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47: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药川芎,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临床经验的积累,一些老药派上了新的用场,川芎便是其中之一。川芎的主要成分有:四甲吡嗪即川芎嗪、阿魏酸、川芎酚、川芎内酯、槁本内酯、维生素A、维生素E、叶酸、甾醇等。味辛、微苦、性温,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作用。近年来不仅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还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取得了新的进展。
1 临床作用分述
1.1 治疗冠心病:自1990年以来, 鲁喜泰[1]应用川芎嗪注射液、镁极化液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液治疗冠心病134例,取得良好效果。
病例诊断采用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诊断依据,全部为住院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或冠心病同时合并Ⅲ期高血压的患者不列为观察对象。两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可使用强心、利尿药物,心绞痛者可用硝酸酯类药物。临床症状治疗结果:见表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临床症状治疗效果观察
注:P < 0.05
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疗效:见表2,经统计学处理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有非常显著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 2 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疗效观察
注:P < 0.05
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冠心病伴有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在接受分组治疗的同时,服用心律平1周,室性早搏得到控制后,停用心律平1周观察心律失常复况见表3,其结果是治疗组复发率低,对照组复发率高,两组有非常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 3 心率失常控制后停药复况
注:P < 0.01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血尿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均无异常变化,药物配伍亦无不良反应[2]。治疗组配伍后外观澄清,静置24h无混浊或沉淀发生。
川芎嗪为川芎的提取物[3],有明显扩张血管作用,改善冠脉流量及心肌营养,具有稳定离子内流的良好作用,也具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两组病例均使用了心律平口服,停药后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1.2 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孙立[4]等自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用川芎嗪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6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治疗结果如下:两组对比P
表4 治疗组与西药组疗效比较
有关文献报导指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西药组所采用的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具有抗血栓和改善微循环等作用。配合脑组织注射液,能进一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脑细胞的代谢,治疗患者30例,总有效率为70%。
1.3 治疗偏头痛:偏头痛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以反复发作性头痛为特征。应用川芎茶调散为主治疗偏头痛35例,并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28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63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符合《实用内科学》中有关偏头痛的诊断标准[6]。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28例。
疗效评定标准[7],痊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6个月内未复发;显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明显减轻,6个月内复发次数显著减少;无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有所减轻,但6个月内复发次数无明显减少。两组疗效的比较,见表6:
表6 两组疗效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
对照组个别患者服用西比灵有瞌睡和疲惫现象,但停药后则改善,未见有抑郁症及锥体系症状及胃肠道反应。治疗组则无副反应。
1.4 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彭伟等[8]用川芎嗪120mg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25~50滴/min,1次/1d,12d为1疗程。结果表明,治疗后病人血液流变学异常显著改善。
1.5 治疗肺动脉高压:川芎治疗肺动脉高压的可能机理是直接扩张肺血管:王玉良等[9]研究结果表明,川芎嗪具有典型的钙离子拮抗剂的药理和电生理作用,能抑制房室传导,选择性松驰血管平滑肌。蔡英年等[10]发现川嗪对缺氧和almuitrine所致肺血管收缩的舒张作用基本相同,提示川芎嗪对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的舒张作用,可能是通过部分阻断钙通道而防止钙离子的内流所致。降低血液粘度;彭伟等[11]观察了49例肺心病患者经用川芎嗪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明显改善。体外观察结果表明,川芎嗪确有降低血粘度和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的作用。胡立刚等[12]选取55例肺心病患者,治疗组经川芎嗪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有明显降低。调节PGI/2/TXA2平衡;彭伟等[13]以川芎嗪缓释胶囊治疗肺心病患者后发现,血浆中TXB2升高,6-酮PGF1a降低,其平衡失调有所纠正。魏敏杰等[14]以离体大鼠肺动脉环为材料,观察到川芎嗪可促进肺动脉合成释放PGF1ao,汤秦秦等[15]对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慢性肺心病患者,用川芎嗪按2mg/kg剂量,用50%葡萄糖稀释至20ml作动脉一次性注射的疗效观察。
1.6 治疗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ARDS是急性呼吸衰竭的一种类型。以急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为主要表现。以注射川芎嗪和生理盐水分别作为治疗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呼吸频率显著偏低,心率相对稳定,平均动脉压基本相同,平均肺动脉压、血浆TXB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动脉血PaCO2、动脉血及6-酮-PGF10则显著高于对照组。认为其作用机理可能是川芎嗪通过抑制血栓素引起的肺血管痉挛,从而改善肺通气血流比例,减少动静脉短路的开放及肺内分流,并减轻肺组织的损伤。
1.7 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彭伟等[16]应用川芎嗪治疗26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经5d治疗后,肺血流动力学和肺阻抗血流图的有关指标均有明显改变,均反映出川芎嗪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减轻右心后负荷。在心阻抗图上反映出川芎嗪有减慢心率,增加心输出量的作用。由于血液流动和红细胞变形性的改善,血液不易瘀滞,反映了川芎嗪的"化瘀"功能。
1.8 治疗支气管哮喘:张瑞祥等[17]观察到川芎嗪对白之烯C4、D4,组织胺,前列腺素F1a等所致豚鼠离体气管条的收缩作用,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从而抑制哮喘的发生,于化鹏等[18]以卵蛋白溶液诱发豚鼠哮喘30mim后,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放β全栓球蛋白(β-TG)、血小板因子 (PF4)、血浆血栓素B2(TXB2)释、TXB2/6-酮-PGF1a明显升高,而外周血小板计数,6-酮-PGFla则明显减少。说明过敏性哮喘发作时,血小板聚集,释放功能增强。
1.9 治疗肺气肿"现代研究表明,肺弹性酶增多,过量的分解了弹力纤维,则造成肺气肿。王刚等[19]在各自的实验中,进行了体外健康人血清和川芎嗪对弹性敏活性抑制能力的比较,结果证明川芎嗪比健康人血清对弹性酶的抑制效应明显,在一定范围内,其剂量与抑制能力呈直线关系,提示在治疗剂量时可代替血清防治肺气肿。
1.10 治疗肺纤维化:肺纤维化是多种肺部疾病的主要结局,其发病机理尚未彻底阐明,缺乏理想的防治方法。陈祥银[20]等以平阳霉素气管内1次给药,制成小鼠肺纤维模型,并以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和氢化考的松治疗。结果3种药物对平阳霉素所致肺纤维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使肺系数及肺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减低,组织学检查未见明显纤维化病变,仅肺间质有多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肺泡灌洗液的蛋白质含量及对动物的一般影响来看,川芎嗪、丹参的效果均优于皮质激素。故认为川芎嗪对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抑制肺纤维化发生的一个环节。
1.11 治疗肺水肿:肺水肿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静脉注射肾上腺素(AD)造成大鼠剧烈的致死性肺水肿,用川芎嗪进行预防后,其存活率,生存的时间和肺指数均有明显改善。电镜下观察,川芎嗪治疗组和预防组与水肿组相比,好转十分明显。推测其防治机理可能为:扩张肺血管及肺毛细气管,降低肺动脉压和肺毛细血管内压,改善肺部微循环,解除并防止血小板聚集,减少并防止红细胞壁的通透性,提高CAMP含量,减少肺泡壁的通透性。
2 临床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川芎制剂未发现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主要为消化道症状,极少数妇女经期提前,经量增多。数十年的临床应用少见川芎嗪的不良反应报导,现综述如下:
2.1 致药疹 :徐伟君[21]报导,患者男,64岁,一年前病脑血栓,治愈后预防复发,第4d时在左手第1,2掌骨间,以合谷穴为中心,出现一个约3cm×4cm大小的圆形暗红色皮肤损害,上覆有细小的白色鳞屑,周围界限清楚,不高出皮肤,伴有轻度瘙痒和全身乏力。诊断为药疹。张可礼等[22]报导,患者男,因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抢救稳定后,因仍有心梗后心绞痛而使用脉通300ml加川芎嗪80mg静滴。用药4d后全身出现猩红色热样皮疹,以前胸和后背为主,乃停用川芎嗪,皮疹渐消退。
2.2 致血管神经性水肿: 曹炅等[23]报导,5例住院患者,男4例,女1例。其中1例对氨苄青霉素过敏,4例无过敏史。5例均从未用过川芎嗪及川芎。5例均有血液高凝状态。患者先后迅速出现颜面及颈部充血、水肿、颈部压迫感伴声嘶,3例轻度呼吸困难,考虑为川芎嗪致局部血管神经性水肿,立即停用川芎嗪。在其它伴随用药未变情况下,停用川芎嗪以后,5例患者均未再出现上述反应。
2.3 致上消化道出血 :孙剑等[24]报导,患者男,76岁,误服川芎嗪48片,计2400mg,洗胃洗出14500ml血性液体,未见固体药片吸出。
2.4 哮喘致死 :吴恩亮等[25]报导,患者男,66岁,因左下肢疼痛、干性坏疽住院。川芎嗪200mg静滴,滴液过程中出现胸闷、气喘、双肺布满哮鸣音,伴咳嗽、咳痰、端坐位呼吸。5d后再次给予川芎嗪200mg静注5min后,病人始感胸闷、气促,继之出现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唇颊、指端明显发绀,躁动不安。血压下降至10/8kPa,心电图示频发房早,心肌缺血。立即停用川芎嗪,抢救48h无效死亡。
从以上介绍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一些老药,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工作,应突破传统用法,善于和敢于采用新的用法,使一些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扩大,发挥更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ElliotReport.Nomenclatureandcriterifordiagosisofischemicheartdisease.Circulation,1979,59(3):607~608.
[2] 刘谦典.复方丹参注射液临床应用的配伍试验.中国中药杂志,1990,15(7):417~418.
[3]许国忠.川芎嗪对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及电镜观察.中华麻醉学杂志,1994,14(6):496.
[4]孙立,陈超,郑仕富. 通脑活血汤加味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68例疗效观察[J];暨南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993:32~36.
[6]郑仕富,孙 立,黄健仪等.201例脑梗死、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000,21(1):95~98.
[7]宋立人,洪 恂,丁绪亮等.现代中药学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43,759,822~823.
[8]王继香,张克良.丹参的作用与用途.新中医,1983,(11):52~ 53.
[9]彭伟,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J].1998,(4).
[10]北京制药工业研究所.川芎嗪 号生物碱的结构鉴定及其合成[J].中草药通讯,1977,(4)∶6-8.l[11]徐伟君.川芎嗪、脂必妥致药疹各1例[J].中成药,1997,19(7)∶49.
[12]王玉良,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J].2000,(2).
[13]蔡英年,等.中国中药杂志[J].1999,(3).
[14]胡立刚,等.中国中药杂志[J].1997,(1).
[15]张可礼,许积香,吉中强.川芎嗪药物疹1例报告[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6)∶375.
[16]曹 炅,王泽卫.川芎嗪致过敏反应及处理方法――附5例报告[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12)∶757.
[17]吴恩亮,程 艳.川芎嗪静滴诱发重症哮喘致死1例[J].滨州医学院学报,1994,17(4)∶306.
[18]汤秦秦,等.中国中药杂志[J].1998,(3).
[19]彭书峻,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J].2000,(2).
[20]张瑞祥,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J].1997,(3).
[21]孙 剑,严守正.过服川芎嗪致上消化道出血1例[J].陕西中医,1992,13(12)∶559.
[22]王刚,等.中国中药杂志[J].2000,(3).
[23]陈祥银,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J].1998,(1).
【关键词】
川芎嗪注射液;中药外敷;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时期特有的一种严重疾病,以周身或局部皮肤受凉,皮肤或者皮下脂肪变硬,并兼有水肿为特征,多于产后2~3天发病,多发于寒冷季节或者地区,我科应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川芎嗪注点滴及外敷中药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3例新生儿硬肿症均为我科在2004年8月至2006年8月收住的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关于新生儿硬肿症的诊断及分型标准[1] 。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2例中轻度14例,中度10例,重度8例,男18例,女14例,体重
12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21例给予一般治疗,包括复温、喂养、补液及热量补充,口服维生素E,防感染,输注血浆或者蛋白,以及其他对症治疗,危重病儿给予氧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点滴川芎嗪注射液1 ml加入5%葡萄糖50 ml中,1次/d,连用5~10 d,结合外敷中药处方:肉桂9 g,乳香8 g,红花、赤芍各15 g,没药2 g,丁香5 g,上药研成末,用凡士林200 g制成膏剂,加温外敷患处,外用绷带包扎,24 h还要一次,连续5~10 d。
3 观察目的
①一般情况(指精神、吸吃、哭声及动作)开始好转时间及一般情况恢复正常时间;②体温初升时间(指体温回升到35℃以上)及体温正常时间(年温回升到365℃以上稳定3 d);③硬肿消退时间及硬肿完全消退时间。
4 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广东省常见病基本诊疗规范》[2]:治愈:症状全部消失,体温正常,硬肿消退,各器官功能恢复良好;好转:症状减轻,体温基本正常,硬肿范围明显缩小或者消退;未愈:症状无好转,硬肿消退不明显,体温仍不升。
5 治疗效果
治疗组32例中治愈18例(5625%),好转10例(3125%),未愈4例(125%),总有效率(875%),未愈率(125%);对照组21例中治愈率9例(4285%),好转6例(2857%),未愈6例(2857%),总有效率(714%),未愈率(286%)。两组对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好转28例中一般情况恢复时间6 d,体温正常时间5 d,硬肿儿消退平均时间75 d,均优于对照组(结果依次为85、7、105 d),治疗组硬肿消退时间较对照组缩短3 d,说明川芎嗪注射液结合中药外敷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不仅可以提高治愈好转率,而且可以缩短病程,并且再治疗过程未出现副作用。
6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新生儿硬肿症的病理是当新生儿遇到寒冷等因素导致皮下脂肪凝固,血流缓慢,血液瘀滞,组织缺氧,引起毛细血管损害,渗透性增加,而发生微循环障碍,可导致心肾及肺出血,所以其治疗原则是增加营养及受寒力,促进血液循环及控制感染为主,中医学则认为,本病的发生有内外两因,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气血不充,元阳不振;外因为感受外邪,又以受寒为主,小儿为雅阳雅阴之体,受寒侵袭,使气血凝滞,运行不畅。现代医药研究表明川芎嗪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并能增强免疫力的作用[3]。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既有益气又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功效,结合中药乳香、红花、赤芍、没药等活血药以活血消肿,改善微循环;肉桂、丁香温中理气,有祛寒止痛、温肾助阳作用,两者结合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未见不良反应,治愈好转率明显增高,未愈率明显下降,住院天数缩短,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8.
关键词:川芎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文献综述
一、化学成分
川芎含有挥发油、含氮化合物、有机酸、苯酞类及其他类成分。
1.挥发油
川芎根茎含挥发油约1%,其中主成分为藁本内酯等,且随着所用提取方法不同所得产物不同。陈友鸿等[1]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及水蒸汽蒸馏法从川芎中分离出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其化学成分,分别鉴定出28和34种成分并认为藁本内酯、二氢藁本内酯、丁烯基内酯为川芎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季芳等[2]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和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川芎挥发油,并设置不同条件及贮存条件,将样品分成五组,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各样品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出45个成分。洪鹰等[3]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和水蒸气蒸馏提取川芎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各样品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共鉴定出45种成分,主要的组分为正丁烯苯酞、正丁基苯 酞、东川芎内酯、新蛇床子内酯、藁本内酯、瑟丹酸内酯。
2.含氮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有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川芎嗪,chuanxiongzine)、perlolyrine、盐酸三甲胺、盐酸胆碱、L-异亮氨酰-L-缬氨酸酐(L-isobutyl-L-valine anhydride)、L-缬氨酰-L-缬氨酸酐、1-乙酰基-β-卡啉、尿嘧啶、腺嘌岭和腺苷。
3.酸性或酚性化合物
酸性或酚性化合物有咖啡酸、香荚兰酸、阿魏酸(ferulic acid)、瑟丹酸(sadanic acid)、大黄酸(chrysophic acid)、棕榈酸、琥珀酸和亚油酸等[8]。
常新亮等[4]对川芎的干燥根茎用水提取,依次用醋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对醋酸乙酯部分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多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s)-p-menth-1-ene-4,7-diol;aromaden-drane-4α,10β-diol;aromadendrane-4α,10α-diol;aromadendrane-4β,10β-diol;augustic acid;孕(甾)烯醇酮(pregnenolone);镰叶芹二醇[3(R),8(S),9(Z)-falcarindiol]。
杨丽红等[5]分离得到芥子酸(sinap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孕烯醇酮(pregnenolone)。
4.苯酞类
郝淑娟等[6]从川芎干燥根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3`,6,8`,3α-二聚藁本内酯;Z,Z-6`,6,7,3`a-二聚藁本内酯;4-羟基-3-丁基-苯酞;洋川芎内酯I;5羟基-3-亚丁基苯酞等化合物
肖永庆等[7]也分离鉴定了藁本内酯;4,5-二氢-3-丁基苯肽;Z,Z′-6,6′,7,3′α-二聚藁本内酯;Z-6,8′,7,3′-二聚藁本内酯;Z′-3,8-二氢-6,6′,7,3′α-二聚藁本内酯;4-羟基-3-丁基苯肽等化合物。
5.其它
此外,川芎根茎尚含中性油,以及萜类化合物如川芎三萜。
二、药理作用
1.对心脏作用:
川芎的化学成分川芎嗪、香兰素和大黄酮均可作用于心肌细胞膜受体,其中,川芎嗪有可能作川于α受体,香兰素有可能作用于β受体。川芎嗪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对心肌缺血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9]。
2.对血管作用:
田氏等[10]通过对珠粒体冠状动脉的研究发现川芎嗪可使细胞内cAMP水平增加,通过cAM P等系统的介导,影响血管平滑肌非Ca2+清除,降低细胞内Ca2+浓度,从而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川芎嗪有抑制血管收缩的作用,能够扩张冠状动脉、脑血管、肺血管、肾血管及周围血管。
3.抗氧化作用:
李文明等[11]探讨研究了天然药用植物川芎根茎内有效成分一川芎嗪的体外自由基清除活性,以及对过氧化氢诱导的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他们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川芎嗪对H2O2诱导内皮细胞内活性氧(ROS)产生的抑制作用;以Griess法测定川芎嗪对一氧化氮(NO)的清除能力;以比色法测定川芎嗪对烃自由基(•OH)、过氧化氢(H2O2),DPPH自由基(•DPPH)及脂质过氧化的清除能力。发现川芎嗪可抑制H2O2诱导的内皮细胞内ROS的产生,具有显著的OH•清除能力,并且对DPPH•,NO,H2O2及脂质过氧化反应均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具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并可抑制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该研究通过体外抗氧化体系从抑制NO、OH•H2O2、DPPH•及脂质过氧化等方面证明了川芎嗪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在所取的浓度范围内(50-800mg/L),川芎嗪对OH•的清除率都超过50%,具有显著的清除作用,对NO、DPPH•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且浓度依赖关系较明显,对脂质过氧化及过氧化氢的清除能力较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弱,另外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川芎嗪对过氧化氢诱导的内皮细胞胞内ROS的生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4.抑制络氨酸酶活性:
张延萍等[12]认为与文献报道的阿魏酸IC500.029g•L-1相比,川芎中阿魏酸效应物在较低浓度下能显著降低酪氨酸酶的单酚酶活力,能明显地延长酪氨酸酶反应的迟滞时间,是一种强效的酪氨酸酶抑制剂。川芎提取物中,还有其他具有阿魏酸相似结构并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成分存在。
5.治疗偏头痛:
袁莹[13]等人认为川芎治疗偏头痛效应组分为阿魏酸和洋川芎内酯I。
综上所述,川芎为常用中药,多年来对其成分和药理多有研究,这为川芎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新的药理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其化学成分及其药理进行进一步的深人研究,以期开发出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新型药物,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陈友鸿,莫尚志,李洁仪等.川芎挥发油成分研究[J].中药材.2004.27(8)::50-582
[2] 季芳,吕雪芳.川芎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J].浙江化工 2003.34(2):19-20
[3] 洪鹰,季芳.川芎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药业 2003.12(6):31-32
[4] 常新亮,马云保,张雪梅等.川芎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15): 1533-1536
[5] 杨丽红,谢秀琼,万丽等.川芎化学成分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7):1576-1577
[6] 郝淑娟,张振学,田洋等.川芎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0.12(3):22-38
[7] 肖永庆,李 丽,游小琳等.川芎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7):519.
[8] 王文祥,顾明,蒋小岗等.川芎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2.33(1):4-5
[9] 张延妮,岳宣峰,张志琪.4种川芎化学成分与心肌细胞膜受体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7):660-662
[10] 田振军,李红艳,张志琪等.川芎嗪对大鼠心肌细胞膜钙通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体育科学.2006.11(26):80-83
[11] 李文明,刘洪涛,李佳佳等.川芎有效成分的体外抗氧化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0.29(1):64-70
[通讯作者] 王庆伟,男,主管药师,博士,主要从事药物代谢动力学及透皮制剂的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药对川芎-香附配伍对单味药材中指标成分的影响。方法:以川芎嗪、阿魏酸、藁本内酯和α-香附酮为指标成分,采用HPLC法分析川芎、香附及川芎-香附配伍前后变化。色谱条件:色谱柱为Inertsil ODS-3(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20 min:45%~48%甲醇;20~25 min:48%~70%甲醇;25~50 min:70%~75%甲醇;50~55 min:75%~100%甲醇;55~60 min:100%~45%甲醇),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药对中指标成分川芎嗪、阿魏酸、藁本内酯含量与单味药材相比均有所增大。结论:川芎-香附配伍前后特征峰面积均发生明显变化。
[关键词] HPLC;川芎-香附;川芎嗪;阿魏酸;藁本内酯;α-香附酮
[中图分类号] R28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7(b)-096-03
Analysis of the diversify in the matched pair of Chuanxiong Rhizoma and
Cyperi Rhizoma by HPLC
ZHANG Wenjuan, XU Yuan, WANG Qingwei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angdu Hospital,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n the index component of Chuanxiong Rhizoma and Cyperi Rhizoma after matched. Methods: The ligustrazine, ferulic aid and ligustilide were used as the index ingredients to analyze the diversity in the matched pair of Chuanxiong Rhizoma and Cyperi Rhizoma by HPLC. The Inertsil ODS-3 (4.6 mm×250 mm, 5 μm) column was used; methanol-0.05% phosphoric acid was used as mobile phase in a gradient elution(0-20 min: 45%-48% methanol; 20-25 min: 48%-70% methanol; 25-50 min: 70%-75% methanol; 50-55 min: 75%-100% methanol; 55-60 min: 100%-45% methanol). The detective wavelength was 270 nm, and the flow rate was about 1 ml/min. Results: The concentration of ligustrazine, ferulic acid and ligustilide in crude drug pairs were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single plant medicine. Conclusion: The peak area has changed absolutely after matched.
[Key words] HPLC; The matched pair of Chuanxiong Rhizoma and Cyperi Rhizoma; Ligustrazine; Ferulic acid; Ligustilide; α-Cyperone
川芎-香附既是行气疏肝的药对,也是很多大复方中常用的配伍结构,临床主要用于郁证的治疗。川芎味辛,性温。入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1],为治头痛之要药[2]。香附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归肝、三焦经,具有疏肝行气、调经止痛的功效,常用醋制。
由于香附、川芎化学成分复杂,既含有大量的脂溶性成分,又有水溶性成分。本试验选择川芎中成分明确的生物碱主成分川芎嗪、酸性主要成分阿魏酸及挥发油主要成分藁本内酯;选择香附中成分明确的挥发油主成分α-香附酮作为指标,采用HPLC法分析药对川芎-香附配伍前后的含量变化,探讨川芎-香附配伍对指标成分的影响。
1 仪器与试药
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SPD-10AvP);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波仪器厂);电子分析天平(BS 223S 赛多利斯)。甲醇(分析纯,天津市红岩化学试剂厂),乙醇(分析纯,天津市红岩化学试剂厂)。磷酸(分析纯,天津市百世化工公司化学试剂厂)。
流动相所用甲醇、乙腈均为色谱纯(美国FISHER公司),纯化水;阿魏酸对照品(含量测定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73-200611);盐酸川芎嗪对照品(含量测定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817-200305); 藁本内酯对照品(天津一方科技有限公司,批号:00012180-3956);α-香附酮对照品(供鉴别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48-200709)。川芎药材,香附药材均购于西安中药饮片厂,经第四军医大学药学院生药教研室鉴定分别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和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制香附为按照2010版《中国药典》自制。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色谱柱为Inertsil ODS-3(4.6 mm×250 mm,5 μm);以甲醇-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20 min:45%~48%甲醇;20~25 min:48%~70%甲醇;25~50min:70%~75%甲醇;50~55 min:75%~100%甲醇;55~60 min:100%~45%甲醇);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25℃;流速为1 ml/min。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川芎嗪对照品3.68 mg,置10 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 ml含川芎嗪0.368 mg)。
精密称取阿魏酸对照品2.41 mg,置10 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 ml含阿魏酸0.241 mg)。
精密称藁本内酯对照品1.022 7 mg,置10 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 ml含藁本内酯0.102 27 mg)。
精密称取α-香附酮对照品85.93 mg,置10 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 ml含α-香附酮8.593 mg)。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川芎、制香附药材粉末(过三号筛)各约0.5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50 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提取30 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静置,取上清液用微孔滤膜(0.45 μm)滤过,取续滤液,即得。取川芎-制香附(1∶1)混合药材粉末(过三号筛)约1.0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100 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提取30 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静置,取上清液用微孔滤膜(0.45 μm)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4 结果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川芎及制香附供试品溶液各20 μl,川芎-制香附配伍供试品4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对照品及供试品色谱图见图1,单味药材及药对中峰面积数据见表1。由表1峰面积数据可以看出,10个特征峰中其中2~9号特征峰的峰面积明显增加。其中1号峰与9号峰为制香附与配伍后药对中的共有峰,2~7号峰为川芎与配伍后药对中的共有峰。2号、4号、7号峰分别为指标成分川芎嗪、阿魏酸和藁本内酯。
表1 川芎、制香附及川芎-制香附(1∶1)特征峰的保留时间及峰面积
3 讨论
药对是组成方剂的核心,它构成简单,却具备了复方基本主治功能,是中医遣方用药特点之一;药对是介于单方与复方之间的配伍单元,体现着中药方剂适证化裁、灵活加减的运用特点[3],以点带面,对于分析中药方剂的配伍规律有事半功倍之效。
化学成分是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任何配伍效应都应有特定的化学表述。因此研究药对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是探讨其配伍规律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本文采用HPLC法测定了川芎-香附配伍前后指标成分的变化。测定结果显示:药对中除2号、10号特征峰外其余的含量与单味药材相比均有所增大,但其发生变化的配伍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川芎样品中有一与α-香附酮几乎相同保留时间的物质出现(α-香附酮标准品保留时间为59.079 min,制香附中α-香附酮保留时间为59.079 min,川芎中10号峰的保留时间为59.066 min)。但该特征峰在川芎-制香附配伍后保留时间稍有滞后为59.129 min。而且该峰的峰面积相对与川芎和制香附单味药材发生了不同的变化。相对与川芎该峰的峰面积有所增加,而相对与制香附该峰的峰面积有所减小。此峰的变化可能由于梯度洗脱流动相极性的变化,也有可能是两味药材配伍后物质相互影响而导致保留时间发生变化。该峰的峰面积相对川芎和制香附单味药材发生了不同的变化,相对川芎该峰的峰面积有所增加,而相对于制香附该峰的峰面积有所减小。对该物质的此种变化我们将在以后的实验中进一步探讨研究。
现代医家蒲辅周认为香附、川芎二药合用肝胆气郁才能推动[4]。《鲁府禁方》香茗散(香附子二钱,川芎一钱,细茶一撮。水煎温服) 主治气脑冲动,头痛。川芎与香附配伍长于利气开郁,活血止痛,为治疗气郁头痛之重要方剂。临床用于肝气郁结之头痛甚佳。川芎中的生物碱与有机酸是其活血化瘀的主要活性成分,川芎嗪有明显镇痛作用[5],阿魏酸已经被证实为川芎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成分[6]。川芎挥发油中苯酞类成分含量最高,多种苯酞类化合物被证明是川芎中对心脑血管作用的主要成分[7]。挥发油是香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α-香附酮是香附挥发油的主要成分[8],且为较强的前列腺素生物合成抑制剂,被认为是镇痛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9-10]。中药成分复杂,协同起效的特点提示药对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值得深入探讨。同时也为川芎-制香附配伍前后药理药效变化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8.
[2]王筠默.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11-112.
[3]孙洋,陈婷,徐强.从药对的角度考察复方配伍规律[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4,(1):17-21.
[4]肖森茂,彭永开.百家配伍用药经验菜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149.
[5]杨丽娟.川芎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2010,23(4):599- 600.
[6]袁莹,林晓,冯怡,等.川芎治疗偏头痛效应组分的体内移行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0,45(9):694-697.
[7]Natio T, Kubota K, Shimoda Y, et al. Effects of constistuents in a Chinese crude drugLigustici chuanxiong rhizoma on caso contraetion and bloodviscosity [J]. Nat Med,1995,49:288.
[8]金晶,蔡亚玲,赵钟祥,等.香附挥发油提取及主要成分的研究[J].中药材,2006,29(5):490-492.
[9]黄剑锋,彭国平.香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3,26(1):65-68.
[10]解宇环,沈映君,纪广亮,等.香附、藿香挥发油抗炎、镇痛、解热作用的实验研究[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5,27(3):731.
关键词:中药美容香皂;市场调研;产品研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香皂作为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生活用品,若仍仅具备最基本的清洁功能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于是对香皂各种功能性的研究探索逐渐兴起[1-2]。近年来,功能性香皂发展迅速,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和重视[3]。具有提神去疲劳、滋养皮肤、防止皮肤干裂、防有害射线等附加功能的香皂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追捧。采用中草药和天然植物成分,科学配方后将萃取精制的药物和植物精华加入到皂基中,这样所制的中药美容香皂不含任何激素、无副作用。例如,由三黄(大黄、黄连和黄岑)、金银花、连翘制成的中药美容香皂具有清热解毒祛痱的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4]。
1中药美容香皂市场调研
鉴于中药美容香皂广阔的市场潜力,找准市场定位、调研消费者精准需求是我们产品生产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选取了20~50岁不同年龄阶层,学生、公司职员、大学教师、医生、个体从业人员、退休人员等不同职业的消费者,共计69人,开展了关于中药美容香皂的全方位市场调研。本次调研对象总体为69人,其中男士17人(占总人数的25%)、女士52人(占总人数的75%)。在被调研的对象中37人对中药美容香皂有较深入的了解,32人只是听说过中药美容香皂,但对其成分、功效等知识并不了解,并且有进一步了解中药美容香皂的愿望。在被调研的人群中,51人特别注重中药美容香皂的功效,仅有9人热衷于大品牌,还有9人对于产品则选择相信同学朋友的推荐,由此可见,我们开发研制具有自身特色的中药美容香皂还是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的。我们还对中药美容香皂的功效、香气、规格等方面做了市场调研。我们设计了关于中药美容香皂功效的调查问卷,考察了消费者对中药美容香皂功效的消费意向,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大多数的消费者希望使用中药美容香皂具有祛痘杀菌、美白和润肤的功效。我们还对中药美容香皂的气味做了调研,结果见图2。由图2可知,相比于花香、椰奶香、水果香,中药材本身的气味更受消费者喜欢。因此,我们在进行产品开发研制时不必在香皂中添加其他气味的香精,只取中药材本身味道即可。除此之外,我们还对中药美容香皂的产品价位和规格做了市场调研,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由图3和图4可知,20~30元的价格区间最能被广大消费者接受,而40~60g的产品规格最为合适。通过市场调研发现,中药美容香皂的市场潜力良好,产品应不需添加化学香精,只取中药材本身味道,香皂规格定为40~60g,价位20~30元,开发美白、祛痘两种系列产品为宜。
2具有美容功效的中药材
2.1祛痘
艾叶(Artemisiaargyi)为菊科蒿属多年生野生草本植物,广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中药美容香皂采用其干燥全草提取物。采用直接水蒸气蒸馏法可制取艾蒿精油;可采用水或酒精的水溶液作溶剂按常规方法制取艾叶提取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和CTFA都将艾叶提取物作为化妆品原料,艾蒿挥发油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可引起发热、潮红等,未见其他外用不安全的报道。艾叶提取物有光谱的抗菌性,可以用作化妆品和口腔卫生用品的防腐剂和抗菌剂;艾叶提取物对核因子κB受体活化的抑制,说明可用作化妆品抗炎剂;提取物尚可用作抗氧剂、抗皱剂、抑制过敏剂、生发剂和保湿剂。丁香(Eugeniacaryophyllus)为桃金娘科植物,主产地有马来西亚和印尼。化妆品采用丁香树的花蕾和叶的提取物。可以水蒸气蒸馏法制取丁香花蕾挥发油。提取物可以水、酒精等为溶剂,按常规方法提取,然后浓缩至干为膏状。如丁香干花用95%酒精提取,得率约3%。CTFA将丁香花蕾和叶的提取物作为化妆品原料,中国香化协会2010年版的《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中列入,未见它外用不安全的报道。丁香花蕾精油是常用的香料;提取物对5α-还原酶有抑制作用,说明提取物对因雄性激素偏高而引起的疾患有很好的防治作用,结合它的抗菌性以及抗炎性,可用于防治粉刺制品;提取物尚可用作抗衰、抗皱剂、抗牙周炎剂和减肥剂。
2.2美白
红景天(Rhodiolarosea)、大花红景天(R.crenulata)和圣地红景天(R.sacra)为景天科红景天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四川、等高寒山区,三者性能相似。化妆品主要采用它们根的提取物。红景天根可以水、酒精等为溶剂,按常规方法提取,然后将提取液浓缩至干。如圣地红景天根用水煮3h提取的得率为23.1%,用甲醇回流提取的得率为24.2%。CTFA将上述红景天作为化妆品原料,中国香化协会2010年版的《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中列入,未见它们外用不安全的报道。由于红景天根高含量的酚类成分,显示强烈和广谱的抗氧性,可用作化妆品的抗氧剂和抗衰剂;提取物对芳香化酶有抑制以及对脂肪酶的抑制,说明特别对男性有较好的减肥作用;提取物另可用作抗皱抗衰剂、保湿剂、抗炎剂和皮肤美白剂。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和日本川芎(CnidiumOfficinale)系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川芎在我国四川、贵州、云南、湖北、湖南等地均有出产,以四川为主;日本川芎主产于13本。化妆品采用其干燥根茎提取物。川芎含挥发油可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取。川芎提取物可以水、酒精等为溶剂,按常规方法加热回流提取,然后将提取液浓缩至干。如以水煮川芎,提取得率在30%以上。中国卫生部和CTFA将川芎提取物作为化妆品原料,CTFA还将日本川芎提取物作为化妆品原料,未见它们外用不安全的报道。提取物可用作活肤抗衰剂、抗氧剂、皮肤美白剂、保湿剂、抗炎剂和减肥剂。
3中药美容香皂的制备
3.1配方
本文浇注法制备中药美容香皂,以生产100kg中药美容香皂为例,其配方见表1。若生产具有祛痘功效的中药美容香皂,则添加具有祛痘功效的中草药艾叶或者丁香的提取液;若生产具有美白功效的中药美容香皂,则添加具有美白功效的中草药红景天或川芎的提取液。其中,艾叶、丁香、红景天和川芎中具有美容功效的有效成分的提取采用水提法,提取中药材3次,合并提取液,并浓缩至适量备用。
3.2制备工艺
将NaOH溶解于去离子水中,配成30%的溶液待用。将脂肪酸和溶剂加热至脂肪酸熔化,然后将30%的NaOH溶液缓缓加人脂肪酸和溶剂的混合液中,保持温度60℃左右2~3h,待反应完全后静置30min。在搅拌条件下加入丙三醇和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并加入蜂蜜。待溶解完全后加入防腐剂和月桂酸己酯,最后加入中药材水提取液并搅拌均匀。将上述混合溶液注入模具,降温成型脱模。切制成每块50g规格的皂块,置于温度为25℃、湿度为40%、通风良好的干燥室内进行干燥,一周后皂块渐趋坚实,即可进行包装。
4结语
中药美容香皂的研究生产满足了目前香皂市场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同时对中药美容香皂的研究,既有利于人体健康,也为增加种植中药材的农民收入开辟一条新的途径,使人们尽可能的利用中药材。为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收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其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产业化前景,并且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秦仲云,穆萱.2006年洗涤用品市场分析与2007年预测(下)[J].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07(2):27-28.
[2]王安邦,张晓冬.透视中国香皂市场[J].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06(3):45-47.
[3]胡福良,朱威,李英华.蜂胶香皂的加工技术[J].养蜂技术,2004(2):39-40.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8-0093-01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本科为脾胃病科,胃脘痛,泄泻,肝着,积聚等疾病属慢性病,经常反复发作,反复住院,且老年患者居多,血管弹性差,多次穿刺后容易导致静脉的损伤,造成穿刺困难,静脉破坏大,形成皮肤瘀斑,不但会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还会给下次静脉给药,采血,穿刺带来困难,增加继续感染的机会,影响疗效,同时增加医患纠纷的机会,影响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和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本科通过自制中药外敷镇痛贴应用于静脉穿刺,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解除静脉痉挛,使血管充盈,暴露,易于穿刺,提高一针见血率,且减轻穿刺部位疼痛,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等优点。静脉镇痛贴为纯中药制剂,且为外敷,无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选自2010年5月~2010年12月脾胃病科静脉输液治疗并愿意配合本次试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静脉输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药物组成 川芎100 g,没药100 g,薄荷50 g,檀香50 g,黄柏50 g打成粉末状,用加温至43 ℃~45 ℃的白酒将其调成糊状。将中药用绵纸包裹制成镇痛贴。
1.2.2 试验组 将镇痛贴敷于选择好的静脉,用胶布固定30 min后行静脉穿刺,观察疼痛的情况并详细记录。
1.2.3 对照组 将荞面用加温至43 ℃~45 ℃的热水将其调成糊状,用绵纸包裹于选择好的静脉,用胶布固定,30 min后行静脉穿刺。
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观察疼痛的情况并详细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应用SPSS12.0软件处理。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显效:静脉充盈易于穿刺且疼痛明显减轻;有效:静脉易于穿刺且疼痛有所减轻;无效:疼痛无减轻。
2.2 治疗结果 见表1。
3 讨论
活血化瘀、行气、通脉中药外敷通过皮肤黏膜转运,可被毛细血管网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大部分直接进入给药部位发生药效[1],本中药外敷方由川芎、没药、薄荷、檀香、黄柏配制而成,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现代的药理研究证明,川芎含有丰富的四甲吡嗉(川芎嗪)、阿魏酸、挥发油、蒿本内酯等多种有效化合物,而其川芎嗪药理作用最为显著,它具有扩张血管作用,能明显地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心肌营养血流量,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对人体免疫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薄荷辛、凉,归肺、肝经。主要化学成分有挥发油、黄酮类、有机酸、氨基酸等,薄荷脑是一种与神经组织有较强亲和力的药物,可直接阻滞疼痛的传导,能麻痹神经末梢,具有局麻作用,起清凉、止痒、止痛作用。没药苦,辛,平。归心、肝、脾经。含树脂,树胶,挥发油等,药理活性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真菌和消炎,止痛,降血脂,活血作用[2]。具有活血行气,消肿生肌功效。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解毒疗疮,散瘀软坚,局部湿热敷后,可使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消瘀散结,消肿,止痛的目的。檀香辛、温,归脾、胃、肺经。含挥发油,其主成分为α及β-檀香烯、檀萜、檀萜酮、α-檀萜醇,檀香酮、檀香酸、檀油酸、檀香色素、去氧檀香色素等,具有抗炎消炎、行气止痛,散寒调中等作用。酒具有消毒,扩张血管的作用,合而用之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痛散结,使血管充盈,易于穿刺之功效。
本研究证明,中药外敷方用于静脉穿刺部位于静脉穿刺时能明显减轻疼痛,且易于穿刺,未发现其毒副作用,皮肤无明显刺激,操作简便,易于患者接受,还可避免继发感染,同时有利于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紧张情绪,减轻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为患者的早日康复,起到促进作用,局部的外用药亦不干扰其他治疗,同时发扬了祖国医学在临床中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民为兵,姜玉祥,谢殿洪.“9号”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6(15):357.
[关键词] 川芎;超临界流体萃取;药效成分;正交试验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主治胸痹心痛、胸肋刺痛、跌打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等[1]。目前,有关川芎的超临界流体提取方法研究主要是以阿魏酸[2-6]、川芎嗪[7]、藁本内酯[8]或挥发油[6,8]的产率为评价指标。然而,中药发挥药效通常是其所含多种活性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仅以1或2种成分作为评价指标对工艺评价不尽合理。因此,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川芎中已明确为药效成分的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瑟丹酸内酯、丁基苯酞、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内酯、丁烯基苯酞、双藁本内酯、欧当归内酯A等10种成分以及总药效成分的产率作为考察指标,对影响超临界流体萃取效果的萃取温度、萃取压力、二氧化碳流速和夹带剂浓度进行优选,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川芎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依据。
1 材料
Dionex Ultimate 30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Chromeleon色谱工作站);XS105型电子天平(瑞士Mettler Toledo公司);Spe-ed SFE型超临界萃取仪(美国Applied-Separations公司);HGC-12氮吹仪(天津恒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瑟丹酸内酯、丁基苯酞、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内酯、丁烯基苯酞、双藁本内酯、欧当归内酯A对照品为本实验室自制(HPLC归一化分析,纯度均大于98%,结构鉴定数据与文献报道一致);甲醇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无水乙醇、冰醋酸为分析纯;二氧化碳(纯度大于99%)由天津市四知气体有限公司提供。
川芎药材购于天津中新药业药材公司并被鉴定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L.chuanxiong的干燥根茎,产地为四川灌县,样本存于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
2 方法与结果
2.1 HPLC测定方法的建立
2.1.1 色谱条件[9-10] Capcell Pak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A)-0.5%冰醋酸溶液(B),梯度洗脱,0~32 min,30%~85% A,32~39 min,85%~100% A;检测波长280 nm;流速0.7 mL·min1;柱温30 ℃;进样量10 μL。混合对照品和超临界流体萃取产物的HPLC图见图1。
2.1.2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标准曲线绘制及精密度考察 相关试验参见文献[9]。
2.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定超临界流体萃取产物24 mg于10 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定容至10 mL,摇匀,过0.22 μm微孔滤膜,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1.4 稳定性考察 取同一份供试品溶液,分别在制备后0,2,4,8,12,24 h,按2.1.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记录峰面积。结果表明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瑟丹酸内酯、正丁基苯酞、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内酯、正丁烯基苯酞、双藁本内酯和欧当归内酯A峰面积的RSD分别为1.9%,1.0%,0.95%,1.1%,1.9%,1.1%,1.1%,1.7%,1.5%,1.3%,说明10种药效成分均在24 h内稳定。
2.1.5 重复性试验 取川芎样品5份,精密称定,按2.1.3项下平行制备5份供试品溶液,以2.1.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记录峰面积,标准曲线法计算含量和RSD。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瑟丹酸内酯、正丁基苯酞、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内酯、正丁烯基苯酞、双藁本内酯和欧当归内酯A含量的RSD分别为0.95%,1.9%,1.6%,1.9%,1.5%,1.9%,1.9%,1.1%,1.2%,1.3%,表明方法重复性良好。
2.1.6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定川芎超临界流体萃取产物6份,每份24 mg,分别精密加入混合对照品溶液,按照2.1.1项下条件进行测定,计算回收率。结果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瑟丹酸内酯、正丁基苯酞、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内酯、正丁烯基苯酞、双藁本内酯和欧当归内酯A的平均回收率及其RSD分别为98.30%(1.9%),99.00%(1.7%),98.00%(2.0%),97.60%(1.5%),94.50%(2.0%),99.30%(1.9%),100.9%(1.8%),101.2%(1.9%),95.10%(2.0%),101.5%(1.8%),表明方法回收率良好。
2.2 超临界CO2萃取试验
2.2.1 超临界CO2萃取川芎药效成分的流程 将川芎药材粉碎,精密称定10 g装入萃取柱中,调节至设定的参数(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流速和夹带剂流速)进行超临界萃取,当达到试验设定的萃取时间2 h后停止萃取。氮气吹干超临界流体萃取产物,备用。
2.2.2 正交试验设计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来确定最佳萃取条件。选择影响提取效果的4个主要因素,即萃取温度(A)、萃取压力(B)、二氧化碳流速(C)、夹带剂质量分数(D)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见表1。
2.2.3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以10种药效成分及总药效成分的产率为指标,选用L9(34)正交设计表进行试验,结果见表2,方差分析见表3。结果表明,因素A对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I、丁烯基苯酞、欧当归内酯A的提取有显著性影响,对其他成分无显著性影响,故选择这4种成分提取的最佳温度,即萃取温度为60 ℃;因素C对欧当归内酯A的提取有显著性影响,对其他成分的提取无显著性影响,故二氧化碳流速选取欧当归内酯A的最佳条件,即二氧化碳流速为1 L·min1;因素B,D对所有指标均无显著性影响,但是各成分的最佳萃取压力和夹带剂浓度一致,萃取压力均为25 MPa,夹带剂质量分数均为8%。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最佳萃取方法为A3B2C2D3,即萃取温度60 ℃,萃取压力25 MPa,二氧化碳流速1 L·min1,夹带剂(无水乙醇)质量分数为8%。
2.2.4 验证试验 为进一步考察优选工艺的重复稳定性,在优化条件下,即萃取温度60 ℃,萃取压力25 MPa,二氧化碳流速1 L·min1,夹带剂(乙醇)质量分数为8%进行3次重复试验。结果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瑟丹酸内酯、正丁基苯酞、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内酯、正丁烯基苯酞、双藁本内酯、欧当归内酯A和总药效成分的RSD分别为1.8%,0.9%,1.0%,1.2%,2.4%,1.3%,1.3%,1.8%,0.60%,1.3%,表明本工艺稳定、重复性好。
2.3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与回流提取法比较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川芎中药效成分[1]。故精密称定川芎样品2 g,按药典方法进行提取,重复试验3次,与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比较,结果见表4。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2种方法对丁基苯酞和双藁本内酯的产率无显著性影响;采用回流提取法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丁烯基苯酞、欧当归内酯A的产率显著高于超临界流体萃取法(P
3 讨论
3.1 夹带剂的选择
前期试验比较了乙酸乙酯与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时对川芎药效成分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无水乙醇对药效成分的产率较高[9]。因此,本试验采用无水乙醇作为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夹带剂提高了总药效成分的产率。
3.2 结果分析
由于研究中得到的川芎嗪含量低于检测限,故以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瑟丹酸内酯、正丁基苯酞、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内酯、正丁烯基苯酞、双藁本内酯和欧当归内酯A等药效成分及总药效成分的产率为研究指标对结果进行评价。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药效成分即使在相同因素条件下变化规律也不完全一致;同时,由于药材产地、采收时间的差异,各药材中药效成分的含量也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单以总药效成分为评价指标得到的最佳工艺不一定适用于其他批次或来源的药材。本研究以各单一药效成分为指标,分别考察不同因素对各成分产率的影响,能够得出因素对各指标成分的影响规律,进而得到各指标成分的最佳工艺。对于其他批次或来源的药材,可以根据药材中各成分的含量确定该批次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如果提取目标只是其中的某种或某几种成分可以根据相应的规律确定最优提取工艺。
本研究得到川芎药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萃取温度60 ℃,萃取压力25 MPa,二氧化碳流速1 L·min1,夹带剂(乙醇)质量分数为8%。现有文献报道阿魏酸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方法分为无夹带剂[2]和加入乙醇作为夹带剂[3-4]2类,而后者又可分为一步法和分步法[3]2种方法。由于阿魏酸的极性较大,不加夹带剂时CO2超临界流体对其的溶解性和渗透能力均低于加入适量乙醇夹带剂的超临界流体。无夹带剂时的最佳条件采用较高的温度(70 ℃)可能与阿魏酸松柏酯在较高温度下易分解成阿魏酸有关。本研究中,当温度提高时阿魏酸产率提高而阿魏酸松柏酯产率则下降可以作为佐证。一步法加入较分步法加入对阿魏酸的提取更有利[3],文献中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一步法加入乙醇作为夹带剂的工艺进行了系统的优化,得到阿魏酸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萃取压力45 MPa,萃取温度为55 ℃,萃取时间为3.5 h[4]。本研究中萃取温度略高于该方法,但是萃取压力远低于该方法,降低了设备能耗,同时由于采用动态法加入夹带剂,使得成分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更大,萃取时间更短。本研究得到藁本内酯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萃取温度50 ℃,萃取压力25 MPa,二氧化碳流速2 L·min1,夹带剂(无水乙醇)质量分数为8%,与文献报道的藁本内酯的最佳萃取温度(50 ℃)和萃取压力(30 MPa)接近[8]。
本研究在最佳提取条件下与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川芎含量测定项下的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种方法对丁基苯酞和双藁本内酯的产率无显著性影响;采用回流提取法,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丁烯基苯酞、欧当归内酯A的产率显著高于超临界流体萃取法(P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 一部[S].2010:38.
[2] 张虹,柳正良,王洪泉.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川芎中有效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01, 32(12):1077.
[3] 孙永跃,李淑芬,宋慧婷,等.超临界CO2萃取川芎中药效成分研究[J].化学工程,2006,34(3):60.
[4] 马建春,曾佳,关石凤,等.川芎提取工艺的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2,8(2):13.
[5] 李莉,窦春菊,姚兰.超临界CO2萃取、HPLC法测定川芎中的阿魏酸[J].化学分析计量,2006,15(2):42.
[6] 李秋怡,王光忠,干国平,等.超临界CO2萃取川芎挥发油的工艺研究[J].中国药师,2007,10(5):461.
[7] 王芳,朱克,尤卫民.川芎中川芎嗪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工艺研究[J].中国药业,2008,17(24):42.
[8] 兰燕宇,郑林,黄勇,等.荭叶心通软胶囊中川芎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161.
[9] 杨学东,伍勋,胡立翠,等.不同溶剂对川芎药材中有效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3):1942.
[10] 马天成,贾英,罗洁,等. UPLC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川芎中8种活性成分的含量[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2, 29(10): 902.
[11] Lu G H,Chan K,Leung K,et al.Assay of free ferulic acid and total ferulic acid for quality assessment of Angelica sinensis[J].J Chromatogr A,2005,1068(2):209.
[12] Li S L,Yan R,Tam Y K,et al.Post-harvest alteration of the main chemical ingredients in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Rhizoma Chuanxiong)[J].Chem Pharm Bull,2007,55(1):140.
Optimiz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of bioactive components in
Ligusticum chuanxiong by orthogonal array design
HU Li-cui, WU Xun, YANG Xue-dong*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yields of ferulic acid, coniferylferulate, Z-ligustilide, senkyunolide A, butylidenephthalide, butylphthalide, senkyunolide I, senkyunolide H, riligustilide, levistolide A, and total pharmacologically active ingredient as evaluation indexes, the extraction of Ligusticum chuanxiong by supercritical fluid technology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an orthogonal experiment L9(34). Four factors, namely temperature, pressure, flow rate of carbon dioxide, co-solvent concentration of the supercritical fluid, were investigated and optimized.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namely 65 ℃ of temperature, 35 MPa of pressure, 1 L·min1 of CO2 flow rate, 8% of co-solvent concetration,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could achieve a better yield than the conventional reflux extraction using methanol. And the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process was validated to be stable and reliable.
[关键词]川芎;HPLC;采收期;含量
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为伞形科藁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入药,味辛、性温,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等功效[1]。川芎的主要药效成分包括阿魏酸、总生物碱、内酯类化合物、挥发油和酚性成分等物质[2-3]。
目前川芎的质量评价主要以《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的质量规范为标准,对川芎性状、阿魏酸的含量(≥0.1%)、水分(≤12%)、总灰分(≤6%)、酸不溶性灰分(≤2%)、浸出物(≥12%)做了相关规定[1]。仅以阿魏酸一种药效成分来评价川芎品质的高低有失偏颇,作者一致认为加之其他药效成分综合评价更为合理。如今测定阿魏酸单一成分含量的方法较多[4-9],也有单一测定藁本内酯的方法[10],或阿魏酸与川芎嗪、阿魏酸与藁本内酯2种成分同时测定的方法[11-12],还有一些有关成分测定和川芎指纹图谱建立的方法[5-6,13-16],总之,这些方法只是单一成分及少数成分的定量测定,或是指纹图谱中没有确定具体成分、结构及药效作用,只是对所测的材料确定了共有峰的数量及相对面积大小(不能代表药材中的真实含量),且存在耗时较长和溶液消耗较多的缺点,均不利于对川芎药材品质的综合评价,需要建立一套能同时测定多种药效成分的快捷、高效而可靠的分析方法,以便全面、正确地综合评价川芎药材的品质。
另外,不同的采收期对川芎的品质影响较大,蒋桂华和饶凡[17-18]等对川芎的采收期有过研究,遗憾的是其涉及的采收期较少或只测定阿魏酸、生物碱和挥发油3个指标的含量,不足以筛选川芎的最适采收期;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和耕作制度的改变,川芎的收获期逐渐提前,位于四川彭山县的川芎产区也是杂交水稻的制种区,为保证制种水稻提前栽秧,川芎的采收期提前到了4月上中旬;位于都江堰和彭州市的川芎主产区,主要实行的是川芎-水稻轮作制,为了提高水稻产量,所选用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呈延长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川芎的适时收获。因此,系统研究川芎采收期特别是早收对川芎品质的影响可为川芎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建立了HPLC同时测定川芎药材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含量的方法,为川芎药材及相关产品的品质评价提供新的方法参考,同时研究川芎采收期对川芎品质的影响对川芎的优质高产栽培及川芎-水稻轮作制度有重要意义。
1材料
安捷伦1100 LC系列液相色谱仪,ChemStation 化学工作站、VWD检测器;CAP 225D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SB-5200 DTD超声波清洗机(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试验材料培养于川芎药材采收期试验田,川芎苓种来自都江堰市三江镇,2011年8月10日栽种在都江堰市石羊镇广益村试验田,土地平整,地力均一,pH为5.83,碱解氮58.34 mg・kg-1,速效磷114.27 mg・kg-1,速效钾42.31 mg・kg-1,有机质23.82 g・kg-1。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10个采收期,分别为2012年4月15日(栽后245 d,下同)、2012年4月20日(250 d)、2012年4月25日(255 d)、2012年4月30日(260 d)、2012年5月5日(265 d)、2012年5月10日(270 d)、2012年5月15日(275 d)、2012年5月20日(280 d)、2012年5月25日(285 d)和2012年5月30日(290 d)。重复3次,共30个处理,试验小区面积为20 m2。施肥[19]、密度[20]及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保持小区间一致。
甲醇(HPLC级)和乙腈(HPLC级)购买于赛默飞世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乙醇(HPLC级)和冰乙酸(AC级)购买于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超纯水由娃哈哈纯净水(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代替,标准对照品阿魏酸和藁本内酯购买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和洋川芎内酯A购于四川省中药标准中心。
2方法与结果
2.1色谱条件
Symmetry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0~5 min,乙腈-甲醇-1%冰醋酸(20∶40∶40),5~30 min,乙腈-甲醇-1%冰乙酸(60~100∶0∶40~0);流速l mL・min-1;检测波长0~4.3 min,321 nm,4.31~30 min,275 nm;柱温35 ℃,进样体积10 μL。
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准确称取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等5种对照品32.000,50.000,50.000,50.000,100.000 mg,用甲醇定容到100 mL,摇匀,即得对照品储备溶液。分别准确吸取一定量的上述储备液于10 mL量瓶中,用4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到0,3.2,6.4,12.8,19.2,25.6,32.0 ,64.0 mg・L-1的阿魏酸对照品溶液0,25,50,100,200,300,400,500 mg・L-1 3种洋川芎内酯(I,H和A)对照品溶液和0,0.050,0.100,0.200,0.300,0.400,0.500,1.000 g・L-1的藁本内酯对照品溶液。
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3.1 回流提取法 取川芎样品0.5 g,精密称定,置于圆底烧瓶中,精密加入40%乙醇50 mL,称重,加热回流提取30 min,放冷,再称定质量,用40%乙醇补足失重,摇匀,静置,取上清液,滤过,续取滤液,0.45 μm微孔滤膜滤过,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见图1。
2.3.2 超声提取法 取川芎样品0.5 g,精密称定,置于圆底烧瓶中,精密加入40%乙醇50 mL,称重,超声提取30 min(200 W,40 ℃),放冷,再称定质量,用40%乙醇补足失重,摇匀,静置,取上清液,滤过,续取滤液,0.45 μm微孔滤膜滤过,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见图1。
结果表明加热回流法与超声波法对提取川芎药材中的阿魏酸和洋川芎内酯H的含量差异显著,超声法提取效果更佳,其余3种内酯类物质的含量差异不显著,由于超声波法对药效成分的提取操作更加简便,且效率更高,在工作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更少,故本文选用超声波优化提取法[21]作为提取川芎药材中上述5 种主要药效成分的方法。
2.4方法学考察
2.4.1 线性关系 精密吸取2.2项下稀释的对照品标准溶液1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平行测定3次,取平均峰面积。以进样量(X,μg)为横坐标,峰面积(Y)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进行回归计算,得到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73.630X+1.888 (R2=1.000),Y=33.922X-4.682 (R2=0.999),Y=6.117X-3.739 (R2=0.999),Y=4.664X+0.493 (R2=0.999) 和Y=9469.800X +4.622(R2=0.999),分别在0.049~ 64,0.785~500,2.334~500,0.188~500,0.025~1 000 mg・L-1线性关系良好。
2.4.2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2.3.2项下提取的川芎样品溶液10 μL,连续进样8次,测得上述5种药效成分的峰面积RSD均小于2%,表明仪器具有良好的精密度。
2.4.3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川芎样品6份,按2.3.2项下方法制备样品溶液,吸取1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结果显示上述5种药效成分峰面积的RSD分别为1.8%,0.90%,0.30%,0.44%,1.1%,表明超声法提取重复性良好。
2.4.4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样品溶液,室温放置,并分别于0,1,2,4,12,24,48 h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上述5种药效成分峰面积RSD均小于1.6%,表明样品溶液在48 h内稳定。
2.4.5 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样品0.5 g,共6份,精密称定并加入阿魏酸0.46 mg、洋川芎内酯(I,H和A)和藁本内酯各0.5 mg,按2.3.2项下方法制备样品,加样回收率按如下公式计算:回收率(%)= (测得量-样品中量) /加入量×100。 结果显示上述5种药效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见表1,分别为103.1%,94.44%,96.61%,97.55%和95.22%。
2.5样品测定
分别取不同采收期的川芎样品,按2.3.2项下方法制备样品溶液,按2.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利用已建立的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的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含量,见图2。
10次采收期样品的平均阿魏酸质量分数为2.51 mg・g-1,在260 d时采收的样品质量分数最高,为2.94 mg・g-1,比平均含量高17.1%,显著高于除255 d之外的其他8个采收时期,与255 d采收的川芎阿魏酸含量差异在0.05水平时不显著,在245,285,290 d采收的阿魏酸含量最低,分别比平均含量低21.8%,4.1%,12.1%,而最高含量比最低含量高出了42.7%。洋川芎内酯Ⅰ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58 mg・g-1,270 d时采收的样品质量分数最高,达0.70 mg・g-1,比平均含量高20.69%,显著高于其他各采收期的含量,290 d 采收时的洋川芎内酯Ⅰ质量分数最低,仅0.44 mg・g-1,比270 d时采收的样品含量低59.1%。245,260 d时采收的样品洋川芎内酯H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2.19,2.15 mg・g-1,在α=0.05水平时与其他各采收期的样品含量差异显著,除245 d采收的样品外,随着采收期推迟其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现象,290 d 采收时的洋川芎内酯H质量分数最低,仅1.25 mg・g-1,比260 d 采收的样品含量低67.8%。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的质量分数均在260 d采收时最高,分别为15.21,31.35 mg・g-1,与其他各采收期样品的含量差异显著,290 d 采收时其含量均最低,分别比最高含量低63.0%,35.0%。
随着采收期的推迟,川芎药材中5种主要药效成分的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含量与采收期均呈二次或三次函数关系,并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通过上述5种药效成分的含量与采收期的数学模型可知,早收和晚收均不利于提高川芎药材的品质,255~270 d期间采收川芎药材的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和藁本内酯的含量最高,250~260 d期间采收川芎药材的洋川芎内酯H和洋川芎内酯A的含量最高。综合上述5种主要药效成分含量和实际生产情况的角度来分析,260~265 d为最佳采收时期,此时川芎生长最旺盛,随后开始逐渐衰老,药效成分的含量慢慢降低。
3讨论
3.1HPLC同时测定川芎5种药效成分含量的方法
中药材的质量评价正向快速、高效、样品前处理简单、高重复性、低成本、容易操作的方向发展。HPLC是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品质评价常用的方法,在川芎上常被用于构建指纹图谱[5-6,13-16]来评价不同产地和不同品种的药材的品质,但一般没有具体药效成分的含量;也有一些测定阿魏酸、川芎嗪、挥发油、香草醛、内酯类等单一成分或其中2~4种成分测定方法方面的报道[4-12],由于同时测定的成分少,测定的效率不高,至今鲜见同时测定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等多种成分方面的研究。
同时对色谱溶剂(乙腈和甲醇)与不同浓度的乙酸和水组成的流动体系(甲醇-水、甲醇-乙酸、乙腈-水、乙腈-乙酸和甲醇-乙腈-乙酸等)、柱温(25,30,35,40,45 ℃)和流速(0.7,0.8,0.9,1.0,1.1,1.2 mL・min-1)等单变量(因素)试验,优化出了HPLC同时测定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含量,即选用流动相为0~5 min,乙腈-甲醇-1%冰醋酸(20∶40∶40),5~30 min,乙腈-甲醇-1%冰乙酸(60~100∶0∶40~0),流速l mL・min-1,检测波长0~4.3 min,321 nm,4.31~30 min,275 nm,柱温35 ℃,进样体积10 μL。本文通过对测定方法的考察,建立了高重复性、快速的川芎药材中主要药效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且线性、精密度、重复性和回收率均良好,洗脱时间仅为30 min同时测定川芎药材中5种重要的药效成分,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测定成本,且所测定样品的药效成分含量与之前报道的结果一致[5,7-8,16,22-24],所以本测定方法可以全面应用于川芎药材的品质评价。
3.2采收期对川芎5种药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川芎的品质不仅因产地[10]、品种而异,也受耕作方式[25]、施肥技术[22-24]等生产技术的影响。蒋桂华[17]、饶凡[18]等研究认为采收期对川芎的品质也有较大影响,但前者研究的时期是5月20日及其前后10 d共3个时期,且结果在年度和地点不尽一致;而后者研究的时间从头年12月至次年6月,时间间隔过大,对生产上主要采收时间(5月上旬至中旬)分析不够。本文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方法,从4月15日(245 d)起每5天采收1次直至5月30日(290 d)止,共10个采收期,采用上述建立的方法,分析了都江堰产区(海拔600 m左右)每个采收期样品的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共5种药效成分的含量,并建立了其与采收期的回归关系,发现采收期对这5种成分均有显著影响,随着采收期的推迟,5种药效成分的含量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采收过早过晚都会降低各药效成分的含量,综合考虑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的含量,确定最佳采收期为4月30日(260 d)至5月5日(265 d)。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 一部[S]. 2010:38.
[2] 常新亮,马云保,张雪梅,等. 川芎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5):1533.
[3] 曹建敏,王宗花,丁明玉.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川芎中的四种内酯类化合物[J]. 色谱,2005(9):531.
[4] 金月,李江. RP-HPLC法测定川芎药材中阿魏酸的含量[J]. 西北药学杂志,2010,25(2):85.
[5] 刘小丽,石丽,李华. 川芎药材HPLC指纹图谱及阿魏酸测定研究[J]. 中成药,2011,33(8):1289.
[6] 刘洋,石任兵,刘斌,等. 川芎药材化学成分HPLC指纹图谱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5):335.
[7] 吕光华,程世琼,陈金泉,等. HPLC测定川芎药材和饮片中游离阿魏酸和总阿魏酸的含量及其质量评价指标[J].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194.
[8] 王妙闻,张艺,张静,等. HPLC测定川芎中的总阿魏酸[J]. 华西药学杂志,2008,23(1):100.
[9] 王漪檬,张晖芬,闫宝庆,等. HPLC法同时测定川芎药材中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J]. 药物分析杂志,2009(12):2109.
[10] 程世琼,吕光华,梁士贤,等. 不同产地川芎中藁本内酯的含量及其质量指标[J].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4):1143.
[11] 刘毅,刘素香,张铁军. HPLC法测定川芎中阿魏酸和藁本内酯[J]. 药物评价研究,2010,33(3):210.
[12] 雷志丹,雷志钧,戴玲. HPLC同时测定川芎中川芎嗪和阿魏酸的含量[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9):57.
[13] 徐兰兰,萧伟,秦建平. 川芎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2):150.
[14] 杨佰娟,陈军辉,殷月芬. 川芎HPLC-APCI-MS特征图谱方法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19(B05):12.
[15] 宋金春,胡传芹,曾俊芬,等. 川芎RP-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质量研究[J]. 中国药师,2006,9(4):297.
[16] 姚宗玲,杜守颖,陆洋,等. RP-HPLC同时测定不同来源川芎中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J].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0):2696.
[17] 蒋桂华,贾敏如,马逾英. 川芎的适宜采收期和加工方法[J]. 华西药学杂志,2008,23(3):312.
[18] 饶凡,杨宁宁,许静. 川芎不同采收期的质量对比研究[J]. 华西药学杂志,2001,16(3):183.
[19] 刘金亮. 氮磷钾肥配施对川芎生长、产量和药效成分含量的影响[D]. 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1.
[20] 陈春霞. 配方肥用量与种植密度对川芎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D]. 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2.
[21] Liu J L,Zheng S L,Fan Q J,et al. Optimization of high-pressure ultrasonic-assisted simultaneous extraction of six major constituents from Ligusticum chuanxiong Rhizome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 Molecules,2014,19(2):1887.
[22] 范巧佳,刘灵,郑顺林,等. 春季施氮时期和数量对川芎产量、生物碱和阿魏酸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3,31(2):136.
[23] 范巧佳,张毅,杨世民,等. 氮素形态对川芎生长、产量与阿魏酸和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16(3):720.
[24] 张毅,范巧佳,郑顺林,等. 春季追肥对川芎产量、阿魏酸和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6):1944.
[25] 范巧佳,蓝天琼,郑顺林,等. 免耕稻草覆盖对土壤肥力及川芎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13(3):1066.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5 active ingredients in different harvest
periods of Ligusticum chuanxiong by HPLC
LIU Jin-liang1, FAN Qiao-jia2, ZHENG Shun-lin1, TAN Jie1, ZHOU Juan1, YUAN Ji-chao1*, YANG Shi-min1, KONG Fan-lei1
(1.College of Agronomy,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Crop Ecophysiology and
Farming System in Southwest China, Ministry of P.R., Chengdu 611130, China;
2.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an 625014, China)
[Abstract] A simple and quick method is describ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ferulic acid, senkyunolide I, senkyunolide H, senkyunolide A and ligustilide in rhizomes of Ligusticum chuanxiong. The 5 active ingredients in the sample was extracted using 40% ethanol and analyzed by reversed-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Chromatography separ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Agilent 1100 series HPLC system with a Symmetry C18 column and gradient elution with a mixture of three solvents:solvent A, acetonitrile, solvent B, methanol and solvent C, 1% aqueous acetic acid, 0 min to 5 min A∶B∶C 20∶40∶40, 5 min to 30 min A∶B∶C 60 to 100∶0∶40 to 0. The effluent was monitored using a VWD detector set at 321 nm (0-4.3 min) and 275 nm (4.31-30 min). The flow rate was set at 1 mL・min-1 and the injection volume was 10 μL. 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maintained at 35 ℃. The calibration curve was linear (r≥0.99) over the tested ranges. 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94.44%-103.1% (n=6). The method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in different harvest periods of L. chuanxiong samples. In this paper, single-factor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to study the 5 components content of L. chuanxiong on ten collecting stages.For the L. chuanxiong collected from April 15th to May 30rd, the content of 5 ingredients increased primarily, and then decreased.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harvest time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the promotion of the quality of L. chuanxiong.
【关键词】 新生儿硬肿症;中药;疗效
新生儿硬肿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水肿,寒冷、早产、感染及低体重,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损害,并易合并肺出血及DIC等,死亡率较高。现就我院新生儿科2002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106例有硬肿症的新生儿静脉应用多巴胺、酚妥拉明治疗,同时应用红花、当归、川芎等中药煎剂浸浴,并按摩硬肿部位,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104例有硬肿症的新生儿,静脉应用多巴胺、酚妥拉明治疗,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2006年1月在我科住院有硬肿症的新生儿,随机选取106例作为治疗组,男68例,女38例;胎龄≤32周6例、32~37周86例、>37周14例;轻度硬肿86例,中度硬肿20例。选取同期住院有硬肿症的新生儿104例,男65例,女39例;其中胎龄≤32周5例、32~37周83例、>37周16例;轻度硬肿82例,中度硬肿22例。发病时间均为出生后1~3天,出生后第3天最常见,两组均符合1990年全国第二届新生儿学术会议制定的新生儿硬肿症诊断标准及分度[1],两组在胎龄、体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所有住院患儿均为早产儿,体温不升,足月小样儿等。入院后即给予复温,入电脑温箱保温,预防感染,常规应用Vit K1、能量支持及其他对症治疗,患儿出现硬肿症后,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静脉点滴多巴胺、酚妥拉明,用量均为2 μg/(kg·min),每天用5 h,治疗组在静脉应用上药的同时,每天用红花、当归、川芎各30 g煎水适量,当水温凉至38 ℃~40 ℃时,浸浴,同时按摩硬肿部位,轻度硬肿患儿每日1次,中度硬肿则每日2次,浸浴及按摩时间为10 min。
1.3 统计学方法 两组比较用均数±标准差(x±s),t值检验统计学方法处理。
2 结果
治疗组:轻度硬肿消肿时间最短为3天,最长为6天,中度硬肿消肿时间最短为3.5天,最长为6.5天;对照组轻度硬肿消肿时间最短为4天,最长为9天,中度硬肿消肿时间最短为6天,最长为9天,轻度硬肿t=5.79,中度硬肿t=4.31,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经治疗,治疗组有1例因肺出血死亡,2例自动出院;对照组2例死于肺出血,1例自动出院外,余均治愈出院,出院后随访未见异常变化。
3 讨论
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病机制为棕色脂肪代偿性产热不足及微循环障碍,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早产儿、低体重儿、窒息、感染是新生儿硬肿发生的危险因素;特别是早产儿,由于棕色脂肪含量少,产热储备能力不足或者窒息及严重感染时,因缺氧、酸中毒、休克使棕色脂肪的放热过程受到抑制等因素,使患儿体温不升易凝固[2];另外,新生儿硬肿症时,红细胞凝集性、变形性发生异常改变,使全血黏度异常增高,血流缓慢,这些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导致微循环障碍[3],从而引起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我院新生儿科自应用电脑温箱后,新生儿重度硬肿症未发生,少数早产儿、低体重儿出现中度硬肿,大部分为轻度硬肿,治疗除及时复温、保温、能量支持及其他对症治疗外,最根本的是改善微循环障碍,使血液流变的异常得以改善,酚妥拉明为α受体阻滞剂,可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它还可以使心输出量增加,以保证内脏血流灌注。小剂量多巴胺能兴奋多巴胺受体,扩张心、肾等血管,尤其是增加肾血流量,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有排钠、利尿、减轻水肿,减轻心脏负荷作用,两者联合使用,能增加心率,改善微循环,使体温回升,尿量增加,从而减轻硬肿、水肿,对治疗硬肿症作用显著。
本组资料显示:在应用多巴胺、酚妥拉明治疗硬肿时,同时应用红花、当归、川芎等中药煎剂浸浴,并局部按摩,能明显缩短硬肿时间,对治疗硬肿症有显著效果,无论轻度硬肿或中度硬肿,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
新生儿硬肿症属中医“五硬”范畴,是由胎禀不足,外感寒邪、阳气不足气滞血瘀所致,红花、当归、川芎3种中药均有活血化瘀、通经作用,特别是红花中含有一种红花黄素,有抑制血小板凝集和增加纤溶作用,并对心功能有改善作用,从而改善微循环,经中药浸浴,并局部按摩,其有效成分同样能作用于体内,从而起到改善微循环、消除硬肿作用。
总之,治疗新生儿硬肿症过程中,除静脉用药外,外用活血化瘀、通经络作用的中药,并局部按摩,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魏克伦,籍孝诚.新生儿硬肿症治疗常规.中华儿科杂志,1991,29(3):163-164.
在冠心病的内科药物治疗中,中成药在改善冠心病临床症状方面的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具有其他治疗方法不可替代的优势。目前,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主要分为三大类,即活血化瘀、芳香温通、扶正宁心,其中又以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治疗冠心病最为广泛。
中成药有药性差异
传统中药中具有活血化瘀功能的药物很多。从现代药理学研究来看,似乎其作用机制都差不多,比如调节血脂、抗动脉硬化、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血管内皮、改善微循环、抗氧化等。但是,每味中药在其不同的外观形态下所蕴含的药性如寒热温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均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在临床上所表现的疗效特点和适应证均有所不同。再加上中成药中多味药物的配伍,更要考虑其综合药性,准确用药。
目前,市场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的中成药很多,老百姓和许多西医往往因为看不懂中药的“功能”项,所以只看其“主治”内容,造成辨证用药不准。具体来说,比如含有人参、附子、肉桂、蟾酥等的药物往往偏热,而且主要作用在于“强心”,因此,适用于有“寒象”和心衰症状的病人。同时因含有蟾酥,长期服用需注意心律失常的发生,因此,最好是先咨询中医师后再服用。再比如含有水蛭、地龙、蜈蚣等虫类的药物,中医归为“破血”药,因其含有溶解血栓的酶,其特长在于心梗和脑梗病人的抗栓和溶栓治疗。但同时须注意的是,这些虫类药含有大量的异体蛋白,部分患者有可能产生过敏反应,长期服用还需注意肝酶的变化。
此外,即使是同为植物药的川芎和丹参,在临床适应症上也有明显差异,这一点往往也是老百姓甚至医生最容易步入的误区。川芎“辛温,上行头目,下通血海,中开郁结”;丹参“微寒,降而行血,由热而滞者宜之”。因此,心肌缺血伴脑供血不足、四肢不温者,更适合用川芎而不是丹参,体壮、血热、心烦者,可用丹参凉血除烦。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实,川芎、丹参均可改善脑部微循环,但川芎能明显增加脑有效血容量,而丹参不增加脑血容量,且还略有降低。
选用中成药辨明寒热
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主要有复方丹参片、速效救心丸、通心络胶囊等。速效救心丸主要由川芎、冰片组方,川芎辛温,冰片微寒,综合药性适中,其作用机制更集中在改善供血,其中对心肌缺血兼脑供血不足症见头晕、失眠、健忘者长期应用更为适合。而复方丹参片组方,丹参量大、药性微寒,冰片微寒,三七虽然偏温,但在处方中所占比例很小,因此复方丹参片整体药性偏凉,热性体质的人用了才会获得更好效果。
因此,在使用中成药防治冠心病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不同患者的个体特征和疾病情况,辨证施治,才能更好地发挥中成药在冠心病防治过程中的优势。
【摘要】聚类分析并研究丹参等10味中药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丹参、黄芪、枸杞子、党参、冬虫夏草、绞股蓝、山茱萸、银杏叶、月季、川芎等10味中药样品,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等方法测定中药金属含量,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不同中药含有不同量金属元素,当取r=0.5时,相类似药物:丹参、冬虫夏草、绞股蓝、黄芪;当取r=0.55,相似药物:川芎、银杏叶。结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一种有效的测定中药中的金属元素的含量的方法,聚类分析法分析中药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及相似关系,使离散的数据标准化,为中草药研制新型中药制剂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药;金属元素;测定;聚类分析
中医药学是我国特有的医学,具有多效性、整体平衡调节等特点。中医药学所提出的“阴阳相宜”、“互生互补”的思想理念,被认为是健康产业具有较强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受到世界医学的广泛关注。中药是一种包含有机成分、微量元素成分在内的复杂体系,到目前为止,仍没有研究能够彻底弄清中药复方的全部化学成分。本院选择丹参等10种常用中药,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等方法测定中药金属含量,并进行聚类分析研究,旨在为中药的更广泛应用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丹参、黄芪、枸杞子、党参、冬虫夏草、绞股蓝、山茱萸、银杏叶、月季、川芎等10味中药,市售。HNO3、HCIO4均为优级纯。
1.2 溶液提取及判断标准:Ca、Mg、Fe、Cu、Zn、Cr标准溶液参考国家标准溶液(NCS),参考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浓度为1000g•L-1;Mn标准溶液浓度参考国家环境检测总站,为500m g•L-1;使用液浓度Ca、Mg、Fe、Cu、Zn、Cr均为50 m g•L-1;Mno20 m g•L-1。
1.3 方法
1.3.1 样品处理:将丹参等10味中药随机取100g研碎,充分调匀。每样平行称取3分,加HNO310ml,放置于50ml容量瓶中封口过夜;次日加入10ml浓HNO3、5mlHCIO4,于电热板上缓慢加热,当容量瓶内剩1ml时,分别加入20mlHNO3、5mlHCIO4继续加热至溶液呈无色透明近干为止;使用4%浓度HNO3溶解,并放置25ml容量瓶中,定容,混匀备用。
1.3.2 样品测定: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的Mn、Cu、Zn、Cr含量;将样品稀释10倍后测定Fe含量;加10%La(NO3)3抗干扰,稀释10倍后测定Ca、Mg。
2 结果
经样品测定,10味中药的含量见下表(n=6μg•g-1):
3 讨论
从测定结果中可以看出,不同元素所含金属元素量不同,微量元素是中药重要的物质基础,通过临床微量元素研究可发现中药的活性成分。我们通过建立模糊聚类方法进行分析,将样品的相似性进行明确评价。
本组分别测量了10味中药材中Ca、Mg、Fe、Mn、Cu、Zn、Cr含量水平,这些微量元素都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钙和镁是人体重要的元素,钙参与维护体内细胞的内外平衡,可稳定蛋白,是多种酶的激活剂,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镁可稳定核糖体,和核酸结构,清除自由基,改善心肌功能;铁参考血与蛋白、肌红蛋白及酶的合成;锰是SOD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清除超氧化物,清除自由基,是碱性磷酸酶等酶的激活剂;铜是血红蛋白的活化剂,保护血管内壁的完整性也是细胞色素C氧化酶、SOD等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元素;锌参与人体金属酶的合成,抵抗镉的素性;铬参与糖代谢和脂肪代谢,具有胰岛素加强剂的作用。
本组选用10味中药样品,每样样品的Ca、Mg、Fe、Mn、Cu、Zn、Cr含量等因素水平分标准,采用数据极差正规法进行统计指标的标准化处理。公式为:
通过数量积法确定论域模糊矩阵R,公式为:
取r=0.5时,相类似药物:丹参、冬虫夏草、绞股蓝、黄芪;
取r=0.55,相似药物:川芎、银杏叶;
本组选用10味中药材分析中药中金属元素与药物疗效具有密切的关系。有研究表明,药物中药金属元素含量越丰富,相关系数越大,药物疗效越相似,这种微量元素的协调作用对不同各类中药定量指标进行了明确的评价,为中药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为新型中药制剂的配给提供了参考,也为进一步探讨并研究中药金属元素与药物作用机理关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本组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中的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这是一种快速、准确且精密度较高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测定中药的金属元素含量的方法;聚类分析法分析中药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及相似关系,把离散的数据标准化处理,为中草药研制新型中药制剂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红霞.丹参、雪山鼠尾、云南鼠尾的显微鉴定学、细胞学及药用成分、无机元素含量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7 .
[2] 孙卫民.14种抗肿瘤中药元素含量分析及基于元素含量的分类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8.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常见急腹症,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从而成为临床的一大难题。本文就单味中药和中药方剂在治疗AP时的可能机制和疗效作一综述。
1 单味中药
1.1 大黄: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及茎,其性寒,味苦,归脾、胃、大肠、肝、心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活血祛瘀等作用。目前大黄在AP治疗中的作用已得到临床证实。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包括:①抑制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激肽酶、淀粉酶及脂肪酶的活性和释放;②抑制细胞炎症因子的分泌,阻止炎性介质的扩增及其生物效应的发挥;③诱导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减轻胰腺炎症;④保护胃肠粘膜屏障,抑制肠道内细菌过度繁殖,防止细菌移位,减少肠道内毒素吸收;⑤促进肠蠕动,消除肠麻痹,减轻肠道淤积,有助于胆汁、胰液的引流通畅和胆道炎症的控制;⑥松弛Oddis括约肌,促进胆结石排出。
早在1995年,焦东海等[1]就通过较大样本的回顾性研究发现:单味大黄治疗水肿型胰腺炎的有效率为100%,其中显效率达83.2%;各种大黄制剂疗效相似,且在腹痛消失、退热、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方面优于复方西药。重用单味大黄加西药治疗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手术死亡率比单用西药明显降低。此后10余年间,越来越多的国内文献进一步证实了大黄在AP中的临床作用。王东海等[2]甚至发现在重症胰腺炎(SAP)患者中,早期将大黄液由胃管内注入,能减少菌群移位,降低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1.2 丹参: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的根及根茎,其性微寒,味苦,归心、心包、肝经,具有活血化瘀、养血安神等功效。目前丹参治疗AP的可能作用机制包括:①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②清除氧自由基,调节内皮素水平;③阻止钙内流,防止钙超载。张建新等[3]将66例非手术SAP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抗休克、抑制胰液分泌、胃肠外营养、联合使用抗生素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中转手术率及平均住院天数方面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
1.3 甘遂:甘遂为大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遂的块根,其性寒,味苦、辛,归大肠、肺、肾经,具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的功效。目前甘遂治疗AP的可能作用机制主要包括:①调节体内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水平的平衡,改善微循环[5];②促进腹腔内的内毒素自肠道排出,保护肠粘膜免疫屏障,阻碍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减少内毒素吸收入血,从而减少胃肠道衰竭的发生率[6]。
甘遂治疗AP的临床效果主要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吕新生等所报道。吕新生等[7]通过对54例经甘遂治疗的SAP患者的回顾性配对分析发现:甘遂组腹痛缓解的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体温、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1.4 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叶,其性平,味苦、涩,归肝、胆经,具有平喘化痰、活血止痛的功效。其主要活性成分萜类化合物银杏内酯B是天然强活性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剂。目前银杏治疗AP的可能作用机制为:①阻断PAF受体的信号转导,降低血液中PAF含量,从而改善胰腺微循环[9];②降低血中的内毒素含量[10];⑨通过调节NF-kB的水平而发挥治疗胰腺炎的作用[11]。
目前,银杏叶对胰腺炎的治疗作用尚处在动物实验阶段,未见有临床研究报道。
1.5 氧化苦参碱: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苦豆子或广豆的根,其性寒,味苦,归心、肝、肾、大肠、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的功效。其主要活性成分为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多种生物碱类成分。氧化苦参碱治疗AP的主要作用机制为:降低血清及组织中的IL-1、IL-6、TNF-α等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从而达到减轻胰腺炎症的目的。
氧化苦参碱国内临床报道罕见。许永春等[12]将32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5例,为生长抑素治疗组,B组17例,为生长抑素联合氧化苦参碱治疗组。结果发现B组症状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及治疗1周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评分均显著小于A组(P
1.6 川芎嗪:川芎嗪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其性温,味辛,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川芎嗪治疗AP的主要作用机制为:①调节体内TXA2和PGl2水平的平衡,降低血小板聚集性,降低血粘度,从而改善胰腺微循环[13];②减少氧自由基对胰腺的损伤[14];③抑制钙离子内流。
国内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AP的报道并不少见。龚福林[15]报道,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可以减少血尿淀粉酶的恢复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同时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丹等[16]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1.7 其他单味中药:如石楠藤、刺五加、子等,尚处在动物实验阶段,已证明对动物AP有效,但实验相对较少。
2 中药方剂
从传统医学的角度出发,每个治疗有效的中药方剂都能从经典的中医理论中找到依据[17]。然而由于中药方剂的组成成分复杂,因此很难在病理生理学或分子生物学的层面上来阐明其机制。目前常用的中药方剂为清胰汤、柴芍承气汤、大承气汤等,或在其基础上加减几味药,通常都包含有生大黄的成分。
张顺等[18]将12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分为单纯非手术治疗组(52例)和加用中药方剂治疗组(68例)。中药方剂主要由大黄、丹皮、黄芪、姜半夏、竹茹各9g,芒硝、柴胡各15g,厚朴、乌贼骨各30g组成。结果:治疗组腹痛、腹胀消失快,排便排气恢复快,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 结语
目前,在禁食、抗感染、抑制胰酶分泌等常规治疗下,SAP的病死率仍在20%~30%左右,且治疗费用高昂。中药作为一种可选的治疗方案,已逐渐凸现出它的有效性:一方面可以减轻病人的腹痛、腹胀症状,缩短血生化指标的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另一方面还可以大大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但目前除了少数几个中药的机制已经大致明了外,多数中药对AP的治疗机制仍处于未知状态。因此,需要更多的基础实验来证明中药的治疗机制。同时需要更多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证明中药治疗胰腺炎的合理性及有效性,使中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4 参考文献
[1]焦东海,苏雪生,沈学敏,等.单味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与基础研究报告[J].新消化病学杂志,1995,3(1):5-7.
[2]王东海,龚汉杰,王农荣.早期应用大黄防治SAP患者真菌感染23例[J].江苏中医药,2005,26(6):25-26.
[3]张建新,瞿建国,党胜春.丹参在重症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中的作用[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14(5):406-407,409.
[4]秦志忠,华占楼,周裕松.复方丹参对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194-195.
[5]张翼,吕新生,李小荣,等.甘遂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微循环障碍的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4):815-817.
[6]吴飞跃,韩明,吕新生.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早期细菌、内毒素易位及甘遂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6,6(5):7-10.
[7]吕新生,张翼,李宜雄,等.甘遂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4,13(6):401-404.
[8]吕新生,潘小季,艾宇航,等.低分子量肝素和甘遂联合应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16(5):501-503.
[9]吴彪,王春.急性胰腺炎微循环障碍和银杏液的治疗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7,13(1):56-58.
[10]许利剑,张建平,汪宝林,等.银杏叶提取物防治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内毒素血症的实验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12(5):441-442.
[11]毕慧英,夏时海,胡春秀,等.银杏苦内脂B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NF-κ Bp65、I κ BQ mRNA表达的影响[J].胰腺病学,2007,7(2):78-81.
[12]许永春,冯青青,李春安,等.生长抑素联合氧化苦参碱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J].胰腺病学,2005,5(3):147-149.
[13]王旭青,张建新,瞿建国,等.川芎嗪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微循环与炎症介质的影响[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15(4):288-290,293.[14]金太欣,张家衡.川芎嗪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自由基水平的影响[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6,8(1):16-18.
[15]龚福林.川芎嗪和生长抑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2):163-164.
[16]丹,吕小华,陈科.川芎嗪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10-11.
[17]张喜平,石焱.中医经验方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用药特点[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13):1567-1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