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管理

时间:2023-05-30 09:47: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实验室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实验室管理

第1篇

一、认可实验室技术档案管理范畴

(一)质量体系档案

认可实验室受控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各种记录包括质量活动和技术运作的证实依据,可分为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具体囊括了各类规章制度、管理体系评审计划和内审计划、质量控制记录、环境条件控制记录、检测报告、合同评审和服务协议记录等。

(二)计量器具、仪器设备档案

关于仪器设备档案,从购买、使用到报废都要有详细的记录,档案内容要齐全,设备档案要有唯一性编号。笔者所在实验室对于用于换热器检测和校准并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每一台仪器设备档案遵循“一机一档”原则,每台设备根据实际情况建档,主要包括仪器设备一览表、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表、仪器设备验收单、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表等。计量标准器和仪器设备的检定证书、校准证书、说明书、合格证、设备使用和维修纪录、周期检定计划、期间核查计划和相关记录等。

(三)人员技术档案

人员技术档案包括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学位证明、职称材料证明、任职资格证书、参加培训和考核的记录和证书、能够证明专业技术能力和经验的证明记录,认可实验室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授权、人员培训和考核情况材料,工作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情况等。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档案不仅记录着专业技术人员的在本研究领域的专业发展情况,也间接反映了国家级认可实验室的人才水平和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

(四)检测标准档案

检测标准的选择同时也规定了检测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中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国标和推荐性国标。我中心实验室主要标准为金属元素分析化学检测方法、金属拉伸与冲击,与换热器产品相关的国家标准等。各项标准均按照标准号进行排序,以便检验员能够及时查阅。

二、认可实验室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认可实验室作为换热器检测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其会产生大量的原始记录资料,实验室日常运行时产生的原始资料则是记录、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监督评审工作的重要基础。然而在平时换热器检测过程中,由于档案来源途径广泛,包括检验部、业务部、技术部、综合管理部等,收集资料的时间较分散,资料归档不及时,会造成资料流失,影响资料利用。目前还存在着档案更新不及时,个别人员在取用档案后没有及时归还,未及时填写相应的记录表格。日常工作中,还存在着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培训需要加强,进一步落实和有效推进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等问题。

三、认可实验室档案管理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健全认可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

认可实验室通过加强档案管理可以提高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对实验室的认可度也会大大提高。因此为了加强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增强竞争力,我实验室制定了《实验室档案规范管理制度》,切实将档案管理制度化,确保所有人员严格遵守,制定定期整理检查制度,专人管理责任制等。认可实验室技术档案管理过程需要一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这些检测原始资料的收集、积累、整理、分类、装订、归档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档案员有较强的责任心,需要花费心思和时间去完成。这也要求档案员增强管理意识,建立管理机构,完善管理系统,制定管理办法,将制度落到实处,使我中心实验室换热器检测工作推上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提升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质

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认可实验室档案资料的前提是要有合格的档案管理人才,严格按照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要求,应具有专业的档案管理能力、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认可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具有稳定性、长期性和程序性的特点,应设立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实验室管理者可以根据档案员的工作实际和知识结构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有步骤地对档案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让他们充分学习到认可实验室档案的科学管理方法,要通过多种途径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档案业务知识,这样才能使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

(三)利用信息化管理档案

第2篇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管理水平

DOI:10.19354/ki.42-1616/f.2016.17.121

前言:近年来,教育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很多学校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加关注,并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对学生实验课程的规划和实验室的建设上。实验室是学生开展实验课程的主要场所,随着资金投入的增加,学校实验室规模也随之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安全管理难度的大大提升。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加强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以保证学校师生安全。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限制因素

(一)安全意识缺乏。意识决定行为,安全意识的缺乏是限制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针对当前一些学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学校师生的安全意识缺乏的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对其产生原因进行阐述[1]。一方面,学校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不足,安全会议未能按时召开,且未能将实验室安全工作放在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位置,导致学校师生及管理人员也对这一工作不予重视。另一方面,学生平日里生活、学习事务较多,且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培训,也使其安全意识较为缺乏。

(二)安全建设投入不足。现阶段,虽然大多数学校已经开展了对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但是在资金分配上,往往仅将资金投入到实验室器材采购、实验室规模扩建等方面,在安全建设上投入较少,安全设施配置明显不足。

(三)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一些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缺乏完善性,甚至部分学校并未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学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责任也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定。很多具备安全管理制度的学校,执行力度也相对较弱,缺乏专门的安全检查小组和系统的管理体制,使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每个部门都可以管理,在出现安全问题时,各个部门又相互推卸责任,无法及时负责人,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消极的影响作用。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强化措施

(一)提升全员安全管理意识。首先,学校应营造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围,重视安全文化教育。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向学生渗透实验室安全方面知识。学校也应设置专门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或讲座,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并在校园设置安全教育条幅、张贴安全教育海报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实现安全意识的提升。其次,学校应加强对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将实验室安全管理意识的树立作为安全教育的重点。尤其是在新实验室投入使用之前,应先面向全员开展安全教育。

(二)加大安全建设投入力度。安全设施的配置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首要条件。为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学校也应加大对实验室安全建设的投入力度。在新实验室建设中,应结合实验室专业特征,请专业人员对实验室进行设计,尤其要重视水、电安装等方面的安全性,配备完善的安全设施。同时,对旧实验室进行及时改造,更新实验室通风设备和实验器材,保证安全通道的顺畅,设置齐全的安全事故抢救设施,从而提升实验室安全事故应对能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还应设置红外安防、监控系统等,避免实验室危险物品流失,或是外来人员进入实验室。

(三)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予以支持,因而,学校应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和实验室特征,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例如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从环保、安全、节约等角度,严格规范学校师生行为和管理人员工作方式,从而增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同时,学校应加大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细化各部门及人员职责范围,加强监督考核,避免管理缺口,保证在出现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找到相关负责人,实现实验室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结论:实验室作为学生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巩固所学知识、锻炼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重要场所,其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学校应对当前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的限制性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全员安全意识的增强,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为学生营造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

第3篇

【关键词】实验室;精细化管理;问题

1引言

实验室管理工作是医学工作开展中的重要内容,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方式,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精细化管理提升了实验室的管理效率。因此如何有效地对实验室进行精细化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2.1有利于资源的节约

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势必会使用一些药品和试剂。在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中,管理模式属于粗狂型,对药品和试剂的管理工作不重视,造成实验人员肆意使用,导致资源的浪费。通过对实验室进行精细化管理,规范人员的实验室行为,提升实验效率,这样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1]。

2.2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精细化管理对于节约型社会的建立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转型升级,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节约型管理模式应运而生。通过对实验室进行精细化管理,能够合理的使用实验室中的各种资源,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与节约型社会的理念不谋而合。

3如何有效的开展实验室精细化管理活动

3.1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首先需要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为实验室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证。其次,管理制度制定后,需要严格监督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对不遵守管理制度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避免同样事件的发生[2]。最后,在完善管理制度时需要做到因地制宜,不同的实验室功能不同,实验操作也不同,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才能保证管理制度制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2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管理人员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首先,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业余时间进行知识的积累和补充,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的适应管理工作。其次,开展培训活动。定期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活动中邀请一些知名的教授进行精细化管理的相关讲座,提升管理人员对精细化管理的认知水平,这样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更好的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范围[3]。在培训活动中,实验室管理人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其他管理人员的先进方法,在交流时注意总结经验教训,避免自身在实验室管理中出现同样的错误。最后,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还可以采用招聘的形式,在招聘的过程中既可以招聘应届大学生,也可以招聘社会中具有实验室管理能力的人才。在招聘时需要重点对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考核,只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才能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切实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加快实验室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进行。

3.3管理内容精细化

在对实验室进行精细化管理时,不仅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还需要实现管理内容的精细化。管理内容精细化内涵比较丰富,管理内容精细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进入管理精细化;药品管理精细化;仪器设备管理精细化;人员管理精细化;最后还需要开展文化的精细化管理。这些管理内容对于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只有深入了解这些具体的实验室管理内容,才能有效的开展实验室管理工作,保证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4]。在进入管理时,需要由专门的人员管理实验室的钥匙,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做好登记工作,登记工作包括进入的时间、离开的时间以及进出的目的等,通过对钥匙进行专人管理,可以避免人员随意进出实验室情况的出现,这样可以减少实验室精细化管理的工作量,为实验室管理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在药品精细化管理时,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采购方面以及使用方面。在采购药品时,为了保证采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需要定期对物品的数量进行检查,了解药品的剩余量,结合日常药品的使用情况,确定合适的采购数量,避免资源的浪费。在开展采购工作时,采购人员需要控制好药品的采购成本,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成本支持。在使用方面,管理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知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不同实验药品的使用数量,将药品进行合理的配置,既可以提升实验操作的效果,也可以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对仪器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时,首先需要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仪器设备进行维修更换,这样可以避免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同时,在使用仪器时也需要做好登记工作,这样可以在仪器出现损坏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5]。在对仪器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时,为了能够防患于未然,需要对实验操作人员进行相关仪器设备的讲解,提醒操作人员需要注意的事项,增强操作人员对实验设备的认识和了解,这样可以使操作人员在实验过程中更好的使用各项实验设备。在进行实验室精细化管理时还需要对人员进行精细化管理,包括钥匙管理人员以及实验操作人员。对于实验操作人员而言,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具有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实验的相关流程,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完成。在进行精细化管理时还需要结合人员的特点明确实验室分工,保证人员各司其职,提升实验效率[6]。对于钥匙管理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责任心和原则性,不能将钥匙随意的给闲杂人等,提升管理效率。最后在进行文化管理精细化时,需要重视文化的建设,文化和制度具有一定的联系,制度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制度的核心。文化建设时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第一,文化建设时需要了解实验室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对于文化建设的建议和意见,对于一些具有借鉴价值并且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应积极的采纳,这样能够发挥出管理人员以及实验操作人员的主观作用。第二,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可以适当的借鉴其他实验室的文化,保证文化建设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出文化对于人员的约束作用。管理内容精细化管理是实验室精细化管理中的核心,对于实验室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实验室管理内容进行精细化管理,完善了实验室管理的工作流程,减少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环节,提升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效率。

4总结

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同时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管理内容精细化。通过这些途径的运用能够有效的对实验室进行精细化管理。在进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挑战,这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及时解决实验室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实验室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郭卫,王磊,赵志强,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危险有害废弃物的精细化管理实践[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12):160-161.

【2】刘佳琦.浅谈高校实验室设备的精细化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6(12):259.

【3】孙明涛,何旸.关于高校实验室安全的管理精细化讨论[J].中国电力教育,2014(02):184.

【4】许希燕,邬于川,汤军,等.精细化管理在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应用[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4,36(01):52-54.

【5】杨艳,于军,梁菁菁,等.精细化管理在军队医院科研管理中的应用[J].东南国防医药,2014,16(04):440-441.

第4篇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高校实验室是学校实验活动的主要场所。在现代高校教育中,实验教学需要各个实验人员分工合作,按照实验本身的特征来合理使用各类实验设备。因此,必须对实验室进行高效精细管理,使其满足学校实验活动的需求。其次,实验室的有效管理能够提高多方面的收益。高校实验室的最初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但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就能够使其满足市场经济的运作条件,从而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切实可得的收益。最后,高校实验室管理是促进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各个行业的技术研发更多的还在于各大高校,而高校实验室又是高校研发活动的重要基地。因此,对于高校实验室进行有效管理,能够改善我国各个行业的技术研发环境,从而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提升。

二、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室管理理念落后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各大高校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已经有所突破,但事实上依然存在较大的矛盾。这主要是因为很多高校在扩招过程中,过于重视学校教学楼、学生公寓、图书馆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在实验室方面的投入不够。特别是在一些本身科研能力不高的高校里,很多学校领导都认为学校只要做好教学工作就行了,没有必要过于重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这种思想认识在我国高校中普遍存在,使得我国高校实验室很难与教学工作相结合,同时也阻碍了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实验室经费不足

我国各个高校的实验室都存在着程度不一的经费不足现象,甚至还有一些高校还出现了挪用本身就不够的实验室经费。由于高校实验室的经费不足,使得很多高校的实验室规模不大,并且设备也比较老旧,无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虽然近几年各个高校的教育经费在不断增多,但是针对于实验室经费的投入比例却在不断减少。很多高校实验室都缺乏稳定的经费支持,使得实验室很难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三)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健全

实验室人员是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各个高校针对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很难给实验室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特别是高校在实验室考核和评估方面的缺失,使得实验室在日常管理和运作中很难充分的调动内部人员的工作热情,降低了实验室的运作效率。另一方面,偏被动的管理制度也使得实验室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不能满足实验室的需求。

(四)设备资源利用率低下

前面分析过,由于高校在实验室方面的资金投入不高,使得很多高校实验室的设备陈旧老化。在这种背景下,很多高校在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因为有限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时间,使得学生只能观测实验,而不能亲自参与实验。即便某些学校实验设备相对充足,但是在实验教学的时候也需要分组进行实验,很多学生根本不了解实验的真正原理和流程。这就使得高校很难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仍然需要进行全面的操作培训。

三、国外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分析

(一)美国

美国的高校实验室有很多,但主要分为四类,即独立研究所、教学科研实验室、政府研究中心、校企合作机构。美国的高校实验室相对来说具有更强的独立性,在运营上更倾向于“政府拥有,大学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下,联邦政府就能够成为实验室的领导者,从而引导实验室对一些重点项目进行研究,并且保障实验室研究能够符合国家战略性需求。根据相关数据表示,在美国所有的基础研究中,美国高校实验室的项目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四十。

(二)日本

日本的高校实验室根据高校归属不同可分为三类,即面对校内的教学实验室、专项研究的专业实验室、学校统一管理的领域实验室。所不同的是,日本的高校实验室开放性特别显著,使得实验设备的利用率非常高。甚至一些实验室提供二十四小时开放,所有学生、教师、科研人员都可以通过提前预约的方式使用实验室。

(三)德国

德国的高校实验室与我国的模式比较相近,即都是学校统一拨款,实验室本身没有额外经费。但德国的实验室管理更加规范和出众,他们将实验室人员按照不同工作职能进行了精细的分配。比如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人员调动;指导老师负责教学实验设计和安排;管理人员负责设备管理等日常工作;工勤人员负责设备清洁等。在这之中,德国高校非常重视实验室人员本身的素质,并且会对他们进行定期考核。不仅如此,实验室中验证性的实验非常少,大部分实验都是为了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或者市场需求的研究项目。学生通过实验室的实验所学到的知识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具备较好的实践能力,也就使得实验室更容易获得企业的经费支持。而反观我国高校实验室,很多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实验室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不达标,致使实验室发展环境区域恶劣,形成恶性循环。

四、国外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先进经验启示

(一)重视与政府合作

美国的高校实验室很重视实验室的管理和使用,而与政府进行深入合作以后,又能够获得额外的资金支撑,保证了实验室的研究环境。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技术进行研究的时候,与政府合作会使得相关研究具有更强的前瞻性,充分利用不同高校的科研力量,发挥高校实验室体系的信息资源流通优势,综合提升高校实验室的科研能力。

(二)注重技术成果的转化

这些发达国家的高校实验室的经费来源虽然来源于政府、基金、企业等多个方面,但相互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这个时候,对于经费的分配就取决于实验室所研究的相关技术,能不能通过市场经济转化为实质的收益。因此,各个高校为了获得更高的经费支持,在科研工作开始以前都会对科研项目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以了解项目本身与市场需求应用和行业发展提升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科研方向。

(三)看重科研项目的评估与考核

上述三个发达国家的高校实验室管理都非常重视实验室科研工作的绩效考核,并且根据绩效考核成绩来确定经费的分配,以及各个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定、薪酬管理等。特别是在美国,针对于实验室的绩效评定结果会经过高校、政府的统一评判,如果评判不合格就会考虑取消实验室。正是这种竞争激烈的环境,使得各个高校实验室都不得不加强自身管理,并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最有前景的项目中。

(四)强调资源的利用

为了保证实验室各项资源利用的高效化,上述三个国家的高校实验室都开始采用技术实践能力培养基地的管理模式。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全社会建立实验教育服务。而各个高校只需拨发一些教育经费到这个培养基地,同时也可以把学生送到这个基地中培训。培训基地不仅可以接纳高校的大学生,同时也可以接受社会就业人员,从而成为社会性的实验室。

五、基于我国国情的高校实验室管理策略

(一)转变实验室管理理念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各大高校在扩招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明确人才培养的真正含义是给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鉴于我国国情原因,各大高校的实验室并不能与政府进行技术合作。退一步来说,可以引导各个高校实验室与企业进行联合发展,使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研究某项技术。这之中就需要高校转变实验室管理理念,真正重视实验室管理,在实验室中投入更多的力量和资源。

(二)使用研究成果来获取经费

实验室的科研工作仅仅依靠学校拨款根本无法满足,目前德国的高校实验室虽然与我国的模式相近,但他们也开始利用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吸引企业的经费支持。这方面我国也可以借鉴其发展模式,在科研项目开始之前先进行市场调研,积极研究那些市场真正需求的研究成果,便于其转化成实质的经济收益,从而吸引企业前来投资。特别是目前我国各项技术水平还不高,这种方式在我国更容易实施。

(三)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

各个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实验室的管理,因此我国各个高校在下一步的发展中,也应该根据实验室的运营流程,设定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针对每一个实验室人员进行综合的素质评定,避免一些老师在实验室中“混日子”。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的扩大高校实验室的人员规模,不能出现以往的“一人多职”的现象,真正拉起一支科研能力强、研究效率高的科研团队,保证实验室的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四)加强设备资源的管理利用

在设备资源管理方面,我国各大高校首先应该及时更新实验设备,以满足实验活动和科研工作的需求。在资金有困难的时候,可以考虑联合附近的高校共同建立实验室。为了保证实验室设备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我国可以借鉴日本实验室的管理方式,适当的增强实验室的开放性,而不是把实验设备封闭在方面里面严加看管。

六、结束语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实验室的管理还有较大的缺失,使得实验室很难承担先进技术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各大高校的管理者首先就应该更新管理理念,真正重视高校实验室,并利用绩效考核等方式加强其内部管理,优化其经费来源和方式,以促进设备资源最大化利用为指导,促进实验室发挥其应用的功效。

作者:邓晓梅 单位:铜仁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磊.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信息素养养成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2):112-113.

第5篇

1.1重视程度不足

很多高校对实验室日常管理缺乏正确认识,导致对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存在轻实践、重理论的错误观念,忽视实验室教学,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主动传授现象,严重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性和积极性,不利于相关教学的有序开展。

1.2技术人才匮乏

部分高校缺乏与实验室相关的技术人才,师资力量较弱,实验室内设备仪器数量较多,出现故障后得不到有效、及时处理,或直接由学生自行解决,出现设备仪器错误操作等现象。很多高校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大都身兼数职,缺乏专职管理人员,技术含量较低,无法实现对仪器设备的日常养护,导致仪器设备大量浪费,配件丢失严重,故障较多,加上长期闲置、不运转,影响实验教学项目的顺利开展,减少学生实践操作次数。

1.3综合利用率较低

大多数高校实验室的建立主要依托专业和教研室,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出现各自为政、相互独立的局面。重复购置大量的仪器仪表、实验设备和工具等,管理较为分散,缺乏长远的整体规划,造成物力、财力和人力的浪费。学生数量较少的专业,实验室内仪器设备长期闲置,综合利用率较低。

1.4经费投入不足

少数高校对实验室的经费投入不足,致使实验室无法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无法建立现代化、科学化实验室。高校缺乏有关经费投入的相关机制,或机制不健全,经费投入无法在高校长远发展规划及实验室建设的指导下实现良性循环。高校筹措资金的渠道较为单一,无法实现多渠道经费来源。

2加强实验室管理的对策

结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仍存在重视程度不足、技术人才匮乏、综合利用率较低和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以下从转变管理观念、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师资建设和提高综合利用率四方面提出加强实验室管理的对策。

2.1转变管理观念

高校领导必须增强对实验室日常管理的重视程度,正确认识日常管理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密切关系,从根本上转变管理观念,树立实践与理论同等重要的教育理念,由传统的学生被动、教师主体、机械封闭式应试型管理向学生主动、学生主体、人本开放式素质型管理形式转变。有关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理论知识巩固及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作用,正确认识实验教学在整体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将实验室管理与高校学科管理、理论教学管理和专业管理相互结合,实现共同发展、同步管理。

2.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结合高校实际的管理情况和自身特点,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保证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执行性。管理制度中必须明确实验室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每位管理人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管理制度中应当包括考核制度,根据试验大纲的具体要求定期对实验室教学进行评估。高校领导应当定期对实验室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及指导,督促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开展。

2.3加强师资建设

加强实验室日常管理的师资建设,创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实现实验室的现代化全面管理。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工作态度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实验室日常管理水平。应当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业务理论知识等,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增强管理意识,提高业务水平,促使管理人员以饱满的热情和极强的责任心投入工作。积极吸引管理人才,通过科研机制、福利、工资、奖励、待遇等提高管理人才的参与积极性。

2.4提高综合利用率

建立实验中心,实验室设备、仪器和人员由实验中心全面监督和管理,实现统一、协调管理。扩大实验室规模,减少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节约资金,提高综合利用率,实现实验室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对设备仪器的定期养护,保证设备仪器能够正常运转,保证实验项目的顺利开展,为实验教学创造有序、良好的实践环境。

3结束语

第6篇

实验室文化是实验室在筹建、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它是实验室个性化的根本体现,是实验室发展的灵魂。同时,实验室文化也是一个实验室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对实验室进行有效管理,保证其高效运作的必然要求。良好的实验室文化对实验室成员以及实验室的整体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1.1具备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

对于一个研究型实验室而言,学生首先要具备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论文的立论,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实验数据出发,从中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论据应尽可能从多角度、多层次设计实验,以最充分、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思考,进行严谨论证。保证每一次实验的数据都真实可靠,实验室制定了严格的实验记录规范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严谨详实地记录实验操作步骤、结果。原始数据不得涂改、空格、缺页或插页,实验记录本每页的正反面都必须注明页码。对电子版原始图表、原始WesternblottingX光片等均有详实的记录要求。并且,安排专人定期检查学生实验记录本,不合格者要及时改正,否则禁止开展实验。学生毕业时,实验记录本交由实验室保留,不得带走。同时,学生日常工作汇报、PPT制作均有严格的规定。经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科学严谨的态度就会成为实验室的一种特质。

1.2发扬实验室传、帮、带的传统

初入实验室的每个新生对实验室环境、各个课题组成员及其研究方向不熟悉,为了让他们尽快地融入实验室,实验室采用了传、帮、带的带教方式。首先要求新生在实验室各个课题组轮流学习1~2个月,从而达到熟悉环境和了解各个课题组研究方向。同时有助于新生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和兴趣选择并加入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组。课题组的师兄师姐负责带教,其过程不仅包括仪器设备和实验操作技能的传授,还涵盖了实验设计思路、课题研究进展、论文写作技巧等方方面面知识的传授。通过1或2年的带教,新生完全可以独挡一面,从而顺利开展自己的课题。优秀的被带教者又可以带教其他的新生。此过程在导师的监管下有序进行,带教者和新生可以双向选择,以便于充分发挥他们积极性。总之,这种传、帮、带的传统不仅使知识、技术得到传承,而且增强了学生彼此间的感情和协作互助的团体意识。

1.3以人为本,营造宽松、自主发展的环境

实验室的管理始终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和中心,激发和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学术上,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创新;在实验室建设与规划中,鼓励学生献言献策,积极参与;在课题研究方向选择方面,尊重学生,给予他们更大的自由度。在生活上关心学生,了解每个学生家庭情况,对于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予以经济上的资助。在节假日等一些特殊的日子,组织学生外出活动、聚餐,在活动中增强凝聚力、找到归宿感。同时,实验室设立奖励机制,奖励为实验室做出贡献的学生,传递一种正能量。深入了解学生性格特点,根据个性差异采用不用的引导方法,时时刻刻营造一种宽松和良好人际关系,从而激发全体成员的潜能,促进实验室积极和谐发展。

2完善实验室制度建设

“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实验室同样如此,建立规范、合理、公平的实验室制度对于研究生管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实验环境,创建了学生值日、安全检查、废物回收、新生培训、同位素使用、公用试剂配置、卫生包干区分配、试剂耗材领用登记等制度,同时建立大型仪器使用预约、仪器操作规范、使用注意事项的编写并粘贴于仪器等制度。

(1)学生值日制度。

学生值日制度是两人值日一周,依次循环。在值日期间,值日生要完成实验台整理,垃圾袋更换,房间抽湿,常规试剂配制,耗材的领用、灭菌、烘干、细胞房消毒、EP胶收集、有害废液归拢,实验服清洗等工作。该制度保证了整个实验室科研工作有序开展。

(2)安全检查制度。

安全检查制度是为了避免安全隐患而设立的,是实验室学生在每晚离开实验室前轮流安全检查值日,值日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离开实验室,离开前对实验室所有房间的设备、空调、门窗、照明、水龙头进行检查,要求烘箱、灭菌器等危险设备必须关闭电源。值日生检查完毕,在安全检查值日表上填写离开时间并签字确认。

(3)废物回收制度。

废物回收制度是要求学生把使用过EB胶、DNA和RNA提取废液、氯仿、甲醇、二甲苯、甲醛、异丙醇、显影、定影废液等有毒有害物放置于专门容器中,统一由设备处定期回收。对于培养液、菌液、血液等必须加入漂渍液处理后收集。对于动物尸体、组织则要求装入特制垃圾袋密封存放于专门冰箱,由无害化处理中心统一收集处理。该制度不仅有效防止实验室垃圾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4)新生培训制度。

新生培训制度主要针对实验室人员流动快、学生受教育背景、大学掌握生物技术差异大等特点,为了让新生尽快适应实验室环境、保障自身及实验室安全而制定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专题:①实验室基本安全规范与试剂使用安全规范;②PCR房、RNA房、质粒房、同位素(含放射性物质使用)及细胞房(包括培养箱、超净台、显微镜)使用规则;③实验记录规范及注意事项;④离心机、液氮罐、烘箱和灭菌锅等危险仪器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⑤常规实验技术专题,包括DNA和RNA制胶、跑胶、回收技术、PCR及Q-PCR技术、载体构建、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流式检测与流式分选、Westernblotting等实验室常规技术。

(5)卫生包干区制度。

卫生包干区制度是为了保证实验室保持有序、洁净的环境而制定。按照一定规律,把实验室所有公共区域,包括实验室台面、试剂架、试剂柜、抽屉、仪器设备、换气扇等,公平地分配给每个学生,其包干区范围明确形成文字表格,粘贴在值日区。每周固定时间全员彻底进行实验室大扫除,次日安排专门人员检查,检查不合格者,必须重新擦拭、整理。此外,每年定期请专业清理人员彻底擦拭实验室天花板、玻璃门窗和中央空调。

3确保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高校教学和科研正常运作的保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严重影响校园安全,而且引发重大社会问题。针对近年来实验室火灾、爆炸等事故频发,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构建了安全管理体系。关爱生命,关注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室每个研究生必修的课程。

3.1学习“实验室安全基本技能须知”

“实验室安全基本技能须知”是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共同编制的,该书对于一般安全、专项安全、实验室废物处置、意外事故处理均有详细的论述。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认真阅读,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实验室的各项安全守则和制度,例如,安全检查值日制度、废物回收制度、同位素使用制度、危险化学品采用双人双锁管理和领用登记制度等。学习完成后求学生签字确认。这样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了解实验室安全及其预防常识,而且提高了其自身的安全文化素养。

3.2参加安全培训

新生培训第一专题“实验室基本安全规范与试剂使用安全规范”:①遇到紧急事故,应急处置顺序:保护个人安全即本人及他人安全;保护公共财产;保存学术资料,反复灌输“在任何突发事件中生命高于一切”的思想;②安全指引明确。通过照片和实际指引明确告诉学生所有房间和楼层的消防器材、水阀门、电阀门的位置和使用方法,使学生掌握遇到水管爆裂、电阀跳闸等突况的处置方法,把损失降到最低;③防火安全演练。通过防火、防爆、防毒、防水、防电、防污染等方面的讲解和实物演示,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室不同灭火器的原理、适用范围和操作方法;掌握实验室现存易然的七类危险化学物质存放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实验室现存有毒化学物质的毒性及其健康危害,并针对每种毒物着重讲解使用规范和预防,把危害降到最小;强调实验室设备用电规范,问题仪器决不允许带病工作,出现插座冒火花或电线着火必须先关闭电源,再行扑救,切记用水扑救;④针对实验室易发安全事例,如超净台酒精灯灯芯外喷和烘箱使用等问题,反复强调使用规范及发生意外应对措施;⑤认真学习和执行相关安全守则、制度。

3.3配备安全器材

①配备灭火毯,且放在醒目、易取放的位置。使用明火的房间同时配备适用范围最广的ABC干粉灭火器。②配备防毒面具,用于配制有毒有害试剂。③配备安全药箱,常备有下列物品:镊子、各种不同宽度的绷带、软布、纱布、药棉、胶布、剪刀、洗眼瓶。备有下列药品:红汞及碘酒,紫药水,烫伤膏,酒精,碳酸氨或稀氨水,泻药等,催吐剂、腐蚀烫伤处理药品。

3.4安全责任明确到人

①为了更好地排查安全漏洞,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风险,实验室每个房间均安排消防安全责任人,且把姓名醒目的标注在特制的门牌上。一旦发生消防事故,则由该房间的消防责任人承当首要责任。②仪器一旦出现安全隐患,马上告知仪器负责人,同时在该仪器粘贴停止使用标识,如果明知仪器有问题还带病操作,导致该仪器损坏或引发事故,则由该使用者负责。③安全检查值日生因为没有关闭烘箱、灭菌器等危险设备而导致的事故,则由该值日生承担责任。这样不仅明确界定了安全责任的范围和职责,而且有利于增强当事人的责任心。

4加强实验室资产管理

实验室资产管理主要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和试剂耗材的管理。

4.1实验仪器设备管理

(1)建立完整的仪器设备档案。

仪器购买前期调查-论证-网上申购(或招标竞价)-协议书签订-免税报告提交-到货签收-安装调试-仪器验收-固定资产办理-维修-报废等全过程保存完整资料;

(2)账、物、卡相符。

仪器设备要做到账、物、卡相符,定期进行清点、核账,对于报废仪器要及时核销;

(3)加强培训。

建立仪器使用前培训、编写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并且粘贴在仪器上的制度;

(4)建立学生管理仪器制度。

根据仪器放置区域、仪器种类,按一定规律把实验室每台仪器设备及其零配件分配给学生负责。每个学生管理仪器由专门老师编辑成档案,仪器品牌、型号、机身号均记录在案,报废仪器及时更新。学生毕业前夕,按照管理仪器清单移交给新的同学管理。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实验室小型仪器在使用过程中丢失、损坏,而且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室管理,真实体验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5)预约登记。

建立贵重仪器、使用频繁仪器预约登记制度。该制度有利于学生合理安排实验时间,提高仪器使用效率。

4.2试剂和耗材的管理

试剂和耗材的管理措施:①学生订购所有试剂均在“订购登记本”登记,价格超过800元的抗体、细胞因子、特殊试剂盒等,需要实验室负责人审批签字后,由专人订购,这样可以避免因学生实验室设计不合理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实验室常规用试剂和耗材则由专人直接订购。②实验室抗体、内切酶、QPCR、转染、免疫组化等试剂均有专人负责分装和管理,每个新增试剂都会填写于相应的分类表格,表格粘贴在存放试剂的冰箱上,并且要求表格位置和存放位置对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取用和放回,也有利于负责该类试剂的学生及时整理清点。③试剂耗材做到订购本登记、收货单、发票齐备、金额一致。同时要求订购试剂的学生本人收货,确认试剂以及金额无误后在相应的收货单和发票上签字。

5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5.1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

作为管理者要明确,管理活动就是履行管理者责任的行为,权力是进行管理活动的条件,是尽到责任的手段,服务才是管理活动的真正目的。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在服务中完善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实现服务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好的管理就是用“心”去服务,用“心”服务才是最好的管理。管理就是服务,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实验室管理工作繁杂琐碎,不仅要管理很多学生,而且负责仪器购买、维修、维护及其各项日常工作,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心态,甘做“绿叶”,甘于奉献,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琐碎的事情。

5.2加强自身素质,提高管理水平

实验室建设层次的高低、管理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对于提升管理水平至关重要。作为实验室管理者要具备以下素质:①一般素质:德、识、才、学、行的统一。德—政治思想觉悟、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作风、道德品质等;识—见识、识别判断能力、谋略胆略等;才—才能、能力;学—学问、学识;行—实践活动、行为表现、办事能力及效率。②特殊素质:要有战略眼光、系统思想、综合能力,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更要有创新精神和得人心的艺术等。以上素质要求看似寥寥数字,但要真正落实并非易事,要求管理者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摸索、积累和历练。实验室管理者还应当承担一定量的科研工作,积极参与申报课题或其科研组课题,在科研工作中得以真正学习和实践锻炼。同时,积极参与仪器设备博览会、研讨会,而且要到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学习调研,开拓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掌握管理先进理念,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提高管理水平。

6结语

第7篇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探讨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和招生人数都在大量增加,相应的实验室也急剧扩建,仪器设备也大规模大批量地增加。为了满足师生教学实验的需要,为了培养创新型和技能型实用人才,必须全面开放实验室,随之而来的就是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如果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师生人身安全和财产的巨大损失,也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因此,针对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问题的核心内容是在实验过程中如何避免师生人身伤害、仪器设备损坏和环境破坏事件的发生,从而达到对人、财、教学环境和质量的最大保护。

一、实验安全隐患分析

实验室中发生的安全事故,主要原因是存在不安全环境和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环境是指仪器设备、配套设施、化学药品等物理因素处于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则是指人的不安全因素。

1.物理因素

物理环境因素是指大功率仪器设备、特种设备、压力容器、电源、热源等因素引发的事故。

(1)仪器设备:仪器设备事故分仪器伤人和设备损坏。引发事故的原因是缺乏保护装置和设备老化、超负荷、超载使用造成的。特种设备的使用不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或防护措施不当就会引起事故。

(2)电器火灾:当前,部分院校供电设备设施陈旧,线路老化,存在乱搭乱接等现象,极易引起短路。另外,防火能力低,操作人员用电不慎,也易出现电气火灾、触电、灼伤或电休克等事故。

(3)渗漏水灾:有些学院的实验室分布安排不够合理,一些精密仪器或化学药品实验室安放位置靠近窗户,一时疏忽忘关窗户就会造成雨水飘散,上一层实验室忘记关闭水龙头,就会造成屋顶渗漏,损坏下层实验室仪器的现象发生。

2.环境因素

不安全的环境因素是指仪器设备、配套设施、化学药品等因素处于不安全状态。

(1)剧毒、易致毒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内使用的化学药品大多数都是易致毒危险品,加之个别实验中也存在剧毒或易爆物品,若操作不当或违反操作规程,极易引起火灾和爆炸。

(2)易燃、易爆气瓶和压力容器:气瓶和一些压力容器存在于大多数实验室中,若不定期检查,加强防范措施和规范操作流程,极易导致火灾和爆炸。

(3)化学污染:有毒、有害化学废液、废物处理不当就会污染环境,如化学废液不经处理直接排出,就会导致环境及地下水污染;随意乱倒化学废物、废液就会伤及无辜,因此必须付出很高的代价来治理环境。

3.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指实验室管理人员或实验指导教师,思想上麻痹大意,注意力不集中,能力上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等。

(1)管理体制: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许多院校实验室的安全由学校办公室或保卫处负责牵头,但实验室安全管理内容非常复杂,不止是简单的防火和防盗,还涉及一些专业技术防护、防范知识,若这些院校没有专门的部门、没有专业人员对这些安全隐患进行有效地排查和完善,就会造成许多管理漏洞、盲区、责权不清晰等巨大隐患。

(2)安全意识:安全意识淡薄。常常在实验课程前,教师都会对参加实验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但是经常是流于形式,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未真正重视。此外,当发生事故后,有些教师缺乏必要的救护知识,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便手足无措,不能使事故消灭或控制到最小程度。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

1.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是进行各专业实验教学及教师科研的重要场所,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一项重点内容,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安全管理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例如: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安全应急预案,实验室意外事故具体处理办法,压力容器安全使用管理办法,放射性防护管理制度,实验室“三废”处置管理办法,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品管理制度以及实验室定期安全排查制度等。

在各种安全制度中,尤其要搞好岗位责任制的建设,明确岗位分工及责任,实行安全管理,建立安全责任制。要求每位实验室教师和学院签订安全责任书,保证实验室安全。同时,还要加强安全管理监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才能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感,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有了好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还要设立相应的管理人员,负责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放射源、化学废液等的管理与监督,这样可使实验安全工作做到制度“上头有人抓,下头有人管”,上下协调一致,一管到底,从体制上完善实验室安全工作管理机构,为学校创建安全稳定的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设立实验室安全顾问小组,作为主管实验室安全工作部门的专家指导机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组成员应由物理、生物、化学、卫生、及安全方面的专家所组成。他们的任务是为全体教职员工、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这支由专家组成的小组可以弥补主管部门和实验室安全管理员在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并且可以根据不同实验室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对合理的整改措施,为进一步建设好安全实验室提供帮助。

2.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为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在健全的管理制度下,还必须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对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从产生事故的原因来分析,不安全环境是产生事故的间接原因,不良管理是事故的基本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则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中心内容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质环境的不安全状态,阻断事故的进程,进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一是要对不安全环境因素进行整改,确保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的安全稳定;二是在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明确奖惩制度,做好岗位安全培训教育,树立安全第一思想,掌握安全操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三是进行必要的人事安排,重要岗位要配备业务熟练、安全意识强、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

3.制定安全应急预案

为以防万一,有必要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案准备,在有情况发生时,能够采取及时正确的处理措施。实验室的配电线路要符合用电规程要求,用电量应在建筑设计的额定负荷范围内。必须配备灭火设备,并设立专职灭火管理员,定期对实验室的灭火器材和用火用电设备巡查,组织培训灭火操作和疏散演练。在实验室必须配备一般治疗伤害的药品和急救箱,并制定安全急救措施,对相关的实验人员进行急救训练,以便在实验人员受伤或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及时地进行合理的急救处理。

预案需对各实验室可能面临的具体安全危险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置。一般伤害包括:高压电击伤、化学灼伤、烫伤、烧伤、创伤(割伤)等;针对防火的预防和处置;一般化学品中毒的处理,如呼吸道吸入、皮肤接触等方面;对触电事故的急救。

4.完善激励机制

实验室安全工作是繁琐、繁重、细致和长久的,且不易看出效果。因此,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也是不可少的。制定合理的激励措施,势必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责任感。同时也可以加大实验室安全奖惩信息的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宣传工作,使实验室安全工作深入人心。

5.加强实验安全教育

首先,对全体学生和教师进行防电、防火等方面的安全教育。通过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安全事故分析等方式来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增强安全意识。特别是要把安全教育纳入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启动实验室安全培训准入制,并将培训及其考试制度化,与学生签订安全责任协议书,作为学生进入实验室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后才能进入实验室。各系应根据专业特点分别对进入实验室实验的学生进行专业安全知识培训,将实验室安全知识和技能纳入实验考核的范围,并给予学分承认,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重视度。安全教育的内容也可以是多样化的,上至国家的安全法规,下至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实验室的有关安全制度、实验操作规程及相关的应急自救知识、药物等均可是安全教育的内容。

其次,学院主管领导与各系主任签订安全责任书,系主任与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签订安全责任书,这样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势必加强各层次人员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充分发挥领导的示范效应,带动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慧,张静武.开放实验室 安全工作是前提[J].实验

室科学与技术,2011,(3)

[2] 车将,廖允成.实验室安全的规范管理探索[J].实验室

科学与技术,2010,(5)

[3] 孙艳侠.试论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

索,2005,(11).

第8篇

但是,长期以来,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对实验教学,特别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学校配备的实验员一般都以专职科学老师为主,老师既要管理实验室又要从事教学工作,以至于实验室的管理职责不明确,在实验室管理方面不严格,对于一些危化品的管理和处理不到位,很容易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实验室制定的实验制度不健全,有些管理制度不能很好地落实。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校开设的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全部百分百开出,但在实施的时候演示实验开设较多,甚至个别学校演示实验开设都很少,以讲实验为主,学生分组实验开设率较低。在此,笔者谈点思考。

一、提高实验员的专业素养

实验室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实验管理水平的高低。首先实验员要热爱实验室工作,对待工作积极主动,要有乐于奉献、主动服务的精神,工作讲究效率和效果。其次,学校要选派实验人员参加省市各级各类的实验员培训并要取得实验员上岗资格证书,让实验员持证上岗,使实验员具有一定得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实验室管理员要知道实验室仪器的名称、种类、规格,做一个实验所需的器材、实验目的、要求,还要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保养方法来延长实验仪器的使用时间,确保学生实验过程中不出现因仪器的问题而导致实验失败的现象。对于器材的领用借还严格执行实验室器材领用借还制度。实验器材要充足,不够的话要及时添加,对于新引进的器材要及时记录账单,做好登记,贴上标签(可用油漆写标签,耐用)。

二、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实行信息化管理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将实验室中的资源、事务进行处理,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开放型管理来实现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其重要意义是使得实验室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伸,它不仅能加强实验室的调度管理,资源共享,减少投入,还可大大减轻实验室人员的工作量。

实行信息化管理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计算机巨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大大减少了实验室管理的工作量,从前需要多人共同完成的工作,现在只要很少的几个人就能完成。二是对实验室的各项资源(如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各种财产、文件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易于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实行信息化管理后,信息集中,能为资源的使用开发提供各种方便,如仪器设备的查询等。四是信息的综合加上计算机完善的功能,使数据的统计、修改及时、迅速,可以为各级部门、科研工作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因此,加强信息的使用与流通是建设与管理好实验室的当务之急。

三、加大经费投入, 改善实验室

实验设备是实验教学的硬件,硬件设施的先进与否反映了一个实验室的现代化程度和实验水平。要加大实验室安全设施投入力度, 建立健全安全与环保投入机制。对于危化品、易制毒药品和剧,购买时要严格记录购买数量,实验员仔细签收,并把它们锁到柜子里,上两把锁,一人一锁,领用时严格记录取用情况。有一些仪器容易生锈腐蚀的,实验员要定时除尘、除锈、防腐蚀等以确保实验仪器的完好,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实验室建立在底楼,实验室内需要有足够的试验专用橱柜来存放实验仪器和设备,时间长久之后有些实验橱柜会发生变形、弯曲等现象,这是就要进行更换,减少实验室的危险性。实验仪器必须保证充足,对于一些易损坏的仪器实验员要及时进行添加,对于新引进的器材要及时记录账单,上资产网做好登记,贴上标签(可用油漆写标签,耐用)再入橱。

实验室仪器数量多、种类多、规格多。仪器的存放要以取用方便为主,可以把一些小件物体放入收纳盒中,在收纳盒上贴上标签,还可以按照大件在后小件在前,轻件再上重件在下的方法存放,实验员的工作量是相当大的。为此可以加大投入,提高实验员的地位、待遇、职称等,免除后顾之忧,稳定现有岗位人员,吸引较优秀人员加入实验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实验人员自身的发展和工作的开展,也更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四、加强制度管理,强化实验教学意识

第9篇

关键词:医学实验室 管理评审

Medicine laboratory management appraisal

Li Junyan Chang Zhishui

Abstract:At present examines the medicine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examination technology progress causes the medicine laboratory the automaticity to enhance day by day.The home were very many the large-scale hospital the laboratory facility, the equipment disposition already approaches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y level, but the clinical examination quality and technical ability and overseas compared still have the big disparity.Not only therefore must introduce the advanced test installation, but also must introduce the advanced management idea.The very many medicine laboratory or the attempt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SO15189 establishment, the movement laboratory quality control system, the nation had more than 60 laboratories already to pass the medicine laboratory approval.It is well known, in moves and establishes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process, must carry on internal verification and the management appraisal.But very many laboratories all only will treat as the management appraisal in laboratory approval process an essential step, in order to approve makes the management appraisal, but will not have to manage the appraisal to take will carry on the powerful method to oneself laboratory which the comprehensive summary and will improve continually, will cause the management appraisal to become a mere formality, will come apart with the laboratory supervisory work, has not played the role which its itself will be supposed to have.Will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provision explanation, the union case analysis, how carry on the aspect to the medicine laboratory which the practical effective management appraisal and will be supposed to pay attention to carry on the discussion.

Keywords:Medicine laboratory Management appraisal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111-02

目前检验医学的发展和检验技术的进步使得医学实验室的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国内很多大型医院的实验室设施、设备配置已经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但是临床检验质量和技术能力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所以不仅要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还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

很多医学实验室正在或尝试用国际标准ISO15189建立、运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全国有六十多家实验室已经通过了医学实验室认可。众所周知,在运行和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但是很多实验室都只把管理评审当做实验室认可过程中的一个必要步骤,为了认可而做管理评审,而没有将管理评审作为一个对自己实验室进行全面总结和持续改进的有力手段,导致管理评审流于形式,和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脱节,没有发挥它本身应有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对条款的解读,结合案例分析,对医学实验室如何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评审和应该注意的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标准解读。

首先我们看看准则中对于管理评审的要求――管理要素4.15 管理评审。

4.15.1为确保为患者的医护提供持续适合及有效的支持,并进行必要的的变动和改进,实验室管理层应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及其全部的医学服务进行评审,包括检验及咨询工作。评审结果应列入含目标、目的和措施的计划中。管理评审的典型周期为每12个月一次。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管理评审的目的是为了使实验室的质量和能力能持续地符合临床需求。管理评审是由实验室管理层组织进行的。管理评审的内容要包括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和其全部的医学服务,这里面容易忽略的是只将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评审,而忽略了很多技术能力方面的评审,对临床的沟通、检验结果的解释、咨询服务这部分内容更是常被忽略。

4.15.2管理评审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管理评审的内容准则中列了13项,并指出包括但不限于这13项内容。这些内容也就是管理评审的输入。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室的工作实践逐条进行解读。

a) 以前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

解读:每次管理评审,都会有输入和输出。前一次管理评审的输出,可以作为后一次管理评审的输入。尤其是管理评审中识别出的需要改进的部分,很可能是下一年度工作的重点或需要解决的难点,更要在后一次的管理评审中进行重点评价。

b) 所采取纠正措施的状态和预防措施。

解读:内审、前次管理评审或日常质量监督工作中导出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状态应该进行总结,应该在纠正措施全部关闭后才进行管理评审。

C)管理或监督人员的报告。

解读:管理人员不仅仅指的是科室主任、副主任等实验室高层管理人员。更应包括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各实验室常设的各专业组组长、内审员、质控员、设备管理员、文档管理员、信息管理员、安全员等。这些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如各类各次例会或检查中,可能都会形成一些检查的记录或工作总结,将这些材料汇总分析后形成的报告,就成为管理评审的输入。这些报告是构成实验室正常运作的各关键岗位人员对于实验室方方面面工作的点滴总结,是贴近实际工作的详实记录和对一线工作的真实反映,可以说是实验室管理的第一手素材。所以对这部分内容,应该让上述管理人员根据各自日常工作认真进行总结。

d)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

解读:一般情况下,在两次管理评审间隔期内,应该对体系进行过完整、全面的内部审核。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观察项,以及针对此采取的纠正措施,导出的预防措施,纠正措施的完成情况,有效性跟踪验证等都成为管理评审的重要输入。

e)外部机构的评价

解读:因为进行管理评审的大多数实验室在准备或已经获得认可,所以有些实验室对此条款的理解仅仅是认可机构对实验室进行的现场评审的评价。实际上,认可机构进行的现场评审虽然是外部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仅仅局限与此。与医学实验室日常工作密切相关的很多外部检查、评价活动,都可以涵盖在里面。例如各省市举办的医院质量管理年的评价考核,等级医院复审,生物安全检查,卫生部及各省临检中心进行的基因扩增实验室技术验收或复审等等。这些检查的结论,是临床一线专家经验的积累,为实验室改进工作提出了真知灼见,也是管理评审输入的重要方面。

f) 外部质量评价和其他形式的实验室间比对的结果。

解读:这里主要指的是最常见的参加国内国际能力验证活动的情况,和卫生部及各级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的情况。有部分项目没有室间质量评价,应按要求进行实验室间比对。对参加能力验证、室间质量评价、实验室间比对的成绩,结果反馈,不满意成绩的回顾分析等,都可在此进行全面的总结。

g)承担的工作量及类型的任何变化。

解读:一般情况下,医学实验室工作量可能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有可能医院业务量的增加,实验室的合并可能会带来工作量的大的变化。除常规工作外,承担了某些科研试验,新药临床试验,或某些新项目的开展等,都可以在此总结。

h) 反馈信息、包括来自临床医师,患者和其他方的投诉和相关信息。

解读:此条款反映了医学实验室的特点。医学实验室的用户是临床医护人员和患者,检验与临床的沟通和交流是医学实验室工作、服务的重要部分。除了临床医护人员和患者等的投诉以外,他们对于工作其他方面的反馈,和实验室的交流,例如对实验室服务方式、工作流程等提出的意见建议,包括对于开展新项目的需求等,都要定期进行总结反馈。

i) 用于监测实验室对患者医护贡献的质量指标。

解读:实验室可以开展的项目,出报告时间,室内质控的常规条件下变异系数,检验项目的准确度,室间质评情况,差错率,投诉率,临床满意度指标等等很多在质量目标中的指标,都要定期进行评价和总结。

j)不符合项。

解读: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和日常工作中出现的不符合工作。

k)周转时间监控。

解读:一般实验室将此理解为近年来临床检验中常用的名词――标本周转时间。(TAT)也就是指从标本采集开始到检验报告发出的时间。在管理评审中应该对各检验项目尤其是危急值项目或对标本有特殊要求的项目进行TAT的监控。

l) 持续改进过程的结果

解读:这里包括对新员工的培训要求和对现有员工的知识更新要求。实验室人员针对质量管理过程和临床检验技术操作提出的改进的建议。

科室每年度应该对所有员工制定培训计划,对新员工或特定工作可有针对性的培训。应对培训实施的情况,以及培训效果评价做全面的总结。员工的继续教育也是医学实验室工作的重要部分,应对员工参加各级各类继续教育的情况进行总结评价,从而不断提高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

m) 对供应商的评价

解读:科室可以从供应商供货及时性,仪器维护保养规范性,服务质量等各方面进行总结评价。

除了准则上列出的上述内容外,还有其他内容各实验室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例如很多和日常工作紧密相关的技术工作,如室内质控分析,仪器设备校准检定情况,检验项目分析性能验证总结等。尤其对于新增、更换检测设备,开展新检验项目的实验室更具有实际意义。很多实验室在管理体系建立或运行初期,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各种记录表格,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不断修订、改版,对这些体系文件的适用性,修订情况应做总结。

进行管理评审时,在制定管理评审计划后,需要组织者先将管理评审要评审的内容通知给各方管理人员。各管理人员要将各分管的工作做全面总结,这些总结就是管理评审的输入。管理评审正式会议时,将针对这些输入分别进行评审。总结应该具体、翔实,有客观数据的分析评价,如果能结合图表的形式,则更加直观。常见的问题是对工作进行空洞而泛泛的总结,缺乏客观量化的描述。

第二部分:案例

下面我们模拟一个医院检验科进行管理评审,并对此次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报告进行点评和分析,以讨论如何实际进行管理评审计划。

全部对应上述13个方面

评审准备方案

“1.上次管理评审报告中提出持续改进的方面落实情况。”

点评:管理评审一般不提出不符合项,但在评审结论中会提出需要改进的工作。这一条内容是很重要的输入。

“2.各职能部门/岗位负责人提供各自不合格报告对应纠正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应采用的预防措施建议;最终报告汇总至实验室管理层。”

“3.各职能岗位09年度关于质量自查的工作总结报告。”

点评:各职能岗位(质量负责人、技术组、科研教学、医疗咨询组、仪器管理、试剂管理、质控组、文件管理、信息等)和监督员历次工作总结。重点是报告中提出的问题。

“4.见内审报告。”

点评:对本年度历次内审(可能对全部要素分次进行了内审)的情况加以总结。重点是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的总结。

“5.实验室相关方或其他人员以相关方的名义进行的评审汇总,如临床部门对我科室工作的反馈。”

点评:相关方的表述太笼统,会使具体进行总结的部门或人员如质量负责人不易理解。最好能具体表达清楚。

改为:本年度“等级医院复审”、卫生部“质量万里行”检查组对本科室进行的检查评价总结。

6.“建议各实验室对09年度室间质评结果进行分析,若结果满意,可阐述自身具备技术能力情况概要;若结果不满意或可疑,必须认真分析原因,通过纠正措施加以改进,恢复能力;还可与之前的质评数据结果进行平行分析。”

点评:笼统和不全面。可改为:

统计全科参加卫生部和省级室间质量评价的项目,无室间质评而进行实验室间比对的项目计划和完成情况。各专业组一年来室间质评结果,对不满意结果的分析和纠正情况。质量控制小组对室间质评结果的趋势性分析。总结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对实验室进行的盲样测试结果及分析。

7.“结合各实验室目前各自的工作量、申请项目及人员设备的匹配情况,分析目前质量体系对各实验室操作不适应的部分,并策划保证质量体系的完整性的方案。”

点评:可改为:各专业组统计工作量,并和去年做比较;仪器设备故障报修情况总结,并结合样本周转时间达标情况、临床反馈或投诉情况分析设备和人力资源配置是否满足需求。本年度新开展项目的评价(包括:该项目的标本采集,检测周转时间,室内质控完成情况,室间质评成绩/实验室间比对情况分析,标本量,以及临床反馈情况)。

如果有新开展的项目为委托检验,应对委托检验情况进行评价。(委托实验室外送项目的技术协议。包括标本采集、检测周转时间,以及委托实验室的质量保证情况。)

8.“参考实验室面向的患者和临床医生的问卷调查,对客户满意程度和不满意程度的调查结果和客户的投诉/申诉等信息进行数据汇总分析等。”

点评:各专业组对于临床沟通记录和分析总结。各专业组对于投诉处理记录和总结。检查科室临床沟通座谈会记录和相应反馈情况。

9.“采用问卷对检验科人员进行随机抽查,以收集如下信息:质量目标和方针是否被实验室全体员工所理解、贯彻;质量目标、质量活动是否充分体现、贯彻了质量方针的要求;质量方针与实验室的战略发展规划是否协调;质量方针是否有特色、起指导作用;质量目标是否先进合理。是否达到,并是否需要修订。”

点评:这是对此条款理解有偏差。在这里不是指要对质量手册中的质量目标进行总结和修订,而是对一些重要的质量指标进行监测。当然,有的指标是直接包含在量化的质量目标中的。

可改为:

统计各专业组相应检测项目的室内质控变异系数是否达标?室间质评成绩是否达标?样本周转时间是否达到要求?差错率是否达到要求?检验项目性能验证情况总结。(包括各定量项目的准确度、精密度、可报告范围、定性项目阴阳性符号率、手工检验项目的比对一致性评价等)危急值评审和回报情况总结。

10.“内审报告”

点评:除了内审报告中不符合项的总结,监督员、质控员在日常工作中开具的不符合项、质控失控报告等都包括在此,可进行归纳总结。

11.“检验周期和报告出具周期执行情况汇报”

12.“讨论因各种原因而引起的有关实验室报告/证书或管理体系的改进建议.检查内容:除已进行的纠正和纠正措施,有无其他改进的目标,如何发现改进的挈机,怎样实施改进,评价改进的效果.各报告最终汇总至质量管理负责人,由其进行信息汇总分析。”

点评:第9条曾经列出的内容可以在此进行分析。质量目标和方针是否被实验室全体员工所理解、贯彻;质量目标、质量活动是否充分体现、贯彻了质量方针的要求;质量方针与实验室的战略发展规划是否协调;质量目标是否达到,并是否需要修订。

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初期,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标本采集手册、SOP、记录表格可能运行一段时间后都需要修订或改版,以更加适合实际工作需要。对这些体系文件改进的内容可都以在此进行总结分析。

第10篇

文章编号: 1814-8824(2008)-9-0079-01

摘要:本文就在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诸如管理混乱、人员不齐整、设备落后等,从实验室制度、人员培训、设备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浅谈一下自己在实验室管理方面的一点经验。

关键词 制度 人员培训 试验设备

在基层疾控中心长期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过程中,我发现会遇上很多的问题,诸如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实验工作的混乱;人员配备参差不齐,实验设备缺乏,造成工作上安排的不便和实验技术与信息的跟不上;缺乏必要的后勤保障等等的问题,但是,我中心通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在实验室认证工作后,这些问题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我在这里,想将我中心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的一点小小的经验介绍给大家。

1 加强实验室管理措施,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保障整个实验室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必要措施[1]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基本要求。为保证实验工作有序开展, 我们首先建立健全了实验,我们就整个实验室管理,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实验室工作制度》、《内务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制度》、《安全操作制度》、《人员培训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在建立这些制度的时候,要注意用词确凿可行、简单明了、方便实施,既让管理制度覆盖实验工作的方方面面,做到每一步都有制度规定,又有利于自身实验室的正常运作。如果不根据自身实验室的条件,盲目地制定出一系列完全无法实施或者实施起来相当困难的制度,那就免不了会事倍功半了,这可不是我们所需要的结果。所以,我们在建立制度的时候,既要顾全大局,尽量完善,又要审时度势,使制定出的制度简单易行。有了完善的制度后,我们的实验室工作,就能有序地进行,各项制度深入人心,责任到人,杜绝了各种不必要的工作失误,更增强了每一位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

2 推行适时灵活的人员培训计划,是解决基层试验人员配备参差不齐的良好方剂

在国家对疾病预防工作越来越重视的情况下,我疾控中心的工作量随之而越来越重,这就给了目前基层疾控中心实验室带来不小的压力。实验室检测项目不断的增加,检验技术不断地更新,如果我们还保持在原有的检验能力基础上,只怕将难以胜任未来的工作。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建立了良好的人员培训计划,以提高试验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保证各项工作协调推进。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要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技术水平[2]。我们对每年可能变更或已经变更的新技术进行追踪,同时要求实验人员认真学结,力争做到各尽所能,各需所用。这样,既节省了人力资源,又能更好更快地完成实验任务。

与此同时,我们建立了局域网,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走进卫生检测领域,先进的仪器设备具有高技术成分,这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以及仪器设备综合型管理人员的培训,使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大型仪器设备操作人员实行了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其目的就是使操作人员能够全面地了解基本操作规程和保养维护程序,通过培训使他们能够独立操作和保养设备,独立解决一般的技术问题[3]。

3 配备必需的实验设备,加强实验设备的管理,是又好又快地完成实验室检验工作的有力保障

为了能适应新时期的工作任务,取得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我们购置了实验室必需的设备,这样既能节省实验人员的工作时间,又能有效地避免诸如理化实验过程中因大量使用化学试剂,给环境造成污染的弊端。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实验设备的管理工作。从设备的购置、验收、鉴定、流转、使用、保管、维修和档案管理都严格按照相关程序文件规定执行。良好的维护和保养是保证仪器设备正常运行、提高仪器设备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我们设置专人使用、定期维护和检修仪器,让每一位操作仪器的技术人员,对自己所使用的仪器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保证了仪器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装备[4]。

4 后勤保障,是关乎实验室运行正常的关键

实验室要正常运作,必然涉及到实验过程中许多消耗品如试剂等的供给问题。我们首先选择了几个固定的供应商,并对他们的资质进行了认定。在出入物品过程中,我们都要做好记录,以备下一年工作计划之需。

参考文献

[1]沈丽娟,陈吉华等. 加强实验室管理 确保科研工作顺利完成. 医疗卫生装备,2007年第28卷第3期.

[2] 蒋永清. 检验科实验室管理的探讨. 医院管理,2007年3月第4卷第3期.

第11篇

粮油检验实验室是对粮油进行检验和出具准确、可靠检验数据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又是实验室能否出具准确、可靠检验数据的重要环节。从我库质检中心仪器设备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浅谈对实验室管理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

实验室;质量管理;仪器设备

粮油检验实验室是对粮油进行检验和出具准确、可靠检验数据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又是实验室能否出具准确、可靠检验数据的重要环节。如何管好、用好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使其能够稳定、正常、安全地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的好坏,反映出实验室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作风、责任心、事业心等。仪器设备及常规制度和管理水平的综合考核,是提高检验质量的关键,也是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措施。因此,如何加强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是检验科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建立健全完善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近几年,随着大量新兴检验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大量新检测设备进入到基层检验部门,而这些检测设备都具有技术先进、结构复杂、涉及技术领域广、测试精度高、对环境要求高的特点。因此,制定和健全各项仪器管理制度可以提高检验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从而提高仪器设备检测的准确率。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实验室质量管理的要求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开封直属库质检中心仪器使用管理办法》,对仪器设备从源头把关,从购进、建档、使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到人员职责都进行细致的规定,做到有章可循;建立了仪器设备管理员制度,仪器设备要有专人负责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认真填写使用记录本,提高使用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制定仪器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制度,重要仪器设备周期检定计划和期间核查程序等,以提高仪器的准确性、稳定性、安全性。

2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检验人员业务技术水平

检验人员不但要掌握扎实的检验基础知识,还必须具备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才能更好地从事检验工作。随着检验方法的不断更新、新的检测仪器、检验技术迅速发展,许多基层检验部门改善了工作环境,更新了先进的检验设备,但其使用和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检验质量,同时对检验技术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检验人员新知识、新技术的业务培训是目前基层检验单位势在必行的工作。各单位应根据自身存在问题情况进行分类,集中力量开展培训工作,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一是加强基本功训练。在有一定组织能力、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基础好的老同志帮助下,在工作实践中边学边干,不断积累经验,充实自己的业务基础知识,增强才干。二是有针对性地外出进修、培训学习。实验室每年初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员工参加一些主要的检测项目和相关部门安排的技能培训。在培训结束后,有技术负责人进行技术提问和考核,确保被培训人员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对培训情况填写记录和考核意见存档备案。三是积极开展科室讨论活动,利用讨论活动探讨新设备应用过程中的优势和出现的新问题,提高技术人员对新的仪器设备的认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全体检验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设备检测的准确率。四是按照实验室质量体系要求,通过同一实验室人员的盲样比对、期间核查、实验室之间的比对检验和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比对活动,对新的技术和新的仪器熟练操作,减少人为误差和仪器误差,提高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3加强仪器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提高设备完好率

基层检验部门一般都配有千分之一和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电热干燥箱、面筋测定仪、水分仪等设备,这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都免不了产生故障,影响仪器的准确性。而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就是为了避免或减少偶然故障的发生,并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由此可见,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是保证检测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实验室质量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要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对仪器设备做好保养工作,常见的保养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

3.1保证仪器设备良好的工作环境

由于实验室仪器的特殊性,实验室的内部工作环境包括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干扰、冲击振动等各方面应能确保检测工作的有效性和测量的准确性。

3.1.1检测场所的环境条件

一些对环境湿度有要求的仪器(比如千分之一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等)要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换干燥剂,设备长期不用时,应定期开机通电防潮。保持仪器清洁,对光学器件表面除尘应严格按照仪器的维护说明进行,以免擦伤、损坏。检验仪器的存放环境应保持适当的温湿度(温度保持在20℃~25℃,相对湿度不超过85%),远离热源,避免阳光直射。在仪器使用或存放时,应避免接触酸碱等腐蚀性气体和液体,以免各种元件受侵蚀而损坏。仪器设备应放置在远离电磁干扰的工作台或减振台上,以防影响检验仪器的性能和测量结果。

3.1.2仪器设备的供电应保证稳定、安全

要保持仪器设备的电源电压稳定,具备良好可靠的接地,避免发生漏电。在电压波动比较大的地区,应配备交流稳压电源或UPS电源。开封直属库质检中心为了保证化验室在电压不稳的情况下,仪器设备能正常使用,对化验室的电路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进,对化验室的电线安装了交流稳压电源,功率比较大的仪器设备,如烘箱、蒸馏水机等,对电线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在插座上安装了漏电自动保护装置,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2常用仪器的维护注意事项

对于粮食粉碎磨来说:①忌放入金属、石块之类硬物,以免损坏刀片。②不能超量投料,以免磨膛急剧升温和电机过载损坏。③工作室必须保持清洁干燥,粉碎完毕后,工作室内要打扫清洁。④刀距请勿任意调节。对于分光光度计来说:①电源状态不好时,应装有抗干扰净化稳压电源,以保证仪器稳定可靠。②不允许用酒精、汽油、乙醚等有机溶液擦洗仪器。③高湿热地区请注意仪器防潮,特别是久置不用的,应定期通电散湿。对于面筋测定仪来说:①清洗筛网等。②定期检查混合钩,查看是否由于用力过大而弯曲,可以用尺子来检查直度。③如果仪器放置很长时间不用,建议用蒸馏水冲洗整个系统,防止在泵体和水管中形成结晶。④定期更换水泵管。对于电子天平来说:①避免出现剧烈振动。②避免安装在能直接接受阳光照射的地方,避免受热。③避免将仪器长期放置在湿度较大的环境里。④试样粉末必须小心用刷子去除。

3.3定期对仪器进行计量检定

实验室的每一台仪器设备必须通过计量检定方可使用,仪器设备负责人要制订年度计量检定计划,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能产生影响的检验仪器设备必须委托当地计量鉴定部门进行鉴定或校准。有些仪器设备无法通过检定进行校准的,要通过实验室之间比对检测,对该仪器进行全面评价,并按照实验室质量管理中的要求及时加贴绿(合格)、黄(准用)、红(停用)三色标识。对于个别仪器设备的部分性能及指标无法满足特定的检测工作需要时,经批准可做降级使用。仪器设备所有功能均已丧失的,应申请报废处理。通过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仪器设备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不仅需要对实验室质量体系某个方面的认知,还需要对质量体系中很多方面的正确理解,尤其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检测水平的提高,才能更好地使实验室质量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陈凯 单位:中央储备粮开封直属库

参考文献

1谭维贤.检验实验室管理和质量控制[J].中国医学创新,2013(4):144

第12篇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主要手段,实验室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场所。教师演示实验的准备、预试,学生分组实验和拓展课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在实验室里进行。所以保证每个实验正确无误地完成,必须要合理安排好实验室内进行的每项活动。笔者以为,只有加强实验室的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

一、准备室和实验室的管理

实验员是物理教学的助手,工作要做在前头,要做好器材的整理和器材的分类工作。

器材的整理是每个学期开学前必须要做好的工作,包括将新老器材拆封、清洗,在清洗整理后应该将器材按照实验分类归到不同的实验准备室。根据物理学的种类,将实验室分为光学、热学实验室,力学、运动实验室和电学、磁学实验室。准备室里的仪器设备按测量仪器、力学仪器、光学仪器、热学仪器、电学仪器、模型、玻璃仪器依次归类摆放。仪器橱上半部分是玻璃移门,放数量少的演示实验仪器设备,仪器橱下半部分是复合板门,放数量多的分组实验仪器设备。整个仪器设备的摆放,体现出科学、整齐、清洁、美观。物理仪器、设备需要定期保养和维护,如帕斯卡球每次使用完还到实验室,要将仪器内部水分烘干,防止球体生锈和橡皮活塞变形,数字温度计和万用表使用完,必须及时将干电池取出,防止干电池内的化学液体外泻腐蚀设备。还有些仪器、设备要存放得当,如指针式双金属片不能长期斜放,防止指针变形偏移,必须竖直放,在仪器橱内钉几颗钉子,将其竖直挂起。铁粉、小磁针和大磁针都不能和永磁体存放在仪器橱的同一层,防止被磁化或小磁针改变原来的磁极。条形磁铁必须把N极和S极交错叠放,蹄形磁铁N、S极间放一块铁片,这样可以延长磁铁的使用寿命。总之,仪器橱内保存的每件仪器设备,都应性能良好,随取随用。坏的仪器能修好的继续使用,修不好的仪器及时报废注销。物理实验室常用教学仪器较多,靠记忆力记住每件仪器设备存放的位置比较难,为了便于任课老师查找仪器和管理仪器设备,要给每个仪器橱编号,并在每个仪器橱的玻璃门上贴一张表格,上面记录着存放橱内的仪器名称和数量,每学期核对一次数量,如仪器数量有变动,则换上新的表格。实验室内现有仪器、设备及器材与旧帐册对照,并建立三本新帐册,分别是《教学仪器设备登记册》、《教学仪器帐册》和《低值易耗品登记册》,做到账物相符。

平时的实验室管理,首先应从实验环境入手,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就感到物理学科的学习气氛。每次在开设学生实验时,应该将相应的实验器材摆放在学生实验桌上。我校的物理实验室内,每天有不同年级在做实验,为了做到心中有数,我们在实验室墙上挂了块黑板,标上每周的“学生分组实验活动课表”,使一周的实验一目了然。二、实验的准备工作 学生分组实验每种器材需25套,每个实验少则用四五种器材,多则十几种。堆放在桌子上既凌乱,又给发放和收回带了来麻烦。每次准备分组实验,实验员在教室里转十几次,需几个小时才能准备好,劳动强度比较大。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对准备实验做了改进,将分组实验器材装入塑料盒。例如,测小灯泡功率分组实验,将电流表、电压表、电键、小灯泡、灯座、干电池、电池盒、导线、滑动变阻器,都放在34*22(厘米)塑料盒里,(其中7根带鳄鱼夹导线夹在一块小硬纸板上,这样导线不会缠结在一起,便于取用)。每张桌子放一个盒子,既美观整齐,又方便快捷。此外,每周一、二、五下午学校开设丰富多彩的拓展课,物理实验室是活动地点之一,为了配合活动课的开展,我们必须将桌上的实验器材收回,有了塑料盒就方便许多。实验员要预测到学生做实验时可能发生的情况,例如,测物质的密度,要用水测金属块和石块的体积,学生将烧杯内的水倒入量筒,有时不小心会倒在桌上,每组配一块干净抹布,及时擦干被测物和桌上的水分,防止金属生锈。还有电学实验,需要用到学生电源,实验用的灯泡是2.5伏,电源电压用3伏或4.5伏,有些学生调皮,会改变电源电压,使灯泡的损坏量很大,我们在实验前调节好电压,将调节旋钮取下,减少了灯泡的损耗。 由于实验数量和种类增多,实验仪器的使用频率相应增加,为了确保学生实验质量,必须保证实验仪器、设备及器材的性能完好。我们从管理入手,每班第一堂实验课,先安排好座位,并登记好座位表,一式两份,任课老师和实验室管理员各一份,以后每次进实验室学生的座位便不得调换。每堂课结束,我们指导学生整理器材,对每组实验器材进行检查,如有问题及时解决。通过二个学期的管理,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按时做好实验课记录,收集、整理好实验登记单。对损坏的仪器按赔偿制度处理;出借的教学仪器、设备及器材按出借制度办理;报废、报损的仪器、设备及器材按报废、报损制度办理。三、改进物理实验

有些实验按照课本要求做,效果不明显,实验员要与任课教师一起分析该实验的目的和原理,采取相应办法,反复实验,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以便顺利开出实验。例如,《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要用到剥去外壳的熟鸡蛋,鸡蛋不能回收再使用,全年级七个班,两人一组,鸡蛋需要量很大,改用气球后,不但可以反复使用,大大降低实验材料成本,而且实验效果明显。实验管理员在准备实验的过程中,要主动改进实验仪器装置、使用材料和实验方法。如新教材初二物理的“声音的特征”音调部分,学习活动卡上面要求学生“用一把吉他,研究振动时音调的高低与发声部分的长短、粗细、松紧的关系。”实验室没有弦乐器,于是我们自制了几个共鸣箱,在箱体外面续上琴弦和琴马,通过改变琴马的距离、琴弦的松紧,有效说明了音调高低与琴弦长短、粗细、松紧的关系,弦音计结构简单,方便使用,教师反映良好。为确保实验成功,为教师上好每堂实验课,我们总是先采取不同实验方法做几次实验,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实验数据和材料。实验管理员不能被动、机械地完成实验仪器、材料的准备工作,而是要对实验方法、实验效果进行探索,积累经验。

一个好的实验室能够反映出一个学校的管理体系是否完善,一个好的实验员则是任课教师不可多得的好帮手。在新教学改革的路上,无论是教师还是实验员,前进的脚步将永不停止。