿最初拿到橡皮泥时,只会无目的的用手抓、拍,或者把泥掰成一小块一小块,至于做什么则很少考虑。因此,小班幼儿的泥工主要是团团、搓搓、压压、捏捏,做一些麻花、饼干、糖球、糖葫芦之类的东西。到了中班,手的动作发展了,才能学会捏小鸭子、小兔子。到了大班甚至小学后,才能表现人物等造型。纸工也是这样,小班幼儿难以准确的折纸,所以小班的纸工活动可以采用撕纸和粘贴纸。到了中班,才开始学习折纸,但还不能进行难度较大的折纸活动。在剪纸中,四五岁的幼儿可以学会使用剪刀,但剪的图形非常简单,剪的线也很生硬和粗糙,这时幼儿还不会左手配合右手的动作转动纸片。以后,幼儿用剪刀逐渐灵活、自然,到了大班,已经可以剪出较光滑匀称的图形,但对较为复杂的转折线和面积较小的部分剪起来还是较为困难的。

由于幼儿手的骨骼、肌肉尚未发展成熟,因此难以完成难度较大的手工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手工活动本身的锻炼,幼儿的手会越来越灵巧起来。

四、幼儿手工活动的基础体验

手工活动是一种造型活动,它主要用纸、泥以及其他适合幼儿使用的材料,通过简单而有趣的方法和技术实现幼儿造型游戏的目的。

手工活动和绘画有很大的区别,它必须依靠物质材料,并进行合理性的加工制作才能将物质材料变形,成为理想的作品,不像绘画那样自由。幼儿必须对材料、工具和技术进行体验和了解,才能实现造型。在幼儿阶段,这种体验材料、工具和技术的过程是幼儿手工活动的基础。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探寻出路。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有下列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一面行,一面想,必然产生新价值。幼儿天生喜欢摆弄东西,喜欢构造一样东西。他们怀着好奇心面对周围世界的一切,他们对随手捡拾的树叶、木棍、泥团、石头、纸片都会感兴趣,更对能亲手做一件东西感兴趣。给他橡皮泥,他就会用手指去捏,压,拧着玩;给他纸,他就会撕,揉,折来折去……这种与材料的接触过程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感觉经验,也是造型的基础体验。也正是陶先生思想里“做”的三种特征。先是行,再想:什么东西可以粘在一起的?怎么粘就变得更漂亮了,那就产生了新价值的东西了。再例如,当幼儿用一片树叶当成盘子盛东西时,一端东西就掉下来了。“这不行啊!”他就要试图用硬纸做一个盘子,这样东西就掉不下来了。幼儿用泥做一个小人,如果上重下轻,一立就倒下了,他就要试图让下边稳定,重一些,这样才立得起来。孩子们先是思考,然后一边做,一边想,这是一个既有思想又有行动的过程。在美工活动中,这就是利用物质材料进行造型的基础,也叫造型的基础体验。

在各种造型材料中,泥和纸为什么是两种最基本的幼儿手工材料呢?因为泥和纸具有两种最基本的材料属性:泥具有实体性,被称作体材,它占有一定的空间,又具有可塑性和粘性,可以任意改变形状,既可分离又可粘合,既能拉长又能压扁,可以做出各种形状;纸具有平面性,被称为面材,由面材制作的立体造型在造型活动中广泛存在,有很多优点,也可以任意改变形状,用剪、折、切、粘、卷、插等方法可以做出许多优美的造型。而且泥和纸这两种材料使用方便,价格便宜,适合幼儿特点,因此历来的手工活动基本上都是以这两种材料作为最基本的材料。

第7篇

我疑心那是我的幻觉。穿过林梢的滑翔,从容里带着小小的慵懒——白鹭真的回来了。我的视线追随着它,甚至忘了我还在授课。侧偏着头,余光还在搜索,眷恋而欢欣的情绪——应该还是去年的那只白鹭。它却不理睬我,兀然向小溪的那头俯冲。

它离开了我整整一年。当芦苇开始枯萎、瑟缩,苇花飘散时,它就像个识时务的君子,决绝而去。漫长的冬天有多长啊,那枯涩的风灌着脖子逼压人的意志时,我握粉笔的手在键盘上敲不出有关文学的方块字。我甚至忘了那种感觉,那种体会非常之美的感觉。

油菜花开了。它还未归。但我分明看到了它的身姿,滑翔着,轻盈着。

两年前的五月,西山的明月湾,我跑步,有晨风。我的碎花裙子飘起来,我疑心我是跟丈夫怄气才跑了出来,背着一个沉重的手提电脑,在闷罐子车上晃荡了整整两个小时——西山、太湖——我概念里遥远而真实地企盼着那些地名。桔子花满树、满山坡,小小的,淘气的白色,裹着土黄花蕊。贪婪地嗅着香气,我知道我要在这片湖水里蔓延一种逃离人间的情绪。金枝,是的,我的金枝,我笔下的金枝,自负、窈窕、有野性的冲击,她冲不过性的关卡,可以这样说,性实在是很美好的人间灵芝,她跌落在山谷悬崖间,觊觎着,并用伤感的语调铺开而独自叙述。

那是在朋友的车上。苏州到西山并不远。他来接我,他突然说起了他奶奶的故事,一个来自北方的大家闺秀——金枝,却因为战乱等原因在南方扎根。她乘着大轮船,穿着高跟鞋,一摇一摆,跟着父辈来西山明月湾来避难。南方燠热、潮湿,这是很致命的两点。北方人不爱待在南方,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情感也仿佛变得湿嗒嗒起来,而更是漶漫不清。谁能准确表达呢?在偏僻的古街,雨水顺着瓦当一滴一滴连缀下来。屋子里的男女眉眼里传递的是啁啾的鸟雀声。我有点昏昏欲睡,我想,我的金枝大概最后是乘着月色逃离了。

五月。夹着甜腻花香的风扑打着脸。我是一个人,我居然不关心丈夫、儿子。像个离群索居的浪者。漫山岛。太湖中的一个岛,一年前才通上电。岛上看不见壮力,只有老人孩子。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要读书,于是要租房在最邻近的镇上读书。漫山岛没有诊所,更别说医院。有人忍不住问,假如夜间突然得了急性阑尾炎怎么办啊?茫茫太湖水,哪儿去找就诊的地方?

编百脚篓的老者坐在日光下,慢慢掉转过头,悠悠说道:漫山岛上的人从不发生这种事情。他神情笃定,肤色因日晒变得黝黑。——从不发生这种事情。他微笑着,用一种绝对又客观的口吻说话,让人不得不相信这孤岛上生活着的人群里所固有的节奏感。

我喜欢漫山岛。我踩在满是鸡屎鸭屎的路上。白鹭鸟聚成一片,扑棱棱参差回旋。我有白的淡蓝的信纸,我折成一架纸飞机,想和白鹭一块儿自由地舒展。

杜拉斯的文字:克里斯蒂娜·V,或许她骨子里是个流,骨子里是一个郊区的醉鬼,居无定所,没有婚姻,跟谁睡、在哪儿睡都无所谓,吃什么也无所谓,或许就是在这一种不幸中,她会真的落泪真的微笑。

我在课间休息的十分钟阅读,铃声已改变了以往传统单调的铛铛声,变成电子音乐。池塘里的蛙声此起彼伏,它们喧嚣而寂寞着。我唯一能做的事——记录和阅读。尽管我的内心愁肠百结。我根本不敢像克里斯蒂娜·V一样,绝妙地扬起巴掌。那是件凶杀案。她杀害了她的孩子。而她在女人所处的孤独中,在大地深处、黑暗中孤独。

孤独。

我在火车上行进。我终于不可避免地写到了火车,我在现实世界里的的确确脱离它整整有几年了——这个雄性的、奔涌着激情、一路欢歌的器物并不了解我的忧伤。也许这表明了最近几年我在循规蹈矩?在默默背负职业所带来的使命感?可能哪一种说法都沾不上边。我喝酒。在火车上喝。我和对面的诗人喝。我要花雕。我絮絮叨叨。陌生人进入了梦乡,露出一双双脚丫,散着臭味。他们像鱼一样做梦,梦里是扁平的世界和放大了的器官,色彩鲜明。唯独有一个孕妇,在黑暗中孤坐。她翘着嘴巴,她的下嘴唇本身就显得肥厚。她是在深夜十二点钟上火车的。她缺少孕妇特有的温柔和弧度感,一个人,推开眼前的行李,生硬地坐在床铺上。她在逃离,生气,还是扑向远方?她肚里的孩子足有五个月大。她穿着黑色的棉布上衣,像个性格乖戾的修女。一句话也不说。她又跟谁能说话呢?

酒精很快在我的体内扩散,我看不见窗外行进着的任何一棵树。只有黑暗。醒来是北方的田野,荞麦、玉米。还有散落在田间的牛和人。

让我记叙一种清冽的空气。我感到寒冷,风从胸口、小腿肚、指尖毫无罅隙地穿堂而过。我已经行走在北方的土地上。头微晕。还有火车上残酒的痕迹。要去见《散文》一些编辑,洗漱完,局促而不安,和昨夜在火车上的饮酒者判若两人。

写作是审判确实发生过的事情的绝对法庭。原谅我,冒出这样一句干涩的话。杜拉斯和她的“小哥哥”有没有真的体验一些极端的事情?冲破眩晕的“洞穴”?写作和生活的关系?我的痕迹散在日常的悄无痕迹的物态中。我每天沿着同一条小溪来回走。绿水东流,常年不息。我也知道,这越来溪的水通向太湖,汇入浩渺之中。我听着铃声反复想起,预备铃,正式铃。急匆匆,拔上皮鞋脚跟,甚至来不及上个厕所,就拧开话筒,说一些跟文学有关或者无关的话。

没有人来干涉话题。就像火车中那个老汉。他有魁梧、粗壮的躯干,和一双毫不掩饰对女性窥觑的眼睛。他极不情愿地从早先占好的位置上挪起。他穿着粗陋,手掌上老茧横生,他裤子的拉链甚至是豁开的。他是南方人,在北方做工程,腰里别着手机和钱夹。他很不礼貌地看着一个个陌生女性的身体。女性分别来自东莞、呼和浩特、苏州。她们好像一个个符号在漂流而过,又像一面面旗帜飘扬于各自的领地。高耸的胸脯、瘦小的肩胛骨,耳钉,还有紧挨着的臀部——能传递微温热度的臀部。他——火车的极度拥挤把人推入困境——他在混乱中有一种幻觉的升腾。他买了两罐听装啤酒,坐在洗手间的台盘上,他的身子是往外侧的。火车已经整整行驶了十个小时。

身子外侧,这个动作,就已在不经意间泄露了内心的秘密。如同我张望白鹭一样,企盼里渗着不安。而精神和意志嵌进了空白,闪着漆光,以闪电的速度飞快行进着。

空气混浊,车厢是全封闭的,一点也吹不着野风。所有的细节都袒露无遗。偷窥和被偷窥相辅相成。只有沉闷的卡塔卡塔火车行进之声,像一列士兵出征已久,却仍在麻木地荷枪前行。火车在行进?一个城市到另一城市?城市的版本都差不多,夜色中更无区别,昏旧的灯光映衬着站台上单薄的地名。站台如一个鳏夫,孤独、惆怅,在一次次失望后又撩起新的热望。我靠着诗人的肩膀,我连假寐都做不到。我看见一对涉世未深的男女紧搂在一起,疯狂接吻。污渍的脸,头发凌乱,很不洁,但所有这些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兴致。也许,我不能用“爱”或“性”这些简单的词语来描述这对青年人之间的关系,他们有些装模作样,有些情不自已。

无锡站。老汉弯腰从地上捡起扁担,挑起两个蛇皮袋,虎虎生风。晨曦的光芒已透入。散了阴霾,散了一整夜一车厢压抑着的情绪,他好像受了鼓舞,疾步匆匆。

后来,在一次饭桌上,我见到了现实中金枝的孙女,她懒洋洋的,像一只捂在竹藤椅上的猫。她应该只比我大三四岁。她惊诧的眼光落在我胸前,很不相信我居然把她奶奶变成小说里的人物去流浪、去放荡。

我摆摆手,我们喝了很多酒,她衣裙胸口很低,若隐若现。我忍不住会去看——她要把女性的贞洁和诱惑一并铺开吗?她和她奶奶骨子里是相像的,借助幻觉不断生存逃离着。团团粉色上了她的脸颊,她开始生动起来,说:“哎呀,后来我一听见奶奶唠叨头脑就发胀了,她总是不厌其烦说她自己年轻时,乘着大轮船,穿着高跟鞋,一摇一摆,千里迢迢从沈阳赶到太湖逃难……”

逃离,我们的金枝乘着月色逃离了。我们好像都有这样一种渴望。从一个场景逃逸,管它身后是怎样鸡飞蛋打的一片狼藉。我们都有点没心没肺,自私而绝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